线上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范文

时间:2023-12-14 17:29:56

线上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线上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篇1

人教版实验教材在编排上不在把应用题教学独立成章而是把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分散渗透到“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等领域之中,并把它作为各领域解决其相应实际问题的有机部分而呈现,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发现解决问题确实存在许多优点:从选材上更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可探索性,改掉老教材中的陈旧、没有现实意义、脱离实际的弊病,赋予了应用题的新生命。题材的呈现突破了老教材单一的文字叙述,采用表格、图形、对话等多样的形式,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导和解题归类,使学生往往在解题时没有清晰的思路,常常觉得束手无策,不知道从哪里思考,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不强,有的学生读题能力差,往往不能准确的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二、研究的预期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画线段图的价值,只有学生认识到画线段图的价值,画线段图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一种工具,一个好的策略。

2、整体把握画线段图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知识经验、思维发展水平,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画线段图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究,使教师真正读懂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真正去研究学生。

4、画线段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学生个体是鲜活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借助自己的经验解释和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画线段图能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数量关系,这个选择权应该交给学生,使教师明确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直观性原则

中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就斯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指出,“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并由此率先提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线段图教学就是基于这一理念进行设计、实践的,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隐为显。

2.数形结合思想

华罗庚先生就曾说:“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说的就是要把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使“数”与“形”各展其长,优势互补。线段图教学秉承这一理念,能够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起到优化解决问题途径的目的。

四、研究的内容与策略

在小学数学解题过程中,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有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渐变过程,在这个渐变过程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抽象源于形象,形象中蕴涵抽象。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握好这个转折的关键期,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促成学生完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画线段图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线段图的作用,把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变的直观明了,在纷繁的数量之间,去除非本质的属性,抓住数量之间的本质联系,知道学生如何借助于线段图的性质将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古老的《九章算术》曾描绘:“析理以辞,解题用图”。所以这引起了我们学校数学组成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接下来就谈谈我们几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线段图在低年级学生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虽然他们已经开始学习文字和数字,在很多的解决问题中也是用情景图呈现,这里一幅幅精美的情景图、实物图,都给孩子视觉上的享受,但是解决问题的所需信息和问题并没有十分清晰的告诉学生,因此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前,学生要经历一个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面对丰富多采的情景,多元化的信息。我们的孩子年龄小,而且对提供的情景理解能力毕竟有限,很难筛选错综复杂的信息。借助线段图,可以把题目所给的信息和问题进行分析、梳理,进而简约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把主要成分全面有直观的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求减数的实际问题》的教学中

例题:猴妈妈一共采了28个桃,现在只剩下6个,小猴们吃了几个?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说说图上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为帮助学生理解,师出示线段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还不是很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对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理解存在较大困难,不能正确列式计算。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画简单的线段图,直观的呈现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效帮助学生正确判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从而理清解题的思路,做出正确计算。还有如“一捆绳子长50米,第一次用去10米,第二次用去8米,这捆绳子短了多少米?”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如果不画图,学生很难理解“短了多少米”其实“相当于用去多少米?”。再如“比一个数多几”、“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教学是个难点,难在学生一看“多就加,少就减”的错觉上,而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避免出现这种错误判断。

把数学与图形相结合,用图形来揭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而形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接受、理解,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数学概念,加深对加法和减法含义的理解。

学生观察线段图的过程,也就是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的过程,由直观形象的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性思维,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在解决其他实际问题时,老师也可以恰当地引导学生来画一画简单的线段图,以图促思,以图促解,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正确解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能力。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而数量关系都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又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关键,利用线段图可以准确的找出数量间的对应关系,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更能直观形象的读懂存在的数量关系,把握解题的关键。

(二)线段图对高年级学生的教学策略研究

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就如已经熟悉了抽象的啊拉伯数字表示实物一样,他们应该熟练的使用线段图,成为学习有利的工具,例如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只要把其中隐含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表示出来,解决问题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在高年级教材中多处出现线段图,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经验。画线段图还能促进反思与交流,画线段图还可以导致发现。让学生在解决相遇求路程的行程问题以及类似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线段图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线段图整理相关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会解决这一类的实际问题。例题通过场景图提供了两个小朋友分别从家出发去同一所学校上学的有关信息,包括各人行走的速度和从家到学校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学生求出他们两家相距的米数。教材启发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采用画线段图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随后的“试一试”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问题情境中数量关系的特点,让学生采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整理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让学生体会到画线段图的价值

只有学生认识到画线段图的价值,画线段图才能真正成为学画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显而易见,在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时,老师们会经常告诉学生,你可以画一个线段图。在成人眼里非常好的一个解决策略,看似简单的事情,学生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学生不一定会画规范的线段图。画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学生个体是鲜活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各有不同,学生会借助自己的经验解释和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画什么图能够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呢,这个选择权应该交给孩子,不能把老师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很多图形,都可以视做是线段图的雏形或草图,(通过比较不同让学生感受到线段图的简洁)通过比较共同点,体会本质的意义。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让学生经历自主优化的过程。经历用自己的符号到用数学符号表达的过程。在实际教学尤其是分数教学中画线段图非常有必要。但如果五年级学生还停留在一二年级的层面,教学的梯度体现在哪。所以应该对线段图进行优化。成为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一种工具,一个好的策略。

线上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生成性教学资源 运用策略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品质培树,以及观念树立的前进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手段、教学策略,以及教学理念的运用,形成了具有针对性、实践性的教学经验。学生经过求知实践,问题解答、思维创新,获得了具有发展性、实用性的知识素养和学习策略。上述经验及策略,是课堂生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能够对有效教学的深入推进起到“助推”作用。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探究实践,创新思维,以及自主反思等学习能力作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的展示策略,培养学生探究实践的能力。

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的高低,决定了教学活动效能的高低。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和锻炼,逐步形成和掌握了进行问题解答的方法。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活动中,可以借助于学生已有的探究实践经验和技能,提供学生进行自主解答问题的时机,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教师指导双重作用下,开展行之有效的问题探究解答活动。

如在“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问题课教学中,在解答问题“已知m∈R,直线l:mx-(m■+1)y=4m和圆C:x■+y■-8x+4y+16=0.(1)求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2)直线l能否将圆C分割成弧长的比值为1/2的两段圆弧?为什么?”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圆与直线位置关系”知识内容及形成的解题经验,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解答问题活动。学生在分析问题条件及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性质内容,对第一小题进行顺利解答,在解答第二小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求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通过假设方法,证明直线l与圆C相交,从而证得圆C截直线l所得的弦所对的圆心角小于2π/3,从而得出l不能将圆C分割成弧长的比值为1/2的两端弧结论。第二小题解题过程如下:

解:不能。

由(1)知l的方程为y=k(x-4),其中|k|≤1/2;

圆C的圆心为C(4,-2),半径r=2;

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d=■.

由|k|≤1/2,得d≥■>1,即d>r/2,若l与圆C相交,则圆C截直线l所得的弦所对的圆心角小于■,所以l不能将圆C分割成弧长的比值为■的两端弧。

上述解题过程中,教师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的时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学生在利用已有解题经验经验解答问题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点拨,进一步“优化”了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有效促进了探究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理清学生独特想法的解释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释疑才能解惑”。学生在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过程中,在教师及其他学生的帮助下,知识素养逐步积累和丰富。虽然思考分析问题的途径和想法不够成熟,但表现得“标新立异”。初中数学教师在学生思考分析活动中,要提供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过程展示的时机,倾听学生分析问题的独特见解,帮助学生运用更加显而易见、简单易懂的数学语言进行呈现,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交流想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如图所示,抛物线y=a(x+3)(x-1)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右侧),过点A的直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C,点C的坐标为(-2,6)。(1)求a的值及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2)P是线段AC上一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M,交x轴于点N,①求线段PM长度的最大值;②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使得CMP与APN相似?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M的坐标(不必写解答过程);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在上述问题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对问题条件进行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意识到该问题是关于“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题,但学生对两者之间关系不能有清晰的理解和掌握。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向学生阐明两者之间的深刻关系。这样,学生在解答该问题案例时,通过思考分析,得出解答问题的步骤:“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2.利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设出P点的横坐标m,P在直线上,然后用横坐标m表示出P点的坐标,M与P的横坐标相同,且M在抛物线上,同样可用m表示出M点坐标,然后求出线段PM,最后根据PM长度的关系式判断m为何值时,线段最长。”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对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有了准确把握,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

三、引导学生自主反思的聚焦策略,培养学生反思辨析的能力。

自主反思能力是学生在阶段性的学习实践中所形成的学习能力。它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表现,以及问题解答过程进行思考、辨析和改进的过程。反思能力的有效培养,能够对学生思维全面性和实效性的形成起到推进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已经形成的“自主反思”教学资源,设置学生易出现错误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解题经验,开展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活动,使学生在反思解题活动中思维更加全面、高效和科学。

如在讲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时,有这样一道例题:“在ABC中,AB=AC,OB=OC,且点A到BC的距离为8厘米,点O到BC的距离为3厘米,求AO的长?”教师给出一位学生解答问题出现漏解错误的过程,让学生开展问题辨析思考活动,使学生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思考分析活动,对产生漏解的原因有了深刻认识,同时,反思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促进了学生良好反思辨析能力的提升。

线上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篇3

“管理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一直以来,因其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而备受重视,但其教学效果却常因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不足、课下缺乏师生互动或互动效果不佳受到严重影响,缺乏针对性教育。为提高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效果,尝试探索适合“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场线整合”模式解析

所谓“场线整合”,是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新模式。该模式既可以克服传统的“在场教学”模式易受时空约束、师生互动效果不佳的难题,又可以避免“在线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教学能力要求过高的问题。“场线整合”模式由备课、上课、练习三个功能模块组成,每个功能模块同时都具有“在场”和“在线”两种模式。不同模块和不同操作方式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八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即“场—场—场”(典型的传统“在场教学”)“线—线—线”(典型的“在线教学”)“线—场—场”“线—场—线”“场—场—线”“场—线—线”“场—线—场”和“线—线—场”模式。根据高校会计学专业的特点,“线—场—场”“线—场—线”“场—场—线”三种模式较为适用。

(一)“线—场—场”模式

该模式由“在线备课、在场上课、在场练习”三个功能模块组成。“在线备课”要求教师在课前公开教案,并且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根据学生在网上的疑问和建议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并整理课程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在场上课”即教师结合修改后的教案进行现场授课,这使得整个授课过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场练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通过现场的师生、生生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能力。该模式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教学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资源途径和展示场所,适用于专题性的教学内容。

(二)“线—场—线”模式

与前一种模式相比,该模式中的“在线练习”要求课后作业在网上进行。针对上课内容及问题,实现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具有时效性、自主性和情境化等优势。多数认知性质的学科,大都适用于该种模式。

(三)“场—场—线”模式

该模式中的“在场备课”和“在场上课”均与传统教学模式接近,只是在练习环节,考虑到学科的特殊要求以及外界条件的限制,使用“在线练习”的方式。该模式适用技能性、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根据“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专题化、知识整合性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及融会贯通能力要求较高、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以及教学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等特点,对“场线整合”教学模式中的“线—场—场”模式和“线—场—线”模式进行结合,即采用“线—场—(线+场)”模式进行“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使这两种较为适用的教学模式优势互补,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该模式中的“在线备课”“在场上课”与其他模式相同,只是在最后一个练习环节强调以“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策略。教师进行“在场上课”以后,根据课堂授课情况,设计练习题目和内容,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将练习案例在网络上与学生共享,学生根据练习要求做知识准备并提出疑问,教师根据反馈,进一步提供指引,为在场练习的良好效果奠定基础。该模式适用于实践性强的专题性内容的课程教学。

二、“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线—场—(线+场)”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按照高校教学“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以及会计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管理会计”课程可以划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课程的基础,包含课程概论、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第二个模块是课程的核心,由几个不同的专题组成,内容包括经营预测、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成本控制、全面预算和业绩考核与评价;第三个模块是课程内容的拓展,讲授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前两个模块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中第二个模块为核心;第三个模块属于学生了解的内容。从总体上看,“管理会计”属于实践性强的专题性质课程,满足“线—场—(线+场)”模式的适用条件,在硬件允许的条情况下,可采用该模式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另外,“管理会计”课程需要学生以会计学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并融合相关课程的知识,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师生的沟通,使“供需”信息畅通并且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些需求使得在课程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必要,而“线—场—(线+场)”模式正是以其强大的沟通优势成为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首选。

三、“线—场—(线+场)”模式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在线备课策略

“在线备课”是“场线整合”模式中相当具有特色的环节。针对“管理会计”课程特点,可以采用增减结合的在线备课策略,即教师根据每个专题的内容,提出一个详简适中的教案,包括教学背景和意义、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以及教学的延展学习和知识拓展的相关提示。学生通过阅读教案了解教学内容和整个教学组织过程,并与老师在线沟通、反馈信息,教师针对普遍的疑问采用增策略,安排更多的时间和教学内容解答疑问,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采用减策略,将该部分内容剔除出在场授课环节。

(二)在场上课策略

“场线整合”模式中的“在场上课”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教学环节基本一致,但由于该模式中“在场上课”之前已有“在线备课”环节的师生互动,因此,该环节将表现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较传统教学将大幅提高。

(三)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策略

“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模块是“管理会计”教学针对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而对“场线整合”模式进行的改进和拓展。首先,教师要将开放性、拓展性的练习在网上与学生共享,通过具体的案例与之进行交流,为之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分析指引,与之交换意见,从而确定最终的练习内容。然后,通过强化为主的在场练习,将各种开放性的作业作进一步讨论,并且用来指引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知识延伸,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将来从事企业管理实践奠定基础。

当然,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策略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管理会计”三个模块全部教学环节的练习任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有所侧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未来的职业能力为指引,合理安排练习策略。

四、“线—场—(线+场)”模式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场线整合”教学模式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在很多学科教学中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所在的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从2006级开始,开展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008级开始引入“场线结合”的教学模式。2006级、2007级学生“管理会计”课程的考试优秀率为9.18%、10.26%,与2004级、2005级的9.42%、9.51%相比有稳步提高,采用“场线结合”模式后的2008级更是提高到了12.88%;2006级、2007级学生“管理会计”课程的考试不及格率为5.44%、4.63%,与2004级、2005级的4.17%、3.92%相比,虽有所回升但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采用“场线结合”模式后的2008级更是降低到了3.23%;2006级、2007级学生“管理会计”课程的社会实践评价优秀率为9.33%、10.19%,与2004级、2005级的6.28%、7.11%相比有较大提高,采用“场线结合”模式后的2008级更是提高到了14.15%。由此可见,引入“场线整合”模式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专业知识的运用,都有了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对2008级会计专业全体25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92.8%的学生认为“线—场—(线+场)”授课模式具有新颖性,有83.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提高了自身的学习兴趣,80.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下的师生互动效果更好,86%的学生认为该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较以前有所提高,能够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线—场—(线+场)”模式的反思与改进

虽然“线—场—(线+场)”模式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具体的运用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晰、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教学对象的特点分析不够准确等。因此,在运用“线—场—(线+场)”模式组织课程教学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应认真分析“管理会计”的教学目标。管理会计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石,为了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第二,应组织好教学内容。“场线整合”模式的教学内容仍然以教材为主,要求“管理会计”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将各个专题的教学内容按“线—场—(线+场)”模式组织好。

第三,应仔细研究教学对象,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高校的各项教学安排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研究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信息素养的前提下,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教师在各个互动环节都应该关注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作为学生总成绩的一个影响因素。

第四,应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沟通渠道。“线—场—(线+场)”模式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使学生由传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建立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是完善“线—场—(线+场)”模式教学的必要保证。

线上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32-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问题解决策略有助于实现高效教学。本文以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着重研究教师在数学教学的问题解决策略。

一、引导学生提出课前的数学疑问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相关教材中的数学理论知识与公式,首先要引导他们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主动提出自己的数学疑问。一方面这种新式教学策略的使用能够使学生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过程变得更加清晰,大大增加他们的课前预习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数学疑问,有利于让教师知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从而为之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十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预习相关教材内容并展开思考。学生在初步预习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规则后,可以顺势提出心中的有关疑问:“假如仅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单一方程比如2x+y=0,是否可以得到最后的解?”这样,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开始正式的课堂学习,通过与老师密切配合,最终得出了结果:只有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两个单一方程两两配对,才能够得到方程组唯一的一组解。

二、课堂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初中数学源于实际生活,由于初中数学自身理论知识的抽象性以及代数运算的复杂性等特性,导致一些学生对其产生了学习的恐惧感。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消除这一恐惧感,应从初中数学问题的源头出发,将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究的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而大大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问题的解决兴趣。这种教学策略的使用可以使原先生涩的数学知识理论变换模样,并且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大大降低了相关数学问题的解决难度。同时,生活中的数学实际问题相比于纯代数运算往往更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大大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第九章“概率的简单应用”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率随机性的问题,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骰子”展开一系列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首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向学生展示一枚普通的骰子,并在黑板上写出相关数学问题:小明与小红进行投骰子游戏。小明对小红说:“如果我拿一个骰子投出1的概率为1/6,那么我拿两个骰子投出两个1概率是多少?”现在请同学们帮助小红得出最终的结果。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骰子与概率应用问题进行结合与联系,提高了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实际性,有利于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三、设置相关提问来解决数学问题

课堂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数学问题解决的思路,教师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设置相关提问来达到该目的。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设置的数学问题基本上都由许多简单的环节组成,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初中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过程中就需要从源头出发,一环接一环地解决该数学问题。除此之外,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还能够有效地增加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次数,从而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直线与圆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数学提问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首先,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判断该问题的关键条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用d表示)与圆的半径(用r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向学生提出三个提问:1)当d大于r时,直线与圆呈什么位置关系?2)当d等于r时,直线与圆呈什么位置关系?3)当d小于r时,直线与圆呈什么位置关系?再次,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数学问题解决并得到最终的数学规律:当d大于r时,直线与圆呈相离关系;当d等于r时,直线与圆呈相切关系;当d小于r时,直线与圆呈相交关系。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数学提问,能帮助学生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同时,在这一循序渐进的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初中数学水平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采用引导学生提出预习疑问、联系实际生活解决数学问题及问题渐进法等多种教学策略,进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罗文虎.浅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2]安国钗.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08).

[2]孙怡虹.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姜昊.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线上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篇5

一、政策支持系统

政策支持系统是支持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长远发展所需要的一系列政策、规章及制度的有机结合,其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政策扶持系统及教学科研导向系统等方面。其中信息共享系统是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其主要任务是要根据统一战线学科建设主体系统的需要,提供准确、全面、快速、可靠的政策信息,以实现决策与导向的科学化。其基本功能是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相关信息的加工与储存及信息的传播与利用。政策支持系统是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思想库”、“智囊库”或“外脑系统”,通常由各种政策研究机构、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以及具体的咨询活动构成,其基本功能是政策问题的发现和诊断,政策预测研究及政策方案的设计与评估。教学科研导向系统是由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主体中从事统一战线学教学与科研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构成,其主要任务是保证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良性运行与建设目标的实现,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政策执行中发生变形,以保证统一战线学建设成果与教学科研成果的高度结合的有机转化。

二、课程规划系统

课程规划系统以模块化思想进行设计,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科学安排,充分体现统一战线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统一战线学科课程规划体系是由共识教育课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课程、四种能力课程等三大模块构成一体的新的课程体系。三大模块课程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将统一战线教育培训理念贯穿于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全过程。共识课程主要由基础理论课程、时事政治课程两大块组成,统战理论与政策系列课程主要包括:

(1)统战基本原理、统战史(含中国共产党统战史、多党合作史、派史)、统战方法论、统战思想史,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和中共的;

(2)政党统战学,其中又包括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其理论、人民政协理论、参政党建设理论;

(3)民族统战学,其中包括民族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

(4)宗教统战学,其中包括宗教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与政策;

(5)社会统战学,其中包括阶级阶层关系理论,知识分子问题及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新的社会阶层问题及中国共产党的相关政策;(6)海外统战学,其中包括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两岸关系研究、港澳台问题研究、海外华侨问题研究等。统一战线教育培训人士的的提升能力(原来主要提的是四种能力,即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组织协商能力,今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增加一个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由原来的四种能力扩展到五种能力)系列课程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经济、文化及社会制度等、世界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参政议政理论与实践,党外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能力提升,党外干部的素质与业务能力提高及组织协商能力建设等,党外干部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主要课程应该是指党外干部及其组织的自身建设方面的系列课程。课程规划系统直接关系着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推进情况与成果运用,我们可以结合国家有关规范及相关学科设置的经验及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调整相关课程模块二级学科的设置与标准,一切以服务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需要为指导方针与实践原则。

三、学科管理系统

统一战线学学科管理系统是以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管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组织管理技术,也是一门以系统科学、运筹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题的综合叉系统,其基本思想是坚持整体观念,统筹兼顾,运用有关优化分析方法,实现管理系统整体功能的提高。学科管理系统的建设与运用是保证课题规划能有力执行的外在保障,是专门为统一战线学学科进行教学和科研及相关建设的实时化、信息化、一体化管理而设置的管理系统。统一战线学学科管理系统主要应该体现较强的针对性,这是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充分掌握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在管理系统中设置旗帜鲜明的发展要求以引导、调控统一战线学教学与科研的方向与重点。同时,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毕竟是个庞大的体系,牵涉的学科面非常广,在学科管理系统注重针对性的基本要求下,也要适当考虑统一战线学非中心成果的收集与采纳,这既是丰富统一战线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统一战线学所无法回避的一些问题。此外,由于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整体实力不强,因此,在管理系统的设计上也应考虑尽可能地向社会开放,向有兴趣的研究者也可以从中受益,以扩大与巩固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成果。

四、人才支持系统

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着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在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整体人才较为薄弱的形势下,加强人才支持体系建设,培育发展好具有较大潜力的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完善有效的人才支持系统应该建设好以下几个体系:一是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这就要求管理者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把品德、知识、能力和统一战线学学科成果为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鼓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为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发展献智出力,作为各单位的领导,主要职责则是带头从事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发展与研究,同时在政策、协调与服务上多出力,重点做好制定促进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激励政策、整合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研究的力量,并努力营造好安心、向上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有效的人才激励和保障体系,在作为统一战线学建设主体的社会主义学院,各社院要针对教学科研人员的特点,建立健全与教学科研人员相适应、与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成果紧密挂钩、鼓励统一战线学研究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与激励机制,对于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成果要给予积极的宣传、推广与奖励,利用社院教学平台、信息平台积极重点推介统一战线学的研究成果,加快制定或完善统一战线成果走向社会的实施细则与奖励细则,使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人员将成果研究、转化与运用与个人收效挂钩,激发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高效的人才配置体系,这就要求全国一盘棋,在充分调研各地统一战线学建设人才、成果、研究重点、教学内容、地域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引导统一战线学建设的开展,统一战线学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求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人才的合理引导,尽可能在尊重各地特色与各单位重点研究方面的基础上进行最优组合,实现少而精,没有必要去搞大而全,这样才能让长板更强成为其核心竞争力,树立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地方亮点与地域特色。四是要构建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首先,管理者要树立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人才培训也是基础性建设的基本观念,加大对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人才培训工作的投入,创造条件鼓励各类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人才走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积极主动与省内外、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及项目期待着,不断提高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人才的知识面与研究能力。其次,要明确培训的内容、目标与要求,应着眼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需求与瓶颈,有针对性地选派高素质、有潜力的人员进行直接相关的各类培训与学习,分类分层次开展统一战线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工作。此外,还要加强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和教育培训工作规律的研究,探索建立统一战线学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的评估标准,不断提高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以更好地满足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要求,加强人才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五、科学评价系统

科学的评价系统是对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的认识过程。构建科学的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评价系统对于激励和引导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改进相关部门和单位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管理工作和提高统一战线教学研究资源的使用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因而谈不上完善的科学评价系统,但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学价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我们构建完善的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科学评价系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科学的评价系统主要由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目的几大要素构成。其中评估主体方面,应该由具有丰富教学与科研经验的专家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评估团队,这样才能在评估标准的基础上加强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性;在评估对象方面,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各方面情况都应纳入评价、考核的指标,主要包括统一战线学科课程开发开设情况、科研团队及成果情况、学术会议主持及学术交流情况、制度规范制订与执行情况、经费运行及保障情况等等;在评估目的方面,主要有三,一是通过建立学科建设运行机制,有效推进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成果入课堂、上平台、进议案,落实于每位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人员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二是通过评价,促进统一战线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及科研团队的整体建设;三是利于总结和经验交流,促进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整体发展及保险实施。我们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更重要的是要克服以往学科建设评价制度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法不规范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长远发展及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事实依据与指导方针;四是为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顶层设计以及政策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事实依据和价值指导。

六、成果运用系统

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统一战线教育培训事业,因此,在成果运用上面要紧密结合统一战线工作的实际需要,将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成果与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在运用系统层面上,主要分为以下方面:一是教学成果的运用系统;二是科研成果的运用系统;三是统战工作的创新成果与经验系统;四是益于参政议政运用系统;五是派及其成员的自身建设系统。就目前而言,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成果或多或少进入到了相关成果运用之中,但在最有效地配置资源及最大化地推广、利用成果方面,明显存在成果与运用的脱节,这就要求建立统一、规范、开放、权威的成果运用系统,并将这个系统在统战工作理理论研究系统内广而告之,积极引导相关单位与个人主动地去搜索、吸纳、推广运用相关成果,既扩大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社会知名度与实际影响力,也为围绕统一战线中心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献智出力,以发挥统一战线学作为一个学科对社会所应有的积极作用。综上所述,统一战线学学科支撑体系的六个主要框架是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其间复杂的情况摸底、矛盾的体系构建、智慧有效的顶层设计需要动员整个社院系统、统战系统甚至全党的力量共同来完成,正如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指出的,统一战线工作要坚持强烈的问题导向,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也要从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现存的问题出发,找准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在统一战线学的学科建设中固守住政治底线的圆心,画出半径更长、同心圆越大的同心圆。

线上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篇6

问题解决得好与坏还将直接影响到解决问题的质量。教师要指导学生尽可能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越全越好。

一、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1、操作与模拟

遇到某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问题,可以放和让学生自己采用模拟和演示的方式,让他们进入角色,了解题意。如“比赛场次、握手”等素材,可以让学生把问题表演出来,体验模拟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2、画图

一般有四种画图方法,第一种画示意图,这是学生解决问题最喜欢采用的形式,比起模拟操作来说抽象了一步,因为它“简缩”了题目中的次要成分,把主要成分全面而又直观地展示出来。通过画图,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结合。第二种是画线段图,线段图采用了数与形相结合的形式将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明显地表示出来,也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常用的一种解题策略。线段图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关系明朗化,为正确解题创造条件,尤其在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问题时,学生只要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具体数量与比率的对应关系正确的表示出来,问题解决的任务便完成了一半。第三种是画连线列举图。对一些渗透排列数学思考方法的实际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采用画连线的方法,做出有序的搭配,并一一列举出来。如“搭配中的学问”这类问题,通过引导学生用连线、画图等方法,体会画图的价值,并使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第四种是画集合图,对解决一些渗透集合思想的实际问题,利用画集合图能把其间的种属关系清楚地反映出来。

3、尝试与猜测

当数学问题很难与原认知结构建立直接联系,并且很难找到问题解决的入口,可以采用列表一一尝试,逐步调整直至问题的解决。尝试与猜测并非是低级的策略,创造与发明往往都从尝试试验开始。“鸡兔同笼”的问题可以采用这一策略获得结果。

4、转化

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将复杂性转化为简单的,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将看来不能解答的转化成能解答的。如:探索“三角形的面积”时,就是把它转化成等低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去研究的。

5、列表

“列表”即把与问题相关的方案,清晰有序地排列在一个表格里。它所蕴含的数学教学的问题就是:“对象的分类”或是“概念的划分”以及相应的分类和划分的方法。“列表法”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已广泛得到应用,这是最基础、最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如“租车问题”,通过列举寻找规律、关注列表整理信息,在展示学生作品中,渗透策略的必要性。

应该说明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以上仅举几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综合运用多种策略。

二、培养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环节

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依托于有效地解决问题教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应该遵循:创设情境收集信息提出问题探究解决展示交流反思评价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其中“探究解决问题”和“反思评价”是解决问题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也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的重要环节。

1、在“探究解决问题”环节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探究解决问题”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探究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空,让学生发挥潜力,指点学生去分析问题与已有信息间的联系,去搜集与问题可能有关的知识与方法,去选用所需要的学习活动(如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与协作、动手操作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路,联系不同的相关经验,探索问题的多种解法。

如教学《鸡兔同笼》:在呈现情境,学生弄清楚已有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之后,就是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方法解决问题的环节了。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学生不同的认知层次和思维水平会有不同的策略方法,有的一筹莫展,有的画图分析,有的列表尝试,有的直接列算式,有的列方程解决问题……

在教师巡视过程中发现了这些问题之后,可以先请一名同学汇报自己的想法,让他同学在这名同学的方法中得到启发,与同伴讨论、切磋,看看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的正误,再弄明白别人与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有什么不同。给了学生又一次的思考后,教师可以引发学生多种策略的汇报,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策略方法,板书在黑板上,以待总结。

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除了组织活动和为学生提供帮助外,还要不断巡视发现学生中典型的正确或错误案例,供全班交流时展示出来或讨论解决。

2、在“反思总结”环节中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几个问题解决过程的经历、探索与体验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思想和策略,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反思评价是形成数学思想的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反思和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指导,指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想一想自己和别人都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合理性,思考这种方法对不对;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和优化性,通过对比发现几种方法的不同,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指导学生在反思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策略,这些具体策略中包含了那些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并对此进行加工、提炼、归纳而得到适用范围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

线上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篇7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题讲解 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石,有着非常严谨的逻辑。小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阶段数学的难点,教学策略得当会事半功倍。这就需要教师讲究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调试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小学应用题涉及数学多种题型,其中的各种变化又增加了各种变题,应用题的教学时间普遍较长,教师如果将所有题型都讲解一遍,学生再根据例题反复演练,那么教师不仅教得累,而且学生也没有获得学习途径,学得苦,只能机械模仿老师讲解的例题,长此以往掌握不好方法,也不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能将数学应用题进行合理整合,讲究教学策略,就会降低教学难度,提升教学效果。而如何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上重要的研究课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数学能力策略

(一) 弄懂习题属性结构,加强指导训练

在数学应用题问题结构中,人们为了能了解并解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对整个问题有全面了解和分析,通过所列出的各种条件和问题找出相关因素和彼此之间的关联,最后汇总形成解决问题方案。只有找到问题本质间的关联,才能找出数学问题的结构关系式。通过给学生讲解和演示,我们在指导过程中更要将此方法让学生完全领悟,这样就会让学生看到数学应用题能马上找出问题结构关系式,将已知和未知进行关联,列出算式,即使学习一般的学生在点拨下也能通过分析对比列出关系式。数学应用题结构多样,在训练课上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如画线段图、出示图表、增补条件或改变问题等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有的教师还会结合例题进行自编应用题,让学生找出相关问题和条件进行训练。应用题结构复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特别是两步及以上应用题,题中很多条件隐蔽或为间接条件,这种更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适应题型变化。学生能看懂掌握了才能真正做到开动脑筋,自主解决应用题。

(二) 注重逻辑思维培养,重视解题思路

应用题之所以难解难学,就是通过文字将关系式语言表述化,将问题复杂化,化简为繁。正是由于应用题本身复杂多变,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教学方法不对,缺乏对学生正确的引领启发,导致很多学生面对各种问题无从下手,无法理会题意,更不知怎样解答。为此教师一定要将解题步骤给学生讲清楚,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按照解题顺序和运算法则步骤,按部就班分层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点拨,要让学生看清题意,理清顺序,有计划、有步骤地掌握解题思路。

1. 审题读题。这是学生明白应用题内容结构的基础,学生一定要认真审题读题,明白题中条件和问题,理顺关系结构,为解题做准备。

2. 对题中内容画批。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要借助笔将题中关键语句用文字符号进行圈画,借助这种方式了解数量关系。

3. 画线段图。线段图是最简单有效的表现数学应用题关系的形式,它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

4. 说理。如果学生能够在审题过程中将正确的线段图画出来,并将相关内容以简洁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证明学生是真正理解了这道应用题,真正掌握了解题思路。

二、 图标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文字表述并不能直观形象地展示应用题关系结构,而各种图标就能将这种复杂内容直观形象化。从最初的数鸭子,增添苹果的简单应用题开始,图标的作用将抽象的表述具体形象化。运用图标能提高小学生学习关注度,在教学中更容易让他们参与互动,有利于他们在头脑中对应用题概念公式的形成。图标在小学各年级应用题中应用广泛,低年级主要是图画应用题、图文和表格应用题;高年级应用题更多以线段呈现,须让学生掌握画线段图比较分析题意的方法,找出解题思路。

三、 多利用生活化策略

线上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优化策略

??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重点由知识??传授转向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知识与能??力的训练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课??程教学模式??由经验归纳??型向全面整??合型发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采??取多种优化??策略进行教??学。

1.??探索合??作学习策略??

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理论分??析、演绎推??理、动手操??作、讨论答??辩等多种形??式或途径对??探究课题做??出推导或验??证,得出初??步结论或一??般规律是这??一环节的重??要任务。笔??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注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自愿组合??,自愿分工??,自愿采用??讨论方式和??汇报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展示??、汇报、交??流、比较、??评价、反思??中,进行私??利构建,最??终达成共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展??示学生思维??才华,将所??学知识内化??,把学习过??程变为一个??认知深化过??程,使学生??逐步培养起??自我调控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

??例1:在学??完了直线的??方程和位置??关系后提出??了下列探究??性问题:已??知A(-1??,2)和B??(3,4)??,直线:??ax+y+??2=0与线??段AB相交??(不包括端??点),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首先进行分??组,将全班??分成6—8??个组,要求??能够互相讨??论,各层次??搭配合理。??在讨论之前??自己先思考??几分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思维活??跃,出现问??题后主动询??问教师,教??师进行点拔??引导。

然??后进行小组??交流,通过??深入的探讨??得出了下面??的解法:

??(1)直线??AB与的??交点,点的??横坐标x满??足:-1<??x<3。

??(2)直线??AB与的??交点P分??成的比为λ??,其中λ满??足:λ>0??,用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求分点P坐??标,将P点??坐标代入直??线的方程??,解出λ,??代入λ>0??。

(3)??直线是??过定点P(??0,-2)??的直线,且??KPA=-??4,KPB??=2,

??直线的斜??率K=-a??满足-a<??-4或-a??>2,即a??>4或a<??-2。

(??4)直线??与线段AB??相交,则点??A,B在直??线的异侧??。

(-??a+2+2??)(3a+??4+2)<??0

2??.突出学生??主体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探究性教学??就无从谈起??。通过“问??题解决”来??学数学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也是一个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动??机、意志得??到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而问题的设??置和研究,??很大程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但这种建立??又不是让学??生简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轻易??解决,而是??学生面临一??种似乎熟悉??但又不能一??下找出方法??的状态,促??使他们去探??究、思索。??

例2??:把一张报??纸对折30??次,这叠报??纸大概有多??厚?学生们??估计百度至??多不会超过??几米。老师??却说可能比??我们这幢教??学楼高。于??是师生一起??探究。

解??析:设一张??纸厚为0.1毫米,则??对折30次??后的厚度为??h=0.1??×230(??毫米)。

??取对数得1??gh=1g??0.1+3??01g2≈??-1+30??×0.30??10,

??h≈108??毫米=10??5米>88??48米,

由此可知,??这样对折的??结果,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米)??。

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震撼,错??觉是由直觉??思维造成的??,但事实胜??于雄辩!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掌握两??边取对数的??方法及其重??要性,使学??生感觉到很??多数学现象??必须要通过??严谨的推理??、运算,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

3.运??用数学思想??策略

数??学思想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一般的认识??,是数学的??灵魂。它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形成优??良思维素质??的关键。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如果我们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使??前者向后者??转化,那么??,往往能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陌生??为熟悉。

??例3:已知??两复数集分??别在M={??Z|Z=t??+(4-t??2)},??N=[Z|??Z=2co??sθ+(λ??+3sin??θ)]??,其中字母??t、θ、λ??均代表实数??,且M∩N??≠φ,求λ??的取值范围??。

解析:??已知在复平??面上,点集??M、N分别??表示抛物线??g(x)=??4-x2和??椭圆为参??数),

????M∩N≠φ??抛物线与??椭圆有公共??点。

????λ??+3sin??θ=4-(??2cosθ??)2有解(??θ为未知数??)

??λ=??4sin2??θ-3si??nθ有解

????λ在函数??4sin2??θ-3si??nθ的值域??内

??λ∈??

评析:??(1)本题??表面上看是??代数中的复??数问题,但??通过复平面??就转化为几??何中两条二??次曲线有公??共点的问题??;(2)本??题如对方程??4sin2??θ-3si??nθ-λ=??0有解等价??转化为二次??方程,4x??2―3x2??―λ=0在??[-1,1??]内至少有??一根的条件??,会很麻烦??。

4.结束语

总之,上好高中数学课,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要注意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注意学生学法指导,精选范例,突出重点;注意形式多样化,调动兴趣,使讲评课真正起到纠正错误,巩固知识,拓宽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除弊增效。

??参考文献

[1]??杜彦武.??数学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J]

上一篇:土壤改良好方法范文 下一篇:谈判的技巧和策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