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范文

时间:2023-12-05 11:41:46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篇1

关键词: 教学衔接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结构与个性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和流程指导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使他们适应高中教育阶段的学习,顺利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是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也是促使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的关键,对提高整体高中教育质量来说意义重大。

一、做好准备工作,奠定衔接基础

对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为实现教和学的科学平稳过渡,教师首先需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为解决衔接问题奠定基础。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入学着手提升对衔接的重视程度,提升紧迫感,避免出现松懈情绪,告知学生高一数学知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与位置。同时,教师需结合实际案例通过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对比,给学生讲述高中数学的教学特点和知识特点,使其知道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例如,教学“集合”时,是高中数学课程的第一个知识点,对高一新生来说虽然在智力、能力等多个方面与初中相比有所发展,但是毕竟刚由初中阶段上升而来,对新知识朦胧性较大。虽然集合思想在小学和初中均有所渗透,但由于学生之间知识的差异层次较大,而且新数学概念的引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应告知学生高中数学课程中集合和初中阶段集合之间的异同点,对知识深入学习和研究,层次更深,只要认真学习就能轻松掌握。如此教师先在心理方面为高一新生减轻压力,并利用集合知识中的衔接点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新内容,进而尽快适应新知识学习。

二、结合教材内容,做好教学衔接

教材作为展开教学的主要依据,从数学教材内容来看,初高中阶段的知识难度存在明显落差。部分数学知识点在初中阶段学习要求较低,中考中不予重视,但是高中阶段则提高要求,学生需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结合教材内容着重分析初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不同,认真研究知识深度和广度,对于教学要求相差明显的部分可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补充,根据学生情况展开衔接教学。

举个例子,“解三角形”教学实践中,本章节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主要工具,教学目的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教师为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可先引领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生学过的三角形相关知识内容,包括三角形的边、线、角,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等。通过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复习和回顾,让学生找到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衔接点,适当降低学习难度,使他们在心理上对新知识不再恐惧或害怕。最终学生通过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的关系进行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三、学习方法衔接,强化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部分初中学习方法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需从学习方法指导上着手,不适用的应引领学生适当改进或舍去,对于行之有效的可完善和保留。其实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未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高中面临的挑战较大,掌握学习方法的自主意识较强。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抓住时机,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着重指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和改进,在学习方法上做好衔接。

比如,在“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教学过程中,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等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可以他们的固有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为切入点,使他们进一步熟悉掌握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使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学习方法,先让他们亲自画出表示直线和平面三种位置关系的图形,分别为:线在面内、线与面相交和线与面平行,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深化。接着,教师可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直线、平面平行案例,诸如翻书、开门等,通过再实践巩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四、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做好衔接教学相当关键,教师需充分意识到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在具体实践中从教学准备、教材内容和学习方法等不同方面着手,寻求初高中数学的结合点,实现高质量衔接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课程。

参考文献:

[1]阎丽娟.基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高一新生学情的调查与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15.

[2]裴洁.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过渡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篇2

关键词 历史;衔接思路;衔接点;衔接线;衔接面

由于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不同,各种教科书编写体例、叙述方式和内容设置不同等,使得从初中升学到高中,尤其是刚升到高一的学生难以适应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为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困难与问题,课题组成员围绕“基于案例的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通过案例示范研究,以“找准衔接点、理好衔接线、搭建衔接面”的衔接思路,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有借鉴意义的知识接口、衔接链条和衔接层面的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范式。

课题组选取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中的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作为衔接教学示例进行研究。该课在高中只安排1课,最多用2课时来讲述,而初中教材却安排了10课,最少用10课时。如何将初中八年级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课程内容与高中教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教学相衔接,首先就要求历史教师要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了解初中历史教材内容要求,明确初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想办法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合,并选择恰当方式加以呈现。

一、找准衔接点

找准衔接点是进行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并由此服务于课堂教学。这就需要对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比照研究,以明确二者的具体内容与不同要求,并对衔接内容、要求加以“定位”:明确它们中哪些已经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得到一定的解决,哪些还需要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得到相应的加强,以考虑在哪些方面进行衔接。

例:课程标准比照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课的《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是:

与该课内容对应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是:

将该课内容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比照研究,我们发现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包括《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内容描述,大都停留在了解相关“史实与故事”的要求层面上。如重大历史事件: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重庆谈判、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和要求,本课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重在“描述”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史实和具体过程,使学生对它们产生一定印象。

此外,“史实”方面的内容在初中阶段已作要求,高中《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相关史实要求所用的关键词则是“概述”。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概述”或“略讲”本课相关的史实内容,而以放在后面的“认识”要求为重。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将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或教材)上都有的知识点称为“自然”衔接点。但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或教材)中较为薄弱,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或教材)中较为重要的内容,我们必须搭建“人工”衔接点。具体做法如下。

“自然”衔接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这可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或教材)中寻找,结合高中教材加以衔接,显得自然顺畅;找出这些衔接点的史实后,通过学生复述、转述等将其进行概述和归并,达到衔接目的。

“人工”衔接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需要进行“人工”搭建。教师要在概述史实之后,通过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史实的比较来得出这一伟大意义。“人工”搭建需要教师的引导、加工、创新等,这在衔接过程中最有价值。

因此,教师可依据衔接点,考虑将初中课文中尚未学习的、较为薄弱的、不易理解的历史知识作为高中历史课堂衔接中的重点内容。教师需根据不同校情、学情对初中已经要求掌握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适当取舍。概述或略讲更应当讲究方法,既要激活学生的初中历史知识,更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做进一步的归纳、理解和提升。

二、理好衔接线

找到衔接点,知道何处需要衔接,这只是衔接的起点。高中历史教师要进行衔接教学,除了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内容外,还需参照初中教材目录,将分散在初中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加以梳理、整合,理出衔接线,使初中通史与高中专题的教材体例有机糅合,设计出该课教学的新课目。

例:教材课目对照——岳麓版《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与该课内容对应的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实验版):

(说明:由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新教材尚未编写出来,所以,只能根据现有的实验版教材进行衔接说明,但衔接思路相同)

通过对照不难发现,高中历史教材中的这一课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分为三个单元共10课,其内容相当丰富,知识体系较为完整。因此,高中历史教师以初中历史教材目录(或初中教材知识体系)为参照,能便捷地为该课高中历史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衔接线。下表就是根据衔接线重新设计的高中教材这一课的新课目:

这种设计能将初中教材重大史实和阶段性的特征都展现在新课目中,在新课目后面标明时间段,更能将1921—1949年的大事无缝衔接起来。特别是将高中课目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分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2个目,符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的要求。

因此,在理出衔接线时,教师既要考虑到高中的教学实际,整合初中历史知识,克服初中教材中较多的细目和内容;也要通过初、高中教材课目的对照,理清教学衔接线索,将高中重历史专题、初中重历史时序两种编写体例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高中历史知识,以克服高中专题式编写的跳跃。

三、搭建衔接面

在找准衔接点、理出衔接线后,接着就要根据教材的叙述内容确定并搭建衔接面。衔接面可分为四层:第一层,初、高中教材都叙述较多的内容;第二层,初中教材叙述较多,高中教材叙述较少;第三层,初中教材叙述较少,高中教材叙述较多。第四层,初、高中教材都叙述较少的内容。根据初、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叙述的多少选择不同的衔接面和相应的衔接过程。如下表所示:

(说明:与表格对应的该课初中教材内容,取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上册》)

在搭建衔接面时,教师应根据不同衔接面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衔接过程。要明确对时间的分配、方式的选用、内容的取舍、衔接的侧重点等,使初、高中历史知识得以相互补充,让高中学生在拥有初中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真正能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历史,达到衔接的目的。

总之,本课内容较多,衔接难度较大,但通过“找准衔接点、理好衔接线、搭建衔接面”的衔接思路,既可形成初、高中历史知识的有效衔接,实现本课教学设计的优化与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将其推广,给高中历史教师提供一个较为固定的知识接口、衔接链条和衔接层面,形成一套能复制、易操作和可推广的初、高中衔接教学范式。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 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 T]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③曹大伟、赵世瑜:《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岳麓书社,2013年。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篇3

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

学校复课也逐步临近,为了确保线上教学和复课后线下

教学有机衔接,确保实现“不落下ー个学生”目标并顺利完

成本学期教学任务,现就做好学生线上学习学业检测和线上

线下教学工作街接计划。

指导思想

结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科任教师直播教学内容以及本

班学生掌握情况,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体系,促

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每ー个学生的素养,为孩

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ニ、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X个班共有学生X名,其中男生X名,女生X名。

经过本学期为期几周的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线上教

学,根据学生平时参与线上教学和完成课后作业等情况来

看,有的同学对线上学习的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

较好,能主动学习,但有个别学生自制カ较差,无论是听课

还是作业都不够认真,甚至出现应付的情况,由于线上教学

老师不在身边,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个别情况下不能

及时陪同孩子观看空中课堂。

五年级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好,从学生线上作业反馈结果

看: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理解并运用到实践报告中

,从学习习惯方面看,学生能够在家_觉的学习,每天按

时听课并做好笔记,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时讲解过快,

学生反应慢,存在听不懂的问题。

三、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假期空中课堂线上所学所有知识内

容。

2.

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拓展延伸。

(ニ)能力目标

1.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2.

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

能力和自觉学习的能力。

四、

任务要求

(一)科学做好线上与线下教学衔接,制定好复习计划并

有效实施。

开学后为线上教学内容的复习留足时间,坚决杜绝复学

后直接讲授额的教学内容,复学后组织复习过程中,对线上

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要进行专门辅导,确保最大程度让学生

掌握线上所学内容。

(ニ)抓好新旧教学内客的有机衔接。

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教材知识体系开展新内

容的教学,坚决杜绝因顾虑教学时间不够跳过认为“不重要”的教学内容搞“选择性”“跳跃式”教学;要做到循序渐迸,

新旧衔接,确保学科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完整性。尽最大可

能减少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对身心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科学合理安排后续教学时间。

充分考虑学生的新知识接受能力,有序开展教学

工作,坚决杜绝教师加快教学进度、增加课时容量、延长在校附间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篇4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学期已过去三个月有余,离放假不足两个月时间,时间短任务重。根据区教育局《潞城区教育局关于疫情时期教育教学安排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潞城区教育局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从“零起点”开始教学,抓好平时的常规工作,加强过程性管理,以“联合体”教研为平台,积极开展有效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扎实、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短时高效全面提高我中心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1、线上线下有效衔接  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1)做好学情诊断 ,优化教学计划 。   

复学前,各学科教师要根据线上学生的作业情况、参与率等做好线上学情诊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线上和线下衔接教学计划,做到线上和线下教学衔接“一学科一方案”。

(2)摸清底细找出问题 ,做好各学科知识内容的衔接。

要做好线上教学情况摸底,首先教师要提前梳理线上学习期间线上讲课疏漏的地方,了解每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否掌握,查查学生是否有缺课情况。其次,开展线上学习效果检测活动。组织一次综合性摸底检测,找到学生掌握不扎实的地方,然后查缺补漏,加强短板的讲解和训练,不必重新对课程的学习,主要对共性的问题进行复习。 最后找出问题摸清了底细后,要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化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复习、检测等手段,找出个人线上学习的失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查缺补漏,精准辅导。

对共性问题和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性化问题,专门备课,安排少量课时实行定点突破;对学生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回看线上教学视频,自主复习、反复练习、个别指导等办法进行逐步解决。温故而知新,在学习新知之前重视旧知的复习和梳理,尽可能让学生在知识学习链接上实行无缝对接。

(4)合理设计教学进度,发挥团队战斗力,整理教学重难点,短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切不可因赶进度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

(5)适时延承线上教学方式

网络资源的运用有明显优势的方式、手段和策略。复学后,依然可以用微课讲解重点,钉钉上传作业、召开视频会议,让学生不觉线上线下有明显差别。

2、细化常规管理,加强有效监督促进质量提高。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篇5

一、指导思想

结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直播教学内容和以及本班学生掌握情况,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物理教学

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每ー个学生的物

理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物理基

础。

ニ、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高ニ年级学生基础薄弱,物理思想不够深刻;然而,高

中物理定量问题较多,考试题目的思维量较大,能力要求也

较高。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

和规律外,对大多数学生应定位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

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物理思想与基础知识

的训练是工作重点。积极检查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基础过

关。

本班现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经过本

学期为期几周的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线上直播教学,

根据学生平时上交作业和家庭作业上交情况来看,有的同学

对语文的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

但有个别学生自制カ较差,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都不够认

真,甚至出现应付的情况,由于线上教学老师不在身边,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个别情况下不能及时陪同孩子观看

空中课堂,这就导致拉大了学生之间掌握知识情况的差异。

三、教材分析

高ニ本学期期采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

ニ物理选修3-1和选修3-2》。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

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的加强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

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

(一)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

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ー个学

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

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ニ)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

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愛好等因素。要

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

特別注意在高ニ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

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

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

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要切合实际的以我们的

学生现阶段的基本情况为主。

(三)对高ニ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

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ー个从初中阶段到高

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

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

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

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

例題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

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四)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

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

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

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五)本学期开始要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

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

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以学校的物理实验仪器为主,给学生做课堂实验,让

学生相信物理,相信知识的正确性。

五、开学安排

(一)对“空中课堂”讲过的知识运用课堂时间进行回

顾复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

进行复习巩固,还未掌握的知识迗到掌握的状态,缩小学生

之间的差距,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ニ)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以测

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线上教学阶段对每ー课每ー个知识点

的掌握情况,加强指导,严格要求。

(三)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

习惯的培养。对学生多一些宽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

对学困生多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在“空中

课堂”线上教学活动中未掌握知识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增强

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严格执行教务处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

质量,制定教学进度。为实现给全体学生奠定ー个扎实的物

理基础提供合理的时间保证。

(五)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

索。细化每一章每ー节的教学要求,明确课时分配及每ー节

课的课时目标。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作更深入的分析、

探讨,确立突破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各种课型的研究,尤

其是探究课。

(六)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能充分利用实

验室提供的器材,利用身边资源开发有价值的小实验为学生

提供更多的感性认识。搜集多媒体素材,制作课件,提高教

学容量与效果。

(七)精选习题。针对每ー节课的课时目标,精心选择典

型习题,做到知识点与习题的对应。分类编排课堂例題、课

外巩固习题、小练检测题、章节复习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提

高过程。

(八)

强化作业批改。通过作业批改督促学生端正课外学

习的态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规范学生的答題。

为课时目标的确定和分类教学指导提供依据。

(九)着カ培养。对优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使之树

立热爱集体、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工作,

并提供发挥他们想象力、创造性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

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给大家,迗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

的目的。

(十)平等相待。对优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

“捧”,不能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讽,这些都会导致心理障

碍。在课内,教师要有意识地让他们有ー些训练、发言的机会。

学校线上教学与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

为做好我校线上教学与返校开学教学的科学、高效、优质衔接,特制定此计划。

一、压实三个层面的责任:

1、校级领导:制定周密衔接计划,密切监控衔接流程,及时汇总衔接信息,科学调整衔接思路。

2、年级主任:做好年级师生衔接的督导,掌握第一手衔接资料,形成年级教学衔接的研判报告。

3、班主任、科任教师:设置每位同学的衔接台账,确保每位同学顺利、轻松、优质过度。

二、做好三个层面的线上学习学业检测。

1、全校统一组织三个年级的线上学习阶段学业检测,重点监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是否存在分化严重的问题。(七八年级安排教师提前拟出检测题,开学前印刷完毕)

2、年级组织重点学科的抽测考试。

3、科任教师有针对性的做好线上学习内容的小测试。

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学业检测,学校形成线上学习阶段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研判报告,精准指导后面教学的开展。

三、开好三个层面的指导会议。

1、组织召开全体教师会,要求教师对自己的线上教学做出总结、评估,对每个学生线上学习的状况做出准确评价,同时对后续教学进行指导性引领。

2、开好学生的学习指导课。

3、开好防疫指导、心理辅导讲座。

四、做好三个层面的衔接

1、教学衔接:

教师在学校组织的学业检测基础上再在课堂上进行一次线上教学内容的梳理与回顾,双层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每节新授课前利用5---10分钟对线上学习时段的内容进行提问、夯实、巩固。同时做好课堂上和学生的密切交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和学生的互动,消除课堂学习的生疏感。做到多提问、多鼓励、多关心、多督促。

做好教辅用书的合理衔接、科学利用。切忌各学科一股脑的推给学生,造成负担过重;继续推行“碎片时间整合”活动,引导学生把零散时间充分利用好,班班树典型;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小组成员之间互督、互促、互勉、互助。

2、心理衔接: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进行包联,覆盖每一位同学做一次“爱心辅导”,引导每位同学阳光、积极地投入到校园学习生活中来。

3、体锻衔接:体育课要注意运动开展的循序渐进。安全、规范、适度。

五、做好三个层面的督导:

1、教导处:加强卫生、纪律管理

2、年级:加强学习习惯养成

3、教务处:加强课堂巡视、作业检查

六、做好毕业班的三项工作

1、学生摸底:职高学生、中考报名学生、外飘学生。

2、三项加试的练习、迎考工作做好提前安排。

3、争取扩充学习时间。各学科加大复习力度,提早进行模拟题演练,力争在实战中发现问题、弥补短板、强力提升。

七、发起三个层面的活动:

1、组织一次“向英雄致敬,向老师献礼”的班会,厚积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学生感恩老师教育培养的意识。

2、全校范围内发起“致敬抗疫英雄,争做学习标兵”的活动,激发学生争先创优的热情。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篇6

关键词: 大学物理 中学物理 几何光学 衔接

中学物理课程与大学物理课程在教材上有着一定程度的重复,更有着深度、广度与难度的提高和拓展,不可避免地在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之间存在着内容和环节上的一些脱节。因此,找到大学物理教材和中学物理教材内容上的衔接点,然后抓住衔接点使大学新生顺利完成从中学向大学的过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大学后继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对现行大学物理课程和中学物理课程的衔接情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本文中,以理工科类所采用的大学物理教材、普通高中理科生所采用的人教版物理教材和初中生采用的人教版物理教材(主要是前两者)为参考,对大学物理的几何光学部分(大学物理下册第17章几何光学[1])如何与中学物理中相应知识(选修2―3的第1章光的折射和第2章光学仪器[2])衔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理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促进大学物理课程改革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也希望为中学物理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1.大学物理课程和中学物理课程基本要求的对比

对照《大学物理基本要求》[3]与《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简称为《新课标》),从教学目标看,《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把基础物理知识与技能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训练和方法体验、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要求》则强调在系统掌握物理知识和方法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协调发展。显然,大学物理教学要求是在高中物理要求的基础上加以提高。

所以,将《要求》和《新课标》中对几何光学部分的基本要求做比较,分析大学物理中几何光学部分知识点的分布特点,结果见下表。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大学物理几何光学部分中有60%以上的知识点在中学物理中出现过。然而,大学物理的内容既不能是对中学物理知识的重复讲解,又不能完全抛开中学物理的内容,直接引入新的知识,否则就会出现知识连接脱轨的现象,那么大学物理应该如何衔接中学物理知识,并顺利引入新的知识呢?下面我将针对部分典型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共同涉及知识点的相关要求及教材衔接处理

通过对比,大学物理中几何光学部分的知识点在中学物理中已涉及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几何光学基本定律、折射率、光在平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全反射、薄透镜及其成像公式和作图法、光学仪器。

1)几何光学基本定律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路可逆性,光的折射定律。前三个定律一带而过,做衔接的铺垫。

2)折射率:在折射定律中将中学的折射率细分为:①相对折射率=n=(第二种介质相对于第一种介质的折射率);②绝对折射率n=(相对于真空的折射率)。然后斯涅耳定律是折射定律的另一种常用形式,由相对折射率和绝对折射率两个公式推导而来:nsini=nsinr。

3)光在平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大学物理教材上点了一下实像和虚像,由同心光束在折射时被破坏导出一种现象叫像散,从而接入新知识“视深度”,视深度是入射光线交主光轴的点离界面距离P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交主光轴的点离界面距离p′,得p′=p。

4)全反射、薄透镜,薄透镜的作图法和光学仪器部分:除了基本的定义和条件外,还介绍了一些全反射的用途和薄透镜的一些内容,其他只做了解用。

3.新增知识点的相关要求及教材衔接处理

大学物理几何光学部分知识点中新引入的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斯涅耳定律、视深度、光在球面上的反射和折射、薄透镜的横向放大率、薄透镜的光焦度与焦距。下面以一个典型例子分析大学物理教材对该部分知识的设计。

如图,从光源S发出光线SA到半径r、曲率中心为C、顶点为O的球面反光镜AOB上,反射光线交主轴于S′。则光线SAS′的光程为=nl+nl′;其中(余弦定理):

光程是角度φ的函数,根据费马定理,物象间的光程应取极值或常量。故对其求导并令其倒数为零。

=n[2r(r-p)sinφ]+n[-2r(p′-r)sinφ]=0;

化简得-=0

在近轴条件下,φ很小,可认为cosφ≈1,此时l≈和l′==-p′;带入上式得+=

当入射光是平行光时即p=-∞,得p′=,此时p′即是焦点,焦距f′=可得近轴区域的球面反射成像公式:+=,是一个普遍适用的物像公式。

就像这样的推导方法一样,先由中学的知识开端,加进大学物理的内容,使定律从理想状态的使用条件推广到普遍适用的公式。

4.结语

大学物理中几何光学部分的内容除一些知识外,绝大多数概念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接触,故教材设计中的展开应适度,避免重复。

对于大学物理中的新增知识点,由于大学生都已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分析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就不能像对待中学生一样,应用图画或大量例子使其理解的设计方法,大学教材对新知识的设计,应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注重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还应突出设计手法上的灵活多变。总之,大学物理教材的设计在知识的衔接上既不能繁琐地重复讲解,又不能出现知识的断点,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大学物理教材设计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尹国盛,彭成晓.大学物理(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张大昌,彭前程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衔接; 延续性

经常听到己经升入高中的学生抱怨高中数学难学,上课如看电影,看教材如看天书,做习题和课外练习时,往往也是力不从心。数学越学越没味,数学成绩直线下降。初中生经过中考的拼搏冲刺,跨入高中,应该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十足的自信心,为什么会出现众多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呢?初中数学较好的学生为何学不好高中数学呢?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又能为学生进入高中后的顺利学习做些什么呢?

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下降是中学数学教学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未能很好的衔接。教学条件的限制,教材内容设计方面的断层,特别是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同,导致了初、高中数学教学在知识体系,教法学法上都存在着不衔接,而这直接影响着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首先,初中在新课标下,为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调整了部分初中教材内容,明确降低了教学难度。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根式有理化、两数和(或差)的立方公式,两数立方的和(或差)公式,韦达定理、平面几何中的部分的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内角平分线定理,重心定理)等在初中大都没有学过,而高中教材又未对这些内容进行补充,但在解题中却要涉及,从而造成了初、高中教学知识上的断层。

其次,初中新课改后的教学提倡采用“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的模式展开。初中教学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从实际情景引入数学知识,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和切身体验。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注意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机会,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但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思想和方法,往往不够重视,过于淡化运算能力与推理能力,不注重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能力培养,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也不够。而高一阶段,教材容量大,题型繁多,并且较灵活,有些概念较抽象,数学问题生活化难度大,课时紧,教学节奏快,高中数学又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高中教师更多的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教法上的不同让刚入学的高中生普遍感到了学习的困难。

第三,初中数学新课程的课堂对学生来说不再是禁锢思想的“牢笼”,他们在课堂上亲身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上课时善思、敢问、会做,在与同学的讨论,老师的引导、合作中获得了知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但同时他们也普遍存在知识逻辑性与思维严密性欠佳,解题书写格式不很规范等缺点。他们也缺少用心听课,独立完成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是以初中数学为基础的,但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突变。要提高高中的学习质量,就需要减少新入学的学生的适应时间,这就需要初中教师主动地衔接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思维意志以及数学思想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培养,不断渗透。在初中阶段渗透高中数学举一反三、注重理解的教学特点,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提升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让学生对高中的教学要求与学习要求有一定的了解与适应。

1.认真分析初高中知识关系,注重知识衔接

初中教师要有大局观,要有中学数学教学是一个整体的意识,不仅要吃透初中教材,还要认真研究高中教材,找到初、高中在教材上的“脱节”处和联系的地方。在初中教学中就预先为后续的高中教学做好衔接。

1.1 适当地过渡高中知识

例如,学次函数 的图像时,可根据函数 图像分析 时的 范围,从而认学生认识到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解集,并向有能力的学生课去总结归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2 适时地拓宽拓深

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节中,例题中只有提公因式法与运用公式法,但是在习题的提高练习(C组)中有二次三项式“ ”的因式分解。考虑到十字相乘法在高中应用广泛而又简便,可借此进行扩充,教会学生十字相乘法。

1.3 不采取短视行为,为高中学习留有空间

例如,初中函数知识比较抽象,老师复习函数时往往借助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进行分析,这可能给学生造成世界上除这三种函数就没有其它函数的错觉。老师要开拓学生的认识,告诉学生函数有很多种,高中我们还会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其它函数。

2.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法特点,适时教法衔接

初中教师在课余时间要多研究高中教师的教法,溶入初中数学的教法形成一套完善的初高中衔接教法的特色。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不断改进并接近高中的教学方法,培养高中所需要的学习能力。

2.1 重视定义复习,强调定义在解题中的运用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存在基本形式,数学思维发展依赖于对概念正确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思维的深刻性集中地表现为既能深刻地理解概念又能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回到定义中去!”是数学家华罗庚和波利亚所推崇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定义内容讲解,还要注重定义在解题中的作用。

比如复习绝对值,因为“绝对值”在教材上有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两种定义,在解决与绝对值相关的问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充分利用绝对值的定义。

2.2 重视知识系统化,锻炼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中将一些同类的、似是而非的问题放在一起,系统地思考;或将同一章各节凌乱的知识点用一线索串连起来,给学生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网络结构,必将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坐怀不乱”,还可帮助学生提高归纳整理的能力。

2.3 重视题目变式训练,培养举一反三及一题多解的能力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学好高中数学所必需的能力,初三复习阶段可通过典型例题变化与拓展,分析它们的解题思路,并归纳这些解法的共同特征。

原题:如图,ABC和DEC是等边三角形,

点B、C、E在同一直线上,点A、D在直线CE的同侧,

连结BD和AE,求证:BD=AE

评注:这是一道简单的题目,利用等边三角形各边相等,各内角等于60度,很容易证出。通过对这道题目变化、归纳、拓展,可得一系列题目。

变化一:将原题点B、C、E在同一直线上,点A、D在直线CE的同侧

换成等边DCE绕C点旋转(如图),其它条件不变与求证不变。

变化二:将原题中两个等边三角形换成两个正方形。

以上一系列题目,有图形变化,有图形运动,由简到繁,由静到动,组合在一起,又都可通过证相似(全等也是特殊相似)解决,既提高了数学复习效果,又开拓了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3.认真对比初高中学法特点,注意学法衔接

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获取的知识就是无限的。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对初中和高中的学习都很重要,如何在初中阶段形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3.1 教学生学会听课

听课,重要的不是“听”,而是“想”。听是前提,随之是积极地思维。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生动而深刻的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在老师讲后主动提出问题,或与老师学生积极辩论,这对学生分析知识、理解知识作用很大。手到:一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教材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另外对一些反应不是很快的学生,可先记下未听懂的内容,及时跟着老师后面的讲解分析,课后再对未听懂的内容复习,消化,思考。

3.2 注意学法探究,激励钻研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对学生在解题思路的独创性与钻研精神要大力表扬肯定,激励他们再接再厉。

3.3 学会反思,树立学习信心

做题目就必须要有拿下这道题目的信心和决心,对待有难度的题目,要教学生学会硬攻不行就要智取。对实在做不出的所谓的“难题”,你首先需要找到你在哪一步出问题,是基本算式技巧还是理论不够透彻,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也就是要随时反思自己的知识体系。人只有学会反思,学会停下来,学会回头,才会进步。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不要一味躲避,否则不清楚知识越来越多。教会学生学会多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互相鼓舞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机;学会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学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正确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及时寻求教师、同学和其他人的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消除它们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

3.4 建立错题档案

在数学学习中,建立错题档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作业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及时记载、作记号、分类等,及时弄懂错误的原因,每一章节结束之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教师定期检查,使学生能形成习惯。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作为中学数学学生的引领人,我们更应该除了作好基础性教育之外,更要做好延续性教育。积极主动的做好初、高中教学中的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初探. 考试周刊,2011(30)

[2] 新课改下高中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考试周刊,2010(46)

[3] 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不可忽视"十字相乘法".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9)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篇8

一、调查研究结果简述

调查显示:由于对高考方案和考试结果的片面认识、化学学科成绩不计入学期评价等因素导致化学学习需要降低,学习兴趣显著下降;学习习惯方面,课前预习和有课堂笔记习惯的学生比例均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缺乏研读;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对衔接知识内容强化方式单一;对学生学习起点分析不够,方式单一;学法指导不够;课前预习的评价、笔记习惯的培养的落实不够;学生动手实验机会太少,使用视频或动画呈现实验的情况较普遍。

二、课堂教学对策和建议

1.加强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读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研读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相应的《考试说明》,对课程性质、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初高中教师应加强互动教研,明确不同课程阶段的内容标准要求,做到衔接期教学的有的放矢。

2.加强学生学习起点分析

初高中衔接期的课堂教学设计,尤其要关注学生起点能力分析。教师设计教学过程之前,要对化学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全面分析,关注这一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的一般特征的同时,也要关注对不同学生个体特点。忽视对学生学习起点能力的分析,必然使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

3.加强校内教学教务沟通

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学校不可只为“一时之需”,应理性思考,形成完善的选科制度。化学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校内教学教务沟通,为开展学科教学营造良好氛围;实事求是的向学生介绍学校所开课程的情况、选科程序、适合对象等,使学生在高一衔接期对整个高中课程的设置情况和考试方案有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制定选修和选考科目方案,有助于这一阶段化学课堂教学的开展。

4.学法指导要扎实具体

教师对初高中衔接期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方法指导要具体。如:学习物理性质时可采用“观察描述――个性概括――作用意义”的方法线路;学习化学性质时可采用“实验探索――归纳性质――理论解释――作用意义――联想归纳”的方法线路;概念学习时可采用“分析――内涵外延――作用意义――联想”的方法线路;实验学习时可采用“实验演示――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的方法线路等。

5.教学内容双向比较,明确衔接要点

初中衔接教学重点内容: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化学计算、物质的分类、对氧化物的分类(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酸碱盐的认识和分类、酸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CO2-3等常见离子的检验、常见物质物理性质和俗名的识记。高一衔接教学重点内容:物质分类的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定量研究方法、离子反应等。

6.充分发挥教学设计主题的作用

教学设计主题的合理使用,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和交互作用。如:苏教版化学1中《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将教学设计成四大主题:“从生活走进化学用理论引导分析用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对教学设计主题的贯彻,即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流畅性,也提高了衔接期课堂教学的效益。

7.提升衔接期实验教学品质

这一时期的实验教学至关重要,是培养学生多项学习能力、激发和维持化学学习兴趣、提升衔接期教学质量的有力阵地。提升这一阶段实验教学的品质,我们尝试以下方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专项训练;观察方法指导和思维训练;开展学生实验技能和设计评比等。

三、教学实验和效果总结

笔者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的纸笔测验中,化学成绩分值的均数、标准差相近,差异显著性水平(0.740)远大于0.05(见表1)。两班在实验前时化学成绩分值并无显著性差异。

随即开始在实验班级中开始引入进行“课堂教学对策”开始教学实验,为期半学期,进行实验后的纸笔测验。

表1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的化学成绩

班级人数均数标准差标准误t值显著性水平对照班5168.8012.831.79实验班5468.0510.411.31-0.3330.740表2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后的化学成绩差异

上一篇:电工实训感悟范文 下一篇: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