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授课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07 11:21:47

线上授课教学

线上授课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验课网络教学;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可行性

近年来,科研仪器设备突飞猛进地发展,活细胞成像技术日趋成熟。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是一套将细胞成像和微孔板检测融为一体的设备,同类产品在多家公司均有生产,目前正面向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热销。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的诞生是为了满足科研工作的高要求,但如果能够用于当下的实验课网络授课,则会使实验课线上教学成为可能,并且还能够大大提高实验课线上授课的教学质量。2020年伊始,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国家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1-3],各大高校及中小学在各级政府的号召下,“停课不停学”,一律采用线上授课的方式,保证了本学期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但部分特殊学科的实验课网络授课遇到了障碍,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实验课,遇到了诸多问题,目前尚未普遍推行实验课的网络授课[4-7]。有部分高校利用观看视频的形式完成实验课线上教学,但效果不佳,学生仅能观摩实验过程,对于实验所要验证的理论还达不到“眼见为实”的教学效果。本文将深入分析传统方法进行实验课网络授课所面临的困难和局限性,并且结合以往对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的应用,阐述将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引入实验课网络授课的可行性,为实验课网络授课的实施提供新思路。

一、实验课传统教学法应用于网络线上教学面临的困难

实验课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实践、验证的环节。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更为深刻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所以,客观可靠的实验结果是学生在实验课中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最为有利的“证据”。如果开展实验课网络教学工作,那么实验技能的学习及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就可通过拍视频的形式完成线上示教,这时就只有实验结果的展现为实验课网络教学的最大障碍。以何种形式将实验结果展现给学生,不仅是学生对实验结果认可与信任与否的关键环节,更是实验课教学的“灵魂”所在。据了解,目前开展线上实验课教学的高校,实验结果也仅仅是以图片或文字说明等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也只好强行接受,失去了传统实验课中亲眼看到、亲手操作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数据。

二、应用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开展线上实验教学的可行性

(一)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功能。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特点如下:将全自动数字显微镜和方便灵活的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整合于一台仪器之内,非常适合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应用;为细胞分析而量身定做;温度控制可达45℃,轨道震荡模式,可控CO2/O2气体通入,延时分析技术;双光路设计,全波长吸收光检测和荧光发光检测整合。总而言之,该系统能够呈现出细胞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细微变化的快进视频资料。例如: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的实验项目,小白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实验,通过体内吞噬法,检测小白鼠腹腔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如果借助于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我们可以将颗粒抗原与小白鼠腹腔中巨噬细胞混合温育后,将巨噬细胞吞噬颗粒抗原的过程以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不仅能够让学生观察到巨噬细胞吞噬颗粒性抗原之后的形态学特点,而且还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巨噬细胞吞噬颗粒性抗原的过程。那么实验课的质量将会是翻天覆地的改变,不仅不会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反而还会产生优于传统实验课教学的教学效果。传统实验课现场观察的是最终巨噬细胞吞噬颗粒抗原结果的静态图像,而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能带给大家整个吞噬过程的视频资料,这对于实验课的质量无疑是质的改变。(二)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优势。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是定位于科研水平的比较高端的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动态变化观测系统。该系统的诞生,初衷是服务于科研工作,为基础医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可靠可信的实验数据与影像,能够将细胞在一段时间内的细微变化,以视频的形式展现给科研工作者。但通过深入思考,结合以往的实验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如果将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用于网络教学,将显示出该系统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不仅能够使实验课网络教学成为可能,而且在一些特殊实验项目中,更能够显示出传统实验课所达不到的意外效果。该系统用于实验教学,在医学院校的使用范围至少包括如下课程:形态学实验、免疫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等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形态学观察的实验课。这些课程中,尤其是医学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应用该系统开展实验课网络教学最为适合。(三)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性价比分析。前文已经提过,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是为科研打造的一款高端细胞信息采集系统,用于实验教学,会不会“大材小用”,埋没了设备的使用价值呢?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计算一下教学成本。无论是传统实验教学所采用的普通生物显微镜,还是所提到的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我们姑且认为他们的使用寿命是相同的,那么只需要计算全班实验课的设备成本即可。传统实验课所使用的生物显微镜大约7000元/台,小班实验课班型一般为30人,那么,生物显微镜的实验成本约为21万元。这仅仅是一个班型的基本配置。各个高校招生规模不同,对于实验室的需求量也不一样。以辽宁中医药大学为例,医学相关专业均开设医学免疫学实验课,而开展免疫学实验课至少需要配备3个以上实验室才能够使实验课正常运转起来。而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目前市场售价为25~30万元,根据配置不同,价格有小范围浮动。而如果将该系统应用至实验教学,最低配置也是能够满足要求的。也就是说,一套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能够替代所有生物显微镜的功能。平均下来,国家评估系统中的“生均设备投入”指标反而会降低,这就降低了大量的教学成本,更好地为实验课教学服务。因此,按照“性价比”计算,该系统用于实验课教学,也并不是什么“奢侈”的事情,相反,还能够“增效”。

三、应用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开展线上实验教学的推广

前文,我们仅探讨了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用于实验课网络教学的可行性。当然,网络教学形式比较特殊,采用网络教学也是有其特殊的原因,比如在疫情期间,网络教学就能够很好地解决防控疫情和教学两不误的问题。对于高校来讲,还是传统现场实验课授课的形式比较普遍。那么对于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能否走进传统的现场授课实验课堂,我们也进行了分析。目前,各高校实验室内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基本上已经普及,多媒体教学系统与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的有机结合,就为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用于传统实验课教学提供了平台[8-12],使该系统用于传统的现场实验教学成为可能。如果开展传统实验课教学,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将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中的影像资料展现给学生,达到比普通生物显微镜更佳的教学效果。因此,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实验课网络授课的可行性,还能够提高线上实验课教学的教学质量,并且,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的广泛应用,无论是网络授课还是传统面授,都将使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发生一个质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冯增喜,于军琪,韦娜,等.疫情期间网络在线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

[2]杨璐,唐寅,魏强,等.肺炎期间医学网络教育方式调查及探索[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2).

[3]李玲玲,兰泉,查正根,等.有机化学实验线上课程之扬长避短教学设计与实践篇[J].大学化学,2020(5).

[4]刘燚,张辉蓉.高校线上教学调查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0(5).

[5]赵蕾,朱婷玉,周爱东.防疫期间化工原理实验部分内容在线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大学化学,2020(5).

[6]魏灵灵,徐玲,魏恒伟,等.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线上实验教学的策略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20(5).

[7]赵卫光,关英.有机化学实验线上教学对科研素养的培养(一)———兴趣、“家中实验室”与化学思维培养[J].大学化学,2020(5).

[8]周丽云.疫情背景下游戏化在《金融计量学实验课》在线教学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20(17).

[9]李晨英,陈华林.疫情下本科基础化学实验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思考[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0(3).

[10]马莹,张恒,宋其圣,等.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助力实验课在线教学[J].大学化学,2020(5).

[11]李影,钱爱东,胡桂学,等.显微成像系统在动物微生物实验课教学的应用[J].畜牧兽医杂志,2009(1).

[12]格桑,李永红,张建国.显微成像显示系统在组织学实验课中的应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8(2).

线上授课教学范文第2篇

摘 要 微课作为目前教改内容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课改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就微课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目的是加强教职人员对微课的认识,增加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微课;中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020-02

1 前言

微课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中职教育中,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们的职业技能,而传统的授课方式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求,所以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微课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充满了多变性和灵活性。总之,微课的实践,对于教改的深化推进有积极的作用。

2 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目前一种非常可行的教学方式,主要指的是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技能展开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突出特点就是针对性强和时间短。在以往的授课中,课堂授课时间一般都是45分钟,但是微课的时间一般要求控制在5~10分钟,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析。传统的授课方式,老师讲解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就知识深度的讲解来说远远不够,也就是说在传统课堂中,老师授课注重的是知识的全面性,而非知识的深入性。微课的突出特征就是从某一知识点出发,进行层层剥离和层层深入,使得知识解析达到传统课堂所不能达到的深度。

3 微课的优越性

针对性 针对性是微课这种授课方式的显著优势。传统课堂在教育中追求教学内容的横向性,而非纵向深度,也就是说在传统教育中,知识分析具有大众性,但是在微课授课时,知识分析不在具有大众性,而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知识点而展开,换句话说就是微课教学是有针对性的教学,其目的性要比传统教学更加明显。也正是因为微课教学的针对性,所以微课在解决知识难点方面有着更大的作用。在中职教育中,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双重培养,针对性教学对于解决技术教学中的难题非常有帮助,而且效果特别明显。

深入性 微课的另一个突出优势就是具有深入性。在中职教学中,知识的深入性教学非常重要,主要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在中职教育的技术训练中,需要理论的深入,所以在知识教育的时候,需要知识点的深入;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难点知识,只有深入剖析才能联系相关知识进行知识体系的链接或者是技术环节的对接,所以在教学上,要求深入分析。微课这种授课方式,将中职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立体式解剖,使得知识点在深度上相较于传统教学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这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帮助更大。

4 微课的意义

对学生 微课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主要是微课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微课是一种结合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一种混合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需要老师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对教学课堂中的关于某一知识点或者是某一教学环节的的精彩教学内容展开分析。目前学生们的计算机水平相对较高,这样的条件为老师开展线上教学提供了方便,学生们不仅可以在学校接受教学,在家同样也可以进行学习。也就是说,微课教学结合线上线下的内容,学生可以打破传统授课模式对于教学地点的限制,实时进行课业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有帮助。

对教师 对教师而言,利用微课教学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推进教育改革,改革教学方法是一项必要的内容,微课利用的不仅是传统教材的内容,还结合了信息化技术,这对于综合提升老师的教学研究水平非常有帮助。再者,老师的业务水平也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微课的制作本身就是一种对自我教学水平的再审视,通过微课教学方式,老师可以不断地熟练教学内容,不断地深入了解教学中的难点,这对于老师综合业务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明显的帮助。

对学校 微课教学对于学校而言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因为微课教学是一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所以需要有充分的信息资源。为了推进微课教学的深化,扩大其影响,学校需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方便微课教学。在微课教学中,老师需要信息资源制作微课内容,而学生需要共享资源来进行学习,在这样的要求下,可促进学校加强校园公共平台的建设,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与网络化发展和学校公共信息资源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学校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整体水平。

5 微课在教改中的应用

使用微课解决教学难点 微课在中职教育中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难题的解决。在中职教育中,理论体系的架构非常重要,但是对于知识的深入分析和了解也同样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知识教学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而在课堂之外,老师通过对课堂内容的重点知识的微课制作,可以突出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另外,微课教学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深入性和细微性,所以在重点问题的分析上,更加的具体和详细。由于微课是信息技术和传统课堂的一种结合,在微课教学中,传统课堂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微课的技术性来完成,无论是利用视频还是利用信息技术的拟构型技术,都可以将课堂内容进行延伸,当然,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视频的分辨率、模型拟构的合理性都应该注意。

使用微课提升技能训练 中职教育的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相辅相成,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基于这种教学特点,技术的训练教学必须要跟上理论教学。但是在实际技术训练中,由于技术训练具有连贯性特征,有时往往因为环节问题而致使整个技术训练无法完成。因为技术训练是灵动的,所以通过微课制作,可以将技术训练中的要点以及技术训练的连贯性进行深入的解析。微课是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利用Moodle平台的优势,可以顺利地将技术教学的场所进行转移,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制作出微课教学视频,然后利用Moodle平台推广,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技术训练教学可以随时随地开展。

使用微课促进教师的培训和学习 教师是教改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老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不到位或者是对教学难点的分析不透彻,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积极利用微课是非常好的方法。首先,通过微课的教学,教师可以从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汲取经验,有益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而言非常有帮助。其次,通过让老师自主进行微课的设计和制作,一方面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另一方面又使教师对自身水平和缺陷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在综合把握自身状况的前提下,教师培训和自我学习也就有了针对性,有利于教师综合水平的提高。

6 结束语

中职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深化不但对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非常明显。推进微课应用,扩大微课的影响力,对教师、对学生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明俊.中职学校利用微课促进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5):154-155.

[2]陈洁.浅谈微课在中职机床电气一体化教学的优势[J].赤子,2015(22):325.

[3]朱冬建.微课在中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9):52.

[4]施丽娟.微课教学技术支持下的中职数学教学反思[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5):130-131.

[5]戴云飞.微课在中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中国教师,

2014(S2):101.

线上授课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课;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Microlecture)的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首次提出[1],2010年由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将本概念引入国内[2]。微课是相对于常规课程的一个概念,具有主题鲜明、针对性强、时间短、实施灵活等特点,通常是以视频的形式讲授一个独立的知识点,一般还包括练习测试、护生反馈、教师答疑等配套教学环节。护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随时随地反复观看教学内容,预习或复习相关知识,为护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条件。自主学习能力(AutonomousLearningCompetencies)是指护生在自主教学前提下,知、信、行3个方面均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运用各种客观资源获取知识的能力[3-4]。有研究认为,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3个部分。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培养和提高护生有效合理利用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职护理教育非常重要的任务。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微课应用于护理教学的经验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微课教学对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护生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在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高职护理专业16个班级中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4个班共212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108人)和对照组(104人)。实验组中男生6人,女生102人,平均年龄(20.21±0.81)岁;对照组中男生6人,女生98人,平均年龄(20.32±0.77)岁。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高考分数、第一学年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国内专家林毅等编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5]对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测评。该量表共有3个分量表,28个条目,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在0.69~0.79之间。该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包括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5个选项,正向题分别计5~1分,负向题分别计1~5分,理论最低值为28分,最高值为140分,得分越高表明自主学习能力越强。

1.3干预方法选择

《儿科护理学》教材中的“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作为教学内容,根据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该部分包括4个学时,主要内容有麻疹、水痘、猩红热、手足口病等出疹性疾病患儿的护理以及结核病患儿的护理。该部分内容多、课时少,需要课堂授课和课外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适合采用微课的方式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选用同一教学内容,由同一教师按同一PPT授课。

1.3.1实验组

采取以微课自学为主、课堂总结为辅的方式教学,教学过程分为4个步骤:(1)制作微课:根据网上资源和医院病例精心制作教学视频,包括出疹性传染病的表现、流行病学特点、皮疹患儿的护理、小儿结核病的特点、结核病患儿的护理5个视频,每个视频15分钟左右。(2)建立平台:建立微信群,群成员包括实验组护生和任课教师,以便后期线上推送练习题,同时为护生提问、教师答疑、师生交流提供平台,从而及时沟通,反馈教学信息。(3)推送微课:在授课前一周推送授课内容的微课视频,视频推送后的第3天推送相关练习题,练习题推送后的第3天推送答案及解析,并在微信群针对护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4)课堂总结: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总结该部分内容的重点,并针对护生在微信群中普遍提出的难点问题集中讨论解析。

1.3.2对照组

采取传统方式教学,教学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讲解、课后练习3个基本环节。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有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频数分布图、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及特点。符合正态分布的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生实验前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和3个分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实验前及对照组(P<0.05)。实验后,对照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和3个分量表得分与实验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3.1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教育的目标必然也会同步提高,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保证护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当前高等护理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6]。然而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高职护生基础教育和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7],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大学教学模式和中学教学模式不同,护生普遍适应中小学灌输式的教学,习惯在父母和教师的监督下学习,在缺乏外界压力的情况下,护生缺乏自我监督和管理的意识[8];第二,信息能力较差,现如今护生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是网络信息丰富多样,但同时也存在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的问题,护生获取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有待加强[9];第三,缺乏学习合作能力,“90后”护生自我意识强,同学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应帮助护生建立学习小组,将学习任务分工,共享学习资源,使护生意识到通过合作互助,能够实现小组和个人的成功[10]。

3.2微课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通过微课教学后,自我管理能力较前显著提高(P<0.05),同时实验组护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课教学能有效提高护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微课内容短小精练,陈述简单直接,针对主要知识点着重讲解,便于护生在短时间内抓住教学目标和重点。更重要的是,护生可以利用手机和电脑随时随地观看微课视频,而且可以反复观看,随意快进,便于护生利用碎片时间针对自身需要实现个性化学习,也更加符合“90后”护生的学习生活习惯。与课堂长时间授课相比,微课教学更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和时间护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安排,有利于护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11-12]。

3.3微课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的信息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通过微课教学后,信息能力较前显著提高(P<0.05),同时实验组护生的信息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课教学能有效提高护生的信息能力。微课教学是线上教学,护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可以针对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实时线上检索相关知识,有利于提高护生拓宽信息渠道的能力[13]。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网上检索,必然得出很多检索结果和相关知识,选取有用信息阅读和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护生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的锻炼及提高[14]。

3.4微课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合作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通过微课教学后,学习合作能力较前显著提高(P<0.05),同时实验组护生的学习合作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课教学能有效提高护生的学习合作能力。本研究采用的《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中,学习合作能力分量表主要包括寻求帮助的能力和交流能力。“90后”护生多数以自我为中心,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性,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及合作甚少。本研究实施的微课教学是在微信平台上教学和交流,符合现代年轻人的日常沟通习惯,有些护生在课堂上很少提问,但是在微课教学平台上却非常活跃,能针对视频教学内容和线上习题提出疑问,寻求帮助的能力明显提高。护生在微信群的提问所有成员可见,其他护生也可以解答问题和继续讨论,有利于促进护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得护生的交流能力得到显著提高[15]。

4结语

本研究发现,微课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微课知识点碎片化,缺乏一定的连贯性,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第二,微课制作过程复杂,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和录制微课视频存在一定的难度;第三,部分护生过度依赖微课视频,不注重课堂总结讨论。因此,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应用于高职护理教学,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线上授课教学范文第4篇

1.1免费和资源共享

我国高校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为例,是要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格与职业道德,较为广泛的人文、社会和科学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科学思维、善于实践、敢于创新、沟通交流和社会适应等综合能力,掌握较为扎实的医学理论与基本技能,能解决基本的临床实际问题,并能适应医学新模式的高层次临床医师。这一培养目标对于学校的师资力量、课程配置和软硬件设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国内医学院校现有的资源很难完全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慕课为大学教育提供很好的补充。其作为一种在线、免费、资源共享的网络教学模式,能够汇集世界多所大学及高等教育机构的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如今的主流慕课网站上有很多国内外知名大学入驻,他们精心制作了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供全球学生选择。慕课提供的课程涵盖多种学科,既包括学生自身高校相对优势的课程,又包括学生所在高校相对薄弱甚至未开设的课程,非常有利于医学八年制学生实现更为广泛地扩充知识的目的(表1)。

1.2时间、空间、教学形式的自由度大

相比于传统医学院校的学生,医学八年制的学生由于在校时间长,更加需要自由地分配时间以满足获取较多的人文、通识课程以及更加前沿的医学专业课程。然而,国内医学院校采取的措施是将这部分课程分配到医学院相依属的综合性大学,让八年制医学生在特定的时间(主要是入学的前二年)在相应的综合性大学学习。但其不利因素是学生仅能够从该所综合性大学获得人文和通识教育,所学内容极大地被该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所限制。此外,在接下来的6-7年中几乎很难有机会再接触到优质的非医学教育,而慕课恰恰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的授课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集中起来在教室学习,该教学方式极易受学校的硬件设施所限制,常常需要为不同专业之间协调有限的教室与教师资源而进行排课。慕课课程的学习则不受此约束,只要拥有一部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学习,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可轻松实现教师和助教、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改变了以往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程时间和空间安排的定式,给予了学生极大地自由去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可以提高零散时间的利用率,节省了往来寝室、教室的时间。故而有人又将慕课的教学模式称为“翻转课堂”。学生在寝室里或家里完成网络在线的慕课学习,而课堂跃升为师生间深度知识的探究、思辨、互动的场所。使得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慕课的教学形式不仅仅有幻灯片和视频,文本、flash和HTML5等都可以作为慕课的教学课件,因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活跃的用户论坛

相比于传统网络教学模式中师生的互动,慕课则拥有相对成熟的、多向性用户互动论坛,供授课教师、助教与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不仅可以即时向助教、授课教师反映并获得专业解答,同时也可以得到来自其他学生不同视角的意见,有利于师生之间就某一专题知识点展开有目的交流。学生还可通过社会化公共平台(如Facebook、Twitter、Google等)与学生或者同伴群体展开学习、交流,分享学习体验。这种开放式多向性的相互讨论,可以使学生就某知识点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超过简单的听课所得,更加契合对八年制医学生培养的要求。

1.4可开具结课证明

由于慕课拥有基于作业、考试、论坛这三部分相对完善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相对于传统的网络教学就更加具有约束力,慕课课程学习开具的结课证明也就更具有说服力。目前,美国已经有为护理专业学士学位(BSN)配套的慕课课程,让工作繁忙的护士不用去学校就可完成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并拿到学位。参照美国护理专业这一授课模式,八年制医学院学生如果通过选择必修或者选修课程并且获得相应课程结业证明的话,对拓展慕课教学应用范围以及拓宽八年制医学生的眼界与知识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慕课应用于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可操作性

2.1课程资源的整合

截止至2014年8月,在慕课的主流网站coursera上已经汇集了全球105所高等教育机构的712项课程,也包括了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五所中国高等院校。在712项备选课程中,中文课程74项,英文课程616项。课程的主题包含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数理科学等近30个大类。而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八年制课程计划为例,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其要求学生修满至少36学分的非医学专业课程和100余学分的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程。同时,还要求这些课程的大部分采用双语甚至全英文教学。显然,慕课提供的课程基本上能够满足八年制专业大部分选修课程和一部分必修课程要求。例如,计算机语言基础、生命科学导论、史学纲要、生理学和解剖学等等。最为重要的是,慕课汇集了世界多所高等教育机构优秀的师资和课程资源,且以英语授课为主,医学院校学生通过慕课学习无疑是提高英语水平的一种途径。因此,在医学八年制教育中逐步引入慕课教学是可行的。

2.2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学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和资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其在线多媒体授课形式需要依赖于配套的硬件设施,包括输入端、云平台和接收端。国际多所高校的慕课网络平台通过近三年的发展都日趋完善。我国目前能够招收八年制医学生的高校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网络资源好的地区。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八年制为例,平均每个学生在宿舍所能享有的网络带宽在1M左右。问卷调研显示,上海交通大学2009级、2010级和2011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笔记本电脑普及率为99%,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多媒体终端普及率为96%,完全符合慕课网络教学的硬件设备要求。因此,在硬件配置上慕课应用于八年制医学教育是基本可行的。

2.3线上评价和线下考核

由于慕课将网络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体内容而非辅助手段,这使得其对于学生学习的质量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慕课现行的评价系统是依据学生的作业、考试、论坛三方面的完成和参与情况来进行分别打分,然后计算总分并颁发证书。在评分手段方面,慕课平台采用包括电子自动评分(标准化考试模块),学生互评打分和教师打分的方法来进行评分。相比于其他网络教学方法所采用的在线计时评价和学习完成度评价来说,慕课的评价方式更为全面和客观。考虑到医学教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医学院校在引入慕课教学的同时,也可以采取线下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慕课教学推行的初级阶段,可以将线上成绩和线下成绩共同列入对学生最终评价的项目中,并赋予不同权重。与此同时,也可以探索将线上成绩和线下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慕课线上评价结果相对于传统线下考试评价结果的相似度,从而更好地评估慕课线上评价的可信性。综上所述,慕课自身的评价机制是较为完备的,医学院校在开展慕课教学时可以根据本学科特点加以调整。

3慕课应用于八年制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当前,慕课在学习结果的认证方面以提供证书为主,仅能作为学完课程并达到一定程度的证明。有些学者提出,慕课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完成率不高、学习体验缺失和学习效果难以评估等。通过分析已有慕课课程提供平台的课程设置认为,现阶段如果引入慕课教学,尚面临以下四大挑战———课程资源问题、学习习惯问题、结果认证问题以及资金来源问题。在课程资源方面,慕课能够基本满足八年制医学专业学生对于人文社科等非医学知识和小部分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要求。由于我国高校是从2013年才逐步发展慕课教育,其网络课程仍然未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医学相关课程的数量和质量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清华大学教授于歆杰提出,交互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抑或是受众面比较小的课程就不适合慕课化。在医学教育中,操作实验课、中药材以及紧急救护课等就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鉴于慕课教学发展的不成熟性,现阶段在医学教育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构架。此外,医学院校学生后期主要进入临床实习也会使慕课的使用率大幅下降。在学习习惯方面,我国的教育体制导致学生更倾向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不是主动地探索和寻找答案。慕课教学在给予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对学生自我监督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群体讨论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慕课使用初期难免会有人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在结果认证方面,中国的MOOCs教育何去何从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课程认证制度的建立。目前尚没有高等教育机构承认慕课的结课成绩,怎样将慕课的线上评价和现有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融合在一起,并且制定出通用的评价规范是慕课可否逐步应用于医学教育的关键。由于慕课教育的课件前期制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由谁来出是现实问题。目前主要采用政府支持、高校主导和企业参与的模式,参照国外这几年慕课发展历程,慕课教育可能会是一种多渠道投入、开放性竞争的模式。

线上授课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慕课发展 高校 计算机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289-01

慕课就是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对高等教育来说,其是一个全新的大陆。在整个课程系统中,视频的内容被切割成为了几个小的微课程,在视频中会穿插很多细小的教学环节,从而将整个视频连贯起来,就好像是游戏理念的闯关体验一样,只要答对了问题就可以进行接下来的课程。很多学生都表示,主要 被课程所吸引,在学习过程中根本不可能会开小差,一秒钟都不舍得浪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也可以直接在平台上提出,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有教师帮助解答。慕课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壁垒,使得教育没有了国界。大规模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势必将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给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带来深刻的变化。而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其使用的主要设备就是电脑,与慕课的授课方式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积极结合慕课授课的形式对计算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十分的有必要。

一、慕课概述

慕课被称为是大规模的开放式的在线课程,其英文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tirses,其缩写为MOOC,因此,在汉语中被称为慕课。在慕课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涉及的范围和形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同时还具备了自身的特点。

1.授课范围

慕课课程范围主要是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开放性教育方式,这些课程在开展过程中与高等教育中课程一样是采用一种渐进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学习成才。其课程授课的范围十分的广泛,其在理科学科,例如数学、统计学、计算机教育、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同时还可以将其应用到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文学学科教育中。慕课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以学分教学为基础,也不是提倡涉及到学生的学位和毕业证,通常情况下,参加慕课的学习都是免费的,但是如果真正的应用到高等教育中,为了培养大批的人才的话,那么在一些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授课过程中就可能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2.授课形式

在慕课系统中,课程不是搜集而来的,而是一种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教授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者某一个共同的讨论项目主题联系起来的方式和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尽管课程通常对学习者并没有其他限制和要求,但是所有的慕课都会以每周研讨话题这样的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大众的时间流程。在整个课程中,课程的结构是十分狭小的,通常在进行过程中都会每周讲授一次,进行问题的研讨等等。

3.慕课的特点

首先,开放性。在慕课的课程中,其内容主要来自于世界各地,因此,对于信息的来源,对慕课的评价过程以及学习者的学习环境都是开放的过程。其次,在线性。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平台,学生合作平台可以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在线课程访问和学习的过程;再次,大规模性。慕课的开放性和在线性就表示了慕课在进行过程必须具备大规模性,慕课为广大的在线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极为便利的学习环境,课程的学习和讨论可以是上千人进行,其面对的是广大的在线用户,不会对人数进行限制;最后,互动性。慕课学习和讨论平台的建设为学习者和教授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人际交往的平台,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加强课程学习的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这种特点慕课教学表现出可丰富和旺盛的生命力,在未来势必会对高等教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慕课发展背景下高校计算你课程改革分析

1.合理实现资源共享

慕课建设过程中,课程的内容既要基本覆盖高校的主干学科,同时还要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充分建设的现象,这就要求高校在建设过程中要强化学校之间协作,合理的进行规划,通过协调结构运行,建立完善的课程申报、审批以及评价机制,逐渐实践成高校慕课平台的计算机课程资源,不断提高资源建设的质量。高校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够实现教学资源和视频共享等优质的课程资源,这样就能够有效的解决高校之间课程资源建设不充足的现象,保证不同学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在平台上学习的机会。通过高校之间学分的互相认可的方式,就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复现象的发生。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随着课程资源不断的完善和充实,以及学生上线次数的增加,教师在校内授课的次数势必将会大大减少,从而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慕课资源和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但是,随着慕课在线学习成员数量增加,会大大增加在线解决问题教师的压力,这就对在线解决问题教师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一部分更能适应在线解决问题的计算机教师承担在线助教的任务,而对于那些不适应的教师可以让其承担其实验教学的任务。这样就会对各个教师的职责进行有效地分工建设,充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建设以及教师资源的有效利用,最终全面推动计算机课程的发展和改革。

2.线上线下相结合学习和考核的方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线上和线下集中教学和考核的方式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在线上学习能够有效的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整体上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对课程尽心规划过程中,应该将线上学习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去,通过制定详细的线上学习计划,确保学生在线上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质量。另一方面,集中教学方式线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首先,集中解决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于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实际教学进行全面的解决;其次,集中教学为学生提供全面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实现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学;最后,集中教学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包含了大量的实践操作课程以及很多技能操作课程,这些课程需要在必要的设备上运行,示范才能进行,而在教学过过程中采用集中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环境和实验环境。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就考核过程中,线上和线下考核同等重要。线下考试能够有效的避免替考现象的产生,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在考核过程中,对于一些设备的运行还是采用线下考试比较有效。

3.优化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调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积极的、正面的评价能够显著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 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精神。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一方面,重视情感评价对整个评价结果的作用,提高学生集中学习的动机,并保证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程中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慕课在线作业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教考分离的方式,以学生统考成绩为主要依据,并结合学生阶段性评价成绩,得出比较客观的成绩和结果。

参考文献

[1]金捷.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05)

[2]周新,吴晓峰. 高职高专《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课程改革探索[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6)

[3]张云鹏,黄云婷. 计算机系统导论课程改革探索(英文)[J]. 计算机教育. 2010(09)

[4]王超. 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探索[J]. 网友世界. 2014(04)

[5]徐善针.基于计算机学科的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8(S1)

[6]吴广裕.高专微机安装与维护课程改革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20)

[7]刘宁,赵建华.地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 价值工程. 2010(36)

[8]余荣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0(06)

线上授课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慕课;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创新

一、慕课教学的定义及时代背景

1.慕课教学的定义

慕课(MOOC)是一种由主讲教师负责、支持大规模社会公众参与的、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视频授课、线上练习、互动交流、讨论等的新型的在线授课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在信息时展下兴起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种教学方式。在美国的某一高校,一段互联网授课视频的,吸引了近200多个国家的16万学生的参与,真正将慕课教学的发展推向了高潮。由此可见慕课教学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影响力。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将慕课教学应用到每一堂课程中去,能够有效促进资源共享的实现,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质量。

2.慕课教学的时代背景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一经提出,便引起广大高职院校师生的关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将慕课教学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相结合,能够使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得以有效解决,因而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慕课教学打破了传统封闭、单一的教学模式,其将英语中抽象难懂的知识点以网络互动平台的方式更加直观、全面地展现出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起学生主动进行互动交流,促使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慕课教学还能够推动我国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形成。

二、我国慕课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忽视将慕课教学与现代化英语教学模式相结合

虽然慕课教学对我国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专业素养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课程教学应始终走在学生前列,能够熟练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时刻注意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架构,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以便成为慕课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然而,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都忽视了将慕课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模式相结合,只是孤立地进行单方面的教学,要么一味地进行孤立的知识传授,要么一直采取慕课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互动平台获取课程资源,极易促使学生仅仅倾向于借助网络进行视频授课的教学方法,而对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的现代化教学模式缺乏兴趣,不利于教师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模式过于传统,课堂的交流性较差

随着慕课教学模式的深入,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大多都意识到慕课教学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将这种教学模式引入到现代英语课堂教学中去。然而,在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部分高职教师忽视了慕课教学的灵活性特点,仍旧以传统教学模式安排课程教学,没有清晰地划分知识点,也没有针对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向学生一一阐述,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性较差,学生缺乏灵活选择学习的机会,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促进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3.学生缺乏自律性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慕课学习能否持续有效地进行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生的责任意识。慕课教学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点,这种以视频授课为主的上课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为那些渴望获取知识的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网络互动交流平台。但与此同时,受年龄、地域、受教育程度以及语言等差异的影响,不同学生对同一课程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基于这种教学方式是线上学习,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都习惯于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普遍认为只要死记硬背知识点就能提高英语成绩,没有形成独立思考和自学的意识,缺乏学习的自律性,极易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深刻记忆,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创新方式

1.将慕课教学与现论教学相结合

慕课教学作为能够将抽象的英语知识借助网络平台以视频授课的形式更加直观、全面地展现出来的教学方式,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英语是一门交际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孤立地进行教材知识的讲授,而忽视慕课教学的作用,或是只注重慕课教学,而不注重课堂教学,都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相应的英语知识,对此,将慕课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模式相结合极为必要。

2.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互动交流性

慕课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足的灵活选择学习的机会,增进课堂的互动交流。这就要求各高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慕课教学的重要性,不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通过借助网络互动平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英语感官教学的训练,以便促进学生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此外,各高职教师还应采取慕课教学模式安排课程教学,并进行英语基础知识点的详细归纳和总结,可采取录音或图片的方式,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展现出来,并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有效进行文章的阅读。

3.注重阅读氛围的营造,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以死记硬背的形式学习英语,没有形成必要的自学和自律意识,不利于开拓思维,促进自身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鉴于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各高职教师在使用慕课开展教学的同时,可采用调节阅读氛围的方式,将英语教学中的部分知识点逐步渗透出来,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及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地进行口语、阅读等技能的分类培训,以便促进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和阅读技巧的掌握。此外,各高职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以及不同行业的英语阅读习惯,设定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探索出学习英语的技巧,并牢固掌握更多关键的英语知识点及难懂的词语。

综上所述,慕课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使慕课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模式相结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营造英语阅读氛围,以便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自律意识,提高学生对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风丽.“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培训, 2015,(18).

线上授课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线上学习;有机融合;国防教育;高职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2-0106-02

军事理论课是增强青年学生国防观念与意识、民族认同感、爱国主义精神,了解军事理论基本知识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普遍较短、师资队伍相对紧缺等制约因素,在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有较大差距。如何克服外部环境制约、瓶颈与困难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跟上时代步伐,适应新时期国家及教育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措施是高职院校相关教育教学部门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混合教学即融合线下课堂面对面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等,突出教学效率与实效性,被认为较之单纯的课堂教学或线上教学有更高的教学效率且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在其他理论或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解决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师资不足、提升教学效果等的潜在有效途径。因此,本文拟基于混合教学理论,结合军事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我院教学实践经验,尝试对高职院校开展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军事理论课应用混合教学的原理与模式

(一)基本原理

混合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类型的基本原理是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不同教学信息传播途径的甄别、分类与有机整合,特别是对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或教学活动的优化组合与融合,以达到投入资源最少产出效益最大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的不同信息传播途径对不同的信息类型或内容在传播的效率、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与适宜性,如线上教学活动可同时面对几百、几千甚至几万的听众,教学效率较高,但是也存在情感传递的不足以及难以开展互动与讨论等教学环节,教学质量受到限制。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并整合线上、线下各自的教学优势是开展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研究的核心命题。

(二)应用模式

李克东等提出混合学习的主要应用模式有四种:(1)技能驱动模式,即自定步调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在线指导相结合;(2)态度驱动模式,即面对面的课堂学习与在线协作学习的结合;(3)能力驱动模式,即学习者与教师在线共同活动以获取隐性知识;(4)Barnum和Paarmann模式,即基于Web的教学信息传输,面对面加工,形成一定的产品以及协作扩展学习等过程。笔者认为以传递国防意识以及相关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的军事理论课更适合于采取“态度驱动模式”为主其他模式辅之的混合教学应用模式,即先通过面对面课堂教学,讲授课程概况及线上学习任务,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线上学习态度与行为,随后通过线上教学活动或自定步调的自主学习(微课)以及若干次的面对面加工、产品形成和协作扩展学习等以推进意识、知识的形成与巩固应用,最终达成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分类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修订)中(以下简称“教学大纲”)的军事理论课教学目标以及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第一,了解军事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第二,正确认识当前国际政治、军事关系与问题;第三,增强青年大学生国防观念与意识、民族认同感、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个目标属于认知类目标,第二个目标属于能力型目标,而第三个目标属于情感性目标,这就决定了它们的最有效或最适宜的教学途径也有所差异。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个教学内容往往融合了多个教学目标,如讲授我国国防时既可让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知识,也在此基础上阐述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进而提升他们的国防意识。一般而言,教学目标总是在达到第一、第二个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实现第三个目标,实现第一、第二个目标是实现第三个更高、更内在性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因此,认知类目标如军事基本知识等首先可以通过线上教学方式得以达成,而更高层次的目标如国防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适宜于通过线下面对面的教学或互动、协作扩展式活动等方式进行。

(二)内容划分

在“教学大纲”中规定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主要由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等五部分组成。从教学内容的达成目标来看,第二、第四、第五部分内容属于第一个教学目标的范畴,而第一、第三部分内容属于第二个目标的范畴;其中,第三个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整体五个部分内容或前两个目标的实现程度。从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来看,第三、第四、第五部分的内容往往配有更多的图片、视音频或动画等,其教学内容及形式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趣味,更倾向于可通过多媒体、线上教学方式进行。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分配上把第一、二部分作为线下面对面教学的内容主体,而把第三、四、五部分内容作为线上教学内容的主体。当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重新排定教学内容的顺序,以满足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三、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一)基本过程

线上授课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政课青年教师 教学实效性 开拓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641 文献标识码:A

孔子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时至今日我们都可以从《论语》中寻找到某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笔者从事思政课教学近十年,重读《论语》中《子贡问政》一文,感悟甚多,《子贡问政》中所体现出的理念对于现今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大有裨益。

《子贡问政》原文是这样的,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段话讲的就是孔子的学生子贡向老师讨教治国的理念,子贡想知道“足食”“足兵”和“民信”三者在老师心目中孰轻孰重。在孔子看来“民信”是最重要的,即使牺牲了前面两样,也不能失去人民的信任。

《子贡问政》表达了孔子的治国理念,也引发了本文对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本文认为将这一理念运用到思政课教学改革中,非常有意义。

孔子说的这三点也正是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备的:第一要备足粮食;第二要完善战备;第三要让学生信任,其中 “学生的信任”是重中之重。

一、足食

所谓“足食”是指备足粮食,而“粮食”指的就是深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足食”要求青年教师首先应该拥有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熟练的掌握和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那么,思政课青年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足食”呢?

第一,要仔细阅读并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文献,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精髓,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提升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素养。同时也要认真研究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能用通俗易懂而又极具说服力的语言解读教材的理论观点、时事热点问题和党的最新方针政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震撼力量去感召当代的大学生。从目前现状来看,一部分思政课教师并非科班出身,在有些院校法律专业、历史专业等非马克思主义专业教师改行从事思政课教学比较普遍。有些教师并没认真研读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重要文献,甚至连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都没有熟练掌握就上了讲台,没有系统化的专业知识、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欠缺“足食”的情况下,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思政课教学的效果怎么能保证?

第二,要在实践中积累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思政课教师想要使自己的讲授更具说服力,就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结合当前实际把自身的专I知识与复合的知识结构统一起来,从多角度去启发学生和论证问题,将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融会贯通在思政课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可信度、趣味性和实效性,学生才愿意听、愿意学。因此,作为青年教师要广泛接触社会,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主动了解当前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只有通过自己的耳濡目染,才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使自己的讲授更生动、更具说服力,才能起到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的最终目的。

从根本上讲,“足食”就是要求思政课青年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做到“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教师只有在拥有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基本功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继而才能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足兵

所谓“足兵”是指充足的战略,对于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而言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方法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方式上是一种被动的讲授,授课就是一味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这种传统的做法,很少关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学评价的方式单一呆板、缺乏科学性,不能很好反映出学生学习的状况,更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青年教师,想要将思政课上好,除了要具备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外,创新和开拓教学方法,在今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那么,思政课青年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足兵”呢?

第一,要具备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青年教师在授课前要吃透教材,认真剖析教材体例,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紧抓教材核心理念,特别是要善于将理论和现实的实践联系在一起,结合当前大学生学习的特点,深入浅出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思政课的理论性、时代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协调起来,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用教师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用真情打动学生,通过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感召,可以转变学生对传统思政课教学的偏见,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思政课,通过一系列交互、体验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最终实现学生内心信仰体系的生成。

第二,思政课青年教师要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思政课教学开始采用翻转课堂、网络平台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思路。笔者从事思政课教学多年,一直致力于思政课教学改革,并在教学中初步建立起一种尊重个体、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实践教学模式”。

“探究式实践教学模式”与传统思政课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在教学方式上,是一种混合式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新媒体技术构架在一起,实现了实时高效的师生互动,连接起了教与学两个环节;二是在教学互动上,不仅注重师生间的课堂内互动,更强调的是一种线上的互动,用新媒体技术构架起师生间更为广泛的联系,调动学生参与到思政课学习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授课的实效性; 三是在教学资源上,由于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使得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化,便于学生扩展知识,弥补了授课过程中知识传授有限性的缺陷;四是在教学氛围上,它强调的是一种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之间“交互、体验、践行”为基础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不仅了解“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内心接受“为什么”,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五是在教学技术上,它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网络平台将教学活动由课堂内延展到课堂外,真正体现出思政课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作用;六是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对学习的全过程的评价,注重学习中的互动环节,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

思政课青年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并顺应时展的新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做到“足兵”,才能让自己讲授的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

三、民信

在儒家治国理论中,最重要的是第三点――“人民的信任”,孔子认为取得人民的信任是确保“国立”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甚至不惜放弃国防和经济。对于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而言“民信”就是要赢得学生的信任,这点较之前面两点应该更为重要。那么,思政课青年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民信”呢?

首先,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中,不得不承认存在部分青年教师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做到发自内心去学习、真正去信仰并指导现实生活,缺乏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自觉将马克思理论应用到实践,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特别是当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质疑、面对社会中出现的种种负面思想,不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强有力的反驳。教师自身理想信念模糊、政治立场不够坚定,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更缺乏职业的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自己讲的自己都不信,学生又怎么会信?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作为思政课青年教师,只有自身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实践行动的指南,这样才能使课堂的讲授更具说服力,更好地发挥思政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随之得到提高。可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是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必须具备的政治前提。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对马克思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学习和深刻理解,熟练运用马克思的基本原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能作出既具逻辑性又具说服力的解答。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三真”,即真正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真情――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以激情和真情感染学生;真见――对教学的重难点、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真研究真见解的主导作用,才能使思政课教师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得以提高。

其次,要有坚定的职业信念、爱岗敬业。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想要真正取得学生的信任、得到学生的认可,还要有坚定的职业信念,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着的教育教学的重大责任。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的特殊使命来看。它关系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局,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事业得以传承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思政课青年教师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把为社会主义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人为己任。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思政课青年教师面临的科研、教学、工作、生活压力较大。而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工资待遇又普遍不高,各种压力之下心理会出现一定的不平衡,这使得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差、自我评价值低,甚至有些人出现了职I倦怠现象,在这种状态下从事思政课教学,即使教师拥有再扎实的专业功底,也无法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目的。因此,作为青年教师,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要有坚定的职业信念,认识到自己所讲授课程的重要社会价值,自觉树立高度的职业自信,不断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正确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从而使思政课的社会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再次,主动探寻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教育、教学规律,形成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师生“交互、体验、践行”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思政课青年教师想要取得学生的信任,还必须要了解现在的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一种:“教与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教师在这样的关系中,理所当然把自己当成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体;而学生处在被动的一方,只能去被动接受或不接受。这种单向的知识灌输,片面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过是在政治上、思想上对受教育者进行归正,以符合思想政治教育预设的目标。”这种为了教而教的传统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政课教育的根本目标,更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对象为所有在校大学生,要想上好思政课,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青年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特点。“95后”的大学生们处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使现当今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95后”大学生拥有更加独立的个性特征,更加活跃的思维模式,他们不会拘泥于传统体制,敢想敢做,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广泛,因此会独立思考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思政课教师只有贴近他们,充分了解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多表达的机会、发挥的平台,用恰当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学习的热情,因材施教,才能在教学改革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同时,思政课青年教师要改变那种做知识灌输者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探索出如何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统一的合理机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联通在一起,形成一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将书本中枯燥的理论和丰富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各种体验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最终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就得以实现。

四、结束语

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召力,不仅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更是源自于思政课教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思政课青年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坚定的职业信念、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更要在教育教学中以高尚的师德去赢得学生的爱戴。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青年教师都要严于律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于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和感染学生、以真情去打动学生,用道德去感化学生,实实在在地关心和关注学生的思想困惑与实际困难,使思政课教师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导师,我们的思政课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线上授课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慕课模式;高职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分析

1.慕课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扩大化

慕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利用开放的教学环境吸纳众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资源的海量补充。慕课在嵌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借助以下三个方面能实现教学资源的海量化补充:首先,建立共享性的教学平台,作为高校必修课程,思想政治课程背后是强大的教师群体,知名学者与专家也借助共享性的教学平台参与到授课中。其次,高职院校积极开发慕课资源,促进教学资源的扩大。高职院校目前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思想政治慕课教学的魅力,在开发与制作慕课的过程中更注重与其他高校的合作,吸纳优秀教学资源,丰富学生思想政治课堂。最后,工学结合并开展慕课双向渗透,以此实现教学资源的扩大。所谓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核心,旨在发挥自身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而慕课也自然地与工学结合的主题契合,将大量优秀企业的员工培训内容作为工学结合项目的拓展内容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慕课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工学结合项目得到监督,基于其中的问题及时加以调整改进,实现学生网上答疑与互动,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扩大与教学实践的推进。

2.慕课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使教学场景从封闭到开放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单一,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带有很强的被动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慕课则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教学模式新颖生动,自由开放,极大地调动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热情。教师不再是教学主体,教学场所实现了从课堂到网络的切换,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是在网上开展与进行,学生自主性更强。慕课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中关注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加强对实践的关注,线上线下互动,线上教师可以借助经典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话题讨论并将讨论构思运用到线下的实践中去。但慕课并不是简单的线上学习与讨论,而是综合线上线下的教学优势,且这种线上线下的互动结合也实现了从课堂到生活的延伸。此外慕课也带来了工学结合的顺利开展与实施,慕课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嵌入实现了工学界限的合理划分,在带动学生理论学习热情的同时,也对实践锻炼产生积极影响,工学的有效结合使得教学范围从封闭到开放,实现了课堂与生活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明显。

3.慕课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升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关键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采用慕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启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升,学习热情高涨。相较于单一的课堂板书,慕课视频性的展示更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动画及情景剧元素的课堂融入,学生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他们会主动参与到课堂理论学习与问题探讨中。当前慕课教学更设置了闯关环节,学生根据网络弹窗开展阶段性学习,闯关的教学设计更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教学需求。高职学生可在慕课引领下由浅入深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此外慕课教学关注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带动学生课堂参与热情。高职院校的多数学生往往觉得,相较于本科院校,自己不如他人,因此心里会自卑。而慕课以自媒体的形式存在,不分院校不分等级,所有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中自由交流探讨,高职学生可卸下自卑的心理包袱,在网络学习中更活跃。部分高职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动脑与创新优势,自主拍摄教学视频等,成为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分子,并带动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总之,伴随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推进,慕课作为新型教学尝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为高校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与指导。

参考文献:

[1]王彦威.慕课模式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5(35):107-109.

线上授课教学范文第10篇

1高校基础课挂牌学生选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学生自主选课需要相对宽松的师资与现有教师数量不足的矛盾

目前高校教师基础课挂牌学生自主选课开设数量少,课程知识涉及范围小、开课门类相对不足,学生选择受限,可供选择余地不大,导致一部分教师挂牌变成了“必修课”,失去了教师挂牌学生选课改革的现实意义。以某高校的高数课程为例,一个学期上课的学生近3000人,只有9位老师授课,一个老师两个课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即使每一个教师的课学生都必须选,选下来每个班的学生数量也平均在150人以上,学生自主选课变成了不得不选。相对于专业课而言,基础课教师挂牌后往往出现大班甚至超级大班的情况。

1.2学生选课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与实施教师挂

牌上课调动教师积极性初衷相矛盾由于选课前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学生选择课程往往取决于课程的名称、学分的比重、课时的多少、课程的难易程度或口耳相传的了解,同学修课后方知选择的课程与自己知识需要和意愿不符,不是自己所期望的,因而不得不中途退选或改选。学生选课的随意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在选课时只能从选课系统中简单了解课程授课时间、教师姓名等,对于有关教师挂牌学生自主选课的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目的等信息无法深入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选课的盲目和随意性。

1.3大班授课下学生管理难度加大的问题

学生自主选课的大班学生上课到课率较低,学生缺课、逃课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生一学期下来就听几节课,却同样可以拿到学分。在基础课的大班授课中,老师难以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学生的自由度较大,缺课逃课的现象自然是不能避免的,必然影响着教师挂牌学生自主选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上述问题需要在新情况下创新基础课挂牌教学管理组织模式,探索出新的教学管理体系,以提升基础课挂牌教学满意度。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实施教师挂牌学生选课教学管理经验不足

高校基础课教学实施挂牌上课,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老师,既能够对老师有一个激励督促作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但是毕竟是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有关教学管理部门对于教师挂牌上课引发问题的应对措施明显不足。在挂牌教学之先,基础课教学大多数以自然班为选课单位,自然班里同学都互相认识,还有班干部同样如此,便于老师教学管理。但学生自主选课,就会出现混合班教学,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相互不认识,班级人数众多,就会造成管理问题。混合班学生教学序号往往与学号不一致,对于老师作业发放、收缴和成绩登录造成了不便。有的教师,一个教学班选了超过百人,另一个只有三四十人,但教务系统却难以将两者整合。上述问题的应对不足,影响了挂牌教学效果的发挥。

2.2师资力量缺乏

现实中,一些高校基础课教师缺编严重,可供选择的教师数量过少,基础课挂牌变成了“必修课”。之所以这样,是由于各高校对新进教师履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学历到毕业学校甚至读硕士和本科的学校都有严格的高要求,这样就使人才引进速度放缓,出现教师缺编现象,教师挂牌上课就会沦为形式。高校基础课挂牌上课的时间往往会安排在同一时段,当师资力量不足时,就会导致选课人数过多,大班都在百人以上,甚至还出现超级大班,这样必然增加教师的课堂管理难度,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

2.3学生缺乏学习积极主动性

挂牌教学学生在混合大班中的出勤率明显低于自然班授课班级。混合班同学相互不熟悉,一些学习态度不认真的同学就会产生浑水摸鱼的侥幸心理,缺勤率高、课堂不认真听讲、上课看手机睡觉说话现象严重。此外相对于自然班,混合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明显不足。高校基础课挂牌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改革方式,对于那些没有学生选课的教师给以压力和动力,促使其改进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水平。挂牌教学是有效的教改创新形式,目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需要亟须完善解决,以推动高校基础课挂牌教学更好的推进。

3完善高校基础课挂牌教学的对策分析

3.1创新教学管理,完善挂牌教学管理体系

从学生选课、教学班安排、教师排课、课程考试、成绩登录方面完善原有的教学体系,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学系统在学生选课时,尽量安排文理科、艺术生、专业分数高和专业分数低的学生混班教学,从学生层面实现生源平衡。教学班安排方面,当师资力量不够的时候,教学管理机构应该从其他渠道聘请教师,增加课头,避免基础课挂牌教学中的大班超大班现象。在学号管理方面,系统提前告知学生选课号,方便教师管理。

3.2创新课堂管理,增强学生自主选课教学班管理的有序性

第一,通过分组教学补偿自然班教学有序性的缺失。教师可以将公选课的学生分组管理,每组里设置组长,编制组员名单和联系方式。课堂的教学、讨论、课程实践、作业收缴、考勤都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既便于教师管理,也便于小组成员相互熟悉和课堂参与。第二,建立课程群,便于教师通知各项事情。教师的教学通知、作业布置、教学资料、课程指导都可以在群里进行,有助于提高课堂管理的效率。

3.3创新课堂组织,实施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提升挂牌教学课堂学习效果

鉴于基础课教师挂牌教学往往班级人数众多,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削弱,我们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里面。要改变过去老师单纯讲授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参与式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通过采用设问式互动、参与式互动、全程互动、集体互动等互动教学能够有效改进基础课挂牌课堂教学效果。参与式互动法。通过设计多种让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有助于增进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包括设计由学生参与的主题发言、课堂讨论等等。主题发言让同学课下预备资料、准备讲稿、制作幻灯片和进行课题演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课堂讨论,一个学期可以酌情安排1-2次。课堂讨论的主体是同学们,通过参与讨论,同学们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不断加强,同时也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设问式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走下讲台倾听同学的回答。采用设问式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群体式互动。教师就某个问题或知识点请诸多同学一起来参与,轮流讲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最后老师进行综合点评。全程式互动。课堂学生的参与不是只局限于某一时段,而是从开始到最后全程贯穿着,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4教学手段方面,更新教学手段,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教师挂牌混合班上课的教学效果,不但课堂组织要创新,教学手段方面也要创新,通过将理论教学和视频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教材学习和专题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理论教学和视频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除了进行理论讲述,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用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方式,用形象化的方法向青年学生传递教学信息。青年人的思维具有形象化的特点,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往往爱看、爱听、爱学,也容易理解和记忆。教育者传授知识要注意把理论的东西实际化,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才能有效地把知识的种子洒进学生的心间。结合基础课教学特性,每堂课可以设计20%左右的视频音频教学。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为了更好地提高基础课教师挂牌教学效果,可以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利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中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社会调查。学生在问卷设计、问卷发放回收、问卷统计、调查报告完成等方面都要发挥团队合作力量,整个过程中老师全程参与指导,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课外社会调查的实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对课程融会贯通的能力。此外网络学习也是发挥课外学习的有效渠道,通过设立建立课程网络教学系统,老师进行课外线上辅导,线上和同学互动,回答同学问题,同学线上进行讨论都是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

3.5教材学习和专题教学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改进挂牌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还可以尝试教材学习和专题教学的结合。因为基础课教材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教材内容不能按部就班地讲授,必须突出重点,结合专题教学的方式进行,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基础课教师挂牌上课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创新,无论对提高教师教学改革积极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都具有积极作用,需要从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完善,使基础课教师挂牌教学的教改创新得到更加顺利的推进。

上一篇:初级电工培训课程范文 下一篇:电工培训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