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术及护理范文

时间:2023-12-13 17:23:10

急救技术及护理

急救技术及护理篇1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西医结合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人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1]。快速有效的中西医结合院前急救工作,对挽救病人生命,降低伤残率、病死率和减少医疗纠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应急能力、整体水平与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做好院前中西医结合急救护理工作就必须加强护理管理,它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现将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1 加强急诊科护士院前中西医结合急救的培训

护士应急能力差、操作技术不过硬,不能与医生密切配合进行抢救,如静脉穿刺数次不成功,延误抢救用药最佳时间,直接影响院前抢救质量[2]。我院为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抢救急、危、重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操作技术能力,护理部会不定期组织急诊科护士参加了急救知识理论知识考试,并对院前中西医急救技能进行培训后给予考核。为配合“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设,护理部在原有基础上,针对中医护理及技术操作比较薄弱的环节上,对急诊科护士进行了普及性学习培训,并制定了学习计划和目标,急诊科护士经培训后基本能够掌握2-3项中医急救护理操作技术。通过院前中西医结合急救护士的培训,提高了急诊科护士的整体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

2 强化院前中西医结合急救的服务意识

急救意识是急诊科护士应具各的基本素质意识,急诊科护士应对院前急救病人的病情时刻保持警惕性,对病人抢救要分秒必争。对就诊患者,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急而不危,即发病很急,但不会危及生命;二是危而不显,即症状尽管不明显,但不立即治疗和抢救就会危及生命。护士要在众多的就诊病人中分出轻、重、缓、急及高危病人,让他们得到及时的救治是至关重要的,而这必须以强化的急救意识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正确、及时、有效地挽救生命。护士关心患者,护患之间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有同情心、责任感,站在患者的角度感悟患者渴望满足的各种需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力争做到服务于患者开口之前[3]。强化急救意识的关键是必须提高护士的观察能力及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和敏捷性护士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从病人的言谈、行为和情绪的微小变化中去发现他们的内心活动,及时帮助病人解决问题。

3 加强多科护士协作能力 提高整体急救护理水平

院前中西医急救往往需要多科协作才能达到最优抢救效果,这便需要加强多科护士的协作能力,以便提高院前中西医结合急救的整体护理水平,主要做法是,成立护理急救领导小组,护理部主任担任护理总指挥,成员包括各科护士长。明确规定小组成员职责,并详细规定报告内容、报告程序及时限,使护理部能够及时、全面掌握抢救情况,以便在第一时间做出管理决策。成立护理抢救队除急诊在岗的力量外,护理部在不影响各科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在成批伤抢救预案中明确规定参与抢救的各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后备力量的班次,让急诊中西医结合抢救做到有条不紊。

4 加强中西医结合院前急救物品的管理

中西医结合院前急救物品的管理必须做到“三固定,四及时”即:定点放置、定时核对、定数量;用后及时补充、过期及时更换、损坏及时发现、用时及时拿取。做到班班认真交接、检查,护士长每周检查1次,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急救护士对急救物品、仪器操作熟练、准确到位,对急救药品熟记其作用、剂量、用法,使病人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

5 加强中西结合护理技术操作

护士能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是为病人赢得抢救时机的关键[4],加强中西结合护理技术操作有助于丰富单纯西医院前急救护理的手段和方法,如耳穴埋籽对急救患者术后排气的缓解、捏脊对急救患者术后消化不良的作用、刮痧对高热急救患者的降温等。西医护理更是以现代护理技术为发展方向,如重症监护技术、新型材料的应用、器官移植护理技术等都是中医护理无法介入的。中医护理操作与西医护理操作结合运用于院前治疗工作,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提高治疗和抢救的效果。如西医有些药物常用以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若结合中医经络学说采用穴位注射、针刺疗法,能使小剂量的药物或不用药物,即能产生显著效果。如急诊发热患者,可曲池穴注射柴胡注射液;急诊腹痛患者,针刺足三里穴;急诊呕吐患者,针刺内关穴。在抢救过程中,在实施西医抢救措施的同时,配合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也会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

[2] 李明凤.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187.

[3] 刘淑敏,赵红玲,孙晓岚.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基础护理质量[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8.

急救技术及护理篇2

1 培训内容

1.1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 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 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 、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 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 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 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 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 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 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 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 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 体会

3.1 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 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3.2 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 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3.3 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

3.4 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何庆.危重急病抢救流程解析及规范.人民卫生出版社.

急救技术及护理篇3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

随着近几年各种灾害的发生,院前急救已充分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各类突发急救事件决定了急救护理工作的高压力和高强度,从事院前急救的护士长期处在这种高应激的工作状态,或多或少增加了护理风险[1]。本文从院前急救护理的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护理的风险因素分析,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和建议并进行探讨,目的是为了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管理,提高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质量,减少或规避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护患纠纷的发生。

1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的主观方面

1.1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作责任心不强 有些护士认识不到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缺乏认真观察患者病情,不主动、随时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还有护士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得过且过,没有对自己的业务、技术、操作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认为护士长严抓细管是小题大做,过于小心谨慎。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工作上的漏洞、错误、差错等。

1.2院前急救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欠缺 由于院前急救是一门新兴学科,从事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大都没有进行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岗前培训,有些护士来自刚进医院的新护士,在医学基础知识只是停留在教科书上,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各种护理操作技术不熟练。

1.3实践经验不足 实践经验丰富的护士在处理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时往往游刃有余,但各医院随车出诊的护理人员大部分以刚进医院的年轻护士为主,他们的实践经验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在教科书上学到的哪些及实习期间所看到、学到的一些,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

1.4心理素质差 院前急救的护士往往是单独工作,当着众多围观群众,患者自身疾病原因或护士自身心理因素等均会造成护士心理紧张,从而导致操作失败;其次,由于院前急救环境差,现场或救护车内抢救给护士操作带来诸多不便,同时患者病情危重,再加上救护车上颠簸,患者病情变化不易察觉,给抢救和护理增加了难度。

1.5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没有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各项护理操作技术、技能的练习,对有些操作技术随心所欲,违反技术操作规范,从而导致操作失败或错误。

1.6在人际关系、与人沟通上存在欠缺 院前急救护士不仅要处理好医、护、司三者的关系,同时还要和不同的患者及家属搞好关系,学会沟通。护士必须要具有灵活应对的能力,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及家属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2客观原因

2.1工作量大,非护理性工作多 无论事故发生地在那里,现场情况多么复杂,院前急救护士都要携带沉重的抢救设备、急救药箱等赶赴现场救治患者,有时现场无家属、朋友及其他人,护士还必须要担当担架工抬运患者等一些非专业技术性工作,这样就造成体力消耗大、易疲劳等。

2.2自身安全存在一定风险 近几年,救护车发生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并且造成医护人员的伤亡,这样对从事院前急救的护士多少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还有有时院前急救环境的危险性,如火灾现场、毒气泄露现场、房屋倒塌现场、不明爆炸物现场、高速公路等,都会对护士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还有要面对不同患者的血液、呕吐物和各种传染性疾病,由于职业暴露的几率较大,稍不小心或个人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被感染某些疾病;另外有时还要面对一些酗酒、打架斗殴、吸毒、精神病患者等,由于这些患者情绪激动失控、不理智时,偶尔会被这些患者责骂和殴打,护士长期处在恐惧、紧张的环境中工作,没有安全感,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2]。

2.3生活无规律 频繁的倒班不仅打乱了自己的正常生理规律,黑白颠倒,导致白天精神差,易疲劳,总有睡不醒的感觉,晚上又不易睡着,严重者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影响家庭的和睦。

2.4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准入机制和岗前培训机制不健全 在院前急救机构中,对从事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及新进的护士没有进行岗前专科培训、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等,就容许她们从事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这样会导致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业务素质难以提高。

2.5急救人员的管理存在不合理 好多医院的"120"司机由医院的办公室或后勤部门管理,这样很容易造成在急救出诊过程中司机和医护人员存在配合不默契,甚至谁都不听谁指挥现象;另外有些医院从事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缺乏固定,都是一些定期轮转的医护人员,急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医护人员存在这样思想,反正以后自己又不干院前急救专业,在"120"轮转3个月或6个月,没必要了解、学习院前急救知识、急救技术,只要把这几个月混完就行了。

2.6缺乏制度约束和管理 有些医院缺乏各种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造成护理工作无章可循;或者有些医院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但存规章制度不完善,对制度的执行缺乏管理力度,不能落到实处,流于形式。

2.7法制观念不强 医护人员不分场合,说话随意性大,对患者的病情判断不准确,过早的向家属及患者承诺;还有没有职业道德,不注意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护。

3干预措施

3.1加强院前急救护士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 急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练好各种基本技术和操作,熟练掌握各种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抢救技术及各种高新技术。要求护士除了在救护车行驶过程中要做到静脉输液一针见血,一次成功。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针对年轻或专业技术欠熟练的护士,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进行陪同跟车出诊,对出诊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指导、讲解,提高护士的观察、急救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及意识。

3.2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培训 很多人认为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最好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患者,另外护理人员要逐步提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患者及家属焦急的心情,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另外还要加强服务意识,以高度的爱心、同情心、责任心为患者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恐惧和不安[3]。

3.3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倡导 "以人为本,服务为民,救死扶伤,奉献拼搏,爱岗敬业,弘扬"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护理工作无小事"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想患者所想,时时刻刻牢记一个"急"字,强调严格的"时间"观念。对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3.4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 制定规范、完善的科室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规范急救护理工作程序,重抓质量管理;制定严格的出诊护理流程,推行出诊护理细节管理,让护理人员的每一项操作都有准则、有标准、有依据。

3.5强化法律意识,加强法制观念 不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使护理人员系统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维法。

3.6注重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护士长在科室建立乐观向上、文明和谐的工作氛围。护士长要经常与护士们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疾苦、委屈,肯定每一位护士的优点和工作成绩,同时对她们的心理压力来源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调动护士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她们的工作热情,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应对每一次出诊任务。

4结论

院前与院内急救在地点、空间、人员、目的、要求以及诊治、护理措施上有很大的不同。院前急救护士们所承受的压力相比院内也大的多。在院前急救护理中,所有操作都是一个人完成,碰到操作难题时没有上级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只要我们高度重视,积极引导,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职业理念,加强她们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服务质量,以强烈的急救意识,丰富的急救经验,娴熟的急救技术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制定严格的急救流程,坚持推行护理细节管理,使急救护理规范化,注意减轻护士们的工作压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堵住护理操作失误和漏洞,就可以使院前急救护理的风险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谢婉仪,李仲贤.急救课程手册[M].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2006:13.

[2]夏旭峰.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6(18):66.

急救技术及护理篇4

    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对护士的应急能力和急救水平要求高。为了提高新进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我科2004~2006年开展了应急能力培训,以提高这些护士的应急能力和急救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本科室工作3年以下护理人员15名,女性,年龄19~26岁。学历:大专5名,中专10名。职称:护士7名,护师7名,主管护师1名。

    1.2  方法

    1.2.1  专科知识培训

    制订本科室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每月制订学习计划,规定学习内容,月底集中试卷答题,合格分数≥90分,不合格者重新考试,直至符合要求。

    1.2.2  抢救技术培训

    内容包括心肺复苏、静脉穿刺技术(包括留置针)、输氧、导尿、吸痰、心电监护仪使用等,培训时间为1个月。首先观看护理技术操作影碟,再由护士长和科内操作能手指导护士进行操作训练,如有病例就地操作演示,特别强调准确性和熟练程度,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每项操作。wWW.133229.COm

    1.2.3  熟悉抢救流程

    根据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特点,制订抢救工作流程,以指导低年资护士实施抢救。要求护士熟练掌握流程每一个步骤,对科内布局和各种抢救用物了如指掌。

    1.2.4  护理记录书写培训

    本组人员分2小组,指定业务骨干担任组长,分别指导各组的护理记录书写,对记录缺陷及时给予讲解和纠正。

    1.3  评价方法

    由大内科护士长、科室护士长和2名护理组长组成科内考核小组,负责培训护士的考核。

    1.4  评价标准

    ①专科理论和抢救流程考核,分数≥90分。②护理病历书写,根据科内每天的护理工作情况安排考试项目,每份病历合格分数≥94分。③抢救技术操作≥85分。④应急能力。主动巡视,耐心倾听,掌握观察要点,观察方法准确,病情评估准确,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处理,记录及时准确。⑤应急配合能力。急救物品准备齐全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操作规范迅速,急救药品剂量和用法准确,急救过程中情绪稳定、沉着应对,抢救程序化、配合主动迅速,口头医嘱复核后执行。

    2   结  果

    本组15名护理人员经过系统的应急能力培训,理论考试和抢救技术操作考核合格(5人补考后合格);应急能力和应急配合能力显著提高;护理病历书写准确、及时、规范。

    3  讨  论

急救技术及护理篇5

关键词:医护同组; 模拟演练; 急诊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45-02

急诊科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心,在临床抢救中,不仅需要医务人员过硬的抢救技能,迅速准确的判断,而且需要医护之间默契配合与协调,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医疗文书的及时规范的书写[1]。避免由于工作的不协调,考虑不周,医患沟通欠缺和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而影响病人的救治和医患矛盾。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和团结协作是危机重症病人能否得到及时救治的前提,在分秒必争的抢救现场,医生、护士作为抢救团队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其救治配合是否到位,与抢救的效果密切相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氛围下, 作为窗口科室,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实现病人满意服务,是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的目标, 也是一种挑战。作为护理管理者, 掌握护理理念, 更新管理知识, 把护理文化知识应用到管理中, 有效引导护理人员, 充分理解流程再造, 接受流程管理, 将以人为本的护理文化建设应用于流程管理中, 显示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是我们开展医护同组情景模拟演练最终的目的。我科将医护同组情景模拟演练的急救培训模式应用于急诊管理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参培的急诊科护士共20人年龄20岁~42岁,其中男护士2人;工作1年~ 2年10人, 3年~ 6年6人, 6年以上4人; 护士12人, 护师5人,主管护师2人, 副主任护师1人; 大专学历(包括大专在读) 15人, 本科5人。参与培训的医生15人, 均工作2 年以上, 硕士以上学历, 住院医师5人, 主治医师9人, 副主任医师1人, 年龄25岁~ 50岁。

2 方法

2.1 培训前动员:科主任、护士长组织召开动员会,分析急危重症的现状及团队救治水平,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前动员, 让全科人员意识到急危重症患者“重、急、不可预测”而科室团队合作救治能力有待提高,年轻的医生、护士多,缺乏临床救治经验,通过培训前动员,增强对医护合作抢救的认识,激发学习培训的兴趣。并对培训的案例预先进行理论知识及抢救流程的复习, 为培训做好准备。

2.2 组建急救培训小组:选择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抢救技术且具有较好的讲授辅导能力的临床骨干成员组成急救培训小组, 该小组由3名医生和4 名护士组成,分别为一线住院医生、二线主治医生(担任急救培训小组组长)、三线主任医生各1名,护士长1名,高级责任护士1名,责任护士2名。组长选择培训案例,制定具体的培训内容和步骤,确定培训目标,包括角色分配,案例病情的发展,制作清晰的抢救操作流程,确定培训场地等,并由科主任及急救小组的成员共同审核补充完善, 最后确定团队合作的急救培训模式。

2.3 制订培训计划:培训计划紧密结合临床, 针对急诊抢救病人病情分为3 个模式,。设定模拟场景, 小抢救由1 名医生对1 名护士来完成。内容包括: 心电血压血氧监护, 吸氧, 建立一组静脉通路,急查心电图、血糖、血生化等, 强调医护之间的紧密配合; 中抢救由1 名医生和两名护士来完成, 内容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增加了无创呼吸、建立两条静脉通路、急查动脉血气、电除颤等急救技术, 增加了医护之间、护护之间的配合; 大抢救则是至少在两名医生和3 名护士基础上来完成, 内容涵盖了急诊所有常见的急救技术, 包括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呼吸机辅助呼吸、深静脉置管等急救技术的配合, 强调医护之间、护护之间要有组织、有分工、有协作共同完成。院前有一名医生一个护士两个支持中心工人,内容包含早期呼救、早期复苏、早期急救技术:解救、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途中监护。输液观察室重点是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

2.4 培训方式:如参与大抢救中3 名护士分别进行角色分工: 护士A 负责呼吸道的管理, 包括气管插管配合、呼吸机使用、生命体征监测; 护士B 负责循环系统建立, 包括静脉通路的建立、给药、血标本采集; 护士C 负责外援巡视, 包括药物抽取、记录、对外联系。护士A 在完成呼吸机的使用后, 立即配合医生进行其他工作, 包括深静脉置管、导尿等。院前情景模拟如下:(1)火灾现场:一人头顶部左侧大出血;一人左小腿小面积轻度烧伤;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复苏。(2)某地发生地震:一人腹部右侧外伤肠管溢出;一人颈椎骨折;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复苏。(3)某地发生刑事案件:一人左前臂中段骨折;一人腹部左侧被匕首扎伤,未拔出匕首;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复苏。(4)某道路发生交通事故:一人右前臂大出血;一人左小腿发生肢体离断伤;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复苏等。输液留查室情景模拟某病人输青霉素时诉心慌胸闷,出冷汗。所有流程按照职责严格分工, 各小组在2 个月时间内场景模拟和实际抢救中反复进行演练,不断归纳总结, 改进完善。

3 评价方法

3.1 一对一、一对二急救技术的配合考核由小组中新护士来完成, 护士长、小教员担任考官; 二对三急救技术配合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担任考官, 分别对各小组急救技术、医护之间及护护之间配合进行考核, 最终评选优胜选手和最佳小组。对急诊科20名护士、1 5名医生急救技术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

3.2 检查急诊转诊单,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院前急救病例和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等知情同意书的完善程度和规范程度。

3.3 患者满意度调查: 调查表包括院前配合、入院接待、主动服务、技术水平4 方面21 项选择题,每项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 种选择。

3.4 护患纠纷发生数与去年同期比较:按照《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概要》,《院前急救教程》和我院留查室工作标准和制度考核参训护士培训前、后急救理论知识和医护配合能力, 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时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电除颤、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及应用急救药物等的操作技术及护理服务。

4 结果

见表1、表2。

5 讨论

5.1 医护同组进行情景模拟演练促使新护士更快成长, 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2]急救护士应急、急救处理的综合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当机立断的思维能力、及时有效的急救技术操作能力等[3]。新护士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往往因胆怯心理, 不敢上前或在抢救中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医护同组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将新护士编入小组, 共同训练, 新护士不仅很快熟悉了抢救流程, 知道自己在抢救过程中所担任的角色, 并熟练应用, 消除了胆怯心理, 能很快在抢救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同时也逐步培养了自己的团体意识。

5.2 通过情景模拟强化护患沟通培训, 使得护士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沉着、化装得体, 面带自然而真诚的微笑, 使患者消除陌生感, 增加了对护士的信任感、安全感, 也展示出护士群体素质和美感,塑造护士美好的职业形象[4]; 护士以乐观自信的态度、可亲可敬的形象、温柔体贴的举止、耐心细致的解答来面对患者和家属, 可消除误解, 建立信任; 护士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 帮助患者满足需要。培训后患者满意度由89% 上升至98%。情景模拟演练亦有利于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人本原理要求, 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努力为职工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创造各种机会, 将其作为组织得以发展的关键。我们通过情景模拟演练, 发挥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 让护理人员参与管理和决策, 激发护士的职业荣誉感, 通过锻炼, 其语言表达、服务水平及管理能力都得到了综合提升。

5.3 院前情景模拟演练营造的紧张气氛,逼真的现场环境,一部分年轻护士面临现场,情绪紧张,往往感到手足无措,不能很快克服恐惧心理,从而考核中出现包扎部位错误和忘记关闭电源排除险情等错误,反映出较薄弱的环节在今后的演练中不断强化。最终情景模拟演练进一步树立了急救的整体性,强调医护的配合、医护和工人的配合,从表1中院前急救配合的意识有培训前的93%上升至99%,可见在现场急救过程中,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和配合在时间所限,材料缺乏的情况下使急救技术更熟练,并且使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和“人”的整体性,在急救过程中能形成、保持和迁移[5]。

5.4 医护同组情景模拟演练过程中由最高职称者指挥、发指令;保持现场安静、慬慎言语,以免造成场面嘈杂混乱或患者误听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尽早通知其他相关科室,让其他科室有准备的时间;抢救现场注意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对家属也要及时告知,让家属知情同意, 并签署同意书; 注意人员定位清楚,指挥者发出的指令要清晰并且具体到人名;规范执行口头医嘱并及时记录, 记录者还应及时向医生汇报生命体征、出入量,以利于分析、判断患者病情,及时调整输入液体量及补液种类; 下一级医生如遇到棘手情况,要尽快求助于上一级医生,以获得有力的帮助;调动所有能调动的人员参加抢救.通过模拟演练:现场安静有序,医护人员熟知抢救流程,各级医护人员及时到位且分工明确,指挥者指令清晰,基本处置完成迅速无漏项,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有效,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强,各种医疗记录单规范和知情同意书完善。医、护、患同组的分组护理模式后护理质量得到提高[6]。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培训前的8%降至0.7%和护理服务质量合格率由培训前95%升至98%。

总之,在急诊工作管理中采取医护同组进行情景模拟演练能有效地激活了医护人员的团队精神, 避免和减少了各种纠纷和事故的发生;护理服务质量合格率、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对年轻护士的培养发挥了良好的带教作用, 使急诊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性提高。

参考文献

[1] 高爱萍. 运用仿真模拟急救演习提高护士急救能力[J].护理学杂志,2006,21(15):46-47

[2] 杨冬梅.医护同组急救技术配合训练模式应用于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0,9(24):21-22

[3] 马建红. 浅谈提高年轻护士的急救素质[J].中国实用医药, 2009,15(4):249-250

[4] 丁香,倪栋梅.情景模拟演练在护患沟通培训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0,4 (2):74-75

[5] 段昌新.情景模拟在院前急救技能考核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年第5期36-37

急救技术及护理篇6

【关键词】情景式模拟;应急抢救;CCU危重症;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93-02

情景式仿真模拟是指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工作场景或管理系统,由被训练者按照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从中锻炼或考察其某方面的工作能力或水平[1]。冠心病加护病房(coronary care unit CCU)病情瞬息万变,患者的生命是以秒钟计算,需要医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高超的技术水平;护士具备敏锐的观察及应对瞬时发生病情变化的快速反应。为提高专科护士的临床应急能力,我科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针对CCU常见的危急重症及突发意外状况设计了情景式仿真模拟,护士的急救技术操作、发现处理问题能力与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技能组10人,对照组10人,两组在学历、年龄、资历、性别及临床技能操作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方法 由医生、主任、护长扮演三级医生下达医嘱,负责情景设计,分别选择4位研究生模拟CCU常见突况即心室颤动、阿―斯综合征、急性左心衰、急性心包填塞的4位住院患者。技能组成员对模拟时急救操作与综合能力融合在一起进行演习。

2.1情景一恶性心律失常,频繁室速发作病人,突然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波:心室颤动,医生未到达床边时,技能小组成员三人快速合理分工应对:组长推除颤仪200J非同步电复律,推呼吸机接面罩进行呼吸支持,管床护士抽好利多卡因50mg、5%葡萄糖注射液20ml+可达龙150mg、5%碳酸氢钠125ml等急救药品备用,待医生下达医嘱时迅速执行,安置好三通留近心端推注药液,记录抢救时间用药及生命体征。另一组员看护其他病人及对外联系。

2.2情景二阿斯综合征,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行介入治疗,入住CCU第二天。病人半坐卧位突然意识丧失心跳骤停,技能小组判定为阿―斯综合征,管床护士立即放平遥控床行心前区叩击,胸外心脏按压,组长进行呼吸支持,准备阿托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待医生来到床边执行口头医嘱静脉给药,管床护士再次备齐临时起搏电极、股静脉鞘、临时起搏器配合介入医生床边临时起搏器植入调节起搏参数60bpm、感知2ms、电压4v并负责抢救记录。另一组员看护其他病人并通知麻醉科必要时插管,准备负压吸引装置及头部冰敷。

2.3情景三急性左衰竭,主干病变择期介入术后第四天,患者平卧位,突发胸闷、气逼大汗,血压180/100mmhg,咳粉红色泡沫痰,技能小组成员结合临床症状及患者出入液量判断为急性左心衰,管床护士立即停止或减慢输液,摇高床头,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准备西地兰速尿加葡萄糖稀释,组长通知医生同时接面罩呼吸机辅助给氧,组长备好吗啡,微量泵硝普钠并执行医嘱完善毒麻药的登记,管床护士安慰病人稳定情绪进行留置导尿,备好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补充抢救记录。

2.4情景四急性心包填塞,急诊右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股静脉带有临时起搏电极外接起搏器的病人。术后4小时病人呕吐、心率快、血压下降。管床护士立即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清理呕吐物,开放输液两路点滴,另一护士备多巴胺20mg稀释到1mg/ml,配制微量泵NS32ml+多巴胺180mg遵医嘱执行静脉推注多巴胺5mg后血压仍不能维持到90/60 mmhg,经床旁B超证实,医生考虑为心包填塞,床边心包穿刺引流。管床护士迅速抽血交叉备血,协助医生床边心包穿刺引流减压并建立深静脉通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患者的血液经抗凝后自体回输。

3 评价方法:对以上四种情景进行急救模拟的实验组护士以及对照组护士,考察在临床病例中实际抢救的现状进行基本急救技术操作、发现处理问题和综合能力评分比较。急救技术包括:电复律、呼吸机使用、心肺复苏术、心电图识别、临时起搏器使用满分100分,80分为合格;发现问题与应对满分为30分;综合能力为与医生配合协调,分工明确,无被动执行医嘱,无重复动作整体流畅,站位合理5项进行评分,每项5分共25分

4结果:查找文献可见在临床上遇到危重患者抢救时护士心理紧张、不知所措,欠缺预知能力很容易发生不良事件,其能力不足与培训不到位占12.54%[2]。本文技能组成员在模拟急救中并非被动的执行医嘱,不但锻炼护士的单项技术操作,而且培养护士冷静的心理素质及整体协调能力。在临床实战中遇到的突发状况急救技术操作,发现问题与应对,综合能力评分中均对照组分值高,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5讨论:

冠心病加护病房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需要护士有全面精湛的理论知识和抢救应急技能,考验护士的综合素质如快速识别、瞬间应对等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3]。然而CCU的专科护理是一个集体,每天的工作都要靠大家一起分工、协作完成。只有在这个团队中组员达成高度的共识,默契地配合医生抢救,急救效率才会高。当患者命悬一线的时候,容不得一分一秒耽搁,需要最快速、最有效的抢救。而这最快速最有效的抢救需要我们的精诚合作来保证,只有分秒必争,接力与时间和死神赛跑,才能创下一个个生命逆转的事实。本文设立的应急情景除第四种以外,医生均未能第一时间到场。技能小组便快速准确诊断,小组成员便主动进行合理分工抢救。而第四种临时起搏电极穿孔所致心包填塞是在医生诊断后,小组成员再积极应对。在CCU危重症开展情景式模拟应急抢救,让护士提前感悟到抢救氛围,经过演练而获得抢救的实战经验[4],建立更真实、具体化的操作模型[5],使临床复杂多变的病情得以再现从而提高护士的临床急救水平。技能组护士提高了急救技术操作、发现处理问题能力,综合素质及整体协调能力得以提升。使护士遇突发状况时不再出现措手不及,手忙脚乱现象,并且与医生的配合更加默契,大大提高了危重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护士对专业理论知识自主学习的动力,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了高素质的专科护士,更适应专科发展的要求,降低了护理职业风险,提高了危重症急救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小娟,江桂素,郑秀先等情景式模拟教育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56~57

[2] 杨萃,王祥,邵文丽等335起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3] 陈凌,李芰,陈晓珊等,CCU护士专科技能系统培训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06,6(2):35

[4] 严秀芳 应用情景式模拟训练提高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中国护理管理 2012,4(12)79~80

急救技术及护理篇7

【关键词】院前急救 隐患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61-02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负责暂时的、应急性的急救。其工作特点是:急救环境差,时间急迫,变化急骤,随机性大,疾病谱广,救治难度高。而人民的法律和维权意识增强。医护人员稍有不慎极易导致医疗纠纷和事故。因此,要求急诊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有过硬的急救技能和经验,有耐心,有责任心,有较高的沟通技巧。减少和杜绝可能导致纠纷隐患。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出诊6368例次。医护人员不畏艰辛,出诊火灾,冰灾,车祸及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急危重患者。成功安全的运回患者5786例次。

现将我院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现的医疗及护理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 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与调度人员,救护司机,救护人员密切相关。

1.1 调度人员一定要24小时在岗,随时接听急救电话及120指挥中心发来的传真,立即通知救护司机及医护人员迅速到达救护现场。要求调度人员对每一趟出诊的呼救者的名字、地址、人数、伤情、联系方式准确无误的交给司机,以免延误抢救的黄金时间。

1.2 救护司机一定要熟悉全市的交通路线,选最近的路以最快的速度安全的带领救护人员赶到现场,以免交通路线不熟悉延误抢救的黄金时间。

1.3医护人员对急救工作认识不够,急救意识不强,出诊速度慢,未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冷淡、责任心不强,影响院前急救及护理质量。

1.3.1 医护人员没有根据人数,伤情带齐急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而导致抢救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1.3.2 医生的经验不足,不能及时制定有效抢救措施,延误病情而导致抢救成功率降低。

1.3.3 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不足,急救技能不熟练,而导致抢救成功率降低。

如:静脉穿刺不成功导致抢救药物不能及时进入体内发挥疗效,抢救设备不熟练,延误抢救的黄金时间。

1.3.4 医护人员没有及时止血,没有及时固定骨折处而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1.3.5 没有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转运过程的病情变化,没有与患者或患者家属有效的沟通,转运途中病情观察不仔细,途中发生病情变化而导致纠纷发生。

1.3.6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对已死亡的患者没有进行常规的抢救,没有做仔细的检查,而导致纠纷发生。

1.3.7 医疗文书记录不全而导致纠纷发生。

2 院前急救的隐患防范措施

2.1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反复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职责、技术操作常规。强化优质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加强责任心,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2.2调度人员一定要24小时在岗,随时接听急救电话及120指挥中心发来的传真,立即通知救护司机及医护人员迅速到达救护现场。要求调度人员对每一趟出诊的呼救者的名字,地址,人数,伤情,联系方式准确无误的交给司机。

2.3 救护司机一定要熟悉全市的交通路线,选最近的路以最快的速度安全的带领救护人员赶到现场。

2.4增强院前出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懂得急救工作的重要性,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技术水平。坚持每年对护理人员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患者抢救流程、心力衰竭患者的抢救流程、休克患者抢救流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静脉留置针、复合外伤的处理、现场患者搬运术等的培训和考核。

2.5准备院前急救箱,合理布局抢救物品,做到定人、定物、定位、定量、定期维修和随时更换,出诊人员所带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材必须保证完好率100%。仔细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保证提高抢救成功率。

2.6 危重病人就地抢救,大出血患者先止血,血是生命的源泉。我们应迅速用手指压迫出血的主要血管然后加压包扎。并将伤肢抬高,以控制出血。但对四肢大血管破裂出血应用止血带,使用时应注意:(1)使用止血带前应将伤肢抬高,尽量使静脉血回流。(2)按病人年龄、伤肢部位选择适宜型号止血带。(3)上止血带部位要准确,应扎在伤口近心端,前臂和小腿不宜使用,因两骨之间有动脉走行,止血效果差;上臂扎止血带时不可扎在下1/3处,以防损伤桡神经。(4)压力适宜,以达到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上肢为0.04~0.06 mPa,下肢为0.06~0.08 mPa。(5)记录上带时间,防止因绷扎过久导致肢体缺血坏死和神经损伤。做到每小时放松1次,每次5~10分钟。松解止血带时应压住出血伤口以防大出血导致休克。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大量输入林格注射液或低右及代血浆,迅速补充血容量。根据病人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注射抢救药物,防止休克及病情恶化 。有骨折的患者要固定好骨折部位防止骨折端对神经 血管等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同时能缓解疼痛。有开放性伤口应及时包扎,保护伤口 减少污染。脊柱骨折一定要用4人搬运法保持脊柱为一轴线,平稳将病人抬起,放硬担架上,有条件的放于脊柱板上。头部用固定器或布带固定好。防止出现脊神经进一步损伤。

2.7 急救工作医务人员应具备较全面的工作技能,因为院前急救工作是不可预知性,要求急救人员掌握较全面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抢救技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快捷熟练的抢救流程,加强急救人员专科理论知识和反复的急救技能培训。

3 小结

总之,在院前急救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急救工作认识不够,急救意识不强,出诊速度慢,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冷淡,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急救理论和相关技术不熟练等隐患,会导致纠纷的发生。要预防隐患,护士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优良的服务态度。而且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娴熟的护理操作。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及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映兰 主编的急诊专科护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2]陶 红.急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5.

[3]李宗浩主编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师资培训教材 .

急救技术及护理篇8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77-01

急诊科作为救死扶伤的最前沿阵地,接诊与接待的都是紧急危重病人和身心急躁的家属。培养急诊科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成功抢救病人的可靠保障。

要保证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做到救死扶伤,就对急诊科护士的素质提出高的要求。除了具备临床护士素质的要求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和相关的应变能力。

1 良好的心理素质 急诊科工作头绪繁杂,紧急情况多,病人的病情变化多端。例如,临床常遇见的心梗病人、服毒自杀病人、外伤大出血病人等都随时有生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急诊护士必须能够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到心中有数。对病人一边处置、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谈话,做好忙而不乱的抢救工作。一般出现急救病人,护士可能心理准备不足,对突发事件惊慌,不能坦然自如,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操作技术,影响到急救效果。这就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把紧张的抢救变得得心应手,稳固心理防线,这样有助于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同时在繁忙的抢救工作中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根据病人的特点掌握其心理变化,向病人说明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帮助病人自我放松,变病人被动救治为主动配合治疗。因此,急诊护士一定要具备一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乐观、开朗、稳定的处事情绪。

2 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 急诊科护士在抢救中时刻处于应急状态,各项抢救操作都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各种急救知识和要求,技术熟练、动作敏捷,要争分夺秒。在很多情况下要在医生未到达之前做出处理,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吸痰、止血等。同时还要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工作。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通过讲座、教学示范、护理查房、技术考核、技术操作竞赛等活动中,全方位提高护士的抢救技术。其别强调急诊护士敏感度的训练,使急诊科护士个个处事不惊、抢救有条不紊。如晨会提问,操作考核等,让训练者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使各项抢救护理技术稳定在较高水平。

3 相关应变能力 急诊科工作不仅没有规律,而且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作为一名急诊护士首先要忙而不乱,随机应变;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如酗酒、服毒自杀等有法律纠纷的急救工作。这就要求护士及时、准确的观察、记录病情。服毒病人的呕吐物或洗出胃内容物保存送检等。还如各种危险性操作,输血等,对病人机体损害也大。在严格操作规程的情况下,要求急诊护士向病人及家属作出解释,说明操作的必要性和危险性,争取他们的理解,并签名支持。这样既为抢救病人解除顾虑,同时也保护了自己。

上一篇:沟通技巧的培养范文 下一篇:网络工程专业概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