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救护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25 17:13:56

急救救护知识

急救救护知识篇1

关键词 急诊科 护士培训 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61

急诊科急救护理的整体水平、服务质量和应急能力,代表和体现着一个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为了更好地提高急诊护理管理水平和急救技术应用能力,我科采取了定期组织急诊护士参加急救知识讲座、业务学习以及定期技能培训等方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急诊科急救护理的患者,多数是因为突发车祸、食物中毒、酒精中毒、溺水、严重烧烫伤、坠摔伤、农药中毒、突发事件的群死群伤等人群,尤其是突发车祸导致的患者颅脑外伤、内脏破裂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等患者。

方法:①制订急诊科学习计划,每月举办1次急救知识业务讲座,尽可能安排护理专家或中级职称以上的护师授课,介绍她们的护理经验和抢救技能应用体会,急诊科护士长要定期对学习的急救知识进行考核与抽查;②制定急救技能培训计划,2次/年,分别在上下半年进行,重点培训年轻护士和新调入科室的人员;③每年组织1次急救知识、技能考核;④选派护理业务骨干,参加上级医疗机构举办的急救技术培训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安排急诊护士轮流到上级医院急诊科学习进修。

培训内容

心肺复苏术:判断心跳呼吸骤停方法,要按照气道畅通、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和建立人工循环、复苏药物的应用、心电图监护、消除心室颤动等六点进行抢救。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演示,直至能熟练操作为止,使心肺复苏术能够熟练地运用于院前、院内的急救中。

护理操作技能:应把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熟练地应用于医疗急救护理当中。譬如,护士在静脉输液技术上,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掌握对外伤病人的正确搬动方法和伤口包扎;熟练操作各种医疗急救仪器,并熟悉其性能及保养方法;学而致用,应用所学的知识及时协助抢救病人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合急救处理能力:应对大宗车祸的群发群伤、大批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及时准确判断病情、标识、分诊和处置。

病情观察与抢救:急诊护士在面对急症病人时,应该沉着冷静,处事不惊,细心观察病情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迅速给予正确的抢救处理。在观察病情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忽略了潜在的危重者,尤其是脑外伤、内出血的病人,导致病人延误抢救的时机或并发症的发生而危及生命,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最后引发医疗纠纷或投诉的发生。

实行风险告知制度:急诊护士在医疗护理时,应对病人或家属实行风险告知,因为在急诊的任何护理操作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高风险因素,为此,护士应善于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治疗的目的以及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性问题,力争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尽量减少或降低不必要的医疗护理纠纷。

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要经常组织急救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掌握法律本身对医护人员和对患者保护的合法权利[1]。因为在急诊医疗护理活动中,其本身就具有高风险和极易引起医疗纠纷,所以在急诊护理工作中,要规范护理行为,遵守操作规程,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以防范医疗护理的纠纷。如发生医疗护理纠纷,要保持冷静头脑,耐心倾听病人的倾诉,多作解释,尽量化解矛盾;若科室受到患者家属冲击急诊科或打骂医护人员时,护士要尽可能疏散保护病人,避免牵连到患者。在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的同时,尽快求助公安部门解决事件,事后要详细的记录事件的全部经过,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 果

通过对急诊护士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安排学习和培训,并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以外,还把专科理论和演练相结合,使急诊护士的急救技术质量不断提高,以便更好地促进急诊专科知识和急救技术培训管理水平的全面发展。我们急诊科护士,每年都要参加全市急救技术演练,急诊科护士的急救技术水平均在全市各区级医院的前列。在院前和院内危重病人的抢救中,护士能够较熟练地根据各科疾病的特点,密切配合临床医生给予抢救,使生命垂危的病人得到了及时救治。近3年来,抢救成功率从89.5%提高到97.1%。另外护士们还学会了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掌握了在急救时需告知患者或家属的相关内容以及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与风险,进一步促进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关系,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达到了急救护理的目的,护士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讨 论

目前急诊科护士获取急救知识和技术操作的途径,大多来自临床工作经验和依靠以往院校教育所学的知识,她们缺乏系统的岗位培训。医院应把急救知识和技能作为岗前培训的一项内容,急诊科作为急救技能的培训基地,通过定期的专科知识、急救和应急能力培训以及老护士的传、帮、带,来缩短每个护士的成熟期。

急诊科病人病情危急,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医护人员的工作常是突然的、艰巨的,特别是在院外急救中,多数情况下是一医一护参与抢救,急救技术要求较高,同时服务对象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2]。急诊护士倒班勤、工作强度大,在培训时应注意尽量安排好护士的轮班,务求每个护士都能参加学习培训,以获取更多的急救知识,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一般科室学习可采取多种形式,同一课程不同时间多次的学习讲座,应用滚动的学习方法[3],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可利用,护士长要注重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个别培训,以促进全体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 。

急诊科的急救护理的整体水平、服务质量、应急能力等,代表和体现着一个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一个学科的发展,急救技术水平的提高,必须拥有一批真正钻研的专业人员,每年要有计划的选派护理骨干到上级医疗机构参加培训学习,有条件时可轮派护士到上级医院作短期进修,时间3~6个月。要重视急诊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护士只有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技术,并熟练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急诊的危重患者,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促使医疗纠纷大幅度降低,促进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文明溱,孔光妍.加强防范措施减少医疗纠纷.中国医院管理,2000,20(5):40.

2 欧元春莲.急诊科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中国护理管理,2006,6(1):54.

急救救护知识篇2

【关键词】危急重症;三维护理管理模式;院前急救质量

院前急救阶段是指救护中心接收到急诊信息后,由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直至救护车到来的这一阶段。院前急救作为急救过程的一部分,其工作质量与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2]。目前关于院前急救的模式尚无统一明确的标准,本研究选取1215例患者,分析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对危急重症患者院前急救质量的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接收的121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0例)和对照组(515例)。其中观察组男325例,女375例,年龄21~70岁,平均(50.88±9.65)岁;对照组男215例,女300例,年龄20~71岁,平均(50.62±9.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管理方法1.2.1观察组采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进行院前急救,包括逻辑维、时间维、知识维,每项内容均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并挑选通过N3级培训考核并担任院前急救工作3a以上的院前急救护理人员成立院前急救小组,对培训和护理工作进行考核、指导。①逻辑维:基于三维结构的逻辑维分为明确问题、建立评价体系、系统分析、综合及优化系统方案等步骤,结合批判性思维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改善护理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创新思维积极性。②时间维:基于三维结构的时间维分为规划、拟定、研制等阶段,应用于院前急救护理可培养护理人员的紧迫意识,使其掌握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并充分利用每分每秒,提高护理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服务。③知识维:基于三维结构的知识维指出每项护理工作均需对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加强护理人员在人文医学、心理学、常见疾病急救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院前急救相关知识,避免在遇到问题时束手无措。1.2.2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方法,急救中心接收到急诊信息后询问详细地址、病因、联系方式等,并立即通知急救小组,到达急救现场后使用急救用品对患者进行常规对应护理,同时送入医院进行救治。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院前急救成功率、急救应诊平均反应时间。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满意+尚可)/总例数×100%。总分为100分,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尚可,60分以下为不满意。采用医院自制的百分制院前急救理论知识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对院前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数越高,理论知识掌握度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定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和院前急救成功率观察组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和院前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急救应诊平均反应时间和理论知识掌握度观察组急救应诊平均反应时间较对照组短,理论知识掌握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有研究指出,院前急救是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较高质量的院前急救工作可为急诊医生争取有利的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3]。鉴于院前急救护理岗位的特殊性,开展符合院前急救护理要求的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是迫切和必要的。霍尔提出的三维模式可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和管理问题。国内相关学者基于霍尔三维模式设计出系统安全工程的三维结构,包含逻辑维、时间维、知识维[4]。逻辑维旨在提高批判性逻辑思维能力,时间维旨在提高工作效率,知识维旨在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将三维模式应用于医院院前急救中,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高的工作效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提高护理人员院前急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进行院前急救,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结果显示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院前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印证了上述分析,进一步说明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院前急救质量。观察组急救应诊平均反应时间较对照组短,理论知识掌握度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急救应诊反应时间,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综上所述,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可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对危急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质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严立仙.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6):21-23.

[2]李建云,张英,黄一丹,等.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在CCU危急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6):4005-4006.

[3]姜美华,梁羽婷.三维护理管理在急危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1):75-76.

[4]王翠玉,林腾珠,王玲,等.三维结构护理管理模式在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9):54-57.

[5]罗三妹.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对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80-81.

急救救护知识篇3

救护培训工作方案》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工作,到2012年年末,全区公安、教育、建筑、旅游、安全监管等行业部门从业人员救护知识普及率不低于35%,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人员达到2.5%;2014年年末,普及率不低

于60%,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人员达到5%。到2014年末,全区普通市民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不低于16%,每100-200人中有1名培训合格的红十字救护员,全区初级卫生救护知识普及率和救护员培训合格率

达到国家标准。

二、培训内容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大纲》规定,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四项技术,现场心肺复苏、创伤急救基本技术;中毒(化学和食物)、中暑、触电、溺水、烧烫伤、气管

异物阻塞等意外事故及家庭急救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公共安全、防灾避险基本知识技能等。

三、工作步骤

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自2011年4月份开始启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筹备启动阶段(2011年4月—5月)。建立区应急救护培训办公室,召开相关责任单位协调会议,研究部署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各街道、相关责任部门按照培训目标任务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参训人

员,安排培训场地,全面启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二)深化推进阶段(2011年6月—2013年12月)。优先满足高危行业培训需求,重点在伤害事故易发的公安消防、建筑工程、警务保安、伤害事故易发的企业等行业全面铺开,逐步向大中小学校、街道

社区延伸。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4年末)。检查、评估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救护员信息资料数据库,建立长效机制,使救护普及培训工作成为政府倡导、企业需要、群众受惠,社会各界支持的常

态工作。

四、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

由区红十字会牵头成立区应急救护培训协调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二)职责分工

区红十字会:负责分解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年度目标,督促、检查、考核各部门落实职责分工及完成年度目标情况,负责救护员考核、发证工作。

区应急办:负责全区应急救护普及培训的协调工作。

区教体局:负责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师生中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组织学生开展避险逃生演练和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比赛。

区财政局:负责救护培训经费的保障工作。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救护培训工作;结合岗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失业人员培训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区城管局:负责组织城管系统救护知识培训工作。

区安监局:负责将救护技能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应急救护培训,共同做好社区居民应急及健康保健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区旅游局:结合导游员年审培训工作,负责对导游员进行救护知识培训;协助组织星级饭店等一线员工参加救护知识学习培训。

公安分局:负责组织公安民警救护培训工作。

交警大队:负责组织交通警察、机动车驾驶人员的救护知识培训。

消防大队:负责组织消防人员救护知识培训,配合有关单位做好救护演练。

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辖区内重点行业、社区居民的救护培训工作。

五、经费保障

为保障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培训坚持公益性原则,培训经费由区财政保障,纳入专项经费预算。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是全区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对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作为保民生、保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广泛发动,积极推进,抓好落实。

(二)积极协调,加强沟通。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相互协作,对在培训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区红十字会、区应急办联系沟通,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我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健康有序发展。

(三)科学指导,加强监督。区红十字会要不断加强对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统筹指导,严格按照要求,学计划、材、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考核发证;要加大监督力度,定期通报各行业

部门工作进度情况,确保救护培训目标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急救救护知识篇4

1 培训内容

1.1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 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 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 、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 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 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 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 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 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 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 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 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 体会

3.1 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 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3.2 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 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3.3 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

3.4 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何庆.危重急病抢救流程解析及规范.人民卫生出版社.

急救救护知识篇5

关键词:相关人群;急救知识;技能;考核

院前急救是指对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急救,是指第一目击者在现场对伤病员进行现场急救处理。一般来说,院前急救主要有医师、护士以及司机等主要成员,由此组成的急救小组是急救的核心,而心肺复苏急救更是院前急救的重要工作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衡量着急救的水平[1]。同时,院前急救也是急救链中的重要环节,在遇到意外伤害或突发病时,能否第一时间予以科学救治,是这场生死之战的决胜关键。我国由于院前急救起步较晚,一些相关医学专业人员的急救理论和技术操作素质尚属于低水平,普通老百姓也因受教育程度、地理环境、年龄层次的不同掌握急救知识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此次调查研究就是在对相关人群普及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后,通过定期考核的方式来提高群众、相关医务人员、医务人员的院前急救水平和能力,从而达到自救互救的效果和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意抽选暨阳社区居民200例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居民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20例,专科学历30例,高中学历20例,初中及以下学历30例,平均年龄38.8岁。实验组100例居民中男性38例,女性62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18例,专科学历40例,高中学历25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7例,平均年龄34岁。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

1.2方法 2014年1月10日分别对社区居民和医学院校的两组人员(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为期一天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上午8∶00~11∶00,下午2∶00~4∶00,共12学时。培训内容:从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入手,循序渐进:①与急救医疗机构联系的方法(如何拨打120电话);②初级心肺复苏技术: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③创伤四大救护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④常见意外伤害如气管异物、溺水、触电、烧烫伤等的急救常识。实验组北苑社区居民和医学院校中的人员在培训结束后逐一进行了考核打分登记,对照组中没有。实验组的人员在2014年5月和9月还进行了一次相同内容的培训考核打分,对照组人员没有参加培训。在2014年12月对两组人群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进行一次大测验,大摸底。

1.3结论 实验组人员急救知识测验平均得分81.5分,而对照组人员平均得分60.8分,结果显示:只有对相关人群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不定期进行多次培训考核打分,这样才能使他们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并学以致用。

2 分析相关人群掌握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不足的原因

2.1群众对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意识不够 有很多群众认为救护伤员是医护人员的事,与己无关。部分社区居民认为学习急救知识难度大,即使掌握了也不能保证救活被救者,而且还有可能承担实施操作带来的后果,因此不愿学,学了也不愿去“救”。

2.2医护师资力量不够 目前我国缺乏固定的培训机构和培训模式,专业、高水准急救医护人员较少,且都是兼职培训的志愿,大部分都在单位一线参加“倒班”,没有建立专门的医护师资人员和队伍。

2.3培训方法和内容有待加强 目前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较少涉及如其它中毒、中暑、灾害事故、常见急症的家庭急救等知识,培训内容与方法相对单一片面。

2.4国家对院前急救事业重视不够 现在全国普遍存在急救人员配备少,抢救设备数量不够,监护型救护车少,经费投入不足,使之应急工作能力跟不上需求,造成我国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质量较低。

3 讨论

3.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急救意识 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参与群众、相关人群急救知识培训工作,开展广泛而持久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通过报刊、杂志、宣传栏、发放自救互救常识手册等,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视,营造全社会支持急救普及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

3.2加强院前急救技术培训制度化,完善机制 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出台相关人群院前急救培训和复训制度,并将培训成绩与特殊人群的岗位入职、升职挂钩。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设立专款专用制度。完善的制度对提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率意义重大[2]。

3.3建立培训基地,完善培训器材 依托院校、红十会、急救中心等建立培训基地,添置相关急救教学器材,为落实培训制度提供保障。

3.4建立统一可行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 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培训模式[3-4]。尝试将复训落实在一些相关人群如:警察、司机、消防人员、老师、救生员、导游等人群。

3.5改进培训内容,统一培训教材 完善和修订急救知识培训教材,内容要全面,以便科学、规范地做好培训工作。适当简化培训方法,因人施教,使非专业人员易于接受、理解、记忆,增加受训人员学习兴趣,降低培训难度,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3.6完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施救 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急救法规,通过法律保护公民拥有急救的权利与义务,每个公民都可以义务参与救护工作。法律还应对急救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范围给予相应规定。同时将急救法规内容纳入急救知识培训中,增强施救者的法律意识,避免因惧怕承担责任而放弃施救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宗毅,刘风.开展院前心肺复苏培训的必要性及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27(11):321-322.

[2]向英陆洲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现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4,27(6):94-96.

[3]吴丽萍,陈晓勤.公众现场急救普及推广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急救急诊,2011,14(7):2333-2334

急救救护知识篇6

【关键词】救护安全;技术培训;加强管理

矿山救护队是处理矿井火、瓦斯、煤尘、水、顶板等灾害事故的专业队伍,是一个职业性,技术性很的组织,救护指战员是矿山一线特种作业人员,在矿山安全生产中处于重要位置,是矿山安全生产的必要保障,是保护矿山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不可缺少的力量。由于救护工作的特殊性,救护指战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证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矿山救护规程》规定经过培训合格的指战员还要定期进行救护业务、技能的复训。救护知识培训和复训,不仅能使指战员及时更新救护知识,规范指战员在救灾工作中的行为,增强作战能力和应变能力,而且能提高救护指战员的自主保安意识。但是,近几年有的矿山救护队对指战员的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只注重是否有操作证,不注重内在素质是否提高,造成个别指战员救护业务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匮乏。“三违”现象屡禁不止,甚至造成自身伤亡事故的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搞好对指战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为提高矿山救护队战斗力,把矿山救护队建成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必须加强指战员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复训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广大救护指战员应急救援的综合素质,增强防范事故的本领和知识,增加抢险救灾的胆略和信心。下面谈谈本人对救护安全培训的几点认识。

1.明确安全技术培训的目的

矿山救护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广大指战员的培训、复训,使其安全意识得到加强和提高,安全知识得到扩展和巩固,能够熟练掌握救护安全操作技能,熟知矿山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掌握矿山各类事故发生的规律及防治措施和矿山各类事故的处理方法,及时掌握矿山救护新技术、新装备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熟悉非煤行业主要事故的处理方法,具备矿山抢险救灾能力,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

近几年国家对应急救援工作十分重视,加大了对应急救援投入和管理,矿山救护队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从装备到队伍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先进的装备要靠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来操作它才能发挥作用,高超的技能是靠学习和磨练而得来的。我们掌握新技术,操作新装备,提高救灾技能,就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经验交流,安全技术培训就是我们更新知识、经验交流的平台,是提高救援综合素质的加油站。培训工作中必须让参加培训的学员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训练的积极性,讲解培训的必要性,引导他们明白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的重要意义,使每个学员懂得自己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更好的为矿山企业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明确培训责任、加强培训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加强对救护安全技术培训的管理,是提高安全救援培训效果,增强指战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重要保障,没有严格的培训管理,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救援队伍。

首先,加强救护安全技术培训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救护指战员培训教育管理与运行机制,明确培训职责,以《矿山救护规程》和有关法规为依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责任,岗位培训,教学管理,课程安排,知识更新,实际操作,业务理论、体能、技能考核与发证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促进救护指战员培训工作良性发展,提高培训质量。

其次,确保救护安全技术培训教学质量。配备高素质有专业救护技术知识和救灾经验的教学人员,负责对救护指战员进行安全救护培训,并组织编写出切合救援实际、有创新性、实效性、针对性、适合新技术、新装备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新教材,实践证明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员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好与坏。在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更新的今天,要想提高救护培训效果,教学人员要不断用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充实自己,必须具备新的救援技能,这样才能把安全技术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安全救护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3.明确矿山救护安全技术培训的重点

首先,抓好救护小队长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小队长是抢险救灾的一线指挥员,他们的安全技术水平及安全救援技术素质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指挥能力,同时,他们的指挥能力直接影响到处理事故的效果和全小队救灾人员的自身安全。对小队长进行安全技术培训重点应放在提高他们的现场指挥能力和应对突发事故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通过培训小队长必须熟练掌握矿井灾害发生的规律和预防处理办法、熟练掌握技术装备的使用和维护、以及现场急救等知识,这才是实现安全求援的保证。

其次,加强对矿山救护队队员和特殊工种的培训。队员是救援工作的战斗员,他们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素质直接关系到救灾工作的进程和安全。对救护队员的进行培训重点应放在提高操作技能、身体素质和战胜恶劣环境的信心及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等知识,培养队员应急救援实战能力。矿山救护队还有化验员、充填工、汽车司机、仪器维修等特殊工种,对他们应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法,从理论达到“应知”,从操作上达到“应会”,强化设备操作训练,使他们掌握新技术,新装备的操作技能,以适应矿山救护工作的需要。

4.明确矿山救护安全技术培训的内容和要求

在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矿山救护工作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大量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被应用到矿山救援工作中,对救护指战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及安全自保、互保和救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1指战员岗位资格培训内容和要求

(1)中队以上的指挥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内容:矿山救护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矿井灾害发生机理、规律及防治技术与方法,矿山自救互救及创伤急救技术,矿山救护队的管理。通过培训,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与矿山救护工作有关的管理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救护业务基本知识及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知识。

2)了解国内外有关矿山救护工作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3)具备较熟练的制定矿山灾变事故救援方案、救护队行动计划的能力。

(2)中队副职、正副小队长培训内容:矿山救护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矿山救护个人防护装备、矿山救护检测仪器的使用与管理、矿山救护技战术、矿井通风技术理论、矿山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等。

通过培训,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与矿山救护工作有关的管理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救护业务基本知识及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知识。

2)具备根据事故救援方案,带队独立作战的能力。

(3)救护队新队员培训内容:矿山救护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矿井生产技术、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爆破安全技术、机电运输安全技术、矿山救护技战术理论、矿井灾变事故的处理、矿山救护技术操作、矿山救护装备与仪器的使用和管理、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等。

通过培训,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矿山救护队的发展史、矿山救护队的组织、任务、性质和工作特点、队员及各类人员的职责等。

2)熟练掌握矿山井下开拓系统图、井上井下对照图、通风系统图、配电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等基本图纸的知识。

3)掌握救护仪器、装备的操作技能。

4)了解灾变处理的基本知识。

5)掌握一般技术的操作方法。

6)掌握现场急救的基本常识。

(4)兼职矿山救护队员参照矿山救护队员培训内容和要求执行。

4.2指战员岗位复训内容

(1)中队以上的指挥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复训内容:有关矿山应急救护的新法律、法规、标准;有关矿山应急救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及其安全技术要求;国内外矿山应急救护管理经验;典型矿山应急救护事故案例分析。

(2)中队副职、正副小队长复训内容:有关矿山应急救护的新法律、法规、标准;有关矿山应急救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及其安全技术要求;国内外矿山应急救护管理经验分析;典型矿山应急救护事故案例研讨。

(3)救护队员复训内容:有关矿山应急救护的新法律、法规、标准;有关矿山应急救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及其安全技术要求;预防和处理各类矿山事故的新方法;典型矿山应急救护事故案例讨论。

5.加大救护技能、体能练训力度,提高指战员实战能力

矿山救护队是一个特殊的战斗集体,队员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技能和体能,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抢险救灾任务。体能训练主是跑步、万米耐力给气训练、利用训练器械训练队员的力臂、腿力、腰力增强队员身体素质。技能训练主要是培养指战员掌握一定的技术操作本领,在实战中达到快速有效地实施救灾。为了达到此目的,要不断加大操作训练力度,组织指战员佩用氧气呼吸器进行爬山和高温浓烟训练,培养指战员在艰苦条件下克服困难的意志和适应能力。在高温浓烟烟巷学习训练中,设置火源烟雾,模拟井下灾区复杂多变的环境,让指战员进行战前检查、灾区侦察(检测气体、更换两小时呼吸器、更换氧气瓶等工作)、过低巷、架木棚、打板闭、砌砖闭、建造防爆墙、接水管、发高泡、接风机等技术装备的操作,着重培养、锻炼指战员佩用氧气呼吸器在恶劣环境和困难条件下工作的毅力和操作技术装备的技能,为实现安全、快速、有效处理矿山各类灾害事故典定坚实的基础。 [科]

【参考文献】

[1]AQ1008—2007《矿山救护规程》.

[2]AQ1009—2007《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

[3]赵月月.浅谈如何提升矿山救护队应急救援能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8).

急救救护知识篇7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61-1

院前急救是指各种急性发作的疾病和各种突发事中患者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是急诊医院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部分,可以为院内救治争取抢救时机,一定程度上能决定抢救成功率。其特点是突发性、艰难性、复杂性、易发生医疗纠纷等,且其水平高低、服务质量优劣对社会影响极大。目前,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与护理质量,各个医院也积极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实际情况存在不适应的局面,面临诸多问题。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制度,以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院前急救护理服务,现报告如下。

1目前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出诊不及时院外急救是采用现代化技术,迅速到达现场,实行急救措施,使伤者得到有效的急救和治疗,能否及时出诊直接关系到病员的生命。但是,经调查发现,护士24h在医院待班情况极少;120呼救电话接听不是24h有专人负责,且值班护士存在急救意识不强,接听电话不及时,记录病情、求救地址、联系电话不准确等,直接导致出诊速度慢,影响院前急救护理质量,进而引发与患者的纠纷。

1.2急救物品准备不到位急救物品准备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护士急救意识淡薄,院前急救中急救药品、设备使用后未及时补充、设备不齐全,如氧气筒内氧气不足、除颤仪未充电等,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和护理质量;另一方面是急救物品品种多、药物有效期各不相同,以及急救现场条件差,直接增加了急救的不安全因素。

1.3现场急救处理不当急诊科的护士每天要面临的内、外、妇、儿、产科等方面的院前急救,因此要求每个护士要具备充足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精湛的现场救治基本技能。但是,目前,护士一方面急救专业知识欠缺,未按操作规程工作,影响了院前急救质量;另一方面急救人员争分夺秒全力抢救处置患者,不能预测

1.4沟通不到位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护士在操作前必须向清醒的病人及家属解释清楚,并征得同意后方可执行,但是院前急救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护士稍有不注意,没有及时与家属沟通或沟通不细心,引起患者及其家属反感,加之患者对自己就医权利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极易造成纠纷。

2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策

2.1加强救护人员自身素质(1)强化护理人员树立“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以及“救死扶伤”等人道主义精神和职业道德;(2)通过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每月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外派护士进修学习、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及技术考核、抢救现场讲评及请专家授课等方法,加强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3)护理人员要以和蔼诚恳的态度、精练贴切的语言、沉着稳的举止等,对患者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4)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强化其风险意识。

2.2加强抢救药品及器械管理要做到:(1)确保各种急救物品处于应急状态,做到定数、定位、定人管理,标签清晰,且不定期检查;(2)抢救药品、器材使用后,必须及时补充,保证随时使用。

2.3规范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护理的主要依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因此要做到:(1)记录要详细、完整、规范,使记录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并要求双方签名,做到有据可查;(2)执行口头医嘱后要及时补充医嘱记录,以及因情况危急未能及时记录的,应在最快时间内据实补记,并注明急救时间和补记时间。

2.4加强院前急救制度管理根据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建立了各项制度,如:(1)严格120专用,24小时值班,并做详细记录,不拒绝任何呼救电话,使病人得到及时的救助;(2)进行有效的排班,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得到充分休息,又要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待命;(3)制订各种抢救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急救演练,找出隐患,及时正确地处理问题,避免差错事故发生;(4)成立急诊科护理质控小组,应通过检查和督促,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并通报质控检查及护理部出诊的调查结果等,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使每位护理人员明确职责并认真履行;(5)在运送急危重病人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证急救下护理措施随时到位,同时途中与医院急诊科联系做好接诊准备;(6)每次出车后,应保持车内外整洁,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 曾秀英,胡玉燕,罗伙娣.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6):243-244.

[2] 李学琼.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J].西南军医,2007,9(2):138.

急救救护知识篇8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医疗纠纷 防范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1]。如何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是从事急救医学事业的医护人员每天要面对的问题。自平罗县人民医院120急救系统开通以来,接诊患者数万人次。现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浅谈一下院前急救中存在的医疗隐患及值得推广的防范对策。

医疗纠纷常见的原因

患方因素:由于患方缺乏一定的医疗知识,对疾病的治疗、医疗意外、并发症、病情发展缺乏认识。尤其对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治疗效果不好的疾病,抢救治疗的结果与患者家属期望相差甚远,因此容易导致医患之间产生纠纷。

医方因素:①救护车不能及时到达现场。由于院前急救的患者起病急,病情危重,患者及家属十分期望一拨打“120”,医务人员就能够立即赶到现场急救。由于年轻护士多,经验不足,有时接听120急救电话时,未记或记错出诊地点或联系方式,或记录不详细,导致空诊或延误出诊。②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急救药品、器材准备不齐。院前急救过程中没有体现出急字,或对患者的痛苦漠不关心,说话不讲究方式方法,态度粗暴,口气生硬。或出诊时急救药品、抢救器材带不全而延误抢救时机。③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不够熟练主要是参加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技术参差不齐,刚毕业的医生护士多,经验和应急能力差,抢救时一旦出现失误,容易给患者、家属抓住把柄引起纠纷。④医疗护理文书书写不重视:部分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差,不重视院前危急重患者的告知及签字。抢救结束后未能及时、全面记录院前急救过程及患者病情变化,不写出诊病历或出诊病历书写不详细,不记录到达时间及返回时间。⑤转运途中安全隐患:如患者转送医院途中有时有的医生坐在副驾驶位置,未与护士一同守护在患者身边,患者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救治;有时医护人员在救护车上在患者及家属面前谈论与患者病情无关的事等,一旦患者转运途中病情恶化,便会引起纠纷。

防范措施

加强急救人员法制教育及急救能力:每周定期组织科室人员业务学习,除学习相关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外,还不定期进行突发事件急救演练,以提高急救能力及出诊速度,并请法律专业人士给我们教授一些法律法规知识,使我们懂得了如何防范医疗纠纷、提升了急救服务能力,提高了急救水平。

及时出诊,确保在规定时间内(5分钟)出诊,科室除要求出诊的医务24小时在科室待命,抢救药品、抢救设备、车辆处于应急备用状态外,还要求平时接求救电话时尽量要问清楚地址,问清病史,这样就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带急救药品、仪器,保证到达现场后抢救工作能顺利进行。并要求司机及医护人员出车后再次拨打家属及路人打来的求救电话,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到达现场,并电话指导他们自救。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我们医院是全县最大一家医院,而我们急诊科又是我院最大的一个科室,它承担着全县30万群众院前院内急救任务。救死扶伤,防病救灾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作为急救人员,首先要有敬业精神,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要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和急救技术,要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精神,同时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现场要沉着冷静,抢救技术准确到位,使家属和患者满意。

强化服务理念,规范出诊人员医疗行为,重视人性化服务,要加强医患沟通积极配合抢救。在现场要善于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强化风险意识:由于院前急救行业的特殊性,它具有紧急抢救性、高技术性、结果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2]。而院前急救面对的是病情错综复杂,年龄大小不一,病情急、重不同,所受教育及社会背景不同的各种患病人群,其病情变化中隐藏着一些不可知因素,稍有疏忽,可能铸成大错[3]。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应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和预判能力,对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要有预见性。履行告知义务,对病情危重不宜转运者,告知家属,征得家属同意签字后方可转运,转运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并及时记好抢救记录。

加强医疗文书书写质量,规范院前急救病例的书写。在做好院前急救任务的同时,要及时准确地书写院前出诊病例,除记录病情变化及抢救措施外,一定要记录好出车时时间。到达现场时间、上车时间、到医院时间及抢救用药的时间,使记录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4]。

确保救护车车位固定,急救通道畅通,改善停车环境,避免暴晒和严冬对车辆影响。车辆行驶到一定公里数或达到使用年限一定进行报废,更换新车。并对现使用中的救护车要定期消毒,保养维修,出车前检查确保无故障行车。增添完善车载急救设备,如除颤仪、车载呼吸机等。确保医疗设备完好,专人负责、定时充电、定期检查、保养、消毒、维修或更换。保证氧气充足、药品、物品品种齐全、无过期。

加强急救知识的宣传:“院前急救”在大多老百姓心中是个非常陌生的词语,他们只知道出车祸了,生病了打120然后焦急的等待,不懂得急救知识,还有部分对急救知识的缺乏,错误的处理患者导致二次损伤或加重损伤等等都会成为纠纷中一些常见的因素。做好宣传、培训工作能让人们能了解急救并学会一些关键的自救的方法,能尽量争取宝贵的时间,更好的抢救患者的同时也能免除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我科已经在县城多家中小学校进行了宣传培训工作,以后还要继续加大宣传培训范围和增加活动次数。

参考文献

1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李患礼,陈瑶.急诊与医疗纠纷[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3):1323-1324.

3 张胜平.系统的护理措施在院前急救中的运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33-34.

上一篇:中西方思维差异范文 下一篇:农业机械化及其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