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型的北京急救中心

时间:2022-09-30 11:37:02

院前急救型的北京急救中心

北京急救中心是市卫生局直属的医疗救援机构,前身为市红十字急救站,地处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03号,主建筑占地面积3600m2,建筑面积1.3331万平方米。2005年7月,该中心申请立项改造,2008年获准批复改造,2009年竣工。作为独立性的典范,其建设突出了4大功能。

功能一:120指挥调度中心

120指挥调度中心位于中心主楼七层,占地面积500,分为值班调度坐席、分流坐席、突发应急指挥室3部分。其中突发应急指挥室可以在事故发生时,通过事故现场的单兵通讯设备和通讯指挥车,在第一时间将现场图像经过卫星数据传输到突发应急指挥室平台,对突发事故现场进行人员的调度指挥及设计应急方案。

目前,北京市存在着“120”和“999” 两个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网络,2011年7月,两个网络正式依托120调度指挥系统建立了北京紧急医疗救援联合指挥调度平台,平台能够共享双方的基础数据,可以实现多项功能。例如:一方繁忙,电脑语音系统将自动提示可以转接到对方呼救电话;同一事件中,当一个报警电话在“120”或在“999”已经报警并得到响应后,呼叫者再向另一家报警时,系统将自动提示本电话已经在120或999报警成功和响应的信息等,避免了重复派车浪费急救资源的现象。

平台拥有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矢量地图信息丰富、影像图真实直观、两者叠加的矢量影像图兼具优点,地形图轮廓清晰,2.5维图美观形象,5种类型的地图可以任意切换,极大程度地满足了日常急救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指挥调度的不同需求。

北京紧急医疗救援联合指挥调度平台的建成,不仅实现了北京市医改方案中的整合优化“120”和“999”急救资源,探索建立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目标,而且为统筹资源利用,合理缩短院前急救到达现场时间,进一步提高急救呼叫满足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功能二:市急救医疗物资的储备库

北京急救中心医疗物资储备库建立于2007年,经改造后于2009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为北京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医疗物资的保障。储备库位于中心主楼首层,占地约200,储备库设计了3个安全出口,两条安全通道,最大安全门尺径达到2m×2m,使应急物品可以方便快捷的进出。

储备库是以国际惯例标准,储备了城市人口万分之一的医疗救援物资。其中包括外伤用品、防护用品、急救设备以及供野外营救的部分抢险物资等。自急救中心建立医疗储备库以来,为各项重大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医疗物资保障,使急救中心在各项重大活动中得到了考验,也为外省的医疗救援工作提供了物资保障。

例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北京派遣73辆救护车赴汶川救援,共计转运救治患者2000余人;在2010年玉树地震中,北京急救中心医疗救援队一行96人、24辆救护车奔赴海拔3700余米的玉树震区,携带价值400多万的药品、器械等物资,在灾区救治转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功能三:急救培训的基地

急救培训是北京急救中心的4大职能之一。培训中心以建立现代化的急救学院为目标,实行管理模式学院化,课程设置国际化、教学配备标准化,教师形象企业化的发展战略。急救中心年均培训量在1~3万人次,迄今已为社会各界逾30万人士培训普及了急救知识与技能。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培训中心设置在中心主楼三层,占地面积900。作为中国院前急救行业专业人才与公众急救科普宣传的核心基地,北京急救科技馆根据国际先进的急救理念进行了功能区域划分,建成8个主题明确、紧密衔接的急救互动模拟体验区,以动态、静态相结合的方式,富有创意地开发和运用超媒体技术,将先进的科普知识传播给广大受众,利用模拟数字化控制的声光电手段营造模拟场景,应用互动体验站的参观模式,充分调动了参观者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感知,结合生动新颖的互动内容,增强了急救科普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参与性。

设计完整的参观流程向民众传播公共事件应急避险、突发急症与意外伤害对策等急救知识,以达到挽救生命、减少伤残的目标,使急救文化深入人心,从而促进北京120急救事业的发展。

功能四:服务院前的前哨

急救中心中心站位于中心主楼首层,占地约300,包含领导办公室、医生办公室、医疗设备库、值班室、设备消毒室、备班休息室等。根据急救派遣及急救出发流程,使功能分区更加完善,使急救医生在接到急救任务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救护车,在最短时间内出发奔赴急救现场。

上一篇:如何设计住院部的色彩? 下一篇:院前急救型的天津市急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