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必备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30 17:17:51

急救必备知识

急救必备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非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教育原则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一个最为活跃和充满活力的一个时期,但是,也同样增加了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这是最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故的一个时期。目前,各高校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学生本人和家庭都产生严重的危害,如中暑、溺水、触电、骨折、流血、烧伤、烫伤、中毒、动物咬伤、昏厥等。但是,目前大学生在防范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以及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互救等方面严重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导致在意外事故发生时,不能在现场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和处理,在很多情况下,都丧失了抢救的最佳时机,可能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实际上,在一个国家中,其大学生对一些必备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其国内公众对急救知识掌握的总体水平。因此,普及急救常识应从大学生抓起,非常必要也势在必行。

在实施急救知识教育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特点和校园实际,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科学性原则

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是科学急救的前提,也是实践技术的基础,理论为急救技术服务。在急救知识技能教学中,必须将理论的科学性、操作的规范性放在首位。这一原则要求:①任何急救操作技术都必须以科学的医学理论为基础;②在教学中,实践操作演示必须准确规范;③教育大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急救的程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不可随意颠倒或变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院前现场急救的目的。否则,不遵循科学性原则,不仅不能减少损伤、挽救生命,反而会造成伤势加重、终身残疾甚至死亡,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实践性原则

归根结底,学习急救知识技能的终极目的是熟练正确地操作急救技术,以便在危急情景中实现自救互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包括课前准备、课上学习与课后考核评价都应体现动手的实践性而不是动脑的理论性。例如,课前应该充分准备各种实际操作教具,如模拟人、三角巾、绷带、止血带、夹板等。上课时,要注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可以设定一个情节,学生们一个假装病伤人员,其他几个同学对其进行急救。同学和老师在完成模拟操作后对其进行点评、指导和总结。这样容易把在大学生学习急救知识技能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暴露出来,也会使教学有了极强的针对性、效率性和操作性。

实用性原则

普及急救知识技能的教育对象毕竟是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过于理论机械的说教容易扼杀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深奥而专业的知识也往往也会降低大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开展急救知识技能教育工作时,在教育内容上,要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特点,结合大学校园的实际情况,分析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和大学生常见疾病,不能脱离大学和大学生这一特殊地点和群体;在教育方式上,讲解归纳和演示操作相结合,理论要与现实中的实例相结合,在实例中启发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用实例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典型性代替理论的抽象性、深奥性和说教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普及性原则

早在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发出呼吁,全世界每个公民应该掌握1~2门救生技术。在当今时代,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被认为是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急救技术不再是一种专业技术,而是一种必需的生活常识。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认识,非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教育要体现普及性原则。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技能;二是大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必备的急救知识技能。随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复杂变化,各种突发事件(水灾、火灾、地震、交通事故、传染病、伤害事故等)随时都会发生,每一个大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知识技能(如人工呼吸、人工胸外挤压术、外伤出血止血、包扎固定等),不至于在危急情景中束手无策、贻误时机。

在非医科大学生中普及急救知识技能教育是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广泛性、长期性、系统性的特点,学校各部门、相关院系、相关教师必须足够重视、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急救意识,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并加强与医疗机构合作,提升非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水平。

急救必备知识范文第2篇

急救“小药箱”应遵循哪些原则

根据家庭人员的健康状况准备。家有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冠心病、癫痫等病人,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应常备不断。另外,家庭药箱严禁混入家庭成员过敏的药物。

选择不良反应较少的药品。这类药品的不良反应已得到充分临床证实,一般说明书上都有明确说明,容易被发现和预防。新药由于上市时间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不良反应,不适于家庭备用。

选择疗效稳定、用法简单的药物。尽量选择口服药、外用药。如果服用其它剂型,应避免大的片剂或胶囊。液体制剂对老年人和儿童而言,较易吞服。

选择常见病、多发病用药。家庭备药一般只是作为应急或方便,难以面面俱到。

“小药箱”常备哪些药物

心脑血管急救药 包括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紧急情况下,可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片,目前硝酸甘油有了新型喷雾剂,更加方便。速效救心丸则在舌下含4-6粒。

外科药品 包括小剪刀、止血贴、无菌纱布、绷带,止血贴用于小创面伤口止血,伤口较大应用纱布、绷带包扎。此外,酒精、安尔碘、百多邦、烫伤膏、云南白药喷雾剂等用于处理外伤。但要注意,一旦伤口流血不止或出现感染,应及时就医。

消化系统类药 包括易蒙停、思密达、藿香正气丸等,这些药品能治疗非感染性腹泻。一旦怀疑是感染性腹泻,建议就医。另外,如若有便秘的老人,家中的急救箱中还需备点通便药,如开塞露、果导、甘油栓等,要知道便秘虽不是大毛病,但因此猝死的老年人却并不少。

抗过敏药 在发生过敏、皮肤发红、吃海鲜后出皮疹、被毛毛虫碰到等情况时,可使用开瑞坦、扑尔敏等抗组胺药,但是扑尔敏有较强的嗜睡等副作用。

镇痛药 如阿司匹林、必理通、泰诺、芬必得等,可缓解头痛、关节痛、腰痛、肌肉痛等症状。

“小药箱”常备哪些仪器

血压计 血糖仪 当有头晕、胸闷等不舒服的症状时,最好能及时测量一下。此外,平时早晨起床后,最好也测一下血压,以便更早地发现异常。血糖仪是糖尿病病人的必备之物,三餐前后方便测量血糖。

氧气袋 心脏病病人或肺功能不好的病人,建议备上一个。但要注意,氧气袋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一旦症状缓解后,必须要到医院就诊。

体温计 当感到精神不济、没有食欲时,最好先量量体温,看是不是发烧“惹的祸”。而且,发烧是许多重大疾病的“排头兵”,切不可大意。

准备“小药箱”需注意什么

位置合适 要把药箱放在方便拿到的地方,一旦出现问题,可第一时间起到应急和帮助的作用。

合理贮存 药物常因光、热、水分、空气、酸、碱、温度、微生物等外界条件影响而变质失效。因此,家庭保存药物时,最好分别装入棕色瓶内,将盖拧紧,放置于避光、干燥、阴凉处,以防变质失效。内服药和外用药不要混在一起,要分开存放,以免误拿误用。

定期检查 每3个月检查一次有没有过期的药品。

急救必备知识范文第3篇

乘客在公交车上猝死,公交公司究竟该不该承担责任,相信法院会做出公正的裁决。但是,透过这一意外死亡事故,我们也看到公交公司存在着服务上的瑕疵。虽然,公交司机上岗前都接受过急救培训,虽不可能全面掌握专业的抢救技能,但基本知识还是懂的,可为何在关键时刻却派不上用场。“不敢救”可能是一个方面,但“不会救”却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目前,“不会救”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一些发达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很强的急救意识和急救知识与技能,而且是从娃娃就开始抓起的,成为全社会的“必修课”。据报道:在一些发达国家,警察、交通司售人员、宾馆饭店和商家的服务人员,还有导游、出租车司机、企业的保安、学校的校医等都必须有急救技能培训的合格证。他们能在诸如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哮喘等疾病发作时对患者进行急救,当遇到溺水、触电等意外事故时,就能运用所掌握的急救知识抢救生命。

当意外发生时,由于公众缺乏急救知识,以至很多生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急救。如果人人都具备一定的自救和互救知识,就会为医务人员抢救患者争取到更宝贵的时间,也就能抢救更多的生命。因此,应在全社会树立急救意识,大力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使其成为全社会的必修课。通过开展急救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进公共服务和运动场所,并从娃娃抓起。让急救知识成为每一个公民的一项必备常识,那将是社会的福音。

在我国目前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中,公众的紧急救援意识和能力还相当淡薄和欠缺,自救和互救意识的提高,不仅是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标志。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大力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全民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乃是当务之急,应提上社会的议事日程。

急救必备知识范文第4篇

1加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是关键

随着急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急救网站的建立,缩短了抢救半径,急救能力大大提高,但城市急救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不容忽视,尤其是现场急救。要做好这项工作领导是关键。因此,笔者建议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把现场急救建设当大事抓,加大普及现场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并要求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从组织上、人力上、物力上给予支持和保障,把加强城市现场急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要求各级医疗单位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有计划地定期组织现场急救技术培训。同时,还建议上级卫生部门投入经费,统一印制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易学易懂、易掌握的现场急救技术小册子、挂图,方便学习及组织训练。

2发挥各级医院的职能作用

各级医院在抓好自身业务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基层急救技术的传帮带,把此项工作当作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如医院门诊部、急救中心(急诊室)设置现场急救技术挂图、宣传栏,从而达到推广急救知识、急救技术的作用。另外,各级医院要发挥技术优势,建立技术培训制度,定期举办培训班,逐级组织医务人员、特殊群体进行技术培训,建立急救技术培训网络,及时培训急救技术骨干,带动城市现场急救建设的顺利展开。

3 发挥疗养院的职能作用

全国有许多疗养院,各疗养院每年都会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疗养,在疗养人员中有干部、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工人等,他们不论是在职或是离退休,都会或多或少接触社会的不同群体,对他们进行现场急救知识的传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议在疗养院把传授现场急救知识作为提高休养员卫生保健知识的重要内容,教会休养员在遇到心脑血管急症、外伤、溺水、骨折、烧伤等急症情况下如何自救互救,推动现场急救知识的普及。

4 发挥社区服务的职能作用

目前,城市的街道办事处设有为市民提供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等社区服务,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地段基本都开设了此项服务,可以覆盖城市的大多数市民。因此,在社区服务中开展现场急救技术的宣传教育,收效会更大。

5 发挥私人诊所的职能作用

城市的每个居民区,都有一些私人诊所,发挥这些诊所中医务人员的作用,无疑能增加现场急救的有生力量。因此,除加强对现有私人诊所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外,对新申请开办私人诊所的医务人员,应把熟练掌握现场急救技术作为必备条件之一。

6 发挥特殊群体的积极作用

城市驻军部队、人民警察、企事业单位、学校、交通管理等部门,常常是发生急症的第一现场或这些部门的人员首先到达急症现场,因此,要尽可能地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急救技术的培训,尽力在这些特殊群体中普及常见急症的现场急救知识,发挥他们在现场急救中的主力军作用。

随着现场急救技术在城市各群体中的普及,城市突发事件的急症抢救有效率将大大提高,城市急救事业的发展定会更加完善。同时,以城市带动农村,进一步促进全国急救事业的发展,对保证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急救必备知识范文第5篇

灾难看似离我们遥不可及,其实就近在咫尺。所以在当下,更要认真去审视这些年我们看过的灾难片,最重要是:如何带着挖掘逃生战略的视角去看灾难电影。比如,《泰坦尼克号》让人们能了解在一艘巨轮上该怎样争取更多逃生机会,以及―海水寒冷的低温,才是继溺毙之外,造成1500多人死亡的最大原因。而9月12日上映的《不惧风暴》里,你可能也会因此梳理出假如偶遇龙卷风时的应急对案,以及胆大妄为地拓展下跟龙卷风赛跑的可能性。《后天》,则指引了我们在世界末日级别的暴雪天气里,该怎样开发烧脑的自救模式―当然,更重要的,永远是坚韧的逃生精神以及去宣扬“爱可以战胜一切”。

任何灾难,也有其多面性和多重复杂因素,比如俄罗斯电影《夺命地铁》,地铁隧道漏水坍塌,乘客被困隧道,面临水淹。此时就很难说留在车厢中等待救援、还是迅速逃离地铁车厢更安全。电影也真实反映了两种情况分别面临的风险―留在车厢里可能被淹死,跑到外面则可能被高压电和其他地铁伤害。而电影给出的结论又往往过于极端,多数人“怎么着都是死”,只给胆大敢为的主角留有生存的机会。

怎样能更快速地在灾难来临时抓住逃生机会,前提需掌握以下几大要素―备好足够全家应急的灾难逃生包,并最好随身携带简易逃生工具,如多功能刀;足够技术化的逃生智慧及技能;强健的体魄与坚强的意志力。四川雅安地震时,成都有位好汉以高空滑翔伞逃生的方式说明了―不光要有准备,还要有能驾驭非常规逃生工具的技能和胆识。

美国政府官方“有备无患”网站(http://www.ready.gov/)也特别说明,家庭有必要提前做好灾难的备案,即为如前所述的“灾难紧急逃生包”,里面应当包含必要的食物、水、药品,工具等。当然,如果有“实力”,你也可造出最豪华版的家庭逃生设施,以便应对核战争的威胁,具体操作请见1999年的电影《超时空宠爱》(《Blast from the past》)。

有备无患,逃出生天

我们不是在消费灾难,我们的本意旨在强调建立灾难忧患意识。只有实实在在掌握了丰富的防御、自救知识,才能在运气之外,施展真正意义上的自救和救助。

风灾

灾难片单:

《不惧风暴》《龙卷风》《完美风暴》

《风暴眼》《原子风暴》《飓风袭击美国》

风灾知悉:

飓风和台风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发生地域不同,才有不同名称。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生成于大西洋、加勒比海以及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飓风”;而生成于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则称为“旋风”。飓风能量惊人。但与龙卷风不能混淆。后者时间很短,属瞬间爆发,最长不超过数小时。此外,龙卷风一般伴随飓风产生。它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大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同时伴随狂风暴雨、雷电或冰雹。

救援专家

飓风警报通常在其可能到来前24小时,这时,要开始加固门窗,房顶,储备好饮用水、食品、衣物、和照明用具。 远离海滨,河岸,这些地方都将会被破坏得很严重,并伴随有洪水和大浪;逗留在此,会造成生命危险。如在海上行进,要放下船帆,封住船舱。 如果外出躲避到飓风庇护所,走前别忘切断家中电源。 千万不要乘坐电梯逃生。

美国每年都会遭受龙卷风袭击,所以他们一直偏爱拍风暴题材。著名的美国龙卷风走廊位于德克萨斯州和明尼苏达州之间,每年这里会形成1000次龙卷风,风速可达500公里/小时―追风摄影大师蒂姆・萨马拉斯和他24岁的儿子保罗,就是2013年5月在这里因近距离拍龙卷风不幸卷入风中身亡。

在巨大风灾中,你最需要的是待在坚固的房子内,且它最好带一个避难性地下室―电影《龙卷风》开头,一对母女就是因躲进地下室而幸免于难。同时尽可能呆在室内深处,远离门窗。高楼上层不易避风,因为风力会加强。《后天》开场,袭击洛杉矶的龙卷风就把高层楼房的玻璃像剥笋一样层层剥离。飓风往往也意味着暴雨,所以低层可能会遭水淹,或许三四层的大型单体建筑最合适避难,就像《后天》里的纽约公共图书馆。而《不惧风暴》中的“火旋风”,其实是龙卷风引发的大火随风起舞造成的错觉。所以当风暴来袭,要关掉煤气罐阀门,并请关闭所有电器设备,电冰箱可除外,因为它可延长食物保存时间。有时飓风会暂时减弱,这很可能是“风暴眼”来到了你所在的地方。风暴眼中巨大旋风的中心,风速反而很小,但当风暴眼移开,又会刮起强大风暴。“风暴眼”往往用来形容表面平静,实际上处于矛盾中心的情形,正像2012年乔弗里・拉什主演的电影《风暴眼》中描绘的那个家庭那样。

水难

灾难片单:

《泰坦尼克号》《海神号历险记》《水啸雾都》《2012》《海啸奇迹》《夺命地铁》

水灾知悉:

地球表面约75%的地方被水覆盖,其中70%左右是海洋―般所指的水灾,以洪涝灾害为主。而海难亦是灾难电影偏爱的题材,造成海难的事故种类很多,大致有船舶搁浅、触礁、碰撞、火灾、爆炸、船舶失踪,以及船舶主机和设备损坏而无法自修以致船舶失控等。

任何水难者逃生的一大关键前提均是:懂水性。当然还要尽可能远离水源,跑到高处,尤其是在洪水和海啸中。在有可能发生洪水的场合中,要时刻注意远离一切可能有巨大水量涌出的场所,比港口、运河、天然河道等。在《水啸雾都》中,因为风暴潮和春潮同时到来,泰晤士河水肆虐伦敦;在《但丁峰》中,因为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堵塞了河道,所以造成大洪水。这并不全是虚构,各种自然灾害都有可能造成水灾,比如地震中因为山体崩落造成“堰塞湖”就是严重的水灾隐患。

如果开车遇到洪水,要弃车逃向高处。这点2014版《怪兽哥斯拉》里面的人就做得很好,在哥斯拉引发的海啸中,大家都弃车往高处跑,最终,爬到高楼上的哥们都没啥事。

洪水来袭时一定要尽量在静水中走路,因为流动的水即使不深,也可能把人冲倒。还要尽量躲开水中的漂浮物―记住,只要水够大,什么都可以冲走。电影《2012》的海啸就极有惊悚效果,而2011年的日本大海啸中漂浮的汽车房子也让人记忆犹新。洪水来袭,还要尽可能躲开电源。俄罗斯电影《夺命地铁》中,大量乘客逃出车厢,在水中奔跑,却被电击夺命。《水云台》更惊心动魄地表现了高压线掉入水中迅速致人死命的场面。

乘船时,首要前提一定是要仔细阅读逃生指南――新版《海神号历险记》中,如果没有熟悉船体结构的人士参与,困在客舱里的主角们万万没可能逃命。在这点上,《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和露丝真是楷模,虽然出口已被大水堵住了,但他们还能准确找到。船只发生相撞或者搁浅事故后不一定要弃船。船长发出的正式的弃船信号是在一分钟内,发出“七短一长”的汽笛声。有趣的是,你在电影里通常听不到这七短一长,因为灾难发生后,电影都会出现大量的剪辑和场景变换,没时间拿出近一分钟来个“七短一长”。《泰坦尼克号》中我们听到的是短暂的敲钟声;而在《新海神号历险记》中因为第一波大浪就把船掀翻,根本没有时间发警报。

最后,决定是否弃船入水的一大因素是水温。室内泳池的水温一般在25℃~30℃,低于这个温度人就会觉得寒冷。一般来说:人泡在15~20℃水中可生存12小时;水温10~15℃,多数人可生存6小时;水温5~10℃,有一半人可生存1小时以上;水温2~5℃,大部分人生存时间不会超过1小时;水温2℃以下时,一般人只能耐受几分钟。所以,少年派之所以能长期泡在水里不死是因为他在热带海域遇难,而《泰坦尼克号》的杰克根本不是淹死的,而是冻死。

救援专家

如果需跳水逃生,不建议跳水的高度超过6米(高于15米的跳水更极危险),入水时一定要采用头上脚下的状态。如果轮船的螺旋桨仍在转动,千万不要试图从船尾跳水逃生。 撤离前,尽可能多穿衣服。穿较多衣服可在皮肤和水之间形成一个薄薄的暖水层,这个暖水层可减缓失温速度。如果浑身湿透且没有可替换衣服,首先将衣服尽量拧干后重新穿好。

火灾

灾难片单:

《逆火》《烈火雄心》《烈火赤子情》

《摩天楼》《世贸中心》《十万火急》

火灾知悉:

火灾的确切定义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造成的灾害”。灭火措施:控制可燃物、减少氧气、降低温度、化学抑制。

经典灾难片《逆火》描述了一种现象,当火即将耗尽一个房间里的氧气时,会显示出即将熄灭的样子,但此时打开房门,火遇到氧气,会迅速爆燃。它非常炽热,能将衣服熔化在皮肤上,就像韩国灾难片《摩天楼》里被热地板化成浆糊的皮鞋……为了在可能到来的火灾中生存,首先要归划自己的逃生路线。超高层的火灾逃生路线无疑是奢望,所以才有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世贸中心》和韩国电影《摩天楼》中绝望的场面。发现火患,一定适当灭火。《摩天楼》里的二把刀厨师,往锅里的热火上浇了瓢水,火焰反而腾起更高。另外,火灾发生千万不要乘电梯。《摩天楼》中乘电梯的那批人最先毙命,电梯急坠后卡在楼层中间,然后在大火中变成烤箱的过程非常真实。

救援专家

如火势无法控制,应尽快疏散,走时关房门,防止烟气进入过道。 当大火和浓烟已封闭通道,应关闭房门内所有门窗,防止空气对流,延迟火焰蔓延速度,并用布条堵住门窗缝隙。用水浇门窗降低温度。 不要急于跳楼逃生,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阻挡烟尘。如果楼层不高,可抛一些沙发垫、棉被、枕头等用于跳楼缓冲。 当离开房间发现起火部位就在本楼层时,应尽快就近跑向已知的紧急疏散出口,遇有防火门应该及时关上,如果楼道被烟气封锁或包围,应尽量降低身体,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逃出火场后,不要因留恋室内财物而侥幸折返。

地震

灾难片单:

《日本沉没》《唐山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大地震》《惊天大地震》《浩劫惊魂》

地震知悉:

地震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每天发生上万次地震。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约10~20次;能造成特大灾害的地震约1~2次。

地震发生,一定要找安全区域躲避,包括最小的房间、房屋支撑结构旁边,坚固的桌子、床底下。如果没有物体可以遮挡,一定要用胳膊和手护住头,躲在墙角里,并紧紧抓住固定的物体。不要使用走廊,除非你知道那是非常结实的承力结构,并且能够很快通过它跑到别处。如果你在户外,不要乱跑。户外的生存概率比屋内大很多,《唐山大地震》中的徐帆正是因为在外面的大卡车里“车震”而免于一死。

如果开车时遇到地震,一定尽快停车。理由很简单,像《唐山大地震》和《2012》中那样的大地陷在地震中绝不少见,继续行车很危险。停车要避开房屋、过街天桥和大树,以免车辆被砸到。当地震停止后,小心行车,避开可能已经被地震摧毁的道路和桥梁。

救援专家

地震时应迅速趴下,躲在较小空间内,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避开人流,避免跌倒、踩踏、碰撞等受伤。

车祸

灾难片单:

《撞车》(加拿大版)《死神来了2》

《热血高速》《逃脱》《死亡证据》

车祸知悉:

车祸造成的伤害大体可分为减速伤、撞击伤、碾挫伤、压榨伤及跌扑伤等。减速伤是由于车辆突然而强大的减速所致伤害,如颅脑损伤、颈椎损伤等。

救援专家

遵守交通法规,不抽烟,不酒驾,杜绝疲劳驾驶,保证驾车时心无旁骛。 掌握各种天气及路面的驾驶技能。随时携带行车应急包,学习急救知识。 高速路行驶过程中应对突然出现的障碍物保持高度警惕。

车祸是全球最普遍的一种灾祸。撞车场面在各大电影中都有穿插,如《死神来了2》《热血高速》……怪诞大师昆汀的《死亡证据》里,那辆“金刚不坏”的改装车是车中奇葩,车主借助安全带保护自己却能撞死副驾驶的故事很符合昆汀的剑走偏锋,这其实是在说安全带的重要性。当然,你要遵守交通规则,勿瑟炫技,在非个人原因被撞后,如仍有意识,要尽量保持清醒等待救援。另外,看见大货车即退避,每年因大货车导致的险情众多:包括大货失控直撞、侧翻等,如遇大货侧翻,要秒速身体下躺,这样即使车顶被压扁,仍有可能被座椅空间拯救。

暴雪

灾难片单:

《后天》《白色严冬》

暴雪知悉:

暴雪分为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其中红色预警能量最大,“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已达到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农牧业造成较大影响的”。

近来频繁发生各种冰灾、雪灾。有科学家认为是人类工业化以来往大气中排放了过多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为什么会造成冰灾?电影《后天》给出了一个有趣理论:因为全球变暖影响了气流和海洋环流分布,所以使北半球无法得到赤道热源支持,于是反而陷入冰灾。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伦敦的纬度和我国最北的城市漠河差不多,但1月份的平均气温保持2.6℃~8.3℃,河流终年不冻,就是因为北大西洋暖流像暖气一样不断输送给伦敦热量。如果海流因为全球变暖而改变方向,那伦敦这样的北方海洋性气候城市很可能遭遇《后天》那样的冰灾。

雪灾中要不顾一切取暖,提防冻僵。《雪国列车》里,女总管把一个男人的手放在寒冷空气中冻成冰块砸碎,虽夸张,但并非绝无可能。

救援专家

准备取暖用品。 减少出门,如果出门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如果要驾车出行,有条件的情况下为车轮安装防滑链。准备照明及应急物品确保特殊情况使用。

家庭逃生工具大全

在各种灾难逃生中,最可怕的是不幸被困,却手无寸铁―所以有必要提前为全家备好灾难逃生急救包。逃生工具都有哪些?怎样借助它们防御和逃生?请看如下逃生工具清单,并尽量把它放置在一个方便可取的位置。

1 防撕裂防泼水外包

必备指数:

装逃生工具的“总背包”,适合长时间户外活动。防撕裂锦纶面料,铺盖防泼水涂层,登山包主仓和副仓可分开使用,强大的背负透气系统能将热量分散出去,避免汗流浃背的尴尬。加厚透气弹性背垫根据人体工程学,分部在背部及胯部,有效减少负重背包对脊椎产生的压力。

2 SOS求生盒

必备指数:

内有求生口哨、万能刀卡、线锯和新型打火石、折叠钳子。其中万能刀卡比银行卡还小,具有罐头起子、活扳手、锯齿、钥匙孔、定位扳手、方向指示、定位扳手、直尺、瓶起子、螺丝起子、 侧刀11种功能。

3 防尘防溅物眼罩

必备指数:

聚碳酸酯镜片,视野清晰,可佩戴近视眼镜,也可单独使用,有效预防铁屑、灰沙、碎石等物因飞溅而造成对眼部的击伤,阻隔99%的紫外线。

4 漂流袋

必备指数:

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往往伴随着大量降雨,漂流袋空间大,可内置怕水物品如衣物、药品,保持其干燥,也可使其内部充气,卷扣好袋口,用作水面临时救生圈。

5 七合一多功能口哨

必备指数:

包括求生哨、LED小灯照明、放大镜、反光镜、温度计、指南针等功能,小巧实用。短音1秒以内,长音3秒以上。国际通用SOS紧急救助:三短、三长、三短,1分钟内重复。

6 20M安全绳逃生绳

必备指数:

添加了阻燃剂,200℃高温下无融熔无焦化,采用3mm航空钢丝内芯,承重量可达400KG,用于缓降,火灾楼层的逃生、人员救援等。

7 指南针

必备指数:

水平放置指南针,待其指针静止后,转动指南针将红色端与“南”对照就能知道您所在位置方向。使用时不要靠近有磁铁的物品,如收音机等。

8 破窗器

必备指数:

含有弹簧冲击头,车辆遭遇紧急情况时,把破窗器对准汽车边窗玻璃用力按下,冲击撞针便释放巨大能量,瞬间击碎窗玻璃,然后撞针自动复位,激发按钮大约需要8公斤的力量,几乎每个人都按得动。家有女司机尤其要必备。

9 飓风口哨

必备指数:

轻巧实用,尤其适合野外―发生内仓的专利设计让哨声更远更刺耳。集多功能设计于一身,另拥有指南针、温度计功能。

10 高档3M防尘防菌口罩

必备指数:

可用于防护非油性颗粒物(如矿物粉尘、纤维尘、灰尘、花粉、雾霾),不可用于缺氧环境。

11 逃生锤安全锤(斧头锤)

必备指数:

集老虎钳、线剪、锤子、刀、十字螺丝刀、锯子、锯齿刀、一字螺丝刀、锉刀、开瓶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采用优质实心合金钢制做,经久耐用。用于击碎窗户玻璃逃生,使用简单有效。

12 多功能工兵铲

必备指数:

可以折叠,体积小,方便携带。配牛津布袋子,可拎,可挂腰上。展开后一头是铲,一头是镐。可弯曲,可折叠,手柄可横可竖,是户外野营活动的必备品集铲、镐、锯多功能,也可用于破拆、自卫。

13 多功能电筒

必备指数:

白天太阳能充电,晚上手摇充电,它还配备AM及FM频段收音机功能,被困时可通过它了解外部情况。手摇充电2分钟(以120转/分钟)可供LED照明30分钟,或单独供手机通话1分钟。

14 急救药包

必备指数:

EVA盒18件套,多网格方便卫生,可在盒内自备消炎等急救药物。用于紧急情况下的伤口处理,包扎,为伤者的救治争夺宝贵时间。内含大量医用辅料,紧急时刻不再让你手足无措,是良好安全意识的优质保障。

15 防风长明蜡烛

必备指数:

发生地震等灾害时,可以将该产品作为应急灯使用,确保你能够在明亮的环境下安心等待救援人员的营救。可连续燃烧20小时以上,处在寒冷环境中时,还可以用来取暖。

16 求生刀

必备指数:

“One knife,One life”(一刀,一命)是高品质求生刀的唯一硬道理。 一把好刀的意义,就是在危难时刻,成为你的保命利器。锋利度和保持性绝佳,才能胜任户外险恶苛刻条件下的任何使用所需。

17 防滑手套

必备指数:

点胶防滑手套用于搬运、攀爬、缓降、使用器械时的手部防护。

18 LED信号棒

必备指数:

荧光棒、手电、救生口哨三合一。三种亮灯模式:手电、 荧光棒、闪烁的信号灯。手电模式和荧光棒模式8小时左右,闪烁模式:12小时以上。信号灯长亮、闪烁,用于夜间向救援人员传递方位信息。

受伤急救大法

扭伤急救法

首先是冷敷,最好用冰。一般亦可用冷水代替。将手指泡在水中冷敷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冷湿布包敷,再用胶布把手指固定在伸指位置。如果一周后肿痛继续,可能是发生了骨折,一定要去医院诊治。扭伤者最好睡硬板床,扎宽腰带,并锻炼腰肌。

烧、烫伤急救法

烫伤后,先进行局部降温―凉水冲洗时最切实、最可行的方法。冲洗的时间越早越好,即使烧烫伤当时已造成表皮脱落,也同样应凉水冲洗,不要惧怕感染。冲洗时间可持续,30分钟左右,以脱离冷源后疼痛已显著减轻为准。也可用冰块、冰棍甚至冰箱里的冻猪肉冷敷。

对于酸、碱造成的化学性烧伤―也是以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而不必一定要找到这种化学物质的中和剂,否则会因为酸碱中和产热而加重局部组织损伤。

电烧伤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弧引起的烧伤,处理方法与处理一般烧伤的方法相同;另一类是人体与电流接触引起的烧伤,也是真正的电烧伤,这类损伤通常较严重,在脱离电源后应立即就医。

溺水窒息者急救法

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位于溺水者一侧,托起下颌,捏住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其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其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哪里买

摩羯时代户外用品专营店:http://

急救必备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 急救知识 普及

中图分类号:T5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207-02

据报道,在发达国家,接受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技能训练的群众超过总人口十分之一。在我国,各级政府虽然也作了很多努力,但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发展不均衡、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要想大面积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是很难在近期做到的,但是我们可以在部分人群先行普及,笔者认为先在交通运输系列人员中普及急救知识是很重要而且可行的。

1.交通运输系列人员掌握急救知识的现状

凡在船舶上任职的船长、驾驶员、轮机长、轮机员、无线电人员和指定为在船上提供急救的其他船员,必须完成船舶精通急救培训,并取得精通急救合格证。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船上发生急危重症意外的危害性相对较小的原因,而陆地上突发急危重症死亡的比率却很高,更不要说驾驶员面对乘客突发急危重症而束手无策。笔者就交通运输类人员培训之前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1、2)。

由(表1、2)可以看出,船员以及陆地上驾驶员在学习《船舶精通急救》之前,对于因意外导致的呼吸、心跳骤停的现场急救,从理论到操作有关知识了解程度几乎为零。经过《船舶精通急救》培训课理论和实操教学之后,所接受培训的船员一次性通过国家海事局组织的理论和实操考试为达标,具体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知,船员现场急救知识经过培训后已经基本掌握,完全能够应对日常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急危重症患者的临时处理,而其他没有接受培训的驾驶员等人对急救知识的掌握仍停留在培训前的零水平。

2.加强交通运输类人员急救知识培训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日新月异,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活动空间不断扩大。各种交通工具的使用,水、电、煤气等生活资源的使用,以及各种天灾人祸的发生,尤其是交通事故的发生等,均导致意外事故伤害增加。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急危重症、突发事故的挑战,逐步要求我们要更多的人尤其是服务窗口、交通运输类船员、驾驶员、空乘人员等接触人比较多,人群密集的地方都应该首先掌握急救知识。目前,我们所说的急救知识一般就是指心肺复苏,即指在事故发生现场,对病人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救护。它立足于现场的抢救,即在医院外的环境下,“第一目击者”对伤员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措施,以挽救生命或者为挽救生命争取一定的时间,减轻伤残和痛苦,然后再运用现代救援服务体系,将伤员迅速转送到就近的医疗机构继续进行救治。心脏骤停45秒到4分钟之间,如果患者对光反射存在,还有抢救存活希望,4分钟内抢救半数可望成活;4到6分钟,抢救成活希望甚小,或者心脏可能复跳,但中枢神经发生不可逆损害。由此可见,只有“第一目击者”才有可能做到最及时的抢救,为此,普及急救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3.交通运输类人员急救知识普及的可行性

目前,在我国,凡在船舶上任职的船长、驾驶员、轮机长、轮机员、无线电人员和指定为在船上提供急救的其他船员,必须完成船舶精通急救培训,并取得精通急救合格证。也就是说船员已经达到了急救知识的普及,那么就空中、陆地上的从业人员也可以进行岗前急救知识培训,取得急救知识培训合格证方可持证上岗。另外,现在驾驶证的颁发增加了科目一和科目四安全文明驾驶考试,那么也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急救知识考核甚至可以考虑单独成为一科。

参考文献

[1] 中国海事局全国海员培训系列教材----船舶精通急救,2001.

[2] 刘佳平.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的重要性,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1.

急救必备知识范文第7篇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一般情况:本研究按职称将150名临床医师按职称分为住院医师组;主治医师组和高级职称组各50名,其中男性86名,女性64名,平均年龄39.5岁。通过问卷和测试的方法进行调查。

2.调查内容:①口腔医疗知识和临床技能;②急救医学知识和CPR(心肺复苏)操作技能;③急救医学再教育的现状。

二、结果

1.口腔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优秀率:住院医师组92%,主治医师组96%。高级职称组100%。

2.急救医学知识和技能优秀率:急救知识优秀率:住院医师组为11%;主治医师组为13%。高级职称组15%;CPR(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技能优秀率:住院医师组为5%,主治医师组为4%,高级职称组为3%。

三、讨论

1.急救医学教育的现状

急救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各临床科室的急、危、重症的诊治都属于急救医学范畴。对于所有急、危、重症的处置是以维持患者生命为首要措施,也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1]。急救医学在内科、外科、儿科及妇产科等学科领域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而对于口腔医学领域急救医学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口腔医生虽然在高等医学教育和临床资格考试中进行过学习和培训,但是随着口腔医学专业的局限性而逐渐淡忘了急救医学知识和技能。因此,虽然在处理口腔专科急症方面都具有足够能力,而遇到并发和继发的全身性急、危、重症时,处理措施和能力常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延误了急救的最佳时机。这种现状在我国口腔医学领域也具有普遍性,甚至影响了口腔医学的发展。因此,加强临床口腔医生急救医学知识和技能再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2]。

2.口腔医疗中并发的生命危象

(1)心脏骤停的诊断:①意识突然消失;②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心音消失;③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④瞳孔散大。如果出现以上征象,可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操作[3]。

(2)休克(SHOCK)的诊断:系肌体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症候群,其重要的临床表现为意识淡漠,动、静脉压降低,脉压差缩小,尿量明显减少(每小时<30ml)。口腔医学所涉及的休克病因多为疼痛、出血、过敏、感染等因素。治疗的主要原则是控制导致休克的病因,维持有效的血压,迅速治愈专科疾病[3]。

(3)昏迷:是由于大脑皮层即皮层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最高级神经活动的高度抑制表现。临床上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种。其病因可为创伤、颅脑疾病、感染、中毒等因素引发。

(4)晕厥:是人体大脑一时性缺血而产生的症候群,临床表现为意识淡漠;呼吸急促;脉搏细速;面色苍白。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危象。处理原则:采取头低足高,阿莫尼亚、氨水等药物刺激呼吸中枢,同时进行心理支持[3]。

3.口腔临床医师急救医学再教育的措施

既然口腔医疗的特点是危及生命的疾病很少,对曾经所学过的急救医学知识和技能逐渐淡忘。那么口腔医疗机构就应该定期的对口腔临床医师进行急救医学的再教育,并列入临床“三基”考核内容。各级别的口腔医师都应进行心肺复苏的实战演练,对操作不合格的医师要重复演练多次,直到合格为止,以确保临床口腔医疗的安全。另外口腔专科医院各临床科室应建立急救小组,小组成员应与省市级和部级急救医学学术组织保持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急救医学的动态。及时更换和购进较先进的急救医疗仪器,并有专人熟练掌握和保管,定期维护并长期处于工作状态。急救药品要专人保管并且每天进行清点数量和查验有效期,药品摆放要固定数量、固定位置,并使每一名医护人员知晓。口腔医疗中生命救治的流程:①迅速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②建立静脉通道;③氧气吸入;④及时向上级医师和领导汇报;⑤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休克的抢救;⑥对生命危象的进一步检测观察。

四、口腔医疗机构必备的急救药品和器械

1.口腔医疗机构应配备心电监护仪;心电监护除颤器;呼吸机;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吸痰器等。并有专人保管器械,定量储存,定量清洗消毒,使仪器设备永远处于良好状态,以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2]。

急救必备知识范文第8篇

主题词:电梯、应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TU229文献标识码: A

电梯是载人的特种设备,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我们首先要关注的问题。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停电、故障、火灾、事故等因素导致电梯出现滞留人员的紧急情况时有发生。针对上述情况,《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对电梯使用单位的使用资料重新作了修订,其中增加了应急救援演习记录以及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运行管理制度。《电梯使用管理与日常维护保养规则》(TSGT5001-2009)第九条(六)也对使用单位作出了规定: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出现突发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学校、幼儿园、机场、车站、医院、商场、体育场馆、文艺演出场馆、展览馆、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电梯使用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救援演练,其它使用单位可根据本单位条件和所使用电梯的特点,适时进行救援演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六十四条对电梯滞留人员的事故划分作了规定“电梯轿厢滞留人员2小时以上的为一般事故”。那如何在电梯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使乘客得到及时解救,避免因恐慌、非理性操作而导致伤亡事故,最大限度的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安全是进一步做好电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1、电梯的应急救援的必备要素

作为一个系统,电梯的应急救援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1)人员要素:乘客或公众对电梯基本知识了解、紧急状况下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应急救援专业人员。

(2)信息通讯要素:电梯轿厢内设置的紧急报警通讯装置、相应的文字或语音说明及有效性,用以告知乘客应注意事项和可以采取的举措,给予乘客必要的安抚和疏导。

(3)救援装置要素: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所需的装置的组合,一般包括抱闸释放装置、轿厢移动装置、轿厢平层定位装置以及轿厢移动位移和移动时间控制装置。

(4)辅助环境因素:主要指施救人员工作环境和被困乘客所处环境,如救援通道、工作空间与照明亮度是否方便施救人员操作;如符合标准要求的轿厢紧急照明亮度、持续时间及轿厢的透气性。

2、电梯的应急救援的基本要求

电梯的应急救援包括有效的宣传、醒目的报警方式提示、有效应答和及时救护等诸多方面内容。

(1)电梯的宣传工作是提高乘客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方面。目前了解电梯基本知识和应急救援的人员不多,乘客对电梯普遍存有恐惧感,遇到紧急情况就惊慌失措,或者不按应急救援方式仓促逃生,酿成事故。所以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第一步就需做好宣传工作。

(2)醒目的报警方式提示。主要是指在电梯轿厢里应有紧急报警有关说明,告知乘客此时应注意的事项。

(3)有效应答是指乘客发出的求救信号能被有效接收。

(4)及时救护是指接到求救信号后,专业人员能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并按紧急操作说明与要求尽快将乘客解困。

3、电梯常用的应急救援方式

其基本思路是通过被困乘客发出求救信号,由专业人员进行救护。出现紧急情况时轿厢应始终有足够的照明和通风。

(1)乘客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当采取以下求救和自我保护措施:

①通过警铃、对讲系统、移动电话或电梯轿厢内的提示方式进行求援,如电梯轿厢内有病人或其它危急情况,应当告知救援人员。

②与电梯轿厢门或已开启的轿厢门保持一定距离,听从管理人员指挥。

③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前不得撬砸电梯轿厢门或攀爬安全窗,不得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电梯轿厢外。

④保持镇静,可做屈膝动作,以减轻对电梯急停的不适应。

(2)使用单位接到求救信号后的处理程序:

①值班人员发现所管理的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或接到求助信号后,应当立即通知本单位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同时通知电梯维修保养单位。

②值班人员应用电梯配置的通讯对讲系统或其它可行方式,详细告知电梯轿厢内被困乘客应注意的事项。

③值班人员应当了解电梯轿厢所停楼层的位置、被困人数、是否有病人或其它危险因素等情况,如有紧急情况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报告。

④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的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后可先行实施救援程序,如自行救助有困难,应当配合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实施救援。

4、电梯的应急管理

(1)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落实每台电梯的责任人,配置必备的专业救助工具及24小时不间断的通讯设备。并应当制定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运行管理制度,包括事故与故障的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等。

(2)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与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签定维修保养合同,明确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的责任。

电梯维修保养单位作为救助工作的责任单位之一,应当建立严格的救助规程,配置一定数量的专业救援人员和相应的专业工具等,确保接到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报告后,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救助。

(3)政府应当逐步建立和完善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时的社会救援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应当设立电梯救援中心,组织专业力量,按区域建立救助网络。

(4)电梯发生异常情况,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立即通知电梯维修保养单位或向电梯救援中心报告(已设立的),同时由本单位专业人员先行实施力所能及的处理。电梯维修保养单位或电梯救援中心应当指挥专业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救助。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加强各种电梯紧急情况应对常识的宣传。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电梯应急预案的演练,并通过在电梯轿厢内张贴宣传品和标明注意事项等方式宣传电梯安全使用和应对紧急情况的常识。

5、结束语

急救必备知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急危重症;长途转运

长途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是院前急救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扩大高水平医院的救治范围,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有着重要意义[1]。现将3年来长途转运急危重症患者123例有关体会及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长途接运急危重症患者123例,男73例,女50例。年龄25~85岁。病种:心血管病38例,脑血管意外25例,呼吸系疾病20例,内分泌疾病10例,颅脑外伤20例,多发伤10例。里程>100km。

1.2仪器及设备 监护型救护车,车上配备可固定于车上的担架车、铲式担架、楼道椅、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便携式呼吸机、负压吸引器、喉镜、气管插管、氧气筒及各种急救药物。

1.3转运方法 由医生与护士负责医疗转运。救护车出发前医生、护士、驾驶员必须进行安全核查,如车载急救设备性能和氧气是否充足及车辆的安全保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病房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同患者经治医进行详细了解,做好转运前一切准备工作。向患者家属解释病情并履行签名手续。途中按危重病监护要求对患者进行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血压、呼吸、脉搏、心电图等指标,依病情变化随时进行紧急处理[2]。

2 结果

123例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 35例途中出现病情明显变化,经抢救处理后30例转为病情稳定,另有5例(心血管3例,颅脑外伤2例)均为病情特别危重,出现病情加重。123例危重患者均安全送达目的地。

3 讨论

本中心担负着本地区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抢救及转运任务。将患者转送到高水平的外省市医疗单位进行救治,对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有着重要意义。如何提高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水平,确保患者转运途中医疗安全,是院前急救的重要内容。

3.1必备的医疗设备是转送危重患者的先决条件 负责转运车辆要有相对宽敞的空间,配备日光灯照明,医务人员与患者相通的通道,以便行驶途中随时观察病情及抢救。运送患者的担架车应固定车上,以免路上颠簸出意外。车上配置简便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血氧饱和度、血糖监测仪、喉镜、气管插管、负压吸引器、氧气和各种药品及必备的抢救设备。切忌把救护车当成交通运输工具,搭载过多的家人及行李杂物。

3.2负责转运的医务人员必须责任心强、业务技术过硬 院前急救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有许多不同之处。其工作环境远离医院,而病种涵盖了各学科,转院过程中要避免二次损伤,所以院前急救更强调医生知识的全面性[3]。另外,救护车上操作环境远不如院内,医务人员长时间车上工作也极易疲劳,若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及娴熟过硬的操作技能是很难胜任长途转运患者的。

3.3转运风险评估 危重患者长途转运前必须对其转运风险进行评估,这是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家属必须面对的。在转运途中发生病情明显恶化的病种应为:心血管疾病、颅脑外伤、呼吸系疾病、多发伤。这是因为这些病本身对人体重要脏器损害严重,易变性大,伤因伤情的未知成分较多,需要治疗的迫切性也大,对病情的选择也就放宽了。这更提醒我们转运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认真检查患者,全面估计病情,途中细致观察病情具体变化以免漏诊。对一些确为不稳定,不宜搬动的病种(如休克未纠正、脑疝等)必须先在原地处理,待病情允许后再转院。在医疗纠纷增多,医疗举证倒置的今天,还应充分向患者家人说明病情及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征得家人同意并履行签字手续后方可转运。

3.4根据转运特点,对不同病种做相应的处理 长途转运,路途难免颠簸,救护车上的设备也不像病房那样完善、齐全。因此转运前应对不同病种做相应处理。如颅内高压患者,转运前先脱水;高血压、急性左心衰,降压不应以收缩压100mmHg为安全下限值,而应较此标准稍高为合适[4]。原有的各种静脉通道尽量保持通畅,而不急于过快过多补液。对于其他管道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胃管、胸腔引流管等管道应固定并保持通畅,更不要轻易拔管。

3.5转运途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做相应处理 转运全过程必须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神志、瞳孔变化,外伤患者伤口是否继续渗血。血压大幅波动,心率加快或变慢,呼吸加快或变慢,患者烦躁不安或异常安静等等,都提示病情变化,须及时找出原因予以处理。特别要注意防止分泌物或呕吐物堵塞气道或尿潴留等情况。

总之,危重患者长途转运既涉及医疗技术问题又涉及医疗法规问题。必须把挽救患者生命放在首位,同时做好病情解释说明及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安全把患者运回医院。

参考文献:

[1]刘云松.陆地远程转运危重患者的经验[J].中国急救医学,2004,07:82.

[2]侯晓平,江一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院前急救和转运[J].中国急救医学, 1999, 19 (6): 379-381.

[3]孙义萍,倪爱民.论院前急救中急救功能的充分发挥[J].中国急救医学, 2004, 24 (7): 518-520.

急救必备知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临床医师;院前急救;轮岗;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 R197.6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c)-0171-03

在院前急救风险高、责任重、劳动强度大、收入待遇低的工作环境下,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近3年来先后有60多名急救医师辞职,加上应聘的医科毕业生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院前急救的正常运转。在区卫生局支持下,从2011年12月起,局系统各二、三级医院抽调临床医师,参与为期6个月的院前急救轮岗工作。现将相关的利弊情况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首批37名临床医师自2011年12月1日~2012年5月31日到医疗急救中心参与院前急救轮岗工作。其中,男医师21名,女医师16名,年龄27~44岁,平均(32.1±2.3)岁。中级职称6名,初级职称31名。内科17名,外科7名,口腔科5名,中医科3名,妇产科2名,皮肤科1名,五官科1名,儿科1名。有9名医师在轮岗期间因不同原因请病假或事假,其中3名无法完成6个月的轮岗工作而提前结束,6名则延长轮岗时间。

1.2 评价标准

上海市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及上海市卫生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均规定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救护车辆≥0.25辆;上海市卫生局《关于下发的通知》(沪卫医政(2003)181号)规定每辆急救车按6名工作人员配置职工总数(其中急救医师2名);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规定回车率小于3%;浦东新区卫生局《关于下发的通知》(浦卫(2011)58号)规定局系统各二、三级医院临床医师须参与为期6个月的院前急救轮岗工作,并作为聘任临床医师中级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

1.3 研究方法

通过首批37名临床轮岗医师的院前轮岗情况及调查问卷,参照评价标准,分析院前急救轮岗制度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4 统计分析方法

资料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轮岗医师调查问卷由10项内容构成,每项指标分为五档,即“非常满意(强、高)”、“满意(强、高)”、“一般”、“不太满意(强、高)”、“不满意(强、高)”;满分为10分,各档次对应的分值为10分、8分、6分、4分、2分。在统计分析中,通过加权计算得出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分值。

2 结果

2.1 轮岗医师工作情况

2011年12月1日~2012年5月31日急救中心共完成急救转运出车46 588次,其中14 582车次由首批37名轮岗医师完成,占出车总数的31.3%。并使得中心的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由13.8 min缩短到12.5 min。回车率由5.7%降到 2.5%,急救迟缓放车率由14.6%降到6.5%,平均迟缓放车率由23.3%降到12.0%。详见表1。

注:回车率,指因无车调派而回绝了对方的出诊要求的车数占总需求数(出车总数+回车数)的比例。急救迟缓放车率,因第一时间无车可派而超过5 min的急救派车数占出车总数的比例。平均迟缓放车率,因第一时间无车可派而超过5 min派车数(含急救+非急救)占出车总数的比例

2.2 轮岗医师调查问卷情况

37名临床医师在6个月轮岗工作结束时,进行问卷调查,其中32名医师参与了调查。其中对“急救医师工作强度”一项的评分最高为7.7分,对“急救医师福利待遇”一项的评分最低为3.2分。“对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是否满意”及“对自己应急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帮助”两项的平均分均为7.5分。详见表2。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患者到达医院前的医疗急救和快速转运,是城市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医院前期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至关重要[2]。近年来,院前急救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尤其在院前急救人力资源的配置方面。对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各二、三级医院临床医师参与院前急救轮岗工作的利与弊讨论如下。

3.1 有利于院前急救任务的完成

院前急救医师的流失与急救需求量不断上升的矛盾直接影响了院前急救任务的完成。大量的急救需求无法满足,回车率高达5.7%,远远高于卫生部的有关规定,迟缓放车率也居高不下,近20%的市民无法在第一时间呼叫到救护车,对市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危害。首批37名轮岗医师参与院前急救工作后,共完成了急救转运出车14 582车次,占出车总数的31.3%。并使得中心的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回车率、急救迟缓放车率、平均迟缓放车率均有下降。此项制度充分利用了浦东新区范围内的医疗资源,有效提高了院前急救周转效率,缓解新区老百姓叫车难的现状。

3.2 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的急救技能

基本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每一位临床医师而言都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专业分科的原因,除内外科之外很少有临床医师真正独立而全程地参与过危重患者的抢救。通过半年轮岗,临床医师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得到了提高,如对危重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初步处理以及静脉开通、骨折固定、电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等技术。在问卷调查中,轮岗医师“对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是否满意”及“对自己应急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帮助”两项的平均分均为7.5分,为比较满意。

3.3 增加了院前医疗隐患与风险

院前急救的救治对象具有病情危重,病种多,涉及的社会层面广等特点[3];救治环境复杂、恶劣,有半野外工作性质,救治工作存在较大潜在风险,急救人员需具备超常的应变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4]。院前急救医务人员,更是“单兵种”操作,缺乏上级医师的及时指导和团队的协助。而来自医院的临床医师大多无法适应院前急救中既要承担医师的角色,又要承担护士和护工的角色,在急救工作中往往手忙脚乱,险象环生。尤其是内外科之外的临床医师几乎都没有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经验,有的甚至对急救患者不经处理直接送往医院。首批轮岗医师中有3名接到相关医疗投诉,其中1起已进入司法受理程序。

3.4 增加了急救中心的管理难度

虽然区卫生局发文将院前急救轮岗工作作为聘任临床医师中级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但多数轮岗医师都抱着“临时”心态来到急救中心,缺乏工作积极性。有的医师因晕车或无法承受抬抱患者的体力强度而请假;有的医师不仅要在急救中心上班,还要回到医院参加值班,往往疲惫不堪,对急救患者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救治,马虎了事;急救中心偏低的福利待遇与医院待遇的落差,更是让轮岗医师叫苦不迭,心生埋怨。首批临床医师中有9名因不同原因请病假或事假,其中3名无法完成6个月的轮岗工作而提前结束,6名则延长轮岗时间,增加了急救中心的管理难度。在问卷调查中,轮岗医师对“急救医师工作强度”一项的评分最高为7.7分,对“急救医师福利待遇”一项的评分最低为3.2分。可见,临床医师到急救中心来参加院前急救工作并非心甘情愿。

3.5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急救医师缺乏的现状

目前浦东新区共有常住人口517万,根据评价标准,按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0.25辆急救车、每辆车6名工作人员配置(其中急救医师2名),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应配置129辆急救车和774名工作人员,其中急救医师258名。而实际急救医师仅有68名。在区卫生局的支持下,自2011年12月起,要求局系统各二、三级医院抽调临床医师,参与为期6个月的院前急救轮岗工作。院前急救轮岗制度虽然暂时缓解了院前急救医师紧缺的现状,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各大医院临床医师也非常紧缺,无法保证每批参加院前轮岗的人数。因此,加紧院前急救队伍建设刻不容缓。为建立一支稳定的院前急救队伍,对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医师不仅要在准入、培训等方面都应有统一的规定,还要在津贴、晋升、退休等方面给予特殊的配套政策[5-6]。由此可见,提高院前急救医师的福利待遇、建立院前急救医师来源的培养机制、探索院前急救医师的退出机制、促进院前急救学科发展等都将成为院前急救未来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Ummenhofer W, Scheidegger D. Role of the physician in prehospital management of trauma:European perspective[J]. Curr Opin Crit Care,2002,8(6): 559-565.

[2] 王丽华. 现代急诊护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3-5.

[3] 吕传柱. 院前急救在急救医学与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J]. 中国急救医学,2002,22(6):370.

[4] 黄德铭,施东伟. 21世纪医院急诊科进一步发展的思考[J]. 中国急救医学,2002,22(6):36.

[5] 赵永春. 21世纪中国院前急救的展望[J]. 中国医院,2003,7(11): 11-13.

[6] 刘巍,杨世兵,刘威,等. 北京市院外急救队伍现况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4(11):881-886.

上一篇:配音发声教学范文 下一篇: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