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7:26

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

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 预见性思维;护理;抢救

作者单位:450053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 急救是一项特殊的护理工作,对速度和准确度要求非常高。急救护士必须具备危机意识、运用预见性思维进行分析问题思考对策的能力,迅速实施抢救措施。预见性思维就是“先人一步”、“先物一步”、“先事一步”地从细枝末节中把握“大量的东西”,从“特殊个别”中把握“普遍的东西”,从萌生隐蔽中把握趋势的东西[1]。尤其在妇产科出血性急症抢救中,因其出血凶猛迅速,对护理急救人员要求更高,预见性护理措施的作用更加明显。自2011年始两年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抢救妇产科出血性急症33例,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抢救妇产科出血>800 ml急症33例,其中:胎盘早剥8例、胎盘植入伴出血5例、输卵管妊娠破裂13例、卵巢妊娠破裂2例,黄体破裂4例,子宫破裂1例。

2 方法

成立急救小组,各成员在抢救的过程中分管不同的角色协作配合,护理部根据抢救流程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

21 急救前措施

211 填报护理风险预警表,预警预防措施 应用预见性思维进行管理,不仅能对护理工作进行综合观察、分析、评价及预测,且能从多角度、多方面看待问题,提出预防措施,保障护理安全。对危重患者管理实施护理风险预警制,即科室根据患者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填写护理风险预警表,护理部查看患者后组织相关人员讨论,提出相应预防措施[2]。

除护士长把预见性思维应用于日常排班及每天排备班或弹性班、危重症护理外,护理部有求护士熟知应急预案,随机现场模拟抢救场景考核护士,经常根据不同的重点内容要求科室对工作中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调配人员积极预防在先,不是被动地等待处理问题,从而保障安全。

212 制定急救流程,组合急救物品 制定各种妇产科出血急症抢救流程。护理抢救行为不是被动的执行医嘱,而是要在实施各种抢救措施的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可能发生的情况变化,做好下一轮抢救的准备,随时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组合急救物品。在制定各种急救流程时,将急救物品按照各种急症抢救流程分类组合摆放,以便争分夺秒地抢救。使用抢救器材时,把思维定势在快速预见、迅速反应、果断决定上,即使突发意外情况时也能沉着冷静决定最佳方法[3]。

213 对重点部门急救人员培训考核、模拟演练 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对重点部门急救人员进行理论、技能培训如熟知抢救流程、熟练掌握抢救器材的性能、观摩操作录像、使用模拟人反复练习、参与抢救人员的经验分享、练好基本功等分步骤培训实施。培训护士各种抢救器材的使用,要求掌握适应症和操作方法及排除故障的方法。要求护士熟练使用抢救器材,提高预见性运用抢救器材能力,和医生配合默契,提高抢救成功率。

急救模拟操作演练,主要考核护士对急救、病情观察、抢救流程的掌握熟练程度及与医生的配合能力,重点是急救流程、急救药物及急救器材的使用熟练程度。按照常见妇产科危重症制定的抢救流程,进行应急演练,模拟紧张的抢救场景。

重点部门护理人员经护理部理论、技能、现场模拟考核合格后,颁发合格证书,实施持证上岗。

22 急救中措施

221 提高护士对病情的观察能力 在急救医疗护理中,预见性病情观察可以理解为提前预知最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或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以及病情急骤恶化时,观察其预警征象,以便采取预见性护理及医疗防治措施,从而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4]。对患者的病情实时评估,做到随时观察患者的动态变化,在动态中评估护理预见性措施是否有效,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在抢救初期,因人员少,及时穿刺静脉通道,输注抢救药物,待到抢救小组成员到位后,按照分工协作进行抢救。专人书写记录护理文书,专人抢救,专人对外协调,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22 转运前措施 转运危重患者时,提前联系转运医院做好准备,安排转运车辆,准备相应的急救设施,预测运送中可能会出现的紧急情况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必要的抢救人员,并由参与抢救医护人员护送,做好各抢救环节的衔接。

23 急救后措施 对每次急救进行梳理总结,医护人员回忆抢救过程,再次检查医嘱的开具及执行情况,提供医疗文书的法律举证。根据需要改进的情况总结心得,对抢救流程进行再次优化和管理。对急救药品及设施进行终末处置,及时补充归位,为以后抢救做准备。

3 结果

33例妇产科急症出血患者经过抢救,现场成功抢救33例,转院2人,预后良好。

4 讨论

41 减少医疗纠纷 运用预见性思维进行护理,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由于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患者及家属不了解病情的进展过程。如果没有预见性的分析和沟通,势必造成医患之间的医疗纠纷,预先告知患者病情,使其了解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4]。认真书写护理文书,提供法律举证依据。

42 培养护士预见性思维的应用能力 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且发展迅速,需要护士能够及时准确并且要有预见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决策。应加强对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理论培训,注重临床思维、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6]。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和应变能力,定期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增强危机意识,熟练掌握危机时的应对措施,及时遇到紧急情况时,也能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处理。

43 优化抢救流程和抢救管理 平时经常对抢救物品管理进行再研究,一要是在抢救实践中不断研究那些已经明确处于完好应急状态的物品是否有还可能再改进之处;二是研究现行的管理办法是否合理及再完善之处。抢救物品组合再研究过程可使完好应急状态的研究、制定、恢复、保持等几个环节首尾衔接,环环相扣,从而保证抢救物品管理在急救实践中不断完善[7]。总结抢救心得,根据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抢救流程优化。

44 使安全管理更积极主动 预见性思维是对未来的各种可能进行分析的思维过程,护理管理者应用预见性思维管理,能够提醒护理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护士工作盲目性和被动性,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保证了护理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杨静光从预见性思维看当前公共危机管理的前置管理.思想研究,2009,26(6):12.

[2] 王银玉,罗金凤,万青,等预见性思维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4):35.

[3] 翁桂凤急诊科低年资护士预见性思维的培养吉林医学,2012,33(9):2011.

[4] 张东林,黄素芳,李秀云,等预见性思维在急诊病情观察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8,11(23):5253.

[5] 赵诺,张黎明,王建荣,等ICU护理技术分类分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11212.

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篇2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的发病率持续提高,对老年人造成严重的威胁。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因此,提高院前急救的有效性对患者预后的改善非常重要。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急救中使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能够建立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以提高抢救的效率。本院急诊科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所辖分站急诊科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2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2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65例,女性患者119例,最小年龄54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68.2±7.9)岁。所有患者均出现突然昏迷、半身不遂、舌强言塞、口眼歪斜。经入院后确诊,共有缺血性脑卒中139例,出血性脑卒中145例。所有患者均没有患有其他脑部疾病、恶性肿瘤、严重肝肾疾病、造血系统疾病或严重贫血、急性期动、静脉溶栓。从发病到呼救时间在6至253分钟之间,平均时间为(35.72±16.58)分钟。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从发病到呼救的时间以及脑卒中类型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院前急救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院前急救措施的基础上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1.2.1常规院前急救措施

“120” 接到患者求救电话后立即调度救护车出车,救护车到达现场后首先对现场进行评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进行呼吸道护理和静脉通道的建立。处理后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1.2.2急救护理路径

从脑卒中患者打进急救电话到救护车出车之间的时间不得超过1分钟。出车之后,在还未到达现场时,护理人员先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况,例如发病时间、用药情况、肢体活动情况、神志情况和以往病史,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在电话中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性指导家属进行初步急救,如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冷敷、对患者的口腔内异物进行清除、保持患者静卧、不要搬动患者、将患者的头部垫高等。

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先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查患者的瞳孔和神志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转运和抢救。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分,将评分为8分以上的患者立即转移到医院。将生命体征不稳定、陷入昏迷、评分小于8分的患者进行现场抢救,抢救手段包括以甘露醇对颅压性降低、对患者持续冰敷降温、开通气道、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如果患者的血压出现升高还要进行,相应的降压措施。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将患者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转运患者途中,让患者采用平卧位,为了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将患者头偏向一边。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瞳孔和意识。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在转运途中要与相关科室和急诊科进行联系,提前做好接收和急救准备。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开始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呼救与院前急救的间隔时间进行对比。开始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指患者打通120急救电话到患者接受治疗之间的时间间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开始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呼救与院前急救的间隔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5-0086-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5.045

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病情发展较快,是急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患该疾病后,残疾或死亡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均会受到严重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带来较大的压力。临床急救脑卒中患者的时间有严格的时间窗,因此,运用高效的急救措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

1月接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0例进行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脑卒中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大量脑出血、严重心肌梗死、心绞痛、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0~82岁,平均(68.39±5.37)岁,9例脑出血,11例脑梗死;对照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61~85岁,平均(68.71±5.62)岁,8例脑出血,12例脑梗死。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医护人员先询问患者或其陪同人发病的情况,判断患者的发病状态是动态还是静态,及时给予患者吸氧,保证患者呼吸顺畅;护理人员将牙垫放在患者牙下,并实施减小颅内压的措施,如静脉脱水;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对患者的瞳孔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导尿管护理、吸氧护理、营养支持护理等工作;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沟通,安抚患者,鼓励患者树立恢复的信心。观察组患者应用急救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 成立路径组 由医生、护理人员、药剂师、检验师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根据脑卒中治疗护理规范和临床经验,制定临床护理方案,包括护理预期目标、急救措施、护理措施、康复练习、健康教育、排泄、清洁、饮食、检查等内容。

1.2.2 院前急救护理 医院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派出救护车,护理人员在前往现场的途中联系患者的家属,掌握患者发病的大致情况,并作出初步判断,指导患者家属垫高患者的头部,不可搬动患者的头部,及时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尽可能地使患者保持呼吸顺畅。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及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使用通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如果评分小于8分,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吸氧、吸痰、减小颅内压、控制血压等急救措施,如果评分不低于8分,可进行转运。在救护车中,护理人员保护好患者,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清除患者的痰液,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告知急救科室做好急救准备。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并记录完成情况。

1.2.3 院内急救护理 患者住院后,临床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入脑梗死或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告知患者急救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让患者的家属理解相关的急救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记录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做好对应的急救准备。

1.3 观察指标

记录接诊到抢救的时间、接诊到进行专业治疗的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和患者的存活情况,调查患者对急救护理的满意情况,使用Barthel指数评价方法对急救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接诊到抢救的时间、接诊到专业治疗的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及患者的存活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80,P

3 讨论

脑卒中起病急,多种因素导致的脑内动脉破裂、闭塞、狭窄会使患者的脑内血液循环功能异常,从而损害脑部[1]。根据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分为永久性脑损伤和一过性脑损伤,根据脑卒中患者的病理性病变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2]。在临床实践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且引发死亡和残疾的概率较大[3]。而临床上的急救措施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因此,临床上需采取高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以争取抢救时间。临床护理路径主要由护理部门统筹实施,由专业的医务人员组成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方案,以提高护理质量,强化护理效果[4]。目前,国外已经广泛应用该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并分析比较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接诊到抢救的时间、接诊到专业治疗的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院前急救;现场抢救;途中监护

【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88-01

1 特点

1.1 突发性

院前急救的对象往往是人们预料之外或始料不及的突发性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中出现的伤员或病人,有时是少数的、有时是成批的,有时是分散的、有时是集中的。病人何时呼救、重大事故或灾害何时发生往往是个未知数。

1.2 时间紧迫性

紧迫性表现在抢救时间上,急救机构接到呼救时,必须车与人立即出发,一到现场必须立即抢救,抢救后根据病情立即运送或就地监护治疗。这是院前急救的应急反应。因为“时间就是生命”,不容迟缓。另外,紧迫性还表现在伤病者及其亲属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惧,要求迅速得到救护。

1.3 艰难性

院前急救的艰难性主要是指急救的环境无定性,条件差。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必须随叫随到。赶赴现场要随身携带急救箱。抢救后又要帮助搬运伤病员。有时病人所处的地方狭窄、拥挤、光线暗淡、不便操作、现场及运输途中震动和噪声不易听诊分辨。有时事故现场险情未排除还可能造成人员再受伤等[2]。

1.4 多样性

呼救的病人疾病种类多样,涉及各科,而且是未经各科筛选的急症和危重症。病人可能有明确诊断的,也可能是尚无明确诊断而且病史不详的急症病人。特别是对病史不详,缺乏客观资料的病人,要求救护人员在短时间内作出初步诊断及紧急处理,尤其是对症治疗。

2院前急救的原则

院前急救的目的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伤员的痛苦,降低伤残率,减少死亡率。为院内急救打好基础。因此院前急救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2.1 阻断环境危害

立即使伤员脱离险区,以阻断危险环境对伤员的进一步损害。

2.2 先救命后救伤

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后轻,先救后送。先进行生命体征的紧急维护,而后进行不危及生命的伤病处理。

2.3 争分夺秒,就地取材

院前急救常是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进行的。常无齐备的抢救器材、药品和运输工具,因此要机动灵活地在伤员周围寻找替代品,就地取材获得抢救所需的一些物品,否则就会丧失抢救的最佳时期,给伤员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2.4 急救与呼救并重。

2.5 妥善保留标本

离断的肢体或器官。如断肢、断指、牙齿等。

2.6 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院前急救,尤其是伤员的运输途中,医护和搬运双方应在任务一致、协调步调一致、完成任务指标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以减少死亡率,实现安全运输。

2.7 加强途中监护,并详细记录。在转运伤员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持续进行抢救性护理工作,如吸氧,输液、注射药物及其他必要的护理措施。并对生命体征和护理措施作详细记录。

3院前急救中现场抢救的护理

3.1 病人的放置 根据病情的轻重与不同,采取相适应的。原则上是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将病人放置成安全舒适的,如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使病人放松并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但对于猝死、创伤、烧伤等病人要适当脱去某些部位的衣服,以免进一步污染,便于抢救和治疗。

3.2 维持呼吸系统功能 护理措施包括吸氧、清除痰液及分泌物、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及呼吸兴奋剂的应用,最终保持呼吸道通畅。

3.3 维持循环系统功能 护理措施包括测量生命体征,对于高血压急症、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或各种休克进行心电监护,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电除颤及体外心脏按压,及时开放静脉,尽量选用静脉留置套管针,选择较大静脉穿刺,固定牢靠,使病人在烦躁或搬运时,针头不易脱出血管外或刺破血管,保证液体快速而通畅的进入体内。

3.4 对症处理 护理措施包括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应用药物或其它方法,进行止痉、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3.5 心理护理 要注意对清醒病人不要反复提问,不要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给予安慰性语言,应尽量使病人能安 静休息并减轻其心理压力。

3.6 伤检分类 在遇到重大灾害及事故发生时,要及时对伤员进行伤检分类。佩戴红色标志的伤员、窒息、昏迷、严重出血、严重头、颈、胸、腹部创伤或严重烧伤、异物深嵌身体重要器官。佩戴黄色标志的伤员、脑外伤、腹部损伤、骨折、大面积软组织损伤、严重挤压伤。佩戴蓝色标志的伤员软组织损伤(皮肤割裂伤、擦皮伤)、轻度烧、烫伤、扭伤、关节脱位等。佩戴黑色标志的伤员死亡。[3]

4院前急救中转运和途中监护的护理

4.1转运时的护理 搬运动作要轻柔,搬运脊柱受伤病人时要保持脊柱轴线水平稳定,准备好后,喊一、二、三,同时搬运。休克病人,将担架水平位或头部稍低,下楼时,前面抬担架者将担架举高,使担架保持平衡。上车时,病人头在前,脚在后,并固定牢靠,使病人感到舒适为宜。途中转运,既要迅速又要安全,尽量避免剧烈颠簸。昏迷、呕吐病人应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脊椎伤病人下垫硬板,若病情变化,车辆进行中不能操作,应立即停车急救。

4.2 途中监护的护理 途中要充分利用车上设备对病人实施生命支持监护。给氧或机械通气,保持气道通畅。心电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神志,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用药时要注意三清一复核,即听清、问清、看清,复核药名、剂量、浓度和用法,并保留空安瓶,以便记录和再次核对.

5 院前急救人员配备及护理人员的要求

院前急救人员的配备应适应机构功能与任务的要求。注重精简高效,结构合理,满足急救需求而略有节余,符合动态管理与发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编制原则。

6院前急救的心理护理

大多数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复杂、症状严重。对于遭受突然的意外伤害,缺乏思想准备,因此常表现为惊慌、焦虑和恐惧,此时患者及家属视医护人员为救星。因此,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应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既要沉着冷静又要迅速敏捷、忙而不乱、急而有序的态度,熟练精湛的技术,以运用非语言交流手段给予患者及家属安全感和信任感。“急、准、稳”护理理念贯穿于院前急救护理全过程,通过这几年来接触到急救最前沿的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使笔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院前急救对院内急救及急诊患者的重要性。所以,现在只有扎实工作、积累经验、丰富知识面,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急救护理事业,更多地挽回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扬丽.急救护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关若珊.院前急救的特点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7(09)

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急救措施;护理干预

在呼吸内科疾病中支气管哮喘属于一种常见病。其主要由多种炎症细胞(如: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等)共同作用所致,使易感者对激发因子产生高气道反应而导致气道出现狭窄,从而引发支气管哮喘。该病临床特点表现为起病急、反复发作、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等,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严重则危及到生命[1]。因此,采取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措施对抢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至关重要。本研究中,笔者回顾性分析所在医院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急救及措施及护理过程,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信息

选取厦门市第一医院杏林分院肺科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4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36~78(62.6±1.4)岁。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咳嗽、伴有哮鸣音、紫绀、面色苍白及反复发作等。所有患者均为凌晨或夜间入院急救。

1.2急救措施

患者入院后,给予甲强龙1~2mg/kg,每日一次,必要时每12小时一次,症状改善(呼吸困难减轻,肺部罗音减少甚至消失,肺功能改善30%以上)3天后,停用静脉用药过渡为“普米克 4mg bid”吸入治疗,待临床症状基本改善,肺功能水平基本恢复发病前水平,改为“信必可“维持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β受体激动剂、茶碱等药物治疗;若患者排痰困难时,则给予雾化吸入、引流或氨溴索治疗,痰液粘稠堵塞气道,出现二氧化碳储留、神志不清等情况下采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对于支气管哮喘白细胞计数增高及继发性细菌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2];为纠正患者酸中毒情况,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补液2000~3000mL,滴速控制在40~60滴/min。采取上述各种药物治疗时,应对其动脉血气指标进行反复测定,针对酸中毒者降低机体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可用5%碳酸氢钠2~4mL/kg为补碱药剂,静脉滴注5~10min。

1.3护理干预

1.3.1病情观察。对患者意识、呼吸频率、呼气/吸气情况、心律、面色、痰量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并了解患者发性发作的诱发因素及是否有其他并发症。由于患者急性发作期缺氧并使用多种药物,极易导致心律失常,心跳过速,因此除了对患者呼吸系统症状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外,还要监护好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患者并发心力衰竭,出现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等症状时,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抢救。

1.3.2心理护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在急救治疗过程中,通常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为避免此时患者迷走神经的奋性增强,使患者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加剧,从而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对此,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陪护患者,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理解患者心理感受,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并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例患者心情逐渐放松,减轻负面心理,从而有利于患者产生安全感,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2]。

1.3.3呼吸护理。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为促进患者排痰,可对患者适当采取雾化呼吸、引流、拍背等;必要时对患者行气管切开或插管,并在患者气管切开后遵循气管切开护理干预,以避免患者出现窒息和感染。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往往会表现出缺氧、紫绀等症状,应及时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吸氧浓度可根据患者血气检查结果而定,若因各种原因引起呼吸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可给予30%氧浓度,注意氧流量的设置,一般面罩吸氧为5L/min,鼻导管氧流量为3L/min。密切观察患者氧疗反应,并根据患者呼吸情况适当调节氧流量,以确保氧疗效果。

1.3.4药物护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在抢救过程中应为患者建立2条静脉通道,同时滴注一般药物和哮喘特效药,并适当调节输注速度,观察患者用药期间是否出现心跳过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同时,严格把握药物剂量、浓度,并指导患者用药方法,叮嘱患者遵医用药,不可擅自增减药物[3]。针对使用2受体激动剂患者应对加强心律监测。

1.3.5饮食护理。患者治疗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多食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少食鱼腥海味等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日常注意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多补充水分,对患者出入量进行记录,同时叮嘱患者戒烟限酒,以避免刺激支气管而引起哮喘。

1.3.6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支气管哮喘发作的诱因、病程、治疗方法及合理用药等基础知识,有利于患者熟悉哮喘发作先兆,日常做好预防措施,并减轻和控制哮喘发作次数。同时,叮嘱患者注意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戒烟限酒,适当进行身体锻炼,有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换季时注意保暖,以避免因受凉而引起病情复发,同时叮嘱患者家属给予全方面的照顾,若患者复发病情严重时,及时就诊。

2.结果

本组4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经采取急救及护理措施后,病情得到控制29例(60.41%),显效12例(25.0%),好转6例(12.5%),抢救无效1例(2.0%),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5±1.2)d。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病情较凶险,且死亡率较高。因此,患者入院抢救治疗过程中,除了及时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外,护理人员还应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呼吸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患者任何异常情况,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确保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叮嘱患者合理饮食预防疾病复发,并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有利于患者预防疾病的复发及病情的控制[4]。本研究资料显示,本组4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经采取急救及护理措施后,病情均有所好转,并得到有效控制,仅有1例患者因入院时抢救无效死亡。由此可见,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桂兰,姜丽华,韩秋风.68例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1):1198-1199.

[2]王慧娟,林丽云,危丽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5):380-381.

[3]刘玉群,王彩琼.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急诊系统护理干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1):42-43.

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急救护理措施;总结

1 引 言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或主动脉分裂,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在现实的病例诊断中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主动脉夹层的病因是主动脉内膜突然发生裂口,在强劲的压力推动下,主动脉内的血液会流进入中层,将中层分隔成两层从而形成夹层。主动脉夹层疾病具有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多、致死率高的特点。及早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为此,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关于主动脉夹层护理的相关实例和文献资料,对主动脉夹层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为相关医务人员的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2 主动脉夹层急救护理研究现状

李小燕等(2000)基于急诊收治的11例主动脉夹层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指出早期诊断,及时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是稳定病情,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黄嫦敏等(2008)总结28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急救护理,指出实施紧急周密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改善病情,延长病人生命的有效措施。

韦素芹(2010)通过对17例患者的护理研究表明早期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这是降低病死率、赢得外科或介入治疗时间的关键。

程杨(2011)以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救护理为例,结果显示有效地控制血压,及时缓解疼痛,注重患者的生活基础护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均能有效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连丽虹(2011)回顾性分析78例主动脉夹层病人临床资料,得出结论:加强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急救护理有利于预后。

从以上国内关于主动脉夹层急救护理的相关文献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即有效的急救护理有利于主动脉夹层病人预后和康复。3 主动脉夹层急救护理总结

总结以上主动脉夹层的急救护理实例、护理体会和护理总结,可以得出主动脉夹层的急救护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急救观察、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出院后康复指导。

3.1 急救观察 急病的救助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急救,确定病症,以求对症下药。急救观察的过程要做到:工作人员要随时注意照顾家属的情绪和救治环境的安静;及时为病人做心电图,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心率、心律、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情况;反复检查颈动脉、桡动脉、腹动脉的搏动情况,注意有无脉搏搏动的非对称性减弱或水冲脉等周围血管体征;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根据医嘱使用受体阻断药和血管扩张药,以降低心肌收缩力和血压。

3.2 术前护理

3.2.1 心理方面的疏导 主动脉夹层病人通常都会出现疼痛剧烈并伴有濒死窒息感,且大部份病人对本病缺乏认识,患者常常表现出焦虑、紧张、恐惧、悲观的不良心态。因此护理人员在及时镇静止痛的同时,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并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减轻其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对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向其讲解疾病的基本病理、发生发展过程,让其了解该病的严重性和危险性,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还要让患者放松心情,充满自信,在较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安全度过危险期

3.2.2 一般性的护理 ①病人需绝对卧床。主动脉夹层疾病的患者在急性发病期必须要绝对卧床休息2-3周。②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患者的血压在早期可正常或升高,晚期因夹层血肿破裂出血随时都可能出现出现血压降低的情况,所以要严密观察血压仪器的变化,并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③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心率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心率异常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对于心率较快的患者可酌情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④合理饮食。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宜。医生可以酌情给予通便药以保持大便通畅,切忌用力排便,以免加重病情。⑤病人要注意防范瘤体破裂。主要是做到卧床休息,可适当地进行短时间的活动,并注意行动平稳,避免因不当、外伤或运动过量而导致瘤体破裂;护士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对血压和脉搏的生理指标的监测。

3.2.3 病症针对性护理 由于主动脉夹层会出现血肿的情况并会在体内不断延伸,常常导致患者疼痛不止,在夜间对患者可适量注射镇静剂;若患者出现胸痛明显的症状,常用血管扩张剂和8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使用硝普钠,开始剂量25-50ug/min,以后根据血压渐渐调节。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护理要点、心律、心率,心电图、出入量等,每5-10分钟测量血压一次,或用自动血压计连续监测.

3.3 术后的配套护理 患者在术后要平卧24小时,第二天可以在床上做简单的活动,三天之后可以在适当的室内活动,适应之后活动量可以随之增加,手术侧肢体保持伸直位,防止出血及血肿;手术之后6小时没有无呕吐现象即可进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慢慢地过渡到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保持情绪稳定,防范血压波动;应用抗生素类药剂预防细菌感染,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叮嘱病人多饮水或应用利尿剂,促进造影剂的排泄;低流量地吸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护理人员每隔一小时观察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意识、瞳孔等生理指标。

3.4 出院后康复指导 如前所述,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心血管系统的灾难性疾病。患者出院并不意味着完全康复,回家后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到长期的调理和保养,多多卧床休息,活动量要适宜,随着身体状况的好转可循序渐进地增加;指导患者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合理调节饮食,每天补充足够的水份,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粗纤维食物;常规给予缓泻剂,以保证每天排便一次。按照医嘱坚持服药,不得擅自调整药量;患者定期定时要自测心率、脉搏、血压等;做到定期复诊,如果出现胸、腹、腰痛等症状就必须要及时就诊。4 结束语

主动脉夹层是目前临床上少见而危险性高的心血管急症,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从大量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救护理的实例可以确定,科学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和康复具有关键的作用。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总结了主动脉夹层的急救护理措施,为相关医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毛华杰,谭利娜.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23):98-100.

[2] 李小燕,袁凤英,葛永贵.主动脉夹层的急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42-443.

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 急诊;护士;院前急救;出诊;隐患;防范措施

一、院前急救常见隐患

(一)出诊前常见的隐患

1、呼救电话接听不详未辨明假诊,未询问清楚地点、患者病情及对方联系方式,导致救护车空跑或延时到达,延误病人抢救。

2、出诊速度慢少数护士急诊急救意识不强,出诊慢,二线、三线班护士出诊迟,未在预定时间到达。

3、出诊抢救物资准备不齐全出诊前未将病情询问清楚,估计失误,出现抢救药品、器械少带或未带。如:大出血病人扩血容量药忘带,心肺疾患所用的氧气少带,喉头阻塞患者未带气管切开包等,导致抢救效果不理想,甚至因抢救不及时造成患者死亡,引起医患纠纷。

(二)现场急救常见隐患

1、护士急救技术掌握不熟练,动作慢,操作技术不过硬,如徒手心肺复苏术不熟练,导致抢救效果差;静脉穿刺数次不成功,直接影响院前抢救质量等。

2、急诊护士专科护理知识欠缺,对专科病人护理不当。如: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未作相应消毒隔离措施,造成运送车具污染,甚至陪伴医护人员或司机交叉感染。

3、现场急救处理不当因检查不仔细,造成对患者的某些处理不当或遗漏,致使运送途中患者病情加重或继发损伤等。

4、对病员及家属交待不详转运前未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处理措施以及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等。

(三)转运途中易出现的隐患

1.转运存在不安全隐患对患者未作妥善固定,途中颠簸造成继发伤、意外伤或输液中断影响治疗效果等。

2.途中监护不严因责任心不强或晕车造成对病员的观察不仔细,处理不及时,造成病情恶化,甚至病人死亡时间不确切引发医疗纠纷。

(四)护理文书书写常见的隐患

1、时间记录不准确出诊时间、到达时间、回院时间记录不准确,医生和护士记录时间不一致,有时因忙于抢救未记时。

2、护理文书内涵质量不高病情记录不全面,有遗漏,语言描述不当,抢救记录书写不规范等。

二、防范措施

1、出诊队伍组织结构应合理,制度完善,纪律严明,出诊须选用从事护理工作3年以上有经验的年轻护士,在内、外科轮转过,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工作能力强。护士长排班应合理,有严格的工作制度,才能应对紧急情况,保证二、三线按时出诊。

2、增强急诊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定期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抢救,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复合外伤处理等方面的培训考核,可进行演习考核,以提高急救队伍的应急作战能力。

3、认真接听电话。接到呼救电话后,应问清详细地址、联系方法及病人大致病情,并针对患者病情备齐必要的抢救药品及器械。

4、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以便途中与患者联系,发现意外情况时与院部联系。

5、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

6、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护理文书常成为医疗官司的第一手材料,要及时、认真、正确地记录治疗所用药物、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的病情发展经过等,不出现遗漏、涂改现象,保证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7、将整体护理程序运用于院前急救从出诊至病人接回,护士应认真按整体护理所要求的护理程序做好每一个环节,快速安全地将病人送至相应的临床科室,杜绝差错事故及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秀华,张静.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14.

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关键词】急性创伤休克;院前急救;转运

最近这些年来, 我国的意外事故发生率在不断提高, 意外性创伤问题也愈来愈严重,创伤的原因复杂,除了传统的意外事故外,爆炸、中毒、战争等都会造成突发性损伤[1]。创伤性休克是各种创伤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它的病情变化迅速,其伤情复杂、复合伤多、伤势急重、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导致创伤性休克的原因是因人体遭受重创而产生剧烈的疼痛,人自身的微动脉就会收缩,受伤部位失血外渗,造成有效循环的血量发生锐减,使细胞发生急性缺氧和代谢紊乱,各脏器功能随之发生障碍。在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必要措施开始到将病人转运到医院期间的院前急救非常重要,这些措施可以让病人保持稳定的状态到达医院。有统计显示,病人休克 1 h以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死亡率不超过10%,若大于8 h,那死亡率就会上升到 70%以上[2]。因此,对急性创伤休克病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是抢救他们生命重要一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4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的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情况进行分析, 以期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有效降低死亡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病人,其中男性患者39例 ,女性9例;年龄8~62岁,平均年龄35.8岁。受创伤原因:道路交通损伤26例,钝锐器损伤9例,砸伤8例,其他创伤5例。损伤部位:颅脑受到损伤的18例,胸部受到损伤的14例,腹部受到损伤11例,多发伤的15例。本组病人全部处于休克期,中重度休克的有12例。

1.2 方法 随机对4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的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情况进行分析,在现场对48例患者的伤情及时评估并实施有效及时的救治方案,在转运病人的途中,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对病人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经过一系列院前急救措施后,对到达医院前病人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院前抢救和转运

2.1 院前急救

2.1.1 反应快速 医院中的值班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对呼救病人的病史和受伤的经过进行简单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迅速通知出诊人员,并立刻赶到事故现场。

2.1.2 病情评估 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要依照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血压、脉搏、心率等情况判断伤情,同时对其进行有效合理地抢救。对危及病人生命的紧急情况进行迅速有效地处理,这是降低院前死亡率的关键,并对病人的休克程度进行评估。

2.1.3 呼吸道保持通畅 医护人员对病人口咽部的异物实施迅速清除,解开病人紧身的衣服,对于心跳和呼吸停止的病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呼吸衰竭的行气管插管等,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防止呕吐物吸入[3]。

2.1.4 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补充急性休克病人的有效循环血量,护理人员应当迅速准确地在短时间内建立几条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以方便快速输液,通过输血扩充血容量。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低血容量的休克,应当以快速、足量的输液为主[4]。

2.1.5 止血、止痛 在创伤中,出血是引起休克的主要因素 ,控制出血是最为必要的措施,是减少死亡必要步骤。依照病情实施不同的止血方法,止血以加压包扎为主,大血管止血时应注意止血带捆绑的压力。疼痛是休克的另一因素,疼痛可以加重休克,须及时处理。依照病情适当给予病人止痛药。

2.2 转运 休克病人抑制处于多变严重的的动态过程中, 在对他们进行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的动态观察和监测是医护人员必须做好的工作, 应用监护仪器对创伤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检测。在转运时对病人进行应妥善的安置,注 意止血、止痛和固定骨折等, 防止病人伤情加重,导致更严重的休克 。运送时病人足向车头,头在车尾,防止车的惯性作用引起的脑缺血,在即将停车时,司机应当逐渐减慢速度,不应骤停 。转运中应如实、准确填写抢救记录 ,并和院急诊科保持联系,做好抢救病人的准备,为抢救患者争取一些时间[5]。在转运中医护人员要以熟练的技术和从容的态度处理病人 ,让病人感到安全。在急救中不允许多语言交流,应运用非语言交流, 给予病人关切、鼓励, 适当的抚摸、握手等都会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利于以后的救治工作。

3 结果

通过院前及时急救和转运,48例病人中有41例被安全的送进医院治疗,43例脱险,其中7例发生死亡,2例在赶达现场前已经死亡,2例因在转运中循环衰竭死亡,3例因现场抢救无效死亡。病人创伤原因情况见表1,创伤休克病人的抢救情况见表2。

4 讨论

院前急救和转运是救治创伤性休克病人的重要一步,及时的急救和转运可以为病人进行手术获取宝贵的时间。本次抢救成功41例创伤性休克病人, 都有赖于院外的合理而及时的抢救和转送。通过对创伤的原因进行的分析发现,交通损伤占主要位置,高达54.17%,且死亡人数最多,说明交通损伤是造成的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因素,48例病人中有41例被安全的送进医院治疗,43例脱险,其中7例发生死亡,2例在赶达现场前已经死亡,2例因在转运中循环衰竭死亡,3例因现场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7例病人全部由于创伤的严重度高和不及时救治所致,89.58%的脱险率和85.42%的抢救成功率说明院前急救和转运的重要性。

从本次体验中我们体会到想要提高抢救成功率,建立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对创伤休克病人的救治是十分必要的,严重的创伤休克病情严重,随时会发生死亡,在院前急救和转运中, 实践是关键,医护人员对急救的方法的熟练掌握, 并应具有高度责任感,要迅速、果断将伤员抢救并将其安全地送至医 院[6]。

综上,对于急性创伤休克病人而言,有效及时的急救、转运过程中病情的监测和对病人合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合理及时的院前急救和转运可以使抢救急性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成功率大大提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黄艺仪,张美芬,李欣.现代急诊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87.

[2] 张国胜.创伤性休克20例院前急救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6):675-676.

[3] 刘娅萍,杨逢升,吕静娜. 36例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10,12(6):1240-1241.

[4] 方楚如.创伤性休克病人输血过程中医疗纠纷预防措施[J].家庭护士, 2008,6(6A):1481—1482.

[5] Husum H, Gibert M,Wisborg T,eta1.Rural prehos pital trauma systerms Improve traumaoutcome inlow—income countries:aprospecitve study From North Iraqand Combodia[J].JTrauma,2003, 54 (6):1188—1196.

上一篇:科学研究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儿童心理健康常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