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家校合作更有效范文

时间:2023-11-30 17:10:42

如何让家校合作更有效

如何让家校合作更有效篇1

一、百花齐放共争鸣――全员培养

在学校以情导学的课堂模式引领下,学校从不同层面进行了专题培训:学校整体组织的全员培训;以级部为单位组织的年级组培训;以学科为单位进行的学科专题培训;以不同教龄为单位进行的差项培训。将教学活动以“找问题,寻策略”来研究,大家都有自己的研究问题,然后在学校教学工作会上、级部会上、教研组例会上进行寻策略共享。虽然问题很多,但是方法总是多于问题,策略互享,人人都成为策略专家。

阅读,是每个教师成长最鲜活的血液来源。学校给每位教师订专业资料,定期组织教师读书交流会或沙龙活动来分享学习、交流收获。有的教师分享了心理故事;有的教师教会我们如何做专业的评课教师;有的教师介绍了现代的教育名师、教育理念;有的教师道出了对人生的感悟……大家虽读了一本书,经过交流却变成了三四十本,虽然不能都全盘吸收,但是却学到了书中的精华。阅读,让教师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让教师更亲密无间;让教师激情燃烧;更让教师唤醒心灵,涵养人生。

二、强强联合助新手――新教师培养

学校每年都会有新教师入伍,如何让他们更快进行角色转变?如何让他们更快适应学校教育生活?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效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系列培训:

1.双导师制

每位新教师都有两位师傅,一位是学科导师,一位是班主任导师。学科导师主要负责思想培养、课堂、备课等业务方面的工作;班主任导师主要负责班级建设、学生管理等工作。每位青年教师就是一个小跟班,跟在学科导师的后面学备课、学教材梳理、学上课、学分析试卷等。跟在班主任导师的后面进教室看卫生、看课间操管理、学管理方法、学怎样与学生情感交流等。双导师制让新教师在学校里没有培训死角,让他们很快从“学生”转变为“教师”,让他们在导师的经验之上,更快地胜任工作。

2.课例观摩,评析提升

每个教研组推荐一节优秀网络课程,青年教师利用自学时间进行观摩,由骨干教师组成评析团队,带领青年教师进行评课析课活动。每名青年教师都要发言,谈自己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这种活动,青年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观课活动,听课对他们来说就不会盲目。通过这种活动,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针对自己的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实践。

3.主题培训

学期初将青年教师的困惑或培训内容进行汇总,然后让学校骨干教师进行选题,学校进行统筹安排,利用每周集体培训的时间,对青年教师进行主题培训。这些培训包括学生管理、班主任工作、如何备课、如何家访、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课堂常规培养、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等方面。通过主题培训,青年教师能很快掌握这些理论知识,为他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4.课堂实战

光说不练不会培养好兵。每月的课堂实战或汇报,更能检验青年教师的培训效果,也更能说明他们进步的速度。只要我们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每一位青年教师就都会有“花开”的时候。

三、万绿丛中红一片――骨干教师培养

学校的骨干教师是学校的“领头雁”,他们既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又会带动全校开展扎实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骨干开讲

学校的骨干教师都会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或某些做法值得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只是他们缺少一个可以产生共鸣的空间,所以我们就组织了骨干教师的开讲活动。我们举行过教研组长的团队建设开讲;班主任的小组合作开讲;学科能手的教材梳理开讲;教学能手的课堂设计开讲;名师成长的开讲等。这些骨干教师多以教育叙事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收获,让听者在享受的同时,也能从中反思、学习到新知识。

2.课堂引领

骨干教师要承担学校一定的培训任务,完成对相关人员的课堂培训,通过他们自己的课堂进行引领。授课之后要有一个说课的过程,然后是现场互动。通过解答青年教师的疑问,让培训走向最优化。

3.竞赛活动

师徒赛――师徒进行同课异构活动,让骨干教师带着思考,观察徒弟的课有何进步;反思自己的课堂,有何可以改进的空间;与外校名师比赛,让外校名师来激励他们向更高标准前进。

如何让家校合作更有效篇2

[关键词]有效 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 教师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91

让普通任课教师与学生一同参与学校管理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一项值得推崇和认真研究的课题。目前,很多学校都在探究如何让普通任课教师和学生有效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来,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提高师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由此诞生了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也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那么如何提高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呢?

一、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

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对象,学校的任何一项管理措施都与学生密切相关。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让学生参与进来是科学合理的,也是极为必要的。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有很多。

如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的惩处制度,学生的每周大扫除制度,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三好学生的评定制度等,如果有学生参与,会使制度的制定更符合学生实际,制度实施起来也会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与支持。学校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时,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可以通过举办听证会的形式,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学生书信建议的形式。学生提出意见后,学校管理者必须认真对待,认真思考学生提出的意见。制度初步拟定后,也应尽快公示,让学生提出相关意见,结合教师意见,确定最终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学校管理者允许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有效参与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真正作用,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

普通任课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离开教师来谈学校教育的教学无疑是空谈。为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也应让任课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来。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具体如下。

1.参与教师管理工作

教师管理制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学校领导工作的产物。为提高教师的满意度,学校领导可以考虑适当放权,对任课教师实施自治制度。让各教研室独立成立教师管理小组,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师管理制度。这样制定出来的教师管理制度更符合各科教师的实际情况,教师也会因为受到重视而自觉遵守教师管理制度。各教师管理小组需将本小组的教师管理工作情况定期向领导进行汇报,学校领导再根据各小组的汇报情况灵活调整学校的全体教师管理战略,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管理工作质量。除此之外,在学校的各种教师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应积极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进而发挥群言群策的力量,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师管理制度。

2.参与学校的行政事务

除了教师管理工作之外,学校还有很多行政事务,这些行政事务不仅关乎学校的整体发展,也关乎教师的个体利益。为提高学校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教师的参与是极为必要的。如学校在教育部门的评优评先工作中,可让学校普通教师参与进来。对学校如何迎接教育部门的评优评先检查与考核,提出宝贵意见。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教师的集体智慧,相信学校的评优评先工作也会更加顺利的开展。又如学校的校庆活动,从校庆活动的策划、组织及善后工作,都应让普通教师参与进来,发表看法与提出建议。

3.参与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让普通任课教师充分参与进来。如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如果仅由学校领导制定,往往会有失偏颇,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而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让普通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可以让学生管理制度更科学合理。我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做到了如此,每一项学生管理事务均让普通任课教师参与进来,普通任课教师已经成为我校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意义

在具体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问题上,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的学校管理实践表明: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是可行的,实施途径有很多。希望在未来,学校领导可以改变观念,以更加开放的心允许师生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来,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总之,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具体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参与,还需要更多专家、学者参与到该课题的研究中来,积极谏言,丰富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使学校管理制度能日益完善,得到广大师生的支持与拥护,使校园管理制度不再是一纸空文。

如何让家校合作更有效篇3

关键词: 职校 家长 班主任

随着普通高中扩招,职业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低,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得到学校和家长的支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大家都知道,职校学生的文化水平偏低,而且有许多学生在初中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作为班主任有必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作为家长也迫切想了解子女在学校的表现,教师与家长的互相配合对双方都有利。那么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呢?下面我就结合半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作为班主任应有效地进行家访或电访(电话访问)。

对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访是我校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一般开学初班主任就要开展这项工作。这项工作开展得好,很大程度上会得到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这学期开学初笔者对班内一些学生进行了家访或电访。在家访或电访过程中,着重在学生面前树立家长的威信,力求在家长心目中产生“若没有家长的配合,对子女的教育将会更困难”的感受。从而让家长有一种被重视的心理反应,使其自觉地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同时,在家长面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技能要求。在职校的日常管理中,学生经常违反班规校纪,这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就能很好地取得家长的配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较明显。而没有进行过家访或电访的学生,若产生纪律问题,想取得家长的配合,却要另花一番功夫。

当然,对学生进行家访亦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不宜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去家访。

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有逆反心理,在这学期的家访中,其中有十多个家长在我一踏入其家门就问我子女“是否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误”。长期以来,班主任的家访工作有所失误――要么就是不进行家访,要么就是等学生犯错误时才匆匆忙忙向家长“汇报”。这样在家长心目中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即小孩犯了错误时才来家访。我认为,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应该贯彻在每个学期的教育过程中。在家访时宜采取闲聊的方式进行,在日常交谈中取得应有的效果。不宜过于严肃,更不宜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去家访。

2.班主任宜个人进行家访,不宜多人集体家访。

班主任在家访时,目的就为了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取得家长的支持,若班主任个人单独去进行家访的话更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若集体家访会给家长一定的心理压力,并且会给家长不良的印象――这只不过是学校工作的一种形式。因此,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通过班主任单独的家访,能够与家长建立私人感情,从而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3.家访时宜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

在家访中班主任宜与家长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过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而削弱家长对子女的信任。

二、认真筹备好家长会,充分发挥家长会的教育作用。

一般来说,每学期将会召开一次家长会。好好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可以大面积地争取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家长会是一次集中学生家长到校进行的会议,利用得好,可使家长在短时间内了解学校的各种教育意图和家长应配合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可对学生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教育。

当然,若组织不好,会提供让家长们集体发牢骚的机会。所以,在组织召开家长会时,班主任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作为班主任,在召开家长会之前一定要准备好发言稿,最好将其当作一节“公开课”积极备课,严格确定主题内容。在这学期的家长会上,我事先思考了一些家庭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选取了“家长应如何教育子女”的主题,同家长们共同探讨了有关教育子女的方法、经验,取得了非常大的效果。

2.班主任应该在家长会进行当中,控制好整个会议进程,不要让家长过多地去发泄平时的不满,从而造成负面的影响,而对班主任工作产生不良的效应。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控制议程中,多举些与主题有关的正面事例来引起家长的思考,从而让家长达成必须想办法教育子女的共识。在这学期的家长会上,我针对本班某些家长如何教育子女而取得较好效果的典型事例加以介绍,使家长们有所收获。

3.有必要的话,应该让学生与家长同时出席家长会。

三、多与家长交流住宿生的生活学习情况。

我校有一大半学生都是住宿生,家长对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很不放心,由于学生的家离学校很远,不可能都等到开家长会再了解小孩的情况,因此家长很希望老师平时能打电话与他们进行交流,一般是这样,只要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我就立即打电话向家长报喜,学生们知道后,都争先恐后想做事,想立功。

我校对学生的安全一直抓得比较紧,我是这样做的,每次放长假时,我都要求学生到家一定要请家长向班主任打电话报平安,而且要用家里的固定电话打,虽然很麻烦但学生却不敢在路上逗留或到其他地方玩,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家长对班主任的做法很支持,这样班主任就取得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如何让家校合作更有效篇4

一、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

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对象,学校的任何一项管理措施都与学生密切相关。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让学生参与进来是科学合理的,也是极为必要的。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有很多。如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的惩处制度,学生的每周大扫除制度,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三好学生的评定制度等,如果有学生参与,会使制度的制定更符合学生实际,制度实施起来也会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与支持。学校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时,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可以通过举办听证会的形式,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学生书信建议的形式。学生提出意见后,学校管理者必须认真对待,认真思考学生提出的意见。制度初步拟定后,也应尽快公示,让学生提出相关意见,结合教师意见,确定最终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学校管理者允许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有效参与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真正作用,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

普通任课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离开教师来谈学校教育的教学无疑是空谈。为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也应让任课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来。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具体如下。

1.参与教师管理工作

教师管理制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学校领导工作的产物。为提高教师的满意度,学校领导可以考虑适当放权,对任课教师实施自治制度。让各教研室独立成立教师管理小组,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师管理制度。这样制定出来的教师管理制度更符合各科教师的实际情况,教师也会因为受到重视而自觉遵守教师管理制度。各教师管理小组需将本小组的教师管理工作情况定期向领导进行汇报,学校领导再根据各小组的汇报情况灵活调整学校的全体教师管理战略,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管理工作质量。除此之外,在学校的各种教师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应积极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进而发挥群言群策的力量,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师管理制度。

2.参与学校的行政事务

除了教师管理工作之外,学校还有很多行政事务,这些行政事务不仅关乎学校的整体发展,也关乎教师的个体利益。为提高学校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教师的参与是极为必要的。如学校在教育部门的评优评先工作中,可让学校普通教师参与进来。对学校如何迎接教育部门的评优评先检查与考核,提出宝贵意见。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教师的集体智慧,相信学校的评优评先工作也会更加顺利的开展。又如学校的校庆活动,从校庆活动的策划、组织及善后工作,都应让普通教师参与进来,发表看法与提出建议。

3.参与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让普通任课教师充分参与进来。如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如果仅由学校领导制定,往往会有失偏颇,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而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让普通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可以让学生管理制度更科学合理。我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做到了如此,每一项学生管理事务均让普通任课教师参与进来,普通任课教师已经成为我校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意义

在具体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问题上,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的学校管理实践表明: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是可行的,实施途径有很多。希望在未来,学校领导可以改变观念,以更加开放的心允许师生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来,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总之,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具体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参与,还需要更多专家、学者参与到该课题的研究中来,积极谏言,丰富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使学校管理制度能日益完善,得到广大师生的支持与拥护,使校园管理制度不再是一纸空文。

如何让家校合作更有效篇5

【关键词】 分工合作 和谐高效 班子建设

人们常说,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优秀校长往往具备科学的办学思想和理念,而办学思想和理念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但在具体工作中,校长决策的推进需要依靠中层干部的执行。因此,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班子的建设至关重要。班子既是校长科学办学思想的贯彻执行者,又是校长办学思想不断科学化、不断提升的智囊团;既是学校制度实施的带头人,又是学校工作落实的组织者。一名优秀校长如果有科学的办学思想、理念和目标,又能建设一支分工合作、和谐高效的领导班子,那么就为一所学校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1合理分工,密切合作

在行政队伍建设过程中,分工与合作是一对无法避免又不容易处理好的关系。如何辩证地认识和处理这对关系是每一个校长都要面对的。曾仕强教授告诉我们:“分工是必须的罪恶”,分工是必须的而又不得已的。没有分工工作无法开展,分得太开又会留下死角,因为很多工作是相互交叉甚至互相融合的,我们根本无法绝对地分开做。分与合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如何处理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呢?我们认为,分工是基础和前提,有分工才有合作;而合作是根据工作需要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提高效率,是分工之后的必然趋势。常规工作上要分,重大工作上要合。既要细着分,又要合着做。

细着分,就是要把常规工作细分到每个班子成员手里,全面细致,职责到人。即要有行政管理工作的分工,又要有学科教学管理上的分工;既要考虑到分管年段的分工,又要明确新教师传、帮、带工作的分工等。总之,常规工作的分工越细越好,越明确越好。比如:

从这个图表可以看出,校长抓学校全盘工作,两个副校长代表校长各分管两个部门,每个副校长和其分管的职能部门的干部分工深入到自己包干的年段和学科,即指导年段长抓好年段各项工作,促进每一个班级的均衡发展,又指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对教学流程进行全程监控。这样的分工负责使行政班子对一线的各个方面的工作了如指掌,确保了学校的常规工作管理杂而不乱。

但是学校的工作不仅仅是常规管理,在常规管理过程常常伴着许多重大的,不是一个年级一个教研组或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工作,甚至有时候是突如其来的,这时只能靠合作。那么在分工的环境下如何实现高效的合作呢?

比如,在承担大型的校际教学交流活动中,涉及的部门多,工作内容多,在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也常常会出现疏漏。因此,这时候的高效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明确牵头领导和部门。既然是教学交流活动就应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指导教务处制定整体方案。

其次,要明确工作的目标和要求。方案既要明确工作的主题、目标、活动内容和时间,又要明确各项工作(包括接待、会务等)的要求。还得要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部门(人)。整体方案制定后,校长要召开行政会议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然后各个部门在明确所负责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后,分头制定更为细致的活动方案,力求确保整体方案的顺利实施。

第三要做好全程的监控和指导。各部门在分管校长的指导下分头开展工作,办公室负责工作的整体协调,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报告校长或提交校长办公会进行研究。整个过程要注意相互提醒和补台,确保工作不产生遗漏与疏失。如此,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合作,不但能把每样工作做好,又促进了行政班子的和谐发展。

2和谐发展,积极向上

和谐向上是高效工作的前提,促进班子队伍的和谐发展和积极向上氛围的形成是校长的重要工作之一。“和谐向上”要注意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2.1统一思想,加强班子队伍对学校办学理念和目标的理解和认识。思想决定行动,行政班子对办学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上的统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班子能否团结一致沿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既定的办学目标一起努力工作。校长要在班子中加强对理念与目标的宣传和教育,除了常规宣传外,校长更要以自己的办学行为去影响和引导班子成员。比如我校的“三个人人”办学理念(人人享受良好教育,人人得到最大发展,人人成为最好的自己),理念的内涵:立足人本、立足差异、立足个性。校长的行政决策时要时刻以“三个立足”为依据,稳把办学的航向,让班子成员从理解过渡到认同,从认同化为自己的行政行为。思想统一了,思路就容易一致,想法就容易求同,这是班子和谐的基础。

2.2乐于奉献,努力培育班子队伍的勤政敬业精神。长期以来,我们努力在班子当中树立一种的价值观,即行政工作不仅仅是奉献,它的价值更在于让全体的师生都和谐发展,使学校不断得到提升;做为一名校长,要做奉献与敬业的楷模,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班子成员。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校长首先要做到。比如在一次全校性的集会中,孩子在烈日下参加活动,我和两位副校长始终和孩子一起不戴帽不撑伞。我们的行为带动了班子成员,影响了所有教师,大家至始至终与孩子“同甘共苦”。如此 “不言之教”,换来了班子表率的好风气。在“利益”面前要懂得“让”。校长要甘做“树干”,让老师当“树叶”和“红花”。树干撑起一片绿意,美丽不在我。特别是在评先评优方面,校长要能“委屈”自己,要把好的机会让给老师,倡导校领导们去争取管理类的先进。如此绿叶的“光合作用”也会“反刍”给树干,让树干更加强壮。

2.3民主集中,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广泛依靠全体教师办学已经是校长管理好学校的“法宝”,这就要求校长要实行民主管理,要广泛听取班子成员和老师的意见,集思广益,集体决策,营造民主的氛围和敢于说真话的风气,同时又要善于引导班子成员把各方意见和建议集中到学校的办学方向上,科学合理把握民主与集中的“度”。过度“集中”会吃力不讨好,过分民主往往又影响工作效率。笔者认为两者是相互融合而非对立的,他是决策的过程的若干环节。比如:学校教师每年的评优评先是学校一件重要的工作,我们在推荐时候先根据“自下而上”的原则进行,由教师个人根据条件自荐,再由教研组、备课组、年段集体以分配名额的1:1.5推荐,然后召开校长办公会研究以1:1推荐优秀预备人选,最后再根据“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全体教师的民意测评,最后决定优秀教师的名单。如此遵循了先民主再集中又民主的过程,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广泛凝聚教师和班子成员的智慧和力量,营造了良好的团队氛围。

2.4关心爱护,让情感成为共同奋斗的基石。儒家告诉我们:“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 校长不但要带头,各方面做好的榜样,认真努力去引导培养好班子成员,而且又要以父母爱子女的心,爱护班子成员。在职称已成为教师“第二生命”的现今,校长要主动关心他们的业务成长,为他们的业务成长创造更宽广的平台。其次,校长要勇于为下属承担责任。不管班子哪一个成员,只要他尽心尽力了,出了纰漏,出了问题,校长要为他们解脱,为他们担当。第三校长要有“功成不在我”的胸怀,把好处让给班子其他成员,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四要多组织班子成员业余活动,活跃行政团队的氛围,注重班子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第五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难,让班子成员感受到学校班子“家”的温馨。如此,班子成员自然和谐融洽,勤奋向上。

3工作有法,提升效率

有了和谐向上的领导班子,努力提升班子成员的行政效率是当务之急。不能因为和谐而“和稀泥”,团结不是一团和气。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行政工作的提效。

3.1关注过程,班子全员抓常规。抓好各项常规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常规工作千头万绪,仅凭个别人的力量往往无法抓细抓好,常规工作需要全体班子成员一起努力。首先,各自管好自家门,根据班子成员的分工,各部门抓细分管的各项常规;其次,我们打破分管界线,实行班子成员“当家”制度。“当家”行政要明确“当家”职责,把当天常规过程的管控包干走。值班当天,要关注师生在各个方面每个细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亮点、反馈问题、督促整改;再次,实行班子成员挂靠年段、学科、新教师制度。各自负责协同段长、组长和带教师傅关注过程,夯实各项常规工作。

3.2积极反思,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效。在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是难免的,但要懂得去发现,然后积极分析问题并采取最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让行政工作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因此,我们努力创建“学习反思型”的班子团队,要求班子成员在考虑计划前要先预测会出现的问题,在执行计划时关注各个工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在计划告一段落后要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学期末要进行工作的总结,主要查找学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好的工作经验,做为制定新学期工作计划的主要依据。

3.3及时补台,实现精细化管理。班子成员要坚持“分工不分家”的原则,一般性工作分工明确,但面对重点工作或突击性的检查时,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协作,相互提醒,及时补台。比如,在巡课中我们提出了“抓住重点、全面兼顾”的要求,除了按照巡课制度中的规定内容进行巡视,还要兼顾到教学安全、班级布置、学生仪容仪表、学生用眼卫生等。如此一来,在抓好教学常规的同时又为教学以外的工作很好地进行了补台。再如迎接检查中,要求班子成员对全部指标都要进行认真的研读,熟悉指标要求和学校各部门工作情况,任何一个班子成员都能够较好地独立应对检查,其他非分管部门出现工作疏漏时能准确地提醒和指导,保证各项工作的无缝连接。总之,每个班子成员都要站在校长的高度去审视每一项工作,做好份内工作的同时又要善于协调共同做好交叉的工作。这样,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行政效率。

如何让家校合作更有效篇6

一、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引领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学习是教师发展之根本,我们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的理念,让教师成为专业化学习者。我校一直致力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探索,激发教师个人的学习力,形成新小这一团队的学习力。我们引领教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起,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在自荐和指定的双向结合中扎扎实实地读一本教改理论专著,与教科研同生,与新课程共进。学校自2003年起每学期拨出千元专款用于组内自购学习资料。学校还组织教师成立读书班,将集中与分散学习,自由与组织学习相接合,教师学习成为了习惯。 通过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吸引教师们主动学习,使大家转变了教育观念,深刻领悟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使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个性倾向外显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学习方式表现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方法、思维的发展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研究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就是研究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如何把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拓展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

二、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大面积的课堂教学优化、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标志是使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自身相比,与优秀课的标准相比,不断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应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还必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以此作为重要的保障条件,认真落实和做好。教师的教学技能,一方面是通过教师参与教学实践,通过教学经验积累转化而来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目的研究和培训才能获得的。对于我校教师教师来说,要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高,尤其重要。

因此,我们主要是结合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 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地开展,我们加强学科组、集备组的建设,坚持“每周一研制”和“每日一备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坚持选用优秀教师承担教研组、集备组组长之职。各教研组、集备组制订了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所有的管理者都深入教研组、集备组参与活动。各研究组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及要求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由此,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2.搭建多层交流的平台 在校本研究中,我们注重教师的自觉参与,以此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校本教研为我们开创了新的教研培训方式---教师论坛,这种形式的交流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们每学期都要有这样的活动,如:《走进新课程》课改教师论坛,参加的教师全部为课改年级教师,他们从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学习的乐趣;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等方面畅谈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体会遇收获,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大家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如何对六年级学生实施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六年级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提出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课改大家谈”栏目,大家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探讨了如何更充分的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通过研讨,大家收益非浅,对如何更好的操作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我说我的故事》也是我们在校本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交流方式,大家讲自己教学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同时将自己的成功体验或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困惑等等也一起展示给大家,通过大家一起沟通,研讨,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共同商讨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动有实效,受到教研室的肯定,并参加了我区校本教研研讨展示活动。以上这些研究活动,同时也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资源,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的结合,运用情感体验、互动式研讨、反思总结等多种研究方式,吸引每位教师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

3.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 为了营造一支教学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挖掘优秀教师的潜力,采取以点带面的措施,抓实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的理论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参加在职进修,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科带头人的教学引路课,帮助他们客观的认识自己,追求不断的提高,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先进的教学艺术,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同时,通过其以身示范、典型引路,引导教师先模仿,后创新,鼓励教师人人成为新小的“惟一”,积极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因此发挥骨干的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每学期内每位教师都要在组内上一节以“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研究课。课后各组进行认真说课与评课,大家通过交流与沟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积累经验,弥补不足,重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付诸于实践。在每位教师上好课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还要推荐教师代表本组参加校内研究课交流。各组所推荐校内研究课都是在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反复试讲,不断更新,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更加突出体现学习方式改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示范课。我们还曾组织了这样的个案研究,请课改年级的教师作展示课,有意识把这几节典型的有代表性课展示在大家面前,教师们听后然在备课组或教研组研讨,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反应进行比较,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起为戒。教师参与面广、所讨论问题比较广泛、深入,这是其他研讨形式无法望其项背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 学习方式的研究是课改实践的重要内容,如何形成学生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我们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我们不仅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还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协作片的研讨活动及区内的各学科的研讨活动。我们认为,只有在不断引进、相互启迪、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中来吸取营养,反思不足,才能真正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我们选出来参加片、区的研讨课多节,这些课都是在教研组教师反复研讨试讲过程中产生的。在设计课案时,教师们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认真思考:如何将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与学生学习方式更好呈现有机结合;如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创设恰如其分情景,引发学生求知欲;如何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充分自主探究,广泛交流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求知欲望。因此所上的课分别得到片与区里好评,其中李靖老师、沈丽梅、万年华老师的课被评为区第十届青年教师创优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4.充分发挥专业的引领作用。 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研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营造了教师与教研员平等对话的氛围,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去年末我校进行了课改实施阶段总结展示,借此机会我们邀请教研员王长义参加校本研究活动,加强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彼此沟通,通过听数学教师试讲及评课,征求他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建议,使教研员了解执教者的已有基础和教学困惑,协助教师做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促使教师学会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让更多教师有机会参加听课与评课,并领略教研员在评课中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大家受益匪浅。因此更多的教师改变了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把“思”转为“行”,努力将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尝试,再创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例如沈丽梅老师在区里上的一节小班英语研讨课,得到区教研员多次指点,同组教师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并再来上一次同类型的课,学生实践听、说的机会更多、面更大、效果更好。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管理者的引领在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管理这与教师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对话、专题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在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实践摸索中找到问题的途径。 创设利于专业引领的平台。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固定时间,教师可以上网阅览,参加各类网站的教研,学习各地的教学经验,加以借鉴,提高自身。

5.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我们要求教师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还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形式是写教学反思。为了督促教学反思的写作,我们把教学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此进行理论升华,写成教学论文,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案例分析等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三、完善教学的常规管理,确保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进一步强化责任人制度,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教学主任是组织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年工程”的具体负责人,各任课教师是提高质量的直接实施者.理顺三级管理网络(学校-教导处-年级组),学校与任课教师签订了教学质量承诺书. 实行年级组质量把关,年级组内每位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教学实践的研究,保证每节课的质量,教导处将加大平时质量监控的力度,作好平时情况的指导与记载,学校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情况作为对教师业务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稳步提高平时的教学质量, 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质量效益的意识, 结合我校实际,在学期初制定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时, 开展了“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现状调查,引领任课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自我剖析、对学生的课上学习需求的调查,班级学生学情的掌握等,从而了解分析课堂教学现状,找出差距,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提出了个人服务承诺,并制定了详实的措施,保证落实. 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基础。 本着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我们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落实.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实行推门听课制、跟踪听课制,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至少有两次行政参加的随堂听课,实行听完就评,评完就改,改完再查,对听课不合格者量黄牌,实行专人帮带,跟踪听课,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 坚持科研带动教研,促进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在课改进程中,科研带动教研,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广大教师科研意识,提高了他们教学水平和执行新课程能力,也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了实行“全体动员,全员参与,骨干带动,重点突破”的策略。如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是我校伴随着课改一同实践的。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最终归宿应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我们注重于“小组学习的研究”、“分层教学研究”、“学法开放性研究”、“学科综合教学研究”和“考试改革的尝试”。几年来,我校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等有着新的突破。小班的优越性大大的加快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履,小班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如今,我校课改实践活动蓬勃展开,在提高质量同时注重活动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为了深化课改实践,我们还认真办好“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展报,展板形式与内容在如何突出我校提高质量工程的成效上下功夫。一方面反映教师教学思路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及课堂面貌的改变。根据我校师生在质量工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的教学思想与方式和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优秀成果办了多块展板,更多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自己领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还有课改学校大事记、小班实验成果展……这些各具特色的板报,深受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赞扬。 二是活动主题与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评价相结合。我们对参加校、片、区的研究课采取组织教师讲课、说课、自评,听课教师讨论评议,以及请教研员、教研组长点评等方式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学生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座谈会,写文章,邀请家长听课,参与课改实践,向家长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所喜欢上的课以及对具体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喜欢的程度进行评价,从而促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对这些课中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学生活动的密度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进行测评,为教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指导和建议。

如何让家校合作更有效篇7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深化课程改革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我校依据区教育局“提高课堂质量三年工程”工作方案,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依据,以科研为先导,以校本研究为依托,紧紧围绕“如何以课堂为主渠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一研究主题(以下简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探讨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交往互动,学生乐学、会学的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质量工程实施,对实现我校教师教学素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引领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学习是教师发展之根本,我们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的理念,让教师成为专业化学习者。我校一直致力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探索,激发教师个人的学习力,形成新小这一团队的学习力。我们引领教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起,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在自荐和指定的双向结合中扎扎实实地读一本教改理论专著,与教科研同生,与新课程共进。学校自2008年起每学期拨出千元专款用于组内自购学习资料。学校还组织教师成立读书班,将集中与分散学习,自由与组织学习相接合,教师学习成为了习惯。 通过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吸引教师们主动学习,使大家转变了教育观念,深刻领悟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使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个性倾向外显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学习方式表现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方法、思维的发展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研究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就是研究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如何把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拓展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 二、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大面积的课堂教学优化、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标志是使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自身相比,与优秀课的标准相比,不断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应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还必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以此作为重要的保障条件,认真落实和做好。教师的教学技能,一方面是通过教师参与教学实践,通过教学经验积累转化而来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目的研究和培训才能获得的。对于我校教师教师来说,要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高,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主要是结合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 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地开展,我们加强学科组、集备组的建设,坚持“每周一研制”和“每日一备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坚持选用优秀教师承担教研组、集备组组长之职。各教研组、集备组制订了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所有的管理者都深入教研组、集备组参与活动。各研究组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及要求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由此,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2.搭建多层交流的平台 在校本研究中,我们注重教师的自觉参与,以此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校本教研为我们开创了新的教研培训方式---教师论坛,这种形式的交流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们每学期都要有这样的活动,如:《走进新课程》课改教师论坛,参加的教师全部为课改年级教师,他们从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学习的乐趣;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等方面畅谈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体会遇收获,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大家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如何对六年级学生实施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六年级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提出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课改大家谈”栏目,大家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探讨了如何更充分的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通过研讨,大家收益非浅,对如何更好的操作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我说我的故事》也是我们在校本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交流方式,大家讲自己教学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同时将自己的成功体验或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困惑等等也一起展示给大家,通过大家一起沟通,研讨,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共同商讨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动有实效,受到教研室的肯定,并参加了我区校本教研研讨展示活动。以上这些研究活动,同时也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资源,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的结合,运用情感体验、互动式研讨、反思总结等多种研究方式,吸引每位教师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 3.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 为了营造一支教学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挖掘优秀教师的潜力,采取以点带面的措施,抓实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的理论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参加在职进修,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科带头人的教学引路课,帮助他们客观的认识自己,追求不断的提高,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先进的教学艺术,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同时,通过其以身示范、典型引路,引导教师先模仿,后创新,鼓励教师人人成为新小的“惟一”,积极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因此发挥骨干的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每学期内每位教师都要在组内上一节以“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研究课。课后各组进行认真说课与评课,大家通过交流与沟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积累经验,弥补不足,重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付诸于实践。在每位教师上好课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还要推荐教师代表本组参加校内研究课交流。各组所推荐校内研究课都是在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反复试讲,不断更新,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更加突出体现学习方式改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示范课。我们还曾组织了这样的个案研究,请课改年级的教师作展示课,有意识把这几节典型的有代表性课展示在大家面前,教师们听后然在备课组或教研组研讨,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反应进行比较,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起为戒。教师参与面广、所讨论问题比较广泛、深入,这是其他研讨形式无法望其项背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 学习方式的研究是课改实践的重要内容,如何形成学生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我们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我们不仅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还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协作片的研讨活动及区内的各学科的研讨活动。我们认为,只有在不断引进、相互启迪、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中来吸取营养,反思不足,才能真正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我们选出来参加片、区的研讨课多节,这些课都是在教研组教师反复研讨试讲过程中产生的。在设计课案时,教师们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认真思考:如何将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与学生学习方式更好呈现有机结合;如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创设恰如其分情景,引发学生求知欲;如何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充分自主探究,广泛交流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求知欲望。因此所上的课分别得到片与区里好评,其中李靖老师、沈丽梅、万年华老师的课被评为区第十届青年教师创优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4.充分发挥专业的引领作用。 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研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营造了教师与教研员平等对话的氛围,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去年末我校进行了课改实施阶段总结展示,借此机会我们邀请教研员王长义参加校本研究活动,加强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彼此沟通,通过听数学教师试讲及评课,征求他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建议,使教研员了解执教者的已有基础和教学困惑,协助教师做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促使教师学会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让更多教师有机会参加听课与评课,并领略教研员在评课中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大家受益匪浅。因此更多的教师改变了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把“思”转为“行”,努力将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尝试,再创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例如沈丽梅老师在区里上的一节小班英语研讨课,得到区教研员多次指点,同组教师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并再来上一次同类型的课,学生实践听、说的机会更多、面更大、效果更好。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管理者的引领在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管理这与教师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对话、专题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在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实践摸索中找到问题的途径。 创设利于专业引领的平台。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固定时间,教师可以上网阅览,参加各类网站的教研,学习各地的教学经验,加以借鉴,提高自身。 5.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我们要求教师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还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形式是写教学反思。为了督促教学反思的写作,我们把教学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此进行理论升华,写成教学论文,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案例分析等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三、完善教学的常规管理,确保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进一步强化责任人制度,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教学主任是组织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年工程”的具体负责人,各任课教师是提高质量的直接实施者.理顺三级管理网络(学校-教导处-年级组),学校与任课教师签订了教学质量承诺书. 实行年级组质量把关,年级组内每位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教学实践的研究,保证每节课的质量,教导处将加大平时质量监控的力度,作好平时情况的指导与记载,学校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情况作为对教师业务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稳步提高平时的教学质量, 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质量效益的意识, 结合我校实际,在学期初制定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时, 开展了“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现状调查,引领任课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自我剖析、对学生的课上学习需求的调查,班级学生学情的掌握等,从而了解分析课堂教学现状,找出差距,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提出了个人服务承诺,并制定了详实的措施,保证落实. 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基础。 本着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我们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落实.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实行推门听课制、跟踪听课制,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至少有两次行政参加的随堂听课,实行听完就评,评完就改,改完再查,对听课不合格者量黄牌,实行专人帮带,跟踪听课,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 坚持科研带动教研,促进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在课改进程中,科研带动教研,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广大教师科研意识,提高了他们教学水平和执行新课程能力,也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了实行“全体动员,全员参与,骨干带动,重点突破”的策略。如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是我校伴随着课改一同实践的。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最终归宿应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我们注重于“小组学习的研究”、“分层教学研究”、“学法开放性研究”、“学科综合教学研究”和“考试改革的尝试”。几年来,我校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等有着新的突破。小班的优越性大大的加快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履,小班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如今,我校课改实践活动蓬勃展开,在提高质量同时注重活动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为了深化课改实践,我们还认真办好“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展报,展板形式与内容在如何突出我校提高质量工程的成效上下功夫。一方面反映教师教学思路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及课堂面貌的改变。根据我校师生在质量工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的教学思想与方式和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优秀成果办了多块展板,更多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自己领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还有课改学校大事记、小班实验成果展……这些各具特色的板报,深受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赞扬。 二是活动主题与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评价相结合。我们对参加校、片、区的研究课采取组织教师讲课、说课、自评,听课教师讨论评议,以及请教研员、教研组长点评等方式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学生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座谈会,写文章,邀请家长听课,参与课改实践,向家长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所喜欢上的课以及对具体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喜欢的程度进行评价,从而促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对这些课中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学生活动的密度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进行测评,为教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指导和建议。

回首三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备感欣慰:通过“三年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活动,我校教师在“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改研究中,能够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展望未来,我们更是信心倍增:我们将一如既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课改实验,让每一位教师都体验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从而促使我校整体教学质量更上新水平。

如何让家校合作更有效篇8

[关键词]高职发展 市场营销策略 整合

[作者简介]张怡跃(1970- ),男,江苏赣榆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组织管理、营销、高职教育。(江苏 连云港 22200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3-0177-02

创建于20世纪初的市场营销学,经过百年发展,已成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其成功解决了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向目标顾客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或服务,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社会利益要求,最终获取企业利益的问题。我国高职教育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成长、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广为关注的话题。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228所,如何解决生存、发展问题,只要留心每年高考前后该层面的“招生大战”就会深有感触。有人预言,民办的高职院校将有半数在未来几年内被淘汰出局。那么公办的又如何?生存下来的又该往何处去?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如果把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成功指导意义的市场营销理论与高职教育发展相结合,用营销策略谋划高职教育生存、发展之路,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高职发展的产品策略

1.明确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在我国,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定位于专科层次为主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在相当长时期内不易变化的根本问题。尤其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性质要求更是永久的定位。因此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所需要的人力、设备、仪器、实验室、实习工厂、基地的建设上,将更能发挥资本效益,使培养的学生更具竞争力。然而,多数高职院校日思夜想的是如何把专科层次提升为本科层次,这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市场范围,把有限资源投入到这一尚不存在标准的工作中,会使资本效益低下。

2.专业设计市场导向化。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是自己去市场找工作,专业是否符合市场需要很重要。因此,高职教育在专业设计上要走市场导向化道路,即按未来三到五年市场需求预测来设置专业。这就要求事先做好市场调研工作,看该专业背后是否存在巨大的行业需求层面。当然市场范围不一定局限于本地区,可扩至外省、全国甚至国际市场层面。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同近年来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这一机遇相符合,专业招生、就业情况看好;物流管理专业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更是全国各大人才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

3.专业产品组合科学化有效搭配。高职院校专业众多,如何协调好专业之间的关系,使专业组合优化,也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如有的高职院校经贸系办国际贸易专业、外语系办外贸英语专业、机电系办工业外贸专业、工美系办广告设计与国际贸易双专科、园艺系办园艺工程与国际贸易双专科,各自为政、相互混战,使得专业产品组合效率低下,也给学生填报志愿造成了麻烦。

4.重视专业发展市场生命周期化。设置好专业,投放市场,应该认识到很多专业发展呈现专业产品生命周期化。应随着周期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名称、计划、要求。如从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到企业管理专业,再到工商管理专业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要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改造旧专业,建设新专业。

5.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走联合办学道路。把专业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形成一体化趋向,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建立自己的实习工厂、基地,进行市场化运作,理顺产学研实体与学校、系部的职责、权力、利益分配诸多问题,为产学研健康发展创造好条件。可以寻求与社会知名企业、组织联合办学形式,从而为学生实践实习、就业解决后顾之忧,拉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距离,使专业建设更具市场特色,解决高职院校办学投入不足的问题。

6.树立品牌意识。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由于培养学历层次、方向等诸因素不同,形成了不同层面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与专业。这类学校或专业在招生、就业工作中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北大、清华肯定不会为“招生难”问题犯愁,也不会为学生们“就业难”投入过多人力、物力、财力,这就是品牌效应。但数量众多的高职院校能极具品牌效应的却屈指可数。这是高职院校发展中有待谋划并投入行动的方向。建立什么样的品牌效应?方向很多,可以是培养的学生参加全国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并获奖;可以是培养的学生为服务公司企业创造巨大经济、技术效益;可以是培养的学生具有极其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准;可以是上面所述的产学研达到一定规模、联合办学开创崭新局面、学生就业率极高等。以上内容是质的飞跃,需要相当的量变作支持,从而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建立特色品牌效应的最终目的。

7.重视包装效果。高职教育在重视内在质量提高的基础上,也应重视外在包装的效果。给学校包装,美化、亮化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实习环境,可以使学校更具吸引力;给学生包装,可以使学生举止得体、言谈高雅,与人交往充满信心,并最终在人才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二、高职发展的价格策略

营销学中的价格是企业可控因素中最难确定的,其产生受成本、需求、竞争诸因素影响。高职教育的价格制定是一项很难确定的工作,绝大多数高职教育政府投入不多,没有建立多元投资主体,教学投入的来源多押在学生的培养费用上。总的说来,高职院校培养价格多在每学年四千到八千元,且多趋向政府指导价上限。高职院校在价格领域可以采用的策略如下:一是设置数额、形式各不相同的奖学金。众多高职院校都在加大奖学金奖励面以及奖励金额大幅度提升上。这可以降低学生三年学习的成本。当然如果当地政府能在此方面追加投入,效果会更好。二是设立各类形式的勤工俭学岗位设置、贫困助学金。这样可以吸引家庭贫困学生,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三是积极联系国家助学贷款。此项工作现已在很多高职院校启动了试点,不过受益人数太少。有待试点成功后扩大普及面,从而发挥国家设立此项目的最大成效性。四是各类形式的价格折扣策略。如有的院校规定学生报考分数在几百分以上的可一次性享受培养费折扣几百元;更有学校规定学生每年可享受双程返家车票补助一次。五是吃、住等生活方面的价格策略。学生上学除了培养费外,吃、穿、住、行也是一笔可观的投入。高职院校利用学校食堂提供成本饭菜、住宿费优惠、所在地消费水平不高等诸多因素吸引学生。六是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有些高职院校利用学校党、团、工会组织、学生会等团体积极与社会联系,为学生寻找家教、钟点工、临时销售员等工作,更有甚者利用学校条件让学生投资创业等,从客观上减少了学习成本。七是为联合办学企业打工(或实习)获取劳务费用。此项工作在一些产学研有规模、联合办学有特色的学校中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减轻学生学习成本工作,大有发展前途。

三、高职发展的渠道策略

1.积极建立招生就业专职工作组织,培养专兼职工作人员。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的难题,许多高职院校借口是社会问题,认为应由社会、政府来解决,而推卸自己的不作为责任,这是极其有害的。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高职院校应再造组织体系,建立以就业、招生为先导的组织体系;院长应把招生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体系;培养一支专兼职相结合、训练有素的就业招生工作队伍。此类工作有些民办高职院校已较为完善地建立了。

2.走出去,到市场中去。积极稳妥地到全国各大人才市场,建立就业联络点、办事处;也可以建立就业委托点,广泛收集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机遇;与所在区城的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类高中、中等学校建立联系,为招生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通道。

3.请进来,请到校园招聘。利用各类关系,邀请用人单位到校园办专场招聘会,从而为学生就业选择提供更好的机遇。

4.利用已培养的学生建立招生、就业后备基地。利用在校学生寻求建立招生工作网点。这些学生来自招生市场各个地区,具有地缘优势和良好的宣传可信度;利用已毕业就业的学生建立就业工作网点,积极推介本院系培养的学生。

5.走联合办学道路,把就业、招生工作请联办企业重点解决。此方式在高职教育层面极具竞争力。许多高职院校与所在区域多家上市公司、重点企业联合招生,场面异常轰动。

6.让益于招生、就业中介机构。利用中介的作用,解决招生、就业工作,让他们觉得有利可图,从而愿意付出、愿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四、高职发展的促销策略

1.人员推销策略。招生宣传、就业推介,需要高素质人才去完成。人员推销时,要注意着装得体、准备好相关材料、抢占好的宣传位置、选好所在地学生参入推介。积极与相关学校、企业建立往来关系。推销人员与所属院校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2.广告策略。广告不仅是企业常用的宣传工具,高职院校也应充分认识到广告的显著促销效果。选择好的广告媒体,设计好的广告内容,利用黄金宣传时间,做大量的、广泛的、持久的宣传,会产生良好的招生、就业宣传效果。

3.营业推广策略。利用各类形式的营业推广措施,刺激考生及其家长填报本学校;刺激用人单位争相抢聘本学校学生;刺激推介人员、各类中介全身心投入,从而在短期内收到重大成绩。如利用上市公司联办协议刺激填报志愿;利用本地学生现场示范促进填报;利用资助、推介奖励刺激中介加倍努力。

4.公共关系策略。利用政府公关,加大政府政策、财力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竞争力。许多职业大学改名为工程学院,校名变化为招生带来了很大方便。政府给了政策,效果非常好。利用新闻公关,让众多有知名度的媒体以新闻报道方式宣传高职院校的人和事,扩大知名度。利用社区公关,让更多的社区企业、单位加入到高职教育工作中来,解决高职教育当前面临的难题。利用员工公关,提升员工素质,提升工作热情和信心,提升工作责任感,最终取得理想成果。利用顾客公关,解决好与学生、学生家长、亲朋、各类中介关系,从而让他们对高职院校产生信任感。

市场营销学理论能够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西方社会市场营销理论不仅为企业所用,也为教会、学校、国家所用。高职教育在应用上述各营销策略时,应注意把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有机结合,进行高职教育营销组合策略统筹,从而使其发挥整体营销效果,更加有力地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钱钶.论高职高专招生的营销策略[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1).

[2]吴健安.市场营销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肖志亮.浅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营销差别化策略[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1(3).

上一篇:秋冬防火知识范文 下一篇:公积金政策条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