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30 17:10:17

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

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篇1

【关键词】开放式 机制体制 校企合作 校校合作

“开放办学”近年来越来越为教育界人士所重视的一个工作主题。开放式办学式高职高专院校体制机制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我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要求,同时认真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思想和思路,高职院校应加快进行机制体制创新与改革,进行全面开放式办学。

一、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一种机制体制创新的办学模式。一所学校,内部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与外界合作,则可调动起无限的社会资源,进行资源共享。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方法与手段,社会中,不同类型的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基础、最典型、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是最新技术应用的实践者、先进产品的生产者,高技能人才的检验者。高职高专应培养“适销对路”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实现服务与需求、知识与资本的有效结合。

根据高职高专的实际情况,建议进行如下的合作方式:

1 引企入校、共建科学研究基地。企业投资到高职院校并把企业的研究室设在学校,共建科技园,发挥二者资金、人才互补优势。尤其是我院是一所以交通行业为主的院校,在区域经济范围内应为区域范围内进行科学研究,并与企业共同为行业建设发展做贡献。

2 共同进行人才培养。高职高专教育目前的环境下是一种职业教育,学院聘请政府成员、企业领导、技术专家参与学院的办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就业指导委员会工作等,以利于及时掌握国家政策、经济发展趋势、行业技术变化、企业人才需求,学院的教育培训,也是为企业培养未来的员工,企业在学生在校期间直接介入职业技能培养,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的建设,提高学校为企业培养未来员工的质量,学院邀请企业人员走进学院课堂、实训车间,直接参与学校育人,参与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从而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更好地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企业量身打造和培养“适销对路”专业学生等服务。

3 专家互聘交流。高职院校目前根据骨干院校建设,可采取多种形式的专家互聘交流,学院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家工作室,便于企业专家和学院进行相互交流与合作。

4 科研项目团队合作。加强双方科研项目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平台,双方每年可根据具体情况以技术交流的模式开展一些论坛、讲座等形式交流;强强联手,优势互补,争取在共同努力下,进行战略性资源有效整合。学校就是为企业服务,校企合作、互利双赢,一直是高职高专所提倡的,这样一来,学校的学生中也会有很多施工技术运用性人才,更大程度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开展科技合作,可以增强集团公司的软实力,为加快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 引企入校,合作共建。企业以设立专项基金或向大学捐赠资金、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捐建楼舍、实验室等方式与大学展开合作。例如李嘉诚、邵逸夫、田家炳、陈发树等社会贤达人士向各地大学的教育慈善捐赠。针对高职高专行业性、针对性非常强的学院。目前联合举办代表性的案例有李嘉诚捐赠巨款建成汕头大学,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与高校合建高职院校,一来具有非常准确地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二来在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的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优越性。但是为了保障学院、企业、学生三方的利益,应该对这种合作方式进行良好的规划和设计,不要因为利益而损害学生受到良好教育的权利。

二、构建教育立交桥,实现终身教育

根据国际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职业学院的发展应该是终身教育,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教育立交桥,实现终身教育,学生可以选择升本或者就业。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体制、多模式的办学体制。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立交桥,以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为办学宗旨,不断加大职教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扩大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途径,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沟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举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高质量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三、请进来,走出去

职业院校应加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中外合作培训师资,提高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开发外职业教育市场,面向企业开展岗前、转岗和在岗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

四、订单培养

学校和企业建立联系,这种联系有着一个稳定的社会基础,比如:机械一体化和汽车专业,韩国是一个工业非常发达的国家,这种中高级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企业中对人员的需求直接决定了学生就业的去向,为保证企业人员的储备和提升,和学校签订了订单培养,培养的一个种类是学生,另外一种为企业进行资格教育,解决学生就业前的岗前培训,提高原有职工的学历、学位、强化理论学习,真正做到“零距离”就业与就业“零距离”学习。

五、弹性教学,采用学分制,进行阶段学习

比如由于韩国的特殊制度(两年兵役),学生可以阶段学习,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服兵役,两年兵役后回来继续进行学业,这种方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采用,这种方法对学生的真正学习就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到实际单位工作,这种工作是有着一定的工作压力和我们采取的顶岗实习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学生会更加明显体会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会变得学习更加有针对性。

六、社会人员进行资格培训教育

岭南大学采用社会培养和终身教育,如西门子企业的资格教育,在岭南理工大学完成,即为企业在韩国的生产培训了人员,为学院的学生就业奠定基础,又有了社会声誉和资金投入,但要求学院需要具备一定的实习实训条件的优势。

七、校校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走向联合与共享,在校校合作中,各个职业院校之间由于存在区域性的显著特点,可以形成彼此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分享、文化互动、避免雷同和恶性竞争的良性发展格局,有利于较快的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竞争力。在院校合作期间可以进行教师交流访谈、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论坛、共同进行科研教研项目的申报、优秀课程网络资源共享互惠等广泛开展校校合作,发挥高校之间经验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作用,可以推动高等教育的集约、快速发展,提高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篇2

1.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目前,我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到2000多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普通中小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同步推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制定并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新阶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要求,进行了新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根据职业教育的实际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切实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中职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改革开放,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努力学习、钻研技能,积极向上、自强不息,思想道德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新时期新阶段的任务要求,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我们要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国家政权基础,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应对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开创新时期新阶段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3.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方向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又要紧密结合时展的实际和中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增强思想性和时代性。(2)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中职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3)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又要重视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引导中职学生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4)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又要加强科学严格的管理,实现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的有机结合。(5)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既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又要切实帮助中职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5.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1)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教育为重点,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2)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开展哲学与人生教育、经济政治与社会教育,引导中职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开展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引导中职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4)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以就业创业教育为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职业指导,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5)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为重点,开展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方法教育,开展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指导中职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引导中职学生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6)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开展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引导中职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环境意识、效率意识、廉洁意识。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实训实习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6.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要求。德育课教学要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融入各门课程;充分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中职学生生活,尊重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知识学习和观念形成,更注重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充分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课程设置、教学安排要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教学特点相适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教学的实践性,注重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各地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

7.发挥其他课程教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等其他公共基础课教学和专业理论课教学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要根据不同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中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进行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精神的教育;进行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教育;进行敬业、乐业和创业精神的教育。各学科教师要认真落实本学科的思想道德教育任务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各学科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估标准,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8.发挥实训实习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实训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对中职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结合实训实习的特点和内容,抓住中职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培养中职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中职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要切实加强实训实习管理,在实训实习特别是离校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必须安排专门人员参加,与实习单位共同做好对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工作,绝不能放任自流。

四、努力拓展新形势下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9.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技能竞赛、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中职学生的侵蚀和影响,禁止在学校传播宗教,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要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导他们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爱心。组织学生参与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宣传教育活动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祭扫烈士墓,参观名胜古迹;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中职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10.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中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的特殊性,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针对中职学生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和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

11.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职业指导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中等职业学校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全面融入职业指导工作,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完善中职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12.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切实帮助中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动员全体教师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各地、各学校要按照国家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规定,落实国家助学金、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政策,让学生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立志报国,服务社会。

五、高度重视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3.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班集体、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社团活动、校园安全、后勤服务等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学校各项工作都要体现思想道德教育要求,明确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制订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完善校园安全联防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严格执行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做好预防和处置工作。

14.加强中职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严格学校各项纪律,支持教师和管理人员依法依纪行使教育管理职责,强化中职学生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加强班集体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和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作用,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要重点实施帮教,有效预防校园暴力和学生犯罪。

15.加强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工作,发挥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团组织要把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履行好团结青年、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认真做好优秀青年入团工作,加强学生团校建设,配合党组织办好学生业余党校,做好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工作。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要在共青团指导下,针对学生特长、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支持和引导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

16.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规范上网内容,充分发挥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法规及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要遵循网络特点和网上信息传播规律,加强网上正面宣传,为广大中职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杜绝各种违法有害信息在校园网上传播。要重点加强对校园网电子公告栏、留言板、贴吧、聊天室等交互栏目的管理和监控。对上网成瘾的学生要及时发现,热情帮教。

六、大力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17.中等职业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班主任、德育课教师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组织、协调和实施;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德育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全体教职工都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责任。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制度。

18.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中等职业学校要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身心健康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每个班级必须至少配备一名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学校绩效工资分配要适当向班主任倾斜,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将班主任工作成绩作为教师聘任、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教师高级岗位聘用应向优秀班主任倾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将优秀班主任的表彰奖励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表彰奖励体系。加强班主任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班主任队伍。

19.加强学校共青团组织和团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团组织要与有关部门和学校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团组织和团干部在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格局,建立健全“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学校共青团组织,努力实现“校校有团委、班班有团支部”的目标。要配备专职团干部,加强对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团干部待遇。

20.加强德育课教师队伍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是学校专职从事德育课教学的专业人员,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专门力量。德育课教师除应具备国家法定的教师资格外,还应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从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学校要按照德育课设置和教学任务要求配齐配足德育课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课教师培训工作,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德育课教师思想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

七、努力营造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21.发挥家庭教育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教育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和“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引导家长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吸收家长参与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和灾区家庭的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22.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各地要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各负其责,共同做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要深入持久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深入持久开展网络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专项整治,大力净化网吧、网络、荧屏声频、出版物市场。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禁止在学校周围开办电子游艺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禁止在学校周围200米以内开办网吧和设立站点,禁止在学校周围600米以内设立专营场所。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中职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中职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实行免票,对学生个人参观可实行半票。学校要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担任德育辅导员,发挥各种青少年教育组织和团体在做好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八、切实加强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23.加强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领导。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当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教育部负责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有明确的机构和人员,切实负起责任。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共同做好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重视和加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24.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等职业学校要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行校长负责的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支持和协助校长做好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校长要统一领导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学校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学校要有一名副校长分管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学校各部门要明确各自责任,密切协作,切实完成相应任务。

25.完善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保障机制。加大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合理确定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面的经费投入项目,列入预算,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校要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要把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作为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纳入中等职业学校评估体系。

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篇3

准确把握《决定》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事关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能否实现的大局

《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地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现代化。这既体现在教育要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强的人力和智力支持方面,也体现在推进教育自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同时还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教育改革要与其他各项改革实现“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新要求上。

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从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来确定教育改革的总体框架和重点问题。《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等一系列与教育管理体制和公共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改革举措。这都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直接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能否实现的大局。

2.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实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任务的客观要求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十对教育工作提出的目标任务,也是教育战线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宗旨的实践标准。《决定》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在立德树人、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招生考试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等人民群众关注,与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相关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上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部署。这些改革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既体现了我们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治党执政理念,也体现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立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作为努力的根本方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教育工作的最高标准,统筹好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城乡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增强教育体制活力,勇于攻坚克难,持续提升教育的满意程度。

3.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赋予了省级政府统筹教育发展的更大职权

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是当前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作出相关部署之后,《决定》在部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时,再次提出要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这充分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理顺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管理教育的权责,充分调动省级政府深化教育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健全省级政府统筹管理教育的制度,在破解制约各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些难点重点问题上取得突破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内在要求。北京市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立足实际,以增强市级政府教育统筹能力为重点,加快制定具有首都特点的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在落实国家层面重大教育改革任务、解决长期制约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体制机制问题方面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

深化首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十二五”以来,首都教育系统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和北京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全面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总体来看,《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制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进展良好。

目前,我市0-6岁儿童早期教育服务网络不断扩大,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义务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10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高考录取率连续三年都保持在80%以上。同时,一些重大发展项目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形成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为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对照《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及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化首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任务仍然繁重。

首先,统筹首都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日益紧迫。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首都教育对首都率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格局的支撑还不够,与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相匹配的发达的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与世界城市之间仍有明显差距。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相关领域改革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也日益凸现。例如,人口状况已成为制约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变量,由于城市常住人口过快增长给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带来“难以承受之重”,对教育资源的总量、布局、结构提出新的要求,成为我市城市管理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其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教育思想观念、课程教材、教育教学方法、教育评价考试方式、教育管理体制等还不能充分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单纯追求升学率、“唯成绩、唯分数论”的传统教育观念对教育的影响还比较突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待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法制意识都有待进一步加强。艺术、体育总体水平有待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状况应受到更高的重视。教师队伍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再次,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民生问题亟待解决。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特色教育的良好期盼,我市优质教育供给能力还不足,供给方式还比较单一,资源整合力度不大、进度缓慢,特别是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例如,“择校”乱收费问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等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

第四,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待提高。以改革促发展是“十二五”以来首都教育发展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根据国家及北京市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我市确立了50项重大任务,并细化成139条具体工作任务,分解到47个部门和单位,明确了各项工作的牵头委办局和协同部门,初步形成了分工负责、密切协作的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工作体系。同时,还组建了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细化20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积极推动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的实施。但与《决定》有关“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新要求相比仍然有差距,我市教育改革的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推进教育改革的工作机制需要加强,同时教育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度也亟待提高。

深化首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几点思考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加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构建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强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能。加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是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能之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着力点。作为在公共服务方面承担主要责任的地方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更加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始终把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巩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加强市级政府的统筹力度。细化对各级政府职责定位的认识,抓紧厘清市级以下各级政府的权责边界。加快对政府职能实现方式调整的研究,为建立既有利于全面履行职责,又有利于加强部门协调的政府运作模式提供支撑。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市级政府在推进发展战略、解决难点问题的统筹作用,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增强部门协调力度,形成良好的发展导向和工作导向。

加强教育改革的系统设计。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加强改革的总体设计和规划,从教育现代化全局的高度,动员全社会各行各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改革,加快社会各项事业配套改革,协同攻关,共同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加快转变育人观念,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坚持育人为本和立德为先。树立和倡导科学的教育观、学习观、人才观、就业观,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推进德育课程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区协同合作的德育工作体系。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加强生命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素养。

重视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成长为有用之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时间探究思考、了解社会。加强校内外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利用,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机制,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注重学生的通识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重视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等综合素质教育。

充分激发教育发展的活力。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扩大中高职衔接试验的范围和规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和输出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推进高校协同创新,创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建模式,支持高校间自主联盟的建设,支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全面提升市属高校办学水平,打造若干优势专业。加强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提高首都教育国际化水平。大力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的学分转换,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3.加快优化资源配置,打好教育改革攻坚战,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完善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重视流动人口、贫困家庭学生和残疾学生的教育工作,保障弱势群体从“不失学”到“有效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强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调整,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配置,促进中小学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布局协调性配置,完善高等教育与首都空间布局的适应配置。制定区域联动发展政策与措施,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创新合作形式,不断完善区域教育合作机制。

创新公共教育服务提供方式。推动学校内涵发展,让更多学校都成为公众满意的优质学校。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成长平台。建立数字化学习推广应用机制,加强数字化精品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应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区域资源互动,建立学区化管理模式、一体化模式和集团办学模式等多种形式的学校联盟,扩大优质教育服务。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模式,制定和完善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政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小学入学推行信息采集制度,小升初全面落实就近派位政策,坚决禁止奥数以及其他学科竞赛成绩与入学挂钩。深化中高考改革,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完善本市中考中招和高考高招改革的框架思路,研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

4.加快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化的教育治理体系,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建立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明确市、区县两级政府的教育管理权责,明晰教育主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权责,加强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力度。加快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树立服务意识,改变管理学校的行政化方式,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减少行政干预。

扩大学校办学自。完善学校治理结构,以章程制定和建设为重点,推进依法治校。尊重学校办学规律,倡导教育家办学,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和承当相应的责任。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坚持和完善公办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落实党委、校长职权,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

强化教育督导和社会化评价。推动教育督导立法,筹备成立北京市教育督导委员会。加强市区两级教育督导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切实发挥督政和督学作用。积极培育教育评估社会组织,委托开展教育评估监测,提高教育评估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公信力。

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G424.1 [文章编号]1672-1128(2012)023-0044-03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学习方法与小学阶段不同,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状况,尤其是那些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由于内容多、抽象、理论性强、难度大的数学课而产生畏难心理,导致学习兴趣不浓、不愿学习、考试成绩偏差等现象。笔者认为,家校合作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概述

1.家校合作

20世纪60年代,一些西方教育家提出了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承担着同样重要责任的观点,后经发展衍生为家校关系、家校交流等新型教育理念。我国教育界在上世纪80年代也提出过类似的教育理念,后来由教育研究者马忠虎教授在其编写的《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一书中对“家校合作”这一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家校合作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2.学习共同体

共同体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腾尼斯提出,是指人类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社会关系,以及与社会关系相对应的价值观。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是对共同体概念的衍生,指在学习过程中,以学习参与者和教育者为对象共同建构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以及与之对应的观念、方法和策略。学者郑威和李芒2007年发表在《当代教育科学》第二期的论文“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定义为:如同在社会交往中一样,学生、家庭、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相互交往,相处一段时间足够形成一套共有的习惯和习俗,这就是学习共同体。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中的错误思维及原因

初中数学知识在整个中学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比小学数学知识,初中数学注重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一些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而言,学习初中数学困难会加大,没兴趣、不会学、成绩差等问题会随之出现。

1.课堂参与不足

一些学生对数学课上学习的内容缺乏兴趣,表现为既不主动进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也不愿意参与到对具体数学问题的思考中。课堂参与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进入初中后要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整,使自己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直到形成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和习惯。但是,一些学生适应能力较弱,不能主动进行学习方法等的调整;其次,家庭教育缺乏针对性,常见的是对学生缺乏激励,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其结果必然使自信不足的学生在学习中远离课堂教学。

2.认知加工速度慢,元认知发展滞后

初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认知加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认知加工能力指个体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表现在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中;元认知能力则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认知的能力,表现为人对内心正在发生的认知活动的认识、体验和监控。在数学课堂学习中,一些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这就是元认知发展滞后的具体表现。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初中生的思维还处在成长阶段,其抽象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还达不到成人的标准,因此在数学思维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数学课堂教学应有侧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但让学生能够会解题,而且能从解题过程中学会提升思维品质,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元认知能力。

3.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造成课堂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等的重要原因。据笔者了解,很多数学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往往具有共同的学习特征:课前不预习、课中不学习、课后不复习,可以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没有计划性,也不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长此以往,不但阻碍了认知水平的提高,也无法树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构建初中数学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

必要性和可行性

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既能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给予学生灵活的教育方式,也能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因此,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可行性。

1.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学习兴趣不足,而“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方式不但依据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注重塑造学生的自信和意志品质。学生在“家校学习共同体”教育模式下,一方面感到自己成为了焦点,受到来自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无形中自我意识得到增强,自信心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则会产生较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愿意按照“家校学习共同体”为其指定的学习目标而努力。长此以往,就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能保持愿意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观心态。

2.通过合作学习共同体让家校双方共同受益

“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在双方参与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这一过程在双方不断地反馈过程中让双方相互受益。首先,家庭通过“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高了教育能力,加深了对学校教育的理解。每位家长都有一套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然而每位家长的职业经历和社会背景都不相同。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看到孩子数学成绩较差,有的家长会耐心的与孩子沟通,并帮助孩子找出问题之所在;也有的家长简单粗暴地训斥一番就草草了事,认为孩子学习是学校的事情,与家庭教育无关。“家校学习共同体”可以克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片面性,并且能为广大家长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家长可以相互请教学习,家长与教师之间同样也可以相互学习,大家围绕着共同的问题进行探讨,制定出教育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3.巩固家校共同教育的协同性,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困难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具有较大不同,二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交集,甚至会出现“真空地带”,即学生在放学后并不立即回家,可能去了网吧,假如学校和家庭没有一个协同机制的话,那么学生有可能扩大“真空地带”,对学校说家里有事要请假,或者对家长说学校要加自习课,回家要晚一点……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家校学习共同体”旨在为学校和家庭建立一个畅通无阻的沟通机制,杜绝类似事件发生,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构建初中数学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1.更新数学学习理念

“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初中数学教育中,首先要转变观念,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在课堂中,学生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解题的基本技巧,而且要能够反思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形成数学思维,培养数学素养;在家庭中,家庭教育要塑造学生探究知识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树立“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精神。其次,“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念要与新课标的培养目标融合起来,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究。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而且让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究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2.变革数学学习方式、拓宽数学学习内容

首先,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根,要变革数学学习方式,首先要做的是夯实基础,要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1/(|x|-1)无意义,x的取值范围为_____ 。有的同学填x=1,这是错误的。因为这里有两个知识点,即分式无意义的概念和运算绝对值法则,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一个概念和一个法则,才能知道|x|-1=0,解出x=±1的正确答案。由于数学是一个连贯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正确掌握了绝对值的运算规则后,才能为后续的初二学次根式、初三学习无理方程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如果在学习某一内容或解一题时碰到了困难,很有可能是以前学过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造成的。因此,要查缺补漏,找到问题并及时解决,努力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及时解决一个问题。其次,要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等能力。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讲解公式、定理、概念时,要揭示其形成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最容易被学生忽视。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不断提醒学生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求知精神。

3.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角色地位

要建立“家校学习共同体”,必须明确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角色地位。具体到数学教育,二者所扮演的角色需要进一步的明晰。家庭教育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要承担着感性的角色,即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树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而学校教育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承担着理性的角色,即通过知识的传授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大量解题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司其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都非常重要。“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念就是在明确二者的角色地位后,在具体的数学教育中对二者进行协调,找出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4.调动教师和家长合作教学的参与积极性

要构建高效率的“家校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家长必须积极参与,并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其中,调动教师和家长合作教学的参与积极性是构建高效率的“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核心。学校要想办法让家长懂得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更多的了解和关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等,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增进学校和家长的相互了解,从而使家校合作更为融洽、高效。

初中数学的学习对每位学生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学习能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奠定基础。而在家校合作共同体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学习则不但提高了学生数学素养,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精神,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勤于思索、乐于探究,可以说是受益终身的。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郑威,李芒.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J].当代教育科学.2007.2

[3]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l.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

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篇5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三维互动平台 合力

[作者简介]黎齐英(1965- ),男,广东茂名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生处,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宋德源(1978- ),男,江苏徐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思政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广东 茂名 525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相互配合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CZ01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51-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推进与发展,信息网络与虚拟空间的拓展,一元格局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元文化共同存在的格局。“处于这样社会环境下的青少年,其思想认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形成与发展,绝不是单一因素影响与作用的结果,而是持不同价值观的主体,在社会综合化、高度社会化进程中进行比较与选择的产物”。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绝不仅仅只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部门的事,也绝不仅仅只是学校单方面努力的事情,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与努力,构建立体式、交互式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平台,形成强而有效的教育合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的现实依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很多高校也都注意到了工作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纷纷提出“齐抓共管”和“主动出击”的口号。然而,遗憾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齐抓共管”和“主动出击”多半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从总体上看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的‘交叉与共融’,多是各部门封闭运行自我扩张的客观结果, 也就是说,这种共融的绩效不是部门间优化‘经营结构’的超值收益,而是‘包打天下’放量投入的结果”。大多数高校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配合的载体和平台,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互动来说,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职能部门之间、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责任对接,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作。学工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宣传部等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部门自唱“独角戏”,互不干涉“内政”;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教学教辅、后勤单位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学生工作系统的事情,与本部门关系不大、或者没有关系,只要是与和学生有关的工作,全都推给学生工作部门,根本谈不上协作和配合。学工部成了“多管部”,辅导员成了“消防员”,每天疲于应付各类事务性工作,得不到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与支持,难以组织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2.学校与家庭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互动。亲情的力量非其他教育力量可以相比,家庭教育在学生的品德塑造、习惯养成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实中诸多高校与学生家长往往缺乏相互主动联系和沟通。高校很少主动把学生在校的思想动态、日常表现等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即使有沟通,也通常是学生出现问题以后,为了知会家长和寻求协助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主动和家长联系。同样,相当多的家长认为,子女进入大学,日常管理教育引导就是高校的工作,家庭只需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就可以了。于是,在子女进入大学校园后,就不再或者很少过问子女的事情,对其关注不够,忽略了子女心理变化。事实上,如果学校和家庭能经常相互主动沟通、联系,共同关注、教育学生,有些问题几乎完全可以避免。

3.学校和社会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互动。人是现实中的人,是各种错综复杂社会关系的综合体,大学生也不例外,社会上的种种表现直接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学校与社会缺乏必要沟通和联系,有时会引出很多负面效应,直接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学生已进入思想与行为的活跃期和独立期,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信息的影响范围之广与力度之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学校、家庭对他们的影响。尤其是社会上一些负面信息,加之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和过滤能力不是很强,严重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甚至可能直接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相抵消,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上的“孤岛效应”。

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的理论基础

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曾经阐述过合力论的思想,他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地、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根据恩格斯的历史发展合力论思想,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历史发展是一切因素相互交叉、相互作用产生的共同结果,社会正是在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合力中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掌握的不仅仅是理论,更重要的是掌握理论中所蕴含的方法。我们要站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上认真把握合力论中所蕴含的整体性思维,把人、自然和社会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各要素的协调、配合和相互作用,要关注事物发展的整体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可以说,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思想不仅为我们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也提供了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基础。我们既要完整、准确地掌握其思想精髓,又要在社会实践中把握和运用好所蕴含的观点和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所面对的对象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而人的思想是在纵横交错的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任何单一的教育都无法塑造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大学生思想素质提升就是由学校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共同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合力机制的构建能够整合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形成一种教育合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合理的因素,优化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方力量,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不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快速、高效运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是指高校、家庭、社会三者关系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学校部门与部门、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彼此交流互动、彼此相互积极作用的过程以及由此而产生、建立的以生为本,以校为中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和载体。我们既要研究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每个因素的各自作用和优势,又要研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重视所有因素协同并进的优化整合作用,从而引导和调控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向与大小,使系统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果和协同功能,进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良性、高效运转,实现最大优势和合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是一种集体力的重要体现,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负责,以彼此之间分工协作为前提,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共同作用于大学生所产生的综合教育力量。基于此,我们必须及时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使学校各部门之间,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有机统一协作起来,呈现出“多兵种、立体化联合作战”的趋势,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良好局面,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的路径与意义

1.构建学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平台,形成部门有机结合的教育合力。“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涉及的事情、内容、对象十分广泛,校内各部门、各工作环节、各教职员工均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学校的每一个部门、教职工都应该身体力行,自觉主动地去实践为人师表的深刻内涵,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校要站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高度,对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问题要有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改变 “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走出“在加强声中削弱”的怪圈,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高校要通过制度保障与体制创新建立起以学工部门为主导,各部门积极配合,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机制,使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分工合作,共同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学校要以完善校园信息化设施为基础,积极创新教育载体和形式,建立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信息化互动平台,让“润物细无声”的熏染和积极有效的理论灌输密切联系起来,从而使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受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管理和渗透,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达到和谐统一。“一项教育活动,从组织力量、拟定计划方案、具体实施,到跟踪变化、调节修正、检查落实和最后目标的实现,只要有一个环节没衔接上,一项工作敞开口子,某个部门或某个领导不予重视,就会出现力量多项分支,就会降低教育的整体合力,延缓或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的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让学校形成整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构建学校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平台,形成校家有机结合的教育合力。“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终生的、持续不断的相互教育和影响的过程。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完善教育体系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意识培养、习惯养成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动沟通的缺乏,必然会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构建学校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平台,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使之与学校教育实现有机统一,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构建学校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平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高校成立由学工部门主导,相关部门参与的大学生家庭教育协调指导机构,制定相应的的制度和措施,统一协调与家庭互动工作。各二级院系具体落实同家庭的联系和沟通,以便及时发现大学生在思想、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引导、解决。第二,高校建立群、飞信等多形式、多载体的互动平台,引导家庭正确认识互动平台的构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予以积极配合,让家庭能主动参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积极与学校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能对学校传达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3.构建学校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平台,形成校社相结合的教育合力。“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现实中的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参与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孤立的,不能与社会脱节,“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和社会实践,其政治思想品德等总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参与社会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又通过社会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产生实际意义”。社会教育是影响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也深刻影响着社会教育,“可以说社会上有什么,校园就有什么,社会文化的波动都会波及校园。但是校园文化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经过精心组织和管理而形成的,所以对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同时又对社会具有积极的辐射功能,由此可以看到,校园文化的高层次性和优势。从实践方面来考察,历史上的新思潮、新道德都是由校园走向社会并影响整个社会的”。当前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必要沟通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高效发挥。学校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教育,加强大学生社会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融入社会、认识社会,升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引导他们自觉抵制和消除社会负面影响,并在实践中体会社会的真、善、美,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高校要把行为社会评价体系积极引入到学校教育中来,对大学生做有的放矢的教育和引导,通过社会公共伦理规范和评价来规范大学生的言行,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符合时展需要的人。同时,社会也积极履行自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净化社会风气,优化社会环境,分化社会信息,配合学校化解社会负面影响对学校教育效果相抵消的状况,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统一和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在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中保持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社欣,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与实践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2]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苏众.构建高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格局的实效性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9).

[4]许涛.略论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机制[J].河南教育,2007(8).

[5]严美贵.创新工作机制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J].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6]闫玉,王靓.略论大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9).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08-26.

[8]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篇6

在校家长会上的讲话

麻岔小学校长  蔡一猛

各位家长们、各位老师:

大家好!

时至秋日,天高气爽。对于各位家长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校的家长会,我表示由衷的感谢,也觉得十分的欣喜,希望各位关心麻岔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的有识之士能够一如既往的支持麻岔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共同构建出尊师重教、兴教好学的良好氛围,为将麻岔小学打造成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爱岗敬业、质量不断提升、条件设施完善、教育管理到位的优良农村小学而发出强大合力。

下面我主要讲三点:

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浇灌出一片教育的热土。          

春晖遍泽桃李树,硕果挂满琼瑶枝。小山村也有大希望,小学校飞出过金凤凰。回顾麻岔小学70余年的办学历史,为社会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更走出过北大、清华的学子。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争资上项、全体教职工踏实苦干,学校各项工作都有长足的发展。

一是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近年来,我校累积投入资金肆佰余万元新建教学楼、修补校园围墙、完善学校配套硬件设施以及优化教师办公和学生就学环境。

二是师资队伍加强建设,育人力量不断提升。目前,我校共有教师35人,其中党员有5人,拥有高级职称教师6人、拥有一级职称教师 19人、拥有二级职称教师10人。全体教师本科文凭共计17人,专科文凭18人,通过开展骨干教师传帮带、教师结对一帮一、专题培训、集体研修、内部竞赛等措施打造了一支老中青结合、良性评比竞争、团队合作共奋进的育人队伍。

三是教育质量稳中有进,教学管理不断强化。2017年教育质量综合检测在全县同类学校中排四名,2018年教育质量综合检测在全县同类学校中排三名,小升初考试中,25名同学被溪洲中学录取,2019年教育质量综合检测在全县同类学校中排四名。

四是未来蓝图合理规划,办学方向不断明朗。实行“九年制”教育,我校目前正在建设幼儿园,建成后将开办幼儿教育,实现从学前到小学的学段覆盖。打造“精品式”学校,进一步强化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各项软件实力提升,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质量提高,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使麻岔小学成为全县同类农村小学中“建设优良、实力优良、质量优良、队伍优良”的“精品式”学校。

二、提升看法,提高认识,打造出一个希望的摇篮。

办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家长。过去,因为地方兴师重教,家长大力支持,麻岔小学的曾经写满了辉煌;现在,兴师重教的热情丝毫未减,家长朋友们的关注更加强烈,我相信麻岔小学的未来充满着希望。请大家清楚的认识到,加强家校合作有利于兴师重教的氛围构建,良好氛围的形成能正向激励教师扛起育人职责,增强使命担当,主动投入到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敬业乐业、敬岗爱岗,为推动教育发展注入精神动力。加强家校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活即教育”,生活中的教育对于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30%的教育在学校,70%的教育在家庭,家庭教育对于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加强家校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安全防范,责任是天,安全是地。学生安全是教育工作的红线,家校密切联系,提升家长安全防范意识,促进学生落实安全防范相关要求,追踪学生进校、在校、离校动态,对于学生安全工作意义重大。加强家校合作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课后辅导质量提高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有着积极的作用。加强课后辅导,培养学生在家自学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三、加强配合,深化合作,培养出一批社会的栋梁。

育社会栋梁,办精品学校。加强家校配合,深化家校合作的好处众多,意义重大。希望各位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尊重教师,增进理解。教师作为科班出生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方法、教育行为的使用上有着更深刻的认知,家长朋友要充分相信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家校共育工作中,及时对学校工作进行了解,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充分理解教师的教育动机,才能将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目的配对契合。

  二是加强交流沟通,求同存异。我校是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居多。在家的家长可以经常来校和教师沟通交流,外出务工的家长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每个人对如何教育孩子都有着不同的见解,教师要体会家长的爱子心切,家长也要谅解教师的工作难处。沟通多了,误会就少了,误会少了,心就走到一起了。

三是客观看待问题,摆正心态。不知道错就不知道对,对于教师反映的问题要客观看待,不能不急也不能太急,更不要有任何额外的看法和认识,教师都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提高认识看法,主动纠正孩子错误,全力配合老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篇7

一、工作重点

1.深化教育改革。一是全面实施“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国家改革试点项目,加快全省职教改革示范区建设,探索政府统筹,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二是继续探索“高等教育省市共建,以省为主;高中阶段教育市县共建,以市为主;义务教育县乡共建,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三是抓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积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四是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五是推进办学体制改革,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建立健全民办学校风险防范制度。六是开展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中职中专与自考专科、高职高专与自考本科衔接工作。

2.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制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每一个乡镇至少建一所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着力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扩大城市学前教育资源,加快解决城市入好园难问题。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实行办园许可证制度、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教育督导制度。

3.推进职教高地建设。全面实施职教攻坚战略,加快西部职教高地建设和全省职教改革示范区建设。推进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一批部级、省级示范性中高职学校、重点专业和实训基地,落实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围绕现代产业发展和“7+3”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职业教育。进一步整合各类技能培训资源,以职业院校为依托,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全面完成中职招生任务。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开展农村职业教育示范县创建活动,继续实施“2112”教育富民工程,大力培养培训新型农民,多渠道促进农民致富。继续做好藏区“9+3”免费教育工作,帮助藏区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4.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教育振兴计划,继续开展“市教育示范乡(镇)”和“义务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着力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和县域内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广泛开展城乡学校“结对”、“手拉手”等活动,实现“强校”带“弱校”。通过教师“支教”、“走教”等方式,加大中小学教师、校长城乡交流、挂职力度,逐步实行县域内教师交流制度。发挥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作用,加快教育资源库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5.提高普高办学质量。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努力提升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鼓励办出特色。合理布局学校校点,加强城乡薄弱高中建设,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扩大优质资源,建成一大批优质高中。探索多样化的普通高中招生方式,实施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制度。鼓励举办特色高中和综合性高中,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育内容,探索普职整合的办学模式,通过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6.积极发展高等教育。通过省市共建,创新体制机制,支持辖区内高校做大做强。积极支持四川现代教育集团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创办普通高校;积极支持省师范大学建设市科教园区;创新各类人才培养方式,扩大高校与地方深入合作,促进教育、科技、经济发展。

7.加强德育和体卫工作。以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开展“感恩·奋进”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三基地一窗口”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家校共育”、“区校共育”机制,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形成德育合力。贯彻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不断提高德育队伍水平。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加强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工作。加强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开齐开足相关课程。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切实落实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举办首届中小学生音乐节。

8.强化重建学校管理。在全面完成教育重建任务的基础上,重点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重建学校管理: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做到爱护重建设施人人有责。二是落实管理责任。明确学校校长是管理第一责任人,并落实专人负责日常监管和维护。三是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学校管理干部管理知识培训,建立公共设施台账和明细账目,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四是严格督促检查。市教育局将采取明察暗访、定期检查、突击抽查和随机复查相结合等方式,查找问题,督促整改,确保重建公共设施设备正常使用运行。

9.努力改善教育民生。继续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积极开展贫困学生、残疾学生、留守学生资助工作。继续落实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和中职涉农专业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补助工作。开展普通高中困难家庭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工作。大力推行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服兵役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工作,帮助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10.维护教育安全稳定。强化“一岗双责”,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学校消防、交通(特别是校车安全)、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控等安全管理和防灾减灾教育。完善人防、物、技防措施,进一步推进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完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体制机制,强化工作责任,完善工作制度,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力度。深化“警校共育”成果,全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认真做好重大节假日、纪念日和敏感期、特殊事件期间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确保教育系统持续稳定。

同时,加强特殊教育,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和勤工俭学工作,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做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强化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巩固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完成《教育志》编撰工作。

二、工作措施

11.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各级政府依法增加投入、社会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长效机制。巩固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投入分项分担责任。切实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保证国家政策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公用经费规范管理和教师绩效工资兑现发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挤占教育经费。积极争取国家、省的项目资金和社会各界的援助,全力解决学校重建资金缺口问题。

12.提升队伍素质。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推进师德建设改进创新。完善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开展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提升培训和研修培训。实施“国培计划”,启动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推进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建设,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和名师培养培训计划,加强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将幼儿园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培训和校长、专职教师的提升培训。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通过“上派”、“下挂”、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教育管理干部素质。

13.加强党的建设。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教育系统领导班子、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化领导班子创“四好”活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中职学校和中小学党建工作,扩大民办学校和民办培训机构党建“三覆盖”,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14.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基建、招生、物资采购、服务性收费等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做好教育系统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增长和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教育惠民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行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15.规范办学行为。抓住重点环节,集中力量解决社会反映强烈、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重点整治教师有偿补课和参与社会收费培训、占用学生节假日集体补课和上新课、随意增减课程、下达升学指标、以考试成绩排名排位等问题,以此推动其他问题的解决。组织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加大对严重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确保规范办学行为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16.强化督导工作。改进和完善督导、考评办法,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和评估制度,以教育经费、灾后重建与管理、职教攻坚、均衡发展、教育质量、队伍建设等落实情况为重点,加大对县(市、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考核力度。完善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考评办法。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迎接国家对“两基”工作验收。迎接省政府对旌阳区等四个县(市、区)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的指导工作。

三、工作要求

17.不断加强学习。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理解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学习先进教育理论、管理方法和成功经验,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重点抓好中心组学习,建立和完善集中学习、个人自学、讨论交流和督促检查制度,形成激励机制,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精神动力。

18.深入调查研究。以“两基”成果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教改革示范区建设、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经费保障、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等为重点,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找到、找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增强前瞻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到学校听课制度。

19.提高执行能力。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编制、实施全市教育系统“六五”普法规划,继续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落实校务公开责任制,完善政务公开,加大信息公开。规范行政审批、行政服务,推进电子政务。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度,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篇8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校合作

一、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

“合力”原是物理学的用语,指作用在质点上的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效果如果与某一个力F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F就叫做几个力的合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是指他们进行有效地合作,从而产生更大的教育力量,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能够更多地抵御来自于外界的各种不利于教育孩子成长的因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为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

(二)家长与学校教育的共同配合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赫姆林斯基曾讲过:”……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变得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人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这里就更加强调了家庭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此外,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可以有效地督导学校教育的进行。家长对于自己孩子在学校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地向学校进行反映,可以促使学校教育更加地满足家庭的多元化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并且通过家庭的加入,能够使教育更加透明、公开、公平、公正,从而更规范、更合理。

(三)家庭教育需要学校的指导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家庭教育具有全面性和广泛性,体现在孩子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和渗透性,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尤其是t.JA~差异性,能够较为充分地考虑孩子个体的差异与特点。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生命的教育”,它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人难以实现的。然而,大部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教育理论较为缺乏,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研究和把握不到位,往往会凭着自己的思想和对孩子的关爱进行教育,在教育中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偏差,影响教育的效果。因此,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可以与学校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并可以从学校获得更多有关子女教育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教育子女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

二、家校合作中的问题

家长和老师对家校合作的意愿非常强烈,也在逐步实施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家校合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致家校形成的合力明显不足。

(一)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家校合作中经济和手段的制约

家校合作需要一定的费用作为支持,但是国家教育机构没有专项的资金投入,合作过程的经费一般都是由学校独自承担。因此,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很多家校活动得不到真正具体地贯彻和落实。一些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没有电脑,也没有条件上网)很多新颖的家校合作手段却没有办法开展,如家校bbs论坛,家校合作qq群、家长教师微信群等”这样一来,家校合作的手段就受到了制约,家长只能通过家长会、校访等最传统的方式进行合作。因此对于家校合作的效果造成了很大影响。

2.家校合作活动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

大部分学校在新学期开始时都会制定家校合作的计划和方案,但是随着教学工作中一些可变因素的影响,往往改变甚至放弃原有的活动计划。即使有的家校活动进行了开展,也往往会缺少实效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应试教育下,大部分学校还是以学生的学业为重,一些学校缺少专业的家校合作负责人员,只是由教师兼职,缺少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家校合作,有时只是应付检查、走走过场,难以实现家校合作成效。

3.家校合作缺乏换位思考,校方单向灌输多

家校合作应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双向活动,因此,家长和学校要做到相互理解,学会换位思考。然而,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有些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时相互指责和怪罪,认为孩子出现的问题是对方的错误,而不进行有效地沟通,寻求解决方法。有的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只是一味地把学校的观点灌输给家长,认为家长教育能力不足,不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家校双方缺乏相互理解和换位思考,势必造成消极的影响,影响家校合作的有力实现。

(二)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家长参与的内容有限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在参与家校合作的时候仅仅只是局限在学业上,也就是智育上的投入,但在其他方面却对学生娇生惯养,或者过于粗暴,动辄打骂,那教育的效果就无从谈起。有的学生害怕老师“告状”,自己会遭到家长的责罚,会阻挠家长和教师的联系,如不通知家长参加家长会、教师要求家长校访时撒谎、甚至有过因此离家出走的现象,与家长过于关注学生学业,忽视他们其他方面的培养有较大关系。

2.家长参与时间、精力有限

如今中国的家长大多都走出了家庭,拥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整天忙忙碌碌,经过一天紧张的工作,大多数家长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认真仔细的关注孩子的在校情况。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甚至请家庭教师来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来维持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下滑。所以平时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参加学校教育活动。

3.家校合作中的观念差异

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和家庭往往会因为某些观念的不一致出现一些矛盾和观念的差异。一些家长受现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现象影响,不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缺乏对孩子的个性化培养,一味地担忧孩子的成才之路,认为只有挣大钱、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才是人才,缺少对子女的正面引导。学校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而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无所谓。还有的家长有“读书无用”的观念,把学校当成看孩子的场所,认为只要孩子在学校长大成人就可以。家庭和学校观念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无疑给家校合作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三、加强家校合作的建议

(一)家校双方达成共识

1.家校双方要加强沟通,相互理解,达成共识

教师和家长要做到相互的信任和理解,加强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观念需要保持一致。作为父母,要学会体谅教师并支持教师的工作,同样作为教师,也要理解家长的爱子之心。家长和教师应当明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家校双方应该充分正确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并且尊重和重视它们个体差异性。在家长和教师之间遇到矛盾和冲突时,双方应当加强沟通,彼此理解和信任,从而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长。

2.家校双方要明白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场所,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这就要求家庭和学校要明白彼此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个重要场所,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对孩子的发展会有直接的影响。作为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教育责任和义务,明白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而不能一味地推卸责任,把孩子的教育完全寄托给学校。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也应当积极地参与并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使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学校,作为孩子后天知识习得、人格教化的重要场所,也不能单纯地依赖家庭教育、推卸学校责任。也应该积极的评估社会和家长的参与,从理论和实践上贯彻教学合作的教育思想,积极营造开放、互动的家校合作氛围。要提高家长参与程度,使家长意识到共同合作的好处,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3.让家长参与学校日常活动

学校应该积极地制定家校合作的活动计划,使家校合作成为学校的日常常规工作。家校合作活动可以以班级、年级或者学校为单位,展开丰富的家校合作活动。例如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和家长可以一起合作进行教室的布置、教室板报的设计、班级图书分享会等;以年级为单位,可以开展各种年级主题活动,比如学习经验交流会、家长交流会、体育比赛活动等,让家长担任主力,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在学校中,以学校的活动为依托,让家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共同协作,加强他们三方的合作关系,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总之,让家长积极参加学校的日常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形式。

(二)家长应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

作为家长,抚养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职责,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长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家长应该明白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与学校建立有效地合作。家长应该支持学校的校规校纪,认同学校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方式,增强与学校和教师的联系,协助教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协助学校和教师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此外,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应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工作中,发现问题时及时和学校沟通,诚恳合作,主动帮助学校和教师分担孩子的教育工作,摒弃教育要靠学校,完全依靠教师教导孩子的思想和态度。

(三)学校应建立组织、健全制度,调动家长积极参与

学校是家校合作中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应当建立有效的组织和制度,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为了实现家校合作的目标和效果,应该提前制定好科学化、详细化的家校合作活动计划。有了完善的组织和健全的制度才能使家校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规划,比如建立班级和校级两级家长委员会、健全家长和学校的联系议事制度、家长学校例会制度、好家长评选奖励机制等。建立健全组织和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保证家长在参与学校、班级的各项教育和管理活动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避免了家校合作工作的盲目性,从而有利于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

上一篇:城市交通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下一篇:公积金新政策解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