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1-30 17:10:17

城市交通安全应急预案

城市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篇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

 

      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通常会存在多种潜在的事故类型,例如:地震、水灾、火灾、危险物质泄漏、放射性物质泄漏、恐怖袭击、大范围长时间停电等。另外,城市中的各类大型活动也会出现重大紧急情况。因此,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体系时,必须进行合理策划。既要做到重点突出,准确反映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重大事故风险,又要合理地组织各类预案,避免各类预案间相互孤立、交叉和矛盾,使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故局部化,尽可能地消除、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交通。

1应急救援体系中的主要应急机制

      应急救援活动一般可划分为应急准备、初级反应、扩大反应和应急恢复4个阶段。应急机制与这些应急活动密切相关。应急机制主要由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和公众动员等4个基本机制组成。

      统一指挥是应急活动的最基本原则。应急指挥一般可分为集中指挥与现场指挥或场外指挥与场内指挥几种形式,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指挥系统都必须实行统一指挥模式,无论应急救援活动涉及单位级别高低和隶属关系不同,都必须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行动。

      分级响应是指在初级响应到扩大应急的过程中实行分级响应的机制。扩大或提高应急响应级别的主要依据是:①事故灾难的危险程度;②事故灾难的影响范围;③事故灾难的控制事态能力。而事故灾难的控制事态能力是“升级”的最基本条件,扩大应急救援主要是提高指挥级别,扩大应急范围等。

属地为主是强调“第一反应”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

      公众动员机制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最薄弱、最难以控制的环节。

2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有关制定事故应急预案要求的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已开始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表明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工作的重视及风险意识的增强。但是,从目前几大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的企业级应急预案的总体情况来看,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的事故应急预案只是几页文件。其中,仅有对应急救援的有关组织机构与职责、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一些规定,而应急预案中其他所应包括的核心内容未能给予足够的反映,难以满足目前应急救援工作现状的要求。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缺乏强有力的应急指挥系统。当发生突发事件时,难以积极稳妥地组织各方力量协调配合,统一高效地开展救援行动,使必要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

      (2)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故,涉及受害人群多,行政管理部门多。如果没有广泛的社会参与,将无法有效扼制事态的发展。

      (3) 没有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后果分析和风险评价,应急预案的编制未能充分明确和考虑自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及其后果。也未能结合自身应急能力的实际,对一些关键信息,如潜在的重大危险分析、支持保障条件、决策、指挥与协调机制等缺乏详细而系统的描述,导致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差。从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各运营公司的预案均未包括此类内容。

      (4) 尽管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在事故救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了应急救援预案不等于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就有了保障,即使一个非常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如果在之后就束之高阁,没有进行有效的落实和贯彻,不进行预案的宣传,不落实预案中所需的机构、人员及各种资源,不开展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演练,那么一旦事故发生,应急救援预案能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就还是个未知数。

目前各运营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还缺乏有效的实施、维护和更新。

3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1) 事故预防。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正常条件发生偏差而引起的,如果能事先确定出来某些特定条件及其潜在后果,就可利用相应手段减少事故的发生,或者减少事故对外界的影响,预防事故要比发生事故后再纠正容易得多。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新线设计及旧线改造中,必须设计必要的安全装置和设施,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的安全程度。另外,事故预防工作也不可忽视操作规程、应急规程和管理策略的建立及其定期的培训和维护。

      (2) 应急救援预案准备。主要包括:发现预测任何可能出现的紧急事故类型及其影响程度;制定紧急状态下的反应行动,以提高准备程度;确保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做到准备充分和通讯通畅,从而保证决策和反应过程有条不稳;保证人员进行培训和演习,定期更新应急预案和重新评价其有效性。

      (3) 应急救援系统的组成。应急救援系统从功能上讲,可由应急指挥中心、事故现场指挥中心、支持保障  中心、媒体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等5个运作中心组成。要做到快速、有序、高效地处理应急事故,需要应急救援系统中各个中心的协调努力,其运作程序可用图1表示。

      (4) 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应至少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应急资源的有效性、组织和利用;事故的评估程序;指挥、协调和反应的组织结构;通报和通讯联络的程序;应急反应行动(包括事故控制、防护行动和救援行动);培训和演习及应急救援预案的维护。

      (5) 应急培训与演习。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测试应急救援预案的充分程度;测试应急培训的有效性和队员的熟练性;测试现有应急装置和设备供应的充分性;确定训练的类型和频率;提高与现场外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通过训练来识别和改正应急救援预案缺陷。

      (6) 应急救援行动。一个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应能在事故和灾害发生时及时调动并合理利用应急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设备资源)投入救援行动事故现场,针对事故灾害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应急对策和行动方案,从而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行动,使伤害和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和最小范围,并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故。

      (7) 系统恢复与善后。当应急阶段结束后,从紧急情况恢复到正常状态需要的时间、人员、资金和正确的指挥,这时对恢复能力和预先估计将变得十分重要,通常情况下,重要的恢复活动包括事故现场清理、恢复期间的管理、事故调查、现场的警戒与安全、安全和应急系统的恢复、人员的救助、法律问题的解决、损失状况的评估、保险与索赔、相关数据收集、公共关系等。

4救援预案的基本结构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是多种多样的,但应急资源是需要共享的,如何针对多种事故类型进行应急预案的系统规划,保证各应急预案之间的协调一致,形成完整的应急预案文件体系,避免预案之间的矛盾和交叉。这些问题在应急预案编制之初就应予以统筹考虑,否则将给应急组织机构职责、指挥及响应程序等带来不必要的内容重复,引起矛盾和混乱,对应急预案的维护和职责明确等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灾害大致可分为安全事故、自然灾害、人为突发事件等3类。针对每一类灾害的具体措施可能千差万别,但其导致的后果和产生的影响却是大同小异的。这就意味着可以通过制订出一个基本应急模式,由一个综合的标准化应急体系有效地应对不同类型危险所造成的共性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救援体系的总目标是控制事态发展、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恢复正常运营。这3个总目标也可以用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恢复来表示。我们可以针对不同事故的特点,如爆发速度、持续时间、范围和强度等,制定具有针对性强的专项应急预案。为了保证各种类型预案之间的整体协调和层次清晰,实现共性与个性、通用性与专业性的结合,宜采用分层次的综合应急预案。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救援体系的建设,从保证预案文件体系的层次清晰和开放性角度考虑,以划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预案最为合适,其结构见图2。

      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预案由于各自所处的层次和适用的范围不同,其内容在详略程度和侧重点上会有所不同,但都可以采用相似的基本结构,如采用基于应急任务或功能的“1+4”预案编制基本结构。即,应急预案=基本预案+ (应急功能附件+特殊风险预案+标准操作程序+支持附件 )。

      (1) 基本预案。是该项应急预案的总体描述,主要阐述应急预案所要解决的紧急情况、应急的组织体系、方针、应急资源、应急的总体思路,并明确各应急组织在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中的职责以及应急预案的演习和管理等规定。

      (2) 应急功能附件。是对在各类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中通常都要采取的一系列基本应急行动和任务而编写的计划,如指挥、控制、警报、通讯、人群疏散、人群安置、医疗等,并应明确每一应急功能针对的形势、目标、负责机构、支持机构、任务要求、应急准备和操作程序等。

      (3) 特殊风险预案。是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安全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每一种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事故,明确其相应的主要负责部门、有关支持部门及其相应的职责,并为该类专项预案的制定提出特殊的要求和指导意见。

      (4) 标准操作程序。用来规定在应急预案中没有给出的每一任务的实施细节,各个应急部门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为组织或个人提供履行应急预案中规定的职责和任务时所需的详细指导,标准化操作程序应保证与应急预案的协调一致。

      (5) 支持附件,应主要包括应急救援有关支持保障系统的描述及相关附图表,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登记表、重大事故影响范围预测分析、应急机构及人员通讯联络方式、消防设施分布、疏散线路图、媒体联络方式、相关医疗单位分布图、交通管制范围图等。

 

参考文献

1丁辉. 突发事故应急与本地化防范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城市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篇2

关键词:轨道交通 事故案例 安全措施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各种由机动车引发的城市道路拥堵、环境、安全等问题逐日凸显。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逐渐被人们重视、接纳,成为大多数人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进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中的危险因素及应急措施对于提高轨道交通安全系数,防止事故发生,减小事故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案例分析

根据所查找的资料对城市轨道交通在火灾、爆炸、列车相撞/脱轨、踩踏、乘客坠落站台等方面发生的事故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所示。

依据表1所统计的部分重大交通轨道交通事故,绘制地铁事故原因分布图,见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火灾事故是威胁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其发生事故量占轨道交通发生事故总量的29%左右,且伤亡较大。

3、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措施和手段

3.1 高度重视引发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的外部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人员、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和社会环境构成了事故发生的因素,这些因素的风险有可能引发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其中,社会环境属于外部因素,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开放性强,社会环境造成的安全事故很难预防,具有较强的不可控制性和不可预知性。近年来,随着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针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恐怖袭击日益增多,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也有可能引发各类不稳定因素,因此,我们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3.2 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阶段充分考虑运营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需要。安全管理应当体现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中。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阶段应当根据远期客流预测情况,预留充足的站内空间,避免大客流聚集风险;应当设计预留车站间的联络通道、紧急救援专用通道和逃生通道,方便开展救援和人员疏散。列车和车站设施建设应当使用阻燃或非易燃材料,防止火灾蔓延和产生有毒气体,并配备完善的消防系统和自发光应急疏散指示标志。

3.3 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设施设备应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题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同步投入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应当配备安检设备、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报警电话、紧急停车装置、应急广播、应急照明设备、乘客疏散向导设备和各类消防器材等。并且应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更新改造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为安全运营提供充分保障。

3.4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和乘客安全乘车知识的宣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涉及轨道维护、列车驾驶、机电设备管理、调度、站务等多个岗位,这些岗位的技术性和专业性极强,必须加强这些岗位人员的培训教育。尤其是驾驶员、调度员和车站综控员等关键岗位,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此外,应加强对乘客的安全乘车意识教育,引导乘客遵守安全乘车规定,增加乘客的安全知识,并强化乘客的自救意识。

3.5 完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为提高对城市轨道交通各类事故的应对能力,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管理职责,规范应急处置流程,并实施定期应急演练制度。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针对不同的事故,组织应急演练,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尽量大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结束语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对促进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和出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安全。城市轨道的安全性是其运营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本文在统计分析以往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措施。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何理,钟茂华,邓云峰.城市轨道交通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3,25-29

[2]施毓风,杨晟,孙力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问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2,26-28

[3]顾燏鲁,黄景宇,王金霞.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案例评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232

[4] 李为为,唐祯敏.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6)

[5] Machismo, H. State of the road tunnel safety technology in Japan. 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02, 17{2):145-152

城市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篇3

为建立健全城市桥梁事故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城市桥梁事故的能力,迅速、有效处置城市桥梁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事故,及时采取应急控制措施组织实施抢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桥梁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部《城市桥梁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省城市桥梁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

1.3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城市桥梁事故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处置城市桥梁事故的能力。

1.3.1以人为本、健全机制。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桥梁事故造成的损失;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措施,提高科学指挥能力和水平;紧密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城市桥梁事故应急工作的有效机制。

1.3.2预防为主、加强监管。把事故防范作为主要工作任务,督促城市桥梁管理养护部门加强管理,做好城市桥梁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监测工作,做好应对城市桥梁事故的人员、技术、物资和装备的储备工作,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演练。完善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桥梁事故的应急处置。

1.3.3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城市桥梁事故的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1.3.4依靠科学、及时果断。处理城市桥梁事故必须依靠科学,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积极采用先进的应急处置技术,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保证事故灾难信息的及时报告,准确传递,及时果断地采取有力措施,将事故的危害性控制在最小范围。

1.3.5分工协作、相互协调、快速反应。县城管局要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保证城市桥梁事故灾难信息的及时报告、准确传递、快速处置。有关部门接到事故信息后第一时间内启动应急预案,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动员社会力量,有组织地参与事故处置活动,采取有力措施,将事故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2组织体系

2.1指挥机构组成

为加强对城市桥梁安全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做到统一领导,各司其职,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成立县城市桥梁事故应急指挥小组,在兴国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城市桥梁事故应急工作,负责指导、协调城市桥梁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1.1指挥小组组成

组长:县人民政府分管该项工作的县领导

副组长:县建设局局长、县城管局局长。

成员:县建设局、县城管局具体分管该项工作的副职领导和相关科所股室负责人及有关技术人员组成。

2.1.2指挥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城管局内。

2.2指挥机构职责

2.2.1指挥小组职责

决定城市桥梁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结束;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城市桥梁事故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与重建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城市桥梁突发事故情况,并提出应急措施和建议;根据事故等级,组织专家开展事故调查和提出善后处理意见;决定应急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2.2.2指挥小组办公室组成和主要职责

办公室主任由县城管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县城管局办公室主任和县市政工程建设维护管理所所长担任,成员由指挥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组成。

在应急响应期间负责指挥小组正副组长、成员单位和专家工作小组的联络,及时传达指挥小组组长的指示。应急响应时,负责收集情况,提出报告和建议;及时传达和执行县政府的各项决策和指令,并检查和报告执行情况;负责同专家、工作组人员进行联络。

2.2.3指挥小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

2.2.3.1办公室

负责与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联系,及时了解最新信息,保证指挥小组正副组长及时参加县政府有关会议;负责安排指挥小组办公地点并通知指挥小组领导参加指挥小组会议;根据指挥小组的指示,协调各科室的应急工作,组织人力、物力支援;审查城市桥梁事故的新闻稿件,编发事故应急情况简报;指导利用城建档案,为事故的抢险和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基础性资料;组织城市桥梁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负责组织应急响应期间的新闻工作;按照指挥小组的指示,负责城市桥梁事故损失的汇总上报工作。

2.2.3.2市政管理股

起草防止城市桥梁事故的有关技术性文件;根据指挥小组的指示,组织城市桥梁专家协助应急工作;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应急检修、抢险、排险、快速修复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按照指挥小组的指示,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进行技术支援;

负责核实城市桥梁事故情况;组织事故的调查。

2.2.3.3市政工程建设维护管理所

负责城市桥梁的日常养护、维修、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防患于未然。在县城管局的领导组织下,直接参与城市桥梁事故的抢险抢修和现场处置工作;参与城市桥梁事故的调查工作。

2.2.4专家工作组组成及主要职责

指挥小组根据需要,设立专家工作组,作为指挥小组的咨询机构。指挥小组专家工作组由城市桥梁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电力工程、卫生防疫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参加指挥小组统一组织的活动及专题研究;应急响应时,按照指挥小组的要求研究分析事故信息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建议;参与事故调查,对事故处理提出咨询意见。

2.2.5其它有关部门职责

县建设局、县水利局、县公安局、县安监局、县卫生局、县供电局、县自来水公司、县天然气公司、各通讯管线单位按照县政府规定的职能,负责本预案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和协调。

2.2.5.1县建设局:负责对城市桥梁档案的建立及其质量的监督检查和事故中桥梁的检测、分析,为事故抢险和恢复重建提供资料和依据。

2.2.5.2县水利局:负责对可能影响城市桥梁运行安全的防汛信息及时通报。

2.2.5.3县公安局:负责事故中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现场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组织指挥排爆、案件侦破等项工作;负责具体组织事故现场区域内的道路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工作;负责保证抢险救援人员、车辆的通行;负责事故中的抢险救援和火灾扑救工作。

2.2.5.4县安监局:按照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安全生产专家对本预案适用范围内的事故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实施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组织或参与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2.2.5.5县卫生局:负责城市桥梁事故中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2.2.5.6县供电局:负责城市桥梁事故抢险的供电应急工作及跨桥供电线路的抢修工作。

2.2.5.7县自来水公司:负责城市桥梁事故中跨桥供水管线的抢险工作。

2.2.5.8县天然气公司:负责城市桥梁事故中跨桥燃气管线的抢险工作。

2.2.5.9通讯管线单位:负责城市桥梁事故中跨桥通讯管线的抢险工作。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工作准备

县城管局要责成县市政工程建设维护管理所时刻做好应对城市桥梁事故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应急机制的建立和资源准备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处置水平。

3.2日常维护

县市政工程建设维护管理所负责城市桥梁的日常养护维修、检测检查,建立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和技术档案,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防患于未然。

3.3隐患处置

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奖励机制,对及时发现桥梁险情、避免恶性事故的人员给予奖励。桥梁管理部门接报后,及时排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4应急响应

4.1事故分级

按照城市桥梁的损坏程度和事故性质分为一级事故、二级事故、三级事故三个级别。

4.1.1一级事故

(1)全省城市跨江大桥,桥长在2000米以上的大桥,以及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城市桥梁,因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导致桥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城市桥梁坍塌导致死亡和失踪人员30人以上的事故;

(3)超出县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省建设厅、市规划建设局认为需要处置的其他城市桥梁重大事故。

4.1.2二级事故。

除一级事故中规定以外的种类城市桥梁发生突然坍塌的事故。

4.1.3三级事故

(1)城市桥梁虽未坍塌,但桥面已出现沉陷、孔洞,主体结构失去承载力,随时可能出现坍塌事故,必须立即采取封桥断路措施的事故;

(2)道路立交桥及道路下穿铁路立交桥,因车辆撞击上跨桥梁造成桥梁设备严重损坏的事故。

4.2预案启动

一旦确认城市桥梁发生二级以上事故,应协助省建设厅、市规划建设局启动《*省城市桥梁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一旦确认城市桥梁发生三级以上事故,由县政府启动县城市桥梁事故应急预案。

4.3响应程序

4.3.1城市桥梁事故发生后,县市政工程建设维护管理所应立即报告县城管局,县城管局迅速核实情况后,立即上报县应急委员会。县应急委员会接到报告后,迅速通知桥梁应急指挥小组和有关成员单位赶赴事故现场。

4.3.2接到事故报告的相关成员单位立即实施现场抢险,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尽力控制事态发展,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县城管局迅速组织安排桥梁养护管理单位的抢险队员进行抢险、抢修和现场处置;同时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协调、安排好交通导流工作;必要时架设临时便桥,尽快恢复交通;汛期行洪河道上城市桥梁发生事故可能影响行洪时,应及时报告当地防汛指挥部门。

4.3.3指挥小组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的指挥。各成员单位接到指令后迅速赶赴现场,按照事故的性质和现场情况,依据各自职责组织并实施抢险救援工作。

4.4信息

城市桥梁发生较大和一般事故,其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过程中信息,由指挥小组实行统一管理,以确保信息正确、及时传递,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向社会公布。

5应急结束

5.1结束程序

由城市桥梁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决定应急结束,并通知相关单位和公众。特殊情况下报县政府或县政府授权的部门决定应急结束。

5.2事故调查

5.2.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在应急结束后,应责成有关职能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有关部门在事故调查过程中要认真分析事故原因,从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维修、管理各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5.2.2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调查应严格遵守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的各项规定。

5.3总结建议

5.3.1城市桥梁事故应急指挥小组负责整理和审查所有的应急记录和文件等资料,总结和评价导致应急状态的事故情况和在应急期间采取的主要行动。

5.3.2指挥小组办公室应及时向县应急委员会、市规划建设局做出书面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事故的桥梁基本情况;

(2)调查中查明的事实;

(3)事故原因分析及主要依据;

(4)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分析、评价;

(5)采取的主要应急措施及其有效性;

(6)事故结论;

(7)事故责任人及其处理;

(8)各种必要的附件;

(9)调查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10)经验教训和安全建议。

6应急保障

6.1资金保障

城市桥梁事故应急所需经费由县城市桥梁事故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提出,经县财政局审核后列入年度县财政预算,以保障应急状态时经费使用。

6.2队伍保障

县市政工程建设维护管理所组建本单位的抢险队伍,主要负责三级事故的抢险抢修工作,参与一、二级事故的抢险抢修工作。

县城管局抢险队伍负责一、二级事故的抢险抢修工作。

6.2.3抢险人员:具有丰富施工及抢险经验的管理人员;具有两项以上特种操作技能的工人,包括:电工、电气焊工、起重吊装工、架子工等人员。

6.3技术保障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设备设施资源,联系*省交通设计院、*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市公路勘察设计院,为应急状态提供技术支持。

6.4医疗保障

县卫生局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医疗卫生保障,组织协调医疗救护队伍实施医疗救治。

6.5物资保障

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常备救援物资,保证应急救援的需要,应急响应时服从调动。

6.6通讯保障

应急指挥小组和各有关单位,有关人员应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通讯器材,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城市桥梁事故应急指挥部和成员单位及现场处置工作的联络畅通。

6.7宣教演习

城市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篇4

关键词:地铁运营 运营安全 措施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b)-0127-01

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首先要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而地铁以其运量大、快速、正点、低能耗、少污染、乘坐舒适方便的优点成为很多大城市缓解交通问题的首选。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明确提出要逐步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综合交通体系,建立安全便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公众。

1 国内地铁运营发展趋势

现今国内地铁发展越来越快,目前拥有庞大地铁网的城市有北京(442 km)、上海(439 km)、广州(236 km)、深圳(176 km),其中北京地铁的日均客流量达到850万,上海地铁达到750万,广州也达到650万,乘坐地铁出行越来越成为市民的首选。目前已经开通地铁运营的国内城市有成都、南京、武汉、长沙、天津、昆明等,在建的城市有东莞、佛山、福州、厦门、郑州等。

地铁发展的趋势是建设一个经济、舒适和安全的地铁系统,对行车安全有很高的要求,我国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均推行列车自动驾驶、自动控制和设备自动诊断等先进技术来实现行车安全。

2 地铁运营存在的安全隐患

随着地铁网络的形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也为市民出行带来便利,同时,列车追尾、脱轨、火灾、爆炸、水淹、人员踩踏等事件时有发生,伴随恐怖主义的泛滥及治安形势的日趋复杂,地铁安全环境及安全运营面临的风险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这就要求地铁运营方强化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生产能力,确保运营安全可控。

3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措施

3.1 强化安全责任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宣传教育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必要手段,在员工的安全宣传教育上,要采取形式多样、机动灵活的宣传教育方式,时时说,事事说,要充分利用安全活动、安全会议、事故案例展示、张贴安全标语等形式,宣传学习安全知识,营造一个“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企业安全文化。

创建一种充分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使其深入每个员工心中,成为安全意识,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全管理体系,变领导的强制管理为员工的自我管理,变领导的监督为员工自我需求。

健全安全责任体系,确立安全考核指标,通过签订安全责任状,将安全目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体现一岗双责,对安全事件实行一票否决制,形成“安全责任无小事,人人头上有指标”的管理责任机制。

3.2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思想

根据应对重大地铁事故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人是造成重大地铁事故的主要因素,运营员工的误操作、乘客携带易燃物质以及恐怖袭击都可能造成重大的地铁事故,因而需要提高地铁运营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技能,建立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专职培训师队伍,与设备供应商合作开发设备模拟操作系统,提高员工的动手能力,避免员工误操作。营造一个“学技能,明责任,我的岗位请放心,我的岗位无差错”的良好氛围。

此外,还需加强对乘客安全意识的教育,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乘客安全乘车守则,需要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加大宣传力度,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守则的行为和乘客加以制止、处罚,形成一股震慑力,非常时期需要加强车站的安检工作,防止乘客携带违禁品乘车,营造一个文明乘车的良好环境。

通过定期举办“地铁开放日、地铁安全进社区、地铁安全进校园”等活动来培养市民安全乘坐地铁的习惯,教育市民正确使用消防设施和安全装置,充分利用列车上和地铁站的多媒体播放安全知识宣传片,普遍树立“安全运营,人人有责”的安全意识。

3.3 建立全面的运营安全评估体系

地铁建设的遗留风险威胁着我国地铁的运营安全,因此,运营方需将安全管理工作前移,介入到工程设计与建设环节,使运营方与建设管理单位协同合作,及时发现整改各项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遗留风险。

轨道交通的设备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地铁车辆、信号、屏蔽门、轨道、接触网等各大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处理故障的及时性是保证地铁安全运营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运营方需建立地铁运营安全评估体系,与专业机构或高校合作,建立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模型,开发相应的安全评估软件,正确评价地铁运营安全状况,纠正管理偏差,实现科技兴安。

3.4 重视现场管理,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在地铁车站、重要设备房现场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的“6S”活动,对设备设施进行全面的规范和排查,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深入查找不安全的活动场所、设备和不安全环节。规范各类物资的存放,确保数量和状态良好,在不安全区域设置警示标示,制作醒目的“6S”标示,实行全面目视化管理,对地铁车站和设备房划分管理区域和确定管理责任人,张贴安全责任牌,为员工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作业环境,让员工一开始就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减少误操作造成的不安全故障或事故。

3.5 构建轨道交通应急救援体系

“预防为主”是轨道交通安全正常运营的原则,应急预案是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补。根据国内外轨道交通运营救援抢险的经验和突发事件的特点,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体系,针对轨道交通运营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同的事故,不同的地点,其应急处理方法不同,只有事先制定多套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才能把事故与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应急预案需与时俱进,需根据事故处理经验不断丰富和设备设施的更新换代不断进行优化。

迅速的反应和正确的措施是处理紧急事故和灾害的关键,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模拟演练是提高应急处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模拟演练可以及时暴露预案的缺陷,检验救援设备是否足够、检验员工是否熟悉掌握各种预案,提高各部门间的协调作战能力,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增强员工对事故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4 结语

地铁作为一种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为人民群众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便利,对城市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应该积极做好地铁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使地铁运营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使人民在安全的基础上享受地铁的便利与快捷。

参考文献

城市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篇5

(一)编制目的

为切实做好冰雪天气灾害防范与应对工作,建立健全灾害快速处置应急体制,做到迅速、积极、有序、高效地处置冰雪灾害事件,将冰雪天气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小,为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省和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编制预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5.《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6.《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7.《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8.《市区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9.《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10.《市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三)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应对,最大限度减轻或避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2.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区城市防雪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区冰雪天气除雪、除冰工作,使分散的社会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各单位、部门、街道、驻岚单位根据其职责,分别负责组织、协调区域范围内的除雪工作,力量不足时可请求区城市防雪应急指挥部支援。

3.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资源共享原则:冰雪天气应急需要动用人力、物资等不同资源,要扎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装备等各项准备工作,做到资源共享,减少资源储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优先原则:城市冰雪天气除雪、除冰工作重点保证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高架道路、桥梁等交通畅通。

5.坚持社会联动的原则: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部队作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应对冰雪灾害。

(四)适用范围与启动条件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城区范围内冰雪天气灾害的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本预案所称冰雪天气灾害,指受寒潮、低温、大风、冰雹、霜冻等天气而造成的大范围降雪和冰冻灾害,包括其次生、衍生灾害)。

应急处置工作主要是城市道路车行道、人行道除雪、除冰,重点要保证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高架道路、桥梁、公交线路集中的道路、特殊需要部位等的冰雪天气应急处置。

根据气象信息提供降温、降雪天气警报,预测有道路积雪或降水结冰情况下,启动本预案。

二、城市冰雪天气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冰雪天气应急组织指挥机构

区人民政府设立区城市防雪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区指挥部),统一领导全区城市防雪、除雪、除冰应急工作。区指挥部总指挥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担任。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城市防雪、除雪、除冰工作日常运行管理和事件处理,办公室设在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主任由住建局分管副局长担任。

区指挥部成员单位由区武装部、区宣传部、经信局、教育局、公安分局、财政局、住建局、交通局、广电分局、卫生局、执法分局、环保分局、公路局、港、供电部、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等组成。

(二)冰雪天气应急组织指挥机构职责

1.区指挥部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冬季除雪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2)建立由区指挥部、应急救灾通讯网、应急队伍、应急保障所组成的应急救援处置系统,提高冰雪天气应急救援处置快速反应能力。

(3)及时掌握降雪信息,并将防雪情况及时通报各有关单位。

(4)代表区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城市除雪工作。

(5)组织召开各有关单位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审核冰雪天气应急工作的规章、工作计划、经费预算及使用情况。

(6)做好冰雪天气预防和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公众冰雪天气安全和积极参与除雪应急工作的意识。

(7)加强区域合作,交流除雪经验。

(8)承担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应急事项。

2.区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传达区指挥部工作指令。

(2)具体协调处理冰雪灾害应急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3)负责冰雪灾害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会商、评估工作。

(4)及时将灾情报告区人民政府,并向区指挥部成员单位通报。

(5)制定冰雪天气灾害应急方案。

(6)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

(7)完成区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区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冬季除雪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2)在区指挥部领导下做好冰雪天气灾害预防和宣传工作。

(3)参加区指挥部召开的工作会议。

(4)除雪、除冰实施各责任单位,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将所属除雪、除冰任务分解至承担具体除雪、除冰作业任务的队伍,并落实各片责任单位责任人、监督单位监督人以及材料贮备、车辆、人员等各项工作。

(5)监督、检查责任单位,分片巡查并及时掌握除雪执行情况,督促各项相关工作的落实。

(6)保障本单位或本系统的应急力量和资源处于随时可用的良好状态,及时按区指挥部办公室要求参与除雪工作。

(7)根据本单位职能,制定切合实际的应急工作程序,参加除雪、除冰应急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8)各级指挥机构要坚持收听天气预报,遇有降雪预报时坚持昼夜值班制度,按照“下雪就是命令”的要求,出现降雪、道路结冰过程时,各相关责任单位要立即组织人员除雪、除冰,并要加强信息反馈。

(9)在冰雪天气应急行动中,向区指挥部提出合理建议。

区武装部:负责调动预备役部队支援地方主要地段、路段的除雪、除冰工作。

宣传部:负责组织新闻媒体对城区道路冰雪天气灾害应对处置的相关情况进行宣传报道。

经信局:负责协调组织供电公司灾害期间电力供应,加强对电力设施的抢修和维护,全力恢复和保障电网正常运行;负责协调通讯公司确保冰雪天气信息、应急处置中的通讯畅通。

教育局:负责组织各学校及周边支路道路的除雪、除冰工作;做好中小学雪后安全教育工作;在遇有重大紧急情况下,组织高中以上学生支援主次干道的除雪、除冰工作。

公安分局:负责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员、救灾物资安全,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负责对城市道路、高架道路除雪、除冰作业的交通措施配合和交通疏导工作,对事故易发、多发路段进行严密监控;做好维护运送应急物资、人员的车辆秩序等工作。

财政局:负责调拨城市冰雪天气灾害防御资金,确保防灾储备物资、机械等经费足额到位,并监督资金使用。

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全面负责城区道路冰雪天气除雪、除冰工作的组织、指挥和督导检查工作;负责主城区管理权限内主次干道机动车道、广场、公园、景区等除雪、除冰工作。

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协调客运站、所辖公路城市出入口、立交桥、坡道等地段的除雪、除冰工作;同时,要协调有关客运公司制定营运应急措施,合理调配运营线路和车辆,对车辆驾驶员冰雪天气下行驶加强培训和管理,确保行车安全;负责主城区管理权限内城市主次干道机动车道的除雪、除冰工作。

广电分局:负责及时、准确播送冰雪天气情况信息。

卫生局:负责组织医疗救护队,做好城市防雪应急准备,接到通知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执法分局:负责做好城市冰雪天气应急处置中有关执法及督导检查工作。

环保分局:负责做好城市冰雪天气环境污染的监测工作,发现污染后立即向区政府报告,并提出消除污染的措施建议。

公路局:负责城区管理权限内城市主次干道机动车道的除雪、除冰工作。

港务局:负责港区及童海路机动车道等除雪、除冰工作。

供电部:负责做好城市冰雪天气应急处置中供电设施、线路的抢险维修工作。

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负责保障冰雪天气信息及应急处置中的通讯畅通。

各单位、街道、驻岚单位办事处:负责辖区管理权限内有关城市道路机动车道的除雪、除冰工作;负责划分各自辖区内的除雪工作责任区,落实“门外三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除雪工作。

各成员单位职责中未尽事宜,由区指挥部根据工作需要安排;非成员单位根据市指挥部安排,组织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三、预警预防机制

建立预警预防机制,通过分析预警信息,判断危险程度,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将冰雪天气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一)预警信息

1.密切关注气象局冰雪预报预警,相关单位应及时注意气象预报,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2.有关交通信息提供车辆在道路行驶中的情况,相关单位应及时了解发生的各类事故,做到快速到位处置。

(二)预警预防行动

1.区指挥部对冰雪灾害信息进行分析评估,达到预警启动级别的,启动预警命令,并电话通知有关责任单位,责任单位要有明确的回执报告区指挥部。区指挥部成员单位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好参与冰雪天气应急行动的准备工作。

(1)区指挥部办公室密切关注冰雪天气形势的发展态势。

(2)相关单位加强值班、值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专业除雪作业队伍开始值班待命。

(4)应急保障队伍就位、应急设备、物资准备就绪,随时可以调动。

2.预警预防行动的监督检查

(1)监督检查内容:应急值班、应急人员、除雪队伍、物资的准备情况等。

(2)检查可采用电话查询、实地检查等方式进行。

(3)区指挥部办公室统一负责各责任单位专业除雪队伍、应急人员的监督检查。

(三)预警支持系统

1.公众通信网

公众通信网提供冰雪天气警报以及为各级除雪单位、应急指挥提供通信服务。区指挥部成员单位以应急预案工作小组人员的电话、手机等,构成一个较完善的应急预案通讯网络,保证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通讯畅通和及时。

2.新闻媒体网络

主要指报刊、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等。

(四)预警级别及

1.按照冰雪灾害的影响范围、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IV级)、较重(III级)、严重(II级)和特别严重(I级)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2.IV预警

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冰雪天气过程,24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等有影响的降雪和结冰,并将造成一定危害和社会影响,由区指挥部决定启动IV级预警,并通过通信网络及新闻媒体网络向区指挥部成员单位及社会。

3.III级预警

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较大的冰雪天气过程,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等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和结冰,并可能造成较大危害和社会影响,由区指挥部决定启动III级预警,并通过通信网络及新闻媒体网络向区指挥部成员单位及社会。

4.II级预警

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的冰雪天气过程,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等有重大影响的降雪和结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等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和结冰并可能持续,可能造成较大危害和社会影响,由区指挥部决定启动II级预警,并通过通信网络及新闻媒体网络向区指挥部成员单位及社会。

5.I级预警

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特大的冰雪天气过程,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等有重大影响的降雪和结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等有重大影响的降雪和结冰并可能持续,由区指挥部决定启动I级预警,并通过通信网络及新闻媒体网络向区指挥部成员单位及社会。

四、应急响应与处置

(一)应急响应级别

1.IV级、III级响应

IV级、III级预警后,区指挥部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及时监测冰雪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情况,做好相应的应急响应工作,并将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报告区指挥部办公室和有关部门单位。

2.II级、I级响应

II级、I级预警后,区指挥部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按照统一部署,做好抢险工作,并上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二)冰雪天气城市道路除雪、除冰应急处置

1.应急要求

(1)各专业除雪、除冰作业队伍要做到雪中与雪后除雪并举,保证及时对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高架道路、桥梁、公交线路集中的道路、特殊需要部位等重点位置进行除雪作业。各单位、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辖区内人行道及其他道路的清雪工作,要重点发挥好各居委会的作用,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门外三包”的要求做好除雪、除冰工作。

出现白天降雪情况时,各级专业除雪作业队伍要密切关注道路积雪或结冰情况,出现积雪及时组织除雪,要在雪停后两小时内或在下午16∶30前完成融雪剂播撒任务,重点部位、交通要道要随时做好撒沙防滑工作;出现夜间降雪情况,路面出现积雪或结冰时,各级专业除雪作业队伍要在早7∶00前全部完成融雪剂播撒任务,同时在重点部位、交通要道撒沙防滑;出现连续降雪情况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置,保证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

公交营运线路除雪时间由公交客运公司按有关规定自行安排。各单位、街道办事处、单位“门外三包”的除雪工作标准参照专业队伍的工作时间要求执行。

(2)融雪材料主要采用融雪剂,融雪剂应选用当前较环保的品种,严禁使用钠盐产品用于融雪、除雪。人行道的除雪要采用清扫的方式进行。

2.处置办法

(1)当气温降至摄氏零度以下,降雪量不大,仅有少量积雪,各专业除雪作业队伍到位,组织抢险人员,采用“融雪和扫雪相结合”的作业方式,清除道路上的积雪。

(2)当降雪量较大,路面开始结冰,道路通行条件趋于恶化的情况下,实施洒水车喷洒融雪剂,并配合人工洒融雪剂和防滑沙,以保证车辆正常通行。须控制单位面积的融雪剂用量,每平方米洒融雪剂溶液(浓度为20%)不得大于200克。

(3)降雪量特别大,路面结冰情况严重,使用机械铲雪、除冰,配合人工融雪剂,以保证车辆正常通行。

(三)冰雪天气城市道路交通应急处置

1.公安分局接到上级指示或其他部门和群众提供的相关信息,经确认需要启动本部门制定的《市区恶劣条件下道路交通安全保障预案》,由区公安局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在下达启动或解除命令的同时,报区指挥部,由区指挥部通知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分工迅速进入状态。

2.区指挥部授权区公安局协调新闻媒体向全社会恶劣天气条件下各项有关道路交通管理的信息,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

(四)信息和应急结束

区指挥部负责组织新闻单位及时向社会冰雪灾害预警信息,报道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根据冰雪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信息和灾情发展情况,区指挥部决定是否终止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终止时,区指挥部应当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同时通过公众通信网及新闻媒体网络向市指挥部成员单位及社会应急响应结束的消息。

五、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理

1.城市道路除雪、除冰工作形成的废渣、沙土等剩余物料,在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监督下,由各道路保洁单位和“门外三包”单位在雪融后两天内打扫、清运完毕。

2.当冰雪天气有所缓和,各养护管理单位应组织力量对喷洒过融雪剂的设施(特别是高架道路、桥梁)等进行冲洗,最大限度的减少融雪剂对设施的不利影响。

(二)调查和总结

1.除雪、除冰工作完成后,各责任单位要继续跟踪和掌握设施损坏情况,收集、汇总有关除雪、除冰工作情况及信息,及时报区指挥部,由区指挥部办公室将除雪工作总结上报区政府。

2.区指挥部会同各有关责任单位对事件进行评估,总结成功经验,提出应急预案改进建议。

六、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1.区通信管理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应确保城市道路除雪、除冰应急通信的畅通。

2.区指挥部应配备与现场指挥、各除雪单位之间的紧急通讯系统,为现场救援工作提供保障。当地政府应做好协助工作。

(二)人员保障

1.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区交通局、公路局、港集团分公司以及各单位、街道办事处等具体实施单位成立应急预案工作小组,该小组由行政分管领导牵头,各级、各部门有关人员参加。

2.应急处置预案启动后实行统一指挥,各应急预案工作小组应成立应急处置现场指挥小组,担任指挥人员应当有组织、协调应急处置能力,熟悉应急预案。

3.各有关单位要建立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除雪、除冰应急作业队伍,应急预案启动后负责各责任区的除雪、除冰工作。应急队伍人员应参加业务培训,熟悉市政道路设施情况,掌握相关专业技术,在现场指挥领导下能有序地执行所承担的职责。

(三)物资保障

1.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区交通局、公路局、港务局以及各.单位、街道办事处等具体实施单位,应按照应急处置预案的有关规定准备应急车辆、工具、材料和通讯设备,并保持良好状态。车辆停放地点,材料堆放点、工具存放仓库都要有明确位置,以便应急时按照指挥小组要求及时到位投入使用。有关设备由各使用单位负责日常维修、维护。

2.融雪剂由区指挥部负责组织统一采购、调配,监督消耗情况,提出采购申请;防滑沙等其他材料由各单位自行贮备,其数量须满足责任区内道路及重点部位在冰雪天气时播撒的需要。

(四)交通保障

交警大队负责对城市道路、高架道路、桥梁等除雪、除冰作业的交通措施配合和交通疏导等工作。

(五)技术储备与保障

区指挥部负责制定冰雪天气除雪、除冰操作技术、规程,同时负责监督检查、分片巡查并及时掌握除雪、除冰执行情况,并督促各项相关工作的落实。

(六)其他保障

在应急处置中,执法部门、医疗救护等社会公共部门根据突发事件情况的需要,各司其职,行使保障职能,共同做好冰雪天气下的应对措施。

七、监督管理

(一)宣传、培训和演练

1.宣传

区指挥部应加强冰雪天气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使公众了解冰雪天气安全知识、区指挥部职责以及相关预防、应急常识,增强应对冰雪天气突发事件的能力。

2.培训

(1)区指挥部负责对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2)各实施责任单位对各自应急队伍人员开展除雪、除冰专业知识培训,区应急指挥部承担相关指导工作。

3.演练

指挥部成员单位应当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本单位应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应急演练。

(二)奖励与责任

1.区指挥部将视情况对在除雪、除冰应急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

2.对于在除雪、除冰应急工作中拒不执行本预案,,造成损失或影响的单位或个人,区指挥部将予以通报批评,违反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监督检查

区应急管理办公室会同区有关部门、单位对本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保障应急措施到位。

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城市主次干道除雪、除冰工作的督导检查,分片巡查并及时掌握除雪、除冰执行情况,督促各项相关工作的落实;区执法局负责城市支路除雪、除冰工作的督导检查,分片巡查并及时掌握除雪、除冰执行情况,督促各项相关工作的落实;辖各单位、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域内“门外三包”单位除雪、除冰工作的督导检查,分片巡查并及时掌握除雪、除冰执行情况,督促各项相关工作的落实。

八、附则

(一)除雪、除冰作业区域划分

1.主城区

(1)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城区管理权限内城市主次干道车行道的除雪、除冰工作。

(2)区交通局负责主城区管理权限内城市主次干道车行道的除雪、除冰工作。

(3)公路局负责主城区管理权限内城市主次干道车行道的除雪、除冰工作。公路管理局管养路段:204城区段;342城区段;高速路出入口。

(4)港务局负责港区及童海路。

(5)其它:

除雪、除冰工作“门外三包”责任区范围:横向从责任单位(包括临街单位、经营户、住户)的建筑物的墙基或围墙至主次干道人行道路缘石线以内,城市支路及以下级别道路,以道路中心线为界;纵向以相邻建筑物的中心线或用地界线为分界线。

主次干道快车道之间、快慢车道之间的区域,道路绿化分隔带部分由养护管理单位负责除雪、除冰工作,其他部分由相应的道路除雪、除冰单位负责。

道路两侧正在建设、开发的工程区域所对应的道路除雪、除冰工作,由工程建设单位负责。

除区里统一安排的道路以外,其它道路(包括背街小巷、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的除雪、除冰工作由各街道统筹安排。

已实行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由各住宅小区管理处、物业公司负责小区内道路的除雪、除冰工作。

各公共场所,如城市广场、停车场、绿地、公园、火车站、汽车站内的道路由负责管理的部门负责除雪、除冰工作。

公共汽车始发站、终点站、停车场的积雪和结冰,由公交客运部门负责除雪、除冰工作。

(二)预案管理与更新

1.区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对本预案进行评估、修订更新,预案修订更新须报区政府批准。

2.下列情况应对预案进行修订更新:

(1)国家相关法规、方针政策发生变化;

(2)行政机构或有关单位、部门职责发生变化,需对组织结构与职责作相应调整;

(3)每年除雪、除冰作业结束后,经总结评估,认为需要进行修订更新。

(三)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区城市防雪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四)实施时间及其他

1.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城市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篇6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正常、安全运营,维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秩序,保障乘客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及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运营管理

第四条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行政许可法》以及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有关规定,依法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

第五条新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竣工后,应当进行工程初验;初验合格的,可以进行试运行;试运行合格,并具备基本运营条件的,可以进行试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竣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验收,并报有关部门备案。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正式运营。

安全设施不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新建、改建、扩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不得投入运营。

第六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特许经营协议,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则和设施保养维护办法,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安全运营。

第七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执行价格主管部门依法确定的票价,不得擅自调整。

第八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客运服务,保证车站、车厢整洁,出入口、通道畅通,保持安全、消防、疏散导向等标志醒目。

第九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工作人员应当佩戴标志、态度文明、服务规范。驾驶员、调度员、行车值班员等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在车站配备急救箱,车站工作人员应当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第十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发生故障而影响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及时组织乘客疏散,并尽快排除故障,恢复运行。一时无法恢复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城市轨道交通因故不能正常运行的,乘客有权持有效车票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按照单程票价退还票款。

第十二条禁止下列危害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行为:

(一)在车厢内吸烟、随地吐痰、便溺、吐口香糖、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二)在车站、站台、站厅、出入口、通道停放车辆、堆放杂物或者擅自摆摊设点堵塞通道的;

(三)擅自进入轨道、隧道等禁止进入的区域;

(四)攀爬、跨越围墙、护栏、护网、门闸;

(五)强行上下列车;

(六)在车厢或者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上乱写、乱画、乱张贴;

(七)携带宠物乘车;

(八)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乘客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十三条禁止乘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和放射性、腐蚀性的危险品乘车。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可以对乘客携带的物品进行安全检查,对携带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品的乘客,应当责令出站;拒不出站的,移送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建立投诉受理制度,接受乘客对违反运营规定和服务规则的行为的投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自受理投诉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乘客对答复有异议的,可以向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投诉,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乘客投诉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

第三章安全管理

第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依法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责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第十六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反恐、消防管理、事故救援等有关规定,在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内,设置报警、灭火、逃生、防汛、防爆、防护监视、紧急疏散照明、救援等器材和设备,定期检查、维护,按期更新,并保持完好。

第十七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定期对土建工程、车辆和运营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及时维修更新,确保其处于安全状态。检查和维修记录应当保存至土建工程、车辆和运营设备的使用期限到期。

第十八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组织对城市轨道交通关键部位和关键设备的长期监测工作,评估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对土建工程的影响,定期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安全运营对策。

在发生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安全性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恢复运营。

第十九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乘客宣传安全乘运的知识和要求。

第二十条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在以下范围设置控制保护区:

(一)地下车站与隧道周边外侧五十米内;

(二)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三十米内;

(三)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十米内。

第二十一条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进行下列作业的,作业单位应当制定安全防护方案,在征得运营单位同意后,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手续:

(一)新建、扩建、改建或者拆除建筑物、构筑物;

(二)敷设管线、挖掘、爆破、地基加固、打井;

(三)在过江隧道段挖沙、疏浚河道;

(四)其他大面积增加或减少载荷的活动。

上述作业穿过地铁下方时,安全防护方案还应当经专家审查论证。

运营单位在不停运的情况下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的,应当制订安全防护方案,并报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弯道内侧,不得修建妨碍行车瞭望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种植妨碍行车瞭望的树木。

第二十三条禁止下列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行为:

(一)非紧急状态下动用应急装置;

(二)损坏车辆、隧道、轨道、路基、车站等设施设备;

(三)损坏和干扰机电设备、电缆、通信信号系统;

(四)污损安全、消防、疏散导向、站牌等标志,防护监视等设备;

(五)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应急管理

第二十四条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制定地震、火灾、浸水、停电、反恐、防爆等分专题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当发生地震、火灾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和工作人员应当立即报警和疏散人员,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援措施。

第二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地面行驶中遇到沙尘、冰雹、雨、雪、雾、结冰等影响运营安全的气象条件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安全处置。

第二十六条遇有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激增危及安全运营的紧急情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采取限制客流量的临时措施,确保运营安全。

第二十七条遇有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发生突发事件等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情形,并且无法采取措施保证安全运营时,运营单位可以停止线路运营或者部分路段运营,但是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告,并报告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发生安全事故,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依据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第二十九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应当按照先抢救受伤者,及时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后处理事故的原则处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配合公安部门及时对现场进行勘察、检验,依法进行现场处理。

第三十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发生乘客伤亡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能够证明伤亡人员故意或者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除外。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未经竣工验收合格,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投入正式运营的,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未执行价格主管部门依法确定的票价的,由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价格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处罚。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未保证车站、车厢整洁,出入口、通道畅通,保持安全、消防、疏散导向等标志醒目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安排未经培训合格的工作人员上岗或者未在车站配备急救箱的。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在发生运营故障时未及时组织乘客疏散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规定,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正常运营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未设置报警、灭火、逃生、防汛、防爆、防护监视、紧急疏散照明、救援等器材和设备,并保持完好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未按照规定建立应急预案的。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未按照规定定期检查和及时维护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进行作业的作业单位未制定安全防护方案,或者未征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同意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对轨道交通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时,未制定安全防护方案的。

第三十九条个人或者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对个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遇有恶劣气象条件时,未按照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进行处置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在客流量急增危及安全运营时,未采取限制客流量的临时措施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停止运营时,未提前向社会公告和报告主管部门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发生安全事故时,未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的。

城市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篇7

一、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的主要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表示城市相关人员利用事前、事中和事后等阶段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控制的一种手段,涉及各个专业,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第一,涉及专业较多。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涉及网络运行、协调和电务等多方面内容,由于技术、设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增加了城市轨道交通难度。第二,突发事件较多。除了人为因素外,自然因素如地震、暴风雨等也是造成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第三,人流量大,疏散较困难。

二、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辅助决策系统分析

(一)应急处置辅助决模型和流程

城市轨道交通较复杂,为了保证各种事件发生后可以快速做出判断,必须对日常发生的案件进行处理分类,获取案件经验。案例式推理(CBR)是一种人工决策技术,可以应对突发性事件,本文利用该推理详细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决策系统。

(二)功能模块分析

从事件发生应急处置的流程来看,必须在构架好案例库以及预案库的技术上对事故新型进行处理,实现相似安全匹配,并对功能模块进行评估。

第一,预案库。预案库主要管理应急事件中的纲要性文件,可以将其作为资源、人员和组织机构等多种数据结合的设备。该应急预案主要以纸质形式储存在预案库中,可以细化流程操作,给决策者提供参考。第二,案例库。案例库储存了各种历史案件,是应急处置辅助据测系统的核心,可以详细描述案例。第三,规则库。规则库中包含了各种突发事件的规则,进行同类事件比较分析。规则库经常利用Rules=二元组形式表述,可以展现各个元素条件和结果。第四,事故信息处理模块。在事故发生后,可以利用事故处理模块对后续事故处置方案的精确性和科学性进行判断。保证了事故处理的精确性,用户可以根据事故信息发生后系统的时间性质和级别,判断完成应急案例和检索范围检索,缩短相应时间。第五,案例检索模块。该模块可以利用匹配检索等算法将与目标事件较相似的案例集合在一起,对案件进行归类。现阶段经常利用欧式空间距离判断最近邻算法,以目标树算法为主的决策树算法和神经网络启发式算法。案例匹配与案例检索准确性以及算法的精确性具有很大联系。第六,案例评估模块。本文利用CBR技术内部思想对案例进行了分析,案例评估模块中可以体现CBR自学习特性。完成突发性事件处理后,决策人员必须对应急处置方案进行评估、分析、总结并进行归档处理,保证案例库具有价值的安全全部保存在案例中,并不断对其实施补充和完善。

三、系统内部核心技术

(一)推理技术

历史案件是进行城市化轨道交通管理时对现有事件处理的参考文件。在人工智能化领域中,CBR技术比较符合应急决策处理特征,可以将此技术应用到历史案件检索和复用中,对应急决策效率提升具有很大作用。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类型较多,而且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而CBR本身又不具备演绎功能,导致CBR技术处理方案与实际案例存在很大差异,风险较大。

(二)分析案例和预案

应急案例和预案可以将历史事件处理方案转变为计算机系数应用到系统中,对系统工作效率和处置方案的正确性具有很大影响。

第一,案例表示。案例可以表示为:case::=。ID为案例编号;N表示案件名称;A表示案件属性;S表示案例解决方案;V表示案例有效性,可以记录案例发生次数和有效次数。第二,预案表示。经过对大量案例分析发现,完整的应急预案必须包括过程、信息、功能、资源和组织等五大维度,可以形成有机结合体,是预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IFdo形式等描述。

(三)案例检索匹配

第一,符号属性。事故类型、事故地点等属于符号属性,数据类型为char,只有划分清楚事故类型和事故发生地点等的关系,才能定义出符号属性。第二,确定属性,可以根据相似度运算确定,可利用海明距离公式演化相似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确定数型属性之前,必须确定取值范围。第三,模糊数型属性。模糊概念属性由专家决定,可利用面积法对2个模糊属性间的相似度进行计算。

四、系统实际应用

目前该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到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中的日常运行管理中,主要对日常变化情况进行监控,保证了信息质量,提高了突发事件处理效率。该系统还广泛应用到广东铁道总公司运行中,均取得了显效效果,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结束语

城市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篇8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的iEMS系统中有一个核心的公共服务平台,此平台可以将原来多种业务平台、多种设备集成到一个应急联动系统的总系统平台上来,实现多个部门、多个专业中心的整体联动。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解决方案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涵盖了突发事件处置从前期准备(预案制定、预测预防、救援保障的规划与落实)、中期处置(监控预警接警处警)以及后期评估与重建等三个阶段。iEMS系统是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与手段实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全过程的信息管理与指挥决策系统,其主要的功能包括综合指挥体系、科学决策预案、协同指挥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全民信息化服务等。同时,系统还特别强调系统响应的实时性。

从硬件角度考虑,iEMS需要有强有力的通信平台来保证不同层面联动单位之间数据、语音、图像的可靠传输,保证指挥员的指挥命令能够及时、准确的下达,而突发事件现场的各种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应急指挥中心。目前,整个应急联动的通信平台已经涉及多种通信系统,如PBX小交换系统、350M无线常规/集群系统、800M无线数字集群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数据网络、视频网络等,但是有很多用户往往过多注重软件部分的集成,认为硬件部分只是简单的设备堆积,没有考虑统一进行整个通信系统的规划、设计、集成和实施,而造成建成后的通信系统的不畅通,花了很多建设费用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从软件角度考虑,iEMS软件平台需要集成多种硬件设备以及各种数据接口,集成的工作量非常之大,如何做到业务软件与平台的无关性,以及多种软、硬件平台的有效集成一直是应急联动系统面临的重大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构建一个完善的应急联动系统。

根据大中型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体系与职能,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在分析了大中型城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流程的基础上,确定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构想,即“1-1-3-5工程”。具体来说,就是建设一个中心,改造一批系统,搭建三个平台,开发五大应用系统。

一个中心:建设一个城市应急指挥中心。

一批系统:改造110、120、119和公安交管指挥系统。

三个平台:构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信息资源和应用软件三个平台。

五个应用系统:开发指挥调度、预测预警、恢复与重建、应急保障和监督管理五个系统。

三个平台的建设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平台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平台是指连接市应急指挥中心、专业指挥中心(110、119、122和120)、救灾专业部门和相关区县的应急分系统、监测预警点、现场指挥/处置部队、移动指挥车的有线无线语音、数据、图像通道,以及市应急指挥中心内部的计算机网络和有线无线语音/图像通信端设备和系统软件。网络通信平台支撑信息资源支持平台和应用系统软件平台的运行。

计算机及网络建设:能够满足数据、图文、办公自动化以及图像监控信息的快速传送,是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基础数据网络平台,为各种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证。包括市应急指挥中心内部网络建设及其与各委办局的联网、网络安全系统建设、宽带卫星数据应用、GPS定位数据传输等。

语音通信网络建设:包括有线语音网络建设、无线系统建设以及数据录音系统等。

图像通信网络建设:包括建设和完善现有图像信息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大屏幕显示系统建设等。

移动指挥车建设:通过移动指挥车可以支持指挥人员深入事件现场,获取第一手现场信息,实现高效、快速指挥决策,并能采集与传输现场声像实况,保障指挥中心对事件现场的监控指挥。

信息资源平台

信息资源平台是在对不同数据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建立的数据存储、交换、管理等应用系统集成,由中心数据库、数据交换管理、GIS系统三个系统构成。

中心数据库建设:为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中心数据库,承担为指挥中心应急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服务的任务,主要包括突发公共事件数据库、人员专家数据库、预案及专家知识数据库、设备资源数据库、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等等。

GIS系统建设:搭建一个基于网络GIS技术的软件平台,完成空间数据处理、空间数据转换和空间数据查询任务。

数据交换管理系统建设:建设数据交换管理系统,负责管理中心数据库与各职能部门数据库之间的各种数据交换,并对平台系统安全和稳定性实施监控。

应用软件平台

应用软件平台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和指挥平台的重要组成基础,是实现公共突发事件信息管理及指挥应用的重要工具。通过与信息资源平台的结合可及时获取最新的各项可利用资源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平台可以联通到各级指挥及现场处置机构,从而实现全市各项资源得以综合、统一、及时地指挥调度以确保公共突发事件得以迅速处置与控制。应用软件平台包括指挥调度系统、预测预警系统、恢复与重建系统、应急保障系统、监督管理系统等5大系统。

指挥调度系统建设:为市指挥应急中心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高性能的、高可靠的综合调度指挥平台,实现突发公共事件性质的研判、预案的科学选择、任务的下达与监控、各部门的协调调度以及资源的合理调配等功能。

预测预警系统建设:提供科学的预测预警信息管理平台,保障在监控、预测的基础上对事件提出科学预警,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科学、有效的预防预警措施,做到事件的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置。

恢复与重建系统建设:提供对事件应急结束后的善后处理与重建、社会救助以及分析与评估、事件处理情况的后续信息等工作进行有效管理的平台,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处置类似事件。

应急保障系统建设:提供对应急救援保障备案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与统计的管理平台,保障各类应资源的完备与可用。提供宣传与培训以及预案演练信息管理平台,保障对战前工作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监督管理系统建设:提供对基础资源信息、空间信息以及知识资源库、案例库、方法与模型等辅助决策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平台,为突发公共应急事件的预防、应急处理以及善后处置提供可靠、详实的决策数据。

本方案是基于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应急指挥系统,可用于城市中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指挥,如市政管理、区县应急指挥及一些消防、防汛等的专项应急指挥。

北京东方正通科技有限公司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

应急联动、防灾减灾是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要责任。保护公民和社会团体的基本利益、创造并保持安全的生存环境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通过有效的机制和措施实现这一目标就成为当今各级政府的要务之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危机本身发生的变化,传统的应急管理方式难以应对城市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城市需要建立新的应急管理体制,来整合城市应急管理资源,沟通各种行政关系(如公安内部警务体制、医疗急救、水电气的处置)。完善城市应急体制,就应建立符合城市实际状况,科学地预见和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统一政府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权威地进行指挥和调度,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城市内存在的各种可能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各种灾害,从而达到维护城市公共利益、确保城市安全的目的。

活动保障系统

活动保障系统包括活动计划、活动预案制定、活动审批、模拟演习、事后总结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

采用主流 GIS 平台为开发平台,为应急指挥中心提供快速、灵活、准确的地理位置定位,显示相应的属性信息,协助指挥员直观、形象、可靠地对案情资料进行分析,最终形成有根据的、准确的指挥调度方案。

预案管理系统

预案综合管理包括平时的预案储备与战时的预案使用两部分。包括预案规划编制、预案执行、预案评估及更新。

资源管理系统

提供各业务单位管理维护应急资源管理维护平台,包括资源目录管理、资源储备计划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

在应急处理中,可迅速明确地对相关事件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行定位,并对周边的警力部门情况、警力人员数量、警力装备情况、联动资源情况、重点单位情况、相关地图预案进行显示和支持;可提供相关联动部门信息、资源信息、预案或案例信息、相关地理信息、法律法规和反馈信息;可直接在调度台上进行电话和基于专网的布控指令下达;并可根据现场实际反馈信息,动态调整行动方案,实现快速准确的应急决策以及应急物质和救援力量的调度。

语音通信系统

可以将有线通信系统、800M数字集群系统及公安350M等其他通信系统集成,实现各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为应急联动提供必要的及时的语音信息传输平台。

视频监控系统

可以利用有线或无线网络的传输通道,实现各种图像信息的获得与传输。在应急指挥中,提供实时的现场图像资料,及时地发现和采集事件源,在第一时间内获得足够丰富的事件的详细状况,为领导/决策指挥人员提供快速的决策和问题处理提供基础的支撑手段。

AVL/GPS系统

通过AVL/GPS系统可以实现移动车辆应急资源的定位和指挥调度,让指挥中心可以时刻了解可用资源的位置、分布,并根据事态需要、发展分配可用资源。并通过与GIS的集成,实现移动现场应急指挥、调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急指挥的工作效率。

数据集线器

基于消息总线的数据集线器能够适应并满足当前和未来应急管理的需求。从横向看,可以实现应急指挥系统与外部业务系统的互连互通。从纵向看接入,可以实现与上级指挥系统的互联。

移动指挥车

支持指挥人员深入事件现场,获取第一手现场信息,实现高效、快速的指挥决策,能采集与传输现场声像实况,并且可以将采集来的信息传回指挥中心,保障指挥中心对事件现场的监控指挥;作为整个应急指挥系统的备份系统,可独立完成现场指挥任务。

软件设计遵循平台化、组件化设计,以实现三个统一。即坚持面向数据、业务、用户,采用平台化、组件化的设计思想,实现统一的数据交换、统一的接口标准、统一的安全保障,并为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做准备。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

应用软件系统由“一个中心、一个门户、三个系统支撑平台、三个核心应用平台”构成。系统包括,一个中心指数据交换中心;一个门户指综合信息门户;三个支撑系统平台指安全管理平台、数据交换平台、系统监控与管理平台;三个核心应用平台指基础信息平台、专业服务平台和综合决策平台。

综合信息门户面向普通用户,由于该类用户未经过软件系统操作培训,无法熟练操作软件系统的功能模块,所以系统以信息的形式提供信息内容。主要包括面向公众的信息网站、面向领导的综合决策信息平台、面向专家组的专家会商信息平台。

系统核心功能模块归结为业务支持系统(OSS)、决策支持系统(DS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三个核心应用系统,面向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权限分配,将三个核心应用系统的功能分配给不同方面的专业技术支持人员,如值班人员、疾病控制人员、执法监督人员等等,在应急指挥过程中,为领导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面向基础维护人员,系统提供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对基础数据与信息的维护与管理;提供系统管理与监控平台对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开放性、规范性、安全性、可靠性等进行维护管理;提供安全管理平台管理系统用户的权限、安全密码;提供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指挥决策系统与其他各种相关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和访问。

软件设计遵循平台化、组件化设计,以实现三个统一。即坚持面向数据(以数据为核心)、业务(以业务为基础)、面向用户(以人为本的应用),采用平台化、组件化的设计思想,实现统一的数据交换、统一的接口标准、统一的安全保障,并为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做准备。

根据应用软件系统的总体功能需求,对用户功能需求进行了适当地拆解和合并,系统的功能需求表现为八个子系统,分别是运营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综合信息门户、基础信息管理平台、数据交换平台、系统监控与管理平台、安全管理平台。

实用性

以实际应用需求为核心,系统功能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实现用户可接受的查询效率与相应事件,具有良好的人机接口与灵活多样的展现方式。

平台化

鉴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业务复杂和突发性,系统在设计与实现时针对不同的应用对象,建立专门应用平台与工具,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与扩展能力。系统能够根据应用需求,支持多种组件模块、多种数据接口的能力,适应技术升级、设备更新,支持业务功能扩展与重构。

安全可靠

本系统充分考虑了安全防护与冗余措施,提供很强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手段,包括:系统备份、数据恢复、事故监控和网络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

平战结合

系统功能应兼顾日常工作和应急指挥的双重需要,实现平战轻松转换。

整体考虑

鉴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在应用上的特殊地位,系统在设计与实现时从横纵两个方向考虑了应用系统建设的架构与功能,横向能与卫生相关部门(如CDC)进行数据交换,纵向能与省级卫生部门进行信息共享。

开放扩展

系统基于业界开放式标准,对系统中的网络协议、数据接口、指挥体系等进行全国统一规划,为系统扩展奠定基础。

中兴通讯作为国内大型通信设备提供商,目前已经拥有完整的应急联动解决方案――ZXCERS系统,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产品已涵盖了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所需的所有领域,充分体现了中兴通讯的整体实力和优势。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方案

中兴ZXCERS系统主要由以下几大部分组成,各子系统通过统一集成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及互联互动。

接/处警系统

系统实现接警、处警功能。接警中心统一接听和处理市民的报警,系统支持有线/无线终端、Internet终端和自动报警装置报警接入;处警中心接收接警中心转发的警情数据,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位、空间分析功能,对所有的资源和警力通过一体化的数据传输和通信调度台进行方便的统一管理、指挥和调度。

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

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通过调用GIS系统平台实现预案指挥调度。它通过对数据的时空分析和综合信息的全面掌控,自动生成或启动相关处理预案;还可以与社会联动单位的预案系统实现整合,完成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演习和完善工作,有效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工作效率。

GIS/GPS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测绘部门提供的地图空间测绘数据及属性信息录入GIS系统,从而形成丰富的城市地理信息中心,可通过各种定位技术(LBS或者GPS)获取并显示各种有价值目标的移动位置信息。

呼叫中心

作为系统通信单元的核心部分,呼叫中心实现与PSTN网络、无线数字及模拟集群网络、IP网络的连接,对多种形式的报警进行统一接警呼入、排队及分配处理以及调度呼出。中兴ZXQ10智能排队调度机可进行点呼、组呼、轮呼、会议等多种形式调度,可实现强插、强拆、监听、自动呼叫、录音等多种控制功能。

无线集群系统

无线集群系统是应急指挥中一种重要的指挥调度通信方式,它可迅速实现对位置移动的人员、车辆终端的统一调度。中兴自主研发的GoTa无线集群系统可实现组呼、单呼、广播以及分组数据传输业务。无线集群系统通过E1(数字无线集群800M)或EM(模拟无线集群350M)与系统中的呼叫中心联接,实现统一的通信调度功能。

视频监视/会议系统

视频监视/会议系统为指挥中心提供实时的可视化监控平台,并可即时召开视频会议。该系统可对现场图像进行各项处理,并实现大屏幕显示集中监控与切换。

宽带数据网络和传输网络系统

中兴通讯自主研发的ZXR10数据产品全面搭建ZXCERS各个子系统数据共享和联动的承载IP网络。如果各大城市应急系统互联,则可用中兴的ZXMP传输系列产品建设基础传输网,ZXR10数据产品建设广域宽带数据网,实现各城市应急中心网络的互联。

系统及应用集成平台

中兴的ZXCERS应急联动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可通过统一中兴ZXIAP智能应用集成平台实现系统间数据共享及互联互动。各子系统作为集成平台的终端注册到平台,由平台实现各终端之间的联动功能。各终端可向平台申请资源,平台可根据给定的图形化界面定制业务流程,当各终端申请的资源达到定制业务的阀值后,平台将自动触发定制的业务。

综合应用软件集成

中兴的ZXCERS应急联动系统可以有效地与现有的各种综合应用软件集成,如政府公文流转、公文传输、OA、政府门户以及信息等,并且能够与其他专业应急子系统,如卫生应急系统、环保应急系统等实现有机的整合,从而将应急联动相关部门结合起来,统一高效地开展应急指挥和救援工作。

北电公司的城市应急系统是以光传输系统以及城市无线宽带接入网络为基础的,集成了应急指挥平台、多媒体通信平台、地理信息平台等多种系统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

北电(中国)有限公司

城市应急系统解决方案

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主要由3个核心平台构成:一是支持多种报警类型的接处警平台,它支持110、119、122、120接处警系统,同时支持供水、供电、供气、环保、防汛等报警受理和处警指挥调度功能,将系统建成一个灵活的应急联动业务接处警平台;二是支持联动业务的资源汇聚平台,它整合GPS、GIS、人口、重点单位、防汛、环保、水电气等专业系统信息,构建以资源推荐引擎为核心的业务汇聚平台,实现异构、异地的资源访问为联动服务;三是支持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平台,应急指挥平台以资源汇聚平台为基础汇聚应急指挥所需要的信息,以应急预案为指导辅助区领导进行应急指挥,以应急指挥室为运行环境完成重大突发事件的指挥调度功能。

北电无线网状网解决方案在城市应急联动、扩展更多行业应用和公众宽带无线接入增值服务、吸引投资方和运营商参与投资和网络运营维护方面,具有下列明显优势:大大减少布线成本,网络部署灵活方便,并提供高带宽;支持标准的广泛普及了的终端; 提供对突发事件现场的适时图像无线传输,在指挥中心和各类不同的多媒体终端上都可以远程适时监控事故现场的处理过程,提高应急系统的指挥效率;利用北电的城市无线宽带接入系统可开发出更多的行业应用,满足政府各部门自身不同的应用需求,特别是公安、交通、消防、水力、电力、林业、城市管理、卫生医疗、社区服务等部门,提供无所不在的宽带网络接入,满足无线视频监控、交通指挥、城管监察、环境保护、社区卫生等各种移动信息化服务需要;北电的应急联动城市宽带无线网络平时可用于企业安全生产监控、政府行业应用及公众宽带无线接入服务,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可立即转移到为应急联动指挥调度系统服务,充分提高建设宽带无线城市网络的经济效益;为城市的商务、办公、休闲、旅游和市民生活提供便利的无线宽带网络服务,提升城市商务和生活品质;结合电子商务发展以及第三方对网络平台的需求,衍生一些收费服务项目,如门户网站、广告、游戏等,并使之形成一个城市级的可运营的网络,吸引投资方加盟建网,以网养网,使网络经营者有资金来源来保障设备的长期正常可靠运行,保持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化的城市应急系统中,紧急事件的处理需要现代高科技的强有力支持。视频监控成为安全的必要手段。视频监控分布在城市关键部位,如广场、交通枢纽、城市街道、银行、地铁、商场,平时监控日常状况,并存储在本地或中心数据库,紧急状况则直接提供现场的图像给指挥中心,存储的图像也可以调出供日后研究。

视频监控的图像是单向流量指挥中心供中心使用的。在新型应急环境中,当人员赶赴现场后,应急通信车到达现场,现场人员也存在着和中心的互通,需要与中心通话、开视频会议、获取中心数据库中的信息等多项需求。MCS解决方案提供对应用的业务合一支持。

MCS解决方案中将话音(VoIP)、视频和数据等实时业务通过包交换网进行传输,并且提供电信级的质量保证。MCS应用服务器可以和软交换CS2K一起部署,为企业专网和运营商提供集中管理的下一代网络业务和应用。

光传输网络是所有上层应用的底层基础构架,在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城市数字化管理的整体框架中也是如此。特别是光传输系统具备电信级的安全可靠性(可实现小于50毫秒的保护倒换)、强大的网络管理机制、良好的扩展性和配置灵活性,以及丰富的业务接口,可以确保信息能够灵活、高效地传递和共享。

鹰图公司的应急指挥软件产品是一个构架于通用硬软件环境之上,通过对公安、武警、消防、交通、机场、防汛、安全生产等行业的应急流程进行提炼与总结,并且吸纳不同行业实际需求与业务特色而形成的一个通用、开放、平台化的成熟软件体系。

鹰图(中国)有限公司

平台化与产品化的应急指挥解决方案

鹰图公司的应急指挥软件产品是一个构架于通用硬软件环境之上,通过对公安、武警、消防、交通、机场、防汛、安全生产等行业的应急流程进行提炼与总结,并且吸纳不同行业实际需求与业务特色而形成的一个通用、开放、平台化的成熟软件体系。根据用户业务需求,利用它可迅速整合用户现有资源,如有线与无线通信、GPS、视频监控等,形成一个针对用户业务特色,稳定而专业的应急指挥系统,极大地缩短了用户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周期,有效保护了用户投资。

系统能够提供与众不同且领先的应急指挥解决方案,在多方面充分考虑和满足各种应急指挥中心的需要。

1.高效运作机制

上一篇:公积金缴纳条件范文 下一篇: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