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仲裁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0 11:18:14

农村土地仲裁工作总结

农村土地仲裁工作总结篇1

1.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是整个仲裁工作的核心

从2002年开始,吉林省率先在农村实行了“税费改革”,特别是实施“免征农业税”和对农民实行“粮食、农机、良种”三项补贴以后,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而引发了新的“土地热”。近年来,一些在土地承包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一些隐性矛盾逐渐的暴露出来,尤其是在个别地方,侵害、剥夺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干涉农民生产经营自,强迫农民土地流转等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问题还时有发生。据统计,在农村各类上访的案件当中,土地承包纠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以前,这些问题都靠部门和由各级政府行政处理,从而给各级政府正常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又由于很多问题不能及时的得到解决,农民意见很大,甚至在个别地方因土地承包纠纷引发了恶性事件。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处于政府部门“插手难”、村级组织“调解难”、法院“收案难”的“三难”境地,迫切需要有一种解决此类纠纷的方式、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以后,使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有了法律的依据。当前, “三农”工作是全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仲裁工作也就必须为“三农”服务,要把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做为整个仲裁工作的落脚点。对凡是剥夺、侵害农民承包经营权的,干涉农民生产自的和强迫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伤农、害农案件,都要立案处理和仲裁。对违法收回和违法调整农民承包田的要坚决给农民退回去,强迫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流转事项一律无效,截留、挪用农民土地征占安置补偿费的要坚决制止。

2.部门之间协作、配合是仲裁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

仲裁工作牵扯范围广,部门多,仲裁所涉及的各项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直接关系到土地、林业、水利等很多相关部门,特别是后期执行必须由法院执行。如果没有这些部门的相互支持和配合,仲裁工作将会很难开展。特别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运用上,如果失去相关部门的配合,仲裁结果很可能会出现偏差和错误。部门配合,有效解决后期的法院执行问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度遇到了法院不予执行的问题,使仲裁工作受到了影响。经过多次接触和协调,现在,我们的仲裁案件已经可以直接进入到法院的执行程序。

3.先调解,后仲裁,调裁结合是仲裁工作的原则

实践证明,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调解。当前引发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主要原因多数都是农民之间相互利益的问题,虽然侵权、强迫等问题也存在,但毕竟还是少数。对农民之间利益引发的纠纷,我们一般都以调解进行处理。对于侵权、强迫等违法问题,经过调解后双方之间认可的,并在保证不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情况下,也适用调解的办法解决。调解是一项非常艰苦耐心的工作,特别是目前农民法制观念还比较淡薄,自觉守法和自我维权的意识不强,这给调解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调解和仲裁都能处理和解决问题,但调解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仲裁却能使邻里之间的感情雪上加霜,两种做法,两种结果。但是,对那些随意剥夺、侵害农民合法权益,执意伤农害农的案件,我们都依法进行了依法仲裁。

4.仲裁员的素质是保证仲裁工作成败的关键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可以借鉴与遵循的东西少,需要探索与总结的东西多,国家对此还没有专门的立法来对这项工作进行规范,仲裁工作政策性极强,一切都要依法办事,不能出现任何偏差和错误,所以,仅靠仲裁员积极的工作是不够的。要全面提高仲裁员的政治觉悟,教育仲裁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风尚。要教育仲裁员必须做到秉公执法,杜绝腐败,不办假案,不办冤案,不办错案;全面提高仲裁员的专业业务水平。仲裁工作不仅仅只是土地承包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很多内容,并且每一起案件几乎都有新的东西。这样,仲裁员就要尽量掌握更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且还要做到在法律、法规的运用上准确无误。所以,仲裁员要坚持经常性的学习和参加各类培训,为做好仲裁工作打下基础。

农村土地仲裁工作总结篇2

同志们:

经过前期精心筹备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今天正式成立了,这次会议是具有法律意义的重要会议,标志着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开始步入制度化、法制化的新阶段。感谢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大家一致推选我担任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我将本着以人为本、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履行职责,努力工作,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组织的法律地位,为公正及时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该法要求各地及时组建成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这是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当前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自20**年以来,我县通过开展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把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期限延长至2028年,坚持和完善了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使我县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期。在这种背景下,认真开展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建立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长效机制,不仅可以更好地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而且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总体上看,当前我县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稳定的,但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和现代农业建设,农村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转移加快,尤其是近年来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民负担逐步减轻,农民对土地的关注度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也随之增多,纠纷的表现形式、涉及范围、解决难度呈现出多样化、扩大化、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成为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成立,有利于公平及时地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三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在农村土地承包和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流转手续不完备、管理方式不规范等现象比较普遍,这对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产生了一定影响。充分运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这一法律手段,不断规范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将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更加顺畅,从而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加强学习宣传,努力提高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水平

当前,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矛盾纠纷呈多发态势,调解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任务十分繁重,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及县直相关部门要加强学习宣传,切实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水平,使我县农村土地承包调解仲裁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要加强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的当事人主要是农民群众,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刚刚颁布不久,广大农民对此不甚了解,知之甚少。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相关部门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的意义和作用、仲裁程序和规则、工作任务和受理范围,县电视台要开设专栏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相关法律的宣传工作,使之家喻户晓,让农民自觉地知法、懂法、守法,让相关部门一起来严格执法。要把普法宣传与剖析典型案例结合起来,加大对案件处理的宣传力度,在全县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把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尽快步入规范有序的轨道。

(二)要加强学习。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县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和聘任的仲裁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策法律水平和过硬的综合素质。在此,我衷心希望大家要切实加强学习。一是学习政策法律,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开展土地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今后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集中培训考试和外出参观学习,全面提升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和仲裁员的综合素质和办案能力。三是向农村学向农民学。组织大家深入农村广泛调研,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以及产生纠纷的缘由,深入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借以指导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实践,更好地为县委、县政府指导农村工作当好参谋。

(三)要严格自律。一是严格执行仲裁委员会章程和仲裁规则,坚持照章办事。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坚持做到依法、公平、公正办案。三是严明工作纪律。农村土地仲裁工作涉及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严明工作纪律,坚决杜绝利用手中权力。

三、切实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和条件

(一)加强领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各部门要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法制办、经管、林业、司法、移民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的指导,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各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要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健全制度,明确职责,依法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组织,帮助当事人通过调解达成协议解决纠纷,尽可能把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点,今后凡申请仲裁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必须先通过乡、村两级调解组织调解,对于调解不成或者双方都不愿意调解的,才能申请仲裁。否则,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二)创造条件。一是落实工作经费。农村土地承包调解仲裁法明确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按照仲裁法的要求,今后大量的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案件要到乡镇或村去开庭审理,时间紧,任务重,费用开支较大。从2010年起,县财政要把仲裁场所建设和仲裁机构运转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要为仲裁工作创造必要办公条件;要落实仲裁村干部和农民仲裁员参与仲裁的务工补贴,确保仲裁工作正常进行。二是落实人员编制。开展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是今后的长期工作,也是法律赋予县农经部门的一项新的重要职能。县编委将适时明确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为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常设机构,并核定适当的人员编制,确保有人管事。农村土地承包调解仲裁法实施在即,与之相关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切实抓紧。县仲裁办要认真履行职责,抓好仲裁员培训和仲裁文书印制,落实办公场所,购置必要的办公设备,确保2010年1月1日正式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

农村土地仲裁工作总结篇3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必要性

__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又是全国最早试行包产到户的地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广大农民的权益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时有出现,并且呈现出群体性、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如何积极探索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办法成了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是现实所迫。土地不但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当前主要的生活保障。我国实行土地承包到户20多年,在极大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同时,也因初始阶段缺少统一规范,累积了不少矛盾纠纷。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政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过去因负担重、收入低而扭曲的土地收益价值得到回归,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同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产价值也大大提升,因此,潜伏的矛盾开始凸显和激化。特别是在象__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热点问题。但是,以往由于政府部门没有法律授权,很难“插手”;让村级组织自行解决,又难以通过“需三分之二以上社员或代表通过”的这道门槛,因此村干部往往不愿意出面代表集体接受调解;法院因土地承包方面的法律不够健全,缺乏受理、审理依据,又常以“农民(社员)个人与村集体之间不属于平等的民事主体”为由,不予受理此类诉讼,以至形成农民对土地承包纠纷“投诉无门”的现象。因此,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是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化解上述困境最为便捷和有效的选择。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是稳定所需。根据调查分析,产生土地承包纠纷的主要原因有:一些地方土地承包基础工作不够规范、程序不当,导致不少承包主体、对象、权利义务关系等要件缺失或错位;对土地征用后安置和补偿利益的分配不当,侵害了部分妇女和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合法权益;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土地互换、转包、机动地处理不公正等等。这些纠纷有的已有近20年的历史;有的已酿成上百户的群体案件;有的个案争议标的甚至高达近百万元。过去由于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此类纠纷,不但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因大量的越级、重复、涉法上访,给各级党委、政府的日常工作带来很大冲击和压力。因此组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及时、妥善地化解纠纷,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是农民所盼。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是贯彻实施《土地承包法》,稳定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取信于民、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一件实事,也是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民心所向的一件好事。由于现行法律没有规定各级政府对农村土地承包个案有进行审查、纠正的职责和权力,因此,在享受土地承包权益方面,确实存在着部分弱势农民(尤其是妇女)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情况。如外出务工经商或其他原因放弃土地耕作的社员、农嫁非妇女、离婚的妇女或入赘男子、自理口粮落户小城镇的社员、现役士兵、定销户的新增农村家属、出国未迁户口的社员等特殊群体的土地承包权益得不到保护的情况常有出现。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规定,调解、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工作是法律赋予农村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同时也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二、我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的具体做法

(一)成立仲裁机构

经__市人民政府批准,市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于20__年7月建立,负责受理市辖3个区的土地承包纠纷案件。仲裁委员会成员由市农业局、林业局、法制办、市妇联等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并由市政府发文任命。仲裁委员会首批聘任了34位仲裁员,分别来自市、区农业局、林业局、法制办、妇联等部门及一些执业律师,任期两年。仲裁委员会下设秘书处,目前挂靠在我局政策法规处,负责处理仲裁委的日常工作。

(二)强化业务培训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且此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特别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农村土地承包政策都有不同的变化,对仲裁员的业务要求极高。虽然仲裁员基本上都是选择熟悉农业农村工作、懂一定政策和法律知识的人来担任,但是同样面临着加强培训、尽快熟悉业务的问题。因此,我们始终把加强仲裁员的培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先后于20__年7月和今年8月举办了两期土地承包仲裁工作培训班,开展了土地承包政策法规与仲裁案例评析、仲裁工作流程以及仲裁案件证据规则及其适用等内容的培训。全市农口相关业务机构负责人、仲裁员和仲裁办工作人员200多人次参加培训和考试,其中不乏市、县两级的资深律师,部分基层法院和外地农业局也派员参与培训。

(三)完善仲裁机制

制定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规范化制度。结合土地承包体制的特点,我们借鉴(民商事)仲裁和劳动仲裁的做法,参照法院民事审判的规则,制订了《__市农村土地承包仲裁试行办法》、《__市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组织规则》和《__市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办案规则》。鉴于立法权限问题,前两个制度目前仅用于内

部参考实施;后一项制度,则已由市农业局、林业局联合行文实施。设计法律文书和操作流程。由于土地承包仲裁工作具体操作无现成格式可用,而案件从受理到仲裁文书的送达、回访等都需要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包括立案、现场勘查、取证、庭审、合议、调解、仲裁、结案和协助执行等每一环节都要制订操作规程,保证纠纷公正裁决。因此,仲裁委参考法院民事审判制度,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了《仲裁员管理办法》、《仲裁工作流程规则》、《仲裁庭审程序规范》等内部规范制度。同时,陆续设计并不断修订完善了50余件法律文书格式。

建立土地承包仲裁政策法规数据库。由于土地承包相关立法滞后,此前有法可依的主要是《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两个司法解释,审理依据严重不足。为此,仲裁委对现有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了大规模的检索研究,同时还收集了国家、省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的政策文件,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专用政策法规电子数据库,主要包括法律依据、政策依据和制度依据三方面内容,其中相关法律法规31件,政策文件41件,并与鹿城法院作了交流,为依法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四)依法开展仲裁

1、遵循仲裁原则

坚持地位平等的原则。纠纷仲裁当事人无论是农户、业主,还是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在纠纷调解、仲裁过程中,其法律地位人人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平、公正地调处纠纷。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后,仲裁委员会要对承包纠纷案件进行调查了解,依照法律规定和客观事实,决定是否受理。案件受理后,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的原始资料和证明材料,实事求是,分清是非曲直,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提供可靠证据。

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虽然一般申请仲裁的案件都是经过多次调解无果,但仲裁委仍然坚持调解为主、裁决为辅,在制度上和程序上保障将调解结案作为首选目标,并在工作中努力贯彻。确实无法达成一致协议的,依法及时作出裁决。

2、探索制度创新

建立核稿发文制度。所有仲裁文书在该案首席仲裁员正式签发前,均先由秘书处对行文格式、文字语句和裁决条文等进行核稿把关,若发现有重大问题,及时与该案首席仲裁员沟通,必要时可商请该案仲裁庭重新合议。

试行裁前告知制度。为保障仲裁当事人充分行使知情权和参与权,并使当事人获得一次裁前救济机会,仲裁委参照行政处罚告知模式,对较为复杂的案件试行裁前告知制度。即对经过开庭审理后调解仍有困难的,在仲裁庭作出合议结果后,可以把初步裁决方案口头告知一方或各方当事人,以促使调解结案。对仍不能达成调解意向的,由仲裁委秘书处将仲裁裁决书的征求意见稿发给各方当事人,并给予7~10天时间内让其充分研读论证。如果当事人认为裁决书对己方申请(答辩)观点的引用、证据和案件事实的认定、过错责任分析、适用法律、政策及初步裁决意见等任一方面有不当之处,或文字、计算结果有误的,有权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提出修改意见,有重大异议的,并可请求仲裁庭重新合议。

开展内部交流评议。要求所有调解书和裁决书都发送到内部统一邮箱,全市所有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仲裁员都可以上网查看并匿名评议。

裁后回访结果通报。仲裁委对已到法律生效期的案件都要作裁后回访。凡是无法执行或被法院审理后的案件,都要进行内部通报,便于及时吸取教训。

3、重视理论研究

20__年底前,我们在市科技局的支持下,立项开展了__市农村土地承包仲裁软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包括:__市农村土地承包20多年积累的纠纷矛盾现状和化解途径、仲裁相关制度研究设计、土地承包仲裁全套法律文书格式设计等。通过一年多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基本上已经达到预期的目标,为整个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五)及时扩大试点

市本级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我们积极部署有条件的县(市)积极开展仲裁工作。目前,8个县(市)都已经建立了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其中,乐清市仲裁办和泰顺县仲裁办各定编2个全额事业编制,文成县仲裁办定编5个全额事业编制。乐清、瑞安、苍南、平阳、永嘉等地已开始审理案件,其中有相当比例为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

我们对县(市)的业务指导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派业务骨干兼任各县仲裁委的仲裁员,在开首个示范庭和遇群体、疑难案件时出庭支持,至今共参与审理了十几个案件;二是在“__农业信息网(互联网)”上开设“土地承包仲裁”子网,面向全社会开放,主要内容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仲裁信息和申请书格式等;三是专设了“__土地仲裁”专用电子信箱,存有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庭审标准程序、法律文书格式、仲裁示范案例以及内部交流的其它信息,并不定期地补充、更新。全市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和仲裁员均可凭密码进入下载或交流;四是设立内部热线电话,由市仲裁委业务骨干提供咨询服务;五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仲裁员整体素质。

三、仲裁试点取得的成效

(一)探索了可行的仲裁机制,破解了投诉无门的“三难”怪圈。我市自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以来,已从政府部门“很难插手”、村级组织“不愿协调”和法院“不予受理”这样的一个“三难”境地,走到了现在的“投诉有门”。应该说,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开辟了当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新纪元,填补了机制上的缺陷。到目前为止,市仲裁委已受理仲裁申请130多件,其中已审理结案78件。根据最近的回访情况显示,除了尚未到期生效的案件,大部份都已顺利执行。各县(市)也已审理结案合计70多件。

(二)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维护了弱势农民的合法权益。如苍南县有一个农民因为一直要不到应得的承包地,已经告了20多年的状,从乡镇办事处逐级告到中央,虽然先后有3位县领导曾作过明确批示,协调会、调解会也开了好多次,但一直无法得到妥善解决,上法院又被驳回,与村里关系搞得越来越僵,当事人曾表示绝望。该案被列入省联席会议“四访”件督查、督办的__市3个重点案件之一。通过土地仲裁机构的仲裁,得到了承包地。该农民拿到裁决书后,给仲裁委送来了一块牌匾。鹿城区农民胡老汉,与改嫁的媳妇周某为一块土地的承包权发生争议,闹了十多年的纠纷,村委会

和乡司法办就对此事进行过多次调解,后来还至鹿城区法院和市中级法院,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市仲裁委受理后,对该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历时数月,终于厘清了完整的证据链,作出了争议地块属胡老汉承包的明确裁决。该案得以顺利执行,胡老汉感动不已,执意送来大红锦旗致谢。(三)更好地实现了社会公平,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土地承包面广量大,纠纷情况错综复杂、政策性强、解决难度大。特别由于__人多地少,农村人均还不到3分地,过去妇女基本不下田,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也基本无地,但在土地征用补偿的时候,有些地方将之直接与承包面积挂钩,导致这些农村集体资产共有人的合法权益遭到了严重侵害,此类问题成为社会热点。现在,凡是开始受理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案件的地方,此类几近绝迹,群体性闹事事件也得以平息。我局前几年受理土地承包越级上访案件一般都在50件以上,而且只能批转各县自己处理。近两年降到只有区区数件,且都很快转到各仲裁委依法受理。乐清、苍南、瑞安仲裁委都曾受理过申请人达上百户的群体案件。瑞安市有一个重点案件,涉及174个农户,在仲裁委作出公正裁决后,村民们非常感动,特地送来“清正廉洁树榜样,执政为民传佳话”、“功在千秋万代,尽心为民办事”两面锦旗。可见仲裁方式既克服了渠道解决问题周期长、成功率低的问题,又避免了民事诉讼程序复杂、成本高的问题,及时有效妥善化解土地承包纠纷,维护了社会公平和农村稳定。

(四)促进了土地二轮承包完善,巩固了党的政策基石。通过仲裁工作的开展,尤其是仲裁结果的执行,促使乡村两级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纠正违反法律、政策的规定和做法,补充、完善承包合同,从程序和实体两方面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工作,使得农村家庭承包、双层经营这一农村政策基石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五)发现了体制缺陷和法律空白,提供了翔实的立法依据。我市在开展仲裁试点的过程中,由于深度介入现实纠纷的全程调查处理,陆续发现了不少体制缺陷和法律空白,如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村(社)、组(队)所有制相嵌,承包地征收补偿利益分配,仲裁机构的设置、定性等问题,并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家和省的立法进程。

(六)培养出一批精通业务的骨干力量,促进了政策法规的普及。农业部门历来缺乏法律专业干部。通过开展仲裁工作,不但多了一个依法护农的得力手段,也培养、锻炼出一批具有更高水平的依法行政业务骨干。由于长期没有办理土地承包纠纷案件,过去律师队伍中极少有这方面的业务知识,很不利于为被人维护合法权益。但凡参与了仲裁活动的,在这方面的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仲裁机构在审理案件、尤其是群体案件的过程,本身也就是一个宣传普及法规和政策的过程,各方当事人或案件的律师,都普遍反映学到了不少相关知识、受益匪浅。乡镇、村干部和相关管理部门则表示有助于促进他们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举一反三、正确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促进了扩大试点的顺利开展。通过试点,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各种法律文书格式,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教训和示范案例,为全市各县(市)全面开展仲裁试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各县(市)的案件审理质量也不断提高,基本上都能达到预期的标准。乐清、瑞安、苍南处理的群体案件,都做到了既依法裁决,坚决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又采取多种措施,妥善处置,不引发新的社会动乱。

四、目前土地承包仲裁工作存在问题

(一)法律依据不足。以前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的少数几部法律和相关规定不够具体,以至对许多问题的判断和处理无法可依。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出台后,在许多方面做了规范。但仍然还有一些问题,譬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问题,承包地征收补偿安置利益的合理分配,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后自留地的定性,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置,等等。因此亟待加快相关立法,建立符合“三农”特点的仲裁规范,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提供所需的法律依据。

(二)缺乏必要保障。从我市试点的情况看,由于领导重视,除个别地方外,在经费保障方面相对较好,但大部分地方仲裁机构和人员编制尚不落实、业务力量比较薄弱。

农村土地仲裁工作总结篇4

一、宣传活动主题

提升公民法律素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速法治建设,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稳定、服务民生和谐,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简称“三提三服务一营造”)。

二、宣传活动时间

此次宣传活动从月份开始到月底结束。

三、活动宣传内容

(一)学习宣传法治办〔2012〕8号文件指定的学习宣传内容。主要包括胡总书记讲话、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法治建设实施意见》、中央、省、市“六五”普法规划、国家基本法律和“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所取得的成果等。

(二)学习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系列法律法规。主要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章程》等。通过深入学习掌握土地承包经营系列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调解、依法仲裁的能力。

(三)学习宣传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系列法律法规。主要学习内容为《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省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等,通过深入学习掌握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系列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经管业务水平和指导基层进行农村财务管理的能力。

(四)学习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系列法律法规。主要学习内容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省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标准(试行)》、《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考评办法》等,通过深入学习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系列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指导水平。

四、宣传活动形式

(一)专题学习。固定每周四为理论学习日,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理论学习。

(二)推荐培训。组织由各镇(街办)经管站推荐的土地纠纷仲裁员参加宜昌市组织的土地纠纷仲裁员培训班。

(三)现场观摩。组织各镇(街办)土地纠纷仲裁员现场观摩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开庭审理的各项案件。

(四)现场指导。结合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适时到创建点开展检查指导工作,重点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系和国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政策。

(五)检查督办。每季度对各镇(街办)村级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进行检查指导,重点对各镇(街办)“三资”服务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六)媒介宣传。通过网、农经网、市经管局官网、经管局党务、政务公开栏等媒介广泛地宣传经管业务法规和办事程序。

五、宣传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习宣传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局办公室承担有关日常工作。

(二)扎实开展工作。要严格按照方案所拟,认真抓好理论学习、现场指导、现场观摩、推荐培训等工作的落实,营造深厚的普法学习氛围。

农村土地仲裁工作总结篇5

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一)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认真开展二轮延包后续完善工作。重点指导做好以下工作:在人均农地相对较多地区,坚持确权确地;在人均农地低于0.5亩以下等原暂缓延包的地方,确权确地有困难的,可采取确定农户承包经营权份额的办法,确权确利。同时,要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到户工作,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等权利,切实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长久不变。依法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管理,指导做好农户承包经营权证的登记、发放、备案和变更等工作。按照市委农办、市农委部署,配合做好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的工作推进会等有关筹备工作。

(二)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探索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实现以农户为主体,市场发现流转价格,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流转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指导推进浦东新区曹路镇、奉贤区庄行镇、金山区漕泾镇、崇明县竖新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首批市级试点工作,力争尽早运行。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委农办、市农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再选择10个乡镇积极扩大试点。重点做好指导试点乡镇场所选择,布置设计,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流转规则、工作制度、文本格式,建立流转信息平台,协助落实相关人员和设施设备等保障措施,组织开展工作人员专题培训,加强跟踪服务等,确保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三)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制。总结奉贤区全国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经验,积极争取农业部的支持,在农业比重较大的区县组织开展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扩大试点,推进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制,依法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并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颁布实施作准备。指导区县建立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机构,建立健全仲裁员队伍,制定仲裁规则,以及仲裁调解工作制度和格式文本等,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工作。指导乡镇依托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机构,建立健全调解员队伍,调解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制定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日常工作机构人员以及仲裁员、调解员业务培训。

(四)推进土地承包与流转信息化管理。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市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立健全市、区县、乡镇三级土地承包与流转信息数据库,实行土地承包与流转信息化动态管理。今年在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的试点镇,率先建立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网络,乡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内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实现流转信息实时、透明、集中。

(五)开展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工作专题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以及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法规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各级农经部门和基层干部土地承包政策法规水平和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各项政策法规和稳定完善本市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

二、深化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一)推进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根据市委农办、市农委总体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指导推进以建立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改革的重点是:城市(镇)化进程较快地区,特别是即将撤制的村;村级集体净资产达到1000万元,有长期稳定收益,改制条件较好的村;村级集体净资产1000万元以下,各区县确定为需要改制的村。坚持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会同区县有关部门,指导试点村制定具体改制意见和工作方案,加强工作跟踪服务和典型经验总结宣传。

(二)组织开展村级集体清产核资工作。对暂不具备产权制度改革条件的村,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重点做好清产核资、明晰产权、登记产权、建章立制等工作,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研究制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专题工作培训,加强清产核资工作的指导、服务与监督。力争有一定比例的村完成清产核资工作。推进资产台帐管理,强化集体资产监管。

三、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一)全面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按照《**市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暂行标准》,扎实推进本市第二批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工作,确保取得预期效果。总结宣传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加大工作指导、服务和监管力度,重点做好严格制度、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审计监督、票据管理、队伍建设等主要环节工作,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监管,确保全年全市有70%以上村级组织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到**年,本市基本实现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

(二)严格执行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制度。一是全面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继续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宣传和培训,指导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财会工作机构,配备财会人员,建立会计账簿,规范会计核算,做好新老会计制度衔接和会计报表工作。二是规范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从今年起,本市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面实行全市统一会计科目设置和核算要求,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建立健全村级财务会计监管新机制。完善推行会计委托制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总结完善现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度,按照坚持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四权”不变和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利原则,以及“集中记账、分户核算,规范流程、先审后记,日常监管、定期公开”操作模式,完善会计委托运行机制,规范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监督。全面实行村级会计电算化管理,总结推广崇明县工作经验,逐步建立村级财务网络化监管机制,推行农村集体财务“透明、阳光、实时”监管。

(四)加强农村会计队伍和民主理财小组建设。组织开展农村会计队伍“三农”政策法规、农经管理知识和财务会计实务培训,提高农村会计队伍整体素质,全面实现农村会计持证上岗。加强村民主理财小组建设,在试点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民主理财知识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民主理财水平和理财能力。

四、努力发挥农经统计和工作调研基础性参谋作用

(一)全面提升农经统计工作质量。进一步完善农经统计报表制度,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培训和服务,提高农经统计工作针对性、真实性和实用性,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修改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统计报表制度,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年报统计工作。二是继续联合市统计部门,组织开展本市村级组织可支配收入调查。三是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统计年报,编印《**市农村集体经济统计资料汇编》。四是继续实施农民收入抽样调查与负担监测工作。

农村土地仲裁工作总结篇6

省人大农业和资源环境保护委员会收到省人民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办法草案)后,于6月下旬和7月上旬组织力量赴杭州、温州、嘉兴、绍兴、丽水五市及部分县(市、区)征求意见。6月30日又听取了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7月6日,省人大农业和资源环境保护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办法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情况报告如下。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是发展的重要资源。2002年8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确立了以家庭承包为主体的经营制度,保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为使国家法律更好地得到实施,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针对我省农村土地承包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农业和资源环境保护委员会认为,我省从1998年开始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并在2004年又进行了完善。省人民政府提请的办法草案符合上位法和本省实际,在思路上把重点放在农村土地承包后承包经营权的稳定及矛盾处理上,从土地发包与承包、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管理和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等方面设立相应的规范。总的结构、内容基本可行,建议提请本次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同时,就办法草案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但上位法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作出界定。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如何来确定,全省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尽管1992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对社员的身份作了笼统的规定,但已经不合时宜。在征求意见中,一些地方认为,办法草案不需急于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作出界定。一是因我省农村二轮土地承包从1998年开始,到2000年基本结束。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后,2004年各地又进行了完善。二是可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机动地、新开垦增加的土地不多,有些地方土地补偿费已采取不同形式分配到户,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已没有实际意义。但大部分地方认为,办法草案应该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作出界定。我们也认为这是必要的。因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界定,事关农村社会生活的基础。此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将无法得到彻底、妥善地处理。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中出现的特定人群(如“农嫁女”、定销户、外来户等)的纠纷案件占绝大多数,还有土地补偿费分配、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纠纷,争议的焦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均在于如何确定当事人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如果成员资格不明确,这类纠纷案件就难以得到解决。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将会出现“村(居)民”和“社员”的分离,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显得更为迫切。

二、关于发包主体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1992年颁布的《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规定,村经济合作社对本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在征求意见中,领衔提议制订实施农村±地承包法办法的省人大代表指出,到2005年底,我省已设置村级合作经济组织35282个,以村经济合作社为发包主体签订的二轮土地承包合同有906.36万份,占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数的95.3%。对此,办法草案应明确发包方为村经济合作社。鉴于我省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承包签订合同的实际,我们认为,在设立村经济合作社运行正常的地方,发包方应是村经济合作社;没有设立村经济合作社的地方,发包方可以是村民委员会。

三、关于承包土地被征用与土地承包管理衔接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省各地用地需求不断上升,因征地而引发的农民上访和干群冲突有所增加,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征求意见中,各地普遍认为办法草案第十九条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要求增加和明确征地程序等方面内容的规定。我们认为,在征地过程中,要维护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益。在征地依法报批前,要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告知被征地农民;对拟征土地现状的调查结果须经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确认;确有必要的,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听证。要将被征地农民知情、确认的有关材料作为国土资源部门征地审批的必备材料。同时,为了切实做好农户承包地被征收征用后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变更或注销,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征收土地批准文件及被征收土地的乡镇、村组、户名、面积、位置等资料告知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变更或注销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提供合法的证明材料。

四、关于发包方变更、解除土地承包合同问题

征求意见中,基层反映,当前农村承包土地被征收征用后,承包合同未被解除或变更,被征地农户不愿变更或交回权证,造成农户所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与征后农户实际承包地块不相一致,容易引发行政复议、群体性等事件。建议办法草案对发包方解除、变更被征收征用土地承包合同以及办理的时限作相应的规定。同时,明确发包方承担提请有关部门变更或注销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义务。

五、关于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设立、仲裁范围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解决途径为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四种方式。我省温州等地试点情况表明,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是方便快捷化解纠纷的有效渠道。在征求意见中,各地一致认为,办法草案要明确省、市、县(市、区)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权。上级仲裁委员会负责监督、指导下级仲裁委员会的工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处理机构为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并建议办法草案要把土地承包合同、承包地征用补偿费分配以及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侵权、继承等纠纷,纳入仲裁范围。

六、关于发包方侵害承包权益的法律责任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发包方侵害承包权益的要承担停止侵害、返还原物、恢复原状、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但在实践中,村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往往是发包方的代表,他们的身份多数是农民,不属国家公职人员,约束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法规,对他们不适用。征求意见中,基层要求在办法(草案)中增加对村干部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

此外,委员们还对办法草案的一些条款及文字表述提出了意见,建议作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

农村土地仲裁工作总结篇7

一、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1)继续宣传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农村土地承包法》是落实和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根本法律依据。学习宣传和贯彻这部法律,是一项十分重要和长期的工作任务。各地要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法律进村入户活动。组织开展多层次的专题培训活动,对土地承包管理人员和纠纷仲裁员、县乡基层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加强土地承包有关政策法律执行情况检查,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期内不得调整、收回农户承包地的法律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

(2)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补、换发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是农户依法承包农村集体土地的法律凭证。各级要充分认识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性,抓紧进行延包后续完善,在试点的基础上,将经营权证书补、换发和登记管理作为一项重要日常工作,明确专人负责,积极稳妥,做细做实。同时加强机动地、“四荒”地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的管理。

(3)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资料规范管理。针对一些地方农村土地承包档案不全、不整、管理混乱的现象,要抓住补、换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契机,完善土地承包基础资料。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由目前的乡、村两级管理过渡到县、乡、村三级信息化管理,县级档案除实行微机化管理外,基础资料要逐步达到“一组一卷、一村一档、一乡一柜”的标准。

(4)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康有序流转,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要求,一是摸清当前全市土地流转的现状,包括流转方式、规模数量、成效经验、问题建议等。二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正确引导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三是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建立完善流转合同、登记、备案等制度,建立土地流转台帐,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维护流转当事人合法权益。四是在有条件的地方成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开展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试点。五是防止和纠正强迫农民流转、通过流转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及侵占农民土地流转收益等行为。

(5)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实践证明,仲裁是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行之有效的手段。辉县市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比较规范,被农业部、省农业厅确定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单位,延津县去年也有了突破。目前尚未开展此项工作的地方,要借鉴辉县市、延津县的做法和经验,抓紧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庭,尽快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民间协商、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完善解决农村土地突出问题多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6)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工作。要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热情解答农民的政策咨询,认真受理、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按时结案,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指导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7)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普及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但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熟知程度还不高,法律离普及还有一定距离。各地应一如既往对法律进行宣传,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人员通晓这部法律,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广大农民了解这部法律,营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为法律的进一步实施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8)依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各县(市)、区在重点抓好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规范发展、扩大规模、提升档次的同时,每个县(市)直接参与扶持发展成立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10家,每个区新发展成立2-4家,确保完成全市年内新发展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任务。

(9)认真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工作。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引导、制度建设、项目申报、产品营销、财务管理、技术培训、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品牌创建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服务,指导其健康发展和规范运作。同时在新乡农业信息网上开办专栏,对内宣传政策,交流经验,对外开拓市场,借鉴创新,努力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

(10)扎实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知识培训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合作社带头人、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知识培训,针对不同对象,重点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等法律法规。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今年1月1日起实施,农经部门在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要帮助其建好帐目,搞好衔接,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三、创新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机制,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农村土地仲裁工作总结篇8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土地问题。农村"土地热"现象再次出现,被抛荒、代耕、流转的土地,成为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诱因之一。由此引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大量涌现,20__年1-7月已受理197件,其涉及面广,群体性强,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处理上稍有不慎便会加剧矛盾。因此,我院对此类案件高度关注,展开了专项调研,以期寻求化解矛盾的良方,增进农村和谐稳定。

一、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类案件的数量、类型及分析

(一)近四年来审理的农村土地承包类纠纷案件

表1:20__-20__年溧阳法院受理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时间 主要案件类型

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土地征用、征收补偿费纠纷 其他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 总计

20__年 74件 25件 9件 108件

20__年 87件 24件 2件 113件

20__年 232件 29件 6件 267件

20__年 224件 13件 8件 245件

合计 617件 91件 25件 733件

表2:被告为村委会、村民小组的案件及其所占比例

时间 案件总数 村委会、村民小组为被告的案件数 所占比例(%)

20__年 108件 41件 37.96

20__年 113件 41件 36.28

20__年 267件 53件 19.85

20__年 245件 29件 11.83

表3:农村土地承包类纠纷占商事案件的比重

时间 商事案件 农村土地承包类案件 比例(%)

20__年 797件 108件 13.55

20__年 620件 113件 18.23

20__年 775件 267件 34.45

20__年 929件 245件 26.37

合计 3121件 733件 23.49

(二)相关数据分析

对上述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类案件呈如下特点:

1、20__年至今,经由法院审理的各类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数量呈翻倍增长趋势。案件数在民二庭审理的所有商事案件中所占比重平均达到近1/4,最高时超过1/3。这些纠纷隐患很大,为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往往要投入大量的审判资源,加剧了案多人少的矛盾。

2、村民与村委会、村民小组等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发生的纠纷数量多。在统计的733件案件中,村委会、村民小组等集体经济组织与土地承包人之间的纠纷,占全部收案的22.4%。特别是20__、20__年所占比重高达35%以上,20__、20__年所占比重虽有降低,但案件数量并没有明显减少,主要涉及支付土地承包费、解除承包合同收回土地类案件。

3、在农村土地承包案件中,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数量最多,比重最高,增幅最快。20__、20__年案件数是20__年案件数的三倍。大批量案件反映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签订过程中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健全问题,同时,部分违约案件也暴露了少数农民因受利益驱动而缺乏应有的诚信。

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增多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和政策因素

法律层面。20__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农村土地承包法》)出台,20__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虽然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实现了有法可依,但是,《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诸多规定与农村发展现状脱节,可操作性不强。同时,该法与原有政策也不完全衔接,导致农村土地承包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

政策层面。20__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从原来应缴纳农业税到减免及现在的农业补贴。政策改变的结果引发利益格局大调整,而这一改变呈现突变性,缺少应有的过渡期。同时,与承包合同、流转合同等合同及农业生产经营需要相对稳定的要求发生冲突,导致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不断出现。

(二)农村土地价值攀升

一方面,国家关于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等政策的出台,由之前的上缴农业税变为不仅免缴农业税,还有每亩123元(20__年标准)的农资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一些离乡打工的农民萌生回乡耕种或承包土地的想法,原先被抛荒、弃置的土地被争相耕种,还有一些农民想收回以前"以租"的土地。

另一方面,近年来,工业园区遍地开花,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加之高速铁路、公路等建设项目,征用了大量土地。而耕地面积减少,可用资源紧俏,致使土地价格不断攀升。这些土地征用补偿款数额较大,20__年之前每亩补偿1.7万元,到20__年补偿数额上调至每亩4.5万元,增幅164%。在利益的刺激下,抛荒或弃地农民纷纷要争回土地,因此,由征地补偿款引发的纠纷占据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较大比重,矛盾也比较激烈。

(三)各级组织管理缺位

近年来,从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到镇、村相关机构都在采取各项措施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但是相关工作的疏漏和缺位,仍是土地承包矛盾产生乃至激化的重要因素。

1、承包土地权属不清晰。农村土地的有关管理部门未能全面准确地掌握农村土地利用的真实情况,也未完全做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一些农村土地的权属不明,四至不清,面积不准,致使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引发争议。

2、经营权证发放不规范。98年我市实行第二轮承包时,部分地方未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后在上级部门进行检查前夕进行临时补发,出现不少混乱乃至错发的情形。

3、应予调整而未作变更登记。因转让、互换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因依法征地等原因未及时按程序进行调整,导致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变动或田块的地点变化、面积变化,却未作相应的变更登记。

4、相关仲裁机构职能未充分发挥。据了解,目前我市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人员不足,资源不多,近年来平均每年受理案件10件左右,大部分能够通过调解、仲裁案结事了,但仍有部分矛盾要诉至法院。同时,面对争议比较大的案件,仲裁人员也会建议当事人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无形中弱化了该机构应有的作用。

5、相关

司法所职能未充分发挥。作为处在基层一线的镇区司法所,对相关政策把握不准确,对一些矛盾未及时向有关部门或领导汇报,对当地民间纠纷调处力度不够,少数人员甚至为某一方当事人案件。这些做法有违其在处理本镇辖区各种矛盾纠纷中的中立地位,无形中增加了涉诉纠纷数量。

6、相关镇村存在与民争利现象。个别镇、村未能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自,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放,事先不征求村民意见,或只是象征性地弄一个"多数村民意见",更未取得相关村民委托镇村统一发包的授权,打着各种旗号(规模种植、规模养殖、集约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等)擅自强行收回农民土地,以镇村名义重新发包,却不将承包金全部发给相关村民,而是截留部分承包金,与民争利,引起矛盾激化,群众矛头指向政府或基层组织。

7、基层组织工作中出现偏差。相当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不少基层干部在遇到相关矛盾纠纷时,不及时主动去做化解工作,存在拖延、推诿、怕得罪人现象,致使诉讼案件增多。一些基层组织和干部生怕矛盾殃及自身,不能站在公道正义立场,按照任何一方要求轻率地为各方当事人出具相互矛盾的"证明",并加盖公章。一些基层组织和干部明知相关情况或持有相关台账底册,但在法院调查取证时以各种理由不予配合,有的推托不知道,有的推托记不清,有的推托是前任的事情,有的推托干部难当、老百姓难管,有的推托没资料没台账。有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在发放土地征收补偿款时,未按规定制定分配方案,甚至出现部分村民利用民主议定程序,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中排除另一些村民应享有的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不分或少分补偿款,引发矛盾。

三、化解和预防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对策

要有效化解和预防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除了需要立法的逐步完善,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相关政策进行广泛、深入宣传,还需要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一)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

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应牵头组织清查并尽力查找98年二轮

土地承包底册,责成相关单位将散落的资料重新收集起来,不回避[:请记住我站域名/]二轮承包时乱发、错发权证问题,该补发的要补发,该变更的要变更,该撤销的要撤销。要查清农村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用途等基本情况,力争尽快把全市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证确认到每个集体经济组织及相关村民,确保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

(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工作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是农民获得集体土地承包

经营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各镇区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把已经确认到户的基本农田数量和地块,逐步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中注明;确有困难的,可先在镇、村组织建立确认到户、到地块的基本农田台账。

(三)规范和引导各类土地流转行为

村民委员会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依法正确引导和规范土

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并为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提供信息咨询、委托、合同签订等服务,有效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要规范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做到专门登记、专柜存放,专人保管,建立合同台账和信息管理数据库。同时,及时清理原有合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完善措施。

(四)尊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自

镇、村两级组织应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自,不能想方设法、巧立名目与民争利。即使根据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需要作统一调整,也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与所涉村民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分析利弊得失,争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取得村民授权委托,完善手续,以免时间长了口说无凭。尤其是该给村民的要坚决给足,不得截留部分资金供镇村干部用于各类吃喝玩乐开支,以免严重影响干群关系。

(五)完善村民自治以保障村民权利

各村民委员会要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不断规范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法治,实行村民自治,村民代表切实按照村民意愿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分配等重大权益,真正做到村民代表由村民选举产生,对村民负责。在发放土地征用补偿款时,要依法按照民主议定程序确定村民资格和分配方式,但也要防止个别地方以多数人名义非法剥夺少数人合法权益的现象。

(六)合力构建多元矛盾化解工作机制

土地问题面广量大,土地纠纷群体性强,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不可低估,只有借助多方力量并形成合力,构建多元矛盾化解工作机制才能有序妥善处理。为此,我们建议:

1、强化村民自治组织调处土地纠纷功能。由于村、组干部熟悉土地承包情况,对纠纷的历史、现状和形成原因比较了解,对当事人也比较熟悉,调处矛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针对土地承包纠纷,村民委员会应委派熟悉情况的村、组干部第一时间介入,在充分考虑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下,依法做好协调、说服工作,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不管调处成功与否,均要形成相关书面调解材料及初步处理意见,全面反映纠纷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原因、争议焦点和调处过程。

2、发挥镇区政府调处土地纠纷的作用。镇区人民政府是国家政权组织中最基层的一级政府机构,承担着维护稳定、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管理社会的重要职能。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发生后,镇区政府应指派司法助理、定村干部或有关人员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充分掌握是否涉及群体性问题,准确评估社会矛盾风险,妥善制订应对预案。要根据不同情况分门别类,灵活采取一案一策(个别纠纷)、一案多策(让当事人选择)、多案一策(群体矛盾中统一调处尺度)、多案多策(在坚持原则性、合法性并避免相互攀比引发矛盾的前提下体现村民自主性、灵活性)。同样地,不管调处成功与否,均要形成相关书面调解材料及处理意见,以全面反映纠纷的调处过程。

3、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机制。要增加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所属溧阳市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编制,充实人员,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的运作机制、操作规程,进一步发挥其在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中的作用,加强仲裁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仲裁水平和仲裁效率。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规定,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方面保证土地纠纷调处工作落到实处,尽力将矛盾化解在诉前。

4、设置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前置程序。为有效减少和预防纠纷,降低综治考核中的"万人率",提升"平安创建"的水 平和成效,应设置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前置程序。建议由市委政法委或"两办"正式发文,规定凡是到法院的农村土地承包案件,必须由当事人所在的村委、镇区先行调处,形成相关书面调解材料及初步处理意见;调处不成的,当事人可向市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对仲裁不服的,也可向法院提讼;未经基层组织调处或仲裁机构仲裁,法院原则上不直接受理。

上一篇: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范文 下一篇:境外投资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