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14 11:20:43

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

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篇1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 学教学效率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y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通过多煤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充分形象地模拟、创造教学环境,以最经济、最直接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局限性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在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工具电子化、教学信息爆炸化的时代,我们应该不断探索与创新新的教学模式。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正面效应,克服其负面效应,将成为教学研究中一个被长期关注的问题。

    作为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信息量大、内容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果正确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更是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互动教学方法得以发挥作用的有效手段。但是,从目前的多媒体教学现状来看,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被广泛应用,但其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正面效应远未发挥出来。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还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比如多媒体课件设计简陋,基本是电子板书或者电子讲义;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从而失去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学互动等教学中的重要元素,并且对于充分展现教师课堂讲授的吸引力和风采也大打折扣。

    通过自身多媒体教学实践以及调查,将目前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及经验总结如下。

1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一定要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形势紧密联系起来。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新事物。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普遍进人各级学校,并且受到大部分学生和教师的欢迎。但是也存在部分老师还在排斥这一教学手段。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老教师对这些新鲜的电子设备比较难以接受,认为操作太繁杂,计算机也不会操作;(2)年青教师就觉得用多媒体体系统上课方便,讲课也比较灵活直观,但是对于教学课件的设计不肯花工夫,觉得要做一个好的课件太耗费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一些民办高校中,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对比较重,因此要设计一个比较完美的课件也很困难;(3)部分教师在利用多煤体教学时形势单一,缺乏灵活度,在教学过程中太注重既定的课堂教学结构,缺乏对学生表现的肯定和尊重,忽视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虽然使用了先进的教育技术,却缺乏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2对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认识不够

    对很大一部分教师来说,多媒体技术就是把以前的手写教案换成电子教案,然后在课堂上按顺序进行播放,将教师的角色演变成了放映员和解说员的角色。这样的课堂,即使你的课件做得再漂亮再生动,也只能吸引学生一时的注意力或兴趣,在一节课甚至更长的解说时间里,学生的积极性会急剧下降,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达不到即定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

3多媒体教学课件追求表面.没有层次和深度

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篇2

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迅速进入各行各业。在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扮]着教学辅助者的角色,为教学提供各种各样的辅助工具。然而,通过走访调查以及相关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在一些学校里,因部分教师缺乏对多媒体理论和技术的了解,教学理念落后等原因,致使多媒体的教学作用不但没有完全发挥,甚至出现了因为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当降低教学效果的现象。因此,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技能,革新教育理念势在必行。教学效果没有达到原计划的要求到底原因出自多媒体课件还是教师自身?为什么在学校一些年长的教师会刻意地回避媒体教学,而年轻教师却过分青睐?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主要困难有哪些?基于这些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师的角度探讨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策略。

二、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三线城市(辽宁锦州)一些小学、中学、高中、职专、大学的走访调查,以及近些年相关文献研究,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现使用多媒体教学情况做如下总结。

1.缺少政策上的宏观调控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里,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有公开课外平时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因为学校多媒体硬件设施有限。另一方面,一些教师的教学课件质量不过关,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在初高中学校里,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情况要好于小学,主要由于学校硬件、软件设施基本齐全,另外,对升学率的追求使教师不得不使用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在高等院校里,多媒体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皆被广泛应用,但是教学质量逐年下降,近些年关于高校多媒体教学反思类的文章比比皆是。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从宏观层面来说,最主要的因素是国家教育部门以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缺乏针对多媒体教学的明文规定或是明确奖惩条例,致使一些教师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仍对多媒体教学心存“抵触”。另外,在三线城市,教师这一职业社会地位及收入与其他行业相比均属中等,加之生活中琐事多、工作压力大,而且多媒体课件从构思到制作再到运用,需要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因此,若没有政府政策上的调控,教师很难主动运用多媒体教学,主动发展自己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的职业技能欠缺

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师原有的职业技能已不能驾驭新的课堂。有多媒体技术融进的课堂目前呈现出如下特点:在中小学里,高校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乐用多媒体教学,中年教师巧用多媒体教学,年长的教师不用多媒体教学。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1]。高校教师最常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局限于使用PPT,或者少数用到视频、音频播放系统,而且教学内容缺少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因此,高校中一些“照屏宣科”、“昏昏欲睡”的现象屡见不鲜。

那么,这些问题的背后与教师职业技能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够。一些年长的教师仍然信奉着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笔的教学模式,甚至认为一些多媒体技术会白白浪费时间。其次,教学思路与技术不能同步。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给予充分肯定,并能对多媒体授课过程进行完美构思,对课件制作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却没有能力亲手制作,而专业人士做出来的成品又不能完全契合教师的思路。再次,过分依赖技术。一些年轻教师特别青睐多媒体教学,因为他们刚刚走出校门,还不具备过硬的教师专业技能,然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对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有扎实的操作基础,因此,这类教师善于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材料,但在教学理念和设计上还有待于提高。最后,教学思路与技术的有效整合。一些中年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如鱼得水,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完美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一成功源于这些教师能将自己的多媒体课堂“自编自]”,他们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比较强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例如:摄录编技术及一些常用软件(FLASH、PHOTOSHOP……)的操作。但是这类教师在三线城市的每所学校里平均只有1-2名。

3.教师培训过于形式化

在各校的走访中,笔者了解到中小学寒暑假均有教师培训,关于计算机使用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培训几乎每年都涉及到,但是一些教师参与培训的动机“不端正”,有“走马观花”的现象,培训中一些教师由于计算机知识匮乏,思路跟不上授课进度,由于爱面子不虚心发问,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培训结束后的一些测试也普遍形式化,并没有起到测试或强化的作用。因此,许多中小学教师经过培训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并没有显著提升。而一些高校,相关的培训明显少于中小学,有的更多的是关于教学方面的研讨会,缺少对技术操作方面的指导。一些教师由于教学的需要不得不课下匆忙向一些稍懂一点技术的教师粗略地学习播放、切换、返回、等基本操作,因此,大学的课堂时常发生教师打不开电脑,放不下屏幕,找不到信号,弄不出声音等现象。

总体来看,目前各学校对教师多媒体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学校经费匮乏并缺少鼓励制度。第二,教师培训后回到学校仍没有足够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第三,培训的过程缺少严格的管理制度。第四,培训的时间太短,内容浅显。

三、对策

1.教育部门制定宏观政策

以职称评定为例,由于教育部门规定了一些硬性指标,如教师参加的课题数,发表的文章数量等,教师在这些政策的指引下,往往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可见宏观政策的调控影响力有多大。因此,在构思提高教师多媒体应用能力的策略时,教育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必不可少。首先,政府可以以“普惠制”、“资格考试”等办法提高全体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重视。其次,关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也应该有明确规定,将其作为教师考评的一部分。比如,将多媒体知识编入在编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上岗笔试、面试、评职称考试等。这是提高教师对多媒体理论认识的最有效途径。再次,由权威部门每学年举办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最后,完善各级培训制度,包括职前、职中、假期等不同阶段。

2.多媒体环境下的现代课堂教学的探究

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就是要在相同的时间内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2]。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年教师不但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具备多媒体技术操作技能,他们“自编自]的课堂”具有一些共性,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三部分:(1)任务驱动(学生充分利用资源检索信息,例如网络、电视、广播、书籍、刊物、杂志……);(2)教学与技术整合(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技术实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3)评价(为学生建立各科电子档案,综合运用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全面提升教师的多媒体技术(做课件为主)操作能力(图1)

提升对多媒体的认识

(多媒体教学的可实现效果、应用领域、发展前沿动态)

夯实理论基础(理论基础、多媒体技术类型、教学原则)

练就过硬多媒体技术应用技能

(设计理念、操作平台、后台编码、前台运行)

传统教学与媒体教学整合

(多媒体技术融进教师教学思想、多媒体辅助)

图1 提高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课件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最主要形式之一。从前文研究中可以看出,要保证课件的质量,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课件制作和设计的能力。要设计出好的课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熟知多媒体教学原则。美国理查德迈耶曾在《多媒体学习》一书中提出多媒体学习的七大原则即:多媒体认知原则、双通道原则、时间临近原则、空间就近原则、一致性原则、冗余原则、个别差异原则。七大原则对课件制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基于教育学、传播学、影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等多重理论并结合各年龄段学生心理特点及成长规律,巧妙构思设计编排多媒体课件。

再次,多媒体课件要按“树”型建立,避免内容直线式或将教材内容照搬屏幕。最后,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要智能化、网络化、科学化。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可以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跨越时空的限制进行互相交流,实现自由讨论式的协同学习,这显然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多个软件同时服务于同一课堂,在体现出多媒体课件的情境性、交互性、开放性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4.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必须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的方式灵活多样,如:设疑-]示-讲解;讲解-]示-概括;]示-练习-总结;边播放边]示,边讲解边指导等[5]。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分清主次。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教师永远是课堂的指挥者、主导者。教学过程中要在合适的位置合适的时间里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第二,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教学时间的分配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满堂课教师寸步不离电脑屏幕,这种过度使用媒体的课堂显然达不到教学效果。而教师全部以黑板为阵地,多媒体只是一种装饰的课堂也不会有较好的质量。第三,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由于不同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不同,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也应该有所不同。课件内容不易太花哨,图文结合,字体颜色大小要考虑到后一排学生,声音动画的播放速度、时间要适宜、确保人机交互,人人交互性。

5.形成教师多媒体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是评估一个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只有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上去了,才有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4]。对多媒体课件与多媒体教学的质量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建立一套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多媒体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决策依据。如何来评价多媒体教学,需从不同的角度来综合评价,结合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实际,应该建立从学生到教师、再到专家的多角度立体评价体系,从多媒体教学过程到多媒体课件进行全方位综合的评价。

当今世界,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未来教学形式的必然发展方向。进一步科学有效地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应是各级各类学校多媒体教学发展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多媒体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

意见[200114]号[Z].北京:高等教育司,2001.

[2] 周立夏.使用多媒体授课优化课堂教学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4,

(1):38-42.

[3] 王光达.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J].玉林师范学院

学报,2004,(5):117-119.

[4] 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2000]

79号[Z].北京:高等教育司,2000.

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篇3

关键词: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7-0000-01

Teachers Multimedia Teaching Ability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ao Dechun

(Heilongjiang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Mudanjiang157011,China)

Abstract:Multimedia extension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but the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teaching in multimedia,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teachers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computer skills training,multimedia teaching equipment to increase investment,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to multimedia.

Keywords:Teachers;Multimedia teaching ability;Status;Countermeasures

一、多媒体教学的含义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在80年代已经开始出现,但当时是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9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

二、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现状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对多媒体教学目的认识不明确。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后,教师的一部分作用将由它的一些功能代替。但是不少教师对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认识不明确。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就先进,教学手段就现代化,自己就教得好,学生就学得好,忽略了多媒体只是教学的手段和工具以及为教学服务特征。如教学中一些教师不考虑媒体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性,把课件制作的绚丽夺目,内容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胡乱应用各种音效和背景音乐等,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与多媒体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

(二)部分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差,课件制作水平低。一些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对计算机存在恐惧感,认为计算机太复杂了,学起来太麻烦,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繁琐,要耗费大量时间,现存的课件使用又不能得心应手,以致使一部分教师心存反感。因此相当一部分教师拒绝使用这些先进的教育手段,导致教师不努力探索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师媒体设备操作水平有限。部分教师对现代教学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技巧知之甚少,仅仅是在公开课或优质课时,为达到“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要求,才勉强使用或临时请人帮助制作教学软件,匆匆学一点有关媒体设备的基本操作。有的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了解甚少,操作环境又不熟悉,课件设计、制作均由他人代其完成,从而在上课过程出现一些失误,甚至造成干扰。多媒体技能的掌握滞后于多媒体的运用,有的教师将功能完备的多媒体设备权当作单一媒体设备来使用,放一段录像、一段音乐,出现一些文字内容,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教学多媒体设备短缺。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多媒体设备短缺。以我校为例,我校仅有应用于教学的多功能教室8个,语音室2个,机房6个、实验室2个,应用于教学的液晶投影仪10台,摄机3台,编辑系统1套,完全不符合我校四千多生源的专科院校硬件设备的条件,这也是制约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发展的一个因素。

三、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的对策

(一)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本身就是作者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学技术的领悟。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笔者从实践出发,认为“信息传播论”、“系统论”、“最优化理论”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一定“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会话”实现“意义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等都能够有效的指导多媒体教学。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应根据现代的教学理论,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二)加强对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特别是课件制作能力的培训。由学校教务部门牵头,定期开展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班,如计算机知识培训班,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如PowerPoint培训班、Flash培训班、Authorware培训班、网页制作培训班等)。关注校外教育相关部门开展的有关多媒体教学等方面的培训与学习,派遣有学习需要的教师走出校园接受培训。邀请校外有经验的多媒体教学人员来校内对教师进行培训等,全方位提高教师的多媒体素质。

(三)加强对教师现代教学媒体设备工作原理及使用技巧的培训。教学媒体设备是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的重要设施,电教部门应积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学媒体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培养教师维护教学媒体设备的意识,提高教师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的能力。

(四)加大对教学中教学媒体设备的投入力度。建议学校积极筹措资金,落实硬件配置,建好教学资源库,建设一批用于学校教学的多功能教室,微格教室,电子阅览室、实验室等,添置与教学有关的教学设备,满足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条件,通过教学环境的改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多媒体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平,范洁容,冯碧珍.多媒体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电力学院高教研究,2002,1:65-67

[2]南国农.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张有录.大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问题与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6,5

[4]何楠.论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篇4

,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绝大多数停留在媒体(如黑板和粉笔),教学方式还是采用“单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很难适应知识会计教学的需要,存在着许多和难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能力不足,不利于不同地区的平衡

由于成本会计是一门新学科,成本会计教师的数量有限,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成本会计教学能力不同,大部分呈明显不足状况,而目前的成本会计教学受教师的数量、质量和空间的限制,不利于不同地区的教育平衡。

2.教学对象单一,教学时间、空间受限

对象单一,只能对学生施教;时空受限,学生只能在教室、课堂上进行成本会计。当今是商品竞争的,公司的经理们以及管理人员对成本越来越重视,他们迫切需要进行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育学家巴纳塞在论述教育技术改革时说到,“新的教学系统必须支持所有的学习者,满足所有的学习要求,使学习者不为个体差异所苦,不受时空所限,有能力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所以成本会计的教学不仅要面向在校学生,而且应面向社会所有学习者;学习者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而且还能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进行。

3.统一授课,不能兼顾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需要

在这种传统模式下,教师一般按学生的平均程度安排教学,进行施教。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烦情绪;而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又觉得“吃”不饱,从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4.传统的教学手段使教学乏味,了成本教学效果

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涉及的表格很多,教师讲课很不方便,这是难点之一。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而这种数据的前后来龙去脉关系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由于表格的理解没有文字理解直接,而教师又受课时、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成本表格一一在黑板上板书进行讲解,只能一味地从书本上针对表格解释某些数据在各表格中的关系,学生听起来乏味,教师有时难免有厌烦情绪,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5.成本会计教材使学生难以掌握产品成本的形成和全过程

成本会计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成本费用分配方法时重点放在掌握单一的费用分配方法上,而对各费用分配方法在整个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环节不加重视;另外,在成本计算方法的讲解时,所举的例题从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看都不是一个完整的案例,所以,各种费用分配方法在整个产品形成过程中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使学生掌握产品成本的形成和计算全过程,也是成本会计教学的一个难点。

6.对于学习者来说,知识的检测不及时、力不从心或无能为力

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习者要了解自己真正掌握知识的程度,只能通过教师提供一些小考、测验等方式进行,而这种方式的时间、时间间隔等全部控制在教师手中。学习者自测的不及时,影响学习者的及时、有效的学习决策。

7.传统不够客观

考试一般是由任课教师出试卷进行的,考试的内容由教师决定,试卷的形成主观性太强,起不到考试的客观检测作用。

二、成本会计多媒体CAI的策略构想

基于目前成本会计教学的诸多难题和难点,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成本会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方法很不适应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要求。针对目前会计教育的特点,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曾提出“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成为一种21世纪会计教学手段新模式”。所谓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并按照教学活动的需要在诸多媒体元素之间建立起一定的逻辑关联,从而把它们有机结合并呈现出来,同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的人机交互式操作,并在这个交互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采用教学媒体,大力引进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把教学内容以人类联想的方式,把多媒体信息(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使学习者通过交互界面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进行学习,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第一,这种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可以单机运行,也可以在网上进行;可以一个人进行学习,也可以集体学习,这样可以不受空间、时间和个体的限制,可以很好地克服成本会计不同地区的教育平衡;第二,个别化,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中,提供给学习者一个自由学习环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个人特点和掌握知识的程度,按自己的学习决策进行发现式个人学习;第三,充分考虑多样性,即信息媒体的多维化,多重感官刺激,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第四,集成性。能把各种各样不同信息集成,即能把数据、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声音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并将结果综合表现出来;第五,交互性,实现传播信息者和接受信息者相互间信息的实时交换。

因此,多媒体技术在会计教学上的是会计教学现代化的需要和趋势。究竟怎样构建成本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设想,以供商榷。

1.知识结构化,采用超文本和超媒体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

成本作为一门新课程,它的知识结构有其自己的特点。大部分课程的知识结构基本上都是完全线性的,特别是知识内容前后能形成整体,学好前面内容后就可以后面的内容,学习后面的内容时能自然地运用以前的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和消化。而成本会计总体包括三大部分:成本核算基础、成本和成本报表,它们形成一个不完全线性的树状的知识结构。

2.成本计算方法强化成本计算全过程的整合,采用菜单式的程序教学

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表现在对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上。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其成本计算程序基本上是相同的,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按要求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和制造费用明细帐;

(2)对各项要素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并作相应的帐务处理。目的是正确划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以及生产费用和经营管理费用这两个费用界限;

(3)正确核算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编制待摊费用分配表和预提费用分配表,并作相应的帐务处理,同时登记待摊费用明细帐和预提费用明细帐。目的是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生产费用的界限;

(4)根据以上各种费用分配表,归集辅助生产费用,登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并作相应的帐务处理(如果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单设“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则同时应归集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并编制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分配表,将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分配出去);

(5)根据以上各种费用分配表,归集制造费用,登记制造明细帐,按一定的方法分配制造费用,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并作相应的帐务处理;

(6)如果管理上要求单独核算的控制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时,应正确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7)根据以上各种费用分配表及有关资料,登记基本生产成本明细帐,并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确定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8)编制产品成本汇总表,并作相应的帐务处理。

这个程序过程实际上是成本核算基础部分各项费用分配时的某种费用分配方法的组合,于是一方面教材在编写实例时考虑到篇幅,这几种方法的实例编写都是从本月生产费用归集完后开始讲解的,也就是说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数据起点是从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分配计算确定以后开始的;另一方面教师讲授时受时间的限制,也只好将程序的一至六步省略,只从第七步讲起。这样对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数据的来龙去脉没有讲清楚,给学生学习时一不知所措的感觉,而且与前面所学知识脱节,使学生知识结构前后不能连贯且不成体系,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和接受。

所以,成本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重点讲授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成本计算的有关问题的前提下,更突出地强调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从要素费用到完工产品成本的整体核算流程的讲解。所以,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讲授都应采用菜单程序式教学,将成本核算的程序固定到案例讲解的菜单上,菜单的各个选项是有先后顺序的,只有在前一个程序过程完成后才能进行以后各程序的操作。这样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就有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3.提倡发现式的个人学习方法,建立自测功能

基于发现式学习方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进行学习,首先学生应对自己的知识水平有所了解,而了解自己目前成本会计知识水平的重要方法或途径就是进行自测。自测系统可以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对成本会计全部知识的一种随机测试,称为高层次自测;另一层次是在每一章下对本章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称为低层次自测。高层次自测旨在对一些学完成本会计全书内容或对成本会计知识有全面了解的学习者发现学习的不足,找出有关掌握不很准确或没有掌握的知识要点,进行重点学习,以达到全面掌握成本会计知识的目的。低层次自测旨在对学完成本会计某章内容或对成本会计某章知识有所了解的学习者发现本章学习的不足,找出有关掌握不很准确或没有掌握的本章知识要点,进行重点学习,以达到全面掌握本章知识的目的,从而判断和决策自己的学习策略。

4.加强的客观性,建立试题库,完善自动生成试卷系统

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篇5

关键词:学科教学;多媒体教学;学科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17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112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发挥了显著的辅助作用。多媒体的使用,把传统的板书中枯燥的文字、抽象的数据等静止的教学信息通过视频、动画、图片、声音直观地展示出来,赋予了课堂教学鲜活的生命力。但是,在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学科课堂教学的时候,有的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或是不同程度地盲目使用多媒体,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困惑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那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多媒体运用的契机,更合理地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就成为我们不得不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早在上世纪,我国就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种科技实验活动中。1994年,何克抗教授、李克东教授等牵头组织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改革实验课题,开始了把多媒体应用到学科教学的初步研究。各高校、省、市、县教研部门、学校都相继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省内研究现状

以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都是比较系统的研究,虽然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多媒体的合理使用,但就多媒体在学科教学运用契机的专题研究方面,几乎没有进行专题研究。只是偶尔看到有的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把握多媒体在学科教学中运用契机发表过一些体会、感受的文章,如青县教育局的王洪永、南皮县王寺中学的杨文娜、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第二中学王静等,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借鉴。

二、本研究的创新特点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研究多媒体在学科教学中运用契机,是在各研究成员研究本学科运用契机的基础上形成规律性、理论性的研究成果,突出研究的开发价值和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一线教师合理应用多媒体提供借鉴,促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三、研究目标、内容、思路

(一)研究目标

实验教师立足所担任的学科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深入探究摸清多媒体在本学科教学中运用的契机,反复印证,逐步掌握其运用的时机,以求得高效的辅助作用。在此基础上,收集各种研究数据,总结规律,形成有一定研究价值的科研成果,指导一线教师广泛运用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习空间,发展学生思维,以求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1.教师方面。提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掌握运用多媒体的规律,抓住多媒体运用的最佳时机,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

2.学生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抓住学生对多媒体运用的最佳需求期,以求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研究的对象

立足课题组成员所担任的学科为实验教学的平台,选取课题研究员所在的学校以及课题实验教师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与所在年级单元教学班的学生为对比班级进行对比研究。

(三)研究的内容

1.调查研究,搜集汇总。听课过程中搜集汇总盲目运用多媒体的情形,分析盲目使用多媒体给教学带来的影响。

2.自我反思,反复探究。实验教师立足本学科教学,对多媒体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和比较,分析研究恰当应用多媒体的时机。

3.总结规律,指导应用。从各学科教学实际出发,在搜集汇总研究的基础上,立足教学实践,注重科学应用多媒体的研究,并总结正确掌握多媒体运用的时机,做到多媒体运用 适时、适度、恰到好处,并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教学中。

(四)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实验校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实实在在的研究案例。

2.个案研究法:结合实验教师的任教学科,对实验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运用契机直接进行探究,更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3.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实验校实验班之间的横向比较以及纵向比较来研究、分析、论证、总结多媒体运用契机的规律。

4.观察研究法:采取会课、实验课、研讨课、观摩课等研究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多媒体运用契机进行研究,通过现象看本质,总结出合理使用多媒体的时机规律。

5.文献法:学习国家教育部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教育专家的有关论著以及报刊上刊登的相关经验型文章,提高认识,指导课题研究。

四、研究拟分为三个阶段

(一)研究准备阶段

2016年7月―2016年8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学习有关著作理论,讨论酝酿、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等。8月中下旬提交申报,等待审批立项,并做好开题准备工作。

(二)研究实施阶段

2016年9月――2017年8月,制订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展开研究。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奠定研究基础。

2.修订实施方案,顺利开题。

3.按方案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

4.积极参加省市有关的课题培训、研讨会,提高研究能力。

5.邀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开好研究经验现场会,并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细节。

(三)研究总结阶段和交流推广成果阶段

2017年9月――2017年10月,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数据和材料,汇总分析,科学论证,总结研究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提交课题管理部门申请验收,等待结题验收。对课题研究期间的主要研究专项和突出感受形成理论性研究论文,投送发表。对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辑录成集,推广使用。

五、预期研究成果

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客观收集盲目使用多媒体的各种情形,并揭示盲目使用带来的危害,对收集的实验数据归纳总结,撰写调研报告,发表专题论文。

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篇6

关键词: 日语听力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理论 教学方法 研究概况

引言

近年来,日语听力教学方面的研究不断增加和丰富。为了清楚了解日语听力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听力教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以2005年到2015年近十年的日语听力教学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日语听力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基本趋势和研究方法

笔者利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以日语听力教学为主题进行搜索统计,共收集到233篇日语听力教学相关的论文。经过分析发现,日语听力教学的论文在2008年之前每年都只有几篇,最多的是2007年的7篇,但在2008年突然增加到17篇,2009年达到了20篇。此后,日语听力教学的论文都在24篇以上,在2012年达到了最高峰,有37篇之多。而且研究对象有一定的广度,具体涉及本科、高职、医学类院校等。这说明近几年日语听力教学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在研究方法上,一般趋向于经验总结、内省和思辨研究等非实证研究,很少有人利用调查、访谈、实验等方法做实证研究。另外,在这200多篇论文中,核心期刊较少,近十年只有7篇文章。由此可知,我国对日语听力教学的研究理论不够扎实,分析不够深入,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笔者对近十年我国日语听力教学的研究主题大致分为:日语听力教学现状研究、日语教学理论相关研究、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四个方面。

2.研究主题

2.1日语听力教学现状的研究概况

近十年反映日语听力教学现状的文章非常多。从相关研究内容来看,日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且近十年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无论是高职还是普通本科教学,都反映出以下几个共同的问题。第一,日语听力学习时间占整个日语专业学习比重低,日语听力课程并没有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第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第三,教学内容单一,学生涉猎的听力材料较少。第四,学校没有优化师资投入,没有分析听力课程的特殊性,师资投入具有随意性。

2.2日语听力教学理论的研究概况

近十年对日语听力教学理论的研究占听力教学研究总数的比例不多,倾向于相关理论的应用实践研究,涉及的理论较多。其中,图式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占这一主题的比例较大,强调该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及具体的应用分析。冯千另辟蹊径,将二语习得中的标记性理论应用于日语听力学习中,考察了听解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辨音、词、句子障碍,提出了教学对策。

2.3教学方法研究概况

近十年关于日语听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很多,侧重点大致有以下方面。第一,强调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周晓冰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日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秦国和、高亮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胡泊为听力教学创设了各种情境,将情景教学法运用到听力教学中,提出情景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第二,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朴实提出,在日语听力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课堂角色,通过提高学生对日语听力课程的兴趣,改变学生在听力教学中的被动状态,从而在自主学习的形成阶段,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三,在听力训练方法上强调听说结合,注重听力理解过程的分析。肖开益结合相关理论背景,提出影子练习法是“输入”与“输出”二者并存的练习方式,并通过实验、问卷等方式,以学生的评价为中心,提出影子练习能够提高学习这语音识别能力、注意力、反应能力等。第四,强调日本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使学生克服听力过程中的文化障碍。杨芳、王栖琳通过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分析,提出了听力课程中文化导入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

2.4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校教学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听力教学一般使用了多媒体,出现了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相关研究。蔡忠良对高校多媒体日语听力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多媒体听力教学资源不均衡,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的效果不显著、缺乏引导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盛春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和弊端,提出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效策略。

结语

从近十年的研究情况来看,我国对日语听力教学研究呈现多角度、多视角的趋势。但是,泛谈日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日语听力教学改革策略的文章占多数,具体到某一方面的研究,比如教学法、教学理论等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不成体系,各个方面都处于尝试阶段。在研究方法上,有待从非实证性研究向实证性研究方法发展,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总的来说,日语听力教学研究还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们应该加强理论知识,使研究方法多元化,扩大研究范围,力求创新。

参考文献:

[1]冯千.标记性理论于日语初级听力教学的研究[J].外国语文,2013.

[2]周晓冰.“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日语听力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3]秦国和,高亮.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实证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

[4]胡泊.浅谈情景教学法在日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研究,2013.

[5]朴实.如何在日语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语文学刊,2015.

[6]肖开益,张利平,王在琦.论影子练习对提高日语听解能力的作用――以学习者对影子练习效果的评价为中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

[7]杨芳,王栖琳.运用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日语听力能力[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8]蔡忠良.高校多媒体日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

[9]盛春.多媒体技术在日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篇7

关键词: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媒介实践;科研;健康传播

一、医学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

1.医学生的媒体使用主要是为了满足休闲娱乐需要申正付等人对安徽四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医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放松身心和聊天,医学生在满足自身休闲娱乐需要的同时,媒介对他们的“精神麻醉”所带来的作用也不可小觑。2.媒体负面形象对医学生的消极影响较重作为今后治病救人的“天使”,医生需要在大学时代不断形成时代担当的责任感、乐于奉献的历史感、建构和谐医患关系的使命感。然而当下媒体对医患矛盾的不实报道以及报道之后缺乏事后正能量的宣传和教育,导致医学生对今后的医生职业产生恐惧感。“由于相关教育的缺失,其网络媒介素养储备已经滞后于网络媒介的普及和发展速度,不仅会造成网络媒介的负面作用凸显,也会使作为‘社会公器’的网络媒介的社会形象持续走低。”这呼唤高等医学教育重视医学生的媒介素养问题,让学生拥有明辨是非、增强社会理性的能力。3.频繁接触新媒体,但缺乏伦理道德诉求调查显示,每天上网1个小时以上的医学生占90%左右,网络论坛、网络通讯、网络游戏、收发邮件等都体现出医学生对网络媒体的强烈认同。但有些情况使人担忧,曾有通宵上网玩游戏的经历的医学生占52%,承认自己有网瘾的占16%;另外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也非常大,甚至将网上的不良行为带到网下,触碰社会道德底线,违公德,人生目标模糊,丧志。

二、确立实践支点,构建教师科研、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的立体教育模式

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素质教研室从事媒体研究的教师多名,都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一位老师拥有在国内著名大学从事传播学博士后的研究经历,可以说,教研室从事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力量满足了需求。不过,凝聚教师队伍、强化师资力量又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打造好师资队伍之后,是从事科研还是从事教学改革的问题困扰着很多教师。事实上,从事科研与从事教学改革两者之间并非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处理得恰到好处,会实现教学相长的意外效果。仅就当下教学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而言,教学相长一词其实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传统的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二是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相互补充与互动。我们在积极推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了将科研转换于教学、将教学改革服务于科研,中间环节就是实践。实践是纽带,是连接不同方面的环节,通过师生的共同实践,以学生为基点,带动科研和教学,从而将成果反哺于学生。具体做法如下:1.将教师科研作为服务医学生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托和支撑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不唯书、不唯上的精神,教师成立多个指导小组,协助学生进行独立问卷调查,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研究成果。例如,调查报告《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行为的影响:基于四川南充市的调查》主要调查了新媒体下当代大学的人际交往行为,通过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来测量、了解大学的人际交往行为的发展现状和一般影响因素;客观地用4个维度因子来评价大学生的交往困惑,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建立健康的交往行为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一成果不仅是学生了解自身媒介素养的过程,而且作为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篇论文的调查数据被樊九思的硕士论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研究》所引用。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媒体状况,尤其是运用新媒体的行为和心理,才能够准确把握传统教学内容与新媒体传播新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较为精准地开辟出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新路径来。2.以学生为主体,带领学生深入基层进行媒介素养的调查实践活动这些调查是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分解为学生科研题目,由学生完成,目的在于在科研过程中积极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媒介素养状况,从而训练学生的媒介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本次系列调查是以川北医学院2016年度开放性实验项目“四川基层健康传播现状的调查实训”为依托,搭建实践平台,大胆放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调查队伍。学生在实践调查过程中,思考媒介素养问题,形成了系列调查报告以及科研论文。诸如《中国甘肃网的健康传播状况调查》(《社区医学杂志》2015年第22期)、《西昌市药品广告对购药行为影响的调查》(《中国医药导报》2015年第12期)、《四川省二甲以上医院官方微博的宣传管理的调查分析》(《中外企业家》2015年第23期)、《医药广告健康知识传播研究:基于华西都市报的调查》(《社区医学杂志》2015年第23期)、《医院官方微博宣传现状调查:以四川省二甲以上医院为例》(《生物技术世界》2015年第8期)。这些具体成果均是将科研与教改相结合,教师设计题目和调查思路,学生全程参与,全面主导和参与数据调查、社会实践以及书本知识向社会服务方面的转化。实践证明,学生立足教师科研,对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是行之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方式,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上文提及了当下医学生媒介素养主要以传统教育方式进行,依赖于课堂的知识灌输和间接感受,缺少亲身体验和感悟。但学生的实践弥补了这一不足,将课堂延伸到了课下,学生带着疑惑,以实践方式调查基层老百姓的媒介素养状况。医学生不仅亲身感受了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而且通过基层老百姓的接触反观自身的媒介素养状况,从而实现了学生动态学习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媒介不仅仅具有满足自身需要的特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借助媒介改变周围的人乃至社会。可以说,学生实践活动的这一支点解决了医学生如何提升媒介素养的教育问题,也解决了医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学习媒介素养知识的问题,以及教师教改与科研的矛盾。3.改革和完善医学课程体系,加强健康传播的课堂教学以上成果均是学生全程参与完成的,在调查中学生充分考察了媒体与老百姓健康素养的关系,从而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弥补了医学教育对健康传播的某种程度的忽视。健康传播对课堂教学而言,它是能够有效地将医学知识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实现最佳结合的一门学科,同时这门学科也适应了医学教育模式由生物医学转向社会医学的内在需要。然而,纵观医学课程教育体系,健康传播在某种程度上“缺席”了。护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都没有将健康传播学科纳入体系之中,侧重点依然强调媒介对健康知识的传递作用,没有看到媒介对健康传播的作用。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人文素质教研室积极申报川北医学院开放性实验项目“四川省基层健康传播现状的调查实训”,进一步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开辟第二课堂,吸纳各个专业学生参与进来。目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麻醉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计86人参与进来,培训人数达174人次,开设《健康传播的今生与来世》学术讲座2场次。另外,以人文素质教研室为主体,联合预防医学系和护理系,面向全校各专业拟开设健康传播学课程的公选课,让学生获得健康传播的理论学习和思考。

三、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展望

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寻找实践基点,将教师科研、学生实践与教学改革三者融合起来,以学生的媒介实践为支点,带动科研与教改,本文称之为“一体两翼”:“一体”就是学生的媒介实践,科研与教改分别是“两翼”,这是川北医学院实践活动提炼出来的有益尝试。这种尝试弥补了传统媒介素养教育的单一模式。一方面,将教学改革与学生实践双向结合、深度融合。教改不是教师一人行为,而是与学生双向互动,最终提升教学效果的活动;教师科研同样可以从学生实践中获得新材料;学生素养在教学与科研的反哺中获得提升,并且转化为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以点带面,拓展教学成果的收益面。本文提出的科研、教改与教学实现的互融互动效果是学生和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晶。通过以上措施,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有了依托,教改活动有了实质基础,科研也获得了实践养分。尤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再消极被动接受教育,而是以主人翁姿态思考和实践媒体素养。例如,口腔医学系学生聂娟、樊琴、郭晏汝等将其实践成果《四川省二甲以上医院官方微博的宣传管理的调查分析》《医院官方微博宣传现状调查》两篇调查报告上报参与第十四届四川省大学生“挑战杯”比赛,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实践活动得到了新的延续。临床医学系学生高兵、罗阳、李淑婷等以《成都市社区居民健康素养与健康传播的关联性分析:以慢性病为例》为题,积极参加“青年中国行”2016年度的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比赛。学生获得更大实践平台的愿望自发而生。尽管我们进行了尝试性探索,医学生的媒介素养在互动过程中也实现了理想的教育目标,然而也存在很多不足。例如,除了健康传播之外,还应该多挖掘能够担负起医学知识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重任的课程或知识载体,从而建立多元化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形式。又如,如何在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贯穿始终,改变媒介实践活动中大一、大二学生偏多,大三、大四学生偏少的状况,使媒介素养教育长期化。再如,需要开拓多种方式将学生的调查实践成果进行转化。一是向科研成果转化;二是为社区乃至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三是积极协助参与社会成果的转化,服务百姓;四是将学生的成果通过多种形式在校园进行宣传,提升学生的自豪感、价值存在感。医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永远在路上而没有终点的工程,我们的努力和探索也没有终点。

参考文献:

[1]申正付,贺庆功,杨秀木,等.医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

[2]赵丁海,蔡磊,卢伟,等.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探微[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篇8

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无疑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合,然而,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把教师囿于单打独斗、单身只影的封闭境地。特别是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往往限于教材和课标原则性规定,不能体现自己对本课知识独特的感悟和认识,不能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导致设计的教学目标、流程及教学方式严重趋同。

海原县第二小学是一所由一批年轻教师为主体构成的学校。由于教师人数众多、分校管理等因素导致集体备课效率低下,实践中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有经验的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优势展示出来,年轻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出现的困惑得不到及时解决,使一些教师对教学设计产生畏难情绪。某种程度上,教师处于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尴尬境地。怎样才能使众多年轻教师每节课都能有一个基本合格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站得稳、受学生的喜爱?鉴于此,选择此课题的实验研究。

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相关研究成果 目前国内还没有与此案例相符合的课题研究。相近的课题为《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组成员为苍南第三中学。但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师生网上互动教学、学习。该校侧重以网络、多媒体为平台,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即教学课件,然后上传到校园网络上。学生可以实现不限时空对该教学设计进行自主学习,相当于是进行学案教学。而海原县第二小学侧重对备课环节的集体研讨,形成集体智慧,基本形成一个合格的教学设计,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这对年轻教师较多的学校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和做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校本行动研究的方法。所谓“校本”研究,就是立足于学校教师现状、网络多媒体设施现状,并对这些条件、环境做到有效整合。所谓行动研究,就是和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参加实验的教师,在做好平时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注意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作用,积极和同行进行交流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施的阶段和步骤 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一年时间),先在低年级组试点;第二阶段,在全校各个年级展开推广。 每个阶段又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分工、分头备课。根据同课头任课教师人数,将一学期要上的教材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或章节(次),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一个单元或章节,自己作为这一单元章节的主备课人,重点备好这部分的内容,提前一个月上传网上,供其他教师研讨交流。

2)交流、讨论,教研组长定稿。学校利用101远程教育网站平台,开发设计出“海原县第二中学网上教学设计模板”。模板上专门留有讨论修改区域。主备课人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传网上后,课题组的教师都可以讨论发言,提出对这一节课的意见和教学设计的修改意见。经过充分讨论后,教研组长综合大家意见,审定这节教学设计,供大家教学使用。

3)总结反思。教师在上课时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课后认真总结一节课的得失,重点总结教学设计对教学的适应性,提出改进建议。实验进行一个月后,召开备课组会,就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3 该课题的研究价值

目前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还处于自发状态,大部分教学设计还处于传统的手写备课阶段,不仅不利于相互交流和学习,而且加重了教师的劳动负担。在全校范围内大规模进行基于网络多媒体的教学设计实验,在国内还为数较少。如果实验成功,将极大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促进学校教育功能和品质的极大提升。其应用价值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守住了教学底线,保证了教学质量 传统的备课形式,教师处于各自分散、相对封闭的状态下,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和对教学的不同理解导致设计的教案质量良莠不一,很难保证不同教师施教的同课头课程的教学质量。基于网络多媒体的教学设计的优势在于,每一节教学的设计都是由主备课人精心设计,经过集体智慧充分酝酿讨论,教研组长进行审核确定的。这样的教学设计,起码保证教学设计环节的质量。

深化了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的质量 过去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往往流于形式,教学中一些问题得不到充分研讨。基于网络多媒体的教学设计,教师在网上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充分研讨,极大地改变传统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的深度和质量。

上一篇:国外农贸市场现状范文 下一篇:汽车策划活动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