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8 16:57:47

农村经济与管理

农村经济与管理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这个中心任务,以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发展和稳定为目标;以依法实施土地承包规范管理为重点;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农村财务管理,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秩序为保障;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推动力;以强化农经统计分析、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行政执法,行政管理和行政监督,提高服务“三农”水平,为促进我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做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抓好《农村土地承包法》、《__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四个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宣传贯彻;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村账乡管、村集体资产管理四个服务,确保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落到实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民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扎实有效。

三、工作要求

1、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坚持在经济上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农民的民利,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

3、坚持围绕党在农村的中>:请记住我站域名/

4、坚持依法行政、开拓创新,推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四、工作措施

(一)加大整治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1、继续深入学习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国家已将《农村土地承包法》列入“五五”普法规划,农业部将每年的3月1日(土地承包法的实施日)和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作为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重点宣传日。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大力开展“土地承包法律进村入户”活动,通过宣传,使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普遍掌握《农村土地承包法》和《__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精神,落实和维护好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2、坚决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省实施办法,继续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各乡镇要重点检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落实;是否存在随意调整和收回农民承包地的做法;是否存在强迫农民流转承包地的做法;是否存在截留、挪用、抵扣农民土地征地补偿费或补偿不到位的现象。

(1)4月初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宣传发动和学习培训;

(2)5月中旬前完成突出问题的摸底排查和整改纠正;

(3)6月中旬前开展一次村与村之间的交叉检查,并将自查整改和交叉检查情况形成文字材料报县局农经站;

(4)7月上旬县局将组织一次乡镇与乡镇之间的交叉检查,督促整改到位,以迎接7月底市局组织的县与县之间的交叉检查。交叉检查中如果发现重大问题,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8月中旬前各乡镇进行总结评估,进一步落实整改纠正措施。

3、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基础数据录入工作的查遗补缺和整改纠正,确保农户实际承包情况与表册数据和录入信息完全一致。8月上旬前,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将数据调整情况上报县局农经站。

4、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工作的协调机制。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积极争取乡镇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将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纳入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和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内容,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由经管、矛盾纠纷排查中心和法律服务所等部门参与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突出问题的工作协调机制。要结合土地承包管理日常工作和《条例》,建立健全土地承包问题调处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范围,落实责任目标,健全工作规程,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承包纠纷发生后能得到及时受理和妥善解决,切实履行好属地管理职能,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5、依法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规范管理与指导服务。各乡镇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完善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全程指导土地流转规范操作,推行免费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免费提供土地流转

合同、免费提供土地流转合同鉴证四项服务,为农村土地流转充当“红娘”。要以组为单位定期收集土地流转信息,以村为单位建立土地流转台账,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为农民自愿、依法流转承包土地提供规范管理和有效服务,确保流转规范有序。要坚决纠正强迫农民流转承包地的行为,对这类问题发现一起要严肃查处一起,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要维护土地流转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发生截留、扣缴承包农户土地流转收益的行为。要维护外出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规范农民工承包地的流转方式,充分保障农民工长期的土地收益权,促进农民工安心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6、抓好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农村土地承包档案必须及时整理和规范管理,不得毁损和遗失。各乡镇要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档案管理责任制,做到土地承包相关文件,农户合同和登记簿、方案、表册、基础数据库等完整齐全,做到“一组一卷、一村一档、一乡一柜或多柜”。

7、规范管理其他方式承包的集体土地。各乡、村、组以其他方式承包的集体土地,必须加强规范管理。承包方案要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承包要公开进行,不得搞暗箱操作;承包期限要合理,承包手续要完备,要签订规范的承包合同,不能搞口头协议;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同等条件下应保证其优先权;其收入必须纳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内核算,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

(二)加强指导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1、强化培训。市、县将重点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法律与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会人员财会基础知识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培训,要求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同时各乡镇也要争取资金开展宣传培训和组织自学。

2、争优创先。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经工作人员,按照省厅《20__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先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参加争优创先活动,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农经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能力。

3、加强指导。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促进现有的协会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一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引导与质量提升工作,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建立成员账户和生产记录制度,开展好统一农业投入品采购供应、统一制定产品生产标准、统一组织技术培训、统一产品和基地认证认定、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等服务。

4、抓点示范。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按照《__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认定管理办法》的要求,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的建设。今年全县要重点抓好12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的建设,其中县级抓好2家,乡镇级抓好10家以上(每乡镇抓好1家以上)。通过抓点示范,培育一批依法经营、实力较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5、积极调研。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强调研,积极尝试,摸索出适合我县地情、民情、财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的成功经验。

(三)抓好日常监管,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1、继续坚持和完善减轻农民负担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和“谁主管、谁负责”的专项治理部门责任制,落实《__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以考核促进农民负担政策的落实。

2、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和村级组织收费行为的监督,加大对农民补助补偿和村级补助资金落实的监管力度。今年,各乡镇开展涉农收费和强农惠农政策检查全年不得少于两次。

3、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各乡镇要按照规定,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的议事程序、议事范围和上限标准,落实复审、负担卡、专用收据、财务公开、专项审计等制度,严禁乱议、乱筹、乱用,防止“一事一议”筹资成为随意增加农民负担的口子,严禁强行以资代劳。同时,也要防止发生该议不议或者该议的议不起来等现象,在注重实效、控制上限、严格规范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坚决执行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关于转发省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农负字〔20__〕1号)规定,不再出现以理事会、路委会、桥委会等民间组织名义强制农民出资出劳,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上年度以理事会、路委会、桥委会等民间组织名义筹资筹劳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审计,各乡镇要在6月中旬前结束,审计结果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并报县局农经站。今年在规定时间内报批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各乡镇要在项目批准后10天内将项目基本情况报县局农经站。

4、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测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力度。各乡镇要每年组织一次全面的农民负担政策落实情况大检查,平时经常性开展定期不定期执法检查,掌握农民负担的真实情况。同时继续完善和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四项制度”,积极联合相关部门深入开展涉农收费的专项治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明察与暗访、检查与处理、检查与回访相结合,提高检查效果,加大查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各乡镇要及时将处理情况上报县减负办,对一些重点案件,市、县减负办将直接查办。

5、健全农民负担接待、受理、督办、查处、反馈制度,做到专人接待,督办有力,处理到位,反馈及时。

(四)强化审计监督,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1、加强村级财务审计的制度化建设,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秩序。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按照农业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的要求,结合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实际,编制审计计划和工作方案,对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一次审计,重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农民负担、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村级补助经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项,发现问题,严肃处理,不徇私情。各乡镇要在7月中旬前将审计计划和工作方案报县局农经站备案,10月中旬前将审计

工作总结报县局农经站。2、开展村会计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业务培训,促进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对换届选举后新上任的村会计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县局举办的培训班,经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证,做到持证上岗。今后村级财会人员的任用和调换,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乡镇农经部门审核、县农经站审批后执行,以稳定村级财会队伍,确保村级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3、总结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扩大试点工作面。各乡镇要在总结去年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再增加1~2个村的规范化建设试点。去年试点工作总结和今年试点工作方案要在5月中旬前报县局农经站。

(1)抓好“四个统一”,即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会计账簿、统一档案管理、统一会计报表,切实做到账目和现金日清月结;

(2)规范村级财务收支票据的使用管理。村级财务收入除

能取得规范性收入票据的收入外,统一使用市减负办监制的专用收款收据。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在未另行通知使用省里统一监制的筹资筹劳专用凭证前,暂时使用市减负办监制的专用收

款收据。今年财务支出票据规范性比例必须达到60%以上。

(3)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加大检查力度,做到真公开和常公开,务必使农民群众满意。

(4)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有

效实现形式,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权益,保障集体

资产安全,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切实做到村务管理制度化,民主议事定期化,民主理财公开化,公开内容系统化。

(5)健全和规范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收支票据管理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产台账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档案保管制度、村财乡代管制度、财会人员管理制度、责任追究与奖励制度等,发挥制度管人、制度管财的作用。

4、加强农经统计分析,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5、加强化解村级债务工作的目标化,建立健全制止新增债务的长效机制。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按照“锁定老债、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年化解”的总原则,切实发挥好牵头部门的职能作用,收集情况,研究措施,多方协调,整合力量,克难攻坚,指导督促全县化债工作。要加大农村基层源头治腐工作力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从完善体制和健全制度上不断减少新增债务的管理漏洞。要规范兴办村内公益事业行为,坚决纠正村级集体超越自身实力举债兴办公益事业的做法。

(五)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农经队伍素质。

1、广大农经干部要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运用所

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推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2、突出信息调研工作的超前化,不断提高信息调研工作的

服务质量。要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经信息网络,及时反

映全县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和工作动态。广大农经干部要按照“围绕中心工作,服务领导决策,调研一个专题,推动一项工作”的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力争有更多的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和调研成果转化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依据,或在农业部《农村经营管理》、《农村财务会计》,县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__政务网、《赣江源》、《__农经》等刊网上刊载和登录,真正达到调研一个专题,推动一项工作的目的。要求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每月上报农经信息不少于1条,农经工作调研文章全年不少于2篇。同时,按时上报农经半年工作小结和全年工作总结。

农村经济与管理篇2

1针对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现状以及内容分析

1.1对农村经济管理内容分析

对于农村经济管理来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对于农村财务管理,为了能够对管理人员和村民之间关系进行调和,所以必须要对财务制度进行公开化管理,并且对于农村资产使用中必须要建立起有效监督机制,这样才能够使其人们财产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土地方面,对于农村来说土地是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必须要对农田的管理进行完善,同时要进行科学化的规划,对于不同土地的贫瘠情况来采取科学的种植,从而使其做到收益最大化效果。在此之外还需要对农田承包以及转让制度进行完善,对其执行力进行加强;根据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出明确发展目标,同时根据经济发展趋势来对其进行自我调节,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要对农村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对以往的经验总结来看,素质高的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带动农村走向更远的发展道路。

1.2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对于农村经济管理来说,其核心主要是对于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的优势来进行发展,与此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做到随机应变,使其带动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最近的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在管理方面依然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发展和管理之间并不是十分协调,导致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制约,要是能够对其进行解决,那么将会更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2针对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分析

2.1由于管理人员的问题

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主要是与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存在着直接的关系,管理人员具有着领头羊的职责,然而当今农村经济管理人员主要是来自于当地,虽然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当地情况进行了解,然而会容易出现一些偏袒情况出现,在农村进行利益分配过程中将会出现矛盾。在此之外,由于农村管理人员自身文化素质并不是很高,导致在管理过程中由于专业能力问题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由于当今市场化竞争在不带的加快,然而作为管理人员依然是没有对这项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与此同时也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2.2由于农村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

现如今随着我国工商业在高速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对于农业来说却是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打击,由于农民为了收入增加,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务工,使农村出现更多的闲置田地。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存在着不合理,当今我国多数农村都是小规模自给自足的方式,然而随着产业化的发展对于这种结构已经是无法满足如今的发展形势,所以必须要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够保证农村经济发展跟上时展的脚步。

2.3由于农村人们素质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我国的教育制度已经是得到了完善,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然而针对农村来讲,由于农村的素质普遍要比城市低,导致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多数的农民依然是采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生产活动,然而并没有采用现代化的种植及以及收割的方式。由于现阶段农民对于当今的科学化难以掌握,导致出现效率低下,使其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制约。

2.4由于有关的法律存在着不健全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但在实际生活的当中,这些政策是远远不足的。比如在农村当中因为土地承包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纠纷,对于农村财务方面的监督机构也存在着不健全等等,我国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在出现问题之后无法对其进行处理,与此同时也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混乱。

3对农村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对策分析

3.1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

在新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基层的管理人员是中坚力量所在,并且在农村发展过程中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对其开展定期的培训工作,使其自身素质能够提高,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也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的危机意识,不断的对新的管理技术进行学习,同时结合当地特点来为农村发展制定出新的计划,带动农村经济水平能够得到提高,促进社会经济得到更好发展。

3.2加强对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需要做的是要对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并且鼓励开展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度,使其能够对农田的利用效率进行全面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外部资金进行引入,或者是通过开展招标等手段来把农村传统单一的经济便成为多元化的经济,使其对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进行提高。与此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优惠政策,使其能够为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提供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3加强对农民的素质进行去全面的提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一个大国,在初期时候人们温饱问题已经是为国家政府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今虽然是温饱问题已经是得到了解决,但是要想能够使其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通过加强对农民素质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将农民素质进行全面提高,这样才能够更加高效去进行农业生产,与此同时也能够更好为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也能够带动我国经济水平得到全面发展。

3.4对制度进行完善以及政策进行落实

国家必须要对农村的经济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也需要出台一些有关的法律规定。每个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农业经济管理作出适当的调整,同时要对农村人们的维权给予高度重视,只有政府部门以及国家为农民提供坚实的后盾,才能够更好的带动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水平。

4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分析可以知道,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主要是与管理之间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必须要根据发展的情况对其管理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以及完善,使其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以后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的问题将会得到人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并且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着的问题也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使其能够促进我国社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作者:慕海菊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镇财政经管服务中

参考文献:

[1]张虎,门光荣.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及养护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8,12(24):120-124.

[2]蔺胜田.泰安市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8.

[3]李晓华.当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9,12(24):163-166.

[4]吴传元.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湘潭:湘潭大学,2014.

农村经济与管理篇3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问题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内容多,涉及农村发展的各个领域,对于农村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一般而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制度设计,即农村财务和资产的管理;二是对农村上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三是制定具体可行的农村发展目标;四是对农村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

一、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认识

由于受历史发展等原因的限制,在许多农村管理的基层单位中,责任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主观上认为农村完善土地、房屋等财产征收征用制度等没有意义。对工作失去了热情,敷衍了事,工作上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积极主动寻求方法,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难题。

(二)法规不健全

农村经济管理担负着落实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用益物权,担负对农村财务监督的审核等,任务多,责任大。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工作的随意性较大,农村经济管理中的法规不够健全,监督跟踪体制形同虚设,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更损伤了农民对基层管理组织的信任。

(三)农村债务沉重

农村债务是农村经济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隐痛”。农村要发展,资金支持必不可少。但现实难题在于,农村地区财政收入严重不足,农村基层单位普遍存在着债务负担沉重的现象,这既损伤了农村基础经济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又制约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债务问题的存在导致村级管理部门只能勉强运行,难以真正开展有效的工作。与此同时,农民、企业和政府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长此以往,对农村经济管理产生极大了负面效果。

(四)农民财产收益少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土地管理最严格的是农用地,权能受限制最多是宅基地,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及农民的居住安全。当下,农村耕作中经营规模小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山区农村,耕地少且分布零散,在客观上制约了生产规模的再扩大。由于生产规模受限,导致付出和收益不成比例,农民高强度的劳动换来了家庭的低收益。这种现象,从短期看,打击到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长远看,影响着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开展。

(五)农村劳动力科技素养不足

现阶段,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整体的科技素养还是不足。特别是偏远地带、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从事高强度生产经营的主要是的一些上了年纪或者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青年劳动力。农民的主体科技素养低,就会给现代化的经济管理造成很大的困扰,成为导致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认识

在新一轮的农村改革过程中,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意义重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在深入破题,调整农业产能成为亮点。作为农村政策的执行者,基层管理人员要落实并到位,扎实推行,以便实现政策的常态化,实现农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目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民群众利益,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是发展生产保证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这是我国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一背景下,各级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统一认识,从政治高度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增加责任意识,强化思想认识。

(二)健全相关经济法规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行,关于农村土地等问题的纠纷日益增多。由于财产征收征用制度不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不够明确具体,个别地方的基层政府打着公共利用的旗号占用和征收土地时,没有保障相关利益人的合法权益。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下,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规范,明确部门的岗位执法权限和责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具体的、科学的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法细则,完善的农村上地承包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三)充分发挥剩余劳动力的作用

立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要充分发展这部分劳动力主观能动性,强化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主体作用。一方面,农村经济管理者因势利导,通过积极的思想工作,帮助这部分劳动力创办农村特色企业,寻求一条适合农村实际的创收新途径;另一方面,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特色,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当地就可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

(四)合理处理债务

为了农村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减轻农村基层组织的压力,可以通过精简人员、资产盘活等方式来达到节流的目的。另外,在开支方面,要加大监督力度,建立村集体借款的审批制度。在农村经济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量力而行,杜绝超越自身经济能力的铺张建设。作为农村经济管理的人员,要将把管理费用记录作为一个重要工作,对农村各项经费支出要有预算和使用评估。

(五)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当前,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政府设置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信息化建设。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资金倾斜投入,帮助农村建立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信息化平台。互联网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和市场动态,还能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拓宽农民的创业就业渠道。与此同时,农村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相关政府需要做好调查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企业积极参与,研发出满足农业经济管理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

三、结束语

如上文所论述,农村经济管理事关农村发展大局,事关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在实际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技能强、责任意识强的专业管理团队;其次,要解决目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真正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农村上地占用征用制度等利益攸关的问题。最后,建设服务型的乡镇政府,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型,积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真正到位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唐莉.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问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

[2]蒋兴旺.黔西县农村幼儿教育问题和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

[3]邹姗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及发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4]孙智宇.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辽宁师范大学,2007.

[5]刘中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6]张维.农村信用社风险评价与防治体系构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7]王芳.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

[8]李平.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运行绩效及提升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9]于鹏飞.认识与反思:近三十年劳动教养制度研究史[D].华东政法大学,2012.

[10]冯绻.公共选择下的山区农村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

[11]王格芳.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12]陆红.政府干预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13]田夏彪.我国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

[14]王朝新.中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1.

[15]苏超.“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4.

农村经济与管理篇4

(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如今,很多农村干部利用职权私占财产,把用于农村建设的钱财拿来挥霍,农村审计工作过于形式化,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审计工作,可以提高农村资金的利用率,及时发现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积极采取解决对策,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有利于账务公开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财务都是不公开的,只有管理人员才能对账务进行审核。即便是农村地区公开账务,实际账务和公开的账务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账务存在造假现象。农村审计工作的推行,可以让审计人员对农村账务进行监督管理,并把账务公开。账务公开可以让当地的村民了解农村经济管理状况,这样也可以增强人们的凝聚力,缩短农村管理人员和村民的距离。

(三)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审计的合理性有很大影响。如今,农村地区审计人员的年龄相对偏大,专业性不强,审计技术比较落后,这样的审计人员会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农村审计工作的推行,迫使审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农村经济管理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混乱

如今,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十分混乱,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按照国家规定,被审计单位必须向审计人员提供财务票据、会计账务等等。但是,由于农村地区条件有限,农村经济管理存在账务不齐全、资金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农村审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目前很多农村地区也认识到加强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开始实行经济管理工作。经济管理工作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把经济管理工作权限移交给人员,让人员代替经济管理部门管理财务。虽然管理经济的形式实现了农村账务的公开化,但是在管理经济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二)审计制度不健全

在农村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很多地区都没有建立档案数据库,经济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资料根本无从查找。除了管理人员的资料不齐全,很多重要的财务资料也早已丢失,审计工作根本无法进行。还有一些经济管理人员为了逃避责任,销毁财务数据或是造假财务数据,这样就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真实性,进而影响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审计制度也不健全,无法为审计工作提供保障。

(三)审计程序不规范

很多农村地区都没有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审计工作过于形式化。农村审计工作的程序也十分不规范,造成很多数据丢失,审计档案不完整。农村地区的审计工作也不符合国家审计工作标准,审计工作十分不到位。事实上,审计工作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被审计单位应该无条件的接受审计检查,并按照审计人员的要求调整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在农村地区,审计工作是由当地政府完成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审计工作根本无法有效进行,审计工作也失去了强制性。

三、农村经济管理审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创新审计工作方法

如今,国家制定了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农村地区的审计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是,要想加强农村地区的审计工作,还要不断创新审计模式,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传统的审计工作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地区审计工作的需要,更无法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审计工作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审计工作的创新奠定基础。

(二)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农村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有很大影响,要想提高农村地区审计工作质量,就必须加强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农村地区还要提高审计人员的选拔标准,并在审计人员内部建立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定期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考察,对表现优秀的审计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三)加强审计工作的群众监督

农村地区应该设立单独的审计部门,配备专业的审计工作人员,对农村地区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杜绝挪用公款的现象出现。农村地区应该加大经济管理宣传,增强群众的经济管理意识,让群众积极参与到经济管理和审计工作中,审计工作也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听取群众的意见。审计部门也应该把当地的财务审计结果向群众公布,这样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公正性。

(四)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要想加强农村地区审计工作,首先就要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审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要想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人员首先要严格对待审计工作。其次审计工作必须全面,审计工作需要贯穿整个经济管理,这样才避免审计工作失去真实性。最后,审计人员要公正,审计工作不可以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要想保证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加强审计工作,就需要审计人员结合当地的经济管理情况合理的制定审计方案,创新审计方法,拓展审计的范围。

(五)改善农村地区的审计工作环境

国家要加大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地区审计工作配套设施,为审计工作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审计人员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适应经济管理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案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审计工作正在逐渐向信息化过渡。但是,很多农村地区经济条件比较差,审计人员还在使用传统的方法办公,工作效率十分低下。2012年,国家为江西德安县周边农村地区的审计部门配备了电脑,电脑数量为1200台,供审计工作人员使用。审计人员可以把审计数据保存在计算机中,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审计工作的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也可以节省审计工作的成本,是农村地区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结语

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审计工作可以为农村经济管理提供保障。但是,从农村经济管理审计工作现状可以看出,农村经济管理审计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也制约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想加强审计工作,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审计工作方法,创新审计工作模式,其次当地还应该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后,审计部门必须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听取群众的意见。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地区的审计工作,才能更好的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与管理篇5

一、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农村经济管理发展在思想上缺乏认识。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观念的影响下,农业一直处于被动的发展状态下,目前中央虽然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管理在政策、制度和资金上的支持,但在部分地方却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部分基层领导往往将大量资金用于“形象工程”或是“政绩工程”上,从而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局面很难打开,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

1.资源台帐不健全。村级资源性资产的分布、四址、类别、地籍类型、地力等级等情况记载不够规范,造成农村“三资”基数不明、底子不清、管理混乱。

2.财务管理不到位。有的村大额支出不经集体研究,少数人说了算,独断专行;有的挥霍浪费,乱支滥补;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开支白条入账;有的报销凭证不够规范,支出凭证手续不完整。

3.财务公开不规范。个别村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民主意识淡薄,财务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不够规范。公开内容笼统不具体,群众只能雾里看花。

4.集体资金管理缺位。资金管理不规范,公款私款难分、不分,存在着公款私存、坐支现金的现象。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给集体资金安全带来隐患。

5.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有的村集体资产收益以其他费用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长期不报账;有的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存在着“寅吃卯粮”的现象,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

6.基层民主监督乏力。客观上,家庭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此外,有的村的村民忙于在外打工,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

7.合同管理不规范。一是合同的签订不规范,有些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平等、不全面;二是村干部违规发包,搞暗箱操作,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招投标?,少数人说了算;三是少数村对合同签订后不按照要求履行,合同更随意性较大。有的村还存在着口头合同、甩手合同;四是个别村在对集体资产处置时,违规发包集体资源,擅自变更集体决定,私自延长合同承包期。

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具体措施对策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政治工作,是党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更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实践证明,管好农村集体“三资”,有利于巩固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1.严格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级每年必须将工程建设、项目发包、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纳入公开范畴,把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季度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务公开要严格按照村务公开项目进行公开,实行微机打印张贴在村务公开栏,方便村民就近查询。

2.建立民主管理与审计监督制度。一是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村集体组织“三资”民主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完善村集体组织“三资”审计制度和监督渠道,组织定期审计、专项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3.推行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制度。由乡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采取“台帐式”管理办法进行有效管理,对村级资产资源登记造册,建立资产管理台帐。各村台帐一式两份,村委会和“三资”服务中心各执管一份,每年组织一次盘点,做到帐物相符、帐帐相符。

4.加强财政经管队伍建设。县局主管部门加大对“三资”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每年至少培训一次,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达到依法依规管理农村“三资”。

5.健全监督体系,推进权力公开,严肃纪律,查处农村“三资”违纪案件。严肃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是查处、私分、挪用、侵吞涉农的各项补贴的案件及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违纪案件。通过案件的查处,教育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自觉遵纪守法,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本质是民主,监管是手段,关键是机制,宗旨是效益。要不断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做到规范管理,强化监督,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健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村经济管理,事关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各级政府领导要引起高度重视,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抓好农村“三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和人力物力投入。

2、加强对机构及其从事业务情况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加大审计力度,完善审计监督制度,定期对机构和村集体财务进行专项审计、交叉审计,及时掌握各乡镇村级财务日常运转状况,对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3、加大对机构工作人员和村报账员的培训力度,强化资格认证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4、进一步加强同相关部门的联系,建立工作联动机制。村级会计委托与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村务公开与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5、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要在现金管理、票据管理、档案管理、债权债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民主理财、财务公开、责任追究等方面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严格制定“收入收缴制度”和“支出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与此同时,要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建设,以提升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水平,使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农村经济与管理篇6

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不是推倒重来

中央一号文件:“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强化对农村耕地、林地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

问:请您解释一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含义?

经管司负责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是一种物权登记。按照我国法律,对不动产物权要通过登记明确权属加强保护。如城市房屋、土地所有权等都要到有关部门进行登记,以更好地保护所有权人的权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就是依据法律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将农户承包土地的地块、面积、空间位置等信息及其变动情况记载于登记簿,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证书,以进一步明确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各项权益。这是强化对农村耕地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是国家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发挥土地承包经营权效用、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权利的重要手段。

问:为什么要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

经管司负责人: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用益物权。按照这一规定,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强化对农民承包地的物权保护。同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这次中央提出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实际上是按照《物权法》要求,对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进一步完善,通过健全登记制度明确权利归属,主要是查清承包地块面积和四至等情况,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并记载于登记簿供人查阅。

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与原来的“二轮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是什么关系?

经管司负责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是在一轮承包基础上,通过二轮延包和后续完善形成的,得到了农民群众认可,得到了法律确认,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到2011年底,全国2.29亿农户承包了农村集体耕地,签订土地承包合同2.22亿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2亿多份,依法确认了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利。这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对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的进一步完善,要以已经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和已经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为基础,查清承包地块的面积、四至等情况,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不得借机违法调整和收回农户承包地。

问:农村土地承包原来实行的“合同管理”与现在的“登记管理”有什么区别?

经管司负责人:长期以来,我们对农户的承包地主要采取合同管理的方式。农户通过与村集体签订承包合同,获得经营土地的权利,同时也承担交粮纳税的义务。农村税费改革后,附着在承包合同之上的税费负担取消了,农民还可依据承包土地获得多种补贴。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经法律确定为用益物权,就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登记。合同管理是根据承包合同、台账等对农户承包地进行管理,主要是村集体和农户用合同来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登记是政府对农户承包土地财产权的确认和保护,需要通过查实面积、公示确认、登记在册、颁发证书等形式实现。

问:原来实行的合同管理对农民权益保护还存在哪些不足?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经管司负责人:受二轮延包时历史条件制约和相关制度不完善等多种因素影响,已有的承包地确权颁证工作不够完善,如有的地方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没有落实到户,多数地方存在着承包地确权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等问题;此外,变更登记没有普遍开展,农户实际承包地块、面积与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记载的信息不一致的问题在许多地方比较突出。开展登记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现有土地承包合同、权属证书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为依据,查清承包地块的面积和空间位置,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妥善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全面落实到户,依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问:农业部从2008年开始就开展了这方面的试点,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如何在全国推开?

经管司负责人:中央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高度重视,2008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要求开展登记试点工作。为落实中央要求,2009年农业部在全国选择部分村开展试点。2011年2月,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农办、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档案局等六部门成立了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的意见》,在全国确定了50个县(市、区)开展登记试点。经过近两年的试点,全国已有230个乡镇、1 642个村、18 170个村民小组基本完成土地承包档案清理、承包地块面积和空间位置勘测等工作,涉及承包农户65.3万户、耕地面积52.9万hm2(793.6万亩)。通过试点,对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的政策界限、工作方法与技术路线、工作成本等有了基本掌握。

下一步,农业部将按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指导各地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二是在认真总结登记试点经验基础上,研究提出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的意见,规划进度、明确政策、落实经费;三是研究修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登记工作规程及相关技术标准;四是研究制定全国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建设规划,指导各地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

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要监管

中央一号文件:“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监管制度”、“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

问:近年来,在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方面中央出台了哪些政策?

经管司负责人:中央关于工商企业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是一贯的。早在2001年,《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就提出,工商企业投资开发农业,应当主要从事产前、产后服务和“四荒”资源开发,不提倡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和经营农户承包地。此后,针对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户承包地导致的“非农化”和“非粮化”问题,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了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保障农民土地流转主体地位等政策要求。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提出,“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监管制度”,规范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经营行为。

问:从全国看,现在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达到了什么规模?

经管司负责人:据初步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达到1 800万hm2

(2.7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合同)总面积的21.5%。其中,流入工商企业的耕地面积为186.7万hm2(2 800万亩),比2009年增加115%,占流转总面积的10.3%。

问: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利与弊?

经管司负责人:工商企业进入农业,有利于利用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的资金、科技和物质装备投入,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建设。但工商企业直接租赁农户承包地,容易留下3个方面的隐患:一是挤占农民利益,尤其是挤占农民就业和发展空间。有典型调查显示,工商企业直接经营农地,原承包农户的劳动力只有20%左右能够进入企业工作,“既收取流转费又赚打工钱”代表不了大多数农民的实际情况。二是加剧土地流转“非粮化”和“非农化”倾向。工商企业直接经营农地,既要支付流转费,还要对所雇农业工人进行监督,增加了农业生产环节的成本。企业为了赢利,多数会搞“非粮化”生产,有的甚至进行“非农化”建设。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在一些地区工商企业租地种粮食的只有6%。粮食播种面积如果大幅度减少,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三是可能导致农村社会治理结构发生不确定性变化。工商企业到农村租赁土地,有两个趋向,一是租期长,有的达到30~50年;二是面积大,动辄上千亩,有的高达几万亩。这就使原来自主经营的农民变为替人代工的雇佣工人,改变了农村社会结构,给农村社会治理带来隐患。

问:农业部门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这项政策?在准入和监管制度方面有哪些具体设想?

经管司负责人:下一步,农业部将按照中央要求,通过试点和总结实践经验,从租地资格准入、经营风险控制、土地用途监管等环节,探索加强对企业租赁经营农户承包地规范管理的制度办法。一是探索建立租赁农户承包地准入制度。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关于土地流转“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的要求,研究建立租赁农户承包地准入制度。对各类企业、组织租赁使用农户承包地,严格农业经营能力审查,着重审查企业资信、技术力量、产业规划、风险防范等情况,规范流转行为,从源头上抑制“非粮化”、“非农化”行为。二是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通过推广使用土地流转示范合同,鼓励建立和完善土地租金预付制度。在土地流转面积较大地区,通过政府补助、流入方缴纳等方式,鼓励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三是进一步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切实纠正农村土地流转后的“非农化”经营问题。

问:如何理解和把握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又提到的“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

经管司负责人: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城市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已成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工商企业投资开发农业,可以带来农业发展急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稀缺资源,以技术示范、市场引导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有重要作用。按照中央要求,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引导城市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采取公司加农户、公司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订单农业等方式,重点从事种养业产前、产后服务,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和“四荒”资源开发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产业,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和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加工销售收益。不支持、不鼓励工商企业大面积租种农户承包耕地,与农民争夺耕地经营权。

引导土地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中央一号文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

问:目前我国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现状如何?

农村经济与管理篇7

1.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有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新型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有的比重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所具有的地位越来越高。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关键就在于要管理好农村经济,只有合理地管理农村经济,才能使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实力地提高。那么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是什么呢?所谓农村经济管理,就是将传统的经济管理方法应用到农村经济的管理上,同时还要根据农村经济的具体情况,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应用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农村经济管理包含层面有很多,首先农村经济管理包括建立农村财务和资金管理系统。所谓的农村财务和资金管理系统是指通过公开透明的方法,对农村的财务和资金进行管理,从而避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发生资金贪污和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农村财务资金管理系统还能够对农村的资金和资产进行合理地分配和管理,这样一来对农村的发展就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其次,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还包括对农村的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土地资源是农村经济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产,也是农村经济中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对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可以使农民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生产和开发,同时还可以让农民了解到土地资源的转让、承包等相关操作的具体方法和细节,从而使农民最大化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固定资产的增加。最后,农村经济管理还包括制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农村领导班子的建设和培养[1]。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制定完善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可以使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这样一来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注重对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的培养和建设对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的好坏,决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否能够与时展相结合,是否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此,制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并且培养建设农村基层领导班子是非常重要的,这便是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

2.农村经济管理的意义

现如今,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高,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不仅是一个新的机遇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新型农村经济所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才能使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才能使我国国民经济更好地发展,可见农村经济管理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农村经济管理的第一个意义,就是能够对农村资产进行更好地管理。农村资产包括农村固定资产和可变资产,这两种资产是农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好农村资产,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农村经济管理的第二个意义,就是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只有对农村经济进行正确有效的管理,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农村经济管理的第三个意义,就是能够拉动内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农村经济进行管理,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合理消费需求,从而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进而拉动内需。

3.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新农村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农村经济发展成为拉动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这一过程中,管理好农村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才能使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这将会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没有良好的发展前提。只有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不能使用新技术新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涌现出来,只有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与新技术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进行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农村经济管理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这导致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违法乱纪的现象,这样将会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

二、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方法

1.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要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而且包括他们所掌握的管理学专业知识素养。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才能够使工作顺利进行。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学习和谈话,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够胜任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该组织专业知识培训,使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更好地进行管理工作。

2.将新技术与农村经济管理相结合

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第二个方法,就是要将新技术与农村经济管理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出来,这对于技术的创新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当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更能够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规章制度

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第三个方法,就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规章制度。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没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管理规章制度,那么将会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造成很消极的影响,这对于农村经济管理而言无疑是重大的打击。有关部门应该及时完善健全农村经济管理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正常进行[2]。

三、结语

本文阐述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及其存在的意义,并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方法。希望这些能够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帮助,为我国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卢红 单位: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何亚玲.浅谈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科技向导,2015,(06).

农村经济与管理篇8

关键词:农村经济;经济管理;策略

目前,我国农村正处在一个转型的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以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基础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农村经济管理的手段,就很难对农村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农村的生成、流通、消费与分配就难以实现良性循环,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如何有效的对农村经济进行管理,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含义

农村经济管理就是某一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所处的市场环境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方针为依据,对农村进行自觉的、有组织的宏观经济管理活动。也就是,农村经济管理活动是在国家经济总体战略方针指引下,根据农村的市场发展环境和经济条件,确定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对农村的生活与再生产过程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过程对信息、生产要素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管理,以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和方向化的管理过程。

二、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国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与管理不协调,“三农”问题还十分突出,经济管理水平低下,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农村经济管理机制不健全。第一,缺乏与农村市场经济发现相协调的经济管理体制。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农村经济发展的管理制度,形成现代化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但是现在农村的经济体制管理僵硬,管理的体制、格局不能与快速发展与流动的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复杂化的农民利益结构发展不相适应,影响农村经济的积极性。第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方面存在缺陷。在僵硬的经济管理机制环境下,如何有效的对农民的利益进行维护,协调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有效的促进农村发展之间的矛盾,缺乏必要的应多措施。第三,缺乏专业化的农村经济发展管理人员。这就导致了农村基层管理人员的执政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服务意识低下,不能满足农村经济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二)资源浪费,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村出现大量外出务工的农民,农村土地出现闲置的现象,由于农村资源的约束,以及农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导致农业很难吸纳农村的劳动力,农村的收入也比较低下,农村大量的闲置土地,不能有效的利用和发挥作用,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弊病都凸显出来,小规模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的农村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导致农村的管理落后,致使农村的经济发展也比较落后。

(三)农村管理体制落后,国家投入力度不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管理体制,当前我国的农村的经济管理体制十分落后,农业政策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有些政策还不能得到及时的落实,而且,多年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政策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国家补贴阶段,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上缺乏相应的管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的国家政策仍然停留在财政补贴的阶段,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则缺少相应的政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使农村经济的管理无法落到实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健全;涉农法制建设严重滞后等等。不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就难以很好地发展,技术进步作用难以发挥,许多社会矛盾也难以解决,社会不安定因素就可能产生。

三、农村经济管理问题解决的促进策略

现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虽然取得很大的进步,农村的经济改革已经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但是,农村经济管理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协调,导致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问题经济管理的问题迫在眉睫。

(一)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的主力军,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懂技能、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是将人口剩余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基层农村管理科技人员的作用,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其次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增强农民的就业与创业的能力;再就是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同样,农村的经济管理者要积极的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定期对农民进行培训,向他们传授先进的思想文化知识和科技管理知识,提高整个农村的文化发展水平,进而能够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二)完善维护农民利益的管理制度。在农村各级管理机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相互协调的利益管理机制和矛盾协调处理机制,积极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并以此为依据,妥善地处理农村内部的各种矛盾。乡镇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和服务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对农村村民参与的经济管理给予支持和引导,调动农村参与农村内部经济事务的管理,发挥农村村民的基础作用。在农村实施村务公开制度,对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和重大的问题进行讨论制度实施农村自治管理,完善监督管理制度,着力将农民的利益放大首位,构建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服务型政府,完善农村经济市场的管理功能。

(三)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要加强对农村基础工作的管理,完善农村经济管理的基础是规划好农村经济的发展计划,主要任务促进农村的发展,主要关键点是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农村经济的管理工作应该紧紧的围绕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局,加快农村生产力结构的转变,力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与市场竞争机制向协调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不断的创新新形式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方法,加强对农村的服务意识。乡镇的领导层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对于农村发展的战略,着力做到“转变、拓展、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第一要转变农业的发展理念,积极的促进农村的经济转型与发展,其次是拓展农村产业的服务链条,对农产品的市场进行拓展,促进农村产业市场的发展和农村持续性的经济增长,最后,通过提高农村科技的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不断的增加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竞争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也要随之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农村市场发展的需要。在日常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要能够根据经济变化的需要,及时的完善和改变农村经济管理的策略。乡镇工作和管理人员要能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参与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到位,才能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转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宇.浅谈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J].价值工程,2011(2).

[2] 孙辉.浅析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路[J].中国农业信息,2012(3).

上一篇:初中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范文 下一篇: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