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指导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6:29

教学指导方案

教学指导方案篇1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学导单设计方案;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0-082-1

支架式教学模式倡导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成新知识由外至内的转移和建构,促进学生打下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在我校“先学后导——问题导学”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导单共同承担了这样的“支架”作用。

什么是学导单呢?

学导单是有效教学的工具,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它把研究学情、探究学法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课前、课中、课后研究学情,由教师通过自主创作、集体备课、修改统一的形式完成。学导单一般包括课题名称、学习目标、预习指导、活动方案、反馈评价等内容。在具体操作中通常有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课前自主预习,即学生根据学导单确定的学习目标、学法指导、预习步骤等环节进行自学;二是课中活动,即学生根据学导单上预设的需要小组合作质疑、探讨的主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展示、质疑;三是总结提升,通过师生、生生互评,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提炼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与我校学导单设计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二者都强调自主学习、问题导学、知识建构、思维拓展。因此,在开发学导单时,教师可以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念来指导、设计。

如何以支架式教学模式指导学导单的设计呢?下面以《端午日》学导单为例,探讨这一问题。

一、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在设计《端午日》学导单时,我从本单元、本课文的学习重点入手,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按照“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找出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将“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缠裹、蘸酒、泅水、干燥等;学习并运用本文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相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感受节日气氛,体验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精神。”作为指导学生预习的整体支架,使学生在这种支架的支持帮助下获得学习本文的路径。

在此三维目标的指导下,学导单可以设计以下的预习问题,作为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激发思维,训练自学能力的小支架。

1.初读课文,积累重要字词。借助这一支架的搭建,可以指导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进入文本阅读。

2.再读课文,感知节日场面。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划出文中描写节日活动的场面,并以小标题的形式简要概括这几个场面,并且小标题中要包含一个动词,可适当加入形容词和副词。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图搭建学生与文本结构之间的支架,通过概括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获得把握文本结构的能力。

3.三读课文,读出节日气氛。让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课文中的某一场面进行重点朗读。通过设置对关键词的朗读处理这一支架,促使学生读出文中端午节的气氛。

二、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出问题与假设,为学生的独立探索及协作学习做好铺垫。在《端午日》学导单的导入设计中,我以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支架引入: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能说说在你们家乡的端午日有哪些风俗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沈从文先生走进湘西,去看看那里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被吸引,从而产生探索的愿望。

三、独立探索与协作学习——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再让学生独立分析。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课文内容,可以在学导单的活动方案中设计如下问题:如,课文是怎样通过场面描写来表现端午节的节日气氛的?设计以自主思考加小组讨论、全班展讲的形式进行这一活动。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学导单的设计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给予一定的路径,适时加以提示解释,为学生深入文本提供支架,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中,可以让学生从写作技法层面,借助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结合或准确生动的词语等支架问题入手思考、讨论。同时,老师要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学生能力的问题。

四、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导单的最终回归是解除支架,总结提升。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设计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评选出最佳获胜者,并对课堂学习内容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总结提升作为学导单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对自主学习效果的最全面的体现。

教学指导方案篇2

哈尔滨轻工业学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通过社会调研,了解行业、企业对食品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探讨研讨先进的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反映行业企业需求、技术进步、企业生产管理方式变化以及学生发展要求,为培养行业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服务,适应在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一、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项目课题《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问题的研究》,课题批准号:QDA1211004,子课题项目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研制。

为使本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凸现中等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学校严格遵守调研的指导思想,通过紧紧依靠行业、企业,深入与本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等单位,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思路,确定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思路和建议。学校深入的企业包括秋林食品、正阳河酱油、哈尔滨啤酒松江啤酒厂、大众肉联、米旗食品等,调研内容包括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及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

二、改革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哈尔滨轻工业学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适合用人单位满意和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为基本指导思想,充分尊重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对生产与服务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结合本专业毕业生从业现状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把握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探索本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新思路。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秉承德以修身、技以立业的职业教育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专业及职业岗位群建设,推行一、二、三、五层级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结构化的中职教育新模式。

三、改革创新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市场调研,食品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从事生产一线操作、分析检验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因此,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要求食品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基础,要掌握食品生物专业必需的专业分析、微生物检验、发酵等理论知识,对掌握典型工作原理较为了解,具有食品专业的生产操作、分析检验基本能力,熟练掌握专业技能。针对传统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以新型教育理念为指导,为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现从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三方面对食品生物工艺专业进行改革。学校从专业能力体系入手,立足于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分析和岗位分析为基础,根据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并构建由基本素质训练模块、岗位基本能力训练模块、岗位综合能力训练模块三大模块组成的以能力为本位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四、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在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研制过程中构建了食品生物工艺专业五域能动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集项目教学、交互式教学、情境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问题式教学等一系列教学方法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开展项目教学、交互式教学、情境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五、改革创新评价模式

在课题研究中创建了食品生物工艺专业二阶段、三阶层评价模式。二阶段、三阶层学生学业评价包含学生学科学业成绩评价、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评价、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评价、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个性特长评价等方面的评价内容,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机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总结性、结果性考核评价体系。内容既有量的评价也有质的评价;既有规范性评价又有非规范性评价,不仅评价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态度等现代化职业人基本素质列入评价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机和过程,关注学生在情感、动机、信念、价值观、生活等非智力方面发展的评价。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严格遵守《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关于教师设置的要求,建立了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教师设置标准。专业应当具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要适当。

专任教师的师生比要达到1:20,专任教师学历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专业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其中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每个专业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左右。

七、实训环境建设

学校经过精心研究,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教学要素为主体,融入职业要素和企业要素,建构了能完成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工作环境,又具备了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情感养成所需要的境。合理设计功能分区,使学生在同一实训室、基地中能完成技能训练、工作任务、小组研讨、教师教学等任务,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创设了条件。研制了《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八、结束语

教学指导方案篇3

【关键词】酶工程;教学改革;生物工程

0 前言

酶工程是四大生物工程体系之一,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轻工、化工、环境保护及生物技术各个方向,在生物工程及技术领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1]。酶工程这门课程是内蒙古科技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在理论上属于酶学体系范畴,但它又是一门广泛涉及生物学领域和生物工程学范畴的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的应用科学。因此,加强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衔接[2-3],提高《酶工程》教学水平,培养合格的从事相关方向进行研究及生产的技术人才是课程教学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4]。为了进一步优化《酶工程》的教学质量,恰逢培养方案修改时期,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1 传统酶工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酶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存在一些弊端:①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够准确。具体表现在单纯依照书本的章节教授,重点和难点的设定偏离。部分专业内容讲的不够深入,而与相关专业基础课如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重复内容,重复讲解。②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够。在酶工程课程之前,没有专门设计酶基本知识的课程,学生对于研究主体了解不深,直接进入酶工程的学习,理解有些吃力。③前沿教学内容不够。对于在酶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与生产技术没有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对于酶工程在多行业应用现状了解不清。

2 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理清《酶工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重复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与相关课程教师座谈,掌握相关课程内容讲解的覆盖性及深度,及时调整相关内容讲解比例。如课程中涉及到酶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这部分内容在基础课分子生物学中蛋白质的转录与翻译部分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课程内容酶发酵动力学部分在专业课反应工程中有更为细致的讲解;原来的重点章节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是专业课生化分离工程的主要所讲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删除不讲或简单提及即可。而另外一些相关内容,如酶突变基因的定向选择,与基因工程中的相关内容有交叉。在基因工程课程中,对于突变基因的定向选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了阐述,但针对酶突变基因的选择方法没有进行细致的讲解。在课堂中就可以简单提及突变基因定向选择的原理而重点讲解酶突变基因筛选的方法。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将讲授重点放在深度、广度及新的内容方面。

建立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针对我专业的学生没有学过酶学基础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应我专业学生的酶工程理论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酶学基础知识、酶催化基础知识、微生物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分子修饰、酶、细胞和原生质体的固定化、酶的非水相催化、酶的定向进化、酶反应器及酶的应用。可概括为四个方面:酶基础、酶的生产、酶的改性和酶的应用。沿着这条主线讲解,使学生掌握酶从上游到下游的一整套技术过程,好像学生站在酶制剂生产流水线学习工艺流程,使课程脉络清晰,学生理解更为深入。

注意充实前沿教学内容及实际行业应用研究内容

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实效性,教师应时刻关注酶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并将相关内容引入到课堂中。适当向学生介绍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要求学生分组阅读相关英文文献,在课前5分钟以做报告的形式介绍文献内容。既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酶工程的发展状况及最新研究进展,也能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水平。

3 结语

通过上述方法,改变了传统酶工程教学中的存在的弊端,新的教学内容及国内外新科学技术的进展引入课堂,更能吸引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探求欲,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涂绍勇,杨爱华,等.基于科学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7):13667-13668,13671.

[2]金黎明,权春善,等.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 2012, 39(1):121-124.

[3]薛锋,高健.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时空,2011,7(12):115-116.

教学指导方案篇4

关键词: 学案编制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 导学策略

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a教师主导”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学案导学就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策略,教师借助“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变学习指导者为促进者,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促成学生的内化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大致如图1所示:

(一)编制学案。

学案是这种教学模式的重要载体,它的质量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学案编制一般先通过集体备课、讨论学习目标,结合教材等资料,形成初稿,再由教师个体根据任教班级具体学情进行调整。学案的篇幅和格式基本固定,利于学生方便、快捷、有效地使用学案。学案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内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学习方法等必要模块。

(二)导学实践。

要体现学案的应有价值,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导学。下面以新授课为例作进一步描述。

在新课学习环节,首先,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后教师利用各种印刻手段,指引学生快速了解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习模块和模块学习要求,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自主学习。学生按照学案提示进行思考和整理,在此过程中可与周边同学一起讨论、辨析。

练习强化环节的主要目标是相关习题的练习巩固。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通过精析引导学生精练,并做好精结,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技巧。

在小结提升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习方法等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间约为2~3分钟。

最后的作业布置环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习惯指导并做好软性作业布置,如先预习再上课,先复习再作业,边思考边作业。

(三)评价反馈与修正完善。

学案导学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因此存在一定变数。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对学案进行调整,完善导学模式。实践中要注意及时评价、及时反馈,不断调整,不断磨合,直到形成合适的学案格式和所需的导学模式。

二、新授课的学案编制

新授课的学案主要包含目标导航、要点扫描、课堂同步、学习札记、牛刀小试、作业拓展栏目,如表1所示。

三、新授课的课堂导学策略

(一)关注学习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指引和自我学习结果评价分析有很强的指向性和实效性,对科学主要知识和相关学习思维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注重讨论与辨析,引发学生思维碰撞。

辨析在新授课中的应用主要是新旧知识的比较讨论,以及在新概念的学习中,通过辨析促进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如在学习杠杆的力臂内容时,杠杆力臂的作图是课的重点,可以通过对其概念的辨析,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作图方法。以下是力臂概念辨析的过程摘录:

生1:力臂就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生2:去掉修饰语,力臂就是点到线的距离,画力臂就是画点到线的垂线段。

生3:数学课上学过这个画法(学生在黑板上做演示说明)。

此时学生基本调动了几何思维,老师再结合讨论结果加以补充完善,对数学的知识进行迁移,给出科学的力臂作图方法,难点不攻自破。

(三)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授课的学法指导涉及面广,如辅助学生知识、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方法等。针对学案的学法指导具体做法为:学法指导布局广泛,可在“要点扫描”、“课堂同步”等相关模块中,对整堂课的学法指导放在“要点扫描”中,对新内容的学法指导放在“课堂同步”中。

如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时,可以在学案中呈现:1.探究方案是为了搞清哪些问题?2.在实验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线圈的匝数与磁性大小的关系怎样?3.实验的变量有哪些?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4.实验所需的器材有哪些?5.实验的电路图怎么画?如何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这样,学生据实参与自主学习,教师据此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策略,以教师指导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充分体现了师生的合作互动及学生的自主探究,确保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涉及学案的编制、打印等,需要一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的配合与支持。

第二,注意学案的编制与导学的实施。学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如学法指导、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因此学案的编制不能单纯地依靠习题练习,而应关注目标的细化,辅以有针对性的练习。具体操作切忌照搬照抄,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张建利.浅议构建初中科学有效课堂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0,3:181.

教学指导方案篇5

一、 在导学案教学中尝试运用单元教学模式

导学案可以指导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它克服了学生学习语文时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对学习新课作用尤其明显。导学案好比半个老师,能提供及时的指导,还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具体的内容材料,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导学案的运用也有其不足,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单元教学模式优化学案来帮助解决。

现行语文教材以单元形式编排,这种单元教学模式比单篇教学模式具有种种优势。那么,如何利用单元教学模式的优势,优化学案运用呢?一是利用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性优势,指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利用单元教学内容相连性的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知识规律。具体设想是在教学中以单元为主,通过字词及文学常识教学、内容解析教学、主题教学、写作特色及艺术手法教学四个方面设计学案。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以学案为主,教师给予学生课堂时间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用1-2课时完成初步学习。

二、 在导学案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

单纯运用导学案上语文课,感觉课堂是死气沉沉的。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在设计学案的时候要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后,图文并茂,形象鲜明,它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能够综合利用视觉、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创造热情,为他们语文学习、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有效途径。如教学《三峡》,导入可通过观看视频《三峡掠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等,在悠扬的长调中,在优美的画面里,让学生步入音乐天堂。音乐与图片的魅力激发了学生了解三峡的兴趣,从而弥补了导学案的不足。

三、在导学案教学中积极倡导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合作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特别是对于语文学科非常有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但是却没有明确的探究目的和方向,实质上就是教师并没有把合作探究和学案有效结合起来。因此在运用学案时教师要把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和资料设计到学案中,并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方法等的指导,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对学生的指导等相关的资料呈现在学案上,起到类似多媒体一样呈现文字的作用。这样,学案和合作学习就能有效结合,合作学习必定会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导学案式课堂教学“活”起来。

四、 在“导学案式”课堂教学中实践拓展延伸

拓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没有拓展学生肯定学不好语文。在设计学案时需运用好学案的自身优势——呈现的方便性,将需要拓展的资料和内容呈现在学案上,这些内容可以是写作训练,也可以是典型阅读、相关资料、中考链接、名言警句、诗词积累等。这样既对课本内容有了拓展延伸,又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新课程改革从根本上颠覆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而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可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个教师引导下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其实关键在于既依附学案,又不断拓宽学案探索之路。尝试运用单元教学模式,融入多媒体教学,积极倡导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实践拓展延伸,这些举措不仅不会脱离学案设计的初衷,反而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变得生机盎然,真正让语文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教学指导方案篇6

关键词: 高校就业指导课 教学法 创新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极其严峻,高校就业指导课承担着帮助毕业生增强职业竞争力的重要责任,创新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法,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结合自己在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对就业指导课教学法的创新进行一些探索,以在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方面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奉献微薄之力。

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就业指导课教学法创新的必要性

伴随着高校的扩招,精英教育时代悄然成为过去式,大众化教育时代逐渐到来。大众化教育让更多的国民享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国民受教育权利在一定程度上逐渐趋于公平,国民整体文化素养也因为大众化教育的到来而有了很大的提高和飞跃。但大众化教育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这些我们能够享受到的实惠,由于时代和社会综合原因,它也带来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根据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统计数据来看,近几年毕业生人数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局面,至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有610多万,达到近几年来的峰值;2010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652万,较2009年增加了约41万,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没有充分的毕业求职准备是不行的,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应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为帮助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力而努力。

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就业指导课作为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其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贯穿大学生学业全程的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但就业指导课程由于开设时间比较短,在教学方法上还在沿用较为传统的讲授方法,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就业指导的整体需求。加强对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都有着深远意义。

二、传统讲授教学法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是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也是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沿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主要通过语言、板书、体态等与学生进行交流。该教学方法源于赫尔巴特和其弟子提出的“五段教学”,后来,前苏联凯洛夫等人对该理论重新加以改造而成。这种教学法主要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以及有关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理论,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特殊认识活动,主要采用传统的班级集中授课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传授系统的就业指导基础知识,是传播系统知识经验最经济的方法之一。

(二)劣势

但是,在知识、能力、素质都注重的今天,这种以教师唱主角的讲课方法已经逐渐表现出严重的不足与缺憾。

1.教与学的脱节。运用此种教学法,往往是教师口若悬河,学生则“专注”听讲,由于听者和讲者的双重疲劳,即使讲到精彩处,也难以产生很强烈的共鸣。教与学严重脱节,基本上是各行其是,将就业指导课这门实践性、应用性相当强的课程变成了完全的“理论教学”。

2.教学过程过度模式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地按照传统的教学环节、教学原则进行讲课,学生则是被动地、机械地记忆,使教师的讲课受到限制,学生也达不到知识内化的目标。

3.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就业指导课沦为形式的说教,进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失去了学习上应有的动力与兴趣。

三、就业指导课教学法的创新探索

对于就业指导课这样一门针对性、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要想把它讲好,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根底和娴熟的讲授技艺,而且要在教法上不断突破和创新,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把更多较为灵活、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我学习和创造力的教学方法引进到就业指导课中。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就业指导课中可以引入如下三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引导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是交际语言教学的方法之一,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外语教学界提出的“过程教学大纲”的产物,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使课堂社会化。任务型学习强调“做中学”、“学中做”,通过让学生参与活动,师生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使学生自然地习得语言,并体验如何用语言做事或解决问题,促进外语学习。随着此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任务教学法也逐渐被其他学科教学所采用。

任务引导教学方法是以完成具体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使学生通过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索与分析研究,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发现规律以及对某些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如果在高校就业指导课中采用“任务引导”教学方法,给学生下达一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上就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他们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学生在任务驱动的情境中,主动性会受到激励,创造性会得到释放,思维的活跃性会大大提高,可以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任务引导教学法的主要步骤可以归纳如下:首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任务。这个环节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参与,设置的任务要注意难易适中,而且要有一定的弹性,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程度不同地完成。这样就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很强的积极性参与进来。比如在讲职业规划时,我们和学生一起按照职业规划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根据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制定扬长避短的短期规划,这个可以给学生一到两周的准备时间。其次,有效组织学生完成目标任务。目标任务提出之后,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要教会学生完成任务的基本方法,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触类旁通,自己制定任务完成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实施。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师的主导地位一定要恰到好处地发挥出来,比如在学生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时,要引导学生不要钻牛角尖,要打开思路,看问题要全面,不偏激等。最后,任务评价机制要具有激励作用。任务引导的教学方法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我完成学习计划的斗志,所以,运用任务引导教学法一定要制定好有效而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为了让评价机制更加客观,教师一般要对学生的完成计划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这样对学生完成计划进行指导的同时也是一种监督和激励;另外还可以采用听取学生报告的形式,让学生报告其任务完成的情况,这样也能够较为公正地对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还可以采用同学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对个别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是效果不是很好的学生也要积极肯定其有效的一面,以激励其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努力,不应过分看重任务的效果。

总之,任务引导教学法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技能之初就普遍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完成学习任务的动机,改变传统讲授法教学开始之初学生就摸不着头脑的无目的感,同时让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重塑。

(二)师生互动实践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是1918年在哈佛大学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模式被运用的。这种方法是针对传统教学讲授法的一种突破。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能力,发展人的个性。互动式教学方法就是从现代教育理念出发,以满足学生求学有效需求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人才需要,促进教师自身水平与教学效果的提高为目的,通过教与学全方位的相互促进和沟通达到上述目的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方法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重在培养学生的多方位能力。

师生互动教学法主要方式是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实践中来,所以,我又称其为师生互动实践教学法。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其大体上显示出如下优势: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很大程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师生互动实践教学法强调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全面信息交流,从而实现师生互动,使传统就业指导课程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转变为师生间的互教互学,使师生成为一种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其次,在师生互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动营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从而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在运用师生互动实践教学法的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营造一种轻松愉快、民主公平的环境:学生可以围绕教师设定的某一个课堂问题进行讨论;如果回答问题不是很完整,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发问;甚至在准备下一次课程整理材料教案的过程都可以让学生一起参与;在课堂上教师尽量运用礼貌尊重的语词,如“请回答”、“谢谢”等,让学生感觉到一种真正平等、信任,从而产生强大的激励效果。最后,师生互动实践教学方法强调的中心是互动,所以能够达到这一目的又不违背教学原则且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方法都可以运用到这一教学方法中。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就业指导内容的不同选取不同的互动手段融入互动教学法,运用起来极为灵活。比如,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曾经运用如下互动方法:理论讲解配合案例分析,使理论讲授不再枯燥无味;招聘现场参观或课堂模拟现场情景演示等,增加就业指导的实战效果;师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设置教学目标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等。

总之,将互动教学法应用到就业指导课程中,就能够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之间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可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往影响,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案例作为教材,以讲案例的内容为主讲清一个原理或者以讲原理为主穿插讲解一些案例。教师通过讲解,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并通过学生对案例的评点和解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最早应用于美国的法学院,后来哈佛商学院首次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商业教育,并取得了成功。现在案例教学法已是教育领域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起步较晚。1986年,首期案例教学培训班在大连培训中心举办,并诞生了一本专门的学术刊物《管理案例教学研究》;1987年,国内学者余凯成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有关管理案例的专著《管理案例学》。

结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特点,案例教学法能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案例这一中介,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与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填鸭式”灌输相比较,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比较好。

具体来说,案例教学法的流程大体上是这样的:第一,选取和设计教学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法必须要精心准备的一环,在这一准备环节,可以让学生共同参与进来,针对教学目标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比如在进行创业指导时,我提前把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给他们一周的时间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网络调查,在下次课之前召集小组长进行汇总评选,根据要求评选出最能体现教学目标的案例运用到教学之中。第二,组织好案例的课堂分析。能否组织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充分的分析是案例教学法效果好坏的关键。在组织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不能让学生越谈离题越远,但同时又不能限制过多,让案例教学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填鸭式”。组织案例分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对就业指导的相关知识产生兴趣,初步具有相关职业意识。第三,对案例进行归纳总结。案例分析结束后,教师要针对选取的案例和学生一起对照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归纳出一些经验,找出不足,以利于下次教学中进行改进。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可以得到巩固和增强,师生可以通过教学活动达到互补和教学相长的目的。学生可以在阅读、分析案例和互动讨论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新颖观点和思想的碰撞活跃课堂氛围。教师作为整个过程的规划设计者,需要因势利导,通过自己的组织和引导充分激发每个参与者的积极性。

改革创新教学法,可以提高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时效性,希望我的上述探索能够为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一点贡献,从而达到增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Z].[2009]3号,2009-01-19.

[2]顾明远.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2.

[3]饶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4]教育部人事司组.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67-269.

[5]罗荷香.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10).

[6]连城.体验式互动教学在大学生就业课程中的应用[J].才智,2008,(15):107.

[7]周毕文.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04.

教学指导方案篇7

[关键词] 解决问题学习法;中药学;案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2(c)-0145-03

Case teaching mod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based on problem-based learning

WANG Junming JIA Yumei CUI Ying FENG Zhiyi

School of Pharmacy,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is considered to be an excellent teaching mode. In recent years, PBL has alread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any domestic disciplines since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s have pouted out a specific PBL case teaching mod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on the basis of years of PBL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analysis. This paper provides methodological guidance and ideas for reference for the combination of PBL with Chinese materia medica. Besides, the present paper also provides a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other subjects to carry out PBL teaching.

[Key words] Problem-based learning;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ase; Teaching mode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依托、以探究为导向的学习模式[1]。PBL通过教师提出或引导提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评估系统和激励体制等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地综合运用课程内外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2]。

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各专业的基础课,以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基本作用及用药知识为核心内容。中药学案例教学是能将学生所学的中药学知识与临床案例有机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内容涉及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具体药物的功效、应用等性能特征,还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等学科知识[3]。然而,中药学案例教学由于所需的学科知识面宽,且缺乏资以借鉴的参考,在实施过程中阻力重重。对此,本校临床中药学学科结合本学科多年来中药学PBL教学实践,提出了将PBL应用到中药学案例教学中的观点,并将其在实践中应用和总结。本文着重通过问卷调研、分析和总结,结合作者教学实践,提出了PBL在中药学案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期为中药学案例教学乃至其他学科科目的教学方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1 教学应用模式

本学科PBL案例教学自2003年开展至今已有近9年。在本院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的支持下,在本学科主任的领导和带领下,在教师们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下,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尤其近两年随着年轻老师的加盟,开展规模愈来愈大,如2009级中药学专业本科班、2009级针推专业专升本2班、2009级中医专业仲景班、2009级中西医结合专业全科医师5班,2010级中医专业中医3班、2010级针推本科2班、2010级中医学留学生本科班等班级开展了PBL教学,基本上每年有2~4个班级开展。现将本学科的开展模式简要介绍于同仁分享,以期共同学习,互相提高。

1.1 开展流程

选取中药学案例分组讨论每组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含理由)指导教师总结问卷调查、分析。

1.2 中药学案例纳入及证型讨论

目前本学科中药学案例教学纳入的案例均是经具有丰富临床和教学经验的临床医师提供。案例既来源于临床,又依托于中药学课程自身的知识需求。如针对表证的案例,本学科采用多组临床中的真实感冒案例,选取一般性的风寒表证、外感风寒表实证、外感风寒表虚证、风热表证、少阳证、阳虚表证、气虚表证、阴虚表证、血虚表证、表证兼有湿困脾证等多种类型的感冒证型,给出不同患者的主诉(临床的望、闻、问、切)信息,在指导教师引导下开展针对证型的讨论。

1.3 药物选取的讨论

结合前期讨论过程的问题、分歧及共识,在求同存异理念的指导下形成每个案例的具体证型,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个具体证型选取药物的讨论。在讨论时,指导教师可适度引导同学们首先抓住主证优先选取主药,其次针对兼证适当选药,最后统筹全方整体取舍所选药物。在讨论过程中可培养学生对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的认识,尤其是药物个性特征的认识;同时,还能加强学生主证及药物寒、热等个性特征的认识;此外,还能加强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等。

1.4 陈述讨论结果

每组选派1~3名代表就本组讨论形成的共识进行陈述发言,要求其到讲台面对全体同学和指导教师发言,每人限时6~8 min,陈述内容要求有理有据即可。本过程可以给学生提供面对众多同学台前表达观点的机会,培养同学们的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1.5 指导教师总结

指导教师陈述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及思路,指出自己是怎么入手分析、如何选定证型、为何选取具体药物的,在总结讲解过程中可以有学生提问互动。在此过程中可让学生了解指导教师的思路,为其总结自己的不足及为以后案例的思维打下基础。

2 问卷调查结果

笔者就开展PBL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介绍和分析,总结出本学科最新中药学案例教学模式,以期为基于PBL的中药学案例乃至其他学科科目的教学模式提供可资借鉴的信息。

2.1 中药学PBL案例教学每组学生数

如图1所示,约77%的学生认为中药学PBL案例教学每组学生数应为6~10名,少数人认为1~5名或11~15名,而没有学生认为每组多于15名的,说明同学们希望每组以6~10名学生为宜。因此,我学院本学科下阶段中药学PBL案例教学将会由原来常采用的每组9~12名做适当调整。

A:1~5名 B:6~10名 C:11~15名

图1 中药学PBL案例教学每组学生数调查结果

2.2 中药学PBL案例教学每组指导教师数

如图2所示,约55%的学生认为中药学PBL案例教学每组指导教师数应为每组1名,31%的学生认为应两组1名,少数人认为应四组1名,极个别认为应每组2名,没有人认为8组1名,说明学生希望最好每组1名指导教师。因此,本学科下阶段中药学PBL案例教学将会坚持之前采用的每组1名指导教师制度。

2.3 中药学PBL案例教学每个案例所需学时数

如图3所示,约49%的学生认为中药学PBL每个案例教学应有4学时,33%的学生认为应2学时,少数人认为应为4~10学时,说明应以每个案例4学时最为适宜。因此,本学科下阶段中药学PBL案例教学每个案例将会由之前的2~4学时均调整为4学时。

2.4 中药学PBL案例教学中指导教师的作用

如图4所示,约67%的学生认为中药学PBL案例教学中指导教师为引导作用,17%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应参与讨论,12%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应仅观摩而不参与,说明多数人认同指导教师在中药学PBL案例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A:引导 B:参与 C:观摩 D:其他

图4 中药学PBL案例教学中指导教师作用的调查结果

2.5 中药学PBL案例教学案例内容

如图5所示,约49%的学生认为中药学PBL案例教学案例内容很好,30%的学生认为好,即有79%的人认为案例内容好,有少数人认为一般,没有人认为较差,说明本学科之前所采用的案例内容较为满意,但依然有完善的空间。

A:很好 B:好 C:一般

图5 中药学PBL案例教学案例内容调查结果

2.6 中药学PBL案例教学的收获

如图6所示,至少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中药学PBL案例教学能起到将中药知识与临床接轨、强化辨证要点意识、强化对中医四诊的知识、强化主证意识及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及能力的作用,至少有四成以上的学生认为此外还可强化中医组方技能及对药物个性特点认识。说明本学科开展的中药学PBL案例教学中,同学们收获颇多。

A:将中药知识与临床接轨 B:强化辨证要点意识 C:强化对中医四诊的知识 D:强化中医组方技能 E:强化主证意识 F:强化对药物个性特点认识 G: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及能力

图6 学生通过中药学PBL案例教学的收获调查结果

2.7 中药学PBL案例教学的建议

如图7所示,约44%的学生认为中药学PBL案例教学应纳入正常课时来开展,24%的学生认为应增设次数,少数人认为应同一案例分两次开展。本学科之前开展的PBL案例教学是额外申请的课时,有时会占用同学们周末休息的时间。通过本问卷调查提示,在之后的教学中,本学科将采纳多数同学希望将其纳入正常课时的建议。

A:增加指导教师 B:纳入正常课时 C:同一案例分两次开展 D:增设次数

图7 对中药学PBL案例教学建议的调查结果

2.8 中药学PBL案例教学评分方式

如图8所示,约75%的学生认为本学科在中药学PBL案例教学中采用的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评分方式较好,少数人认为一般,没有人认为较差,说明本学科之前所采用的评分方式较为满意,但依然有完善的空间。

A:很好 B:好 C:一般

图8 中药学PBL案例教学自评与他评的评分方式调查结果

3 结语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以自我指导学习和小组讨论为重要形式。PBL通过问题,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于不知不觉中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鉴于PBL的优势,近年来,国内已有许多学科将PBL用于其教学实践中,诸如有机化学[4]、中药药剂学[5]、药物分析[6]、药理学[7]、中医内科学[8]、妇产科[9]等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特点开展了基于PBL的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药是中医赖以治病的物质基础。学好中药学,掌握好中药知识,对于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药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中药知识及时用于临床实际案例的分析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学生及时将所学中药知识与临床对接,进而加强学生对中药知识学习的牢固性、准确性和灵活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鉴于PBL教学的优势,结合中药学案例教学的需求,本学科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药学案例教学中,并采取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获得本学科中药学PBL案例教学的最佳方案:纳入正常课时,每个案例开展4学生,每组6~10名学生,1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起引导作用。同时,本学科开展的PBL案例教学内容较好,评分方式可行,使多数同学通过案例教学能将中药知识与临床接轨,强化辨证要点意识,强化对中医四诊的知识,强化主证意识,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及能力,提高中医组方技能及对药物个性特点的认识。通过本学科开展的中药学PBL案例教学,同学们颇有收获。

本文结合本学科多年来开展中药学PBL案例教学的实践,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了本学科案例教学的模式。本文将为中药学乃至其他学科科目的PBL教学提供有意义的方法参考及借鉴。

[参考文献]

[1] Allareddy V,Havens AM,Howell TH,et al. Evaluation of a new assessment tool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tutorials in dental education [J]. J Dent Educ,2011,75(5):665-671.

[2] 王君明,贾玉梅,崔瑛.基于解决问题学习法的中药学教学方法[J].药学教育,2011,27(4):48-50.

[3] 俞洁东,陈晓阳,李晟,等.对《中药学》案例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10,09(8):1037-1040.

[4] 闫乾顺,马璀,朱石嶙,等.PBL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1,39(15):192-193.

[5] 王英姿,杜守颖,王明.PBL教学模式在专升本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4):56-57.

[6] 马宁,徐芳,王建芬. PBL教学法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1):109-110.

[7] 许莉,崔宏霞,孙超,等.PBL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7):94-95.

[8] 韩捷.PBL教学及其评价体系在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实践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55-56.

[9] 孙晓莉.PBL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163,166.

教学指导方案篇8

一、导学教案的特点与优势

“中学导学制”模式下的导学教案,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克服盲目和片面,减少教材阅读和作业中的困难,有利于准确理解、提高学习效率,这对学习新课作用尤其明显。学案好比半个家庭教师,能提供及时、关键的指导和人性化的服务,有利于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对“中华民国成立”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缺乏真情实感,体会不到“中华民国”的成立在历史进程中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在导学教案上我们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论述:(1)从政治制度发展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千年之久的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2)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它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政府颁布了许多移风易俗的具体措施。(3)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在社会上迅速掀起了一个如火如荼的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这样经过预习,学生对“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易懂而且易记,效果很好。

二、导学教案编写的原则与方法

导学教案的设计编写应有一定的层次性和梯度性,这样才符合中学生认知逐步深入的特点规律,才符合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但是无论在哪个层面上,导学教案的设计编写都不能违背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大原则。导学教案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体现适当的梯度,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与层次,注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究。这样的导学教案才能在化解对学生提出新的学习要求、任务与现有的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的同时,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从而使学生在循环往复的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教案的设计编写除了要具备导学制五环节外,还应该在相关内容旁边设有学法指导,包括学习方法的提示、思路的提示等。因为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导学制模式下的学法指导应以导学教案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在预习时有可能出现障碍和不知如何下手而设计的,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因此,学法指导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它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在导学教案编写中,学法指导应该贯穿始终,如导学教案中的导学目标设计、导疑问题提示、导训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务必构成一条清晰的导学方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导学方法指导也构成科学完整的体系,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主学习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如在学习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由于学生对世界史很陌生学习存在困难。我就在编写导学教案时利用学习方法中的趣味记忆法,把英国革命的特点概括为:时间长、人物多、过程简、权比法大、光荣自豪等。这样学生通过导学教案预习在学习过程中就明显显示出自信心。

三、导学教案的使用及其注意点

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进度把编写好的导学教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完成相关内容。通过预习,学生能明确学习的目标,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难点等。这样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效率。当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活用导学教案,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诱导式、开放式、技能式等。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导学教案进行学与练,既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教师在导学教案的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一些问题,应把握好以下“三个不能淡化”:

一是“学案导学”不能淡化教师的教学设计。学案不能代替教案,不能代替教师的备课,学案是指导学生学的具体方案,教案是教师教的设计。

二是“学案导学”不能淡化教师对教材的深刻挖掘。新课改倡导教师“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但实际情况却是相当多的教师根本读不懂教材,不能正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知识体系,不能确定具体章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推广“学案导学”的过程中,部分学校提出了“分块备课―集体研讨―个人修订”的备课流程,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教研方式,有利于教师发挥群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三是“学案导学”不能淡化教师的教学风格。“学案导学”由于采取基本一致的教学设计,往往会束缚教师的手脚,同时也可能使部分优秀教师产生从众心理,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的潜力,从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这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是极为不利的。

上一篇:幼儿园篮球教学目标范文 下一篇:农学专业的发展趋势与现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