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03 17:36:18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篇1

自1986年中央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来,纵向比较,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横向比较,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与城市的差距却越来越大。在学生层面上的表现为:英语成绩较差,英语能力也较弱。其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初中生存在英语厌学的心理。英语厌学,简单地说,是指学生厌恶学习英语,或不愿意主动学习英语,是一种消极对待英语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具体而言,英语厌学是指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通过对湖南省祁阳县城乡初中生做抽样调查,探索目前农村初中生英语厌学的现状,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提供参考,对于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意义。其次,基于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显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也关乎着整个国家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本研究试图通过县域内城乡初中生英语厌学的对比差异来研究农村初中生英语厌学的现状,契合我国的教育大背景。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是:.农村初中生学生英语厌学现状怎样?同县域内农村初中生与县城初中生英语英语厌学程度差异性有多大?研究对象为湖南省祁阳县一所县城普通初中两个普通班级以及一所农村初中两个普通班级的初二学生,县城初中112人,农村初中128人。发放问卷收回问卷240份,其中有效问卷235份,男116人,女129人。城区初中110份,农村初中125份。所采用的研究工具包括调查问卷、访谈以及观察。调查问卷以胡德华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学生英语厌学问卷的编制及其应用研究》(2009)中的中学生英语厌学的预测问卷为基础,然后结合实际情况修改编成。该问卷在正式施测之前进行过前测,经分析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此外,笔者对调查的两所学校进行了访谈和将近一个月的课内外观察。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均值(Mean)又称“算术平均值”,指一组数的平均值。样本均值反映了变量取值的集中趋势,或者平均水平,是最常用的基本统计量。在本次研究中,对调查问卷每个学生有关调查厌学程度的50道题的均值进行归类进行数据统计,各题项均值超过3.5的,可以判定该学生有厌学心理;超过4.5,可判定为有严重的厌学心理。结果显示:县城初中生问卷厌学均值为:3.15,农村初中生厌学均值为:3.53。厌学平均值高于3.5的县城初中生数量占到其样本人数的33.6%,厌学平均值高于3.5的农村初中生数量占到其样本人数的49.6%。这反映出:总体来看,农村初中生英语厌学程度要高于县城初中生。

具体来看学生在各均值区间段占样本的比例:厌学均值在3.5-4.0之间的,县城、农村分别为18.2%、20.0%;在4.0-4.5之间,县城、农村分别为10.9%、17.6%,在4.5-5.0之间,县城、农村分别为4.5%、12%。在这三个厌学高厌学程度的区间段,农村学生的比例都高于县城学生,这说明农村学生具有英语厌学心理的学生比例更大。厌学均值在2.5-3.0之间,县城、农村分别为21.8%、13.6%;厌学均值在2.0-2.5,县城、农村分别为11.8%、8.0%;在1.5-2.0之间,县城、农村分别为5.5%、4.0%;在1.0-1.5之间,县城、农村分别为3.6%、1.6%。在低厌学程度的这四个区间段,农村学生的比例都低于县城学生,这说明,不具有英语厌学心理或者英语厌学心理程度较低的学生,农村学生比例更少。此外,将厌学程度均值超过3.5的学生进行对比,县城学生均值为3.87,而农村学生均值为4.29。根据以上各项数据可以发现:农村学校初中生的英语厌学现象比县城初中学校要更为严重。

五、农村初中生英语厌学的表现

笔者通过对两所学校的初中生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以及长达一个月的课堂观察发现:与县城初中生相比,农村初中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具有以下表现:

1.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毅力较差。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英语学习的内驱力偏弱,而在他们所处的整个环境中,能够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动机的外部因素较少,因此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偏弱,在学习英语目的不明确,因此学习相对不够努力。

2.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较为低下、学习态度比较消极。根据笔者观察,相比县城初中生,农村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专注度较低。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都认为,兴趣与注意是嫡亲姐妹。所以这种现象农村学生在英语兴趣较为低下有关。农村初中的英语课堂上,课堂氛围感觉不够活跃,表现在不爱回答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等。其次,农村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态度相对消极。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这种情感既产生于学习这一认知过程,同时又会极大地反作用于认知过程,从而使认知效果受到影响。在农村中学,有更多学生学习英语态度不够端正,一些学生甚至认为学习英语毫无用途,因此在课内外完全成为英语学习的“绝缘体”这样的学生都不在少数。

3.农村在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较弱。学习性格指的是比较稳定的学生英语个人自身特质和一些复杂、独特的个人意志。由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有更多的农村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自信心较弱、主动性偏差。他们不愿意开口,不愿意回答问题,不善于模仿能力,害怕主动与人交往合作,不主动参与各种课堂活动,也是导致英语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六、结语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篇2

一 初中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

1.学校办学理念走入误区和学生学习动机缺失

一些初中学校教育存在以应试教育为主,轻视素质教育的办学行为。片面抓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学习,导致学生畸形发展,升学竞争压力升高,心理负担加重。教学水平低劣,教学方法呆板,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厌学情绪愈来愈重;加之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倾向,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学习动力,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

2.家庭教育方式失当和学生自我认识偏差

父母方面表现出过多的惩罚、拒绝、否认和干涉,同时又有偏爱和过度保护,更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部分城郊结合部的初中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加之受到家长的打骂,极易形成不良的自我形象。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者、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放弃了对学习的追求和热情。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3.消极社会文化影响和学生兴趣转移

低俗文化对当前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部分初中学生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注意稳定性差,都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了。

二 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矫正的方法

1.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治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矫正学生的厌学心理。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上课听不懂,学不会。教师对于没有入门的学生应从头开始,教给他们掌握开启知识殿堂大门的钥匙。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问题,让其努力学习就是一句空话。笔者曾对九年级学生张某作了心理健康咨询,搞清楚了他厌学的原因,给予他学习方法的帮助,为他排除了厌学心理障碍,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从此,他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了学习效果。

2.家长要及时进行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主要是由父母来帮助孩子,当然孩子也应积极配合父母,一起来防止厌学,使已经产生的厌学心理转变为爱学。家庭治疗的关键是提升父母教育的艺术,转变不良的家教方式。比如,九年级有一钱姓女生,父母离异,同父亲生活在一起,而其父终日在城郊接合部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女儿,于是该生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过早地谈情说爱,常常夜不归宿,最终养成逃学、出走的坏习惯。笔者指导家长对这位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厌学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帮助她克服了心理障碍,调整了学习心态,积极、主动、愉快地对待学习。后来,这位学生的厌学情绪逐渐得到缓解,又回到了课堂。

3.初中学生厌学需要进行社会治疗

对由于不良社会因素影响而造成认识偏差导致厌学的学生,有必要进行社会治疗。社会治疗的核心是在全社会形成尊知重教的风气和强大的舆论氛围,大力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以读书为荣的社会风尚。对“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和“一切向钱看”等思潮进行抵制,使学生认识到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在不断发展,我们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不读书,不学习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只有营造一种全社会都关心学习,重视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学生的厌学才会有根本的改善。

帮助初中生克服厌学心理,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行为干预。通过选择恰当的干预技术和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正确的归因,以此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减少厌学行为,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资料

[1]吴思娜.21世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2007.

[2]雷雳.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中学课程辅导编辑部.中学课程辅导〈德育〉专刊. [M].北京: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美〕霍华德·加德纳.兰金仁译.智力的结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篇3

关键词:初中生 厌学成因 管理对策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后,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缓解与引导,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出极端的心理情绪,严重的还会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出仇恨的心理,这样也就出现了逃课以及退学等现象。所以可以说,厌学心理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实际中教师就要及时的关注好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及时帮助学生缓解消极因素,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好学习上的问题,促进学生实现长远的发展。

一、初中生产生出厌学的因素

(一)自身上的影响

1. 对学习的节奏以及方法上的不适应

在小学阶段中,学生的功课相对较少,内容上也比较浅显,通过死记硬背也可以取得好成绩,但是在进入到初中阶段后,由于课程上的不断增多,内容上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在新课改后,一些知识并不能通过死记硬背就能掌握好,大部分的知识还需要学生依靠理解与分析才能掌握。但是由于在小学阶段中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使得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就出现了无法适应的现象。加之中学阶段的竞争较为激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挫折的影响,在长期的影响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

2. 角色与地位上的不适应

一些学生在小学阶段中很受教师的喜爱,同学也比较拥护,但是在进入到初中阶段后,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在自我感觉上认为不再受到教师的重视,在班级中的地位也不再突出。由于角色与地位上的变化,使得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甚至还会产生出失落感,最终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 客观上的因素

1. 学校方面的影响

学校已经成为了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学校中的生活是否对学生有吸引力直接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从实际上来说,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就现阶段的教学来说,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但是在初中阶段中,应试教育却依然占据着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依然以考试为中心,而学生本来是充满好奇的,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却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这样学生也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出厌学的心理。

2. 课程内容上的问题

学生在进入到初中阶段后,由于课程门类上的不断增多,使得难度等方面也在不断加大,加之教师对质量上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得学生很容易出现成绩滑落的现象。如果这一阶段中教师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那么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自信心。

二、 解决初中生厌学的措施

对于厌学问题来说,已经成为了一项急需要解决的系统性工程之一,是需要各个方面的不断配合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学习好知识。

(一) 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教学来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可以说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先掌握好学生产生出厌学的因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有针对性的引导,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价值的相关认识。所以说,教师就要认识到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为学生创建出适宜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帮助学生消除厌学的情绪。

(二)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政府方面也开始认识到了厌学现象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中政府方面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社会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制定出完善的办学方针,保证教学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对学校的办学方向与措施进行监督,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其次,是要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真正将其落实到实际中去,借助素质教育来对学校教育工作进行评价。

(三)做好学校的教育工作

随着新的教学观念与理念的不断影响,学校方面就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构架,真正从思想与行为上对教育进行改革,同时还要确立出准确的教育目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就要将学生作为主要的教育独享,激发出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对于教育目标来说,不能仅限于对优秀学生的培养上,而是要从全体学生的层面上出发,及时关注存在不良心理素质的学生。其次,就教师要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教育内容。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加强社会实际与个人生活之间的而联系。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出兴趣后,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最后,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思想、品德以及言行举止等方面。只有教师做到以身作则,才能更好的影响学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从而转变对学习的错误看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正确的认识到学生所存在的厌学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转变对学习的看法。同时教师还要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与价值观,这样才能产生出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明,吕三三.中学生厌学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对策--以贵州省中学生为例[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

[2]马雅兰.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08,(16).

[3]周秀菊.初中学生厌学情况调查分析及矫正――滕西中学学生厌学调查报告[J].学周刊B版,2010,(04).

[4]杨李砚.对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几点思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篇4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初中学生;厌学心理;调查

【中图分类号】G630

一、引言

我校地处广州市南沙区西部边缘,属于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近些年来,南沙区的社会经济事业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这既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机遇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学校硬件方面的投入奠定了基础;挑战是经济上去了可是人的素质并没有同步提升,家长对子女的成才观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升学的压力一直困扰着学校。另外,市场经济在构建过程中,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也在不断地侵蚀着学生的心灵。以上这些导致学生心理发展失衡,心理素质下降,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这对社会、家庭及中学生自身成长所起的作用都是消极的。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与生理症状的厌食相似,是一种生理意义上对知识的厌食行为,是学习主体在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对知识的排斥,由此引起学习行为上的懒惰表现。本调查从我校学生厌学状况入手,对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和对策探讨。

二、调查对象及内容

(一)调查对象:

鱼窝头第二中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生共850人。共回收846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825份

(二)调查内容和结果: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鱼窝头第二中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厌学的总人数为346人。其中七年级88人,厌学占总人数的10.3%,八年级116人,厌学占总人数的13.6%;九年级142人,厌学占总人数的16.7%。男生258人,厌学占总人数的30.3%,女生88人,厌学占总人数的10.3%。从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厌学产生的原因主要有6个方面:

1.有24%的厌学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成绩差,进而对学习不敢兴趣。

2.有16.5%的厌学学生沉迷于网络,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不能够找到成就感,进而在网络中寻找自我价值,实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事情。

3.自控能力较差:3.9%的厌学学生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言行,上课不遵守纪律,有想学好的想法,但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4.缺乏自信,有的学生因为成绩差,很少得到周围人的认同,从而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提高学习没有信心。

5.父母离异,有2.2%的学生因为父母的不和,可能会产生不安全感、多疑等心理。

6.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由于家长采用的教育方式不当,很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父母对着干。

四、厌学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自信

1、自我评价不当。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重要标志。自我评价是否恰当可能激发或压制人的积极性,由于长期学习成绩较差,未得到他人的认可,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甚至产生对自己潜力的怀疑,悲观、缺乏自信,因而压制了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厌学。

2、基础差、学习困难。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底子薄,基础差,学习成绩一直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有低人一等的悲观自卑心理,加上意志力差,进而惧怕学习,产生厌学。

4、消极心理。由于长期处于落后的位置,于是很多学生就有"混"的想法,准备初中毕业后就去上职高,无法努力学习。

5、从统计表可以看出,厌学心理与以往研究一致:男生比女生厌学心理严重。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男生本身好动、贪玩,较难长时间安静下来学习,喜欢成群结队,再加上社会重男轻女现象,男生人数多一点,从业人员男性为多,男性就业范围较大,对初中男生产生更大的诱惑;社会不良风气对男生更容易产生影响,容易引起群体厌学。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导致厌学

1、溺爱过度。一些父母溺爱孩子,从吃、穿、用一切满足孩子,家务活从不让孩子插手,使孩子养成了贪图享受,懒惰、不愿吃苦,不能吃苦的习惯。自私和依赖性强,学习积极性相对缺乏。

2、期望值过高。身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专心于学业,长出息,长本事,能够出人头地。由于家长不切实际的要求,接受不了希望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急功近利,对学生训斥、打骂。结果,适得其反,会导致学生厌学。

3、家长决定孩子的命运。有的家长凭借手中的权利、社会关系为子女谋取好的出路,优厚的生活待遇,使学生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父母,因有优越感、自满感,而放弃了自我追求、丧失了学习动力。

(三)父母离异

家庭的破裂,对成长中的孩子方方面面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社交能力,而且还会极大的影响他们的情感心理。有些父母为了尽量地减轻痛苦,尽可能地回避问题,不让孩子参与到这场纠纷当中。但是,孩子们仍有可能会产生成绩下降等问题。

(四)社会不良影响导致厌学

一些学生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认为努力学习没有用,关键要建立一张四通八达的社会关系网,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难免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以及自我控制力差,难以抵制外界诱惑,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很多学生喜欢谈恋爱,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将时间用于学习上。

(五)教学体制中的不合理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是课程的单一,教师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其次是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信息灵通的好奇心等。

五、对策探讨

由于造成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消除和预防他们的厌学情绪就必须多方面入手。

(一)开展励志教育,树立学习自信心。

家长应该和教师密切配合,充分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通过典型模范的引导教育和劝导,积极开展励志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斗志。

(二)培养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其次,帮助学生获得寻求知识的新奇感。作为教师既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与学生一同读书、评书,使学生读有所值,读有所乐,逐渐学会从知识中寻找到可令他们感到新奇的、喜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再次,促使学生的兴趣向学习转移。厌学学生并非没有其感兴趣的知识,只不过是兴趣中心不在所学习学科知识上;或兴趣面不广,只对某些学科感兴趣;有的是兴趣的稳定性差,兴趣中心不断转移;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兴趣中心和特点后,要引导学生扩大兴趣范围,并把兴趣中心转移到学习上来。

(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也刻不容缓。

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飞速发展的时期,独立意识增强,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逐渐明显,单纯的行为教育效果不大明显。对于厌学的学生要有效的帮助他们看清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帮助学生能换个角度重新看待自身的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和解决问题,不再过于片面或绝对化看自己。

(四)加强学生心理能力特别是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因此这部分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但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教师要时常注意对他们进行对挫折的认识与抵抗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遇到挫折时会找到适当的方法(如补偿法)减轻心理紧张。

(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社会、家庭应该相互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一,作为家长,要转变传统的读书为了升学的思想。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作表率作用,带头学习,要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第二,作为老师,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和态度,对于学生的成绩不能过于看重,更不能只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表现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偶尔犯错,要耐心的引导,而不是指责与批评。

(六)建设我校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为了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的兴趣,要多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以便让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以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如:开展读书笔记的评比活动,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些有益的书,并引导学生懂得用零花钱去买些有用的书,然后看谁读的书多,谁做的笔记好。通过开展这项活动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里有事可做,有事可谈,多花时间读书,少花时间写信,在书中找到他们的黄金屋。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逐渐热爱科学知识。

总之,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孩子,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能义,李香兰,关明杰.包头市1460名中学生厌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包头医院院学报,2002,18(3):184-186.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篇5

关键词:厌学心理;教育策略;厌学症结

一、学生厌学的原因

孩子一上初中,有些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想上学了,孩子变得散漫、讨厌学习、冷漠、缺乏责任心、贪图物质享受、沉迷网游、缺乏毅力……尽管自己如何苦口婆心都无济于事,是什么让曾经天真无邪的他们来了这样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转变?

1.从学生自身来看。从小养成的不纯学习动机导致学习动力的丧失。小学阶段过分地追求分数,致使学生养成了庸俗的学习动机。一旦上了初中,随着学科知识程度的加深,这些学生的智力短板就日渐凸显,此时如果师长没能及时地加以帮助、疏导,这些学生长期无法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愉悦感后,就转而变得自暴自弃,讨厌学习,把精力投向他处。

2.从家庭因素来看。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初中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侵蚀。有的家长忽视自身作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师”的角色,在教育子女上,他们糊涂认识多,偏颇看法多,简单粗暴多,放任自流多。面对孩子的厌学,只能摇头叹息,或者一味地抱怨。

3.教师的教育失误。当代初中生追求人格上的独立与平等,不仅要求同学之间平等,也要求老师对他们平等相待,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与理解,这是每一个初中学生的共同愿望。然而有的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一点,致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这种情况下厌学的学生因为有敌意,所以有时会酿成不良后果,如负气出走、离校返家等。

4.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如今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从众心理普遍,渴望表现自己,而又难辨正误,抵挡不住社会中的各种诱惑。把应用于学习上的精力都转移到了不正当情趣的追求上,缺乏高雅生活情趣,这样的学生又怎会有心思学习呢?

二、有效解决学生的厌学症结

1.创造成功机会,满足学生的高层次需要。在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机会,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信心、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

2.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在学习上,它表现为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致勃勃、孜孜以求、津津有味,甚至废寝忘食。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把学习目的的教育与理想教育相结合,召开故事会,介绍一些名人奋发读书的故事,开主题班会,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刻苦学习。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如:开展智力竞赛、演讲比赛,组织学科兴趣小组,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论文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参与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调整价值取向,热爱科学知识。

(3)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中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4)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因此,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订家教周刊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宣传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总之,我们在转变学生厌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时刻想着我们的言行举止是否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只要我们善于想办法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就能改变学生的厌学现象,我们的转变工程也就成功了一半。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篇6

关键词 大球类项目 基本技术 厌学现象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1 初中生对大球类项目基本技术厌学现象分析

(1)学校大球类项目单一,器材不完善导致学生的厌学现象。目前对于很多中学来说,校领导太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而一度忽略了学生的体育素质。教学器材不断完善,而对于体育大球类项目的投资往往是隔靴搔痒。大球类项目设施的不完善和器材器具的不齐全让学生对大球类项目缺乏兴趣,导致学生的厌学现象。而且加之,学球类项目单一,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爱好,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

(2)根据目前实施的中学生大球类项目教学大纲来看,各年级的教材内容大同小异,没有针对性,教材内容反复重复,并且和其课程没有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中学阶段是一个学生心理生理完全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大多数的学校往往对学生的文化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过程中即使学校会安排教师进行大球类项目的教育,但是往往都是敷衍了事,最多就是应付考试及格。学生也对此毫无兴趣,学习的体育教学就如同摆设。所以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大大挫伤了学生对大球项目学习的积极性。

(3)心理因素差是导致中学生对大球类项目厌学的最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说是因为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变化引发他们不喜欢大球类项目,心理特征还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时期,对疲劳的忍耐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等。所以对于中学生来说在生理疲劳时,会表现出对体育活动更大的惰性和叛逆,正是受这种心理的影响,让学生认为参加大球类项目活动是一种心理上的负担。从另一方面来说不喜欢大球类项目的原因是由于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差,继而产生的一种自卑和抵触心理。往往觉得自己体育学习能力差,缺乏自信,从而影响参加大球类项目的兴趣,也影响了大球类项目技术的教学。

2 改进初中生对大球类项目基本技术厌学现象的方法

2.1 加强学生对大球类项目的科学认识,端正学习态度

作为一名大球类项目的教师,应该抓住任何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加深对大球类项目的了解。让他们认识到大球类项目活动,是与他们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作用,从而自觉地进行大球类项目的锻炼。同时教师也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尽可能地发现学生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球类项目的爱好,让那些对球类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去影响那些对球类项目没有兴趣的学生。而教师在了解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加强师生互动,促进融洽师生关系。只有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教育他们,端正态度,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大球类项目中去。

2.2 利用学校的器材设施,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因为学生对大球类项目的爱好是促进学生体育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大球类项目的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的运动兴趣,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投入,使学生在从事各种大球类项目活动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抑制厌学现象的滋生。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合理安排运动量,使学生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在一个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防止极端化和消极化。

2.3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

其实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学生适合不同的球类运动,教师在考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如,身高较高的男生适合篮球运动,而身材小巧灵敏的男生适合足球运动,而身体素质相对来说较差的学生适合乒乓球运动,女生一般来说适合篮球运动和排球运动,个别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也可以进行铅球、垒球运动。所以在教学中可尝试着分层教学,旨在于更好地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差生”是客观存在的。在对代差生的问题上,教师应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通过正确的鼓励和引导,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在考核或训练的过程中适当降低标准使差生感到有所收获。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使学习提高兴趣和热情。

2.4 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人教版的新课标对大球类项目的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方法,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尤其是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追求成就感,所以良性竞争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通过竞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还能提高他们的技术。因此,在大球类项目的教学中,运用各种竞赛方法来激发学生斗志,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轻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可以将不同的球类项目进行定期的训练和比赛,平均学生的能力和层次,通过组队形式的比赛,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教师应该要做到以身作则, 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导和规范。在比赛中秉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让学生在发挥自己兴趣爱好的同时,也看到自身的运动技能,扬长避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球类运动能力,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有利于调节学生的生活节奏。

3 结束语

初中生对大球类项目的厌学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产生厌学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秉承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去寻求改进对策,通过正确的引导来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进一步地预防和减轻初中生对大球类项目的厌学情绪。人教版新课程也要要求教师将自己定位在引导者的范畴,而不是让学生坚决服从。只有在尊重差异性、多样化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展示各自的潜能和个性,从而提高对大球类项目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 姚明.中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家长的作用[J].安徽体育科技,2007(4).

[2] 王琦.体育大球类项目教学中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J].北京工业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 李开学.对中学厌学现象及其转化的探讨[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篇7

【关键词】厌学;原因;对策

初中学生正是渴望学习新知识、对一切充满了好奇的年龄,只要认真学习,就能获得无穷的乐趣,在学习中可以攻克难题、获得真理,从而体验到满足和喜悦。但初中学生中却有少数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这一问题时刻困扰着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学生厌学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生厌学的种种表现

初中学生厌学心理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缺乏学习动因,兴趣不高。

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学习被动。对学习任务只是穷于应付,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一种活受罪。在动机上表现为直接动机,只求初中能毕业,或只考技校、职高,早日参加工作,缺乏有作为、有理想而刻苦学习的长远动机。

2.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没有信心。

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加上外界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耻笑等,使之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一谈起学习就心烦意乱、苦闷、焦躁、头痛,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

3.胸无大志,只顾眼前利益。

个别学生由于家庭的负面影响,使他们只贪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他们错误的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有了钱就吃、穿、玩,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依赖性过强。

个别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有过强的依赖心理,学习上不愿独立思考,依赖老师,一旦失去辅导成绩一落千丈,一遇到难题,就叫苦不迭,整天没精打采灰心丧气,意志消沉,悲观失望。

二、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学生为什么会厌学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导致厌学心理产生的内在原因。

厌学学生中一部分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其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理解力、创造能力都很一般,反应迟钝,记忆速度慢,对待问题不能举一反三。特别是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科门类增多,学习内容加深,学习适应不良的现象尤为突出,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则是由于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原因。

2.不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外在原因。

(1)过重的学习负担是产生厌学心里的重要原因。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只重视孩子的分数,而不顾孩子实际智力水平和心理特点,仿照体育训练中大运动量的做法,让孩子弹钢琴、练书法、画画、上外语、数学辅导班,做大量课外题,搞得孩子身心整天处于疲劳状态,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遂产生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2)家庭教育滞后是学生产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家长每天上班忙于工作,回家又要忙于家务,很少抽空过问并辅导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有的对学生娇生惯养,让他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生活,孩子怕苦怕累,遇到困难绕道走,失去依赖就寸步难行。

(3)课堂效率不高是产生厌学的又一因素。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效率低下,上课满堂灌,课后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使学生无暇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从而出现厌学心理。

三、解决学生厌学的对策

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来纠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为学生提供成功的舞台,增强前进的动力。

信心是前进的源泉。在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要注重赏识教育。厌学者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信心,若老师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学生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其克服自卑,定能纠正厌学情绪。

2.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被激发,学习就会对某些对象给予优先的注意,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树立学生远大理想。将学习目的教育与理想教育相结合,可通过召开故事会介绍一些名人奋发读书的故事,召开“美好的愿望”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刻苦学习。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如开展智力竞赛、演讲比赛,组织学科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生活实践活动,调整学生价值取向,热爱科学知识。

3.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中学教师要摒弃过去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因此,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语言准确、生动、简洁、形象、幽默,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兴奋起来,注意力集中。老师还要经常使用幻灯、投影、实验、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当减少笔记和作业负担,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如学生偶尔答出一道题,提出一种见解,老师都应有意识的表扬,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自信心。

4.学校、家庭、社会联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篇8

Abstract; Middle school is the primary education period of nurturing talents for our country.Currrently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psychological hurdles facing young students ; while hate to study , being most common and hazardous issue, has become one wild spread phenomonon.Based on domestic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and through a lot of exmples and typical interviews,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behavior and reasons of such emotion in a systemic and all round way.Hopfull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arater, we will find out the root of the phenomonon and pin out the valid method of solving it in pratice to enforce their motivation of study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end.

关键词:厌学厌学表现厌学原因厌学对策

Key Words: hate to study , behavior, root , countermeasure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在中学学校教育中比较普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调查发现,因“喜欢学习”上学的初中生分别仅占10.7%的比例,充分说明厌学在中学教育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令家长茫然、教师忧虑、教育界关注,是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厌学及其表现

厌学,顾名思义就是不喜欢学习,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行为中有所表现。

有厌学情绪的学生讨厌学习,不愿意主动学习,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把学习当作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后果严重的会导致逃学或旷课,甚至辍学。此外由于初中生相互之间的影响较大,厌学情绪又像一种流行病,容易滋长和蔓延,所以如果不及时解决初中生中存在的这一心理障碍,后果的严重性不可估量。那么,厌学的表现是什么呢?概括的讲,有以下三点:

首先,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说话,不能进行自我控制,更为严重的是发展到顶撞老师。

其次,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作业拖拉,敷衍了事,发展到不交作业,造成了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考试时也不认真答卷,有的学生想方设法作弊,有的学生干脆不答卷,写上名字了事,造成学习成绩差等后果。

再次,痴迷于网吧或与社会不良人员接触,以至上课迟到成为家常便饭,进而出现旷课、逃课等现象,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

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初中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 调查研究表明,厌学情绪目前在青少年学生中十分严重,在普通中学更普遍,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如何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厌学情绪形成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1、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能把精力与兴趣集中到学习上来,产生厌学情绪。

初中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发展特点,一部分学生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学习兴趣或不能把精力和兴趣集中到学习上来,“苏霍姆林斯基从教三十多年来,一直都在研究学生学习落后的原因。他发现,缺乏学习兴趣是导致学生学习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习中,失败体验过多,学习无望,产生厌学情绪。

“学生由于受到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刺激而造成了心理不健康,从而产生了一种下意识的潜在的逃避学习的动机,致使学习成绩下降,从而厌学。” 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多次努力还是一次次失败,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 “差生 ” 等观念,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恶性循环,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

也有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奋斗,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对此作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这种归因的方式很难再站起来)这便是典型的习得性失助感现象。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

3、学习动机的缺失,产生厌学情绪。

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自然也就不会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盲目性,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该怎样去学。

有的学生还以为是为父母而学习。因此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是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只是机械的应付,所以在遇到困难时就产生了逃避的想法。

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

4、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网络上,从而导致厌学。

当今社会不良网吧已经成为学生的乐园,有些网吧管理不善,里面人员鱼目混珠,开始一些学生只是抱着好玩的心理来到这里,由于学生的心理还远远没有成熟,是非界限不清,加之一些不良网站以及一些不良人员的影响,他们很快便沉迷于暴力游戏、聊天以及当中不能自拔,他们感到虚幻的空间比学习有更大的吸引力,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驰骋,没有约束、没有压力,此时他们便出现了厌学的心理,久而久之,他们当中便有相当的学生逃学、旷课成为家常便饭,甚至辍学走上犯罪的道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吧。

(二)外界因素

1、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 。很多传统的东西在发展中必然会受到冲击,甚至会被新事物所取代,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现在社会虽说是知识经济的社会,但是在很多时候和很多部门的表现并不全是这样,学生在校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但走入社会之后还不如在校中门门不及格的学生,也就是学校中的所谓差等生,更何况差等生的家长通过关系还可以把他们从一般职员提升到领导阶层。而优秀生因为家长无职无权自己只能自谋职业,艰难的生活在生活的竞争中,这些现象也严重的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他们觉得学习再好,不如有个好爸爸,成绩再好,不如有个好家庭,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学生的心里扎根。

2、学校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下,学校的管理很多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决定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很多教师就以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己任,每天把学生拴在考试题上,做了一题又一题,做了一遍又一遍,教师在题海中飞奔,学生在题海中遨游。学习成了做题,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学生成了教师捞取业绩的工具。更有甚者,教师以培优为名,每节课只以优等生为标准,看优等生会不会,讲难题,怪题,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成了陪读,什么也听不懂,什么也学不会,每天的作业只能抄抄应付,至于在校一天学了什么,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其实差生和优生只有一步之遥,全凭我们的评价标准来定夺。”

当国家发现应试制度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之后,教育部很早就提出了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要求各中小学从素质教育入手改变学校中存在的危机。但是,各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依然我行我素,要求学生早上入校,晚上回家,一天10多小时的在校时间,每天十几节的课堂教学,三尺讲台,教师滔滔不绝,学生默默耕耘,周考,月考、中考,末考,进几名、退几名、第几名。以学分定优劣,以名次发奖状,孩子们在这种日日竞争中你追我赶,唯恐落后。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种激励方式使学生每天象上战场,而且有的孩子总也赶不上,长期的压抑是他们精神上受到了多大的打击,于是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再学也是倒数第几,那就不学了,不学了还是倒数,何乐而不为。

感教育之痛不在于我们教师的负担多大,学生的任务多重,而在于我们的教育的理念和教育行为之间已经没有办法粘合在一起,这种脱离的状态使得整个教育体系面临“两张皮”的困境。一边是轰轰烈烈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一边是落后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考核体系,两者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

3、家庭教育偏失的影响

望子成龙望子成龙是所有家长共同的心愿,但是“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例子证明人造神童不成功了。” 实现美好愿望的条件往往是加在学生身上过重的学业负担,如果过重的学习负担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家长为了让孩子将来有一个好的前程,就拼命给学生施加压力。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精神压力,以致学生完全不能承受,学生对于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理解从而产生反感,从对家长这种做法的厌烦发展到对学习的厌烦,最终发展到厌学。

毫无疑问,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呈低龄化趋势,对学生成绩的高期望不仅没有减弱的趋势,而且呈现对学生各种特长的高期望。学生面临着来自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在现有教育环境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不可能降低。在整个社会呈现出的短期、快速追求发展的心态影响下,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也呈现出短期效应,追求学习上的快乐已成为次要的激励因素,严重背离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事实证明,以这种短期效应的心态来指导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正是学生厌学的“动力”。

有些家长的功利思想特别严重,一是虚荣心,邻居的孩子或者同学、同事的孩子比自己孩子成绩好,心理不平衡,便拼命要求孩子争气,二是成人化,强化孩子的大人意识,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学习,什么搞好学习将来就能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等。事实上,这些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孩子们往往不仅不买帐,反而麻木不仁,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因为他们的心理并没有成熟到大人的地步,是不可能按照成人的思想来生活的,欲速则不达。

掌握了学生厌学的具体原因,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针对不同的现象,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促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

三、消除厌学情绪的对策

(一)学生应发挥自身“内力”,抗御厌学不良情绪。

1、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提高控制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如果自己一听到数理化就感到头疼,但对语文还不致头疼的话,那么语文学科就是自己培养学习兴趣的突破口,争取在语文学科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语文取得成功(如作文得高分),愿望得到实现时,就能感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就是成功的喜悦。如果由于获得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会产生强烈的动机,促使人奋发向上,努力进取。

2、 面对学习上的失败要进行正确的归因,树立坚定的信念,对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中学生对学习所遇到的困难往往估计不足,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缺乏全面的认识,一旦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就容易自暴自弃,自我否定。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中学生应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在挫折中取得经验,不断成熟起来。当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应当把挫折看做是一种磨练自己的机会,面对困难敢说“太好啦!”要有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勇气,面对困难敢说“我能行!”一旦发现自己在学习挫折面前有退却想法时,应提醒自己:再坚持一下就是胜利!要相信“极限”之后便会有新的境界,可谓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可以用英雄形象、名言警句来勉励自己,从而战胜挫折,做学习的强者。

3、中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目标。

理想是和个人愿望相联系的一种积极的未来指向。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目标的人,他一定能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激发积极学习动力,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自己的学习自觉性,最终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中学生要把崇高的理想和近期奋斗目标联系起来,用理想来激励自己,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消除厌学情绪,改变心灵空虚状态。。

4、能适应环境,不被社会一些不良因素所影响。

(二)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治理厌学的凝聚力

1、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早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选拔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并进行有力的督促和检查,让学生乐于走进学校,乐于走进课堂,乐于走进书本。

由于考试制度的原因,现在的学校、老师不得不围着中考指挥棒转,从而片面追求升学率,于是大量的作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生整天忙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什么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便越来越不愿学习,厌学情绪俞来俞重,厌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因此,只有改革现在这种不适应时展要求的考试制度才能真正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给学生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一种爱学、乐学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很吃力又头痛的事。这样学生自然就不会厌学了

2、学校和教师要担起消除学生厌学情绪的重任,“以人为本”“科学施教”。

学校和老师要改变用学习成绩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和对学生要求“一刀切”的教育思想观念,“从新思考如何正确使用分数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学,正确处理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在目标教学前提下,通过制定目标,课堂教学设置不同的目标:课堂提问、作业布置、考试都设置不同的级次。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注意观察和了解他们是否听得懂,学会适当指导、帮助,帮助他们克服理解接受上的困难,真正而不是形式上做到因材施教。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活动,实施中学生导师制,这不仅是矫正厌学心理的要求,也是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需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变苦学、厌学为乐学。

开展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以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如:开展智力竞赛,演讲比赛。组织学科兴趣小组,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论文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参与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调整价值取向,热爱科学知识。

3、父母要注重家庭教育,做好孩子身边的“老师”。

(1)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刚到家的温暖。

作为家长,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其次,父母要尽可能多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再次,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时,要根据子女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引导,绝不能采取强制型的管教方式。要和孩子一起,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让家里充满亲情,充满尊重和乐趣。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里,他日后一定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

(2)增加家庭文化气息,让孩子在书香的熏陶下作采撷知识的蜂蜜。

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相长并不只发生在学校里。家庭教育中父母通过孩子而教育自己,与孩子共同成为家庭教育过程中发展、成长的主体,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而教育孩子,通过教育孩子、向孩子学习又反过来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经验学识,从而构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

(3)父母应以自身正确的言行为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父母们所应关注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他们本身应成为孩子们的有效榜样,只做一切应当做的事,避免邪恶的习惯。” 现在,几乎每一位家长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应该做到身体力行。事实上,家庭教育不仅是说的教育,更是做的教育。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有一些家长平时说是说,做是做,言行不一,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不合;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父母为了教育孩子,也要检点自己的言行,因为我们怎样影响孩子,孩子就可能怎样成长。

国外一位大教育家说过:“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让为人父母的我们,加倍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创造出家长孩子双赢的家庭教育新经验。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绐孩子作出表率,要尽量营造――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切忌急躁.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使他们半途而废。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从而表现山坚毅、顽强的勇气。就社会而言,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就业体制改革给学生制造实现人生理想的有利条件,使广大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少一点思想压力,多一点进取精神,在公平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参考文献:

[1] 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P44――47

[2] [英]约翰.洛克著,杨汉麟译:《教育漫话》[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第1版,P142__145

[3] 魏书生:《好父母好家教》[M]。漓江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P212――216

[4] 张春良:《网络游戏忧思录》网络游戏忧思录[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P136――160

[5] 黄伟奇: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05年00期; P190-191

[6] 吴白泉:对学生“厌学”的调查和思考[J];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05年00期; P613-614

上一篇:矿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下一篇:煤炭及制品行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