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课件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7:03

中西方文化差异课件

中西方文化差异课件篇1

一、从简单单词入手,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要想让学生学好初中英语,单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样,要想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单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中西方关于一些名词有不同看法和感受,有时中国人很喜欢的一个名词,到了西方却非常憎恶,有时同样含义的一个词语,在中西方却分别代表不同内容,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很好地将它们区分开。比如在讲授“Let’scelebrate”一文时,当讲到DragonBoatFestive这一词组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大家想一下,dragon的含义是什么?”“龙。”学生纷纷回答,教师问:“大家对龙有什么样的印象,它虽然是一种虚拟的动物,但我相信其已深深地印在大家心中,那么大家想想龙在你们心目中是好的还是坏的。”“好的,比如西游记中的东海龙王。”“好的,它可以降雨。”通过引导,教师发现班级中对龙的印象都比较好,于是教师可以将西方人眼中的龙介绍给大家:“这时大家的看法,但是大家知道吗,西方人们对待龙却与大家截然不同,大家可以想想我们看到一些电影,比如哈利•波特中的龙,是非常凶残的,这其实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单词,就能很好地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解释出来。

二、从视频影音中入手,让学生掌握中西方文化差异

相对于一些枯燥乏味的课本讲解,初中生对于一些直观化的视频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影音视频拓宽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并从视频中为学生讲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比如在讲授“Shopping”一单元时,教师可以为大家播放这样一个简短的视频内容,视频中主要有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中国人购物的场景,场景中一位营业员问一位顾客:“女士,你好,你要买什么?”“我想买一件衣服。”“我看你不是很胖,你多重啊?”“哦,我51公斤。”……很快,双方达成了购买协议。接下来第二组场景,售货员还是那位售货员,顾客换成一位英国女士,交流的语言也是类似的,当售货员问“MayIknowyourweight?”时,英国女士气得满脸通红地离开了。这样两组视频播放给学生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同样的话语,第一组中国顾客就能很爽快地与对方达成协议并完成交易,而第二组则不能。之后为学生解释这就是中西方文化在隐私方面的差异。

三、从短文对话中入手,让学生运用中西方文化差异

学习英语离不开日常的口语交流,在进行口语交流时,很多学生由于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交流时出现一些中国式的英语,或者见面说的话都是中国人的说话思路,因此教师在进行口语交流的练习时,特别是课文中的对话讲解时,一定要注意将对话中的中西方差异教给学生。比如在讲授课文“Neighbours”一单元时,教师在讲授对话时讲到这样一句话:“IliveinaflatinaCityGardeninNinthStreet.”讲到这句话时,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大家看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我家住在第九街城市花园的一个楼房里。”“对,那要是直接翻译呢?”“我家住在一个楼房城市花园第九街。”“非常好,那么大家想下,同样是地点,汉语与英语有什么样的区别。”“汉语先说大地点,英语先说小地点。”“非常好,大家都能发现这里面的不同,这其实就是中西方文化在口语表达方面的不同。而且这种不同有很多,比如大家可以想一下,我们中国人见面第一句话都喜欢问对方什么?”“你吃饭了吗?”有学生回答,“对啊,但是在英语中大家想想见面涉及吃饭的话题多不多?”学生思考了一会后回答“不多”,教师说:“对,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一个差异,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对方吃饭的事情,而西方人则不喜欢。”这样在进行对话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在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结语

总之,不同地域文化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学生如果不能分清这些不同,就很难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好英语,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一定要将西方文化和文化风俗传递给学生,合理规划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保证学生在思想上更好地认识英语这门学科。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师可以首先从单词入手,让学生对中西方对于同一个词语的理解差异有所了解,使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一个基本认识,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简短的视频短片,从故事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最后在进行课文中的对话讲解时,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对话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容,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课件篇2

论文摘要:我国加入wto后,将逐渐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事务,这就涉及到了跨文化交际的问题。而跨文化交际的实现,主要在于了解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不同点并具备一定的外语语言能力。本文主要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人类社会进人21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间交往的增加,已逐渐形成全球化、国际化社会。在国际化社会环境下,跨文化交际已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的实现一般是通过两方面来完成的。一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理解能力。只有了解异国文化及其特点,拥有丰富的异国文化知识,才能使我们有效地找出本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差异,才能做到既能说会道,又言之有物、自然得体,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消除隔阂,更积极地融入到与对方的交流之中。二是要有一定的外语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的实现,实质上主要就是通过语言交流这一重要交际手段完成的。如果一个人有着丰富的异国文化知识,但其外语语言运用能力欠缺,不能清楚、完正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造成交际过程中话语信息传递的困难,那么,跨文化交际也是不能实现的。反之,如果有着较强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但却不了解异国文化特点,没有异国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也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文化理解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语言是文化形成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完善。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更加积极地参与世界经济,更好地融入到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并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从许多方面参与国际事务。所有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进行跨文化交际,都离不开跨文化交际。因此,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首先要了解一些中西文化的不同。

一、深刻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

文化的定义是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最先提出的。广义上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精神文化。文化具有民族性,可反映出鲜明民族色彩。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不同制度国家的文化均有所不同。我们要实现跨文化交际,就要了解、区别中西文化的不同,就要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重视不同文化的学习。这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前提。

中西文化在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有着不同差异,它们是各自独立的不同的文化体系。中华民族文化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而西方文化,特别是英美文化,由于历史较短,主要属于近现代文化,基督教文化。下面即几种中西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一)文化背景差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培养了自我抑制,慎重的民族性格。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往往以谦虚为美德,不喜欢自我展示;坚信有真才实学无需自吹自擂;往往提倡“满招损,谦受益”。西方人则往往习惯于展示自我,以个人为本位。习惯于表现自我,自信、夸张,向他人展示自己,等等。在个人和集体关系上,中华民族向来主张把集体放在首位,提倡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的一个方面超过了集体方面,特别是美国文化往往倡导个人主义。有着“自助者,天助也”,“要败事,找帮手”等说法。

(二)风俗习惯差异

当别人赞美你时,中国人的习惯是客气一番。而西方人则比较坦率,听到对他们的赞美时,首先会说“谢谢,”(thankyouorgladtohearthat),如有不同看法时,可再用“但是,”(but一)来转折。还有,中国人认为一些可以公开询问的事情,如,年龄,收入,婚姻,行为去向等,西方人往往认为属于个人隐私范畴,成为口头交际的文化禁忌。

(三)差异

中国与西方也有着各自的,不同的宗教文化,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各自的语言中。中华民族的宗教文化主要是以佛教(buddhism)文化为主。佛教已经传人我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人们相信人类问的一切都由“佛祖”在左右。西方文化中主要是以基督教(chifstianty)文化为主,其影响最大。许多节日都与基督有关,如圣诞节(christmas),感恩节(htanksgivingday),等等。

(四)思维方式差异

思维方式主要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因此,也常常渗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西文化由于文化体系不同,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西方社会发展的道路不一样造成的。长期的农业社会和小农经济,促成了我国文化的民族心理,我们习惯于“三思而后行”,西方人则往往直来直去。我们的哲学思想强调综合,西方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分析。这就形成了侧重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的差异。

从上面几例我们可以看出,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没有多种文化知识和对中西文化不同的了解,跨文化交际必然会遇到障碍。但是,异国文化知识只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一个前提条件。在跨文化交际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外语语言能力。

二、加强外语语言听说能力培养

语言是交际的最主要的手钱,是一个理想的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种种规则的了解。语言能力是“言者和闻者的语言知识”,这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于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的。语言能力指运用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活动的能力。语言能力的形成,就是语法、语音、词汇的知识在学习者大脑内在化的结果。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外语语言能力),就是与不同国家、社会文化集团成员交往时,能够得体地解决说什么、怎么说,和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是后天习得的,是经过刻苦努力实践取得的。

在跨国文化交际过程中,如果说话者语言能力欠缺,语言失准,表达不当,词不达意,话语结构混乱,就会造成交际过程中话语信息传递的困难,妨碍有效交际的实现,不但达不到我们预期的交际目的,有时还会引起一些误解,导致交际中断或失败。

因此.我们要想实现跨文化交际,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要,除了解、掌握一些必要的异国文化外,还必须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即外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外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途径完成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我们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外语能力的培养。外语课程从小学连续开到中学、大学,在大学里又连续开四个学期,其课程开设长度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但也同时说明外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的事情,学习外语语言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国现在各级各类大学每年培养出的许多具有外语能力的各行各业人才,正在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对外交流的主力军,在各种涉外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担当着重任,这说明我们的外语课堂教学成绩是很大的。

但是,外语能力与外语语言交际能力是有区别的。外语能力的概念是笼统的、广泛的;可以包括书写能力,文字翻译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本文所述的外语语言能力,系指口语交际能力。多年来,尽管我们的大学培养出了许多具有外语能力的各种专业人才,我们在专业人才的外语语言能力培养方面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国学生目前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仍然有待提高。许多学生学了十多年的英语,并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有的甚至还考上了研究生,具有了一定的外语能力,但外语语言应用能力仍然很差。有人在口语交流中甚至回答不了外国人关于“早饭你通常吃什么?”这样简单的口语问题,原因在于学生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馒头和稀饭”的词语。这与上个世纪80年代有人托福考试成绩很高,在国外餐馆却不会要一杯咖啡的事情是一样的,但时间却已经过去了20多年,形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我们要想顺利地进人跨文化交际全球化时代,从现在起就必须重视加强外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否则,我们将落后于时代。

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培养,即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呢?笔者以为我们可以在现有课堂教学基础上进行如下改革尝试。

(一)加强课堂互动,重视口语交际能力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现在的外语口语交际能力水平及新形势的要求,在现有的条件下,争取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更多地外语环境,让学生课堂上有说外语的机会,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形成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外语口语能力。

(二)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口语课时

我们应该调整目前的课程设置,适当地增加外语口语课,进行一些专门的口语会话练习。理想的外语口语会话课应该是一个模拟的小社会,冲破时空的限制,将各种人物,事件,场合较系统地搬进课堂,进行实际模拟交流练习,这样可以达到真正提高学生交际能力之功效。

(三)改革考试形式,增加口语测试项目

尽管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设置操作难度较大,但是,增加口语测试项目是提高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我们现行的外语四、六级考试制度,实际上还是一种应试模式。长期以来许多外语教师一直在探讨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的方法,但收效甚微,就是因为受到这种考试形式的限制。现在随着形势的飞速发展,“地球村”的形成,这种应式考试模式对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中西方文化差异课件篇3

关键词:西方文化英语教学语言

一、在词汇教学中渗透西方文化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词语的理解。例如,英语中常见一些表示动物的词汇表达与人有关的含义。如“:Youarealuckydog.“”你是一个幸运儿。”如果直译的话,很容易造成误会。但如果有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就不会发生这样无知的错误了。又如:“Itrainedcatsanddogslastnight.”不是翻译成“昨晚下猫下狗了”,实际却是“昨夜风雨交加。”这都是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一些单词的拼写以及读音会有不同的形式,像color/colour,meter/metre等,这些现象又在告诉我们,同样是英语,还有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看英、美英语拼写习惯的差异,了解两国人不同的民族特点。

二、在口语教学中寻求文化信息

文化是语言的一部分,要使学生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我们就应当让学生了解一些英、美人的生活习惯,包括谈话的习惯、餐桌上的礼仪、公共场所的行为表现等等。否则,尽管学生能够毫无语法错误地讲英语,但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不愉悦。例如:在英语课堂上经常听到“Goodmorning,Teacher!”这是不规范的问候语。因为在英语里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一般不用作称呼,应改为“Goodmorning,Sir/Madame!”

三、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文化差异

现在的英语阅读选材极为丰富,适当的中西文化背景补充也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了解一些相关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阅读英国巨石阵“Itcan’tbeatemple-butitcouldbeacalendar.”这种时代久远,内容难懂的文章,如果在阅读之前,先播放一些有关巨石阵的视频资料或阅读一些相关资料等,巨石阵的神秘面纱就会被慢慢揭开。带着浓浓的好奇和求知欲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四、在观看英文电影中体验文化魅力

为什么生活在国外的华人能够如同使用母语一般使用英语?那是因为他们具备学习第二语言的必要条件———“语言环境”。而国内的学生,生活用语是中文,接触的老师和同学是中国人,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借助英文电影来“创造条件”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一部电影通常会包含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建筑风格等。学生在观看时,会潜移默化地受这些文化的影响,进一步直观地体会到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反过来也更能理解词句在当下语境中的含义,从而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由于电影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优美动听的主题音乐,因此这些影片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更能对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用原版电影安排教学活动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愉快教学”的新模式。

五、在课外学习中补充文化知识

英语课堂上的文化渗透毕竟是有限的。课后更需要学生自己去“开垦”“收获”,多方位地进行涉猎。因此,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或者课余时间进行补充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英文短文、杂志、报纸;收听美国之音、英国电台等广播;参加英语角,与不同的学生、老师进行交流。这些都能为学生补充更多中西文化背景知识起到促进作用。当然,我们要理智地对待中西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在了解某种文化现象时,要持中立态度,教育学生要客观对待,不要妄加评论是非好坏,反之亦然。

中西方文化差异课件篇4

关键词: 依法聘用 合同管理 文化差异 文化链接

1. 前言

随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的听、说技能,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聘请外教,把外教作为学校英语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这确实推动了学校的英语教学。但在日常的管理中,我们常常会听说有的学校由于聘用的外教手续、证件不齐全而受到有关部门的惩处;有的学校和外教有这样或那样矛盾,有时甚至会导致外教不辞而别;有的学校的外教因不适应当地的生活、教学工作而提出辞职。凡此种种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严重的话,给学校的声誉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外籍教师的聘用和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有着近10年的外教聘用历史,在外教的聘用和管理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在外教的聘用和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聘用外教的合法性;二是我们和外教的文化差异。前者是钢性的,属于制度层面;而后者则是柔性的,属于管理层面。钢性的东西一定要严格执行,而柔性的东西则要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加以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笔者根据自己在管理外教中的实际情况,谈谈对这两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2.依法聘用,合同管理

聘请外籍教师的学校必须取得《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单位资格认可证书》,也就是说只有取得了《资格认可证书》的学校才有资格聘请外教。一般来说,聘请外教的途径有三条:一是通过中介机构。通过中介机构是最便利的途径,你只要把你的要求、条件告诉中介机构就可以了,有的中介机构甚至连外教所需的一切证件都办好,但通过中介机构,你必须花上一笔额外的中介费用(大概是外教的一个月工资)。不过在你决定要通过中介聘请外教前,你必须了解该中介机构是否合法?信誉如何?有没有能力聘到你所需的外教?二是通过网上招聘。如果是网上招聘的话,你必须在一些专门介绍外国人来华工作的网站上,刊登招聘广告,如:浙江林学院主办的“来华任教”网站(teach-in-china.net),或一些国外的网站,如DAVE’S ESLCLUB(eslcafe.com),在这些网站上你可以看到一些求职外教的基本情况,但没有联系方式,你必须付一定的会员费,才能得到联系方式。如通过网上招聘,你必须得到外教的信任,这时你如果能提供以前外教的E-mail地址,让他们直接去咨询前任外教,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通过项目交流。项目交流主要是通过一些友好城市的结对,校际的交流,或通过获得一些支助项目,如像一些“退休教师协会”等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GAP项目等。如能得到这些项目,那在招聘外教上可以省去不少事。当然,在你决定是否聘用外教前,你还得了解你所聘请的外教是否持有TEFL、TESOL或ESL证书,因为外教通过了TEFL、TESOL或ESL的培训,那就说明这些外籍教师具有任教的资格,也容易申请到《外国专家证》。

在外籍教师来校的当天,你必须到你所在地的派出所登记并领取“外来人员临时居留证”,接下来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取得“国际旅行健康检查证明书” 后,和外教签订工作合同。和外教签订的工作合同一定要详细、规范,包括:月薪、年旅游费、食宿费、往返机票费(一般来说签订半年合同的,校方提供单程机票;而签订一年合同的,则提供往返机票)、电话和网络的使用、周课时量、工作时间、医疗、请假制度、课堂上禁止传播宗教思想、校规及违约金等等事项,合同一定要中英文对照,一式两份。

在与外教签订工作合同的同时,你必须向上级有关部门(如浙江省教育厅)提出“某某学校关于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的请示”,并提供外教的工作经历、学历证书复印件(最好是TEFL、TESOL或ESL证书)、护照及签证(必须是工作签证)的复印件及推荐信,申请办理“外国专家证”。

在取得“外国专家证”后,到当地的出入境管理处,对外教所持的签证进行变更(一般外教是持工作签证入境的,只有1个月期限),并申请“临时居留证”。至此,外教的聘任具有合法性。

3.了解文化,理解差异

在外教到岗工作后,在外教的管理上要尊重外教所在国的风俗习惯。因此,学校的领导和英语老师一定要了解中西方差异,要懂得中西方文化上的价值取向上的不同,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这些不同文化的维度,才能更好地和外教进行交流。

在日常的外教管理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外教对调课和调休的抱怨和不理解。而调课或调休在我们看来是习以为常的事,如有老师外出听课需要调课,期中考试需要调课,开设公开课需要调课,轮到节假日则需要调休。外教常常因频繁调课而恼火,有时甚至拒绝调课。我们可能会认为西方人气量小,不通情达理。而实际上,这是因为中西方人在对于“时间”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差异。我们认为时间是“圆式”(circular)的,这就意味着时间在周而复始地作着循环运动,是取之不尽的,所以我们会临时决定或取消做某事,反正这次不做,下次还可以做;而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他们认为时间是“线式”(linear)的,时间好比一条直线,是一种单向的持续运动,他们时刻都有一种时间“紧缺”(time short)意识,一切都要按“既定”的去做,你既然安排我去上这节课,临时换了,那我这节课的时间没有安排好,这就是浪费时间。了解这一差异后,今后在调课问题上,尽量不要和外教调课,如实在需要,则提前一至二天通知外教,或在第一时间和外教取得联系,把事情解释清楚,才能消除误会。同样,你如果要在业余时间去拜访外教,或者在星期六、星期天约外教练口语或出去玩,你一定要事先和外教约好,征得他(她)同意,决不可贸然行事。

同样,由于节假日放假,或迎考复习,或学校开展一些活动,我们需要冲掉几节课,这时教务人员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冲掉一些“副课”,如:音、体、美、劳、口语等课,而我们对冲掉课这事感到非常平和,因为这是“副课”,不重要,要冲课的话理应充“副课”,再者我们可以少上几节课了。可外教不是这样认为的,如随便冲掉他们的课,他们认为是对他们学科的不重视,甚至是对他们的侮辱。这是由于我们对“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的不同的理解。在我们看来,下级服从上级,听从领导安排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我们有高“权力距离”感;而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尊重个体自由,老板和伙计有着平等的距离,因为他们具有低“权力距离”感。因此,在和外教的交往过程中,没有必要对外教进行特殊的照顾、优待等,因为在他们看来,人人平等。

4.创建链接,增进了解

当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与周围的大部分人语言不通时,当他(她)自己固有的文化和现有的文化发生碰撞时,他(她)最需要有一个文化链接(culture link),也就是说,一个文化的缓冲地带,好让他(她)有所适从,有所了解。学校在聘用外籍教师的同时,就要考虑创建一些文化链接。

确定一个联系人。在平时的外教管理中,学校一定要选择一个具有责任心的、英语口语水平较好的、熟悉中西文化的人来负责外教在校的工作、生活,由他(她)来传达学校的通知、安排等,对外教的业余生活提出一些建议等,这样会减少误会,双方能达成共识和谅解。这个外教联系人实际就是一个“文化链接”,通过这个联系人,让外教了解当地文化,适应当地生活。

安排一个语言辅导教师。教籍教师来华不仅仅只是为了教学生英语口语,同时也是来学习中文。这时,给外教安排一个中文辅导教师就显得非常必要(有时外教在签订合同时就会提出此要求的)。通过中文辅导教师,让外教了解中文,了解中国文化,这个语言辅导教师同样也是个文化链接。

组织一些活动。和外教一起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同样也起到文化链接的作用。如开设英语角、举办英语活动周等。让外教参与这些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充分利用外教资源,让师生练习英语口语,同时它也是一个文化链接,让我们了解外教,让外教了解我们。

形成一种氛围。作为一个学校应是一个各种文化聚集的地方,师生在平时多了解一些不同的文化习俗,特别是英语教师要在课堂上介绍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全校形成一种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良好工作和学习氛围。

5.结束语

当然,学校作为聘用单位,在依法按合同对外教进行管理,理解文化差异,创建各种文化链接的同时,也应多关心外教的生活,在力所能及和事先征得外教同意的前提下,安排一些外教的业余生活,如带他(她)游玩附近的一些景点,带他(她)去走访一些学生家庭,参观一些企业等,帮他(她)克服文化休克期(culture shock),如有条件的话,在聘请外教的时候,可以考虑聘用一对夫妻,或两个互相熟悉的朋友,这样,他们可以互相照应,互相鼓励,共同克服文化休克期。

总之,外教的聘用和管理是一门艺术,聘好和管好外教势必能为学校的英语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相反,也必定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不小的麻烦。

参考书目:

1、跨文化交际学 贾玉新 1997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中西方文化差异课件篇5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阶梯式” 文化导入模式 应用研究

文化差异是跨语种(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文化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已成为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的共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外语学习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外语语言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2007年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也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近年来,各高校顺势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文化教学内容写进教学大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囿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与理念等方面的原因,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文化导入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教学实践中甚至有部分教师认为文化教学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比较重要,但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则勉为其难。

一、“阶梯式”文化导入的界定

关于阶梯式教学法的含义,学者们已有述及。有学者提出,“面对全班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而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阶梯式教学法。”还有学者从课堂提问层面指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应该要由低层次的机械记忆、认知类问题逐步过渡到深层次的分析理解、综合应用、鉴赏评价。”笔者认为,所谓“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法是指在大学英语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属专业要求、英语水平、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参与各教学环节,通过由浅及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式比较拓展英汉词汇、成语、语句、篇章所蕴含的不同文化信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理解世界文化并有效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过程。基于此,本文所指“阶梯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对象的阶梯式”和“教学内容的阶梯式”。

综上,“阶梯式”文化导入法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点与意义。(1)“阶梯式”文化导入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必须摈弃传统讲授法“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从以往“说教者”转变为现在的“引导者”,从而也能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关心帮助“后进”学生的学习与进步。(2)“阶梯式”文化导入法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该教学法的运用要求每位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课堂讨论与相互提问,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与文化素养,最终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3)“阶梯式”文化导入法关注“教学对象的阶梯式”和“教学内容的阶梯式”。“教学对象的阶梯式”主要是指针对学生在专业发展要求、学习成绩与兴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教学内容的阶梯式”是指在教学中应遵循由浅及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式导入文化信息内容。由于充分注意到授课对象与授课内容的差异性,“阶梯式”文化导入法相较于其他教学法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并能接受课堂接触的文化知识。

二、“阶梯式”文化导入的原则与必备条件

(一)“阶梯式”文化导入的原则

关于大学英语文化导入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学者们多有述及。大w上有如下方面。即平等、适度、有效、关联原则等。平等原则是指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坚持外国文化与我国文化平等的理念,以同等的关注态度去领悟世界文化现象;适度原则是指“是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以语言为主、文化为辅,不可喧宾夺主。”;有效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的中西文化知识要坚持以实用性、有趣性、通俗性为主,使文化与语言教学紧密结合,最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厌学与避学”现象的发生,使课堂文化教学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并产生较好的教学效应。相关原则则可从两个方面予以理解。一是指文化知识和语言内容的关联性,二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联性。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中除了应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遵循如下特有原则。(1)差别对待原则。即“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模式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在“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譬如可以让成绩较差的学生承担搜集相关文化资料的任务,增强其存在感,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多发言,多提问,以助于整体提高;(2)循序渐进原则,即“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模式的展开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英语基础、领悟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贯彻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地导入中西文化信息,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文化修养与语言交际能力。

(二)“阶梯式”文化导入的必备条件

1、任课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化素养和卓越的组织管理才能。笔者认为,作为“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的具体实施者,任课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融学于教,通过钻研教材、中西文化著作以及校外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自身英语语言与文化修养;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提问与讨论以及师生互动等方式组织、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彻底改变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2、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前文已述及,“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习领悟授课章节的主要内容,并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收集整理有关中西文化的素材。由于文化学习的目的离不开语言交际,因此,学生在文化学习与认知的过程中应注重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当然,“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以适应课堂互动与讨论的需要。

3、课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积极健康、与授课章节密切关联且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目前,有关中西文化内容的读物与资料绝大多数符合文化发展与交流的需要,但一些充斥消极腐朽的文化垃圾也客观存在。因此,任课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积极进步、符合时代要求并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用于教学。至于所选取的文化素材与种类,可从如下方面予以考虑:(1)国内外经典著作中的一些精彩片断。如《红楼梦》、《茶花女》等;(2)反映现代文化进步的一些文化著作。如《平凡的世界》等(3)地方文化色彩浓厚的素材。如湖南花鼓戏等。此外,高等院校应进一步创造条件,加大投入,积极建设能适应教学所需的多媒体教室并购置充足的图书资料,以利于英语教学的开展。

三、“阶梯式”文化导入的实施步骤

“阶梯式”文化导入的实施步骤是“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具体是指将“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模式运用于课堂教学时,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笔者在担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在借鉴其他高校做法的同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点教学成绩。笔者认为,为确保“阶梯式”文化导入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发挥最佳效果,任课教师应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与授课章节相关的文化信息内容等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阶梯式”导入中西文化内容,具体可经由如下步骤。

1、分组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教学是“教”和“学”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教学活动最终必须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才能确保教学目的的实现。因此,根据任课班级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各具特色的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组织学生提前预习,是确保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笔者在多年大学英语教学中,历来重视“学习兴趣小组”、“学习互助小组”的成立与实践,并要求各组的小组长(通常是该组成绩优秀的学生)具体负责督促本小组成员的课前预习,为即将展开的课堂讨论准备条件,得到学生普遍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有助于学生的整体提高,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导入文化内容展开讨论。具体应做好如下方面:一是根据授课章节适当导入密切相关的文化内容。二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注意引导学生交流意见,澄清认识,提高文化感悟能力。如在讲解《视野大学英语》中关于奥运会的文化知识(第一册第五课)时,教师可根据我国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导入中国女排、乒乓球、足球的历史与现状,并要求学生围绕“女排精神”、“国球文化”、“足球困惑”深入思考,挖掘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起的重要精神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危机感”。当然,也可以适当介绍西方国家的体育文化现象。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反映的文化现象及其课堂导入的文化内容进行讨论,不仅可以使课文中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得到介绍,而且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与兴趣。

3、S机提问做好评析总结。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随机提问。当然,具体方式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叉提问。在不影响课堂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有针对性地评析学生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并作出课堂总结。如在在讲解“lover”一词时,教师除了对该词汇进行必要的字面解释外,还要进一步让学生领悟其可能的文化内涵。因为很多国内学生往往将其直译为“爱人”,并进而理解为“妻子或丈夫”,显然,如此理解与英文的实际含义“情人”相去甚远。因此,词汇所承载的不同文化内涵需要教师在评析总结阶段予以适当补充。

4、布置课外作业巩固学习。为检验“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效,进一步促使学生巩固并运用已学文化知识。教师应注意如下两个方面。(1)要求学生针对课堂教学情况作出小结;(2)选择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中西文化信息内容并附上所需回答的问题,要求学生课后交流并给出自己的处理意见,以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3)组织课外文化实践活动。比如开展每周一次的英语角或英语文化沙龙等活动。如在学习《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二单元 Civil Rights Heroes 时,就可以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反映西方尤其是美国社会一直存在的种族歧视和民权运动等内容。

综上,在多元文化越来越突出的今天,如何兼语言教学与文化领悟于一体,建立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将文化知识循序渐进地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中,促使学生感悟中西方文化差异,并探索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最终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任重道远。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英语教学中阶梯式文化导入模式的应用研究”(编号:2013404) ]

中西方文化差异课件篇6

第二,遵循中西文化差异教学导入基本原则。首先,实用性原则。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的中西文化方面的内容和大学生的语言内容紧密相连,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文化方面的教学与语言实际密切相连,使大学生感觉到语言与文化是实实在在的,进而激发广大学生的语言与文化学习积极性;其次,阶段性原则。教师在文化导入方面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从大学生的接受能力、语言水平以及领悟能力等方面出发,确立文化教学的基本内容,由现象到本质;最后,适合性原则。它指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应该适度。教师对文化内容的讲解方面应该有充分的选择,对主流文化或者是具备广泛性的内容,需要认真讲解,反复演练,并且能做到举一反三;因文化自身较为复杂,所以需要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如何展开课外阅读与实践,并进一步增加文化的积累。平常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侧重对学生开展交际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国家语言背景,进而去了解文化,并实现二者之间的密切沟通,互相促进。

第三,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别。大学英语假如可以在比较中进行学习与使用,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比较,教师能够让学生将中西两种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比如英美人士在接受别人表扬的时候,是愉快接受的,但是中国人却是寒暄一番。再比如问年龄,对西方人来讲那是侵犯他的隐私,而对国人来说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以说,通过中西文化比较,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英美国家存在的一些文化禁忌,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不至于陷入尴尬境地。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讲英语是不难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如何讲好英语、更得体讲英语却是非常不容易的。英语讲话得体的关键是让学生能增强文化底蕴,加强其跨文化交际意识。

第四,充分挖掘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词汇学习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大量的单词、短语以及句子都具有一定文化内涵。比如最初的美国黑人被称之为是Negroes,但是随着黑人反压迫运动的逐渐兴起,黑人群体开始为自身的肤色感到自豪,就开始使用Black这一词语,而原先的词语Negroes则几乎不再使用。

第五,善于利用多种学习渠道。教师可以在课外多收集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资料,比如邮票、杂志、照片、画报等,对西方不同国家的装饰、发型等进行广泛的研究,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审美标准、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建筑风格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能学会去观察并识记西方国家的社会情况,进而做到与西方人交往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并适当组织学生针对教材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以提升对西方文化的体验力。

第六,突出文学作品对学习中西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因为文学作品能充分展示民族的文化,反应该民族的心理状态、风俗习惯、文化特色以及思维方式等基本内容,既能丰富学生英语文化方面的知识,又能提升学生使用英语来进行交流的积极性,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筛选经典的英文歌曲在课堂上播放,因为歌曲能反映民族心声,展现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文化底蕴,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去演唱,通过演唱能感受英语语言美、意境美。综上所述,中西文化差异教育应遵循中西文化差异教学导入基本原则,通过比较来了解中西文化,充分挖掘大学英语教材内容,英语课堂教学中善于利用多种学习渠道,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中西文化差异,进而提升广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推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中西方文化差异课件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国际化;探索

一、高中英语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东西方文化正在不断交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适应潮流,现代社会中的人就必须要掌握英语,并且培养自己的跨文化素养,成为东西方文化兼顾的人才。因此,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充分提升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学生们不但需要掌握好汉语,也需要掌握好英语,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前沿科技相比较于西方国家而言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青少年们学习英语是一件十分基础的事情,这能够帮助我国提升科技实力,从而有希望赶超西方国家,因此,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要想帮助学生们学好英语,教师就必须要充分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实现英语教学的国际化,进而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就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

二、高中英语课堂的国际化策略

1.英语教师需要革新教学观念

就我国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学校的英语教师并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的课堂教学观念往往比较落后,因此,课堂过程中总是开展一些重复性的单词教学工作,学生们往往感觉到厌倦,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师们十分喜欢进行短语搭配、词汇释义等教学,并且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质量评判依据,从而让高中英语课堂变得越来越平淡。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实现英语教学的国际化,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努力提升学生们的跨文化素养,并且充分认识到跨文化教育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基础性。为了更好的做好这项工作,教师应当积极进行进修和学习,并且不断提升自我的外语知识面,充分了解西方文化的风土人情,并且在教学活动之中积极为学生们拓展学习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向学生们渗透国际化的英语教学,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语言能力,与此同时,这也能够让高中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灵活和多变。

2.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为了让高中英语课堂变得更加国际化,教师就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思路,应当意识到原有的单纯强调词汇和语句教学的缺陷性,从而在以往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英语课堂教学能够变得更加高效和主动,从而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总结教学方法和经验,并且大胆的进行课堂改革,在实践中迸发更好的教学思路,与此同时,可以大力推广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们积极融入到情景之中,例如开展英语情景对话,充分模拟西方社会中的日常活动,例如超市购物、游乐场游玩、饭店用餐等等。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这不但能够提升英语运用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们了解西方的各种风俗和文化,提升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素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到学生们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从而针对西方文化和社会来制定出最为合适的讨论主题,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开展自由讨论,然后上台进行演讲,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补充一些口语化的西方词句,从而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

3.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合理渗透

在英语课堂的国际化改革进程中,教师们应当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合理渗透,实际上,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是比较巨大的,里面包含的生活方式、家庭教育、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因此,如何让中西方文化进行合理渗透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探索课题。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不但要向学生们教授英语文化知识,而且应当及时为学生们总结东西方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让学生们了解不同环境之中的不同语言使用方法,例如人物称呼方面的差异,在中国社会之中往往称呼老师为张老师、李老师,如果按照英语直译的是TeacherZhang,然而,在实际的西方社会中,则是用Mr.来称呼老师。除此之外,东西方在交谈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应当及时为学生们补充这些知识点,例如,西方人比较注重个人隐私,包含有年龄、工资、宗教等等,因此,在交谈过程中,我们应当尽量避免谈论这些话题,然而,在中国这些问题都是大家经常谈论的。学生们必须要了解这些中西方的差异,从而培养国际化英语意识。最后,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来培养学生们的英语能力,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一些比较火的美剧,从而充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在观看美剧的过程中,他们不但能够了解到西方世界的文化和习俗,而且能够锻炼英语听力,培养英语口语能力,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总而言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国际化是我们必须要探索的教学方向之一,通过让英语课堂变得更加国际化,我们可以综合提升学生们的跨文化素养,学生们的英语运用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更好地使用英语,这能够拉近学生与西方文化之间的距离,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探索高中英语课堂的国际化教学思路,从而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艳芬,杨永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改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119-120.

[2]贾晓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59-60.

中西方文化差异课件篇8

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 文化冲突 解决策略

据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刘骏对111名在美从教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调查发现,有97.3%的教师表示课堂管理能力是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基于文化背景的差异,美国课堂和中国课堂存在很大不同,那么如何深入剖析文化冲突背后的原因及顺利进行课堂管理就成为了教师能否成功进行教学的关键因素。

一.文化冲突的必然性

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狭义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本文探讨的是狭义的文化。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学生、社会文化在文化的价值体系、文化资源、表意象征符号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是课堂文化冲突的内源性基础,构成了冲突的可能和条件,而不同的文化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的共同目标是按自身的文化属性去表达,这是使冲突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的关键[1]。课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所使用管理语言――汉语无疑带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的背景,同时配以一定的肢体语言,其意思的理解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尤其是作为有着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的中国,其汉藏语系与拼音类文字几乎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它所体现的文化与其他民族,特别是与汉语文化差异较大的国家表现得更为突出,给教师管理班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曾经在菲律宾任教,第一节课就感受到了课堂管理与中国大陆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不习惯教师大声点名,他们认为那是做了错事时教师批评的语气,造成课堂的沉闷。也有志愿者面对嘻嘻哈哈、我行我素的课堂,无力管理,把书一扔扬长而去了事。其实这种文化冲突极易导致师生间的惊讶、不快、不安、愤慨、厌恶的感情,教师更容易产生无法有效适应新环境的无能感。

二.文化冲突的理性分析

不管人们从哪些角度来审视文化的内涵,在逐渐的学术碰撞过程当中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即文化是人们共享的意义体系,价值观、信念、规范、思维方式等是这个意义体系的主要内容。由于不同的群体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中形成的共享意义体系的不一致,这种文化冲突在所难免。跨文化冲突根源于差异,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如何生成和读解意义的方式上的差异[2],因此,以生成和读解的意义对象作为分类的标准,班级管理冲突分类如下:

1、美德冲突,侧重于社会个体的文化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引发的伦理规范和伦理行为。这是中西文化异质性体现之一,从权益追求的协调方式看,西方的原则表现为个人优于群体,注重个人之间的协调;中国的原则表现为群体优于个人,注重对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协调。因为西方文化传统一贯坚持个体至上的价值理念,个体本位是西方个人主义的基本特征,追求社会个体价值最大化的功利主义被纳入西方文明范畴进而被广泛接纳和吸收。而在我国个人的存在是为了集体的需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几千年传统精神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所以形成了东方社会主义总体本位的集体主义文化。

引起二者冲突的原因在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排斥,或者一方对另一方的文化压抑,无法形成和谐共生的文化主体。在国外往往会看到这样的例子,刚去的中国教师习惯的拿起扫帚打扫教室,学生哄堂大笑,大声说:“老师,那是工人做的事情。”同样,如果教室里少一个同学,甚至是他最好的朋友也不知道原因。道理很简单,这些学生认为即使是最好的朋友,如果不是朋友主动告诉,没必要去过问。

2、关系冲突,在认识论意义上,造成文化冲突的文化一方往往倾向于将他人他物作为自己的认识对象而对其吹毛求疵。不但把他人他物作为认识对象来考察,同时还要从二者关系的角度来探究,若二者的关系进入到文化主体的视阈当中,文化主体与他人他物也就结成了平等的关系。在西方学生的观念中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和自由的;中国的教师更加适应传统的秩序观念,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二者冲突在所难免。

一位刚到国外任教的教师对学生和教师的亲密关系感到不自然,一次上课时,当着全班的面大声批评了犯错的学生,课后下意识地轻拍学生的肩膀予以鼓励,第二天就接到了训育处主任的电话,说家长投诉该教师对学生态度不友好,并且有肢体接触的不良行为。

3、活动冲突。活动冲突主要由于不同的文化对动态活动意义的生成和读解方式不同而产生的不和谐。动态活动当中必然有具体的事物、真实的人,同时也存在着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抽象的理念与理念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活动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在不断地变化着具体的事物、人、理念以及他们所结成的关系。[3]

在课堂管理上,它既可以是由于不同文化对一些具体的管理方式当中所开展的活动的不同认识而产生的冲突,也可以是对班规班纪的不同读解方式而产生的跨文化冲突,还可以是对时间更长、范围更广的活动的意义生成方式不同而导致的跨文化冲突。“中国教师视课堂为严肃正规的学习场合,教师很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学生保持对教师的尊敬态度。英语国家的教师极为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不大计较师生的言谈举止。教师可以坐在讲台上,可以随便来回走动,可以夸张式地作出各种表演,甚至还可以弹手指,把脚放在椅子上。”[4]

所以中国的教师对华语课上爱说话的学生恨之入骨,一直用国内的课堂来要求学生。国外的学生也很奇怪为什么中国的学生从小都是安静地坐着听着教师上课。更不能理解外国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吃东西、学生上课时间可以上厕所、下课学生就席地而坐聊天。

三.解决策略

国外汉语教师和学生所处的遵守的规范、追求的目标、民族文化资源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差异。一般而言,国外汉语教师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和国家代表的形象出现的,教师的这种角色促使其变成了规范的符号,而学生作为具体的个体,除了文化差异,在个性表现上千差万别。作为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另外一方面还要让学生产生文化精神的融合,有利于他们个性的成长,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体做法如下:

1、保持求同尊异的平和心态。求同,指谋求那些超越民族差异和意识形态差别的关于伦理价值观念;尊异,指尊重那些与本民族相异的他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遵循的原则是,“既要对自己的本位文化保持高度的自信,又要充分尊重异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先进性,坚持采取平等对话的姿态去相互沟通和理解。”[5]

课堂文化冲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我们不必对其作好与坏的价值判断,但是我们要理解课堂文化冲突、理解处于课堂教学情境当中的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美丽的火花。教师善于引导就会让课堂变得别开生面。比如在上菲律宾华校中三课文《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学生对中国古代的女孩子不能读书、梁山伯和祝英台不能自由恋爱非常难以理解,课堂上出现了骚动,教师及时进行引导:“你们的姐姐和亲戚凡是华人的家庭的是自由恋爱多还是家里介绍的多?”因为海外华族非常传统,基本谈婚论嫁的时候都还是依靠父母之命,所以,这样一类比学生立刻明白,教师就可以小结:“中国古代的时候男女都是要听家里的,相比男生而言,女孩子不读书是当时的习惯,更能让丈夫喜欢,更听丈夫的话。”

其次,整合冲突,互相借鉴。在授课中,态度上的求同尊异使我们有了用平和的心态看待文化冲突的视角,每一种文化形态,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可供借鉴的内容。因此要辩证地看待文化冲突对立面的文化内容中的积极影响力方面,汲取其精华,在多元文化冲突中展开的批判与反驳中,要辩证地分析每一次文化冲突的矛盾焦点,在化解矛盾中寻求激励本土文化发展的现实方法,为创造多元兼容的文化发展观谋得认同整合的生存条件。[6]

我们要学习国外学生的乐观好学、干净整洁、含蓄幽默、尊敬师长等优点,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把师生关系定位在平等的社会交际关系。

最后,利用一切时机,创设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的教育环境中,关怀及文化共享的程度能够产生更高层次的成就。教师要在传授汉语言和文化时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进而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首先,教师要建立与学生的信任关系。教师要学会一定的沟通技巧,以倾听的心态、尊重学生的态度来了解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信任关系。国外学生一般很喜欢和老师交流,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多谈心,既了解情况又让学生锻炼汉语口语。并且通过手工、壁报、中国传统节日等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从而接受教师理解中国文化。其次,尊重并理解所在国文化,了解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理解学生的非言语行为和文化价值观。有一次上课发现一个学生睡了两节课,当时只是叫醒了他,后来才知道所在国的英文和华语分属不同的学制,这个学生华语虽然只是初一,但是英文已经毕业了要考大学,夜晚看书到很晚,所以没精神。教师只有从多种视角来理解文化,他才能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策略、动机模式和内容。

总的来讲对外汉语课堂要求教师要有包容的胸怀,尽快适应国外文化,进入教师角色。

参考书目:

[1]王铁群,张世波,《论社会学视野观照下的课堂文化》[J],发表于《教育科学》,2003年第4期

[2]〔美〕布拉德福德・J・霍尔《跨越文化障碍―――交流的挑战》〔M〕.麻争旗等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200.

[3]杨宏丽,陈旭远,《论跨文化教学中文化冲突的类型及深层缘由》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0期

[4]〔美〕萨姆瓦等.跨文化传通〔M〕.陈南,龚光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75.239.

[5]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万希平、康安平,《文化冲突时代的文化认同―――基于全球化文化发展悖论的反思》,发表于《未来与发展》2009年第5期

上一篇:文化差异的概念范文 下一篇:跨文化交流的特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