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卫生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09-26 17:49:02

区域卫生信息化

区域卫生信息化篇1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目的,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使用、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整合优化各类卫生资源,逐步实现卫生信息互联互通高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多种方式投资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保障机构和医药管理机构为实施主体;具备专业能力的咨询公司、软件公司、网络提供商、设备供应商为建设主体。

(二)因地制宜、分期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总体规划,先行试点、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三)联合共建、优势互补。建立由相关部门、用户单位、建设单位共同参与的协调管理机构,实现联合共建、优势互补。

(四)统一标准、保障安全。采用国家和卫生部公布的最新信息技术标准,制定标准化技术政策,规范顶层标准体系,逐步形成系统数据整合与管理标准体系,采用安全交换和控制技术,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管理、访问控制和信息安全。

(五)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在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拓展服务功能,使用户能够在权限范围内各取所需,发挥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益。

三、总体目标

按照区域卫生管理理念,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通过2-3年努力,建成系统安全、运行通畅、标准统一、应用全面、管理规范、资源共享的市、县(市、区)、乡镇(街办)、村(社区居委)4级卫生信息化网络体系,基本实现医疗服务数字化、公共卫生管理网络化、信息服务智能化、卫生管理电子化、安全保障一体化战略目标,开创全程终身式健康服务和现代化医疗卫生协作管理新模式,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四、主要内容

(一)建立和完善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体系1.加强基层网络建设。基层医疗机构要按照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集标准(试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等相关标准,为区域内每个居民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记录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全过程。并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以满足业务需求为目的,建立集基本医疗、基本保健和卫生管理为一体的信息系统。2.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制定数字化医院信息体系基本框架、信息交换平台结构、信息交换基本数据集和接口标准、医学术语集、医院信息编码标准等信息技术标准体系。推进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诊疗护理行为。建立门诊、住院、药品管理系统,医生工作站,检验、影像、心电等临床信息系统,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探索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双向转诊、协同诊断等协作机制。完成医院行政、人事、财务、后勤以及绩效管理等事务数据集成,为实现区域协同医疗和推行“就医一卡通”奠定基础。3.建立全市统一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和慢性病管理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与现有公共卫生系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慢病监测及死因报告系统、卫生监督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出生证明系统)在市、县(市、区)级卫生信息平台的整合。4.加快卫生应急指挥与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市级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成音视频一体化信息平台,将疾病报告、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和各类卫生资源数据库有效整合连接并展现;医疗救治信息系统重点建设120车载视频和救治现场移动视频语音传输,提高实时指挥能力。

(二)建立面向市民的卫生服务门户网站和短信服务平台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卫生核心应用体系与对外服务贯穿,相关公告,采集公众意见及相关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与公众交流能力,使门户网站和短信平台真正成为政府、专业部门与群众沟通的信息桥梁;医药卫生服务信息(各类许可办理、预约服务、诊疗信息网上查询、接种短信提醒等),提供各类自助(门诊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等),推行“就医一卡通”,实现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使医疗卫生服务更加方便群众。

(三)构建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对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业务和管理数据的采集、整合、利用,逐步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卫生行政部门对各公立医院运行状况、医务人员诊疗行为、药品供应情况及不良反应实施监控,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调度指挥和社会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等政策制定需要,实现群众就医预约制、“就医一卡通”、病历终身制,最终实现医改目标。

五、实施步骤

(一)试点引路阶段(2010年8月-2011年8月)。以市人民医院和1个区的社区卫生和妇幼保健机构为试点,先行完成1家公立医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以及5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信息化建设。逐步在全市建立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同时,构建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和信息整合平台,实施“就医一卡通”工程建设,实现试点医院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建立“健康小屋”和公众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完成卫生服务门户网和卫生服务短信平台试点(包括网上门诊预约、诊疗信息查询),结合全市社区卫生和妇幼保健软件系统,开展短信接种提示等。为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二)全面建设阶段(2011年9月-2012年9月)。对全市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卫生监管机构等)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包括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服务管理初步信息化。在区域信息管理平台基础上,实施卫生业务管理和区域内医院运营监管,实现与医保平台对接和业务联动、“就医一卡通”。

(三)稳步提升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扩展区域卫生信息化范围,横向覆盖所有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医药管理、行政管理等相关单位,纵向覆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4级机构,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信息服务网络,实现本市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数据互联互通。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实施;成立市卫生信息管理中心,负责医药卫生信息系统管理、运行和维护。

(二)发改、财政、卫生、人社、药监、物价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协调配合,在基建计划中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并确保足额到位;将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采集更新、运行维护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统筹安排,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和升级维护。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设备、网络设施以及软件系统采取招标方式面向社会进行招标采购。

(三)加强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建立持证上岗、业务考核和职称考核制度,强化卫生行政人员、医务人员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和考核。

区域卫生信息化篇2

关键词:健康档案 信息化 区域卫生

1 现阶段我国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内容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一般概念:在城市社区规定的一定的范围内,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有关个人和医疗卫生资源的初始数据采集、数据传递、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处理的自动化。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利用合成的医疗卫生信息,加以充分利用,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医疗公共财政成本。现阶段在大力建设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医院业务属地化管理以及医生多点择业等综合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医疗卫生信息的系统化,为今后的信息整合、综合利用打下了基础。及时、准确、完整的区域卫生信息资源对解决人们在看病时遇到的难题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资源的不断整合,更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将提高人们在看病时的效率。更好的解决生病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1.1 对医疗服务方面起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后,一般居民自己就可以通过系统网络自己查阅医疗卫生资源,补充完善自己的个人基本情况,自己的身体健康电子档案。使得伴随个人身体健康的各种指标逐渐系统化、数字化,更加准确和高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一些健康检验、医药学、病理学信息资源的及时共享,避免不合理的重复诊断,降低医疗成本和节约人们看病的花销。

1.2 对公共卫生服务方面起的作用。充分发掘信息系统有效数据的效力,提高数据资源的集成模拟效果。对于进一步提高身体健康评价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高质量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对于公共卫生服务行业的从业者、监督管理者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像在日常工作中的服务人员个人服务质量、效果的绩效考核,监督管理部门对公共卫生服务行业的及时监管,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的及时响应等都需要强大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支持。对于年度卫生防治政策的制定,重大疾病、流感的预防,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1.3 对社会的综合服务管理模式的影响作用。综合利用信息系统平台的强大数据支持,对于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加强宏观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决策时避免盲目性。同时区域卫生信息不仅局限于医疗卫生领域,相关的领域也可以不断深入推广,加强与社会保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计生部门、公检法系统、妇联、民政部门的有效沟通,更大限度的共享信息资源,提升综合管理一体化的质量水平。

2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2.1 信息数据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近些年来,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自己自主建设,在规划建设时不统一,没有形成相应的准则模式。信息资源分割化、独立化比较严重。一部分数据信息难以调用,缺乏接入口和信息分享口。

2.2 不少大型医院对于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缺乏热情、配合不力。由于大型医院自身在医疗信息建设方面较为领先,差不多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信息系统板块模式,因此不愿意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2.3 在信息系统的隐私安全和相关法律保障方面不健全。目前一些区域建立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在实施资源共享利用时不能确保个人隐私数据资源的绝对安全,这对个人的基本信息是不负责任的。此外相关的法律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存在一定的法律空白。

3 基于上述问题提出的一些解决思路

3.1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应以政府为主导开发建设。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不同于一般的信息系统。关系着居民的个人健康信息,个人健康档案。涉及各种医疗机构的信息,以及药品行业的信息。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以政府的主导模式进行。在政府的协调带头作用下,整合医保系统、医院、公安部门,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安全控制。确保信息资源不被别的机构窃取利用,政府要加强管理,卫生主管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来。

3.2 制定可以参考的信息标准,提高数据的规范性。在实行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数据的及时、有效交流。而不规范的数据信息,缺乏统一标准,容易导致不同系统之间出现数据识别错误,引起不必要的事故。因此要建立完善统一的数据资源标准,形成规范合理的技术标准,落实行业监督管理管理标准。

3.3 设计托管中、小医院电子病历的服务系统。为节省费用和方便维护管理,中、小医院可以直接在网络上简便的使用数据中心提供的电子病历托管系统,完成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录入和管理功能。

3.4 建立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健康档案由于记录有病人的众多历史信息,必须要从技术和立法两个层面,确保公民隐私的安全保护和信息的合理使用。在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才会实现无顾虑的共享。为医疗卫生领域的相关资源共享单位提供便利。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刚刚起步,既面临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挑战。它将依托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进一步纵向实现全国联网、横向拓展系统化应用,围绕“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目标,不断创新管理和服务的模式,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实现流程再造。

参考文献:

[1]刘非.医疗信息系统中移动护士站的设计与实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2).

[2]丁斌,刘华杰.无线网络在医院信息化的前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4).

[3]洪弘,李玲娟.医疗数据挖掘的特点、过程及方法[J].价值工程,2011(32).

区域卫生信息化篇3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在政策上高度重视,在财政上加大投入力度,社区卫生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也暴露出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孤岛”现象,致使医疗资源、卫生资源及患者的信息整合程度低,不能共享。导致有限的卫生资源浪费和利用效率低下。如何高效率运用社区医疗资源,发挥区域协同作用,已成为我国社区卫生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及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区域协同服务共同体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区域协同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卫生管理机构、患者、医疗支付方以及医药产品供应商等机构提供以数字化形式搜集、传递、存储、处理卫生行业数据的业务和技术平台,以支持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以及卫生行政管理的工作过程。从IT技术的角度来看。应该已经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但要选择如此众多、复杂的适宜技术,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得到成功的综合应用,仍然十分具有挑战性。

2 对策

构建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必须解决大量医疗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与集成,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设。

2.1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建立是以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医疗中心与个人相关的信息新增到个人健康档案中,允许进行更新和补充。电子健康档案分类管理系统的主要模块按不同人群分类管理,为保证患者的隐私权,必须设置访问权限,保证数据的安全。

2.2电子病历

电子病历实际上是医疗过程信息化、数字化的具体体现。电子病历应该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是医院所有业务系统的有机融合。它应该是完整的、集成的、动态的、智能的反映患者整个的医疗过程,而且包括患者全部的临床信息(数字、文字、图形、图像、检查、检验、诊断、治疗、健康体检记录、计划免疫记录等),是对个人医疗信息及其相关处理过程综合化的体现。电子病历还应该包括丰富的医学知识与联机服务,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及时准确和必须的信息,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服务于临床科学研究、医院的现代化管理、远程医疗会诊。

2.3双向转诊双向转诊是根据病情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过程。医疗机构之间做到分工明确、合理,以“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为宗旨,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成立双向转诊服务部,指定专人负责双向转诊工作,设立专线电话,实行24h连续服务。

2.4资源重组对医疗机构功能重新定位,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六位一体”功能。融“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康复”为一体。实现区域范围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理分工及不同类型服务机构的功能整合。

2.5人力、技术支持制定优惠措施鼓励大中型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向社区流动,鼓励专家、退休技术骨干医务人员到社区兼职、挂职,定期、定向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进修,逐步建立起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两个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

2.6经济补偿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承担着大量的社会性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医疗服务减免挂号费,对优抚对象、特困群众实行费用优惠等措施,使群众得到了实惠。然而。社区卫生机构收入减少并未得到补偿,加重了机构负担,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正常运营,还需要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采取定额补助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财政应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公共卫生服务及离退休人员费用等提供补助。

2.7医保互通医疗保险对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医保互通并非易事,有专家分析说,医保之所以互通难,最直接的原因是当前医疗保险体制的设计和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建立良好的医保统计管理系统。打破属地管理下统账结合(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医保制度。扩大医保定点单位,应首先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建立逐级向上转诊的制度,促使患者合理分流,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

2.8建立第三方医疗专业配送服务中心培育第三方医疗专业配送服务中心,打造完善的医疗服务供应链是区域协同医疗示范工程建设的目标之一,通过专业化的配送服务。将区域医疗单位纳入统一招标采购,既可以有效地降低药品器械和医疗服务的成本,降低居民在医疗消费上的负担,提高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又可培育一批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第三方医疗专业配送服务专业,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打破行业垄断和行政隶属关系,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建立具有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独立事业法人,鼓励社会多方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全社区服务网络。

区域卫生信息化篇4

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云南省卫生厅副厅长杜克琳、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档案与区域卫生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华平分别致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标准处处长、云南省卫生厅厅长助理汤学军,上海市闸北区卫生科技与信息中心副主任宗文红分别作了题为“卫生信息标准与标准测试”和“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大会主题报告,从国家层面介绍了卫生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推进情况、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概况、基本模式及策略,以及基于新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各地卫生局相关领导、专家等2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档案与区域卫生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华平在致辞时首先代表专委会感谢各地领导、专家们的到来,他说:“我谨代表专委会对各位代表的出席表示热烈的欢迎,也借此机会对为这次大会顺利召开做出努力的东道主云南省的各位同志、领导,各位同行、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甘华平在发言中表示,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智慧医疗区域共享”,“我想,这既是当前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交流重点,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变信心,信心变知识,知识变智慧,智慧是最高的层次,因此智慧医疗应该是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我们的憧憬。”

甘华平还表示,区域共享是指市县区域医疗卫生和相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区域共享是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目标,是实现智慧医疗的前提。没有互联互通,没有信息共享就谈不上卫生计生行业的社会医疗。“因此,我们要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表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确实是当前的热点,更是一个难点。王才有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一,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也正是由于比较新,所以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资金支持,发展得比较快;第二,制度带来的挑战在于不同权力机关的协调统一问题,卫计委、发改委、药监局……不同机构之间要找到融合标准,实现可以互操作,其可行性方法的研究正在起步。“我们在区域卫生信息化推进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既包括管理上的,又包括组织的,包括业务的和技术上;既包括信息学的,还包括技术架构。这些挑战意味着在座的我们责任重大。中国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得好不好,大家要有勇于承担的精神和责任感,以及必须完成任务的使命感。”王才有总结道。

云南省卫生厅副厅长杜克琳以东道主的身份在大会上介绍了云南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正着力进行的工作,并对此次会议在云南召开的效果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杜克琳说:“云南省目前有一些国家项目和省级项目正在推进当中,但在整个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方面现在还刚刚起步。同时我们的健康档案、居民健康卡等工作也都在筹划当中,可以说当前正处于全省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居民健康卡发卡启动的前期关键时期,之前我们也到过一些做得非常好的兄弟省份学习取经,此次在云南召开区域卫生信息化大会,各地的专家欢聚一堂,对我们更好地吸取更多经验、教训,更加完备地启动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是恰逢其时,至关重要。”

区域卫生信息化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 社区居民 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TP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002-02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目前国内的健康管理的内容大体由健康恢复、健康维护、健康促进三大部分组成,为了更完整的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推进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建立资源共享的区域医疗成为重点。

1 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区域卫生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区域医疗的关键是信息整合,在过去十几年的信息化建设中,医院都是各自建立独立的信息系统,很多应用系统都是定制开发的,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2010年以来卫生部全面推进新医改,利用信息网络和通信技术,使一定区域内各种卫生相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卫生信息资源的交换、存储和共享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成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其中规范、标准的统一,尤其是数据标准化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已有的《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等标准、规范的出台为各地区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也为后续的区域间信息共享、交换提供了有力保障。

2 镇江区域医疗改革实践探索

镇江作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根据《中共镇江市委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力图通过改革,达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社会满意度,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费用”的目标。近两年镇江市以集团化为载体探索公立医院改革途径,依托江苏江滨和江苏康复两大医疗集团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扶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同时鼓励、引导两大医疗集团通过合作、托管、兼并、新建等方式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有效落实“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3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内容

从健康卫生服务角度出发,将物联网技术等科技手段应用于卫生健康服务行业,在镇江市建立覆盖全市的包括电子病历、医院间服务互认、医保互通、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等系统的数字化医疗卫生信息服务中心,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电子医疗信息采集、存储、共享技术平台,实现多个医院间信息互通、双向转诊、结算简便的统一模式,构建形成管理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体化服务体系。体系建设结构图如图1所示。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主要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EHR)为核心,将区域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医疗机构智慧医院系统、公共卫生业务平台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整合,实现区域内居民健康档案数据的共享,解决目前健康卫生服务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

3.1.1 居民健康档案系统

居民健康档案系统以区域内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存储为基础,连接区域内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能够满足健康档案共享跨机构、跨组织甚至跨区域的业务特点,采用无侵入式的异构系统集成、标准化的数据转换等技术,为实现市民卡一卡通、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网上预约等增值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基础。

3.1.2 综合卫生管理与决策系统

综合卫生管理与决策系统遵照卫生部颁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结合镇江市卫生管理需要,满足镇江市卫生局领导和各业务科室对公共卫生、卫生资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管理的需求。具体为:(1)整合平台产品,实现统计报表的快速开发及直观展现,提高领导对区域卫生数据的可及性,提升科学管理与决策水平。(2)实现集社区诊断、社区卫生综合统计为一体的社区综合管理功能,提升领导对社区的评价能力。(3)定义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各类工作行为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形成最终的绩效数据,并智能计算相应的经费补偿机制,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待遇发放有据可依,有根可查。

3.1.3 业务协同系统

业务协同系统构建信息共享的医疗卫生业务协作网络,实现市民在各医疗卫生机构间(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中心之间,社区中心与社区中心之间)诊疗资料全面共享和交换,包括电子处方、电子申请单、电子报告、电子医疗文书等等,实现双向转诊和双向服务。完成市民卡就诊、健康查询与服务(一卡通)、双向转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系统(一单通)预约挂号和预约检查、健康服务。

3.2 社区卫生服务系统

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提供以居民健康为核心,以家庭为主体、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卫生服务,确保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覆盖,满足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和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传染病报告、重型精神病管理、健康教育服务、免疫规划等卫生服务需求。此外,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支持一单通、双向转诊、医院病案首页查询等区域卫生协同业务。

3.3 智慧医院系统

通过移动监护、无线查房、远程监控等方式,构建医院的无线信息化系统,保证诊断和治疗更高效更便捷。同时建立“医患通”服务平台,实现医院(科室)与患者即时沟通。将医院信息系统与社会性通讯系统相融合,实现跨网通信,将医疗服务延伸到院外,充分体现了主动医疗和患者关怀的理念,实现医患沟通的自动化、程序化和人性化,克服了时空限制,为医患沟通架设了一条绿色通道。

4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意义

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在本市达到以下目的。

(1)以病人为中心,依靠两大集团的技术和管理力量,扶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切实解决病人看病难看病难(信息化)和贵(双向转诊和检查互认)的问题。

(2)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纽带,加强市卫生局、医保中心、各级医院和社区中心间的纵向联系以及同级医院之间的横向联系。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实现市民卡一卡通、双向转诊、病案首页共享、文字型检查检验报告一单通与社区系统及智慧医院系统产品的对接,使区域内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和医疗业务协同;卫生局可以及时掌握各项卫生业务进展情况,全面了解区域卫生统计信息,构建形成管理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范玉成,顾星,刘淮虎.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健康管理协同模式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1(5).

[2] 张民庄,张子良,陆芹,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化健康管理的探索[J].社区卫生保健,2010(2).

[3] 辛小霞,吴汝明,郭清顺.基于SOA的医疗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建设思路[J].中国教育网络,2007(28).

区域卫生信息化篇6

这次会议的任务是:认真总结年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明确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安排部署年卫生信息化重点工作,统一认识、统一规划、统一行动,加快推进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年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回顾

(一)建设思路更加清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开发、资源共享;分级建设、分级管理;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32字建设方针。切实按照“五统一”原则开展工作,即:统一软件开发,统一硬件建设,统一资金使用,统一人员培训,统一日常监管,充分发挥现有资金、技术、人员的最大效益。

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盘棋,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立足全省看我市信息化建设,不能割裂的看问题。

(二)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1.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按照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年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围绕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展开工作。

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初步设计包括新农合资金监管、居民健康档案、120指挥中心、药品医用耗材招标与采购、疫情网络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网络远程医疗会诊等功能,涉及到卫生综合业务办公系统、儿童免疫规划软件系统、新农合管理软件、市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基本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平台软件等多个系统软件的安装。覆盖市、县、乡三级医疗单位。涉及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企业医疗单位、其他局委办所属医疗单位、私营医疗单位等约204个网点。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成为我市卫生信息中枢,整合多方面资源,以区域内覆盖全市群众健康档案的采集、存储、应用为基础,连接区域内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各类业务应用系统。该项目已经争取到省、市资金支持,力争今年初步建成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并与省卫生信息平台互联。

2.新农合管理市级平台建设

我市已初步完成对新农合管理平台基础上的新农合即时结报子系统县级平台信息系统改造。并将大病直补扩大我市各县市区,实现定点医院的即时结报。

3.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是卫生工作纵向业务引擎项目,以监测业务下沉、预案数字化为亮点和突破口,有机关联决策层、应急专家及应急值守人员,及时形成并实时完善执行方案以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发挥决策支持的效能,以此为契机引导和带动后续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实施。继年省市两级视频会议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省级平台已正式投入运行,应急指挥市级平台正在建设中。

4.儿童规划免疫信息系统

儿童免疫规划软件系统是公卫体系中的第一套业务系统,用于实时收集我市儿童的预防接种信息,并对接种全过程实施动态监管和效果评价。目前系统运行状态良好。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一是信息化基础薄弱,缺乏系统支撑。我市基层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意识不强。二是缺乏标准支持,资源共享难度大。三是信息化建设是长期任务,人才、资金投入不足。

总之,虽然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但自年以来,市卫生局以项目实施为抓手,高起点谋划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得到卫生厅的充分肯定。借此机会,也向战斗在卫生信息化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二、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一)搞好设计。“十二五”时期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是:加强设计,建立统一、标准、规范、资源合理利用、信息互通共享的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强化卫生综合管理服务。在框架设计上,实现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监管能力、高效推进医改五项重点改革任务。

(二)把握原则。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惠及居民,服务应用。

让居民获得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政府主导,合力建设。

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以公益性为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多元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三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要统一规划、顶层设计,集中资金和技术优势,开发和推进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建设,实现跨机构、跨区域、跨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

四是梯度推进,务求实效。

要根据各业务领域需求和能力条件,突出建设重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三)明确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卫生部研究提出的“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3521工程”总体框架,建设好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把三级卫生信息平台作为横向联系的枢纽,系统整合五项业务的纵向功能和应用,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四)完善措施。在框架设计上,从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向扁平化信息平台与主要应用系统建设相融合转变;在业务内容上,从面向单一卫生业务管理向综合管理和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在实现路径上,从单纯追求各单个系统的规模向促进多系统资源整合转变。

三、年卫生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

根据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今年的卫生信息化建设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拓展卫生专网覆盖范围。依托我市电子政务网,建立服务于卫生全行业信息交换和信息传输的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遵循网络建设服务于平台建设的原则,建立市级平台与省级平台、市级(区域)平台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网络连接,保障卫生信息高效、快捷、安全传输。

(二)加快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向医疗机构、居民和患者提供日常信息服务。服务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医疗保障、基层卫生和卫生服务监管等业务,支持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信息共享,支持远程会诊,支持健康档案信息查询、预约挂号、社区转诊、健康咨询服务,支持慢病控制与个人健康管理,支持基层卫生信息系统数据管理。

各县市区地要积极争取当地级财政支持。同时完善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和安全体系,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和电子认证体系,将信息管理纳入等级保护管理之内。

(三)实现医疗服务网络化监管。努力实现全市医院信息系统与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提高卫生局对医疗机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应用系统建设,强化以电子病历为基础,以优化医疗服务业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目标的医院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借助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院前院后延伸服务,开展预约挂号、病床预约、诊疗信息查询、网上随访等便民服务,为医疗管理和服务提供数据、信息支持。积极推进区域医疗协同服务,实现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和检查结果共享。

(四)继续完善新农合信息平台。努力实现新农合信息平台与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为实现全市参合农民异地跨区直补,方便农村居民即时报销及政府职能部门实时监管,提高基金监管水平做好准备工作。力争做好年底前推广参合农民健康一卡通的准备工作。逐步完善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监管、个人管理服务等功能,争取建立与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医疗救助和商业医疗保险等各种信息系统间互联互通。

(五)做好其他各项信息化建设。完成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应急平台对接,实现应急决策上下贯通,并积极创造条件,为各级应急网点配置移动单兵设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上半年完成村卫生室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配置工作,提高基层信息化水平。加强儿童规划免疫信息系统规范应用,推动规划免疫工作的科学发展。

(六)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加大对基层卫生工作者的培训,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加强信息化队伍力量,逐步建立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制度。

四、切实加强对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逐渐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将卫生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这为卫生信息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新医改的大力推进,其作用将逐渐突显出来。各地要抓住机遇,下大力气推动项目实施,建设适应医改要求的卫生信息化体系,为全面推进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实施。

各县市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振奋精神,以战略眼光切实做好本地区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发改委项目的支持。当前特别要抓紧落实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系统项目建设工作。

区域卫生信息化篇7

关键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居民电子健康档;Web Services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1-0000-02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Study Based on Residents'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Fu Bo,Tang Jing

(Changde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Changde41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 actual situation,study the problems of Changde City,the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solutions. Methods:Changde City,the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of the status quo-oriented health information resources, residents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an overall plan for the overall management and collaborative service.Results:"Fast,efficient,shared"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residents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Conclusion:The use of information tools to promote the health development in Changde City,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dern region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Keywords: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Residents electronic health file;Web Services

一、区域卫生信息化现状

近年来,常德市各区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据市卫生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常德市区域卫生服务中心168家,诊疗人数120.5万,住院人数2.25万:乡镇卫生院达650家,诊疗人数1565.7万,住院人数85.6万。

目前,常德市大部分区县区域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工作还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少数区县初步建立了本区域的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有HIS系统,主要用于收费管理、与医疗保险问的结算,以及简单的药品库房、库存管理等;大多数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基本没有应用。

综合来看,目前没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数据的整合,也无法发挥市卫生局对全市医疗机构的监管和服务职能,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缺乏统筹和顶层设计

大部分区县没有专业信息管理机构,部门管理条块化,业务与信息应用严重脱节。由于没有顶层设计,数据 间通信和交换缺乏规范,数据的真实性和严密性不够。缺乏统一的组织与领导,在选用的技术路线、覆盖的业务领域、业务规范的建立、与其他系统的交互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已经开展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区县,则主要是根据区县一级的财政或政务系统整体建设规划进行的,对卫生垂直体系的业务协同、行业管理、社会服务等考虑较少,难以对我市整体的区域卫生信息网络提供全面支撑,各区县资金投入回报率低。

(二)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公共卫生服务

信息化基本没有启动,原六位一体的区域管理系统单机应用较多,业务系统覆盖功能少、标准化差,基本医疗部分自成体系,不能有效形成数据共享,部分基本医疗机构lT供应商各自为政,数据重复录入,基本不具备业务协作性。

(三)技术层面低

大部分系统还在使用陈旧的开发技术,缺乏扩展性;系统基本停留在具体业务的处理实现,基本没有架构概念;开发的数据标准等没有统一规范,不具有开放性;缺乏有效的维护保障,数据的长期使用存在诸多漏洞。

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一)医疗卫生信息化基础

近年来常德市三甲医院、县级以上二级医疗机构内部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应用覆盖到了最边远的乡镇卫生院,为全市信息平台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可以满足“建立实用共享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 ”的目标。

(二)建立城乡一体的市、区两级区域

卫生信息平台即通过大集中的方式实现城乡一体市区两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见图1)。市级平台形成全市统一的数据库,完成公共卫生服务和监管职能:各区县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公共卫生服务业务为主体,并与市级平台形成业务和数据的整合。区县业务系统能够为市级平台的业务监管提供数据基础,从而实现市级平台与区县级平台之间、区县级平台与区县级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同时,建立常德市区域医疗相关标准,包括数据标准、业务标准、协同标准与操作规范等。在三类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础上,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市区两级平台管理中,实现市、区、区域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公共卫生全覆盖。

三、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卫生部印发的提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是个人健康数字化、居民化记录,是详细记录一个从生到死健康状况的词薄,标识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中需要记录的32个文档及其相应的数据集和数据源标准。其基本的内容包括两类:一类是个人基本信息,另一类是主要卫生服务记录。

四、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平台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统一结合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必须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电子健康档案(EHR)是描述一个人一生健康历史记录的集合,包括出生时的健康信息、出生后的计划免疫、儿童和妇女保健信息、历次看病的诊疗信息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医疗记录信息。就医疗记录部分而言,应包含历次门诊医疗信息,历次住院的医嘱、病程记录、各种检查检验结果、手术记录、护理记录,以及CT、MRI、X线、超声、心电图和手术麻醉等影像图片、声像动态数据、电生理信号信息等。这些信息产生于不同的就诊环节和多个不同的信息系统,其中的数据有数据库方式存储的,也有文本方式和其他格式存储的,都需要按照类别及发生的时间顺序有机地组织为一个整体,在计算机和网络内部传输与存储。在收集这些不同类型信息的过程中,要以患者基本信息为线索,以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为手段,将历次就医的信息归档到居民健康档案中,以确保完整,并可以在不同信息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及时互通及资源高度共享。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结构见图 2。

图2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结构图

(一)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的标准与技术

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的标准主要采用国际上通用HL7标准。Health Level Seven组织成立于 1987年,它是各种医疗信息系统间各项居民资料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标准。它允许各个医疗机构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进行信息集成和互联互通。HL7组织参照了国际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s,ISO),采用开放式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的七层通讯模式,将HL7纳为第七层(应用层)。文中采用Web服务技术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共享。Web服务是一种面向服务的架构的技术,通过标准的Web协议提供服务。Web服务可被理解为一个软件系统,它能够被描述,并通过网络发现、和调用。Web服务的核心规格由XML、SOAP、WSDL和UDDI四部分组成。

(二)使用符合 HL7标准的XML描述健康档案内容

使用符合HL7标准的XML描述健康档案内容,要先定义健康档案内容结构的 XML Schema。在此基础上实现业务数据库中病人信息到健康档案结构的转换,从而实现由以类型为中心的数据库描述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文档描述。形成的XML文件是健康档案存储管理的基本单位。使用者可以利用事先规定的XML Schema来约束健康档案的结构。所有遵循这一结构的健康档案文档通过XML分析器(Parser)可以将其内容还原为结构化的字段并进行处理,这为健康档案内容的通用化处理奠定了基础。

(三)数据交换

应用Web Services技术,在不同的医院和区域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传递、交换和解析符合HL7标准的XML。Web Services技术的工作过程如图3所示。以在甲医疗机构和乙医疗机构之间交换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为例说明数据交换的过程。

图3 Web Services技术的工作过程

甲医疗机构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发出调用,该医疗机构的应用接口依照XML Schema将这些调用信息翻译成XML数据文档并加密,然后打包成SOAP包,加载在HTTP协议上。使用HTTP协议,通过Internet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共享中心的数据集成服务器提交数据。中心的数据集成服务器首先对调用者进行身份验证,然后对SOAP包进行拆包,得到甲医疗机构传送的XML数据文档,然后按照XML Schema进行绑定,绑定的XML文档通过HTTP协议传送到中心应用接口。中心应用接口首先判断调用信息的是否合法,如果合法,中心应用接口就对XML文档进行解析,将 XML文档翻译成一系列输入参数,然后把这些输入参数传递给乙医疗机构的 HIS,到此数据请求过程完成。

五、结束语

利用现代计算机软件、网络通讯技术,有效整合区域内卫生信息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整体管理、协同服务是新型服务体系建立的必由之路。为此,建好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已成为当前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曹福凯,刘景红,闫博.唐山市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策略研究[J].煤炭技术,2001,29(7):154-155

[2]陈刚,白尚旺,党伟超等.基于HL7标准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6):88-89

[3]徐宏发,王卫平,郑建煌等.基于HL7和Web Services的区域医疗机构问信息交换平台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24(3):88-89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1C0161)

[作者简介]

区域卫生信息化篇8

社区卫生信息化主要是指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信息技术。社区卫生服务内容概括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的“六位一体”业务,也是实现建立居民“电子健康记录”的起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也是卫生相关信息的重要采集源头,因此,建立健全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不仅有助于完善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深入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卫生信息系统的整体进展、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根据北京地区的经验,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模式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模式是紧密相关的,可以分为三种模式。

自己建设 整合困难

卫生系统原来对一级医院的定位就是社区服务,并且进行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随着国家对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视,在补偿机制、服务内容、场地等问题上对这些医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不少一级医院成为社区卫生站的重要来源。这些社区卫生站的信息化建设继承了原来一级医院信息化的特点:1.系统相对独立。由于原来的各一级医院基本是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因此各个系统基本只考虑了本医院的需求,没有考虑到对外的联系。2.功能相对简单,尤其是没有区域信息。原来一级医院规模都比较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挂号、收费、药房管理,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统计功能,主要满足医院内部使用。3.系统提供商一般规模不大。由于一级医院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有限,因此对大型的HIS厂商缺乏吸引力,很多为一级医院提品的公司都是规模较小的公司。

由于以上特点,这些社区卫生站的信息化整合很困难。若要采用系统集成的方式,这些小规模的系统开发商是否具有足够的实力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再加上还需要标准化等工作,其工作量可能要比建立一套新系统大。而如果采用全部重新开发一套系统的方案,则系统的切换、人员的培训、原使用者的抵触等都是将要面临的难题。

挂靠医院 难于互通

某些区域的社区卫生站是挂靠在某家三级医院下面的,一般由三级医院派大夫负责社区卫生站的工作,病人可以实现在社区卫生站和三级医院之间相互的转诊。但是由于三级医院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这种社区卫生站的数量有限,并且由于所依托的三级医院的位置问题,这些社区卫生站很少能正好覆盖一个自然区域。

这些社区卫生站的信息化建设有些是依托大医院完成的,使用的是大医院HIS的简化版本或者是其中的一个模块。所以这些社区卫生站与所依托的三级医院之间的信息互通是可以保证的。

但是这也为这些社区卫生站今后的信息化建设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和其他社区卫生站、其他三级医院信息不能互通,无法为整个区域提供卫生信息。如果对这些信息系统进行改造,由于这些卫生站的信息系统和原来依托的三级医院的信息系统结合很紧密,反而会造成改造上的巨大困难。

区域规划 不利转诊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与此同时,一些地区的政府也逐步富裕起来,因此有些地区政府出资,对社区卫生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明确了补偿机制,促进了社区卫生站的发展。在进行场地、设备、物资、人员等整合的基础上,地方政府也没有忘记系统的整合。社区卫生站所用的系统一般采用的是政府出资进行招标采购的方式,除了可以满足各卫生站的需求外,还对整个区域的社区卫生信息进行了统一规划,可以进行统一的管理。

这种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保证了各个卫生站之间信息的统一及互通,可以进行资源的统一配置,对区域内卫生站的建设及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个统一的信息系统今后如何与大型医院互通,以实现大家期望的双向转诊,检查结果相互查询等内容,都存在比较多的困难。

上一篇:医疗法律知识范文 下一篇:城乡供水一体化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