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市场开发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5 22:06:28

区域市场开发方案

区域市场开发方案篇1

一、加强区域执法合作的作用

(一)推进监管型工商建设。建立区域内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营造稳定、宽松、透明、高效的投资环境需要区域内工商部门构建与国际惯例相接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融合、与现代化城市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为区域内企业和群众提供良好服务,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创造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为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服务。要适应新形势,必须要转变执法理念。通过统一区域内上下左右的认识,树立监管是手段,发展是目的的观念;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的观念,并以此作为区域内工商部门的首要任务、核心内容和根本要求。

(二)推进服务型工商建设。吴仪副总理曾经说过,“执法也是服务”。严格的制度规范为统一执法标准、统一执法行为、统一行政处罚幅度奠定了基础。区域内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中既严格执行制度规范,又体现服务宗旨,融服务于行政执法中,准确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职能定位。区域内工商部门首先要制定便民措施,构建“内和外顺”T商。以市场主体的需求作为发展公共服务的指南,向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市场主体的需求。其次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找准执法与服务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区域执法合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围绕以执法促发展、以执法促富民、以执法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开展行政执法活动,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方式和执法方式,坚持宽严相济,文明执法,加强市场监管。一方面,通过区域内积极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侵犯知识产权、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维护区域内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坚持“教育规范在先,惩戒处罚在后”,使区域内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宽松,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三)推进信息型工商建设。以信息工商为手段创造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不仅要围绕总体部署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更要在具体行政行为上予以充分体现。对区域内涉及食品企业的注册登记信息、取缔无照经营食品行为信息、不合格食品退市信息、消费者投诉处理信息及群众举报信息等等,都要做好动态化记录。要以信息化为载体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实提高食品市场的安全性。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要将打击假冒商标侵权行为,突出对重点市场、重点商品的监管。在加强广告市场的长效管理中,要以信息为纽带,加强区域内的联系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在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案件查处力度中,要把查处严重扰乱经济秩序的不正当竞争以及传销、变相传销等违法行为进行信息化处理,以确定每季度、每月乃至每周经济检查工作的重点。在无照经营查处取缔方面,要加强区域内工商部门的配合,借助更大力量获取更多、更广泛的信息,完善及时发现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二、加强区域执法合作重点

(一)加强食品质量监测合作,一是建立食品质量监测互动制度。每年度商定监测一类或几类食品,实施不同品种分区域监测,并将监测结果通报区域内其他工商部门。食品质量共同监测活动由当年轮值工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其他工商部门分别负责实施。二是建立处理不合格食品工作协作制度。区域内工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对已依法确定为不合格的食品,应相互通报,并共同采取有效措施联合处置。对其他工商部门通报的监测抽查结果或食品安全信息。需要协查或作出处理的,应在调查或处理完毕后,及时向有关工商部门反馈情况。三是建立区域内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区域内工商部门在监测抽查中,对依法确定为存在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等严重质量问题的不合格食品,可在通报监测抽查结果的同时,提请其他工商部门对该食品实施“退市”,经其他工商部门领导批准,可在区域内对该食品(同一生产厂家,同一规格型号,同一生产日期)实施“退市”。四是建立食品质量监测资源共享制度。区域内工商部门要加强食品质量监测的有关信息工作,包括食品安全隐患、食品安全发展趋势、食品安全现状评估、近期食品安全重点等信息的交流:定期或专项质量监测抽查结果,涉及区域内其他地方的,应及时通报涉及地工商部门。

(二)加强区域内打假扶优联合执法合作。一是扶持名优企业发展。对名优食品企业在区域内其他地区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应加强沟通,加大协调力度。妥善予以解决。相互认同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避免重复检测检验。对食品安全隐患或事故涉及的其他地区的食品,应及时与涉及地工商部门加强联系和沟通: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食品,应允许继续在该地区流通。二是加大打假扶优执法力度。对区域内工商部门通报的、其他地区名优食品企业申诉的、在本地区发现的侵害其他地区名优食品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应列为重要案件,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打击违法行为。依法保护名优食品企业的合法权益。对涉及区域内或省际间的侵害名优食品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各相关工商部门应联合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予以打击。三是建立联合执法制度。每年度以国家工商总局部署的食品安全整治任务,或以各地实际情况确定的食品安全整治任务为内容,同时同步开展一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联合执法行动。联合执法行动由当年轮值工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其他工商部门分别实施。

(三)加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预警及应急合作。一是食品安全隐患预警。发现或获悉重大食品安全隐患后,应迅速将重大食品安全隐患所涉及的食品品种、有毒有害成分、可能的危害程度、危害方式、食品流向等情况通报其他工商部门,使区域内其他工商部门尽早采取相应措施,防患于未然。二是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发生重大食品安全突发性事故,发生地工商部门应视情况及时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有关情况通报其他工商部门。通报的情况包括:事故的性质、波及的范围、食品品种、有毒有害成分、危害方式、食品或原料的流向、造成的危害,是否启动应急机制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提请其他工商部门采纳的应急措施,以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等:区域内其他工商部门在组织本地应急处置准备工作时,可向发生地工商部门请求支持

和帮助:对发生地工商部门提请其他工商部门配合的建议,区域内其他工商部门应积极协调,采取必要的配合措施。三是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善后处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发生地工商部门应及时向其他各工商部门宣布解除应急机制,并将事故原因、采取的应急措施、应急处置工作的成效,对今后应急处置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情况,向区域内其他工商部门通报。

三、加强区域执法合作的途径

(一)树立区域合作理念。区域内工商部门应该树立科学监管理念,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区域合作的意义和内涵,抓好本地区工商工作的同时,重视区域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协作联防,做到互相沟通,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作战,提高区域内行政执法的水平。区域内应该着重从合作深度、广度和工作力度上再下功夫,进一步建立健全区域市场信息网络信息交互制度,扩大区域市场整顿规范专项工作新动态和监管工作新经验的交流:建立协调、合作、交流、互动的区域联防机制,及时交换相关案件信息,制定解决资源共享制度、例会制度、案件协查联办制度等若干重大问题的准则,加强对重点区域、案件多发部位的联防联治,加强对边界重点地区的监控,形成有效、有力的区域巡查联防协作效能,促进区域内监管工作水平的提高。对区域内具有共性的问题,可以联合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共同加大打击力度。在区域内每年组织1~2次有声势的联合行动,构筑市场监管防线,有效遏制跨界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二)明确区域合作宗旨。建立区域执法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主席方应当积极担负起推进合作的责任,充分、有效地利用秘书长(联络员)协调制度、专题工作小组、专题论坛工作机制等有关合作机制,提高区域合作的务实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合作各方体会到合作带来的好处,合作意识不断深化,最终使合作事宜逐渐成为日常工作的内容之一。加强联席会议秘书处工作力度,加强宣传、落实、情况通报和信息交流,及时将联席会议达成的共识、取得的成果推广落到实处。区域合作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监管,同时要着眼于发展。合作各方应立足于区域合作发展的总目标和合作要求,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区域的发展大局,坚持公平与开放的合作原则,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对区域内的各类企业给予与本地企业同等的机会和待遇,逐步消除影响和阻碍区域合作和共同市场建设的行为和因素,促进共同发展。

(三)拓宽区域合作领域。一是建立边界区域联防协作网络。区域合作要加大对交界区域的监管力度,启动执法联动机制,在资源共享、人员互动、委托协查、协同打击等方面开展紧密协作,发挥消除边界监管盲点、打击跨地区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的重要作用,达到有效地提高市场监管水平、降低市场监管成本、保证确保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的共同目标。二是加强人才的交流培养。尽快建立专家库,积极开展互派技术、管理人才挂职学习、培养、锻炼,联合开展考察、交流、人才培养、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特别是在业务方面,建议区域内工商部门之间开展短期交流。有条件的,可以考虑建立跨市、跨省短期挂职锻炼制度。三是加强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建立数字化标准、图书检索、市场主体信息交换中心,建立区域信息共享平台,共同开发应用标准一致的行政办公、业务管理电子系统。

(四)密切区域合作协查。一是实行线索提供制。区域内在日常巡查监管和查办本地区经济违法违章案件过程中发现的,或根据群众投诉举报的涉及其他地区的违法违章案件线索,通过加强12315申诉举报中心的联系,及时向涉案地工商部门通报情况。二是实行移送制。区域内在查办案件中发现不属于本地区管辖范围的,应将案件的有关材料及时移送给有管辖权地区的工商部门。三是实行委托制。包括委托调查、委托告知、委托送达。区域内在查办本地区经济违法违章案件过程中,对于涉及到其他地区需要协查的,可委托有关地区的工商部门调查。接受委托调查方应在委托调查方提出的时间内给予调查并回复:区域内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如因当事人、相关人员、单位在其他地区或有其他特殊情况无法告知有关事项的,可委托有关地区的工商部门告知。接受委托告知方应及时告知相关人员或单位,并将告知回执发回委托告知方:区域内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如因当事人、相关人员、单位在其他地区或其他特殊情况导致各类通知书、处罚决定书等案件材料无法送达的,可委托有关地区的工商部门进行送达。接受委托送达方应及时将案件材料送达相关人员或单位,并将送达回执发回委托送达方。

(五)强化区域合作监管。一是共同研究制定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办法,规范区域内工商部门记录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制度,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信息归集、公示制度:制定企业监管分类标准和监管措施。在此基础上,衔接区域企业信用分类认定标准和分类监管措施,建立起相应的企业信用激励机制、预警机制、惩戒机制和淘汰机制。二是健全企业信用监管各项配套措施。实现以“经济户口”为基础、动态巡查为手段、企业信用监管为重点的分级管理。区域内企业信用监管系统的建设应做到经济户口管理与市场巡查执法、市场巡查与专项整治执法、工商监管与企业自律相结合,实现对市场主体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三是共同探索企业监管新路子。以全面实行企业信用监管为重点,增强企业信用意识,规范区域各级工商部门对企业信用的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监管工作的新路子,进一步做好对市场主体准入、市场经营行为和退出行为的监督管理,有针对性地对各类企业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实现从注重准入方面的监管向全程监管的转变,依法查处企业违法行为,强化监管效能,提高监管力度,为整个区域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四是执行抄告制。企业在区域内其他地方登记设立的分支机构违法从事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将其违法事实、处理结果抄告该分支机构从属企业原籍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区域内其他地方登记设立的企业在当地违法从事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工商部门应将其违法事实、处理结果抄告该企业原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区域市场开发方案篇2

关键词:东北亚,经贸合作,自由贸易协定,基本走向

一、东北亚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形势有利于本地区经贸合作

目前,与西欧国家相比,东亚地区国家间的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关系处于一种较低级状态。在亚洲范围内,与东南亚地区松散联盟的国家关系相比,东北亚地区国家间的关系更落后一个层次。在欧洲,类似于中日、韩日之间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纠纷已不可能发生;日韩两国那种在海上剑拔弩张的军事对峙局面,在西欧更是不可想象。欧洲有柏林墙的倒塌和东西德的和平统一,而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南北分裂与对峙的紧张局面依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如果在这种反差强烈的东西方对比的背景下观察东北亚地区的国际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形势,结果就可能使人感到有些失望。

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扩散与深入发展,使东北亚区域内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而区域外单打独斗式的双边结盟或合作,无助于自身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经济安全的建立。所以,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对话和经济合作是区域内各国必须做出的战略选择。同样,在东北亚地区,韩国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准发达国家的崛起及其国际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地位的提高,中国作为最大后发经济体的和平崛起及在国际事务中大国地位的日益凸显,也是当今东北亚国际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关系的重要特征,是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东北亚国家和世界范围内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新势力的崛起使区域内的发达国家再也不能以传统的心态看待邻国,也使区域外的发达国家不能再以高人一等的心态蔑视东北亚国家。新的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加之新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催生了当今东北亚国际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形势的新特点。

东北亚地区的信任缺失状况在全球具有代表性。当今世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东北亚地区都有突出的表现:朝鲜核问题久拖不决、六方会谈时断时续、朝鲜半岛南北的长期分裂与对峙、日本与中韩关系的长期恶化、朝鲜与美日关系的长期僵化问题等,都与国家间缺乏相互信任有关。可喜的是,现在有关各方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全球化和区域化时代,共同利益和相互依存仍然是谋求合作、促进互信的主要依据。过去东北亚国家在强调国家利益时,往往忽视国家间利益的重合点和价值的共享性——共同的安全利益和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新安全观认为,国际安全的基础是共同的安全利益和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上的相互信任及经济上的相互发展。同样,经贸合作也是如此。虽然在国家间关系处于正常状态时,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上的矛盾和分歧不会遏止经济合作,但当国家间关系处于僵化状态时,国家在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上的信任缺失就会导致经济合作陷入低谷。因此,无论是实现东北亚各国共同的安全利益,还是推动经济互惠合作,相互之间的信任都是基础和前提。东北亚各国的合作虽然是从经济领域开始,但终究要向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合作发展,而相互信任是实现地区安全的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条件。目前,东北亚国家对建立信任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刻,所以在近期才出现越来越多的可喜变化。

二、东北亚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有关“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讨论,已成为亚洲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经济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去年失败以来,协商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则成为当前亚洲经济贸易合作的主流发展趋势。据亚洲开发银行2007年4月10日发表的统计数字显示,仅在东亚地区,已签署或正在谈判、有意研究的自由贸易协定就有109个,而在整个亚太地区,这种自由贸易协定共有192个。亚洲各国似乎都在以焦急的心态努力寻找各自的贸易伙伴。尽管有舆论一再提示应留意和警惕这种自相矛盾的“自由贸易”协议的扩散,因为它可能导致混乱,而且在最坏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形式。但这种趋势丝毫不见减弱。2007年4月,对亚洲经济融合心有不甘的美国也迫不及待地与韩国在最后期限内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欧盟与韩国有关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正式谈判也随后于5月拉开帷幕。

自由贸易区建设之所以在亚洲如此走红,欧美之所以也不肯缺席这次“盛宴”,首先与亚洲目前的地缘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格局有密切关系。冷战结束后,亚洲尚未形成一个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经济合作的新格局。要在现有的地缘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格局中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对外寻找稳定而互利的经济贸易合作伙伴。其次,亚洲国家经济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以出口为主导。所以,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和相互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很多亚洲国家面对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残酷竞争,都产生一种不稳定感。再次,亚洲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自身市场容量的扩展,使之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也出现变化,如何确保相互间的经贸往来,直接牵扯到亚洲国家未来的发展。另外,欧洲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亚国家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谈判进程。

在东北亚地区,这种趋势也同样表现的特别突出。虽然中、日、韩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尚未签署,但协商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虽然“10+3”或“10+1”并不是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最佳选择,但这种次优性选择也正成为通向最优组合的途径。当前,东北亚地区围绕FTA而展开的经济贸易合作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考虑大于经济考虑。国内外有分析表明,在东北亚各种自由贸易方案(东盟方案、中国方案、目标方案)中,中国方案是韩、日受惠最大的方案,而韩、日等国家宁可选择次优的一小步——东盟方案,而不愿意选择最优的一大步——中国方案,很重要的一点是出于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考虑,而非出于整体经济利益的考虑。这样既可顾及本国农民利益集团的压力,又可避免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东亚经济合作体制;既可享受中国中心市场的好处,又可不承认中国市场的中心地位。但这种现象不会长久,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中国经济与周边国家经济的不断融合,中国经济的中心地位特别是市场的中心地位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替代的。

(二)开放式考虑大于区域性考虑。在这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在自身次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尚未签署、自贸区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却不断向外拓展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范围,形成一种“先外后内”的发展走势。当然,整个东北亚合作从一开始就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灵活性,合作进程表现为一种“多层次”、“多取向”、“多方式”的结构。但从根本上讲,这主要还与地缘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考虑有关,也体现了东北亚区域合作脆弱性的一面。

(三)软约束大于硬约束——进程比制度更重要。一般认为,欧洲一体化是区域化合作中最具组织化、制度化的代表。但在东亚地区,已覆盖整个东亚地区合作的东盟模式所强调的却是“非正式性和最小限度的组织性”。对于制度主义者而言,“10+3”机制不过是一个松散的合作框架,而非建立在法理之上的正式制度安排。东北亚这种既充满活力又不以硬性规定约束参与者的做法,可称之为软地区主义。因此,东北亚区域合作更像是一种价值理念,而不是一种制度安排,表现为“强理念、弱制度”。实际上这也与东北亚地区合作的脆弱性有关。

(四)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东北亚区域合作是一个新事物,需要寻求不同于其它地区的发展道路与模式。所以,东北亚区域合作是在实践中认识、在认识中发展的。当前的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东盟作为推动者,对完全融人到东北亚心存疑虑,中国和日本作为大国也依然不敢当头。区域合作形式不仅限于一种东南亚与东北亚的对话架构,它还有大到“亚太经合组织”、小到“10+1”、中间还有“10+6”的首脑对话形式。

尽管上述脆弱性有其副作用,但总体来讲,并不影响区域合作与整合的大趋势。虽然无法预测东北亚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何时、如何建立自由贸易区,但现在这种从东盟开始的多层次、多形式、多进程的自由贸易安排的谈判和为此而达成的协定,最终都将为东亚区域经济的整合进程提供动力。

三、东北亚经贸合作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互补性不等于合作性。在未来的一段时期里,新旧保护主义都将继续发挥作用。这是出于一种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经济上的担忧。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止步不前的根源就在于此。

(二)要看清楚韩国、日本对外加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本质。它们的目的是让中国在未来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时做出更多让步,最终的目标是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因为它们主要的贸易市场在中国。韩国已明确近期分三步走的自贸区建设战略——美国、欧盟、中国。日本虽然在韩美签署自贸协定后也迅速与泰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但其实质作用有限。目前,在韩日对外签署的协定中,例外条款较多,实际上自由度已大打折扣。我们对这种协定也不必急于求成。中国的市场中心地位决定了主动权在我们手中。

(三)我们应看护好、利用好自己的市场优势。对一个过于开放或完全开放的市场,别人还需要与之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吗?日本已有学者提出:东北亚已有中国这样一个大市场,完全可以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因此,没有必要再通过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而组建更大规模的市场。换言之,有中国市场的对外开放就够了,不需要日本市场的对外开放。

(四)就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而言,中朝、中俄关系仍是最重要的国际关系。在图们江区域合作中,中朝路——港——区一体化项目或中俄路——港——关项目,任何一点的重大突破与发展,都将对东北亚区域合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未来进一步促进对朝、对俄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从战略角度上看待和处理这一问题。另外,在这两个项目的实施中,企业化的运作固然重要,但政府间的规划和保障更是不可或缺。特别是中国的对朝援助应有意识地与图们江合作开发项目结合起来,以使对外援助能更好地实现互利,维护国家的利益,促进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所亟需的国际区域合作。

区域市场开发方案篇3

然而,首个提出“武汉将在2020年成为中部金融中心”的《武汉金融改革创新总体方案》(简称《金改》方案),其申报之路并不平坦。

究其原因,是其审批时间较长――这一方案最早于2013年9月上报国务院。一年后,方案几经修改,以《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简称《专项方案》)重新上报,之后又经历了一段较长等待期。

“但目前可以明确告知,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复,在即。”武汉市金融工作局局长方洁对《支点》记者说,而《支点》也是获知并该消息的首家媒体。

方洁表示,为更加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专项方案》突出武汉金改和科技金融特色在城市圈的辐射力,也更体现武汉作为中部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

区域金融中心不是伪命题

《支点》:国内不少城市都以建立“区域金融中心”为目标,有专家认为金融中心的物理特质并不显著,该概念本身是伪命题。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方洁:目前,至少有30个以上城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还有更多城市口头上也都有过一些宣称,也做过一些类似规划。这体现了各地对金融工作的重视,希望进一步挖掘和发现金融价值。

不过,虽然“区域中心”是物理概念,但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却应该是“化学效应”,也就是它的影响、辐射和聚集能力。我们之所以强调物理概念,是因为地方金融产业始终需要提升其显示性、标识度、吸引力和昭示力。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看,化学效应也需要空间载体。从这个角度来说,体现出一定物理特性仍具有必要性,其合理性在国际、国内金融中心建设中可获佐证。

比如,提起美国金融中心就会想到华尔街,提起伦敦金融中心就会想到金融城,提起北京、上海金融中心,大家会想到北京金融街和浦东新区。所以,中心空间和内涵发展,其实并不矛盾。

武汉去年的《区域金融中心空间布局规划》提出,2030年武汉金融产业将形成“一心、两核、资本谷”空间结构。这个规划,实际上亦在进行一个物理空间划分,形成功能区错位发展,来打造金融聚集区。

《支点》:那么,在您看来,区域金融中心指标体系与评判标准是怎样的?

方洁: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每年都会领衔制定并“中国金融中心指数”,这个指数团队走进武汉时,我们曾一起探讨过区域金融中心的概念、内涵。

大家普遍认为,利用聚集来产生辐射和影响,是区域金融中心根本性内涵。基于这一内涵进行细分,其指标体系则至少包括以下四个维度。

第一是金融产业绩效。主要包括金融业增加值、金融业从业人员、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这是金融竞争力的直接和综合体现。

第二是金融机构实力。主要包括银行类机构、证券类机构、保险类机构数量及规模,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国际化程度。

除以上机构外,大家所理解的金融机构外延和内涵也在与时俱进,如我们认为第三方支付就具备“金融”属性。还有大量小贷、担保、融资租赁、金融服务、财务管理、互联网金融公司,也不断增强着金融体系活力。

第三是金融市场规模。主要包括货币、股票、债券、黄金等市场,其中资本市场发育是金融市场规模和活跃度的重要体现,上市企业数量、市值是衡量金融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此外,场外市场也日益成为金融市场的活跃性因素。

最后一个维度是金融生态环境。包括人才和商业环境,体现在教育、文化、医疗、基础设施、专业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这是城市金融竞争力的解释性因素。

不遗余力争取全国易市场

《支点》:用以上指标来看,武汉具备哪些打造“中部金融中心”的优势?

方洁:武汉金融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中排名第八,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六。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武汉无论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还是金融生态环境均稳居第一,已成为事实上的中部金融中心。

从机构实力看,目前除国有大行外,1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有13家落户武汉,另一家明年也会落户;在汉法人金融机构数、外资银行数都位居中部第一;33家金融机构后台数更居于全国城市之首。

从市场规模看,武汉多层资本市场架构较为完善,主板、新三板、创业板等市场都有不俗表现,包括四板、五板市场也越来越活跃。

从生态环境看,作为“人才大市”的武汉,近年来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已连续11年被湖北省政府评为湖北金融信用市,是国内金融风险安全值较高的地区之一。

尽管武汉金融业发展呈现加速发展良好势头,但我们也应看到,与北京、上海等全国金融中心金融业相比,武汉尚有较大差距,在全国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第二梯队城市中,还处于中间位置。

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总量指标尚待提高,法人金融企业数量和实力有待增强,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建设还不完善,资本市场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以及金融聚集度和功能区建设亟待优化等方面。

《支点》:我曾就区域金融中心问题采访过樊纲教授,他尤其关注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武汉的辐射力,能从哪些指标体现?

方洁:我所理解的辐射力,一方面是大家认不认可武汉,愿不愿到武汉来做业务。从这个角度看,分支机构开设数量这个“由外到内”过程便是典型指标。

另一方面,辐射力也包括“由内到外”,如武汉法人机构在外拓展业务和武汉金融市场吸引周边资源来这里进行交易。

然而,全国性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出于国家战略及综合权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考量,争取起来较为不易。

但一旦设立,全国易市场就是地方金融的“制胜法宝”。郑州在金融市场规模方面很多指标超过武汉,正是因为当地有“郑州商品交易所”这个全国易市场――其能量远非地方易场所可以企及。

对此,我们很早就在争取全国易市场落户,包括提出商品期货交易所、华中柜台交易市场、全国第三家证券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所、股指期货交易所,但最后都以遗憾告终。

下一步,我们依然要不遗余力地争取全国易市场。而当务之急,则是发展巩固好已有的11家要素市场,拓展业务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增强区域辐射力。

汉版金改方案已获批

《支点》:较早提出“武汉2020年成为中部金融中心”的文件为《金改》方案(后更名为《专项方案》),这一文件审批时间较长的原因是什么?

方洁:我个人认为,一方面,近年中央区域发展战略有所调整。党的十后,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已由“单兵突进”转变为“系统推进”,更多突出强调的是圈域概念,如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

另一方面,当前金改仍面临诸多技术和利益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操作过程需做好顶层设计,不可一蹴而就。因此,中央对推进地方金改工作慎之又慎。

时至今日,方案获批起因于各方面时机都已成熟。

首先,随着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支点地位更加明确;其次,武汉在中部崛起中的核心地位也日益凸显;第三,新常态需要靠创新创业拉动经济发展,这一过程中科技金融力量必不可少。

而武汉自身,对金融业认知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之前,武汉把金融业更多定位为经济社会发展融资“工具”,十三五期间,武汉将把金融业提升到“先导和引领”作用。我们也在积极启动十三五期间打造千亿金融产业板块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武汉产业的金融化率水平。

此外,武汉科技金融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我们以金融服务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东湖示范区”)建设为主线,凸显“科技金融”优势,这也加快了方案获批进程。

《支点》:我采访了解到,近年国家层面更看重跨城市、跨省域的“城市带、城市圈”等区域性规划。将方案更名,是否也出于这类原因?

方洁:是的。为更加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我们将方案进行修改后重新上报,并突出“武汉城市圈”概念。

这非但没有弱化武汉作用,反而强化了武汉作为中部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在武汉城市圈里,武汉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著,而方案更赋予武汉一个历史使命――不仅要把自己做好,还要带动强化辐射力。

以往,中国金融业在很多领域监管非常严格,包括金融机构设置分支机构都受跨区域管控,难以突破区域开展业务,这种辐射有时会受到一定制约。

而我们希望依托这一方案,推动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金融合作,研究三地法人金融机构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紧密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并开展合作的可行性。

譬如,城商行按规定还不能跨省设立分支机构,但可否通过“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和专营事业部等形态有所突破;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这类要素市场,能否把外省周边一些农村及涉农各类产权吸纳过来,集中在武汉进行交易。

民营银行获外界青睐

《支点》:《专项》方案中,最具代表性的条款是什么?

方洁:在方案中,我们强调几个方面结合: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传统金融和新兴金融,线上金融和线下金融及前台和后台的结合。

具体内容上,有以下几点:在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方面,借鉴上海硅谷银行的模式,在东湖示范区设立以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银行;积极发展资产管理、金融租赁、消费金融、汽车金融、企业财务、支付机构、保险法人公司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探索以东湖示范区为主体,成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公司。

除此之外,还会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依法发起设立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和网络基金销售等创新型网络金融机构;支持互联网企业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线上线下资源优势,发起或参与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电商金融、众筹融资机构和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

创新融资渠道方面,我们会拓宽科技型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如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产业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和开展并购重组;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区域集优债、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券和私募债等。

在深化区域金融合作方面,我们将推动武汉城市圈金融信贷市场、票据市场、支付结算、金融信息服务、要素配置市场一体化。同时,探索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紧密区金融合作。

《支点》:年初,您曾提到中部首家科技型民营银行将由武汉多家民营企业主导并发起设立,不知目前进展到哪一步?

方洁:科技型民营银行正在抓紧筹备中,按照工作进展情况,将在6月底向银监会报送筹建方案。

根据筹建方案,武汉市民营银行战略定位是凸显“物流金融”和“科技金融”主题,以现代供应链物流、垂直电子商务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为特色,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借鉴互联网金融模式,在物流行业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四流合一”,在科技创新类行业创新业务和管理机制,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在此基础上推进股权多元化、公开上市等发展战略,逐步打造成为区域性、特色型银行。

从初步拟定架构来看,有三家民营企业作为主发起人,分别代表武汉最有优势的三大行业――科技、物流和商贸,三家发起人占股比例达70%。

目前,筹建小组已设立完成,可行性报告已几番论证,相关法律程序在完备中,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已建立,发起人也已签署风险处置和恢复计划意见书。

不过,这一方案还具有不确定性,很多本地外地企业希望参与其中的诉求很强烈,这也说明业界看重武汉金融业发展。

区域市场开发方案篇4

从本质上说,区域市场的运作是一个公司整体营销战略规划的有机组成部份;也是营销战略规划在执行中的具体体现;更是考验营销团队功力的最好战场。可以说,区域市场的操作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的整体营销业绩。作为九年专业专注服务农业产业领域的第一品牌,方圆团队根据成功服务亨德谊等主食品牌的实战经验及系统市场实战理论研究,认为主食品牌可以采取以下六个步骤开展区域市场的营销工作:

一、 确定区域角色和相应战略目标

通常来讲,市场与销售的开拓,总是存在一个逐步扩展的过程,很少有哪一家公司一开始就齐头并进地开发全国范围的市场。这就要求不同规模、实力的企业,不同产品结构的企业,必须确定大小不同的目标区域市场的空间范围。

在具体确定了区域范围后,必须对区域市场进行分类定位,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类型,如样板市场区域、根据地市场区域、游击区域。在不同类型的区域,推行不同的营销策略:

1.样板市场区域是公司绝对占领的区域,对样板市场,公司必须确保投入,将营销分支机构建立尽量下圧到县级甚至乡镇市场,进行深度分销,牢固占领终端网络,对区域市场进行精耕细作。

2.根据地市场区域是公司绝对控制的区域,对这类区域公司应该重点投入,通常以直营模式,对销售渠道进行深耕细作,有重点、针对性地与竞争对手开展竞争。

3.游击区域市场是公司还没有客户基础的市场,对这类区域公司没有必要投入人财物力,采取现款现货的营销模式,控制好风险即可。但有销售潜力的区域应该重点培养,在经销商选择和渠道的建设方面亦应该为下一步市场细化做准备工作。

在确定了区域市场角色后,再综合考虑行政区划、人口数量、消费水平、交通条件、客户分布、政策投入等相关因素,将一个区域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分区。并具体确定每个分区的市场开发和产品推广进度、目标任务(含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目标市场占有率、目标经销商和零售终端等分销客户的名称。

二、 深入实际调查,建立客户档案

虽然确定了分区内的目标经销商和零售终端等分销客户的名称,但此时我们可能对它还一无所知或知有不尽,这就要求我们的业务人员必须进一步开展深入实际的调查工作,详细、真实地了解它们的相关情况。通常的做法是建立目标客户档案。客户建档工作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档案信息必须全面详细。客户档案所反应的客户信息,是我们对该客户确定一对一的具体销售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档案的建立,除了客户名称、地址、联系人、电话这些最基本的信息之外,还应包括它的经营特色、行业地位和影响力、分销能力、资金实力、商业信誉、与本公司的合作意向等这些更为深层次的因素。

第二,档案内容必须真实。这就要求业务人员的调查工作必须深入实际,那些为了应付检查而闭门造车胡编乱造客户档案的做法是最要不得的。

第三,对已建立的档案要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客户档案并不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在开拓市场之初填完一张表后就让它在文件柜里睡大觉,这样的档案对我们的营销工作毫无帮助。我们的业务人员需要通过高频率拜访,及时获悉客户各方面的变更和变动,将对应的档案信息内容更新,做到与市场实际与客户实际相吻合。

三、 实行全员目标管理,销售指标责任到人

“销售目标”是企业一切活动开展的根源,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在“销售目标”制订完成后,再据此来编订生产、原物料、财务、人力…….等计划。而“销售目标”则是业务人员依据所分配的销售目标,所进行的规划、组织、执行与控制的具体手段与方法,以确保销售目标有效的达成。

销售目标管理应遵循以下几方面内容:

1、目标必须要有挑战性且能不断的提升与成长,才能确保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销售目标原则是由上而下制订的,制定顺序为集团—各集团公司—各部门—各片区—各业务人员之销售目标。

3、目标必须要有具体要求,如完成期限、标准。现在销售状况的确保与发展目标、现行销售问题改善目标及新通路、新市场的开发目标;

4、销售考核指标应包括销售额、销售量、单品销售量、利润达成、货款回收、费用控制及市场占有率目标。

为确保销售目标的完成,还应同时制定相应的策略与实施计划:

1、“没有策略的目标不是目标”,目标经确定后,应根据目标制订相应的执行策略,并制订出明确的工作计划。

2、策略与工作计划一定要明确化、具体化、书面化。

3、工作按品项、通路、客户细化,并须有明确进度时间,将目标达成进度具体到年、季、月、周。

4、对于目标一定要千方百计完成,不能找借口,讲困难。

为确保销售目标完成,还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阶段性进行实际完成情况与销售目标的差异分析,确实分析差异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调整策略。

2、当现有客户很难达成目标时,应积极开发新客户,新通路或加强新产品的销售。

3、对重点客户个别制定销售策略,以提高单点营业额和抢占市场份额。

4、针对竞争对手的行销策略,拟定相应的应变计划。

5、多保存以往的业务资料,以备参考。本月的销售情况可与往年同期进行比较,可获得一些灵感,以及时改进。

6、全力配合公司的促销活动,适时增加销售。

7、充分利用公司资源,帮助达成业绩。

为了促进每个业务员尽可能多地完成销售任务,可以以月、季、年为赛期,以区域市场甚至以公司为赛区,开展业务人员销售竞赛活动,让业务员在学比赶超的愉快氛围中轻松完成任务。  四、定位竞争对手,制定攻守方略

作为九年专业专注服务农业产业领域的第一品牌,方圆团队从成功服务相关主食品牌的经验看,针对区域市场,可以有以下两种定位竞争对手的方法。

(一) 重点突破,靶向瞄准

在区域市场上与同行竞争时,没有必要把所有同行都当作竞争对手。同行并不一定就是“冤家”。因为大家虽然是同行,但彼此的产品结构可能迥然不同,渠道策略可能大有差异,目标客户也许完全不一样。以“机枪扫射”的方式向所有的同行发起进攻只会空耗自己的实力。明智的做法是通过仔细比较双方的产品结构、渠道策略、目标客户的等多重因素后,选择1-2个对立的同行作为我们的竞争对手,再集中火力摧毁之。

(二) 系统分析,知已知彼

市场如战场,只有做到了解自己了解竞争对手,方能百战不殆。要做到知已知彼,区域营销人员必须对自己、对竞争对手进行系统的分析。具体分析时,我们可以利用SWOT分析法,从产品功效、生产工艺、技术含量、包装档次、价格定位、品牌形象、渠道策略、销售政策、宣传支持等几个方面入手;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在哪些方面又处于相对的劣势;竞争对手对自己最大的威胁是什么,自己战胜竞争对手的控制市场的机会又有多大。只有以己之长攻人之短,避己之短守人之长,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找准攻击对方的突破口,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五、 细化客户管理,夯实市场基础

对客户要激励,更要管理。过度的激励容易让客户牵着鼻子走,唯有细化的管理才能确保区域市场长治久安。这种管理的细化通常体现在对客户的任务、价格、信用和窜货管理上。

(一) 任务管理

在上面我们已经将销售目标在区域内做了分解。但只做到这一步还不够,我们还应该再进一步细化,实行行全员的单品单店管理,只有将年度、月度、周的销售任务落实到每个店和每个单品,并和相关业务员、管理保员对应,任务才算落到了实处。

(二) 价格管理

对客户而言,产品供销价格的稳定性比产品利润空间的大小更具吸引力。有一些公司的区域经理,为了表明对大小客户(这里所谓的大小仅仅是从客户自身的规模大小而非从本公司产品在客户销售中所占的比重大小角度而言)的不同重视程度或支持力度,通常是按客户的规模而不是客户的类型来确定供货价格,结果在价格管理上先自乱阵脚。

为了维护价格的稳定性,首先要做到让相同类型的分销客户享受相同的价格政策,如所有批发类型的客户享受一种相同价格,所有零售终端型的客户享受另一种相同价格;其次要协助不同级别的批发型客户统一其二次分销的价格,因为有些批发型客户为了上量经常会把供应商的年终返利或其它奖励政策提前向其下游客户预支,从而导致同一产品在同一区域的二次分销价格不一致。

(三) 信用管理

如果忽视了对分销客户在产品分销过程中的信誉等级、资金实力的考核,最终可能会导致客户完成了销售任务却扰乱了市场,甚至一夜之间“搬迁、倒闭关门”给公司造成巨额的呆死账款。因此,对每一个客户的销售动态,都要随时掌握,特别是必须控制累计铺货额度。具体可建立客户管理卡,采取信用等级评估、设定饱和铺货量、控制货款结算周期等办法来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

(四) 窜货管理

窜货最容易使当地的供销价格体系造到破坏,也最容易使分销客户对产品的日后销售工作失去信心。要想及时发现窜货现象,业务员只要做到勤于拜访客户经常查看产品的销售流向就可以了;但要想有效防止窜货现象,我认为必须走标本兼治的道路。

治标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事先明确窜货责任。公司与业务人员之间签订责任状、公司与分销客户之间签订严密的销售合同,三方事先达成书面协议,为处罚恶意的窜货分子提供法律依据。

2.与分销客户联手抵制。将当批窜货的销售额或销量累计到被侵入区域的分销客户的业绩中,作为有效任务之一。同时,从当次窜货客户和对应业务员已完成的销售额或销量中,扣除相应部份。

3.勒令窜货者以零售价回购,取消奖励或扣除相应的保证金。

4.实行包装区域差异化。通过批号管理、区域专销控制等方法对产品进行流向追踪。

而治本的关键在于建立厂商一体化的战略联盟合作关系,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把产品的销售都当成自己的事来做,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控制,彻底解决窜货问题。当然这还得依托整体营销理念转变和营销水平的提高。

六、 完善激励措施,鼓足销售后劲

区域划分、实地调查、目标分解、对手定位、客户管理等各项基础工作完成后,每个业务人员和他所具体负责的客户也都分别打拼出了自己的销售业绩,下一步就到了该翻开功劳簿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一) 内部业务人员的激励

关于自身业务人员的考核激励,虽然不同公司有不同的考核办法。但通过研究比较,我又发现这些办法无一例外地有着如下几个共性:

1.总体原则都是“数字论英雄,业绩定成败”。因为市场不相信眼泪和汗水,也不相信苦劳和疲劳,只相信功劳。所有的功劳都要拿具体的数字和业绩来说话。所谓工资定等级,奖金靠业绩;收入有多少,全凭真本事。

2.都有比较全面的考核指标和比较详细的奖罚细则。不是以偏概全,也不是靠拍脑袋办事没有奖罚执行的具体标准。以考核指标的全面性为例,大多数公司都是以回款、利润、任务、费用、应收账款、产品结构、日常工作等为基本的考核项目。

3.考核措施都是稳中有变。区域的营销工作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后,对应的考核管理办法也会与时俱进,日渐完善。

4.纵比和横比相结合。因为每个业务人员和每个分区的基础都是不相同的,基础好的区域业务员可能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基础差的区域业务员可能要拼死拼活才勉强达到一定标准。如果一概而论地采取业绩绝对值的考核方式将有失公平。纵比就是将业务人员这一考核周期的业绩与他上一考核周期的业绩相比较,如某一业务员的业绩增长率=(当月实际回款额-上月实际回款额)÷上月实际回款额;横比就是将业务人员的个人业绩与区域营销团队的整体业绩相比较,如某一业务员的业绩份额=个人回款额÷区域整体回款额。而这些纵向和横向的相对比值才是团队成员排名的最终业绩数据。

(二) 外部分销客户的激励

除了内部业务人员需要激励外,外部的分销客户同样需要激励:任务完成好的客户会向公司要更多更大的政策支持;任务完成欠佳的客户也会要求公司调整任务指标。关于客户激励我认为有两点要特别注意:

1.对客户同样需要全面综合考评。有人对客户抱着“有奶便是娘”的单纯态度,只考核客户的绝对进货量,这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全盘地考核客户的一系列指标:如任务完成率(客户的合同销量完成情况)、销售比重(本公司产品销量占客户所经营的同类产品总销量的比例)、销量增长率(当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或当月与上月相比)、利润率(必须扣除成本、促销、返利等支持政策性投入)、贡献率、价格管理、窜货控制、回款周期长短,等等。

2.不要一时头脑发热为了让客户重视本公司的产品而增加虚假性的激励承诺;也不要轻易改变对客户已有的激励措施降低激励力度,或截留公司的奖励政策为己所用。贪一时的小利只会使你永久地失去客户,失去市场。

区域市场开发方案篇5

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可在实体管理机构的设立上进行一些新探索。笔者认为,可尝试的方法是建立区域性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建立区域性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是建立保管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内的所有人员的人事档案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并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手段对人事档案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和开发利用,使其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从整体上看,全国性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是一个人事档案的管理系统,由众多的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就是人事部门统一领导下的各省、市、县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在操作上,形成档案的员工或单位可委托人事档案管理中心保管个人或其员工的人事档案,由单位及时补充新材料,按期交纳一定的保管费用,用工单位利用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的档案成功招聘人才,且向其交纳一定佣金。人事档案管理中心通过保管、提供利用乃至信息服务等众多职能,实现服务人才、促进整个社会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一、建立区域性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的可行性

(一)实践上的可行性

目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各种专门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档案都出现了各自集中保存的趋势,如城建档案集中于城建档案馆。实践证明,此法非常有效地解决了城建档案的管理问题。同为专门档案,人事档案是否也适合于集中到专门人事档案管理中心进行管理呢?这个问题可从深圳市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方法中得到启发。深圳市的做法是实行分层次和相对集中管理。其具体的管理模式有三种:一是实行分层次管理体制。全市局级干部和一、二类企业领导的档案由市委组织部统一管理;流动干部(辞职、辞退、出国留学、受聘到三资企业、外商驻深代表机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三来一补”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档案由市人事局人才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上述企业流动工人档案由市劳动局就业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二是实行集团、总公司集中统一管理,如国有免税商品公司等单位档案由集团公司集中管理。三是实行相对集中与分级管理体制,如建设集团本部的干部、工人、二级公司的经理、副经理、党委(支部)书记、人事部长、办公室主任、财务部长由集团集中管理,其他人员的档案由二级公司自己管理。如果深圳市建立一个人事档案管理中心,那么对于第一个管理模式来讲,就是将一个全宗中的三个子系统即企业人事档案全宗中的三个管理单位集中到一起进行管理。对于第二个模式来讲,只是按照来源原则对领导干部档案、流动干部档案和企业流动工人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即将一个集团、一个总公司作为一个管理单位进行管理。第三个模式与第二个模式基本是相同的,只是在一个管理单位中再分一、二级管理单位而已。区域性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其具体的运行机制可从非国有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得到体现。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可以按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实现非国有企业员工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方便利用。由员工所在单位按《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的要求,将员工的聘用、晋升、新订立劳动合同材料,奖惩材料,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材料,参加党、团等材料报送人事档案管理中心装入个人档案。企业需要聘用这类人员时,可按照规定到人事档案管理中心查阅其档案。

(二)理论上的可行性

建立区域性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可对人事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一方面体现了人事档案现实性、真实性、动态性、集中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符合《档案法》关于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档案管理要便于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利用的规定。这一原则同样也适用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区域性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的建立,体现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既有利于维护人事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也符合新时代人事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管理要求,

即信息资源要进行有效的整合与配置,进而实施系统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方便社会的利用。

二、建立区域性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的必要性

区域市场开发方案篇6

[关键词]市场经济 区域 企业 融合 市场营销

企业的市场营销表现形式指的是企业为了满足客户群体的需求和欲望而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过程,区域的市场营销表现形式指的是区域政府和利益有关人员为了将该区域资源管理水平提高,利用市场实践和营销手段来实现欲取品牌化和企业化的经营方法,将区域配置和资源进行整合,吸引目标消费者,或者是满足目标消费者需求的过程。两者的关系都是为了促进利益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本文浅谈企业的市场营销和区域间市场营销融合的方法,对于促进两者共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一、企业和区域间市场营销共同之处分析

1.众所周知,消费者是消费市场的核心,同时消费者也是将商品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的推动者,因此,我们所说的营销就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为出发点以及最终归宿,让消费者对商品产生购买的欲望,以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区域间市场营销与企业的市场营销都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最终导向而制定出营销方案,在此期间应用促销、宣传等手段将商品的知名度提升上来,使消费者有消费的欲望,刺激其购买产品,并且在消费者购买前,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进行不断的优化,保证消费者对改产品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2.由于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购买方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就致使商品与商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良好的市场营销方案就成为使商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重要依托,在对营销方案进行制定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市场竞争的具体情况,将竞争对手的具体情况了解透彻,以确定商品的定位,使商品在市场有占据有利地位。

3.销售过程其实就是促进商品和金钱相互交换,其本质与古代的易物没有任何差别,因此,在对于消费者的开发方面都是要根据其所需求来制定。营销行为的开展,其关键目的就是在于引诱特定的消费群体对某种商品产生兴趣,直至其购买该商品的过程。区域间市场营销以及企业的市场营销所需要的结构都是消费者的购买行动,但是两者间又有些许不同,那就是前者多为吸引消费者来访或投资,而后者更加注重金钱,通过以物换钱的方式来体现企业的存在意义。

4.促销是区域和企业管用的营销手段,指的是将企业商品或者是区域商品的最新信息快速、准确的传递给消费者。在竞争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无论是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还是区域的市场营销行为都要利用促销手段对商品以及商品的附属信息向消费者进行传递,这样做的目的都是在于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升上来,从而使经济效益得以提升。

二、企业的市场营销和区域间市场营销相融合的策略

1.由于近年来我国的产业化发展越来越迅猛,不同区域间的市场竞争、环境、渠道以及需求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差异,这些差异成为企业和区域制定营销方案的阻力,所以有关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为了使企业的市场营销和区域间市场营销可以协调进步,就必须要实现区域企业型市场差别化的营销方法,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到产品价格的定位、促销以及销售等多个环节进行车别化管理,以此来提高企业在经济市场的竞争力,用企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共生。

2.产品的异化营销方法是实施区域企业型市场差别营销方法的主要手段,其具体包括了产品开发的差别性以及产品组合的差异性。企业的立足点应在于满足区域市场的客观需要,采取本地开发、营销的方法,将产品的销售业绩和知名度提升上来。企业要增强对区域间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创新能力,使企业的产品永远能吸引消费这的眼球,也可以为产品研发组织提供真实性高的数据,将产品在本地的根基打好。

3.区域产业集群市场营销是区域市场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融合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充分发挥其区域间营销和企业的品牌营销的联动性和合争性。区域间产业的集群应该品牌建设为最终目的,重点应在于打造城市品牌,以集群内企业的名企、名家和名品为入手点,促使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和谐共生,形成品牌与品牌之间的集群。企业品牌以及区域品牌都应通过推广和促销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使区域经济和企业经济在经济市场的占有额实现同步发展的目的。

三、总结

区域间市场营销和企业的市场营销融合措施并不单单只有文中提到的几点,还有很多可行性十分高的措施有待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发掘,所以,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不应满足与现状,要想让我过经济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目标,就一定要将我国区域间市场营销和企业的市场营销融合措施完善起来,赶超国外先进理念,真正使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论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差别区域的差别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2]企业市场营销与区域市场营销的关系分析.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2(10)

[3]区域市场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关系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1, 23(22)

区域市场开发方案篇7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常委会报告我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请予审议。

一、去年以来全市整规工作进展情况

去年以来,整规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实际,以深入开展“经济规范在*”活动为总抓手,以大力实施专项整治为突破口,统筹整体规划,加强组织协调,夯实工作基础,完善长效机制,全市整规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市场经济秩序和区域经济形象持续好转,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得到了*市、省、全国整规办的充分肯定,我市整规工作的做法和体会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整规办主任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一)以维护区域经济形象为重点,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区域经济形象不断得到好转

针对近年来我市部分地区和领域假冒侵权案件和产品质量问题多发实际,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和产品质量监管力度,通过深化整治、健全机制、加强监管,使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产品质量状况呈现逐步趋好态势,区域经济形象不断好转。

1.严打重罚,大力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保知工作组及其办公室,与市整规办合署办公,负责组织、协调和督导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以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为契机,精心设计载体,切实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良好氛围。组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以商标侵权专项治理为重点,先后开展火花塞、轴承、洗衣机、电熨斗、鞋服、网络配件、制笔等七大行业专项治理,通过公告、普查、商标使用登记备案、行业倡议、企业承诺、查处案件等形式,营造氛围,加强监管,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尤其是加大了对制售假冒涉外知名商标、驰名商标、著名品牌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会同公、检、法、工商等部门形成了《关于加大对假冒注册商标违法犯罪行为惩处力度的联席会议纪要》,规定对不构成犯罪的案件,在行政处罚幅度上按法定上限处罚,对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嫌疑人,一般采取拘留、逮捕的强制措施,法院在量刑上一般不适用缓刑,形成了打击假冒注册商标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去年以来,全市共查处各类商标侵权案件396件,案值2937.05万元,罚没款1122.84万元,其中移交公安机关立案13起,提起公诉12起,作出司法判决11起,判处罚金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使违法犯罪成本大大上升,有效遏制了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多发势头,对促进区域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大了文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共收缴各类盗版音像制品89300余盒,盗版电子出版物1070余张。

2.强化监管,狠抓产品质量突出问题。针对我市部分产品质量隐患大的实际,加强日常监督,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确保了区域产品质量基本稳定。建立产品质量监管数据库,对轴承、家电、减压阀等块状重点行业进行ABCD动态分类管理;对质量问题较多的电暖宝产品引导企业制定行业标准,按标准进行生产;探索监管模式下移,在附海镇设立质监站,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管;对有质量隐患的行业实施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建立产品质量动态分析机制和预警监管机制。在饮水机行业开展企业质量信用评价试点,制订生产质量管理考评办法,实施企业质量信用情况分类动态管理。同时,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质量的专项执法力度,去年共查处假冒伪劣产品违法案件521起。今年又组织开展7次专项综合执法行动,查获劣质插头插座31000余只,半成品4000余只,劣质和假冒饮水机3000余台,劣质减压阀成品10000余只,半成品3000余只,对103家生产不合格轴承、饮水机、插头插座企业进行处理。开展“黑心棉”整治行动,对*、*、*、*等重点地区涉及使用絮用纤维及开花机行业经营情况进行全面整治,共查处4家黑心棉原料生产窝点。

(二)以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重点,大力开展专项整治,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坚持把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重点,大力组织开展专项整治,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逐步解决。

1.分口把关,全面推进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去年来,以提高食品药品综合监管能力为抓手,强化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全方位监管,开展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的食品专项整治,加强对食品安全源头问题、苗头问题、热点问题及村级农贸市场、企业食堂、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的联合整治,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主要菜篮子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促进全市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不断好转。目前,全市大中型餐饮业及学校幼儿园食堂量化分级参评率达100%,731家食品经营单位实施商品准入制度,新增放心店102家,统一配送率达85%,食品生产领域产品合格率为76.42%,流通领域食品合格率达到98.14%,前28类食品企业获证率达100%。

2.强化基础,不断扩大安全生产整治成果。基本建立起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加强市镇村三级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工作,组织开展交通安全、“三合一”、烟花爆竹、打火机行业、土制升降机、汽车修理行业、冲压作业、城镇燃气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以及商贸市场、文体经营场所等重点区域的消防安全管理,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去年,全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事故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实现“零增长”目标。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330起,造成96人死亡,25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56.96万元,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1.05%和67.93%,但各类事故仍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之内,总体算是平稳。

3.协调联动,废塑料行业专项整治进展顺利。针对我市废塑料行业存在的无证无照经营、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劳动用工混乱,以及违章搭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顺应民意,决定由整规办为总牵头协调,以桥头镇为试点,开展废塑料行业专项治理,通过在镇(街道)组成工作实干班子,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行业普查,明确废塑料行业整治要求,制订出台专项整治方案,对环境污染特别严重、安全隐患特别严重、占用基本农田的加工户实行直接取缔措施,对大多数以此为生计,一时又不能转产的加工户实行限期整改,逐步淘汰违法违规废塑料生产加工,在2010年底依法纳入规范经营的轨道。为使专项治理工作顺利推进,成立废塑料行业专项治理工作突发性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出台废塑料行业专项治理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通过近一年多的努力,目前桥头镇专项治理工作已基本完成,该镇共有加工户956家,已取缔327家,经整改允许其临时生存629家。全市20个镇(街道)和杭州湾经济开发区共有废塑料加工经营户3226家,其中桥头镇、观海卫镇、宗汉街道、*街道和横河镇等五个重点镇(街道)合计有3032家。目前,各地废塑料行业专项治理均已进入集中整治阶段。此外,开展了宗汉熔炼行业专项治理,目前,对集中区内企业,责令其限期在9月底前停业,12月底前全部清理完毕;对集中区外29家企业,按计划予以整治,力争在12月底前全部清理完毕。启动横河轴承行业油污染治理,目前横河镇正着手制定油污染专项治理方案。区域性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不断深入。

(三)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为重点,加大经济规范工作力度,无序经营现象得到明显遏制

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针对我市经济秩序中的不规范现象,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组织开展无证无照、税收秩序及其他市场秩序的治理,经济无序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

1.突出重点,全面清理无证无照经营。去年来,以“减少总量、解决存量、控制增量”为总体目标,分区域实施全面清理无证无照经营。去年各地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依法查处无证无照经营7721户,立案查处2070户,总案值5886万元,罚没款830万元,实现了年初设定的总量减少20%的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从深层次解决无证无照问题入手开展分行业、分区域先行试点,点面结合,推进整治进程,全年争取清理无证无照户数占上年度普查总数的25%以上。开展匡堰全面清理无证无照经营试点,通过宣传发动,对辖区内无证无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现正在制订治理方案。开展浒山街道北二环线以北餐饮业无证无照专项治理试点。查处取缔涉及生产安全的无证无照经营,重点是*、*等地“三合一”服装加工作坊。整治涉及食品安全的无证无照经营,重点开展豆类制品无证无照专项治理。目前,无证无照经营专项治理正按既定目标顺利推进。通过对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开展不间断、高密度、高强度的清理,有效地遏制了无证无照经营的蔓延势头。

2.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其他各项整治。开展税收秩序整治工作,以行业整治为主线,加强对废塑料、无证无照、小规模经营户及块状经济的税收管理,重点对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餐饮旅店业以及高收入行业的个人所得税项目进行专项检查,严厉查处偷、逃、骗、抗税等违法行为。至今年6月共查补税费、滞纳金及罚款6204万元。开展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饮料添加剂以及以初级农产品安全为重点的农资市场专项整治,通过实施专项检查、集中执法、农产品有效检测等监管手段,共查办违法案件53起,罚没款58万元。抓好建筑质量、安全及“两款”(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款)清欠三项工作,实施现场与市场联动机制,制订建筑行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完善建筑市场执法体系和信用体系,健全解决和预防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建立镇(街道)劳动监察队伍,实行企业ABCD分类管理。开展了“春雷”、“春雨”、“春风”、“春苗”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共取缔非法职介8家,追回拖欠工资800万元,罚款29万元。开展文化市场整治工作,开展网吧、演艺、娱乐场所、非法安装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等专项检查,规范经营秩序,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开展医疗市场整治工作,整治无证行医,规范有证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确保了医疗卫生市场的健康运行。

(四)以完善制度为重点,全面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整规工作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积极探索整规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初步建立了整规工作的网络体系、规划体系和制度体系,加强了督查、督办和考核力度,有力促进了全市整规工作的有序开展。

1.整合力量,健全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整规工作网络体系,市整规办组建以来,积极履行职能,督促各部门相应建立以分管局长为责任领导、办公室主任或执法大队长为联络员,各镇(街道)工业镇长为分管领导、经发办主任为联络员的工作网络,为深入开展整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为推进联动执法,加大执法力度,现正着手成立松散型联合执法大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及重大复杂案件的牵头、协调和督查工作,可望有效解决行政执法中不能快速有效衔接的问题,进一步形成了执法合力。建立健全整规工作宣教和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广泛宣传有关政策、法规,落实举报投诉奖励制度,形成多层次的监督阵容,努力构建政府、企业、消费者、社会舆论共同参与的监督网络。

2.超前谋划,加强规划体系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决定》要求,今年通过全面深入调研,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组织编制了*市整规工作总体规划(2007-2010年),作为今后全市整规工作的行动总纲,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整规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并明确了阶段性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又组织相关部门制定了知识产权保护、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等9个专项治理行动纲要,初步形成了统分结合、层次分明的全市整规工作规划体系。在此基础上,每年出台整规工作年度实施意见,把工作目标细化、量化成具体工作任务,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牵头和配合责任,确保各项整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3.创新方法,推进制度体系建设。在部署推动面上工作开展的同时,我们注重日常督促检查与制度性规范约束相结合,建立目标考核、督查督办、案件报告、市场预警、行政问责、信息报送、举报投诉等系列规章制度,着力在整规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上有所突破,基本形成了一整套具体和可操作的制度体系。如出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考评办法,把整规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专项考核,形成有效激励机制,推动整规工作决策部署的落实。建立督查督办制度,尤其是加大对大要案办理情况的督查和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检查力度,确保了整规工作责任、各项治理措施、日常监管工作落实到位。建立查处违反市场经济秩序案件情况报告制度,对案件报送内容、程序、时限、形式和方法等作出明确规定,及时掌握查处违反市场经济秩序案件进展动态。建立完善市场预警机制,搭建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劳动力市场等重点领域预警信息平台,及时发现市场经济秩序中出现的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现市场监管关口前移。出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行政问责暂行办法,对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员,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区域市场开发方案篇8

听了司总这个观点我马上想到了蒙牛石家庄市场,当年蒙牛进入石家庄市场的时候三鹿还非常强大,对蒙牛采取的是围堵策略,不允许终端店销售蒙牛的产品,否则取消销售权等措施,可是这些并没难道当时的石家庄分公司经理,逐渐冲破三鹿的封锁成为石家庄市场第二品牌。

而当三鹿倒下之后,石家庄市场成立一个群雄争霸的格局,按理说作为石家庄原来第二品牌的蒙牛应该顺理成章的成为霸主,可是时任蒙牛石家庄分公司的经理据说当刚开始听说三鹿出事的时候,整天乐呵呵的在公司“走动”,并没有具体的措施,结果现在的蒙牛连第三也算不上了。

由此可见,作为一个区域的负责人,对于区域市场的开发与管理的重要作用。区域市场拓展的策略与做事、做人的风格直接影响了区域市场的最终的结果。

我为企业提供策划服务的时候,大多会与企业捆绑销量,今年做一个铸造企业区域市场的时候,在最初候制定不少关于区域市场提升销量的措施,也与这位区域主管沟通过无数次,结果执行半年以后发现我们制定的方案以及不间断沟通的结果并没有执行多少,仔细梳理发现,该区域市场虽然有难点,但是这些思路与方案不至于推行不下去。

在一天早上,我即将从这个市场去另外一个城市,与这位区域主管简单沟通几句,这位主管对我说:“刘老师,公司质量不好至少影响我40%的销量。”

由于他们公司属于工业企业,到了8月份基本可以判断出全年的销量,按照这个区域主管的说法是,这40%的销量正好是全年任务的缺口。

我听了这话让我一愣,这位区域主管的话真的让我没想到,没想到他会把这个缺口归到质量上,稍微顿了一下,我反问:“你说公司质量不好,其他区域的销量怎么没受到影响,反而不断增长?”

他无语。转移话题后,聊了一些其他方面的事情,我启程离开这个区域。在车上我不断反思,我们的原因、公司的原因,还是区域主管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叫“赢家有计划,输家找借口”。从事营销工作十余年无论是多大的失败,还从来没有找过借口,总是在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即便在为客户服务的时候,无法达到目标也从来没有像一些策划公司那样将责任归到客户那里,而是自己承担下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

从一些细节上,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结症,所以我要去调整这个区域市场提升销售的工作重点,提升方案的执行力。

作为一个区域主管,最基本的一项素养就是市场策划能力,也就是说,要在了解这个市场基本特征、公司品牌在市场上的位置、优劣势以后,要找到市场的切入点,通过有效的产品组合、价格策略、渠道提升以及推广策略进入市场,提升区域市场的生意。

当然团队的管理这项素质,对区域主管也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有很好的市场策划能力实现区域生意的提升,管理就相对简单。无论是经销商,还是销售队伍,大家都是出来混饭吃的,一个在市场方面的有为的区域主管自然能够提高大家的收益,在管理上的阻力自然小的多。

就像诸葛亮初出茅庐的时候,关羽和张飞都不服,但是指挥几场战役胜利后,就自然听话了,实际上区域团队的管理也是这个道理。不过也要注意管理的方法和自身的心态修炼。

关于其他方面关于区域主管的素质,诸如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业务能力等很多营销战友都阐述过了,再此不赘述。

谨以此文提高一下企业对区域主管的重视。从很多案例中也能看出,许多市场销量不好的区域,经过一个有思路、务实的主管的变革使原来排名靠后的市场成为公司的翘楚。

上一篇:春耕生产情况汇报范文 下一篇: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