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区域

时间:2022-10-07 07:57:27

度区域

上 榜

1.北京市

2.上海市

3.浙江省桐庐县

4.海南省

5.河南省

6.广西壮族自治区

7.广东省深圳市

8.黑龙江省讷河市

9.安徽省金寨县

10.贵州省

入 围

1.甘肃省

2.安徽省

3.陕西省

4.山东省德州市

5.广东省

6.江西省

7.青海省

8.内蒙古自治区

9.福建省

10.湖北省

北京市

入选理由 实施“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职业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从初中招收好的生源,通过7年贯通培养,获得国内或者国外的本科文凭。北京的探索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亮 点 职业教育在多数人心目中是“低端”的,然而令人惊喜的是,北京正在探索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受到考生“热捧”。这项改革给职业教育带来“亮色”和新的希望,轻视职教的现象正在改变。

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市支持部分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选择对接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通过考试招收初中毕业生,完成高中阶段基础文化课学习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专业教育。在北京市委教工委、市教委的积极协调下,这个探索分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两种模式,高职院校培养方式为7年一贯制,7年分为3个阶段,即“2+3+2”,前2年学习高中阶段课程,之后3年学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最后2年到国外本科应用技术学院或者在北京本科高校学习,学生最后可以获得外国或者国内的本科文凭。中职学校培养方式为“3+2+2”,即前3年在中等专业学校接受基础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育,中间2年在市属高校(护理专业为3年)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后2年接受本科专业教育。这项改革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铁路卫生学校、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等学校同时展开。这些院校各自对应一所示范高中、一所或者数所国内外本科院校和数家企业。

2015年9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德国科隆汉斯贝克勒职业学院、南威斯特法伦应用科技大学、卡尔・杜伊斯堡公益中心共同签署合作协议,这是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外培计划签署的一个实质性合作文件。贯通培养“外培班”的学生完成协议所设定的各类准备课程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可以进入德国应用科技类大学本科专业学习。北京市出资支持“外培班”学生出国学习。

进行探索的职业院校是贯通培养的责任主体,与合作的示范高中和本科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协作机制,推进资源共享。示范高中一名校领导负责高中阶段合作教学管理,高中各学科带头人指导教学,选派优秀骨干教师以兼职、兼课形式承担教学任务;协助职业院校制订课程标准、选用并开发教材;协助职业院校建设实验室;接受职业院校相关教师培训或挂职。本科高校参与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在招生录取、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质量评价等方面与职业院校衔接。

上海市

入选理由 上海4所职业院校、40多家企业和喀什8所职业学校、10家企业组成职教联盟,开创职业教育援疆新模式,被自治区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试点、试验、示范重点项目”。

亮 点 上海市与新疆喀什地区联合组建上海―喀什职业教育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签署《沪喀共建喀什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协议》,扎实推进教育援疆工作。

强化职教发展组织保障。联盟依托上海职教资源,主动对接喀什地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型产业发展需求,筹建服装、燃气、机电3个专业分会,努力构建校、企、协三方联动的合作格局。成立由职业教育专家、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与管理骨干、德育专家等100余人组成的联盟专家库,为沪喀两地师生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指导、评估、服务。

加强职教内涵质量建设。在服装、汽修、燃气等专业开设内地新疆中职订单班,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文教协同培养艺术人才机制,提高新疆文艺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喀什各县职业学校打造精品专业,莎车县的汽车维修、服装制作专业,巴楚县的西点制作、手工织毯专业,泽普县的民族手工艺制品专业均已具备较高的办学水平。建设适合联盟学校学生的课程和教材,重点开发民族团结教育、新疆产业、双语等课程,编写《初级汉语校本教材》《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汉语》《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专业汉语》等校本教材。

推动职教学生就业升学。逐步实施联盟内学生毕业时取得学历教育毕业证和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支持喀什地区培训就业部门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对符合条件的新疆籍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建立联盟信息平台,两地用工信息和新疆学生就业信息,促进学生更好就业。其中,上海市2011级338名内职班学生就业率达98%。组织内地新疆中职班学生回疆参加高考,推进回疆对口单列招生,通过现有政策和路径进一步满足内地中职班学生升学愿望。

开展喀什职教教师培训。做好新疆喀什地区职校教师到沪挂职培训工作,结合每位教师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培训内容,通过师徒结对、参观考察、交流研讨、实践训练等方式开展富有成效的培训,共培训教师40余名。遴选优秀职教人才组建讲师团送教上门,重点培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服装制作与加工专业”“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内容,累计培训教师100余名。

浙江省桐庐县

入选理由 职业教育创新办学,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加强制度供给,优化办学方式,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注入动能,打响“杭派技工”品牌,培养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专业技工人才。

亮 点 桐庐重视职业教育,重在精心规划设计,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与产业发展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举全县之力办好3所中职学校:桐庐职技校是公办学校,桐江中职校是民办学校,两所学校均为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杭州交通技校由交通部门主办,是部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公办、民办、行业办,实现优质职教资源全覆盖,惠及全县6000余名职教学子。县财政全额负担职业学校基础项目建设,将总投入1.5亿元的职技校改扩建工程列为政府重点工程,按普高的1.5倍标准下达中职生生均公用经费,2014年职教专项经费1223万元,大幅改善办学条件和实训环境。

围绕建设中国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战略定位,桐庐职业教育动态调整专业结构,精准对接发展所需、企业所盼、民生所向,重点扶持发展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产业发展急需专业;新开设物流服务与管理、健康养生等特色、新兴专业。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着力推进名专业和品牌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创建一个部级实训基地、一个部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两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水平和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努力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一是引进英国职业教育认证体系和汽车售后服务类专业国际课程标准,选拔并确定具有国际技能资质的专业人才。目前已培养出近百名在国际知名企业就业的高技能人才,获得很好的社会评价。二是探索多样化的师资培养方式,按照国际职业标准,提升汽车售后服务类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实践技能训练方法及能力,并承担国际化课程教学和国际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目前,有12名教师获得德国机动车技术服务总监证书,2名教师获得国际钣喷工业协会颁发的汽车钣喷修复高级技能资格证书,14名教师成为宝马汽车技术培训师。三是引入国际技能大赛标准,提升汽车售后服务类技能型人才的国际影响力。杭州交通技校是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从该校毕业后留校任教的杨金龙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勇摘汽车喷漆项目金牌;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杨广代表中国参赛获得优秀奖。

海南省

入选理由 积极跟进、部署落实,将构建海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治理体系、推动教育法制体系作为顶层设计齐步启动,加紧出台配套政策与方案,引导和推动全省职业院校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改进和加强教学育人工作,增加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水平,为履行时代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和新使命、开创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亮 点 积极推进“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习提升工程”项目工作,基本完成项目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综合实习提升工程建设工作,社会服务水平和继续教育能力明显提升。2015年中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24个,新建项目7个,续建项目17个,年度项目资金9636万元已下达到项目单位。新建项目学校已启动项目立项、设计等有关报批工作,续建项目按时序推进。安排重点专业建设专项资金3000万元,支持16所中职学校16个重点和特色专业(点)建设。继续实施“高校特色培育工程”,组织开展了第二批海南省高校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评审,共遴选出7个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

继续试点实施职教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推动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贯通培养。启动海南省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合作开展中职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2015年职教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招生共计8757人。印发了《海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学生转段升学工作的意见》(琼教职成[2015]69号)和《海南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高职教育阶段学生学费补助项目经费分配使用方案》,规范试点项目学生转段升学,给予中职毕业且升入高职阶段(含应用型本科)试点项目学生一次性5000元的学费补助。召开2015年职业教育改革和招生试点项目工作推进研讨会,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试点项目工作。

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制定《海南省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联合省工信厅、科技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先后发起了省创业大赛、首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项目。鼓励各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最新扶持政策,积极与之配套的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结合职业院校专业优势和学生专业技能特点大力创新创业。

河南省

入选理由 河南省自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以来,职业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改革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明显增强。尤其是在中职学校布局调整、校企合作、大规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以及创新创业生力军的锻造方面,成就突出。

亮 点 2008年,河南省启动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同一年,河南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从此,河南职业教育步入发展快车道。2014年,河南省又启动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要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财政方面,2008年以来,河南各级政府多渠道筹措职教经费400多亿元,其中公共财政累计投入388.7亿元,为职教攻坚提供了资金支持。

河南省政府2015年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提升办学水平的意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优胜劣汰,优化学校布局。意见明确从2015年起用3年时间,采取撤销、合并、兼并、划转、转型、共建等形式,整合一批弱、小、散的中等职业学校,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向优质学校集中,优化学校布局,增强办学能力,提升办学质量。经过资源整合、布局调整,到2018年,河南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调减至420所左右;原则上校均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在优化学校布局过程中,确保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数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确保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不流失;办学条件基本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或技工院校设置标准要求,提高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热企不热”一直是个困局。作为人口大省和外出务工大省,人力资源多而不强、候鸟式就业是困扰河南本地发展的两大瓶颈,为此,河南职业教育通过改革办学机制、配合产业转移、引领产业升级,在校企合作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不仅实现了劳动者“在家门口就业”,更有效支撑起本地的产业发展战略。河南省通过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建设―移交、股份制等形式引入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让企业有了真真切切的获得感,“校热企不热”的难题也得到了缓解。政府牵线搭桥,学校也不再坐等企业援手,而是主动走进企业。据了解,河南先后实施两期职教攻坚项目,大力推动职教集团化、品牌化发展,“林州建工”“信阳茶艺”等17个地方特色职教品牌与地方产业精准对接,全省89个“职教强县(市)”都建有服务县域经济、县域农业的多功能职教中心。对于中部人口大省河南而言,以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为抓手,承接招商项目、服务产业布局正成为职业教育提质升级的新机遇。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入选理由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通过职教攻坚和试验区建设,职业教育取得显著成就,培养培训了大批合格技术技能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建设、促进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亮 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广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统筹县级中专综合改革。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县级中专综合改革计划》,对全区县级中专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确定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等9大任务,建立分类考评奖补等4项激励新机制,明确落实政府责任等4项保障措施。推进高职院校与县级中专合作办学和对口帮扶“扩面提质”,推动县县办好1所新型中等专业学校。2014年,参与县级中专综合改革的高职院校增加至15所,全区76个举办职业教育的县(市、区)有62个县全面启动县级中专综合改革。

完善人才衔接培养体系。做好本科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试点工作,试点本科高校由2013年的4所扩大到2014年的6所,招生范围由32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扩大至全区所有中职学校。探索中高职衔接贯通办学模式,实行5年一贯制、分段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及高职对口招收中职学生,组织高职院校采用自主选拔方式对口招收中职学生。推进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6所高职院校和4所本科高校联合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改革试点,首批试点专业6个,每个专业招生40人,合计共240人,实现历史性突破。

调整专业对接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对应自治区重点发展的“14+10”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建设450个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对应民族文化产业,规划建设40个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在坭兴陶、铜鼓、绣球、民族服饰、民族歌舞等专业领域积极开展民族技艺传承。调整设置202个中职专业和381个高职专业,覆盖了中高职19个专业大类和三大产业,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就业需求、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专业结构体系。

广东省深圳市

入选理由 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有关职业教育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年度重点工作及民生实事,并在一些重大改革上取得突破,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形势喜人、亮点纷呈,为深圳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了更多的具有世界眼光、勇于创新的高素质、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

亮 点 注重顶层设计。一是组织修订、完善《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送审稿)和《深圳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2016―2020年)》(送审稿)并呈报市政府。二是根据市政府召开的研究职业教育工作专题会议的精神,制定《深圳市建设国际一流职业教育体系工作方案》并获得市政府批准。三是组织开展为职业教育建言献策的“头脑风暴”活动,请各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职业院校对深圳市职业教育建成国际一流的发展目标提出意见或建议,并在深圳特区报社开设《问计:深圳如何打造国际一流职业教育》宣传专栏,采访国内知名的职业教育专家学者、职业院校校长、行业协会、企业家代表等,集思广益,一起为深圳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建言献策。

顺利完成实训基地建设。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300万元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建成深圳市28个校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市财政投入建设资金2280万元,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2200多个实习岗位,顺利完成了市政府民生实事任务。集团化办学进一步加强。批准成立了深圳市南山职业教育集团,该集团挂牌仪式于2015年9月在南山区博伦职校举行。目前,深圳市职业教育集团已达7个,成员单位近400个。

教育“十二五”规划职教项目顺利完成。率先实施职业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补贴和学生实习补贴。着力产教融合、创新办学,成立7个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97个,中高职学校开设的175个专业基本满足深圳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创造了影响全国的技能人才培养“宝安模式”。全市现有中高职示范校及建设单位7所,7所部级重点中职学校,5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近三年共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一等奖33个,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教师专业化水平大大提升。建立了“青年教师校外实训基地”。举办了专业教师参加的涵盖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和信息化实训教学三方面的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了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定了首批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海外(英国)培训计划,认真研究和精心设计了课程,和学校一道选择有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参加培训,首批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海外培训已顺利完成培训任务。

黑龙江省讷河市

入选理由 突出职业教育服务功能,深化职业教育体制、办学模式、培养方式改革,在籍学生增加到5370人,年培训各类人员4.5万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

亮 点 加大保障力度,推进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制度约束衔接配套。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全国职成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兼任职教中心学校校长,建立起“党政领导、教育牵头、部门协作、专家指导、学校实施”的工作机制。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在职业教育投入上实现了“四个确保”,即:确保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达到43%;确保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逐年增加,达到175万元;确保学生人均教育经费不低于3000元纳入财政预算,达到3300元;确保成人教育经费按人均3元筹措。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制发了《讷河市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20个指导意见,完善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长效运行机制,做到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加大整合力度,推进教育资源、产业资源、培训资源集中统筹。一是建立“城乡一体”教育网络。将17所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整合到职教中心学校,完善了三级职业教育网络体系。统筹安排高中阶段招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和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确保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二是建立“学做一体”实训基地。组建了专业指导委员会,采取“上挂横联下辐射”的办学模式,一个农户就是一个实践基地,一个村就是一个新技术推广基地,一个乡镇就是一个产业基地,实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科技要领直接到人。三是建立“局校一体”培训模式。将部门、行业、社团等培训项目全部归口到职教中心学校,依托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广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形成了市场需求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长班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进校校、校企、校社深度融合。一是校校合作提升办学层次。与大连职业中专、黑龙江省农垦职业学院等院校开展中高职贯通教育,建立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业实习基地,高职升学成绩连续7年位居黑龙江省前列,就业率达到98%。二是校企合作推广高新技术。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5个合作项目,成为隆平高科在东北地区第一个培训基地和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与农副产品基地联合研制玉类断尖液体喷雾一体机,填补了国内空白。三是校社合作培育新型农民。在黑龙江省率先实施政校社一体为农服务部级特色项目,实行“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专业+合作社+市场”三种模式,建立产学融合示范基地50个,推进由传统培训向新型培育转变,已经培养5000余名种田能手和致富能人。

安徽省金寨县

入选理由 金寨县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贫困山区县和旅游资源大县。安徽金寨职业学校作为国家实施扶贫攻坚战略支持革命老区金寨发展的“5+1”项目之一,肩负着为加快老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安徽省金寨县以金寨职业学校建设为契机,统筹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初步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亮 点 以职校为龙头,统筹资源配置。依托金寨职业学校开展“立足金寨、辐射皖西、示范全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设立金寨县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制定统筹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工作方案,将县内两所职高和全县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到职业学校,打造职业教育基地。在培训项目上,打破条块分割,将县人社、农委、扶贫、民政等部门负责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新型农民培训、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等培训项目统一交由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承担,初步形成了以职业学校为龙头、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以计划为手段,统筹生源组织。根据“普职招生大体相当、协调并进”的要求,统筹安排招生计划,严格招生政策,严禁非法招生,遏制招生乱象。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安排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专业,提出培训要求。2014年以来,先后在职业学校实施“贫困户一户一人雨露计划培训”“退役士兵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共培训8475人。

以质量为准绳,统筹培训管理。建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对93个专业实训室、32个培训基地实行规范化管理。注重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和过程管理,确保培训质量。研究制定培训项目方案,确定专业设置、课程安排、质量标准,建立培训档案,组织评估验收,对参训学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以人才为保障,统筹师资配备。推行全员聘用制,实行末位淘汰,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督导等措施,多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制定出台《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意见》,建立较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人才队伍。整合两所职高师资,择优选调106名优秀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面向社会及高校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56名教师;选派39名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和大别山职教集团的专业技能培训;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按照不低于编制数20%的比例,面向社会、企业、院校聘用兼职教师40名。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一支200人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贵州省

入选理由 “十二五”以来,贵州职业教育累计培养输送各类型技能人才13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0万人次,职业院校毕业生在省内就业的比例持续上升,2015年达到70%,为贵州经济增速稳定保持全国前列提供了技能人才保障。

亮 点 贵州现有493万贫困人口,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要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贵州省委、省政府始终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研究部署教育工作,推动教育优先发展、职业教育率先突破。一是实施教育“9+3”计划。2013年1月,省人民政府以1号文件印发实施教育“9+3”计划意见,各级党政机关压缩行政办公经费的5%支持中职免费和“百校大战”项目建设。通过集中攻坚,全省中职办学规模现达85万人,普职大体相当,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全国最低的62.2%提升到86.1%,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2013年9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省政府出台《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现初步构建以黔中经济区清镇职教城为核心发展体,黔北经济协作区和毕水兴能源富集区职教园为两翼,三州文化旅游区和部分县级职教中心为节点的“一体两翼多节点”职教空间布局。三是强化职教发展法制保障。2015年1月,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施行《贵州省职业教育条例》。这是2014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后出台的首部地方职教法规,为紧跟现代职业教育新形势提供了坚强的法制保障。

实施创新职教脱贫1户1人行动计划。2015年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创新职教培训扶贫“1户1人”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部署到2017年全省12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1户1人1技能”。一是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教育、人社、扶贫部门遴选100 所职业院校挂牌建设扶贫基地。创新进村入户培训、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施行“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十创业辅导”“研学产销”一体化、农业技能“师带徒”等培训模式。二是实施全覆盖高精准职教脱贫项目。在国家助学等普惠政策基础上,实施“春晖助学计划”“蒲公英计划”“国酒茅台,国之栋梁”等公益助学项目,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着力提升贫困妇女就业创业能力,实施“持家女”“家政女”“锦绣女”培育工程。围绕全省9000个贫困村产业发展,实施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围绕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用工需求,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围绕贵州“十大扶贫产业”,实施贫困人口农技培训。三是组织省属优质职业院校订单开办全免费“威宁班”“赫章班”,为贫困大县开设脱贫致富直通车。2015年,全省贫困人口减少130万,“十二五”累计减贫600余万人。

上一篇:“读书学习”类主题作文展播 下一篇:浅谈初中历史课改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