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后备干部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22 11:30:19

农村后备干部培训

农村后备干部培训篇1

根据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和区委组织部在我市开展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试点工作的安排,经研究,从今年开始,在全市农村进行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的试点工作。现制定试点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务,以全面提升村干部素质,增强其带领农民群众加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本领为目标,通过强化教育培训、加强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村干部激励约束机制等措施,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村级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我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基本原则

做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试点工作,要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要确保试点工作有成效、出经验,以此指导和推动今后面上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二是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对于尚需探索、试行的工作,要在面上部署开展的同时,确定一、两个点,进行重点指导,研究解决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指导试点工作健康发展。

三是大胆创新的原则。要在贯彻落实市委部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提升村干部素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三、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试点工作,要使村干部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得到提升:

(一)政策理论水平有明显提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熟悉党的农村政策,做到正确宣传解释、创造性地贯彻和模范带头执行党的农村政策。

(二)民主法制意识有明显增强。坚持依法办事,认真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民利。

(三)宗旨意识进一步强化。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科学文化水平和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有一定提高。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熟练掌握几门必备的农村实用技术;充分发挥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目标,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四、工作措施

1、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强化教育培训措施。县区党委和各乡镇党委都要认真制定和落实好村干部长期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努力做到短期培训经常化、岗位培训制度化、学历教育普及化。

抓好村干部年度培训。市委在抓好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的同时,安排部分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训;县委在抓好对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的同时,每年要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不少于10天的集中培训;乡镇党委每年要对其他村干部和农村党员进行不少于7天的集中培训。要注意改进培训的方法,丰富培训的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在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培训、农业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和行政管理科学培训的同时,要紧贴农村工作的实际,增加一些农业技术操作、调研课题等实践活动,使培训工作更好地为村干部做好实际工作服务。

积极推行村干部任职资格培训和持证上岗。各县区从今年开始试行,分期分批对在职村干部进行培训。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的目标要求以及培训的范围、方式、时间、内容、教材等。建议培训范围为拿工资的村干部,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自治区规定的教材为主,培训内容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有关法律知识、村干部工作方法和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后要组织进行考试,考试的形式视参加培训的村干部年龄、学历等具体情况确定,培训考试合格后,发给全市统一的村干部任职资格证书(证书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印制)。

切实抓好村干部学历教育。要鼓励、支持村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正规学历教育班,努力在农村形成讲学习浓厚风气。做好农业产业化大专班学历教育的宣传、组织推荐和报名工作,要通过采取适当补贴、奖励等措施,为村干部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创造优惠、便利条件。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使40岁以下的村干部都达到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其中有50%以上的达到大专学历或者参加大专学历教育。

开展村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三年内将教育网络铺设到乡镇一级,努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

2、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全市要建立一支人数450名左右,素质较好、年龄梯次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着力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年内各县区要按照每个村不少于2名的指标要求,建立起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县区党委要制定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由县区党委组织部具体抓落实,各乡镇党委要认真进行调查摸底和组织推荐,并负责日常管理和监督,切实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工作。

深入实施“双向培养”工程。认真贯彻市委《关于在全市农村实施“双向培养”工程的意见》的部署和要求,狠抓各项培养措施的落实。及时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党员和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列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作为村干部的后备人才加以重点培养。在村级组织换届调整、选拔配备村干部时,优先从他们当中选用村干部。

加强对村后备干部考察。县区党委组织部每年要安排对后备干部进行一次考察,深入了解掌握后备干部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建好后备干部队伍档案;要加强对考察结果的分析和运用,对表现优秀、条件成熟的,要在村班子换届调整中及时补充进村班子;对不合格的,要及时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补充新的后备干部,做到备用结合、动态管理。

要安排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在职村干部的岗位培训,适当安排他们做一些工作,并将他们纳入民主评议村干部的范围,使其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前接受群众的监督。

3、建立和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建立村干部目标考核责任制,根据村干部的工作职责和承担的主要任务,制定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考核体系,每半年对其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确定村干部的工资报酬。在设定的村干部工资基数的基础上,探索将村干部工资分为基本生活补助和效益工资两部分,基本生活补助占工资基数的50%—70%,按月发放,效益工资按考核后每个村干部的实际得分,分等次年终一次性兑现,得分多的多拿工资,得分少的少拿工资,使村干部的报酬与其实际工作效果和成绩结合起来,形成责、权、利统一的财政支付村干部报酬的机制,打破以往在村干部报酬上实行平均分配的状况,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调动起广大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五、加强领导

农村后备干部培训篇2

面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新变化、新要求,特别是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我市农村干部能力建设上的一些不适应的问题日渐凸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拔渠道窄,当前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萎缩,农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现象较为突出。具有较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复员军人或因条件艰苦不想回家乡,或因政策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不到位,致使能者赋闲在外,弱者主持村政。培训机会少,由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快,农村各方面条件较差,农村干部缺乏正规的、系统的、针对性的培训。干部待遇低,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后财政转移支付额度有限,加之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村干部经济待遇既低又得不到落实,而且离任后生活没保障。日常管理松,农村的干部规范化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政策的系统性、配套性和规范性还很不完善。因此,必须着力于机制的建立健全。

机制问题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最具基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只有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才能更为有效地提升农村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活力和实力。

健全和完善培训机制

必须从农村干部队伍的现实状况出发,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实现从素质培训向素质与能力培训相结合转变。创新培训方法。充分利用县、乡党校进行系统性培训,利用农业示范服务基地进行实践性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开放性培训,以大中专院校为依托进行提高性培训,以党员电化教育为载体进行普及性培训。更新培训内容。以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主题,进一步丰富拓展教育培训内容。加强宗旨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提高农村干部理解和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提高农村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强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提高农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学习掌握做好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提高农村干部应对突发事件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健全投入机制。市、县、乡各级党委要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建立与财政收入相适应的农村干部培训投入制度,对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实行财政预算、核拨。制定单位和个人出资培训制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挖掘、整合利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优势,鼓励多渠道和多样式联合办学或合作办学。

健全和完善选任机制

强化人才资源共享意识,拓宽农村干部的选拔渠道。通过外部引进、内部选拔、机关下派等方法,打破身份、职业和地域限制,重点从大中专毕业生及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村企业骨干、外出务工经商回乡的优秀人员中选拔干部,把那些能够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素质高、懂经营、善管理,能组织和带领群众致富,愿意扎根农村的优秀人才,选拔进村级领导班子。积极探索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新方法。根据农村干部直接面对和服务群众的特点,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全面推行“两推一选”产生村“两委”班子。按照精干、高效、可行的原则,对条件具备的农村实行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切实改善农村“两委”成员年龄和文化结构,有效增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合力。建立后备干部备用结合机制。普遍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档案,对那些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文化知识水平高,致富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的农村青年,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的重点培养对象,有针对性地压担子,有重点地强化培训。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切实解决农村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后继乏人等问题。

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

农村后备干部培训篇3

关键词: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204-2

为了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保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党的领导的稳定性,党中央正式作出了建立后备干部制度的决定。按照中央的部署,浙江省在1980年提出了有计划地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的任务,1984年建立了县级以上后备干部制度,并不断完善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措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前瞻性、长期性的工作,选拔培养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结构优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对进一步改善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整体素质,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有着重要意义。

1 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

所谓村级后备干部,就是村干部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而它的队伍建设则是村领导班子建设和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够高、能力够强、作风够硬的后备干部,是新形势下促进新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证新老干部交替顺利进行,为干部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的重要保证,也是新时期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村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和长期稳定。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对维护农村发展稳定的大局、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农村精神文明都有重要意义。要做好农村、农业、农民工作,必须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而要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就必须抓好农村后备干部培养。

2 后备干部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后备干部选不起来

有那么一部分村干部对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就各村情况来看,各村党组织对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认识程度也有很大差别。部分村干部没有从战略高度认识这个问题,一是有应付思想。有些干部认为老同志退下来,自然会有新人接上,没有必要考虑配备后备干部,配备后备干部只会增加负担,让本来就不富裕的村集体经济又增一笔开支。二是有自我保护思想。有些村干部认为不配后备干部自己说了算,配了后备干部上级领导就会把重点放在后备干部培养上,担心自己位子坐不久,给自己带来威胁;有的村支书经济上存在问题或有“敌对”势力,害怕新干部上台,会对自己进行“秋后算账”,为了尽量保护自己,就尽量拖着不选拔培养后备干部,就算选拔了,也只是做一时的表面文章,其目的不是真正为村里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三是有长期世袭的思想。有的村支书在本宗派内部、亲朋之间确定后备干部,而对其他优秀青年或视而不见,或打击排挤,达到“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目的,将后备干部培养作为拉拢培育自己势力的一种手段,不管人选素质如何,只要是听话捧场的就行。

2.2 村干部工作缺乏吸引力,后备干部来源匮乏

一是群众对村干部工作认识上有偏误。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最终目的是为村干部培养接班人,而有些群众百姓认为,村级干部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为一些乡村杂活要忙里忙外,有时又不被人理解,甚至受气,做的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从而使一些人认为村里工作难干,村干部难当,更不愿做村里的后备干部。 二是受少数村干部不良影响。有的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甚至处事不公,律己不严,没有树立村干部的良好形象,致使吸引力减退。三是村干部待遇不高缘故。村干部待遇与乡镇经济及村集体经济村干部政治待遇与工资待遇低,致使一些人不愿做村级后备干部。一些人认为村干部干得再好,政治待遇上也只是个“土”芝麻官,跃不过农门;工资待遇以实工制计算,每月最多1000多元,还不如打工经商。

2.3 缺乏明确的目标规划,有备无用现象叠加

有个别村党组织对抓好后备干部管理工作的目的不是非常明确,基本上处于应付状态。以我镇为例,镇党委已经明确提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但有的村迟迟不能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年度后备干部考核调整中,部分村不按照要求开展工作,在考核内容、考核数量等方面缺乏认真细致的工作,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毫无明确的总体目标。有的村存在后备干部有备无用现象比较严重,认为“备”是一回事,“用”又是一回事,没有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发挥后备干部的力量,没有把培养后备干部的工作提上日程计划。

2.4 选拔程序不规范,抢着报名与无人问津现象并存

对于后备干部的选拔录用,村班子内部缺乏公开、透明化,推荐后备干部的范围较小、数量较少、素质较低。有的村对村后备干部报名把握不严,报名者众多,但来源种类多样化,一是刚走出校门的大专学校毕业生,暂时没有找到稳定工作,先在村随便谋个职位过渡一下的。二是无正当职业,心想通过进村赚点工资的。三是年龄偏大,“村官”意识比较强,一心想当村干部的。这些原因最终均导致村后备干部流动性大、稳定性差、队伍缺乏可培养性。有的村干部往往采取二人或少数人商定的办法指定人选,没有在班子成员之间讨论协商,即使协商也是一人说了算,这就使得通知不到位,报名无人问,造成人选的不合理性,远远达不到一职一备的规定数量,这种做法的结果导致可供选择使用的后备干部范围很小,难以在将来筛选出优秀人才进入村班子,同时也造成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猜疑,造成村班子队伍不团结。

3 解决问题的措施研究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是解决农村基层组织人才补充的有效途径,是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和长远大计。做好该项工作,应处理好以下四个环节。

3.1 立足“选”,形成开放式的选拔机制

根据基层班子结构现状和配备的实际情况,形成“重民意、看实绩、论本领”的开放式的后备干部人才选拔机制。

3.1.1 提高认识 增强选配农村后备干部的紧迫感,有些地方,某些基层干部一直项对选配农村后备干部缺少正确的认识,甚至认为毫不紧要,缺乏长远打算,使农村后备干部这支队伍的现状远远不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发展要求。其中突出表现在:地方党员队伍严重老化,选配干部只能是“矮中取长”或是“轮流坐庄”。这些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农村干部起不了带头致富作用,必会严重影响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1.2 民主推荐 从源头改变村后备干部推荐的封闭做法,广开言路,充分尊重基层百姓的民意和班子意见,采用班子推荐、群众测评、组织考察等形式,进行层层选拔、筛选、推荐,重点要培养那些群众评议得分高、群众公认能力强的人员。

3.1.3 公开选拔 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选拔机制打破岗位、人员性质界限,通过“缺位竞争”途径,疏通选拔渠道,以搭梯子、设擂台的形式,把更多的优秀青年吸引到后备干部中来,拓展延伸后备干部选拔途径,扭转后备干部在少数人中选来选去,挑来挑去的被动局面,由“领导拍板”到“竞争上岗”转变。

3.2 以“育”为中心,形成全方位的培训机制

吸收入村后备干部人才人员,要看其品质情操、知识结构、能力状况,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个别辅导等多种渠道,把可持续培训教育纳入对后备干部素质提升的“加油站”。

3.2.1 培养教育发展观 农村干部要改变观念,重视村后备干部的培养,把对他们的培训提到日程安排中来。镇党委根据本地情况制订培训规划,分期分批对农村后备干部进行正规化学历教育,对业务技能要村为单位进行集中短期轮训。同时,把党的基础知识、领导方法、法律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农村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

3.2.2 树立培训绩效观 要打破对后备干部培训“填鸭”的施教方法,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进行针对性培训。

3.3 立足“管”,形成流动式管理机制

为保证后备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促使对后备干部日常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要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农村后备干部管理机制,以激发后备干部成长的内在动力,增强其进取意识,使后备干部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3.1 跟踪考核 镇党委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后备干部档案,对农村后备干部的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人员确定、教育管理、提拔使用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对确定的村后备干部,镇党委要每半年定期抽查,对后备干部工作能力、履行职责、组织协调等情况及时动态掌握,以增强后备干部自我锻炼意识和自律意识,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劲头,高质量、高标准的去做好每项农村工作。

3.3.2 定期考察 结合年终对村班子成员进行考察的同时,也要对后备干部进行全面考察。采取组织村三套班子成员和群众评议、组织座谈的形式,了解后备干部实践锻炼情况并将其思想工作情况,群众信任度、支持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针对后备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早打招呼,予以意见反馈和沟通,以增强后备干部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引导作用,对现实表现考察情况纳入对后备干部作用的重要依据。

3.3.3 实行动态管理 为确保有一支稳定的后备干部,建立起“优胜劣汰”动态管理机制。每年要对村后备干部统一进行调整和补充。把经不住考验、考核不称职、群众异议较大的后备干部及时进行调整,甚至清退出后备干部队伍;对素质高、实绩突出、作风扎实、群众认可、可塑性强的人员及时补充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提拔聘用为村专职干部。

3.4 立足“用”,促使成材激励保障机制

在坚持“备用结合”的原则上,积极探求后备干部成长的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多途径的岗位锻炼,切实使后备干部得到锻炼,促使其快速成长。

3.4.1 严格考察,大胆任用 按照村班子建设设置要求,在对村班子现状综合分析梳理后,进行宏观调配和配置,对经考察确系优秀的后备干部聘用为村专职干部,使优秀人才在最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同时要对后备干部给予政治上的关心,对工作中出现的小失误不求全责备,而应给予关爱帮助,教方法、出点子,帮助他们克服不足,使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工作,促进快速成长。

3.4.2 施加担子、提供锻炼平台 镇党委的组织部门要把对村后备干部的培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帮带”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限期加以解决。村“两委”班子要积极创造条件,采用“腾位子”方法,有意识的交任务、压担子,为后备干部提供岗位锻炼空间,让后备干部参与村务管理,不断提高其独立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及全面主持工作的能力。

3.4.3 “能进能出”,畅通上下渠道 对后备干部实行岗位聘任制,聘期为2-3年,通过建立绩效考核、责任追究、问责制等制度,形成“职、责、权、利”相统一、相配套、相挂钩的后备干部用人机制,对考核成绩优秀的予以嘉奖,工作平庸的给予告诫,表现劣的直接给予清退。

参考文献

[1] 万慧进,胡序杭.先富能人争当村官背景下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J].中州学刊,2006,(3).

[2] 韩占山.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J].探索与求是,2000,(2).

[3] 王恺.建立后备干部分层次管理的有益尝试[J].组织人事学研究,2002,(2).

[4] 张振娜.运用“四个环节”构筑后备干部管理运行机制[J].煤矿现代化,2005,(6).

农村后备干部培训篇4

   XX年,XXX镇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县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主线,扎实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活动,认真规范“4211”工作机制,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推行农民党员设岗定责,加大干部驻村工作力度,做好“四位一体”工作,进一步落实和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促进我镇社会政治稳定,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加大政治理论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基层干部理论培训、农村适用新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力度。今年第一季度,共举办了2期由镇领导亲自授课,100余名村(场)主要领导和60余名机关站所干部参加的综合理论培训班;以“科技之冬”为契机,培训10785人次;其中棉花3800人次;畜牧业2700人次;果树1265人次、蔬菜1082人次、种植3001人次、养殖351人次、水利30人次、计生6人次、农村党员570人次、科技示范户56人次、贫困户650人次、残疾人10人次。派出60余名村(场)书记、主任到县党校进行了为期7天的政治理论培训;由镇主要领导带队,分两批共计60余名村两委主要领导到南疆考察、观摩畜牧业和林果业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二、争创“五好”镇党委、村党支部、“群众满意乡(镇)站所,扎实开展“三级联创”活动。

   

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三级联创”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签定责任状,将任务目标分解到人,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操作性较强的争创活动实施意见和考核标准。今年我镇第一季度申报4个创建“五好”村党支部、3个“群众满意乡(镇)站所”及“五个好”镇党委的创建工作正等待上级部门的检查、审批、验收。

   

三、规范运行“4211”工作机制,完善和提高党政组织整体功能及工作效率。

   

贯彻落实抓住“一个关键”、建立“四个机制”、理顺“七个关系”、实现“两个”提高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理顺镇机关各“室部”之间的工作关系,做到工作部署、检查、评比、考核归口管理,对应指导,不搞一刀切,注重针对性、讲究实效性,逐步健全和完善“4211”工作机制。同时建立了各“室部”月考评、季度测评、半年考核、年度总结考核机制,规范“三运转”台帐,健全“三个联系会议”制度,每季度总结“4211”工作机制有效做法及经验。同时抓好镇干部“双语”培训工作,针对不同“双语”基础的干部,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培训:一是在县党校开设“双语”学习培训班学习;二是在镇党校开设一般干部“双语”学习培训班;三是结合镇“4211”工作机制,组织干部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培训,并适时组织考试考核;四是每天利用板报的形式,维族干部学习一句汉语,汉族干部学习一句维语。通过“双语”培训,使每位干部能够用“双语”进行日常的会话,逐步提高工作效率。

   

四、严格按照“夯实基础、增强活力”的要求,着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基础工作。

   

一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强化了整改措施的落实,建立健全了“三个代表”整改台帐制度,规范整改措施,明确了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整改。

   

二是明确村“两委”班子的职责,强化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加强村委会工作的监督和领导,深入贯彻落实《村民自治法》,全面加强了村委会的建设;抓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按照“党建带团建、五带六同步”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村委会、经济合作组织、团支部、妇联、民兵等村级配套组织建设,注重发挥配套组织作用,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对团支部书记和妇联主任实行目标管理和班子成员定期考核,极大的调动了配套组织工作的积极性,有效的促进了各配套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增强了党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形成整体合力。

   

三是要着眼于体现党的先进性,狠抓“培源工程”。从“入口”着手,从源头抓起,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和后备干部队伍,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上,严把质量关,制定了相关制度、措施,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培训、管理领导机构,坚持两年培养考察期,真正把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踏实、文化程度高、年轻有为的优秀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目前全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80名,确保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质量,使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有了明显改善,整体素质得到逐步提高。在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上,镇党委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对全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返乡学生、复退军人、农村艺人和致富能手进行了造册登记,从中筛选作为培养对象。以镇党校为主阵地,分批举办各类培训班,制定学习培训方案。选派5名村“两委”一把手到地党校进行各类专业培训、技术培训。各村党支部还将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纳入了支部党课学习范围内,进行日常管理,给他们压担子、挑任务,加强跟踪管理,定期开展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汇报,建立健全后备干部成长档案。共3页,当前第1页1

   

四是建立培养、选育农村“双强”、“双带”机制。注重把致富能力强的农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干部,把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使干部能够达到自己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

   

五是建立健全村级干部责、权、利考核机制,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提高村级组织依法办事、科学执政的能力。理顺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制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程序,充分发挥“三个议事组织”规范村务、财务、政务的主要功能。

   

五、深入基层,扎实有效地开展“三支队伍”。

   

1、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党、团员的教育培训。

   

在党、团员教育工作中,我镇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以提高党、团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党性为根本目标,以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知识的

教育培训。以定期上党、团课或会代训、集中授课的形式认真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等重要科目,每次学习后都必须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团员坚定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带领群众奔小康的信心。

   

2、突出抓好后备干部尤其是对村级后备干部的培训

   

后备干部尤其是村级后备干部是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为了夯实基层组织基础,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镇党委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做到了经常抓、长年抓,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和措施,摒弃村干部难选,后备干部严重匮乏的悲观看法,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方式,以了解、理解、信任、放手为工作的出发点,正确地识别、考察村级后备干部,把那些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考察范围,列入后备干部花名册,为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尽快提高后备干部尤其是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镇党委采取脱产培训、集中培训和边学习边实践培训等方式,先后选派6名机关干部到村挂职,2名机关干部县党校学习“双语”,今年又选送了29名村级后备干部再到县党校进行深造。截止目前,全镇共有124名村级后备干部,每村达到3—4名,并且文化、年龄和性别结构完全合理。

   

六、进一步推行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工作。

   

以运作“三个议事组织”为抓手,落实“五个流程示意图”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务实、管用机制,使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积极建立和运作“三个议事组织”,即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理财小组,议事组织全程参与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凡需要村民集资出工的公共事项,必须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经85%以上的村民代表(户主)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同时,参照《村级民主管理流程示意图》,即《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流程示意图》、《村级民主管理流程示意图》、《村级财务管理程序流程示意图》、《村干部工资发放与审批流程示意图》、《村级印章管理示意图》予以执行,为民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七、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积累

   

镇党委集中力量解决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一是配齐配强了村领导班子,按照“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整建并举”的原则,村委会换届选举配齐配强了村干部;二是机关干部下村任职,下派3名干部任村(场)副书记,协助村(场)书记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步伐;三是加大了对村级债权债务的清理,全镇90%以上村(场)的债务已全部清缴完毕;四是加大了对村(场)集体经济田、果园、承包地的清理,对损害集体利益的经济合同全部废止,重新丈量承包土地面积;五是建立健全集体经济和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三公开”制度,全镇各村(场)“三公开”率达100%。

   

八、全面推行农民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充分发挥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在农民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工作的通知》和《实施意见》,托依堡镇党委及时召开专题研究会议,成立了农民党员设岗定责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托依堡镇农民党员设岗定责实施意见和操作方案》;并组派人员对各村进行了调查摸底,为切实开展好农民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各村党支部按照镇党委的安排,都从各自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遵循“需要、合理、易行、高效”的原则,参照实施意见中“岗位及职责的设置”要求,积极召开了动员大会,鼓动广大党员结合自身的特长申报了岗位,经党支部择优选配,党员大会投票后确定人选,上报镇党委备案。目前我镇上岗无职党员180名。共3页,当前第2页2

   

九、存在的不足。

   

1、政治理论学习和科技知识培训力度还不够大,个别村两委班子对学习抓的不够紧。

   

2、“4211”工作机制落实的还不够全面;

   

3、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和方法还比较欠缺,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4、对入党、入团积极分子及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农村后备干部培训篇5

一、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村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骨干力量,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全区10000多名村干部,长期奋战在农村工作第一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对于巩固基层政权、保持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近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从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村干部人数明显减少,村干部报酬有所增加,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村干部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但是,目前村干部队伍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有些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工作方法简单,思想观念陈旧,民主法制意识淡薄,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现行制度和管理办法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手段等。各级党组织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3、村干部队伍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精干高效、有人管事、能管好事”的原则,着眼于建立和完善寓现任、后备、离任于一体,选、育、管相结合,绩、奖、惩相统一,全面系统科学的管理机制,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加快带头富、带民富的“双带”型村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着力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4、通过3到5年的努力,高标准、高质量抓好6000名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选拔2000名能带头富、带民富的村党支部书记,努力建设以“双带”型为主体的村干部队伍。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村干部的理论素养、法制意识、政策水平、科技文化知识和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初步建立起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使村干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三、突出重点,大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

5、着力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建立“双带”型村干部队伍。坚持在科技能手、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在党员中培养科技能手、致富能手,在党员科技能手、致富能手中培养村干部。要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加快带头富、带民富的“双带”型村干部队伍建设,并结合第六月村委会换届选举,把群众公认的“双带”型能人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来。

6、进一步拓宽渠道,不拘一格选贤荐能。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在村党组织建设中,打破传统的“限定村内人选,固定本村任职”的束缚,逐步强化人才资源共享的意识。各地要面向全县、全乡制定相应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村上任职。采取机关下派、村企交流、以强带弱、跨兼职、对外招聘等多种形式,选拔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要鼓励乡镇干部到村上任职,并突破地域界限,按有关政策、法律规定,逐步建立社会化公开选拔或考录村干部的择优机制。

7、改进选人用人办法,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把候选人的提名权、推荐权交给党员和农民群众。按照“一好二富”标准(即政治素质好,带头富、带民富),采取“三选”方式(即选派党政机关干部到村上任职,选拔年轻后备干部、选择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上挂职),重点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从2005年起,选派乡镇后备干部和县里新录用的公务员到村任(挂)职一年以上。加快村干部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调整,按照精减、效能的原则,严格控制村干部职数,积极推行村党组织成员与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

8、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储备一大批高质量的后备人才。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和培养一支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年纪轻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可采取从本地致富大户、民营企业负责人、经纪人中选拔,从外出务工经商的能人中回请,从外地“老板”中引进,从离岗到农村领办、创办企业的机关干部、事业单位人员中挑选,从县、乡规模企业中物色,从高校毕业生和复转军人中吸纳。要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由乡镇每年年底向县(市、区)委组织部上报备案。后备干部队伍要实行动态管理,存优汰劣。

9、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实施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抓好村干部的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村干部任职资格、学历等培训制度,并使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县(市、区)负责村“两委”班子正职的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乡镇负责村其他干部的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各地级市委党校每年各举办一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轮训班。培训内容要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系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等知识。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组织村干部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挂职锻炼。培训经费列入市、县(区)级财政预算。积极鼓励村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和远程教育,不断提高文化水平。要抓紧任职资格培训,做到持证上岗。通过各类教育培训,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10、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教育村干部牢固树立宗旨观念、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诚心诚意为群众服务,学会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新方法。加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教育,使广大村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扬艰苦奋斗、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对、违规违纪的,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

11、积极探索村级干部管理监督办法,逐步实现村级干部管理规范化。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大力推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年度考核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实行“两级管理、四项规范、两级考核”制度。“两级管理”,即将村党支部书记纳入县备案管理范围,乡镇党委管理村“两委”成员和农村后备干部、离任干部;“四项规范”,即规范选拔配备、规范教育培训、规范民主监督、规范工资奖惩;“两级考核”,即县、乡分别对村干部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要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村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不断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12、建立村干部绩效挂钩的结构工资制度。村干部待遇坚持公平合理、绩效挂钩、逐步增长的原则,实行基础工资加绩效工资的结构工资制。结构工资总额应与当地农忙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基础工资标准由县(市、区)根据本地情况确定。绩效工资可由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从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创收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也可以奖励的方式从当地财政支付。由财政转移支付的村干部工资要逐月核拨到位,按时发放。为了不增加财政负担又能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各县(市、区)要加大小村并大村和村干部“交叉任职”的工作力度,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减少行政管理层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村干部工资待遇的新途径新办法。

13、建立和完善村干部任期目标制度。村干部的实绩同奖励和晋升挂钩。各县(市、区)除对工作成效显著的村干部给予精神鼓励外,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量的经费作为对村干部的奖励基金,用于奖励集体经济10强村和10佳村主任。对工作任务完成不好、加重农民负担、为政不廉、违法施政的村干部,要给予批评教育或经济处罚。问题严重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调整或依法罢免,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14、建立村干部卸任补贴制度。凡任职两届以上、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卸任村干部,根据其所担任的职务、任职时间、工作年限和卸任原因,给予不同数额的经济补助。具体补助办法及补助资金由各县(市、区)制定和统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按照“个人缴一部分,集体补助一部分,政府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探索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

五、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15、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各级党委要把村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党委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应高度重视“双带”型村干部队伍建设,做到责任明确,措施得力。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第一责任人的县(市、区)书记要认真履行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责任。要带动一班人共同抓,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链式责任体系。要把县级领导干部的党建联系点同时作为抓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联系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各级党委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定期督促检查,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要根据农村工作的需要,合理调整村级党组织的设置,针对村建制调整后管理范围增大、管理人数增多、党的活动开展困难等实际,在条件成熟的村设立村党委或村党总支,更好地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16、建立考核考评制度。每年由县、乡对村干部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考评。由村干部对思想作风情况和完成岗位职责情况进行总结,并在民主测评会上述职;与会人员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测评表,提出评价意见;乡镇党委在汇总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平时工作完成及考核情况,提出对村干部的考评等次,写出组织鉴定,作为奖惩和调整使用的依据。县(市、区)委要制定集体经济10强村和10佳村干部的具体考评标准,在严格考评的基础上进行表彰和奖励。

农村后备干部培训篇6

县下辖12个乡镇,总人口53.13万,共有127个村级党组织,农村党员9375人,占全县党员总数的62.5%。2011年,县结合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党员队伍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的新路子,采取“学校+基地”形式,以“党校性质、农校特色、市场机制”为运行模式,融课堂教学、示范实践、生产经营、素质训练为一体,创建了包括种养在内的不同类型的10个县级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对全县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党员、村级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综合培训。基地创建以来,共培训1.86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村党员的素质,促进了县农村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11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2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44元,增长9.04%,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46%,、等6个乡镇荣获“全区科技乡镇”称号,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县”称号。

二、做法与成效

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既不同于各级党校,也有别于各类成人学校,其特殊的性质,决定了其培训工作的独特性。如何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切合实际的培训,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技术过硬的跨世纪农村党员队伍,是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的关键和根本目的之所在。两年来,我县立足农村实际,针对农村党员特点,以创新基地建设工作为重点,围绕教师配备、学员管理、课程设置、授课形式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深入基层,搞好培训基地的筹建工作

近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县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一是思想不够解放。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市场意识、经营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二是自富带富能力低。全县农村党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4.43%。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11年县委决定建立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为选好址,县委组织部组织力量深入各乡镇调查摸底,进行调研论证,走访党员群众,征求各方意见。最终,根据各种优势产业分布情况确定建立了成团镇大荣村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无公害蔬菜、草莓生产)、成团镇鲁比村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葡萄生产)、百朋镇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养殖生产)、百朋镇怀洪村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莲藕生产)、镇白见村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花卉苗木生产)、拉堡镇基隆村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镇三千村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食用菌生产)、里雍镇岩冲屯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生态农业)、里高镇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桑蚕生产)、里高镇兴龙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青花梨、柑桔生产)等10个培训基地,并由县委组织部统一命名挂牌,进行跟踪指导扶持。

(二)因地制宜,完善培训基地的设施建设

一是高标准建设培训基地。我县按照“五有”标准进行基地建设。即:有领导,成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有计划,制定出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有制度,制定出完善的管理使用制度;有措施,结合培训规划和计划,有具体的培训措施;有效果,培训不流于形式,效果明显。现在全县10个培训基地基本达到了“五有”标准,具备了办班能力,每个基地可容纳学员100人左右。二是因地制宜建设示范基地。通过对全县2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产业进行了实地考察,有针对性地选择了有较强借鉴价值和推广意义的成团镇葡萄、无公害蔬菜,百朋镇莲藕,里高镇桑蚕、青花梨等10个重点产业生产区,作为党员科技培训基地的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培训基地+示范基地”的格局。三是整合现有资源构筑大培训框架。在加大县委党校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同时,重点把乡镇党校、成人学校、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培训基地的设施和资源进行改造配套,对其人力、物力进行整合、开发、利用,组建起既有党校职能,又有农校特色的培训基地,并充分发挥基地“党性锻炼的熔炉、村级干部的摇篮”的功能。

(三)加强管理,确保基地建设的质量

我县建立了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党员科技培训基地建设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基地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一是把好学员选调关。重点选调政治素质好、有一定发展潜力、群众公认、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作为培训对象。二是制定激励措施。培训基地免收所有学杂费,每天按考勤情况补助学员一定的生活费。培训结束后,考试合格者,基地将学习成绩备案,以备将来考评用。这些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村青年报名参训的积极性。三是建立多途径资金投入机制。采取“财政拨一点、党费拿一点、有关部门支持一点和社会筹一点”的办法,保证基地建设适度投入。两年来,市、县、乡三级共投入资金50余万元用于培训基地建设。同时,各培训基地在不增加财政负担、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增加学员负担的前提下,依托示范基地,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发展上项目,发展名优新特品种。如,里高镇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采取“两免一补”(免培训费,免住宿费,补伙食费)的方式对群众进行培训,两年来共投入培训基地建设费用超过20万元,全镇2012年新种桑蚕3200亩,总面积达15898亩,新种青花梨1500亩,总面积达4800亩,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四是加强内部管理。培训基地对学员进行经常性评比考核,开展优秀学员评选活动,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基地的保卫治安、环境卫生、伙食内务等,均由学员自己管理,努力提高学员综合素质。五是实行动态管理。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建立档案,共同对学员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考评特别优秀的,列入后备干部序列,优先提拔重用;不称职者,取消其后备干部资格。

(四)按需施教,提升基地的培训能力

一是规范培训内容。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要求,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同时,组织专门力量编写了《革命传统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和《常用法律知识》等教材,作为基地培训的必修课程。各基地在搞好政治理论、政策法规、领导科学课程设置的同时,重点突出实用技术培训,农业实用技术课程占到了总课程的2/3。这些内容易懂、实用,深受学员欢迎。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培训需要,采用“专、兼、邀、聘”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队伍。按照实际需要,每个基地都配备了3至5名专职教师,同时,聘请农业、林果、科研、大中专院校的科技人员及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农村致富能手作为兼职教师。目前,各培训基地专兼职教师达80余名。拓宽培训的形式,三是要坚持“五个结合”。即集中培训与分组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音像资料、图书、培训人员讲解和经验交流与参观样板地、示范户相结合,室内授课与现场培训相结合,技术培训与跟踪服务相结合。

(五)加强引导,拓展基地的示范服务作用

为了避免农民一家一户分散、无组织的“小生产”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现象,以及在生产中的盲目性、销售中信息闭塞等问题,我们着力培育培训基地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保护农民生产经营自、积极性的基础上,实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有效促进基地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形成,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百朋镇怀洪村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采取“支部+协会+基地”的模式进行运行,先后引进武汉“鄂莲2号”、“鄂莲5号”优质藕种,种植面积由原来的4500亩,发展到现在的近7000亩,总产量超过1万吨,产值1400万元,所产莲藕的27%出口到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六)调整结构,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我县按照“产业调优、特色调浓、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思路,提倡“绿色产业兴县、生态家园富民“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高效农作物。依靠科技培训基地,全县每年推广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有20多项,已有10个市级科技示范村,100个县级科技示范村(屯),形成了”十大种养圈”,即:以成团镇为中心的优质米生产基地,以百朋镇为中心的莲藕生产基地,以成团镇鲁比村为中心的万亩葡萄生产基地,以镇为中心的花草苗木、生姜生产基地,以成团、、拉堡为中心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里高、土博、流山为中心的桑蚕生产基地,以里雍、白沙为中心的柑桔生产基地,以里高、洛满为中心的青花梨生产基地,以百朋、流山为中心的种草养畜、圈养牛羊基地及以洛满、为中心的二元杂母猪生产基地。

(七)强化培训,提升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

我们在科技培训基地建设中,实行“基地培训,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学”的方式,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在培训内容上,按照“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行“菜单”培训。学员们针对各自的需要,有选择性地学习发展思路、农业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领导方法和工作经验等。在农忙时节,县乡村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农村,以基地为课题,开展实地培训,进行现场观摩,交流经验,使实用技术以最直接、最快的方式传播,一改过去科技人员与群众难沟通的现象,使对群众的科技培训由单一的课堂传输变为田间地头现场学习。通过强化培训,依靠科技振兴农村经济已成为广大农村党员的共识与自觉行动。目前,全县90%以上有学习劳动能力的党员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

经过两年来对培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我县不断加大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他们的素质明显提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扩大,增强了村级组织活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我县积极探索发展“支部+协会+基地”农村党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村科技培训的新机制,使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与基地的经济优势有效对接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三个文明”的建设,进一步推进了我县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和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在思想观念更新,市场经济意识、发展思路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信心更加足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是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培训基地在教学中系统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知识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使学员的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经过学习培训的党员学员,回村后分别选择养殖业、种植业或农副产品加工业为致富突破口,并与1250户群众结对子,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资金”活动,树立了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是探索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新途径新方法。培训基地的建立,改变了以往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渠道和培训模式单一的局面,使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有了对路的教材、固定的实践场所和先进的培训设施;培训内容紧贴农村党员、干部实际需要,实用性、针对性比较强;培训方式灵活多样,把农村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有致富带富本领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双强”党员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人选,开创了农村基层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新途径。全县农村党员中涌现出336户各类科技种养示范户、148名科技致富带头人、科技种养能手和139名农民技术员。

四是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培训基地坚持把推广新技术、试验新品种、示范新项目作为教学重点,着眼于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科技素质的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土专家”、“田秀才”。学员利用学到的实用技术,回乡后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走上了依靠科技致富路,不仅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而且还为先进农业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架起了桥梁,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2011年县村“两委”换届选举,选拔进村“两委”班子的村干部就有56人是培训基地的学员。

三、存在问题

(一)村党支部战斗力不够强。

党支部是否发挥其应有的凝聚力、战斗力直接影响着党员科技培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壮大。目前,部分村党支部战斗力不强,经济发展的路子不明确,后备人才缺乏。一些有文化有本事的农村青年都外出打工了,导致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党员后备人才匮乏,发展党员是“麦杆子里拔红旗”,造成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威望不高,工作打不开局面,更不用说利用党员科技培训基地来提高党员群众的致富能力,发展经济了。

(二)培训辐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农村党员培训基地依托基地开展了党员培训工作,但培训范围还局限于本村、本乡镇,党员教育基地辐射片区、带动周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功能还没发挥出来。

(三)建设基地的思路不够开阔。

党员培训基地建设是新生事物,许多工作是摸着石头过河,各地也处于边建设边探索的过程中。党员培训基地要不断发展壮大,必须走以基地养基地的良性发展道路。从目前的情况看,10个基地日常运行严重依赖财政投入,但从总体来看,建设基地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思路还不够开阔,步子迈得还不够快。

四、几点思考

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为“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找到了一个有效的载体。通过基地培训,学员们普遍掌握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工作方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使农民长期得到实惠,推动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贯彻落实。

(一)建设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推动“三级联创”活动的有效载体。

在新时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必须立足实际,既要引导好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方向,也要开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现实途径,积极为广大党员创造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空间和舞台。建设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是通过加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力度来实现的,建设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这是“三级联创”活动的一个要求,通过抓好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的建设,就能有效推动“三级联创”活动。党员科技培训基地建设以提高农村党员、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致富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满足了群众渴望致富的要求,代表了群众的利益,赢得了人心。基地建设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合理安排,科学规划,强化服务,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员科技培训基地建设的开展,也为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一个舞台。广大党员积极带头,做科学致富的榜样,对一些看得不太准、有风险的项目,党员首先积极带头,为群众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做好示范,成功后再大力推广,充分发挥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推动了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开展。

(二)建设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是农村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点。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必须找准结合点,创造有效的载体,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样党建工作才会富有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发挥和体现党作为“三个代表”的先进性。我县把建立农村科技培训基地作为实现“抓党建、促发展”的有效载体,通过基地的建设,把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和增强党员带头科技致富能力、党员培训教育和发展农村经济、传播科技知识和拓宽经济发展思路、壮大集体经济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密结合起来,使党员科技培训基地真正成为增强农民群众致富能力的课堂,成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为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找到了最佳结合点,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出发点明确,落脚点实在,真正起到了“围绕基地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作用。

(三)建设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是改进干部作风、干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作风问题也是形象问题。加强基层党的建设,首先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广大基层干部,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党员要体现先进性,首先要正确处理好带头致富与带领群众致富的关系,做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进步的模范。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县、乡、村各级干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为基地建设跑项目、跑资金,与农民群众交朋友,为他们办实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重塑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增强了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的感召力,也使大农民群众看到了党和政府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心和信心,保证了党员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建设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是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力措施。

农村后备干部培训篇7

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个乡镇区党委、个市直机关党委、个党组。共有个基层总支、个基层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个。

全市共有名(含正式党员名,预备党员名),其中农村党员名。

二、农村党支部建设有关情况

全市现有农村党支部个,达到“五个好”要求的个,达到合格要求的个,列入××年重点治理整顿范围的个。

全市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年龄结构情况是:岁以下人,岁至岁人,岁至岁人,岁以上人。文化结构情况是:大专以上学历人,中专、高中学历人,初中学历人,小学学历人。

全市现有农村干部人,交叉任职人,其中支书主任兼职的人。现任村干部享受养老保险的人,涉及个村。享受离任补贴的农村干部人,涉及个村。现有农村后备干部人。

某某市个农村中有农村党支部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简称“两室”)的村个,占总数的,其中“两室”达标的村有个,占总数的,“两室”不达标的村个,占总数的,没有“两室”的村个,占总数的。

某某市选派脱产干部职工名到村任职,其中干部名,职工名,涉及个村。到村担任支书的名,担任副书记的名,担任村主任的名,担任支委的名。

列入××年重点治理整顿的个农村党支部中,属于两委班子不健全个,属于两委班子不团结的个,属于经济发展落后的个。

三、全市企业党建情况

⒈国有企业党建情况

全市现有国有企业家,设立总支部个,设立支部个,共有党员名。

⒉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情况

全市现有非公有制企业家,设立党委个,设立支部个,其中联合支部个,共有党员名。

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我市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点放在夯实基础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工作新路上,近两年来,力求在农村班子建设、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⒈培树典型,带活全局

我市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坚持以点带面,运用典型推动全局。从去年开始,我市在总结以往抓点带面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在全市筛选了个发展潜力大、基础条件好、村级班子坚强有力、在本乡镇乃至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村党支部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典型的“种子队”进行重点培树。这些“种子队”具有不同的特色,其中既有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结构力度大的村,也有发展民营企业步子快的村,既有村务管理落实好的村,也有党支部发挥模范作用好的村。为使这些村尽快成为影响和带动其他农村党支部的样板,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区别村情,选准工作突口,增强培树典型的针对性。我们会同乡镇党委对个“种子队”逐村进行深入剖析,帮助他们查找自身的优劣和劣势,明确努力方向,送准工作突破口。

二是激发内在动力。组织列入“种子队”的村干部到市外、省外参观学习,使他们在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同时,切实体会到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从而调动他们率民致富的积极性。大冯营乡柳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向阳到河南临颖县和新乡市刘庄村参观学习后,坚定了在“以工兴村”的信心,今年这个村以集资入股、合伙办厂的形式,新上小型防纱厂个,投资达余万元,成为全乡大上民营企业的排头兵,在这些典型的带动下,全市个村中,新上工业项目的村有个,占农村总数的。

三是强化培训,提高农村干部素质。我市先后让这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典型“种子队”村的支部书记,参加了省、市委办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专业素质培训班,其中,人参加了省举办的培训班,人参加了衡水市举办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专业素质培训班。通过参加培训,他们不仅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提高了率民致富的本领和干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唐奉镇唐奉村党支部书记杨占卜参加了省委组织部举办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专业素质培训示范班后,结合实际与村班子成员研究制定了全村改良果品的方案。今年春天,全村改良果品亩。在该村的带动下,唐奉镇今年果品改良接近了万亩。

四是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我市先后组织分部优秀党支部书记在农村干部培训班上现身说法,用身边的典型激励农村党支部争先创优。

五是建立分片包村抓典型工作责任制。由市委组织部明确专人分包,定期到乡到村指导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

六是建立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典型资料库,实行动态管理。我们把全市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逐个建起台帐,先进典型由乡镇党委申报,市委组织部审核。目前,已有个优秀农村党支部、个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和名优秀共产党员被乡镇党委推荐入库。我们一方面配合乡镇党委重点对这些典型进行帮扶,一方面组织力量对这些典型的经验进行总结,在全市进行广泛的宣传。由于我们狠抓了先进典型的培树,在全市树立了一批实绩突出、影响面广的先进典型,有力的促进了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在全市实施“以工兴市”战略中发挥了较好的带头作用。

⒉抓好中间类型村,实现升级晋位。中间村党支部大部分存有“过的去就行”思想,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抓不好这些村就会影响全市农村基层组织整体水平的提高,为使其增强信心,实现升级晋位的目标,我市准备在农村党支部书记中广泛开展“争星升级”活动,主要内容是根据我市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以及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职责和任务,制定定性准确、指标量化、操作性强的五个星级标准,最高级别为五星级。通过“初定星级亮家底,制定目标鼓干劲,狠抓落实增措施,年终考核定结果,奖优罚劣凭星级”等措施,使达不到标准没有星的奋力争星有盼头,星级档次低的争星晋级有奔头,星级档次高的勇争明星有劲头,实现后进变先进,先进更先进的奋斗目标。通过开展这一活动,切实增强了农村支部书记的责任感、压力感和荣誉感,调动了他们团结“一班人”奋力争先的积极性。

⒊切实抓好农村后进班子的治理整顿。我市今年度共排查确定个后进班子,其中有个为省掌握,个为我市掌握。我们实行了市乡村三级捆绑管理的机制,把个后进村全部落实在市级领导干部名下,个市直部门派出名副科级干部和名股级干部组成工作队驻村具体帮扶,乡镇党委明确一名副书记包村抓转化。为确保实效,我市对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后进村抓整顿转化工作提高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市直部门帮扶工作队驻村职责。建立并实行定期调度、定期汇报制度,每月日召开各乡镇和包村工作队参加的工作汇报会,了解转后情况,督促任务落实。同时不定期工作督查,今年以来对我市已对个后进村普遍检查一次,重点抽查一次。

⒋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决策者和管理者,对于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抓好农村工作的关键。我们通过对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现状调研后发现,全市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事业心差、政策观点和法纪意识淡薄的问题比较突出,少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大致发为以下五种类型:一是依样画葫苦干型。能干实事但水平不高,不善谋大事。二是安于现状守摊型。缺乏开拓精神,思想消极。三是方法粗暴硬狠型,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工作以恶治恶。四是无所作为松散型,缺乏事业心,不讲原则。五是见风使舵附合型,胸无大志,好事抢着干,难事紧着躲。如果不采取措施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将直接影响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充分调动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明确了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任职条件。规定农村支部书记一般要是省高中、中专以上学历,新任农村党支部书记以岁左右为主,一般不超过岁。二是拓宽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人用人渠道,注重选拔年富力强的在乡知青、复退军人、致富能手等担任支部书记。同时鼓励选派脱产干部到地任职,鼓励家在农村的干部职工回村任职。三是提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经济和政治待遇。农村党支部书记年工资总额不低于当年人均纯收入,对工作能力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的积极推荐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四是实行财产保险、养老保险制度和离任补贴制度,设立农村党支部书记离任补贴储备基金。五是拟开展“明星农村党支部书记”评选活动。在任职年以上、工作实绩突出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中每年评选一次“明星农村党支部书记”,对评为“明星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授予“明星农村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由市委命名表彰。

⑵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年初,我们组织力量对全市农村党员队伍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了一些很值得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现象比较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研究出台了《关于做好在农村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农村发展党员的目标和责任,对加强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优化农村青年入党环境、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建立发展党员预警机制、严把质量关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全市目前已建立了发展党员工作台帐,对全市年以上不发展党员村、年龄老化、岁以下青年党员偏少的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偏少的村和村组干部中党员偏少的村逐村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每季更新,力争通过年的努力,使全市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的现象有一个大的改观。这项工作在基层尤其是在农村反响很大,全市个乡镇区党委都把这项工作作为党委的一项议题专门进行了研究,一些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下一步,我们将抓好这项工作的落实,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力争在发展农村党员上实现三个的目标,即:农村发展党员数占全市发展党员数的,新发展的农村党员中岁以下的占,高中及相关学历的占。

⒌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今年以来,我们先后深入个乡镇个村,对农村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目前农村班子难建、人才难选、农村后备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相当突出。调研结果表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人才匮乏。二是农村党员队伍老化,整体素质偏低。三是农村干部经济待遇低,农村干部职位缺乏吸引力。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按照村级干部“一职一备”的比例配备后备干部,年龄以岁左右为主,一般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确定农村后备干部的主要形式是“两推一考”,即:村民代表推荐、党员推荐、村党支部考核。目前,全市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已登记成员多名,其中农村两委正职后备干部余名。二是加大农村后备干部培养力度。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党校、农工委、财政局、农业局等职能部门参加,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后备人选轮训一遍,鼓励和支持农村后备干部参加各类学历教育,提高文化水平,以努力提高农村后备干部的工作能力为原则,开展乡村干部与后备干部“”帮带活动,对已培养成熟的优秀农村后备干部,及时推荐到村级干部岗位上。三是积极引导,强化激励。从政治上关心农村后备干部,乡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积极引导农村后备干部向党组织靠拢,对提出入党要求的列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尽快把他们吸收入党。目前,我市已有名农村后备干部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

⒍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党支部多年不发展党员、青年党员少,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等,是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不够重视,村党支部等人申请,乡镇党委等村支部上报的现象比较突出;少数农村党支部自身建设不规范,党员先进性不明显,使党组织缺乏吸引力;个别村党支部负责人存在私心,人为设置障碍;发展党员责任不够明确;有的青年农民对加入党组织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农村青年大多外出打工,使农村优秀入党积极分子数量不断减少。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措施是:

⑴抓源头,不断壮大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向农村青年宣传党的主张,传授党的知识,扩大党的影响,便他们逐步加深对党的感情和认识,把更多的农村优秀青年吸引到党组织周围。建立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库,对农村经营型人才、科技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退军人以及回乡高中毕业生中的优秀人才实行重点培养,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申请入党的优秀青年,及时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今年以来,我市农村新增农村优秀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多名,农村入党积极分子总数达多名。我市还把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同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结合起来。全市今年有名入党积极分子被列为村级后备干部。

⑵优化农村优秀青年入党环境。通过各种会议、专题培训等形式,帮助农村党支部成员尤其是农村党支部书记学习和掌握发展党员工作规程,提高他们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政治责任感。通过实用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农村党员的政治、科技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激发广大农村青年的入党热情。

⑶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乡、目标到村、培养到人,把发展党员的目标任务直接落实到所属村支部。乡镇党委负责每个村发展任务的完成,定期到村检查指导,督促落实,村党支部根据乡镇党委的安排制定本村的年度发展计划,建起岁以下农村优秀青年花名册、团员花名册、复退军人花名册、非党村干部花名册,以及专业户、致富能手花名册;村支部主要成员每人至少培养名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青年为入党积极分子。今年以来,有多名村支部书记与入党积极分子结成了帮扶对子。市委组织部每半年对各乡镇区的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及时掌握动态,帮助解决问题。

⑷建立健全发展党员预警机制。一是建立发展党员工作台帐。对党员年龄老化、岁以下党员偏少的村,三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实行动态管理,工作台帐每季度初更新一次。二是实行发展党员目标责任制。市委组织部会同乡镇党委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逐村定出任务目标,限期落实。三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每季度末,各乡镇党委向市委组织部报告一次农村发展党员情况,逐村说明进度和采取的措施。四是加强督查。市委组织部每半年对农村发展党员情况进行一次检查,逐村解剖,分析原因,解决存在的问题。

⑸坚持党员标准,确保新党员质量。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方法,变开门等待为主动寻找培养对象,增加组织发展的透明度,严格按照规定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做到发展标准不降低,程序不简化,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格把好“入口关”,坚持和完善“公开推荐、公认度测评、公示和预审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坚决防止和杜绝违规突击发展党员。做到发展与管理并重,保证发展之前培养与发展之后管理相衔接。并在认真学习贯彻中办发号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全市发展党员工作。今年,我市已发展农村党员名,到年底,全市计划再发展农村党员名。通过吸收大批优秀青年农民入党,逐步解决农村党员平均年龄长期不能下降和农村缺乏战斗力的问题。

⒎加大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力度。一是结合农村税费改革,组织财政局、农工部、农业局等有关单位人员深入乡镇对农村干部进行培训。目前个乡镇区有个完成了培训任务,接受培训的农村干部达余人。二是结合我市大上工业,实施以工兴市战略的实际,以乡镇为单位对农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跑办、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方法采取集中授课与外出参观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组织农村干部党员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增强大上工业的信心和决心。今年以来,全市举办培训班期,组织农村干部党员外出参观人次。三是针对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对于党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少,一些工作规程把握不准,容易造成失误的问题,分批分期组织全市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一次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党员规程,如何落实好“”等党课制度。今年以来已办班期,培训人次。

⒏深化完善农村“一制三化”工作机制。去年,我市各乡镇普遍制定了农村两委今年的工作“一制三化”管理办法,每个乡镇在个村进行试点后,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同时,全面推开。各乡镇把农村“一制三化”管理办法统一制帮成塑料展牌张贴在办公室,农村干部自觉按照“一制三化”的要求开展工作,全市推行“一制三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村圆满完成了任务,农村税费改革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这都得益于推行农村“一制三化”。今年,我市在推行“一制三化”上,借鉴昌黎县的经验,正着后制定《农村两委工作规程》,《规程》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村党支部工作、村委会工作、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农村干部选任机制,制定《规程》的主要目的是,把农村班子工作和村民自治进一步规范化,力求把农村“一制三化”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规程》初稿完成后,我们将广泛征求基层的意见,做进一步补充和修改后在全市试行。

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农村后备干部培训篇8

这次调研从8月底开始到10月下旬,3个调研组分别采取了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翻阅资料等方法,对各镇(街道)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做法,以及对区里加强新农村带头人建设的意见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整理和分析,形成如下报告。

一、关于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带头”的意思是:首先行动起来带动别人。那么,“带头人”就是首先行动起来带动别人的人。照此类推,“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就是首先行动起来带动别人建设新农村的人。从我省新农村建设优秀带头人评选对象上分析,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主要包括三类群体:即基层组织的带头人、现代农业的带头人、农村公共事业的带头人。根据我们的调研分析,瓯海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主要包括三类人员。

——村干部,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村委员会主任,他们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在团结带领农村广大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上起到主要的带头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农村的致富能手、农业技术人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骨干农民、农民企业家、能工巧匠等,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至关重要。

——农村民间组织负责人。如老协、侨联、宗教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负责人等,这些人在农村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各自的线上起组织、带头作用,对于农村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建设起较大作用。

这些人在农村各项建设活动中都能起到一定的带头示范作用,都可称得上农村“带头人”。但根据目前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离开农村基层组织(村两委),新农村建设无疑等于纸上谈兵,而且党和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都是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得以贯彻落实的。因此,农村基层组织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广大村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要成为团结带领农村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是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的核心人员。

二、现状与问题

(一)瓯海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基本做法

据初步统计,瓯海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现有4781人,其中村干部1466人、农村实用人才835人、各种民间组织负责人367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瓯海区加强新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是:

1.建立了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全面落实村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实行分级培训责任制,区级负责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培训,每年每人的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镇(街道)级负责其他村干部的培训,每年每人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鼓励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年轻村居干部参加农函大、电大和党校函授班等接受学历教育,区财政予以经费补助。二是建立村居干部报酬保障机制。对经济薄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基础性报酬由区财政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每年镇里也拿出部分资金给予补助,一年可以拿到3000元左右的补助。同时区里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由区、镇(街道)、村、个人四方联合筹资投保,做到应保尽保,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目前,瓯海区已累计投保416万元,投保1.2万多人次。三是出台了村级正职离任干部定期补助制度,对担任村级正职累计时间在十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享受定期补助金额每人每月100元。四是完善从优秀村干部中录用公务员等制度。几年来,安置到镇属企事业单位的村干部近100人,其中有7人录用为公务员,走上了镇(街道)领导岗位。五是设立村干部保障激励专项经费。专项经费列入每年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村居干部的教育培训、报酬补助、离职定补、困难补助、体检、健康疗养、先进表彰等。今年已为全区近500名村主要干部开展了健康体检,还组织了30多名优秀村干部到长江三峡、云南等地进行健康疗养。

2.加强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了农业技术专业队伍建设。农业技术研究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逐渐壮大。全区11个事业单位中,共有农业技术人员47名。全区13个镇街道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包括农林特产和技术畜牧兽医、农业机械、经营管理及其他专业农业技术人员的镇(街道)农技综合服务站,共有编制178名,现有人员159名。此外,瓯海区省级农业示范园的建立,也吸引了一批学历层次高、经验丰富、技能娴熟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使农业人才队伍出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二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积极完成专业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全区已有1.7万农民接受“绿色证书”培训,其中有1.3万人获得“绿色证书”。三是加强科技帮扶。启动“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对农业的帮扶,下派农村指导员到茶山的杨梅生产基地、丽岙的花卉种植基地、泽雅的高山蔬菜生产基地等富民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推广。下派了30名科技特派员到村办企业,乡镇企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提升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通过抓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瓯海区农业科技取得了明显进步,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如优质高产早汕稻、轻型栽培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大栅杨梅技术、无核瓯柑技术、花卉种植技术逐步得到推广,畜禽良种化程度和饲养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农业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

3.发挥了民间组织负责人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区有登记的农村民间组织共295家,其中村级老人协会251家,宗教协会6家,各类侨联协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近几年,通过发挥民间组织的独特优势,在政府缺位的地方发挥“粘合剂”和“剂”的作用,尤其在满足弱势群体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带动了农民增收。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1家,其中有5家专业合作社(协会)被评为市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涉及畜禽、蔬菜、瓜果、水产、“农家乐”等行业,入社农户社员达979户,基地面积23450亩,带动农户6965户。二是引导侨联等组织在公益事业建设和社会救助中发挥作用。如丽岙镇发挥侨联作用,引导发动广大华侨为家乡建设服务,近几年丽岙华侨在学校建设、自来水、电影院、道路、桥梁、文化活动场所等家乡公益事业建设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总捐资达6000多万元。景山街道太清宫主持卢阿光热心公益事业,设立了*市首个以慈善命名的救助基金——“瓯海区太清宫慈善救助基金”,近几年太青宫已向社会捐资1300万元。三是引导老人协会开展“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活动。各地老人协会普遍建成了老人活动中心,开展各类文娱活动,许多村老人协会还筹措资金,建设协会物业,利用物业出租金发放老人生活补助金。

(二)存在的问题

1.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四不”问题。

一是矛盾面广,工作待遇差,村干部不想当。当前,个别村各种矛盾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村干部处于各种矛盾的交织点上,工作中有时不仅得不到理解和支持,而且还会受到人身攻击和安全威胁。由于村干部的待遇差(2006年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年平均工资1.6万元),且有不少村干部工资长期拿不全、拿不到,有时还得牺牲个人的一些利益,因此,对继续当“村官”缺乏动力,萌生“去意”。据统计,这一届已有30多名村干部主动辞职,离开工作岗位。

二是工作任务重,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不好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都是硬指标,半点马虎不得。然而许多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举步维艰。村干部无钱为群众办事,无力为群众提供服务,致使村干部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截止2006年底,全区251个行政村中,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尚有80个,占总村数的31.9%;年收入在1-5万元的村44个,占总村数的17.5%,两项相加共占总村数的49.4%。

三是整体素质不高,明哲保身,村干部不会当。在当前面临换届的关键时期,个别村干部到了未换届己“涣心”的地步。有些村干部认为村级换届只有几个月了,下届能否当选还不知道,一些还想干一届的村干部乐于做太平官,怕得罪选民,片面认为只要人缘好,选举就能得高票,工作无所事事。还有些村干部自觉连任希望渺茫,对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采取小事慢半拍、大事一再拖延的态度,等待观望,推卸责任。

四是人才大量外流,后备干部缺乏,村干部没人当。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管理的青年和能人转向市区发展,并在市区安家落户。而农村大学生毕业后,为了个人的更好发展,都不愿回到农村,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选拔农村后备干部的余地越来越小,队伍建设后继乏人。据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重点村排查统计,有12个村这方面问题特别突出。

2.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三缺”问题。

一是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缺有效机制。首先,在农业局、农办、科协等部门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机构重复、力量分散的情形,组织创新滞后。其次,镇(街道)农技站行政上受镇、街道领导,业务上接受区农业部门的指导,实行双重管理体制,许多街道农技人员围着行政工作转,负责“包村”、计划生育等工作,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难以展开,直接影响农业人才发挥作用和成长。再次,在编不在岗的情况严重。全区农技综合服务站在岗人员159名中在编不在岗的73名,占45.91%。35岁以下的有96名,但其中从事非农技术的达63名,占该年龄段的55.63%。一些非农技人员通过各种关系充塞农业事业单位,非专业人员占许多编制,而这部分人大部分缺乏专业知识,整天无所事事,严重影响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缺有效渠道。此次参与问卷的56人中,通过农业职业学校培训的只有3人,有53人是自学或者其他途径成才,占94.6%;只有15人提出专门培训的要求。在已工作10年左右的农技人员中,80%以上几乎没有接受过培训。目前瓯海区的农村人才培养没有一个长期有效的在职培训机制,人才培养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强制措施,人才培养存在短期行为。比如“强农富民送科技”活动仅在重点镇(街道)或重点村展开,分散的广大农民难以分享到“科技”大餐,而且这些活动就如“科技培训月”里的一阵风,没有形成“细水长流”般的长期广泛的“强农富民送科技”活动。

三是高素质农业人才缺。区级农业事业单位101名工作人员中,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仅有5人,中级技术职务的仅为24人,两者仅占28.7%;镇(街道)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农业实用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仅有16名,占10.6%;在年龄结构方面,例如,现有粮油技术人员超过50岁7名,占该专业的总人数的63.64%。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56名农业实用技术人才中,只有16名具有技术职称,占28.6%,具有高级职称的只有寥寥数人。

3.民间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存在“两无”问题。一是无监督管理。目前,民政部门只负责民间组织登记备案,没有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同时,按照已颁布的相关法规,民间组织的准入门槛又较高,加之繁琐的双重管理体制,许多农村民间组织还存在主体资格不合法、非法执业、无照经营等现象,如老人协会。许多农村组织章程名存实亡,部分组织甚至没有章程,内部重大事情被负责人一手掌握,普通会员民主监督乏力。二是无引导教育。民间组织负责人教育培训工作没有归口部门,几乎是一片空白。许多民间组织的负责人存在政治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影响了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信誉度。比如,南白象某村老人协会非法集资建违章建筑,执法部门进行时,还与执法人员发生冲突,打伤执法人员,砸毁挖掘机,纠集村民上路堵塞道路,致使*市区南向交通堵塞近三小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三、对策和建议

(一)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加强村级组织班子建设

1、搞好换届工作,选举好村干部队伍。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不仅事关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贯彻执行,事关各级党委、政府任期目标的实现,更是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坚持“四个推进”,扎实做好选举工作。坚持落实责任、层层推进,注重强调责任层层落实、人人落实、项项落实,切实做到分级推进、层层推进。坚持统一思想、规范推进,真正把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落到实处。坚持一村一策、科学推进,按照“分类指导、一村一策”的原则,因村制宜搞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坚持抓住重点、有效推进,重点是抓财务清理和组织整顿,严把村民代表推选等七个关键环节。

2、落实“三真”要求,建设好村干部队伍。要全面推行村干部岗位培训,积极鼓励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不断加强村干部实践能力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科学考核村干部工作的目标管理机制,推行村主要负责人承诺制,实行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制度。逐年增加村干部保障激励专项经费,完善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村干部保险机制和离职补助制度,加大从村干部中录用公务员力度等。要启动“帮扶工程”,采取区直部门帮、镇(街道)帮、经济强村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形式,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帮扶等多种方式,为村干部创业引好路,铺好道。

3、完善组织运行机制,保护好村干部队伍。一些村干部当不好,甚至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组织运行机制不完善。这好比一条公路建好后,还要建设好栏杆,画好行车道,设置好路标,以此来保证行车安全。为此,必须要进一步完善落实村级组织运行机制,保护好村干部队伍。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强化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完善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用规范的制度对会议组织形式、决策范围、决策程序作出具体明确的界定。要理顺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在坚持村党支部对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坚持实行村民自治不动摇的基础上,通过建章立制明确村级组织之间的工作关系,规范村务运作原则,减少工作矛盾。要加强民主监督,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明确公开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到内容、时间、形式、制度“四统一”,突出解决不公开、假公开、公开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建立群众咨询事项调查整改及回复机制,把接受监督和改进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健全以民主选举、民主评议干部、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机制,加速推进基层民主化进程。

(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使用和考核激励机制

1、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是保持人才竞争优势的需要。要逐步建立农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管理体系。教育培训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长期与短期结合,在岗与脱产并举。要通过攻读学位、研修、进修等方式促进年轻科技人员提高学历层次,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开发等形式学习引进先进技术,了解掌握国内外农业科技最新发展动态。要充分发挥中老年专家的作用,建立师承制度,由学术和技术水平高的、责任心强的中老年专家,采取“一带一”等形式对年青农业技术人才进行定向指导和培养。要通过政治理论思想学习研讨,提高农业技术人才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2、推进基层农业推广机构改革。按照省市统一部署,适时进行镇、街道农业推广网络改革,理顺镇、街道农业服务站和镇(街道)、业务主管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的权和责,从而按照政事分开原则,变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直接、微观管理为间接、宏观管理。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完善聘用制度,竞争上岗制度、激励制度,营造农业人才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

3、合理造就人才和人力资源整合优势。要抓住一个关键,即实现职业技能技术专业四位一体,特别要把技工学校和农函大办出一个特色来。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善于发现队伍中的优秀人才,政治上给待遇、给荣誉、经济上给政策,给奖励、工作上给技术、给鼓励。要逐步推进城市化进程,职业技工技能教育,应该面向城市化,面向国际化,面向未来,在“三农”中立有落脚点。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实用技术人员。

4、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奠定坚实的基础。瓯海区地处*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腹地,区委提出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战略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势必要选择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造就人才。按照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市场运作、服务先导的十六方针,思想观念要围着市场转,学校要围着企业办,工作围着中心干的办学特点,真正做大技工,做强技术,做优技校,做足后备人才的培育,认真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

(三)切实加强民间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

党的社会工作部门和民政部门要将民间组织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工作范畴,切实加强民间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开展民间组织专职工作人员职业化培训,探索民间组织负责人执证上岗制,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和交流观摩等方式,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要加强民间组织负责人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教育工作,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依法开展活动的意识和规范运作的能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民间组织管理骨干队伍,从而促进整个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四)加强村级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1、明确责任主体。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引起镇(街道)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重视,落实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

2、增强吸引力。镇(街道)要结合各自实际,着力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团员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发家致富、实现理想不只是外出打工一条路。比如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搞活物业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等,使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走好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创造有利于后备干部成长的环境氛围。

3、规范选拔程序。要扩大“选”的范围,按形势发展要求和班子实际需要,把致富能手、站所工作人员、复退军人、回乡学生、企业骨干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遴选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要落实“推”的办法,根据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两个基本条件和年龄40岁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两个参考条件,指导基层组织根据班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发放表格或召开村民会议的形式,广纳意见,推出群众满意的后备干部。

上一篇: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范文 下一篇:电力自动化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