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过程范文

时间:2023-09-21 01:56:29

审计的过程

审计的过程篇1

关键词:工程项目;效益审计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特别是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方面的资金越来越大。为加强项目工程管理,提高投资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率,很多企业都对工程造价进行了全过程审计,由原事后审计改为全过程跟踪审计。

一、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做法

在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积极探索全过程跟踪审计新的模式,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注重新方法、新技术的运用,对全过程跟踪审计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和施工单位充分沟通,确保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全过程跟踪审计重要性认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思想统一了,步调才能一致,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才有成效。在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前期,集团公司召集全体内审人员对全过程跟踪审计项目进行讨论,统一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对集团公司及子公司改善项目投资管理、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性;确定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的对象、范围、重点和难点,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方法和时间要求;对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方案进行认真学习和讨论,加深对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方案的理解;在思想上为全过程跟踪审计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二)精心组织,拟定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方案。重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在组织内审人员对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重要性讨论过程中,发挥全体内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内审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对全过程跟踪审计提出意见和建议。在综合讨论意见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方案,经集团公司审计监督委员会讨论通过并经主要领导批准后执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方案是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规范性文件,方案明确审计范围与对象,审计方法,审计中介机构选择办法,审计费用结算及支付方式,组织、协调和监督。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按实施方案进行,配合审计工作;审计人员按方案开展工作,有的放矢,确保全过程跟踪审计质量。

(三)精选中介,提高审计工作执行力。根据审计工作方案,委托招标机构对工程跟踪、决算审计进行公开招标。招标文件经招标机构、审计部共同修改,确认后对外公开。

(四)关注过程,确保全过程跟踪审计质量。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关键是审计人员参与项目全过程。从购进土地开始,审计人员参与项目立项论证、图纸设计、施工和设备招投标过程,参加有关业务会议,发表自己的专业意见。特别是在施工阶段,要求中介机构委派具有相应资质和从业经验的审计人员驻点工程现场;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更换具有相应资质的审计人员;审计部每月定期派人深入审计现场,检查现场审计情况;审计人员每月向法规审计部书面报告审计情况。检查结果和书面报告等作为对中介机构审计费用支付依据之一,并作为要求更换审计人员和中介审计机构的依据。加强审计组织、协调和监督,保证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确保编制审计报告质量。

(五)沟通协调,确保全过程跟踪审计顺利进行。在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协调一致,交流各自的工作经验和体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请求解决;及时传递相关信息,请业务部门人员参加审计会议,共同分析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具体可行的整改建议。项目审核结束后,要求施工单位或业务单位核对人员及时在审计定案表上签字确认,审计人员及时报送审计报告,结束项目审计工作。

二、建筑工程项目中全过程审计的重要内容

1、工程收入确认的审计

根据建设合同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果建设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计算,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成本。目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由于受客观条件和管理水平的限制,不能完全按照建设合同会计准则的要求计算收入,具体表现在:

(1)确认的工程完工程度可靠性较低,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工程项目管理者为了完成利润目标、承包指标、更充分地得到实惠和利益等目的,可能操纵收益多计收入;有的为了以长远打算,将当期完成的工作量隐瞒不报留在下期再报,造成人为的少计收入,或待工程决算以后再冲回或再计收入,

(2)建设单位或业住按形象进度审定的工程量不及时和不准确(仅作为支付工程款的参考依据)。

(3)与建设单位或业主工程决算审定严重滞后。实际工作中通常是由工程项目的工程预算员编制工程形象进度预算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

2、工程成本确认的审计。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在施工过程中搞好成本控制,达到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目的,是工程项目经济活动特别重要的环节,对施工过程中成本审计主要通过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等构成成本的各要素审查,找出薄弱环节,提出对策和建议。

3、安全、质量、工期的审查,审查施工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拖延工期,拖延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办理了工期延期签证,是否存在只抓进度而放松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有无违规操作而导致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造成经济损失。

三、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的几点经验总结

1、领导重视是做好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的前提。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审批审计工作方案,并明确纪律,提出具体要求,及时协调解决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领导对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的重视,是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2、取得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支持是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原则。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依据是相关法规、招投标文件、合同协议、工程联系单等。在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中,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个态度”,对事不对人,没有亲疏之分,顶住各种压力和阻力,就能得到领导和施工单位的理解、支持和信任。

3、发挥全过程跟踪审计作用是建立审计工作常态化。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要形成常态机制,形成“重在过程、重在实效、重在促进”的审计思路。全过程跟踪审计,不应是“运动化”,而应是“制度化”。内审人员要做个有心人,要运用全方位、多层次的视角,形成动态的、常规的、实时的控制,在更大范围寻求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有效监督,不能流于形式,要落到实处,并严格考核,落实到相关责任人。

审计的过程篇2

点,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规范化工作程序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main steps of the follow-up audit work on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project tracking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udit program has carried on the beneficial attempt.

Key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s, and the entire process audit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目的

多年来,工程建设领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存在着许多不好的现象:如虚假招投标、签订假合同、采购假冒伪劣材料、假签证、高估冒算、高套定额、多计工程量、提高取费级次等,造成大量的建设资金浪费,同时工程建设也滋生了腐败现象,因此,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开展审计,及时发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不法现象并予以制止,对维护财经纪律、促进廉政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同时内部审计职能也决定了工程投资实行监督的形式,所以加强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势在必行。本文就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工作重点、工作内容、策略及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应注意的事项进行讨论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

2、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重点

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重点包括前期工作和施工过程:

1前期工作

(1)审查工程招标文件,复核工程量清单及投标最高限价;

(2)审查工程施工合同。主要审查内容有:是否符合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工程招投标文件的条款等;语言文字是否简炼、规范、严谨,专用条款的描述是否清晰等;

(3)检查建设单位是否建立健全了各项内控制度。应督促、指导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项目建设规范运行、建设资金合法使用。

2 施工过程

施工过程中跟踪审计的工作重点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量、材料价款、工程进度款拨付及其现场变更签证单等内容进行监督控制,包括:

对于隐蔽工程量的现场确定

工程施工中会涉及到大量的隐蔽项目,隐蔽项目工程量的确定是否属实会对结算审计效果及最终工程造价产生直接影响。同时,施工工艺所选用方式的不同,也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因此,跟踪审计方需要对隐蔽项目的工程量、施工工艺进行现场确定,并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

进场材料价格确定

材料价格确定要根据合同条款进行区分。如果合同约定该材料为固定价格,跟踪审计人员主要核实进场材料的品牌、规格、型号是否与合同或招标文件一致;如果合同约定该材料为可调价格,则要对进场材料的品牌、规格、型号等内容进行复核。同时,要对市场进行必要询价,避免因市场行情的变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甲供材料要对材料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督;

审查设计变更及施工现场签证

检查工程设计变更、施工现场签证手续是否合理、合规、及时、完整、真实。首先是定性审查,是否有合法的手续和依据,是否符合现行的有关规定、施工合同和工程招投标文件精神。内容反映是否准确,是否有变相的重复计取。文字表述是否明了,防止产生新的矛盾和分歧;其次是定量审查,变更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费用计算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相应的附件是否齐全。最后应分析变更对造价的影响,并核定承包人对设计变更所造成费用上的增减。对必要的变更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力求减少变更费用,以避免不合理支出;

(4)控制工程款支付

复核已完工程工作量,并按照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审签预付款及每月工程款支付的签证,控制好工程款的支付。

(5)做好施工阶段工程资料的归集整理工作,为顺利进行竣工结算完善条件。

3、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审计的内容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审计包括前期审计、跟踪审计及终结审计:

1工程项目的前期审计

工程项目前期审计,主要是对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及施工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进行审计。及早发现矛盾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防患于未然,为后续工程施工打下坚实基础。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首先审查《工程承包合同》:是否签订了项目承包合同,合同双方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和相应的履约能力,内容是否合规、完整、权、责、利划分是否明确。如有分包工程,还应审查《工程分包合同》;

(2)审查工程施工准备工作情况: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先进,现场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的配置能否满足需要,指挥部的设置、定员、人员素质能否符合管理要求,达到精干高效、结构合理;

(3)工程预算编制审查:是否编制了工程项目成本预算、费用预算、资金预算,编制依据是否充分,内容是否完整,预算定额是否合理;

(4)对内控制度建立的审查:是否建立工程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工资管理、成本管理、设备材料管理、安全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分包工程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各项制度是否完善、严密。

2 跟踪审计

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跟踪审计的内容主要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 检查各相关单位是否认真履行合同条款;

(2)检查有无超出批准概算范围投资和不按概算批复的规定购置自用固定资产,挤占或者虚列工程成本等问题;

(3) 检查建设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并执行了各项内控制度。如工程签证,验收制度 设备材料采购、价格控制、验收 领用、清点制度 费用支出报销制度等;

(4) 检查工程成本核算及账务处理是否符合《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建设项目的管理及竣工决算的需要;

(5)检查建设资金是否落实到位并专款专用, 是否按照工程进度付款,有无被转移 侵占 挪用 损失浪费等问题;

(6)检查建设单位管理费的计取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费用支出是否符合 必须、节约” 的原则;

(7)、加强设备 材料价格控制,尤其要对工程主要设备、材料价格进行考察认证,防止从中加价。

3、终结审计

终结审计主要侧重于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效益及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等方面进行审计,从而对项目负责人的管理绩效作出评价。其内容包含:

(1)对完工后的各项资产进行清查、核实,防止资产流失;

(2)审查是否完成工程承包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有无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3)工程是否按期交工,并办理了竣工结算,财务决策是否符合规定;

(4)工程期间有无发生安全质量事故,并分析原因责任;

(5)是否按国家规定及时全部交纳了各种税金,有无拖、漏、少缴行为;

4、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策略

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策略主要包括:及时了解项目基本情况,严格检查合同执行力度,重点审查项目竣工决算,把好资金结算关。

4.1要及时了解工程建设项目的基本概况

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开始前,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扩大信息源,了解工程建设项目的基本概况,了解掌握好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工程管理部门、预算部门、监理公司、施工单位等相关情况,为审计进点奠定基础。

4.2财务管理方面

(1)检查筹资方式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分析所筹资金的偿还能力

(2)检查预付的款项是否按照合同支付,有无违规多付的情况;

(3)检查据以付款的原始凭证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审批,是否合法、齐全;

(4)检查支付结算款时是否按合同规定扣除了质量保证期间的保证金;

(5)检查是否存在设计概算外其他工程项目的支出;

(6)检查工程管理费、征地拆迁补偿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等各项费用支出是否存在扩大开支范围。

4.3合同执行方面

合同执行方面的内容包括:审查建设项目是否实行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以及与建设工程有关的设备材料是否依法订立合同;是否存在违法转包和分包合同;合同内容与中标内容是否一致;有无通过签订补充合同形式改变主合同的条款;是否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支付工程价款等。

4.4搞好信息网络和材料价格的收集整理工作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审计,近几年才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目前暂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管理机构定期比较全面的工程材料价格信息,审计资料比较缺乏,造成施工单位随意套用材料价格,审计人员也很难找到评判材料价格的依据。

应抓紧建立起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的信息网络,组织人员收集整理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有关资料,如材料的审计价格信息、已完工程信息等,为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提供支持。

4.5审查项目竣工决算,把好资金结算关

工程决算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由施工单位在单位工程验收合格后编制工程结算书并报送建设单位、预算部门进行审核,内部审计部门再对其进行审计或委托审计。报送资料的齐全与否决定了结算工作的时限和造价的准确性。在此环节,建设部门应做好配合工作,负责结算、变更、验收、甲供材、签证、水电等资料的归集及工程量真实性的认证,审计部门应采取审计的技术方法对经工程造价部门审核的结算资料与自己前期收集、掌握的资料验证,勘察现场、核对图纸、计算工程量、按清单套价、扣减待扣款,直至确认工程造价。

通过严格的竣工验收和竣工审计,审查工程量和工程造价,合理确定项目投资总额,确定建设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并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提高项目投资效益。竣工决算审计,审计人员应按照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一般程序进行,对工程决算审计工程量是否重复计算、工程量签证情况和定额套用情况等予以重点关注。

5、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注意事项

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是全局性工作,应在项目正式立项时即将其纳入审计视野;审计人员应按时参加定时例会;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与交流;深入施工现场,掌握工程进度及变更等真实情况等。

(1) 应在建设项目正式立项时,即将其纳入审计视野,关注其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2)审计组应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参加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例会,及时了解、掌握项目有关情况,提出审计意见, 并且作好会议记录;

(3)要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与交流,使被审计单位了解跟踪审计的程序、内容及应配合的要求,自觉接受审计;

(4)审计组成员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掌握工程进展、变更等真实情况,了解工程建设中涉及的有关技术问题.熟悉工程计量规则及有关费用的测算办法,并且作好相关记录;

(5) 审计组应根据跟踪审计实施方案的要求,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组规定的时间和方法 报送工程结算资料, 并及时确定审计结果。

6、工程实例

围绕广东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自查要求,对中山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岐江公路建设项目进行专题审计,该工程采用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审计方式。从最初的可行性研究、图纸设、工程施工到最后的竣工验收、竣工结算,均由审计部门全过程跟踪监督进行。及时发现纠正工程中的隐患和漏洞, 规范了工程实施和工程结算的程序,建立健全了企业的内控制度,审计效果良好。

结语

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模式,虽然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很多地方还需在实践中探索与完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为合理节约资金.提高投资效益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主编.建设工程投资控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蔡传炳.公路工程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3]杨自拱.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9(23).

审计的过程篇3

[关键词]政府投资全过程跟踪审计

政府投资审计是指各级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财政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进行专门审计的一种审计活动。目前,我国各级审计机关都在开展政府投资审计。因为政府投资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审计工作越来越公开透明,政府投资审计成为社会公众了解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的重要渠道。2006年,审计署制定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办法》后,政府投资审计发展很快,在保证政府投资项目顺利实施,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投资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政府投资审计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审计机关的重要工作之一。

作为一名基层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人员,我认为政府投资审计有别于传统的工程审计,这主要体现在:首先,政府投资项目一般规模巨大,项目建设期也较长,其次,容易产生其他经济问题。传统的审计模式基本上是项目竣工后的决算审计,这使得让审计人员脱离了具体的建设过程。因此,我认为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最大程度的弥补传统工程审计的缺点,最大程度地节约政府资金,保证工程质量。

全过程跟踪跟踪审计,是指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采取全程跟踪审计模式进行的政府建设项目效益审计。 全过程跟踪审计从阶段上区分,可以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竣工审计三个阶段。

一、事前审计阶段

事前审计,主要是指项目进行实体建设前的审计,这既有助于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也有利于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这一阶段的审计重点主要是审查建设项目是否具备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项目调查报告是否经过充分论证,检查市场调查及市场预测中数据获取是否合理、准确:检查财务估算中成本项目是否完整,对历史价格、实际价格,内部价格及成本水平的真实性进行测试。审查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及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开标,评标、定标过程的主观性,随意性;审查施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形式是否符合本工程特点;文字表达是否准确:合同条款是否完整,合同文件与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三者之间是否统一。在此阶段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建设单位出具审计整改建议书,并做好跟踪审计记录。

二、事中审计阶段

事中审计阶段是项目建设资金实际发生,工程实体开始实际建造的阶段。事中审计包括的内容最多,也非常重要。首先要对建设项目的概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审查建设工程项目工程成本是否按照概算口径及有关规定正确归集:往来款项是否真实,工程项目的进度是否按计划完成,工程成本是否真实、准确,有无虚报或将完成的工程量挂账的现象。其次,对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情况进行审计,审计每个具体工程的详细计算是否准确、定额选用的是否合理、各项费用计算的标准是否正确。这时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在项目现场设立办公场所,根据工程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对项目的关键环节,例如:基础开挖、设备材料采购、隐蔽工程、重大设计变更等活动进行重点审计:对工程量进行复核,审查工程的规划有无超标准、超预算的情况,变相加大工程概算的问题,同时还要对建设项目的工程费用支付情况进行审计。对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还要及时向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整改建议书,也要做好跟踪审计记录。

三、竣工审计

竣工审计是全过程审计的最后一个环节。竣工审计是指项目竣工决算编报至项目交付使用之前,审计机关对建设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与建设项目直接有关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进行的审计监督。对工程项目竣工后的审计,是控制工程项目造价,对工期、质量,造价和投资效益进行综合审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决定工程项目成本,最终确定工程项目建设造价和工期、质量及投资效益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的审计工作,应充分利用一些经济、技术资料和现代数据,从工程项目建设工期、质量、造价。投资效益等几个方面进行审计。

四、全过程跟踪审计必须注意的问题

结合自己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我认为要想真正做好全过程审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政府投资全过程跟踪审计中,想有所作为并且能有所作为,首先要工程审计业务学习和培训,努力掌握并提升工程识图,施工工艺、建筑材料,定额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的运用、各种建筑软件的运用等专业胜任能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胜任当前新形势下的工程审计工作。

2 周密部署,做好审前准备。要经过充分的审计讨论,制定严密可行的审计方案。审计人员必须怀着对政府资金高度的责任感,深入现场收集资料,全面掌握各个主要环节的真实情况。

3 准确定位,把握审与被审的关系。审计是作为第三者参与的,而不是项目负责人,更不是监理方。所以在审计过程中要做到审计到位不越位,加强与其他各方的联系沟通。

4 及时总结,探索完善审计过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因此,每完成一个项目,都要进行认真地总结,不仅要总结好的经验,而且还要总结审计过程中的不足,在总结中不断探索提高。

综上所述,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从而保证国家建设资金安全,提高政府投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石麒麟:如何开展公路建设项目事中审计[J],审计月刊,2007(5):55

[2]蒋 炎:建设工程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基本做法[J]航天工业管理,2009(6):25~27

审计的过程篇4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手工方式为主的会计核算手段正逐步被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技术特征的会计电算化核算所替代,计算机辅助审计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计算机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审计;会计电算化;计算机技术

引言

计算机辅助审计就是在会计的审计工作中,以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来逐步替代传统的以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分析与处理的手段,计算机辅助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对会计数据进行搜集、提取、分析和预测等,还可以辅助企业的决策层指定相关的经济政策。在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中,企业的会计数据不是以纸质的方式进行存储,而是存储在数据库中,这样方便对数据进行管理与更新。

在国内外,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技术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受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限制,技术人员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科学研究,此时审计人员还没有意识到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但是,随着企业审计业务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企业都在追求实现业务的自动化处理,越来越多的辅助审计。

1、会计电算化的演变过程

在计算机发明产生以前,一般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最开始是以手工处理的方式进行的。一个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通过不同岗位之间的分工协作,将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财务资料进行分工加工处理,形成企业内部和外部需要的各种纸质会计信息。这种情况下的审计方式毫无疑问是手工的形式且工作量十分的大,工作内容相当复杂。随着计算机信息的普及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大众化,一些企业开始用计算机来处理部分财务会计资料。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企业基建建设、生产管理、营销服务、财务会计、人力资源、设备存货等各个领域,从而使得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工程建设流程、会计账务处理等均具有了网络化的新特点,基于工作流和ERP技术的企业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此时,财务管理模块已经发展成为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必须在规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对企业信息技术进行全方面的考虑。

2、计算机技术和财务报告的关系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各种信息处理系统可以为企业创建、记载、处理和报告各项经营交易活动,以衡量和审查自身的财务及经营业绩,并可以持续记录企业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具体来讲,创建是指企业可以采取手工或自动的方式来创建各项交易信息的方式;记录是指信息系统识别并保留交易及事项的相关信息;处理是指企业可以采取手工或自动的方式对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编辑、确认、计算、衡量、估价、分析、汇总和调整;报告是指企业以电子或打印的方式,编制财务报表和其他信息,并运用上述信息来衡量和审查企业的财务业绩及其他方面的职能。

因此,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如果依赖相关信息系统所形成的财务信息和报告作为审计工作的依据,则必须考虑相关信息和报告的质量,而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质量是通过交易的录入到输出整个过程中适当的控制来实现的,所以,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整个过程中考虑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授权体系及访问权限制等四个方面。

3、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改变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目标、进行风险评估和了解内部控制的原则性要求及观念,基本审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审计目标在所有企业经营情况下都适用。但是,注册会计师必须更深入了解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和性质,因为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对审计风险的评价、业务流程和控制的了解、审计工作的执行以及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性质都有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审计复核的影响

大多数情况下,计算机审计仅仅提供审计的线索,其结果不能像手工审计复核那样直接作为审计证据,有着很大的差异。计算机审计复核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对计算机审计人员的作业文档进行复核;二是对计算机审计的线索进行核实。第一种方法是主动的、预防性的,但对复核人员的要求较高;后一种方法是被动的、矫正性的,能够帮助计算机审计人员发现其数据中的错误。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常常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事前、事后两个阶段的计算机审计复核。

(2)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在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信息化的特点,审计内容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信息化的会计系统中,各项会计事项都是由计算机按照程序进行自动处理的,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固有风险决定了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内容包括对信息化系统的处理和相关控制功能的审查。

(3)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被审计单位的广泛应用要求注册会计师一定要具备相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因此,注册会计师要成为知识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熟悉信息系统的应用技术、结构和运行原理,有必要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做出适当的评价。

4、常用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目前,比较常用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包括平行模拟技术、嵌入审计模块技术和通用审计软件技术。其中,平行模拟技术对专业知识的依赖程度主要是取决于被审计系统的复杂程度,而且审计人员可以在不需要被审计单位影响的条件下获取输出信息,对审计数据的影响比较小;嵌入审计模块技术是一种动态审计技术,它对审计数据的影响比较大,而且依赖于被审计单位;通用审计软件技术是一种静态的审计技术,这种技术使用比较方便,不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背景,但是在获取一些比较复杂的特定结构数据时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冯晓飞.浅谈网络时代审计的变化[J].商场现代化,2012,(18):9191

[2]王建康.对计算机审计的初步探讨[J].科技信息,2012,(33):130130

[3]安宁.计算机审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4):8789

[4]赵湘桂,朱联祥.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1):5153

作者简介:

徐静(1973-),女,中级审计师,重庆邮电大学审计处,研究方向:企业财务审计。

基金项目:

审计的过程篇5

【关键词】建设项目施工;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方案

1 引言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主要指的是对项目的各个阶段实现对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工作,而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探索方式,实现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极大的提高了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使建设项目能够更加出色高效的完成。

2 全过程跟踪审计优势

全过程跟踪审计有着很多巨大的优势,将从下面几点分别阐述:

1、有利于审核隐蔽工程。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可对包括一些不易察觉的隐蔽工程在内的整个过程的审计,准确而有全面,及时对隐蔽工程进行审计和监督,有效的避免了造假等行为同时也确保了建设项目的质量前提。这也是全过程跟踪审计最突出的优点之一。

2、有利于对工程的监督和管理。

3、有利于工程结算审计。与传统审计工作相比,全过程跟踪审计可有效的避免在做工程审计的过程中,一些隐蔽工程败露使得一些相关负责人因此辩护来逃脱干系,跟踪审计可以有效的监察这些情况并杜绝其发生,提高了工程结算审计的效率。

4、有利于提高审计水平。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将对整个项目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进行控制工作,使整个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并将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内管理审计、环保审计等新的审计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建设项目中,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的审计水平。

3 全过程跟踪审计内容

1、建设项目前期跟踪审计

前期跟踪审计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审计、设计任务书审计、建设项目概算审计、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及到位审计和招投标审计等。下面为各审计具体内容:a.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主要包括对整个建设工程梗概的了解以及规划,目标定位等等做出初步的审计工作,同时根据相关的目标任务结合自身包括财务在内的相关条件对工程的可行性做出全面的分析,另外也要结合产业背景及社会因素等等,避免不合适的项目执行以提高建设项目的成功率和效益。b.设计任务书审计的主要内容显而易见,其主要在于对设计任务书的审计工作,其中包括任务书的可行性、项目确定的依据、真实性及可靠性等等。绝不能出现虚报、欺骗等行为。c.建设项目概算审计主要审查的是设计概算编制的条件是否具备,同时做出此编制的依据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而最重要的是审查设计概算编制的准确性、合规性和合法性。d.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审计顾名思义,主要审查的是建设项目有无正确的资金来源以及项目资金的周转和到位情况,坚决避免资金缺口大的项目动工。e.招投标审计即对工程勘察设计、物资采购、工程施工的招投标实施审计。对整个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理和审计,要求招标过程中明确任何可能遇到或是想到的问题,包括其合理性、可行性以及时间安排审计工作等等。

2、施工阶段跟踪审计

3、工程完成后结算解毒跟踪审计

4 全过程跟踪审计程序

顾名思义,所谓全过程跟踪审计就是指对整个项目工程从设计到施工竣工的全过程进行综合审计,这是整个项目工程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它执行的力度和手段等直影响了此项目的最终成果。在整个审计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以监督和管理并存为指导思想,尽一切努力保证在内部管理正常运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监督手段,不要因为监督而懈怠了管理或者因为管理而忽略监督,保证两者同时高效的进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的中介机构的力量也是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保障和有利依靠,要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审计工作顺利的进行下去。同时怎样才能成功的建立一个优秀的审计团队,使之能够在尊重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全面有效的完成审计工作,客观的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成为了许多项目工作者及其关注的问题。通过多年的经验证明,一个成功的审计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相关审计项目实施招标的措施:这是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的一个有效地手段。通常状况来讲跟踪审计的全过程往往是交托

相关的中介机构实施这些中介机构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是具有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两点。招标是相关单位选择其咨询单位是常用的一个方法,在完成招标选拔这一步骤之后,应该有中标的工程签订相关协议书,协议的内容要具体详细,并保证协议的内容是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做贡献的,之后应该挑选一些人员主城跟踪审议团队。并且及时的对跟踪审计组的人员召开会议,让他们了解其审计的工程,并且让他们知晓跟踪审计组要向其委托单位定期汇报工作,项目完成情况等,并对之负责。值得强调的是,在双方签订的合约书中要指明审计工作的范畴,工作重点以及工作流程等。从多年的经验来看,隐蔽程度高的项目以及米娜更性高的项目的审计工作比较困难,应该引起相关人员充分的重视,这种工程由两名审计人员合作跟踪监督比较合适。(2)具体审计过程:a.由挑选出来的审计队伍一起商讨研究制定出对相关项目的具体跟踪审计的措施,并再次强调具体的工作范围,工作流程,工作方案,跟踪策略,以及具体分工等等,保证每名审计人员都明确自己的工作,同时要亲自多施工场地进行调查以确定最合适的跟踪审计方位。b.相关人员或者审计小组本身人员再审计小组进入施工地点之后应该及时的安排相应的工作办公地点,以方面审计小组顺利的完成其跟踪监督审查的工作。另外审计小镇应该准备好审计用的一些必备工具如交通工具,记录工具等等。审计过程可以采取许多方式包括:定时巡查,抽样调查,成果检验,数据测量以及旁观等等,总之要采取一切方法对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c.应该令审计人员明确,审计工作只对各项检查指标合格或合格以上的项目工程进行,另外应该明确相关单位对工程进行验收的时候也必须高职相关审计单位,使之参与验收过程,验收完成后要在验收单上签字,要求施工单位,建管单位,设计单位以及审计单位四方共同签字,这样验收结果才有效,这是项目运行的一个保障条件。d.当审计单位收到相关建设单位的审计委托申请时,审计单位应该调派专门的审计人员对申请协议进行仔细的研读,根据工程的规模和审计工作的强度来确定审计价格。如果出现申请协议与现场验收情况不符的状况,可以允许审计人员对协议进行一定的修改。审阅完毕后应由审计单位制定相关的审计证明单,并有施工方,建设方,监督方以及审计方四方共同签字。之后又审计单位代表在最后的文件上签字盖章。之后审计协议方可生效。审计工作也可随之进行。

参考文献

[1]宋常.审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陈汉文.审计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审计的过程篇6

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关键在于有效规范审计证据的取证行为和认证行为,而审计证据的判断评价是证据活动的必经程序,在审计证据程序中居于的核心地位。审计证据判断评价是防范控制审计风险的关键措施和途径。研究审计证据评价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对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判断评价能力,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二、审计证据评价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审计学界和审计工作者对审计证据的评价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们从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评价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目前审计学界对审计证据评价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审计证据“事前评价”过程中的风险、审计证据收集过程中的风险以及进行证据评价时的风险与控制研究比较缺乏,这需在今后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和探讨。

三、审计证据评价过程中的风险

(一)审计证据“事前评价”过程中的风险

在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以前,审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达到审计目标所需审计证据的证据量,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做出“事前评价”,以制定审计计划,选择相应的审计方法。但是由于受时间限制,审前调查不够细致全面,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运行情况了解不充分,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对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和风险性可能判断不准确,被审计单位外部情况的不稳定性可能被忽略,由此而导致风险。

(二)审计证据收集过程中的风险

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即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点误差,这种误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难以消除。因此,不论是统计抽样还是判断抽样,若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即审计人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做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即使是详细审计,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管理人员道德品质等因素,仍存在审计结果与客观实际不一致的情况,这就存在着重大错误不被发现的可能性。另外,审计人员在运用审计方法和执行审计程序上可能不够妥当,收集证据时未能发现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中存在的重大错误。这些都会使收集到的证据产生不确定性而导致风险。

(三)进行证据评价时的风险

1. 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完整性和真实性较差,致使对审计证据的评价不正确而产生风险。

审计人员在收集到一定量的证据后,必须对其进行评价,以判断其是否必要和充分,并根据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审计证据再收集的范围。由于个别企业管理部门为夸大其经营业绩或取得银行贷款,采用种种不正当手段掩饰其管理不善或偿债能力不强的问题,所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较差,使审计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无误的评价,加之审计人员存在着素质上的差异,在进行评价时有可能接受错误信息,致使对审计证据的评价不正确而产生风险。

2.审计证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给审计证据评价带来一定的风险。

一是审计证据相关性不强,审计定性可能出现偏差,而产生审计证据评价风险。二是审计证据可靠性不高,审计证据可能不够真实,而产生审计证据评价风险。三是审计证据充分性不足,审计证据的有效性不高,给审计证据评价带来一定困难和风险。四是取证形式单一,其他形式的审计证据被忽略,而产生审计证据评价风险。五是证据来源不广泛,可能会遗漏一些违法违纪问题,从而使审计证据评价风险增加。

四、审计评价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确定恰当的风险水平

为取得较好的审计效果,减少审计所需的人力、时间和费用,必须科学确定风险水平和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一般需要完成以下三个步骤:一是了解和描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二是初步评价控制风险;三是进行风险的符合性测试。确定了恰当的风险水平,审计人员就可以安排实质性测试的审查范围,确定审计取证时应抽查的样本量和收集的审计证据量,以利于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

(二)适时调整审计证据评价程序

预先制定审计程序是为了使审计工作有计划、按步骤、高效率的进行,保证审计证据评价质量。在进行审计证据评价时,要经常进行符合性测试,使审计工作在审计证据收集、评价、再收集、再评价过程中得到展开。审计程序的相对不变与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会引起审计工作的偏差,增大审计风险,因而要随着符合性测试和对审计证据评价的不断进行,合理调整审计程序,以降低风险。

(三)正确选用评价依据

评价依据是审计人员据以判断、评价审计证据,提出处理、改进意见的根据,如各种法规、制度和文件等。在具体选用审计评价依据时,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依据的层次性。评价依据因其制定单位管辖范围和权威性大小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层次。为降低审计证据评价时的风险,所用依据彼此发生矛盾时,以上一级规定的依据为准;二是依据的时效性。审计证据的评价依据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在审查过去的经济业务时,应以当时的法规、制度、规范作为评价依据,反之亦然;三是依据的地域性。审计证据的评价依据受地域限制,在选择评价依据时,要充分考虑被审计事项所处行业、地区的具体情况,以降低审计风险。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证据评价过程中的风险大小与审计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高低密切相关,审计人员素质高,审计质量就高,产生的审计风险就小。因此加强审计人员业务培训,强化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审计机关群体素质和个体素质,是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的一项关键性措施。审计机关应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从根本上降低审计风险。

(五)审计机关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建设,提高工作质量,降低风险

一是实行专业分组。审计风险的出现,在许多情况下是由于审计人员不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具体情况所致。因此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应从经验、责任、监督和技术特长等方面来考虑审计小组成员的构成,力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二是严格执行审理。审计机关对项目审计结果应严格实施审理,做到审计证据充分有力、审计结论合理、审计意见恰当可行。审计组长要对整个审计项目的质量、进度等全部事宜负起责任,核实相关问题,部门复核对一些重大事项处理要严格把关。要将重点放在初步调整事项是否合理、合规,审计工作底稿及所附审计证据是否存在问题,以及相关经济指标是否符合常规等大的、主要的方面。审理机构应主要对审理审计程序是否合规、审计定性是否准确、事实表达是否清楚、引(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正确、审计评价是否恰当、审计工作的规范等方面进行重点控制,以降低由此产生的审计风险。

审计的过程篇7

关键词:信息系统审计;企业信息化;信息系统

信息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在改善企业运作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风险。因此,建立信息系统审计制度,发展信息系统审计是信息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制度保证和手段。

一、信息系统审计的概述

1.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

信息系统审计(information system audit信息系统,简称isa)目前还没有公认的通用定义,国际信息系统审计领域的权威专家ron weber将它定义为: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判断一个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同时最经济地使用资源。可通俗的理解为是对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实施、运行和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确保其符合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

2.信息系统审计的业务内容

信息系统审计的业务内容包括计算机资源管理审计、软硬件等获取审计、系统软件审计、程序审计、数据完整性审计、系统生命周期审计、应用系统开发审计、系统维护审计、操作审计和安全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项目按生命周期来划分,一般分为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审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过程的审计和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共同业务的审计。WWw.133229.Com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审计是伴随着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系统试运行这几个阶段同步进行的。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审计包括系统输入审计、通信过程审计、处理过程审计、数据库审计、系统输出审计和运行管理审计;信息系统维护过程中的审计包括维护组织审计、维护顺序审计、维护计划审计、维护实施审计、维护确认审计、改良系统试运行审计和旧信息系统报废审计。

3.信息系统审计的流程

信息系统审计流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完成阶段。

计划阶段是信息系统审计流程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了解被审系统的基本情况;与委托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初步评价被审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外部控制;确定重要性水平;分析审计风险和编制审计计划。

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重要性水平、风险和计划获取有关资料;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导致结果的原因。

完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整理、评价审计证据;复核工作底稿,完成二级复核,汇总审计差异,同被审系统管理层交流;对重要性水平和风险进行最终评价,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完成三级复核。

二、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技术与工具

由于信息系统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信息系统审计的难度也随之增加。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系统和审计环境,要求审计师可以根据审计组织及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结合审计目标、成本效益、审计小组的人员与设备配置情况等,采用多种方法、技术和工具来帮助他们进行审计工作。

1.常规的审计方法、技术与工具

常规的审计方法包括面谈法、问卷调查法、系统评审会、流程图检查、程序代码检查、程序代码比较和测试等。但在高度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中,只采用常规审计法显然是不够的,无论是审计证据的收集、评价,还是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来高效完成。

2.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技术与工具

信息系统被普遍应用与企业生产、管理及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审计师为达到审计目的,必须要收集大量储存于计算机中的数据,并借助于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审计的结论。因此审计师在收集证据并分析证据时,必需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computer assisted audit techniques,简称caat)越来越成为审计师不可或缺的手段。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使信息系统审计师独立收集审计信息,按照预定审计目标访问和分析数据、报告系统产生和维护的记录的可靠性等审计发现。所用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为得出审计结论提供了再保证。

常用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与技术:共用软件、测试数据、应用程序检查、审计专家系统、整体测试、快照、系统控制审计审核文档、其他特殊的审计软件等。

三、信息系统审计的应用价值

信息化是有风险的,信息系统规模越大,功能越复杂,风险也就越大。信息系统审计为企业信息系统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一系列详细的审计方法,从项目计划开始介入信息系统建设的每个环节,从项目的初始阶段一直到运营阶段的全过程,给予项目投资者风险控制的评价和建议,提高信息系统的投资效益。

信息系统审计可以查出各种错误和舞弊,合理地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及其处理、产生的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可靠性;可以促进企业更有效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可以促进企业改进内部控制,加强管理,提高信息系统实现组织目标的效率。信息系统审计在信息化过程中,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系统诊断。确定信息化的目标和内容,帮助企业调整现有的管理框架和流程或修改软件产品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克瑾:it审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孙 强:信息系统审计: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m].机械工业出版,2003.

[3]关莉莉:谈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it审计[j]商业时代,2009(4)

审计的过程篇8

审计准备阶段是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在审计业务的前期做好各项质量控制,不仅能从开始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而且可以大大节约具体审计过程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加强审计实施前的质量控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配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宜的审计组成员。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被审计单位规模的大小、审计人员的客观性等因素指派具有必备知识和技能的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只能从事其胜任的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内部审汁项目组人员的组成,需要基本的胜任能力,审计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应与承担的审计项目相适应,审计组长是控制该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审计组长除应具备专业经验及核心业务能力外,还能驾驭审计项目实施,作好团结和内外协调工作,形成审计组的合力。其次,委派审计人员应符合独立性和客观性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部门负责人不应委派那些可能有利害冲突或偏见的审计人员参与该项目的审计,以保证审计人员客观公正、不偏不倚。

2.把好审前调查关,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审前调查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一些重点审计项目,更要花足够长的时间搞审前调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实践证明,凡是审计效果比较突出、审计质量比较高的审计项目,都进行了充分的审前调查。初次审计时,审计组应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状况,初步了解主要经营管理了作的业务流程,索取报表、数

据、银行财户情况表,相关法规政策、内控制度以及执行情况等资料。再次审计时,审计人员在查阅前期审计档案,了解以前存在的、风险领域等相关信息的同时,应重点关注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管理方式和信息系统的主要变化。调查结束后,审汁组应执行性程序,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明确潜在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缺陷或控制过度的情况,对被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和市计风险作出合理评估,初步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方案是审计实施的基础,是保证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控制审计质量和进度的基本依据。审计方案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使审汁事半功倍。因此,要求每个审计项口都要在明确审计目标、防范审计风险上下功夫,本着重要性、谨慎性的原则、制订的、操作性强的审汁实施方案。要区别不同类型项目,分类编制审计方案。由于内部审计项目类型主要有财务收支市计、内部控制审计、经营审计、责任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等,各种类型审汁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因此,我们在编制审计方案前一定要注意分清项口类型,根据各类型项目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有的放矢地编制审汁方案。审计方案要重点突出,内容要周全、详细,组织分工要明确、合理。

二、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过程质量保证的核心。加强对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对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市计总体风险,具有重大作用,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项目审计责任制。在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阶段,要按审计项目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明确项目组长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项目组长对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负主要责任。

2.发现内部控制的重大薄弱环节,应扩大测试范围。在实施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具体方案中确定的审计步骤,运用审计技术对业务程序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收集有用性、相关、重要的审计证据。内部审汁人员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如发现被审计单位人员职责分工不严,存在严重混岗等严重缺陷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充分意识到该证据的重要性,保持应有的职业警慎,对这一重大隐患执行扩大测试,实施进一步的取证,以确定工作人员是否利用机构内控不严的漏洞,实施了违法违规行为。

3.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在审计工作底稿上要反映出审计人员的工作轨迹和专业判断的过程,有利于把好审计证据的质量关,审计人员既要做好审计过程记录,反映出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检查的范围和,包括查看了哪些账目、资料和文件,做了哪些取证工作,找哪些人了解过情况等等;又要记录审计的主要成果和查出的重点。审计工作底稿应由审计人员编制,审计组长复核,对反映被审计单位情况和经营管理问题的取证单,应交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4严格执行复核程序。内部审计应建立审计组长和审计部门负责人两级复核制度。各级都应具体明确复核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审计工作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审计组长的复核是审计报告形成前的质量控制,它承上启下,把握审计质量关,是属于第一层次的复核;第二层次的复核是审计组提交审讣部门负责人的审定,是最重要的控制环节,是在重要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重点抽查复核的基础上,全面复核结论性的厂作底稿。有条件的,如设立总审计师、聘请审计顾问的企业,应实施三级复核制,对各自责任明确分工。

5.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现场指导和检查。项目组长要及时了解审计人员审计工作情况,会同审计部门负责人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各层次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给予实时的充分的指导、监督和复核,这是做好审计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将审计中执行的监督证据做成记录,记入审计工作底稿。现场检查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审计工作是否按照审计方案和计划进行;审计过程及结果是否适当记录;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恰当;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审计事项是否已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能否充分地支持审计发现、审汁结论和审计建议;预定的审计目标是否已实现。

6.建立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审计报告由项目组长起草,审计部门负责人审核。审计报告签发前,必须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加强双方的沟通。审计组应客观地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意见,换位思维,避免审计人员因主观因素和审计取证过程不够深入、调查了解不够全面造成的偏差。征求意见后,项目组长应对审计报告再行修改,经复核把关后,向被审计单位、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和规定的其它有关人员报送正式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编制报送的规范、合法。

三、审计终结后的质量控制

做好审计终结后的工作,审计经验,检验当前使用的审计程序与方法,以及提升以后业务的审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审计终结后的质量控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总结审计工作。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要及时组织项目组长对本次审计工作进行总结,简要阐述本次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疑难问题和采取的相应措施,指明今年类似审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审计总结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宝贵财富,对今后的审计工作有极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内部审计部门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总结,对全年的业务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

2.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从审计员到审计组长,再到审计部门负责人和总审计师、审计顾问,都应明确应该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质量控制的结果应与业绩考核挂钩,没有履行好责任就应该追究和处理,如告诫、批评、通报、取消评审资格等,通过奖优罚劣来提高质量意识和责任心。

上一篇:高一语文优秀笔记范文 下一篇:节假日安全生产情况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