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知识范文

时间:2023-09-19 10:33:45

审计理论知识

审计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一、ERP应用于绩效审计实验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绩效审计的学习拟以企业为客体,以企业的经营活动、资源利用活动为核心对象,逐步扩展到管理活动。通过对企业绩效审计的学习和实验,使学生掌握绩效审计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为学生在实践中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探索和研究绩效审计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ERP与绩效审计终极目的相同 ERP(公司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作为一整套公司经营管理的思想,其实质就是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公司如何加强管理、合理组织销活动,以做到利润最大、成本最低、效益最好,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ERP强调业务流程的流畅性、管理部门的协同性和管理职能的系统性,可以帮助学生感知企业在整个经济链条中所处的环节和地位,促进学生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绩效审计也称为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项目或活动进行综合、系统的审查分析,以选定的标准为尺度来评价效益的优劣、查找影响效益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其目的是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经营管理、提高效益。ERP与绩效审计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绩效审计需要运用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等来开展审计工作:收集经营管理活动的现状,分析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等。

(二)运用ERP教学案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ERP 教学案例把公司所处的内外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按照制造公司的职能部门划分规划中心、营销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和财务中心等职能中心,各职能中心涵盖了公司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是一个制造公司的缩影。学生可以根据绩效审计的理论知识点,自己动手模拟公司3年~10 年的经营,实际体验公司资源的管理过程,形成各年度经营成果,然后运用绩效审计理论对模拟公司开展绩效审计,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出具绩效审计报告。运用ERP教学案例中的“对抗竞争”机制,学生可以分组模拟六家公司形成竞争机制,经过3年~10年的运营,各公司效益显然会有很大差别,这为绩效审计的开展铺垫了真实的前提条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分析、查找各公司间效益差别的原因,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ERP模拟沙盘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ERP模拟沙盘将ERP 教学案例展现为沙盘和教具,学生可以直接在沙盘上运用原材料、产品、货币等教具实现模拟公司的运营,解决了理论空洞、案例浮在纸面上的问题。ERP模拟沙盘以学生操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让学员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公司经营者直面的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然后通过开展绩效审计来发现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让学生在公司竞争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绩效审计的理论知识点并灵活运用,还可以深切感受绩效审计对公司运营管理的重要作用,并培养团队精神、提升管理能力。

(四)单项实验与综合实验相结合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绩效审计实验教学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实验项目应以理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基础,具有验证知识点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作用。运用ERP设计的实验项目包括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两个部分,单项实验侧重于各业务活动相关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综合实验侧重于将各业务活动的理论知识连接起来、与绩效审计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并进行灵活运用。单项实验与综合实验相结合,增强了学生对企业各业务活动及整体活动的认知,综合实验既训练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还对学生单项实验达成的效果进行了验证,能促进学生举一反三,分析查找影响效益的真正原因,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ERP在绩效审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将ERP运用于绩效审计实验教学,拟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绩效审计基础理论和ERP沙盘介绍、企业绩效审计单项实验和企业绩效审计综合实验三个部分。

(一)绩效审计基础理论ERP模拟沙盘介绍 本部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绩效审计的基础理论,如绩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概念框架、审计项目、审计内容、审计标准、审计方法、审计报告、审计流程等内容,强调突出绩效审计不同于财务审计的理论要点,对于有财务审计基础的学生来说,课时可以安排相对少些;二是简单介绍ERP模拟沙盘的组成、运营规则、案例背景等,组织学生分成实验小组,开展沙盘的推盘演练,使学生熟悉ERP模拟沙盘的相关规则,为后面的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做好准备。该部分的课时安排约为课程总学时的1/4。

(二)企业绩效审计单项实验本部分是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课时安排约占课程总学时的1/2,课时不足时可以选取其中几个项目进行。单项实验结合企业的业务活动和绩效审计中的经营审计、管理审计和资源审计的要求,分为战略管理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供应业务审计、生产业务审计、销售业务审计、资金管理审计等六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包括实验目的、理论知识点、实验准备、实验要求及实验评分等项目,要求学生以审计的视角运用相关理论来完成实验任务。每个实验项目的理论知识点即为该业务的审计要点。(1)战略管理审计的要点包括:战略方案的合理性,主要审查战略制定和选择的程序是否适当、战略决策是否可靠、战略方案是否可行等;战略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主要审查公司战略实施的方案、方法、保证及控制和报告系统是否健全和顺利实施;战略实施的效果性,主要审查与战略方案相比,战略实施后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或理想状态。战略管理审计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包括战略及其分类、战略层次、战略管理类型、战略管理流程、战略管理方法等,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为模拟公司编制一份战略方案书并进行审查。(2)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要点包括:投资前的可行性,主要审查投资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合理、经济上是否可行;投资决策的合理性,主要审查决策程序的合理性、决策机制的适当性、程序执行的有效性等;固定资产投产后的利用审计,主要审查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投入产出效果等内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及编制方法、资料来源及收集方法、决策制度及程序、投资回收期、现金流量、单位投资额、设备寿命、设备产值、设备工时利用率等理论知识点,实验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点为模拟公司编制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报告并进行审查。(3)供应业务审计的要点包括:供应业务的经济性,审查公司是否以较低的成本采购符合质量要求的货物,仓储成本是否经济,采购费用是否做到最低;供应业务的及时性:审查公司供应业务能否及时、高效地开展采购活动;供应业务的效果性:审查公司所采购货物的质量能否满足生产要求和合同要求。供应业务审计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包括供应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采购计划及其编制方法、市场询价方法、经济批量、单位仓储成本、采购费用率、供应商管理、采购合同等理论知识点,实验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点为模拟公司编制第二年的采购计划并进行审查。(4)生产业务审计的要点包括:生产计划的合理性,主要审查生产计划的制订依据,生产计划与销售计划、生产能力、采购计划的平衡性;生产组织的协同性,主要审查生产工艺是否连续、生产过程是否及时、专业分工是否合理、生产是否具备柔性;工艺流程的先进性和可行性;生产成本的经济性;生产计划的效果性。生产业务审计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包括生产计划及其编制方法、生产组织的方法、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成本的分析方法、资源的有效利用方法等理论知识,实验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为模拟公司编制公司第二年的生产计划并进行审查。(5)销售业务审计的要点包括:销售计划的合理性;销售工具的效果性;销售价格的恰当性;销售队伍的效率性;销售费用的经济性;销售计划的效果性。销售业务审计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包括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销售计划及其编制方法、市场调查方法、销售定价方法、销售目标的组成及确定方法、销售业绩的考核指标等理论知识,实验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为模拟公司编制公司第二年的销售计划并进行审查。(6)资金管理审计的要点包括:筹资业务的经济性、合理性;资金使用的效果性、效率性。资金管理审计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包括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资金需求量预计方法、筹资计划及其编制方法、筹资方式、筹资成本、资金结构、资金周转速度、资金使用效果指标等理论知识点,实验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为模拟公司编制公司第二年的资金计划并进行审查。

(三)企业绩效审计综合实验本部分要求学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管理活动、资源利用等开展全面绩效审计,以企业的计划和先进企业的水平为标准,运用调查、询问、检查、分析等多种审计方法,衡量、评价企业的效益情况,分析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本部分重点训练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课时安排约占课程总学时的1/4。教学步骤如下:(1)准备阶段。本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模拟公司3年~10年的运营任务并宣布运营结果。学生各组根据其在单项实验中确定的各计划方案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公司3年~10年的运营并进行详细记录,形成模拟公司运营档案资料。运营档案资料包括公司基本情况、各种计划方案、各年运营的财务资料和非财务资料等。各组完成运营后,由教师根据运营档案资料宣布运营结果,初步确定公司的效益排名情况。(2)审计实施阶段。本阶段要求确定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工作,完成审计工作底稿,提交审计报告。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可以在原来学生分组的基础上,采取交叉的方式进行确定。每个审计组要确定1名审计项目负责人,每个被审计单位至少要保留1~2人对接审计工作,可以考虑由每个被审计单位的留守人员担任所在审计组的项目负责人,全程指导、监督、检查审计工作。审计组开展初步业务活动,制定审计方案,收集、核实被审计单位运营的数据资料,包括现状资料、计划方案资料、竞争对手资料、行业资料等,灵活运用审计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专业判断,并与被审计单位多方沟通,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形成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初稿。审计组就审计报告初稿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需要核实的事项再补充实施审计程序,审核无误的可以出具正式审计报告。审计组应在提交正式审计报告后,获取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建议采纳情况的书面说明。(3)实验总结评分阶段。学生各组对担任模拟公司运营角色下的单项实验活动和担任审计组角色下的综合实验活动,进行讨论,形成会议记录,按组别提交实验总结报告,按个人提交实验体会。教师根据各组的单项实验成绩和综合实验成绩确定基准分数和幅度范围,再根据学生个人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和实验体会等在幅度范围内得出每个学生的课程成绩。

ERP作为管理学科的教学工具,侧重于创业计划、市场拓展和企业整体运营,内部控制、财务会计、运营记录等较为简单,而审计强调“有根有据”,缺乏记录的活动对于审计来说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审计工作根据无法开展。因此,运用ERP开展绩效审计实验教学需要完善企业的运营档案资料,要求学生在运营过程中运用调查表、流程图、文字说明、会计核算等方法进行详细记录,为有效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做好准备。此外,ERP教学案例仅是一个粗框架,在开展审计实验时,部分实验项目的内容会比较单薄,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审查固定资产是否有效利用时需要补充设备的生产能力、生产工时等要素,这就要求对ERP的教学案例进行适当改造,以使ERP的教学案例更好地服务于绩效审计实验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审计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财务审计;实践教学

经济的发展突显出了审计的重要性。企业中的财务审计能够有效反映出企业资产、负债以及盈亏方面的真实性、合规性,并能够查出企业财务收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种违法行为等。基于此,可以看出培育财会人员的高职院校中的审计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在现今高职院校财务审计课程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限制着学生们的发展和提升,这对他们之后的就业及发展带去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改变这些问题,则需要各大高职院校重视对学生们进行财务审计实践教学,从中去提升他们的审计能力,让他们在未来就业中有足够的竞争优势,能够促使自己有很好的发展,并能够在自身岗位中坚守职业道德与自己的初心,进而为社会带去发展。

一、高职财务审计实践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中的财务审计课程依然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们进行授课,仅仅局限在传统理论知识讲解与个别案例教学中。但是财务审计这门课程中的大多数流程式操作都是需要实践教学来进行辅助教学的,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们对财务审计知识的理解和认识[1]。另外,因为学生们大多都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他们对财务审计中的职能岗位、具体工作流程以及技术方法层面上都缺乏感性认识,因此使得课堂教学中过于枯燥、乏味,气氛上较为沉闷。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有老师难以开展具体的教学,学生们难以理解审计知识,难以懂得其中的重难点知识,在考试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以及教学效果不佳,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们的思维能力难以跟上学习中对其的要求,他们分析问题、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难培养。现今高职院校中的财务审计这门课程在会计专业中一直都属于辅助专业课程,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在这一情形下,各个高职院校都只重视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与校外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发展,而对于财务审计模拟实验教学与对应的校外实训基地则没有进行相应的开发,因此导致学生学习的专业没有接收到对应的实践培训,他们大多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因而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这一目标相背离,导致学生们的发展受到影响和限制,学生们学习到的知识与未来实际的工作岗位需求间存有脱节现象,必然他们的竞争力就大打折扣,也无法对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通过对高职院校财务审计课程的学习进行调研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学习的专业课程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只有小部分学生认为理论知识能够听懂,但是并不知道实际操作与如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然后有极小部分的学生认为较为容易理解。另外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工作底稿是什么,虽有学生知道工作底稿,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该如何编制工作底稿。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中的财务审计课堂教学方式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较为注重对学生们讲解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方面较为缺乏,甚至不开设实践教学课程,导致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培养,无法将知识有效地进行串联。现今,在财务审计教学中会采用案例对学生们进行教学,但是案例教学中较为缺乏综合性与系统性,呈现出分散的形式,因此使得学生们无法从总体上去领会、学习财务审计工作中的精华[2]。(一)教学思想观念较为陈旧。大多数高职院校对财务审计教学都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和关注,存在着一种重视会计教学,忽略财务审计教学,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忽略实践操作教学这一现象。一些高职院校甚至只开设会计专业,没有专门独立的审计专业,财务审计专业只隶属于会计专业下的一个分支课程,没有给予其重视及关注。另外,财务审计课程会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以及综合性学科,此课程会融合会计、税务、统计、经济以及计算机等理论知识及技能方法,它会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学习、借鉴,涉及的范围极为广阔,内容上也较为丰富,因此财务审计这门课程是非常的复杂、困难的。本科院校会将财务审计课程安排在大三这一学年中,而学制三年的高职院校只能将这门课程安排在学生快要毕业这一学年。因此一些学生专业基础并不扎实,而且大部分学生都需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临近毕业这段时间又需要奔波在找工作的路途上,学生们的时间被不断的压缩,心理上会越发的不踏实,进而使得学生们对财务审计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校领导层对这门课程也不重视。(二)教材内容滞后。因我国会计准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地被修改和完善,使得审计准则、制度与政策也处于一个不断修改与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导致财务审计课程中使用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材无法及时更新,同时也无法满足社会时展的需求,使得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与作用。另外,我国在审计实践方面的发展时间较短,财务审计教学老师无法获得第一手资料,导致教材内容落后、停滞,无法满足学生们学习上的实际需求。而且财务审计课程教材内容中的模块分隔与逻辑性也存在着不具体、连接不强等问题,使得学生难以对其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学习,难以建立起对应的体系进行学习。财务审计理论知识内容过多,各种理论知识相互穿插、渗透,使得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进而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才能将其研究透彻,但是大多数高职学生在这方面都较为缺乏耐心、信心和决心。(三)师资力量较为缺乏。大部分教师都是学院派出身,他们在学习完相应的知识后通过考取对应的教师资格证,在经过各个高职院校招聘后就走上了教师的岗位,这样的过程导致这些老师较为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对于调研与学习方面也较为缺乏。现今,各大高职院校中从事财务审计专业教学的老师都是学院派出身,既有优秀的教学水平,又有较强的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只占极少数,这一情形导致财务审计教学只能停留在表层。不过财务审计模拟实验室对老师有着极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师要拥有较强的审计实务,懂得计算机技术,同时在会计电算化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方面也要有较强的能力,但同时拥有这些技能与能力的老师在高职院校财务审计专业中却是极少的,甚至于没有,从而会对学生能力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3]。

二、高职财务审计进行实践教学的措施

(一)改变教育观念。随着教育方面的改革发展,教育部已将实践操作教学列为教学工作评估中的一个关键指标,以便能够让高职院校重视对学生们的实践操作教育,进而能够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基于此,高职院校需要改变自身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略实践操作教学,以及重视会计专业教学,忽略财务审计教学的教学观念,应逐步提升对财务审计实践操作教学的重视,并开设财务审计模拟实验室建设与对应的校外实习基地。针对建设财务审计模拟实验室与校外实习基地中会遇到的困难,高职院校需要指派专人对其进行负责,并派人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或审计机关中进行财务审计实践,从而能够尽快完成财务审计模拟实习相关资料方面的设计和规划,并能够尽快联系到社会实践基地,进而让学生们能够在这一基地中得到锻炼和培训。当然,高职院校还需要加大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从而保证能够拥有充足的资金建设实验室与实训基地。通过对学生们进行实践操作教学,使得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起来,促使其加深对财务审计知识的理解,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审计能力,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能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从而取得好的岗位,使得自己放光发热[4]。比如:学校可以派老师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以及审计机关中进行学习,从中能够了解到财务审计在现今审计工作开展的具体流程,像是编制审计计划、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审计通知书、现场审计、编写审计报告以及后续审计等。老师弄清目前审计人员所需开展的具体工作以及对应的职业要求后,可以将其制作成具体的课件或PPT来教导学生,让他们能够从老师亲身体验中获得重要的讯息,并且能够为他们之后的道路做一个具体的指向,使他们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与决心。(二)组建研发小组。在单项、综合实训、案例教学、财务审计模拟实验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成本,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组建一支研发小组来对其进行专门的研讨、设计与规划,以便能够对学生进行较为完整、针对性的实践操作教学。基于此,在案例教学中,特别是一些极个别案例教学中,老师需要对这些案例进行选择,需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能够对学生产生一些引导性、针对性、教育性,激发出学生们对其的学习及探索欲望,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其从案例中学习到知识与经验。因此,需要研发小组搜集案例,然后从众多案例中进行筛选,将筛选出的案例集合为一本案例习题集,以此在教学中进行使用。另外在财务审计模拟实验室建设中,需要为其配备完整的财务背景资源与一到两年间的财务及电子数据,而且还需要配备对应的审计工作底稿。在实践资料收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需要具备极强的专业技能与较为广阔的知识面来识别财务审计资料。针对这些要求就需要研发小组成员具备较为扎实的会计、财务审计知识,并能够熟练会计电算化与计算机的知识及操作技能,因此才能组建一支能力强悍的研发小组,继而为财务审计实践教学提供知识与技术方面的支持与帮助[5]。比如:为了能够组建一支能力强悍的研发小组,则需要对财务审计专业以及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老师进行考核和选拔,能力强者才能够进入到这一研发小组中。为了能够激发老师们参与考核的积极性,学校层面就需要让老师们认识到组建这一小组对财务审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对学生们未来发展的影响。由此,让老师们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职责。另外,当经由考核选拔出符合要求的老师后,还需要这些老师不断地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并与财务审计知识与时俱进,学习其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能,以便能够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们进行教导。(三)促进财务审计教材方面的发展。在进行单项实训教学时,需要依据老师具体开设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进度来配备包含实践教学内容的教材,以促使学生们理解财务审计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进行综合实训教学时,则需要首先依据拥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来作为教学模板,其中涉及的教学素材需要来满足手工与电算化模拟实操的需求。在编写财务审计实践操作教学教材时,需要将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投资和筹资循环等方面的业务包含在内。另外,在财务审计工作中涉及的报表、工作底稿编制以及账本等内容都需要依据实际的模板进行设置,然而除却去完整的财务审计资料,还需要整理出有关制度基础审计所需的具体资料和内控制度及历年的财务审计报告。除此之外在编写模拟审计对象财务资料中,需要依据财务审计中实务的特点来设置一些思考点或陷阱。财务审计中的实践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扩容及开发性,通过不设置答案,来让参与实习的学生自行辨别,以此促使他们得到成长[6]。(四)对老师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老师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将理论老师培养成双师型老师,让他们的实践操作教学能力与理论知识教导能力同步增长,从而对学生进行教导,提升他们的实践及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学校通过对老师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能够让他们在提升自身审计实践操作能力过程中,将其与财务审计理论知识进行融合,这样不仅能够促使老师将两者融会贯通,使得自身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还能够在教导学生们的过程中尽快找到切入点,以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而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其能力得到提升[7]。比如:学校可以加强与各大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以及审计机关等进行合作,然后让财务审计老师到这些地方去进行兼职或学习,以促使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学校还可定期对老师们进行集中实践训练,使得老师将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起来。当然学校还可聘请高素质、工作经验极为丰富的审计专家前往学校为老师们开设讲座,从而对老师们的审计理论知识与实操进行培训和指导,让老师加强与专家间的沟通、交流,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

总之,为了强化高职院校财务审计课程的实践教学,首先就需要高职院校对财务审计实践教学引起相关的重视,并从改变教学观念、组建研发小组、财务审计教材编写以及提升老师实践操作能力入手来提升自身学校财务审计实践教学的综合教导能力,促使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从而深入理解理论知识,促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饶明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高职会计“审计实务”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9–13.

[2]殷红.高职院校审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及教材创新[J].科技经济导刊,2020(13):121–122.

[3]刘艳.校企“联姻”模式审计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5):171–172.

[4]王帆,裘家瑜.“三位一体”审计课程实践教学运行模式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2):288–290.

[5]刘锦萍.信息环境下会计实践教学改革问题研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19(9):48–51.

[6]黄淑芬.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教学设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9(18):399–400.

[7]刘玲芳,侯翀.高职审计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实践方法浅谈[J].今日财富,2019(20):213–213.

审计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一、审计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建立

(一)审计职业兴趣培养 我国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可分为审计职业道德、审计职业理论知识和审计职业应用技能,三者相辅相成,又相互融合,构成一个“职业能力三角”。根据美国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1959),即认为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认为职业能力“是以一种能干的、有效率的和恰当的态度履行高标准工作的能力”,显然,此时“态度”是职业能力的基础,而态度受兴趣所引导,在培养职业能力的过程中,职业兴趣的引导是前提,因此进行职业能力导向教学改革应首先培养审计职业兴趣。即在审计职业能力“三角”中锲入“审计职业兴趣”(如图1所示),形成审计职业能力培养模型。其中,审计职业兴趣将有效促进审计人才对审计职业道德的遵守、对审计职业理论知识的吸收和对审计职业应用技能的掌握。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职业兴趣是一种隐性的执业能力,对于提高执业效率、增强执业效果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不顾职业兴趣的培养而只重视职业道德的说教、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显性传授,则难以培养出积极主动、自觉遵守行业道德规范与相关法律法规、具有“慎独”精神的审计人才。

(二)审计职业道德 由于审计职业本身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性,审计职业道德准则的建设相对完善,一旦执业行为未能遵守道德准则的规定,审计人员将受到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执业等严厉处罚,直接影响到审计执业行为,因此审计职业道德也应内化为审计职业能力的重要部分,只有对审计职业道德具有识别能力、判断能力,审计人员才可能在执业的各个环节中去遵循。

(三)审计理论知识 审计理论知识是审计执业的基础,审计是一门技术,现有的审计采用现代风险导向模式,对审计风险的识别与应对成为审计的核心职业能力,审计理论知识的传授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审计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的应用和创新打下基础。

(四)审计职业应用技能 审计职业应用技能是审计执业能力的直接展现,能综合反映审计人员的审计理论知识功底、对审计职业道德的领悟程度,以及自身对于审计职业的工作热情。现有的审计课程教学对审计应用技能有所忽视,在应试导向的教学中,往往仅注重显性的审计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隐性执业能力加以培育。

二、职业能力导向模式下审计课程教学改革要点

(一)审计职业兴趣培养课程教学改革 从课程教学中培养审计职业兴趣,并不是说在教学学时中独立设置此类兴趣课,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隐性知识传播的方式,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兴趣的引导。教学改革可从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形式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在审计教学的内容上,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审计职业兴趣的引导:一是将学生进入工作场所要经历的“入职教育”提前到学生接触审计专业课程之初,此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审计行业的社会角色与作用,即对学生进行审计职业社会职责的引导,让其充分了解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师和政府审计的区别,并且通过多种形式向他们展示三类审计的使命和职责,结合每年审计署的“政府审计报告”、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情况和典型的审计相关事件,特别是对于审计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加深其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审计行业的兴趣。二是有意识地进行审计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审计师的入职标准和职业能力要求,帮助他们树立明晰的职业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通过辅之以课堂内外的交流,教他们来分解目标,制定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计划。三是经典审计案例的引入。审计理论教学内容本身是较为抽象的,如果在教学内容中精选相关的案例,丰富教学内容,也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在审计教学的形式上,应当尽量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进行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可以设定专题,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再进行报告,如“不同类型的审计所承载的使命与责任”,或由老师进行指导协作,如“审计职业生涯规划”;也可以采用团队讨论方式,让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给予其思考、判断与决策的机会,只有他们自己参与其中,才会产生责任感,才会在执行中坚守规划;还可采用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科学设计实验内容,合理规划模拟实验的开设时间,适时进行实验内容的更新。此外,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与审计部门开展“校企”联合,带领学生进行审计现场教学,如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穿行测试,对固定资产、存货的盘点,在现场教学受限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场景模拟开展实务教学工作。

(二)审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 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如果仅采用课堂传授的方式,则在内容上比较刻板和单调,甚至容易演化为道德说教式的教学,缺乏趣味性,对于审计职业能力的培养难以发挥作用。审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对审计职业道德的培养至少应当包括以下要点:审计职业道德常识教育、审计职业道德辨别力教育和审计职业道德实务技能教育。首先,合格的审计人才必须熟悉审计从业准则或规范对于审计职业道德的相关常识,因为在执业中,有意或无意不慎地违背准则或规范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课程教学以课程组为教学交流与沟通的载体,因此课程组可以组织老师挖掘准则或规范条文的深刻社会背景,对这些各类道德准则或规范进行深入解读,在此基础上,对准则的条文通过举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逐一理解。其次,课堂教学应对学生进行审计职业道德辨别力的系统训练,即针对准则相关内容,结合行为心理学的知识,让其充分了解不同情境下人的行为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搜集或开发相关案例或预设相关情景,通过小组讨论、分组抢答等活跃的形式来训练学生对于审计职业道德的辨别力,也可以在审计模拟实验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在接受审计业务、审计人员任务分工等环节加入职业道德的判断内容,从而提高其在实务中的辨识能力和应对能力。最后,审计职业道德最终是要落实在审计实务中的,因此审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的另一要点就是应当结合审计实务的流程来系统介绍在初步业务活动、审计业务承接、风险评估活动、风险应对活动及审计终结活动等实务中,应如何运用审计道德准则,准确进行职业道德的辨别与开展审计实务。

(三)审计理论知识课程教学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现有审计理论知识的传授以教材内容为主,应对教材内容去粗取精,并通过建立相关信息的链接,如每一个审计业务环节的相关底稿编写,主要知识点的相关案例引入,既让学生吸收理论知识,又为实务技能作好知识准备,为其建立起理论与实务的链接。在教学模式上,应突破“被动式”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有审计理论知识的课程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审计知识获取长期处于“被动地接受”这一状态,难以锻炼其在审计执业中所必不可少的判断力和决策力,这也是审计执业能力的重要内容。审计实践中,需要运用大量的审计理论、技术和方法,理论知识的学习无疑重要,同时,每一个审计项目都面临着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的收集与取舍,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将有助于学生尽早建立对这些信息的行为判断模式,以高效地完成审计任务。而现有的“应试教育”导向的结果是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欠缺,这样导致的后续性问题就是在审计工作中,他们也很难在入职之初就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审计行为模式,从而入职慢、入职以后职业判断力需要长期的“补课”式磨练方可形成。审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应以此为突破点,即让每一位审计专业人才都具备对审计理论知识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首要的就是应当摒弃那种“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的“应试”思维,从而使大学审计教学成为学生日积月累方显效的能力教育。在课堂教学形式上,应实现“教”与“学”的主体互换。笔者调查了国内部分高校的《审计学》教学模式,基本上仍以“教”为主,以“学”为辅,在整个课堂的教学中,处于主导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当以学生为课堂的活跃主体,一堂课就如画画,基本的画面还得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只应是点睛之人。也就是说,老师应提纲挈领,抓住要害,老师应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的主体则是学生。由此,必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形式上可以适时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次要内容可由学生通过备课、讲课的形式轮流上阵,也可采用小组讨论,分组总结和阐述的方式,还可以采用课前预告下次内容与范围,课中以提问抽查学生熟悉程度的方式。同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将审计课程教学延伸至课外的自主阅读和资料收集与分析,任课老师应当精心选取要求学生阅读的资料、收集与分析的资料,这些资料与课堂教学内容应具有相关性,并有助于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深入把握。教师再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对其进行分析和点评,为学生提供指导。这些也是为日后的职业能力打下基础,使学生能够围绕审计主题来迅速形成资料清单。这样,既拓展了课程教学的时空,丰富了其内容,更重要的则是切合了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四)审计职业技能课程教学改革 审计职业技能包括审计实务能力、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审计沟通能力等。审计职业技能更多呈现出“隐性知识”的特征,很难通过讲授的方式来接受并为学生所掌握,所以应当结合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现场教学、场景模拟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来培养。其中,审计实务能力的培养应着重让学生建立对审计实务,如审计流程、审计技术方法等的感性认识。首先,应当在理论课程讲述的同时,贯穿审计工作底稿相应部分的内容,如介绍“初步业务活动”这一内容时,就应直接把中注协关于审计工作底稿填写指南中的要求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清楚这些理论在实务中如何应用,如何填列审计工作底稿。职业能力导向式的教学,将使学生更具职业适应性和竞争力。其次,应充分利用审计模拟实验来培养实务技能,这要求从流程、基本实务、操作技巧等方面全面完善审计模拟实验。目前各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比较少,即便开设了审计模拟实验的,又在审计程序设计、审计证据获取方法等方面受到较大的限制,如观察、监盘、盘点这样的程序在很多高校的模拟实验中就只能略去,而在实务中却非常重要。因此审计模拟实验的设计可以结合计算机程序设计来进行,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场景,来实现对实地观察、盘点等程序的模拟实验。审计实务中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是对前面所述职业道德培养、理论知识教学中所要求的判断力在实务中的应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职业判断力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除此以外,可以通过在审计模拟实验中对部门经理、项目经理和注册会计师均预设各类职业判断环节,如风险评估的开展、风险应对措施的设计,审计证据的收集等,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有机会体会审计实践中不同职务的审计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判断。审计沟通能力与技巧在审计执业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应构成审计实务技能培训的内容。理论教学中的讨论与交流是审计沟通能力培养的一条途径,审计实验教学中设计审计人员与客户的沟通环节与情景,让学生体会不同情境下的客户沟通问题则是审计沟通能力培养的另一途径。

职业能力教育模式下的审计课程教学改革要点详见表1。

三、职业能力导向的审计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组建锐意进取的教学团队 审计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不仅涉及到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大变革,也涉及到模拟实验在设计上的改变,尤其是对职业兴趣培养、职业道德的培养必须贯穿于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这一改革工程浩大,唯有通过组建教学团队,分工合作,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成效。教学团队的任务主要包括:第一,大力挖掘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精心布置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收集教学相关信息与资料,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经典案例、拟定课堂演练和课外训练的主题与练习。第二,开展教学改革研究,适时更新教学内容,科学合理设计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实验内容、工作底稿和各个实验环节,必要的情况下,开展向合作,运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模拟场景的设计,以弥补像盘点、观察等审计程序不能亲临其境的不足。教学团队也可以进行教学场景和模拟实验环节的试运行,通过试运行来纠正偏误,提出改进建议,向预设的效果迈进。教学团队的组建应注意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背景结构的合理优化,从而既保持团队的锐意进取,又能实现成员知识结构的互补。比较理想的教学团队吸纳的成员应熟悉审计基础理论、内部控制规范、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底稿、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实务、审计模拟实验设计等内容,或在以上某方面或多方面具有专长。

(二)形成多维度的学生成绩考核模式 对学生成绩的考核通常具有学习行为导向性,过去以理论知识考试为主的成绩考核模式,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倾向于在考前进行突击性攻关,忽视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思考、积累与巩固,无法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等审计职业所必备的各类能力。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后,教学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学内容有所扩展,将涵盖职业兴趣、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学形式多元化,包括理论知识的讲授、自主资料收集与分析、小组讨论、现场教学、模拟实验等。与此相适应,学生成绩的考核应当采取多维度考核模式,应当与教学形式相一致,考核要点涵盖职业兴趣、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这四个方面,才能引导学生按教学改革预定的目标行进。具体可以根据教学形式来设定分项考核的项目及考核的形式,并根据其重要程度赋予一定权重,然后采用加权平均的方式来确定该门课程的总成绩,通常审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分设为《审计学》与《审计模拟实验》两门课。表2中列举了《审计学》课程的学习中可供参考的考核模式和考核项目及考核方式赋权的例子,“考核要点及其赋权”表明在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中,考核要点为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其中职业知识权重最高占60%,也就是在考试试题出题的过程中,应当分配职业道德20%的分值,职业知识60%的分值,职业技能20%的分值。表3中列举了《审计模拟实验》的考核模式,此时,考核项目可按实验内容来分项,考核要点与《审计学》课程相同,但与理论课程教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职业技能可赋予较高的权重,。这样的多维度考核将引导学生“均匀用力”,形成一种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并学会承受一定的压力,以便在未来能够适应职业带来的压力。

(三)建立职业能力导向教学改革的激励机制 从成本与效益的角度分析,教学改革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大量时间与精力的投入,而效益则需要长期的投入才能显现,具有隐性特征。如果没有适当的激励机制,这样的教学改革很可能难以持续。根据激励与约束相容理论,一方面,高校应当从政策上不遗余力地对审计教学改革加以支持与激励,通过院级教改课题的立项、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的优先推荐来调动教师推行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对于开展教学改革的课程在一类课程评选上予以特别赋权等;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进行约束,如对相关教改课题的结项、各类奖项的评选可以与教学改革的进展及成效挂勾,从而使教学改革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由于教学改革建立在团队协作的基础上,如何使教学团队的激励保持公平、公正也尤其重要。从教学团队应承担的双重任务来看,教学改革实践与教学改革研究并重,合理分配任务、建立适当的团队激励与个人激励相结合的机制均是需要全面权衡的。唯有得当的激励机制建立与完善以后,方可保持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全面改进。

(四)建立职业能力导向教学改革的反馈与强化机制 与其他任何改革一样,职业能力导向的教学改革可以分为改革的设计、改革的实施、改革的推进以及改革的效果反馈与强化这四个环节,要使教学改革的效果得到有效提高,效果反馈与强化是必不可少的。效果反馈可以通过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来获取,获得结果后应对已有的教学改革措施有的放矢地加以强化,即重新调整教学改革的设计、组织实施和推进改革的效果。如此循环往复,实现教学改革效果的螺旋式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志娟:《审计教学改革思路探讨》,《中国审计》2012年第10期。

[2]马娟:《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思考与实践探索》,《财会通讯》(综合・上)2011年第6期。

[3]倪明辉、曲艳梅、高尚、邢大为:《基于三维整合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6期。

[4]陈婕、曾晓红:《我国审计人才培养社会需求状况分析――基于问卷调查的视角》,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1年第8期。

[5]高志远:《高校立体化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依据及体系构建》,《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第3期。

[6]蔡才德:《论审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第B08期。

审计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审计 实践教学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21-02

审计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常开设于其他专业课程之后,该门课程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报表分析等几门主干课程的学科知识于一体,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这些课程进行回顾、总结、复习,并结合所学到的审计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审计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全面复习与审计业务相关的专业课程;第二,不但能够进行会计核算,还能够进行会计业务的核查;第三,培养专业感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鉴于此,在审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本着“理论够用,强调实践”的原则,突出其专业性及应用性强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使学生真正具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能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会计专业是很多高职院校的热点专业,生源稳定,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成熟,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作为主要专业核心课之一的审计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改进却乏善可陈,在强调工学结合、强化专业技能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下,审计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体现高职院校学生高素质技能型的优势,在面对审计业务时常常无所适从,审计课程的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对审计课程实践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以此为突破口,完成该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显得尤为迫切。

1 审计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

审计课程涉及到的专业领域更强调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综合性、应用性,属于一种较高层次的领域,这就决定了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较一般财会人员应具备更为高深的理论知识,更强的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为全面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特点使得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对审计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于掌握较广的审计理论知识,全面掌握企业循环业务审计的基本技能,还应该具备执行企业主要审计业务的能力,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偏高,以这样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工作势必会造成偏理论轻实践,理论偏深,实践技能的训练分散。

定位审计教学目标必须基于高职高专院校审计课程教学基本目标、教学特点与规律、教学受体的考虑,才能正确认识与把握高职高专院校审计课程教学的本质。从审计实际工作角度看,尽管审计工作涉及到的领域层次较高,需要的人才素质较高,但是具体审计业务处理时需要不同职业能力层次的人员,以保障不同岗位审计工作的需要。就高职高专相关专业培养的人才层次而言,其培养目标应恰当地定位于审计助理人员岗位。相应的,在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方面也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1.2 教学方式单一

审计教材大多理论性较强,审计程序较多,条条框框需要理解记忆的也多,这些尽管枯燥,但却是指导审计实际业务处理的重要手段,是审计课程必须完成的理论环节。此外,在审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前期学过的多门专业课程,需要回顾、总结、综合理解的内容也较多,而大多数学生原本相关学科基础不是十分扎实,到了学习审计这一学期就更薄弱了,这样就会对一些审计程序很难理解透彻。这时候,如果在授课内容方面不重视审计理论同审计实践的结合,不注重引导学生对前期知识点的回顾,也缺乏相应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一味照本宣科,那么势必会使学生丧失对审计课程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导致他们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目前的审计教学中,存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课堂教学大多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间或出现的一些审计案例也不够生动、切合实际,虽然教师在讲台上很认真地讲解审计理论和相关案例,可是学生在讲台下却听得一头雾水,疲惫不堪,教学互动比较差,更谈不上教学相长。所以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有审计课程的专任教师感叹审计理论教学枯燥乏味,讲授无法推动,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而另一方面,学生也在抱怨审计课程深奥难学,进入状态缓慢,大家学完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

1.3 学生相关专业知识较为薄弱,学习审计课程有一定的困难

审计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重视,但在实际运用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业务素质、案例选用、考核办法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审计基础课程是建立在许多专业知识之上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与其它学科的渗透性。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公式化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审计人才,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审计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重视和接受。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审计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事先精心设计好的一系列案例讨论中,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审计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从审计教师方面看:要参与案例收集与讲解

大多数中青年审计教师都是学校的专业教学骨干,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平时很少有机会和时间去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更少去参与社会实践教学,专业知识较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他们在审计教学中虽然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但都很少参与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照用了教材中的现存案例,在案例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抑制了案例教学法的充分利用,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从案例选用方面看:审计基础教材中选用的教学案例难以满足教学具体要求和学生具体情况

(一)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和教学的理论知识密切相关,但教材中所选用的审计案例大多是来自国外的典型案例,很难与我国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也难把审计案例所反映的审计实务与相应的审计理论联系起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审计基础教学的对象大多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在接触审计课程之前,对审计的理论和内容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由易到难,让学生对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但一些教材并没有考虑这种情况,给出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综合的、大型的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不用说参与分析讨论了。

三、从考核评价学生方式看:形式单一、简单片面

传统的审计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是“老师出题,学生背诵”,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老师改卷评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好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案例教学法后,有的教师仍然沿用这种传统考核办法,没有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真正作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力求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审计教学效果。

(一)进一步提高审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

1、教师要学习和掌握更为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专业培训、业务进修、学术研讨等,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主动参加审计师和会计师全国考试,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2、主动参与审计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积累实践工作经验;还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3、审计教师还应当亲自参与教学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精心设计一些生动的案情和场景供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这样才有利于组织和引导案例教学,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广泛收集和整理、科学设计和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的案例。

案例的设计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案例即能融会相关审计理论知识,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选择的案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针对没有任何从业经验的学生,我们要选择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案例,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案例模拟进一步加深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选择的案例要有系统性、引导性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尽量做到案例的系统性。

(1)在课前选几个短小的、趣味性强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案例不需特别典型,但要和即将讲解的内容密切相联。

(2)在课中选一些实用性强的案例,结合刚刚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选用一些与之相关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激发学生在课堂进行激烈的讨论。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这样的案例不要求综合典型,但要注重知识的运用,实用性强。

3、在课后运用一些大型的、典型综合的案例,作为学生阅读的详细资料。这类案例可以不分国界,只要是在会计执业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综合性强的案例都可选用。学生讨论分析这类案例,可以拓展视野,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加深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改革单一的考核办法,实行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

1、理论测试。对所学的理论知识部分,仍通过开卷或闭卷笔试考试,老师出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题型来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

2、课堂讨论。每一次进行课堂讨论前,都要求学生事前预习某一案例,根据所要讨论的问题写一份书面的讨论提纲,以促使学生课前预习,并避免学生在讨论中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达不到讨论的目的和效果。在分组讨论过程中,由小组组长记录每位成员的基本观点、讨论的要点、发言的内容等,教师则在讨论中起着主持、组织的作用。讨论结束,每位成员就自己讨论的问题及得到的启发或结论写一份简单的总结报告。课堂讨论成绩由事前的准备、事中的发言踊跃与否和事后所写的报告三者综合确定。

3、撰写一份审计报告。课程学习结束,教师准备一个较典型的审计案例,要求学生就案例中给出的材料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分析,按照审计报告所固有的写作格式,写出一份审计报告,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撰写审计报告是审计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可以检验和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也是考核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四、结语

审计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但也有其局限性,它不能代替课堂讲授的理论教学,不能代替社会实践教学

因此,案例教学必须是在学生掌握了审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理论知识之后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谈审计基础知识课程中的案例教学》《职教论坛》杨蕊2004-2

审计理论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审计教学;应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80

[中图分类号]F23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2

审计学作为会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重点阐述了审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务操作等内容,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因此在学习中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理解和分析审计实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中的概念性知识为基础,强调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审计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这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1 分析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就是指依据教学目的及内容要求,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探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自被哈佛商学院首先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运用之后,就一直被认为是“成功的管理学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1 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审计教学中,教师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需要在课前准确分析当前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目的及学生的实践能力,然后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结合审计学科的知识要求学生进行实际的分析与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在实际的知识应用中逐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教师在学生进行分析与谈论案例中,要及时组织与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举一反三,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还要防止学生出现偏离主体的问题或冷场等现象。

1.2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角度不同,实现答案多元化

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是教师根据实践工作中的具体情景而提炼出来的,它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审计课程,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就能形成自己的答案,另外,这种开放式的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加深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案例的鲜活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审计教学中,教师选取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案例,这能增强学生对实际审计工作的理解,通过这些真实案例的再现,学生能运用自己所学的审计知识来具体分析这些热点问题,这是深化审计理论知识的良好方式,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能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2 当前审计教学运用案例存在的问题

2.1 审计教材多理论,少案例

现有审计教材的框架主要是根据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编制的,它的目的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必须掌握执业所依据的审计准则。准则编写并没有设置案例,很多用语也是直接翻译国外准则条款的,比较难以理解。以此为模板的审计教材也主要是准则条款,案例很少。只有在审计实务部分,才有个别涉及程序的案例,理论部分,几乎没有案例支持,初学者对审计理论的学习感到枯燥,难以理解。

2.2 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与实际工作难以衔接

教师在审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面临着教学案例的选择问题,它既要适合审计教学目标,又要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相适应,而在目前的审计案例教材中,许多案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滞后性,从而使教学案例的选用难以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再者就是当前选取的审计案例库基本以外国的公司作为背景,导致案例与我国的审计环境不相适应,使得审计教学中案例选取方面出现较大困难。除此之外,由于当前我国审计事项很多处于保密状态,教学案例难以获取,所以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中难以与审计实务相一致,导致审计案例教学出现适得其反、背离教学目标的现象。

2.3 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出现形式单一化的问题

在当前的审计案例教学中,主要出现两个方面的形式单一化问题,第一个方面是教师运用理论知识的讲授方式进行案例教学,使得案例难以发挥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同时使得案例教学变成案例证明理论的过程;第二个方面是教师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导致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缺乏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只是单纯地分析案例,在整个案例分析中,教师难以把握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使得审计案例分析变成了学生对案例的主观臆断,没有达到审计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效果。

2.4 审计案例教学中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在审计案例的教学中,教师自身素质是制约案例教学质量的有一个关键点,在高校中,许多审计教师本身没有实际参与审计实务的工作,他们基本是从学生到教师的直接转变,缺乏解决审计实际问题的经验,因此,在审计案例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根据理论分析案例,或者是总结学生案例分析的结果,难以给出比较恰当的评价与引导,从而给审计案例教学的效果也带来不良影响。

3 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保证案例的真实性

在审计案例的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一个关键部分,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案例,才能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鲜活的案例,将审计的理论知识融入实际工作的运用中,使教学案例真实地反映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体验审计工作的实际操作情况;如果教师提供一个不可靠的案例或者是主观编写的案例,将给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带来一定困扰,甚至会使学生对审计的相关知识产生误解,那么审计案例教学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3.2 审计案例的选择需要注重时效性与针对性

教师要将社会生活中最近发生的事例作为审计教学的案例,突出案例的时效性,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案例信息以及最新的发展动态,这有利于学生对案例产生共鸣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另一方面教师可减少介绍案例的时间。审计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如果教师选择的案例年代比较久远,难以反映近几年刚出现的审计业务,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中要注重时效性,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积极性。此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教师选择审计案例要符合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同时考虑案例的难易程度,若案例太难,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如果案例过于简单,学生又不愿意参与讨论,因此,教师要选择难易适中的审计案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审计教师要积极建立案例资料库

审计案例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需要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中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同时审计案例的质量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要建立审计案例的资料库,这可以为教师节省寻找审计案例的时间。在建立案例资料时,教师要根据审计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多途径地收集与整理案例,如通过时时阅读报纸、期刊杂志、书籍、电视媒体及网络信息等途径,获得更多资料,不断充实审计案例的资料库,教师在整理资料时,可有效将审计课程中的知识融入其中,对学生分析这些案例提供有效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案例的基础上延伸知识,启发学生思考,拓宽学生思维。

3.4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模式

在审计课程中教师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实现审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丰富审计教学内容,因此,在案例操作中,教师要从审计这门学科的要求与目标出发,重新分配授课时间,缩短理论方面的教学时间,给学生的案例分析预留更多时间,这样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案例分析中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在案例总结阶段,重点将学生未理解的审计知识做补充讲解。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应随着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而做出适当改变,如将传统的考试占据总体的分数实施分化,可以增加一部分在学生的课堂表现中、在平时作业的完成质量方面,而不是所有的分数都集中在考试的最后得分,这使得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案例分析活动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3.5 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在审计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提升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审计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际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案例审计的课堂组织以及控制能力,在这两个方面的能力中,前者为后者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后者能够保障前者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要提升专业知识,还可以走出学校参与审计实践,或者是参加相关培训,在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加自身实践经验。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与同专业的教师开展交流活动,多多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从中吸取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再者,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是直接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与知识的对象,因此,学生也能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许多有用的建议,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更加适应学生学习审计知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4 结 语

在审计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审计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特点,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增加案例分析的教学法,这是审计教师根据理论与实践需要结合的思想做出教学方法的改变,这一改变有利于学生在比较枯燥的审计理论知识学习中增强学习的兴趣,加强对审计知识的理解。当前这种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施中还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积极完善审计案例教学法,通过建立审计案例资源库,增强案例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模式,促进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成功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菁婉.高职《基础审计》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2]吕B,何玉岭,杨元贵.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会计学专业《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商业会计,2014(14).

[3]全满慧.高校审计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式教学法的应用[J].财经界,2014(8).

[4]宋秀云,赵宝芳.审计实务教学中案例分析法与六步教学法的结合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5]李兆东.审计案例教学的误区与再造[J].中国大学教学,2014(8).

审计理论知识范文第7篇

当前审计对象日益复杂化、经济活动日益多样化。新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体系开始实施,审计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对审计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在目前的审计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从事审计教学多年,深感审计课程教学的缺陷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顺利的适应用人单位的审计工作,严重影响财会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析了目前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审计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审计教学;现状;师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87

审计学是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兼具理论与实践性的特点,重要性日益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审计学注重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具有严密的理论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同时,审计目标是通过采用综合的审计方法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提供合理保证。因此,审计实务操作方法是审计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贯穿这门课程的始终。学生普遍感到审计课程的理论知识抽象,晦涩难懂,实务操作方法枯燥,难以理解。审计课程教学的缺陷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顺利的适应用人单位的审计工作,严重影响财会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1 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审计学与财会类、经济类的多门专业课紧密联系,涉及经济法、税法、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知识,对授课老师的知识结构、实践经验以及专业判断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高校的审计课程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事审计教学的专业老师明显不足,教学任务繁重。审计学区别于财会类其它课程,语言文字的专业性强,抽象难懂,缺乏生动形象的案例。授课老师往往具备一定的审计理论知识,缺乏实际的审计经验,无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案例,深化学生对审计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审计教学课堂沉闷,师生互动性不强,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开设审计专业的国内高校十分有限,审计教师大多毕业于财会类专业,没有经过系统完善的审计专业训练,对审计知识和教学方法的理解有限。从事审计教学人员的缺乏导致教师之间无法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探讨教学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审计老师的后续教育培训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阻碍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自从2000年震惊世界的安然事件爆发后,审计尤其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迅猛。作为审计专业老师,在掌握审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方法的基础上,还要密切关注审计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最新发展动态,对既定条件、审计标准的发展变化与审计教学结合起来。但是,审计教学的繁重任务导致专业老师缺少足够的时间更新知识结构,引入审计热点,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

2 审计课程安排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大多数高校的财会专业仅开设《审计学》一门课程,课程的安排为每周4课时,并在一个学期完成全部内容。审计内容复杂,理论抽象,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大量讲解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审计内涵。但审计教学计划缺乏类似于《审计学原理》的入门课程,学生很难转变原有的思路,在一个学期内掌握审计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审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完整的框架体系和丰富的知识内容,一个学期的课时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一直以来,财会类学生比较适应财务会计的学习模式,即通过反复练习会计分录加深理解。审计不同于财务会计,不适用于反复练习的方法,大量的审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技巧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终能够融会贯通形成深入的理解。如何使学生掌握审计学习方法,理解审计的本质是审计教学的关键。审计课程安排需要充足的时间,连贯的课程设计,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较少的课时量安排导致老师的讲解停留于知识的表面,单纯地完成教学进度,难以借鉴审计热点、实事切入知识内涵。不合理的课程安排妨碍学生独立思考参与课程讨论,与老师形成良性互动。

计算机审计在社会上已得到广泛采用,但计算机审计课程并未在高校中普及。许多高校没有为学生安排相应的计算机审计模拟实验,造成学生的审计实务操作能力不足,很难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各个循环的具体流程有机地统一,提高认知水平。

3 学生积极主动性不强

由于我国正处于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大学连年扩招,据统计,每年约有800万学生进入高校学习。但高校教育资源紧缺,许多高校采取大班教学,将上百名学生聚集在阶梯教室共同授课。大班教学的缺陷十分突出,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主动性较差,使学生感觉晦涩难懂,不愿深入思考讨论,仅仅依赖死记硬背通过考评测试。审计课程的重点,难点分散,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但是学生往往忽视审计的重要性,没有进行相应的准备和总结。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目前主要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在课前针对审计案例查阅相关资料。集体分析讨论,而后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发言阐述观点。结果显示,小组讨论的观点大致相同,不能凸显创新性。主要原因是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收集资料,直接引用他人观点,不愿进行独立思考,挖掘案例蕴含的深层次知识。

高校要求会计类学生进行专业实习。但是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侧重于选择财会类岗位,排斥审计类工作岗位。财会类工作流程较为程序化,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表等,而审计工作的目标是保证财务信息

的真实性、合法性,没有固定的程序,更多的是依赖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专业实习有助于加强对审计知识的理解,但审计工作量大,学生普遍存在经验不足、判断力差的缺陷,难以应对专业性强的审计实习工作。

4 缺乏适用性强的教材

审计教材大多参照注册会计师审计辅导教材的编写模式,结构严谨包括两个部分,审计理论和审计业务循环。审计理论知识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各部分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初学者感到茫然无措。审计业务循环需要依托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具备分析判断的实践能力。由于文字信息量大,专业术语多,缺乏生动形象的引例和图示,学生只能掌握零碎的知识,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审计的结构体系。例如初学者学习审计工作底稿的知识,只是初步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包含的具体内容,很难清楚地理解审计工作底稿对于审计人员的重要性。许多国内审计教材根据国外翻译而来,语言大多采用直译方式,通过英文的表达方式阐述具体内容,让学生难以理解。特别是涉及到鉴证,认定,审计质量等专业性强的内容时,直译所表现的缺陷尤为明显,同时教材中缺乏通俗易懂的案例或图表也是学生感到困惑的原因。

5 审计课程测试不合理

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审计课程的考查方式以考勤结合期末考试为主,较少涉及案例分析讨论的结果。而审计课程期末考试体现审计实务操作的内容较少,特别是很难涉及到审计领域的前沿问题。审计课程的考查方式不能体现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评价学生是否具有积极的主观能动性。期末考试的试卷由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简答等题型构成,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亦能通过,甚至获得高分。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考前突击习惯无法得到改变,充分暴露了应试教育的弊端。

审计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在于培养学生的审计专业判断能力。合理的审计课程测试不仅能够明确审计教学目标,而且有助于强化学生创新、沟通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但是现阶段,如何安排合理的审计课程测试并没有成为教学的重点,许多高校仍旧沿用一贯的试卷考查方式,极大地影响审计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世全.基于实践核心的审计学教学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13,(3).

[2]杨琪.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审计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8).

[3]邵世芳.基于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审计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3,(9).

审计理论知识范文第8篇

首先学校专业性和单位的综合性。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全面的学习全面的提升自我特别是审计工作,如果对审计专业知识不了解对各个单位部门的职责职能不清楚是很难进行审计工作,审计工作专业性强,内容复杂审计工作者需要具备较硬的审计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综合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知晓度;还要对项目相关领域宏观了解综合把握,才能完成审计的各项工作。

其次学校的自主性与单位的制度性。审计要求我们必须做到法定审计范围必须全面覆盖、法定审计内容严查不漏、法定审计程序必须执行、法定审计问责必须履行到位。针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对一些乡镇、单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必须进行惩罚,对国有资产国家资源进行保护。遵循国家“八项规定,六条禁令”的规定加强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

最后学校的理论性与单位的实践操作。大学三年我们学习了会计基础、经济法、统计法等一系列的专业理论知识然而却没有一点实际操作的经验,经验的缺少让我在工作中茫无头绪,是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让我度过了极其茫然的时间段,让我知道光有理论没有实践就像如纸上谈兵,光有实践没有理论知识的指导就是有勇无谋之辈最后都是失败的,只有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战经验才会是出色的人。

转眼间,学习审计业务已有半年,在这半年里我有幸参与了2个项目的审计工作,感谢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够更快熟悉审计业务,通过参与的审计项目使我对政府审计工作有了认识,对审计流程有了初步把握,对审计业务有了一定的了解,提升了自己的业务能力。为了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熟悉审计业务是基础,还应该加强自身的各方面的学习:

一、求真务实、踏实干事。政府审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国家的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审计时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在审计取证时,要做到有理有据,做到依法依规审计,严格把控审计流程,每个过程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做实。要踏实干事,不能走过场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

二、廉洁自律、清廉从审。审计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审计人员是高危人群,所以廉洁自律、清廉从审对审计人员尤其重要。我们审计工作的核心就是对政府行政单位的经济情况进行监督,难免个别被审计对象会采取送礼等手段方式来影响我们的执行公务,作为一名审计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是我们审计的生命线,并深知: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坚决在工作中做到廉洁自律、清廉从审。

三、吾生有崖,学海无涯。坚持学习,学习是永恒的主题,不学习就会落后,不学习就会茫茫无知,作为一名审计新兵,要想尽快适应审计工作就必须热爱学习,钻研审计业务,掌握审计理论知识;其次也要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如office办公软件;ao审计软件的运用;最后我们还要熟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较多的政策法规的变化,致使审计涉及的重点内容也在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断学习,通过学习才能丰富知识、开拓思维、提高素质,增强责任感增强工作能力使自己工作得心应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

审计理论知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审计专业;案例教学;模式探析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合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高职院校审计这一专业经常用到案例教学法模式来促进这一教学目的的达成。通过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学生能更为直观、生动地领悟相关知识点,体会到相关课程的实用性,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可以说,案例分析教学模式顺应了课改要求以及现今推行的教育理念,转变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与教师与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合作与探究,教师不再照本宣科,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一教学法符合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认知过程及规律,能够将审计专业知识合理、充分内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针对审计这一专业,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为培养审计类人才,使学生在将来到企业审计岗位以及会计事务所中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因此,这门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然而,学校并不能单纯依靠分派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实习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能运用好案例分析这类教学模式,结合模拟审计工作的相关练习与操作,必定能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有用的铺垫。在审计专业的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即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合的案例以加强理论知识的运用,比如,在审计课程中对很多原理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将创设此知识背景下的相关案例情景,让学生根据案例具体内容做分析与动手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间相互转换、互促互进的作用,进而强调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易混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审计专业课程中引入案例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学生巩固与理解相应理论,更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具备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在进行审计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时,应当以具体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适当、适时运用好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以理论讲述为主, 再结合相关理论讲案例

案例分析在审计专业课程中占重要的比重,案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然而,教师更要注重得当、合理运用好案例教学。因为审计类的教学知识大多比较抽象,注重理论性以及层次性、结构化的内容。例如《审计学原理》这门课,其中很多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且不易消化。这时,教师如果展示更多切合实际的案例,或者将有一定缺陷的审计业务作为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它们做分析、判断及纠正,则更为直接与易于理解,也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案例讲述为主, 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 通过对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 总结归纳理论

在审计学课程的解析中注意以理论结合案例的分析,案例讲解应放在主线上,同时辅之以理论做恰到好处的穿插,并让学生对真实案例做分组讨论,教师做重点的分析及提示,让学生从讨论中深化理解教学内容,总结归纳不足以及优点,从实际操作中强化教学内容。例如,对于《经济效益审计》这样的课程, 教师在讲解财务报表的延伸效益审计相关章节时, 首先应当明确教学角度,可以从案例库中选用某公司近三年的真实账务及其相应的财务报表,

尽可能真实且还原教材要求,再要求学生以案例为基础,对财务资料及报表做动态的过程性分析,同时比较测算相关财务数据,利用所学的财务核算指标辅助测评、分析等工作; 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容易疏漏,操作难点做提醒,确保学生的独立操作可行性做检查;其次做小组的分组讨论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整体完成情况做评价,小组讨论中交流心得,对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最后教师对学生这次案例的实际操作做总体测评,并让表现突出的学生做心得交流,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状况做分析指导,辅以教材案例的解析,深化学生理解,总结易错点,避免学生在今后操作中再次出现类似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审计的理论知识理解较为抽象,而将理论融汇于实例中,不仅能让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更能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记忆所学内容。另外,案例教学中应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做到课题的深入浅出,避免学生生搬理论知识的情况发生,而是巧妙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寓教于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在教学的互动中灵活的掌握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

三、在审计理论课之后, 专门进行审计案例课程的讲解, 通过大量案例的讨论, 侧重解决审计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

在审计学的教学中,通过引经据典让生掌握较为抽象的理论概念,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审计案例分析》这一课时,教材中的案例为“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失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小组讨论,从案例中找出为什么这项审计没有成功:首先,安达信在形式上自主性不强;其次,安达信没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再次,安达信在进行审计规划时,未做好世界通信会计流程的市场前景预估与市场分析;最后,安达信没有直接的审计证据,审计意见的获取渠道不充分,材料不足。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在宽松的分组讨论氛围中学生自主的了解课题内容,并对审计的独立性,风险,证据等审计重点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在进行课题难点讲解时,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开发是否充分,直接决定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程度。

总之, 审计专业教师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或几种形式进行案例教学, 都要保证学生系统掌握审计理论及基本技能, 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 每次案例教学后, 教师应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使学生在对案例思考与讨论后进行总结和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 起到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作用。写出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 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决不能忽略, 一是学生的书面报告可以作为教师给学生进行考核的依据之一;二是通过这个环节也可以检验和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实现审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华.审计案例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何芹.案例教学法及其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4

审计理论知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审计;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随后在教学中取得显著效果并在全世界形成广泛的影响,为美国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MBA毕业生,这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校审计教学中,对培养出优秀的审计人才有着极大的帮助。其教学思维和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一、如何在审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普遍的哲学思维。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遵循这个原则,尤其是审计这样一个对理论与实践都要求极高的学科,更是需要两者并重。

(一)始终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审计教学中,我们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师授生受”。不再以教师的课堂的单方面灌输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发言或分组讨论。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去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在平常学习中积累专业知识,夯实基础。教师可提前准备好典型的审计学案例,让学生自己做分析指出案例中的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自己对案例做出归纳总结。

(二)引导学生树立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的意识

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最突出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理解书本中高度凝练概括的理论知识,通过具体的案例补充分析,将理论“灵魂化”,丰富理论的含义。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见识,积累审计工作中的工作经验以及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应对技巧,从而尽可能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犯错。对理论知识充分掌握,才能凌驾于理论知识之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长此以往,方能锻造出学生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等的综合能力。

(三)创造案例情境

审计涵盖的内容和庞大的信息量仅凭学习理解是无法深入了解其内核和本质的,这就需要创造出逼真的案例情境。首先,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拓宽学生体验审计工作的途径。如:举办审计工作情景剧大赛,学生自己写剧本,然后分小组表演,意在让学生在编纂剧本时归纳审计知识,发现问题,通过表演强化对审计工作的认识。还可以筹建校内模拟审计实验场所,为学生提供校内实习机会;在校外,加强与大中小型企业的审计部门及会计所的交流合作,将学生安排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为今后学生的发展做好铺垫。

(四)建立用案例教学法授课的优秀团队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日常教学以来,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取得显著成效。推动了我国教育技术革新,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但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是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的主力军。分析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团队现状,与高水平教学团队仍存在差距,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首先对审计工作应有正确的认识,熟悉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极强处理的审计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在能力范围内,为教师创造一个外界沟通的环境,及时的了解最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审计行业的发展动态,更好地丰富教师的视野,使其授课内容与时俱进,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其次,学校应尽可能多的将教师“送出去”,加强与其他学校教师的沟通,进行教学研讨,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实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理论干条框以血肉,利于学生去理解分析;长期应用,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搭建一套思考解决问题的模式。在审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重大价值。

(一)激发学生对审计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如果说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是勤奋,那么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动力就是兴趣。兴趣可以激发学习的欲望,赋予学习主体以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枯燥乏味之感,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学习本是一件轻松地事,只有在放松愉快的环境下才能高效的接受知识。浓厚的实战气息,可以让学生有参与其中的存在感,将自己置身于主体地位,积极的思考应对,从而避免游离于课堂之外。同时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利于以后对知识点的复习巩固。

(二)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高等教育注重的是能力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忽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这也是传统教育的不足。在很多高校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普遍存在着难以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问题。而案例教学法,有真实特定的情境,学生可知可感,可以让学生明白今后在相似的情境下该如何处理应对。在案例分析教学思路的引导下,学生会形成先分析再解决的习惯。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总结

目前,案例教学法是国内很受欢迎,具有良好收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对我国审计专业的发展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其价值不容忽视。我们应当通过经典的案例辅助教学,使审计教学顺利进行,帮助学生从感性上感知审计,从理性上分析审计,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审计人才,为我国的审计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上一篇:技术风险管理范文 下一篇:实物资产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