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与思考范文

时间:2023-12-12 22:08:54

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与思考

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与思考篇1

对公安机关开展网上舆情引导工作的探析

如何引导网络热点案件舆情

涉警案件网民舆论及引导

关于警务信息公开与警务信息保护的思考

关于世博安保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世博期间道口涉外查控及外管工作的有关启示——以沪昆高速枫泾道口涉外查控工作为例

犯罪现场概念研究综述

边防部门办理刑事案件殊侦查行为适用的探析

略论非地缘区域警务协作的路径设计

新时期建立城市治安预警的理论依据阐释及意义分析

深挖人像数据价值探索边检识别管控新标准

浅论高科技警用装备在道口安检工作中的现实意义与发展对策

对虚假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犯罪的思考

构建我国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若干思考

综合治理视野下深入开展禁毒斗争的思考

涉及商业秘密的政府信息公开问题初探

在物质化社会中如何降低高犯罪率的思考

美国警察枪支使用法律制度概要

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黄明等领导莅临我校视察指导工作大力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有魂有力有激情的上海公安队伍

我校《警务危机谈判》、《基层警务信息应用》课程被评为“2009年度公安部精品课程”

加强作风建设 实践科学发展

打造邮轮服务品牌 实现边检双赢目标

浅议非传统安全视野下的世博安保工作

对“检警一体化”模式的本土化反思

“一体制”与“分体制”:行政犯罪案件侦查体制完善之路径选择

论警民关系建设中公安机关软实力的培育

试论警民和谐的制度保障

论查办职务犯罪“窝串案”中深挖线索的策略

内外兼修遏制刑讯逼供

看守所在押人员的心理解读

构建虚拟社区警务 强化网络虚拟社区管理

浅析当前基层公安机关调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情报信息在预防和处置中的主导性作用

浅议公安机关执法制度建设

社会正义与公安刑事执法

打着委托理财旗号之行为的刑事责任认定

基于行动导向的公安行政文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经侦民警职业化培训中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主动防控理念的银行安保新举措

提高边检服务水平 实现边检工作方针的根本转变

上海特大城市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警察机构绩效评估及相关制度初探

信息化警务战略在推进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中的实践意义

关于新郊区新农村建设中派出所工作的思考

浅析公安行政指导理论

人质谈判中的压力处理

关于塑造“亮剑”精神 提升基层公安队伍管理效能的思考

民警思想道德建设新探——民警警示案例的分析与思考

增强型计算机取证程序模式的构建

诱惑侦查方法探析

试论治安复杂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中的几个问题

构建与新型社区管理相匹配的警务机制

浅议在边检工作中推行网状化管理

关于交警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思考

关于改革上海市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的思考

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要件新探

股东知情权诉讼中存在的实务问题及思考

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与思考篇2

今天在XX市专门召开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务虚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XX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精神和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精神,总结交流经验做法,分析面临形势任务,研究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措施。

大家知道,上海召开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上半年全市举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专门用4天半时间,针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对各县市区组织部分管副部长和业务科室负责人进行培训,可以说这次培训班对做好新时期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XX市委高度重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XX书记多次深入城市街道、社区、两新组织调研。XX部长在今年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上要求“要研究制定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城市大党建格局,形成共驻共建管理体系”。XX省的要求,XX市委的部署为我们做好这项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需要我们紧密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上午,XXX同志传达了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精神。我们也对应安排XX个示范县区市组织部部长都作了交流发言,大家的发言材料我也提前作了学习,总的感觉,各地在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方面热情比较高,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思考,做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城市基层党组织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二是探索推进各领域党建互联互动、融合共建,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三是认真落实今年组织工作重点任务要求,基层基础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四是积极改革创新,在加强街道社区自身建设,干部队伍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要继续创新完善,不断改进提升。

下面,结合大家发言和各地实践,我就做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指出,农村工作和城市工作是各级党委工作的两大阵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的基础性、战略性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作为示范市,更要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抓好城市基层党建的思想行动自觉。

一个是,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任务。党的鲜明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号召全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城市改革发展,党建工作的环境、对象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填补了以往街道社区党建空白点,增加了覆盖广度和深度,同时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引领基层治理、服务各族群众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城市基层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使党在城市的执政根基坚如磐石。

另一个是,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变化新挑战,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指出,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城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城镇化进程提速,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加速转型。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征地拆迁、下岗失业、劳资纠纷、物业管理等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把城市各类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基层党建强,基层治理就强;基层党建弱,基层治理就弱。必须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摆在重要位置,补齐短板、强基固本,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奋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二、转变思想观念,准确把握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规律特点

指出,要用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基层党的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整合组织资源,积极探索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动,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效应。上海会议后,按照XX市委的部署要求,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在人员经费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调研和掌握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还没有完全转变观念,工作上的实质性变化和进展还不明显。作为示范点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切实加深对城市基层党建的理解,更新观念,把握特点,找准抓手,取得新成效,当好排头兵。

(一)牢固树立新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认识到了,行动才能有效跟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又再次进行强调,共有三句话。一是“城市基层党建,就是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这句话高度凝练指出了城市基层党建系统建设整体建设的本质。二是“城市基层党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是这一工程的主体架构”,这句话点明四级联动是贯穿和主导城市基层党建的主体架构。三是“与街道社区党建相比,城市基层党建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极大丰富和拓展,更加注重全面统筹,更加注重系统推进,更加注重开放融合,更加注重整体效应”,这句话简明扼要指出城市基层党建和街道社区党建的区别。这三句话,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对城市基层党建进行界定和阐释,要深刻理解把握,及时转变思路观念。

(二)正确把握新特点。从我市的实践探索可以看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一是政治功能突出。城市基层党建始终围绕形势任务要求开展,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引领各类组织、各类人群协同参与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二是组织架构立体。城市基层党建不仅有传统的市、区、街道、社区“树状”组织架构,扁平化的横向组织也在快速构建,横竖组织之间交叉互联、立体呈现。三是整体效应凸显。城市基层党建各类组织、各类人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联结,运转起来是一个整体系统,需要全面统筹、系统推进。四是共融共享共促。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以城市基层党建为联结,开放共融、互联互动,共享优势资源,共同促进提高,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五是集约便捷高效。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得到充分运用,信息渠道互联互通,网络互动交流、大数据挖掘利用等,推动党建工作、基层治理、群众服务更加精准、便捷、高效。

(三)积极展示新作为。当前正处在从街道社区党建向城市基层党建转变的关键节点,面临很多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新使命要有新担当、新作为。一要大胆解放思想。着眼全域党建理念,切实转变街道社区党建思想,以系统思维来看待城市基层党建,牢固树立系统建设整体建设观念,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适应。二要敢于攻坚克难。针对影响和制约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和发展的各类因素,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找准找实问题,实事求是提出解决思路和措施,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城市基层党建不断发展。三要勇于先行先试。要明确城市基层党建发展方向,强化顶层设计,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保证各项部署安排既符合当前工作实际,又适应长期发展需求,切实发挥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作用。

三、把握目标要求,奋力开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多次强调,要主动适应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架构的变化,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XX省明确提出,要深化探索实践,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在全市专题培训班上,XXX同志明确要求,XX作为全市示范点,通过一年努力,要达到三个目标:第一,街道改革要有实质性进展,一定要改;第二,互联互通、条块结合的机制要基本建立;第三,四级联动体系要完善,要真正用起来,社区职业化队伍建设一定要有初步想法,至少要推。同时强调,这也是今后全市调研的重点方向。我理解,就是要适应新变化、贯彻新部署、落实新要求。

(一)稳步推进街道体制改革。按照XX市委要求有序安排部署。作为示范点更要抓住机遇,适时启动街道改革工作。要认真学习借鉴上海经验,进一步给街道明责、赋权、增能,调整优化内设机构,一是优化街道内设机构。按照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原则上,根据实际优化机构设置,统一设立党建办公室,配备抓党建专职副书记。二是推动街道职能转变。取消归并不合理职能,让街道聚焦“抓从严治党、抓基层治理主责主业。三是赋予街道相应职权。如:街道对辖区内突发事件相应的处置权、事关群众利益和重要项目的建议权、城市区域规划和公共事务的参与权、相关职能部门派驻机构履责的督办权、相关人事任免使用及考核的建议权。这些措施大家可以研究,有些可以直接运用,有些可以先试点再推开。总的原则是,要确保街道权责对等,有职权、有能力协调各方、维护稳定、服务群众。

(二)建立互联互通条块结合机制。打造多层次、融合式组织架构,把区域内关系互不隶属、层级高低不同、领域多元多样的各类组织连接起来、统领起来,着力构建目标一致、协同运作的利益共同体。一是观念上要强化共驻共建。发挥党组织的纽带作用,倡导“同一屋檐下、都是一家人”的家园意识,引导各领域党组织打破行政壁垒,拆除封闭藩篱,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下,共抓维护稳定、共抓基层党建,共商区域发展、共同服务群众,实现互融共通、合作共赢。二是体制机制上要坚持双向用力。赋予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实质性内容,坚持双向压实责任、双向沟通协商、双向考核激励、双向管理重点企业、双向评价干部这几个有效抓手,大力推动条块结合,加强协调性协同性。三是方式方法上要落实开放共建。以组织共建、稳定联保、资源共享为纽带,采取街道与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街道主动提供服务,驻区单位积极开放资源等办法,推动资金、场地、人才等资源整合起来、集约起来,发挥最大效益。

(三)健全系统高效联动体系。着力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体系,把四级贯通起来、联动起来,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各地党委要把关定向,履行主体责任,负责总体规划和全面指导,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县市区党委是“一线指挥部”,要履行第一责任,负责提出思路和整体推进,推动工作落实。街道党工委是“龙头”,要履行直接责任,负责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精心组织实施,统筹抓好社区党建、驻区单位党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社区党组织是“战斗堡垒”,要履行落实责任,负责组织动员和管理服务,落实各项任务。要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推动责任落实、任务落地。

(四)加强社区职业化队伍建设。做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关键在人。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对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至关重要。近年来,XX市坚持每年为XX名社区人员解决事业编;采用同工同酬的方式提高社区非在编工作人员待遇,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举措。要进一步激励广大社区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把社区工作者队伍纳入各地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考核等具体措施,为社区发展撑起一把“人才伞”;要建立分层分级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鼓励支持社区工作者通过培训和考试取得职业资格,不断提高专业化能力水平;要探索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发展通道,通过设立岗位等级序列、定期调岗调级等办法,让社区工作者发展有前景、进步有渠道,使他们真正安心社区、扎根社区、奉献社区。

四、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强调,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示范市既要有荣誉感,又要感到压力和责任,要加倍努力、勇于探索,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责任落实。责任压得紧,任务才能落的实。城市基层党建涉及面大,是系统建设整体建设,各级党委是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示范点建设成效好不好,党委和党委书记重视是关键,特别是党委书记,一定要知责履责、尽心尽责,牢牢地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抓在手上。大家要主动向党委书记汇报,引起重视、取得支持,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二)坚持协调联动,注重形成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有新气象新作为。组织部门要牵头抓总,制定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分工,明确人社、民政、财政、工青妇等部门职责。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为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积极性,合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完善情况通报、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等工作制度,对工作不力的严肃问责。

(三)坚持探索实践,及时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工作有效推进的过程。XX同志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上提出的问题,我们考虑示范点要带头研究破解,既要研究普遍共性问题,也要突出城市特点合理分工、有所侧重。要重点在破解推进街道社区、单位、行业党建互联互动,街道社区党建与新兴领域党建融合共享问题上加强探索实践。重点在破解城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强化街道社区领导核心作用上用劲用力。争取形成一批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理论、经验成果。

(四)坚持以点带面,积累总结经验。示范先行,是推动工作的有效方法。示范点要贯彻XX省、XX市部署,结合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色,研究制定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措施方法,让城市基层党建成为一个地方的标杆。同时,要注重经验积累总结,既要总结成功的做法,也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既要总结共性的问题,又要分析个性的差异。进一步认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规律,为其他城市基层党建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促进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与思考篇3

>> 论社会维稳机制的建设与创新 民生的维稳价值:理念、功能和实现 异化的维稳 论“维稳”政策转型对犯罪治理的影响 论“维稳”与“维权”的辩证协调 基于社会管理的基层维稳创新研究 探讨企业维稳的有效创新 维稳工作需要创新式的管理 维稳的广东弹性 安全事故预防理念在企业维稳中的应用 “维稳” 论司法调解制度在维稳工作中的问题及思路 论企业维稳综治工作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论基层维稳中人民调解工作的优化 新形势下企业维稳工作的创新发展 浅谈建筑企业治安维稳管理的加强和创新 新时期国有企业维稳工作的探索与创新 国有企业维稳工作的探索与创新 基层维稳的路径探析 “维稳”语境下的司法改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4]容 志,陈奇星.“稳定政治”:中国维稳困境的政治学思考[J].政治学研究,2011(5):90.

[15]单光鼐.保障合法,反对非法,制裁暴力:对近两年新变化的认识[N].南方周末,2013-05-02.

[16]陈国权,李院林.政府自利性:问题与对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48-154.

[17]王桂云,李涛.政府自利性与合法性危机:一种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0(8):45.

[18]聂 军,柳建文.基层政府维稳行为分析:政府属性的视角[J].社会主义研究,2013(6):48-53.

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与思考篇4

关键词:地方政府;基层社会管理;职能;社会自治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既涉及到地方政府管理,又涉及到居民自治,是多元参与的动态复杂过程。实现政府社会管理和社区自治有效衔接,有利于促进基层自治组织成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区自治”,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基层社会管理理论分析及阶段模型

就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而言,扩大社会化管理和民主政治、减少政府行政控制是必然趋势,但是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根据社区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和发育状况,相应调整和转变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适时地缩小干预领域、调整干预力度、变换干预方式,扮演好政府不同阶段的角色。

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管理基层社会的过程中,政府充当着“监护人”角色,尊重社会力量的独立性并适时地培养扶持和监督指导,与其互补共治。如图1所示,政府作用的发挥会经历“抚养培育-辅助成长-指导监督”三个时期,在完全实现社会自治之前,政府不仅要承担社会治理的一部分责任,而且应积极培育和强力促进社会力量的成熟。社会自治力量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经历与政府相对应的“索取依赖-学习进步-成熟独立”三个时期。图1中显示了二者相互对应的不同时期以及各自在社会基层管理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图1)

我国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功能尚不完备,存在官方色彩浓重、自主独立性差、影响力不强、经费来源难以稳定以及内部治理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这种自立能力尚弱的“幼小”主体急需“监护人”(政府)营造良好的环境,给予必要的帮助,以适度的干预形式组织、协调和推动其迅速健全成熟。当前阶段,地方政府不仅不应放手,而且应发挥主导作用,将关注的重点从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转到重点培养基层自治组织发育成熟上来,主动承担相应责任,积极辅助和培育社会自治能力,视社会力量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干预的程度和领域。当基层自治组织发育成熟、功能完备、有能力实现社区“自治”时,政府必须放眼于对基层社会管理的宏观指导,放权于基层自治组织,将现行“强政府”性质的政府主导管理结构转变为社区自治为主、政府仅做必要引导和严格监督的治理模式,实现社区管理服务与政府监督指导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直至完成“政府主导-二元治理-社会自治”的过渡和交接。

二、基层社会管理实践探索及评价

在我国,曾先后出现过行政主导的“上海模式”、社区自治的“沈阳模式”、半行政半自治的“江汉模式”以及多种机制综合运用的“杭州模式”等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它们或将社区建设的重心放在街道办事处,以行政支持、加强地方政府作用为导向,或界定责任和功能边界,“多中心”组织保证,或以政府下放权力、注重社区自治为特色,或注重社区结构性体制创新,构建“选聘分离”的管理体制。这些模式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在不同程度上理顺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展示并推动了我国公民社会的发育,在我国社区管理和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各类治理和相应成效之间的关联看,基层社会管理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规律性,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探索和尝试。

(一)政府组织与社区组织的分权。1998年民政部在全国选定26个部级社区建设实验区,开展社区建设实验和社区体制改革,并于1999年至2000年先后出现了“沈阳模式”和“江汉模式”。沈阳的“自治型治理模式”提出了政府与社区分权的课题,但是没有破题。当时,全国社区体制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居委会没有自治性,仅仅是区街政府的“一条腿”。与“沈阳模式”相比,“江汉模式”注意从初始制度的创设上着力消除“沈阳模式”未触及的“体制瓶颈”,是探索有中国特色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一次有益尝试。“江汉模式”体现了不少科学理念和价值取向,但由于没有触动城市行政体制,随着政府职能社区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

(二)逐步让权社区的探索。2000年以来,有的城市开始了社区体制改革的新探索,试图弥补江汉区社区体制改革的不足。理论界把这一新的探索成果称之为“社区工作站模式”。从学术角度来看,社区工作站模式是政府职能社区化模式,是为实现政府职能社区化,在社区设置承接社区行政事务和社区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许多城市纷纷掀起了创建社区工作站的浪潮。与“沈阳模式”、“江汉模式”相比较,社区工作站新模式表现出极大的创新勇气,不同程度地理顺了政府与社区关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社区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社区行政管理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真正分离,走出社区行政化困境需要探索合理的替代性选择。

这些基层社会管理的实践,也充分表明相对成熟、成功的社区建设都以资金投入为健全基础设施和宜居环境的重要保障,以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为重要基础,以非营利组织特别是居民自治组织为重要力量,以人文关怀为重要感情维系。而这些条件的实现都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关心支持和引导投入。这些实践也充分验证了在现阶段,经济欠发达地区采取政府主导基层管理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三、地方政府现阶段的主导作用

政府应弱化具体细致的管理,加强监督,鼓励并培育社会力量的发展,根据社会自治力量在当前阶段呈现出的特点,调整对其干预的程度、形式和领域,特别应注重对社会力量的培育,扮演好政府现阶段在社会治理中的“监护”角色。

(一)出台政策规章,保障社区法制化管理。面对社区管理的新形势和基层社会的深刻变化,必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社区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以制度的力量依法治理社区。一是制定和不断完善发挥市场机制、共建机制、志愿机制作用的政策,特别是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政策、扶持企业参与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政策以及鼓励志愿服务深入持久开展的政策,使政府从“包揽一切”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做更加需要政府关注和下工夫的事;二是制定和完善向新建社区、人口密集社区、困难群体聚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社区倾斜的政策,促进平衡发展。

(二)抓好组织整合,凝聚社区建设力量。长期以来,存在于社区的单位和其他组织,由于对社区事务不够了解,又往往得不到有效的社区服务,不愿也难以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政府应发动各类社区组织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首先,整合地方政府力量,组建由政府负责人挂帅、民政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社区管理办公室,统筹规划社区建设,形成合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其次,在地方政府主导下,鼓励社区所有成员参加的社区建设联席会议,整合区域所有成员和资源,协调区域内各群体的利益关系,并服务于各群体,使辖区内的社区管理有秩序进行,和谐统一。可以整合基层政府的工作机构,在街道层面设置“一站式服务”,改进提供基础公共服务的方式;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提供养老等福利项目。

(三)创新管理体制,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在制度层面,地方政府担负着加快社区配套制度建设、切实保证社区组织自治性质的使命,应通过完善各项制度,解决社区居委会的职能界定、权利义务以及与各个方面的关系,用制度保障社区管理。充分发挥社区自治作用,地方政府要着重做好几个转变:一是把与社区群众关系密切的事项交给社区,提升社区组织管理地位,实现由微观具体向宏观统筹的转变;二是主动帮助社区排忧解难,搞好服务,做好协调,实现由行政命令向协调、指导、服务转变;三是对社区建设成效考评中,居民满意度指标要占合理权重,促使社区组织对民负责、为民办事,实现由上而下垂直考核向兼顾上级认可和群众满意的综合考评转变。

(四)培养扶持NGO,提高社区自治能力。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调整和角色的重新定位,从政府转移出来的大量公共服务职能需要更多微观主体来承接和具体实施。与此同时,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也因为参与主体不够多元而受到制约。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政府之外的NGO存在并有效发挥作用,承担从政府集权式管理向社区治理过渡的中介角色,促使政府职能转换,完成政府与社会市场的衔接。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大力鼓励、促进、推动基层社区领域NGO建设,在其建立、发展过程中进行适度培育和合理引导,使其与社区自治组织一起进行社区管理和建设。可以通过建立机制营造环境来培植NGO,促进NGO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方面发挥作用。

(五)搭建沟通平台,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建立高效便捷的沟通渠道,打造信息交流平台,对社区居民的情绪宣泄、意见表达、问题反馈进行快速收集和及时回应。对矛盾进行化解,对或愤怒或悲伤的情绪给予抚慰,对群众意见、建议充分考虑和负责任地处理,提高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完善政府自身建设的同时,推动基层社会健康发展。

无论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还是社区建设管理的实践,都明确和验证了当前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应坚持政府主导的模式。地方政府不仅应在当前阶段介入和干预社会基层管理,而且应该将培育社会自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力争在法制建设、规划设计、组织整合、体制创新、培育NGO以及搭建沟通平台等方面有所突破和成效,为最终实现基层社会管理中的社会自治“修好路”、“加满油”。

(作者单位:1.河北行政学院;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

[2]邓名奋.论社区自治进程中城市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思路.学习论坛,2007.1.

[3]石庆玉.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中国集体经济,2007.7.

[4]陈伯涛.构建和谐社区的主体及途径.领导干部网,2007.8.10.

[5]袁方成.实现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有效衔接的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研究.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2008.10.

[6]黄晓雪.关于新时期和谐社区建设的思考.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7.

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与思考篇5

国内空间正义研究简要评述

城市化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分析

英租时期威海卫功能的变迁

试论公共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

浅析社会治理中的利益协调问题

城市化与威海海洋民俗文化研究

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向度

公共部门老龄人才利用的现状与对策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思考

中西城市化进程的主导力比较及启示

论地方政府的民主制度建设与创新

对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国“淘宝村”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产权制度改革后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研究

网络治理视域下的城市群治理研究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创新

执政党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干群矛盾的化解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政府的生态环境建设

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互动与融合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基于佛山市南海区平洲珠宝玉器协会的考察

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密切党群关系的路径探析

有效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问题研究

党的十七大以来流动党员管理问题研究综述

关于构建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服务机制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村落变迁文献研究综述

基于协作视角的城市群治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心理成长影响的质性研究

关于新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思考

合作化+公司化:新型农村集体化发展道路研究

治理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问题的相关思考

儒家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村落传统文脉的承继与延续

政府引导与后发型农村社区整体发展关系研究

沿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温州经验及优化路径研究

村改居前后农民休闲方式变迁探讨——以TH社区为例

村民自治下基层民主选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农村基层民主监督的新探索

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公众参与治理可行性初探

浅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宣传思想工作

“撤点并校”背景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藏区贫困人口反贫困路径选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校园文化因素分析

和谐社会建构中干群矛盾特殊性的社会与历史分析

中国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以冀东南DLZ村为例

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消除村民自治异化现象根本之策

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创新和发展

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与思考篇6

>> 新疆“访惠聚”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疆农科院住村工作组“访惠聚”活动探索 基于内容分析法对新疆“访惠聚”活动中文化建设实施效果分析 以“五个注重”扎实推进“访惠聚”活动 关于新时期 “访惠聚”活动做好群众工作的研究 如何在“访惠聚”活动中做好青年群体思想教育 深入开展“访惠聚”活动 实践创新“12345”工作法 沙雅县“访惠聚”活动现状及思考 探访新疆“访惠聚”:20万机关干部的下乡住村路 “访惠聚”工作推进克拉玛依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探索 扎实访 长远惠 真情聚 深化“访惠聚”工作的对策 社会资本视域下的社区治理研究 治理视域下企业社会责任立法问题研究 做好“访惠聚”工作的几点思考 国家治理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早期探索研究 社会资本视域下的基层社会协同治理绩效研究 治理视域下甘肃省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山东人口管理及对策研究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就是要提升工作质量 托起窗口形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5-11-18.

[5]严帅.“东突”现色彩,警惕新动向[EB/OL].http:///politics/2014-03/08/c_126238634.htm,2014-03-08.

[6]郭蓓.我国首个“罩袍禁令”适用评析[J].新疆社科论坛,2015(2).

[7]王宏丽.扎实开展“访惠聚”活动,有效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J].新疆社科论坛,2015(3).

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与思考篇7

上午好

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班子指导下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提高为人民服务自觉性;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居民做了一些好事、实事;积极完成了上级部门交给各项任务,在这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中,激发了我最大的工作热情,坚决不负领导和群众的厚望,恪守勤、实、诚、廉。积极为班子挑担分忧,为集体争光,为基层尽职服务是我的工作目标。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各位居民代表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社区塑造我我更爱社区

一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作为社区干部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敏锐的观察力,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有廉洁自律的觉悟,有精通业务的能力。具备识才造才、综合协调、决策调研的能力。加强学习,是提高素质能力的根本途径。我一方面向书本学,坚持每天2小时自学党报党刊、理论著作、法律法规;一方面向身边的领导、同事学,学习其好的工作方法,做思想工作的艺术,协调处理问题的决策思维。

二是勤于实践,善于研究。在基层的实践中全面调查,不断探索,进行研究。结合本社区流动预备党员的管理特点,结合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工作调查,推进社区居委居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学习—思考—实践—再思考,是一个循环链,要做好基层的各项工作,学习、实践、思考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而,我将立终身学习之志,做到与时俱进,创新思维理念,广博深学,创新工作方法。将勤政务实作为立身之本。

三是深入农户,联系实际,扎实指导。对于社区干部更需要深入农户,掌握第一手资料,我经常与小组干部谈心,分析情况,协调解决难题。同时,也常与书记交流、策划宣传与活动。交流学习“三个代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十七大报告”的体会,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剖析社会民风,弘扬先进典型,激发党员们奉献社区的先锋模范意识。收集书面建议104条,座谈共性议题24个,此举得到社居民代表的一致赞同,拉近了干部与百姓的距离。

诚实是我人生中的座右铭,对事业诚,对领导同志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本人努力配合社区党委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五在五心工程。作为党员干部,廉洁是本色,是为官从政的首决条件、最起码的要求。廉反映了党风、政风与作风,也是个人道德境界、思想品质的体现。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的冲击波、形形的诱惑,抵御的堤防就是思想、人格、品质。作为从事党务工作的我,务必筑牢思想防线,耐得住寂寞与清贫,要多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多想想人民群众,多回顾我党革命史,多看看当代的楷模。为此,把好“三权”树好“三观”是根本,慎言慎行当好表率是行动。在党工委领导下,一是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处理。二是加强来信来访的督办,重调查、重事实。认真调查,不循私情。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管干部,严肃党纪,对社区党员违纪,认真做思想、教育、引导工作,既教育了当事人,也警示了支部的其他党员,收到预期效果。

综述任职来的所分管的工作,街道给予了较好评价,这些成绩离不开班子领导的传帮带,更离不开大家的帮助与支持。任职来的工作对我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思想作风提高改进的过程,我从原来重专业技术知识转变为重学习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身体力行的自觉性。能忠诚党的事业,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有鲜明的政治态度,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坚持讲团结,讲大局,讲稳定。光明磊落,公道正派,廉洁自律,以行动履行“三个代表”要求,努力实践党的宗旨,做到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二、奉献是天职

在党工委领导下,一要带头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自身党性修养。

二要解放思想,观念创新,进一步提高领导和工作水平。以与时俱进的方法打破因循守旧的观念;以争创一流的精神冲破竞争束缚的羁绊;以开拓探索的实践创新工作途径;以务实的领导作风树立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以科学求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性思考提高自我工作与领导水平。

三要思路清、目标明,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围绕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目标任务,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十二分的精力投入到当前和今后的工作中,领导更应具有旗帜作用,应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境界。作为党建、精神文明工作,我们的目标是:要建立出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标准的基层组织、高质量的党员队伍,为街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新一轮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今年工作措施:

(一)突出争先创优。一是党工委班子与社区党总支联动争创“团结、廉洁、开拓、高效”好班子,社区党总支开展创“堡垒党总支”活动。二是机关和社区继续开展优秀志愿分队的服务活动。通过系列争创,为街道中心工作、重点工作营造环境,提高工作成效。

(二)突出项目探索创新。一是社居委职能深化,扩大社居民主自治,增强居民自治意识,创造氛围,发挥社居委议事协商会职能,探索重大事项听证制。二是社区规范化建设。深化“五进社区”活动,提升思想道德建设,推行居务公开,居委干部(小巷总理)公开述职、民主评议,重大事项讨论公示制。三是强化社区党员的先进性。探索设立社区党员思想交流站,释疑解惑畅言路,引导疏通立信念,增强党员在社区的影响力、渗透力,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

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与思考篇8

【关键词】社区治理;案例研究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最大的变化是从原有的一元化治理主体转向多元化治理主体。社会治理不再是传统的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唱“独角戏”,而是社会各个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并发挥其作用。目前我国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着层出不断的问题,这些问题单纯依靠政府是无法解决的,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无法再胜任社会管理工作。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就需要整个社会动员起来、整合社会资源从而进行公共服务和公共事务管理。社会治理就使得治理主体从一元走向多元,政府不再处于垄断地位而是参与主体之一。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在家庭核心化背景下,社区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社区整合关系到社会的良性运行,因此社区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治理”有“服务”和“管理”之义,社区治理意在对社区的服务和管理。社区治理即各个治理主体对社区内成员的服务和公共事务的管理。社区治理的主体有:政府、居民、驻区单位和第三部门。在社会治理的背景下,基层社会由管理到治理也就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一个新方向。如何做好社区治理实践工作,则需要借鉴各基层社区治理案例,汲取其经验并反思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前,许多学者已将研究视野放在社区之上,受我国基层社区实践情况的制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社区案例的内容主要为社区服务的创新。

本调查依托成都市水井坊街道开展对社区治理五年经验总结的调研,着重于水井坊从2011年底依托社会组织开展的居民自治模式探索,以期从水井坊治理创新的经验总结,为我国城市基层社区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路径。

一、水井坊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从服务到管理

2011年,水井坊街道不满于当前社区治理创新成果,开始同社会组织一道探索水井坊社区治理发展新方向,将社区治理工作重心从社区服务转向社区管理。具体途径即通过引入社会组织,协同社区居民委会推动社区居民自治。

(一)通过资源交换,提升动员社区能力

在探索居民自治模式之前,社会组织在水井坊开展社区服务已有几年。在对水井坊基本情况摸底和广泛开展对社区居民诉求调研的基础上,社会组织开发了义集、义仓、义坊三个扶贫助残的社区服务公益项目。

义集、义仓两个公益项目主要特点是,在社区划分“特区”,定时定点允许社区居民“摆摊”,主要交易物品为居民闲置物品。并且将卖出物品的收入集中起来,购买生活日常用品,通过社区志愿者分送到社区各个贫困家庭。义坊是在义集和义仓两个项目基础上发展而来,水井坊街道在其辖区专门设立了临街格子铺,鼓励社区贫困家庭认领小铺,通过经营小铺,参加义坊的贫困家庭可获得一些收入,缓解其经济压力。

通过深入社区开展社区服务项目,社会与社区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促进了社区内部资源的交换,进而提升了社会组织动员社区的能力。

(二)培育社区院落组织,提高居民自治能力

水井坊街道划分了8个院落作为居民自治试点区域,引入社会组织探索居民自治模式。目前,已培育出44个院落自治组织。

1. 孵化和培育;根据不同院落的特色,发现和培训社区领袖,并鼓励居民自发形成兴趣小组,这些自治团体分为文化、环境、安全和互助四大类。

2. 帮扶和协调;在院落生长出自治组织后,定期开展每月“领袖培训”,提高兴趣小组组长的实际能力。并通过了解各个小组相关需求,通过小额项目资金资助和引入外来资源鼓励小组根据自身特色开展活动。

3. 整合与引导;居民兴趣小组形成后,通过频繁地开展活动与交流,提升兴趣小组的凝聚力,形成较为稳定的群体。稳定群体形成后,社会组织开始引导兴趣小组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促进兴趣小组向自治组织的转型。

(三)开放公共空间和市民论坛

推进社区居民自治,一方面要给予居民讨论的平台;另一方面要提升居民的自治能力。水井坊街道办在其辖区内,利用院落公共空地通过改造、修建等方式,为每个院落提供了一个公共空间。在此空间内,社区居民可以组织兴趣、文化、议事等活动。公共空间内设施齐全,除了必备的桌椅之外还有课外书籍等,最为特别的是公共空间内张贴的议事制度。据调查得知,水井坊街道老旧院落较多,居民文化素质水平普遍不高,因此,社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引用“罗伯特议事规则”,引导社区居民学会开会。此外,水井坊街道举办的市民论坛更是极大地提高居民自治的意愿和能力。

二、社区治理探索中利益相关方长期磨合产生信任基础

水井坊的实践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鲜有的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默契的配合,水井坊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干部对社会组织的理念认识处于全国前列。在这里,街道办期待以社会组织为桥梁,架接起政府与居民、政府与驻区单位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社区、社会组织与居民围绕着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理念、方式等,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形成目前水井坊辖区社区治理探索模式也奠定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基础。

访谈001:

我们基层政府是比较基于现实的,他们(社会组织)就比较理想主义。我们会经常讨论,就像刚才看到的一样。以前我在水井坊的时候也和她(社会组织负责人)讨论。后来我说,那你们(爱有戏社会组织)成立一个党支部嘛,当时他们也有三个党员了,然后就开始引导(在社会组织里)成立党支部,不够三个人的组织就和其他组织成立联合党支部。

街道干部与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在平等基础上的充分讨论有关社区治理相关事宜,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建立了信任关系。经过多次思想碰撞,双方达成一致的意见:居民自治,应该是在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基础上,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有效、有序的居民自治。同时,经过双方的讨论,水井坊辖区的社会组织成立了党支部、联合党支部。并将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作为政府监督社会组织依法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以及双方有效沟通的桥梁。

访谈002:

有些人(居委会)就觉得我们是来抢他们功劳的,然后态度、语气也不好,反正也不支持也不反对。因为社会组织在做这些事情大家都看得到的,慢慢地这些人就开始转变。而且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街道办干部的理解,他们当时来到交子社区就(介绍)说社会组织是我们的伙伴,(是)跟我们一起来推动我们社区发展的,我们是共同、平等地来做事情的。我们(和社区居委会)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交流啊、磨合啊,反正经历了很多事情,慢慢地现在就都OK了。

从这段访谈可以出,一方面,由于社区工作人员对社会组织的不了解、双方沟通不畅以及社区工作人员传统的“官位”思想,社区工作人员对社会组织深入社区开展工作表示抵触,或者不参与社会组织的社区工作甚至设置障碍阻扰社会组织工作开展。但是,在看到社会组织长时间扎根社区、致力于社区服务工作这一过程后,大多数社区工作者对社会组织态度有所转变,从怀抱敌意到比较认同。另一方面,部分社区居民认为社会组织仅仅是“拿着政府钱、打着居民的旗帜,赚政府的钱”。表现出对社会组织的信任,部分居民还以辱骂、诅咒等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例如,社会组织招募社区志愿者为辖区内低保户家庭派发“义集”中筹集物资的事件中,部分社区志愿者的亲属表示对社会组织“作秀”的“把戏”不满,不赞同家人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并对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辱骂;而“义集”的受益方――辖区贫困家庭,也对社会组织“作秀”方式不满,不允许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入户走访,不接受其捐赠的物资。针对这一情况,社会组织工作者仍然坚持与志愿者家属多次沟通,并多次走访贫困户。通过多次的解释、沟通以及在社区的实际工作行动,社会组织最终得到了居民的信任。

三、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一)存在的问题

1. 兴趣小组亟待转型

已有居民自治模式中,居民自治的推进主要从发展院落兴趣小组开始。居民自治即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包括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兴趣小组以居民的共同爱好为基础发展而来,兴趣小组形成以后,社会组织、政府也提供一些帮助和支持促进它们转型,但是成效并不显著。

要以兴趣小组为着力点,继续推进居民自治的发展,进而提高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能力,就需要促进兴趣小组转型。从实际调查和对社区居民、小组成员的访谈中发现几个普遍的问题:第一,居民依赖性较强,自治意愿不高;第二,居民公共意识能力不足,缺乏对自治、社区概念的理解能力,自治能力不足。

2. 居民自治范围有限,不利于其发展

目前水井坊居民自治模式的探索中,居民自治的范围主要有:老旧院落改造、院落兴趣小组活动等自治“表面”范围,自治中更深层的诸如居民权利、利益述求均为涉及。居民自治方式主要是在基层政府部门“规划”的自治范围内进行。例如:院落名称征集、院落地板花式选择、院落文娱活动开展等。这种有限制有范围的居民自治之下,居民的自治意愿、能力都未能激发。自治的背后实则是基层政府打造,并不利于居民自治的发展。

3. 社会组织资金缺乏,发展有限

对街道办领导干部的快速评估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访谈中,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困难”一问中,多数干部和社会组织都提到社会组织资金缺乏的问题。目前水井坊社会组织有51个,其中7个在街道办事处备案,3家社会组织在民政局登记。社会组织发展良莠不齐,存在“一枝独秀”的现象。

发展势头较好的社会组织相应程度上得到的政府资助更多,而其他社会组织则因资金缺乏,举步维艰。但总体来讲,普遍社会组织资金缺乏情况严重。目前,水井坊所在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单一,除少数几家有申请基金会、企业的自己资助以外,其他都仅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资金缺乏,成为目前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展望

从笔者在水井坊两周的走访调查以及对我国当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基本情况的了解中得出,水井坊街道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特别是参与到居民自治领域中来,是全国少有的案例。他们探索的社区治理模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也为我国基层社区治理增加了不可多得的实践经验。当然,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这个探索案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最后回归到几点即政府的支持与信任、社会组织的协力、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的参与,只有努力做好这几点,才能切实有效推进基层社区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雪萍,陈艾.社区组织化:增强社区参与达致社区发展[J].贵州社会科学,2013(5):150.

[2] 李国珍,吴建平.社区意识与社区行动[J].社会工作, 2006(4):4.

[3] 魏春洋.亚伦斯基与美国的社区行动及其评价[J].宿州学院学报,2005(3):38.

上一篇: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范文 下一篇:素质教育案例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