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范文

时间:2023-12-04 15:04:25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篇1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 大学新生教育 功能 实施途径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而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对于刚刚进入大学学习的大一新生而言,面对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将经历一个特殊的转变期。有效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新生教育中的功能,依托形势与政策教育这一有效载体,发挥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育人功效,改善新生教育效果,既是提升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需要,又是扎实做好新生教育工作,把好新生入学教育第一关的需要。

一、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新生教育中的功能

1.提升新生思想觉悟的有效载体。

形势与政策课是对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渠道。[2]从其课程特性来看,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实效性和理论性都非常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它既坚持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思想理论,又做到了政治性与时代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统一。无论从内容的时效性,还是从知识容量的丰富程度来看,它都是其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比拟的。对于刚刚从高中学习环境走过来的大一新生而言,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不但能够进一步升华高中时期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而且能够学会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当前形势与政策,对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做出自己正确的研判,从而理解和支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勇于担任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色。从这个角度来看,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是提升新生思想觉悟的有效载体,是培养大一新生综合素质、开阔国际视野、学会把握社会潮流的主旋律、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重要载体,是引导大一新生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培养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重要载体。

2.引导新生树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手段。

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大学生从入校第一天起就明确自身的人生奋斗目标,这是大学生在上学期间拼搏进取的源泉,也是大学生稳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动力。将新生教育与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有效结合,能够通过对形势与政策的分析使新生了解当前整体竞争趋势和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使他们明确: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现实环境下,大学生除了学好理论知识,还要提升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督促他们获取相应社会实践经验,努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是大一感受大学生活,了解专业发展方向,正确认识自我,确定人生奋斗目标和奋斗蓝图的重要手段。

3.带领新生了解地区形势、校史校情的重要途径。

高校坐落在不同的省市和地区,这就使了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熟悉学校发展历程成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往往对高校所在地区的发展情况、学校的校史校情比较陌生。而了解地区发展基本情况,了解校史校情是大一新生融入当地、培养爱校情怀的基础,这就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增设区域发展教育、校史校情教育提出了必然要求。而且,依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在新生教育中开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学习、校史校情学习,不但能有效引导大一新生迅速了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培养他们扎根地区、服务地区的情怀,而且能引导他们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学校,培养热爱自己所选、奉献自己所选的爱校情怀,牢固树立“校兴我兴,校辱我辱”的爱校理念。

二、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新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彰显时代性、内容丰富性、教学方法灵活性、极具应用性是形势与政策这名课程的主要特色。合理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围绕其思想的导向性与前瞻性是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新生教育成功结合的必然要求,[3]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新生教育的有机融合做得并不太好。

1.教学内容与形势发展实际脱节。

彰显时代性、内容丰富性、教学方法灵活性、极具应用性的课程特色要求这门课程的教学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在对当前国内外形势和政策进行科学评估与认识的基础上,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测和估计。因此,准确把握时代脉络,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就成了对这门课程教材的必然要求。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形势与政策课教材明显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与形势发展实际脱节现象十分明显。由于这门课所用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教学内容无法跟上形势发展实际。对于刚刚从高考中走过来的同学而言,经过高三一年时事政治的学习,已经对这一年的形势与政策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讲这些滞后性的内容必然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吸引力必然下降,自然也就影响到形势与政策课和新生教育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与大学新生实际需求脱节。

新颖的教学内容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载体,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与大学新生同学的实际需求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大一新生渴望了解所在地区发展情况,以及所在高校的校史校情,但不少高校并未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做出合理布局,而是拿着教育部颁发的资料照本宣科,不顾地区实际,这与新生的实际需求背道而驰,必然影响授课成效。第二,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没有随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编写形势与政策课辅助资料,造成教学内容陈旧。这与当前“90后”新生对信息反应敏锐、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心理需求不相适应,直接影响教学成效。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由于课程资源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依然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以课堂教学的形势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和分析国内外形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实际上,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重要。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学生而言,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加入实践教学环节,不但能引导其正确认识区域发展的成绩,而且能促使其体悟实践教学的本身魅力,增强学习形势与政策的积极性。而现实中形势与政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间的割裂,不但使形势与政策课失去了本应具有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而且使学生失去了了解区域情况,感受社会实践成果的机会,挫伤了大一新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的积极性和感情。

三、形势与政策课在新生教育中的实施途径

1.教学应结合新生特点,提高教学针对性。

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时效性,突出针对性。大一新生在心理上往往交织以下矛盾:成功的喜悦与适应不良烦躁并存,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造成的失落与自我成就感并存,强烈的表现意识与失败时的失落并存,等等。面对新生心理和思想存在的这些特点,要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对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引导功能,就必须立足于新生同学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只有结合了新生的这些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一步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新生提升思想觉悟,树立人生目标。

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实现新生学习的“兴奋点”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紧扣国际国内形势、社会热点问题和新生的心理特点与知识结构,分析和教授新生无法完全理解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现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观,突出教学内容时效性,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与新生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启迪新生、教育新生,让形势与政策教育真正发挥出提升新生思想觉悟、引导新生树立人生目标的作用。

2.丰富和强化具有地方特色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和活动。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整体水平。根据教育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统一安排,结合地方特色、校史校情丰富和强化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是贯彻形势与政策教学要求、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体现。为满足新生了解地方、了解学校,培养新生的爱校情感和服务地区的决心,丰富和强化具有地方特色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和活动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要求,也是在新生教育中突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特色的要求。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对新生同学的吸引力。

重视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环节是形势与政策课时代性的要求。[4]教学中,一方面,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上的实践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将“课前十分钟讨论”、“情景剧表演”等实践教学方式运用到新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去,树立形势与政策课在新生中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教学环节,从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实践体验等角度展开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带领新生参观校园周边地区红色教育基地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调查参观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建设成就培养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诸如志愿服务等实践体验使他们了解社会情况,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总之,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培养新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最后,大一新生的形势与政策教学还应该与其他课程紧密结合,通过与党课知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生研讨课教育、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对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和价值,引导新生在大学校园里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锻炼自身综合素质,稳步实现人生发展蓝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2]李勇进,胡靖勇.对构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保障机制的几点思考[J].求实,2010,(1):264-265.

[3]曲涛,马永春.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50-51.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篇2

同志们: 这次油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是在全局上下认真贯彻局党委三届四次扩大会议和油田七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精神、为完成2008年各项任务起好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今天,在家的局领导都出席会议,既体现了局党委、勘探局、分公司对这次会议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综合治理工作在油田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过去的一年,是河南油田实施“五大战略”卓有成效、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一年,是企业改革攻坚破难、改制分流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年,是油田经受严峻考验、保持大局稳定的一年,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发挥保驾护航作用、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油田综合治理工作目标明确,坚持把工作方向定位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上,在实施“五大战略”中找准着力点,围绕增储上产,持续开展生产治安秩序专项治理,为油田挽回了经济损失,捍卫了全局干部职工为之拼博、奋斗的成果。面对复杂的油区周边环境和油田维护稳定的严峻形势任务,狠抓 “平安工程”、“平安油田”建设,开展严打斗争行动,及时调处矛盾纠纷,预防青少年犯罪,防范处理问题,维护了油田社会政治稳定,净化了油区环境。我局综合治理部门、广大综治战线上的同志们,无私无畏,艰苦工作,战胜困难,担负起确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在实施“五大战略”、推进“四大工程”、构建和谐油区的主战场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局党委、勘探局、分公司是满意的,全局干部职工群众是满意的。不仅如此,去年油田综合治理工作首次获得“河南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表明我局综治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为河南油田增了光、添了彩。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勘探局、分公司和油田综治委,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见义勇为有功人员和“油田卫士”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综治战线上的同志们,向油田公安保卫部门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刚才,中海同志回顾总结了去年的综治工作,分析了油田综治工作面临的形势,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我完全同意。下面,结合油田改革发展稳定的形势任务,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综治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当前,油田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战略层面,既有机遇、潜力,又有风险、困难。特别是作为国有资源型大企业,影响油田生产稳定、社会稳定、队伍稳定、政治稳定的各种矛盾比较突出,客观上制约着和谐油区的建设。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油田加快改革发展的任务目标上来,维护好战略机遇期油田的稳定。 第一,要在促进有效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油区上找准综治工作的定位。局党委三届四次扩大会议和油田七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按照中石化改革发展的总体框架和思路,围绕中国石化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的奋斗目标,研究部署了河南油田2008年各项工作,明确了2008-2008年“两个增长、两个稳定、两个突破、两个创新、两个实现”的奋斗目标。今后三年,油田要确保老区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00万吨以上,原油产量稳定在186万吨以上,到2008年实现分享海外份额油50万吨、对外创收达到20亿元。着眼为油田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根本保证,局党委提出了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素质、环境、平安、繁荣”四大工程,这既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油区的具体行动。实现油田发展目标、建设和谐油区,需要动员广大干部职工为之不懈奋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涉及油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实施发展战略,还是建设和谐油区,都离不开综治工作发挥保障作用。各级党政组织要把综治工作放在油田加快发展、构建和谐油区的目标中去研究、部署,并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坚持以企业发展、油区和谐指导综治工作、检验综治工作的成效,坚持把综治工作定位在实施“平安工程”、建设“平安油田”上,为油田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第二,要把思想统一到油田加快发展的形势任务上来。各级党政组织和综治部门要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把握新时期企业综治工作,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一要认清油田发展的新形势。随着WTO的关税壁垒完全放开,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来临,企业越来越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从石油行业市场环境看,由于欧佩克继续限产,并将油价的浮动框架从每桶22美元至28美元提高到40美元以上,加之中东局势持续恶化,国际石油价格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较高价位,原油成为流动的黄金。今年总部要求上游企业,抓住原油高价位的市场机遇,增强大局意识,开足马力,千方百计多生产原油,多增效益,减轻下游企业的压力。在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新的形势任务下,油田也面临着“五大压力”:资源接替压力、油气开发压力、成本控制压力、改革调整压力、稳定工作压力。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老区仍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在新区所做工作的成效势必逐步显现,有望取得突破;进军国际油气资源市场迈出实质性步伐,年内要拿到份额油;国家重视石油战略安全,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国内外石油投资、消费市场持续保持旺盛,石油工程服务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综治工作与企业发展环境密不可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抓环境就是保发展,抓综合治理就是抓效益,抓油区和谐建设就是建设美好家园、践行“执政为民”的要求。二要认清油区生产治安形势。河南油田远离城市,地处农村,人口成份复杂,点多、面广、战线长,是“没有围墙的工厂”,盗窃、抢劫、抢夺等多发财案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多年来困扰油田生产建设的“三盗一破一炼”(盗油、盗电、盗窃物质、破坏生产设施、土炼炉)活动十分突出。今年一季度,共发生盗油、盗电、盗设备案件40余起,仅3月24日一天就依法查缴被盗原油12吨、成品油10吨。近期发生在钻井公司的钻杆被盗案件,涉案价值之大,犯罪分子之猖獗,为油田历史上前所未有。当前涉油犯罪正在向团体性、技术性盗油发展,依法打击与违法盗油呈拉锯战之势,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掌握油区治理的主动权。三要认清油田稳定形势。当前,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中各种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呈增多趋势,稳定形势十分严峻。一个时期来,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频频发生。从政治稳定上看,境内外组织不断变换手法,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渗透、攻击等破坏活动,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油田的政治稳定。四要认清省、市综治工作的新目标。今年,河南省要争创“全国综治工作先进省”,南阳市要争创“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市”。油田地处豫西南,是南阳市乃至河南省的工业支柱之一,保持油田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直接关系到南阳市、河南省开展“争创”活动。我们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给省、市增光增彩,决不能拖后腿。五要认清综治工作自身存在的问题。如,少数单位对建设“平安油田”、构筑和谐油区的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有的单位治安防范的各项措施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基层综合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综治队伍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党政组织和综治部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大好形势和有利条件,更要看到维护稳定、构建和谐油区的复杂性和突出问题,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更强的决心、更高的目标、更强的力度,为加快油田改革发展创造平安和谐的环境。 第三,要适应油田深化改革对综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去年以来,我们完成了一批企业的改制分流任务,教育、公安系统也顺利移交。今年将继续推行改制分流、集团公司层面专业化重组和社区系统的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个集上市公司、专业化公司、改制分流企业、移交办社会单位于一体的油区经济圈正逐步形成。各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增强大局意识和矿区整体协调发展的观念,把改制企业、移交办社会单位的综治工作纳入油田整体工作格局中去部署安排。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改制企业、移交办社会单位以及今后的专业化重组单位,必须做到“两个服从”、“三个共同”:服从局党委、勘探局、分公司的统一领导,服从局综治委的统一协调;共同承担综治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共同构筑综治防控体系,共同建设和谐油区。 二、围绕油田有效发展、构建和谐油区,突出重点,加大治理力度 石油企业的综治工作,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2002年,中央八部委专门下发通知,联手整治油区周边环境,既表明了中央、省、集团公司对解决油田生产生活秩序治安突出问题的坚定决心,也说明了石油企业治安环境的复杂性。河南油田在全国同行业是唯一没有城市依托的石油企业,客观上给油田治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社会大背景看,当前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加之我们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刑事犯罪高发期、敌对斗争复杂期,影响稳定的因素还大量存在,而且今后还会增多。各级组织和综治部门既要认清当前的宏观形势,又要把握企业综治工作的新特点,在油田有效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油区的主战场上找准着力点,加大治理力度,发挥职能作用。 第一,要加大油区生产治安秩序专项治理的力度,为油田增储上产、降本增效做贡献。今年,随着部分单位完成改制分流和移交办社会,集团公司对我局的补贴、投资大幅度减少,加之今年勘探难度和风险增加,低效油井越来越多,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增支因素越来越多,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成本负担加重,投资、成本费用缺口很大,完成中石化集团公司暨股份公司下达的指标任务艰巨。这直接关系到职工收入能否全部兑现,牵扯到全体职工的切身利益。最近,我们在全局部署开展了降本减费活动,并把投资计划、节约挖潜指标与效绩工资基数挂钩,实行硬兑现。维护安全稳定的生产秩序,就是以实际行动支持油田降本增效。去年,我们开展油区生产秩序专项治理,取缔土炼油炉48座,整治收回原油400多吨,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实践证明,保油与产油同样重要,综合治理同样出效益。长期以来,盗油、盗电是影响油区生产治安秩序的两大突出问题,去年盗电、强行用电高达4000多万度。一方面,油田干部职工要精打细算、千方百计降低成本,而另一方面,由于油价、电价持续高位运行,受高额利润驱使,犯罪分子势必铤而走险,侍机作案,油区生产秩序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有打长期战、持久战、艰苦战的思想准备,不能一劳永逸,指望一两次专项行动就解决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油区生产治安防范,有效控制盗油、盗电、盗窃生产物资的案件发生,保持对涉油犯罪的高压态势,坚决打击、取缔油区及周边土炼油炉,坚决打击破坏生产建设的犯罪分子,把专项整治工作做得更深入、更扎实、更有成效,为保油上产做贡献。要把综合治理工作融入生产经营管理、降本增效活动中,使精细管理与综合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针对油区周边村民和企业盗电、强行用电等问题,一方面,各单位要严格生产过程管理,严格现场管理,不给不法份子以可趁之机;另一方面,鉴于目前“治电”问题受地方保护主义干扰严重,治理难度较大,局有关部门和采油一厂、采油二厂、水电厂等单位,要加强内外协调沟通,赢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与配合,公安保卫部门要加大集中整治力度,确保见到实效,以强有力的行动配合全局开展降本增效活动。 第二,要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增强职工群众的安全感。坚决遏制重大刑事案件,加大侦破力度,重点打击黑恶势力爆炸、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夺侵财犯罪、跨区域流窜犯罪,实现“命案必破,挂牌全破”。定期分析评估治安形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时收集犯罪信息,形成科学的社会治安评估预警网络。定期排查治安乱点和治安突出问题,定期开展群众安全感调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打击,增强油区群众的安全感。建立反映灵敏、高效运作的治安管理控制指挥体系,加强以110为龙头的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完善报警接警、指挥调度、网络监控、信息服务、交通管制五位一体的指挥中心。建立畅通高效、覆盖油区的信息情报网络,科学配置警力,预防和震慑犯罪。 第三,要以社区为重点,建设“平安工程”。油田推进改革,调整利益格局,势必引发不稳定因素,加之与历史遗留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当前稳定形势变得更加复杂。社区是企业的大后方,担负着繁重的维护稳定任务。社区工作做好了,全局的稳定才有了基础,职工的后顾之忧解除了,才能轻装上阵搞勘探开发、拓展市场。各单位要认真贯彻局党委三届四次扩大会议精神,重视加强“三基”工作,发挥综合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优势和“三会一队”的作用,完善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以民调会、治保会、巡逻队为主体的居民区治安防控网络,形成多渠道、立体式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格局,筑牢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防线。一个时期以来,油田稳定形势比较严峻,特别是以一些协解、家属人员为主体的群体性上访、越级上访,损害了油田的形象,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和坚决遏制重大,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把预测工作做在防范之前、把预防工作做在调处之前、把调处工作做在激化之前,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充分发挥民兵组织在处理群体性、突发性重大事件中的作用,使民兵组织成为油田生产建设和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 第四,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维护油田政治稳定。油田政治稳定问题,突出表现是问题。去年实现了人员社会面控制转化率100%,连续四年实现了“三个零”目标。但从大环境看,境内外组织活动依然猖獗,活动手段呈高科技化趋势,斗争形势更加复杂尖锐;从油田看,还有极少数人员转化不彻底,防止外界串联干扰,巩固转化成果的任务仍然艰巨。对此,各级领导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克服麻痹松懈思想,继续落实“四个纳入”和“包保”责任,确保不出现任何问题。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提高综合治理服务大局的能力 刚才,中海同志在部署下步工作时,提出了“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维护油田一方平安的能力、保油上产的能力、预防控制犯罪的能力、维护油田政治稳定的能力和服务油田经济建设的能力”等六种能力,很全面,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抓好落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综治工作,关键要加强领导、夯实基层、提高队伍的战斗力。 一要以正确的政绩观加强和保障综治工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实到企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加快发展的能力,一个是维护稳定的能力。各单位党政一把手是综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尽到自己维稳保安的责任。综治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个关乎油区稳定大局的系统工程。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充分认识到抓经济促发展是政绩,抓深化改革是政绩,抓稳定保平安也是政绩,检验一个单位、一名干部的政绩,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看责任区的稳定和谐。要把是否善于化解各种矛盾、维护油区生产秩序、保持油田稳定作为检验干部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切实加强对综治工作的领导,把综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经常听取综治工作汇报,定期分析油区治安稳定形势,及时研究解决综治工作遇到的重要问题和困难,对综治工作人员要做到工作上支持、政治上爱护、生活上关心,积极改善综治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二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影响稳定的问题集中在基层,暴露在基层,维护稳定的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去年,油田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综治工作的条例、意见、办法,对基层综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现在的关键是要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基层综治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在当前油区稳定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加强各单位的保卫力量,发挥保卫部门、护厂联防队在特殊时期、特别环境下的特殊作用,尤其是油区生产单位,要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作用发挥到位。各单位要健全综治工作领导机构、办事机构,矿(大队)、车间(队)要明确综治工作组织机构和职责,打牢基础,延伸触角,畅通渠道,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综治队伍建设。油田综治队伍既是一支执法队伍,也是一支治安管理队伍,是保卫油田经济发展、促进改革稳定的重要力量,必须提高这支队伍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达到“既善于协调工作、又善于依法办事”的要求。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和企业深化改革,职工队伍思想空前活跃,正经受着各种思潮的冲击,一些不良思想和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公安保卫队伍。要紧紧抓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契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综治队伍。综治战线的许多同志,直接面对群众,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和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的形象、油田的形象。严是爱,松是害。公安、综治部门要从严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训练、严格纪律,带出过硬的队伍。要始终把政治建警放在首位,使广大公安干警忠于党,忠于法律,忠于企业,忠于职工群众,使之成为维护油田长治久安、保障职工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力量。要强调的是,长期以来,油田公安局为油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综治战线上不可缺少的主力军。油田公安局隶属关系移交省公安厅后,理顺了公安体制,强化了执法力度,有利于开展工作。但无论管理隶属关系如何变化,“因油而生,因油而为”的思想不能变,为油田生产经营和油区平安稳定服务的职能不能变。要发挥收编后公安系统网络优势,与内保部门联动,加强区域执法协调,形成打击涉油犯罪的强大合力。 四要认真落实责任制,加大责任查究力度。中石化集团公司党组领导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责任意识,必须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无论是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还是社会责任,都与综治工作密切相关,都要重视加强综治工作。当前,特别要承担社会责任,确保一方平安稳定,这也是对领导干部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考验。要贯彻落实《河南油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社会治安重大问题领导问责制》,强化综治委成员、部门负责人和各级领导的责任意识,继续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责任制、责任查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因工作不力导致严重危害油田稳定和社会治安事件发生的单位、部门,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要加强油田内外协调,为综治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方面,局厂两级机关要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协调,主动参与,支持综治工作,落实机关处室联系点制度、包保责任制度,确保责任单位、责任区的安全稳定;另一方面,要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理顺油地关系,抓住省市开展“争创”活动的机遇,继续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完善落实油地联席会议制度和企地共建安全治安秩序的长效机制,形成企地联手共创和谐油区的局面。 同志们,油田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社会治安综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希望大家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开创河南油田综合治理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建设和谐油区、实现油田持续有效协调发展做出新贡献!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篇3

【关键词】:社区警务;群防群治;工作方式

一、引 言

社区警务社区警务主要是指在社会警察的指导与支持下,社区居民利用各种合法的手段治理社区问题,改善社区治安环境,实现强化自卫互助的目标。它最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在80年代末才被翻译传进我国。社区警务可以说是当前世界各个国家警务改革的主要方向,它不仅打破了过去传统的警务模式,同时也非常有助于减少和预防犯罪,强调警方与社区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就建立互助关系,以促进社区的稳定。

二、新形势下我国社区警务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问题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社区警务在减少社会犯罪问题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社区警务的发展的现状却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

社区警务的中心工作应该是要紧紧围绕社区的管理与建设,面向社会广大群众,加深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与社区群众联成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社会犯罪的铜墙铁壁。但是当前很多社区警务人员并没有正确认识到一点,仍然局限在过去的理念里,认为没有必要做警察破案的事,缺乏基本的服务社区群众的意识,这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区警务的不断改革。

(二)缺乏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

当前社区警务的管理可以说推行的主要还是传统的警务管理方式,其管理结构并没有适应新形势下社区警务的工作要求作出调整,很多的任务指标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社区警务很难持续有效推行,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科学有效的社区警务机制;目前虽然有相关的文件对社区民警的工作职责做了明确规定,但是由于基层民警力量的不足,加上分工的不明确,社区民警经常需要处理一些治安类的刑事案件、突发事件等,严重影响着社区民警主要功能的发挥。此外,在警务开展的过程中,也尚未形成能够对民警工作的监督反馈等机制,群众参与警务工作的也少之又少。

三、新形势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区警务的基本途径探讨

我国社区警务已经获得了初步发展,要促进社区警务改革的深入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区警务,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创新工作理念

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要去,变革工作理念是首要的一步。社区警务要求民警必须突破传统的坐等群众上门反映的工作思维,主动深入社区,了解社区的基本治安状况,及发现社区存在的犯罪苗头,对可能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与社区群众密切联系,同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做好安全防范知识宣传,实现群防群治的目标,社区民警与群众联合做好社区的治安工作。社区民警应该要充分掌握社区内各种流动人口、常住人口等相关的信息,对一些可疑的人员应该要加强管理与教育,变“打击”为主的工作方式为“宣传教育鼓励支持预防”的方式,在社区工作中,突出“以人为本、以群众为本”的理念。

(二)创新管理结构

社区警务与传统警务存在着本质的差别,是一种全新方式的社区治安管理方式,要使社区警务有自己的工作特色,必须要在管理结构上创新。首先应该要明确责任区间,使每个社区民警都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责与责任,以方便对社区的管理,其次,要充分发挥各种力量,包括治保力量、社区居民力量以及社区中工厂企业的力量,实现联合管理的目标。最后,实施警务下沉,即充实基层的民警力量,从基层抓好社会治安工作。

(三)打造文明社区,形成防控犯罪的社会化网络

在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要努力以防范为基础,加强对社区的管理,以社区的治安为重点,加强以联防队、治保会、护卫队等为主体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使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 安全小区、社会面以及内部单位相结合的安全防范网络,提升社区预防犯罪能力。此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区警务还可以通过创建安全文明社区的方式来实现社会治安秩序的好转,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寻找社区警务的新形势和新方法,提升社区警务的工作水平,从而形成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社区治安防控社会化网络。

四、结 语

社区警务是当前我国警务改革的主要方向,其改革还在探索阶段,需要社会以及各个社区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推动其改革的成功,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为促进社会治安的好转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重在探讨新形势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区警务的基本途径,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彩元.刘力皲.深化社区警务改革与建设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20-22.

[2] 李亮.论社区警务中的警察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2-14.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篇4

关键词:社区;治理;路径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治道变革催生了“社区治理”理念,它主要表现为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方式的民主化。“在治理理论视阈下,社区治理与传统的社区管理的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治理主体的变化,即由单一的治理主体变为多元治理主体。”[1]P85在国外社区治理中,社区公共事务由原来政府单独负责,转为政府、社区自治组织、第三部门等共同负责。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具有其他一切社会组织不可替代的社区治理责任,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社会组织,也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社区治理得好与不好,反映的是社区治理水平。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P29从此,城乡社区建设进入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新境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城乡社区治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对城乡社区发展趋势把握不准,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措施不力;社区运行机制和服务功能不完善,投入机制有缺陷;社区居民与社区成员单位参与意识薄弱,社区自治功能淡化;社区内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相对软弱涣散;城乡社区工作水平差距较大,区域之间不平衡;社区工作者队伍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迫切需要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重要时期,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站在新的起点上,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认清发展大势,推进科学发展,努力实现发展新跨越。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为重要。

在新形势下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要围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谋划、统筹城乡,着力提升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社会管理、共驻共建、社区党建水平,打造高素质的社区干部队伍,培育民间组织,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方式的民主化。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的主要路径有:

第一,实行居站分设,完善社区治理机制。设立社区工作站,形成社区合作治理的局面,是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条件。为了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新形势,加强党委和政府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完善基层管理体制,可以在城乡社区实行居站分设,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社区工作站,为居民提供由政府埋单的公共服务和居民埋单的个性化服务。在分设模式、下属模式、条属模式和专干模式中,下属模式比较好地体现了立法精神,可重点推广。社区工作站应实行“一站式服务、一体化管理”,做到统一招聘,统一身份,统一员额,统一待遇,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工作站站长可由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主任兼任,工作人员来自社会招聘或吸收现有有关部门的协管人员,费用根据项目由政府打捆包干。要通过社区工作站建设实现行政性服务、福利性服务、社会化服务三位一体。社区治理机制的完善空间存在于社区内部事务的社会性治理之中。政府要从传统的行政控制者、资源汲取者向社区治理者、公共物品和资源的提供者转变,真正进行推动社区发展的行政性治理,培育社区自治力量,开辟社区自治空间,加强制度、政策和资源供给,推动社区合作治理的形成与完善。

第二,健全三项制度,提升社区自治水平。搞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的基本路径。为了建立社区民主治理的长效机制,要针对社区居委会体制改革后的实际,健全三项制度,即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民主决策重在推行社区重大事项居民听证制、社区重大事项决定票决制;民主管理重在推行党务、居(村)务公开制,居(村)民说事议事制,民情反馈制;民主监督重在建立居务、村务监督制(通过居民监督委员会或村民监督委员会进行),推行社区“两委”成员向居民和党员代表述职并接受评议制度。要合理划分基层政府与居民自治组织的事权,明确政府委托事务和社区自治事务的边界,真正实现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要不断拓展基层群众自治事项,探索完善民评政、民评官等民主监督的形式和程序,推动居民自治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第三,培育社会组织,增强社区自治功能。社会组织的发育和发挥作用,是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的希望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3]P30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完善社会自治功能。”[4]培育社会组织,增强社区自治功能,一是改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党委和政府要把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真正提到日程上来,纳入规划,并在具体工作中督促落实,做到管理和培育两手都要硬。要科学定位社会组织功能作用,真正实现社会管理职能社会化。要推进政事公开,逐步理清政府、市场、社会的边界,为社会组织发挥应有作用提供空间和舞台。二是完善社会组织结构和布局。要从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求和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出发,积极促进以志愿服务、慈善公益、老龄工作等为主要内容的联合性、专业性社团组织发展;积极发展符合产业发展方向、适应市场化进程的行业性社会组织;鼓励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公益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农村专业性经济组织。要在现有社区群众性组织基础上,重点培育若干专门性的社区民间组织, 以各种组织为载体,发动和组织居民群众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社区活动。三是推动社会组织发展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要从法律层次规范社会组织的性质、地位、职能、权利和义务、设立条件、审批程序、运行机制等;要制定社会组织行为规则,使社会组织和服务对象的维权工作真正的有法可依,有效解决社会组织管理法规可操作性差的问题;要对现有的社会组织管理法规规章进行清理,解决社会组织管理法规不完善、不系统、相互冲突的问题。社会组织必须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制度体系,形成自律机制。

第四,建立服务标准,提升社区服务质效。社区服务标准化是社区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我们要依据社区的需求来确定服务项目,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体系,体现“大服务”的理念,形成由政府引导,居(村)委会进行组织、协调,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新型机制。要通过社区服务标准化试点,建立通用要求、劳动保障、救助帮扶、居家养老、卫生计生、文化体育、教育服务、治安安全、区(村)容环境、便民利民等9个方面的服务规范,建立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为一体的标准体系。在注重社区服务福利性同时,要把社区服务引向走产业化的道路,以自我发展来解决不同领域的各种矛盾和需求。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和效益,捷径之一是建立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组建集社区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信息化网络。要按照一线连接、一键直通、一网受理的理念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基本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方便快捷、惠及全民”的工作格局。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重点在保障业务流程畅通,社区商业服务信息化重点在确保信用信息整合,社区自治服务信息化重点在扩大广泛参与。结合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和自治服务的特点,完善社区服务信息化的服务体系和监督机制,是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5]P60同时,要努力实现政府的公共服务网与社区服务网无缝对接;理顺工作流程,实现社区服务站与街道(乡镇)各科室、职能站所、“一站式”办公大厅和社区服务中心有机对接。

第五,优化干部队伍,实现社区工作者专业化。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我们要从“选”、“育”、“管”三个方面入手,打造过得硬的社区干部队伍。一是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中选拔培养社区工作者。二是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三是加快社区干部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四是健全社区工作者保障机制。各县市区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和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及时调整社区组织办公活动经费标准及社区干部的报酬标准,建立社区工作经费、社区工作者收入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机制。要尽快制定离任社区干部待遇的具体办法。

第六,夯实战斗堡垒,增强社区党组织治理能力。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是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6]社区党组织建设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城乡社会结构变化的实际,通过设立党员联络服务站、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多种形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领导体系;要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先争优、“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构筑社区党员联系和服务居民的网络;要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党建协商共建机制,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城乡统筹的社区党建新格局;要及时将社区退休人员、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流动人口中的党员纳入社区党员教育管理范围,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在社区治理视阈下,社区党组织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自身的治理能力:其一,引领方向能力。为此,一要通过总揽全局引领方向;二要通过建章立制引领方向;三要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方向。其二,资源整合能力。社区党组织要“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普遍推行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等做法,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相促进。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7]要本着目标一致、要求一致、保障一致、形式多样的原则,创新社区党员的分类管理体制。要探索建立社区各类组织运行机制,深化完善党建工作协调机制。要综合利用社区内各党组织所掌控的资源,形成社区整体性资源配置优势。要拓展挖掘社区各种资源,建构社区资源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其三,矛盾调处能力。社区党组织要善于调处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实现城乡社区的“无缝隙”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彩云,姜元奎.治理视阈下社区党组织的治理能力探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8-10-20.

[5]孙宇,王金祥.社区信息化建设的三维视角透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8(2).

[6][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9-28.

邮递地址:湖北省宜昌市金家台路6号市委党校

邮编:443000

收件人:张国祥

联系电话:13197316868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篇5

关键词:十八大以来;民族理论;研究现状;研究展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尤其是党和政府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普遍真理与我国自身民族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对今后民族工作的政治方向、大政方针等方面都做了细致科学的安排。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寻求解决民族问题新路径,不断的探索民族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机制,旗帜鲜明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我们有必要对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梳理。

1 十八大以来民族理论研究的背景

1.1 对多民族国家这一“家底”的再认识

深刻认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是牢牢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正确方向的前提。[1]指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优势,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这一论断是对我国现实的民族现状的高度概括和精辟描述。中国自秦朝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共同创造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民族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民族国家”这一重大现实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出和强调且在第六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对我国多民族这一“家底”的做了首次集中论述。

对多民族国家这一“家底”的再认识,就是要着重突出民族问题关乎多民族国家统一与稳定的大局,也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我们要把维护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统一两者的关系辩证的统一起来,要把它当作各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 “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现实,是我们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工作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逻辑起点。

民族问题的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一个民族问题解决又会有新的民族问题的出现,只要有民族的存在就会有民族问题的存在。民族问题无小事,民族问题不仅是多民族国家民族的根本性问题,也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必须正视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深刻全面地把握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规律,才能更好的解决民族实际问题。十八大以来,我国对民族问题的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我国现在且会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把握民族问题规律的出发点。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规律是:第一是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也是关乎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重要部分;第二是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问题又包括民族之间的问题且民族发展问题是问题中的问题;第三是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长期存在,要尊重差异,在“异”中求“同”;第四是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存在了较大的发展差距,缩小差距是今后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在把握民族规律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要充分的认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正视民族问题的存在,既不放大民族问题也不回避民族问题;要充分尊重民族之间的差异性,承认差异而不夸大差异不让其成为民族间交流的障碍。只有对民族问题规律有正确的认识,我们才能制定解决民族问题的行之有效政策,坚持一切从民族问题规律的实际出发,妥善解决民族问题。

1.3 对民族问题形势的再分析

在民族问题的总体形势上是健康向上的,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团结加强,各民族的各项权利在政治层面还是法律层面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和保障。总体而言,我国处于一个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之中。但是随着近些年民族问题的国际化趋势加强,以“三股势力”为代表的新因素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影响越来越大。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使得我国民族问题形势一度严峻,成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大现实危害。为此,我们进一步分清民族问题形势的重点,要把恐怖暴力事件与民族问题严格区分开来。我们要十分清醒的认识到“三股势力”绝不是西方国家所说的是中国的民族问题,这样的判断是有失公允、别有用心、不负责任的荒谬说法。情况越是复杂、形势越是严峻我们更是要冷静的分析,对民族问题形势有清醒的把握是对“三股势力”的当头一击,三股势力不可怕,怕的是我们对民族问题形势的误判和回避。总的说来: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总体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必须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严格区分矛盾的性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样的问题按什么问题处理。[2]

2 十八大以来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

2.1 研究现状、研究特点及其成就

以党的十八大为时间节点,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研究还为数不多,尤其是对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民族理论的新贡献研究可谓是屈指可数,出现的学术成果也是零星散碎的,并没有形成一个研究的领域。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十八以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都针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以及学习和领会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系列讲话中总结和提炼民族工作的思想和民族工作的要求。第二是针对民族地区社会出现的新形势研究,特别是恐怖主义、极端宗教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对民族问题的影响以及分析民族问题与恐怖主义、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之间的关系研究。第三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脉络问题研究及其与历届党的代表大会对于民族工作部署的异同。第四是对中国解决民族问题根本道路的研究,尤其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深入研究。针对上述研究的特点,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对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感悟和体会,主要有王正伟、金炳镐、田忠福、唐志君等人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民族方面的重要论述的一系列论文。 2.2 研究不足及其提升之处

针对党和国家对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新部署和新安排,在已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上急需对现实的民族工作做出理论性的回应,在这些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是远远不够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重大会议和重要讲话的重复解释,这样的研究对民族理论的新发展不仅没有裨益反而会对民族工作造成阻碍。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我国民族方面的新问题、新要求、新方向急需与时俱进的与之匹配的民族理论。

在民族问题纷繁复杂的今天不仅仅是哪一个学科能够直接解决民族问题,其中至少包含了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第一,进一步运用多学科知识理论交叉研究,必须要多视角、多方法、多途径的全方位研究,找出深层次的理论所在。第二,研究对象的转移,要找到理论支撑我们就必须把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转到新出现的民族现象。通过对民族现象的深入研究,透过民族现象找到民族问题本质的所在,这样才能为具体的民族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才能为解决民族问题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第三,创立解释“中国民族”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不能一味的进口西方的理论和观点。这三方面都是今后民族理论研究的新空间和新方向,也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3 中国民族理论展望

3.1 理顺中央与自治地方的权力与义务关系

权力与义务是中央和民族自治地方关系的重要内容。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们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采取民族区域自治的形式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但是这种自治形式是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的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必须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在本地方的遵守和执行。”[3]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只是相对于中央的地方政府,并不拥有主权国家拥有的权力。民族自治地方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在民族自治地方政府除了拥有一般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以外,还拥有更大的自治权,其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但是必须在中央的授予和监督之下运行。具体说来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主要拥有:“行政立法和制令权、行政变通执行权、语言文字自主权、培养人才和任用干部优先权、组织公安部队权、经济建设自主权、财政自主权、文化教育自治权。”[4](p176-177)中央政府通过赋予少数民族上述自治权,使得民族地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3.2 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工作的长期探索中逐渐形成的伟大创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包括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体制、机制和中国特色民族区域自治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建立在这一制度基础之上的处理民族问题的各项具体制度。[7]在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人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苏联民族模式的照搬,没有考虑中国的具体实际,声称长此以往中国有可能将步苏联的后尘。于是有人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产生怀疑或否定态度,认为应该用西方的民族理论来处理民族问题。这种说法是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极其不了解,在民族问题的处理上我们是很多方面学习和借鉴和苏联的经验,我们之所以学习和借鉴是因为两国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表面看似借鉴苏联的民族问题解决模式,其本质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苏联化的方法。任新民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据现代民主的价值取向和中国民族实际做出的制度选择”,[8]这样的判断是中肯的,也是对民族区域制度本质的科学认识。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篇6

一、强化服务观念

新形势下,社区组织迫切需要加强和巩固城市建设过程中,社区在公民中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队伍基础和工作基础,所以就必须大力加强对社区的服务,在服务一代社区公民健康成长成才中体现组织的作为和价值。

1、以人为本。要真正把社区公民作为工作的主体和服务的主体来看待,真正走到社区中间去,倾听社区公民的意见和呼声,代表和维护社区的合法利益,一切从社区公民生存和社区发展的实际出发,一切为了社区,为了社区公民的一切合理要求而努力工作。

2、需求入手。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社区公民面临社会大环境带来的巨大的竞争和发展压力,很自然地,对以提供休闲和确保生活环境为主的社区会有很多需求,而这些需求有的是生存性需求,有的是追求品质型的需求,社区管理过程中必须区分不同层次需求的轻重缓急,使社区管理工作和社区公民的需求真正“同频共振”。

3、文化渗透。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促进社区公民完善心智、陶冶情操、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中的独特作用,发挥部分高素质社区公民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努力建设社区政治性文化、管理性文化和知识性文化。

4、提升实力。要不断强化社区组织和社区干部“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大力拓展社区服务公民的渠道和载体,促进社区工作职能化、项目化、载体化,善于调动多方资源,不断提高社区组织服务公民的能力和水平。

二、整合社会资源

新形势下开展社区治理的工作,必须进一步确立开放意识,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放协作、齐抓共管”的社区治理工作新格局。整合社会资源的基础是社区组织必须着力体现社区治理工作对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现实贡献,具体包括:在一个地区的重点发展领域、重点发展项目上,社区组织的介入程度和贡献率;对区域内的社区事务管理的参与程度;对优秀社区人才和社区拔尖人才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社区组织参与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中的作为和影响;区域内的社区组织和基层社区社团组织活动的活跃与开展情况等。

1、要利用自身资源。通过社区公民基本情况的资料收集和社区多样化活动组织的双重管理,大力开展地区性、群众性、社会性和公益性的社区公民活动,组织公民参加社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发挥社区组织在服务公民基本生活需求中的先导作用、攻坚作用、纽带作用和基础作用。

2、要善于打破围墙。整合各方有利的工作资源,通过区校共建、区企联合等,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善于拓展社区基层组织在社区管理和建设中的职能,争取工作资源和工作地位;要善于把社区治理工作同其他相关城市管理、建设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寓教于学中开展社区治理工作;要善于利用效益观念、竞争观念来调配资源,评价工作;要善于总结提高,完善修正,不断提升社区治理工作的水平。

3、要关注网络对社区治理工作的影响。互联网以其独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得到迅猛发展,吸引了社区公民的广泛参与,并对传统的社区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城市和社区网络化、数字化的进程,社区组织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主动出击,通过组建社区专业网站、开展社区网上活动、加强网络管理等,在积极适应基础上,争取网上宣传教育的主动权。

三、巩固职能依托

社区治理工作在新形势下要树立“有组织的地方就有高质量的活动开展和有效影响,有社区组织就有社区公民的影子,有社区活动就有公民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参与”的工作目标,为此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工作依托。

1、阵地依托。要大力推进社区活动阵地的建设,在高质量建设一批标志性的活动阵地基础上,要重点建设一大批小型、分散、多样的活动阵地,方便社区公民就近、就便地参加社区活动。

2、政策依托。社区治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社区组织必须充分整合区域党政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资源,争取政策保障、资源保障、时间保障、阵地保障等,对于一些成型的工作项目要通过与有关部门的协商沟通,以建立条例、办法等形式予以明确和固定,真正以事业化的状态推进工作。

3、项目依托。工作项目的开发是工作职能发挥的重要前提。实践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特征,“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社区组织必须加大实践力度,积极探索形成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在动员社区中有凝聚力、在持续发展上有保障力、在提升工作中有整合力的主体工作项目,并适应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

4、组织依托。社区组织的“有形”是活动“有神”的前提,要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社区的领导,有利于加强社区的系统管理和组织领导,有利于发挥社区公民在社区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有利于加强社区活动对社区的覆盖和影响,有利于社区在服务公民发展、服务社区发展中体现组织优势”的工作原则,抓好社区党政班子、党团支部建设和社区社团等建设,通过区域联系、行业联系、党团联系、社团联系等,构建区域覆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多点辐射的多层次社区治理组织体系。

四、拓展调研领域

调查研究是开展社区治理工作的前提,离开调查研究,只能使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系统空转”或“盲区运作”。要将调查研究作为基本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并切实以调研成果指导社区治理工作的实践。

1、要摆正位子。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友,不是社区官,必须真正从思想上确立为社区服务的观念,真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善于调查研究的扎实作风,不断完善人格,推进工作。

2、要沉下身子。走马观花只能看到表面现象,解剖麻雀方识“五脏俱全”。社区组织必须坚持的调研方法,既要加强面上调研,掌握基本情况,更要强化点上调研,深入解剖典型个案,做到手中有典型,心中有全局。

3、要开动脑子。调查研究不是工作目的,最关键在于将调研情况用于指导工作实践,提升工作的实践。既要发挥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又要充分调动社区公民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针对性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社区工作的新发展。

五、提高干部素质

社区干部必须真正按照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要讲党性。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社区干部必须站稳立场,明辨是非,拒腐防变。要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不变;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本路线不变。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大环境中保持本色不变,以自身的不变应对社会的万变和社区工作对象的千变万化。

2、要讲德性。根据“以德治国”和“八荣八耻”的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积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努力养成同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道德素养、人格心理和行为模式。

3、要讲悟性。针对当前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区干部要审时度势讲悟性,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要善于学习政治理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等原著的精髓,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要努力学习经济知识、法律知识,更要钻研业务知识,真正成为新形势下党的社区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勤于实践,实践出悟性,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要勇于创新,在同人民群众相结合、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永做时代的“弄潮儿”。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篇7

【摘 要】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有机融合等

>> 新形势下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思考 新形势下推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职教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新形势下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形势下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新形势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在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再思考 新形势下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离退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考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思考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思考 新形势下创新交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作者简介】李卫东(1966― ),男,回族,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农素兰(1971―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研究生,广西职业技g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讲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国家创业咨询师(二级),研究领域: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责编 黎 原)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篇8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前提保证和生命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矿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矿区的重要政治优势。过去,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开展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法宝,在社会变革时期尤其是这样。当前,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利益转换、社会的经济成份、经济形式、分配方式、就业方式呈现多样化,社会思潮和人们思想多样、多元、多变,各种社会矛盾、思想矛盾凸现。在这种社会转型期,尤其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统一职工思想,在各种矛盾交叉多变条件下,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来凝结职工的力量。其次,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矿区的重要保证。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增强广大职工群众开创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形成团结文明、扶贫济困的良好风气;有利于形成公平正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利于保护职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进一步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团结、凝聚和激励职工群众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为构建和谐矿区做出贡献。再次,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矿区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它能够紧紧抓住解决职工群众思想问题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这个环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密切干群关系、党群关系,使职工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矿区大家庭的温馨和工会组织的温暖,进一步增强职工群众对单位的信赖和信任,从而使职工群众团结在党组织和单位的周围,为保护国家利益、维护集体利益和实现个人利益而积极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应围绕构建和谐矿区这一目标和主题,宣传和谐理念,普及和谐知识,营造和谐氛围,丰富和谐内涵。

和谐矿区的构建离不开核心价值目标的确定,但这种目标能否得到职工的普遍认同,在单位形成一种共同理想信念,并成为职工的行动指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发挥的如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和谐矿区同样如此。思想政治工作应围绕这一目标和主题,宣传和谐理念、普及和谐知识、营造和谐氛围、丰富和谐内涵、推广和谐理念,普及和谐精神、创建和谐生活,不断丰富职工的和谐精神世界,增强职工的和谐精神力量,满足职工的和谐精神需求,为构建矿区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舆论环境、思想保证。

构建和谐矿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促进和谐氛围形成。在工作着力点上理顺职工情绪、化解职工矛盾、提高职工士气、振奋职工精神,保护公平、弘扬正义、鼓励创新、建设诚信、提倡关爱、和谐相处。当前,必须看到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应在坚持以往好的做法和经验基础上,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使其在内容、形式、方法上增强亲和力、渗透力和感召力。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矿区的新要求,努力形成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的新机制;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矿区的新特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满足职工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明需求的新方式;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矿区的新趋势,探索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手段和新方法,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掌握和占领思想阵地。

针对职工的多元化精神需求,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所在,要按照构建和谐矿区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富有创造性。

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根本特征,就在于能以科学理论武装职工群众。因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科学态度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特点规律,用真理、真知教育职工群众。要认真学习各级党委为构建和谐社会所提出的新理论、新方针、新政策和新主张,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和做法中解脱出来;要善于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服务职工,以鲜明事例感染职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广泛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形成全体职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职工队伍提供思想保证。要立足于为职工群众创建新生活的伟大实践,解决、处理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加强困难职工、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在矿区实现全员覆盖,全过程覆盖,全领域覆盖;要利用“矿山愚公”付来成同志的先进事迹,树立楷模、学习先进、赶超典型,努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工作氛围;要利用“讲正气、树新风、建和谐、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倡树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促进再次创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形成构建和谐矿区的强大合力。

同时,还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艺术性。要针对多样、多变、多元的社会实际做到既统一思想,又注重差异;既引导职工,又服务职工,尽可能用通俗语言解除职工群众思想上的困惑,用身边事例深入浅出、潜移默化地说明深刻道理,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活,从而使职工群众能够认可、接受和喜欢。

上一篇:财务预算方法范文 下一篇: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与思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