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10 17:36:27

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

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篇1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

第一,传统的应试教育制约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开展。目前我国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着重点在于应试方面,这就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有影响,从而制约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师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需求,保证学生考试中能够熟练地默写诗词,在教学中大部分时间用来简单地介绍诗词作者及诗词大意,然后就是统一地背诵诗词,直到将诗词熟记并能默写出来,课堂教学任务到此结束,基本没有对于诗词鉴赏方面的内容。

第二,教师专业素质不高,轻视对古诗词的教学。许多教师把现代文作为教学的重点,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不够重视。对于古诗词的讲解只在于表面的理解,对于古诗词的鉴赏方面深度不够。因此,对诗词中的的意境就不能完全把握,在教学中不能将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与诗词有效地结合,课堂教学停留在浅层上,不能继续深入。由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高,在讲解中简单地将诗词的画面展示给同学,而忽视了诗词本身的逻辑思维,破坏了诗词本身的完整性,使学生很难在理解的前提下接受内容。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足,不能全面地讲解诗词内容。目前我国的古诗词教学还停留在满足应试教学的需要阶段,这样在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难免出现偏差,影响整个小学古诗词的教学。(1)在教学中注意诗词的背诵默写,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目前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主要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在提高诗词语感的基础上加深记忆。整个教学的过程枯燥无味,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缺少参与的积极性,逐渐丧失了对古诗词的兴趣。(2)在教学中对内容的讲解详细,缺少对诗词意境的讲解。每首诗词都有着独特的意境,一种心情、一种感悟、一种情怀或是一种美好的图画。诗词的学习不只是内容上,还要注重对诗词的感悟。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传授对诗词鉴赏和审美的方法。(3)在教学中缺少对古诗词的鉴赏。学习古诗词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诗词中感悟生活。但是目前的古诗词教学缺少鉴赏的内容,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在教学中逐字逐句地翻译,破坏了诗词的美感,对于学生来说诗词就是枯燥的东西,自然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不高。

二、提高小学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措施

第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对小学古诗的认识。中国的古诗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珍贵的文化遗产。至今对于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让学生的心胸更加广阔,更加地热爱生活。所以教育相关部门与学校要提高对古诗词的认识,加强古诗词的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已明确提出增加古诗的教学量,并规定了小学毕业生必背的及课外阅读的古诗篇目。

第二,不断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学生与教师的接触时间可以与家长相比,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就是学习的榜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在古诗的教学中,不但自己了解诗词内容、掌握诗词意境,还要将这种意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感悟诗词内容。学校也要积极地开展活动,加深对古诗词教学的认识度,为学生找到学习古诗词的有效手段。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手段,丰富教学内容。(1)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课堂教学,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下体会古诗词的魅力。(2)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感悟古诗词的意境。基础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在基础知识的保证下,才能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将自身融入诗词中,近距离地与古人接触。(3)增加课外知识,加深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在课堂教学外,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优秀的诗词让学生赏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的鉴赏能力增强,对于古诗词的把握更准确,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三、结语

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篇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这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必要途径。教师通过科学的设计问题,并且把握时机向学生提问,能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教学下,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夯实语文基础,促进学生与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问需坚持的原则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①实用性原则。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需要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教师提问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的语文知识掌握的情况。因此,在提问中,教师需要坚持实用性的原则。②与学生学习能力匹配性原则。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还应坚持与学生学习能力匹配的原则。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语文学习能力不同,进而对于知识的理解速度和理解程度也不同。针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度也应该低,如果提问的难度过大,将导致这类学生无法回答出问题,也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而针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度也应该较大,以扩展这类学生的思维,实现语文学习上更大的突破。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的提问,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高质量的完成高中语文课堂学习任务,具体的提问策略包括问题的设计策略、提问的时机策略以及问题的总结策略等。具体分析如下:

1.问题的设计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提问之前,需要对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而这也是提高提问效果的重要保证。在问题的设计方面,教师主要应结合本堂课实际的教学内容,从中提炼出相应的知识点,根据相应的知识点进行问题的设计,而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回答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教师通过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设计,能够提高提问的效果,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提问下,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此外,教师在设计语文问题的时候,还应该设计多个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最佳的语文学习效果。

2.提问的时机策略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的把握提问的时机,如果时机把握不好,将无法将提问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而在把握提问时机方面,教师需要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①教师在讲述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应给予学生3分钟左右的时间理解和消化,然后提出与此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采取这种提问时机的依据就是在学生理解完知识点之后再思考相应的问题,其思考的效率会更高,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②在本堂课的所有知识点都讲完之后,教师还应该提出一个系统化的问题,就是将本堂课所讲述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快速的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当中,以实现最佳的解决效果,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3.问题的总结策略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还需要对问题进行总结,而问题总结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学生了解自己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对问题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学生回答的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正确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存在着哪些不足,日后需要怎样的改正等等。教师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问题的总结,能够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教学和科学指导下,能够快速的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的不断进步。

提问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的环节。教师通过提问,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能使学生了解到自身在语文学习中还存在着哪些薄弱环节,通过有效的解决,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使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

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21

高中生进行过语文学习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语文教师的课堂讲解和课后教学的监督和辅助。一般情况下,语文课堂的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层面。学生们只有充分了解语文教师上课的授课内容,才能提高语文成绩,从根本上实现对语文知识的独立学习、共同交流和进步。笔者认为,讨论和分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极大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根据笔者的课堂教学经历来看,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表达方式以改变过于单一的课堂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倾向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赏析的方法,解答不同文体的思想内涵与人文情怀。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会发现教学表达方式的单一对课文内容表达解析的阻碍作用。

首先,针对课本教材内容的讲解与分析,语文教师往往会发现学生们在学习中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课堂语文解析。教师对课文文章的简单而深入的解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对语文文本的理解效率,继而能够主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本所要传达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对课堂教学表达方式的多元变化,根据学生们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反馈,积极寻找到合适的教学表达的方式,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语文认知能力。学生们在语文的学习中可以透过教师丰富的表达方式拓展自身对语文教材的理解以及语文的综合学习方向。

其次,针对课外内容的延伸教学,语文教师往往也会发现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课本问题的继续反映。高中生由于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素养和学习思维,因此,在分析赏析课外语文资料时,往往需要在自身的语文知识储备之外,借助教师的教学表达方式对语文材料进行分析。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教师应该在完成课本教材的教学以外,利用丰富多样的课外教学资源,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案例,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明白语文文本的解读可以是多面的。

而教师的不同表达方式是有侧重的方向,学生们需要通过日常的练习,进一步深化对语文文本的理解,进而比较出教师教学表达方式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全面了解语文文本的思想感情。

二、注意课堂气氛的调动以改善学生的积极性

前文主要是分析探讨了语文教师就高中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对课本和课外知识理解的差异,寻找到课堂教学的主要症状和相关的原因。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高中生课堂互动的参与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间接反映课堂的教学问题,是教师课堂教学策划适合与否的最直接表现。

首先,对于高中生课堂互动参与积极性不够的课堂行为,根据参与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和职能的差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此处主要分析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课堂互动不够的现象。由于课时所限和教学设施不够等客观原因,阻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被减弱,进而影响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语文教师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课文知识的相关性与学生知识点的考查与巩固,与学生进行有力的配合,尽量在课堂活动中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对课文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掌握。

其次,对于高中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与交流频率,语文教师往往也会发现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不高。高中生在多年的语文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独立思考,忽略了语文学习交流讨论的重要意义。因此,针对此类现象,语文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文讨论中,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

例如,在教授鲁迅先生的《祝福》时,针对课文中理解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与活动的参与,增强对课文难点的认识,进而提高语文阅读与欣赏的能力。学生之间只有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课堂活动的参与,才能够明白和体会作者的写作主旨,从而提高语文成绩。

三、引导学生协调好独立思考与相互交流的关系

语文学科的教学,主要是侧重对学生语文阅读思考能力的培养,包括自身的独立思考,也包括与他人对文章理解内涵的交流与互动。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也会出现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要求之间的协调不当,继而影响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步骤和节奏。

首先,在独立思考层面,高中生在语文的学习中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学生对独立思考的不重视甚至是排斥,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完全依赖于语文教师的课堂解析;另一种就是学生将独立思考无限延伸,超过了语文知识的范围,造成过犹不及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对高中生提出语文学习的要求时,应该注意对学生独立思考度的把握,在紧与松的教学要求中逐步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思维,继而配合到与其他人的交流互动中去。

其次,在交流与互动的层面,语文教师往往会由于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复杂和丰富,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表现出不合理的教学现象。就学生的课堂互动效果来看,学生们往往会表现出与独立思考的厚此薄彼,进而减弱了语文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要求下,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努力认清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另一方面还需要及时对症下压,尽量减少此类问题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

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篇4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材生词语 英文译释

一、引言

近二十年来,随着对外汉语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外汉语教材建设、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在学界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该研究组成部分的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研究也引起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日渐增多。总结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研究的成就和经验,对提高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词汇教学的质量、推动汉语国际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从中国期刊数据库中选取的有关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的期刊论文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并依据其研究内容从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的目的和意义、存在问题及其负面影响、解决对策三方面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归纳和评析。

二、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的目的和意义

多年来,国内出版的对外汉语初级教材几乎都沿用生词语附加英文译释的编写体例,编者给教材生词语附加英文译释,自有其目的。晏懋思认为,“教材中词语翻译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帮助。这种帮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帮助理解,二是指导运用。其中第一方面是最基本的”。卢伟认为,“对外汉语教材中课文词语汉译英的目的在于帮助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学生准确地理解词义和恰当地运用词语,充分利用其母语的‘正迁移’作用促进汉语词汇学习”。余心乐认为,“教材提供外文注释与说明的目的非常强,就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指导读者运用所教授的汉语知识”。远征认为,生词对译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词的意义及用法,提高学习效率。薛秋宁指出:“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词语,我国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在编写生词时大多都附有英文翻译或注释。好的译注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词语的意义,并提供用法方面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文译释的重要性,张榕指出:“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词汇和语法部分,通常都有相应的英文注释。对相当数量的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生词的英文注释以及语法的解释,可以帮助他们以最快、最简捷的方式学习词汇和语法。”王素云指出,“词语的英文译注是学生理解和学习词语的桥梁,英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词汇的成败”。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学者们对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附加英文译释的目的的看法是一致的,即为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词语提供帮助,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当然,这个目的的实现是建立在高质量的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的基础上的。高质量的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词义和恰当地运用词语。

三、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问题及其负面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之一,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存在的问题,学者们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译释处理不妥。鲁健骥指出,简单化或生硬的对应、堆砌对应词、释义繁琐容易引起词语偏误。刘运同指出,教材生词语外语译释的失误之一是“当一个生词语第一次出现时,外语译释不是针对生词语的某一个意义,而是将该生词语的全部或多项意义一并列出”。卜佳晖指出:“教材对生词的翻译处理往往过于简单,求大同存小异,为便于学生理解而做的简化,导致了学生对词的细节不明而误用。”薛秋宁指出:“量词、介词等虚词的译注使用了大量的语法术语,致使译文冗长难懂,不仅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反而让人越看越糊涂。”徐品香指出:译释方式不妥是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存在的问题之一,译释方式不妥会导致词义理解上的混乱和使用上的偏误。

第二,译释不够准确。晏懋思指出:“译词未能准确体现被译词的意义;译词与原词的词性没有适当对应,不利于学生理解所学词语的特征。”卢桂芝指出:“生词语与英文注释语义不对等;词性标注出现失误。”余心乐指出:“译文未能正确或准确地表达被译词的社会与文化内涵;译文未体现被译词在上下文中的意义。”余心乐还指出:“译文不符合英语的习惯表达方式。”薛秋宁指出:“译文不正确,不能准确再现被译词的意义。”徐品香指出:“译释不够准确是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存在的问题之一,译释不够准确势必造成词义理解出现偏差、错误,进而导致使用上的偏误。”

第三,语义信息不足。卢桂芝指出:“不区分概念义和非概念义等。”余心乐指出:“译文未体现被译词的语体风格。”薛秋宁指出:“译文生硬,传达不出词语的文化内涵;译注一味堆砌概念对应词,忽略词语的感情意义和语体风格意义,结果误导学生出现用词不当、不得体等偏误”。徐品香指出,对外汉语初级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忽略生词语的附属义”。

第四,用法信息缺失。晏懋思指出:“译词没有给出与原词不可分割的搭配;没有对使用范围加以限制。”余心乐指出:“译文未提供被译词用法方面的信息。”薛秋宁指出:“教材词语的译注忽略了用法方面的信息。”远征指出:“生词语对译没有充分考虑汉语词语的构成特征;生词语对译没有充分考虑生词语在句中的语法意义;生词语对译忽视语用规则。”徐品香指出:“忽略生词的附属义和用法是教材生词英译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往往会诱发英语干扰,导致语际负迁移,造成词序不当、搭配不当、词的缺失、词的冗余、句式误用等词语使用方面的偏误。”

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译释处理不妥、译释不够准确、语义信息不足、用法信息缺失。这些问题会对学生理解词义和运用词语造成干扰和误导,影响其目的语词汇的学习。

四、对外汉语教材词语英文译释问题的解决对策

为避免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问题及其负面影响,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对策。有的从词语翻译的角度提出了改进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的原则与方法,有的从偏误分析的角度提出了改进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问题的建议,还有的从词汇教学的角度提出了避免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问题造成干扰和误导的方法。卢伟在《对外汉语教材中课文词语汉译英的原则与方法》一文中首先确立了对外汉语教材中课文词语英文译释的原则:必须建立在汉英语言和文化对比研究、汉英词汇语义对比分析和预测学生在使用汉语时可能出现误用的基础上;必须遵循教学的阶段性原则,切忌脱离课文语境而堆砌词语其他义项的英文对应词语;应该以阐述词语的语义为主,简要说明词语的用法为辅,并处理好释义简洁与繁赘的关系——言简意赅必须以语义明晰为前提。他还进一步探讨了词语英文译释的具体方法:汉英语义完全对应的汉语词语,翻译时可根据课文语境给出对应英语词语,并尽量使两者的词类一致;汉英语义基本对应的汉语词语,翻译时可根据课文语境给出对应词语,并用括号注明它们在指称、褒贬和语体等方面的差别,以便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得体地运用这类词语;部分语义汉英对应的汉语词语,翻译时必须采取各种限制词义的方法;语义缺乏汉英对应的汉语词语,翻译时可采用音译法、直译法、解释法、音译加解释法、直译加解释法,必要时还应提供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王素云指出,“生词表的编译应体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汉语词汇为目的”。卜佳晖建议“编写体例上可更灵活、更科学;生词注释要有效体现词的辨义特征;公式法简明易用,便于说明词的用法”。钱多、李雷着重在词条翻译、义项选择和文化差异方面提出了教材生词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在词条翻译方面,要重视汉语词语结构及语义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要重视阐释汉语词义和英语词义的细微差别。在义项选择方面,不能脱离上下文;注意控制义项的数量。在文化差异方面,明确限定词语的所指范围;尽量回避不洁的联想;要准确地表现词语的社会与文化内涵。远征认为生词语英文译释编写应遵循的原则是:准确翻译出词语的词义和词性,注意构词语素的语义特征;比较每个汉语生词语与英文译释词的语用的异同,包括语境、感彩、语体色彩、文化内涵等异同;在汉英语言文化对比的基础上,对汉语中独有的语法特点和句法关系要言简意赅地讲解用法。卢桂芝关于教材生词语英文注释所主张的原则与方法是在保持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同时,也要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词义,更正确地使用词语;译注的方法可灵活多样。刘运同根据汉语词与英语词对比的三种情形,就不同情形提出了不同的译释方法:汉语词在英语中能找到唯一的对应词,这类词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译;汉语词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词,对于这类词主要采取译释的方法;汉语词与英语词在意义上存在包含或被包含关系,对这些词语进行译释时要采取给对应词加上限制词、对生词的暗含内容或特殊用法加以注释、采用一个或多个同义或近义的词或词组来互相限制、采用词组或句子的形式译释生词语等多种方式,使生词语的意义正确表示出来。晏懋思提出“同义词互参法”“范畴限定法”“直译意译互参法”“常用义与语境义互见法”等词语翻译的方法。钱玉莲在《偏误例析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一文中,从留学生的词语和语法偏误出发,阐述留学生学习汉语产生的语言偏误与现行教材的关系。作者结合实例说明了由于教材中生词语英文注释的缺陷而造成留学生不必要的语言偏误,对偏误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生词语的英文注释不应只释“义”,重点应在释“用”,要揭示汉语语言应用规则,使学生学以致用。徐品香的《教材生词英译问题负面影响的解决对策》一文从词汇教学的角度提出了防止教材生词英文译释问题给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造成负面影响的具体办法:运用英译以外的方法和手段讲解生词,运用汉英对比的方法讲解生词。

从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的英文译释应遵循语境定位原则、对比分析原则、多维性原则、准确性、易懂性、简约性原则和译释方式多样化原则等等,并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准确充分地传达汉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以达到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恰当使用汉语词语的目的。

五、对外汉语教材词语英文译释研究评析

近二十年来,有关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的研究比较活跃,研究成果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已有的研究成果,从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来看,多数都定位在对外汉语初级教材生词语的英文译释上。从研究内容来看,基本上以对外汉语教材中生词语的英文译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核心。从研究的目的来看,学者们旨在改进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的现状,完善教材编写。从研究视角来看,围绕教材生词语的英文译释,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研究,其中从词语翻译的角度进行探讨的文章最多,也有从教材编写、偏误分析和词汇教学的角度研究该问题的。从研究方法来看,学者们大多采用了对比分析、定性研究的方法,也有个别学者采用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定量研究的方法。从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一致认为,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的英文译释起着帮助学生理解和指导学生运用汉语词语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的英文译释却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学生的汉语词汇学习造成误导,诱发词语偏误的出现。尽管各自对该问题的研究程度不同,但都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从研究的特点来看,研究的论题逐渐从单一的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辐射到与之相关的词汇教学和词汇学习,研究向横向联系和纵向深化发展。

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研究的这些成果对教材词语英文译释和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但是也要看到,有关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的研究仍有改进的空间。研究内容上,已有的研究对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方面的问题提示得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对问题的归类还不够科学、不够系统;对生词语英文译释问题的负面影响的描述比较零散,未充分揭示词语偏误的致因和规律性;所提的改进建议原则性的较多,有些具体方法还尚待检验;对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问题的研究未能放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大系统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忽视了它对教师及其教学的影响;语言实例、经验性方法介绍较多,理论分析不够。因此,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方法上,研究方法相对比较单一,一般性的阐释和说明较多,而充分利用实验、统计、调查等定量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研究极少;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因此,有待进一步加强实证研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我们发现,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及教学中的应用不够,建议依据研究成果和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外文译释大纲,确立生词语外文译释的原则,提出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方法,提供规范的生词语外文译释范例,以便编译人员和教师效仿,把对外汉语教材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生词语外文译释问题及其负面影响出现的几率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晏懋思.对外汉语教材中词语翻译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外语,1994,(1).

[2]卢伟.对外汉语教材中课文词语汉译英的原则与方法[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2).

[3]余心乐.谈谈对外汉语教材英文注释与说明的“信”与“达”[J].世界汉语教学,1997,(3).

[4]远征.浅谈对外汉语教材生词对译的编写原则[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7).

[5]薛秋宁.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译存在的问题分析[J].海外华文教育,2005,(1).

[6]张榕.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英文翻译偏误分析及解决方法[J].海外华文教育,2011,(3).

[7]王素云.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表编译中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习,1999,(6).

[8]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4).

[9]刘运同.论生词语的外语译释[J].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

[10]卜佳晖.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处理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

[11]徐品香.教材生词英译问题负面影响的解决对策——从词汇教学的角度谈起[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12]卢桂芝.有关对外汉语教材中生词语英文注释问题[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

[13]钱多,李雷.试论对外汉语初、中级教材生词的英文翻译问题[J].焦作大学学报,2007,(3).

[14]钱玉莲.偏误例析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J].汉语学习,1996,(3).

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篇5

关键词:毕业论文 课程教学 反拨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35-01

该文拟论述毕业论文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的课程教学,分析毕业论文培养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来审视目前的英语本科教育,探索其对英语本科教育的指导性。

1 毕业论文培养环节与课程教学

教学计划上所谓毕业论文培养环节只是用来界定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而对学生的培养远不仅限于此阶段。《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也指出:“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2]由此可见,毕业论文的质量反映了本科阶段的教学质量。它表明了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实际应用外语的能力,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1]。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涉及到本科阶段的所有课程教学,远非短期的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所能及。另外,可以看出毕业论文是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检测,而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也集中体现了常规教学中的弊端。分析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指导常规课程教学,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必将体现到毕业论文质量上。

2 存在主要问题

通过对某高校2007、2008级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综合分析,以及对这两界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英语语言能力较差,思路不清晰,语言缺乏逻辑性。学生英语行文能力差,语法错误多,文章可读性较低。写作目的不明确,陈述思路混乱,经常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很多同学虽然用英文行文但是却用汉语思维组织语言,使行文前后不连贯缺乏逻辑性,且不注重段与段之间的粘连,整篇文章呈现出零散,脱节,中心不明确的状态。

其次,缺乏问题意识;论证过程缺乏理论支撑。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对所学的知识大多是被动的接受,很少对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另外学生的知识积淀较少,无从发现问题。因此绝大部分学生的选题通过网上搜索,拼凑而来,这给论文写作带了极大的困难。再者,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被动接受,不能与实际相结合应用到论证过程中,这使得文章缺乏说服力,大多停留于感性层面的叙述。

根据以上两个方面问题,笔者将本科教育阶段的课程分为语言能力基础课程,高年级专业课程两类来探究毕业论文对课程教学的反拨效应。

3 对课程教学的反拨效应

3.1 语言能力基础课程

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表现出来的英语行文能力差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写作、语法或某一门课程。语言能力的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英语语言能力低是所有听说读写的基础课程的问题。反思一下这些基础课程就不难找出其中原因。阅读课和听力课上教师注重传授解题技巧,如何在考试中得高分。通常课程内容是大量解题训练,而不注重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语法课大多是教师孜孜不倦地讲解语法点然后做大量的应试练习,脱离了作为载体的语言,学习语法的意义也仅仅是卷子上一个高低不同的分数而已。写作课亦是如此,固定的框架,模式,句型一切都服务于考试。综合英语本是一门将听说读写整合并形成语言自主输出的课程,但学生被要求背单词,背课文,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接受,很少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主语言输出的机会。不难看出,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课程的重心偏向于应试训练而忽略学生这个主体,久而久之,学生也习惯这样的被动接受。然而,要使教师所传授的这些语言规则支配的语言行为达到完全自由自主的程度,即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力,是需要大量的自主的语言输出练习才能转化为语言技能,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要将语言能力基础课程的重心转向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大量的自主语言输出训练中将输入,分析,理解,归纳,总结,输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力。

3.2 高年级专业课程

高级专业课程主要是指语言学、文学、翻译方向的相关课程,以及一些行业英语课程。这些课程是学生毕业论文题目的主要来源。然而,学生在毕业论文阶段却表现出缺乏问题意识,不能发现问题,更不用说解决问题。而论文选题的动因是在于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就题而论,有话可说。[3]这与基础课程养成的被动接受的习惯不无关系,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激发学生的低级心里过程(lower mental process)。以文学课为例,老师讲授每个时期特点,文学贡献,某个作家的生平,著作,对文学理论进行介绍以及一些著名作品的分析,考试的内容也大致如此。学生只需要简单背诵,再现即可,背诵再现即是不需要思维的低级心里过程。而毕业论文写作恰恰需要调动学生的高级思维过程(higher mental process),需要学生有缜密的外语思维能力,批判的、系统的推理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4]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很难通过自主思维发现问题,即缺乏问题意识。因此,对于选题往往采取“拿来主义”,以至于论文写作时无话可说,只能继续采取“拿来主义”。由此可见,高级专业课程应该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高级心里过程,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如何发现问题,用缜密严谨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结论

本科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毕业论文项目和其它课程均为此系统的构成要素,它们不应是孤立存在而应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5]同时,毕业论文对本科教育进行综合检测,对本科教育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促使高校改进并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反作用于毕业论文写作,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外语卷(修订版)[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1.

[2]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

[3] 张菁.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问题探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62.

[4] 王春.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有效性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0(7):77.

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提问

英语阅读与语文阅读不同,语文的阅读是为了增强语言文学的修养、拓展知识层面,而英语阅读的目标是为了巩固基础。因而,英语阅读是基础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在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课堂上的提问及师生间的英语互动对学生阅读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何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进行有效提问,是广大高中英语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提问环节出现的不足

1.问题缺乏设计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是随机的,在备课教案上只是注“This content, can ask questions,enlighten the students”(这个内容,可以提问,启发学生)之类简单提示。这样,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层次,也没有目标,更谈不上是技巧或设计。通过提问要达到什么目标?教师都没有抓住阅读提问的本质,学生怎么可能从教师的提问过程中得到某种启发或收获呢?

2.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过于信赖

在阅读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发现问题,从而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高中生通过英语的思维来发现问题的能力其实是有限的,教师将提出问题的工作全部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在英语课堂上,我认为是不尽合理的。由于学生水平所限,并不能找到学习的关键点。教师无法把控课堂提问的指向性,造成学生很努力教师无法点拨。所以,教师还是应该从阅读材料中找到与学生学习有关的关键性节点,将学生的学习思路带到正确的方向。

3.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细节把握上还是有所欠缺。

如,在英语n堂提问时,教师提问后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很短。试想,学生短时间内用中文回答问题已经算是思维敏捷了,而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大多还是采用汉语的思维方式,这需要一个过程。而教师通常是用英语来思维的,教师用自己的英语水平来与学生交流,课堂提问就成了教师的自问自答。在这样的交流速率下,学生不太可能从教师的提问中得到某种启发或引导,因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针对不足优化英语阅读课堂提问

对高中英语阅读中开展提问教学的问题进行了大篇幅检讨,是值得的。只要发现了问题就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其实比发现问题更容易,就是所谓的“办法总比问题多”。

1.提出的问题要有设计性

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开展之前,就要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想一想,设计的问题有没有学习价值,是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还是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的语法,还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这些问题都考虑清楚了,教师也就知道怎样来设计问题了。

在对提问进行设计时,教师还要注意对问题进行分层。哪些问题是针对基础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问题是拓展性的,适合水平较高的学生掌握。教师提问时就可以将基础性的问题交给学习一般的学生来回答,而将难度较大的问题,则交给平时英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回答。

2.提出的问题要有目标性

提问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应过多强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不应出现模棱两可的问题。阅读课堂上英语教师的提问应强调适度,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一是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此外,高中英语阅读的提问要考虑问题的针对性,不能随意设计,如,这个问题是考核语法的,那个问题是引导理解的,每个问题都有针对性目标,有计划又有层次,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3.提出问题要给学生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要给学生留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是能确保提问有效性的关键。一个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固然重要,但再好的问题,没有被学生理解和消化,那也是枉费心机。等候的时间,应根据提问的难易程度以及被提问学生的学习水平来确定,既要保证给学生的时间充足,又不能过度拖延让学生养成思维惰性。教师可以采取与学生换位思考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后,自己按学生的思维路线来思考一遍,如先翻译成中文,再寻找答案,再转回英语,教师完成这个思维过程后,时间基本上就能满足学生的思

考了。

总之,在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使用提问来提升学习效果是可行的。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缺陷,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确保这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宇婷.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提问技巧探析[J].文理导航旬刊,2014(6):63.

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篇7

关键字: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112-01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中来看,不少教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常会以教师为主体,久而久之,学生不管能否很好的掌握相关语文知识,教师都会根据自己所进行的教学内容进行讲授。从表层方面来看,教师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从实质方面来看,学生没有起到良好的主体作用,学生没有掌握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质量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甚至影响学生在未来的发展。根据这种情况,教师不得不针对此进行思考,充分利用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有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的基础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不论是年龄还是心理等都还不够成熟,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力还比较简单,但正因如此,才会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充满着无限好奇。一旦学生对于事物存在好奇心理,便会主动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获得问题的答案。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充分满足一下条件才能有效实施问题式教学方法,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首先,教师应充分结合小学语文课本所要求的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和知识点相关的内容,进而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理,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但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出现设计一些脱离课本且毫无价值的问题。如果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提问并积极思考,而教师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既要鼓励又要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探索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益。其次,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着重标记,然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独立进行解决问题,不到万不得已,教师不能向学生传达问题的解决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解答正确的学生予以鼓励或奖励,这样就可以树立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2.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

2.1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巧妙设置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要求对所要讲授的课程的重点内容等列出大纲,然后对其巧妙设置问题,将设置的问题作为学生探讨的重点内容,这样才能掌握学生对于问题的接受能力,另外,在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应给予答案,要让学生根据问题自由发挥。而设置问题时,教师要将教材的重点内容以一种活跃的氛围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否则对问题提不起兴趣,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益便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其次,要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要讲求环环相扣的原则,保留问题的精华部分,只有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才能有效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还要讲求问题的难易程度。因此,要根据学生接受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的设置,一旦学生解决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与鼓励,这样会让学生更有成就感,进而提高学习语文积极性。

2.2将问题有效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2.2.1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将自己所设置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设备或情景再现的模式向学生们进行传达,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而将不解的问题及时提出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能力,在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的过程中,其学习效率要比传统的学习印象更深刻。另外,教师应积极督促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问题的能力,并及时引导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得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依然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时可以通过和学生之间的讨论或向语文老师寻求帮助等,进而根据同学或教师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将问题有效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这种具有针对性学习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探索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2.2.2逐步进行问题的探究。教师在设置问题之后,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思考和探究,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模式进行问题的探索,对于每一组问题不能正确解答要详细列举出来,并根据这个问题提出新的小问题,再次让学生进行讨论,这种环环相扣的问题便有利于学生对语文问题的解答,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2.2.3培养学生拓展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归纳学生对于问题所探索的结果并进行有效分析。在分析学生所得到的答案时,要以学生的思路为主,而对于学生的答案出现错误时要分析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要给予学生帮助,并引导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另外,要引导学生对于日常的学习思路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吸取教训,进而正确解答问题。因此,培养学生拓展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自我总结和自我进步。但教师在进行这个过程时,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训导,要保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恰当的运用问题式教学,不仅能够弥补上课过程中遇到的繁琐问题,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另外,运用问题式教师还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处理知识和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参考文献:

[1]邢润香.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施问题式小学语文[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B),2014,(1):161.

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篇8

[关键词] 大学英语 问题教学法 模式研究

一、绪论

1.选题背景

外语教学法是一门研究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外语教学过程和教学规律的学科。长期以来,外语教学界最为重视的就是外语教学法,因为“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在以前的英语教学中,英语老师往往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来讲授了“所有的”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由于大学英语老师本身的水平不高,教学方式不当,再加上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以及上课的激情不高,所以大学英语课的教学面临着很多困难。而大学英语的“问题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式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从书本知识到课堂讲授的封闭式教学模式,跳出了对课文的简单解读,以精心设置的问题为切入点,构建开放性的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而以往的探讨的比较多的是关于大学英语任务教学法、语法翻译法等,对于大学英语“问题教学法”模式探讨的比较少,因此本文研究大学英语“问题教学法”模式有着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2.文献综述

目前,有关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相关的研究也不少。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历史最悠久、使用范围最广的方法之一,始于18~19世纪,中国早期的大学英语教学也主要采用此方法。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基本上以语法为纲。调查表明,语法翻译法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而温厚一、罗立胜、郝兴跃、张香存等都认为应把语法教学和交际法结合在起亚,在交际中教语法;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在语言学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以皮亚杰等为代表的认知学派取代了行为主义并在心理学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认知法主要是受到了上述两种理论的影响而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聂清浦等提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认知法。而且,他们总结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即提问――讨论式语篇教学模式;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自从80年代以来,交际法对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其中李予军对交际法在中国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概述。孔燕平、王丽萍等的文章具有代表性,这些文章更注重交际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任务教学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交际法被广泛采用的历史背景下,对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整体语言教学自80年代在美国出现以来,引起了语言教学界的广泛关注,有关整体语言教学的研究文章多对其持肯定态度。但是,有关整体语言教学,语言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普遍认可的观点,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随后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还出现了折中主义方法、写长法、自主学习法等。大学英语在采取这些方法进行教学,都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再来探究一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3.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方法,首先收集有关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资料,对其分类整理,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出以往的研究主要研究了哪些方面。为了加深对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理解,本文还将采用参与观察与非结构式访谈等方法,笔者亲自到大学英语课堂中去收集有关资料,通过与大学英语老师以及一些学生交谈,获取第一手资料。最后,综合文献资料以及收集的现场资料,分析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英语“模式教学法”的新模式。

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大学英语教师问题

据调查,一些大学英语老师学历还比较低,特别是一些年老的英语老师,虽然经验丰富,但是由于学历较低,再加上与学生存在隔阂,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很大问题。笔者通过访谈得知,在进行交谈的英语老师当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只占10%,而大部分学历都在硕士以下;其次,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不当。大学英语老师接受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没有受到现代化的很大影响。因此,很多大学英语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英语课。一些英语老师还是照本宣科,上课没有激情,没有素质教育的概念,使得很多学生上英语课失去了兴趣。

2.学生问题

大学学生从高中到大学,以前的英语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相对来说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一些大学生都是来自农村,而农村的基础教育比较薄弱,在英语教育上面学校投入的也不是很多。笔者通过访问一些上英语课的同学得知,很多同学他们家乡的中学英语老师都是中专毕业的,然后也没有什么录音机等设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不够,所以到了大学之后,英语的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如果大学英语老师不注意上课的方法,那么很多学生基本上跟不上,也就失去了学英语的兴趣;其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从英语上课的人数与情况来看,上英语课时很多同学选择在宿舍里面睡觉,很多同学在课堂上睡觉,同学们上英语课的兴趣不是很浓。很多学生不愿意预习功课,上课时也不积极发言。当老师在英语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时,大部分同学都是选择低下头,很怕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大问题。

三、“问题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问题式教学法改变了以往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种开放式的探讨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交流的空间,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观念中,教师是一个神圣而辛苦的职业,在文章中则表现的更为具体、更为人性化。问题式教学法通过合理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认识世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英语课堂。另外,在探究中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问题式学习,直接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最终实现了由知识到素质的转化。

2.深化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内涵

问题式教学法在解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当前英语课本选取的课文内容都注重了经典性与时代性的融合,涵盖了科普、文学、娱乐等多个方面,因此也便于教师在课文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大学阶段最为关注的,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同时也是在对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刻的思考。这种问题式教学法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封闭性教学模式,既深化了教学内容,又提升了课程的内涵,对学生的自身修养和个体发展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这也应该是大学英语课的重要功能之一。

3.训练学生表达技巧,提高综合能力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多数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极差,更无从谈及语言的严密、准确和简洁。问题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然后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非常欢迎,同时这也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表达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大学英语“问题教学法”模式创新

1.老师层面

首先,老师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性质。问题应该清楚明了,尽量使用学生所学过的词汇和语言形式;问题有学习价值,与所学材料相关,能激发思维,对该问题的回答有利于对所学材料的进一步学习;问题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刺激性,与学生知识结构、生活经历相关;提问能使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回答出来,这样学生会更有信心继续下面的内容;问题的延展性能使学生发挥想象,做深入扩展性的回答;其次,老师应该创造轻松课堂气氛。创造自由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可以没有顾虑地回答问题,一堂课的整个过程教师都给学生留有回答问题的时间,而不是将学生的回答留到课堂最后结束的几分钟,把学生的参与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最后,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提问,及时给予反馈。

2.学生层面

首先,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回答老师的提问。在老师提出问题时候,学生要进行积极的思考,倡导一种问题式教学方法;其次,学生还应该主动进行提问;上英语课时,学生应该跟着老师的思路,不懂的就积极提出问题。最后,学生应该多预习英语课文。要进行大学英语问题式教学,那么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对课本的知识相当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提出问题以及回答问题。大学英语教育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问题式教学法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问题的提出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学英语课的魅力所在。

五、结论

问题式教学法作为一种积极互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化课程内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学英语的教学不仅存在英语老师水平低以及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学生还存在英语基础薄弱以及参与英语课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大学英语教学需要进行模式创新。我们倡导大学英语“问题教式学法”,从英语老师与学生两个层面进行了创新,大学英语老师需要注意提问的原则,还应该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回答和提问给予反馈;学生应该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并且主动进行提问,在上课事前还应该多预习课本,这样才能够形成老师与学生互动的“问题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杨斌,王玫,陈于全.大学英语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探索.文学与艺术,2010,(2).

[3]胡俊杰.影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法综述.中国大学教学,2007,(2).

[4]李予军.交际法研究在中国:问题与思考[J].外语界,2001,(2).

[5]唐力行,叶华年.关于我国英语教师对整体语言教学的意见调查报告[J].外语界,1998,(4).

[6]戴炜华.关于整体语言教学[J].外语界,2001,(1).

上一篇:旅游管理的理解范文 下一篇:版面设计构成要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