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与学范文

时间:2023-09-18 11:29:25

语文教与学

语文教与学范文第1篇

《初中语文教与学》旨在推广和宣传初中语文教学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个广泛交流、学习与研究的平台,该杂志不仅仅重视理论研究,同时也注重前沿热点的讨论和深度剖析。杂志除了重点关注语文教育外,还会关注新时代证书课程等教学热点话题,并旨在领导和促进相关比赛和活动的发展,推动语文素养的提高。

该杂志以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方针为出发点,注重对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化,致力于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教育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以期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杂志还设有特别栏目,如语文教育政策解读、教育心理学等,深入探讨语文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这些专题文章为读者提供权威的分析和见解,帮助教师们深入了解教育政策、应用心理学理论等,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杂志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板块:教育理论:该板块主要刊登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育的引领作用及它的理论背景,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如教育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教育实践:该板块主要刊登语文实际教学案例和经验分享,对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有显著提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推广。教育创新:该板块主要刊登与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相关的文章,如资源共享、教学课件等方面的经验交流。作为一本学术性权威期刊,编辑部注重挖掘优质稿源,保持专业性和针对性,以确保刊物内容的严谨性和学术性,始终保持着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亲睐和赞誉。

总之,《初中语文教与学》杂志是一本专注于促进初中语文教育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期刊。通过不断推广先进理念和教学经验,该杂志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对于推动中国语文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与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与学改革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体现“教与学”的配合模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下,我们对语文教学更应体现教育的新模式。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教与学”的发展关系呢?

“教”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从奴隶社会起,人们就学会了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当进的这种“教”体现的是一种严肃的统治方式,而现如今的“教”则是让人学到更多的做人之道和生存的本领。

一、语文教学中的“教”

语文教学突出人性化。在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好教师的人性化。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育这个严肃的工作上,在最大限度地开发受教育者的智慧,尊重人的思想过程中,充满了人情味,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独立的人格与爱的温馨,体验到责任的动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再也不是威严地站在讲台前,透过厚厚的镜片,两道利剑似的目光直射而去的令人敬而远之的形象,而是可亲可敬的长者,是平等相处的朋友。尊重个性,开发潜能,启迪智慧,完善人格,这是教师的社会职责所在。语文教学目标明确化。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反之,没有目标的教学也就是盲目的教学。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案”。只有当一系列的课前准备就绪,我们讲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学生理解起来也才效果明显。

语文教学纪律艺术化。讲课即要讲,又要说。这一讲一说就必须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导成积极的状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何才能突出教学的艺术,讲解的技巧呢?首先,要突出教学的新鲜有趣,通过设疑激趣,绘描意境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其次,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探索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在开发他们的大脑,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这样他们学起来就更轻松自如。第三,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等……。这样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的“学”

学的方向。“学”就是要吸收更多新的知识,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学,这是我们教学的方向。尤其是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疑问,老师加以指点或引导。让他们先自己发现自己哪些不懂,哪些未掌握。我们不光要教他们不认识的“字”“词”“句”。还要教会他们课文作者写作的意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作者的思维中来,去理解、体绘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情景、意景。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

学的探索。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不光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文章的讲解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在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努力去探索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学”只是一个过程,“探索”才是对学的知识的巩固。让学生提升自我、超载自我。

学的积累。往往一个勤奋的学生或勤于思考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巩固的提升都很快,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案的精心设计,讲学的方法和技巧,都直接能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接收能力。知识的积累,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的能力。这不光是我们说的“多读、多说、多写”,还应该包括让学生“爱读、爱说、爱写”的能力。

三、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改革

语文教与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少教多学 学会学习

现行语文教学中的“多教少学”是客观存在的。在素质教育口号喊了多年的背景下,加强对“少教多学”的研究,探索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少教多学”。

早在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

“少教多学”,从字面上理解即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少教”是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发展性地教。“多学”不是多读书、多背教材,教师要通过“少教”将学生的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将学生引向积极学习、深度学习、独立学习的境界。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少教多学最终要使学生独立学习,达到学习的“自能”境界。

二、转变教学观念,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前提。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出“以生为本”,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事实上,课堂上“多教少学”、“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少教多学”正是针对课堂教学的这个痼疾而提出来的。只有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念,才有可能实现“少教多学”。虽然“少教多学”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但至少是一种清醒剂,并且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些希望,找到一条出路。

三、“少教多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本教育”就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具体做法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比如教《登高》一诗,预设程序:读诗题,了解背景;读诗句,弄清内容;想诗境,体会感情;诵诗篇,赏析特色。而在上课时学生已经会背这首诗,而且基本理解内容,这时就不能按预设的教案上课,必须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来重新组织课堂教学。要根据教学中的生成因素,让学生根据多元智慧、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想象能力强的学生选择为诗配画,文笔好的学生把诗改写成散文诗,朗诵好的学生诵读体会……最后,学生不仅深刻体会到诗歌内容,还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习个性。所以,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拘泥于预设教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心中有学生”,及时捕捉到课堂生成性问题,进而调整教学思路,“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四、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

(一)课前预习是少教多学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如《想北平》,我在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时,很多学生都能大致说出行文思路:先写我爱北平,这个爱说不出,接着通过比较法写北平城与众不同的特点,最后回扣标题,抒发对北平的想念之情。虽然学生的表述不够全面,但多数都能把握要点,悟出作者的思路,初步感知作者对北平的情感。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课堂气氛,节约教学时间,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更好,向“少教多学”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二)激趣研讨,让“少教多学”顺利起航。

首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关键。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笔者在教授《我心归去》时引出问题:“我心归去,我心从哪归去哪?我心为什么要归去?”在教《始得西山宴游记》时抛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结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一句,如何理解‘始得’?”这些问题如投石激浪,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其次,设计语文交流的情境活动,感悟作者或课文人物最真实的情感,从而领悟创作来源于生活。老师如何创设情境活动呢?除辩论、讨论等方式外,还可以做个有意义的游戏。比如在上《我的五样》时,可先让学生写出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然后从这五样东西中逐一取舍,并说出取舍理由,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去理解毕淑敏的取舍和理由,使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研究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阅读写作,使“少教多学”延伸到课外。

结合生活,扩大阅读量,感受课外的天地,把情感诉诸笔端:可让学生阅读更多的中外名著,写周记或把有意思的事写下来,提供一些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如《读者》、《课堂内外》等;提倡学生用摘抄本摘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外知识,摘抄所读课外读物的佳作佳句,教师定期让学生在课外交流。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正如夸美纽斯所说:“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因此,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让学生多学,教师尽可能少教,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少教多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亟须“少教多学”,以构建语文课堂教与学的双赢格局。

参考文献:

[1]汪惠迪.少教多学和生本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2007(9).

语文教与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 教与学 互动 途径

积极构建以“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自主探究、师生质疑问难、共同评析归纳”为基本环节的语文教学新途径、新方法和课堂教学新模式,把更多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教师的角色转向分享、学习者,促进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及师生共同与文本对话,使语文课堂教学在群性相中、个性完善中形成良性循环,在和谐、合作、共创中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

教师创设情景。创设问题情景即创设与教学目的内容、学生认知结构有关的事物,以激起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佳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疑点,并根据课堂发展的情态逐步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层次。问题情境可以由教师单独创设,也可以由师生共同创设,甚至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创设。如对于《项链》人物性格和主题表达的把握,教学中不妨先选取一个情节或一段话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但要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随机点拔质疑解疑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在多维思索中探寻理解的途径,避免简单的“政治图解”。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既体现个体思维品质是活跃性、深刻性,又反映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它能促使学生在思索探究中创新。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发散的过程,指导问题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越,激励学生的研究动能,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上,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生主动探究。引导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觉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我构建的过程。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越和学生认识的冲突,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要求。兴趣能使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新大纲在教学目的方面要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其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自主探究是在学生充分运用老师所提供的和学生在课堂外所搜集的资料的基础上展开,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在质疑基础上的讨论问题为主旋律,帮助学生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人对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赋予课本内容和所讲知识以绝对真理的色彩,要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独特的阐发、平价和质疑,其中包括虽不成熟完善,却闪烁着创新思维火花的一得之见。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以独立的人格立场和建设性的价值取向来对教师的既定之论作出科学的批评和争辩,形成师生双边对流,共享对话的喜悦。如《六国论》的教学,完全可以在学习《过秦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异同,自主探究,把握思想内容、材料选择、结构安排等特点,在分析苏洵、贾谊得失中提出自己的历史见解。

师生质疑问难。鼓励讨论质疑讨论是思维碰撞、平价批判、清理思路、升华思想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发言讨论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个人或小组围绕主题共同探讨问题,提呈观点、交流理论、大胆假说、进行辩论,通过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最终达成学习的共识,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与集体的协同发展能力。教师要利用教学内容,把握学生的发言点、讨论点,针对学生中暴露的问题,选择其中对学生发展价值高、兴趣大的问题展开讨论质疑。在教学中设法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地启发学生去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逐步养成求知、好问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语文教与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法与学法

序言: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是当代教育论的一个著名论断,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全新的"教学观"与"方法论",符合我国的教育的战略方向。

一、教师要有科学的教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这仍然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死板,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同时约束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当然,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不是万能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语文教师要做到科学的教法有两个重要的基础,首先要具备较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一般能力强,才能有好的教法运用与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个教师要使自己的方法得当,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特殊能力,特殊能力强,方法才能优化,成功才有保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应该是具有阅读、写作的基本能力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除了具备这几种能力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扬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到平等、民主,把情感交流当做课堂教学和谐统一的溶剂,要打破教师和教材的框框,师生之间进行积极的双边活动,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联想,推理和发现,还要善于用眼神、微笑等身体语言传达对学生的爱,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

二、学生要有高效的学法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最需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主学习是指: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我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我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我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我坚持学"。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这种能动式学习不但使学习过程有效,而且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建立自信。

我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是:

1.重在学生自己对语言、对生活的感受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学生不能让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只能起点拨、启发、梳理、指导的作用,一字、一词、一句、一文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反复体味之后才能灵活运用。

古人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经过自己反复的吟咏、朗诵溶入情感,感受会较深刻。,才能提高对语文的感悟。语文课因其知识面广,头绪多,特别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结合、整理、汇总。

2.重在学生平时的有心积累,检查复习时的总结提高

语文知识,字、词、句,是以系统的完整的同一的形式存在的,而更多的却是以不系统、不完整、不统一的形式存在的。语文能力也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有意识地留心积累。积累应是经过思考,心有所得之后的积累,不是随意的积累。要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写作,在写作中思考。读写要字字留意,句句关心。

3.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世事语文从生活中来,同时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离开了生活、离开了社会,语文就成了无源之水,会逐渐枯竭。

4.培养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对任何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都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循序渐进,基础打不好,煮夹生饭,到头来还要重煮,还要从头学起,那只会费时费力。

5.做到新旧联系,温故知新

各门知识、各种能力都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自成为一个系统。人们要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它,要从各种能力的基本能力与复杂能力的联系中去掌握它。这就需要树立新旧联系的学习观念,需要树立温故知新的学习观念。

三、教法和学法要有机统一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但是,教法和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

因为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是主导,后者是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法"改革的重要性。应试教育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法采取注入式;而素质教育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教法采用启发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求教师的教法必须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是有机统一的,这一点是现代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的最大特点之一,我们的有效课堂均需寓学法于教法之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的法子根据于学的法子"。实践表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要做到教法和学法的统一,首先要教会学生科学地思维,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反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使学生感到学语文轻松、有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是符合新时期语文教学要求的。

语文教与学范文第6篇

一.教师的教法主要应从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导入、启发、板书等方面入手

(一)语言,是教师教学最重要的工具

教师语言能达到传达情感,打动内心的作用。尤其语文教学的改革特别应注意教师的语言,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求必须十分严密,做到不多说,不少说,且应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也可以运用语文中的修辞手法以增强感染力。并能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要有抑扬顿挫,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在关键是有重音,这样学生才能掌握重点。做到恰到好处的停顿,能达到讲解清晰的作用,总之教师语言应生动有趣、委婉、动听,听起来让学生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

(二)导入,导入语决定一堂课的效果

成功的导入语,如同一顿可口的饭菜的味道,让学生没吃就嗅到了其飘溢的香味,有要大吃一顿的欲望。所以不论是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还是久经沙场的老教师都应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其关键在于最简洁的语言,一下子调动起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强烈的欲望。

例如: 有位老师讲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时,是这样导入的:“我们以前学习过《长城》这篇文章,同学们都知道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以其高大坚固、气魄雄伟成为世界上的伟大奇迹,成为中外旅游胜地,在我们祖国的南方也有一个中外旅游者的圣地,它就是以山水闻名的桂林,大家想知道那儿如何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桂林山水》。”这位老师的导入既复习了《长城》,也引出了第二课《桂林山水》,这为温故导入。导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背景导入、悬念导入、谈话导入,但无论何种导入,都应起到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三)启发式教学已被广大老师所应用,它与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但应注意启发的时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但也不要把启发式教学误认为满堂问。

例如:下面两位老师在讲《青蛙和蟾蜍》一文,对学生进行了提问:

第一位老师:(1)什么是蝌蚪?(2)蝌蚪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第二位老师:(1)同学们,你们见过蝌蚪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呢?(2)你们养过蝌蚪吗?它是怎样长大的呢?

两位老师的同一个问题,但因语言不同,而同学们的答题积极性也不同,显然第二位老师提问更具有启发性。

(四)板书

指教师讲课在黑板上所写的字,板书的好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好的板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板书设计要精炼、概括、科学。

例如:有位老师是这样设计《东郭先生和狼》一课的贪贪贪贪贪(一无所得)

这位老师仅用了一个字,使其依次增大点,点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点明中心,一针见血,可见板书的重要性。

二.课堂教学的改革,主要应从听课,记忆,做笔记等方面入手

(一)听课是课堂学习的基本形式,听课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渠道所以学生要会听,会听就是能听出每堂课的重点,听出中心,要求听清楚,听完整,能在听中看、想、答、说、记。

例如:一位同学在听《桂林山水》一课的第二段时,观察漓江的水的画片时,作者用什么与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自然想到作者用大海和西湖的水与漓江作比较(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动 西湖的 水水平如镜 静)从而导出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这就使学生在听中看、想、说。

(二)记忆方法

心理学上把记忆分为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等几部分组成的,为使学生记得有准又快,语文常用的是理解记忆、联想记忆、趣味记忆,当然因内容而异,来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比如对词语和句的理解就应用理解记忆。例如学习词语“水平如镜,危峰兀立”应用理解记忆,如背诵草原第一自然段,可联想草原的景物自然想出课文内容。

(三)笔记

笔记可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听课效果。记是有针对性、有选择性,不是所有的内容和老师说的都一字不漏的几下。小学语文主要记老师的重点和难点,应主要让学生记黑板的主板部分。

语文教与学范文第7篇

《高中语文教与学》杂志是一本专注于高中语文教育领域的期刊,旨在探讨高中语文教学的最新理论、实践和研究成果,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与进步。该杂志聚焦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理念、方法、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学评估等,并提供先进的教育技术与资源,帮助教师和研究者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

杂志的特色在于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刊发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教学案例的研究分析,杂志着重讨论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内容包括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教学实践案例、教学资源分享等。杂志的作者包括语文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研究者和优秀教师,他们分享了在语文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探索经验,并提供了一系列教学资源和实践方法,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杂志还定期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论坛,促进语文教育领域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该杂志全面覆盖高中语文教育领域,不仅考虑到语文学科的传统内容,而且还强调了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与跨学科的交叉;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概括了其他语文教育类刊物的特点,发掘了其他语文教育未曾探讨的问题,强调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之间建立联系,让理论得以服务于实践,实践得到理论的支持。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各个角度研究高中语文教学,并分享最新的教育技术和资源。

作为高中语文教育领域的重要期刊,该杂志致力于推动高中语文教育的发展与创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还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无论是语文教师、研究者还是教育工作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的教学参考和启发。

语文教与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教与学 策略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堪忧,教师普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我校语文教师经过探索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初中语文教与学的基本策略:即塑严师本色,显个性魅力;共创和谐课堂,激励自主学习;激发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新颖的导入语,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应用直观的板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

一、塑严师本色,显个性魅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质量的好坏跟教师的自身素质有极大的关系,因此,练就过硬的教师个人本领就显得尤为重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把仁道和师道统一起来,既能“传道,授业,解惑”,又能严师出高徒。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别人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若有魅力,他的课就自然有味道,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有一天,一个有33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观摩课。课上得很成功,听课的老师们都被这位历史教师高超的授课艺术迷住了,都忘了记笔记。课后,大家问这位历史教师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历史教师回答:“对这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正在成长着的生命个体,教育需要心灵的沟通,需要情感的交流,需要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的学识和气质是教育的载体和风帆,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所携带的课程资源是否丰富,是否有魅力。教师以其独特的魅力支撑着教育这座千秋大厦。

二、共创和谐课堂,激励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要做到七个“让”:即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问题,那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

三、激发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乐学。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

四、新颖的导入语,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导语,即课文教学时的开场白,教师一走上讲台,就用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引入课文教学,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一堂语文课,学生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内容,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得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这个“开场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步骤,也是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会像一股伴随美妙音律的涓涓甘泉,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一句精辟独到的导语,蕴含丰富深刻的哲理,定能扣人心弦,发人深省。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含蓄的导语,要舍得在每堂新课的导语设计上下功夫。 好的导语,如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上课伊始石破天惊,先声夺人,整节课也因此高崖泻水,汹涌澎湃,让学生一听倾心。如果我们把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比为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那好的导语就是打开这知识宝库的开篇钥匙。

五、应用直观的板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

板书是进行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配合口授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因此它 是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它既体现教师的业务素质的优劣,也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掌握 了它,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也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它为许多教师所重视,在此谈谈我的认识。

语文教与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阅读;高中语文;想像力

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在“少”、“慢”、“差”、“费”的怪圈里徘徊,语文考试的分数是所有科目中最低的,语文教改喊得最响,语文教师遭受的指责也最多,受了不少冤屈,心中有倒不完的苦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能否和谐共振?语文教学的“瓶颈”在哪里?语文教学高效的秘诀在哪里?作为教师有必要反思一下教学,以期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辅工具也异彩纷呈、日新月异。投影仪、电脑等一系列高科技的产物也纷纷出现在课堂上。但无庸质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无论形势如何风云变幻,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名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地方。只有卓越的口才才能打造精彩的语文课堂,我对此深信不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语文教学的源动力——多渠道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大家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设想,一堂让学生听而生厌、恹恹欲睡、照本宣科、索然寡味的语文课能产生多大教学效果。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以巨大的情绪力量感染学生,激发创造的潜能;教师如只顾和尚念经似的传授,不根据课堂信息反馈灵活调整自己的教法,那就是盲目的教学,是教育智慧处于最原始状态的表现。教师要以渊博的学识、民主的理念、丰富的情感、形象的语言、思辨的哲理、灵动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有了,就有了学习进步的可能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在语文教学时,我想以下几点是必须要关注到的。首先,课堂教学中摆正“读”、“讲”、“问”的关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它在默读和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强化记忆,积累语言材料。老师们请记住:“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还要有针对性的训练一些题目,通过实践演习,聚合发散,分析概括,对比思辨,整合筛选,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践中摸索出应试的技巧与策略,形成方法论的集合。教师要随时针对教学实践得来的反馈信息,思考教学策略。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幽默和一般的幽默不同。一般的幽默主要追求轻松快乐,偏重娱乐性,而教学幽默则追求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兼具娱乐性与教育性,层次比一般的幽默要高。所以,教学幽默不能背离教学目的和内容。否则,就会舍本逐末,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给学生以油滑之感。其次,教学幽默应把握分寸,不能流于庸俗,更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如果一堂课幽默不断、笑声不绝,就会冲淡了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幽默为逗乐而幽默甚至低级趣味,就失去了幽默应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如果因为幽默而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幽默就与流言蜚语无异。总之,一句话,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幽默,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语文教与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现状分析;字词学习;普通话;基础知识;阅读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251-01

说起语文教学的历史,人们不会忘记大圣人——孔子,自从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打破以后,私塾教育在中国经历了千年的漫长时期,四书五经几乎成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死记硬背成了古代教学的基本方法。“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我们可以想象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死读书,读死书。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白话文逐渐代替了文言文,现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迈开历史的步伐,走进中国教育的舞台。于是,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据语文课堂评价转载,语文教师很多,但上好语文的教师却很少。初次见到这句话,我有点怀疑,可是,几年来的教学现状,使我不得不承认,语文教师的要求实在太高了。我努力寻找原因,也采取了不少改变方法,但效果不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失误,除了联系日常生活太少,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教学行为的不当,信息化技术运用太少,还应该思考:“老师努力了吗?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这就使我不得不想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个细小环节。

字词学习仍然是重点。通过小学的识字教学,学生已经学会了查字典,对汉字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因而,初中课堂除了平常的情感教育以外,字词学习仍然是重点。但初中生书写潦草,错别字太多,成了语文学习的大问题。许多语文知识就是从书写开始,逐步演变为学习的障碍。在这一方面,田格本书写,教师要求,学生态度非常重要。

认真去写规范字,杜绝错别字。错别字,指写的不成字,在规范字典词典上找不到的字。归根到底,因为汉字本来很复杂,难认﹑难记﹑难写;另外,学生平时不重视,认字不细心,不会也不查字典。我觉得原因是,学生写的太少,没有认清字形结构。我上小学的时代,没有现成的草稿纸,操场成了天然的写字场,一人一块,用小石头在上面写字,记忆效果很好。我想,是不是要让学生多写多练,或许认字效果会好一点。

在语文课上,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声音太小,夹杂了不少方言俗语,成为农村语文课堂的语言习惯。而我们看到,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让学生学会说普通话。大多数学生没有在意这一点,想语文就是跟文字语言有关的学科。在课堂上,除了听课做笔记,很少有人说普通话。我们可否想一下,教师在普通话授课的同时,是不是提倡让学生运用普通话,或许对学生口语表达有一定的帮助,进而促进语文成绩的进步。

古代的传统教学,以死记硬背为主,不用说四书五经的繁杂,固定的写作格式就让人们头疼。而现在的语文课本节选了不少古代诗词,在讲解诵读以后,出现的情况往往是,个别学生的自觉性很差,古诗词没有背诵,或者字词注释句子的含义不理解,这样,有些默写填空就没办法做,造成了有些不该出现的失分现象。可否设想,教师加大抽查力度,让学生背诵一些名篇佳作,对学生学习语文也有帮助。

新课改实施以后,逐渐淡忘了对文化常识的讲述,加上学生平时课业负担重,很少有学生刻意去了解什么是文化。以至于不少学生不了解中外历史,更不用说平常的语文学习了。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的同时,讲述一些人文地理自然知识,让学生知道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改变以往以字词句篇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学习注重理解与运用,而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就是这个知识点。从平时的答卷来看,学生对现代文阅读做的不够好。原因在于,课外阅读太少,不用说让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就是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能仔细阅读的又有几个?教师在授课时,经常设计问题练习,可是,学生的效果呢?只注重了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作品的思想倾向,养成自学的好习惯,现代文阅读就不可怕了。

写作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提到作文,学生想到的就是提笔去写,结果可想而知。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让学生见到题目,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学习修改作文中明显错误的字句,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教师适当加以点评,让学生形成喜爱写作的学习氛围,养成自己作文自己写的习惯,进而提高语文成绩。

我们常说一个词:“教学相长”,意思是教与学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说的就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行为的转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信,在每天的课堂教学后,我们有一点小小的体会——教学反思,会成为每个教师教学成功的一个起点,这点也不可忽视。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也是改变教学行为的一种方法。

上一篇:化学基础知识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程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