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设计构成要素范文

时间:2023-10-14 06:33:08

版面设计构成要素

版面设计构成要素篇1

一、自由版式中的解构特征

“解构”,最初是作为一个哲学术语来理解的。在哲学家海德格尔那里,原是“消解”或“解除解构”的意思①。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则借取了海德格尔的“消解”意义,将其转化为“解构”的思想。所谓解构,就是从颠覆语言解构入手,旨在反对结构主义的研究或认知模式,以求破除结构主义造成的思想限定,谋求更深层次,更广阔的发现和建设。

解构主义具有强烈的个性,其设计风格常被人们归纳为多变的、多元的、非同一化的、破碎的或者凌乱、模糊的。它用不稳定、不连续、差异性的特点,消解了结构主义的单元化、模式化的规律性。自由版式设计中的解构性,实质上是对传统理性版面设计的反叛和颠覆,是对原有古典和以数理为基础的排版秩序结构的肢解和破坏。它将视觉元素和数码化的符号重新组合,反对秩序的存在,元素符号们独立的各尽所能、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在高度自主的状态下建立多元化的自由秩序。这些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无序的版面构成元素

在自由版式设计中反对秩序的存在,各种版面构成要素在版面中自由的进行大小、长短、宽窄等各种穿插。图形和文字可以随意放置在版面的任何一个地方,方向可以倾斜或无序。文字、图片、色块、粗细不等的线条,构成一个支离破碎的空间,充满了切割与重组、解构与承袭的各种创造的可能性。例如以自由版式设计见长的美国平面设计师大卫·卡尔森,他的设计以难已辨认的字体和光怪陆离的视觉效果而出名:倒置混合的排版,各种不同混杂安放的字体,混乱的标题,大小写字母和模糊叠加的形式,还有的字甚至还塞入了小的斜方框中。版面中的构成语言元素呈不和谐及总体的风格混杂及戏谑式的符号混合(如图1)。但是让批评家都感到吃惊的是他的作品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和欢迎。这种无序的版面构成所展示出的解构性,所呈现的漫不经心,颠覆了美学的边界。这种构成形式使版面设计进入一个更为宽松和多元的时代。

2.大胆的版面构成手法

自由版式的构成手法充满了自由,大胆和随意。设计者往往通过合成、透叠、模糊、扭曲等特殊技巧来塑造版面中的各种组成元素。运用电脑、数码等新媒介进行版面特殊效果处理的手法,成为自由版式设计发展的新动向。在技术的支持下,自由版式设计中充满了实验性和偶然性,往往呈现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确定的图形和肌理还有偶然的错误效果保留等等都可以成为版面的构成手法。例如大卫·卡尔森就把在雕版和油印时代无法回避的错误视为一种美。残缺的字母、油墨的污迹以及滚筒的线痕迹成为他最爱使用的页面装饰元素之一。如图2所示,他通过大胆而多样化的手法,在版面设计中构成一个多视点、矛盾、虚幻的多维空间,实现了创意的无限潜能。

3.个性的版面构成氛围

个性就意味着与众不同。自由版式的设计目的似乎一开始就是为了满足大众的视觉欣赏。在自由版式设计中,追求新颖独特的个性表现和有意制造某种神秘、无规则的空间,或者以追求幽默、风趣的表现形式来吸引读者。它能够第一时间吸引读者,让人们印象深刻,能鹤立鸡群于众多视觉形象之上。它完全吸收了解构主义的非理性思路,将那些长期被忽视在传统审美之外的潜在的、从属的形式特征突出和强化,力图唤醒观者的一种陌生的审美意识。这种个性化的处理编排和独特的形式构造使版面产生了神奇美妙的视觉效果,为版面注入了更深的内涵与情趣。

二、自由版式在解构视角下的信息诉求表现

尽管自由版式设计的风格具有极强的“非主流”性,但是发展至今的自由版式设计并不是随心所欲地“激进”设计,而是对解构主义的修正性运用。对一些商业广告或书籍的版面设计时,为了确保设计信息的良好沟通,自由版式设计还是要部分遵循必要的常规设计原则来适应观者的视觉心理。设计师会尽量利用一些看似不和谐的点、线、面与破碎的图文符号去重组版面,来实现详尽分析、清晰示意和个性传达的目的。自由版式中的信息诉求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

1.新奇的视觉吸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的视觉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它具有高度选择性。任何“形”,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建构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当看到一些不太简约合宜的格式塔时,在观者身上就会表现出一种改变刺激物的强烈趋势:一方面会放大、扩展那些适宜的特征;另一方面又会取消和无视那些阻止或妨碍其成为一个简洁规则的好的格式塔的特征。”②在自由版式设计中正是兼顾形式自身的性质和视觉心理的能动反映,利用那些看似零乱、繁琐、无逻辑的视觉形态,创造出挑战观者阅读经验的版面来刺激观者的神经。其目的就是为了唤起人们更长时间的强烈视觉注意和更大的好奇心,让观者的目光在版面中游移、选择、判断,积极地去组织画面,努力去寻找有意义的信息。如图3是一个工作坊海报,海报中有意将“workshop”的字母拼写打乱、错位、横竖交错,并通过放大的字母对画面进行分割。这种自由的排版方式不但诱发观者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到作品的解读,还利用版面的新异性来取代人们对传统版式中常态关系的麻木,达到吸引观众眼球的目的。

2.独特的视觉导向

版面设计构成要素篇2

论文摘要:随着德国包紊斯设计学院的创建,它所提倡的构成主义运动更推进了版面设计艺术的发展,构成主义倡导者李捷斯基提出:构成主义是一种理性和逻样性的艺术。这一观点影响了一代致力于版式设计的设计师。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国内广告业的发展,版式构成的形式更增强了其艺术内洒与概念的延伸。

引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内地平面(美术)设计强询的是美化、装饰、对传统艺术的发掘、研究和继承。到了八、九十年代,随着国家经济的开放,平面(美术)设计全面引进了“三大构成”,出现了中西兼并,多元发展的态势,继而平面(美术)设计中版式构成的内涵不断得以发展和延伸。

    20世纪的现代版式艺术与我国以往的版式艺术相比其根本性的改观就是引进了“三大构成”。而它的引进相当于给我国传统版式艺术进行了一次“革命”。而实践证明.这次“革命”是成功的。

一、版面构成的概念

    版面构成是平面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切视觉传达艺术施展艺术魅力的舞台。

    所谓版式设计,即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视觉排列组合,将理性思维个性化的表现出来,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传达方式。它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产生感官上的美感。版式设计的范围可涉及到报纸、杂志、书籍、画册、企业vi等,它的设计原理和理论贯穿于每一项平面设计的始终。

    版式设计,应追溯到20世纪初欧洲的两位设计大师—莫里斯和李捷斯基。英国人莫里斯,其设计风格严谨、朴素大方,十分简洁淡雅。在版面中采用对称式结构、美观的字体,新颖的版面编排和精美的装饰纹样,具有经久耐看的效果。“设计之父”莫里斯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在欧美国家造成了惊人的妙果并产生广泛的影响。而倡导构成主义的李捷斯基在点线面和色彩处理上运用规律排列,追求秩序美。他用理性的简洁的几何形态构成图形。着重于形体美,节奏美和抽象美。开创了现代版面设计先河。

    说到版面设计,人们自然会把它局限于书籍刊物中。还有人认为版面设计只是技术工作,不重视它的艺术价值。更有人认为版面设计只要规定一种格式即可,只须放上字体而不需要什么设计。长期忽视整体考虑,仅在图片和图形上下工夫。这是多么大的误区!这种保守的传统的设计风格,严重影响着版式设计的发展。

二、版面构成的设计原则

    版式设计是通过版式设计更好的传播信息。只讲究完美的表现形式而脱离内容,或者只求内容而缺乏艺术的表现,版式设计都会变得空洞和呆板,也就引发了版式设计创新发展的研究。

    (一)创愈是关健

    为了更好的使版式设计为版式内容服务,我们就要寻求合乎情理的版式设计语言。创意是设计的第一步。它在版式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内容与形式紧密相连的表现方式已成为版面构成的发展新趋势,设计师们敢于打破前人设计传统,不重复以往习惯性的条条框框,并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觉出新意来,已掀起了一场设计思维与设计理念的革命。一件成功的广告设计作品,经过创造性精心设计的编排,以突出的视觉要素构成形态,具有美的韵味的设计格调与良好的印象效果。使消费者对广告版面产生非同一般的心理接触效果,在瞬间的第一感觉过程里,激发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

    (二)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版面构成是传播信息的桥梁,所追求的完美形式必须符合主题的思想内容,这是版面构成的根基。只讲表现形式而忽略内容,或只求内容而缺乏艺术表现,其版面效果都是不成功的。只有把形式与内容合理的统一,强化整体布局,才能取得版面构成中独特的社会和艺术价值。如何获得版面的整体性,可从以下几点来考虑:1)加强整体的结构组织和方向视觉秩序。如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斜向结构,曲向结构等。2)加强文案的集合性,将文案中多种信息组成块状,使版面具有条理性。3)加强展开页的整体性。无论是产品目录的展开页版,还是跨页版,均为同视线下展示,加强整体性,可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三)版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版面艺术设计的构成离不开艺术表现,美的形式法则是设计师为之奋斗而总结出的理论精华。它是通过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等形式构成法则来规划版面,把抽象美的意念诉诸于观者,并从中获得美的教育和感受。

    1.重复与交错

    在版面构成中,不断重复使用相同基本形式或线,它们的形状,大小,方向都是相同的。重复使设计产生安定,整齐,规律的统一,但重复构成的视觉感受有时容易显得呆板,平淡,缺乏趣味性的变化。故此,在版面中可安排一些交错与重叠,打破版面的呆板,平淡的格局。

    2.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来自于音乐概念,正如歌德所言“美丽属于韵律”。韵律被现代版面构成所吸收。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秩序,重复性连续排列,形成一种律动形式。它有等距离的连续,也有渐变,大小,长短,明暗,形状,高低等排列形成。在节奏中注人美的因素和情感—个性化,就有了韵律。韵律就好比是音乐中的旋律,不但有节奏,更有情调,它能增强版面的感染力。

    3.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同等同量的平衡。对称的形式有以中轴线为轴心的左右对称;以水平线为基准的上下对称和以对称点为源点的放射对称;还有以对称面出发的反转形式,其特点是稳定、庄严、整齐、秩序、安宁、沉静。均衡是一种有变化的平衡。它运用等量不等形方式来表现矛盾的统一性,揭示内在的含蓄的秩序和平衡,达到一种静中有动或动中有静的条理美和动态美。均衡的形式富于变化,趣味,具有灵巧、生动、话泼、轻快的特点。

    4.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将相同或相异的元素作强弱对照编排所运用的形式手法,也是版面设计中取得强烈视觉效果最重要的手法。归纳起来有:主次、大小、粗细、长短、疏密、动静、黑白、刚柔、虚实等对比,它们彼此渗透,相互并存。通常在同一版面中呈现,多种对比关系交融在一起。在对比关系中,对比越清晰鲜明,视觉效果就越强烈。

    调和是在类似或不同类的视觉元素之间寻找相互协调的因素,也是在对比同时产生调和,所以许多版面常表现为既对比又调和,两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

    对比为强差异,产生冲突;调和为寻求共同点,缓和矛盾。两者互为因果,共同营造版面的美感。

    5.比例与适度

    比例是形的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数量的一种比率。比例又是一种用几何语言和数比词汇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抽象艺术形式。成功的版面设计,首先取决于良好的比例关系。比例常常表现一定得数:等比数列,等差数列,黄金比等。其中黄金比例能求得最大限度的和谐,使版面被分割的不同部分产生相互联系。

    适度是版面的整体与局部与人的生理或习性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也就是版面设计要从视觉上适合读者的心理。

    6.变异与秩序

    变异是规律的突破。这一突变之异,往往就是整个版面最具动感,最引人关注的焦点。秩序指版面各视觉元素有组织有规律的形式表现。它使版面具有单纯的结构和井然有序的组织。秩序美是构成版面的灵魂。能体现版面的科学性和条理性。

    在秩序美中融人变异之构成,可使版面获得一种活泼,动情的效果。

    7.虚实与留白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有“计白当黑”这一说法。在版式中,为了强调主体,也可随意将其他部分削弱为虚,甚至以留白来衬托主体的实。所以,留白是版面“虚”处理中一种特殊的手法。版面中的虚实关系以虚衬实,实由虚托这种关系已成为版面设计中的意见手法。按照一般的视觉规律,读者一般将兴趣投人到文字和图片上,从美学的意义上讲,留白与文字和图片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没有空白就难以很好的表现文字和图片。

    版面设计形式的法则乃是创造画面美感的主要手法。所有形式原则在表面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上都是相关而共同为用的。在上述法则中,从变异与秩序中可求取整体与完美的组织;从对称与均衡中可求取稳定因素;在节奏与韵律里,则可产生音乐感和情调。同时,对比产生强调效应;和谐是统一整体的要素;而留白则使版面获得庄重和空间感。

    (四)现代版面设计艺术的新发展

如今,电脑作为现代工具已进入设计领域,使众多设计师们如鱼得水、纵情游弋;现代版式构成中的正文字体越来越小,可以是5-7点,比以前的9-12点显得整体、清秀而富于现代气息。为了寻求版面视觉上的丰富与变化,只须将有限的字体加粗、变细、拉长、压扁或调整行距的宽窄,或变化字号大小。在版面中起着画龙点睛、引人注目的效果。

    在版面空间处理上,文字远、中、近的空间编排,也显示了极强的现代意识。版面构成是属于二维空间的范畴。如何在平面中表现出深度的感觉,对于版式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只有造成版面三维空间效果,才能使版面显得灵活而深远。三维空间可通过版面的远、中、近三个层次来获得,这是一种遐想的空间。远、中、近一般可通过大中小的比例,黑、白、灰的对比,肌理的相互衬托,以及构图的前后关系等形式来获得。在远、中、近空间层次上,一般来说,近景要活跃突出、高调此,远景则要趋于安静、平和、灰一些。这样的版式设计才显得有序。

    电脑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了文字处理系统的革新。图文穿插,在电脑排版中则是非常轻而易举的事情。这种具有插图性质手法非常广泛的运用于文字作品和产品宜传册中,给人以生动、亲切、平和的感觉。促使图形的视觉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结语

如果说瞬间刺激是招贴广告的宗旨,创意精深是其灵魂,戏剧性情节是其特色,那么,版式构成则是涵盖全面的整体视觉形象。除了善于运用造型要素,形式原理,视觉流程之处,更重的是创意的独特形式,达到使观众过目不忘,并津津乐道的效果。

版面设计构成要素篇3

[关键词]报纸 版面设计 文字编辑 美术编辑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信息量的核聚变式增长、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新闻内容的高度同质化,报纸在向读者传递信息时由主动变为被动――受众拥有了极大的选择权,而报纸的编辑不得不煞费苦心地选择、包装新闻,以期获得读者的青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报纸版面设计的作用与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强化与提升,各种新理念推动下的“版面革新”浪潮一次次席卷中国报业。一如国人穿着打扮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读者也见证了报纸版面形象从黑白简陋到五彩斑斓的变化。那么,在这五彩斑斓的背后,谁是真正的设计师?报纸的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究竟谁对版面设计效果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两者在设计制作版面的过程中的关系又应当是怎样的呢?

一、报纸好版面的构成要素与视觉审美

中国传媒视觉联盟网站曾有一句口号,叫“设计影响传媒”, 这里的“设计”其实就是版面设计,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当今中国报业对于报纸形象、版面效果的重视与追求。什么样的报纸版面才是足以“影响传媒”的好版面?笔者认为,简单而言,好的版面应当是视觉形象与报道内容和谐统一的版面。

首先,报纸的基本功能是信息传播,在必须负载大量文字图片信息的前提下进行的报纸版面设计,要先考虑的是把这些信息装下,然后才是怎样装更能吸引读者。因为一个好的版面不能只考虑平面设计的因素,阅读的有序和顺畅才是报纸版面设计的灵魂。赏心悦目的版面总的来说是媒体竞争的要求而非信息传播本身的需要。

其次,报纸版面设计的目的不是设计者的自我欣赏与自我满足,版面效果优劣的终极评判者是广大读者,因为 “报纸不是艺术品,服务于受众,迎合受众口味,是报纸的一个很大的职能。”[1]从这个意义上讲,版面设计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实现对受众视觉流程的最佳引导。因此,我们虽然可以将好版面的构成要素加以罗列,但是在最终的版面效果表达上,审美和文本(内容)的要素其实是融合在一起呈现的。从技术角度而言,一个好版面的构成要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比例与结构协调性。版面设计必须使标题、文章块、图片等各种版面元素在版面的分布能够符合某种协调的比例。从视觉心理上分析,报纸版面的最终设计效果应该是色彩对比协调,平面分布合理,版面表现生动。

图片与视觉冲击力。图片包括图形、图表、漫画等形式。优秀的版面设计往往与图片的合理使用直接相关,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拼命使用大图片就能够获得足够的视觉冲击力,并进而造就报纸的好版面。图片与新闻信息的关系、图片本身的质量及图片与全部版面元素的比例等,都是我们在运用图片营造视觉冲击以吸引受众时需要谨慎考虑的细节。

标题与纯装饰元素。报纸本身是以文字为主的信息平台,所以,虽然标题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视觉审美要素,但是其在版面中的信息影响力和视觉吸引力使之成为版面设计时不可忽视的重要构成元素,特别是在那些可以大量运用字体、形态与色彩的版面中。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文字而兼具美术属性的标题,其制作也包含文字和美术两方面的要求。而装饰元素――线条、花边、底纹、题花等纯美术手段以及软件提供的多样化特效的运用对版面的视觉审美效果有辅助的贡献。此外,色彩是一个需要特别强调的非常重要的版面元素,它直接影响视觉审美效果,只不过其运用是融合于各种版面元素之中的。

信息量与信息有效性。这组元素本身不具备审美属性,也不是版面的有形构成,但是它无疑属于一个好版面所追求的目标范畴,因此我们特别加以提出和强调。在设计报纸版面时,编辑往往踌躇于传递更多的信息量与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前者可能以牺牲版面的视觉审美为代价,后者则更注重将信息传递与平台设计进行结合与协调,即使版面在突出视觉吸引的同时尽可能承载更多的信息。信息量的实现只是简单地填充版面,而信息有效性的实现则需要图文素材的轻重取舍和版面的精心设计。

二、好的版面设计对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的要求

一个版面是由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共同设计完成的,这是今天的平面媒体从业者的常识。但是据考证,早期形态的报纸几乎没有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的专业分工。因为在很长的时期里,版面所呈现的审美元素是贫瘠的,报纸所面对的竞争对手稀少,那时的编辑需要做的主要是将信息排列完整。社会的进步源于生产力,技术的发展导致分工细化、竞争加剧以及受众的眼光更加挑剔。因此,美术编辑的出现和受重视成了报纸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在今天的中国,除了高校校报、行业报等业余报纸,几乎没有哪家专业平面媒体敢于将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的职能合并到一名“全能编辑”身上。由此也引发出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之于版面设计的定位问题。

文字编辑是版面的责任者。通常,报纸的每个版面都有一名责任编辑,责任编辑也都无一例外的由文字编辑担任。通常,文字编辑既然是版面的责任者,也是决定版面的最终内容与形式的“拍板人”。对于生产好版面而言,其最重要的工作环节在于版面的构想与安排。有的文字编辑习惯于让美术编辑按照自己的意图设计制作版面,有的文字编辑会与美术编辑共同分析报道内容之后再提出版面设计意图――后者无疑是一名成熟而深具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的报纸编辑,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版面构想和最终的版面效果之间需要美术编辑搭建桥梁。

美术编辑是版面的设计者。从专业的角度看,一个版面的好坏,美编责无旁贷,甚至至关重要。毕竟,“艺术表达中的精神创造,不只是一种思想认识,最后还须落实到具体的创作实践中。”[2]他们会根据视觉审美和版面构成要素的要求去安排版面、美化版面、创意版面,他们是大多数视觉冲击力的具体制造者。如果说经过文字编辑、图片编辑精心加工的版面原始图文信息是一块璞玉,那么,好的美术编辑要做的,就是恰到好处地将其雕琢成一块精美的玉石。这玉石之美在于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它本身的优良质地,而非被人工雕痕搞得失去了本来面目。要制作出吸引读者的好版面,往往取决于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的沟通以及美术编辑的专业能力,而不仅仅是美术编辑的主观想象。因此,对美术编辑来说,了解报道内容以及寻求与文字编辑的版面创意沟通是做出一个好版面的前提。

笔者认为,一名优秀的美术编辑应具备这几方面的素质:独立的美术原创能力和平面设计技能,善于完善文字编辑的版面思路并准确判断他们所提供的素材的表现形式,执行和指导漫画制图制表的能力,报纸版面的全局意识和整体思路,相当的新闻敏感和文化素养。其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美术原创能力和版面的全局意识。

编辑的协作与版面的协调。说到底,报纸版面的设计是基于新闻信息的特殊平面设计,这样的设计既有对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分别的要求,更有对二者共同的要求。原因如上所述,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的工作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实际操作中,彼此很难代替。这就要求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在设计版面时积极协作,充分沟通,相互促进,只有双方配合默契,才能使版面的内容与形式协调、美观,才能保证一个好版面的实现。

三、版面设计环节的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关系之现状及原因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对报纸版面的构成要素和一个好版面对编辑的要求做了大致梳理。那么,在现实的报纸版面设计环节,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让我们先来看看美术编辑通常会有的一些抱怨:

当你作为一个美编在设计一个报纸版面的时候,编辑、编辑部主任、值班编委等,都有各自对版面的看法,导致美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到底是听编辑的还是听编委的?

美编就是戴着镣铐的舞者。有编辑总爱说这样一句让美术编辑深感无奈的话:“快点,把版面装饰一下……”

只管信息量,信息越多越好,在很多老总和编辑眼里,一个版面信息量越多,那这个版面就是好版面。[3]

的确,在现实中,美术编辑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这里既有流程管理、版面权限的原因,也涉及办报理念、版面意识等因素。相对而言,只有在某些极端的时刻――诸如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特刊专刊的策划制作,才能凸显美术编辑的价值。毕竟,在当前的中国报业,就总体而言,文字仍然重于视觉,因此通常是美术编辑根据文字编辑的既定版面意图来构架和装饰版面。

与此同时,文字编辑对美术编辑的意见大致集中在两个方向:抱怨美术编辑的不主动或者过于追求视觉效果。前者是指部分美编在版面设计制作时态度消极,往往秉持“文字编辑怎么说我就怎么做”的信条,认为反正版面设计的决定权在责任编辑手里,自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乐得出工不出力。后者则是指某些“强势”的美编在设计制作版面时言必称视觉效果、美学原理,动辄要求文字编辑删减标题或内文,武断地处置新闻的主次关系,夸张、主观地使用图片等各种视觉元素。不过,在现实中,这种“强势”的美编是极少的,换句话讲,美术编辑在与文字编辑配合时持消极态度更加常态化。

造成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之间关系不协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版面理念、人员配置、职业培训等报社的主观因素,也有人才培养的先天不足。就报社人员配置而言,虽然对美术编辑的重视意识在日益强化,但是任何一家报社在配置人员时都不会考虑过多的美编。基本的状况是,版面的责任编辑是固定的,美术编辑却是流动的,因为美术编辑的数量往往大大少于文字编辑。就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的专业学习背景而言,至今中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仍存在实践能力薄弱的弊端。例如,新闻系学生很少接受美术和排版相关软件的学习训练,美术系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文字功底、文化素养相对短板。人才培养和用人模式上的先天缺失,再加之后期缺乏对这两类专业人员业务素养的交叉培训,就造成了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彼此缺位,版面设计只有简单的人员交叉而缺乏深度的专业互动的状况。

四、观点与建议

纵观当今中国报业,随着版面设计的作用与地位的强化和提升,美术编辑的作用与地位也呈现出与时俱进之势。准确定位、科学协调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的关系,对优化版面效果、提升办报质量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到底谁在设计报纸的版面?答案其实就是客观现实本身,也就是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共同设计版面。两者之于版面的分工和责任虽有所不同,但是从设计的角度和制作好版面的要求出发,笔者认为,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一种协作关系、搭档关系。纠缠于版面权限往往导致双方关系紧张或淡漠,并进而影响版面设计制作质量。

“设计是不同技术与文化的综合,谁的综合能力强,谁就能在产品的设计上出奇制胜。”[4]就报社的工作流程而言,版面设计是一个专业交叉性最突出的环节。与采访、编辑、摄影、印刷、发行不同,这个环节的工作需要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两个不同专业的人员合力完成。为了实现双方的共同目标――设计制作出好版面,一方面,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笔者主张具有版面责任权限的文字编辑应更多地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和美术专业素养,毕竟他们居于相对主导的位置;同时美术编辑也要不断提高新闻敏感等业务及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从实现双方关系的协调出发,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应当淡化权限,强调合作,强化沟通,进而磨合出一种默契的配合机制。只有这样,彼此才能在积极愉快的工作状态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真正实现版面设计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共同打造出优秀的好版面。

当然,从大学教育阶段就着手改善专业学习结构,培养未来从业者的综合能力,是促成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实现职业角色良性互动的正本之源。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中积极考虑可能的从业技能需要,提供尽可能实用的学习内容。在这方面,成都商报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合作已经开始了非常有益的尝试。他们的具体做法之一是,成都商报的资深媒体人士到校开设课程或讲座,从实际操作的层面讲授报纸各工作环节的专业技能,以期与学院的课堂教育相结合,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务实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5]此外,报社主动为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提供业务培训,以提高其相关交叉专业知识技能,也不失为一种现实可行的办法。

注释:

[1] 邱沛篁,席文举,刘为民. 都市报刊新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48.

[2] 钟跃英. 原创性艺术.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108.

[3] http///forum.php? mod=viewthread&tid=56&extra=&page=1.

[4] 徐恒醇. 科技美学――理性与感性世界的对话.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44-248.

[5] 《成都商报》记者编辑登上川大讲堂.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09-05(03).

版面设计构成要素篇4

【关键词】平面设计 视觉传达 设计师

平面设计师在考虑设计构思同时,也要将摄影图片恰当地应用到设计中,和版式设计内容相关的图片素材对平面设计作品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图片素材在当今设计领域成了设计师们除了运用图形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之外的有力武器。设计师如何运用好图片素材,来表达自己独具匠心的设计意图,是设计师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

一、平面版式设计中合理运用图片

从视觉传达设计的层面上看,图片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的特性。它能够形象地表现设计主题和创意构思,是平面设计主要的构成要素,对设计理念的陈述和表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设计师在确定了设计主题后,就要根据主题来选取合适的图片运用到设计中。目前图片已经完美的运用于平面印刷中,几乎涵盖了所有平面印刷产品设计中。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是写实、象征、漫画、卡通、装饰、构成等样式。另外图片在新的印刷技术下,已应用于服装领域,装饰领域等,将来的发展前景不容小觑。图片比之于传统的绘画和电脑绘图,有很多优点,它的表现力和真实感更强,更具有说服力,更能使人产生共鸣。在设计构思中,图片素材的选取上要考虑图片的主题、构图的独特性等因素。这里首先要满足视觉传达的需要,其次是图片细节的准确性,以及图片如何使用的问题;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便于对设计内容的精确传达,从而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版式设计中图片剪裁是满足设计表达的必要任务,如何让图片更有视觉冲击力,就必须注意画面元素的简洁,因为画面元素过多,就会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图片的准确传达信息的功能就会大大减弱。因此,我们对图片进行必要的裁剪处理,要做到删繁就简,裁剪适当,色调统一,主题清晰明确,确保视觉传达的完整准确。在版面设计排版布局过程中,图片的安排和搭配同样非常重要。在不同的平面设计形式中,一个整版放多少张图片,图片之间的大小搭配如何处理,都是设计人员必须周密考虑和统筹安排的。在通常多图的情况下,一个版面中须要有一张较大图片来突出说明,这张图片习惯上一般占据整个版面的视觉中心位置和版面的较大的面积,其他图片相应做小,以形成对比,增加版面的美观,增强其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图片编辑软件,将选用的主要图片进行加工处理,满足设计的需要。比如,可以在图片对比度相当高的情况下,通过周边排列文字的方法减少对比。也可以运用图片的上下叠加来获得减少对比,既满足了技术要求又搞活了版面设计;可是叠加图片要注意选择上下色彩和对比较大的图片,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图片的表达,增强版面层次感,加强图片的视觉冲击力。在使用人物感情起伏剧烈动作幅度较大的图片时,也可以灵活地将人物的头、手、脚等冲出画面,从而起到强化人物感情的效果。在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静态画面的图片尽量不要做主打图,因为静态图片容易使版面陷于沉闷,而且图片本身进行技术处理也耗时费力,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其它处理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使整个设计作品和谐统一主题突出。

二、图片要服务于平面版式设计

平面版式设计中的几个主要构成要素中,除了版面编排,文字、图形、色彩之外,图片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目前的平面版式设计之中,图片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的,没有图片作为基本表现手段,没有图片成为设计的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形式将会大相径庭了。图片的产生原本并非为了完善平面设计而出现,它本身是作为独立艺术形式呈现给世人的,直到今天它的这一主要功能仍然发挥着它独特的魅力。这里设计师还要根据排版内容的具体需要,对摄影师提出具体要求,使其摄影作品准确服务于平面版式设计的需要,不能作为独立的艺术作品来思考,如果这样图片在设计中将破坏版式的整体性。人们在探索如何记录下真实影像的过程中,出现新的技术手段的摄影图片,在它出现后很快被运用到平面版式设计之中,其本身也是通过平面的形式进行视觉的传达,从而也逐渐成为平面版式设计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虽然西方国家的平面设计在字体的编排上,在版面样式上,在插图技巧上,在排版技术的软硬件上都有巨大变化,而插图设计一直不得不依靠手工绘制。因为早期插图印刷技术除了运用木刻、石版和铜版之外,基本还没有应用机械、化学或者更加现代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处理。腐蚀版技术和石版技术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所有的插图都不得不采用这三种方式应用到印刷上。虽然这三种方法各有优劣,但作为迅速传达图像信息的基本要求,这三种方法都无法做到,手工描绘毕竟是非常缓慢的艺术创作过程,这个技术如果得不到突破,插图在杂志、报纸,特别是新闻报道上的运用依然是无法得到开拓的。这种情况直到摄影技术的发明和发展,才得到了革命化的改变。随着摄影图片在印刷上的应用,平面设计的技术也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平面设计的手段,使平面设计不单单是文章和色彩的排列组合,开辟了一个新的平面媒介表现的空间。

三、平面版式设计思维要紧跟时代步伐

要了解平面版式设计的基本构思和理念,使图片成为平面版式设计的重要载体,我们首先要研究图片所具有的优势和它的局限性,从而将摄影图片素材自然地融入平面版式设计之中。当前在我们常见的报纸版式设计中,以图片为主要设计元素的设计占很大比例。特别是当下网络页面设计中,图片更是无处不在。单从那些以明星或俊男靓女图片为主体的平面设计中,就能感受到图片对设计的支撑作用。目前的平面设计领域比如书籍装帧、海报设计、户外广告、报纸广告、产品包装等,都大量的使用图片这一设计元素。如果我们的平面设计师不去很好地掌握了解图片的传播特性,就很难把设计进行下去,也就很难完成设计任务。设计师如何把图片与文字图案及色彩有机地结合到设计作品中,是考察平面设计师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创造性思维同样是平面设计师的能力体现,它需要设计师深入生活了解生活,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拓展并创新自己的思维,在设计过程中激发出火花,使图片素材通过设计师的精彩创意释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设计师大脑中创造性思维是别人无法替代和模仿的,设计师通过将自己的巧妙创意,通过恰当的手法进行实施。这里图片的创意同样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很好的创意图片配合设计的实施,很多好的设计创意都将只是停留在设计师大脑中难以实现。数码图片的出现为平面设计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力量,使图片和计算机网络完美的结合,大大提高了设计工作效率,减轻了设计工作的劳动强度。改变了设计师设计观念,为平面设计带来了历史性的飞跃。平面设计在技术层面已经离不开数字图像和计算机了,从创作层面来讲更加分不开了,图片的作用也将随之大为提高。

综上所述,在平面版式设计领域,无论是设计的创意构思,还是版式设计的表现形式,都应该在吸收、借鉴现代设计语言的同时,加强对新技术的运用和创新图片在版式设计中的功用;合理运用好图片素材去完成符合时代需要的设计任务。

参考文献

①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②张善夫:《影像表现领域的新空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③席跃良:《平面版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

④文健、钟卓丽、李天飞:《平面构成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⑤黛比・米尔曼 著,鲍晨 译:《像设计师那样思考》,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艺术系)

版面设计构成要素篇5

【关键词】版式设计 创意表达 能力培养

在大众信息频繁更新的当下,版式设计课程在高校设计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到广告路牌,小到一枚邮票、一张名片,都体现了版式设计对视觉美感表现的重要性。这门仅有十来年教学历程的课程,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完善。版式设计理论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理论,单纯地向学生讲解视觉传达设计技法、形式规律和视觉元素的构成关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版式设计创意的最终目的,即具备社会性、应用性、市场性和审美性。设计教学的根本应在于培养学生创意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创意就是将一个创意构思通过视觉传达方式形成新的视觉语境,从而在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传达作用和视觉引导作用。

初学设计的学生,大多无法领悟版式设计的真谛。虽然在设计的过程中附加了操作技巧,在视觉形式上也进行了美化,但对设计的理解仍停留在对视觉元素的拼凑上。教师应培养学生设计创意能力,因为真正的设计师最需要重视的是作为创意动力的情感和设计技巧相联系的实践经验。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对设计的要求最终要取决于以人的情感需要为基础,切合时代脉搏的设计思维方式,才是设计师最应掌握的基本内容。广义的版式设计的创意不仅指创新的“点子”,也是指完成设计创意思维过程的一系列思考活动,是对设计者的思想境界、艺术修养、审美能力、技术知识的全面检验。对学生版式设计创意能力的培养,应具有教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具体从以下四方面来讲。

一、对版式设计要求的理解能力

初学者在版式设计创意中往往容易忽略对主题内容的深入分析和理解,仅把版式设计作为单纯的自我表达的平台,忽视了版式设计具有针对性这一客观要求。在版式设计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向学生阐明深入理解版面设计内容的重要性。版式设计要在准确传达主题的基础上提高整体内容的艺术性和文化性,以增强信息传播的效率,这是实现版式设计价值的唯一途径。思路简单、立意肤浅的版式设计作品无法满足视觉信息传达的要求,也无法提升学生自身的设计水平。优秀的设计作品需要更加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对设计主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归纳提高。学生在进行版式设计创意之前,应深入思考以下几点:

首先,要具备明确的设计目标。要充分了解设计项目委托方的重点需求——如商品信息、企业信息、活动策略等,明确设计传播信息的出发点、内容,确定设计将要达到的最终效果。版式设计的应用范围不同,所需要传播的信息也随之不同。在整个创作设计的过程中,都要以实现设计目标作为最高标准及时刻检验设计行为的重要依据。

其次,了解设计项目的需求。根据设计目标来定位读者群体,通过调研、分析明确委托方与目标受众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版面主题内容深入地把握并传递受众最深层次的需要,借助版式编排手段将信息通过大众认可的设计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使其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使理念得到全面提升并起到推介客户的作用,满足委托方的基本利益。

再次,了解所处的设计环境。制约版式创意的因素很多,设计师必须清晰地了解设计目标存在的背景。例如:在进行包装设计的版式编排时,要参照商品的功能、品质、价格、市场认可以及市场定位、销售服务和委托方计划投入设计环节中的资金预算等诸多方面进行构思,找到一个让受众接纳的突破口,此时,版式设计创作的前提条件便应运而生。

最后,了解媒介的特征。承载和传播视觉信息的载体,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更加多元化。在影像、印刷、户外、网络、移动媒体中都体现着版式设计艺术的直观魅力,媒介的不同特征对版式设计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掌握媒介的特征,进行区别对待才能做到物有所需且事半功倍。同时,还要考虑版式设计的实现工艺,也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参考对象。

二、将主观意识与客观功能相结合的能力

版式设计不同于美术作品,因为版式设计是为特定的受众群体创作的,肩负着客户信息传播的主要任务。这一任务包括传播功能、促销功能、强化记忆功能和教化功能。因此,客观功能是版式设计的首要原则。一个成功的版式设计,既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又能使读者通过版面的阅读产生美的遐想与共鸣。主观意识与客观功能的脱离,往往成为设计平庸和失败的主要原因。设计者需要明确版式设计的目的在于解决现实需求,而非主观随意地创造自认为潇洒的视觉画面。版式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等多学科的高度统一体,形式因有内容而生魅力,内容因有形式而增活力,在版式设计的创作中需要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并加以思考,明确客户的需求,深入了解、观察、研究与设计有关的方方面面,最大程度地实现作品功能的要求,让设计师的观点与理念渗入读者的心灵。

三、想象创造能力

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的视觉习惯在不断发生改变,设计师需要不断地为版式设计注入新的形式特质。优秀的版式设计来自创意的闪现和凝聚,设计师需要具备按设计要求而积极有效地形成设计意象的创新能力。设计教育家伊顿曾说:“首先应解放和加强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注重技术的自由发挥。”结合一般版式设计创作的行为规律,可归纳出以下三个影响想象创造能力的因素。

(一)设计师的知识结构与修养

为了创造更加合乎情理的版式艺术语言,达到最佳效果,缜密的创意构思过程成为版式设计艺术的核心。想要设计出意新、形美、变化而又统一,并具有审美情趣的版面,就要不断丰富和提高设计者的知识层面与文化素养。在版式设计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创意设计思维来自于自身知识结构的拓展。在学习中需要放开眼界,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仅要涉及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还包括必要的自然科学,例如艺术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语言学、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切合实际地对以上门类进行一定程度的学习和研究,才能设计出真正被社会认可的创意性设计作品。在想象创造的过程中,影响设计者的还有本身的设计素养,作为版式设计创造的主体,创意构思的前提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无关设计经验的丰富,而在于设计的职业道德精神。尊崇“适度设计”“健康设计”“美的设计”的原则,进行版式设计的创意构思,增强学生的设计修养,是高校设计理论教学最根本的前提条件。

(二)灵感、联想与想象

创意产生的基础在于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需要引导学生在版式设计的学习中主动地、独立地进行创造性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放思想,帮助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从中提炼出创意的源泉——灵感。灵感是创造力高度发挥时出现的一种突发性心理过程,它是创造者进行长期知识储备后,在某一瞬间调动自己全部智力集中利用的结果。因此,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文化知识是设计所需的灵感来源的前提。此外,对设计的执著与热情也为灵感闪现创造了温床。只有从心底热爱设计,对元素的选择与组合、色彩的调整与搭配、文字的推敲及整体版面内容的情节设定乐此不疲地研究,面对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勇往直前,灵感才能源源不断。

联想与想象是灵感升华的产物,是想象创造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版式设计的创意在于创造出别人没有创造出的视觉语言,抑或在人们都熟悉、麻木的视觉语言基础上找到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创造性的表达归根结底是要通过对视觉元素和图文配置完成的。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起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活动,掌握思考方法,通过联想的迁发、扩散、引申,拓展出局部受限的观念超出常规,为视觉信息赋予新奇的个性思想。由于设计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性,这也有助于联想在版式创意构思中起到托物言志、类比的表现效果。联想是一种创意阶段的思维方式,而想象往往是酝酿表现形式阶段的思想过程。它是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以后得到的一种形象思维,是一种创新的心理活动。广义的想象包含着联想,狭义的想象则包含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表述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在设计构思中很少用到,一般的想象均为创造性想象,即根据一定目的,不依靠现成材料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来的新形象。创造想象能够摆脱原有的表象的制约,能够对旧的表象进行分解组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形象,更好地服务于版式创意设计。

灵感、联想与想象仅仅是对思维形式的简单归纳和简要提炼,版式设计的创意思维往往是联想与想象相互关联组成的复合产物。同时,它又不完全等同平面设计中作品主题思想的创意,既相对独立,又必须服务于主题思想。提高学生对版面的编排创意能力需要鼓励学生广泛发动这种创意思维,扩大相关范围,根据设计要求运用发散思维进行联想与想象,增大与主体相关的意象容量,使大脑中构思的意象更为成熟,从而更好地为版式设计服务。

(三)创造个性及形式个性

创造个性是指具有创造意向、创造情感、创造意志以及创造性格等独特的心理品质,是支撑设计者在版式设计中进行想象的精神要素。具备创造个性是展开想象创造能力的必备条件,也是在创造活动中逐渐形成且发展起来的。进行打破思维定式的设计活动。例如:联想训练,有助于创造个性的培养,使初学者的创作思考过程由盲目到明确,由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只有激发创造思维模式的个性,学生才可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所长,从而培养出自身的形式风格。初学者常常将“时髦”与“个性”混淆,导致心态轻浮、思路简单的通病,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个性”是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有别于其他设计师的独特审美表现,是自我观念的传达,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学习已有的多样风格化视觉表现语言,为日后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打下坚实的基础。版式设计的优与劣从根本上说是从设计创意上拉开距离的,而是否带有鲜明个性的设计构思则是决定创意好坏的主要因素,可见其个性思维在版式设计中的重要性。

四、创意表达能力

版式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设计表达和操作过程是完成版式创意设计的最终途径。脑中的意象能否清晰、快捷地转化为纸上或计算机屏幕上可见的视觉形象,是检验一个设计师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版式设计最终要传达的不是单纯的文字信息,还有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视觉感受,由于传播的视觉信息不同,感觉也五味杂陈,听觉、味觉、触觉等常常囊括其中。设计师必须要将这种感觉完整地落实到视觉元素和整体版式编排上,唤起受众心中同样的感觉。许多学生在设计时往往创意不错,但形式总是不及“感觉”,这时不仅要提高手绘表现的基本功,还需要了解点、线、面的视觉元素在版式设计中的空间构架作用以及视觉形式特征,并掌握版式设计的审美需要。即便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来表达设计构思,上述能力仍然是完成版式创意的重要方面。多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提高对形式感的感悟能力,看经典的版式设计作品,解析并用心体会其中的构图特点和意境表现,尝试多种形式的版式设计练习,都是提高学生形式驾驭能力的方法。此外,还要掌握电脑设计软件的使用技能。计算机不仅是现代设计工具,还是扩大设计师设计观念、设计思维方式以及设计知识结构的重要工具,帮助设计师挖掘新的表现技巧,为脑海中的创意构思设计出更多的形式,使版式设计作品更具有延展性。

结语

版式设计不仅是形象思维,对其创意能力的设计教学研究更是一种抽象思辨。教师作为这种设计现象的深度解析者和传播者,必须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将其内涵揭示出来,在实践中从多种角度拓展思维模式,从不同角度寻找版式设计思维的创造性表达。这既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对创新意识的呼唤。

(注:本文系黑龙江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版式设计语言在设计艺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2B017)

参考文献:

[1]常樱.平面设计——观念、规律、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伊延波.广告创意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王绍强.编排设计法则[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1.

版面设计构成要素篇6

关键词: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设计

一、三大构成的概念

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空间里,将物体的形态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形式法则进行分解、打散、重构的训练方法,主要研究的是在二维空间内结构构成的变化规律。色彩构成是讲诉如何调色的原理,色彩设计是通过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这三大要素来传达作品的风格。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平面构成是表现在二维空间上的,而立体构成则是表现在三维空间上的,它是研究三维空间里如何将立体造型元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一个富有个性、视觉冲击力强、构成形式丰富的立体形态学科。

二、学习三大构成的意义

平面构成是培养创意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基本方法,将点、线、面这些基本构成要素转换成视觉元素形象,将元素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灵活巧妙的组合,再加上骨骼进行完善图形的框架创造出新颖视觉冲击力强的新图形,达到视觉传达的功能性、实用性审美性的统一。

色彩构成注重的是如何应用色彩视觉、色彩心理、色彩情感去创造更丰富的颜色,如何是作品更好的传达出作品的内涵,提高设计审美和视觉效果。只有掌握好了色彩构成这几方面的内容,才能在以后的设计创作中,更加突出作品的个性化和设计创意性,使作品具有更加强烈的视觉渲染力和视觉张力。因此色彩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

立体构成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了解立体感觉、认识物体的结构和空间形态创造的基本课程。它主要利用各种不同质感的材料来重新组合成新的形态,再加上材料和工艺的结合,完美地展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想融合。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能深切感受到三维立体空间感、空间想象能力和控制立体空间的能力,能够增强自身的动手嫩里和空间造型能力。

三、三大构成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平面设计里的一些理论基础无外乎就是点、线、面的运用和构成手法,而在平面设计这个大范围里包括书籍排版、包装设计、招贴设计等这些门类都离不开版式设计也就是排版。在进行设计时,我们就可以把一切元素看成点、线、面的关系按照平面构成的构成手法和规律来组合最后作品则会给人更加丰富的视觉感受。

色彩构成与平面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看到的生活里接触到的一些产品的包装设计、平面广告、招贴设计、书籍装帧和VI设计等,我们对这些的第一视觉印象其实就是色彩。一个好的平面式设计作品除了是借助图形表达之外,绝大部分因素则取决于色彩的使用和搭配,好的色彩搭配会让作品更出彩,而搭配不当也会让作品失分。

立体构成也被称之为空间构成,空间构成就是对造型和空间的探索,因此在平面设计领域里把空间构成的概念运用到其中,不仅能强化二维的作品里的空间感还能丰富其视觉冲击力和作品的感染力。在设计应用中如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立体书设计等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这些都是需要到二维和三维相结合完成的设计。

四、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平面构成按照美学的原理,将元素进行编排和组合,其主要探求二维空间的视觉规律、形象的建立、骨格的组织、各种元素的构成规律,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构图方法;色彩构成介绍色彩的一些知识,认识颜色搭配,了解色彩的对比与融合关系,对设计中的色彩运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颜色本体的属性,明度,纯度,色相,在一个设计作品里,安排的色彩也是有平面构成因素的,色彩在画面中的比例、搭配和侧重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而立体构成是在学习了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基础上再学习的,立体构成主要研究的是空间感表面上看来这三者见并没什么联系,单实际上这三者间的作用和影响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

不管是在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三大构成都是必修的基础课,而对于平面设计而言三大构成就显得尤橹匾了,三大构成培养平面组合搭配、色彩搭配以及立体感在平面设计的实际操作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习三大构成有利于加强设计方面的创造力和提高创作的想象力,更加完善的表达去完成设计作品。三大构成是平面设计里重中之重的基础课程也是支撑着平面设计的一个内在的核心理论,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去创造新的思维方法和表现形式,去创造更有的内涵、更富创意和视觉冲击力强的设计作品。在平面设计领域里所指的的平面是指二维空间,色彩是指色彩搭配,立体则是指三维空间,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培养我们自身的艺术塑形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掌握好三大构成表现技法和创造方式,是能否在平面设计中将技术、技巧、技法及体现整体素质和艺术修养设计师的至关重要的内容,彻底掌握三大构成的内容是在训练中的第一步,也是学好平面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郝琦,高震.“三大构成”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广西轻工业,2010(06).

[2]李卓,吴琳.平面构成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刘晓宏,林伟.色彩构成及应用[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4]张佳宁,易琳.立体构成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喻小飞.设计构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6]王亚非,韩晓曼.平面设计实用手册[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包世莲(1991.11-),女,汉族,广西合浦人,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出版传媒艺术设计。

版面设计构成要素篇7

版面设计并非只用于书刊的排版当中,网页、广告、海报等涉及到平面及影像的众多领域都会用到版面设计。好的版面设计可以更好地传达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或者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并能增强可读性,使经过版面设计的内容更加醒目、美观。版面设计是艺术构思与编排技术相结合的工作,是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体虽然目前版面设计出现了整体性的飞跃,主要体现在版面设计走向多元化、形式化以及设计中的视觉因素的强化,但同封面相比,被关注的程度远远不够。版面设计应从生态化、功能性的角度出发,服务于书籍内容与读者,体现本民族的设计精神。

一、现阶段版面设计存在的现状

1.视觉元素的泛滥为了吸引读者,从教材到畅销书乃至学术著作都用插图修饰,各个出版社和杂志社都认为图文是最能增强艺术美感,只要在文章中插入绚丽多彩的图片,这就增强了版面设计的美感,其实这只是片面的想法,过于强调形式的这一艺术创作就冒犯了版面设计的大忌,只单独强调独特而背离了视觉传递的基本原则。这样图书失去了原文应有的严谨氛围,甚至形成视觉障碍,图片成为为了让页面更好看而成为一种流行,令书籍设计整体水平受到影响,给读者审美形成误导。

2.内容与形式的背离破坏整体性版面设计的形式一定要服从内容,但是近些年设计师常常将版面设计过于创新,已经超出一定的范围,完全为了满足个人的空间想象,设计师往往更热衷于吸引顾客的眼球,将自己的个性带到版面艺术中来,纷纷追求原创性和个人风格的多元化,把读者抛在一边,并且形式间的不统一,导致版面设计的随意散乱,背离版面设计的基本功能定位,其实这样就会背离了版面设计的本质。

3.教学存在的误区版面设计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本课。保守的、传统的设计风格版面艺术教学将版面设计固定于某种形式,僵硬地将文字强加与设计中,不注重图片与文字的结合,因为版面设计最根本的任务是吸引读者的视线,增强阅读的兴致,帮助读者理解信息。出版物传递信息的媒在教学中往往将它简单化,版面设计和设计教育缺少了创意及整体的考虑,并且缺少情趣性。

4.电脑设计的误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自然而然的应用到版面设计中来,但是电脑的运用过程中,太多的技术处理与互联网带来的广泛资源使得文字与图片堆积,使设计师将而且太注重文字处理,忽视了对字的间距与空间以及图文排列缺少斟酌,导致设计元素间的不协调。

二、未来版面设计的发展趋势

1.各元素间的和谐发展趋势版面设计要保持各元素间的和谐以及版面与读者间的表现,尽量避免很多元素的分散排列,抓住一个视觉中心,从生理上和心理上为读者带去愉悦和舒适感,使信息以人们最易接受的形态传递。对设计点、线、面元素间协调性的把握,“点”也可以和其他形态组合,起着平衡画面轻重,填补一定的空间,点缀和活跃画面气氛的作用;还可以组合起来,成为一种肌理或其他要素,衬托画面主体。“线”都有它自己独特的个性与情感存在着。将各种不同的线运用到版面设计中去,就会获得各种不同的效果。所以说,设计者能善于运用它,就等于拥有一个最得力的工具。线可以串联各种视觉要素,可以分割画面和图像文字,可以使画面充满动感,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稳定画面。“面”在空间上占有的面积最多,因而在视觉上要比点、线来得强烈、实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使这些元素在方寸之地和谐共存。简约的设计符合心理学中“部分之和大于整体”和人类视觉原理。

2.版面设计的整体性的发展趋势点、线、面是构成视觉的空间的基本元素,也是板面设计上的主要语言。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组合出各种各样的形态,构建成一个个千变万化的全新版面。板面设计实际上就是如何经营好点、线、面,使他们整体结合起来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字型和图形的选择与编排与书籍的风格要相应。一本或一套书籍的设计风格或设计手段一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与读者的心灵产生碰撞,从科学的角度讲就是研究人的视觉心理学和视觉生理学,为读者营造出一个贴心的阅读氛围。版面设计不能脱离书籍而存在,其任务就是为读者服务,不是任意发泄艺术家的感情的所谓“纯艺术”,使设计反映书籍内涵。在版面设计时要把握相互间整体的和谐,才能产生具有美感的视觉形式,包容各种色彩、肌理等方面的变化。

3.课程发展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板面设计的教育也会不断更新与提高。各个版面设计的教育者应该在新时代的到来下更注重创新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强调把版面设计的专业性特点,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而不只是单纯的教学生处理文字,处理图片。在版面中要强调艺术表现,要把抽象美的观点及涵养诉诸于学生,使他们中获得美的教育和感受,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应该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来,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学习版面设计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在教学的实践中,正确而灵活地使用版面设计的创作方法与运用原理,布置作业练习五理解版面设计对策原理,加强色彩的感觉,掌握熟练的技巧,提高对版面设计的水平,并针对不同的主体进行不同的设计,对于少儿读物则可以增加简单明亮的氛围,青年读物则要设计出他们思想主题。在教育中促进下一代版面设计的接班人,构建我国版面设计的宏伟蓝图。

版面设计构成要素篇8

现代版式设计是建立在理性思想和感性艺术的基础上,将文字、图片、色彩等视觉传达信息要素进行有组织、有目的地组合排列的设计行为与过程。现代版式设计追溯其历史起源,受不同国家地区历史文化、民族思想、科学技术的影响,中外各民族的版式设计自成体系,中西版式不论在字体结构还是视觉感官上都存在差异。西方版式设计的发展因为不断受到各种艺术流派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平面设计风格,或呈现出无衬线体和简洁的版面编排,或呈现出装饰手法多样化、追求变化、复杂的表现形式的装饰主义版面编排。中国古代版式编排形式由于受到材料、生产工艺水平的影响,从最初出现的甲骨、简册所呈现出的特有的版式,到后来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中国古代书籍的版式编排遵循先上后下、先右后左的顺序。现代中国的版式设计却受到西方艺术设计观念的影响,在借鉴西方版式文化精髓的同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理念,结合汉字结构的特征发展出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版式设计。因此,中英文作为传达文本意义的符号和构成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比较与研究。

一、中英文字体结构分析

在众多的笔画构成汉字中,多以直线作为笔画的基本线条,字形中的横和竖作为汉字的主要笔画支撑起了整个汉字的框架,撇、捺作为汉字的辅助笔画穿插在横、竖这些平行线之间,因而众多平行线直接导致汉字呈现出方块形式。汉字具有方正稳重的视觉形态,每个汉字都具有相对平稳的重心,这也符合东方文化稳而正的特点。其次汉字笔画形态多样,笔画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整体丰富而又富有变化。但在汉字中左右结构对称的字,其左右两边的大小不一样,书法中这种规律被称作“抑左扬右”,主要体现在左密右疏、促左展右、左低右高等几个方面,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视觉上也让人获得独特的审美趣味。

英文作为拉丁语系,起源于埃及的象形文字,26个字母都是由直线、圆弧线组成的几何形,结构主要分为三角形、圆形和方形。但同样的外形、不同的字母也存在着一定变化,如同样是三角结构的“A”与“V”,由于方向不同,其表现出的视觉感受也不同;同样是圆形结构的“O”与“Q”,由于细节部分的差异给人的感觉也有所不同;还有方形结构的“H”与“N”由于中间直线部分的角度不同,其所带给人的心理暗示也不同(图1-1、1-2)。

汉字相比于英文的字母组合更具有整体性,一个个方块构成了统一而独立的整体。字与字之间不论是横向编排还是竖向编排都不影响它的可读性。由于汉字的外部形状规整、内部构造饱满,在版式编排中以段落呈现的时候易于面化处理,字距与行距的调整相比于英文也更加简单。

但英文相比于汉字排列起来更富有强烈的节奏和韵律,由于英文单词组合的长短、单词之间间隔的空间不同,以及不同字母给人带来的心理体验不同,在刚柔、曲直、粗细等对比变化中,我们的视线跟着段落起伏不定,如乐谱上跳动的乐符给人一种视觉美感。

二、中英文文字节奏比较

在一个平面中,点、线、面常作为视觉构成的主要元素,而放在一个版面设计中,文字相对于行来说就是点,一行文字相对于段落来说是线,多行文字便可以构成面,再通过对行距、字距、字号的控制,版面会呈现出快慢、缓急的视觉节奏感。普通的版式编排形式,通常是横平竖直的编排方式,符合大众的普遍阅读习惯,但这种单一、呆板的排版方式太过平淡。在现代社会中,五彩斑斓、形形的各种元素每天都在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感官,因而在版式编排上,人们也开始打破常规,追求一些更具个性和视觉美感的版式编排形式。

汉字一方面由于受其特有的方块形所局限,缺少长短、曲直的变化,在编排中只能靠调整字距和段落来营造版式变化,控制文字节奏;另一方面,汉字的结构疏密均匀,但汉字间又有着疏密对比,尤其体现在繁体字上,笔画的“繁”和“简”相互对比呼应,很容易形成视觉上的节奏与律动。

而在英文的编排上,字母被安置在长短不一的单词中,拉丁字母的结构特性表现出字符宽窄不同,字母之间间隔的空间大小不同,都使版面更具有灵动感,结构相对简单的拉丁字母,无论是单个字母还是放在段落中,经过简单的设计和编排,都会给人强烈的视觉张力。

三、中英文版式设计的视觉逻辑性

逻辑特性一般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而版式设计中的视觉逻辑性是起源于人的逻辑性思维对有条理的视觉形式语言的安排做出的反应,版式设计以其独特的专业性、艺术性将纷繁复杂的设计元素有规律有秩序地摆放,从而形成兼顾功能与美感的设计效果。其中非理性逻辑下表现出的视觉效果为版式编排创造附加价值,而功能与美感要在编排中取得一个平衡点,势必要在能准确地向大众传达信息的同时兼顾版面的视觉美感,如若单纯为了追求形式感忽略信息传达的功能性,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是不符合版式设计的意义。

在版面编排中,由于受到人们生活中形成的视觉习惯的影响,如竖长的版面中,人视觉聚焦的部分通常是画面中心1/3处,在焦点附近的区域是版面的最佳视域区,因此在编排中,核心内容或是标题通常都放在这个部位,使阅读者看起来一目了然。此外,当一个版面上的元素需要向受众者传达过多信息的情况下,版式编排应遵循人们容易形成的视觉习惯和心理感受,处理好信息传达的主次关系。这样一来,就不会因为元素繁杂而显得凌乱、无序,从而失去了版式设计的根本价值。版式设计以非理性的逻辑表象来创造形象,以理性逻辑推理来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四、中英文文字的视觉惯性

惯性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般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那么,视觉惯性这一概念在版式编排中指的是当两个视觉元素建立一定的视觉联系时,视线会沿着这个视觉路径继续向前,去寻找另一个元素,而这个过程就是视觉惯性。

汉字由于其特殊的笔画构造和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书写习惯,一撇一捺、一横一竖都在无形中牵动着人们的视线。在汉字排版中,运用这种笔画带来的视觉惯性去编排文字,使文字之间自然地联系在一起贯穿全文,那么在阅读过程中,信息的传达也更加流畅。如汉字“时光流逝”沿着笔画形成了由上到下流畅的阅读惯性(图3),也很符合文字所传达的信息。

英文是由多个拉丁字母组合而成,字母中的直线和圆弧也在无形中牵动着人们的视线,如果有意识地利用这些路径将字母以某种方向或形式串联起来,形成例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左上角到右下角、从右上角到左下角的阅读惯性,将会增加读者的动态阅读体验。如英文字母相连的弧形线条构成了“S”形的阅读惯性(图4)。另外,在中英文的版式编排中,通过有意识地控制文字或字母的安放位置和排列方向,通过视觉元素的牵引,形成一个有效的视觉路径,也是视觉惯性在版式设计中的合理运用。

五、中英文在版式设计中的共存

当今世界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日益密切,而文字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成为文化交流的必要基础,这也使人们对多语言文字共存于同一媒介或系统美学的诉求更为迫切。在版式设计中,图形、文字和色彩等构成元素本身是不同质的,而归属于不同语系的汉字与英文更是作为两种各自独立的字形所存在,当这两种字体共存于同一个版面上时,这些对比的双方鲜明地表现出自己的特征,版面中充满着矛盾的对抗和差异的对比。如若在字体选择和版式设计上出现了失误,将会造成信息传达混乱。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中西两种字体的差异和对抗产生了一种既相互

排斥又相互吸引的内在张力。 首先,从中英文字体的匹配上,设计师常从表现理性、科学性的角度出发,选择无衬线字体Helvetica和中文的黑体字进行搭配,这两种字体的选择在编排上显得简洁统一、现代感强烈;而从亲近、便于阅读的角度出发,通常会选择衬线体Didot和中文的宋体字与之匹配,这两种字体在笔画粗细的不同上相呼应。衬线与无衬线体的中西文匹配方法是如今最常见的中英文共存的设计方法。

其次,把中英文字体中的笔画打散重构,通过对字形解构进行文字共存的设计手法也是中英文字体相匹配的一种尝试。通常这种方式是将另外一种语言文字中与之相似的笔画进行替换,重新组合后的文字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但从阅读整体性上来看,只能读懂其中的一种语言,另一种语言通过细节的变化与之互动,从视觉上给人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这也是中西文字碰撞和交流的一种形式。

当然,在版式设计中,有时中英文的共置并不是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受地域差异、文化背景、受众群体不同等影响,我们需要处理好语言文字中的主次关系,突出强调较为重要的文字信息。而这种主次关系的调整通常是从文字的位置、大小、比例关系、色彩关系的差异上,这种主观层面的适当削弱一种语言形式,并不是忽视它的存在,而是为了更好地突出版式设计的功能性。

结语

上一篇: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范文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育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