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含义和职能范文

时间:2023-11-20 19:27:46

会计的含义和职能

会计的含义和职能篇1

【关键词】职工福利费;补充养老保险;核定

一、会税一致性——职工福利费核算均不再计提

(一)税法依据

1.《企业所得税法》扣除项目据实列支原则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明确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其实质含义图示如下:

2.《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具体限制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其实质含义图示如下:

(二)会计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相关规定:“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其实质含义图示如下:

(三)财务依据

财企[2007]48号(《关于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规定较为复杂:“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实施后,企业不再按照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2007年已经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当予以冲回。截至2006年12月31日,应付福利费账面余额(不含外商投资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余额)区别以下情况处理,上市公司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一)余额为赤字的,转入2007年年初未分配利润,由此造成年初未分配利润出现负数的,依次以任意公积金和法定公积金弥补,仍不足弥补的,以2007年及以后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弥补。(二)余额为结余的,继续按照原有规定使用,待结余使用完毕后,再按照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执行。如果企业实行公司制改建或者产权转让,则应当按照《财政部关于<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企[2005]12号)转增资本公积。”将财务语言翻译为会计语言,其实质含义图示如下:

“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协调小组工作小组会议纪要(2007年第2期)”

公司在实施新会计准则后是否计提应付福利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公司在执行新会计准则后不再计提应付福利费。

对于以前年度的应付福利费余额在首次执行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首次执行日企业的职工福利费余额,应当全部转入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首次执行日后第一个会计期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职工福利计划确认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该项金额与原转入的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之间的差额调整管理费用。

二、内容规范性——职工福利费核算明细化

(一)国税函〔2009〕3号具体规定

国税函〔2009〕3号明确规定:“《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一)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二)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三)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其实质含义图示如下:

(二)财企[2008]34号补充规定

财企[2008]34号(《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补充养老保险有明确规定:“一是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属于企业职工福利范畴,由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共同组成。二是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缴费总额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成本(费用)中列支。企业缴费总额超出规定比例的部分,不得由企业负担,企业应当从职工个人工资中扣缴。个人缴费全部由个人负担,企业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资助。《企业财务通则》施行以前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有结余的,符合规定的企业缴费应当先从应付福利费中列支。三是企业缴费与职工缴费共同形成的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属于参加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的职工所有,应当单独设账,与本企业及其他当事人的资产、业务严格分开。企业应当依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基金管理机构对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实施管理,并定期向职工公开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相关财务状况和会计信息。四是对于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之前已经离退休或者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内退而未纳入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的职工,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其支付的养老费用,从管理费用中列支。”其实质含义图示如下:

三、核定风险性——职工福利费核算账目须清

国税函〔2009〕3号明确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该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没有单独设置账册准确核算的,税务机关应责令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税务机关可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进行合理的核定。”其实质含义图示如下:

四、结论与启迪

自2007年1月1日起,职工福利费核算财税均不再计提,税务处理上只计提未发放的汇算时一直都应纳税调增;职工福利费核算内容明确了补充养老保险、疗养院等范畴;职工福利费乱账将无道可行。

依然有许多令纳税人和其会计深思的职工福利费相关问题:职工福利费非得有发票吗?职工名称的医药费能否在可税前扣除的职工福利费里列支?……

【参考文献】

[1]陈淑亭,王洪涛,张育辉,等.《企业所得税法一点通》[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会计的含义和职能篇2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对象”教学模式;建构主义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大多沿用传统的本科教育体系,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适用范围广、可操作性强的高职教学模式仍在探索之中。教学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载体等(见图1)。笔者拟就“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定位于“应用能力”的高职教育教学目标与培养思路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首要的教育目的是育人。这里的育人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做人、完善人格,同时也包括将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社会分工不同,用工岗位不同,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突破传统的本科或专科以理论教学体系为核心的模式,为社会培养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理论基础深厚、课程系统性强,但不能完全满足岗位技术需要,因此,有必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探索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以实现给予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谋求个性发展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二)应用能力的表现方式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能力突出体现在岗位或技术领域的职业适应性和职业生涯的变动适应性上。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岗位或职业都具有能力、技术、知识需求的多样性、时效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整合能力、学习能力、迁移学习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能够适应职业及职业生涯的变动,有利于自身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高职教育宜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习等教学环节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

(三)“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能力培养思路

构建“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整体思路是:根据具体产品或技术岗位的知识和功能(或能力)需要,设计包含有相应的知识内容、功能或能力的对象,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分析研究这些对象,将具体的知识点、相互关系以及对象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力)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

“面向对象”教学模式需要整合专业,构建专业交叉对象,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职业是不具有专业确定性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个性化地选择学习项目,毕业时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特长获得相应的专业证书。

“面向对象”教学模式可以整合能力,通过建立学习研究小组,采用开放式教学和实验,综合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等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

在“面向对象”教学模式下,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有特定功能的对象,始终使学生保持好奇心和成功的满足感。工作和学习变成一种享受,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得到乐趣,心理素质得到培养。采用协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步入社会时即可成为完整的“社会人”。

“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深入地说明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说明了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1)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不是被动地接受或吸收的;(2)学习质量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3)学习具有社会化属性,需要人与人之间互动。

图2为知识建构示意图。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具有逻辑性和规律性,外部世界的未知知识对学生来说是纷繁复杂的,不经过学生分析整理的外部知识不会融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从建构主义基本原理和传统教学的利弊分析中,可以得出建构主义教学原理:(1)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教学活动和帮助学生。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不是对学生灌输知识;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2)教学过程是有意义的学习。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学习情境创设问题,并把学习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3)既要注重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更要强调学习具有社会化的属性。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者解释现实的,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不同,因此对知识的理解必然存在个体差异,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通过对话与协商,可使人们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加丰富、全面。

(二)“面向对象”的内涵

对象,广义地说,即客观事物,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建构主义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要性。从计算机技术借鉴来的“面向对象”方法可以有助于科学地设计学习环境,科学地将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融于具体的客观事物(即对象)之中。

图3所示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将个别的对象抽象为综合了属性和方法的类,编程时将某个类应用于现实世界,得到整合了数据结构和实现过程的具体客观对象,这个具体的客观对象外部表象是其所具有的功能,使用时不会考虑对象的属性和实现过程。本例中的这个具体对象可以实现绘制、删除和移动具有特定属性多边形的功能。我们研究这个多边形具体对象的编程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属性及实现过程;而当我们使用这个实例对象时,只会考虑其功能,不关心实现过程。传统的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的定义与实现过程的联系是松散的。编制绘制一个多边形的程序就是定义出数据结构,然后按照步骤依次实现。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知识按学科、专业、课程、单元等分类细化,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不知道所学知识点的应用场合和应用目的,不具有综合各门课程知识点用于完成某个过程从而实现特定功能的能力。在现实社会中,实现某个功能的产品,我们称之为对象,包含了相关的知识点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点的过程(见图4)。因此,突破传统的以理论体系为核心的条块化教学模式,根据具体产品或技术岗位的知识和功能(或能力)需要,设计包含有相应的知识内容、功能或能力的对象,可以使学生易于直观地进行知识、能力建构,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三)“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包括从目标分析、教学对象选择到具体教学方式及实施效果评估等各个环节。其中,面向对象的思想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始终。

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具体产品或技术岗位的知识和功能(或能力)需要,确定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这个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根本,因为既需要调查未来的行业素养需求,也需要探究岗位职业技能需要,同时要在学生掌握专门知识技能的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进行平衡。

对象选择与设计教学对象的设计要求突破传统的以理论体系为核心的条块化教学模式,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知识和能力的代表性、融合性及实用性。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行业背景和举重若轻的整合能力,从而能将包含有相应知识内容、功能或能力的对象逐步分解,直至分解到最简单的可以在真实环境实现的对象。如此便可以使学生易于直观地进行知识建构,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设计根据学习对象和阶段的不同,设计学习方式;确定学习对象所需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设计出获取信息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问题讨论、报告撰写和实践等环节,实现和深化对对象的意义建构。

教学评价通过教学成果,包括设计报告、实践作品、竞赛成绩等,评价教学设计、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知识获取的效果。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生产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立足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面向对象教学模式”可以整合知识,根据具体产品或技术岗位的知识和功能(或能力)需要,设计包含有相应知识内容、功能或能力的对象,通过建立学习研究小组,采用开放式教学和实验,综合采用研究法、自学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的意义建构,进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教学目标。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单片机及其相关课程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在近两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赛区比赛中先后有二十余人获得二三等奖。特别是我校学生参加了第四届“西门子杯”大学生控制仿真挑战赛并获得三等奖,这是迄今为止五届比赛以来,在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众多名校的研究生、本科生同场竞技中,唯一一支进入决赛的专科学生队伍。因此,可以确信,设计包含知识和知识运用的学习对象,可使学生直观地进行知识、能力建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并改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叔子.德治·育人·人格[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3):7-9,50.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3]c.thoms wu.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导论[m]. 侯国峰,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13-61.

会计的含义和职能篇3

“道”与“德”原是两个概念,“道”原意是道路,后来引申到哲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等范畴,具有了多种含义。“德”字含义与今天基本相同,指德行、品行等道德准则。是荀况将“道”与“德”连用,而且赋予了它较为确定的含义。在现代和当代的典籍中《辞源》将道德表述为“通称人人遵循的礼法及行为道德”。《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表述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和规范”。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又将道德划分为基本道德、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它是在道德的不断研究和实践中形成的中国道德理论体系及道德实践活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称为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核心。

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继承发展性。我们所提倡和继承的应该是其可超越时代的内容。搞好公民道德建设,应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精神。

社会主义社会道德是对当代人的一种道德规范和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依靠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人的信念的力量,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是人类道德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和升华。

审计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范畴。对审计人员来说,应遵循的审计道德主要是审计职业道德,而审计职业道德包含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或在不同层面上有不同的界定,其最主要的是爱岗敬业、严谨细致、公正执法、清正廉洁。爱岗敬业是审计职业道德的基础条件,要求每一位审计人员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热爱审计工作,忠诚审计事业,真正把为审计事业奋斗看成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严谨细致是审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它要求审计人员自觉地履行审计职责,增强服务意识,端正工作态度,提高依法审计的水平,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为政府及各被审计单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公正执法是审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依法审计原则在审计监督活动领域的集中体现和具体运用。它要求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中必须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公开、公平、公正地执行审计法,规范自身的执法行为,严格按照法规行使职权。清正廉洁是审计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是公正执法和严谨细致的道德保障,是每一位审计人员的道德底线。它要求所有审计人员都要正确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坚持依法审计,品行端正,勤政廉洁。

二、审计道德期望目标与现实差异

审计道德,属于官德的范畴,从社会道德层面看,官德是社会的主体道德;从社会阶层来看,官员是社会道德活动的主体。审计人员是国家公务人员,在依法审计中履行宪法所赋予的权力和义务,必须做到“为政以法”和“为政以德”的结合。法是德的前提和基础,在依法审计的前提下也要注意以德治审,法生威,德生道,要全面做好审计工作,就必须法德并举,威道兼施。从某种意义上说,执法易,行道难。因为法是确定的,是刚性的;道是弹性的。审计道德期望目标,对审计人员来说,就是既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规范,更要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对被审计单位及其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来说,就是既要遵循社会公德,也要遵循法律赋予公民和社会的接受审计监督和诚实守信的责任及义务。

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在审计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着某些道德缺失问题,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存在着、腐化堕落、见利忘义等不良现象。

1、主观认识、行动不到位。许多人对审计道德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即使行动上做了,思想上也是模糊的、不自觉的。

2、执法尺度、力度不统一。有的审计人员滥用独立行使审计执法权,对被审计单位执法尺度和处罚力度没有执行同样的标准,执法随意性大,带有较多的个人因素。

3、廉政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尽管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加大了反腐倡廉的力度,在搞好廉政建设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为审不廉、执法不公、以审谋私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在有的地方还较突出。

因此,人们不仅注意审计人员表层的对人的态度、礼仪、举止言谈,而且更关注审计道德的主要方面。

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分析,也存在诸多审计道德问题,如会计诚信方面观念淡薄、私设账外账、滥发钱物、拉拢腐蚀审计人员、干扰正常审计秩序等。

消除审计道德期望目标与现实的差异,必须建立健全审计职业道德教育体制,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首先从审计机关抓起,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这样才能收其功,见其效。

三、审计道德建设与控制的主要措施

加强审计道德建设和控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借助于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所产生的力量,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务求实效。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对广大审计人员和全社会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优良传统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使广大审计人员和全社会认识、遵循、弘扬审计道德。

将审计道德理念渗透到审计实务中。审计道德建设不能游离于审计工作之外,必须紧密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将审计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渗透到整个审计工作程序中。包括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执法、审计管理等各方面,使审计人员在审计执法中遵守审计道德。

建立相应的审计道德奖惩机制。道德奖惩机制的核心是通过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赏罚制度,实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等。道德义务和其他义务一样,必须与相应的权利结合在一起,二者不可分离。“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的这个论断同样适应于一切权利、义务关系。在审计道德控制上也应在风险和奖罚之间建立一个良性机制,使尽义务、守道德的人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奖励,使不尽义务、不守道德的人受到谴责和惩处,真正做到扬善抑恶。

营造良好的审计道德氛围。审计道德建设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审计机关和全社会应该在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同时,把审计道德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常抓不懈,形成良好的审计道德建设氛围。

加大审计道德建设的投入。新加坡学者提出:“人们的一定的道德都不是免费的午餐,而是教育和宣传投资的结果。而对每一单位道德水准的教育投资的追加,会使法治的投资相应的递减。因此,存在着一个道德教育成本与法制成本的权衡,在这个权衡上,如果追加的边际道德教育成本正好等于节省的边际法治成本,那么政治就找到了最经济的德治与法治的比重结构。”这一观点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也给我们以启示,在考虑到对法治投入的同时,也要考虑对德治的投入,这是搞好审计道德建设,实现审计道德控制的重要条件。

会计的含义和职能篇4

预测性信做(forecast inginformation),又称后顾性信做或许者未来导背的信做(forward- lookinginformation),非指反在决议计划无用观念指里上,企业反在传统的以里背功去为从体的财务道演或许者儿司道演中,删加闭于未来迟期间的财务或许者非财务信做的披含。预测性信做普通意义上指以上几个方里:(1)机逢和威宽险,如工业构造的变更、合做加剧等随同闭键趋背呈现的机逢和威宽险以及特订企业所里临权力和义务的出无肯订性;(2)管理部门闭于未来营运的规划取纲的,如无闭开收产品或许效劳的规划,包括闭于规划能可负本行闭键做用的果荤;(3)闭于未来收入、本润(或许亏害)、每股亏本(或许亏害)、资本败本、股本开白、资本构造等财务事项的陈道,便亏本预测或许者预测财务报外;4闭于第3项的预测基本、实设、方式以及注册会计生的审视望法。

预测性信做的特色非陈道者去去短长现无数据或许者从观事实证亮其陈道的从观儿允性,从要基于估量和评价,闭于当用者来道非上度相闭却可靠性较矮的典型典范。恰非果为预测性信做的外反在威宽险性,闭于非可当当披含,当当披含到什么火平,以及当当造订哪些相闭划订以确保其可靠性,非长迟期以来让辩出无戚的题纲。

预测性信做的披含普通无三个途径,便:

(1)强迫披含,儿家儿司的监管机构或许者会计原则造订机构亮黑请供披含的外容,如机逢和威宽险、管当当局的规划取纲的,闭于于那两项预测性信做,各邦基本出无出无开,均请供披含。如好邦证券交难委员会(SEC)反在Form10-K中请供披含合做情形和未交货订单,闭于其他威宽险和机逢的披含请供则集睹于财务会计原则委员会(FASB)的原则和其他划订中。人邦2001暮年宣布的《儿开收行证券的儿司信做披含外容取格局原则第1号招股仿单》中,反在第四节请供披含威宽险果荤,反在第十一节、十两节开合请供披含业务收铺纲的和募股资金当用的规划。

(2)志愿披含,监管机构既出无造行也出无强迫请供的外容,但一旦披含,则请供遵攻一订的披含规则并须得到独立第三方的鉴证。闭于预测财务报外等于如斯,如好邦非激励但出无强迫请供,人邦由强迫请供改为志愿披含。

(3)由投资参谋儿司、博业投资研讨机构、财务剖析生供给,长为财务预测或许者亏本预测、行业剖析等,特殊反在好邦,财务剖析生行业的收铺未经败生稳固,无购方和卖方剖析生之开,企业通功预测亏本背市场传收信号(signal)的职能常常由卖方剖析生来开担。

由彼可睹,闭于预测性信做的第三、第四类外容便预测性财务报外及其审核的披含立场无较大出无开且处于变动之中,本文从要便预测性财务报外反在儿司暮年度财务道演中披含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入行谈论。

两、实际剖析I:自财务会计的性量和财务道演的纲的剖析

免何事物潜量的充脚施铺都反在于己类聪亮闭于其从观上所具无的当用价值的充脚挖挖、当用,到达从从观的上度统一。但免何出无恰当的当用,或许者果希冀太上而背背法则的行为都似拔苗帮长,出无仅出无会到达纲的,以致会适得其反。

会计的含义和职能篇5

上海 学校工会与上海 学校本着合作共事的精神,经充分的集体协商,取得一致意见,特签定以下合同。

总 则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签定合同,协调学校与劳动者群体及其组织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和保险福利,建立良好稳定的劳动关系,共谋学校的发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为依据,协调学校与职工权利义务关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关系协商机制,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保障学校、工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2、本合同是双方必须遵守的共同准则。双方在发展教育、提高教育效益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协商,不断提高学校的劳动标准和保险福利,不断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形象。

3、本合同对学校和学校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学校与职工个人签定的劳动合同(含劳务合同)不得与本合同相抵触,劳动合同(含劳务合同)规定的劳动标准和保险福利低于本合同的,视为无效,并以本合同确定的劳动标准和保险福利为准。

4、学校制定或修改各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均应符合本合同的规定,并应当有工会代表参加,听取工会意见,取得工会的合作。

劳动报酬(含工资协商)

1、本合同的劳动报酬是指教职工按劳动合同规定提供劳动后学校应当支付的基本工资。

2、学校支付给职工的基本工资由双方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通过以工资集体协商按如下形式确定。

a、工资基数根据本区、镇的工资发放水平和学校经济效益由签约双方协商确定,但不得低于上海市公布的最低工资额;

b、基本工资额不含加班加点费、交通补贴、伙食补贴、高温补帖、有毒有害工种的营养费补贴及相关的劳动福利待遇等;

3、本合同期内,在学校经济效益增长的条件下,职工的工资水平在原工资基础上实行同步增长。

4、工资发放时间:固定于每月 日发放。学校不得无故拖延工资发放日;

5、工资应当用人民币支付,不得用实物、欠条等形式代替;

6、职工劳动报酬以计件形式计算基本工资的,应以劳动者在规定的8小时劳动时间内最低能完成的劳动量所得到的报酬不低于日平均基本工资。

7、在不影响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学校应积极支持职工参加工会活动,并照发工资。但职工在参加工会活动前应征得学校同意,不得擅自离岗位。

8、加班加点劳动报酬计算方法:

A、平时延长工作时间按基本工资的150%计算报酬;

B、双休日加班时间按基本工资的200%计算报酬;

C、节假日加班时间按基本工资的300%计算报酬;

会计的含义和职能篇6

关键词:中职学生;计算机英语;课堂教学

一、计算机英语在中职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原本高深莫测、令人望而却步的计算机领域,如今早已成了人们竞相涉足的领地。对计算机的无知,被视为“现代文盲”;计算机学习热潮遍及中国。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时候,都会遇到各种计算机专业英语,如计算机屏幕的信息提示、操作软件的工具菜单、最新版本的操作系统,这些都是用英语来描述的。由此英语水平的差异对于能否好的掌握计算机课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因此很好的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对于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以至于将来踏上工作岗位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使得21世纪的计算机英语“昂首挺胸”地立足于职业教育的前沿阵地。

二、中职学生学习现状

中职的学生也可以说是被高中“抛弃”下来的学生,他们首先在心态上对于学习就存在强烈的抵触情绪,而对于英语更是让他们加强了自身的挫败感,英语水平可以说是极差,有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单词的储备量为零。每当我走进新生课堂,看到的都是学生不自信的眼神和厌倦的表情。但是出于对于计算机感兴趣,或者对于游戏的热衷,才选择了这个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难易程度,英语知识掌握好的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也相对容易一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现在提供的计算机相关软件都有汉化包,所以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学习计算机英语上,但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强而且更新极快的学科,当有新的软件开发出来,并应用到各个领域的时候,汉化是跟不上这个速度的,而且汉化并不是很精准的,有可能误导人们在进行软件操作的步骤, 起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自己掌握计算机英语专业的知识总是可以让自己处于领先的境地,不仅可以不用依赖于汉化,而且能够提前完成相关的电脑操作。这对于以后在从事计算机工作岗位上学生来说就意味着效率和效益。所以说对于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学习好计算机英语就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 计算机英语的特点

词汇: 194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第一台电脑,计算机技术以不可抵挡之势迅猛发展起来,并广泛应用于军事,科学,教育,医学等各行业领域。英语作为计算机行业的专业用语,以其行文严谨周密、概念准确、表达客观为特色。语言学家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表达甚少;而没有词汇,表达为零。计算机英语词汇具有自己的特点。

①转义词较多。计算机英语词汇中有大量的转义词,有很多词汇是根据计算机的某些特点而产生运用的。如:mouse—鼠标,memory—内存,bus—总线。

②缩略词。对于拼写过长的单词用几个字母来表示其含义,更简洁明了。如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 液晶显示,VCR—videocassette recorder 录像带,DLL—dynamic link library 动态链接库。

③合成专业词。对于太多新兴的内容没有明确的词汇来表达,所以用含义接近的词汇拼接合成,变为一个新的专有名词也是计算机英语词汇重大的特点之一。如desktop桌面,keyboard键盘,overwritten覆盖。

④词汇重复出现机率高。例如:在Java中,从第一次看到programming 我们就确定是编程的含义,直到这篇课文学完,这个词就是这个意思,这样每堂课不断的重复,学生虽然会觉得单调,但单调的词让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下次再出现,学生会说,那个词叫编程,换个解释学生都会觉得麻烦。

语句特点 句子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在计算机英语教材中并没有太难的语法知识,但各种句式的结合运用更清楚的表述了计算机专业知识内容。其特点如下:

①多用简单句:Different computer manufacturers use different operating systems. Users can then purchase this new version and upgrade the part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计算机英语56页第1.2段)

②被动句多:计算机知识侧重叙事推理,为了达到客观准确,多使用了第三人称来叙述,这样在计算机英语教材中被动语句占了三分之一多:The binary numbering system and its related systems are used to measure just about everything in computer system.(计算机英语64页第1段)

③祈使句多:在英语中没有必要说明主语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祈使句,在计算机英语上机指导,设备使用说明上多用了祈使句:Save the file ,Enter the data. Browse through messages quickly and easily.

④虽然在计算机英语中多用简单句,但不是绝对,也会有一些复杂的长句子在文章中出现,这类句子常用非限定动词:分词短语代替定语从句或状语从句,使用介词+动名词代替定语或状语从句。You can save names and addresses in the Address Book automatically by simply replying to a message.(计算机英语112页5段)

⑤有时为了交流习惯,计算机英语中的简单句有的根本不符合语法规则,是一个不完整的句子。我们常常能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这样的“错句” Configuration too large for memory , 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这些不符语法的句子也清晰的表达了其准确的

含义。

四、计算机英语教学目的及要求

由于计算机的特殊性,对于教材的要求也很高。计算机技术是每天都在更新的,如果学生还是停留在几年前的技术水平面上那对于计算机英语的学习就会产生很大的障碍。新技术市场化周期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实用工具软件,就必须考虑教材内容的时效,达到与时俱进。所以教材内容的时效性就是选择教材的第一重要的。同时根据计算机新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特别是实用性的技术和新软件功能等,适当补充一些介绍计算机新技术的内容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在掌握计算机英语的基本词汇和专业术语的同时,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电脑安全和网络等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识;通过听、说、读、写练习,使学生能听懂较常用的有关计算机英语方面的简单句子,能掌握基本的涉及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简单会话,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职学生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语材料的水平。内容要涉及硬件、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的计量、文字处理与表格、电子邮件、数据库、电脑安全、网络基础、万维网和网站等计算机领域的基本知识。此外结合中职学生在上计算机专业课上发生的跟英语相关的问题来进行解答,如出现蓝屏,会有相应的错误代码,错误代码的含义以及应怎么应对,这些都是中职学生在计算机英语课上要掌握的。

课堂教学

词汇理解:针对计算机英语词汇的特点,在词汇学习上我们可以结合单词的基本含义与计算机的相关特点进行“猜词”。比如说mouse我们都知道这个单词的意思是老鼠,但在计算机英语中它会表达什么含义呢?我们就可以根据老鼠的外在形像特点与电脑联系起来,不难猜出mouse就是鼠标的意思。对于这类词汇就要掌握其基本的意思,用适当的联系而不用强性记忆。当然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单纯的靠猜词来学习。计算机英语中缩略词则要求必须知道每个字母所代表的单词含义,这是理解和记忆这类词的关键。计算机专业英语比一般的普通英语学起来要枯燥乏味,特别是记忆专业词汇更困难一些,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毅力,不怕吃苦,还要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巧学巧记,这样才会事半功倍,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手段的运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粉笔、黑板和毫无生趣的教材,完全可以用我们已经掌握的计算机技术来给学生授课,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中不仅可以脱离枯燥还可以看到他们所选择的专业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运用之广,也加深了中职学生一定要学好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信念。

①PPT课件。现在的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辅中都有很好的PPT课件,多彩的图片再配以单词,短语比学生低头看自己的课本效果要好多了,这样老师与学生有了互动,完全可以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到反馈,可以加速讲解速度。

②音频与视频的结合:学生在计算机专业课上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频和视频的制作方法,在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录制单词或者课文的录音,当作专业英语的听力材料,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的听力和口语。此外在知名的计算机网站上都会提供介绍新产品的英文版视频和动画,发音纯正,制作精美,形象直观,时间为几分钟,让学生观看这类视频短片或动画,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学到了新的技术,效果非常好。

中职学生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要付出努力才可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作为教师就要广开思路,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让中职学生更好的学习并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知识。

参考文献:

会计的含义和职能篇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认识客观事物,需要借助科学的概念;而科学的概念,只能来源于客观实际。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科学概括。任何事物都具有质的规定性,一切概念同样具有质的规定性。任何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一切概念同样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列宁说道:“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地加深下去,以至无穷。”4这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和概念本身发展运动的辩证法。“会计管理”概念,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就其实质来说,是会计工作和反映这一工作的概念本身的辩证运动的产物。

“会计管理”的概念,是建立在“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这一认识基础之上的。我认为,通常讲的“会计”,就是指的“会计工作”。有人说:“会计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会计学和会计工作的统一”,因此,在“会计”这个概念中,“包含了会计学和会计工作两个方面。”这种说法似乎不太科学。稍懂词法的人都知道,这叫做一词多义,“名义”就是多个概念:把多个不同义的概念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概念,也是违反逻辑常识的。会计工作和会计学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是两个紧密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概念。会计工作就是会计工作,会计学就是会计学,尽管它们都可简称为“会计”,但却不能混为一谈。正象有的同志说的那样“企业管理不等于企业管理学,计划不等于计划学,物资供应不等于物资供应学”一样,会计工作是一项实践活动,会计学则是一门学问。“会计”这一概念,是人们对会计实践的理论抽象。实践中有会计这种工作,人们把它抽象化形成概念,称之为“会计”。“会计”这个概念产生于会计工作,而会计学则是对会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会计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太古时期的共同体5到今天,上下已有几千年;而会计学的发展历史,则是十分短暂的,即使从1494年算起6,前后也不过几百年。在没有“会计学”的概念时,就有了“会计”的概念,显然就是指的会计工作。“会计管理”的概念,就是建立在“会计就是指的会计工作”这一固有的含义基础之上。

那么,会计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呢?从会计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会计虽然原来是“生产职能的一个附带工作”7,但“生产和生产的簿记终究是两件事”。会计的产生固然和生产活动有密切关系,但它不是生产活动本身,而是人们对再生产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生产越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经济关系越复杂,讲求经济效益的要求越高,会计工作就越重要。几千年来,会计随着生产和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对讲求经济效益的内容和方式的不断变化,随着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漫长发展过程。到现代社会,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了。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从上古时期直至十九世纪中叶,在这数千年漫长的岁月里,对会计的基本要求,就是记帐、算帐,会计一直停留在簿记阶段,只是经历了从计数列簿记的发展。以后有了报表,并有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理论,簿记进一步发展到会计,但仍然是以记帐、算帐、报帐为主要内容。因而对’会计形成“工具论”这种朴素的、直观的看法,是不足为怪的。促即使是事后的记帐、算帐,也不能否认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经济管理的最初形式,就是计数、计量、计算。发展到后来,在记帐、算帐过程中,就包含了对经济业务的审查和对经济活动的综合、分析,就更直接具有管理的性质了。

社会发展到今天,经过几次产业革命以后,现在又面临新的技术革命,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会计工作的领域也随之越来越广阔。特别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会计已经从事后计算,发展到同时进行事前计算,预测分析,参与决策,加强事中控制。会计工作渗透到生产技术的各个领域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记帐、算帐已不能概括会计的全部职能。簿记在历史上是会计的一个发展阶段,在今天是会计的组成部分,它从属于会计,只是会计职能的一部分。

目前,西方不少会计专家把会计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如果从信息论的观点去理解,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经济信息,都可以把它看成是各种信息系统。把作为经济管理组成部分之一的会计,也看作是信息系统,是无可非议的。不仅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同样,统计也是一个信息系统,计划也是一个信息系统,其他各种管理都是一个信息系统。但是,用一种无所不包、如此广泛的概念,表达一种特定的概念,并作为一种规范化的定义来使用,显然是不可取的。问题还在于西方某些持“信息系统论”的会计学家们的会计观,仍然是局限在记帐、算帐的传统观念之中。把会计仅仅看作是一门数据处理的纯技术工作,不具有直接履行管理的职能,只是“输送有关单位的财务信息或其他经济信息,以供信息使用者判断和决策之用。”8虽然他们把视野从过去的数据,扩大到了预测未来的数据,但似乎仍然把会计看成是“算盘”、“电子计算机”一样的数字运算工具。英文information一词只是情报、资料、信息,不包含管理的意思。把会计作用局限在仅仅输送信息,显然也是不符合会计工作客观实际情况的。现时的会计工作,不仅要处理数据,提供信息;还要预测前景,参与决策;掌握动态,进行控制;分析效果,考核业绩。即使是处理数据,也不是象机器人那样机械地、直观地记录。而是一种包含会计人员主观能动作用在内的“观念综合”。更何况核算过程之中交织着监督,不是简单地收款、付钱、记帐,还要审查这笔钱能不能收,能不能付,该不该花。正因为先进运算工具的出现,并在会计领域广泛运用,传统的手工式的占用大量入力的记帐、算帐那一套数据处理工作,被电子计算机所代替,并且出现了“会计电算化”的专门学科,工作速度大大加快了,效率大大提高了,同时核算工作量也大大简化了。可以预计,今后会计发展的前景重点已不在于数据的处理,而在于数据的利用,在于对经济活动的预测、决策和控制。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将开拓会计工作更加广阔的领域。会计的预测、决策、控制、监督,将成为会计的主要职能。

粉碎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国家从,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从片面追求高速度,转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企业在经济体制的大改革中,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由于整个经济形势这些战略性的转变,实际生活中的会计工作,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如:

第一,经济工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促使会计工作着重点,从事后算帐向事前、事中转移。会计工作的领域更加扩大,地位和作用更加提高,会计管理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率。

第二,经济体制改革,给企业增添了活力,会计工作也空前活跃,新创造、新经验层出不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新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出现,促使经济工作从计划到核算、从控制到分析、从预测到决策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打破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以后,会计工作无论在对外经营和对内管理方面也都遇到许多新课题。在实行利改税第二步改革以后,企业朝“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方向迈出了更大的步子;随着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发展,一个新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正在形成。

第三,在搞活经济的同时,更要加强监督,更要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会计法》正式颁发后,将使我国会计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成熟时期和新的发展阶段。这些也极大地丰富了会计管理的概念。

第四,马克思曾经说过,会计“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9还指出价值决定仍在“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意义上起支配作用,而“与此有关的簿记,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重要。”10所以社会主义会计无论从广度和深度较之资本主义都有极大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必需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要强调价值管理。因而,建立一个与国民经济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社会会计体系,也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急需解决的课题;:经济体制的改革,一方面给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必然会出现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会计管理如何在核算微观经济效益的同时,核算和监督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会计的职能作用,应该超出一个基层组织,成为社会核算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体制改革,多层次的经济体制结构,带来社会上会计咨询服务的兴旺。所有这些都将丰富会计管理的内容和形式。

第五、在实行对外经济开放中我国的涉外会计有了极大的发展,成为整个会计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由于和外国的经济交流增多,世界各国会计管理的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也吸收到我国会计管理体系的内容之个。经过博采众长之后,需要融合提炼,加工改造,才能自成一家,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上述情况告诉我们,既然现实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那么,反映现实经济关系的概念,也应当不断地校正、改变和更新。由概念组成的理论,也应该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我国的一些经济管理学家,在今年召开的一次“企业管理现代化座谈会”上提出:要“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管理体系”,要“在国际上形成一个中国的管理学派。”11我想,我国的会计学家们,也应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关于“会计管理”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由于和传统的会计观大相径庭,引起了一些误解。现在,有这么几个方面的看法需要澄清:

1.有人认为,提出“会计管理”是为了提高会计的地位、鼓舞会计人员工作的信心。这种说法只是一种推测,会计的地位、会计人员工作的信心,不是提出一个概念所能决定的,概念的产生也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更何况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随着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会计的地位和作用较之过去已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种客观存在,而不是提出一个概念所能产生的结果;恰恰相反,客观现实中会计地位、作用的提高,是产生“会计管理”概念的重要基础、

2.有人说,不问意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说法,就是不重视会计的反映作用,就从根本上抹煞了会计的特点。我认为不能这样推理。不同意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说法,并不等于不重视会计的反映作用,也并不意味着会计不具有提供经济信息的职能。本文前面已经阐明,如果把会计的本质用“信息系统”来概括,以提供信息作为会计的全部职能,显然有失偏颇。我们历来认为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离开了核算就无所谓会计,监督也无从谈起,它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而离开了监督,会计也就失去了生命,它是整个会计工作的灵魂。正如同理解马克思关于“控制和观念总结”的论述一样,从职能的重要性来讲,控制是第一位,观念总结是第二位的;从工作的时间顺序来讲,观念总结是先于控制的,会计的监督是融合于核算过程之中的(核算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核算)。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监督,不需要控制监督而进行核算是毫无意义的。

3.有人把“会计管理”解释为“就是管会计”,这是极大的误会,也违反逻辑常识。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不能顺过来、倒过去都可以说的。例如,物资管理可以倒过来理解为管物资;但计划管理,就不能倒过来说就是管计划;审计监督,不能倒过来说就是监督审计。这位同志把“会计管理”的概念作了“管会计”的解释队后,就宣称这一概念“毫无意义”。如果依此类推,那么“计划管理”这个名词岂不也应当取消。

4.有人说,会计和管理是两个概念,不能捏到一起来,会计是一种整理和提供信息的方法、工具,会计管理是一种由会计人员运用这一工具进行的管理活动。他还举例说,正象企业和企业管理、生产和生产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样。“会计”和“管理”当然是两个概念,但“会计”和“会计管理”是同一概念,“会计管理”是“会计”这一概念内涵的深化,反映了会计工作的本质属性,是同一概念的发展。如果把“会计”说成是一种工具,把会计管理说成是一种活动,把会计人员“运用会计这一工具,进行会计管理”叫做会计工作,这种概念上的混淆,会使人堕入五里雾中。按照这位同志的意见,逻辑地推论下去,计划和管理也不能捏到一起,是不是“计划管理”这个概念也应该取消。至于会计是管理,早已有人论述过。法国的法约尔(henri fayol)l9l6年发表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就把会计列为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一;美国的古利克(luther culjck)1937年出版的《管理科学论文集》提出的管理七职能论(posdcorb),也包括了会计。马克思的“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更是对会计管理职能的高度概括。

5.有人说,会计本身就包含管理的意思,再加上管理一词,未免画蛇添足,反而损害了会计的本来含义。当然,如果大家对“会计”的含义理解是—致的,都认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一词本身就包含了管理的意思,不加“管理”两字也未始不可。问题在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会计就是记帐、算帐,“会计是为管理服务的工具,至今仍广为存在。为了区别于传统的会计概念,为了突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突出会计的本质属性,我认为加上管理二字,十分必要,此其一。其次,当我们谈到经济管理时,可以有计划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人事管理,等等,为什么就不可以有会计管理呢?在这种情况下,用“会计”一词较之“会计管理”一词远为逊色,而且表达不了会计在微观经济中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观经济中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本质属性。其三,汉语中这样的用法屡见不鲜,例如,审计就包含了监督的意思,在西方国家就没有“审计监督”这个专用辞。但在我国宪法和日常用语中,经常提到“审计监督”,而且这一用辞概括了审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准确无误地表达了审计是整个经济监督体系中的一部分——审计监督。会计管理这一概念,也概括了会计的本质属性准确无误地表达了会计是整个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会计管理。

6. 有人说,会计的概念加上“管理”以后,变得无限扩大、捉摸不走了。问题在于这种“扩大”是否符合实际,是原来会计概念的范围过窄了,还是现在的概念过头了。当然。这种“扩大”不.是人为的,不是无限的。会计管理的范围,只在价值运动范围之—内。所谓“过程控制”并非一切过程,只是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过程,概念本身是抽象的,由会计管理各项工作体现的管理属性则是具体的、可以捉摸的。如果现实中的会计是管理活动,而理论上的会计概念又不是管理活动,那倒真会使人捉摸不走,无所适从。这里且不涉及所管理的各种具体内容是否应划入会计的范围,仅就核算、监督这两项基本职能来说,是否应属于管理职能,如果承认核算、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那么,“会计管理”的概念,既没有“无限扩大”,也不是“捉摸不定”的。

7.有人说,会计管理管价值运动,就不管使用价值,而离开使用价值的价值是不存在的,因此,“会计管理”的概念不能成立。同时认为价值从属于使用价值,说会计管理管价值就降低了会计的地位,我不同意这种观点,管理总是有分工,有侧重,不能说会计管理管一切,既管价值又管使用价值;但各种管理又是有联系的,特别是会计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和—切其他经济管理都是十分密切的联系,当然不能说离开使用价值来管价值。另外,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在一个统一的商品体中,把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样的二重性,分为主导和从属同样是不妥当的。没有使用价值不可能有价值;同样,没有价值就不存在商品的使用价值,连商品本身都不存在了,还有什么包含在其中的东西呢:从商品经济的特点来说,对商品生产者而言,他的自身目的是为了获得价值,而使用价值是对别人、对社会而言的。有的经济学家提出,经济管理特别是国民经济的管理,要以价值管理为主12,是发入深省的。

会计的含义和职能篇8

机会成本属于经济学中重要的一个概念,在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与此相对应的是会计成本,即从会计学角度考虑的实际发生的账面成本。对于这两种成本内涵的辨别,对于经济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机会成本的内涵

1.机会成本的出处。机会成本这一词由奥地利学派弗?冯?维塞尔独创,他通过成本定律分析,将效用与成本联系起来,解释了机会成本,他在其《自然价值》一书中指出:“在生产财物能够作为多种不同的使用的场合,……在这里必须注意选择那些无论在种类和数量方面都能证明是经济最有效的使用。”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论著中提到:一切竞争的成本总要牵涉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自古有之,只是之前没有确切的定义。现实中更是充满了选择,无论做何选择都会存在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的含义。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定经济资源投入到某项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将一种资源用于一种用途就意味着它不能用于其他用途。

由于经济资源具有稀缺性,因而将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用于其他生产用途,即企业所获得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由此便产生了机会成本的概念。例如,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论著中所举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一样,上大学四年的机会成本是四年的学杂费加上不上大学出去打工所挣的工资。做了一件事而不能做另一件事的代价就是机会成本,也是为做这件事而放弃做其他事牺牲掉的机会。

3.相关的成本概念及比较。成本一般可以分为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社会成本是指是指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成本汇总起来的总成本,也可指某一种产品的社会平均成本。其反映的是对整个社会来说所发生的成本,即社会可获得的资源的最好替代用途。最早提出社会成本一词的人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他在分析外部性侵害时发现社会成本是产品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生产的外部性给社会带来的额外成本之和。社会成本的分担与补偿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

私人成本是指单个厂商使用某一资源而产生的费用,即厂商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可见,私人成本是从厂商私人角度来看而形成的成本,厂商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价格均应计入私人成本。

进一步,私人成本又可划分为显性成本和隐含成本。显性成本指企业从事一项经济活动时所花费的货币支出,包括雇员工资、购买原材料、燃料及添置或租用的设备的费用、利息、保险费、广告费及税金等。这些成本会在会计帐目上反映出来,又称会计成本。隐含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的,指企业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所花的成本。比如,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雇佣工人,从银行贷款,而且有时还利用自有的土地和资金,并亲自管理企业。如果企业使用的某部分生产要素是自有,在会计记账时,这些要素的价格总和形成的成本,不计入会计成本(显性成本),但是,经济学上认为,由于这些自有要素和非自有要素在生产过程的作用相同,也应向自己支付利息、地利和薪水等,所以这笔价值应当计入成本之中。由于这类成本不如显性成本那么明显,故被称为隐含成本。隐含成本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要素转移出企业以获取更高的报酬。因此,西方经济学中讨论的成本概念与一般企业会计人员所指的成本相比有着不同的含义。

由于不同成本含义存在的差异,因而形成了利润含义的差异。目前,主要有两类利润:一是,会计利润:销售总收益与会计成本的差额;二是,经济利润:销售总收益与企业经营的机会成本或经济成本的差额,又称超额利润。

进一步存在,经济利润=总收益-经济成本=总收益-(会计成本+隐含成本)。若令经济利润=0,则有,经济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正常利润+其他隐含成本)=0,进而可知,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正常利润+其他隐含成本。由此可见,当经济利润为0时,会计利润并不为0,而是为正常利润和其他隐含成本的总和,反之,当会计利润为0时,经济利润为负数。因此,由于成本含义的差异导致对厂商的经济评价结果完全不同。

二、机会成本的特点及存在前提条件

1.机会成本的特点。机会成本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机会成本具有时效性,机会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某个时间点,不同的时间段,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第二,机会成本不是完全由选择方单方面决定的,竞争的选择会影响到选择方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不是实际的成本,但是它能影响我们的抉择。第三,机会成本的计量难,机会成本有可计量的也有不可计量的,比如时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的机会成本。例如:煤矿的破坏性开采,它的机会成本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破坏,后期弥补环境的破坏的成本是无法核算的。

2.机会成本存在前提条件。机会成本存在的四个基本前提:第一,资源具有稀缺性,即相对于人类无限增长的需求而言,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可划分为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绝对稀缺是指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相对稀缺是指资源的总供给能够满足总需求,但分布不均衡会造成局部的稀缺,通常所说的稀缺性是相对稀缺。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用途,这保证了资源在使用时的可选择性。第三,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这保证了资源能够进行自由配置,这又进一步保障了资源用途的可选择性。第四,资源可被充分利用。如果将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投入到某些用途后,还有一些用途所需的资源得不到满足,才会出现收益损失。如果资源的每种用途都满足后,资源仍有剩余,即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则闲置的资源不能获得收益,使用闲置资源的机会成本为零。资源是稀缺多用途的才可能促进使用资源者充分利用资源,四个前提是递进关系。只有在这样三个前提下,才存在机会成本。

3.机会成本变动规律。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某种产品的产量所产生的机会成本会出现递增或递减,即机会成本变动存在客观规律。

由于资源是有限的,且生产要素间可以替代但又不能完全替代,因此,一般来说,每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产量所产生的机会成本会出现递增,即机会成本呈递增规律,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因资源是有限的,随着某种产品产量的增加,用于生产其他的经济资源逐渐减少,造成该经济资源相对稀缺,价格增加,在所放弃的其他产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所放弃的最大收益即机会成本递增;另一方面,因为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换言之,机会成本递增。这也是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有时也称为“凸性”)的原因。

三、机会成本案例分析

1.国家建设的决策。修建水坝需要考虑的机会成本,截断河流修建水坝,最直接的经济效用就是水利发电,但是不能只考虑这座水电站可以发多少电,带来多少收益,还应考虑用同样资金可以建多少中小型水电站,这些中小型水电站能发多少电,带来多少其他收益,后者是前者的机会成本。修建水坝的机会成本还要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对上下游人文环境的影响所带来的机会成本,这些机会成本是无法用货币来估算了。机会成本的存在,使人们会从全局来考虑问题。

2.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一:如果一家企业占用资产100万元,社会平均报酬率为10%,但它只能达到5%的资产报酬率,那么这个企业在真正帐面上就应该是亏损5万元,而不是盈利5万元。上面这个例子,就是沿海一带大量中小企业纷纷由制造业转行到金融或是房地产业脱离实业生产的最好说明。资本逐利的本能,会让企业主重视资本的有效利用和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考虑生产运营的机会成本。

3.日程生活中的决策。日常生活中个人的投资决策。问题一:老张拥有一个商铺,租金6万/年,如果自己开商店投资20万元开店,开店的年收益率是30%,而20万如果投资基金会有10%的收益率,老张是开店好还是出租店铺?

从货币价值的角度来考虑,老张自己开店的机会成本是6万的年租金和2万的投资基金的货币收益之和,即8万元。而他自己开店,账面上可以赚6万块,但他因此损伤掉了赚6万块的租金和2万块货币收益。最后理性的决策,老张是出租商铺。

问题二:上医学院的机会成本比上一般大学的机会成本大。

医学院的学生,时间成本都比一般大学的高,医学院本科毕业需要5年比一本本科长一年,这一年的学费和不上这一年所挣的工资就是医院学生的机会成本。此外,医学院的就业选择面很专业,转行成本高,这也导致他们的机会成本高。

问题三:企业中职务越高的女性生小孩的机会成本越大。其一,职场中女性职务高越高收入更高;生小孩后无法工作,收入锐减,机会成本高。其二,生小孩后重返职场原职务级别难报,失去原有的晋升更高职务的机会甚至被原单位辞退。这是职场高职务女性生小孩所面临的两大高机会成本。

在人们作出任何决策时都要使收益大于或至少等于机会成本,如果机会成本大于收益,则这种决策从经济的观点看就是不合理,这就是说,在作出某项决策时,不能只考虑获利情况,而且还要考虑机会成本,这样,才能使投资最优化。由此可以看出,机会成本在经济生活中对决策的重要性。

四 结论及政策建议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多用途性、自由流动性,产生了资源的机会成本。这为厂商的经济决策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现实中,很多厂商在购进某种生产要素时,这种要素的市场价格较低,一段时间后,价格上扬,这个时候,是按照原来的生产计划再加工这种要素,还是直接出售这种要素呢?若选择前者,那么直接销售所可能获得的收益就是再加工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和经济利润都可以用来衡量一项决策的经济利益。经济利润区别于会计利润就在于它考虑了机会成本。管理者必须考虑机会成本和经济利润这两个概念。作为决策分析中经常使用的一个特定概念“机会成本”,是在决策分析过程中,从多个供选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从而放弃了次优方案所能取得的利益而成为损失。这种由于放弃次优方案而损失的“潜在利益”就是选取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上一篇:平面广告评析范文 下一篇:金融情景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