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的机遇范文

时间:2023-12-10 01:05:14

会计专业的机遇

会计专业的机遇篇1

第二条全区非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实行计划生育人员退休后依法享受增加待遇的范围:

(一)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事业单位包括: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城镇大集体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二)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非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实行计划生育人员退休后依法享受增加待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实行计划生育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婚后终身无孩的;

(二)1982年11月25日以后符合生育二孩条件,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第四条实行计划生育人员退休后依法享受增加待遇的标准:

(一)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事业单位职工按下列标准执行:

1.实行计划生育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婚后终身无孩的,退休时,按其基本养老金5%的比例计发月增加待遇。

2.符合生育二孩条件,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退休时,按其基本养老金10%的比例计发月增加待遇。

(二)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非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实行计划生育的职工退休时,按下列标准审批其退休金,但退休金不得超过其本人原工资总额:

1.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婚后终身无孩的职工,退休时,提高退休金计发比例的5%;

2.符合生育二孩条件,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职工,退休时,提高退休金计发比例的10%。

(三)实行计划生育人员退休后依法享受增加待遇的标准在退休时一次核定。

第五条实行计划生育人员退休后依法享受增加待遇所需资金按现行财政体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由各级财政解决。

第六条实行计划生育人员退休后依法享受增加待遇的申报、审批、拨付和发放程序:

(一)每年按年度申报审批。

(二)申报、审批、拨付和发放程序:

1.由退休人员退休时所在单位(社区)负责如实填写《非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实行计划生育人员退休后依法享受增加待遇申报表》及《增加待遇退休人员花名册》,并提供退休人员的有关材料报同级主管单位审核。主管部门负责对实行计划生育人员退休前所在单位的单位性质、生存状况、所增加的待遇标准等情况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在《非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实行计划生育人员退休后依法享受增加待遇申报表》上确认并盖章。

实行计划生育人员退休后增加待遇申报须提供的材料包括:实行计划生育人员的退休证、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计划生育证明、本人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2.实行计划生育退休人员增加待遇的审批和发放。

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增加待遇,由主管部门转交所有材料给同级劳动保障部门,由劳动保障部门会同人口计生部门派员实地核实实行计划生育人员的生育状况及增加待遇标准,确认无误后在《非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实行计划生育人员退休后享受增加待遇申报表》上确认并盖章,并由劳动保障部门会同人口计生部门负责草拟申请实行计划生育并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后增加待遇所需资金报告,于每年1月底前送同级财政部门。

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非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增加待遇,由主管部门转交所有材料给同级人口计生部门,由人口计生部门派员实地核实实行计划生育人员的生育状况及增加待遇标准,确认无误后在《非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实行计划生育人员退休后享受增加待遇申报表》上确认并盖章,由人口计生部门负责草拟申请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非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实行计划生育退休人员增加待遇所需资金报告,于每年1月底前送同级财政部门。

财政部门将上述两类退休人员增加待遇所需资金报告进行汇总审核后,会同劳动保障、人口计生部门三家联合行文上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根据同级人民政府的审批文件,将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后增加待遇所需资金直接拨付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设的专户,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代为发放;将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后增加待遇所需资金直接拨付到人口计生部门开设的专户,由人口计生部门将资金拨付到该人员所在单位(社区),由所在单位(社区)负责发放。

3.对原在单位现已关闭破产或改制的人员现无单位的,其增加待遇由其所在社区负责填写《非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实行计划生育人员退休后依法享受增加待遇申报表》和《增加待遇退休人员花名册》,并提供退休人员的有关材料后向原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申报,由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并视其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向同级人口计生部门或劳动保障部门申报,由同级人口计生部门或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派员对实行计划生育人员的生育状况及增加待遇标准进行核实并负责落实发放。

第七条人口计生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设的专户必须开设在具备资质合格、管理规范、服务周到、信誉良好的商业银行。

第八条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此项资金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必须将实行计划生育人员退休后享受增加待遇所需资金与所经办的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分账管理、分账核算。

第九条年度终了后,由人口计生、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联合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实行计划生育人员退休后享受增加待遇所拨付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资金拨付到位,专款专用,防止挪作他用。

第十条未按本办法规定使用、管理实行计划生育人员退休后依法享受增加待遇所需资金的,经调查核实后,对涉及违反财经法规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涉嫌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会计专业的机遇篇2

学什么专业未来前景好

1.医学类专业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会有更多的私立医院,这使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而且,由于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患病率也在增加,现有的医疗系统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医疗行业的卖方市场。所以,医学类专业人才将会越来越吃香。据有关部门分析,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

2.艺术类专业

传统的美术、音乐、表演等专业已经渐渐显露出就业面狭窄等问题。

传统艺术正与计算机技术、工业、建筑、管理等学科不断交叉,衍生出许多新的专业,这些专业也相应地成了近年来的热门。目前,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关策划、动漫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设计等专业人才紧缺。

艺术专业正朝多学科综合的方向发展,实用艺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懂物理和建筑,就无法搞建筑、装潢设计;不懂计算机就做不出数字化影音作品。文化课严重缺失的“跛脚”毕业生就业压力必然不小。

3.计算机类专业

计算机IT技术专业一直以来在就业上就具备绝对的优势条件,尤其是重点大学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凭借自己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在各大计算机网络公司从事相关技术类工作。

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在求职就业上的薪资待遇也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和其他技术性较弱的专业对比,具有很大的薪资待遇优势。计算机专业就业的平均薪资水平可以达到8000左右每个月,如果是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可以达到月薪一到两万。如果是做到职位更高的计算机专业人士薪资待遇一般都是按年薪计算,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会计专业的机遇篇3

(一)审计力量青黄不接。xx县审计局成立于1984年,自成立以来,我们就一直狠抓队伍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受编制制约等方面的原因,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调入的,新世纪以来没有调进一名审计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审计业务出现后继无人,专业力量严重不足,审计队伍已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如基建预决算审计方面,全局只有1人熟悉业务。近几年来,全局一线审计人员仅14人,每年要完成县委、县人大、县政府交办的100余个审计项目,审计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极大地影响到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人员的身体健康。

(二)审计队伍超编严重。县级审计机关基本上都存在超编现象。20xx年机构“三定”改革中,核定我局机关行政编16名,事业编4名。20xx年县政府给我局增加两个事业编,同意我局从审计中心选考2名专业技术人员,但工资仍由我局自己解决。目前局机关有在职干部职工32人,超编10人,超编率达到45.2%。在职人员的增长直接导致两个后果:工资总额增加,审计成本增加。仅超编人员这一块,我局每年就要增加开支30余万元,无形中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队伍结构不太合理。其一,专业结构不合理。县级审计队伍专业现状与审计工作发展的现实需求有较大差距。如我局干部职工大部分成员第一学历为中专,其中第一学历为大专的4人,占10.8%,本科2人,占5.4%,绝大多数所学专业与审计无关。经过继续教育,全局拥有审计师、会计师等中级职称13人,占在职人员的40.6%。大部分审计人员只偏重财务方面的知识,既懂财务审计,又掌握财政、金融、基建等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非常稀少。其二,年龄结构不合理。县级审计队伍年龄结构普遍存在不合理的状况,中老年干部比率偏高,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严重短缺。以我局为例,全局32名在职干部职工中,30岁以下的3人,占9.3%;30—40岁的9人,占 28.1%;40—50岁14人,占43.8%;50—60岁的6人,占18.8%。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28岁,局班子平均年龄41.4岁,整个队伍年龄老化且出现断层,没有形成合理梯队。其三,队伍结构不合理。从我局职干部职工中来看,离岗退养2人,主任科员5人,班子成员10人,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占在职干部总数53.1%,领导职数占有比例过大,造成“官多兵少”现象,审计任务重与审计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相当突出。

(四)干部职工待遇偏低。一方面,干部职工的经济待遇低。特别是实行津补贴制度后,审计部门的经费压力更大。xx县政府很重视审计工作,每年采取将审计罚没款按50%的比例返还的方式,保证了审计部门的工作经费。尽管如此,我局基本上还是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干部待遇在县直单位处于中下游水平,与省市垂直单位更不能比。因为待遇不高,我局下属单位县审计技术服务中心15名工作人员中,就有6人外出务工。去年以来,局机关有3名干部提出外出另谋高就,因人手太紧而没有被批准。另一方面,工作任务重,一些正当的福利待遇如加班补助、探亲假、带薪休假等得不到保障。再一方面,政治待遇难以理顺。因职数限制,审计干部升迁机会少,有的审计人员一辈子都没有解决副科待遇。20xx年以来,从我局内部提拔的副科以上干部仅5人。

二、问题产生的根源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编制有限。县级审计机关都有这样的感觉:想进人,但没有编。编制问题是制约审计队伍发展的最根本问题。根据公务员管理有关规定,县级行政单位招考公务员,必须经省级人事主管部门审批,面向全省范围招考。因我县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已经超编,近两年省人事主管部门一直没有同意我县招考公务员。因此,尽管我局曾多次请示县政府,在全县公开招考审计人员,但一直没有得到落实。长此以往,审计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必将更加突出。

第二,政策制约。一方面,政策性安置任务重。县级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县政府安排的一些政策性接收任务。20xx年以来,我局及下属单位审计技术服务中心共调进10名工作人员,除2名班子成员是县委安排调进外,其中照顾性“养老” 从乡镇调进主任科员3名,政策性安置复退军人5名,科班出身的少,不懂业务的居多,影响了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公务员管理门槛高。湖南省人事主管部门规定,凡20xx年10月13日以后进机关的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以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通过市级、县级公务员过渡的工作人员,一律不予认可公务员身份。我局审计中心8名工作人员就面临这种情况,享受不了公务员应有的经济待遇,影响了他们的工作 积极性。

第三,培训滞后。目前,县级审计队伍的培训及后续教育工作滞后,是造成县级审计队伍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上级审计主管部门的业务培训并不多,而且培训的时间短,加之基层审计人员人手少,任务重,几乎没有时间参与业务培训,因此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太强。此外,对新进审计队伍的班子成员,上级主管部门并没有统一组织专业培训,导致新进班子成员的业务能力都不强,工作打不开局面。

三、参考建议

针对县级审计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特提出三点建议,供上级审计部门参考:

(一)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促进审计队伍健康发展。一是改变现有的双重管理体制,实行审计机关垂直管理。实行垂直管理,是适应新形势下对国家财政进行有效监督的需要,建议审计署在这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这不仅能有效保证地方审计机关的独立性,也有利于全国审计系统加强业务建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发挥审计主管部门的作用,严把“进人关”。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对拟调入审计机关的人员,由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统一考试,在考试合格的基础上,再由审计机关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特别是对一些政策性安置,上级审计部门应为县级审计机关撑腰,严格把关。三是解决编制难题,畅通专业技术人员入口。针对县级审计机关专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而公务员编制需省级人事主管部门审批的现状,恳请审计署从审计事业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协商研究,特事特办,建立审计专业技术人员流入机制,给县级审计机关一定的公务员编制,允许县级审计机关每年面向社会招考审计、计算机、金融、工程预决算、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促进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审计人员待遇。一是将县级审计机关的经费纳入中央或省级财政,解决基层审计机关的后顾之忧。建议审计署实行“罚没款上收,经费下拨”的办法,将县级审计机关的办公经费及人员工资纳入中央或省级财政管理范畴,减少因地方财政不足对审计机关的影响和制约。二是建立健全审计人员职务晋升机制。建议审计署商中组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审计系统公务员双重管理办法,特别在审计人员职务晋升上制定具体办法规定,参考学历、工龄、任职年限和考核结果等各方面的因素,对那些从事审计工作时间长、业绩突出的干部解决副主任科员或主任科员待遇,充分调动基层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建议审计署以省为单位,力争用3—5年时间,对全国审计人员进行轮番培训。特别对于新进班子成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领导审计、科学审计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改进培训方式。延长培训时间,保证专业培训时间至少在两个月以上。充分发挥南京审计学院的教育基地作用,加强对基层审计机关业务骨干和班子成员的培训。审计特派办、审计厅的专家应多到基层审计机关进行现场培训,手把手进行业务指导。有系统地组织开展省级、市级、县级审计机关的经验交流,相互切磋,交流经验,共同提高。三是注重培训效果。进一步注重加强对县级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重点对计算机应用、基建投资审计、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领域进行专业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审计人员业务能力。

内容摘要:基层审计队伍建设是审计工作的关键,抓好审计队伍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审计部门的应尽职责。本文试从审计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粗浅分析产生问题的根原,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审计队伍 建设 问题 对策

xx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北部,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家乡、国家认定的革命老区。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6个农林场所、95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02万。

会计专业的机遇篇4

一、面对激烈的竞争,要千方百计地留住人才

我国目前优秀的专业财会人才本就是稀缺资源,对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来说,优秀的专业财会人才招不进留不住的矛盾更为突出。许多在国有企业工作的财务经理有着优良的专业素质,可贵的敬业精神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不少国有企业中,机制模式僵化,工作条件简陋,收入待遇微薄,尊重理解有限,却要肩负着沉重的责任压力;繁忙的会计业务,复杂的管理职能,多头的监督检查,使财务经理们深深感到责任与地位不相称,自身价值难以体现,因而在合适的条件下,跳槽就成为一种当然的选择。老的留不住,新的不进来。大量优秀的专业财会人才纷纷流向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就是个明显的例证。入世后,人才流失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而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优秀的专业财会人才又是国有企业搞好搞活必不可缺的人力资源,所以面对入世后预期的更趋激烈的人才竞争,首要的应变措施就是千方百计地留住人才。

1.提供其实现自身价值的事业舞台。一个优秀的专业财会人才一般都具有可贵的敬业精神,他们需要得到的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他们渴望拥有的是施展理想抱负的事业,国有企业本身就具有这方面的先天条件,关键在于企业领导要认可他们的财会事业,要尊重他们的劳动价值,要既放手又放心,即可用又可信,充分发挥他们在生财之道、聚财之技、用财之智、理财之术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把他们自身价值的体现溶于企业的发展成功之中。

2.提供其接近市场价格的收入待遇。市场经济必然存在市场价格,人力资源也同样有其市场价格。国有企业专业财会人才目前的收入待遇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这一方面是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待遇普遍偏低的缘故,另一方面又与国有企业对专业财会人才的特殊作用和职能认识木足有关。鉴于用增加工资的方法来提高专业财会人才的收入待遇可能会在企业中引起连锁反映,目前可采取对专业财会人才实行“在岗专业津贴”的方法,来缩小财会人才现有收入与市场价格的差距。依笔者之见,大多数财会人才追求的不是市场价格,而是在本企业中横向比较其收入待遇是否合理并且与市场价格相差不太远的意境,所以“在岗专业津贴”在目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过渡方法。

3.提供其发挥管理职能的宽松环境。专业财会人才往往具有独特的职业个性,而其工作的职能又决定了他们始终战斗在矛盾冲突的最前沿。不少人可以不讲待遇报酬,但很难面对公众对其工作性质的不理解。因而企业领导要大力支持财会人才开展工作的正当权利,要大力宣传财会工作的政策性和职能性,为财会人才创造宽松的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

二、面对开放的世界市场,财会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入世后,对企业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将会提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的要求。在会计知识方面,不仅要求财会人员懂国内会计,还要懂国际会计;在财经法规方面,不仅要求财会人员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还要了解相关的国际法律法规;在语言应用方面,不仅要求财会人员精通本国语言,还要掌握至少一门以上国际通用语言;在业务核算方面,不仅要求财会人员会核算国内贸易,还要会国际贸易核算;在成本控制方面,不仅要求财会人员按国内同行业先进标准控制,还要会按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去控制;在核算工具方面,不仅要求财会人员实行会计电算化,还要会使用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在融资渠道方面,不仅要求财会人员利用银行信贷融资,还要使用资本市场衍生工具和吸引外资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扩大融资渠道;在会计准则方面,不仅要求财会人员熟悉国内实施的各项会计准则和制度,还要熟悉国际惯例和西方主要国家的准则、制度……。可见入世后,财会工作将受到的影响,从而引伸出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之高。要适应这种变化和需求,就迫切需要提高目前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

1.专业培训国际业务知识国际业务比国内业务要复杂得多,所需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也要宽广得多。不懂国际业务知识,在国际贸易中就会吃很大的亏,付出很大的代价。财会人员作为企业领导的参谋助手,如果不懂国际业务知识,就无法在决策和预测中有效地发挥会计职能,甚至都无法保证有关国际业务中会计核算的准确和完整。因此有针对性地对财会骨干人员进行国际业务知识培训,应是当务之急。

2.加快培养新型会计人才。大专院校要改革教学内容,按入世后企业所需会计人才的要求,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尽快培养一大批新一代的会计人才,向各企业输送。各大型集团公司应自行组织或委托组织培养下属企业中现有的年富力强的会计人员,使其尽快转型,成为入世后符合时代要求的财会骨干人才。高级会计师、会计师的继续教育的课程和内容也应适应入世后的需求而变革。

3.相互交流总结实践经验。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内已有不少企业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国设立了一些公司和窗口。在这些单位中有不少我国的会计人员担任要职,已具有丰富的与国际接轨的实践经验。可以组织这些会计人才与国有企业会计人员相互交流总结经验,也可以派国有企业的会计人员到这些单位去实习锻炼。

三、面对入世的挑战和机遇,要坚定不移地改革创新。

随着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挑战和机遇已到了面前,虽然入世之初还有几年政策宽限期,但哪个企业能及时应变,就会赢得市场先机,争得战略主动。而迎接挑战的关键对策是改革创新。

1.体制的创新。国有企业的现行体制显然不适应入世的要求,无法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激烈的市场竞争。出路只有一条:改革创新。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l)在产权关系方面存在着需要明确产权关系与产权关系难以明确的矛盾;(2)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着“新三会”与“老三会”的矛盾;(3)在经营机制方面存在着能自主经营而不能自负盈亏的矛盾;(4)在企业负担方面存在着既要减轻企业负担又要考虑政府承受能力的矛盾;(5)在资金供求方面存在着社会资本过剩与国有企业资本不足的矛盾;(6)在企业定位方面存在着企业长期目标与经营者短期行为的矛盾。

这些矛盾不解决,国有企业就难以新生,就难以应对入世后面临的挑战。而这些矛盾的解决,只有依靠深化改革,依靠机制转换。财会人员懂政策、懂经济,对企业情况了解程度最深,应该并且可能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财会人员要充分利用会计职能,出谋划策,做体制改革的促进派,促使提高人世后的企业竞争能力。

2.管理的创新。会计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入世后,企业面对的是世界经济强国,是实力雄厚的跨国集团。要与他们竞争,靠什么,只有靠我们的先天优势,靠我们的后天创新。先天优势(如劳动力成本低廉)在知识经济时代已退居次要地位,因而主要靠后天创新。管理创新是立即可着手做的,要充分利用入世后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本国和本企业的具体实践,创造出富有成效的管理模式,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来抓住人世后带来的机遇。企业管理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创新才有出路,创新才有生机,创新才有效益。在管理创新上,财会人员是可以大显身手的。

四、面对世贸的游戏规则要深入细致地研究理解。

会计专业的机遇篇5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货币资金、票据、有价证券等的进进出出,会计可以从出纳做起。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工作熟练之后,做到会计的岗位。当然也可以从会计专业毕业之后,直接从事会计工作。如果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管理团队的意识,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改进工作中的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将可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路径一:熟悉会计操作、会计核算流程。具备财务筹划技能后,可以成为会计经理;

路径二: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后。可以发展成为财务分析师、预算分析师、核算专员,进而发展成为财务分析经理、预算经理、财务成本控制经理或财务经理;

路径三:积累一定的经验。熟悉所处行业和企业的业务管理状况之后,可以向审计方向发展,成为审计专员,进而向审计经理发展,也可以转而从事统计工作,成为统计经理。

根据调查。目前在国家的会计专业的职业发展可以概括为一下几点:

一.内资企业:需求量大。待遇、发展欠佳。

对于会计岗位他需要找的只是帐房先生”而不是具有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职业状况:这一块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也是目前会计毕业生的最大就业方向。很多中小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而且,此类公司大都财务监督和控制体系相当简陋。因此,创业初期,会计工作一般都是掌握在自己的亲信(戚)手里。公司做大,财务复杂到亲信(戚)无法全盘控制时,才会招聘“外人”记记帐。

二.外企:待遇好。学得专业。

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工作效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分工细致,职业状况: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更重要的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都成熟。而分工的细致使我所负责岗位上只能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尽管这种技能非常专业,但对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因为你难以获得全面的财务控制、分析等经验。后续培训机会多是外企极具诱惑力的另一个原因。财务管理也是一个经验与知识越多越值钱的职业,而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同于在学校听老师讲课,更贴进实际工作,也更适用。

三.事务所:小所和外资大所的云泥之别。

那就是累!区别在于很多小事务所所,职业状况:所有的事务所工作都有一个特点。待遇低,加班不给加班费,杂事多…外资事务所例如普华永道则待遇要好的多,但从某种方面来说,工作任务更重,坊间甚至有传言说在那里是女人当做男人用,男人当做牲口用”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著名的安达信日出”就是指员工经常加班后走出办公楼就能看到日出。但在事务所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即使是小所,因为人手的问题,对于一个审计项目,必须从头跟到尾,包括和送审单位的沟通等等,能充分锻炼能力。大所则是对团队合作以及国际会计准则、专业性、意志等方面能给予地狱般的磨练。

四.理财咨询:方兴未艾的阳光职业。

现在对个人理财咨询职位的招聘需求量正在慢慢放大,职业状况:去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招聘会的同学应该知道。而且,由于社会投资渠道的增多和保障制度的改革,理财咨询服务必将走进更多城市白领的生活。此类人才的需求增长点应在社会投资理财咨询服务机构

五.公务员、教师:稳定有余。发展不足。

和其他专业的人从事这些职业一样,会计人考上公务员或被招进高校做老师。有稳定、压力小的优势,也有发展艰难的

会计专业的机遇篇6

本届年会以“创新与做精做强”为主题,突出集成电路设计及其产业化,强调产品自主创新和精品意识,倡导行业上下游合作和国内外合作。会议得到了国家、省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出席高峰论坛的主要嘉宾有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丁文武副司长、规划司规划处霍振武处长,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新兴产业一处伍浩处长,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信息与空间处王春恒处长,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支唐教授,台湾工研院指导委员会主席虞华年教授,台湾工研院董事长、台湾清华大学科技管理学院院长史钦泰先生,全球半导体产业联盟、GSA亚太区领袖议会委员谢叔亮博士,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江上舟先生以及厦门市人民政府叶重耕副市长、政协副主席江曙霞女士。“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及高端通用芯片实施专家组成员、国内外有关专家、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代表、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及IP服务厂商、EDA厂商、晶圆代工厂商、封装测试厂商、系统厂商、风险投资公司和有关媒体代表共700余人参加了会议。

高峰论坛―主题鲜明、高瞻远瞩

12月2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热烈的氛围中隆重召开,由厦门市科技局徐平东副局长主持,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江上舟理事长为大会开幕式致词,他指出,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出现了大幅下滑,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也首次出现了0.4%的负增长,在此情况下,我国的IC设计业却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跟踪统计,设计业在2009年前三季度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2%,这表明国内半导体产业正在逐步走出低谷。

本届年会以“创新与做精做强”为主题,工业和信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丁文武副司长认为这是当今形势下很好的一个会议主题,他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对IC设计年会历年来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十五”期间,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以及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设计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高端人才缺乏。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的集成电路产业格局正在进行较大调整,这将为我国的IC设计企业提供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化融合这个平台,把握3G移动通信、数字电视、计算机和网络以及信息安全市场的不断繁荣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和产品空间。

为重点支持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快速发展,工信部将努力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要优先发展IC设计业,重点支持量大、面广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推进,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二是进一步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继续推动国内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企业间的联合和合作的方式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来提高企业的集成度;三是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抓好“核高基”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通过国家重大专项来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尤其是设计业的市场竞争力与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产学研结合,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探索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同时做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和集成电路研发专项的组织实施;四是要努力为IC设计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在原18号文的基础上,目前正在加紧制定进一步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延续政策,同时还要努力加强集成电路公共平台的建设。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王芹生理事长为大会做了题为“沉着应对挑战,积极主动调整,努力再创辉煌”的主旨报告。她指出,21世纪是信息产业大有可为的时代,是集成电路技术面临新的革命的时代。中国的集成电路设计业是一个植根于本土的产业,是一个拥有庞大市场需求的产业,是一个有所作为、也应该有更大作为的产业。针对产业现状以及新兴市场应用,王芹生理事长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以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一、要勇于创新,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更要注重技术加产品加品牌加商路的综合创新;二、应用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三、要特别重视“应用专利”;四、企业做强优于做大;五、要努力打造产业经济链;六、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和专项资金加速设计企业做强做大的步伐。王理事长富有激情的报告感染了会场的每一位与会代表,给予了行业同仁极大的鼓舞,并为我国IC设计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企业台积电,全球三大EDA软件供应商SYNOPSYS、CADENCE和Mentor,国内著名设计服务企业芯原微电子,国内知名芯片设计企业同方微电子以及知名的整机企业万利达等企业的高管围绕产业现状、机遇与挑战、调整与创新、合作与共赢等相关议题,和与会代表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专题论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专题论坛是集成电路行业信息沟通与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第二天的会议以四个分会场同步的形式举办了八场专题论坛,包括IC设计与EDA软件、集成电路前沿技术、FOUNDRY与工艺技术、绿色IC与汽车电子、IP与IC设计服务、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机遇、IC设计与封测服务、芯片与整机联动,精彩内容使得会场座无虚席,让参会代表受益匪浅。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机遇”是本次年会的特色专题之一。会议采取特邀嘉宾讨论和观众提问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在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机遇。通过嘉宾和观众的互动形成自由、轻松的交流氛围,对金融危机下的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环境及两岸进一步合作与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芯片与整机联动”专题也吸引不少IC设计企业和整机企业的参与。论坛以对话的形式探讨如何推动国产IC的应用,并对IC产品的热点应用、发展方向及系统整机应用国产IC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企业展览―精彩纷呈、交流热烈

此次年会的专业展览吸引了台积电、SYNOPSYS、CADENCE、MENTOR、华润上华、芯原、联创、日月光公司等超过5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向业界展示了他们的最新技术与产品。

会议在由厦门市政府举行的招待晚宴中拉下了帷幕,代表们一边举杯同祝,一边欢声畅谈,在现场热烈的交流氛围中,集成电路设计分会常务副理事长魏少军教授宣布了下一届年会将在无锡举办,并由厦门市政府和无锡市政府举行了会旗交接仪式。

为期两天的会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本届年会为集成电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间交流提供一个沟通的平台,为世界各地和港、澳、台的同行以及相关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构筑一个了与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技术、市场、应用、投资等领域互换信息、探讨合作的交流平台。这次年会的胜利召开将对促进新时期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快速发展,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互动起到积极作用。

会计专业的机遇篇7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和省、市有关规定,实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建立政策体系法制化、工作程序规范化、业务标准统一化,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相结合、抵御风险能力强的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制度。

二、总体目标

年1月1日实现工伤保险市级统筹,业务管理达到“五统一”的目标。即:统一参保范围和对象、统一缴费基数和缴费费率,统一基金财务账户管理、统一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统一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标准。

三、实施步骤

全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和基金上解工作从年月1日起实施。采取分步推进,逐步纳入的办法,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各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全面推行参保职工实名制,建立参保职工数据库;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历年基金征缴和待遇支付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对暂收、暂付款和欠费进行清理,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基金要账账相符、账表相符。

(二)财务审计。各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基金收入和支出情况,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市财政局共同聘请专业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做出审计结论。

(三)基金上解。对已审结的县区,由市县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金上解手续。年12月底完成各县区基金上解工作。

自年月1日起到工伤保险基金上解前,各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得以暂付、借支医疗费等名义擅自动用或挪用工伤保险基金,不得擅自进行工伤认定和待遇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只能用于定期工伤保险待遇和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同意的其它待遇的支付。

四、统筹方法

(一)基金管理

实行市级统筹后,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市级财政专户管理,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担基金会计核算、业务管理和待遇支付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辖区内中央、省属、市属企业及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和在市及市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并已在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登记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基金的征缴工作。各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县区属及其以下各类企业、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工伤保险基金征缴工作。

市本级和各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分别开设工伤保险基金收入户和支出户,用于工伤保险费的收缴和待遇支付。各县区基金收入按月上缴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收入户,由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汇集后,按月缴入市级工伤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基金支出按月上报支出计划,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拨入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支出户,再由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核拨到各县区支出户。

各县区历年结余的工伤保险基金经审计部门审计后,在一定期限内上解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收入户,由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上解市财政专户。参保单位的历年欠费由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收缴,并在规定的时限内上解。

(二)基金征缴

按照工伤保险市级统筹“五统一”的目标,各县区要加强工伤保险基金征收管理工作。缴费基数低于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高于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实行行业基准费率和浮动费率。费率的调整由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视具体情况提出调整意见,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后执行。

(三)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认定原则上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决定,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委托县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工伤认定。工伤事故报告、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程序和时限按有关规定执行。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统一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

对待遇支付额1000元以下不够伤残等级的工伤(简称小工伤)和农民工工伤(亡)认定开辟“绿色通道”,即:用人单位发生伤亡事故后,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立即深入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及时认定工伤和支付待遇。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四)工伤医疗机构和辅助器具配套机构资格审定

工伤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资格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规定与取得相应资格的工伤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和工伤康复机构签订协议,负责其考核管理工作。

(五)工伤保险待遇支付

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审批实行分级管理,即:小额待遇支付由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批,大额待遇支付由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批。具体数额由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各县区的实际情况核定。对县区工伤保险基金实行核算管理,与扩面和基金征缴任务挂钩,原则上各县区征收的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本县区工伤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完成当年扩面与征缴任务的县区,所征收基金不够支付工伤待遇的,由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从储备金中予以调剂。未完成当年任务的县区,当年支付的不足部分,工伤保险储备金不予调剂,由县区财政垫付。

(六)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职责

实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后,各县区政府是工伤保险第一责任人,县区劳动保障部门、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是工伤保险直接责任人。负责本辖区的工伤保险扩大覆盖面、基金征缴、稽核等工作,对工伤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按规定进行审核、支付,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安全生产预防和宣传工作。各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全面落实工伤职工参保实名制,建立基金征缴和待遇支付台帐,积极完成市上下达的参保扩面和基金征缴任务。

五、组织领导

会计专业的机遇篇8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识别;可拓物元法;识别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段云龙(1977-),男,云南鹤庆人,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企业持续创新;陈扬(1993-),女,重庆人,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管理;刘永松(1977-),女,云南大理人,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管理。

创新型企业具有识别、评价并利用重大机遇的能力,进而使企业保持创新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其中,作为机遇管理的核心,机遇识别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成败。本文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背景,以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为目标,以实现提升创新型企业持续机遇识别能力和水平为目的,结合我国创新型企业实践,运用创新管理理论、机遇管理理论、系统工程理论,通过对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识别理论进行分析,构建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识别相关模型,旨在为创新型企业持续机遇识别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分类

机遇按照出现时间可分为随机性机遇、周期性机遇和一次性机遇,按机遇的共享性可分为共享性机遇、竞争性机遇和独享性机遇,按机遇与社会主体目标相对应特性可分为战略和非战略性机遇,按机遇的社会属性可分为市场机遇、科技机遇、制度机遇、经济机遇、生态环境机遇等。结合企业持续创新的特性,本文从企业内外部环境、技术要素、重大项目要素、经营者要素、风险要素等方面,将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划分为重大环境机遇、技术机遇、重大项目机遇、经营者人因机遇和风险性机遇。

重大环境机遇指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从而可能导致企业创新发展带来巨大收益的机遇,主要指外部金融、市场、政策法律、技术、原材料和自然环境等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属于外部机遇;技术机遇指企业利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可能带来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提高的机遇,主要包括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等技术革新带来的机遇;经营者人因机遇指企业经营者良好的个人因素及经营方式可能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显著提升的机遇,主要包括经营者的创新意识、能力、知识和身体健康状况、道德素养等因素所带来的机遇;重大创新项目机遇指企业为数不多的重大项目推动实施可能对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显著提升的机遇,这对企业创新战略起着重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主要包括企业和项目自身结构、能力、管理、认知因素所潜在的机遇因素,属于内部机遇;风险性机遇基于风险与机遇并存而提出的概念,它指创新型企业在减小和规避风险过程中可能带来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机遇,包括国家政策导向、技术革新、市场变化以及国际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属于外部机遇。

本文以申晓静(2011)的22因素指标体系为蓝本,并结合李毅(2013)技术机遇评价指标体系和施瑜娇(2013)重大风险性机遇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中外有关企业持续创新、机遇管理的理论及其指标设计体系(李泽建,2013;曹振娅,2015)、机遇识别影响因素相关文献,通过对相关企业的案例分析及与有关专家、学者研讨,在剔除交叉设置严重的因素指标之后提出基于5个方面的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因素指标,如表1所示。

二、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识别模型构建

(一)机遇识别方法选取

机遇识别作为机遇管理的核心环节,对于发现和识别重大机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正确识别出机遇,创新型企业才能更好地对机遇进行管理。因此,选取恰当的识别方法非常重要。机遇识别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数据挖掘技术、神经网络法、层次分析法(AHP)可拓物元法等。头脑风暴法收集的信息量大,但消耗时间大、成本高,要求参与的专家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实施效果。德尔菲法主要依靠专家意见进行机遇识别,但专家的主观性过强且意见很难整合,消耗的时间多。数据挖掘技术识别机遇需要大量数据支撑,其成本较高,不利于机遇决策者机遇识别。神经网络法对于要生僻的样本具有很好的控制和预测能力,但对数据较少、系统很复杂时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较困难。可拓物元模型依据可拓物元的基本原理,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分析机遇的量变到质变过程,从而识别机遇。综合比较以上方法,由于机遇产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不断地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所爆发出来的影响企业效益的活动,它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拓物元法能够较好地分析机遇产生过程,可以全方位对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进行识别。因此,本文选择可拓物元法对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进行识别。

(二)指标体系设计及权重确定

根据表1构建的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识别指标体系,根据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打分赋予不同的权重。指标权重的确定运用熵权法(具体计算过程省略),采取调研的方式收集数据,以5分制的专家打分方式,即1、2、3、4、5分别表示识别各机遇对创新型企业发展的作用为小、较小、一般、较大、大。整理完有效数据后采取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运用MATLAB技术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三)构建基于可拓物元法的机遇识别模型

基于机遇识别指标体系,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的可拓物元识别模型构建如下:

1.物元概念

物元是描述事物的基本元素,它是由事物(N)、特征(c)和量值(v)构成的有序三元组R=(N,c,v),其中事物的名称N关于特征c的量值为v,即v=c(N),反映了物元的各维空间。物元是一门着重应用的学科,它应用数学、物理、管理类知识把事物、特征和量值放在一个完整的系统内考虑,从而使人们能够把事物的质与量结合起来。因此,它可以确切地描述客观事物的转变过程,化无形为有形,把矛盾问题的解决过程形式化。

三、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介绍

云南白药集团作为国家唯一定点生产企业的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云南省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品牌最优的高科技现代大型医药企业集团之一。该企业于1971年建立,主要从事药品生产、研发、销售领域。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各行业走向多元化的创新发展道路,云南白药面临产品和价值链单一、营销观念和手段落后、企业管理结构不合理等多方面问题。为找到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企业负责人开始实施资本结构整合和产权结构的改造,通过以市场为中心、销售为突破口,创新营销模式和内部运行机制,并根据发展的需要进行产品、技术、品牌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目前,该企业不仅囊括了制药、食品、保健洗护用品、房地产等各个领域,而且企业正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有助于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医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最终实现百年白药的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云南白药集团抓住地理、政策、产业机遇,将科研和市场作为企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重新布局经营格局和内部运行机制,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各方面的创新以及物流、制药技术改革,使企业的发展达到新增速。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辅,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努力创造企业价值最优,使企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原始创新之路,促成了云南白药集团持续创新的实现。

(二)机遇的识别

1.确定机遇指标体系及权重

根据前面构建的机遇识别模型,现对云南白药集团持续创新机遇进行识别,机遇识别指标体系见表1,权重确定见表2。

2.确定机遇指标的评价等级

根据前面的分析将机遇指标分为3个等级,即U={Ⅰ级、Ⅱ级、Ⅲ级},代表x一般机遇、重要机遇、重要机遇y。

3.搜集数据

设计云南白药集团持续创新机遇评价的问卷调查表,邀请10位业内专家对企业持续创新机遇进行调研打分,收回10份调查问卷;同时,向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发放60份调研问卷,收回57份,其中54份有效。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取其平均值,得出云南白药集团持续创新机遇的评分值,如表3所示。

5.计算机遇关联度矩阵

根据机遇关联度定义,计算待评估的机遇因素指标与各个机遇等级的关联度矩阵K=Kj(vk)34×3,计算结果如表4。

6.计算待评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过程机遇关联度

由表4可知各机遇因素指标的权重为ai(i=1,2,…,34),则可以算出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与第j级机遇的关联度为Kj(R)=∑34i=1aiKj(vk),其中j=1,2,3。由此可以得出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过程机遇与各机遇等级的关联度,如表5所示。

(三)结果分析

通过计算结果可以识别云南白药集团持续创新机遇(如表7 所示),可为机遇度量和机遇对策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四、结论

持续创新是创新型企业不断追寻的目标,也是中国取得长远发展的战略要求,捕捉并利用机遇是创新型企业实现持续创新的重要因素。在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过程中,机遇识别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决策。本文从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识别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梳理当前关于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发现与识别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进行界定和类型划分设计了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识别的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可拓物元法的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识别模型,并把构建的识别模型应用于云南白药集团,识别出云南白药集团持续创新过程重大机遇。总体而言,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识别研究提供较强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并使创新型企业能够更好地发现与识别出机遇因素,进而提出合理的持续创新机遇管理的对策措施;同时,为当地政府管理部门支持创新型企业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范例,以便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建议,更好地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宏伟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段云龙.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机遇及价值评价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6):82-84.

[2] 申晓静,段云龙.基于识别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6(26):99-103.

[3] 李毅.企业技术机遇的动态识别、价值评价及管理机制研究[M].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3.

[4] 施瑜娇.创新型企业战略转型重大环境风险的机遇决策分析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10:82-86.

[5] 李泽建,巫英,向刚.创新型企业战略转型期重大风险动态分析――相互作用关系与变化规律[J].经济管理,2013,5(13):61-67.

[6] 曹振娅.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过程重大风险决策模式研究――以云南省为例[M].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5.

[7] 许晖.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关键风险的识别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4(10):92-97.

[8] 段瑞春.产学研合作创新:机遇与挑战[J].中国科技产业,2008(4):14-17,50-57.

[9] 路甬祥.抓住转型发展新机遇,创造合作创新新业绩[J].中国科技产业,2014(12):10-13.

[10]彭新敏,吴晓波,吴东.基于二次创新动态过程的企业网络与组织学习平衡模式演化――海天 1971~2010年纵向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1(4):138-166.

[11]金军.试论集成管理的内涵及实践意义[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6(11):23-25.

[12]马志荣.我国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面临的机遇、问题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8(6):68-69.

[13]林华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企业人力资源风险因素评价[J].企业技术开发,2007,11(26):44-47.

[14]李茹兰.WTO与我国国企经营者管理体制调整[J].北京大学学报,2002:88-92.

[15]Gaglio C. M, Katz J. A.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8,16(2): 95-111.

[16]Chiara Franzoni.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in technology transfer organization: Five case studies from UK and Italy[J]. Int Entrep Manag J, 2007(3): 51-67.

[17]王立新.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及对我国发展机遇的思考[J].上海管理科学,2005(5):54-55.

[18]Tang J. Environmental munificence for entrepreneurs: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and commit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 and Research, 2008, 14(3): 128-151.

[19]John S. Park.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nd product innovation in entrepreneurial hi-tech start-ups: a new perspective and supporting case study[J]. Technovation, 2005(25): 739-752.

[20]杜波,孙利宇.浅谈集团项目管理中质量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土木工程学报,20033(36):90-94.

[21]谢科范.决策者的风险责任与风险利益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6(28):124-126.

[22]巫英.创新型企业的重大风险积聚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1(6):26-29.

[23]Halman J. M, Keizer J, Song M. Risk factors in product innovation projects[J]. Conference“The Future of Innovation Study”, 2001.

[24]陆伟成.拓展国际建筑市场企业的实力、风险及机遇之权衡[J].中外建筑,2007(5):69-71.

[25]刘芳.中小企业财务的市场风险与机遇说[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5):70-71.

Abstract:Sustainable innovation is the basis of enterpris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as a key link of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building innovative enterprise. Under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his essay defines concept,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oriented enterprise′s sustainable innovation opportunity, puts forward the great meaning of sustainable innovation opportunities in building and developing innovation-oriented enterprises, uses Extension Matter Element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sustainable innovation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model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and exemplifies it with the Yunnan Baiyao Group Co., Ltd.

上一篇:企业财务审计报告范文 下一篇:农资经营模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