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2 01:45:21

会计专业技术总结

会计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为适应会计工作需要,在总结多年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的基础上,经财政部、人事部研究,现对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调整及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调整问题

将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

(二)科目合并为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科目不变。调整后,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为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3个科目。从20**年度起,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将按照调整后的3个科目进行。

初级资格考试科目仍为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

二、考试科目衔接问题

为保证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科目调整的平稳过渡,在20**年度,报名参加中级资格会计实务考试科目考试按下列要求进行:

(一)在20**年度考试中,已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一)科目考试的人员,在20**年度可报名参加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的考试;已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在20**年度可报名参加中级会计实务(一)科目的考试;虽已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一)或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在20**年度也可报名参加调整后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

(二)20**年度未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在20**年度报名时需参加调整后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的考试。

(三)参加20**年度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两个科目考试的合格成绩,仅在当年有效。自2006年度起,停止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的考试。

(*)20**年度首次报名参加中级资格会计实务科目考试的人员,按照调整后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进行。

三、考试成绩管理问题

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人员,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全部科目考试均合格者,可获得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证书。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证书。

*、港澳居民参加考试问题

(一)根据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关于允许港澳居民参加内地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复函》([20**]港办交字第170号)精神,对符合财政部、人事部《关于修订印发〈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财会[20**]11号)规定的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二)港澳居民在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应根据相应级别报名条件的规定,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高中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工作年限证明和居民身份证明。

五、其他有关事项

(一)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重新修订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并用于20**年度的考试。

(二)20**年度需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原中级会计实务(一)或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可继续按照20**年度中级会计实务(一)或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大纲的要求复习备考。

(三)请各地及时向社会公布本通知要求,并做好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有关准备工作。

本通知自20**年起施行。财政部、人事部《关于修订印发〈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财会[20**]11号)中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符的,以本通知规定为准。

会计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上半年来,会计股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局领导的指导帮助下,积极做好全县的会计管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上半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发放工作。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改善服务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在申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中,本着方便会计人员、缩短办证时间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原则、依法行政,认真做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请、办证、变更、调转等工作。今年共颁发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2本。

二、做好20__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工作。

我县今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首次采用网报系统,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利用张贴公告、网络等大力宣传,为广大考生提供电脑,摄像头并详解报名操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圆满完成09年会计从业资格报名工作,积极主动与市局联系考试用书,并利用电话、网络通知考生来领取考试用书。

三、做好08年度会计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发放工作。

08年我县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人员的有16人,其中初级9人,中级7人,我股电话逐人通知合格人员,并积极上报所需材料,圆满完成此项工作。

四、认真做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

我县20__年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于20__年5月16——17日在亳州八中如期举行,为了组织好今年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我县及时利用网络、张贴公告等方式告知考生,又派专人到考点协助市会考办做好此项工作。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准备了铅笔,橡皮等考试必备工具供考生使用,圆满完成了20__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

五、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调研工作

截止到目前,我县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人员有131人,为加强我县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改进和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质量,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现实材料,就我县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建议以电子版的格式已上报市局。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积极组织做好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工作。

二、做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及考试用书领取和发放工作。

三、做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工作。

四、做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会计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一、全面实施我国会计人才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全面实施会计人才战略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人才,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重要条件,会计人员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性、管理型人才。加快我国不同级次会计人才培养,完善不同级次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和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会计改革事业顺利推动,有利于深入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二)全面实施我国会计人才战略是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一些企业通过跨国合并、上市、重组、联合等方式成为大型跨国公司,一些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一些企业在境外进行多元化投资。在防范和规避境外经营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方面,会计工作尤为重要,会计人员在参与决策、制订预算、资金成本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特别是跨国公司高层会计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财经法规等方面的专业水平。健全和完善会计人员尤其是中高级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体系和培养体系,必将有利于培养选拔一批符合跨国经营企业需要的国际性、复合型高端会计人才,更好地促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三)全面实施我国会计人才战略是不断推进我国会计改革事业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政府会计改革、内部控制建设、推进会计信息化、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会计理论研究等各大领域取得全面突破。制定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趋同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积极响应G20峰会和FSB倡议,及时公布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为推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和规范发展,提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为促进企业防范和化解经营管理风险,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等部委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项配套指引也即将实施;配合我国财政改革和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深化,医院、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率先取得突破,政府会计标准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为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成立了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及时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会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在会计理论研究、会计教育等领域也取得了不菲的业绩。这些重大的会计改革与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整个经济改革的有机整体。为使这些重大会计改革成果在促进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大业中持续、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健全、完善和落实不同层次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和培养体系,推动会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素质,担当好应尽的责任。

二、我国不同种类和级次的会计人才选拔、评价和发展的战略体系基本形成

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会计工作,高度重视各类会计人才的培养。2009年,财政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长期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对不同级次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要求进行重大调整,基本建立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交叉、互为补充的会计人才选拔评价和发展的战略体系,形成了既有会计市场准入资格(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又有初、中、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既有会计人员评比表彰、又有特殊会计人才(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的格局。各类会计人才评价、选拔和培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践表明,这一体系是完整的、成功的、有效的,既体现了中国国情和特色,又借鉴了国际惯例。

(一)会计市场准入资格

市场准入资格(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职业)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行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会计市场准入资格有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两个种类。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经济组织的会计从业人员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从业人员,不仅需要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受法律和职业纪律的约束。《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2005年财政部以第26号令的形式《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获得财政部门统一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会计工作。未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能从事会计工作,各单位也不能聘用。

《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从事社会审计鉴证并签署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必须依法通过部级统一考试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经过多年实践,目前我国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1000多万,取得执业注册会计师资格的约9万人。

(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不同级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会计人员从事业务工作的技术等级。根据《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规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务,会计师为中级职务,助理会计师、会计员为初级职务。从1992年起,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联合组织开展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高级会计师资格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实行考试与评审结合的制度。目前,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累计报考人数达到2424万人,共有383万人次取得相应资格,高级会计师资格报考人数累计超过22万人次,5.1万人通过国家合格标准获得评审资格。正高级会计师资格也正在研究之中。初、中、高、正高级不同级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基本形成。

(三)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为了缓解我国高端会计人才缺乏制约会计行业发展的“瓶颈”,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财政部党组决定于2005年开始实施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并与2007年5月8日了《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

规划》,力争用10年时间,打造1000名左右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学术类4类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全国会计领军人才,担负国家会计行业的领军重任。据了解,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已作为国家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的专门人才,列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前已从各行各业选拔了650名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这项系统工程已经在社会上形成口碑,极大地激发了有关部门和各地财政部门选拔高端会计人才的积极性,如广西开展“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工程。

(四)全国会计人员评比表彰

根据《会计法》“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物质的奖励”的规定,财政部已于1990年、1995年、2005年、2008年、2009年先后5次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的会计人员评选表彰活动。为促进全国会计人员评比表彰规范化、制度化,财政部于2007年制定了《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规定会计人员表彰活动“一年一小评,三年一大评”。财政部2009年评选表彰的十名企业总会计师,有望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实践证明,通过评选表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做出突出业绩和重大贡献的先进会计工作者,树立当代会计楷模,激励广大会计人员崇尚诚信、依法理财、锐意创新、敬业奉献,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完善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能力框架,不断加强和规范会计市场准入制度

(一)会计从业资格的能力框架

从业资格是从事某一专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会计从业资格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和法规政策最低要求,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入门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开始从事会计工作,尚处于“学徒”阶段,属于各单位最基本、最基层的会计实务辅助操作人员,一般从事基础性的会计工作,应当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财经法律法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基本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等。

为了进一步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能力框架,大力推广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财政部重新修订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等三个科目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并由中国会计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辅导教材,作为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建设的依据。修改后的《会计基础》大纲,突出了会计从业资格人员需要掌握和应知应会的会计原理和基础知识,如会计概念、要素、假设、科目、凭证、账薄、报表、档案管理等内容;同时为提高考生从事会计工作的操作动手能力,增加了单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如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等的账务处理。从财经法规知识层面,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遵守《会计法》的主要内容,恪守会计职业道德,掌握金融、税收、政府会计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定,如现金管理、银行结算等知识。从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角度,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熟悉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电算化基本流程、应收/应付账款核算、工资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账务处理等基本操作。

(二)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能力框架

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运用专业特长,对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进行鉴证,并提供会计、税务、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的执业人员。

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鉴证和会计、税务、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的性质,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职业技能、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丰富的实务经历等。如应当具备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相关法律、组织和企业、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恪守职业道德、提高人际沟通技能,维护公众利益,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原则,为客户保守商业秘密等。

制定科学的注册会计师能力框架,有利于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2008年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在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考试多元评价功能,贴近注册会计师考试国际模式,借鉴境外会计师组织考试的经验基础上,修订并了《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根据《考试办法》规定,现行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两个层级,形成了“6+1”的新模式。考生只有在至多连续5个年度内通过第一层级的考试,才能参加第二层级的考试。第一层级为专业阶段,主要考核考生执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考试科目由原来的5个科目(分别是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调整为6个科目,分别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第二层级为高级阶段,主要考核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突出实务操作能力,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

四、健全不同级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能力框架,培养造就大批合格的会计专业技术人才

(一)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能力框架

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含会计员、助理会计师),是会计专业职称序列中最低的技术职称。

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掌握运用会计从业资格应具备的知识基础上的提升。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会计基本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处理一般会计业务,协助会计主管完成相关财务、会计工作;应当较为系统地掌握会计实务原理和专业知识,熟悉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并正确执行基本的财经法律制度。

针对初级会计人员应具备能力框架要求,2009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重新梳理修订了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就《初级会计实务》而言,不仅要求初级会计人员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求掌握财务管理的基础概念和原理。也就是说,既要求考生熟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内涵,掌握产品成本核算、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还要求掌握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本知识。修订《经济法基础》科目考试大纲时,侧重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劳动合同、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支付结算等基本法律制度,而原大纲中的会计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概述、流转税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等内容,根据不同会计级次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需要有所取合。

(二)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能力框架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相当于会计人员中级职称,一般具有能够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具备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应当能够独立负责并组织开展某一领域会计工作,能够协助会计部门负责人或独立完成相关财务会计的领导工作。因此,要求中级会计资格人员具有扎实的财务会计理论功底,较为系统地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制度,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有关会计等财经法律制度,熟悉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上述专业知识草拟本单位比较重要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和办法,对单位日常财务事项作出及时准确的专业判断等。具备对一般

或常规业务的分析处理和专业判断能力,是中级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显著特征。

针对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和水平,修订后的《中级会计实务》增加了股份支付、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预算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等内容,体系更为完整。考虑到作为具有中级会计职称的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熟悉掌握和运用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参与单位经营财务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和水平,《财务管理》考试科目作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修订后的大纲不仅更加注重企业自身财务管理的要求,而且相关知识领域和范围大大拓宽,将原来从投资者财务出发、以资金为链条的财务管理,拓展到预算、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收益分配、税务、财务分析与评价等多个方面,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更加贴近公司财务的财务管理知识体系。就经济法规而言,在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掌握现行经济法规的基础上,对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侧重要求全面系统地深度掌握与会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如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法律等。

(三)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能力框架

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属于会计高级职称,其持有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是单位高层次会计人员,一般能够胜任大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具有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当能够独立领导和组织开展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

具有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当系统掌握经济、财务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正确组织执行财经法律制度,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够组织开展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制定本单位会计工作方案与办法,参与单位经营管理,能够对单位重大财务事项进行独立、合理的职业判断,能够协助单位负责人完成单位财务会计等相关工作。目前,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制度,全国统一组织考试,考试科目为《高级会计实务》,评审工作由省级财政、人事部门和有评审权的中央有关部门组织。

在修订《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时,充分考虑到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起点高等特点,重点考评高级会计师对会计、财务、财经法规的综合运用能力,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复杂财务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具有企业高管层应具备的管理水平。因此,修订后的大纲将要求具备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财务战略、企业并购、股权激励、衍生工具、金融资产转移、财务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实践。

(四)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能力框架

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最高技术等级。拥有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当具有相当于大型企业集团或特大型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的能力和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系列只限于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次,高级会计师在评审条件上实际只相当于相关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副高级,因此,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体系尚不完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级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特别是对高端会计人才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建立我国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已迫在眉睫。财政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总结地方试点经验,积极研究建立全国性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

我们认为,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宜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制度。申报人员应当具有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已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会计、财务、财经法规等专业知识,并具有在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担负财务会计管理领导工作的经验。经过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评审,取得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当具备担任大型企业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能够从财务的视角全面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因此,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能力框架,应当定位于在全面掌握会计实务、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的基础上,侧重考评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控制、资本运作、企业并购、信息系统规划等内容。具备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总会计师等的能力框架的显著特征,是具备全面参与企事业单位管理活动的能力。

五、加强对境外会计职业资格进入我国市场的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有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CIM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国际财务管理师(IFM)、国际执业资格(LCCIIQ)等十多种不同资格。这些会计“洋资格”的进入,对我国会计人员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外语水平等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境外会计组织进入我国市场可以说处于无序状态,而且存在某些境外组织收费偏高、经济利益至上、培训考试内容脱离中国实际、质量参差不齐、管理不透明、冲击国内会计职业资格等诸多隐患和问题,亟待加强对境外会计职业中介组织进入我国市场进行管理和指导。

会计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申报;评审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只设置了初级(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副高)三个级次,与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相比,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体系是不完整的,一直缺少正高职级。这种不够完善的专业技术职称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薪酬待遇、职务级别、晋升空间等。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于高端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部分省份逐步探索开展了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在实际申报评审中,一些财会人员不熟悉申报条件和基本要求,没有能够及早准备相关申报材料,影响了正常的申报和评审。笔者在2015年通过申报评审取得云南省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结合接受财会同行咨询问讯的经验,指出在申报评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供拟申报参评人员借鉴参考。

一、开展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的意义

我国从2005年起全面开展高级会计师(副高)全国统一考试和评审工作。随着取得副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的人数逐年增加,财会人员对于更高层次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向往和追求越来越强烈。正高级会计师是会计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的最高级别,相当于高校教师系列的教授。自2003年深圳市率先开展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评审试点工作以来,全国至今已有辽宁、河北、江苏、内蒙古、云南等15个省份开展了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的申报和评审试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有900多人通过申报和评审获得了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这是不断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体系,形成层次清晰、相互衔接、体系完整、逐级递进的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职称改革的重大举措。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结束了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系列没有正高职级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高层次会计人才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将为广大财会人员提供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发展的空间,为加快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步伐奠定了基础,并将极大地激发广大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

二、申报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硬性)条件

(一)可以申报参评的人员范围

从多数省份试点情况来看,本省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中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申报参评,但不包含行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离退休人员和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专技人员也不属于参评对象。

(二)学历和资历要求具备的条件之一

一是获得博士学位,并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满5年;二是获得硕士学位,并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满5年、从事会计工作满8年;三是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并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满5年、从事会计工作满10年。需要注意的是,除达到破格条件外,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人员不能申报参评,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年限及从事会计工作年限应由所在单位提供相应的证明。

(三)其他应当具备的基本要求

一是有的省份要求申报者参加当年《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如重庆市、河北省等,其他大多数省份不要求考试或考核;二是履现职(聘任副高级会计师职务)期间的年度考核均为称职或合格以上;三是除符合免试条件并提供相应证明外,要求取得职称外语考试A级合格证书和计算机考试(正高级)合格证书,有的省份已取消职称英语和计算机的考试要求;四是持有有效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理论与学术水平要求

(一)总体要求

多数省份要求申报人员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水平,精通本专业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熟悉国内外科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具有指导(副)高级会计师工作的能力与经历,是本部门、本地区、本单位会计专业学术带头人。有人认为这一要求比较“虚”,难以具体体现和提供相应材料。实际上评委专家是很容易从申报者的工作业绩和科研学术水平中找到相关证明依据的,因此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显得非常重要,拟申报者应当提前3-5年潜心研究并积极发表成果,按照具体的要求来准备和组织科研学术材料。

(二)科研学术材料的具体要求

以云南省为例,一是要求独立出版专著1-2部;二是在省部级以上会类专业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会计专业论文5篇以上,其中全国核心期刊不少于2篇;三是科研成果获得部级奖项,或获得省部级研究成果二等奖以上。需要注意的是,专著和论文的内容必须是会计专业方向,的载体是财会类学术期刊,全国核心期刊以时的“北大目录”为准,专著应有ISBN统一书号,字数不少于10万字;的刊物应当具有ISSN或CN刊号,在增刊和论文集发表的一般无效,每篇论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有的省份要求3000字以上)。但实践证明,仅仅达到这些最低的基本要求是不够的,要让自己具有足够的竞争实力,完成的科研成果应当是质高量多比较好。

(三)怎样做好科研和学术研究工作

正高级职称对于参评者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水平要求很高,可以说大多数拟申报者就是在这方面难以达到相应的条件,以致不得不望而却步。当然,撰写专著和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求申报者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和开展研究;所谓科研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对专业工作的认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什么价值,又找不到地方发表,那就是再想“正高”也只能是个梦想。所以,拟报评人员应当提前3-5年积极撰写和发表财会专业论文或专著,并积极申请主持或参与省、厅、市等各级财会课题研究。如果论文或专著能够获得省部级奖项,也是最好的实力证明。

四、申报者应当具备的业务经历与工作业绩

申报者应当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有较高的专业分析水平、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会计实务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经历。这项要求从总体上看也比较“虚”,难以提供比较具体的支撑材料。但是,这项要求又是必不可少的体现个人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如果你在单位组织或参与过公司上市、企业改组改制、重大投融资等方面的工作,或组织指导过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大中型单位开展财务会计业务工作,或主持完成省级以上重大会计科研课题,或被聘担任过省级以上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经济论证、咨询专家,或负责主持起草地方性会计法规、全省性财务会计管理办法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成绩突出、成效显著、获得较高评价的,就可以总结出来经所在单位签章证明后作为支撑材料提交。

五、申报参评材料应当全面完整

申报评审材料是评委会评定申报人是否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重要依据,拟参评人员应当慎重对待这一环节的工作。实践证明,申报者用足够的时间来认真梳理、组织、撰写、整理和报送一套全面完整的参评材料是非常有用和值得的。申报材料应当分为三个部分来组织整理和装订报送。

(一)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主表

要求填写和报送一式二份,手写或打印均可,表格部分的内容根据自身情况据实填写。其中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是难点,要求撰写聘任副高职以来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工作的主要情况,因有字数(一般2000字以内)限制,应当抓住重点,突出亮点,分层次列出小标题予以总结,主要反映申报者的工作业绩、能力水平、突出贡献以及典型事例等,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目的在于让评委会专家能够客观、公正、全面地对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做出评价。

(二)各种学历证书、奖励证明及反映个人业绩能力的材料

提供复印件并加盖所在单位人事(职称)部门审验公章,按照目录顺序编制页码,制作封面单独装订成册。在向评审委员会报送该册材料的同时,还需要提交原件以便现场对应核实。

(三)科研论文及学术成果证明材料

此项材料一般较多,宜单独装订成册。主要提供聘任副高职以来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和学术成果复印件,每篇文章均应复印期刊封面、目录、正文和封底,每页均需加盖单位职改部门审验公章,并在报送该项材料时提交期刊杂志原件和成果结题证明以便现场对应核实。

六、申报评审的主要环节和程序

根据各省份当年的关于报送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评审材料的通知,符合条件的财会人员可直接组织材料申报参加评审。各省份评审委员会一般按照“资格审查-面试答辩-组织考察-评审表决-授予资格”的程序来安排并通知申报人员参加各阶段的评审。资格审查在报名参加评审时由评委会根据上述基本要求核实是否符合要求,其余环节和程序由评委会按期逐项开展。

(一)参加面试答辩

面试答辩是多数省份开展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考评的重要环节,一般采取自我简介和专家提问的方式进行,最后由答辩小组根据申报者的综合表现予以评分。自我简介应当简明扼要,主要介绍自己的专业成长、业务能力、工作业绩和学术水平等,突出介绍自己的亮点和重点,一般不超过10分钟;答辩组专家结合申报者的自我介绍和申报材料的有关内容,一般提出3-5个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要求申报者就自身情况、申报材料、论文观点和当前财会热点等主题来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般不超过30分钟。对于国际国内涉及财会领域的经济热点问题,没有事前的充分准备和广泛的新闻阅读是难以应对和回答的。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申报者应着正装参加面试答辩,切不可随意应付,这既是对评委会专家的尊重,也是举止仪表的一个综合反映。

(二)评委组织考察

面试答辩结束后,由评审委员会根据申报者得分确定进入下一环节人员名单,同时评委会人员将分组到申报者所在单位对报评者进行全面考察。考察内容主要是申报者的政治素质、廉洁自律、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在单位及行业的影响力,以及申报者申报材料的真实性等。考察组到达申报者所在单位后,主要走访单位纪委监察审计部门、组织人事财务部门、分管财经工作的领导等,最后形成考察报告提交评审委T会。

(三)评委会表决评审

根据资格审查、面试答辩、单位考察等环节的综合评分和评价情况,由评审委员会组织开展最后的评审工作。评审工作由该省份本届正高级会计师评委会全体成员参加,通过对每位申报人员的测评和考量,最后由评委会对申报人员进行投票表决,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二评委投票同意的则通过评审,授予正高级会计师职称任职资格。任职资格从表决评审通过之日起算,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兑现相应待遇则应从所在单位聘任之日起算。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社保厅,财政厅.云南省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评审办法(试行)[M].云人社发[2013]143号.

[2]蒋建林.教授级高级会计师是怎样炼成的[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06).

[3]耿成兴.申报高级会计师资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会计之友,2012(03).

[4]余红燕.正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制度有望出台[J].中国会计报,2010-03-05(01).

[5]杨雪.云南省将评审首批正高级会计师[J].中国会计报,2013-10-18(05).

会计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人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考试经验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133-02

随着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以及职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下简称“中级职称考试”)的报名人数逐年攀升。与巨大的报名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的缺考比例也大得惊人。结合财政部每年公布的实考相关数据及笔者的观察,缺考率在60%左右。要想顺利通过考试,不只需要坚定的毅力,更需要掌握一套适合自身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笔者已通过考试,以下是在复习备考方面总结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1 定目标、排时间

中级职称考试包括三门课程:《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2010年度各们课程的考试大纲和教材都有比较大的变化。2011年度沿用上年度的考试大纲和教材。新的大纲和教材对很多章节进行了调整,并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点,不论是“质”还是“量”都是一次升级,并且考试题量大、时间紧,大有朝CPA考试看齐的趋势。比如《中级会计实务》新增了一章“股份支付”,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增加了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共同控制资产和共同控制经营等内容。《财务管理》新增了一章“税务管理”。考试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提升给老考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而新考生面对砖头厚的教材、习题册也不免产生畏难情绪。

中级职称考试要求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这三门课程,但“长痛不如短痛”,最好全力以赴,一次全部通过。从报名到考试有七个月的时间,看似很长,但去掉休息、工作等时间,能真正用来复习备考的时间少之又少。复习要早做准备,尽量不要等到已经报名了,才开始复习,要早些从心理、时间、考试资讯等方面做准备,协调好工作、家庭与复习备考的关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报名中级职称考试的人大都具备若干年的会计工作经验,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要给自己设定必过、一次性过三门等目标。但能做到始终朝着目标努力,不轻易放弃并不容易。复习备考贯穿于繁忙的工作、家庭生活中,专门的复习时间不多,只能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压力很大。很多人都是由于考试太难、懒于复习等原因半途而废,甚至缺考。因此,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要随便放弃,而是要积极通过网络答疑、向周围人请教等渠道攻克重难点知识。

如何合理安排三门课程复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不熟悉的课程应适当多安排些时间。一般而言,根据难度,安排时间最多的应当是《中级会计实务》,其次是《财务管理》,最少的应当是《经济法》。复习过程中千万不要随心所欲、顾此失彼:简单的内容愿意学,复杂的内容连碰也不愿碰。中级职称考试是标准化考试,试题对知识点的涵盖非常广泛,越难的内容越容易出大题。

2 析内容、确难点

每年的教材直到1月份左右才出版,此时才着手复习,有些为时过晚。尽管有可能赶上考试大纲做调整,但总体框架变化不大。应尽早下手,分析考试内容,明确重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大多数会计人员从事的是会计实践工作,用到的是会计的基础知识,侧重核算,对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外币折算、合并财务报表等较抽象、较难的内容接触的不多,而且《中级会计实务》的知识容量是最大的。《财务管理》很多观点都是来自欧美会计学者的专著、论文,用到了数列、极限、概率分布等数学方法。预算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等是重难点,也是分数聚集点。对《经济法》的复习是最轻松的,既不需要会计核算,又不需要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大多是需记忆的内容。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等内容无论是对考生的实际工作,还是对复习备考,都是重难点。

3 建模式、巧方法

3.1 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并努力坚持

受报名条件所限,报考中级职称考试的人大多为在职人员,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大,复习时间非常宝贵,况且还需面对三门课程。建议可采用“零碎时间+大块时间”的学习模式。由于《经济法》各章之间没有太大联系,知识点较零碎,所以可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理解和记忆。遗忘是正常的,对于数字较多的内容,如公司法律制度中有关股东大会的召开条件等,要多重复背诵,不要混淆。《中级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适合利用晚上、双休日、小长假等大块时间进行学习。这两门的知识是块状的,并且各章之间的联系较紧密。不论采用何种模式进行复习,贵在坚持,高得惊人的缺考率即印证了这一点。

3.2 使用高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时切忌搞题海战术。每门课程配备一本教材和一本练习册即可,一般不需额外的资料,也免得给自身增加太大的负担。

研读教材前应先分析一下目录,从整体上对各课程的基本结构有个了解。《中级会计实务》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会计理论部分(第1章)、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记录(第2~6、9、11、14章)、财务会计报告(第17~19章)、特殊业务(第7、8、10~13、15、16、20章)。重难点集中在第二和第四部分。《财务管理》是围绕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和分配等环节构成的企业资金循环活动展开的。要明确各章在这一链条上的位置和作用。《经济法》包括经济法的基本原理(第1章)、市场主体法(第2、3章)、债券法(第4章)、市场管理法(第5章)、税法(第6、7章)、相关法律制度(第8章)。各章联系联系不大,但实践性较强。

会计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6篇

一、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考核评价的现状

笔者认为现行考核评价方式能督促学生掌握理论知识、需记忆和理解的知识,能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能力;但现行考核评价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

(一)考核内容不利于学生对掌握会计技能的重视大多毕业生认为,学校考试内容主要是教师讲过的教材内容,学生学习以应试为目的居多,易助长学生“上课抄笔记、考试考笔记”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不正确学习方法;书面考试是必要的,能够督促学生复习与巩固所学的会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但主要考核吸收知识的多少及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较少联系会计工作实际,较少涉及相关会计技能操作,不利于学生对掌握会计技能的重视,不利于考核学生的会计专业性能力水平,与培养目标有一定偏离。

(二)考试不利于学生对非会计专业性通用能力的重视大多毕业生认为,社会发展很快,知识更新很快,以前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有许多逐渐被淘汰,自身还要在会计工作中不断学习,工作后体会到具有学习能力比吸收知识的数量更重要,如现行会计准则要求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够适应变化的工作环境。目前,高职会计教育的考核内容仍依附教材,考试只限于知识本身,不能较好地考核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其他通用能力,而不断变化的现实社会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会计专业能力,还要具有非会计专业性的通用能力。

(三)课程成绩评定不利于学生对实践过程的重视大多任课教师自己出卷、主要以单一闭卷笔试形式,考核成绩评定主要依据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或加之期中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至于学习中间过程则关注较少。其结果导致学生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较少,不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实践过程的考核。对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考核只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成绩,学生到企业实践,管理较好的学校主要检查督促学生是否到岗实习,难以检测和正确评价学生适应实际环境的能力及会计操作过程中的反应能力,难以检测和正确评价学生的各项会计技能,不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各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没有一个基本要求,影响毕业生的基本质量高职高专开设课程及各门课程大纲各校自己制定,自行考试,缺少对学生基本质量(或会计基本能力)的检验。现有的大多数课程的试卷都由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出卷,成绩评定仅由一位教师决定,考核内容及要求、评价指标随意性较强,对各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没有一个基本要求。如果能够要求毕业生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或初级会计师证书,则是对毕业生基本质量的一个检验。近几年虽然许多学校已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但没有要求一定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二、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考核评价改革的探讨

对学生进行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因素,是对学生质量要求的一种引导。针对目前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根据会计职业的特征及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借鉴德国、日本、英国的职业教育考核评价的经验,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考核评价作两点改革探讨,以期适应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评价模式,促进高职会计教育改革。

根据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将对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分为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评价(即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和其他专项会计职业能力(即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之外的各项会计职业能力)。兼顾考核的“基础性、通用性与重要性、特色性的结合”,本文从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和对重要专项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进行探讨。

(一)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毕业要求,作为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也即会计工作基本能力考核),保障基本的质量要求。

(1)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必须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

德国、日本和英国BTEC的职业教育较为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其成功经验之一是建立了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职业教育培训与考核分离,社会统一考试。德国由国家制定企业职教框架计划,由行业协会根据这一框架计划制定职业考试标准。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的学生要经历两次重大考试,两次考试都是由国家行业协会出题,全国统一考试。形式都包括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理论部分在学校考,实操部分在受训的工厂考。理论和实操都合格才能毕业,才可以获得国家行业协会颁发的毕业证书。日本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建立了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一是推行全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二是建立了明确的行业标准,为职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了发展目标,有利于职业学校进行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

英国BTEC教学模式是国际上较有影响的一种职业教育证书课程,由英国爱德思国家学历及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考试并颁发证书,其中BTEC国家高级文凭课程,即相当于英国大学前二年的课程,相当于达到了相应专业的英国国家职业资格NVQ四级水平。目前我国各校各自为阵的考核,考核题目、评价指标随意性较强,缺乏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标准,质量没有保障,对此,可借鉴德国、日本和英国BTEC的职业教育经验,首先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作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将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毕业要求。促使各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按照行业统一标准,有一个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同时实现教学培训与考核分离,各校良性竞争,教学质量有基本保证。

(2)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能够与会计职业资格(或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企业会计、基层会计人员,我国企业统一执行由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的主要方法程序都相同,即会计职业特征决定了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与会计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具有可行性。此外,我国会计证资格考试已全省统一,并从90年代开始实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价制度,全国统一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系统已经形成,包括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是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根据资格证书考试和职称考试要求通过实

施会计专业的基础教学和考核,学生能够通过会计职业资格(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

(3)实施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与会计职业资格(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所需措施。目前每个学校各自制定或者找企业商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全部课程教学大纲、教材,还比较片面,从全局看,成本也高。德国的做法是经济部公布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其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我国高职会计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接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国家政策统筹,财政部进一步修订、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评价标准和考核大纲;各省财政厅进一步修订、完善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增加技能考核,即包括会计理论与技能考核;各省财政部门负责、依托各省会计学会主持、企业和学校参与考核,并合作制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部分按照会计职业资格及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要求),编写针对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形成规范的会计职业教育考核与会计职业资格考核接轨的教育考核体系,做到职业技能鉴定机制与学校教学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实现完全接轨。

(二)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抽选重要专项会计职业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其形式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彰显各个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的特色与质量水平。

(1)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是,根据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对应所需具备的会计职业能力(各项具体会计职业能力构成)设置对应各学习课程。考核评价学生某课程(或综合性课程)成绩的依据是:考核学生学习该课程对应必须掌握的某项会计职业能力水平由学生完成对应的某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质量决定。因此,按能力本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各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可采取每学期选择一个重要专业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作为重点考核单位(如选择《财务管理》课程中筹资管理项目任务或综合性财务管理项目任务),考核学生具备该专项会计职业能力的水平。该课程项目必须能够体现教学目标要求,通过设计一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尽可能选择接近真实的工作任务资料;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考察学生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情况,评价学生具有该项职业能力的水平。

(2)重视课程项目任务完成过程和成果的考核评价。通过课程项目或综合性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和最终成果考核学生的专项会计职业能力,包括专项会计专业性能力和非会计专业性能力(如自我治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注重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评价。通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一是考核评价会计专业性能力:考核学生是否能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项目工作任务、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质量;--是考核评价非会计专业性能力及素质考核: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通过走访、电话、发信等进行社会调查,也可以上网、到图书馆等查找资料、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总结来完成课程项目任务;同时考核在完成任务的工作中与人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自己学习的能力、责任感等。通过考核评价过程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实践过程的重视,使学生能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专项会计专业性能力和非会计专业性能力。

重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可以借鉴英国BTEC模式考核,以证据为依据,以成果为标准,要求学生在完成课程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收集、积累资料,保存证据(如工作计划、工作笔记、工作日记、报告、总结或设计方案、凭证、获奖证明等资料),学生用证据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自己某项会计职业能力水平,作为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使学生重视综合应用会计知识和会计技能获取完成课程项目任务的实际成果,有利于学生对掌握和应用会计技能的重视。

会计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7篇

在这一攸关中国现代化命运及前途的国家人才战略中,会计作为专业人才不仅被列入国家人才战略,而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会计专业人才作为国家人才建设的主要任务及人才建设的重大工程,列入国家人才规划并被多次提及。其直接提出的有4处,涉及会计专业人才建设有19处,整个《人才规划纲要》达23处。这一历史罕见的举措不仅为会计行业人才建设擘画了宏伟蓝图,奏响了人才兴业的时代乐章,更是激发了千万会计人的职业激情与梦想!

是什么让人看似平常的职业进入国家战略?

是什么让会计专业人才在国家人才战略中一次又一次的提及?

是什么让会计人才在众多的专业人才中得到国家战略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梳理会计行业人才建设轨迹,从中可以找到答案。是会计行业管理部门对会计人才建设趋势前瞻性的准确判断,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地对会计行业人才建设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抉择,国家人才规划的战略在会计行业已经得以前瞻性的实施。

多一些历史眼光的业内人士会发现,会计行业人才建设的轨迹自始至终贯穿了国家人才建设的战略意图。无论是宏观层面上的行业人才战略规划、体制机制、政策体系,还是微观层面的人才评选、人才教育、人才工程,会计行业已经建立了以人才规划为指导、政策法规为保障、从业准入为基础、专业资格为评价、教育体系为支撑、人才工程为手段的完善的会计人才管理体系。

会计行业人才建设作为我国专业人才建设的先行者,在我国的人才建设中扮演了改革探索的角色,不仅为我国人才建设提供了样本,也为国家人才战略提供了决策根据。

上篇:前瞻远瞩的重才战略

人才是强国之本,兴业之基;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拥有怎样的人才资源,决定国家的未来和民族及事业的兴衰。每当需要事业的蓬勃发展,无不需要首推人才,重视事业需要的人才,就抓住了事业发展的关键。

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人才管理体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是国家人才规划的重要战略部署。会计行业人才建设充分地体现了国家人才的这一战略部署。

作为主管全国会计专业人才建设的财政部,历来十分重视会计专业人才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财政部将会计专业人才的建设提高到突出的地位,会计专业人才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构建会计专业人才管理体制,是会计人才建设的首要任务。会计人才管理体制,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与核心,会计工作秩序的建立,会计任务的完成及会计目标的最终实现,都是通过会计人才管理体制来完成的。在会计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人才管理体制起着决定性作用。

1978年,财政部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请国务院颁布了《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对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资格准人、会计员职权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会计专业人才建设由此开始踏人规范化发展道路。

1979年,财政部会计制度司恢复成立,1982年更名为会计管理司,会计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评价开发、资格认定等作为其主要职责进行统一管理。虽然经历了1994和1998年两次国家政府机构改革,但会计专业人才建设不仅没有削弱,而且在广度与深度上不断地得以拓展,始终作为财政部主要任务持续地得以重视与强化,为会计专业人才建设发挥了组织领导作用。

80年代初,继国家会计管理体系建立后,在其组织领导下,各部门、各地区也组建了管理各部门、地区的会计管理机构。在国家会计管理组织的指导下,负责部门、地区会计人员管理工作。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425个地市、2637个县市都建立了会计人员管理机构。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政府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为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会计专业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组织保障。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一些地方及部门创新会计管理体制,探索尝试建立会计局管理体制。1988年新中国首个县级会计局在我国中部湖北省老河口市宣告成立,同年底全国第一个地级市会计局襄樊市会计局成立。随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也相继尝试会计局管理体制,到90年代末,全国设立会计局167个。会计局管理体制的重点是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管理,由过去的间接管理改为直接管理。会计局管理体制对探索新的会计管理模式、会计专业人才建设及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

80年代中期,随着政府会计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会计专业人才主体的企业及非盈利组织对会计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984年,财政部了《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对企业及非盈利组织会计岗位的设立、会计人员的配置、会计人员的职责等,作出了系统全面的规范,为会计专业人才的主体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90年代初期,为了强化会计专业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国务院颁布了《总会计师条例》》,对总会计师岗位设置的范围、对象,总会计师的地位、作用、职责、权限、任务及奖惩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条例》的颁布及实施,不仅明确了会计专业人才在经济管理决策中的作用,而且将会计专业人才提高到了全新的高度。

继政府宏观会计管理体制与企业及非盈利组织会计管理机构建立后,财政部启动了会计监督体制的构建。1988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财政部委托其行使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管理职能,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管理与监督,随后各地方相继组建注册会计师协会。目前全国省区市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已全部建立。本世纪初全球相继暴发了财务欺诈丑闻,为了吸取美国安然事件的惨痛教训,2002年财政部及时规范了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体制,终止了委托管理的行政职能,借鉴国际惯例的经验,将注册会计师协会定位于行业自律组织,以保证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独立、客观、公正,发挥鉴证作用。

2005年以来,我国会计进入了快速发展新的历史阶段,会计管理体制建设也被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指出,要从上层建筑全局性的高度重视会计制度建设。应主动把握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脉搏和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要求,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和调整完善,建立健全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能够协调各种关系、促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行业整体服务效能的科学管理体制。

经过不断的改革与探索,我国已建立起了以政府管理主导保障经济运行的会计宏观管理体制;企业及非盈利组织自主决策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微观会计组织;注册会计师独立执业规范经济运

行的鉴证会计体系的职责明确、管理有效、充满活力的会计专业人才管理体制。形成了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会计专业人才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宏观布局,为会计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指明了航向、廓清了思路,也为会计专业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还为中国会计走向国际化铺平了道路。

实践证明,我国会计专业人才管理体制是富有效率的,作为中国模式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宏观调控管理、协调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促进稳定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作用。正是刽十人才管理体制的富有效率,提升了会计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为中国会计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政策支持,为中国会计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会计走向世界参与国际会计事务协调提供了组织保障。

制定实施人才战略规划,是会计专业人才建设的首要战略,也是保持会计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人才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各地区部门根据实际,编制地区行业系统以及重点领域的人才规划。会计专业人才被国家列入“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成为国家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因此,制定实施会计专业人才战略规则,既是贯彻国家《人才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也是会计专业人才建设的重要任务。

未来的会计专业人才建设战略规则,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及适应全球会计变化相适应的战略规划。这一战略规划的制定,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高度,以更加开阔的战略眼光、思路和胸襟,将会计专业人才战略置于国家人才战略的大格局中来认识和把握,以多维开放的视野,将会计专业人才的战略规划与国内外经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抢占会计人才的制高点,突出会计人才建设的着重点,确立会计人才建设战略规划。

国家《人才规划纲要》的指导方针及总体部署,是“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重视培养领军人才”。会计专业人才建设的战略规划,全面地贯彻了国家人才战略的指导方针。

会计专业人才建设,是以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紧缺的高端会计人才为突破口的。注册会计师是会计行业中最重要的专业,是被全球普遍认同的知识密集型专业,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与替代的高端服务行业,具有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秩芋、科学配置社会资源的特殊功能。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对其行业的从业人员有着更为严格的专业素质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扎实挣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丰富的执业经验,而且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执业操守,被社会誉为是专家行业。因此,人才建设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核心。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急需熟悉国际规则的高级会计人才。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专业会汁机构――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调查显示,根据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中国注册会计师无论是数量、质量远满足不了实际的需求。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国际接轨,未来高层次的会计人才的需求缺口更加明显,中国急需更多与国际接轨、熟练掌握国际会计规则的高级人才。

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是我国行业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王军副部长指出,人才队伍素质是影响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好行业人才培养工作,事关行业的未来,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是行业贯彻国家人才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行业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更是行业自身发展的动力。要抓紧制定注册会计师人才战略,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从业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培养行业领先和管理能力高的高级人才,要建立起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后备人才队伍。

2005年,在财政部的指导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深入研究行业人才队伍现状,认真分析未来行业发展需求,广泛征求及听取行业意见的基础上,了《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一我国会计专业首个系统化的行业人才战略,不仅成为会计行业人才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也为国家行业人才战略提供了决策依据。《意见》对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及具体措施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提出用5―10年时间,全丽提升我国注册会计师从业队伍的专业素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着力培养能够承担国际业务,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及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人才。

《意见》的与实施,开拓了高端会计人才建设的深度,拓展了会计人才建设的广度,增加了会计人才教育的力度,标志着我国会计人才建设步入了与国际会计融合的集约式发展阶段。

2007年,财政部在总结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了《中国会计领军人才十年培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会计人才建设的重大战略工程,既是系统规划与实施会计专业人才的指导性文件,更是面向未来会计专业人才建设前瞻性的制度安排。

《规划》总体培养目标是: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在合理预计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发展,以及国有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发展战略、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占领国际会计理论前沿阵地等对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开展高层次会计人才培训能力的基础上,按照会计领军人才的能力框架和素质要求,开展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分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学术类等4类,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选拔培养1000名左右会计领军(后备)人才,担负会计行业的领军重任。

《规划》也明确了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的具体任务。适应中央企业、境内外上市公司加快发展、强化管理对高层次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带动全国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着力培养450名左右在大型企业或重要经济领域担任财务负责人的企业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适应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高层次会计人才的迫切需要,带动和引导中央部委、各级重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着力培养100名左右在行政事业单位或相关重要领域担任财务负责人的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适应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加快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促进注册会计师业务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着力培养350名左右具备国际资本市场认可的专业资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注册会计师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适应建立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在要求,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对会计制度建设、行业发展和事业进步的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持作用,着力培养100名左右在会计学科担任学术带头人的学术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

《规划》的制定及其实施,在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我国高端会计人才建设进入了系统化、规范化轨道。在会计专业人才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中篇:卓著成效的选才机制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是人才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保证人才素质不断提高,各类人才辈出的制度保障。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对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及激励保障机制的构建,

作出了整体的部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及任务。

会计专业人才工作机制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经过不断地探索,现已构建了以会计从业资格准入为基础,以会计专业人才能力建设为目标,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为手段,以会计行业表彰奖励为激励保障的系统、完整的会计专业人才工作机制。

以资格准入制度为基础,构建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队伍。会计作为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工程,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对其承担会计运行工作的会计人员,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具有娴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执业操手。否则,不仅会计运行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还会危及和阻碍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因此,构建合格的会计职业队伍,是会计运行的基础。

我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了会计职业资格准入管理的探索。1990年财政部制定了《会计证管理办法(试行)》。《办法》对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及其管理作了明确的要求,并首先在国有企事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中试行。规定在这些单位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条件经考试或考核才能获准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并接受会计管理部门对其从事会计工作的考核与监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经济形势变化对会计管理的要求,财政部1996年对会计证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将会计证的管理延伸到国有经济以外的外商企业、股份制企业、工商企业等非国有经济、农村集体经济,覆盖了全社会所有的社会经济组织。

经过不断的探索,在全面系统总结会计证管理制度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于2005年正式制定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纳入了法制管理范畴。作为我国首个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法律文件,对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作了具体的规范。规定所有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财务会计工作,不允许其参加会计技术资格的考试、评审及聘任。规范对社会经济组织任用会计人员也提出了要求,规定所有社会经济组织不得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财务会计工作。规范对会计管理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要对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人员,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制度、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接受会计继续教育等,进行严格的考核、检查与监督。截止目前,我国持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数已达到1000万。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实施,使我国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轨道,对规范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发挥了有效约束作用。对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会计从业队伍,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发挥了基础保障作用。

以会计业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为手段,选拔与评价会计行业的优秀人才,是中国会计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会计人才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从事财务会计人员总量已超过千万,如何激发会计人员增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动力,构建有利于优秀会计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科学合理地认定与评价会计人才,是我国会计专业人才战略的重点。

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是在积极探索、不断完善、逐步提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1978年国务院了《会计人员职权条例》,首次以国家行政法规的形式对会计人员技术职称管理作出了规范。鉴于当时会计处于重创的起步时期,决定采用评定的方式确定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随着会计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会计人员知识和结构发生变化,评定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管理的要求。为了提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科学性,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改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管理制度。1992年财政部、人事部联合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决定对初、中级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实行考试制度。进入新世纪以来,又根据经济形式变化及科学管理的要求,对考试的等级、考试科目等,先后进行了数次调整与改革,逐步完善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

为了满足现代经济发展对高级会计人员的要求,构建完整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管理制度,在完成初中级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建设后,开始对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进行改革。从2005年开始先后在部分省市,对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进行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于2008年了《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评审办法(试行)》,决定对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考试制度。由此,形成了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初、中、高级统一的考试制度。

自我国实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以来,参加考试的人次达2700万,已有10万人取得了会计专业高级资格;130万人取得了中级资格;近300万人取得了初级资格。

在构建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管理制度的同时,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资格管理制度也在积极地构建中,其制度建设的路径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构建相同。在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初期,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实行评审制度。从1991年开始,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

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是实施人才战略的基础,加快和培养符合国际化需要的行业人才,需要对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在财政部的直接指导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08年底全面启动了会计行业中技术含量最高,改革力度最大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为指导,提升考试理念、充实考试内容、完善考试方式,建立起符合终身学习理念和充分发挥考试多元评价功能的考试制度。使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与国际普遍认可的考试模式相趋同,将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打造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走向国际的“通行证”。

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的改革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财政部高度重视,王军副部长亲自主持注册会计师考试改革会议,指出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小打小闹不行,要大改大革;缝缝补补不行,要革故鼎新。目标是将注册会计师考试打造成中国注册会计师走向国际的“通行证”,使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增强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对国内外有志青年的吸引力。

为了适应行业发展及走向国际化的需要,丰富考试内容,扩大考试范围,提升考试内涵,对考试进行了有益的改革探索。允许境外人员参加考试,开设欧洲考场,增加英语测试,与有关国家及地区考试科目互换等。使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在向世界一流水平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经过持续不断地创新与提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成为我国会计资格考试中含金量最高的职业资格,被业内人士称为天下“第一考”,也成为我国行业资格中吸引力最强、影响最广、最具权威的专业资格。

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实施以来,我国有700万人次参加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有20万人通过考试取得了注册会计师资

格。不仅成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而且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这些人才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逐步建立起了覆盖范围广泛、层次结构合理、考评方法科学的会计人员评价体系。不仅为我国千万会计大军的成才营造了公平合理的成长环境,实现了无数人的会计职业梦想,也为我国构建合格优秀的会计职业人才发挥了激励支持作用。

加强人才能力建设,突出人才能力培养,在国家人才建设的总体部署中,被提高到突出的地位。会计专业人才能力建设,是以职业能力要求最高的注册会计师专业作为改革探索先头兵展开的。

2007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系统指导会计人才建设、探索评价会计人才标准提供政策支持,强化注册会计师能力建设,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这是我国会计行业的首个人才能力建设指导文件。

《指南》系统构建了注册会计师职业生涯胜任能力的整体架构。《指南》分析了注册会计师人才教育的一般规律,明确提出了注册会计师执业生涯胜任能力的整体要求,即应当具备的足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当遵循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应当具有的实务经验以及应进行的职业继续教育,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生涯胜任能力作了系统的要求。

《指南》的,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是行业人才选拔与教育的基础工程,为行业人才的教育与选拔提供了科学的衡量标准,对提高行业人才教育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指南》突出特征是体现了国际化特色。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陈毓圭介绍:《指南》全面遵循了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要求,在概念框架、整体结构、核心内容与要素、规范内容与管理方法等所有重大方面,都保持了与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一致性。同时在个别具体要求方面,考虑了中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

《指南》的颁布得到了国际会计组织的认同。《指南》颁布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随即与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理事会(IAESB)在北京联合召开“会计教育准则与会计职业进步”专题研讨会,共同探讨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理事会主席、技术顾问等高级官员悉数到场。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理事会主席亨利・萨维耶称,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理事会高度重视与赞赏中国在会计职业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理事会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进行的合作是紧密、而且还相当一致。同时表示还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国际会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指南》的颁布得到业界的积极响应,胡少先认为,《指南》适应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将注册会计师专业知识拓展到相关领域,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开拓、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新兴市场及业务,提供了智力支持。张连起称,《指南》是培养合格注册会计师权威性与指导性并重的重要文件,为指导注册会计师规划职业生涯提供了能力标杆。安永华明梁国基认为,《指南》为评估注册会计师个人能力高低、为注册会计师行业选拔人才、为有关机构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行业标准。

《指南》也得到会计教育界的赞同。中央财经大学吴溪认为,《指南》强化了高校学历教育在注册会计师人才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其突出的价值是列示了成功注册会计师所需要的能力框架及主要环节,填补了注册会计师教育缺乏系列标准的空白,对注册会计师学历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北京会计学院秦荣生指出,《指南》的颁布,表明我国对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的重视及高瞻远瞩,标志着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步入了有据可依和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激发人才活力,是人才工作机制保障制度。国家《人才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才,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会计专业人才激励机制践行了国家人才战略的意图,建立了具有鲜明会计行业特色的人才激励体系。王军副部长要求,要建立导向明确的表彰奖励制度,探索定期奖与综合奖和单项奖相结合的新路子。

财政部作为政府会计行业主管部门,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实施会计专业人才奖励工作。1988年,财政部对从事会计工作30年的会计专业人才,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激励会计人才毕生献身会计事业。1990年,财政部会同人事部,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会计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活动,对全国250个专业会计集体和800名会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极大地激发了会计人才忠于会计事业。

进人新世纪以来,会计专业人才激励向多样化、常态化、高端化方向发展。2005年,财政部决定评选表彰全国专业会计工作者,采用社会公众投票与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表彰了20名“全国杰出会计工作者”和25名“全国优秀会计工作者”。2008年,财政部开展了更大规模表彰活动,分会计系列对50名全国优秀会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在会计表彰走向常态化后,开始向纵深的高端的迈进。2009年,财政部表彰了总会计师,在财政部进行表彰的同时还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使行业表彰进人国家荣誉。

在国家会计专业人才表彰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开始了地区会计人才表彰奖励,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都对本地区会计人才进行了表彰奖励,使会计人才表彰奖励逐步走向常态化。

在政府会计专业人才表彰奖励导向下,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会计专业人才评选激励活动。如《中国总会计师》“杰出总会计师”评选;《新理财》的“杰出CFO评选”;《财会通讯》的“杰出女会计评选”等,从不同的视角积极参与会计专业人才的激励。这不仅丰富了会计专业人才评价内容,也为会计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平台,更为扩大会计影响发挥了宣传作用。

经过持续地探索和不断地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建设形成了人能成才、人尽其才的培养开发机制;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机制;政府宏观主导、市场主体决策、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配置机制;体现人才价值、激励人才活力的激励机制。这些工作机制为会计专业人才建设营造了卓著成效的制度环境。

下篇:运筹帷幄的育才工程

人才建设是振兴事业增强国力的长期战略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才建设目标的实现,要求在注重统筹协调的同时。突出人才建设的重点工作,将其作为重大工程加以实施,以带动人才建设整体发展,最终实现人才兴业强国的目标。

会计专业人才建设,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与及时地创新,先后实施了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国家会计教育基地、会计专业学位教育、会计知识更新继续教育等一系列重大会计专业人才建设工程。

领军人才建设,在国家人才建设战略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国家人才战略部署的主导战略,是国家人才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首要重大工程。

国家人才建设这一核心战略,在会计专业人才建设中得到了

最为突出的体现。从2005年开始启动的会计领军人才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会计专业人才教育投入力量最大、社会影响最广、行业反映最强、培养方式最新、实施成效最好的战略工程。在我国会计人才建设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我国会计专业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这项由我国会计管理决策者倡导的会计人才建设工程,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其特殊重要性。

2005年7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会计学术年会上,王军副部长(时任部长助理),发表了他作为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首个报告,对我国会计在新世纪的发展方向、目标定位、发展战略及重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擘画了中国会计未来的蓝图,首次提出了要实施领军人才工程。

2005年9月2日,财政部用急件发出了关于开展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的通知,对开展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的组织领导、培训对象的选拔、实施方案都作了具体的部署。决定财政部成立全国高级会计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高级会计人才培训工作,各地方及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培训对象选拔推荐,北京、上海、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具体承担培训教学任务。

2005年12月10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一批特殊学员――被誉为是中国会计“黄浦一期”的56名学员,享受着会计界的最高待遇――由中国会计总管、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为其亲自讲授第一课。

从此,中国会计领军人才工程开始启动,高级会计人才的教育也迈出了新的步伐。

从发出通知到正式开始上课,这期间完成层层推荐、选拔、考试,到最终确定录取,用了短短的100天时间,从中足见其重视的程度之高。高度重视还不仅在于高效率,甚至连培训的投入也都由单位、国家承担。通知规定,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费用由学员所在单位按标准给予补贴,其他费用由国家会计学院专项经费解决。

为了打造真正合格的会计领军人物,首批录取参加学习的会计人员,采用了极为严格的选拔程序。首先由各省市及中央各主管单位推荐,然后按要求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合格后方能进入笔试。笔试考试合格后还必须通过面试,面试通过后最终确定录取人员。据统计,首批具备资格的候选人有730人,而最终录取的只有56人,录取的比例仅为7.67%,仅为近年来全国高校录取比例的三分之一。其选拔的严格足见一般。

经过层层选拔淘汰而最终录取的首批学员,都具有较高的素质。从年龄结构看,平均年龄为34.9岁,年龄最小的只有29岁;从受教育背景分析,全部学员都具有大学以上学历,75%的学员拥有硕士学位,拥有博士学位的也达到7%,全部具有1项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CPA);从其经历与阅历看,全部学员都担任财务会计、审计领导管理职务,23.2%任财务总监、总会计师;担任副处长以上职务的占12.5%,其余都担任财务经理、部长、主任等职;有40%以上来自上市公司,50%以上来自国有独资大型企业集团,30%有在境外工作经历。

为了保证首批学员的教学质量,在培养的方式上也进行了创新。王军副部长提出要创新培养机制、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建立约束机制与跟踪培养机制等。要改变单纯以来课堂的传统教学方式,在职学习与科研教学相结合,实行课题研究制度、导师辅导制度、制定阅读题目制度、远程教育制度、交流研讨制度以及学员成果反馈制度。而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就是以学员需求作为教学计划与设计的导向,做到量体裁衣,具有针对性。

为了增强学员的综合素质和提高其管理能力,承担教学任务的国家会计学院也作了精心的安排。据担任首批面试考官之一的著名会计学者、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黄世忠教授介绍,学员学习的内容覆盖了前沿理论、操作实务及道德修养,除学习经济、财会、金融、财税、战略、组织管理及职业道德等近20个方面的专业及相关知识外,还将组织系列论坛及沙龙活动,并将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国内外著名学者、企业家,就财经、政治、哲学、历史、文艺等领域的话题进行演讲、对话等,全方位多视角地增强学员的知识与培养其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全能型的会计领军人物。

五年来,全国会计领军人工程进展顺利,截止目前共举办了6期,参加学习人数近2000人。首期参加学习人员将于今年10月结束学习。

会计领军人才这项关系我国会计人才建设的战略工程,实施五年来,不仅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还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创新了会计人才的管理机制。我国会计人员分布范围广泛、涉及不同的经济形式、不同的行业类型、不同的企业规模、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地域,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极为广泛及复杂。不仅如此,我国会计人员数量庞大,目前从业会计人员超过一千万之多,这个数量超过了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口数量的总和。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数量庞大的人员,如何进行有效管理使其能够正常运行,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既是重大的现实课题,也是管理者面临的考验。我国会计最高决策层创造性地提出了领军人才的战略,通过领军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社会会计有序运行。这一战略决策不仅凝聚了大国抉择的战略智慧与魄略,而且也创新了会计人才管理的新机制,为在复杂环境下有效实施人才管理,创新了科学的方法。

――发现选拔了会计精英人才。会计领军人才选拔,采用了极为严格的选拔程序和科学的选拔方法,其最终符合要求及录取进入领军人才系列的比例远低于近年大学录取比率。从已录入人员看,平均年龄均为人生黄金期;教育背景全部为高等教育,40%以上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拥有博士学位的也近10%;全部拥有会计类职业资格;都担任财务会计及审计管理职务。通过两年多的培养,有的职级晋升;有的已进入国家管理部门;有的已取得国际会计资格;有的担任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领军人才已成为会计职业组织及企业集团、上市公司选择会计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与来源。

――探索了会计人才培养的方法体系。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方法从一开始就尝试新的方法体系。在培养机制上采用跟踪培养与考核淘汰相结合的动态约束机制;在培养方式上采用集中学习与境外实习相结合的知行统一方法;在学习方法上采用导师辅导、课题研究、交流讨论的学研一体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内容上以财务、会计、审计、经济管理、金融、税务、组织管理、职业道德等主要及相关领域知识为主,同时还对政治、哲学、历史文化进行对话交流。领军人才战略的这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方法体系,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为适应现代国际环境形势下培养会计高端人才积累了经验。

――产生了广泛而又巨大的社会效应。会计领军人才战略实施后,在我国社会尤其是会计行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企业、机构、组织都将会计领军人才作为衡量判断其专业人才的标准。领军人才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会计行业会计人员发奋成长、积极向上的热情,诸多的青年会计人员都将成为领军人才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最终目标和人生理想为其进行勤奋的努力奋斗。已经

进入培养的会计领军人才,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认为能作为会计领军人才,不仅丰富了专业及相关知识,而且也增强了执业能力,更提升了职业发展的思想境界。在领会肩负历史使命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不辱使命而努力刻苦奋斗,使其真正发挥领军作用。会计领军人才正在成为中国会计业界的品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承担着辐射功能,彰显着中国会计的影响力。

建设部级继续教育基地,是国家人才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会计专业人才教育国家学院建设工程,是我国会计高端人才教育的。蜷地。上个世纪末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厦门成立了国家会计学院。会计学院以现代化教学设施,规范化的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教学方式,已经建立成为国内知名的专业化、正规化、现代化会计、审计、财经、金融等经济类专业高级急需教育综合基地。十年来,国家会计学院培训经济类高端管理人才超达300万人次。国家会计学院不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还在打造精品、创立品牌、凝聚人才等方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加快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建设、促进会计行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智力支持作用。

财政部高度重视国家会计学院的建设,国家会计学院董事会主席、财政部长谢旭人要求要将国家会计学院建设成为会计、审计、财政、金融等专业领域,政策和实务问题的政策研究中心;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会计信息中心;开展国际合作、人才和信息交流的国际交流中心,成为国际知名的学院。

谢旭人部长提出的这一目标已经初显端倪。全球著名学府牛津大学学者撰文指出,中国建设国家会计学院,是中国政府以会计为契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制度。国家会计学院对于在中国普及市场经济的知识与理念、宣传与推广国际会计准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国家会计学院的建设,对于其他转型与发展中经济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认为中国的成功植根于领导者的远见与能力、植根于富有效率的行政体系及独特的国情。这些经验,其他转型及发展中的经济体可能无法全盘复制。

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是国家人才建设实施的重大政策。继会计领军人才工程启动后,全国高级会计人才另一重大工程,会计专业硕士学位(MPAee)在2005年也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月19日首批MPAce人员在暨南大学举行了开学典礼,在首批获得举办资格的全国21所高校中,第一个拉开了帷幕。财政部会计司司长、MPAe礅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刘玉廷,出席开学典礼并作重要讲话,标志着中国高级会计人才教育全面步入了快车道。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西方国家成熟的专业学位教育模式,在西方国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全世界教育发达国家普遍得以实施。专业学位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及领导能力,成为未来职业领导者和商界精英。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级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协商研究,决定在我国实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经财政部与教育部共同论证研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3年底批准设立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这是继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和工程硕士等之后全国第13个应用型硕士专业学位项目。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由财政部和教育部共同管理,成立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指导委员会设在财政部,由财政部分管会计工作领导及会计司负责人担主任、副主任委员。首批获准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及北京、上海、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财政部科研所等21所院校。,

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侧重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参考学生至少应有两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教学内容偏重于综合应用知识;教学方法采用案例、讨论等。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开展,不仅加快了我国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步伐,而且也改变了我国会计人员的知识及学历结构,培养出了大批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据统计,从2005年开始实施以来,有超过1万人参加学习,已取得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人员近6000人。由于教育进展顺利,效果明显,从2010年开始,将开展教学的院校扩大到全国主要重点院校。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将步入新的历史阶段。

开展大规模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人才继续教育体系,是国家人才战略直接针对包括会计专业人才在内的专业人才建设所提出的主要任务及重大工程。

会计继续教育作为覆盖范围最广的会计教育体系,在中国会计模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承担了我国会计从业人员适应社会发展知识更新及会计技能提高的重任,是我国会计最为重要的智力支持系统。

会计继续教育是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建设的重点,财政部将其作为会计基础工程,始终纳入常规管理。1990年,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在职会计人员培训工作的意见》,对会计从业人员在职教育作出了具体要求。为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质量,1998年财政部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作出了规范,形成了规范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2006年,财政部颁发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对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继续教育的对象、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继续教育的机构、师资、教材,继续教育的管理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范,使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步入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2007年相继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制度》,对行业人才建设的责任及行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提出要建立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指导、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为支柱、会计师事务所为基础、国家会计学院为基地、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为后备来源的行业人才组织结构。《制度》为全面提升行业人才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会计继续教育始终在不断地创新,推动会计继续教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普及型向高精型转变,由常规型向长效型转变,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由本土型向国际型转变,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以注册会计师专业为代表,在巩固深化国内继续教育的同时,积极与国际会计组织合作,与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澳洲会计师公会(APC)和我国香港会计师公会(HKICPA)签署协议,合作开展注册会计师培训和考试项目合作。同时选派行业业务骨干到美国、英国、意大利、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等行业成熟发达国家及地区进行境外实习培训。这些创新不仅在全国会计人才培养发挥了示范效应,也丰富了会计人才继续教育体系,更为行业发展壮大培养了大量的高端人才。

一项项人才战略的实施,一件件法规制度的制定,一个个工作机制的建立,一个个工程的启动,一批批英才的脱颖而出……会计专业人才建设的这一切,彰显了会计行业管理决策者的运见卓识,凝聚了会计行业组织对会计人才建设的智慧与魄略,折射了会计行业管理者对会计专业人才建设所具备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使国家人才发展规划战略目标,在会计行业几近得以实现。

――会计行业专业人才队伍造就建成。截至2009年底,我国会计专业人才总量已经超过1000万人,会计专业人才总量居世界第一;从专业分布看,形成了以政府宏观调控为指导的会计管理人才;以企业及非盈利组织为主体的会计核算管理专业人才;以鉴证服务为监管的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以教学研究为支撑的会计教学研究人才;以大专院校国家会计学院为补充的会计后备人才的会计专业人才大军。成为我国人才队伍的坚实力量,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会计行业人才素质显著提高。通过启动领军人才工程,国家教育基地及专业学位教育工程,系统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我国会计专业人才素质显著提高。据不完全统计,会计专业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占0.27%,比1993年提高0.2个百分点,增长3.85倍;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专科学历,占57.1%,比1993年提高38.79个百分点,增长2.13倍。目前会计专业人才队伍中,既有国外培养的会计硕士博士,又有我国培养的硕士博士,大学本科、专科、中专及职业学历的人员,已成为会计专业人才的主体,会计专业人才队伍知识结构总体上已发生根本变化。使我国会计人员彻底颠覆了账房先生形象,重塑为现代管理者崭新形象。

――会计行业人才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强化会计从业资格准入管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改革完善,会计行业人才结构不断优化。据初步统计,截止2009年底,会计专业人才队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10万人,占会计从业人员总数1%,所占比例比1993年增加0.6个百分点,增长50%;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127万人,占会计从业人员总数12.7%,所占比例比1993年增加4.5个百分点,增长54.88%;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2567Y),占会计从业人员总数25.6%,比1993年增长7.6个百分点,增长17.2%。2009年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高、中、初级比例为23.5:32.32:51.66。1993年这一比例为0.4:19.7:76.21。会计人才结构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会计行业人才效能极大增强。会计人才素质的提高、会计人才结构的优化,使会计人才的效能明显增强,整体上提升了会计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我国的会计管理人才,领导管理了全球最大专业人才队伍。构建了以宏观管理体制为引导,政策机制为保障,高水准标准体系为支撑,行业监管为手段具有全球影响的会计管理模式,保障了中国会计的顺利运行。我国的企业及非盈利组织的职业会计专业人才,记录了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的运行,为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市场主体经营管理,社会公众的投资,提供了准确及时的决策信息,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我国的行业鉴证执业会计专业人才,以其娴熟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执业操守,对社会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了客观公正的鉴证,为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我国的会计教学研究人员,甘当人梯,为国育才,为我国会计行业培育输送了一批又―批的优秀人才,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特色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动力及理论支持。我国会计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我国会计模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我国会计由此迈入现代化管理的新时代。

――会计专业人才的影响日益扩大。会计专业人才形象的重塑,使会计人才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全新转变,一批会计专业人才当选全国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会计的微观管理上升到国家参政议政的宏观高度;一大批会计专业人才进入到各级领导岗位,越来越多的CFO成为CEO,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中国会计高级官员及专业人士也开始跻身“国际会计俱乐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准则咨询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联合国会计与报告国际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理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理事会、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教育准则委员会、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以及中小事务所委员会等国际会计机构中,都有中国的“身影”。

数十年的探索历程,几代人的实践创新,一个规模宏大、分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会计专业人才大军,活跃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舞台中,为事业的兴旺、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贡献出了全部的智慧与力量,无愧于时代寄予的期望。

会计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8篇

2013年,全区会计管理工作,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及财政中心工作,按照上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工作要求,坚持突出“精细、责任、诚信、服务、廉洁、高效”为主线,进一步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精细化、精细科学化,高标准做好统一性常规工作,严要求拓展自主性创新项目,把创先争优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努力促进会计工作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及主要措施

(一)着力加强会计教育、培训、考试工作

1、深入开展会计法规宣传。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继续教育等工作开展,利用会议、培训、媒体、版报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会计法律法规,重点做好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73号令)、《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学习宣传工作。

2、不断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一是进一步健全继续教育机制。根据全区会计人员结构、数量、工作单位等情况,统筹兼顾,编排计划,尽早落实,实行“计划编制、师资调度、学时安排、教学内容”四统一,教育内容分类指导,按企业、行政事业、金融业分别编排教材。二是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形式。在继续组织以镇(区)、区直主管部门(系统、行业)为单位分点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教育优势,大力推行网上培训,对金融系统及不具备办班教育条件的区直行政事业单位(包括条管单位)会计人员和社会上的零星会计人员,全面推行网络教育。三是进一步强化继续教育责任。分点集中培训及考试过程,责任联系人要全程参与,加强指导,统筹协调,跟踪督查,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同时严格执行考勤、考试、阅卷制度,及时掌握学员动态。

3、扎实做好2013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报考服务工作。按照上级规定和要求,从强化服务入手,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切实做好2013年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报名及培训等服务工作,落实工作责任,严格审核把关,确保2013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万无一失。

4、精心组织基层财政支农政策培训。认真总结去年举办基层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强化管理措施,创新方法和手段,加大宣教力度,积极抓好组织建设、工作部署、培训内容、经费保障“四个落实”,充分把好参培人员、考勤、质量和安全“四个关口”,为举办新一轮基层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提供有力的组织和业务支撑。

(二)充分发挥会计管理服务效能

1、继续引导基层财政档案管理创建“省三星级”单位。在2011年全区各财政所(分局)实现“省二星级”单位全覆盖、2012年3个财政所创建“省三星级”单位的基础上,总结交流经验,不断强化管理,巩固创建成果,坚持长效管理,加强检查指导,因势利导,再培植5个财政所以会计档案为主体的档案管理创建“省三星级”单位。

2、积极强化会计事务动态管理。充分利用全省会计管理系统信息平台,按照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便捷的要求,切实做好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日常动态管理,完善会计从业资格人员的办证、注册、变更、调转等日常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广大会计人员,进一步提高会计事项动态管理水平。重点要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统一部署和要求,集中精力和力量,认真做好全区会计人员《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换证工作。

3、切实加强记帐机构管理。深入贯彻落实《会计法》和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等规定,联系我区实际,严格按照行政许可、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办理程序和要求,进一步加强记帐机构管理,严格准入标准,批准建立会计记账机构,对经批准建立的会计记账机构的行为进行不定期督促检查,规范中介服务。

4、有力提升“会计服务之窗”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措施,在提高“会计服务之窗”的需求信息数量和时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拟印发宣传卡片、制作宣传袋,通过会计类报名考试、继续教育、政策培训等形式,将“会计服务之窗”送到每个会计人员手中,不断提升“会计服务之窗”的使用效率,积极为全区中小企业及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会计服务环境。

5、努力做好学会协会日常工作。按照区劳动竞赛委员会《关于申报全区职工十大工种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的通知》精神,会同区总工会等部门组织开展全区“财会人员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会同区教育局进一步抓好珠心算工作,加强珠心算试点班工作和日常检查、督促和指导,在组织好本区少儿珠心算比赛的同时,做好参加市少儿珠心算比赛的准备,力争取得好成绩。

(三)注重内部管理,加强作风建设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积极参加局机关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和会计管理知识,全面了解和掌握会计管理的相关法律规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管理水平。

2、依法行政,忠于职守。切实加强本科室作风建设,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党纪法规和本局“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同岗替代”(A、B角工作岗位责任制)、“效能问责”等效能建设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按照机关精细化管理绩效考评标准、科室岗位职责分工和政务公开办事程序开展工作,勤政廉政,依法行政,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忠于职守。

3、整体联动,齐抓共管。强化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观念,围绕会计工作目标和精细化管理绩效考评工作项目及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积极创先争优,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整体联动。

4、强化服务,提高效能。接待服务对象办事,在坚持原则、按规运作的同时,服务要热情周到,态度要诚恳和蔼。对能办的事项,要尽力办、快速办;对暂不能办或无法办的事项,要耐心解释说明,杜绝“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等有损财政整体形象的行为发生。

会计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9篇

为加强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选拔高级会计人才, 在总结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人事部、财政部研究决定, 自2007 年起, 在全国范围推行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组织管理

人事部、财政部共同负责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工作中的考试(以下简称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 由国家统一组织。财政部、人事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会计考办”) 负责确定考试科目、制定考试大纲和确定国家合格标准, 对阅卷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财政部负责组织专家命题, 人事部负责组织专家审定试题。各地区的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 由当地人事、财政部门协商制定组织实施办法。党中央、国务院所属单位和中央管理企业(以下简称“中央单位”) 的会计人员, 按照属地化原则报名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

申请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的人员, 须持有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或本地区、本部门当年参评使用标准的成绩证明。各地区的评审工作仍按现行办法,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进行。中央单位的评审工作, 由经人事部备案、具有高级会计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的部门组织进行; 没有高级会计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的中央单位, 可按规定委托经人事部备案、具有高级会计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的其他中央单位或所在地省级高级会计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进行。

二、考试

(一) 报名条件申请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的人员, 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高级会计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2、省级人事、财政部门或中央单位批准的本地区、本部门申报高级会计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破格条件

(二) 考试实施

1、考试科目为《高级会计实务》。考试时间为210 分钟, 采取开卷笔答方式进行。主要考核应试者运用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 分析、判断、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和解决会计工作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考点原则上设置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大、中专院校及高考定点学校。考试日期为2007 年9 月2 日(星期日) , 考试时间为上午8: 30―12: 00。

3、参加考试并达到国家合格标准的人员, 由全国会计考办核发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 此证在全国范围3 年内有效。

4、各地区、各中央单位也可根据本地区、本部门会计专业人员的实际情况, 在全国会计考办确定的使用标准范围内, 确定当年评审有效的使用标准, 并报全国会计考办备案。

三、考试有关要求

1、各级考试管理机构要严格执行考试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 切实做好试卷运送与保管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严防泄密。

2、考试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考试工作纪律, 认真执行考试回避制度。对违反考试纪律的, 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处理。

3、中央单位所属会计人员依据本部门规定破格条件报名的, 单位人事部门应在报名表的审核盖章栏目内, 特别注明“符合本部门破格条件”的字样。

4、中央单位在确定本部门当年评审有效的使用标准时, 如有需要, 可与当地省级考试管理机构联系, 取得本部门考试人员成绩相关信息。在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工作中遇到问题, 请及时告财政部会计司和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

全国会计考办联系人:

财政部会计司: 魏晓惠、常琦

联系电话: 010- 68552544(传真) 、68552546(传真)

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 申月

联系电话: 010- 84214781

附件: 2007 年度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工作计划及安排(略)

会计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0篇

一、会计相关考试概述

会计考试分职称和执业两种考试,职称分初级、中级和高级;执业考试分CPA(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和ACCA等外国考试。对于准备从事企业会计的人员,需要先考取会计证,并尽早为考中级做好准备(考中级需要会计年限,从会计证获得日期算);会计初级并不是必须要考的,报考中级不一定要初级职称,只须达到一定的会计工作年限即可报名,但只有获得中级一定年限后才可以报考高级(高级是考评结合的);我国会计法规定财务负责人必须具备中级职称,所以考中级对于每个会计人来说都是必须的。若准备到事务所发展人员的可以先考CPA,但CPA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会计主要相关考试简介

(一)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是指进入会计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质,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人员,以及外籍人员在中国大陆境内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报考条件:凡符合《会计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均可报名考试: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热爱会计工作,秉公办事。申请人具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含中专,下同)会计类专业学历(或学位)的,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免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一般由省级财政部门组织,考试及报考时间全国各省有差异。考试时间:每年分别在上下、半年设立两次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约在每年的4月和11月。

(二)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也称初级会计资格考试,根据现行会计职称管理规定,考取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后,可以聘用为会计员和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考试年度的5月第三个星期六。(以当年公布的报名时间、考试时间为准)。初级资格考试分两个半天进行,初级会计实务科目为3小时,经济法基础科目为2.5小时。报名时间一般安排在考试年度上一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底。

(三)中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也称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根据现行会计职称管理规定,通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后可以评定会计师职称。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考试年度的5月第三个星期六、星期天。(以当年公布的报名时间、考试时间为准。考试科目为《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三个科目。其中《财务管理》、《经济法》为2.5小时,《中级会计实务》为3小时。报考条件: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取得博士学位。对通过全国统一的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初级资格的人员,并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条件中所规定的从事会计工作年限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的合计年限,其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当年年底前。

(四)高级会计师资格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是由人事部和财政部联合组织的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工作的考试环节,这项考试是为了加强高级会计专业人才联合体建设,提高会计专业人员素质。改革高级会计师资格单一评审办法,探索科学、客观、公正、公平的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而设立的。考试由国家统一组织。符合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的考生,只有通过这项考试取得高级会计师考试合格证书后,才能进一步参加高级会计师评审。每年九月的第1个星期日。《高级会计实务》,考试时间为210分钟。考试方式采取开卷笔答方式进行。主要考核应试者运用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分析、判断、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和解决会计工作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报考条件:申请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高级会计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各地具体规定有所不同,请查阅当地的报考条件;经省级人事、财政部门批准的申报高级会计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破格条件。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报名。

(五)注册会计师

中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设立的执业资格考试,是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必备条件。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于1991年12月7日到8日首次举办,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吸引力的执业资格考试之一。各科目考试时间如下:会计180分钟,审计、财务成本管理150分钟,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120分钟。第一阶段,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等6科。这是专业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第二阶段,设综合1科。这是综合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考生在通过第一阶段的全部考试科目后,才能参加第二阶段的考试。两个阶段的考试,每年各举行1次。基于第二阶段的考试侧重于考查考生的胜任能力,建议考生在参加第二阶段考试前注意积累必要的实务经验。英文测试: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各科目均不设英文附加题。新考试制度下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6个科目的试题中均指定特定试题(各科指定1~2个小题,以下简称指定试题),考生可以选用英文

作答。对可以选用英文作答的特定试题,在试卷中都有明确的提示。对指定试题,考生可以自主选择中文或者英文作答,如选择英文作答,该小题须全部使用英文。对指定试题外的其他试题,考生一律用中文作答。对指定试题全部使用英文作答、并且答题正确的,奖励5分。每科合格成绩分数线仍为60分。根据《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报名参加考试(报名不受户籍限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六)注册税务师

1998年开始时实行资格认定考试,自1999年开始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据权威部门统计,截止2008年底,国家每年举行一次统一考试,已累计考试11次,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一般为每年6月最后一个周末,从周五的下午开始,每半天考试一个科目,每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时间为6月20、21、22日。考试科目:现行注册税务师考试共考五个科目:《税法(一)》、《税法(二)》、《税务实务》、《财务与会计》、《税收相关法律》。考试均采用闭卷笔试的办法。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参加全部科目考试的报名条件:非经济类、法学类大专毕业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八年;经济类、法学类大专毕业后,或非经济类、法学类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六年;经济类、法学类大学本科毕业后,或非经济类、法学类第二学士或研究生班毕业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四年;经济类、法学类第二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或非经济类、法学类硕士学位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两年;取得经济类、法学类硕士学位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一年;获得经济类、法学类博士学位;在全国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评聘了经济、会计、统计、审计和法律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会计、统计、审计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者,从事税务业务满一年。报名时间:报名时间一般设在考试年度上一年的12月份,按属地管理的原则,一般按地区为单位进行组织。

(七)MPAcc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of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ec)项目,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于2003年底设立的专业学位项目。会计专业硕士学位面向会计职业,以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熟悉市场经济规律的高素质、全方位的管理型、应用型会计人才为最终办学目标。考试时间:每年的10月最后一个双休日。考试科目:政治理论、英语、综合知识(含财务会计、语文、数学、逻辑),共计3门。其中,政治理论考试及面试由各招生单位单独组织,时间自行安排;其余2门全国联考,其中外国语只限英语,MPAcc英语科目的考试与在职人员攻读其他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使用同一试卷,听力测试成绩计入考生外语总成绩。考试方式:笔试+面试,达到各试点院校划定的最低录取线,根据笔试成绩,结合工作业绩、本人资历和面试成绩,综合考察,择优录取,其中优先考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的级财务、会计审计人才。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本科学历,截至报名日期止从事会计或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两年以上(即在获得本科学历后工作两年以上)的在职人员。自2009年起,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报考。

(八)ACCA ACCA成立于1904年,总部位于伦敦,是全球最具规模的国际专业会计师组织。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专业会计师组织,ACCA目前在中国拥有超过20000名会员及34000名学员,并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以及香港设有共6个办事处,在澳门设有一个联络中心。要成为ACCA的会员,学生必须通过ACCA十四门专业考试并获取三年财务及会汁相关工作经验。此三年相关工作经验可在考试之前、中、后累积,并且不限地域、行业、公司/机构性质等。详情请访问http://renzheng.csese.省略/。人学资格:凡具有教育部认可的大专以上学历的申请者,即可报名成为ACCA正式学员;教育部认可的高等院校在校生,顺利通过第一年的所有课程考试且年龄在18岁以上,即可报名成为ACCA正式学员;未符合以上报名资格的申请者,而年龄在21岁以上,可循成年考生(MSER)途径申请入会。该途径允许学生作为ACCA校外进修生学习,只须在前两年的连续四次考试中通过MMA和MFA课程,便能以正式学员的身份继续考其他课程。

(九)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International Certified InternalAuditor,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是由总部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internal Au-ditors,IIA http//:www.省略)出题并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用20多种语言进行统一考试。1998年月11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首次在中国开考。CIA证书永久有效,持证者每两年需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所规定的后续教育。考试时间、地点:每年举行一次,在11月第三周的周六、周日举行,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考点分布在哈尔滨、沈阳、长春、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杭州、武汉、成都、重庆、贵州、广州、深圳、郑州、西安、合肥、长沙、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昆明等地。

(十)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考试)

AICPA成立于1887年,目前拥有超过33万名会员。考生通过四门考试,并取得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缴纳65美元可以申请成为AICPA会员。科目考试范围:Partl,审计及签证(Auditing&Attestation);Part2财务会计及报告(Financial Accounting&Reporting);Part3法规(Regulation);Part4商业环境及理论(Business Environment&Concepts)。考试方式:计算机全英文考试。分为单项选择题和综合模拟题,分别占70%和30%左右。每考过一科可以保留有限期限18个月。对英语要求很高,至少应该具备CET6、托福600、雅思6或者相当的英语水平。具体参阅省略。

(十一)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为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推出的专业资格,在全球各行业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客观地评估了学员对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知识体系掌握的能力和技能,是全球认可和推崇的管理会计领域权威认证。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成立于1919年,总部设立在美国新泽西州,拥有遍布全球265个分会的超过65,000名

会员。IMA于07年底正式进驻中国,截止2009年9月,在中国有1300多名会员。学员一般可以在半年一两年内考下CMA,中文网站:www.省略.cn。

(十二)英国国际会计师公会(AIA)英国国际会计师公会成立于1928年,是五大国际会计认证机构之一,AIA的执业资格受法律许可在欧盟各国、加勒比海沿岸多国、非洲多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可依法从事执业会计、审计工作。AIA设有16门课程,全部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共A、B、c、D、E、F六个模块。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资格证书。MA于1997年进入中国,并推出了面向中国的国家差别化课程。目前已有AIA毕业生300余人,学员5000余人。AIA基础阶段共有6门课程,分别是:PAPER1――Financial Acco-unting 1(财务会计1);PAPER2――Business Economics(商务经济学)原:Economics(经济学);PAPER3――ManagementAccounting I(管理会计1)原:Cost Accounting(成本会计)PAPER4――Law(商务法);PAPER5――AuditingandTaxation(审计和税法);PAPER6――Statistics and Data Processing(统计与数据处理)。

(十三)英国国际会计师公会(ACA)

2006年5月,ICAEW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合作开展ACA培训项目。中国注册会计师报考ACA获得10门专业阶段的面试,只需通过5门科目考试,通过前四门考试的学员,可以选择去英国接受六周培训。培训末,有机会在英国工作。考试分专业阶段和高级阶段。专业阶段由两部分组成,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高级阶段包括各3.5小时的technical papers和4小时的案例分析。

三、2010年会计类考试时间安排

2010年会计类考试时间安排具体如表1所示。

四、总结

上一篇:调度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下一篇:采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