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警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3 18:06:43

风险预警方案

风险预警方案篇1

论文关键词 风险预警处置 社会矛盾 涉检信访

公诉案件风险预警机制,是指以办案为基础,在案件审查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对发生信访以及其他不稳定动向的可能性进行预测,评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确保公诉工作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长效工作机制 。公诉案件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有利于从源头上发现矛盾、化解矛盾,及时消除涉检信访风险隐患,对深层次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执法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具体施行过程中,由于该机制是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运用中存在具体实际问题无法找到依据去处置的矛盾。

一、现行的风险预警机制存在的不足

(一)需要风险评估的案件范围过于抽象化、概括化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印发的《公诉案件风险预警处置意见》提出七类案件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但该七类案件仅仅是围绕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案件的性质,即化解社会矛盾的风险而展开的,忽视了办案风险这块。在具体案件处理中,由于每个经办人的办案水平不同,每个案件的内容不同,存在的风险就不同,应注重从案件的事实和证据的角度处置案件的风险。例如,零口供的案件,全部依据间接证据起诉的案件等存在证据采信风险的案件应该纳入风险评估机制中去。

(二)缺失风险预警处置的办法

本意见针对公诉案件存在风险的轻重缓急以及办案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对存在风险的案件分为三个等级,即已经引发公诉风险的案件、极易引发公诉风险的案件和容易引发公诉风险的案件。该点分类仅仅是从风险事件和因素,提出风险评估等级,但是对已经分好等级的不同风险的案件的处置预案却没有提出具体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三)缺少对个人办案失误造成风险的惩罚机制

根据本意见,因办案人员工作严重失误,导致发生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重大舆情、缠访闹访等重大事件的,应依法依纪追究相应责任。另外,对于准确预警风险,成功排除风险,有效化解矛盾的,依照年度考核,记功评优,优先予以表彰。但具体惩罚措施没有明细化,让人怀疑风险预警机制的实际奖惩作用。

二、完善公诉案件风险预警机制的思路

由于公诉案件风险预警机制是在最高院要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前提下提出的,各省市院和基层检察院对该机制也在探索和学习中,没有任何可以参照执行的相关文件或者相关的评估机制去执行。所以,在摸索中的运作会相对困难。笔者在此建议在进行风险预警时,可以参照死刑案件质量风险预警机制。浙江省检察院近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办理死刑二审案件复核存疑证据的若干规定》、《浙江省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关于死刑案件质量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规定(试行)》,要求办案人员在审查案件过程中,对证据、程序、实务方面存在可能影响案件质量的问题全面进行风险评估预警,确定案件质量风险等级,在《质量风险评估预警表》上逐一打钩,并提出化解风险对策。 而该《质量风险评估预警表》细化了涉及证据、程序、实务三个方面的具体项目,这些内容也是长期办案经验的总结,可以为公诉案件风险预警机制提供一个参照和指导。

三、完善公诉案件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议

(一)实行风险评级制度

根据事态的轻重缓急,将涉检信访评估案件的风险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预警,一级预警为特别重大风险等级,指案件存在现实危害突出的人员,包括组织实施暴力恐怖活动,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或进行极端个人行为的人员,以及案件当事人或亲属对检察机关拟作决定有强烈意见,有明确的信访苗头,存在息诉困难的;二级预警为重大风险等级,指尚没有直接现实危害,但潜在社会危害性较大,有较大风险隐患的人员,包括企图组织,串联,煽动群体性非正常上访活动的人员;借各种热点敏感案件,炒作煽动,捣乱滋事,企图干扰检察机关工作秧序的人员。三级预警为大风险,指总体较平稳,但存在可能影响干扰检察机关工作秧序的人员。包括案件当事人或亲属对检察机关拟作决定及接受倾向,但有疑虑和意见,没有明确息诉表示,存在不确定信访因素的;四级预警为一般风险等级,主要指曾存在三级以上风险隐患,需密切关注的人员。包括案件当事人对检察机关拟作决定基本同意,不存在严重分歧性意见,没有信访可能或者可能性很小的案件。

(二)划分公诉环节风险评估预警的途径

公诉环节风险评估预警的途径分为内部途径和外部途径。外部途径主要通过加强公诉工作与行政执法工作的衔接和加强公诉工作与民事诉讼的衔接方式与外部进行公诉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及社会矛盾处置的沟通与协调。内部途径主要通过:(1)依法介入侦查活动。公诉工作依法介入侦查,有利于及时了解案件各方当事人的诉求,提前掌握案件中的矛盾点并有计划地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公诉工作依法介入侦查,有利于及时掌握涉案赃款赃物的扣押、冻结和处理情况;公诉工作依法介入侦查,有利于对侦查工作的合法性进行监督,有利于避免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因刑讯逼供或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被侵害而产生新的社会矛盾;公诉工作依法介入侦查,有利于对重大敏感及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提早评估,合理引导舆情。(2)与控申部门密切配合。

(三)明确公诉案件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程序

公诉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的程序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在受理侦查机关案件后,由内勤通过审阅案卷文书,初步估定风险。对存有风险的案件优先办理,其中风险较大的案件由部门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办理;(2)案件承办人发现自己所承办的案件属于公诉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适用范围时,承办人要及时收集风险信息,提出风险评估意见,填制《执法办案风险评估表》,对存在风险的理由逐一说明,注明风险等级,制作《执法办案风险预警报告》并于案件案件受理后在3日内分别报部门负责人审核和分管副检察长审批,情况紧急的于当日报请审批;(3)部门负责人及分管副检察长应及时召集风险评估会议进行分析论证,研究确定相应的防范、控制与化解措施;(4)检察委员会在讨论研究案件时,一并讨论风险评估意见及化解方案,并确定执法办案风险等级及化解方案;(5)经评定风险等级后,对可能存在涉检信访的情形的,公诉部门应与控申部门、政工部门、技术部门做好网络舆情监测及相关人员的劝导工作,使涉检信访关口迁移,将矛盾尽量化解在源头;(6)对办案风险涉及检察机关以外的单位,应向相关部门发出《公诉案件风险预警函》。

(四)建立公诉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制度的考评及监督应对体系

《公诉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报告》、《执法办案风险评估表》应作为审结报告的附件归档备查,开展执法质量案件评查时应予作为考评的主要依据之一。未进行公诉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填写《公诉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报告》、《执法办案风险评估表》导致发生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重大舆情、缠访闹访等重大事件的,应依法依纪追究相应责任。对准确预警风险,成功排除风险,有效化解矛盾的,按照年度考核、评优应予优先考虑表。《公诉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报告》、《执法办案风险评估表》对确定风险等级在黄色以上级别的,公诉部门应在确定等级之日起3日内上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主管部门;案件承办的检察院应予3日内将《公诉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报告》报送本级党委、人大、政府,必要商请党委、政府协调处理已经发生的涉检信访、群体性事件、以及负面网络舆情。

风险预警方案篇2

一、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为发挥职能和化解社会矛盾提供保障

1、制定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由于每个案件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个案情况不尽相同,其存在的风险隐患程度也不同,在结合工作实际的情况下,制定《公诉案件风险评估工作办法》。确立公诉案件风险评估的原则,建立风险评级制度,将案件风险分为一、二、三级预警,即当事人存在部分疑虑,没有明确表示息诉的列为三级风险,拟提抗的、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当事人有不满意见、存在明显上访苗头的案件列为二级风险,当事人对案件拟作决定和处理意见有强烈不满情绪,明确表示要群体赴省或赴京上访的案件列为一级风险。根据案件的不同特点启动相应的预警级别,细化了风险评估工作流程,规定了承办人初步确定风险等级后提交科室讨论,同时提交风险评估报告,科室确定等级后研究防范、控制和化解措施,科室对三级风险等级提出处理意见。检察委员会对二级风险等级决定处理意见,检察委员会在对一级风险等级决定处理意见的同时,报县委政法委。同时承办人要将风险评估报告及时通报控申部门,并配合控申部门进行风险化解工作。针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和申诉理由,承办人对证据认定、法律适用和结案理由作详细地释法说理工作,努力做好申诉人的心理疏导工作,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从案件承办人的的评估预测,到部门负责人的初步评定,直至风险评估领导小组的最后核定,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激化社会矛盾的风险案件。

2、明确风险评估范围、内容,确保有章可循。公诉环节的风险评估预警工作是案件审查的基础,在受理案件之初应进行风险预测和评估并使之贯穿于公诉工作全过程。所以在创建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中确定公诉案件风险评估的范围,将建议撤案;不的案件;涉众型案件;有可能引起或个人极端行为的案件;轻刑刑事犯罪案件;对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认定存在意见分歧等案件列为风险评估的范围。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拟作出不决定的案件中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态度和意见,原侦查机关的态度和意见;刑事和解赔偿协议中经济赔偿是否到位;拟不予抗诉案件中被害人或申诉人的意见以及被害人或申诉人上访的可能性等;拟作出追诉决定的犯罪嫌疑人能否作出有罪判决等。由于有了明确的规定,我们在处理具体案件时有了可遵循的依据,有效地化解了案件中出现得矛盾。

4、落实责任制度,责任量化到人。“谁办案、谁评估,谁决定、谁负责”,承办人和部门负责人是风险评估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在第一时间对案件风险作出准确判断,主管领导和风险领导小组是风险评估的最后保障,必须把好化解风险的最后一关。对应当评估预警的案件,承办人严重不负责任,应当进行评估预警而未落实的,或评估失误、未采取有效防范化解矛盾措施,引发非正常访等不良影响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部门负责人和承办人员的责任,并在评先创优和干部选拔任用上实行“一票否决”。

二、 分类预警 突出工作专业化

我们根据案件特点不同,风险隐患产生的原因不同,风险矛盾点也不同,其存在的风险隐患程度也不同的特点,将案件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风险预警预案和工作方法,突出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专业化。

1、轻微刑事案件的风险预警。在审查这类案件时重点了解案件产生的背景、原因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其家属的诉讼请求,充分运用刑事和解等方式,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努力做好当事人的心理疏导工作,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2、公诉机关作出相应决定,可能造成涉案人员缠访缠诉的案件的风险预警。公诉机关在认真审查案件后都会做出相应的决定,除了依法提起公诉外,还有一部分会做出不案件、建议侦查机关撤回案件等。对这部分的案件我们在工作上侧重做好充分的释法说理工作,以此化解由案件的处理所引发的矛盾。

3、涉众型经济案件的风险预警。在涉众型经济案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非法经营案相对较多。审查这类案件时一方面侧重了解涉案人员的人数、经济状况、财产损失状况及犯罪嫌疑人的财产状况,是否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等;另一方面积极推行被害人代表制度,因这类案件一般被害人人数众多,

在如何处理案件的问题上会出现分歧,办案人员充分了解各

方诉求,最大限度上对案件处置达成一致。

三、多元衔接及时化解矛盾

公诉环节的风险评估预警,就是对办理的案件可能引发

、个人极端行为、缠诉闹访等有可能危及社会稳

定、公共安全和扰乱各级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部

门的正常工作秩序的涉检风险隐患进行风险预测、评估,

提出防范措施的预警工作制度。在公诉环节建立风险评估预

警制度,对于尽早发现和掌握案件的风险隐患,及时制定应对

措施,从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检察内部部门相互衔接,形成化解矛盾的合力。公诉

部门与控申、侦监部门相沟通,对可能涉及的涉检矛盾进行化

解,案前公诉部门与侦监部门建立信息互享机制,对在批捕阶

段可能出现的矛盾做到心中有数,提前预防,案中与控申部门

相沟通,充分发挥检察部门的矛盾化解优势,控中部门在

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有可能存在风险的问题及时通报给公

诉部门,各自发挥部门优势,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切实将出现

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2、与行政执法机关的衔接,融解社会矛盾。处理矛盾最

佳的时机是矛盾产生的萌芽状态,因此越早发现和掌握矛盾

产生的原因及其可能导致的风险,就能越早制定应对和防范

措施,在最初阶段消除矛盾产生的原因,将矛盾所带来的风险

降低到最低程度。我院通过建立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定期座

谈、研讨,加强了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的衔接,并以此作

为公诉案件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外部途径。

3、检察机关与其他司法机关衔接,增强了化解矛盾的实

效性。司法机关内部衔接是新形势下机制的创新,这种方式

在案件风险评估机制中可以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检察机关

与公安机关的衔接,有助于提前了解案件的矛盾点,引导矛盾

在侦查工作中及时化解,在案件移送审查前及时建立案

件风险评估机制,化被动为主动。检察机关与法院的衔接,主

要体现在与民事诉讼的衔接。在案件被害方由于某些原因得

不到赔偿,矛盾在刑事外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将职能后延,为

风险预警方案篇3

本文分析了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需求,提出了基于EAI的企业风险预警系统的整体方案,开发了企业风险预警系统,实现了对企业各级单位的各类风险的集中管控,能与各业务系统自动对接,在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枢纽作用。

【关键词】企业风险预警 EAI 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

1 风险档案模型

本文通过对企业现有各类不同风险档案的归类分析,结合系统建设的目标,提出优化后的风险档案模型。

1.1 风险标识

描述该风险的基本属性,包括风险名称、风险编号、风险代码(根据风险类别三级编码,如 运营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劳动争议风险 编码为YY.RL.001)、风险属性、所属组织、责任部门、责任者。通过风险代码统一实现了同一类风险在各个单位采用相同编码。

1.2 风险描述

分析该风险对企业各方面的影响,包括:风险发生后的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涉及的主要所属企业和相关部门,涉及的重要业务流程,产生的原因。

1.3 风险评估

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极高、高、中、低、极低)和对企业影响程度(非常严重、严重、中等、较小、轻微)进行分析,给出风险评估结论(重大、重要、一般),作为风险重要性的判断结论,绘制于风险坐标图中。

1.4 预警策略

设定该风险预警的规则和汇报路径,包括:预警指标(可以选择多个指标,实现预警指标组合)、预警状态、预警阈值、汇报路径(责任人、阅知人、报至领导),明确了风险预警与汇报的机制和流程,为实现自动风险预警报告奠定了基础。

1.5 解决方案

包括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拟采取的具体应对预案和内部控制措施,所使用的风险管理工具,以及如何抓住重大、重要风险中的机会等。不同等级的风险预警会采取不同的应对预案。

2 企业风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本文通过对用户功能需求的调研及分析,明确系统共分为以下几大类功能:

2.1 风险识别

这是系统的基础功能,主要实现对各级单位的风险档案的维护,包括风险类别维护、年度风险档案申报、日常风险档案维护、年度重大重要风险征询、历年风险档案查询。

2.2 风险评估

这是系统核心功能,根据设定的评估规则和预警策略实现对风险的定期人工评估或者自动评估,不断更新风险状态。

2.3 风险应对

风险预警后,根据汇报路径自动将预警信息推送至相关的责任人,进行风险应对,记录应对履历,实现各级相关方对风险的协同应对。责任人在应对过程中可以添加处理意见,上传附件,也可以流转给他人请求协助。

2.4 风险报告

实现各层级的全面风险管理报告的编制,包括报告自动生成、在线审核流转、在线浏览、导出打印等功能。

2.5 数据采集

提供脚本,供EAI平台调用,实现对业务系统定期上报的数据文件(包括风险指标值、风险事件、组织机构信息)的解析,写入数据库。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逻辑视图

基于EAI的企业风险预警系统使用基于 J2EE 平台下多层体系结构的 Web 应用开发技术,采用MVC分层的架构风格,划分为三层:表现层,业务层和数据访问层,采用 Struts+Spring+Ibatis 框架的开发模式。

3.2 系统部署视图

系统部署视图描述了部署和运行本系统的物理网络配置(包括软、硬件)。基于EAI的企业风险预警系统的部署情况。

它包括以下节点:

3.2.1 客户端

用户通过客户端安装的Web浏览器来访问系统。

3.2.2 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

部署Web服务器和企业风险预警系统的应用程序。基于对应用系统的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考虑,该服务器采用多台集群的配置,提高系统对应用并发的处理能力,并实现高可用性。该服务器的操作系统采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0,中间件采用IBM的Websphere7.0,JAVA环境JDK采用1.5。

3.2.3 数据库服务器

部署IBM DB2 8.0数据库软件,存储系统相关的所有数据信息,提供应用系统数据存取的服务。同时部署数据接口应用程序,供EAI客户端程序调用,数据接口应用程序通过JDBC直接访问数据库,实现对数据文件的解析和数据写入数据库。部署EAI客户端程序,供EAI控制服务器进行调用。操作系统采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0。

3.2.4 业务系统服务器

部署各类业务系统,定期生成风险预警数据接口的标准数据文件,供EAI平台获取。部署EAI客户端程序,供EAI控制服务器调用。

4 系统测试

本文对企业风险预警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及性能测试,以验证系统在多用户同时使用时的性能及系统稳定性,以确保系统满足设计要求,达到设计的性能指标。本文通过自动化测试工具 LoadRunner 模拟用户并发操作来测试系统的性能。

本文在测试服务器上使用 LoadRunner 模拟 10 名用户同时向服务器发送登录请求和查询风险档案清单请求进行性能测试。

5 结束语

本文从总体上介绍了整个企业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过程。为了改变目前风险信息报告不及时、难以及时准确掌握企业各层级各种风险状态的现状,建设企业风险预警系统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强化风险管控的必由之路。本文在研究了国内外各种风险预警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现状,研究和开发了一个基于EAI的企业风险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ZETA-CIA研究中心.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英对照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

[2]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Z].2006.

[3]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a Revised Framework[Z].2004.

[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Z].2007.

作者单位

风险预警方案篇4

关键词:光伏;财务;预警

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7-0038-01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能源危机逐渐加剧,加上能源消费过程中所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使得传统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能源结构迫切需要革新和改变,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应用的相关研究,以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许多良好的政策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迅速使得我国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涌现诸多知名的光伏生产企业,当然这些光伏生产企业快速的壮大的同时,不可避免面临着技术、竞争、汇兑、利率、资本结构、经营决策等方面的风险,特别是伴随着欧美对我国光伏生产企业诸多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光伏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压力更大,因此,对光伏企业财风险预警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以便建立一个较为完善和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避免光伏企业财务风险扩大所带来不良影响。

1 光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存在问题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不是一个新兴话题,发展至今,在各个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然也在光伏企业得到了应用,但国内部分多晶硅及光伏制造业,受地方政府主导实现了规模投资型超越式发展,未能及时控制好发展与经营风险,最终经营风险转化为支付不能的财务风险,甚至步入债务重组式的破产整合,因此,生搬硬套其它行业较为成熟的企业预警机制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科学财务风险预警方法的缺乏。科学财务风险预警方法是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多数光伏企业缺乏对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认识,导致财务预警体系存在诸多漏洞。特别是在财务风险预警方法的应用方面,以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为主,缺少较为先进的以计算机为手段的模糊数学、AHP、蒙特卡罗模拟等方法。另外在预警指标的选择方面也缺乏全面性、客观性的考虑,自然也就造成了财务风险分析有失科学性和严谨性。

②合理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的缺乏。目前光伏企业还没有设置职能分明、系统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即便设置了相关部门,在工作职责落实方面也有所欠缺,一旦风险发生,形同虚设,便无计可施。

③规范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缺乏。据笔者调查,整个光伏企业缺乏功能齐全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导致财务风险分析没有完整、可靠的数据,无法科学评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因子,当风险发生时也就无法有效的加以应对,风险预警机制的效应自然难以发挥。

2 光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光伏企业还未建立完善、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针对性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健全和优化。

2.1 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

财务预警指标选择是财务风险分析和财务预警建立的前提,本文在满足有效性、客观性、针对性、敏感性、逻辑性、特殊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参阅大量文献,结合光伏企业行情,确定了以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管理能力、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和反映企业行业影响力、节能环保能力等的非财务指标。并通过AHP财务风险分析方法,得出目前光伏企业的财务状况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主要体现于较低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第一,受前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降低对光伏产业的政策补贴,致使光伏产品价格下降,净利润减少,进而造成光伏企业利息保障倍数、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大幅下降,甚至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出现负增长。第二,国际运输费用上涨增加了销售费用,研发投入加大、管理机构扩大、雇员增多等都增加了光伏企业成本费用,利润自然出现下滑,导致成本费用利润率的下降。第三,受欧元贬值的影响,外币债务利息增加和外币收入汇兑造成了利息费用大幅上升。可以看出,这些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使得光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更加迫在眉睫。

2.2 预警组织机构的设立

财务风险预警的重要性和专业性决定其实施必须有专业组织机构和人员来完成,因此,文章认为光伏企业应建立专门的财务风险预警组织结构,即在企业中设立独立于其他部门的财务处风险预警部,将财务风险预警纳入正常的工作范畴中,并明确预警部门的权责。预警部在享有与企业其他部门同等权利的基础上,担负着风险控制目标确定、风险信息搜集、风险预防与控制策略制定等职责。预警部需定期利用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对企业财务数据和其他信息进行整理、对比和分析,并以书面报告反映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发现存在的财务风险,预测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若发现风险,需要及时制定风险控制方案并落实风险的降低和消除。

2.3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作为财务治理的最根本措施对财务风险的预防至关重要。我国目前大部分光伏企业都在美国上市,因此面临着《萨班斯法案》的严厉监管,这就要求光伏企业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时满足《萨班斯法案》监管要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①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光伏企业需建立反舞弊机制和规范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以防止由于个人经济利益驱使而出现虚假财务报告。并培养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整体性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系数。

②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组织专业评估队伍定期对现有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加以改进和完善,对控制措施的落实和实施加以监督。

③从上到下风险管理的实施。光伏企业为了加强内部控制,一般会对所有财务科目、财务的业务流程进行检查。但按照《萨班斯法案》对上市公司的要求,需要采取从上至下的风险管理策略,对不重要系统、内部流程、财务报告系统等作适当筛选,以减轻内控工作量。

2.4 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完善

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取得是财务风险预警的关键,要实现这一目标其关键是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完善。光伏企业应全面推广ERP系统的应用,通过一套完整的ERP项目,不仅方便财务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更有利于企业其它信息的整合。ERP系统可彻底改变“财务”仅仅只与财务部门相关的观点,事实上,采购、物流、销售等非财务部门在系统中的数据己关联到财务销售成本、销售价格、库存价值等方面的计算、结转,成为财务数据的一部分,这正是ERP系统的真正价值,对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都会产生影响。

2.5 财务预警应急系统的构建

应急系统是财务风险预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财务危机处理措施能保证光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为此,本文设计了光伏企业的财务预警应急系统程序。首先,企业财务状况异常发现后,立即组建专业应急处理机构。主要包括预警员、信息员及相关负责人,必要时可聘请有经验专业人事联合处理。然后,启动事前建立的应急预案。完善的财务危机应对预案的来源包括公司以前对失误的控制与矫正方案、企业长期使用且行之有效的抵御风险的经验、同行业相关企业财务风险应对的案例等。应急预案内容应与公司经营特点相关,一般应包括处置风险的原则、目标、与债权人的谈判策略、可信任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可供咨询的专业机构等。

3 结 语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光伏企业而言,更需要从各个环节进一步深化和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以保证光伏企业在严峻的市场行情中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鹏.我国太阳能光伏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1.

[2] 张清,范蔚文.萨班斯法案下公司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J].审计与理财,2007,(6).

风险预警方案篇5

所谓房屋征收项目实施风险预警,是相对于征收决定前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而言,指房屋征收项目作出征收决定后,在征收补偿实施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房屋征收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分级监测、警报并赋予相应的预警标识,以此为依据,做到平安态势即时掌控、应急预案提前到位、社会风险提前化解,实现“拆得稳、拆得快”两相兼顾。从房屋征收的实际出发,本着“责任落实到基层、风险化解在项目”的稳控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等级制度尤为迫切。

二、房屋征收项目实施风险预警等级设计的总体思路

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模式,房屋征收项目实施风险预警标识,共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预警标识红色;Ⅱ级(重大),预警标识橙色;Ⅲ(较大),预警标识黄色;Ⅳ级(一般),预警标识蓝色。各级预警等级适用的情形如下。

(一)Ⅰ级预警(特别重大)适用的情形

Ⅰ级预警(特别重大)采用红色标识,为预警最高级别,表示特别重大、必须全力以赴、采取最有效、最果断措施防范、化解风险,保证平安征收。

以下情形,建议红色预警:

1.拆迁项目为协议动迁且要在短期内启动,拆迁群众大多数不肯自愿申请的;

2. 拆迁项目为协议动迁且要在短期内扫尾竣工,余少量、个别住户漫天要价难以谈拢的;

3. 征收项目中,法院已经裁定准予强制执行,县、区政府正在做相关执行准备工作的;

4.动迁实施中,群众连续投诉反映有野蛮暴力行为、影响群众正常休息、生活的;

5.100人以上的联合到市事件、市联席会议尚未有定案解决的;

6.省内媒体、网络已经有负面报道,县、区政府尚未有跟进沟通和解决措施的。

(二)Ⅱ级预警(重大)适用的情形

Ⅱ级预警(重大)采用橙色标识,为预警非常高级别,表示非常重大,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风险,防止风险等级升高,保证平安征收。

以下情形,建议橙色预警:

1.拆迁项目为协议动迁且要在短期内扫尾竣工,少部分住户要价很高、难以谈拢的;

2.征收项目中,县、区政府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已经受理、正在审理过程中的;

3.动迁实施中,群众连续投诉反映有肢体接触、番洽谈、影响群众正常休息、生活的;

4.动迁实施中,县、区政府分管领导未亲自与项目剩余的要价较高的最后2户进行洽谈补偿、了解诉求、解释政策的;

5.50人以上的联合到市事件、市联席会议尚未有定案解决的;

6.市级媒体、网络已经有负面报道、县、区政府尚未有跟进沟通和解决措施的。

(三)Ⅲ级预警(较大)适用的情形

Ⅲ级预警(较大)采用黄色标识,为预警较高级别,表示比较重大、必须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风险,防止风险等级升高,保证平安征收。

以下情形,建议黄色预警:

1.采用协议方式进行动迁的;

2.征收项目中,区政府作出补偿决定、正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限内的;

3.动迁实施中,群众连续投诉反映有肢体接触、番洽谈影响群众正常休息、生活的;

4.动迁实施中,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未亲自与项目剩余的要价较高的最后5户进行洽谈补偿、了解诉求、解释政策的;

5.30人以上的联合到市事件、市联席会议尚未有定案解决的;

6.市长信箱、政府热线、群众来信反映的问题相对集中,县、区政府尚未有跟进沟通和解决措施的。

(四)Ⅳ级预警(一般)适用的情形

Ⅳ级预警(一般)采用蓝色标识,为预警一般级别,表示需要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风险,防止风险等级升高,保证平安征收。

以下情形,建议蓝色预警:

1.动迁实施中,群众投诉反映有肢体接触、番洽谈影响群众正常休息、生活的;

2.动迁实施中,镇(街道)分管领导未亲自与项目剩余的要价较高的最后10户进行洽谈补偿、了解诉求、解释政策的;

3.镇(街道)征收工作站工作人员未亲自与动迁群众洽谈的;

4.20人以上的联合到市事件,县、区政府尚未有跟进沟通和解决措施的。

三、房屋征收项目实施风险预警后的处置原则

1.进一步完善征收补偿政策,夯实平安之本

完善、到位的补偿政策,是减小征收纠纷、解决征收矛盾的根本措施。要积极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补偿水平,以不断满足化解征收矛盾的实际需要。对民居的补偿,要积极适应房屋市场租金的变化,及时调整过渡费标准,确保拿到过渡费能租得起房。要积极适应建材价格、人工工资的上涨,适度调整重置价补偿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征收补偿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对疾病、残疾、特困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征收补助机制。对非居,要进一步调整重置价,完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助计算方法,建立健全奖励补助标准,积极探索符合条件的规模企业易地安置、中小企业到园区集中安置,努力实现动迁企业“生产不断、经营不停、队伍不散”。

2.进一步提高征收法治水平,提高平安保障

依法征收、规范征收,是取得群众信任、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要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启动、实施征收,由规定的主体去洽谈征收、签订合同。要严格实行征收政策、征收方案、评估机构选择、服务机构招投标、征收补偿信息五个公开,依法征收、阳光补偿。对漫天要价的,严格按法定程序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社会黑恶势力介入拆迁的,严厉打击,严肃征收法纪。

3.进一步加强征收项目管控,落实平安责任

要按照“管到项目上、落到人头上”要求,全面建立平安征收的责任机制。一是全面建立征收项目平安巡查制度,凡是在手的征收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档、一企一档、一镇一档”,建立征收项目平安档案,将征收项目信息、所属街道、服务企业、剩余户、主要诉求、疑难事项、风险等级、负责人姓名、洽谈情况等全部记录在案,便于掌握情况、预警态势、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二是全面建立征收项目平安联控制度。对列为Ⅲ级黄色以上预警的,及时与相关征收服务公司签订平安征收责任书,向所在街道、区房屋征收部门、区政府征收项目社会风险提醒书,向市公安机关和辖区派出所,发出平安征收稳控建议书,督促各区房屋征收部门和相关街道“完善工作方案、细化应急预案、平安责任包案”,切实加强以项目为单位的平安管控,将风险控制在项目上、化解在项目上。

4.进一步加强征收维稳考核,严格平安奖惩

风险预警方案篇6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就业歧视;社会风险预警

中图分类号:F2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5)06-0084-12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5.06.009

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我国2014年外出和在本地从事非农工作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达到27395万人[1],如此庞大的社会群体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就业及就业质量的提高成为其市民化的关键。但与城镇职工相比,农民工却普遍遭受着就业歧视,这将会引发农民工的行为失范甚至是犯罪行为,危及城市的安全与稳定。研究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管理决策、实施风险管理行为提供参考依据和实用的工具技术。

一、概念界定及文献回顾

研究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首先要清晰界定农民工就业歧视、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以及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综合西方劳动经济学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对就业歧视的界定,并结合我国农民工的历史成因及现实状况,从经济学的视角,将农民工就业歧视定义为,由于制度变迁、经济社会转型、政策制定以及个人偏见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劳动力生产率水平相同的农民工在就业机会、就业待遇、就业保障、就业权利、职业发展等方面遭遇有差别的、限制的或排斥对待的现象。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是指农民工遭遇到或主观感受到就业歧视而做出的个人或团体抗争行为所引发的社会风险。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以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的基本状况为依据,以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为中心,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状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预报不正常状态的警情程度,及时发现风险并发出警示以采取防范措施的系统。其最终目的是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预防由于农民工就业歧视带来的社会风险问题。

有关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研究相关文献并不多见,仅涉及农民工社会风险识别与抗风险能力评估、特定农民工群体的社会风险及其规避、农民工行为失范带来的社会风险。关于农民工社会风险识别与抗风险能力评估,顾永红、杨五洲认为,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特点决定了农民工社会风险源的复杂性:农民工的风险冲击既有来自农村传统类型的社会风险,也有来自工业文明的现代社会风险。农民工风险结构使得农民工的抗风险机制设计不容缺失,但是农民工缺乏类同城市居民化解社会风险的现行抗风险机制。国家化解农民工社会风险的关键是建立全新的社会风险共担机制和提供完善的社会政策体系;而该体系与机制的制度载体便是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安排[2]。马洪波对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社会风险进行了分析, 认为其存在生存风险和发展风险,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代表的劳动者构成了社会等级的底层,他们缺乏有效的利益保障机制和博弈手段,也鲜有合适的渠道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所以社会风险必然较大[3]。冯虹、汪昕宇、陈雄鹰认为农民工的行为失范会引发社会风险,影响社会的稳定,他们研究了农民工就业待遇与其行为失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民工对就业待遇的不满直接影响到其行为的规范性,尤其是农民工在收入及收入保障、获得培训或受教育机会方面的待遇对农民工行为失范的影响最大。因此,需要正视当前农民工就业待遇的诉求,尽快改善与农民工行为失范关系密切的就业待遇需求,促进农民工行为的规范化和城市融合[4]。关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研究在现有文献中还未发现。

二、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的形成过程及传导机制

通过对农民工的梳理与分析,结合社会风险与风险社会的基本原理,并借鉴已有关于社会风险的相关文献,首先从理论视角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的形成进行探索与提炼,包括风险的构成要素、风险类型、形成过程与传导机制。农民工就业歧视所引发的社会风险的构成要素包括风险源、风险节点、场域和势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源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即利益、制度、阶层结构、文化心理、个体风险源,上述根源可转化为社会挫折感、社会诚信缺失和社会焦虑加剧等,它们容易“引发具体个人行为的微观脱序和社会总体行为的宏观紊乱,从而引发社会风险的增多,进而导致社会危机的发生,上述风险源通过传导可产生治安、收入、事故、环境、教育五类风险”[5]。农民工就业歧视引发的社会风险的生成和演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社会风险的生成阶段和社会风险的传导阶段”。社会风险的生成阶段又包括风险潜伏期和风险显露期;社会风险的传导阶段则包括风险积聚期和风险总爆发期[6]。借鉴姚亮在分析现阶段中国社会风险的形成机理时提出的社会风险形成过程和传导机制[6],结合现有文献及研究调研的实际案例,从理论上推演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形成过程和传导机制,如图1、图2所示。

三、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由预警指标体系以及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与推断系统、预警信号识别系统、报警系统、排警系统五大子系统构成。

1.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1)预警理论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文献研究,农民工就业歧视导致的社会风险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及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的风险源、风险类型、形成过程以及传导机制的理论推导,本研究构建的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理论指标体系由治安风险、收入风险、事故风险、环境风险、教育风险5个维度,犯罪情况、反抗行为、集体劳动争议、劳动保障投诉、社会贫富分化、工作稳定性、工资拖欠情况、参加社会保险情况、收入满意度、职业病发生情况、工伤事故发生情况、因公死亡发生情况、职业病发生情况、工伤事故发生情况、因公死亡发生情况、食品安全卫生发生情况、农民工群居情况、被城镇居民接受程度、子女受教育阻隔程度、自身受教育或培训阻隔程度17个方面构成。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理论指标体系如图3所示。

治安风险。农民工由于就业难、就业稳定性较差,工资较城镇职工收入低、合法权益无法保障等原因,在利益受损得不到弥补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不满和不公平感,易出现紧张情绪,并有可能采取一些抗争行为来发泄自己的紧张情绪,来维护自己的就业权益。农民工的不当行为,表现为行为失范,如打架斗殴、破坏秩序等行为,甚至发展到刑事犯罪,如偷盗、抢劫、诈骗等。同时,由于就业困难、失业或收入缺乏保障等情况,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及精神疾病。有的演化为自杀、极端讨薪行为等个体极端行为或发展成为集体冲突等群体极端行为。因此用犯罪率、反抗行为、发生集体劳动争议、劳动保障投诉四个方面来反映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治安风险情况。其中反抗行为用含蓄行为发生频率、冲突行为发生频率、极端行为发生频率3个三级指标进行测量。

收入风险。本研究调查表明,农民工对自己的打工收入感到不满意,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未能在收入水平上与城镇职工享有同等的待遇,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和收入差距、贫富悬殊可能造成新的城乡二元结构。同时农民工也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否有保障、失业后怎么生活、进城后社会保障如何解决等问题。贫富分化程度可以作为衡量收入风险的重要方面。工作稳定性能够较为客观地体现农民工收入的保障和稳定性。本研究调查显示,农民工遭遇退出劳动力市场后养老无保障、失业、职业病、工伤、因公死亡等事件具有一定普遍性,是农民工群体在就业中都有可能面对和遭遇的,具有群体性风险的特征,因此采用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作为收入风险的重要测量指标。农民工对其收入的主观满意程度也可作为衡量收入风险的测量指标,这主要因为农民工以收入为主的就业保障的不满意是造成其产生行为失范的重要原因。

事故风险。本研究调查表明,一些企业不按国家标准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农民工劳动条件恶劣、劳动安全问题严重,农民工成为我国职业病以及工伤的高风险人群。由于劳动条件恶劣,带来的劳动安全问题极为严重,这些问题不加以重视,必然会引发农民工的个体不满,个体不满可能会派生出群体的不满和行为,从而产生较大的社会风险。因此用职业病发生率、工伤事故率、因公死亡率三个方面反映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事故风险。

环境风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组调查显示[7],近50%的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和住房补贴,即使雇主或单位提供免费住宿的,也大多为群居,居住面积小,条件差。农民工就业地集中于地级以上城市。这些城市房价水平、住房租金相对较高,而农民工大多收入不高,农民工为了减少消费支出,不得不选择条件较差的住房,如在城中村以及城乡结合部居住。从总体上看,农民工住房面积小,居住条件差,卫生条件恶劣,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归属感和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事关农民工思想状态的稳定,必然会影响社会的稳定。相对于城市居民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城市社会融入感以及精神生活呈现整体匮乏状态,表现在:文化生活贫乏、精神生活空虚、心理焦虑、人文关怀缺失[8]。因此用食品安全卫生发生情况、群居率、被城镇居民接受情况三个方面反映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环境风险。

教育风险。当前,农民工的整体素质不高,技能水平偏低是导致其就业稳定性差、流动率高、很难成为现代产业工人、不能顺利融入城市的重要原因。而“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技能水平偏低”背后是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不高以及接受的职业培训不够造成的。但当前农民工子女家庭经济社会地位总体偏低,生活条件差,家庭居住安全隐患多,家长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孩子,也缺乏教育子女的能力,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受阻,这将会严重影响下一代的人力资本积累和预期收入,也势必影响未来社会的稳定。因此本研究用自身受教育或培训阻隔程度、子女受教育阻隔程度两方面来反映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教育风险。

通过上述分析,本研究构建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的预警理论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项一级指标、17项二级指标和20项三级指标构成。本研究通过非结构化专家访谈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后对初始理论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正、补充和指标含义界定。构建的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理论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预警指标的权重确定。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选择的专家小组人数为7人。专家成员为农民工研究领域的劳动经济学和社会学专家。这些专家都是来自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专家队伍的组成保证了专家成员在既定研究主题上具备专门知识、技能及经验[9]。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专家,由专家独立地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的预警理论各指标赋予权重。综合各专家赋予的权重,确定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3)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预警指标实测值。本研究以调研的温州、成都、北京、广州、郑州、西安、烟台7个代表性城市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数据来源见表1,即主要数据来源于本课题的调查以及权威的国家宏观统计数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本研究的预警矩阵R中Rij为各指标在样本上的得分,是按表1中的数据来源计算, 并经过标准化后得到的分值,由这些评价值组成本研究的评价矩阵。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综合值进行综合计算后,得出北京、温州、广州、成都、西安、郑州、烟台7个代表性城市社会风险的实测值,见表3。

各调查城市农民工的社会风险预警指标实测值结果表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程度最高的是郑州(49.98),其次是西安(48.95),广州为第三(48.47),其他依次为烟台(43.93)、北京(43.60)、温州(43.31),成都最低(40.43)。调查城市中农民工中有歧视感的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郑州、西安、广州、烟台、北京、成都、温州,对比上述研究结果,只是成都与温州的顺序发生了改变。这表明,农民工的主观歧视感与其社会风险存在正相关性,一般来说农民工主观歧视感越强的城市,其社会风险相对越大,同时也说明农民工在就业中遭遇到的或主观感受到的歧视是引发其做出反叛社会行为的重要原因。而调查城市的社会风险实测值中郑州最高,分指标来看,其农民工子女教育受阻情况(100)、城乡收入比(79.95)、群居率(69.63)、劳动保障投诉案件数(71.79)、含蓄行为发生频率(65.47)、冲突频率发生行为(63.79)六项三级指标分值较高,即郑州在治安、收入和环境方面均面临较大的风险。广州的收入风险情况较为严重,其中社会贫富分化(81.24)、工作稳定性(91.82)反映收入风险的指标得分较高,这说明广州应更加重视在收入方面的风险化解。调查城市中成都的农民工就业歧视社会风险值最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其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少、工资拖欠比重较低以及食品安全卫生发生率较低。

分区域来看,一个有趣的研究结果是农民工分布较为密集的珠三角的代表广州的社会风险预警指标实测值反而低于中部地区的郑州和西部地区的西安,这似乎与事实不相符,新闻中充斥的农民工停工、罢工等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主要发生在珠三角地区,从官方的统计数据也可看出珠三角地区发生的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居全国首位,为何其社会风险程度反而低?这是因为一是广州等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的维权意识较强,在多年来密集爆发的群体性劳资冲突中,逐渐学会通过集体谈判等方式理性表达诉求。二是广州政府主管部门在近年来面临群体性冲突事件,特别是农民工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不断增长的形势下,不断成熟,定位更加准确,站在中立的立场进行调解,同时,政府出台了《广东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广东省企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条例(草案)》等,以制度的方式来规制农民工与资方的冲突,从而缓解了社会矛盾。

2.预警界限的确定

预警界限确定是否恰当,对于准确地监测各项预警指标的变动情况以及运行状态总体趋势的发展变化有较大影响。根据现有参考文献对预警界限的划分通常有三区域法、四区域法和五区域法,本研究认为预警界限的确定既要注意简化和降低成本,同时又要满足一定精度要求,因此本研究选择四区域法来划分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界限。

从前面各调查城市的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实测值分析,各调查城市的社会风险分布在三个区域,即郑州处于危险区、西安、广州处于趋势区,烟台、北京、温州和成都处于稳定区。

3.预报警度

本研究根据预警区域划分,将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警度分为四个等级,即巨警警度、重警警度、轻警警度、无警四个警度。预警灯色的显示分别为红灯、橙灯、黄灯、绿灯,见表5。

通过各调查城市的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实测值分析,各调查城市的社会风险警度为,即郑州为重警(橙灯表示),西安、广州为轻警(黄灯表示),烟台、北京、温州和成都为无警(绿灯表示)。

4.建立报警系统

5.排警系统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的目的不仅是实现对社会风险状态的监测和预测,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矫正功能,即对出现的异常情况、风险或冲突予以预防和干预,因此需要建立排警系统,及时预防和干预可能出现的冲突和风险。本研究根据各调查城市预警指标实测值表达的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见表7。

重点是治安风险和事故风险的防范和干预,具体措施如下:企业由专人负责指挥此阶段发生的劳动争议;成立临时应急小组对已经发生的严重劳动争议或群体集体事件及时处理,稳定劳动者情绪,避免劳动争议恶化;组织企业劳动关系预警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和服务;认真履行双方达成的各种条件,对当事人进行合理安置,同时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避免集体怠工、罢工群体性劳资冲突以及自杀等极端行为方式。采取安全防护、职业病防护等措施,切实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在企业或社区开展农民工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科学疏导农民工的焦虑情绪和融入城市过程的心理不适感。

四、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机制建立

本研究构建了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预警系统,为实施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引发的社会风险预警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工具技术,光有工具技术还不能将预警实施落地,还要进一步建立预警监测分级管理运行机制、完善预警指标的制度化统计、搭建预警信息应用平台、设计应对预案体系等。综上,通过建立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机制,尽早发现因农民工就业歧视所带来的社会风险的异常点,发出预警信号,为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提供依据,实现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的预防和风险治理的前置。

1.建立预警监测分级管理运行机制

预警监测系统分为三级管理: 一级预警为部级预警监测,由国家统计局、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二级预警为地区预警监测,由各省、市、自治区的上述相关部门实施监测和管理;三级预警为行业预警监测,由农民工分布较多的典型行业,如建筑业、餐饮业等的行业协会及相关信息机构负责。预警监测分级管理运行如图4所示。

在农民工就业歧视的预警监测中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有职责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进行预警监测。

2.完善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指标的制度化设计

要准确监测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状态和发展趋势,预警指标数据的获得是基础、前提和保障。这些指标数据应体现权威性和规范性,建议将本研究提出的20项三级指标纳入国家统计局的“全国农民工监测”、各地区统计局的“农民工监测”以及重点行业的统计指标中,以制度的形式保障指标数据的获得,开展官方的权威统计,并在年度《全国农民工监测报告》中新增“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情况分析”等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不同城市类型的户籍制度等制度因素也存在差异,因此各地监测的范围和预警指标体系与全国的宏观预警监测应有所不同,并进行适当取舍,但监测的预警指标设计应经过科学的论证。

3.搭建基于大数据的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信息应用平台

前面构建了由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与推断系统、预警信号识别系统、报警系统、排警系统五大子系统构成的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系统,建议将此系统开发成“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系统”软件。在该软件上实现预警指标数据的采集计算、预警评价与推断、预警信号识别、报警和排警五大功能。同时将历史数据导入该系统。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应用平台,该平台包括三层:一是基于大数据的底层支撑平台,提供平台所需的硬件软件支持;二是运营管理平台,提供平台的运营和管理;三是应用平台,包括三种版本,即全国版、地区版和行业版。通过该信息平台,实现预警指标数据的收集、计算分析、预警、预测和及时干预,以便为政府相关部门预防可能出现的因农民工就业歧视引起的社会矛盾和风险防范提供决策支持。

4.设计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应对预案体系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可能会在意料之外发生。一旦发生,如何正确应对和处置是成功化解社会风险的重点,因此应在农民工就业歧视社会风险等级划分和干预措施基础上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以应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只有构建好了应对预案体系,才能将预警管理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应急保障和监督管理落实到具体计划、步骤中,提前做好应对社会风险发生的准备工作。

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分为个别风险、群体性风险和社会风险,并将冲突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在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进行分类、分级基础上,对各类、各级社会风险发生的情景以及特点进行分析,针对每一类社会风险的特征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应急预案体系由个别社会风险应急预案、群体性社会风险应急预案、社会风险应急预案三大应急预案构成。每一类应急预案由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等内容构成。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4全国农民工监测报告[R].2014.

[2] 顾永红,杨五洲.农民工社会风险识别与抗风险能力评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1):40-45.

[3] 马洪波.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风险及其规避――以“泰坦尼克定律”为视角[J].社会工作,2014(3):85-88.

[4] 冯虹,汪昕宇,陈雄鹰.民工城市就业待遇与其行为失范的关系研究――基于北京农民工调查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3(11):178-179.

[5] 高鹏程.危机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81-182.

[6] 姚亮.现阶段中国社会风险的形式机理探析[J].学习与实践,2011(8):117-124.

[7]段广平,王胜军,姚成杰.关于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研究报告[M]//国务院农民工办课题组.中国农民工发展研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163-165.

[8] 王真,邓杨.关于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专题研究报告[M]//国务院农民工办课题组.中国农民工发展研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226-233.

风险预警方案篇7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依赖和制约的预警体系。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将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形成风险承担和管理制度。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包括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财务预警分析组织机制,财务风险分析机制和财务风险处理机制。预警组织机构是财务预警的核心部门,主要由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和管理咨询专家组成。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信息传递收集技术,将财务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分析。财务预警分析系统是核心,主要将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核实和比对分析,通过环比和横比的分析,发现财务风险问题,及时评估相关损失。财务分析机制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做到不偏不倚,客观真实。财务风险处理机制是关键,不怕出现问题和风险,要在出现问题和风险之后及时处理和应对,尽可能降低风险所带了的影响。

二、施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施工企业债务风险较大

施工企业施工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率低。部分施工企业需要垫付资金,资金缺口较大,财务风险较高。在举债过多的同时,容易造成流动性过低,偿债压力较大,施工企业的项目部和事业部一般都是非独立法人,不可从金融机构贷款,一旦自有资金周转不开,就要向银行筹借新债偿还旧债,本金利息较高。

(二)施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高于利润的增长,施工企业获利能力较差

项目工程竞争力不强,最近几年,劳务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总成本过高,项目存在亏损风险。

(三)资金周转效率较低

尤其是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较低,营运能力不够高,应收账款转为坏账的风险较大,企业存货库存较高,企业财务风险加大。施工企业管理不善,粗放式管理,导致公司生产开支较高,施工成本居高不下,还未竣工就已经亏损严重。

(四)现金流量偏低

部分生产经营设施老化,银行资金需求量大。由于盲目扩张,摊子较大,施工企业效益较低。

(五)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

主要涉及财务风险中的利率风险、负债结构风险、决策风险和监督管理风险,投资风险涉及投资周期风险、投资回报风险,施工企业往往陷入经济纠纷和意外事故,涉及的金额都较大,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招投标风险的存在,在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方面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国家节能减排、扩内需措施的不断实施,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施工企业的业务量较大,涉及资金较多。与此同时,施工企业人员较多,人员和企业相对过剩。我国施工企业在进入国际施工市场的同时,国外施工企业也进入国内市场,加大了国内施工市场的竞争,后金融危机时代,建筑市场萎缩,施工企业较多,部分企业为中标不惜以低价竞标,财务风险较大。金融危机对施工企业产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风险较为凸显。另一方面,由建设合同、法律形式形成的风险。施工企业涉及的法律合同较多,期间涉及众多法律法规,包括施工合同、物业合同、资金管理合同、资金垫付合同以及安全施工、廉政合同等等。部分施工企业可能有时需要变更临时合同,导致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在结算账款和合同履行上引一系列的纠纷,合同金额一般较大,形成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四、施工企业财务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充分发挥财务风险预警作用的关键。施工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目标是建立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快速、准确识别和评估相关财务风险,为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主要有重要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风险零容忍原则。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首先要识别和评估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对关键财务风险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关键的财务预警指标,合理确定关键财务预警指标的阀值。及时发现新的风险点,将财务风险指标动态管理。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主要包括盈利性预警指标、偿债预警指标、周转速度指标和持续发展指标。

(二)建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责任机制

为应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责任制度,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使风险预警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要成立财务预警组织管理委员会,成员可以为兼职人员,由技术骨干、专职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同时,要积极吸纳一定的外部专家学者,制定风险管理机制,落实相关风险责任,搭建风险管理平台,研究相关预警方案,将财务预警相关责任考核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加强施工企业财务预警风险的监测和预报工作。要逐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责任层级,明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确定不同的预警等级和责任岗位,遇到财务风险预警能够及时反馈和应对。要区别设置财务预警级别,一般财务预警由一般工作人员处理,中度财务预警由中层管理人员负责,高度财务预警由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处理。

(三)建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处理机制

1、要严格规范财务预警信息的审核和警报

及时有效地预测可能发生的财务预警信息,要加大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系统分析,抓住相关财务风险关键审核点,对比相关内部数据和外部市场、行业数据,从市场、原材料、人工成本等方面系统分析,排除由于人为原因产生的相关偏差,确保财务预警信息的准确真实有效。相关责任人要根据已审核的相关财务数据,确定预警等级,将相关信息及时发送到责任岗位。

2、加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分析

通过分析财务预警指标的各组成要素,及时评估风险大小和敏感性,确定预警产生的原因,评估相关损失。将控制重点放在重大风险的防控上。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因素分析法、敏感性分析和趋势分析法。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3、建立财务风险应对机制

预测出相关风险后,风险相关责任人要根据风险预测结果,制定风险防范和处理方案,报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采取转化、化解和处理等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要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工作,明确分工,制定详细的处理流程,明确处理时限和阶段性目标,严格督导相关方案的执行情况,处理相关责任人员,出具风险防控报告。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报告制度

通过相关处理程序之后,要使全体员工明确相关处理流程,及时了解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指标。财务预警报告主要包括财务预警体系的运转情况、重大财务风险的处理和应对情况、针对重大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风险造成的损失、重大财务风险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分析等。

5、建立财务风险保障体系

要加强财务预警和风险管控,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基于ERP的信息管理体系、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信息,为施工企业搭建系统预警平台,形成系统、科学、规范化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风险预警方案篇8

通过监控预测和诊断功能,判断出农垦企业财务上存在的问题,可以找到影响其正常经营的根本因素,找出病根后,对症下药,提出正确方案和措施来改进企业的经营,修复相关指标,使企业的经营和各项指标回到正轨上来。

免疫功能

也叫预防功能,通过该系统农垦企业能系统而详细地记录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处理经过、化解危机的各项措施,以及反馈得到的改进建议,作为未来类似情况的参考借鉴。也有效避免了在日后的经营活动中类似不利影响因素的再度发生,不断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使其得以健康成长。

农垦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信息采集子系统、风险识别子系统、风险评估子系统、风险警示子系统和预警报告子系统构成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也决定着其效能的发挥。因此如何制定预警系统的规则,直接影响着各个子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而又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实际成效。

1.信息采集子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就是风险信号捕获和财务信息的收集、传递机制。一个良好的信息采集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及时抓住每一环节的财务风险征兆,有效预知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预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构建需注意以下两点:(1)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结合信息采集应关注各种风险的早期信号。由于财务风险可能发生在采购、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研究开发、投资等日常经营活动之中,因此采集信息时不能要考虑财务活动和财务数据,如企业现金流入量减少而现金流出量增加、财务结构不合理、过度负债、投资比例失当等信息,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各部门的非财务信息,如企业信用下降、市场竞争力减弱、产品积压、人才流失、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等。(2)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结合信息采集应包括企业内部数据,如存货金额、不良资产、应收账款账龄明细情况、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情况、生产销售情况和会计报表、财务预算报表、经营计划等;还应包括外部数据,如国家宏观政策、市场数据、行业数据等。内外部数据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信息库,并且要不断更新与升级,以确保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2.风险识别子系统

风险识别是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确认的一个动态化、连续不断的过程,也可看作是识别诱发风险产生原因的过程。通过该系统,不仅是要识别出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更重要的是确定主要的风险因素,并将其与业务流程相联系,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对重要风险加大控制和管理力度。通常风险的识别方法有定性法和定量法。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组织结构图示法用于描述企业的活动及结构的不同组成部分,旨在描述风险发生的领域,并通过绘制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图以及管理结构图来识别风险范围;事故树法,是以树状图形方式分析风险事件因果关系的方法;流程图分析法是指将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建立一系列的流程图,并针对每一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从中发现潜在财务风险。

3.风险评估子系统

财务风险评估子系统的分析方法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环节,是以财务风险信息识别系统的结果为基础,建立各种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然后根据预警模型计算出来的数据与有关目标或标准对比,做出是否发出财务风险警报和财务风险警报的级别,并通告财务风险警报系统的决策过程。各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最为合适的风险度量的评估方法。评估方法如图2所示。在定量评估法中,单变量分析法是运用单一变量、个别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风险。而多变量分析法是通过应用多种财务比率进行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值来预测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定性评估法中,标准化调查法是通过对专业人员、咨询公司、协会等进行调查,就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予以详细分析,形成报告文件,供企业管理者参考的方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将企业财务风险周期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等4个阶段。管理评分法是通过对企业的管理特征以及破产企业存在的缺陷进行调查和对比打分,并根据对破产过程产生影响的程度对它们作出加权处理的方法。

4.风险警示子系统

风险评估子系统运行的结果将通过一个标准来确定该结果所表达的企业经营状况是否安全,或者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否存在以及是否需要向企业管理层报告,这个标准就是预警标准。一般根据事先设定的一系列指标临界点进行量化综合评价后进行预警决策。当然,预警标准的确定取决于企业管理层对风险的可容忍程度以及企业对风险的可承受程度,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预警标准是不同的。具体的如表1:

5.预警报告子系统

风险预警报告,是财务风险预警的最后环节,是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运行结果的报告。一旦风险预警结果显示企业存在财务风险,风险预警主管应草拟一份财务风险预警实时报告,递交风险管理部负责人审批。审批后,根据系统警示的风险的重要程度上报上级领导审阅,具体如图3。报告系统应当确定风险预警报告的周期、内容、格式以及 流程。关于预警报告的周期,应至少每年一次综合报告各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运行效果及维护管理的情况。报告内容、格式不做固定要求,应简单、实用,突出重点,最好能够表格化、指标化。预警报告的流程也因企业组织框架结构的不同而不同,但应有从基层到高层的渐进过程。预警报告还应制定定期公布制度,对于风险的责任部门或责任岗位,要使其明确目前面临的风险状况。无论预警报告采取何种形式,关键是要形成长效机制,并且保证报告的信息真实可靠、没有隐瞒。

农垦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改进策略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有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均有其缺陷和不足。定性方法一般都是根据当事人的经验确定,缺乏理论依据。而定量方法给出的指标体系以及指标标准值固定,用固定数值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必须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而达到切实有效的目的。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为充分发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相应完善,具体措施包括:在控制环境方面,完善公司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并在各项规章中对公司各层级、各子公司与各部门的权限与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在管理控制方面,合理调整财务预警权与经营管理权之间的关系,对财务预警权进行适度集中,加大信息的监控力度,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财务预警信息的及时性。

3.对重大风险建立应对预案

对于重大风险应建立相应的应对预案,相应的预案应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面对重大风险时应该采用何种手段去规避,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财务风险的再度降临。

4.结合现金流量财务指标进行财务风险预警

结合以现金流量为基础计算的财务指标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可以防止财务信息失真导致的财务预警失效,而且更好地反映企业实际资金运用情况以及实际获现能力。现金流量计价方法统一地以现金制为基础,剔除了不同企业同样交易事项采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上一篇:巡察组实施方案范文 下一篇:办公室合理化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