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等级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21 10:59:18

风险等级分析

风险等级分析篇1

[关键词]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归类分析法;风险发生概率―影响程度曲面等级值模型

中图分类号:F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294-02

1 存在的问题

根据发改投资[2012]2492号文的要求社会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前需要进行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但是文件并未提出明确的评估流程及细则。现行的稳评报告也多《科学中国人》参差不齐、方法不一。作者认为虽项目性质不同,相关的风险因素也不尽相同,但是在风险因素的识别、划分,风险等级值的计算及风险等级的判断上具有通性。本文旨在建立完善的评估流程及严谨的评估模型,力求评估过程简明清晰,评估结论科学合理。

2 评估流程

2.2 风险因素权重的划分

风险因素按照属性的不同进行归类划分后,处在同一属性下的各风险因素由于重要性的不同,则应分配不同的权重。这里采用在投资风险分析中广泛应用的层次分析法(AHP)[2]。

将得到的Borda值按照大小比较后,即可得到Borda序值,其值表示在同一主要风险因素下相比该子风险因素更重要的其他子风险因素的个数。例如,Borda序值为0,说明该子风险最为关键;Borda序值为2,说明有2个子风险因素更为重要。

2.3 子风险因素风险等级值的计算

识别出的子风险因素又是项目的基础风险因素。子风险因素风险等级值的计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项目风险等级的判断是否具有可信度。

这里作者提出子风险因素等级值计算的风险发生概率―影响程度曲面等级值模型。

子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等级的划分

根据子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的风险等级值曲面模型、子风险因素发生概率等级的划分和影响程度等级的划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确定子风险因素等级值参照表4。根据实地调查分析,确定各子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区间以及子风险因素影响程度等级区间,再参照表5-4确定各子风险因素的等级值区间,可以通过取区间平均值等方法得到各子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值。

2.4 项目综合风险等级值的计算

2.4.1 主要风险因素风险等级值的计算

2.4.2 项目风险等级值的计算

2.5 项目风险等级的判定

3 总结

1、提出完整的重大固定资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流程,特别是项目风险等级值的计算及风险等级的判定。简明、清晰、可操作性较强。

2、首次提出项目风险识别、划分的归类分析理论。使各风险因素之间更具有可比性,权重的划分也更为科学合理。

3、提出子风险因素风险等级值计算发生概率―影响程度曲面等级值模型。合理的将定性判断转化为定量分析,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客观事实。

4、应用该流程、方法所做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已经得到相关专家组的认可,可信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发改投资[2012]249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

风险等级分析篇2

关键词:公路;社会稳定风险;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7-0111-02

1 概述

我国现行的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是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中办发〔2012〕12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2〕2492号)、《关于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3〕428号)来指导开展相关工作,其目的是为了防范项目的各种社会风险,减少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程序,有风险调查,风险识别,初始风险判断,对策措施,预期风险等级的判定等措施,其公路建设项目风险有如下特点:

(1)社会风险的多样性和共同性: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项目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各种各样,各种风险因素中有着复杂的必然联系,但是对于不同的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各不相同,但是也有一定的共同性,即大多数公路建设项目,都具有共同的社会稳定风险。

(2)社会稳定风险的分散性:公路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大,面广,占地面积多等特点,因此,社会稳定风险影响面广,沿线群众多,且比较分散,波及面广。特别是征地拆迁风险这一项,建设项目沿线所占比例较大,路线所经过的拆迁户多,更是具有分散性和不可控性等特点。

(3)风险点存在的周期长:公路建设项目建设持续时间长,社会稳定风险不仅在实施阶段有风险,也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不同的风险隐患,风险点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持续时间长。

2 社会稳定风险调查

公路建设项目的风险调查,主要是调查项目沿线群众对建设项目的态度,项目的建设对沿线环境带来的影响等问题的认知,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从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四个方面对项目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调查范围包括项目沿线所涉及地区的利益相关者(覆盖本项目建设和运营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充分听取、全面收集群众和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包括合理和不合理、现实和潜在的诉求等。

目前,社会稳定风险调查只要有资料收集、实地察看、现场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方法主要以资料收集为主,访谈为辅。

3 L险识别、评估方法和等级划分

建设项目风险分析过程中,根据前期调查,对风险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基本掌握了风险发生的概率及程度,我们对风险因素进行了分类梳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与拟改建项目的互适性,从初步识别的各类风险因素中筛选出主要的、关键的单风险因素,评估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判断各类风险发生后造成的影响程度。本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来源于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

3.1 风险因素识别

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相关政策文件解读的基础上,项目分析组对项目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预判,然后针对各方关注点不同,从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四个大的方面着手,从立项过程中公众参与、规划选线、征地征迁、工人劳务薪资、噪声、大气、生态环境、治安、交通影响等具体的方面讨论可能引起社会稳定风险的因素。

3.2 风险评估内容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主要围绕评估项目可能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评估,确定不稳定因素的风险范围和可控程度。

3.3 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估计,是在对单风险因素做出风险程度估计的项目,综合分析估计项目整体风险等级的过程。

单因素风险估计,要对识别出的主要风险因素,通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个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作进一步分析、预测和估计,层层剖析引发风险的直接和间接原因,预测和估计可能引发的风险事件,分析其引发风险事件的可能性,估计发生的概率,分析影响程度(后果),判断风险程度。

(1)单因素风险发生的概率:根据国家对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将单因素社会稳定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分为5个级别,即很低(0-20%)、较低(21%-40%)、中等(41%-60%)、较高(61%-80%)、很高(81%-100%)。

(2)单因素风险的影响程度:综合分析社会稳定风险发生的概率、潜在的后果、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程度,一般把单因素社会稳定风险等级程度分为5个等级:微小(0-0.2)、较小(0.21-0.4)、中等(0.41-0.6)、较大(0.61-0.8)和严重(0.81-1.0)。

(3)单因素风险等级:综合分析单因素社会稳定风险发生的概率、潜在的后果、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程度后,可据此得出单因素风险的风险等级,一般把单因素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分为5个等级:微小、较小、一般、较大和重大。

3.4 风险等级划分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分为三级。高风险是2个及以上重大或5个及以上较大单因素风险,中风险是1个重大或2到4个较大单因素风险,低风险是1个较大或1到4个一般单因素风险

4 社会风险防范和化解

公路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大、社会稳定牵涉面广,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社会稳定问题全过程管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为保护人民群众利益,规范项目建设,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及运营,需对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风险源进行有效的防范化解,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为确保对可能发生的社会稳定问题尤其是较大群众事件能及时、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水平,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动态跟踪不断调整完善。

5 社会风险应急预案

社会稳定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工程建设和运营对群众造成的各种影响,但问题的发生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表现形式也复杂多变。因此在全面落实防范措施化解风险的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加强维稳和处置能力,一旦发生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苗头和事件时,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6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路建设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越来越得到了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风险问题,应尽早的建立完善的防范机构,在项目建设初期,应成立社会稳定风险小组,统一管理和领导,并设立维稳工作岗位,配备专、兼职维稳工作人员,加强维稳工作人员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维稳接待和处置能力,引导社会稳定问题通过正常途径反映和解决,把不稳定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确保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使公路建设项目做到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芦方强,金勇慧,鹿存野.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J].现代交通技术,2014, 11(3):88-92.

风险等级分析篇3

关键词:国家风险;信用风险;评级;统计模型;资产定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4-0019-04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债务、海外投资快速增长,资本流动加快和金融危机突发(墨西哥、亚洲、南美的金融危机),大家对国家风险及其变迁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本文通过介绍国家风险的定义及全球主要的研究方法, 深入比较分析不同技术方法的差异,从而为我国的国家风险研究提供参考。

一、国家风险的定义

国家风险,也称为风险、国别风险,是一种宏观性风险和综合性风险, 其定义根据研究目的及实务需要而不同和不断演变。 克拉森斯和恩布里奇(Claessens和Embrechts,2003)认为国家风险包括风险、转移风险、债务人集体风险。标普(S&P)认为, 风险是国家及时采取行动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债务人履行其义务的能力 [1] 。穆迪(Moodys)认为, 评级并不是对政府信用的直接评估,而是对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债务偿还能力的综合评价 [2] 。经济学家情报中心(EIU)认为国家风险是对债务风险、 流动性风险和银行部门风险的综合度量,可进行不同国家及历史的比较。目前,国家风险的通行定义尚未形成。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一)定性描述

主要采用分析报告的形式,有两类:一是非固定格式的报告,分析内容和重点随国家情况、风险分析需要而变化;二是结构化分析报告,具有标准格式 [3] 。 BMI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就是通过SWOT分析、风险评级、重点问题描述,得出对政治前景、经济发展、特别事项、商业环境的综合分析与评价,最终得到国家风险的核心结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对各国进行风险评级(共分9个等级)的同时,采用结构式报告对全球190个国家进行了风险定性描述,包括国家基本信息、政治状况、经济形势、投资状况、双边关系、总体风险评估六个部分 [4] 。

(二)打分卡

打分卡以专家经验判断为基础, 通过确定每个风险因素的权重、等级值,求出风险因素得分,加总得到综合风险得分,对应得到国家风险等级。该方法是国家风险评级的主流方法, 但不同机构的评价内容及指标选取原则有较大差异。标普分析政治风险、经济增长前景、财政弹性、货币稳定性等9个方面;穆迪分析定性因素、经济基本面和外债3个方面;环球透视分析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税收风险、管理风险、安全风险6个方面;法国的Coface分析经济增长、外币流动性风险、外债水平、银行部门的脆弱性等7个方面。EIU由分析货币风险、 债务风险、 银行部门风险等6项内容简化为普通风险(Generic Risks)和特定国家风险两项内容,同时用13类共77个定量和定性指标对经合组织与欧盟国家、新兴市场国家进行风险评价。日本国际金融中心(JCIF)通过对经济、政治、社会因素、市场化、数据真实度进行五级评价,得出了国家风险度量。宣国良等(1997)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政治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在内的34个指标的国家风险评价体系。

(三)统计模型

1.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Y是量化后的国家评级,xi是解释变量,a0是截距,ai是解释变量的参数,?着是随机误差,j是变量的个数。

坎托和帕克(Cantor和Packer,1995)利用49个国家的横截面数据, 使用了8个宏观经济变量回归拟合了标普和穆迪风险评级 [5] ,该模型拟合精度在90%以上。 朱特勒和麦卡锡(Jüttner和McCarthy,1999)增加5个变量形成了具有13个备选变量的模型 [6] 。他们对全部市场和新兴市场、亚洲金融危机前后的国家风险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 通过模型的变量筛选,形成多个模型,并认为:新模型对历史现象具有更高的解释力; 全部市场和新兴市场国家风险特性解释变量差别较大; 危机前后模型选择的解释变量差异较大。穆迪的Mahoney(2003)和Martinez-Alas、Levey等(2004)采用GDP、债务、出口、政府效率等指标,分别对政府发行的本币/外币债券的评级结果进行了模型研究, 其拟合优度分别为87%、91%。Alexe和Hammer(2003)利用标普的评级,使用GDP、汇率等12个变量进行回归拟合,模型的拟合度为88.6%。

2. Logit回归模型

Lee(1991)、Balkan(1992)、Marashaden(1997)、Aylward和Thorne(1998)等运用Logit模型对债务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张金水等(2005)采用实际GDP增长率、外债、汇率等4个指标,并运用非线性变量的Logit模型对国家风险进行了研究。

3. 多元判别模型

Frank和Chine(1971),运用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对1960~1968年间23个国家发生的13次债务重组事件进行了考察,发现偿债率、进口与国际储备比率、分期付款与债务比率是三个最具统计意义的指标。Citron和Nickelsburg(1987)将随机的政治因素纳入模型之中完善了模型。

4.其他模型

Roman Kr?ussl(2001)将债券利差、短期流动性指标作为自变量, 风险评级结果作为因变量, 运用VAR模型回归拟合了国家风险。此外,有运用Probit模型、Tobit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技术方法开展国家风险的研究。

(四)资产定价模型(CAPM)

通过计量公开市场上不同国家资本的回报水平,利用CAPM模型可以衡量国家风险,公式如下:

ERi,t=?茁i,w ERw,t

其中,ERi,t是国家的资本回报率的期望值,?茁i,w 是在全球资本下国家i的风险回报系数,ERw,t是全球的资本回报率的期望值。

通过界定一个国家的长期政府债券收益率作为无风险回报率, 可以衡量不同国家的风险溢价。标普、国际金融协会的S&P/IFCG(Global)指数、摩根斯坦利国际资本公司的MSCI指数、J. P. 摩根的EMBI均可作为分析投资回报的参数。同时,标普提供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反映各国市场指数与世界市场指数波动性。

CAPM对于发达国家市场的拟合度较高, 但对于新兴市场的拟合与实际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很多学者提出了新的模型。Mariscal和Lee(1993)提出了差额模型,也称为Goldman model,即增加了反映该国国债和美国国债收益差额的变量, 方程如下:

由于上式存在将债券的风险成本直接用于资本的情况。因此Damodaran(1999)提出了新方程:

同时,Ibbotson Associates(1999)也提出了Ibbotson贝叶斯模型,即在全球CAPM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系数(是回归模型截距的一半)。

此外,Hauptman和Natella(1997)提出了CSFB模型,即Eri,t=r ft + ?茁i,us {Erus,t-r fus,t×Ai }Ki

其中,回报率期望值、 ?茁 值概念同前,Ai是当地市场与美国市场的变异系数之比;Ki是调整系数,设为0.6。

厄尔布等(1996)提出了Erb-Harvey-Viskanta模型,公式如下:

Ri,t=a0+a1Log(RRi,t-1)+?着i,t

其中,Ri,t是国家i的资本半年回报率,Log(RRi,t-1)是国家i信用等级的自然对数。

由此,对于发达国家和流动性较强的市场,CAPM和多因素模型均有良好的表现, 而对于新兴市场,则要根据其流动性是否与国际市场接轨,来判断模型的适用性, 同时还要考虑国家风险的期限结构及市场成本。

三、差异比较分析

由于国家风险的研究方法有较大差异, 因此本文对其不同的特性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一)定义尚未统一

如前所述, 国家风险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较大差异。 对国家风险概念认识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 国家风险概念尚缺乏稳固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国家风险的外部性导致其研究范围的宽泛和复杂; 目标导向的研究需求导致研究内容差异加大; 全球经济的发展使国家风险的新内容不断显现。

(二)原理方法差别很大

定性研究对于风险的描述比较全面, 但无法进行统一的风险比较。打分卡方法,计量便捷有效,但主观性较强,打分缺乏一致性,难以实现对国家风险的一致衡量(见表1)。模型技术与打分卡技术相比,能更为准确计量风险值, 但由于其是建立在历史数据基础上的, 因此对历史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较高,且该方法是一种后向(Backward Looking)的模型,因此对国家风险的最新变化无法及时反映。 模型研究国家风险目前还处于验证阶段, 且仅主要计量公开市场风险的回报, 同时对危机的预测还存在结构断裂等问题。

(三)信息渠道多样且交叉

国家风险研究的信息来源主要包括原始信息、处理后的信息和评价结果信息。 原始信息主要包括政府部门、 公开市场和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大量统计数据;处理后的信息主要包括国际政治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UN)等多家机构提供的汇总的历史统计数据和预测数据。 评价结果信息主要是指全球各个信用评级机构、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咨询机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提供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和评级结果。 这些信息来源具有以下特点:国家风险数据信息来源广泛、渠道多样;数据相互之间有雷同、交叉和修正;各国经济数据的统计口径和方式有差异; 数据的有效性很难判别,及时性存在较大差异。正是由于这些信息具有以上特点, 直接决定了不同机构的评价结论非常接近。

(四)研究目的各有侧重

虽然各类机构开展国家风险分析的主要目的都是通过风险识别和计量,以决定采取回避、分散、转移、控制、自留等手段来管理国家风险,并获得符合风险偏好的回报,但是因需求不同,国家风险的研究目的存在较大差异。如标普、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主要为跨国投资和国际债务选择提供依据; 各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国家风险评级主要为出口信用保险提供制定费率的依据; 商业银行的国家风险评级主要为金融机构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和银行监管部门的风险监控提供支撑服务等等。

(五)评价结果近似一致

不同评级机构和组织对国家风险评价所用数据的来源基本相同或近似,存在交叉引用的情况,并且在评价分析时交流形成相近的观点和看法,因此不同方法、不同机构、不同目的、内部和外部的国家风险评价,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如穆迪研究认为打分卡和回归拟合模型评级结果的一致性在90%以上;厄尔布等(1995)发现标普、穆迪与机构投资者风险度量一致性为95%, 与ICRG的一致性为90%;BIS认为进出口银行与评级机构的评价结果一致性很高。Claessens和Embrechts(2003)认为穆迪、标普和一家国际银行的评级一致性分别为94%、93%。

四、结论

综上,由于目前国家风险的研究主要是需求驱动的,因此研究目的不同,导致对于国家风险的概念认识不统一,技术方法也存在差异,但是由于数据来源交叉、雷同,因此风险评价的结果却具有高度一致性(反映出国家风险核心内容和风险特征的内在一致性)。鉴于此,我国的国家风险分析,只有充分利用国际研究最新成果,有效发挥后发优势,在不断规范国家风险的基本概念,夯实经济学理论基础,分析国家风险因素间内在的、多维的、互为因果的相关性基础上,长期关注和研究国家风险格局、内涵的变迁,并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国家风险信息库, 才能为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 参与国际竞争并规避风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Standard & Poor’s.Sovereign Credit Ratings:A Primer[EB/OL].OCT. 19, 2006省略/ratingsdirect.

[2]Moody’s Investors Service.Moody’s Rating Methodology Hand-book:Sovereign[M].February 2004.

[3]杨学进. 出口信用保险中国家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J]. 保险研究,2000(9):1-12.

[4]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家风险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2006.

[5]Richard Cantor,Frank Packer.Determinants and Impact of Sovereign Credit Ratings[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Economic Policy Review.1995 , 10:37-53.

风险等级分析篇4

关键词 土压平衡盾构法 风险分析 层次分析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hield construction of Hangzhou Metro Line 1 crossing the Qian Tang river tunnel project as background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First of all, the risk level of basic events of all kinds of risks in construc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expert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identify the risk rating of the top four categories of risk, and then analyzed by hierarchical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of risk events are identified,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risk control countermeasure.

Pressure balance shield law risk analysis AHP soil

中图分类号: U4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前言

盾构法隧道施工在我国地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杭州地铁1号线盾构穿越钱塘江工程位于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接处,钱塘江的水动力条件较复杂而且其水位变化也较大,易导致钱塘江杭州段河槽极不稳定,另外过江段隧道埋深及覆土厚度变化也较大,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盾构机在含承压水的粉细砂层,卵石层中施工时,若处理不好,易引起盾构刀具磨损快、开挖面控制不稳定、螺旋输送机喷涌、盾尾密封失效等严重后果。对工程中风险事件进行识别,明确其风险等级,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或事故予以最大限度的防范,对于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隧道工程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三类。在定性分析方面,主要有主观评估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Delphi)以及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等,例如同济大学的丁士昭对我国广州地铁首期工程、上海地铁一号线工程等地铁建设中的风险和保险模式进行的研究。在定量分析方面,主要有统计与概率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法、贝叶斯推断法和马尔科夫过程等,例如杨林德、黄慷以上海崇明越江隧道为例,采用蒙特-卡洛法计算了结构耐久性的失效风险,并讨论了各主要因素对耐久性失效风险的影响程度。近年来,更多的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即根据杭州地铁1号线盾构越江隧道工程的具体情况,将盾构越江隧道施工中风险分为15类,对每类风险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导致每类风险的基本事件,制成专家调查表,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每类风险中基本事件的风险等级及每类风险事件的等级,识别出风险等级最高的四类风险。然后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对高风险事件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根据风险因素的相对权重关系,提出不同的控制措施。

2 风险评估

2.1 确定风险评价标准

风险概率、事件造成灾害损失C采用5级制,见表1和表2,风险评价矩阵见表3。其中,各风险等级说明见表5。

表1 风险概率分级

表2 事件造成灾害损失的大小C

表3 风险评价矩阵C

表4 各风险等级定性说明

2.2 专家调查法风险等级确定

根据杭州地铁1号线盾构越江隧道工程的具体情况,将盾构越江隧道施工中风险分为15类,并首先对每类风险所造成的后果进行简要分析,在15类风险的基础上,分析导致每类风险的基本事件,针对各类风险制成专家调查表。

为了提高对项目风险判别的准确程度,根据专家分级不同,在结果统计时进行0.7、0.8、0.9、1.0四个级别的专家计权。对专家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15类风险的等级,表5所示。

表5 15类风险等级及分值

从表5可知,盾构进出洞施工、江底掘进时开挖面土体失稳、江底联络通道施工、江底气压换刀施工和沼气爆炸式风险等级为R4的重度基本事件,需对其进行风险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层次分析法进行基本事件的风险分析

3.1 盾构进出洞施工风险分析

盾构进出洞施工属于等级为R4的重度风险,并且杭州1号线越江隧道左、右线将经历6次出洞和6次进洞,整个施工风险高,若处理不当会导致洞口土体坍塌、流失、涌土、涌水、盾构机座变形盾构机被埋等事故。

3.1.1 盾构进出洞施工风险因素识别

对盾构进出洞施工因素进行分类,建立风险因素集U。,式中,指盾构进出洞施工的8个主要风险。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价标准体系,表6所示。

表6 盾构进出洞施工风险评价体系

3.1.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使用1~9比例标度的风险评价分值表和风险调查结果,确定两个元素ui和uj(i,j=1,2…8)相对重要性,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表7所示。

表7 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3.1.3 一致性检验与系数确定

计算判断矩阵第i行所有元素的几何平均值,得到wi’,

将wi’归一化处理后,得到wi,

按公式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

一致性指标C.I.的值越大,表明判断矩阵偏离完全一致性的程度越大,C.I.指标越小,表明判断矩阵越接近完全一致性。一般判断矩阵的阶数n越大,人为造成的偏离完全一致性C.I.的值越大;n越小,人为造成的偏离完全一致性指标C.I.的值越小。

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指标R.I.,当n=8时,R.I.=1.41。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

可见,判断矩阵的整体一致性可接受。

3.1.4 风险因数的相对权重

归一化处理所得到的wi即为各风险指标的相对权重,图1所示。

3.1.5 风险控制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土体冻结加固不当(失效)、密封失效和刀盘“抱死”三者相对权重名列前三,说明三者的风险等级先对较高,容易造成盾构进出洞施工事故,需要重点关注和控制。

针对土体冻结加固不当,应制定合理的土体加固方案,并在加固区周围通过降水井,降低地下水位,并保证冻结效果;

针对密封失效,应严格按施工方案施工洞门,保证洞门防水材料的质量和施工质量;

针对刀盘“抱死“,盾构在穿越冻结区时,刀盘停转(需保证集中油充足,以避免刀盘不能正常运转)时间不能超过7min;拼装时间在20min之内,如大于20min,应停止安装,转动刀盘。若需要长时间停止,也必须保持刀盘转动。

3.2 其它高风险事件的风险因素分析

建立江底掘进时开挖面土体失稳风险、江中联络通道施工风险以及江底气压换刀施工风险的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因素权重计算,结果见表8-表9。

表8 开挖面土体失稳风险评价体系

表9 江底联络通道施工风险评价体系

表10 江底气压换刀施工风险评价体系

江底掘进时开挖面土体失稳风险排名前三名的因素依次为江底喷涌、施工参数设置不合理和遭遇流沙地层;江底联络通道施工风险排名前三名的因素依次为冷冻效果不好、江水和地下结构物影响冻结效果以及盲区地基加固处理欠妥;江底气压换刀施工风险排名前三名的因素依次为气压设置不合理、焊接等引发沼气爆炸和开挖面、盾尾及管片漏气。

4 结论

本文通过专家调查法对杭州地铁1号线盾构穿越钱塘江隧道工程的15类施工风险进行风险等级识别,确定了风险等级为R4的重度基本事件分别为盾构进出洞施工、江底掘进时开挖面土体失稳、江底联络通道施工、江底气压换刀施工和沼气爆炸式风险。然后,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计算出影响每种风险影响因素的相对权重,并针对盾构进出洞施工风险的主要风险因素提出控制措施。

通过本文研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或事故予以最大限度的防范,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本项研究对杭州地铁后续的盾构隧道工程乃至全国在类似地址条件下的盾构法施工中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龙. 城市软土盾构隧道施工期风险分析与评估研究。 上海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4

2、黄慷,杨林德. 崇明越江盾构隧道工程耐久性失效风险研究。现代隧道技术,2004,Vol.41, No.2: 8-13

3、王海平等. 盾构穿越铁路股道的施工风险分析。 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第6期

4、路美丽,刘维宁,罗富荣,李兴高. 隧道与地下工程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工程地质学报,2006,Vol.14, No.4:462-469

风险等级分析篇5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风险矩阵图;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5-0091-06

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内涵及其程序

(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内涵

正如辩证唯物主义所指出:任何社会过程与社会结构的存在都非偶然因素作用的结果,它的生成、演化等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基层社会稳定风险的发生及其作用的发挥同样并非神秘不可测,它是可以预测的[1]。由于风险评估具有测量社会结构、监测社会目标、预测社会发展的功能,以及具有统计性、计量性、时间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有助于从源头上消除不稳定因素和隐患,从而减少各种损失。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2]实质上是对特定区域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和隐患的概率以及损失程度与安全指标进行对照分析及衡量评判,确定风险水平,以此为依据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使评估对象的风险达到可容许水平,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共安全。

(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大部分,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流程图

1. 评估准备。风险评估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制定评估方案、描述评估区域和工作保障与动员等三个方面,具体说明如下:

(1)制定评估方案。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包括风险评估的范围、工作机制、实施程序、经费预算等。其基本要求:一是细化评估范围。结合各自职责和工作实际,明确风险评估的工作对象和范围,细化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建立工作机制。成立风险评估组织机构,落实领导责任和承办责任。可依托有关专家或专业机构开展工作。三是制定实施程序。包括制定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评估模板、表格、评估报告样式等,细化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操作程序。四是编制经费预算。根据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要求,编制经费预算,并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经费支持。

(2)描述评估区域。一是搜集、整理相关信息。通过走访群众、问卷调查、民意测评、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获得直接信息,或者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和专业机构、公开渠道等收集间接信息,以便了解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为风险评估提供必要的信息准备。二是对所要评估的区域进行描述。通过标准化表格(见表1),准确、全面地描述所要评估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教育、基础设施、自然生态等,为风险分析提供基础性信息。

表1 风险评估基本信息描述示例

(3)工作保障与动员。一是做好风险评估保障工作,包括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和处置过程中所必须的人、财、物以及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保障。二是在风险评估工作开始前要进行动员和培训,让参与单位和参与人员掌握评估的流程和方法,明确任务和责任。

2.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3]是发现、认可并记录风险的过程。风险识别过程包括识别那些可能对目标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源、影响范围、事件原因和潜在隐患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从而生成一个全面的风险列表。

(1)风险识别的对象。风险识别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风险类别。针对某一种类的事件或者某一区域,分析、列举、细化此类事件或该区域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二是风险原因。分析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各种原因,包括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政策原因、历史原因、管理原因、技术原因等。三是风险机理。分析不同风险源发生作用的机理即风险源是通过何种途径、如何导致不利后果发生的。四是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分析不同风险发生和产生影响的时间、地点,确定风险发生及其影响的重点区域和时间段。五是风险影响对象。分析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可能产生的客观损失和主观影响,受风险影响的对象和影响方式。

(2)风险识别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询问与交流、现场检查、查阅有关记录、头脑风暴法、流程图法、系统分析法、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法、风险类别列举法、历史个例排序法、综合推断法等。

(3)风险识别的程序。一是形成风险清单。根据事先确定的风险列表,对比、分析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详细记录当地的风险识别情况,形成一个全面的风险清单,确定风险源及其可能的影响。二是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已经形成的风险清单为基础,考虑风险发生可能的原因和可能的结果,在对风险进行筛选、排除的基础上确定潜在的风险处置措施。三是制定风险识别表。通过列出风险列表、分析排查风险源、分析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影响的形式、影响的对象),制定详细的风险识别表(见表2)。

表2 风险识别表示例

3.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根据风险类型、所获得的信息和风险评估结果使用的目的,对识别出的风险采用定性、半定量、定量以及几种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涉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确定风险水平,从而为风险评价和风险处置提供支持。风险分析宜从导致风险的原因、风险固有属性和分析区域的风险承受能力(脆弱性)、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进行。风险承受能力包括系统自身承受能力和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等。风险控制能力包括常态管理水平、应急管理水平、宣传教育培训及其他。

4.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包括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预先设定的风险准则相比较,或者在各种风险分析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不同风险的重要程度和可接受水平。

(1)风险比较与排序。风险评价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后果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多维度综合判断,确定各类各级风险的重要程度和可接受水平。

(2)编制具有风险优先级的风险列表。根据风险比较与排序的结果,形成具有优先级的风险列表,为进一步的风险处置提供指导。

5. 风险处置。风险处置是以风险等级为依据,根据对威胁来源、受害者脆弱性、现有控制措施有效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明确对不同的风险如何控制和管理,确定管理的优先等级和风险处置策略,提出具体的风险处置措施和工作建议。

(1)风险处置的原则。风险处置不仅要考虑风险水平和风险处置能力,而且还要考虑风险处置的成本―收益问题,实现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安全的目的。

(2)风险处置的手段。风险处置的主要手段包括风险保留、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规避等。风险保留是指决定自己承担风险;风险降低是指采取预防措施,尽量消除不稳定因素或者隐患,防止或者减少损失的发生;风险转移是指通过法律、协议、保险或其他途径向他人转移损失;风险规避是指通过避免卷入某种风险状况或撤离某种风险状况的行动,规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6. 风险沟通、监测和更新。风险沟通、风险监测和更新贯穿在风险管理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和阶段。风险沟通是指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就有关风险因素信息的沟通,是对所有风险在信息来源和流向的动态过程的把握。

(1)风险沟通。不同主体对风险的感知不同,要在政府组织内部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还必须加强政府、技术专家、社会组织、媒体和公众之间的交流,建立面向社会、多方参与的风险管理模式。

(2)风险监测和更新。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持续过程,要对管理过程和结果及时进行跟踪、沟通与反馈,定期按要求更新评估内容。

二、基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一)风险矩阵图法

在实地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所要评估的社会稳定风险采用风险评估矩阵图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即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二个维度展开对风险高低的评判,具体步骤如下:

1. 风险场景描述。确定要分析的风险之后,必须设计一个场景作为风险分析的出发点。场景必须对事件做出非常明确并足够详细的描述,才能在此基础上对发生可能性及后果做出最精确和可靠的估计。

2. 可能性分析。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或者概率估计通常采用5级制分类进行描述和量度:1为基本不可能;2为较不可能;3为可能;4为较可能;5为很可能。可能性分析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客观概率估计,是指应用客观概率对事件风险进行估计,利用相关历史数据来识别那些已经发生的事件或情况,借此推断出它们未来发生的可能性;二是利用故障树和事件树等技术来预测可能性;三是主观概率估计,是指系统化和结构化地利用专家观点来估计可能性。

3. 后果分析。通过假设特定事件、情况或环境已经出现,后果分析可以确定风险影响的性质和类型。某一事件可能产生一系列不同严重程度的影响,也可能影响一系列目标和不同利益相关者。在明确环境信息时,就应当确定所需要分析的后果和受影响的利益相关者。

(1)设定损失参数。后果分析可以有包括从结果的简单描述到制定详细的数量模型等多种形式。在此仅考虑风险事件对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四个领域带来损失,每一领域设置相应的损失参数。

(2)确定临界值。为了对损失后果进行分级,在确定损失参数的基础上,需要对每一损失参数设定临界值。与发生可能性相同,也采用5级制分类来给予描述和度量:1为很小;2为小;3为一般;4为大;5为很大。临界值确定过程中,需要参考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规范性文件等,结合分析区域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到所分析区域的脆弱性(风险承受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同时尽可能地让多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部门的实践工作人员参与其中,以确保临界值设定的合理性。

4. 计算损失后果。每个损失参数的损失值计算是风险分析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所以该步骤尤其应该吸收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以共同得出可靠的结论。风险事件对人员、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四个领域所造成的损害,必须通过估算来确定每一个参数的预期损失程度,从而进一步确定每个参数的损失等级,然后通过加权汇总得出总损失值。

5. 确定风险水平。风险估计是对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进行赋值的过程。风险估计要考虑成本、收益、利益相关者的利害关系以及其他因素。

(1)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横坐标)和风险后果等级(纵坐标),形成风险评估矩阵图(参见图2)。在风险可能性分析和后果分析的基础上,依据风险矩阵图,划分并确定风险等级。此处采用4级制,并分别用四种不同颜色表示,即绿色表示风险等级为低,黄色表示风险等级为中,橙色表示风险等级为高,红色表示风险等级为极高。通过相关指标综合评价,确定风险级别,为明确风险需要控制提供依据,并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级。

图2 风险评估矩阵图

(2)制定风险分析表。将风险描述、可能性等级、后果等级、风险级别、处置策略、现有措施、牵头部门、评估日期等列在同一张风险登记表中(参见表3)。

表3 风险分析表示例

(二)基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在参考有关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的基础下[4,5],结合我国基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文化习俗,构建如图3所示的基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两个方面进行构建,它为两层指标体系,第一层为主要因素集,第二层为细化指标集。

(1)可能性指标。风险发生可能性指标包括社会环境子指标集、经济环境子指标集、政治环境子指标集和价值观子指标集。风险发生可能性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值均采用5级制计分法即根据指标值的大小分设5个值:10、20、30、40和50。

各子指标内涵如下:一是社会环境子指标集。包括当地治安状况、近10年发生重大纠纷的次数、闲散人口比例,民风习俗(比如民风是否淳朴、团结程度、好斗状况等)等4项指标。该指标主要考察和反映当地社会稳定状况。二是经济环境子指标集。在经济环境子指标集中可分为个人经济保障指标(当地人均收入、贫困率、双方贫富差距)和社会经济保障指标(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社会保障完备状况)。其中,当地人均收入、贫富差距、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社会保障完备状况等反映当地居民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状况,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据相关研究表明,矛盾与冲突发生的数量与民众富裕程度成反比即当地民众越富裕,则发生纠纷冲突就越少。三是政治环境子指标集。包括干部清廉指数和案件变化情况(统计5年),主要反映当地干部清廉程度和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并间接反映民众对当地政府的信任程度和当地社会矛盾激烈程度。四是价值观子指标集。价值观子指标集包括对国家政策的满意度(比如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冲突双方对当地政府的信任程度、对对方政府和群众的信任程度、法律意识。价值性子指标集是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甚至的潜在诱因。

依据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并结合专家判断,对上述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和数值,然后按照公式(1)确定其社会稳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1)

其中,Vi表示第i项指标被赋予的分值,Wi为第i项指标被赋予的权重。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值均采用5级制计分法即根据指标值的大小分设5个值:10、20、30、40和50,此时V0=50。这样通过(1)式就可以计算该地区社会稳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相应的,把社会稳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划分为5个等级即0~0.2为基本不可能(1),0.2~0.4较不可能(2),0.4~0.6为可能(3),0.6~0.8为较可能(4),0.8~1为很可能(5)。

(2)后果损失程度指标。后果损失程度指标包括人员损失子指标集、经济损失子指标集、社会损失子指标集和自然环境损失子指标集等四类子指标集。表4中各指标临界值按5级制进行确定:1为很小,2为小,3为一般,4为大,5为很大。

为简便起见,因矛盾纠纷而可能引发对人员、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造成损失程度的确定方法为:通过估算来确定每一指标的预期损失规模,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指标的损失等级,然后通过简单的加总得出总的损失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2)

其中,n0为损失指标个数总和。

三、案例分析――广西西林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一)广西西林县基本概况

西林县位于广西自治区最西端,全县面积3020平方公里,总人口15.4万。由于该县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民族成分复杂,有壮、汉、苗、瑶、彝、布依、仡佬、毛南等15个民族,并且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0%以上;移民多,库区移民占全县总人口的10%;“三大纠纷”比较突出,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导致的山林、土地和水利纠纷(简称“三大纠纷”)迅速增多,由此引发的冲突事件占全县冲突事件的80%以上,因此西林县社会和谐稳定面临巨大的压力。

依据笔者在西林县调研获取的数据,采用所建立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模型对西林县的社会稳定状况进行整体评估。上述各指标的临界值界定参见笔者的研究成果[6]。

(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析

对西林县社会矛盾冲突发生的可能性评价赋值并按照公式(1)计算的可能性大小为:0.78;其后果损失程度评价参见表4赋值并按照公式(2)计算后果损失程度为:3.51;由此绘出如下风险矩阵图:

图4 西林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矩阵图

通过图4可以判断西林县社会矛盾纠纷引发冲突的社会稳定风险处于高位状态,因此建议西林县党委和县政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尽快落实专人重点排查因库区移民纠纷和“三大纠纷”等所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采取有实效的化解办法,达到从源头上消除矛盾和隐患,以防止群体冲突事件的发生。

四、结语

针对当前基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普遍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情况,本文首先运用风险理论设计了一套反映基层社会稳定状况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直观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矩阵图模型。随后采用所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对西林县社会稳定风险状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近些年来,西林县随着库区移民的增加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因利益纠纷而产生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急剧增加,政府维稳压力巨大。另外,案例分析也表明基于风险矩阵图法的社会稳定评估模型是有效的和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刘泽照,王慧佳,黄 杰.基于政策执行的基层政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606.

[2]杨 雄,刘 程.加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刻不容缓[J].探索与争鸣,2010(10):32.

[3]范道津,陈伟珂.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58.

[4]宋林飞.中国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运行[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9.

[5]付翠莲.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11.

风险等级分析篇6

关键词:风险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风险定级; 盾构隧道; 施工风险

盾构法主要应用于地下隧道工程,由于地下和水底工程地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在隧道施工时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对盾构隧道施工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价和定级,从而采取各种合适的针对性措施,实施风险控制,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检查表式综合评价法、优良可劣评价法、道氏指数法以及权衡风险法等,这些评价方法大多建立在对工程项目所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客观量度的基础上,没有体现风险评价过程中专家的作用,且系统性不强,对风险大小的描述比较模糊,缺少直观的结论,不便于决策者做出进一步的决策.本文采用R=P×C定级法对采用盾构法的武汉长江水下隧道工程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和定级评价,其结果可供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控制参考.

1 R=P×C定级法

R=P×C定级法是综合考虑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给风险定级的一种方法,其中,R表示风险;P表示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C表示风险因素发生时可能产生的后果.P×C不是简单意义的相乘,而是表示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风险因素产生后果的级别的组合.R=P×C定级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推崇的一种风险评价方法,采用此法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实施定级步骤如下.

a. 找出工程项目存在的各种主要风险因素.

b. 根据实际情况,并借鉴以往类似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经验,分析各个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得出发生概率P.

c. 根据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对人、环境和工程项目本身造成影响的程度,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给这些风险因素划分后果等级;一般划分为5个等级(灾难性、重大、严重、中等、轻微),通过定量计算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后果等级C.

d. 最后综合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等级C和其发生的概率P,将两者组合起来,参照R=P×C定级方法的风险评估矩阵,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等级并制定不同的方案,用比较合理的措施实施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2 施工风险识别

武汉长江隧道,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是目前长江上正在进行的首条穿越长江江底的过江隧道.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且在江底施工,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在施工中潜在风险因素多,施工风险管理难度大.结合长江隧道工程特殊的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水文以及盾构法施工技术的特点等,参考国内外类似工程隧道施工经验,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识别出长江隧道工程在采用盾构进行施工时主要有以下15种风险因素:地质预测预报准确性(u1)、盾构机适应性和可靠性(u2)、盾构进出洞(u3)、开挖面失稳(u4)、盾尾密封失效(u5)、软硬不均且差异性较大地层施工(u6)、盾构江底段可能换刀(u7)、盾构隧道衬补强度不够(u8)、盾构的推进控制不当(u9)、较大的地层损失及不均匀沉降(u10)、开挖面有障碍物(u11)、隧道上浮(u12)、高水位粉细砂层联络通道施工(u13)、基坑失稳(u14)及隧道透水(u15).

3 施工风险定级评价

3.1风险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确定

对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并找出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并确定这些主要风险发生的概率,是R=P×C风险定级法的第一步.通过对武汉长江隧道工程风险的分析,得出了工程可能发生的15种主要风险因素,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这些主要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范围(表1).

3.2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事件后果排序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简称FCE),可以分为单因素模糊评价和多层次模糊评价,这里只介绍单因素的模糊评价方法,其评价过程如下.

a. 确定因素集.因素集为各种风险因素的集合,即U={u1,u2,…,un}.

b. 给定各因素的权重.由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可采用层次分析法或由专家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一般用权重向量A={a1,a2, …,an}表示.

c. 建立评价等级集.评价等级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即V=(V1,V2,…,Vn).这里,由十位专家组成评价小组,评价等级分为5级,即V={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d. 确定隶属关系,建立模糊评价矩阵.从U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可以确定一个模糊关系R,它可表示为

R={rij|i=1,2,…n;j=1,2,…,m},(1)

式中,rij为隶属度,即第i个指标隶属于第j个评价等级的程度.

e. 进行模糊矩阵的运算,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B=A·R.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评价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a. 确定风险事件集和后果评语集两个论域.前面已经找出了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阶段的15种主要风险,将这些风险事件构成集合,就形成风险事件因素集U={u1,u2,…,u15}.评价风险事件产生的后果,一般分成五种情况,这五种情况就构成了长江隧道工程风险事件的后果评语集V={灾难性(v1),重大(v2),严重(v3),中等(v4),轻微(v5)}.

b. 确定参评风险事件因素权重值.参评风险事件因素权重值的确定,就是确定风险事件因素的权重向量距阵A.本文主要采用0-1评分累计法,即经过专家对每个风险事件评分后,取其平均值,求得各参评因素权重值(表2),则参评风险事件因素的权重向量为

A={a1,a2,…,a15}={0.124,0.072,0.01,0.124,0.072,0.03,0.072,0.072,0.03,0.03,0.01,0.03,0.072,0.124,0.124}.

c. 计算模糊关系距阵R.作为从U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可以确定一个模糊关系R,它可以表示为一个模糊矩阵(式(1)).rij可以通过专家投票百分比法确定,即由专家及有关人员组成投票小组,按照评语等级分级标准,在每项评价因素的m个等级中进行投票,最后以百分数确定rij.通过专家投票,经统计和计算,就可以得出模糊距阵R.以计算r11为例,专家30人中,对评价因素u1的5个评语中,投V1的有25人,则r11=25/30=0.833.依此类推,可计算得到R矩阵的其他因素,得到R为

根据计算的综合评价值,用五个区间将长江隧道工程的15种风险事件因素纳入上述后果评语集V定义的五个级别,具体划分情况见表3.

3.3 风险定级

表4是R=P×C风险定级法的工程灾害风险评估矩阵,表中数值和字母的组合就是表示风险事件的P和C的组合.

根据表4,对工程风险事件的P·C组合进行分级,从表5中可以看出,每一级风险水平都有多个P和C的组合情况.

通过前面的分析和计算,得出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发生后造成后果的等级,将每个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后果等级组合起来,再参照表5,就可以确定每个风险事件的等级(表6).

摘 要:根据工程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针对水下盾构隧道施工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可以对水下隧道工程的施工风险进行定级评估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将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正确定位各个风险因素,从而指导风险控制和管理.并以长江隧道工程为例,阐述了R=P×C风险定级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风险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风险定级; 盾构隧道; 施工风险

盾构法主要应用于地下隧道工程,由于地下和水底工程地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在隧道施工时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对盾构隧道施工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价和定级,从而采取各种合适的针对性措施,实施风险控制,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检查表式综合评价法、优良可劣评价法、道氏指数法以及权衡风险法等,这些评价方法大多建立在对工程项目所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客观量度的基础上,没有体现风险评价过程中专家的作用,且系统性不强,对风险大小的描述比较模糊,缺少直观的结论,不便于决策者做出进一步的决策.本文采用R=P×C定级法对采用盾构法的武汉长江水下隧道工程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和定级评价,其结果可供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控制参考.

1 R=P×C定级法

R=P×C定级法是综合考虑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给风险定级的一种方法,其中,R表示风险;P表示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C表示风险因素发生时可能产生的后果.P×C不是简单意义的相乘,而是表示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风险因素产生后果的级别的组合.R=P×C定级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推崇的一种风险评价方法,采用此法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实施定级步骤如下.

a. 找出工程项目存在的各种主要风险因素.

b. 根据实际情况,并借鉴以往类似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经验,分析各个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得出发生概率P.

c. 根据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对人、环境和工程项目本身造成影响的程度,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给这些风险因素划分后果等级;一般划分为5个等级(灾难性、重大、严重、中等、轻微),通过定量计算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后果等级C.

d. 最后综合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等级C和其发生的概率P,将两者组合起来,参照R=P×C定级方法的风险评估矩阵,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等级并制定不同的方案,用比较合理的措施实施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2 施工风险识别

武汉长江隧道,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是目前长江上正在进行的首条穿越长江江底的过江隧道.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且在江底施工,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在施工中潜在风险因素多,施工风险管理难度大.结合长江隧道工程特殊的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水文以及盾构法施工技术的特点等,参考国内外类似工程隧道施工经验,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识别出长江隧道工程在采用盾构进行施工时主要有以下15种风险因素:地质预测预报准确性(u1)、盾构机适应性和可靠性(u2)、盾构进出洞(u3)、开挖面失稳(u4)、盾尾密封失效(u5)、软硬不均且差异性较大地层施工(u6)、盾构江底段可能换刀(u7)、盾构隧道衬补强度不够(u8)、盾构的推进控制不当(u9)、较大的地层损失及不均匀沉降(u10)、开挖面有障碍物(u11)、隧道上浮(u12)、高水位粉细砂层联络通道施工(u13)、基坑失稳(u14)及隧道透水(u15).

3 施工风险定级评价

3.1风险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确定

对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并找出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并确定这些主要风险发生的概率,是R=P×C风险定级法的第一步.通过对武汉长江隧道工程风险的分析,得出了工程可能发生的15种主要风险因素,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这些主要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范围(表1).

3.2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事件后果排序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简称FCE),可以分为单因素模糊评价和多层次模糊评价,这里只介绍单因素的模糊评价方法,其评价过程如下.

a. 确定因素集.因素集为各种风险因素的集合,即U={u1,u2,…,un}.

b. 给定各因素的权重.由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可采用层次分析法或由专家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一般用权重向量A={a1,a2, …,an}表示.

c. 建立评价等级集.评价等级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即V=(V1,V2,…,Vn).这里,由十位专家组成评价小组,评价等级分为5级,即V={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d. 确定隶属关系,建立模糊评价矩阵.从U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可以确定一个模糊关系R,它可表示为

R={rij|i=1,2,…n;j=1,2,…,m},(1)

式中,rij为隶属度,即第i个指标隶属于第j个评价等级的程度.

e. 进行模糊矩阵的运算,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B=A·R.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评价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a. 确定风险事件集和后果评语集两个论域.前面已经找出了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阶段的15种主要风险,将这些风险事件构成集合,就形成风险事件因素集U={u1,u2,…,u15}.评价风险事件产生的后果,一般分成五种情况,这五种情况就构成了长江隧道工程风险事件的后果评语集V={灾难性(v1),重大(v2),严重(v3),中等(v4),轻微(v5)}.

b. 确定参评风险事件因素权重值.参评风险事件因素权重值的确定,就是确定风险事件因素的权重向量距阵A.本文主要采用0-1评分累计法,即经过专家对每个风险事件评分后,取其平均值,求得各参评因素权重值(表2),则参评风险事件因素的权重向量为

A={a1,a2,…,a15}={0.124,0.072,0.01,0.124,0.072,0.03,0.072,0.072,0.03,0.03,0.01,0.03,0.072,0.124,0.124}.

风险等级分析篇7

关键词:税收风险 监控管理 系统 效能

一、全面理解税收风险监控管理系统

(一)税收风险监控管理系统的内涵

现代系统论把系统定义为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效能或可以实现某种目标的有机整体。税收风险监控管理系统是以促进纳税遵从,分析识别纳税遵从风险,降低征纳成本,防范和控制税收流失风险为目标,以系统管理科学、运筹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要管理方法的综合性、复合型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坚持整体管理效能最优化,最大化,系统管理、统筹兼顾,优化组合,良性循环,以实现税收风险分析监控管理整体效能的不断提升。

(二)税收风险监控管理系统的主要特征和内容

1、主要特征

税收风险分析监控管理系统由相对独立的管理要素系统组成。在整个税收风险管理流程中处于核心环节,承上是税收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启下是税收风险的应对和控制,

2、主要内容

税收风险监控管理系统是有各个管理要素的子系统组成的,主要包括:第一,分析研究税收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制定符合税源经济特点和规律的税收风险监控管理整体规划,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第二,税源环境调查,税收风险特征调查与研究、行业及业务类别细分与确认。第三,税收风险指标体系构建及优化、样本选择、风险参数测定及优化等。第四,涉税信息数据采集,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税收风险程度测度,税收风险等级排序,税收风险分析报告形成及风险任务推送等。第五,税收风险应对控制的信息反馈,税收风险应对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优化与完善,完成阶段性税收风险监控管理系统,进入下一个循环系统。

二、提升税收风险监控管理系统效能的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税收风险监控管理的组织保障体系

1、借鉴国际经验,组建专门的税收风险分析监控机构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税收收入能力研讨会”参会外方专家介绍,税收风险管理实践成功的国家一般都设置专门的税收遵从风险(简称税收风险)分析研究机构,专门从事税收风险监控管理工作。借鉴国际经济,利用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有力契机,在总局、省局和市局分层级建立统一的税收风险分析监控部门,集中开展专业化的税收风险信息采集、分析识别等监控管理工作,实行集中统一分析,通过分析识别,把税收遵从风险类型进行分析识别和分类,开展税收遵从行为及风险特征规律的分析和量化研究,通过构建税收遵从风险评估测度模型,开发信息技术管理系统,提出不断改进和提高税收遵从的解决方案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发挥在税收风险管理指挥中心的战略作用。

2、明确管理职责体系,组建专业化税收风险监控管理团队

税收风险监控管理系统综合运用经济学、税收学、会计学、数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税收政策、计算机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挖掘技术等多方面知识和管理技术,所以不同层级的税收风险分析监控部门应逐步建立由行业税收管理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统计专家及会计师、律师等各种专门人才组成的税收风险分析专业化团队,明确从涉税信息数据的采集、整理计算、样本选取、指标构建、参数设置、算法选择、模型构建、风险处理信息反馈、参数及模型修正等各要素管理职责,采用专门的风险分析监控的技术和方法,把税收风险管理的典型案例、数据模型、专业分析识别算法和技术等应用到不同层级的税收风险监控管理中,提高税收风险监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健全和完善对专门税收风险监控管理岗位管理人员的开发培训、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包括能级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充分发挥和激励高层次复合型专业化管理人才在税收风险监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大信息管税的支撑力度,为有效实施税收风险管理提供高质量的涉税信息数据和技术支持

1、建立高效的信息数据管理系统,推进立法保障机制建设,为税收风险监控管理提供高质量的基础信息数据

第一,在完善税务系统内部涉税信息采集和利用的同时,加强对外部涉税信息的综合采集和利用,尤其是在税收风险指标的构建,风险监控量化模型的研究建立时,应以较真实的高质量涉税信息数据为基础,可采取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税收管理人员实地巡查和风险监控管理人员深入开展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到税源生产经营全过程,调查分析税源经济规律和税收风险的之间的关系特征与规律,获取叫真实的纳税人生产经营的涉税信息数据。第二,建立与工商、银行、国土、统计部门及国地税之间的第三方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同时积极借鉴国际上税收管理先进国家在涉税信息报告法制化管理方面的经验,加快《税收征管法》的修改进程,通过税收征管立法,进一步拓宽纳税人信息报告的范围、内容,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第三方信息如实报告的法律义务,即工商、银行、统计等部门及交易相关方等都要依法承担向税务机关报送涉税交易信息的义务,加大税收立法在涉税信息数据共享、协税方面的保障和支持力度,有效突破和解决征纳信息不对称的瓶颈,提高税务部门掌握的涉税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为有效开展税收风险监控管理提供高质量的基础信息数据。

2、以夯实人工业务管理为基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依托,促进业务和技术的有效融合,完善税收风险监控信息化的技术支持系统

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税收风险预警监控信息化平台的开发建设应建立在税源风险调查等基础业务管理充分有效开展的基础上,尤其是在税收风险监控管理规划方案设计、管理制度的制定,税源风险特征调查,税收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和优化、风险预警参数及权重标准的科学测定与调整,风险识别算法的优选,风险分析监控模型建立等关键性基础业务要经过专业的深入研究,反复检验、修正优化,形成科学完善的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案,通过开展地区试点或通过小软件模拟运行,经过可靠性、标准化的检验和修正调整后,结合金税三期工程建设搭建统一的税收风险预警监控信息化技术平台,实现业务和技术高度融合,提升税收监控管理系统整体效能。

(三)改进和完善税收风险分析识别,提高税收风险预警监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在税收风险监控管理系统中处于核心重要的地位,为税收风险应对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向,风险分析识别的科学准确,风险应对控制才有实效。

1、构建和完善税收风险指标体系

结合各地区开发的税收风险特征库量化管理技术,进一步从税收经济、税收政策、管理效能等多角度分析研究税收风险产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结合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生产经营规律、税收政策、税收风险特征及风险易发环节、典型案例经验等因素综合构建税收风险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科学测算和确定税收风险阈值、预警参数标准、风险权重系数等,通过相关地区、行业的综合检验和校验,完善税收风险指标体系及有关参数标准。

2、改进税收风险分析识别方法,完善风险分析监控模型,建立健全运行机制

第一,在完善税收风险指标体系基础上,甄选、采用科学的分析识别算法,结合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手段,按照从宏观到行业再到纳税人的层级关系分层次进行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层层深入,深度挖掘,发现和识别真正的税收风险源、风险易发环节和关键的税收风险点。因此应建立至上而下逐级开展的税收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程度测度排序、风险应对任务的推送,至下而上逐级开展税收风险应对、控制和排查、反馈与绩效考评的税收风险分析运行管理机制;以总局、省局到市局开展不同层面的宏观税收风险分析识别,重点是查找所属区域和行业税收风险;行业风险分析识别的重点是查找行业所属的风险纳税人;微观风险分析识别重点是查找纳税人涉税生产经营的税收风险易发环节及具体的税收风险点,根据风险指标的实际偏差等综合打分、积分,根据风险分值的高低确定纳税人的风险等级,并进行排序和预警提示,进一步提出税收风险应对控制的建议方案逐级推送到相应纳税服务、案头评估、税务稽查等部门,实施差别化的税收风险应对处理。通过至下而上逐级开展税收风险应对、控制和排查并逐级反馈绩效,一方面监督考核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及应对的绩效成果,另一方面,重新修正、调整完善风险分析识别模型及有关参数标准,促进税收风险监控管理效能进入螺旋式改进的良性循环运行系统。第二,结合现有涉税信息数据资源,研究适合于不同层面、不同规模和行业类别的风险分析识别算法及相关预警参数,总结特点规律后分类推广应用,提高税收风险监控的专业化水平;综合使用多种分析识别算法,如税收能力估算法和聚类分析法结合使用,反复训练和校验,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风险监控模型,经实践检验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提高税收风险分析监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断提升税收风险监控管理的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胡云松.税收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税务研究2006,(12):69-71

风险等级分析篇8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是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风险管理主要涉及技术风险、设备质量风险、可靠性工程问题、采矿、设备维护与更新、自动仪表可靠性分析、金融和经济决策等领域,而应用到项目管理是近十几年才兴起的。迄今为止,我国的一些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某一具体风险的研究,如“三峡工程投资风险分析及其理论与方法研究”、“投资项目中汇率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等,而缺乏对项目风险的系统研究。而作为项目管理者,要想成功地管理项目,就必须成功地管理项目风险,即应研究项目发展的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要有侧重点地管理好风险,分清轻重缓急,研究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使其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

2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的研究背景

某项目是国家“八五”重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是黄河中游规划开发的八个梯级中的一个,其主要任务是供水结合发电调峰,同时兼有防洪、防凌作用。该项目于1994年11月3日主体工程开工,1995年12月9日顺利实现截流,1998年10月1日下闸蓄水,至1998年10月底主体工程已接近尾声,发电在望。而此时,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形势较该项目可研阶段和建设初期有了很大变化,并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项目业主单位中许多人对其面临风险认识模糊并且不知如何进行管理。鉴于此,该项目业主委托我们就其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研究。

作者经过研究建立了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并将其运用于该项目,圆满完成了业主风险管理任务,并得到了专家首肯。

3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简介

如图1所示,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即风险辩识、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相关图片如下

3.1风险辩识

风险辩识是指找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是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对风险的定性分析。风险辩识应根据风险分类,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入手。风险辩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⑴专家调查法(包括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等几十种方法);⑵幕景分析法;⑶故障树分析法等。风险辩识的过程分三个步骤: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建立风险清单;进行风险分类。

进行风险辩识时,风险管理者不仅要辩认所发现或推测的因素是否存在不确定性,而且要确认这种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因素才可以视做风险。将辩识出的风险一一列出,就建立了风险清单。建立的风险清单必须客观、全面,尤其是不能遗漏主要风险。在当今社会,从项目管理者的角度分析,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不可抗力风险、特殊风险、资源供应风险、法规变更风险、行政性风险、利率变化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技术故障/设施质量风险、完工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偿还期限风险、费用超支风险、违约风险、人员风险、合同变更风险、合同文件缺陷风险、施工现场条件变化风险等。将风险清单中的风险进行分类,可使风险管理者更彻底地了解风险,管理风险时更有目的性、更有效果,并为下一步评估风险做好准备。风险分类见表1

3.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采取科学方法将辩识出并经分类的风险据其权重大小予以排队,为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管理好风险提供科学依据。风险评估的对象是项目的所有风险,而非单个风险。在该模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进行风险评估。经过风险评估,该模型将风险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Ⅰ级严重风险0.1≤权重≤1

Ⅱ级一般风险0.01≤权重≤0.1

Ⅲ级轻微风险0≤权重≤0.01

对于以上不同等级的风险,业主应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尤其是对于被评估为Ⅰ级的严重风险,应进一步分析,给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被评估为Ⅱ级的一般风险,应给以足够重视;对于被评估为Ⅲ级的轻微风险,给予一般管理即可。

3.3风险分析

为了了解风险的准确情况和确切的根源,尤其是Ⅰ级风险,尚需对其进行深刻的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风险分析有定量分析(包括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决策树分析、影响图技术、模糊数学法、CIM模型等)和定性分析(包括幕景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等)两种方法。上述几种风险分析方法各自都有优、缺点,都不是万能的。因此,风险分析方法必须与使用这种方法的模型和环境相适应,没有一种方法适合于所有的风险分析目的。因此具体分析某一风险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风险分析是协助风险管理者管理风险的一种工具,它并不能代替风险管理者的判断,所以,风险管理者还应辨证地看待风险分析的结果。

3.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只有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才可以说风险管理者成功地管理了风险。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降低(减轻)、风险抵消、风险分离、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自留。

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太大,或一旦风险事件发生造成的损失太大时,主动放弃该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当:⑴某风险所致的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都相当高;⑵应用其他风险管理方法的成本超过了其产生的效益时。风险管理者可以考虑采取此种风险控制方法。如,风险管理者认为在某地区修建水电站,会有电量供大于求的风险,那麽项目管理者可以放弃该项目。采用这种风险控制方法之前,必须对风险损失有正确的估量。采用这种风险控制方法最好是在项目决策阶段,否则等项目实施时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采用这种风险控制方法,一方面使项目管理者回避了风险,避免了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也使项目管理者失去了可能从风险中获取赢利的机会。如果经常采取这种消极方法,就会失去生存、竞争能力,就会被淘汰。所以,如果项目管理者既想生存发展又想回避风险,就得采用下面的风险控制方法。

风险降低(减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一旦风险事件发生尽量降低其损失。如,项目管理者要求承包商出具各种保函以防止承包商不履约或履约不力。采用风险降低(减轻)这种风险控制方法对项目管理者是有利的,可使项目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

风险抵消是指将一些风险加以合并抵消,以便降低风险损失。如,黄万公司除开发、建设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外,还成立了山西黄河万家寨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内蒙黄河物贸有限责任公司。如果一个项目遭受了风险损失,还有其他项目可能会带来收益,则会全部或部分抵消风险损失。这样,就起到了控制风险的作用。

风险分离是指将各个风险分离间隔,以避免发生连锁反应或互相牵连。如,我国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管理者,在招投标工作中采取了将整个工程分成几个子标,一个子标又分解成几个合同或又分成几个小标,分别选取中标单位的招投标模式。该模式就起到了风险分离的作用。假如有一个中标单位不能履行其对业主承诺的义务,使项目管理者蒙受损失,这种损失也是小范围、小数量的,也不会带来许多的连锁反应。这种控制风险的方法的目的是将风险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即使风险发生其损失也不会波及此范围之外,以达到减少风险损失的目的。

风险分散是指通过增加承受风险的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使多个单位共同承受风险,从而使项目管理者减少风险损失。如,我国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管理者,在一条河流上完成一个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任务的同时,还组建几个子公司对该流域实施梯级开发。这就将开发该流域的风险分散给了几个子公司,从而减少了自己的风险。采取这种风险控制措施,在将风险分散的同时,也有可能将利润同时分散。

风险转移是指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或全部转移到项目以外的第三方身上。采取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必须让风险承受者得到一定的好处,并且对于准备转移出去的风险,尽量让最有能力的承受者分担。否则,也许会给项目管理者带来一些意外损失。风险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保险风险转移和非保险风险转移。保险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保险的办法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或保险机构。非保险风险转移是指通过保险以外的其他手段将风险转移出去。非保险风险转移主要有:⑴分包;⑵辩护协定;⑶无责任约定;⑷保证;⑸合资经营;⑹实行股份制。

业主对项目中的有些风险采取风险降低、风险抵消、风险分离、风险分散等方法都无法控制时,还可考虑采取下述方法。

风险自留是指项目管理者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该方法通常在下列情况下采用:⑴处理风险的成本大于承担风险所付出的代价;⑵预计某一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项目管理者本身可以安全承担;⑶当采用其他的风险控制方法的费用超过风险造成的损失;⑷缺乏风险管理的技术知识,以至于自身愿意承担风险损失;⑸当风险降低、风险抵消、风险分离、风险分散、风险转移等风险控制方法均不可行时。可以看出,这一方法主要运用于控制那些风险损失较小、业主能够承担的风险。

对于以上所述几种风险控制方法,业主可联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进行项目风险管理

将研究建立的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应用于上述项目,具体步骤如下:

4.1风险辩识

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中风险辩识中的专家调查法、故障树分析法,经实地考查、口头咨询和问卷调查,认真分析后,总结出该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面临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分类,见表2。

表2某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风险分类表

风险类型典型风险

自然风险不可抗力风险资源(水)供应风险

社会政治风险法规变更风险行政性风险

经济风险利率变化风险通货膨胀风险

技术风险技术故障/设施质量风险完工风险

其他风险完工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偿还期限风险费用超支风险违约风险人员风险

4.2风险评估

根据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该项目已辩识出的施工末期业主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见表3。

表3某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风险权重表(按权重大小排序)

相关图片如下

根据表3以及3.2该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风险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Ⅰ级风险:利率变化风险B5行政性风险B4

Ⅱ级风险:技术故障/设施质量风险B7通货膨胀风险B6

法规变更风险B3资源(水)供应风险B2

市场风险B9完工风险B8

经营风险B10偿还期限风险B11

Ⅲ级风险:人员风险B14费用超支风险B12

不可抗力风险B1违约风险B13

对于Ⅰ级风险,业主不仅要对其进行分析,还要重点防范;对于Ⅱ级风险,业主应给以足够重视;对于Ⅲ级风险,业主予以一般管理即可。

5结语

以上将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应用于某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风险管理,研究成果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得到了一些专家的首肯。从而说明该模型是适用的、可行的、有效的。

在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具体运用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应将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运用于项目的全过程;⑵应注重项目立项阶段的风险管理;⑶应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或委托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专业机构进行项目风险管理工作。

上一篇:人生观的价值范文 下一篇:动力系统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