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议意见范文

时间:2023-10-27 15:50:53

图书馆建议意见

图书馆建议意见篇1

【关键词】图书馆;合理化建议;制度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213-01

一、图书馆合理化建议制度释义

合理化建议制度是科学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方法,古语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人智短,众人智长,作为一个现代学术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庞杂的业务仅靠管理者临事拍脑门是很难满足科学化管理要求的。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广大馆员的积极性,集思广益,民主集中使得馆员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全面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来,发挥集体智慧,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

二、图书馆合理化建议制度特点

概括地说,图书馆合理化建议制度具有如下特点:

(一)广泛性

图书馆的合理化建议制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图书馆的每个馆员都有责任积极热情地参加合理化建议的改善活动。部主任对自己的部门所发现的问题和改善设想要给予认真的和及时的考虑并及时通报馆长。馆长对合理化建议定期审查,迅速实施被采纳的改善建议。

(二)常态化

图书馆的合理化建议活动不是一朝一夕、一时一事的活动,而是要形成持久的、常态化的制度。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旧的东西总要被新的东西所取代。今天看来是合理的,也许过一段时间再看可能就是不合理的了,因此要与时俱进,合理化建议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激励性

图书馆积极倡导和鼓励合理化建议活动,对那些在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取得成绩和做出贡献的馆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激励全图书馆馆员的参与热情,推动图书馆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

三、图书馆制定“合理化建议”制度目的

图书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制度,广泛采用合理化建议,激发全体馆员的创造性思考,合理化建议意味着全体馆员都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征求大家的“金点子”,以全体馆员的聪明才智,促进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从表象上看,合理化建议制度的目的是征求大家的意见和改善建议,增强大家的参与意识。但是,合理化建议制度的深层目的和所体现的精神则是通过图书馆全体馆员共同思考和共同参与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提升每个人自身的思考能力,营造舒适和谐的学术生态环境,激发图书馆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全体馆员对本职工作的认同度和归属感,最终为图书馆的科学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参与合理化建议应注意事项

1 要注意建议的客观性及具体可操作性,要求建议人将现实真实地反映出来,以事实和数据说话,并提出可行性操作方案。

2 要注意把握问题原因的准确性,即要求建议人把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找出来;并明确解决方案。

3 对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具体的改善对策,也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对只提问题不指明解决办法的建议则视为无效建议。

4 要注意建议的科学性,一切建议都以和谐发展为导向,它的判定标准是能促使图书馆科学健康发展。

五、图书馆合理化建议制度范本

(一)合理化建议总则

第一条:为鼓励广大馆员积极向图书馆献计献策,促进图书馆发展,规范合理化建议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馆员向图书馆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是贯彻全心全意依靠群众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挖掘馆员的智力潜能,发展图书馆的重大措施;也是依靠馆员办好图书馆的有效途径。

第三条:发动馆员向图书馆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活动,要紧紧围绕图书馆管理目标,提高馆员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开展,改进服务工作中,挖掘馆员的聪明才智。

第四条:馆员向图书馆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活动要建立长效机制,领导要高度重视,要将合理化建议活动作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补充。

第五条:馆员向图书馆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原则是“信任、鼓励、支持、采用”。

第六条:发动馆员向图书馆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从组织、发动、提出、收集、采纳、实施、审核到奖励,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机构和制度得以保证。

(二)组织领导

第七条:为保证馆员向图书馆献计献策活动的顺利开展,图书馆成立由馆长带头的合理化建议评审领导小组。

第八条:评审领导小组是馆员向图书馆献计献策活动的领导机构。其职责是:组织发动馆员提出合理化建议;审批建议方案和实施奖励;负责领导建议的实施奖励等有关工作的落实。

第九条:在评审小组的领导下,馆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到馆长信箱,主题为:某某某的合理化建议。若口头提出建议,事后须补发文字材料的电子邮件到馆长信箱。

第十条:采纳、实施等过程由办公室做好建议人及其合理化建议内容等方面的记录,同时填奖励申报表,报馆长审核归档。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评审,并表彰、奖励。

(三)合理化建议的范围

第十一条:合理化建议,是指有关改进和完善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办法和措施及建设方面的新举措。结合图书馆的特点,合理化建议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目前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图书馆在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上有所创新;有关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方面的建议;图书馆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建议。所提建议应具有超前性、可行性和实践性,经过建议人的努力,促使其实现的,均属于本范围。

(四)奖励标准和办法

第十二条:合理化建议经申报被政府采用、学院采用、图书馆采纳实现后给与适当的奖励。

图书馆建议意见篇2

一、存在的问题

读者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读者对我馆的总体情况反映良好,意见主要集中在馆藏图书数量及范围类别问题上。具体反映在读者要求我们要及时采购新书,加强藏书建设,增加藏书的种类;馆藏图书个别类别的排架存在乱架现象,需要加强日常书库的整架工作,对损坏图书应及时修补,下架,使读者能够便捷找到所需图书;书库书架高度过高,对年龄小的读者取放图书造成不便;应向读者提供书目检索及上网查询功能,进一步美化和改善图书馆借阅环境,改善办馆条件。流动图书馆的反馈意见是希望我馆能积极争取资金,增加馆藏量,提高图书利用率,扩大交流范围。

二、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和反映的具体问题,图书馆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为契机,采取了如下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努力提高馆员自身素质。坚持全体职工每周一次政治学习制度。通过学习,使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起读者之事无小事的服务意识和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2、完善制度建设,以制度促进行风转变。我馆对从行政后勤到业务部门的方方面面所涉及到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完善。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考核范围,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与干部职工年度考核结合起来;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与提高职工个人业务素质结合起来,促使职工不断加强学习;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与创建文明窗口活动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不定期了解掌干部职工行风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按时督促整改,自觉维护图书馆窗口形象,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3、加强管理,提高办事效率。一是推行首问首办责任制,工作中出现问题,各经办人做到准确答复,及时解决,不向上移交矛盾,不推卸责任;二是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实行岗位职责公示制,以增加透明度,便于监督;通过一定的宣传方式,就政风行风建设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

4、按图书类别及热点图书设立图书专架,架前设立明显标志。针对馆图书破损率较高及书库中部分图书乱架的问题,作好书库管理工作,定期进行书库整架以及藏书剔旧工作。

5、通过读者座谈会,馆长信箱等形式,开展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沟通活动,以提高和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图书馆建议意见篇3

大学生图书馆管理互动图书馆是由文献信息资源、读者、工作人员、建筑与设备、技术方法、组织管理、信息联系共同构成的一个开放的、可控的社会系统,读者与工作人员是图书馆系统中最具能动性、最活跃的构成要素之一。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主体,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和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图书馆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能动因素,是影响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对图书馆的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定高校图书馆的任务中第五条“积极参与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实行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促进事业的整体化发展。开展各种协作、合作和学术活动”规定,图书馆有责任搭建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读者共建平台。

一、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

高校图书馆不仅应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而且应强化图书馆与读者的联系,支持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为学生创造培养参与意识、劳动观点、自立精神的环境,促进学校对合格人才的培养。图书馆与大学生的关系不仅是工作关系、服务关系,而且是朋友关系。大学生不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是图书馆工作的监督者和支持者。高校图书馆要真正成为一个读者满意的信息中心和育人的重要基地,不仅要通过文献信息保障、信息服务和幽雅的环境,还应该注重服务对象,即广大读者尤其是学生读者的参与。

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对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改善内部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压力;有利于加强图书馆和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密切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达到相互理解、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是开门办馆的有效途径。

1.通过图书馆举办的各类读者活动,积极了解图书馆

图书馆定期举办诸如读者文化节、信息文化节、读书节及各类利用培训活动。图书馆举办的各类读者活动,一般都要吸收部分同学参与策划及部分活动的组织。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不断加深对图书馆的了解,熟悉图书馆的各类资源,了解图书馆各类规章制度,理解图书馆对大学生成材的重要性,真正成为图书馆的一名读者,对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很有必要。

2.通过读者组织参与图书馆管理

许多大学图书馆成立了各种形式的读者社团如读者协会、读者之家、管理委员会等,通过这些读者组织,让学生积极参与图书馆的各项建设和服务,收集学生对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各类读者活动,参与图书馆各种宣传活动,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

通过这些组织的活动,既为图书馆了解学生需求与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服务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建设和服务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又加强读者与图书馆的沟通,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内容、基本程序、基本要求,加深学生对图书馆工作的理解;同时,也为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搭建平台,使学生通过参与各类读者活动,开阔视野、培养自身素质。

3.通过参与读者座谈会,参与图书馆管理

为加强读者沟通,宣传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图书馆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读者专题座谈会。通过座谈会,图书馆可以更直接地了解读者需求,听取读者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与读者沟通,取得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并通过读者,宣传图书馆管理措施和服务内容;读者也通过座谈会了解图书馆相关的信息,积极与图书馆沟通,反映读者需求,提出意见和建议。

4.问卷调查

图书馆开展的各类问卷调查,是图书馆改进文献资源建设与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依据。读者积极参与图书馆各类问卷调查,真实反映在文献资源建设和文献信息服务中的需求,便于图书馆在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中不断改进工作,更贴近读者需要。

5.设立学生监督员或信息员

部分高校图书馆聘用大学生做义务监督员或信息联络员,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及馆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图书馆定期召开学生监督员座谈会,广泛征求学生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生监督员听取馆长工作报告,各部门主任直接解答同学们的意见和要求,以各种渠道与读者联系,吸取学生的建议,不断改善服务工作。

二、学生参与图书馆的服务

1.通过勤工助学参与图书馆管理

勤工助学,是大学图书馆吸纳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基本形式之一。这种形式既培养了大学生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也是培养大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强化与读者沟通的一项有效措施。参加勤工助学的同学通过训练,更快地了解和熟悉图书馆的工作性质、任务和具体业务内容。这不仅能较快地使学生学会使用各类书目数据库,而且还可密切图书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可沟通思想、加深了解。

2.参加图书馆组织的公益活动

部分高校采取组织学生开展公益劳动,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协助图书馆完成临时性工作,如书架整理、图书修补、环境整理,给学校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由于图书馆工作难度较小,又有老师的指导,做起来比较轻松,学生劳动热情较高,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并使他们在以后的实践中有良好的心态。图书馆是一个与大学生学习紧密相关的地方,在这里参加公益劳动,他们会有更深的感受,实际效果也较好,只有让他们真正品尝劳动中的酸甜苦辣,分享劳动中的喜怒哀乐,融入到劳动中去,体会幽雅的学习环境的来之不易,才能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3.参与图书捐赠活动

许多学生毕业时,将陪伴自己的宝贵的书籍卖掉,甚至扔掉、烧掉,令人可惜。在德国,几乎每位新生用的教科书都是旧的,但却是完好无损的,而且学生毕业时把教科书完完整整地捐赠给图书馆或低年级的同学,这是一种优良的传统,一种良好的观念。图书馆也长期随时接受读者捐赠图书,主要目的是培养读者的共建意识和热爱母校、关心母校建设和发展的意识。

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拓展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促进图书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职能转变,符合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针和图书馆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读者成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主体,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壮大,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并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将使图书馆的信息传播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进而对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鲍家声.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图书馆建议意见篇4

[关键词]读者需求;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服务质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3

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心脏,是大学的核心部门,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机构,图书馆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一起被称为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它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图书馆是否能够满足学校教职工的教学科研需求,则是衡量一座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使读者充分利用好图书馆已经具备的各种资源,使有限的经费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因此,图书馆应重视读者需求,了解读者使用文献资源的特点及服务需求,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更具针对性,从而发挥最佳效益。近年来,铜仁学院图书馆根据学校学科发展的需要,在馆藏资源结构上进行了很大调整,在丰富纸质文献的同时,电子资源的经费投入也有大幅增加,并提供基于网络电子资源的各种高层次信息服务,目标是为铜仁学院师生创造更好的利用文献的环境。

为及时了解广大读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需求情况,全面掌握文献资源的使用和服务情况,提高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为图书馆今后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依据,铜仁学院图书馆定期展开了读者问卷调查。本文就读者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

1 读者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问卷由25个问题构成,主要从馆藏资源分布、馆藏资源的专业性、丰富性等几个方面询问了读者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满意情况以及读者建议增设的资源类型,调查对象面向本校广大学生和教学科研人员,调查问卷采用社会调查中最常使用的抽样问卷调查方法,所收集的原始数据比较可靠,能较真实地反映调查对象态度和倾向。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其中教学科研人员占63份,学生占32份,回收率为95%。通过对回收问卷的整理、归纳、统计与分析,笔者发现读者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些读者还提出了好的建议。下面根据此次调查问卷所涉及的内容予以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2 读者对图书馆资源建设满意度调查统计

2.1 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分布熟悉情况

据调查统计,12%的被调查者熟悉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分布,81%的被调查者基本熟悉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分布,7%的被调查者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分布不熟悉。

2.2 图书馆已购文献资源的丰富程度

笔者对图书馆已购文献资源的丰富程度进行了调查,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本校学生和教学科研人员大多数认为图书馆已购资源比较丰富,比例达到84%,在以后的工作中,图书馆会根据实际需要,最大限度地丰富图书种类和数量。

2.3 对于图书馆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所占比例满意度调查

调查显示,46%(44人)的被调查者认为比例合适,32%(31人)的被调查者认为纸质图书多,20%(19人)的被调查者认为电子图书多。

2.4 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专业性(或学术性)的满意度调查

笔者针对图书馆馆藏资源专业性(或学术性)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

由此分析可见,被调查者对图书馆馆藏资源专业性满意度最高的是电子资源,其次是期刊,而满意度稍低的是传统的图书资源。

2.5 图书馆纸质图书的新颖性(或及时性)满意度调查

在95名被调查者中,认为图书很新颖的有14人,占总比例的15%,认为图书较新颖的有12人,占总比例的13%,认为一般的有35人,占总比例的37%,认为图书更新不太及时的有20人,占比例的21%,认为图书馆图书陈旧的有14人,占总比例的15%。

2.6 对本馆各种类型文献和信息资源的满意度

对于铜仁学院图书馆各种类型文献和资源的满意度,笔者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本馆的文献和信息资源基本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基本可以让读者满意,而读者不满意的正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今后要努力改进的。

3 读者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情况调查统计

3.1 受调查者经常查阅的文献类型(见表4)

表4显示,本馆读者经常查阅的文献类型比重最大的是数字资源,其次是图书,比重最小的是期刊,这就说明本馆今后要更加注重数字资源的建设。

3.2 读者最喜欢到图书馆借阅的图书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最喜欢借阅的图书分别是文学类和专业类图书,各占总比例的53%(人数分别为52人和50人),喜欢借阅普通读物的有30人,占32%,语言类图书为28人,占29%,计算机类图书为14人,占15%,其他图书为16,占17%。

3.3 希望图书馆增加的文献类型(见表5)

对于读者希望图书馆增加哪些类型的文献这一问题,笔者也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读者最希望增加的文献类型是传统的纸质图书,占到总比例的57%,其次读者希望更加丰富电子图书的种类,而外文期刊则没有受到更多的重视。

3.4 希望图书馆增加的中文图书(含具体专业)

在本题中,被调查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选项以及填写自己相关学科的具体专业。调查结果显示,65%(62人)选择了文学类,11%(10人)选择了语言类,13%(12人)选择了休闲娱乐类,0.4%(4人)选择了其他图书。在具体专业的填写上,被调查者填写较多的学科专业有:管理学、经济学、音乐理论、农业技术、水产养殖、园林景观、广告出版、食品加工、美术、摄影等。

3.5 希望图书馆增加的外文原版图书类型

调查显示,读者希望图书馆增加的外文原版图书类型及比重分别是:专业类:22%(21人),文学类34%(32人),语言类42%(40人),其他13%(12人)。

3.6 图书馆已买数据库的使用情况(见表6)

调查显示:在本馆已购数据库中,利用率最高的是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其次分别是超星数字图书馆和万方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利用率较低的是EBSCO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和软件通数据库。

3.7 读者经常使用的图书馆数据库情况

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25%(24人),北大法律数据库18%(17人),人民数据库27%(26人),ilearning外语自主学习资源库34%(32人),汉斯出版社28%(27人),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19%(18人),中外文核心期刊查询系统13%(12人),免费电子报纸导读11%(10人),博图外文电子图书9%(9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12%(11人),北大法意数据库5%(5人),博看期刊数据库 4%(4人)。

3.8 读者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程度

虽然图书馆已具备数字资源,但读者是否能熟练、有效利用呢,笔者对此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7。

调查结果表明:在95名被调查者中,会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人数为84人,比例达到88%,表明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3.8 读者阅读目的情况调查

读者的阅读目的调查统计结果见表8。

从表8可以看出:铜仁学院图书馆读者以“提高个人知识和涵养”为最重要的阅读目的的占36%,远远高于其他阅读目的;其次为复习备考,占21%;再次是休闲娱乐,比重占到13%。

综上所述,读者到图书馆阅读首先是为了提高个人知识和涵养;其次是为了复习备考、休闲娱乐。这提示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人员,图书馆馆藏建设应以知识性和艺术性为主,同时应兼顾趣味性和实用性。

4 调查问卷其他情况说明

在此次调查问卷16题中,读者向图书馆推荐好书更乐意使用的方式是在图书馆网站上提交;大家选择获取图书馆新书信息的途径是在图书馆网站上公布,认为铜仁学院图书馆的报刊能够满足使用的人数达到56人,表明图书馆订购的报刊基本能满足大家的使用。对于第19题,一些读者对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和希望:有的读者认为,图书馆有的藏书内容过于陈旧,观点、思想过时,又占据空间,建议淘汰;有的认为自己专业类图书太少(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有生化系和音乐系)特别是一些最新的图书资料;还有的读者希望书库管理人员能及时整理图书,及时整架,以便图书查找;有的读者还希望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此外,部分读者还提出图书馆应该有一个悠闲舒适的环境供读者学习。

5 读者的建议及图书馆的努力方向

综合读者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可以发现馆舍条件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馆舍太小,希望增加自习座位,设置专门的24小时自修室,增加电子阅览室机位,增加储物柜,新增冷暖空调和开水房,设置复印设施与小卖部等。

读者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增加开放时间,制止读者占座现象,禁止在阅览室接听手机,书目文献阅览完以后要及时归位整架等。

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增加馆藏数量,及时更新馆藏,多进专业类、文学类、外语类、计算机类、考研类、文史哲类、法律类、古籍类与工具书类新书,增加新书的复本量,增加期刊种类,多订购艺术类及生化类全文数据库等。

此次读者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和对文献信息需求的规律和特点,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有着实际的指导作用,读者的需求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希望,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的努力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切实解决好读者反映的问题及提出的宝贵意见,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重要职能,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高效、快捷、优质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海清,刘秋林.论高校图书馆在我国教育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M].图书馆,2004(1).

[2]孙利民.了解读者需求 优化读者服务――吉林省图书馆读者调查与分析[M].图书馆学研究,2009(8).

[3]杜红霞.浅谈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1).

图书馆建议意见篇5

关键词 校地共建图书馆 管理机制

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作为一种特殊的合作模式,主要是指“高等院校与地方政府本着联合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合作共建的图书馆。”其共建原因基本可归结为两点,一是节省经费,二是实现资源共享,这也是该模式最大的优势。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的研究始于2002年,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必要性、可行性、建设意义等宏观层面,且研究主题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开展调查研究。

纵观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近十余年的实践可知,合理的管理机制是该模式能够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笔者经过大量文献调研,选取我国11所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展开访谈调查,由于普通馆员对运行管理不十分了解,因此将访谈对象限定于校地共建图书馆的中层以上管理者,如馆长、副馆长、办公室主任、业务部门主任等,通过电话访谈、电子邮件、以及社交软件(微信、QQ)等进行访谈,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此类图书馆的管理机制,摸清其现状究竟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成功经验,为校地共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校地共建图书馆管理机制调查

1.1合作类型

根据所属高校的属性,可以将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分为以下3种合作类型。

第一,本科高等院校与地方政府的共建共享。这一类高等院校主要是本科院校,如河南科技大学、聊城大学、东北石油大学、池州学院、黄淮学院,均是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其行政级别有的高于与之合作的当地政府的行政级别。

第二,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的共建共享。其中除了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外,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均由当地政府主办。

第三,大学园区图书馆。主要有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和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它们均是由当地政府主办,同时服务大学园区各个高校与社会读者。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是深圳市政府独立建设,作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深圳研究生院共同拥有的图书馆,同时面向深圳市民开放,是国内第一家兼具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双重功能的图书馆。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是宁波市教育局投资建设的图书馆,是市教育局的直属单位,为宁波大学园区中各大中专院校共用的大学图书馆,同时又是宁波市第二图书馆和宁波市鄞州区图书馆,三馆合一。

1.2投资方式

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建设初期的投资方式,基本上有三种。第一,双方共同出资建设新馆,一般学校是投资主体,如聊城大学图书馆、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黄淮学院图书馆、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与当地政府的合作。第二,双方并未建设新馆,以原有的高校图书馆为依托,政府给予一定的运行经费,如池州市图书馆以池州学院图书馆为依托,市政府每年资助200万元。第三,单独由政府投资建设新馆,如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由深圳市政府单独投资2.3亿元,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由市政府单方投资1.4亿元。投资方式的不同也反映在法人代表上,除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与北仑区图书馆各有独立的法人代表,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与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法人代表来自公共图书馆,其余7所图书馆均由高校承担法人代表,具体情况见表1。

1.3管理模式

校地共建图书馆按照合作深度可分为三种:(1)松散融合型:一般只共享馆舍,其他方面则各自独立运营,没有进行实质性重组。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与北仑区图书馆,两者共用馆舍和物业管理公司,领导班子不变,人员编制不变,各自使用各自的资源建设经费。(2)部分融合型:管理运营主体多数为高校图书馆,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多数共建图书馆的运营经费以高校图书馆为主,故管理也归高校图书馆;二是部分公共图书馆是依托在高校图书馆的基础上对外开放的;三是合并后D书馆的管理人员按照原有单位的行政级别进行职务安排,如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是处级单位,大庆市图书馆是科级单位,两馆整合后,正馆长由原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馆长担任,副馆长则由原大庆市图书馆馆长担任。(3)完全融合型:一般由市政府主导,打破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体制限制,组建一个新的领导班子,人员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实现资源与人事的全面整合。如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和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总的来说,松散融合型和完全融合型的共建图书馆发展较好,部分融合型的共建图书馆的运行情况不太理想。

1.4运营经费

校地共建图书馆的运营经费普遍来说不够理想,虽然在建设初期,一些地方政府给予高校图书馆经费,但根据调查结果获知,大多数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的运营经费由高校承担。根据地方政府投入运营经费的多少,可以分为三类,见表2。一是基本无投入型,包括聊城大学图书馆、黄淮学院图书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二是少量投入型,如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济源市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大庆市每年为共建图书馆拨款100万;池州市每年为共建图书馆拨款200万作为文献建设经费,2011年池州市与池州学院合作5年的合同到期后,池州市不再继续为共建图书馆拨款。三是全部由政府投入经费,包括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

1.5人事管理

1.5.1人员招聘与考核

总结11所图书馆的人事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四种,见表2。

(1)两个图书馆各自独立运营,不涉及人员整合,人员编制不变,职称评审不变,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仑图书馆。

(2)图书馆员工全部来自高校,如聊城大学图书馆、黄淮学院图书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均属此类。

(3)员工全部来自公共图书馆,如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人员招聘全部面向社会独立招聘,编内员工实行绩效工资,编外用工工资由图书馆自定,馆员参加当地公共图书馆系统的职称评定;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人员全部面向社会招聘,由图书馆聘用,签订统一的聘用合同,工资由财政统发,职称评审由图书馆专业技术小组初评推荐,参加深圳市统一评审。

(4)员工由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组成,在业务上归高校图书馆管理,但其职称考核、工资发放仍由原单位负责。如:①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与大庆图书馆合并后,高校员工的编制仍然在东北石油大学,评审职称、年终绩效评审也在校内完成,而原大庆市图书馆的员工的编制仍然在大庆市图书馆;②池州学院图书馆与池州市图书馆仅是业务上的合作,其人员没有进行整合,编制没有变动;③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与济源市图书馆在机构设置时对人员进行了整合,原济源市图书馆人员的编制全部纳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将所有人员全部打散,重新安排岗位,原济源图书馆的馆员也参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考核与职称评审,但其工资仍由编制所在原单位发放。

1.5.2员工压力

访谈中馆员普遍反映工作量增大,一方面读者人数增加,读者需求复杂,导致工作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部分图书馆须同时参加高校与公共图书馆的评估,接受双重监督,在11个共建共享图书馆中,6所图书馆同时参加高校图书馆评估与公共图书馆的评估、定级工作(见表2),令员工感到压力较大。虽然工作量增加,但是大部分受访馆员表示两馆人员整合后,未出现较大的职场文化冲突,馆员并无太多的负面情绪。

2.实践存在的问题

2.1发展受政府影响较大

由政府主导的校地共建图书馆,地方政府对其重视程度影响着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总结ll所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的实践,受到地方政府重视的图书馆,能够获得稳定的经费,都有较好的发展,如宁波市政府重视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建设,建设前期投入1.4亿元,并在运行过程中非常支持图书馆的建设,经费方面并不短缺,目前该馆已经成为宁波市民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济源市图书馆的发展从建馆开始便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并且通过政策来支持图书馆员的彻底整合,济源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于2008年5月16日印发的《关于整合济源市图书馆和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通知》的文件,体现出市政府高度重视共建图书馆的发展。地方政府不够重视的图书馆,则基本上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如聊城大学图书馆,市政府只是在建设初期对其投入一些经费,后期基本上没有投入运行经费,黄淮学院图书馆的情况与其类似,目前两者仍然是服务高校师生的图书馆,对社会读者有限开放,并未在职能上成为真正的公共图书馆。

2.2缺少法律的有力保障

根据调查可知,大多数校地共建图书馆在建设前期只做了一般性调研,合作前期没有进行充分准备,地方政府与学校方面在签订协议时,仅是非常笼统地对图书馆的建设及运行作简单约定。一些图书馆是在真正开始合作之后才考虑业务上的管理、运行方面的协调问题,有关图书馆对整合之后日常管理的运行、读者服务的内容及水平、如何进行工作监督等,都未在协议中约定。如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在合作初期没有签订具体协议,由图书馆和学校双方共同的上级――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把握;大庆市图书馆的合作协议只明确建馆主要由学校完成,仅声明一下主管单位,没有具体规范分工,双方在合并后通过口头方式安排具体分工;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在建设前期由深圳市政府与大学城各院校签订具体办学合作协议,但无图书馆专门合作协议;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地共建之初并没有签订书面协议,只是通过市领导与学校领导口头协商确定共建项目。由于协议的缺失,使得在后期建设中,合作初期的口头协议可能因为领导变更而无法兑现,或是在合作中遇到矛盾时,没有解决的依据,一定程度上影响图书馆的发展。

2.3模糊的体制归属

跨行政级别和体制归属不清是制约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行政级别关系到两馆整合后馆舍归属、馆内资产归属,以及员工岗位安排、职务分配、工资发放、福利、职称评审等一系列问题;如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与德阳市图书馆合并之初,共设置40余个编制,一直为市图书馆的人员转入保留10余编制,但由于双方级别不同,涉及较多复杂环节,至今两馆没有进行彻底的人员整合。另一方面,我国图书馆的管理体制都是按系统划分的,分为高校图书馆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及科技图书馆系统,经常会将共建共享图书馆边缘化,如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在理论上是“公共图书馆”,但事实上,文化系统只承认本系统的图书馆才是公共图书馆,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没被纳入文化系统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其馆员在进入公共图书馆系统评职称时不是很顺利,造成理论和现实的脱节。

3.对策与建议

3.1保持经费供给来源一致

跨系统跨行政级别的校地合作确实为共建带来一定难度,由于公共图书馆的经费由当地政府划拨,而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是由所在院校划拨,资产均归属于各个图书馆的主管机构,图书馆自己没有权力处置资产的使用权。在这种情况下,校地共建模式实行起来困难很大,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但若双方的经费供给来源一致,如高校是由当地政府主办,公共图书馆也是由当地政府拨款,那么政府就能够对城市或区域的土地资源、经济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经费划拨等方面进行通盘考虑,同时双方在人员整合、资产划分方面都比较容易解决。根据目前实践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校地共建图书馆适合在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开展,两者经费来源一致,合作更加容易实现,通常适合在两种区域内开展合作:一是在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由于其城市规模较小,人口适中,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可以与当地政府所属高校合作,尽可能在市中心、交通便利的地方共建图书馆;二是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在远离市中心的城市新兴区域,文化生活服务尚不完备,该区公共图书馆可以与当地政府所属高校合作共建图书馆,成为整个区域或所在社区的文化交流中心。

3.2注重顶层设计

校地共建图书馆的规划、建设须从长远发展考虑,做好顶层设计。首先,加强前期调研。在调研内容方面,对图书馆覆盖的人口、交通配套设施、区域经济发展、城市文化服务水平等环境进行评估,参观考察国内已有的共建共享图书馆,借鉴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在调研对象方面,除了对在馆人员及相关顾问进行意见调查,也要面向市民与高校读者征询建设意见。其次,编制规划。地方政府与高校必须在建设目标上达成一致,图书馆发展应与城市战略规划、高校发展规划相结合,才能科学地确定图书馆的角色定位,进而做好馆舍选址、功能布局、管理机制构建等一系列工作。最后,建立协调机制。成立一个“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小组”,负责制定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协调馆内的管理工作,督促各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小组须分别向学校与市政府对口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在小组成员的构成上,应尽量做到平衡,既有原公共图书馆的馆员,又有高校图书馆的馆员。

3.3建立法制保障

法制化是校地共建图书馆的制度保障,应通过契约对各个环节进行调节和规范,将具体的合作方式、程序等法律化,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向国外共用图书馆学习,在建设前期双方做充分沟通,并对建设中及运行中会遇到的所有问题作深人考虑,通过书面方式确定下来,签订的协议应尽可能详细,协议内容主要包括:①共建目的背景介绍,图书馆的定位及远景目标;②图书馆建筑的各项细节,如馆舍面积、功能设置、空间规划等;③建设初期的各项投资分配、资金比例等;④图书馆建筑、馆内资产的所有权;⑤运营期间经费的投入额度、费用的分配等;⑥日常运行时,维护和维修的责任;⑦图书馆的管理制度、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配给等问题;⑧合作有效期限;⑨解散和早期终止的步骤。

3.4加强绩效管理

图书馆建议意见篇6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当时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制订工作启动。2015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公开征求意见。14年间,参与公共图书馆立法的队伍,每年都在发生变化,有人退休,有人补上来。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国新是唯一一位“一步都没落”的专家。1957年出生的他说,“过两年,公共图书馆法再不颁布实施,我可能也要退休了。”

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以及发展状况、它们呈现出来的特点,以及中国公共图书馆在世界图书馆格局中的角色与定位,是李国新多年观察和研究的对象。 2016年2月9日,读者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阅读大厅看书学习

而这个问题的另一面,是公共图书馆作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着力点,却始终不太“给力”。

在举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民阅读成为许多城市发展要务的情况下,中国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怎样才能建设和发展得更好?李国新日前接受了《t望东方周刊》的专访。 醒得早、起得晚

《t望东方周刊》:2015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公开征求意见,2016年初公开征求意见期结束。半年时间过去了,目前进展如何?

李国新:公开征求意见后,作了几次修改,现在还在修改完善过程中。

按照我们国家现在的立法程序,文化部主持起草完了以后,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法制办组织调研、论证、研究,提交国务院常务会审议。国务院常务会通过之后,再报到全国人大。全国人大还要组织修改、调研、论证,最后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目前的计划是争取2016年底之前能够提交到全国人大。提交到全国人大之后,什么时候能够真正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阶段还不知道。估计还得有一段时间。

《t望东方周刊》:立法进程15年,什么样的原因让一部法律这么长时间还没有落地?

李国新:在我个人看来已经错过了最好的立法时机,这个法律在我们国家的文化立法当中属于醒得早、起得晚。

从2001年启动一直到2004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组织了一次专家研讨,当时的计划是如果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就继续往前推进。但是在那次会议上,图书馆业界内部对法律草案的一些规定有不同看法。当时国务院法制办的意见是进一步研究论证、协调统一。但是会议结束后,工作实际上就停顿下来了。

研究层面还在继续推动,但是实质性的进展不大。

一直到2008年底2009年初,这个事情才又提起来,变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为什么有这个变化?主要是不同系统的图书馆之间对法律的诉求不一样,从整个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状况来说,最需要法律规范的还是公共图书馆。

相对来说,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对图书馆的理解和认识相对好一些,至少办大学不能没有图书馆,科研机构不能没有资源的支撑。“家有三件事,先从紧上来”,公共图书馆事业最需要法律规范,所以先制订公共图书馆法。

这次启动后做的研究比较深入,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和成果。 公共图书馆到底是什么

《t望东方周刊》:新一轮立法情况如何?

李国新:2005年以后,中国公共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公共文化包括但不限于图书馆。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更多在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文化立法被提上日程。

从立法部门来说,先做的是《博物馆条例》。2013年左右酝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4年初开始启动。

这部法立法速度很快。中央重视,研究力量也足,而且时间表、路线都很清楚。所以2014年初真正启动,2015年10月公开征求意见,现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已经结束。如果顺利的话2016年底就可能出台了。

其实2008年底、2009年初图书馆的立法启动之后,一鼓作气、齐心协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4年启动之前就把它推出去,应该是最佳的立法时机。

《t望东方周刊》:最近这次公开征求意见稿,主要焦点是什么?

李国新:征求意见稿界定公共图书馆的中心词叫非营利组织,这个争议比较大。

这次征求意见稿中,对公共图书馆的定义是,以提供阅读服务为主要目的,收集、整理、保存、研究和传播文献信息,向公众开放,并经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包括由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和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设立的公共图书馆。

有专家认为,公共图书馆不是仅限于提供阅读服务,还有很多服务,这就是时代的变化,它是一个多元的文化空间。再一个是把公共图书馆定义为非营利组织,这为全世界第一次。

另外,公共图书馆包括政府设立的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设立的,那么对于政府设立的图书馆跟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设立的图书馆,政府承担的责任是不是都一样?政府办的公共图书馆应该履行什么职责,社会力量办的应该怎么履行职责,政府对政府办的应该提供什么保障,对于民办的应该提供什么? 这个逻辑还没完全理顺。

《t望东方周刊》:其他主要焦点问题还有什么?

李国新:比如说条款里显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把公共图书馆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前面的定义,公共图书馆如果包括私立的,那么政府应该给他们土地。但实际上,土地的问题是很难解决的。

另外规定公共图书馆应该具备:专门场地、稳定资金来源、专业人员等,如果按照这个条件要求,中国没有一家公民法人办的图书馆能达到,就是彻底把它排除在公共图书馆领域之外了。

《t望东方周刊》:现在国内有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办图书馆的案例吗?

李国新:当然有。但有些新闻报道实际上把问题简单化了,没有看到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性、艰巨性。

从国际经验上来看,对于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公共文化机构,政府对它的支持,或者叫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是不一样的,这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说从国际一般规律上来说,博物馆、美术馆这类机构,一般来说社会力量参与的力度就比较大,因为博物馆、美术馆往往跟一个产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是它们的内在动力。

像图书馆、文化馆,从全世界来看真正靠个人办的不多,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

为什么?这类机构第一是公益性质。在国外,比较成功的就是那些有社会责任、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所有者拿出一笔钱来做基金,靠这笔基金运转。如果没有这样的稳定资金来源,还很少见到成功的案例。

图书馆、文化馆这类机构,意识形态色彩相对较浓。日本的图书馆法规定公共图书馆的设置主体可以是政府和社团法人,没有延伸到自然人。

日本的社会教育法规定,公民馆(类似于我国的文化馆)只能由政府办。国际上比较成功的私立图书馆一般都是有基金会在支持。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慈善基金会支持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环境。

靠办图书馆营利是不可能的,这种一定是公益事业、慈善事业。

卡耐基捐了两千多所图书馆。他可以捐,运营主要还是政府,因为养图书馆比建图书馆难。建设,一次性投入就完了;运行,年年都得往里投。

现在许多民间组织、社会力量办图书馆、文化馆,可能对这个事业的基本性质也没有理解清楚,这种公益性事业到底应该怎么做?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理论、实践、政策、规范都还在探索中。 政府的责任不能弱化

《t望东方周刊》:现在各种层面的公共图书馆越来越多,但仍让人觉得“看不到”,原因是什么?

李国新:图书馆要提高效能,要持续吸引读者,首先要解决内容建设问题。为什么农家书屋不行?两千册书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持续吸引读者的水平,公共图书馆的资源要有规模、有结构。

其次要有环境,现在已经不是头悬梁、锥刺股的时代了,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已经不能算是好环境了。

另外就是管理。管理就涉及馆长。国际图书馆界有一个口号,叫馆长是图书馆的舵手,我们现在公共图书馆基本上是行政化的,没有把图书馆当作专业化服务机构去管理。

所以说,提高效率是个综合问题。

实际上,最基层的社区图书馆的数量、质量决定了图书馆发展的整体水平。

最近十多年,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我们的设施、服务在许多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我们创造出了许多公共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中国经验”。

《t望东方周刊》:你如何看现在基层图书馆的社会化发展?

李国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很快。

北京东城区东总部胡同图书馆是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北京朝阳区朝外街道图书馆新改造完之后也是购买服务。朝阳街道组织了考评委员会,三个月考评一次,合格的给钱,不合格的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换人。我们能看到它的可持续性。

还有一个地方是江苏江阴。这个城市阅读体系中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是采取政府跟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即政府跟咖啡屋、茶馆甚至鲜花店合作。首先政府来设计,然后公开招募。基本的模式就是政府负责资源配置、计算机软件、人员培训,加盟的社会企业比如咖啡屋、茶馆、花店负责提供场地、日常的工作人员。

这样就把居民社区边上的图书馆建立起来了,政府每年对这些店进行一次考核,以奖代补。这个模式,我认为是有生命力的。

《t望东方周刊》: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厘清“公共”的概念和责任?

李国新:公共文化是不是就完全由政府办?当然不是。政府主导的实现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也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比如可以政府购买,比如引入社会组织管理,比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这都是实现方式。

公共文化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政府责任怎么体现?主要体现就是公共财政支持。

“以文养文”跟社会化发展的区别在哪里呢?“以文养文”是政府不掏钱,自己去想办法,怎么能弄到钱你自己维持,这就是中国在2005年以前一段时间里走的路。政府推托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

图书馆建议意见篇7

从权力属性来看,公共图书馆理事会的运作模式主要有咨询型与决策型两种,两者的显著差别在于是否拥有对图书馆事务的决策权。其中,国家层面的理事会多属于咨询型,而省(州)、县(市)层面则以决策型为主。图书馆理事会有效运行的制度保障体系主要涵盖以法律政策为中心的制度体系和以行业协会为骨干的组织支撑体系,且其在图书馆发展实践中逐步完善与优化。

关键词:

图书馆治理;图书馆理事会;法人治理结构;公共图书馆;体制改革

图书馆理事会制度是一种民主、开放的管理机制,其核心是图书馆理事会,又称图书馆委员会或图书馆董事会。作为图书馆事务的集体管理主体,理事会有三种职能:(1)作为权力机构,协商和勘定图书馆总政策;(2)作为审议机构,对重大问题进行审查和评判;(3)作为咨询顾问机构,对运营管理起到参谋作用。[1]理事会实现了图书馆管理者和所有者的分离,图书馆治理方式趋于专业化和“去行政化”。在图书馆理事会制下,利益相关者的权责义务关系都在章程中有着详细阐释和说明,在岗位上各司其职,在业务上相互支持,是其运作模式最鲜明的特点。从主体层级看,存在国家、地方等不同层级的理事会;从主体性质看,分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学区图书馆理事会等;从权力属性看,分为咨询型与决策型理事会,[2]以及由此衍生的其他形态。本文从图书馆理事会行使的权利性质出发,分析理事会两种运作模式的特征。

1理事会的运作模式:咨询与决策

1.1咨询型运作模式咨询型理事会亦称为顾问型理事会,是指根据图书馆事务运营和管理的需要,由学界、业界专业人士组成的旨在提高图书馆决策水平和服务效能而设立的机构(团体)。有的是依据某项条例而设立的法定机构,有的则是由图书馆治理当局自行组建。[2]理事会成员一般是由图书馆治理当局采取公开招募、集中选聘等形式从社会各个阶层中遴选出来的,具有多元化的学历背景和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图书馆治理的“智囊团”。咨询型理事会主要职责是向图书馆治理当局提出改进建议,一般不涉及具体性事务的协调工作。目前,美国的自治城市图书馆和学区图书馆以及南非、韩国等国家公共图书馆理事会运行方式属于这种类型,其决策权力由市政当局、学区政府等直接行使(见表1)。咨询型图书馆理事会的主要特征有以下三点:(1)依据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而设立的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常设机构,具有与相关部委同等对话协商的权力地位;(2)对全国或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政策制定有着重要影响;(3)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和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图书馆理事会的存在价值是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服务事业,以弥合“政府失灵”所造成的信息鸿沟,从而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提升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国家软实力。

1.2决策型运作模式决策型图书馆理事会指依据国家和州(县、市)有关法律法规而建立的具有对图书馆事务行使独立决策权力的法人机构(团体)。成员一般由政府直接任命、派遣或公开选聘。不同的图书馆理事会成员数量不等,任期也不同,如纽约公共图书馆理事会的表决理事就多达48名,任期为3年;波士顿市公共图书馆理事会成员为9人,任期为5年;伦敦图书馆理事会的10~14名理事成员均由年度会员大会选举产生,普通理事任期4年,理事长和财务委员任期为3年。[6]一般而言,决策型理事会拥有法律所赋予的对图书馆事务处理的广泛权力、责任和使命,他们一般远离政治漩涡,专注于图书馆事务,能够自由地发挥其在图书馆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如新加坡成立的“国家图书馆理事会”(NLB),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战略规划、审定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确定和实施中短期计划等。[7]决策型理事会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四点:(1)通常是依法设立的独立团体,具有法人资格;(2)理事成员由专业人士担任,专业管理决策能力强;(3)公开透明运作,赢得公众普遍认可并获得社会力量的赞助支持;(4)尊重公众意愿,引导公众参与,及时倾听、吸纳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1.3我国运作模式:议事、决策、监督并行法人治理结构这股“西学东渐”之风吹进我国图书馆界仅有十余年光景,但随着国家相继出台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系列文件,公共图书馆界兴起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全国部分省市图书馆相继成立了理事会。无锡市自2005年开始,在社会事业领域实施“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离”的改革试点,探索在相关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并于2009年成立了无锡市图书馆理事会,但其职能定位是政策咨询,并没有相应的决策权。由于当时各种因素的限制,权力下放不彻底以至于体制改革仅停留在“浅滩”,因此,咨询型理事会就成了“退而求其次”的过渡模式。深圳市自2007年启动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2008年拟定了深圳图书馆的理事会章程及四项配套制度,并于2010年正式挂牌成立。深圳图书馆理事会的职能定位是议事和决策,负责制定该馆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行使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广州图书馆于2012年7月底获得上级主管部门正式批准成立理事会,其职能定位是决策和监督,对举办单位负责并报告工作。除上述城市外,我国已成立理事会的公共图书馆还有:深圳宝安区图书馆、成都成华区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湖州市图书馆、深圳福田区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等。由表2可知,我国公共图书馆理事会大多以决策监督型、议事决策型为职能定位。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图书馆理事会制度运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一是开展政事分开的有益尝试,二是建立分权制衡的初步架构,三是确立开放民主的治理取向,四是形成多元规范的监管体系。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法人地位未能完全落到实处、配套制度衔接不力、决策缺乏专业委员会的支撑以及章程未能及时跟进地方立法的修订等。[8]后续改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应仍然是以理事会制度的优化设计为核心,继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相关机制。一是完善理事会构成机制。确定合理的理事构成比例,对于提升决策的科学水平,充分发挥理事的潜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完善理事遴选机制。理事的遴选和任命应当遵循法定化、公开化的程序进行,既体现政府适度放权,又能符合民意。三是完善决策支持机制。要设置专业化支撑体系以辅助这样一种“外行领导内行”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9]四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理事成员对图书馆事业的认同感。

2理事会的保障机制:制度体系

图书馆理事会制度倡导的是一种开放、民主的经营管理方式,在运行环境上主要以正式施行的法律、条例、规章和管理办法等政策调控机制作为制度保障,在运行体制上主要以信息交流、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等内外制衡机制作为保障,[10]国内外成熟的图书馆理事会运作模式均离不开与其息息相关的制度体系(见表3)。

2.1政策、法规等运行保障图书馆法是国家或地区对图书馆事业、服务以及运营相关事宜作出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的总和,代表着国家层面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同时也是图书馆发展的最根本依据和保障。作为图书馆事业最发达、法律制度体系最完备的国家之一,美国对待图书馆事业的态度在1956年出现了“分水岭”。在1956年之前,国家仅提供专款发展联邦政府的图书馆,并没有正视普遍存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严重不足的社会现实。直到1956年,在美国图书馆协会以及其他组织不遗余力的推动下,国会通过了《图书馆服务法》,1964年又通过《图书馆服务与建设法》。1966年,国家图书馆咨询委员会的批准建立标志着国家层面的图书馆理事会已经得到法律的正式确认,成为图书馆长期发展规划的政策制定者。[15]英国依据《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法》,成立了两个国家咨询委员会,分别负责英格兰、威尔士和蒙默思郡的图书馆设备供应或利用事宜,两个委员会均由国务大臣任命并向国务大臣提供图书馆事务发展建议。大英图书馆是依据英国1972年制定的《大英图书馆法》而设立的国家图书馆,在其成立伊始就组建了“大英图书馆董事会”,致力于将大英图书馆建设成为部级科技和人文的参考咨询、科学研究、索引编目和信息服务中心。另外,根据《苏格兰法》的要求,董事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熟悉苏格兰事务,这从法律层面上确立了大英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模式,为其有效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13]董事会成员的遴选和任命均需要遵照《部长任命公共机构人员程序准则》确立的任人唯贤、公平公正和公开透明等三项基本原则进行。大英图书馆董事会成员系是公职人员身份,董事的责任与薪酬需要恪守《公共机构理事会成员行为守则》,该守则对董事在图书馆治理中的权责义务关系做出了明确规定。[13]在美、英、韩、新等发达国家,支持图书馆理事会制度建设的法案无一例外地具有最高法律位阶,从国家层面保证了图书馆的法人地位、行动准则以及权利义务关系。在我国,支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仅分散见诸于各地方出台的“XX管理办法”、“XX条例”之中,相比法律而言,其政策影响力仅限于特定区域内,理事会制度的构建和运行缺失了最根本的法理依据。我国直到2013年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界定为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第一类立法项目,我国公共图书馆立法才进入实质性的征求意见稿修改阶段。[16]2013年11月,中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公共图书馆、…等组建理事会”,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图书馆服务体系当中来。[17]根据“决定”的文件精神,在公共图书馆系统实行理事会制度应当作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法(草案)》修改的重要创新内容,从而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探索、试点法人治理结构提供最有力的制度保障。

2.2激励、监督等约束机制在美国,“图书馆之友”发挥着不可低估的支持与监督作用。“图书馆之友”主要由热心读者、退休馆员、图书馆委员会的卸任人员等热衷于图书馆事业的人士组成,他们积极参与图书馆理事会的管理,或为图书馆争取议会、民众的支持,或为图书馆争取企业、基金会的赞助,或直接充当图书馆服务的志愿者为理事会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应急帮助。“图书馆之友”是美国图书馆理事会制下不可或缺的社会支持力量,也是保障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外部监督团体。[16]众所周知,图书馆事业发达的国家大都存在着健全的图书馆行业管理组织,[18]图书馆行业协会是联系图书馆与政府的纽带,也是阻止政治权力渗透到图书馆的防线,由法律制度赋予行业协会一定的规划、协调、组织和监督等职权,自主选择治理模式。因此,培育和建立全国性图书馆行业协会,可以保障图书馆理事会持续运行。我国只有图书馆学术团体,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两者的职能差异。对此,有人提出两种改革方案:①将现有的中国图书馆学会改制为协会,把下设的学术研究委员会升级为学会;②保持现有格局不变,另外组建新的“中国图书馆协会”。[19]当然,无论采取哪种方案或是有其他选择,全国性图书馆行业协会都是图书馆理事会的外部组织保障。对于健康运行的图书馆理事会而言,建立内外结合的监督约束机制是必要的保障措施。一个配置合理、功能齐全的监督约束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项制度。(1)信息公开制度。将图书馆理事会阶段性工作进展、收支状况、资源配置以及政策规划等内容以多样化的方式公之于众,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是对图书馆理事会持续运行最好的激励。同时,针对运行过程中涉及公众利益等重大事项应举行听证会以广纳群言,便于及时调整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2)年度报告制度。应将一个计划年度内的运行情况编写成年度报告,包括:战略决策、目标进度、财务收支以及其他预算外的重要活动等。为了便于社会公众获取信息,可以在网站年度报告的目录索引,并提供纸质版本以供利益相关者查阅。(3)责任追究制度。在决策或咨询过程中存在明显过失行为的理事应当主动退出理事会,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条例和管理办法追究集体责任,但经证实在决策或咨询表决中曾提出异议的个人,可免于处罚。[9](4)绩效评估制度。由于图书馆理事会是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治理团队,不应采取“一刀切”的评估办法,而应针对不同的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制定适宜的考核指标体系,如对馆内职工实施绩效考核机制、对馆外人士设立荣誉资格机制等。

3结语

推行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共图书馆系统实现管理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也是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治理的有力举措。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理事会制度,国外均已形成了以法律为中心的制度保障体系,以及以图书馆行业协会为骨干的组织支撑体系。图书馆理事会制度的本质是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以达到一种相互制衡的动态关系,并以此为核心原则,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理事会制度仍是新鲜事物,如果没有近两年来国家层面系列改革文件的要求,这种过度依赖于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状态仍难以打开新的局面。可见,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是图书馆等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基础性原动力和决定性推动力,这一点在国外图书馆事业发展轨迹中也是惯例性安排。同时,省(州)层面的保障机制对于县(市)层面的贯彻执行至关重要,单纯依靠由下而上的被动诉求是难以优化既有模式的。

[参考文献]

[1]刘水抱.浅谈美国公共图书馆理事会、馆长与图书馆之友[J].书苑,1996(30):43-48.

[2]蒋永福.论图书馆理事会制度[J].图书馆,2011(3):31-34.

[3](美)雷登逊.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和经营[J].杨华译.河北图苑,1992(4):49-59.

[4]李钊.南非图书馆法发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1):100-104.

[5](韩)李炳穆.韩国图书馆法[J].太贤淑译.图书情报工作,2008(6):6-21.

[6]徐引篪,等.美国图书馆理事会及其启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3):2-7.

[7]崔丽.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的法人治理结构[J].图书与情报,2014(3):67-73.

[8]李国新.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现状•问题•前瞻[J].图书与情报,2014(2):1-6,9.

[9]王冬阳.机构法定•理事会治理•岗位管理———基于公共图书馆推行法人治理的理性思考[J].图书馆,2014(1):31-33.

[10]张洪彬.试论图书馆理事会制度及其运作机制[J].图书馆,2009(3):30-32.

图书馆建议意见篇8

Abstract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Boston public library in America is a great example for management approach. The constitution of members and their duties of the board, the overall planning, the appointment, service management, and other duties, the functional committee and conference system have been introduced, and organ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brary and the board of trustees, 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public libraries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the system of the board of trustees; Boston

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作为激发图书馆活力的重要举措,成为公共图书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美国波士顿图书馆作为在管理方式上开创由理事会来掌握办馆方针的典范[1],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1 理事会构成

目前,波士顿市公共图书馆理事会由9位理事构成,为波士顿市图书馆的战略决策智囊团。所有理事应为马萨诸塞州常住居民,并由波士顿市的市长任命,任期为5年。如有理事在任期内病危、辞职或搬离马萨诸塞州,或由于无能等原因,市长任命新的理事继任者,该理事则离任理事会工作。理事成员如需辞职,应向市长或即将继任市长提交辞呈,并在辞呈批准后方为有效。

理事会设主席、副主席各1名。在每年5月的理事会年会上,主席与副主席人选从现任理事中投票产生,获多数赞成票者方能当选。理事会另设秘书长1名,理事会确定的其他行政人员和助理行政人员共同协助理事会正常运转。秘书长及其他行政人员可由非理事当选,但仍需通过理事会各类会议投票产生,获法定人数的多数赞成票者当选。理事会行政人员中如有辞职或调动工作者,可向理事会办公室递交申请。申请得到理事会确认后方才有效。如理事会需调动某人工作,则经理事会会议通过方可调动。调动工作前,被调离职位者将会收到理事会的调离说明通知。有空缺职位需要填补时,需要通过理事会法定人数会议的多数票通过。当会议法定人数不够,无人填补空职时,也可由所有理事共同承担该职位职责。

理事会主席主持理事会所有的会议,领导、协调理事会的运作,并执行理事会下达的各项机动任务。当理事会主席缺席或失职的情况下,理事会副主席代替主席职位,履行理事会赋予主席的职责 [3]。

2 理事会职能

波士顿市公共图书馆理事会的实施细则由州议会的上议院和下议院颁布,并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历了数次修订,每次修订需要经由理事会的多数票通过,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理事会的首要职能即是对图书馆进行统筹管理,并代表图书馆的利益与需求。从更大范围上讲,理事会还是全社会文化利益与需求的维护者。

2.1 图书馆整体规划

理事会负责确立图书馆的目标,并为实现其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理事会应确立图书馆的管理组织规划,以确保通过有效的控制方法实现图书馆的政策和目标,维持图书馆的有效运营。理事会同时负责制定人事政策,进行人事变动安排,保证有能力者的后续发展。

2.2 图书馆人事任命

理事会确定图书馆管理层工作人员及其薪酬。馆长接受理事会的领导,并直接向理事会负责。理事会委托图书馆管理层进行图书馆的日常管理。理事会依据馆长的提名,委任图书馆部门主管人员,并为其确定薪酬。部门主管人员接受理事会的领导,并直接向馆长负责。同时,依据理事会制定的人事政策与人事安排制度,理事会委派馆长对图书馆所有其他的工作人员进行任命,其工资薪酬依据理事会制定的工资级别确定。所有人员的行为应在理事会例会上进行报告。

2.3 图书馆服务管理

在图书馆服务管理方面,理事会也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图书馆的服务程序由理事会设立;所有雇员的薪资也由理事会通过制定工资级别来确定;理事会对请假雇员有明确规定,图书馆全职雇员休假及请假应经过理事会审批;雇员应向理事会报告其工作岗位时间列表,并在工作时间内在岗;除被准予的假期外,缺岗者将不再享有相应的津贴;馆长有权使雇员停职,并扣除其薪资;任何人未经理事会投票允许,不得将图书馆场馆用于经营;任何违反理事会规章者,将被解雇。

3 理事会内设委员会

波士顿市公共图书馆理事会主席会任命一些由理事或其他人员组成的委员会,以帮助实现图书馆的持续、高效运行。目前,波士顿市公共图书馆理事会下有四个委员会和两个特别小组构成。

3.1 资金项目委员会

资金项目委员会的目标是协助波士顿市与图书馆设施相关的重大资本预算的持续审查;审查正在计划、实施的资金项目,协助确定、优选未来各种项目及措施的资金需求;将各理事会成员的专长运用到图书馆发展和实施的有效方案中,以实现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具体内容包括:拨款、现有设施的更换以及确定新增设施的需求。

3.2 馆藏委员会

馆藏委员会的目标在于协助制定有关善本书及特殊材料资源的采购、获取、保护及保存的决策;旨在为建立并维持波士顿公共图书馆馆藏的丰富、显著与独特性而增加投入和专门技术;鼓励对收藏方法进行探索,以促使该图书馆对科研、公众教育和延伸服务等的实现,更好为社区公众服务。该委员会的任务有保护与保存、获取、存取及协调等四个方面,即,协调各方以确保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特殊馆藏的完备,利用各种方式使整个波士顿及马萨诸塞州、甚至世界范围内的读者都可以分享其馆藏。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每一个重点任务还要成立分委员会,各分委员会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书,并由总委员会按季度审查、评估;总委员会在其活动范围内至少每年要向理事会提交年度报告;且上述实施目的在于补充和协调图书馆及其分支机构的业务。

3.3 财政与审计委员会

财政与审计委员会目标明确,即为协助图书馆和理事会制定所有与图书馆财政职能相关的决策;此外,该委员会还作为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的稽核审查委员会,接受审计员的报告。作为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理事会中最年轻的一个委员会,参与图书馆的财政政策的制定与监督。

3.4 市场营销和筹资特别小组

市场营销和筹资特别小组的目标在于协助图书馆开展有关公众意识宣传和教育等各种服务活动;对图书馆提供有效服务所必需的各种筹资策略,并对活动给予咨询与支持;将专业知识和专家意见有效地带到图书馆营销过程中,并将丰富的资源和服务带到各选区,协助图书馆与支持机构为实现图书馆的目标和任务获得更多的经费资源。该委员会在专门吸纳资金方面成效显著。

3.5 社区服务委员会

社区服务委员会为图书馆提供与波士顿市各社区服务内容相关的决策建议;通过专家意见和专业知识来分析供社区服务的方式、地点,确定服务范围,为服务时间、联机服务、图书馆与社区其他机构间的合作提供建议,使这些成为图书馆服务长期规划的一部分;此外,委员会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起为图书馆分支机构作出总体规划,包括:对图书馆分支机构的数量、位置以及技术在分馆中的作用进行评估。总的来说,该委员会的目标就是为理事会和图书馆管理提供建议。

3.6 技术特别小组

技术特别小组的目标有以下几方面:协助图书馆开发并建立强大的技术基础设施;将专业知识及专家意见引入对现有技术资源的维护过程中,并带来图书馆服务与馆藏工作中的技术创新;提高馆藏利用率和馆员效率以适应公众需求的变化,协助图书馆在科技使用方面居于领先地位。该小组使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共享成为了可能,还为图书馆获取网上各类资源提供了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该特别小组为读者服务多元化提供了技术保证,促进了图书馆现代化的完成[2]。

3.7 临时执行委员会

理事会主席可在任何会议上委任执行委员会。除已由理事会投票选举确定的事项外,执行委员会可完全事会行使权力。但执行委员会未被授权批准:对理事会在运作或活动方面的巨大改变,对理事会办公室做任何改变,修订章程,选举或调动工作人员或理事,委任或解除任何委员会或任何委员会成员。执行委员会不能违背法律或章程的规定。执行委员会的任何行为理事会均可投票进行修正或废除。除理事会主席特别说明外,执行委员会成员均应服务于理事会年会或特别会议,直至其继任者被选出。

经大多数理事会成员投票通过,可调动执行委员会或任何其他理事会任命的委员会成员;填补任何委员会的空缺职位或转变委员会人员构成;终止任何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和其他委员会有责任对其会议进行记录,反映会议出席、投票及会议其他行为,并由书记员、助理书记员或临时书记员签名确认;任何委员会代表理事会的任何行为均需要在理事会会议正式通知前向理事会报告[3]。

4 理事会会议

每年5月的第1个星期一,理事会将召开每年一次的年度会议,主要商讨与波士顿市图书馆运行发展相关的决策议题,如理事会主席、副主席选举等。

理事会例会根据需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有固定的议程:先前会议议案的表决,有关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报告,理事会内设委员会的报告,市政府或分馆交流汇报,图书馆发展相关法律条款的重申,理事会未完成事宜,馆长报告,其他。

其他理事会议的时间、地点则由理事自行确定,形式较为灵活。理事会特殊会议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召开,当主席或2位以上理事提出书面要求时,由书记员负责召集召开特殊会议。

所有包含理事会会议时间、地点的通知须由书记员或理事会办公室在会议召开前的至少72小时,通过电话、电报、传真、电子邮件或其他电子方式告知每位理事会成员,或者在会议召开前至少5天,将会议书面通知邮寄给每位理事会成员。此外,根据马萨诸塞州《阳光法案》和《马萨诸塞州基本法》的要求,会议通知将会在波士顿市政府办公室进行张贴,并在波士顿市公共图书馆网站上向公众进行通报。

任何理事会会议,只要理事会成员大多数到场,即构成法定人数。每位理事只有一次投票权。任何投票问题导致的会议延期,其休会会议相关信息将不再另行通知。

5 理事会与图书馆管理层

波士顿市公共图书馆理事会负责对图书馆的财产、事务与经费等进行统筹管理。图书馆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其具体执行工作由图书馆管理层来负责。图书馆的管理层由理事会任命的波士顿市公共图书馆馆长、书记员各1名(或者拥有理事会认可的馆长和书记员权力的其他头衔者),以及理事会认可的图书馆其他行政人员构成。其中,馆长须为图书馆员①,馆长和书记员不能为同一人担任。图书馆管理层中如有辞职或调动工作者,可向馆长或书记员递交申请,并由理事会确认生效。

图书馆馆长必须为波士顿市居民,接受理事会监管,理事会授予其图书馆的管理、购置等权力与职责。理事会授权馆长签署与图书馆业务相关的所有支票、证书、租约、汇款、合同、债券、票据及其他契约等,签署完成后,由理事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执行。

上一篇:儿童心理辅导问题范文 下一篇:产业链存在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