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范文

时间:2023-03-13 21:17:45

图书馆信息

图书馆信息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信息服务;信息传播;馆员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21世纪,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与普及深刻地改变着全球的面貌,以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杨的现代信息技术将图书馆带人了全新的环境,对传统图书馆是—种挑战,也是传统图书馆一次改革的机遇

1现代高新技术的影响与图书馆的詹息服务

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工作,如采集、编目检索、咨询、借阅、信息服务,全部都是手工操作工作效率很低。九十年代初期,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引人,使图书馆的现代化成为现实,九十年代后期,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使图书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成为可能,实践证明,无论是传统图书馆的现代化,还是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

1.1电子化信息用星务

21世纪科学技术一日千里飞速发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世界匕先进技术发展很快,发展速度不是用年来计算,而是用月、用日来计算的叫做日新月异”。论文百事通特别是随着电子包资源和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在图书馆出现了电子信息服务方式,如:电子信息检索、电子文件传递、电子邮件、电子图书馆、信息资源查询服务、图文信息、远程电视会议、电子公告板、电子论坛等。

1.2信息资源采集的新模式

随着电子化信息服务和电子信息资源的发展,要求图书馆必须要重新设计信息采集的方式方法。现在同—信息产品寓于纸质的书本型、缩微品、音像资料、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牌物、计算机可读等多种载体之中,而且,这类出版物集文字、图像、色彩、视频于—体,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较快反映出新技术、新成果,特别是—些研究中的动态信息。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因此,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采集也不应仅囿于印刷型的书刊文献,而应是多渠道、多媒体、多接收点,并采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相结合的方式(通过InIemet网络),让全球范围各种新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图书馆,并及时提供给各级用户利用。

1.3拓展了信息检索系统的功能与范围

随着电子信息资源的种类及功能的不断扩展,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的功能也逐步向多佯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信息服务、信息检索的功能不仅局限于印刷型文献的输入、处理存储、检索与输出,而耳还能加工处理图像、动画、光盘、光碟及各类音频、视频资料。这样的系统不仅具有灵活的数据组织、管理和俭索的能力,而且还具有远程传真、电子邮件、高速打印、联机信息处理和服务等多种功能。

1.4增加了信息服务的特色

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一改传统做法。首先,图书馆的信息部门不只是提供与所需信息相关的文献,而更主要的是直强缬的信息。比如,现在网上信息已成为公众查询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图书馆要成为各类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就必须=重视网上信息源的采集和整合,以满足用户(读者)更广泛的需求。此外,还可以利用相关的知识数据库和专家系统对用户(读者)所提出的咨询问题作出满意的答复,还能利用推理和演绎的办法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给予专家水平的答复和解决方案。

其次,随着电子信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读者能利用电脑在家里或办公室里直接存取电子信息资源。用户还可在个人的电脑上套录所需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个人电子文档。这样大大方便了读者,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直接查到所需的信息。

1.5传统的信息服务方法

当今的时代,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化图书馆共存的时代。首先,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仍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织部分和读者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将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浩如烟海的印刷型文献资源全部数字化是不经济和不必要的。其次,纸质文献出版业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与数字化信息的出版发展共同繁荣。第三,图书馆的(用户)是多元的,不同年龄、层次、专业、需求的用户对信息载体的偏好不同,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是不容易的,而且目前的电子阅读方式还没有普及,还有不少缺陷。因而,纸质文献将继续拥有大量的用户。论文百事通

数字图书馆在迅速发展,传统图书馆的职能将继续发挥作用。

2图书馆要抓住机遇,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里以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图书馆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必须牢牢抓住机遇,抓住市场,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2.1更新观念、探索信息产业发展的新路

社会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的形式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源动力,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正是促成我国社会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结构形成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总体观念的转换是首要问题。图书馆应强化知识经济意识,树立全新的市场经济观念,破除无偿服务的传统思想,树立图书馆信息产业的观念,广开信息服务渠道。随着电子市场信息的应用和普及,必然使信息商品化形成和流通,从而加速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向着市场经济的产业化方向迈进。即逐步实现图书馆的信息产品化、商品化、信息服务社会化和信基机构企业化、群体化乃至集团化的现代化服务业,开创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局面。

2.2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信息服务就是要把社会的信息资源充分挖掘出来,提炼为知识,把知识激活为动力,使其成为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源泉,信息服务是手段,使信息转化为生产力才是目的。现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的职责不仅是高效、快速地向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而目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使信息增值,以换取科学技术、金钱、时间、资本、决策等的等同价值。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只有引近高新技术才能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增加信息服务的经济效益。新晨

2.3积极吸纳和培养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

21世纪是—个继往开来竞争激烈的新世纪以知识和科技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为特点的知识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新世纪的竞争将会是人才的竞争。如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个国家要兴旺、要发展,需要有—批政治家和各行各业各类的专家队伍。高素质的人才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必备条件。—个单位要发展,要在同行业占据领先地位,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样图书馆才能逐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

市场机制是利益驱动的竞争机制,图书馆只有不断开拓、积极进取,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求得生存发展。

图书馆信息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馆;改革创新

一、引言

21世纪的到来,标志着我们已进入信息和网络的时代。信息,作为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以及关系这些状态和方式的广义知识,通过一系列的流通、加工储存和转换过程,以它的多样性和多维性,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等方式,可以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所有部门和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对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信息对生产力的影响。(1)对劳动者的影响。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第一个要素,不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存在一个劳动者素质的问题。劳动者素质的高低,说到底就是劳动者获取、传递、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的高低。劳动者素质越高,其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就越大。(2)对劳动工具要素的影响。劳动工具也与信息密切相关,其制作、使用、改进都有物化于其中的一定的信息含量。劳动工具的每一次变革,本质上都与人类在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有关。(3)对劳动对象的影响。劳动对象是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信息对劳动对象要素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劳动对象的发现以及旧的劳动对象的改进方面,而且信息作为生产力要素,本身也可以归属于劳动对象的范畴,可以通过开发利用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贡献。(4)对其他要素的影响。除了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外,科技、教育、管理也是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它们与信息也是互相交融、密切相关的。事实上,不论是科技、教育还是管理,本质上都是信息的化身。科技成果本身包含着信息,教育过程实质上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

2信息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信息技术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主要包括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这两种技术支持下的用以采集、存储、处理、传递各种信息的相关技术。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也同样对生产力各要素施加影响,如提高劳动者素质、促使劳动工具革新等。

目前,各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以及一大批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认识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战略意义,并加入到这场新的世界性竞争中去。他们提出,要建立世界信息新秩序。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图书馆在发挥信息功能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从事图书馆工作多年,对图书馆的状况比较熟悉,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对图书馆原有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否则图书馆将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图书馆以信息的加工、处理、传播为己任。从历史上看,它从来就是信息社会中一个当之无愧的子系统;在当今时代,其受到的冲击不言而喻。而在的形势下,图书馆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图书馆文献资料电子化、数字化;图书馆及资料管理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网络化、远程化;读者用户服务全球化。它将彻底告别过去图书馆是“藏书楼”时代,走出文献“借阅厅”模式,成为“知识信息的集散中心”,成为以组织、传递信息资源为核心,以“用”为本,以满足用户为宗旨的“无墙图书馆”。

图书馆所面临的这种机遇和挑战告诉我们,要完成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图书馆也要与时俱进,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否则,难以实现图书馆功能和作用的社会转变。笔者认为,图书馆的改革和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二、对图书馆进行体制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从根本上说,图书馆体制就是一种管理形式。任何形式都要服从于内容。信息网络时代,图书馆就其社会功能、作用、为读者用户服务的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作为组织管理图书馆的外在形式——图书馆体制也必须相应变化,即必须对图书馆的现行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

我国原有的图书馆事业管理体制是按行政隶属关系建立起来的,因而是一种条块分割的封闭式管理,其特点就是部门所有,部门管理。最终追求“小而全”,其结果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及使用的不合理。例如,一方面就全国来讲经费不足,但有的地方不同部门却在仅隔数步之遥的地方重复投资,进行图书馆的基本建设;同一价值昂贵的书籍、珍本、光盘数据库等在同一地区被同时购买,造成巨大浪费。然而,另一方面是反映时代潮流及发展方向的数字图书馆工程却又因为缺少资金而不能投资兴建。另外,现行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使图书馆资料不能实现资源共享。有目共睹的一个现实就是:虽属同一地区,但不同系统的不同用户,他方的图书资源不能为我方所使用,这就导致宝贵的文献资料成为“藏”而不是“用”,使图书馆的社会效用大大降低。

总之,当前图书馆的这种封闭状态下的“自我建设”是十分有害的,我们应当从时代特征出发,从图书馆本来具有的社会性、公开性特征出发,建立一个具有法定地位,能独立行使职权,跨系统、行业的图书馆管理机构。即从行政隶属关系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一个联络内部、接轨外部的服务于社会的充满活力的有机体。

三、图书馆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工作方法要创新

传统的图书馆的工作流程是以文献为中心。如文献的收藏就分为采购、分类、编目和典藏等具体工作。而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提供文献信息的出版社和书店只需将书目资料数据输入网络主页,再加上数据交换,图书馆的资料采访、分类、编目包括财务等相关问题便可一并解决。整个过程只需一个馆员在网上即可完成。因此,图书馆外借、阅览分家和图书、报刊分离及检索、流通分离的状况将被打破。图书馆内部的组织结构要相应调整,其工作方式必须创新,其主要表现就是必将实现业务的重组。业务重组后,图书馆资料从采购到借、阅、藏、检将实现一体化。其结果会更快捷,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读者和用户。四、图书馆人员要不断提高总体素质

图书馆信息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服务 网络 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254-01

今天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使图书馆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因此,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的现代信息服务方式产生,并根本上加快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脚步。

1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

1.1 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服务方式

网络化发展和深入不仅改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用户在不受地理限制和环境制约,通过网络就可以迅速查找到自己的阅读资料,资源共享得到充分体现。信息方便、快捷的传递使文献传输过程中时间、地域的局限被忽略,而且提供给用户的资源是经过再次加工的、有序的、高质量的信息。从根本上推进了图书馆从传统功能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模式。

1.2 多样化的服务项目

为满足市场经济竞争对信息的需求。既要对各类需求的用户提供原始的文献信息资料,还要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增加服务项目,推出新的服务产品,如定题服务、编译服务、决策咨询服务、查新服务、专题检索等等。此外,各图书馆都很注重网站的建设,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及增加。这些网页承载的信息也是图书馆面向信息用户推出的一种重要信息产品。

1.3 服务范围的扩大

图书馆网络的建设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交流速度,从互联网查获信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手段,于是越来越多的信息投入网络中交流。图书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必须从单一的、传统的服务中解放出来,明确走信息化服务方向。

1.4 精品化的服务

精品化的信息服务以信息的内在质量为保证。例如,使用户一旦进入自己的信息查询服务后,都能查找到他所需要的资料。

2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图书馆信息服务在这些年有长足的发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普遍高校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非常重视,然而忽视了对用户查找信息能力的培养,包括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以及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各种服务手段。近年来在图书馆信息服务又存在求快求多的情况。建设不是针对现实的需求,而是盲目地建数据库,形成了自用数据库多,联网使用的少,共享程度低等不良现象。

基于以上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几点应对方法如下。

2.1 专业素质的培养

馆员本身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与利用的质量和数量。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服务产业的市场需求,对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专业化和高水平化。不断加强在职馆员的继续教育深造,切实提高馆员的素质。

2.2 管理水平的提升

培养职工对图书馆有份荣誉感和自信心,塑造优秀的管理者是图书馆开拓发展信息服务的重要保证。

2.3 以市场为向导,服务用户为目标

图书馆开发信息服务资源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用户满意,服务周到”作为专业修养的宗旨,以“自信、高效、奉献”为标准,确立图书馆的服务是“以用户为基础”不是“以书或资源量为基础”;并且进行信息获取方式开发。改变以收藏文献为主的服务方式。

2.4 加强合作,重视发展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以网络为基础,既要重视本馆内信息的组织和检索,也要重视网络信息的组织、开发和使用。在信息开发、使用、管理、传递服务领域,图书馆要走在社会发展的最前面,为知识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态势

3.1 资源网络共享趋势

近可能创建大范围的共享的信息资源库,通过先进的网络和通信技术,达到各图书馆的资源共享、补充作用,弥补单一馆藏资源的不足,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更好发挥信息资源的集群作用。

以因特网为支柱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及范围产生巨大的影响。用户找所需信息的方式也在改变,如果能在网络上轻松的获取信息,而不依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说明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或内容已不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对信息服务中的资源的进行有效的整合及网络共享化。形成既有传统印刷型资源,又有经过数字化处理的电子资源;既有采集的多媒体文献资源数据库,又有通过网上数字资源的收集整理来信息链接的综合信息服务型图书馆。

3.2 个性化趋势

信息服务网络共享化,使得信息更新周期变得很短暂,信息容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也造成信息领域出现信息“沉淀”的说法,也就是说很多有用的信息并不容易查找到,大量的“无效信息”、“垃圾信息”浮动于表面。正如奈斯比特所说:“大量但无序的信息,不但不是资源而是灾难”。所以我们图书馆必须在用户需要的时候,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平台,以便准确快捷地获得最佳信息。

高校图书馆可以向着地区性数字图书馆的目标建设,馆藏特色显得非常重要。图书馆只有在某学科领域或某个专题方向,或数量、类型上达到一定规模。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情报价值,才能在市场化中革新中赢得得读者,也才能在综合的文献资源建设中发挥长处、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其他图书馆的共享资源造成浪费的同时,使自己有读者信赖的一面。

3.3 市场化趋势

网络的发展使得信息会在网络环境中广泛交流,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逐渐没办法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从而导致读者从面向图书馆的信息需求转向社会的其他的信息服务。并且信息服务目前已趋网络化和国际化,虽然某些高校图书馆也开展的网络服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为广大师生开放的数字图书馆,但目前一般只是局限于学校内,大多数并没有面向社会。其中数字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在主页上用超级链接方式建立信息导航系统,帮助读者在其指引下到特定的网址快速检索自己所需的信息。

3.4 主动寻求合作机会

主动地为企业单位提供某领域的专业信息,可利用企业资助主动参与市场,面向社会上专有领域开展信息服务。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规律对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准确可靠、对口、最优的信息服务,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信息领航人。

4结语

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业扮演一个重要组成角色,其地位举足轻重。应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潜力,积极进取,主动开发出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新领域,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随社会发展的脚步而步入可持续化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詹自强.当前高校图书馆虚拟咨询服务模式探讨[J].情报探索,2006(7):3~5.

[2] 樊会霞.网络环境下阅览阅览室“一站式”信息服务模式探讨[J].河北科技图苑,2005(5).

图书馆信息范文第4篇

1、数字图书馆概述

数字图书馆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新生事物,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互联网上信息分散、无序、不便使用的现状而提出来的下一代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它通过集成和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内容,建立超大规模、可扩展、可互操作的分布式海量知识库群,并提供在互联网上高速、跨库检索的电子存取服务。它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数字图书馆的全方位知识服务功能,将使图书馆的功能大大增强,成为互联网上的知识中心、知识网络和知识定位系统,为实现全民终身学习、自主学习、随时随地学习创造条件,在共享工程中起主体作用。

2、数字图书馆共享资源的优势

2.1基础设施的优势我国4个互联网已经相继实现了国际联网和国内互联。中国互联网(CHINANET)已经覆盖了31个省市;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实现了科学院百所联网;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连接了300多所大学;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也在24个省市建立了站点。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与应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网络平台。另外,截至2005年12月,宽带用户数约有6430万,网民数约1.11亿,我国的有线电视网(CATV)覆盖面广,现已有7800万用户,是全球最大的有线电视网,对其加以适当的技术改造,可通过有线电视网将数字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形成庞大的用户群。在我国电信网和有线网尚未达到的一些边远地区,可以通过卫星网作为传输手段。三网并用,特别是初步形成的宽带、双向传输网络,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提供了可选择的、有效的、国际间的互联方式。

2.2资源优势数字图书馆建设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这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数字图书馆还是保存和延续发展民族文献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原件的复制,并不影响一般意义上的查阅。在数字图书馆中,各类信息,如书籍、报刊甚至声音、图像资料等经过计算机的处理,都能统一成数字文献,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Internet是数字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环境条件,在网络环境中,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共享。数字图书馆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其所有的信息资源也不再仅局限于本馆馆藏,而是扩大到整个互联网上,这就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如国外许多著名数据库WebofKnowldege,OCLC,INSPEC,Springer等,国内的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图书馆都可以通过网络将其纳入到自己的馆藏中。由于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实体虚拟化,突破了信息资源的馆藏限制,使图书馆有了更加丰富的资源。近年来,我国电子出版物飞速发展,全国各出版机构已出版了3000多种电子出版物,国内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建设也取得可观的成绩。电子版图书、报纸和期刊的出现与发展以及国内出版发行的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日益丰富,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源数据。

2.3技术优势数字图书馆的检索技术具有高度智能化的特点。数字图书馆的检索是基于全文的,且具有联想功能,它能由一个词联想到相近的一类词,从而能检索出内容更全面的信息资料。另外,通过构造各种复杂的检索式,利用计算机的布尔运算技术,可以准确地检索出所需的文献信息。除了对文本进行检索外,还可对图像、声音等内容进行搜索,能查找到不同文献类型的所有相关信息。相比之下,传统图书馆的检索手段与途径单一,不能适应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检索求全、求准的需要。而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经过技术处理,可以有多种检索手段与途径,用户可以通过自由地构造各种复杂的检索方式进行方便快捷的检索,可达到不同的检索目的。此外,数字图书馆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为一体的高新技术项目,它的建设必须依靠国家有关基础设施,依靠市场上成熟和实用的高新技术及相应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相互配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开展了研究工作,特别是在海量数据库软件的引进开发和数据仓库技术开发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并培养了一批人才。这些单位所进行的国际间技术使用和引进技术运用等工作,达到了国际同期水平,为实施数字图书馆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2.4服务优势利用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不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联系,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及电子咨询台与用户联系。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取决于软件设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用户回应的速度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及人性化界面的设计等;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登录至数字图书馆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3、数字图书馆在共享工程中的应用

(1)数字图书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在互联网上形成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中文数字资源库群,并通过国家的骨干通信网,向全国及全球提供中文的信息资源服务。在建设文化共享工程过程中,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紧密结合,在数字图书馆技术体系的框架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格式进行建设,通过文化共享工程的技术平台,将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传递到千家万户,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文化共享工程要以各地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设施建设紧密结合,以文化系统的可控资源数字化为基础,突出文化信息资源特色,同时组织并整合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信息;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源基础,发挥国家图书馆等重点单位的资源优势,科学规划,避免重复。(2)文化共享工程的核心是数字文化资源建设,资源库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根据社会需求,通过已有数字资源的整合与采购、新建各类资源库、网上信息的抓取与加工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建设包括文化法规、图书、音乐、美术、戏剧、戏曲、文物、文化旅游、文化科技、艺术教育、文化市场、对外文化交流、文化史料、全国知名艺术家等信息的全方位文化数字资源库,以丰富的资源满足群众需要。注册“中华文化信息网”,将现有的网上资源进行有效的编排后,搭载到该主页上,使之成为政府文化信息的主页,同时,作为数字图书馆运行数字化产品的窗口,它将成为实现资源共享的首选网站。以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为例,该工程将完成中华文化史资源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资源库、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源库,中国发明创造资源库、中国法制资源库、中国国情资源库、中国教育资源库、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中国图书馆馆藏珍品资源库、中国博物馆馆藏珍品资源库、中国宗教资源库、中国医药学资源库、中国当代名人资源库、中国旅游资源库、中国艺术资源库、中国经济信息资源库、中国软件资源库、科技资源库以及面向青少年的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资源库的建设。目前已建成数字资源库26个,资源量达880Gb,已在数字图书馆网上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全文影像数据达20万册,相当于6800万页。这些已建成的资源库,已有部分开始通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社会提供服务。这些资源库和以后其他根据需求开发和建设的资源库,统一在“中华文化信息网”上进行信息传播,将有效地把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积累转化为丰厚的文化资产,对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实施,还会在资源有偿服务、人力物力节省等方面产生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数字图书馆将最终实现全国各类图书馆、情报中心、博物馆等机构的资源共享。既可以有效解决图书、期刊特别是海外书刊的重复购置问题,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图书、期刊品种;在资源共享系统里,只要有一家图书馆对一种书刊进行一次采编加工,其他图书馆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数据,从而节省大量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4、数字图书馆对共享工程的影响

截至2000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675个,人均拥有图书0.3册;到馆读者18854万人次/年,占全国总人口的15%;有756个县级图书馆全年无购书费,占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8.3%。全国文化部门共有艺术表演场所1900个,2000年演出场次6.4万场,观众3738万人次,直接到剧场观看演出的人次仅占全国人口的3%。全国共有博物馆1384个,2000年举办陈列、展览17752次,共8540万人次参观,仅占全国人口的6%,这些困难和问题严重阻碍了文化信息的传播。截至2005年底,国家共投入1.45亿元,全国已有300多家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适合实际应用需求的数字图书馆,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服务架构。“共享工程”通过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彻底消除了不同地区在获取文化信息资源上的不平等,使文化信息能够经济、快速地传送到各地,使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优秀文化精品,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文化建设的现状,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此外,一些重要文化机构收藏的文化珍品,由于传播条件的制约,无法充分利用,有些已面临损坏,“共享工程”将使这些濒临灭绝的文化艺术珍品以数字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并得以广泛传播。浙江图书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全省各市已有、在建和将建的图书馆网点和数字网络为基础,联合各图书情报系统,建立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实现图书馆网点星罗棋布、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为市民提供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2005年底,浙江省共建成各级中心馆329个,初步建成了一个由省分中心(省图书馆)、市分中心、乡镇基层中心、村(社区)基层点组成的“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同时“共享工程”十分重视数字资源的建设,目前各基层点能共享到的“数字文化”越来越多。各基层点除了能看到国家中心建设的镜像站点资源外,省中心还引进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省各级中心都可以使用该数据库的8000多种期刊的全文数据。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35场讲座视频资源也将输送到各基层中心,在乡村文化中心通过网络即可聆听到省城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在金星村文化活动中心,村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和利用嘉兴市图书馆各类电影、讲座、科普知识和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省图书馆丰富的各类“数字文化”资源。

5、结语

图书馆信息范文第5篇

优化图书信息管理对于图书馆的应用发展非常重要,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需求。以图书信息管理为切入点,深度分析优化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的必要性,切实探讨图书信息管理的优化方式。

关键词:

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必要性;优化方式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愈加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人们素质水平的提升,而图书馆作为辅助教育事业的重要部分,对个人素质水平的提升与社会的文明发展有着较大的贡献,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就要切实做好图书管理工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各行各业的结合也愈加紧密,图书管理也不例外,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也促使图书馆图书管理实现突破性发展,如何优化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着重探讨如何优化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

1优化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通常来讲,图书馆馆藏非常之大,涉及的领域较多,所陈列的书籍经过重重筛选,含金量较高,因而图书馆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人们对图书馆认知越来越充分,图书馆分布也越来越广泛,为了促进图书馆的应用发展,为了切实符合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不断的更新书目,图书量不断增大,这就需要针对这些图书做好管理工作。现阶段的图书馆图书管理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相关信息技术为支持开展一系列的图书管理工作。图书管理信息化对于图书馆而言是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优化图书信息管理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传统图书管理逐渐暴露弊端,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为了推动图书馆的正常应用发展,必须融入时代元素,紧跟时代变化,迎合大众需求,加速融入信息化技术,不断优化图书管理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化管理,服务于大众,充分发挥出图书馆应有的作用。故而图书馆方向,由传统的图书管理向现代的图书信息管理的转变是图书馆图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正是这种发展趋势,促使了图书管理实现快速发展;第二、优化图书信息管理是深化信息服务的需要。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信息量的快速膨胀环境下,现代图书馆的专业化程度和社会化程度与日俱增。所以,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方式的优化成为现代图书馆能够切实实现各种信息的共同使用,加快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客观趋势。信息管理的优化将从整体上改善传统图书馆的工作,能够更好的实现搜集、整理、存储和传播文献信息,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而促进了全民素养的提高。最后,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优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在信息化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数字化信息,而占据人际交流平台的将是虚拟空间。因此,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增加,图书馆引入信息管理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已不单单是依靠书本,而主要信息来源则是依靠快捷、方便和全面的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依靠以计算机为基础,以网络传播为核心的技术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现代图书馆通过信息管理的优化,能够清晰的把握读者的需求,进而提高了图书馆服务读者、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图书馆的优化发展。

2探讨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的优化方式

前文已述,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优化十分必要,对于图书馆的应用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故而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速图书信息管理的实现,优化信息管理效果,更好的服务大众。以下是对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优化方式的具体探讨。

2.1改变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

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前,图书馆管理模式较为传统,一方面管理工作量较大,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资源开展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不能充分体现图书馆开放化及信息共享的特点,人们借阅图书的过程较为麻烦。故而在优化图书信息管理过程中要摒弃固有的管理观念,大力解放思想,积极开拓新型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信息管理优化方式下,更需要强化信息服务意识,重新树立信息化、竞争、创新、资源共享等服务理念。现代图书馆要转变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融汇信息化环境下的先进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从而能够为读者更好更快地提供优质服务。

2.2强化信息服务意识

若要实现图书信息管理上的优化,就要强化工作人员的信息服务意识。要切实从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在图书借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便利条件,以服务读者为宗旨开展信息管理工作。一方面要与读者做好沟通工作,以读者的切身需求与期望为导向,完善信息管理措施;另一方面要健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设立一个相对开放化的信息平台,为读者提供借阅便利的同时帮助读者更好的掌握图书信息,进而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信息服务。

2.3增加硬件与软件投入

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的技术设备、人力资源、业务流程重组等其他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优化,一方面加快了图书馆的网络化进程和服务现代化的发展,以及使图书馆传统业务技术手段得以改变,改变了传统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现状,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得以深度开发和普遍共享,信息服务能力和文献保障水平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要不断为现代图书馆添置专业性的设备,在开发为读者提供特殊服务方面独辟蹊径,加强现代图书馆网络导航服务。综上所述,图书馆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应不断增加经费的投入,进而能为读者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促使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优化中的网络信息之间互动的形成和信息资源保障制度的创建,进而能够在实现网络化上提供软、硬件的保障。

2.4加强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与数字化

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优化不只是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还是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在信息社会发展的今天,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图书馆的功能已不是仅仅为公众提供文献资源,这就要求现代图书馆的重要资源要制作传播快捷,内容生动形象。因此,在信息管理优化中,要把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资源建设作为重点建设之一。

结束语

综上浅述,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图书管理不断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既符合大众需求,又促使图书馆自身进一步发展,优化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非常必要。本文主要从改变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强化信息服务意识、增加硬件与软件投入、加强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四个方面探讨图书信息管理优化方式,为图书馆的发展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范滨多 单位: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

参考文献

[1]杨瑶.高校图书馆图书信息服务生态链结构及功效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10):38-42.

图书馆信息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管理 信息时代 图书馆服务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管理带来机会的同时也提出挑战,大学图书馆含有丰富的知识资源,是大学生及大学教师获得学习资源的主要媒介,也是拓宽知识面及扩大视野的主要场所。信息化的到来,使其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管理效率,然而信息时代中存在的问题是图书馆管理中应该注意的。目前,图书馆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图书馆管理的发展。

一、公共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相比存在的缺点

(一)图书馆有较为复杂的内部环境

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这就导致图书馆有较复杂的内部环境,也是公共图书馆具有的特有本性。而这种特性导致许多不良事件的发生,比如失窃,尤其是贵重物品的丢失,只要离开座位,就存在物品丢失的可能。因为社会上的人员比较复杂,而去图书馆就有很多不同的目的,所以在图书馆中警惕性比较弱,给不法分子可趁之机。而对于个人物品的丢失,公共图书馆是不负责的,这就制约了公共图书馆的利用,让人们主观上不想去公共图书馆。

(二)交通条件的限制

因为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是当地政府的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都设置在市中心等繁华地带,那么,距离市中心比较远的人们就会很不方便,不但有很大的车程,而且要考虑路费。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其目的是使读者可以免费地获得知识及资料,而交通条件的限制,使其获得知识的成本增加,使许多读者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到公共图书馆的利用率。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无法改变的,比如,除了市中心以外,在距离市中心的城区等地设置一些小规模的图书馆,不但可以减少图书馆建设的费用,而且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达到公共图书馆的通用目的,使其真正服务于所有社会大众。同时小规模的图书馆也可以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管理起来更容易。

二、大学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一般大学图书馆都需要有学生证或教师证才能进入图书馆,这就使得图书馆的环境变得简单化,没有了公共图书馆的复杂性,减少了公共图书馆出现的种种弊端,但是并不是说大学图书馆就是完美的。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大学图书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对图书馆的利用率不是很高,在图书馆学习的学生也没有很多,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学图书馆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一)图书馆图书种类的局限性

图书馆在选择图书时,前提是其内容积极向上,而对于大学图书馆来说,主要根据专业的门类,选择适当的专业性强的学术图书,但是对于这些学术性的图书来说,其范围却不是很大,例如,英文原版图书的需求是很多专业学生都需要的,因为此类图书的购书成本比较昂贵,所以在学校图书馆投入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必然不会购进这类的图书,使学生无法找到自己所需的图书,从而挫伤学生到图书馆找资料的积极性。有的图书专业性太强,没有相应辅助解释的图书,如果有其他专业的学生想学习这个专业知识,无法入门,为其带来困难,很多就知难而退。又如图书馆的图书还是以比较旧的文献为主,更新速度慢等,这些都制约师生到图书馆学习。

(二)图书馆座位有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图书馆座位的数量是极其有限的,不能容纳所有学生,平时图书馆拥挤的现象还比较缓和,如果到了期末考试时间,就会出现疯狂抢座或占座的现象,使其图书馆看起来比较混乱,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的因为抢座一再受挫,出现遇难而退的现象。另外,图书馆人满为患,很少会有安静的时候。

(三)图书馆学习环境的局限性

与中国大学相比,国外大学对图书馆的学习环境比较重视,尽量创造舒适的环境,因此,图书馆可以为学生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甚至还设置咖啡茶座,或者付费按摩等服务,使学生在图书馆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到无比放松。因此,学生很喜欢到图书馆中度过课余时光。但是,中国大学图书馆截然不同,根据云南大学图书馆的实地调查可知,在构建图书馆的环境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及感受,缺少人性化的服务,更重要的是座位的选择没有考虑舒适度,图书馆就是安静学习的地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同时大多数图书馆是禁止吃任何食物,使学生受到限制,不愿去图书馆学习。

三、大学图书馆管理及服务的改善策略

(一)图书种类的改善策略

图书馆在进行图书采购时,要综合考虑师生需求,然后制订采购的预算方案,因此,图书馆是为师生服务的,图书馆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师生的需求进行调查,在制定问卷调查时,针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选项,尽量全面地设置选项。然后,将有效问卷整理出来,对于每个专业学生的需求有清楚的了解以后,作为下学期图书馆购书时的重要参考,以此满足师生的需求,使其图书的利用率得以提高。图书馆可以在教师中进行调研,每个专业的教师对于哪些图书对学生有帮助应该最了解,可以为购书提出很好的意见。同时,也要加大对外文图书的购买力度,并加大管理力度,因为外文图书比较贵重,而且外文图书的购进,可以吸引学生到图书馆中学习,以此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图书馆座位的改善策略

对于图书馆座位的限制,图书馆要尽量利用好图书馆的空间,在图书馆建筑结构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的空间,而对于占座问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就我国而言,许多大学生图书馆已经建立了智能选座系统,避免因为占座产生混乱的现象的发生。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就可以专门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图书馆管理员要对这个现象进行管理,积极主动地解决矛盾,杜绝占座现象的发生,对于长久不来的,仍在闲置的座位要将其物品暂且保管,为其他学生空出座位,以供学习。

(三)图书馆学习环境的改善问题

图书馆学习环境很容易解决,图书馆各个楼层可以设置不同的职能,以满足不同学生在各时段的需求,可以将高楼层设置成安静的读书区,下面各层可以设置为讨论区,同时也要设置零食区,每个区发挥不同的职能,要严格执行职能的发挥,比如阅读区不可以带零食、随意吵闹、讨论等,维护每一层的秩序。如此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学生可以在图书馆中满足自己的需求,使其愿意到图书馆中学习。这样划分,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提高了学习环境的质量。

四、结语

大学生图书馆作为高校师生获得知识的来源之一,只有充分发挥其职能,才能实现其价值,针对大学生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不同及图书馆管理的现状,提出对策,改善图书馆服务,对图书馆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慧晶.中山市三乡理工学校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2]王凯.基于RFID的图书馆古籍典藏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2.

[3]赵宏亮.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与策略研究――以内蒙古Y大学图书馆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钟晓诚.基于3G技术的手机图书馆服务研究[D].南昌大学,2012.

[5]陈萌.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策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

图书馆信息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云计算;物联网;SOLOMO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1-0147-04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巨大的活力和创造力,成为推动社会转型进入现代社会的根本力量。“由现代性而产生的生存模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我们抛离了所有传统形式的社会秩序的轨道”[1]。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的前言中开宗明义地写道: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他决定我们的生存,信息的DNA将成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要素[2]。信息技术自诞生以来,就孕育着对社会生产生活全方位的变革和转型,这种全面的社会转型不但表现为对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等表象层面的重构与整合,也已经开始显示出对社会的公共文化精神、社会公共生活、社会个体意识和文化模式等所有层面和方面的重构与整合[3]。图书馆理论和图书馆行业,在信息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最为猛烈和最为危险的冲击,图书馆的理论前提、价值构建、业务支撑、服务基点,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全面的断裂、困惑、混乱和萎缩。图书馆生存的法律环境和竞争态势,也使图书馆处于极为险峻和不利的地位。

1图书馆的迷失、断裂和困惑

在图书馆发展历程中遭遇了一系列问题,既有来自图书馆自身的迷失和断裂,也有来自外部环境的挤压和侵蚀,内外交汇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困惑。从图书馆自身来看,图书馆基础理论建设延续性、图书馆自身的变革等基础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从外部环境因素来看,信息技术的活力与创新给图书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新兴的信息化商业机构对图书馆的法律环境和业务空间,也构成较大的限制和挤压。

1.1图书馆理论延续性出现断裂

图书馆理论延续性的断裂,使得信息时代图书馆自我定位和发展方向愈加迷失。现代图书馆理论以加布里埃・诺迪的《关于图书馆建设的意见》为标志,继而有巴特勒《图书馆学导论》,发展至今,主要是建立在图书馆基于公益事业的价值观和基于传统纸本载体的管理与服务两大基点之上。由于理论体系并不完善和成熟,往往被学界称为前科学,但在传统的工业社会,图书馆的自我定位勉强能够体现自身价值。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图书馆理论愈来愈不能适应图书馆变革和指导图书馆实践。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日益颠覆了图书馆学的概念和认知体系,使图书馆理论延续出现断裂,从某种程度上令图书馆理论向情报学、信息学、传播学靠拢和屈服。我国学者于良芝不无忧虑地指出:与西方图书馆学相比,我国图书馆学不仅经历了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问题大讨论的冲击,而且经历了概念体系骤变的冲击。以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体系取代原有的图书馆学概念体系,使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概念体系出现极大的混乱。这种混乱势必阻碍甚至间断学科的继承,加剧学科已有的困惑,从而延迟我国图书馆学走向整合与振兴的时间[4]。概念体系重建的结果,不仅没有完成图书馆的理论基点、业务模式和价值体系的重建,反而造成图书馆实践工作盲然无从,甚至令图书馆失去发展的方向。

断裂的当代图书馆:图书馆信息化的困境与路径1.2图书馆基础建设与服务出现断裂

基础建设与服务的断裂,造成图书馆利用率的大幅度下降。图书馆的基础建设主要包括文献资源建设、服务空间场所建设以及文献传递手段建设3方面内容。传统图书馆依托固定的馆所,通过向各种纸本图书、期刊等出版机构采购作为文献获取的来源,并通过版权使用例外原则,向读者提供借阅服务。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获取被数据库加工商垄断;已购买数字资源的服务范围,也被这些商业机构的霸王条款直接控制,图书馆不能任意开放使用。这就造成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流通在入口和出口两个关键的环节,都被商业规则紧紧束缚住手脚,图书馆自由的业务活动仍被局限在传统的纸本图书服务领域,距离全面广泛开展信息化服务望尘莫及。

1.3商业机构蚕食图书馆公益化领域

拥有信息技术优势的商业机构和企业,越过纸本图书积累的过程,凭借一系列技术手段,把各种图书、期刊、报纸等加工成数字化的文献数据库,打着数字图书馆的金字招牌,利用互联网、移动网络等替代图书馆公益化的职能,向社会提供阅读服务。这些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无论怎样宣称免费和公益,都回避不了其追求商业利益的本性。在互联网上图书馆文献获取和信息服务的缺位,意味着图书馆并没能守护自己的阵地,也没能全面履行自身的职责。从另一方面来说,则意味着图书馆的公益化、公平化原则和理念,被这些商业机构的游戏规则所侵蚀和绑架。

1.4图书馆与时代潮流断裂

全球经济一体化、行业集群化、产业规模化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的特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经济一体化为核心、知识经济为龙头的全球化成为时展的趋势,信息技术行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在产品和服务领域不断创新,在行业内部不断重组和兼并,形成以百度、谷歌、微软、英特尔为代表的拥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几乎垄断某一领域的应用。

反观图书馆行业,尽管图书馆界也在不停地进行各种形式的馆际合作、区域联合,以期实现行业内的资源共享和行业外的博弈优势,不断引进新技术新理念,实现信息化服务。但在全局化视野下,图书馆对环境的感知是迟钝的,图书馆创新的动力依旧显得不足,整个行业的业务、资源和服务态势显得无比离散、零碎和割裂。

1.5图书馆行业战略规划缺失

图书馆界可以细分为众多不同职能差异的具体组织和机构,各自为政,互不干涉。面对信息技术的冲击,往往习惯于从本位主义角度出发,探寻自身的狭隘定位和出路。整个行业缺少整体战略思考,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统筹规划和战略设计。图书馆越来越去中心化,边缘化,半专业和准职业使得图书馆人越来越失去职业自豪感,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茫然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2图书馆的两难困境

2.1分散与集中的困惑

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在现实中具有相当的规模,各图书馆之间却呈现出地理空间上的分散性、馆际关系松散性等特征。由于传统图书馆业务与实践的基点,交通传输能力和传播能力的局限,图书馆只能以数量优势弥补空间不足。然而信息技术已经使整个地球变成一个村落,把各种机构、组织与个体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各种信息内容通过高度集中的桌面、界面或窗口汇集在一起,尤其是依托云技术支撑的搜索引擎,更是把内容服务集中在一个简化的界面上。呈分散状态的图书馆服务,面对这些信息技术企业的竞争更加显得不合时宜。图书馆行业的分散态势,分散了整体优势,造成了不必要的竞争内耗。科学工作者和普通用户越来越意识不到图书馆对他们是有用的,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2.2自由获取与权益保护的困惑

在传统图书馆时代,围绕图书和文献,图书馆与著作权人、出版商、读者等各类权利和利益主体的角色关系比较清晰,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分工比较简单明确、易于区分,图书馆的服务行为,很难造成对其他主体权利和利益的侵犯。到了信息时代,互联网为个体言论提供了自由开放的平台,网络成为图书馆,互联网上的主体变成网络服务提供者、权利人和用户,传统的出版业等各种权利主体的角色退而居其次。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保护限制尺度较为宽松,只要是以平台名义开展内容服务,就可以通过“避风港原则”等补救措施规避侵权。但对于图书馆这类专注于内容服务的公益服务机构,却在数字文献的使用范围等方面做了明确的限制。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内容不存在主观故意就可以有效规避风险,而数字图书馆却需要严格筛选、严谨分类,具有极强的主观故意的特征。这就造成了在互联网最大的开放状态下,图书馆却需要愈加规避侵权风险,从而越来越变得保守和固步自封。

2.3公益与功利困惑

毋庸置疑,图书馆作为公益化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近些年来,图书馆的公益化之路变得处境艰难,在理论构建和现实运营中不断受到功利化的诱惑。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网络运营商呈现一片繁荣的状态,图书馆在理论研究上不断使用资源、客观知识等信息科学和经济学概念重新定义图书馆的研究对象,从而导致图书馆理论走入偏差,其隐含的功利性选择动因和暗示时刻警示图书馆:追求功利是商业机构的本性,放弃公益的核心追求,图书馆将不再是图书馆,而会蜕化为追逐利益的商业机构。

3图书馆突破困境的策略与路径

3.1构筑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法律环境

每个图书馆所拥有的馆藏文献资源、图书馆员、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体以及支撑图书馆的运行体系,既是图书馆的财富和价值体现,同时又成为图书馆走向信息时代的沉重羁绊,信息技术最大的作用和优势,恰恰能够有效地缩短图书馆、文献和用户之间的时空距离。信息社会要求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从传统的场馆建设、文献购置迁移到信息化设施和数字资源的建设上,并根据信息技术的服务与应用特点,在有效保护著作权权益的基础上,促进数字化图书文献资源流通的立法工作,为图书馆真正能够践行使命,构筑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法律环境。

3.2行业联合架构集群优势

图书馆与网络服务提供商相比较,最大的劣势是组织较为松散,信息技术利用水平较低,从另一方面讲,图书馆行业却拥有更多的优势,实体图书馆数量众多、纸本文献资源种类齐全、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储备。同时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履行文化知识的传播推广,拥有极高的品牌信誉基础。图书馆要想在信息社会获得自己应有的位置和实现自身价值,应该利用自身的规划和整合能力和号召力,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行业整体的根基建设和基础规划工作上,站在全局的高度,统一规划,扬长避短,整合图书馆行业的优势,对于那些对图书馆基础设施层面有深刻影响的信息技术,管理者和理论界要给予更多的关注[5]。通过挖掘信息技术的潜力,实现图书馆行业的紧密联合,把松散的图书馆资源,集中到一起,形成规模巨大、行业集群、统一形象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

3.3信息化设施资源的云联合

云计算技术对于单个的图书馆并不具有太大的实用价值,但对于整个行业的全面深入整合,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利用云计算技术把分散的图书馆设备、资源、数据、服务等与用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集中提供强大的信息设施整合与扩充能力。云计算以其基础信息设施联合、满足大数据存储与处理等技术优势,为图书馆实现优势集群、馆际资源的联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对图书馆行业整合,促进分散的图书馆信息化服务融合,架构未来图书馆的基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在底层硬件计算能力方面,云计算可以把分散在各地图书馆中的CPU、内存、存储设施有效地连接起来,构成属于图书馆行业的大型信息应用于服务的基础计算设施;拥有了这个大型的基础计算设施,就可以在此之上进行开发和部署统一的应用平台与门户,形成代表图书馆向社会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入口和形象标识。

3.4智能物联网技术:图书文献、数据和知识交流场所的整合

纸张载体的图书、文献以及图书馆的馆所与设施,是传统图书馆的业务载体和支撑。纸本图书文献在流通过程中,借出脱离图书馆之后就处于不可控的状态。图书馆的设备、设施、环境等也未能处于信息技术的直接监控和管理之下。物联网技术以RIFD 技术和定位技术为标志的识别技术,以智能感应芯片为代表的智能感知技术,对图书馆的纸本文献资源和其他物理设备设施的信息化联合,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云图书馆,在图书馆设施管理上,可以通过对每个图书馆的建筑、设施、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对图书馆空间环境的温度、湿度、亮度的智能化调节;对于图书文献在流通环节,也可以通过定位技术实现智能化监控,这就为这些纸本的图书全面实现跨馆借阅和跨馆归还提供了可行的物质基础。通过物联网的智能感知设备和第三方物流系统,依赖于云图书馆链接的网络,通过定位系统确定图书的物理空间位置信息,对图书进行管理、运输[6] ,实现图书文献、数据和知识交流场所的整合。

3.5SOLOMO:用户与服务模式的整合

以移动通信技术、基于开放源码的Android智能终端和广泛分布的WIFI热点为标志的SOLOMO技术与应用,整合了现今互联网领域最热的3个关键词: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7],构成一种新型的社会化交流网络,把网络应用推向一个崭新的时代。图书馆通过SOLOMO开展围绕个人信息需求和应用,拉近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令图书馆真正变得无时不在、无处不在。SOLOMO也使得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与服务模式进行了重新的定义,二者之间形成平等的地位,通过互动与交流实现知识服务与获取。图书馆利用本地化位置服务,还可以对读者和用户提供更多的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4结语

当代图书馆在理论延续性、基础建设和服务等方面的断裂,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冲击下显得更加脆弱,导致图书馆核心价值愈显薄弱。突破图书馆信息化的困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创造一个崭新的焕发生机的图书馆,还需要我们不断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相信不久的将来,图书馆一定能冲破藩篱,开创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4.

[2]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3.

[3]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2004,(4):13-24.

[4]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47.

[5]范并思.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的战略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1,(10):12-16.

[6]王红.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云图书馆架构与思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11):87-90,95.

图书馆信息范文第8篇

[关键词]馆员素质;图书馆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作为信息产业组成部分的图书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现代图书馆不仅要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其任务和职能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因而要求有一支能实现现代图书馆功能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图书馆员素质已成为图书馆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面。

一、馆员信息素质提高的意义

1.适应现代图书馆任务和职能的变化。众所周知,从藏书到为读者提供查询、借阅服务是图书馆功能上的第一次飞跃,但是这种传统的服务,受馆界、国界和时空的限制。各种因素导致大量信息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这已经影响到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而传统的资源共享模式和单一型人才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2.信息组织管理的新要求。以往图书馆的信息组织管理是一种顺序的、线性结构式的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读者手工查询需求。但当前社会信息量的迅速增长,仅因特网上就有9000多种共8万个数据库,信息记录总数达50亿条。面对巨大的信息量,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已经无法为读者提供快捷的服务,现代图书馆采取直接的、网状结构的有序化信息组织管理方法为读者提供有效的服务。环球网所使用的超文本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满足读者网上浏览、阅读,而且可以跨馆界、国界去跟踪自己最感兴趣、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获取声音、图像及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甚至可以实现双向或多向的交流。在信息检索方面,传统的“分类标引”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网上资源全文方式检索的需要,而“主题标引”方法却由于能够反映信息内容,更有利于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而成为国际趋势。因此,只有学习和掌握新的标准和技能,具备相关的信息素质,才能充分地利用网络技术,为读者提供当代先进的信息方法。

3.数据库的组织模式和规范化建设要求馆员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随着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现代图书馆一方面要进行网络环境的设计和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数据库的组织模式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信息资源优势和建设专门的文献资源数据库。文献数据库的理想模式应该是相对集中,专业分工明确,而分散建库是不可取的。建库如不考虑本馆特色而把重点放在目录数据建设上,即使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却很可能是在做重复性劳动。从读者角度来说,他们要求在网上不仅能查询目录,更要求同时进行文摘或全文的检索和阅读。因此,图书馆要下力量开发出各种具有特色的文献资源数据库,如专题数据库、全文检索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等。否则,即使有了网络环境,也很难体现出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

4.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服务手段。现代图书馆是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那么需要解决以下问题:首先馆员如何从网上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中获取读者所需的信息,为读者提供服务;其次是如何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延伸馆藏资源,更好对文献深层次的加工和快速传递。第三是如何做好导航员及编译、情报等服务工作,更好地发挥自己作为读者“耳目”的作用。只有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服务水平,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及网络系统,才能使图书馆的读者共同利用文献信息,实现网上资源共享。

二、图书馆员应具备的五项基本能力

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图书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1.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广泛应用,图书的编目、借阅、网络等服务均需借助计算机完成。馆员应当尽量掌握相关技术,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维护、信息存储、网上资源检索、联机检索等技术手段,利用网络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能指导读者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

2.外语读写能力。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我国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已经涵盖了多种语言。英语在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如计算机软件语言中占有垄断地位。图书馆除了主流英文文献,还有多种其他外语资源,他们的分类、编目、检索等都需要一定的外语读写能力。

3.多学科知识的汲取能力。图书馆员需具备较全面的各学科基础知识。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引发学科知识从彼此相对独立逐渐走向互相渗透,相互融合。为适应当代科学发展环境,图书馆员必须扩展自身视野,加强多学科的知识学习。在面对读者各种提问时才能提供正确的导航,满足读者多样化的咨询需求。

三、调整队伍结构,提高馆员素质

1.转变观念,重视馆员的信息素质培养。所谓信息素质,也就是未来资讯具备的基本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现代图书馆是信息采集、存贮、分析和开发利用的基地和中心,那么对馆员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重视对馆员的信息素质的培养。

2.引进人才,加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面对信息化的发展,对许多图书馆来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计算机技术贫乏,馆员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基础薄弱,特别缺乏既懂某一专业和图书馆业务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有计划的引进有关技术人员,另一方面要加强馆员的继续教育。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馆员政治思想素质。为适应图书馆从传统模式走向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的转变,馆员不仅要有好的业务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尊重信息产权,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进取,务实创新。只有严格以德才兼备为标准,全面提高馆员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变化,促进图书馆建设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图书馆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457-458

图书馆信息范文第9篇

Abstract:Traditional library and digital library integrated into one organic,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ound libraries, which will be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library and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n this paper, a combination of library service quality, hardware and software aspects of building an analysis of compound libraries need to exist, the information age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library.

关键词:复合型图书馆 信息化时代 发展方向

Key words:Compound libraries; the information age;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30-01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将对既有的社会生活、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由于图书馆处于社会知识信息搜集、储存、传播的中心地位,既最受到时代进步的步伐,又将直接面临信息化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现代的数字化信息载体与传统的纸质信息载体的有机结合,将催生出一个全新的图书馆模式,这就是“复合型图书馆”。复合图书馆是在印刷文献与电子文献或虚拟文献共存互补的复合环境下,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有机结合于一体。也就是物理实体的图书馆与虚拟的信息空间结合于一体。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不论是信息资源、服务范围,还是服务对象、服务手段以及技术方法等方面,都是是复合式的。

(1)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可使图书馆的整体功能与作用放大。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也就是说都有局限性,这说明二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若二者遵循图书馆的发展规律,充分利用二者的内在联系,有机组合于一起,建立复合图书馆,而不是各自为政,自立门户,更不是人为设隔离区,就会使二者既可实现优势互补、互助互动、共存共荣,使其功能与作用放大。世界是一个大系统,大系统之下又分为各个层次的小系统,大系统与小系统之间,小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绝不是孤立的。图书馆是一个系统,下属诸多子系统,若各个子系统能相互联系起来,就能发挥系统的属性与功能的放大作用。也就是说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若各自独立,不成为整体,它的功能与作用只能是1+1=2。若两者组合成一个整体,实现优势互补,消除局限性,它的功能与作用就不只是1+1=2,而是要大于2。

(2)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方便读者。

图书馆的终极目的,就是运用信息知识服务于社会,满足读者的需求,一切为读者着想,读者第一,读者是上帝。因此怎样方便读者,怎样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质量,是图书馆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在满足读者需求,服务读者方面,各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若两者人为分离,不能整合于一体,就可能使读者对获得的服务不十分满意。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有机结合于一体,建立复合图书馆,就可实现虚实结合,存取一体化,传统服务与网络服务一条龙。这样,读者即可以使用传统文献,也可以使用数字化文献;既可亲自到馆查阅,长时间在馆内从事研究,或把书借回家阅读,也可以不去图书馆,在单位或家里通过网络利用图书馆;图书馆既可实行限时限量服务,也可实行不限时不限量服务。

(3)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充分发挥人、财、物的作用。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分立,既不便于统一管理、统一规划,还要造成重复和浪费。当前的状况是,各级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对数字图书馆建设都愿意大量投入,而且经费非常宽松。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与规划,不少地方出现无序的重复建设,浪费极大,而对大量存在的仍起主要作用的传统图书馆却投入不多,不少基层图书馆多年不买一本新书,使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改革深受影响,从而造成一边繁荣热闹,一边冷清尴尬。若把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结合起来,建立复合图书馆,就可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合理使用和配置人、财、物,避免浪费,就能实现互助互动、共存共荣,促使整个图书馆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4)实现传统图书馆深入改革发展的需要。

传统图书馆虽有漫长的历史,但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革,才能适应需要。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今日,传统图书馆要适应社会需要,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加强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如果在这方面大量投入又必然与数字图书馆建设重复,造成浪费;若二者结合,建立复合图书馆,既发展了数字图书馆,又改造了传统图书馆,适应了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还将节约资金,加速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

(5)做到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协调统一。

作为未来图书馆的主流形式复合型图书馆,必须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如良好的馆舍条件、丰富的馆藏、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功能齐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但是,软件建设也是绝对不可忽视的,这里的软件建设既包括优良的阅读环境,也包括文明的工作秩序;既包括从业人员优秀的工作作风和服务理念,也包括员工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唯此,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才会相互影响、相互推进,从而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从而大大加快图书馆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图书馆信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161-02

一、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1.两类图书馆的共建共享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图书馆事业要想取得健康发展,必然要走一种联合发展的道路,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虽然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但目的都是为读者服务。两类图书馆的共建共享必将会避免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和浪费,所以说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应实现共建共享。

2.两类图书馆的共建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节约型图书馆的需要。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图书馆已是当务之急。一方面可以缓解公共图书馆当前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节省图书馆的经营成本。

3.两类图书馆的共建共享能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如果想从不同层面、全方位满足社会公众对各种信息的需求,必需加强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当前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并非同步发展,在传统图书馆管理思想的影响下,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强调馆藏文献数量求大求全,造成文献收藏的低水平和大量重复,缺乏全局观念。人们都讲整体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但又怕投入其中,并且片面强调信息网络的作用。

2.管理体制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实力不雄厚,资金及科研力量投入不足,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享上呈现“星星之火”的趋势。而且全国分为几大块,各地区条块分割,各块之间缺乏联系,造成分散在各地区、各系统的局域网、广域网无法互联,从而浪费大量资源和经费。

3.网络信息资源建设问题。目前各图书馆之间的数据不能有效地链接,网络交流受到严重限制。作为共享文献资源的主要检索手段的联合目录,其编制的数量少,及时性差。利用计算机编制联合目录尚未广泛建成各种数据库和检索网络,难以为大规模开展文献资源共享提供快捷便利的检索手段,不能进入实质运行阶段。

4.信息安全和版权问题。当前由于保密技术的不完善,计算机病毒的泛滥,计算机犯罪的隐秘等问题使网络安全变得更加严峻。再者由于目前尚无完备的网络信息资源保护法,鉴于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的考虑,许多图书馆不愿或不敢将全部的信息资源网络化。如何在网络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5.人才问题。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中既有专业知识,又擅长计算机知识、网络通讯知识及外语知识的人才不多。虽然和过去相比,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有大幅度提高,大专学历已占60%以上,但仍不能满足现代图书馆的要求,特别是联机编目的实行。从我国高校图书馆员现有的知识结构来看,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知识相当欠缺,已不能适应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三、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途径和办法

1.增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意识,更新传统观念。各高校图书馆应克服和摒弃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保守主义、形式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改变以收藏文献种、册数量作为衡量图书馆的规模、等级、服务能力的思想观念,树立全新的现代思维方式,以信息利用效果为主要标准评估图书馆工作,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思想基础。

2.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组织领导。为实现各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须建立跨省级、地区、系统的权威管理机构,统筹全国各高校资源布局、分配和使用。自上而下地统筹规划与组织协调,形成统一领导、统一行动,走联合协作的道路。

3.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要求文献在加工、记录、检索、传递及控制中实现规范化与标准化,要严格遵守编目及著录的国际国内标准和条例。无论是书目数据库、文摘数据库,还是全文数据库都要充分重视格式的标准化,加强文献内容的标准化。在词表的选择上也要考虑标准化的问题,只有按照标准建立起来的文献资源,联机检索共享才能实现。

4.切实开展协调采购工作,加强数据库的共建。协调采购和建设特色数据库是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共建的重要任务。要统一各高校图书馆信息采集工作,合理布局信息情报资源,加强调查、统计、分析、研究,掌握教学、科研人员需求情况,联合采集书刊,避免重订、漏订现象。还要加强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加快OPAC的建设,使之成为共享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联机书目数据库的建设是基础,更是协调采购、馆际互借的基础,直接涉及联合采购、联机书目检索、馆际互借及文献提高网络功能的实现。各高校图书馆要依据自身的馆藏定位和馆藏特色,大力开发有特色、有市场要求的数据库,以实现资源共享。还要收集已出版的和网上的数据库,将部分现有的馆藏文献数字化,以此满足本地区信息需求特色数据库,实现馆藏文献的潜在价值和增值。

5.建立共享网络平台,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只有建立共享网络平台,才能实现信息资源和图书情报服务成果的共享,使所有涵盖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地方文献等重要学科的信息资源合理配置,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立共享的网络平台,还利于开展馆藏书目数据库联网检索、网上数据库资源共享、数字化参考咨询等工作。

6.完善信息资源建设的法律法规。随着中国加入WTO,知识产权制度对文献资源共享的影响越来越大,图书馆必须加强法律意识,明确图书馆的性质和地位,授权图书馆向读者收取一定费用和版权费。积极参与我国《著作权法》的修订工作;争取扩大图书馆及其读者“合理使用”的范围。加强对网络侵权行为的预防和惩处,采用数字水印制度,设置防火墙,有效地将互联网隔开,防止非网络内部人员对内网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成立数字作品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协调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者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

7.提高图书馆人员的能力。在资源共享中不仅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图书情报知识、外语能力及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掌握现代技术应用知识和能力。图书馆应从重视工作人员的学历教育转向重视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充分利用这一新环境,通过多途径加紧对工作人员的全面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大图书馆”和“大服务”观,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及引进一批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数据库知识,外语水平高,并具备相当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推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

总之,上述促进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措施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一定能得到很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宣春,蔡代纯.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6):73-75.

上一篇:网络资源管理范文 下一篇:创客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