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合同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0 19:10:39

采购合同管理

采购合同管理篇1

公司采购合同的条款构成了采购合同的内容,应当在力求具体明确,便于执行,避免不必要纠纷的前提下,具备以下主要条款:

(l)商品的品种、规格和数量

商品的品种应具体,避免使用综合品名;商品的规格应具体规定颜色、式样、尺码和牌号等;商品的数量多少应按国家统一的计量单位标出。必要时,可附上商品品种、规格、数量明细表。

(2)商品的质量和包装

合同中应规定商品所应符合的质量标准,注明是国家或部颁标准;无国家和部颁标准的应由双方协商凭样订(交)货;对于副、次品应规定出一定的比例,并注明其标准;对实行保换、保修、保退办法的商品,应写明具体条款;对商品包装的办法,使用的包装材料,包装式样、规格、体积、重量、标志及包装物的处理等,均应有详细规定。

(3)商品的价格和结算方式

合同中对商品的价格要作具体的规定,规定作价的办法和变价处理等,以及规定对副品、次品的扣价办法;规定结算方式和结算程序。

(4)交货期限、地点和发送方式

交(提)货期限(日期)要按照有关规定,并考虑双方的实际情况、商品特点和交通运输条件等确定。同时,应明确商品的发送方式是送货、代运,还是自提。

(5)商品验收办法

合同中要具体规定在数量上验收和在质量上验收商品的办法、期限和地点。

(6)违约责任

签约一方不履行合同,必将影响另一方经济活动的进行,因此违约方应负物质责任,赔偿对方遭受的损失。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规定,供应者有以下三种情况时应付违约金或赔偿金:

①不按合同规定的商品数量、品种、规格供应商品;

②不按合同中规定的商品质量标准交货;

③逾期发送商品。

购买者有逾期结算货款或提货,临时更改到货地点等,应付违约金或赔偿金。

(7)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条件

合同中应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可变更或解除合同,什么情况下不可变更或解除合同,通过什么手续来变更或解除合同等。

此外,采购合同应视实际情况,增加若干具体的补充规定,使签订的合同更切实际,行之有效。

2.采购合同的签订

(l)签订采购合同的原则

①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备法人资格。这里所指的法人,是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独立支配财产,能够独立从事商品流通活动或其他经济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依照法定程序成立的企业。

②合同必须合法。也就是必须遵照国家的法律、法令、方针和政策签订合同,其内容和手续应符合有关合同管理的具体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

③签订合同必须坚持平等互利、充分协商的原则。

④签订合同必须坚持等价、有偿的原则。

⑤当事人应当以自己的名义签订经济合同。委托别人代签,必须要有委托证明。

⑥采购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签订采购合同的程序

签订合同的程序是指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并签署书面协议的过程。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

①订约提议。

订约提议是指当事人一方向对方提出的订立合同的要求或建议,也称要约。订约提议应提出订立合同所必须具备的主要条款和希望对方答复的期限等,以供对方考虑是否订立合同。提议人在答复期限内不得拒绝承诺,即提议人在答复期限内受自己提议的约束。

②接受提议。

接受提议是指提议被对方接受,双方对合同的主要内容表示同意,经过双方签署书面契约,合同即可成立,也叫承诺。承诺不能附带任何条件,如果附带其他条件,应认为是拒绝要约,而提出新的要约。新的要约提出后,原要约人变成接受新的要约的人,而原承诺人成了新的要约人。实践中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就合同的内容反复协商的过程,就是要约―新的要约一再要约―直到承诺的过程。

③填写合同文本。

④履行签约手续。

⑤报请签证机关签证,或报请公证机关公证。

有的经济合同,法律规定还应获得主管部门的批准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签证。对没有法律规定必须签证的合同,双方可以协商决定是否签证或公证。

3.公司采购合同的管理

采购合同的管理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l)加强对公司采购合同签订的管理

加强对采购合同签订的管理,一是要对签订合同的准备工作加强管理,在签订合同之前,应当认真研究市场需要和货源情况,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库存情况和合同对方单位的情况,依据企业的购销任务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为签订合同、确定合同条款提供信息依据。另一方面是要对签订合同过程加强管理,在签订合同时,要按照有关的合同法规规定的要求,严格审查,使签订的合同合理合法。

(2)建立合同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以保证合同的履行企业应当设置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建立合同登记、汇报检查制度,以统一保管合同、统一监督和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处理违约,提出索赔,解决纠纷,保证合同的履行。同时,可以加强与合同对方的联系,密切双方的协作,以利于合同的实现。

(3)处理好合同纠纷

当企业的经济合同发生纠纷时,双方当事人可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企业可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调解或仲裁,也可以直接向法院。

(4)信守合同,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采购合同管理篇2

1.1电力物资采购合同

根据我国合同法定义: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问设立与变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最终协议|21,评定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电力物资的采购合同可以被认为是由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物资在采购中与供应方共同协商并达成一致后,共同签订的一份买卖合同。电力物资的采购合同一般包括:设备销售合同、办公设备买卖合同、办公家具买卖合同、电力工程物资采购合同、协议库存合同等形式。

1.2管理电力物资的采买合同

合同管理内容包括对合同的定义、更改、审査、实施、控制、监督等一系列管理行为。合同管理必须由合同当事人结合企业内部制度和合同要求进行实施。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的管理,则是电力部门对物资采购合同所实施的管理行为。管理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遵循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应当将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日常管理工作。

2电力物资采购合同中存在的管理风险

2.1电力物资采购风险当下市场经济中的电力物资采购存在一定风险,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采购中存在汁划风险:采购计划是对整体采购方案的统筹安排,计划不得当可能导致采购中对物价、货物规格、数量、名称和交货期限等要求存在偏差。

2)采购中存在价格风险:由于投标环境是由供货商操纵,所以常出现互相勾搭投标,蓄意哄抬价格,导致企业采购蒙受不必要损失。

3)采购中存在质量风险:采购质量问题是所有物资采购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个别供货商可能会出现不按招标条件和要求进行供货,导致采购的物资在质量方面无法达到企业采购要求。

4)采购中存在验收风险:在电力物资的采购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交付与验收。只有满足物资交付要求,并实施严格验收,才能保证采购的物资负荷企业生产需要。

5)采购中存在意外风险:天灾或者政策等不可抗拒因素常常导致意外发生,采购中需要考虑意外风险问题”。

6)采购中存在责任风险:电力物资采购过程中采购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杜绝假公济私或者非法谋取私利等问题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2.2电力物资采购契约风险

1)合同文本的选择:电力企业对常规合同的制定,必须建立规范、标准的合同文本,在进行物资采购过程中,必须按照标准合同完成招标和采购合同的签订,主要条款不擅自变更。

2)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授权代表:一般来讲,电力物资的采购环节需要从招标、合同签订、交付验收等方面全程对合同进行管理。该过程中涉及人员较广,而其中部分人员虽经办部分事项,但可能不涉及所在单位的法定人代表授权,或者授权范围大过经办事项内容。可能造成权限风险问题和风险问题。

3)签订合同过程中涉及印章问题:各个企业的印章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和统一,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各类印章起到不同作用,代表不同规则。比如合同签订中常用到的“公章”、“合同专用章”和“业务专用章”等。

4)签订合同中的违约责任问题:违约责任的制定是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行为规范,制定过于宽松或者严格对合同双方来讲都存在利弊,可能会被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判定无效,不利于企业维护利益工作展开。

5)合同签订中欺诈警觉问题:签订合同过程中需要注意合同内容,防止合同欺诈现象发生,合同欺诈很难同正常合同纠纷区别。在签订合同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人持多公司资格“围标”,利用虚假合同主体身份完成合同的签订,然后在接到预付款后潜逃、空壳公司等。

3强化物资采购控制合同风险的内控方案

1)提升采购合同管理风险的防范意识,采购各级管理者需要特别重视合同管理问题,支持对合同签订过程中风险的管理控制。

2)综合提升合同承办人及涉及的管理人员在采购过程中的业务能力和素养,合同管理选用责任心较强的部门人员,提升管理人员的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和管控能力,确保合同签汀、管理符合企业管理内控规定,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3)对企业的合同管理部门赋予一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有效制约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招标、签订、实施、交付、结算等过程中存在的不良行为。

4)内部审计控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发现薄弱制动点、风险点制定针对性措施,并随机抽检以及设备监造等。对已经形成的问题进行补救方案。

5)风险规避。在电力物资采购签订合同过程中,如果存在较大的风险,且风险损失程度严重时,应当主动规避风险,放弃合同的签订。

6)风险转移。在采购合同签订过程中,如果预测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可以对风险进行转移,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部分进行保险投保'

7)风险承担。风险发生时,根据以往风险的损失情况,预先做好损失准备金的备用,发生风险损失后作为弥补。

4结语

企业合理内控是经济发展中必然产物,涉及企业管理各个方面。电力物资采购过程中的合同风险管理十分重要,合理强化合同风险管理中的企业内控,能够确保企业良性发展。同时为供应合同管理过程屮的每一个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提出应对风险,实现安全和服务功能的策略,从源头预防风险,保证企业的材料供给。

采购合同管理篇3

【关键词】国防采购合同;评审专家;管理

一、国防采购合同及评审专家制度

国防采购合同是指军队为保障作战训练以及其他出于国防目的的需求而与供应商签订的关于物资及武器装备采购的协议。国防采购合同评审专家是指符合军队采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以独立身份参加国防采购评审工作的人员。其主要职能是对参加国防采购合同竞标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审查,推荐出中标供应商的候选人,并对供应商所供货物、工程及服务质量等进行评审。

二、目前国防采购合同评审专家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评审专家的奖惩不分明。评审专家与采购合同管理部门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如何调节这一关系,现代管理学提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的目的是提高方的行为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以达到委托方的目标。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采购合同的管理部门并没有制定出科学的激励机制,仅靠微薄的报酬支付来维持与评审专家之间的委托关系,方式单一,标准不定。在对评审专家的不当行为进行约束惩戒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评判标准且可操作性不强,使得作为委托方的合同管理部门对评审专家的违纪行为往往视之任之。不仅给一些专家提供了方便,也严重影响了采购的质量和效益。(2)评审专家资源配置不对称。评审专家是一项重要且有限的人力资源,只有将其进行优化配置,科学整合才能最大地发挥其专业优势,达到合同评审的效果。但在现实中,由于地域和编制的影响,评审专家资源在质量和数量上出现了不对称的现象,很难实现合理配置。一些单位因为节约经费等缘故,往往不愿聘请专家,而是利用一些非专业的人员充数,使得评审工作效率低下,甚至适得其反。一些单位虽然专家资源丰富,可是得不到到合理的配置,原因在于一些部门为了溜须拍马,将一些专业不对口的领导推举成为评审专家,使真正具有专业特长的专家资源得不到使用,既浪费了人才资源,又降低了评审质量。(3)评审过程监督管理不严格。《军队物资采购评审专家管理规定》和《中国人民装备采购条例》中对评审专家的评审过程监督管理的主体和程序都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在实际的专家抽取现场和评审现场也很难见到有监督部门出现,即使有监督部门在场也只能监察评标程序,对评审结果合理性和可行性的监督形同虚设,出现问题,很难取证。为“幕后交易”和“暗箱操作”提供了机会,严重影响了专家评审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三、对策建议

(1)明确国防合同评审专家奖惩标准。合同管理部门和具体监督部门要对评审专家在采购合同评审过程中的表现和取得的评审效果进行评判,对于积极献言献策,提出了重要评审意见并对采购合同的订立及履行起到积极作用的专家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于长期对合同评审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要在年终加发年终奖金,并提前晋职晋衔。对于确实存在违纪现象的专家要将其违纪情况记入档案,和他的奖金发放和职务升迁情况直接挂钩。(2)构建国防合同评审专家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评审专家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利用管理软件,将全军各单位的评审专家信息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整合,并建立诸如评审专家信息模块、专家抽取功能模块、专家信息资信模块、专家评审信息考核模块、远程评审功能模块等功能性管理模块,不仅可以实现对评审专家的科学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实现专家跨区远程评审,达到专家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还可以建立起军地专家联审平台,充分利用地方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中的优秀资源为国防采购服务,以提高国防采购质量。满足国防采购需求。(3)加大评审过程监督管理力度。要使国防采购评审活动始终贯穿公平、公正原则,强有力的监督则必不可少。合同管理部门必须组织有关部门对评审专家的使用和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从专家的选取入库到专家的抽取再到实际的专家评审现场都应该有相应的监督存在。在专家的抽取过程中要采取随机抽取和保密抽取相结合的方式,由有关的监督部门根据采购方式及采购项目的复杂程度确定评审专家抽取时间,并由计算机随机对参与评审的专家进行抽取,抽取结果由监督部门单方面知晓,并由其直接通知被抽中的评审专家,这样既能保证评审专家参与评审机会平等,又能避免评审专家信息提前透露给供应商。特别是在专家评审现场,要有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组织联合监督,并在技术手段上加以保证,如:建立隔音处理和信号屏蔽的专家评审室,实现专家与专家分离、专家与供应商分离、专家与采购人的分离以及专家与外界的分离。对于整个评审过程要进行全程录像,一旦发现评审专家有不正当行为要当场制止,对事后造成严重影响的要追究其责任。

参 考 文 献

[1]綦瑾.军事合同论[M].蓝天出版社,2012

[2]施建辉,步兵.政府合同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采购合同管理篇4

1.合同文本风险

在军队装备采购中,为了以合同形式将采购行为规范化、制度化,合同正文中“合同变更与解除”、“违约责任”等内容基本上采用统一格式的表述。在合同实际执行过程中,有时会造成因格式条款表述宽泛,导致具体执行时无法按照合同约定追责的法律风险。一是格式条款无效导致的风险。《合同法》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格式条款如不能真实反映双方当事人的权益,以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严重失衡时,合同将面临违约风险。例如,购置合同的格式条款提出乙方未按合同规定期限完成交付的,属乙方违约,但在装备交付工作中,因受军方试验试航、场地建设等影响造成拖期交付的问题,如果根据合同约定追究承制单位履约责任,将有违《合同法》确定的公平原则,以致产生合同条款无效的风险。二是合同条款过于简单导致的风险。装备采购合同条款设置中,往往因条款表述过于简单致使责任模糊例如,甲方责任中“按规定组织工程转阶段的质量检查和评审”“协助乙方中报试验计划”、“协调落实试航兵力保障、航行试验海域、配合舰艇及基地设施”等甲方责任并不明确完成时限等要求,而目前造成合同拖期的主要原因中不乏此类情况,条款表述简略,一旦出现纠纷,若想追责将不易界定责任。三是合同文字不严谨导致的风险。往往因合同用词不严谨、不准确发生歧义和误解,致使合同难以履行或是引起争议。如舰船购置合同,合同条款规定的建造节点及经费支付节点中“系泊试验”、“航行试验”等内容,虽在该行业内对此节点普遍共识为开始该项工作,但就合同文本的严谨性而言,并未说明是开始还是完成该项工作,仅靠“普遍共识”、“约定俗成”等习惯做法,将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

2.合同订立主体风险

一是合同主体资格风险。承制单位作为合同主体应当具备法律授予的签订装备合同的相应资质。在合同谈签过程中应通过查看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资质证书、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保密资格证书、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书等,初步确认承制单位的合同签订资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与不具备资质的承制单位签订合同的情况仍时有发生,从而导致因承制单位在质量体系、管理水平、技术能力、保密等方面先天不足,使得军事代表机构对其开展合同履行监督风险加大。

二是合同主体资信风险。简单地讲就是“资产和信用方面的风险”,这体现在承制单位对于合同的履行能力和诚信上。海军装备采购制度改革试点期间,军事代表机构通过节点考核、费用监督等工作,也发现了个别承制单位由于经验不足等因素,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畸高、流动资金短缺,只好拖欠配套单位货款,导致配套设备不能及时供应到厂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合同履约风险骤增。

二、装备采购合同履行监督阶段常见的风险

1.合同履行风险

一是合同履约风险。履约风险是合同风险中最为多见的一种,履约风险可能因为乙方签订合同初期对相关技术、质量、进度、经费等风险预估不足,也可能是军方前期工作不充分,合同签订后技术状态仍然迟迟不能固化等因素,造成合同约定的条款无法实现造成的。二是合同变更风险。在军队合同履行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没有合同变更机制,造成合同无法变更。对装备科研合同来说,由于技术状态调整等原因,在履行过程中发生变更有其必然性。但目前在武器装备采购工作中,军地双方普遍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往往是合同签订之后就“束之高阁”,对于合同内容变更往往通过会议纪要等形式进行明确,却没有及时签订补充协议或变更合同,为日后产生合同纠纷埋下隐患。

2.合同违约处理的风险

装备采购合同鉴章生效后,双方当事人依法受到合同的约束,需要依约和依法履行合同,违约即要承担违约责任。一方面,由于目前装备科研生产承制方竞争性不够、垄断严重、“独生子”产品多,往往导致军方成为“保姆”,被动地变为完成合同的“责任主体”。在合同履行中,由于军地双方在合同履行工作职责界面上也存在一定交叉,且合同违约处罚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合同奖惩条款无法落实.装备采购合同对承制单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承制单位也对如期履约完成合同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导致合同缺乏法律效力。另一方面,海军装备采购合同条款中明确规定“合同履行中因产品质量、进度、技术等原因发生纠纷时,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经协商仍不能解决时,可报请海军机关进行调解。如乙方对调解结果仍有异议,可向总装备部申请复议和裁定。总装备部裁定结果双方均应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军方在发生合同履约纠纷时,按有关条款诉讼的法律救济方式或多或少存在忌讳,不愿意采取法律手段,也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合同救济的风险。

三、建立健全合同风险管理防控机制

合同风险是伴随着合同的订立而产生的,既不孤立于合同之外,又对合同产生重大影响。合同风险产生的主观因素是合同当事人对合同风险的认识不足,合同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够强,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客观因素是合同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应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作为加强合同风险管理的关键和着力点。

1.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在当前装备采购制度改革与军民融合的环境下,军方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就不能脱离市场之外,仅仅按照计划、指令去执行装备建设任务。正视市场交易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增强风险意识,就要求军方必须全面主动地考虑装备采购合同履行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及时制定风险对策,保障军方利益不受损害。其次,装备采购合同风险管理体现为动态的、全过程的管理活动,包括合同订立前后的风险管理、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管理和合同争议纠纷处理的风险管理等环节,必须全面考虑,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为军队采购合同带来风险隐患。第二,要对军队采购合同风险管理人员素质有正确的认识。军队采购合同风险管理是一项具有极强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对参与相关工作环节的人员素质有着很高要求。目前,从事合同风险管理的相关人员对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还存在一定差异,开展相关工作的方法手段也略显不足,必须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着力提高合同管理人员思想认识及风险管理能力。

2.建立健全合同风险管理法规

“军民融合”要求军方融入市场经济中去,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这就要求军方也必须依法对装备采购合同进行管理,从而充分保障合同顺利、高效地履行和合同各方的利益不受损害。要想依法管理,首先要有法可依,原则上应当遵循《合同法》的规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装备采购合同文本,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控法规。同时,军队采购合同又有其自身国防、军事方面的特殊性,仅遵循《合同法》有关规定不能完全满足军队“打得赢”的根本要求。例如在战时,供应商的违约可能造成极大危害,这时如果仅靠合同条款来追究供应商的责任,即便得到了赔偿也不足以弥补损失。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积极向上级立法部门反映,针对承担军品任务的国有军工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研究建立符合军队作战需求的法律法规体系,从而在各个层面引导装备采购工作依法进行。

3.改善合同风险管理体制

为了适应装备采购制度改革和军民融合大环境要求,必须改进装备采购合同风险管理体制。首先,要从军队采购合同管理主体内部的制度规范入手,针对合同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研究建立全面、系统的风险分析及管控方法,通过修订完善现行的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监督等方面法规、标准,从制度上规范合同资信调查、审批、签订、登记、文本管理、合同履行与纠纷处理、合同管理奖惩等活动。其次,要优化装备采购合同管理工作中各部门职责分工,从合同管理流程上,理清不同部门的任务分工,避免多头管理、重叠管理或无人管理现象发生。

采购合同管理篇5

现阶段我国社会与经济都在进行不断的进步发展,建筑行业中的项目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招标采购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始终存在,因此实现对项目采购以及合同管理的科学进行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做好项目管理中的招标采购以及合同管理工作展开探讨。

关键词:

招标采购;计划管理;合同管理

招标采购是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基础与前提。招标采购工作的好坏对整体工程项目发展有直接影响。因此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这对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发展项目管理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在实际运行中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因此,项目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科学管理技术,用科学的手段来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有效解决,这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招投标工作和合同签约保管等工作的正常运行。

1严格控制招标计划,运用计划管理手段

当今社会发展越来月速度,社会中每个行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强。以项目建设为标准来讲,其项目类型涉及面越来越广泛。在项目工程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对招标采购进行全面的准备,该项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中需要涉及到多个项目种类,主要包括工程勘察设计类、咨询服务类以及材料设备类等。在实际开展招标采购工作之前必须进行合理的计划管理,这对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正常运行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保障工程项目招标如期完成。招标计划对招标工作要引导作用,因此在实际进行招标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招标计划。招标计划的合理性对项目计划的实施有直接影响,项目工期的难易程度也会对招标计划造成一定影响。在实际进行该项工作时必须实现对可预见问题的综合考虑,全面广泛是计划内容需要满足的首要条件。同时我们需要提高对招标采购工作每个环节的重视程度,实现对整体工作的优化与完善。首先需要保证的是计划编制时间的合理性,为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各项工作准确无误的进行,必须保证计划的全面广泛性以及可行性。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招标采购工作是项目管理工作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其最终服务对象就是在项目现象进行的招标采购工作。招标计划的编制管控在招标采购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为保证招标项目的齐全性,必须从根本上对是缺项问题进行避免。这对招标工作项目的齐全性有一定要求,这是从根本上对缺项问题进行避免,对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必须实现对招标计划时间的合理安排,在最大限度内对时间进行充足的保证。招标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下面我们对其进行仔细分析。首先是需要编制招标文件以及方案,最后是进行合同草拟工作,其中还包括审查投标人资格、招标答疑以及定标等工作。繁琐且复杂是该项工作的显著特征,因此需要较长的时间完成该项工作。这对工作质量的保证有促进作用。还要实现对预见问题的准备,以便有紧急情况发生时间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2加强对招标质量的监控

为在真正意义上促使招标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不断对招标质量监控进行加强。在实际开展招标质量监控工作时必须实现对施工单位科学合理的选择,这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有重要作用。在实际进行该项工作时我们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确定招标方式

我们有多种方式可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其中主要包括公开招标采购、邀请招标采购以及询价采购。在实际进行项目采购时必须尽量采取公开的方式,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最终实现对最优物资价格的合理选择。这不仅对招标物资方式的组合有促进作用,同时对采购成本的控制有积极意义。

2.2招标方完善投标资质要求

优秀的产品供应商对招标工作结果有直接影响,招标方需要进一步实现对自身投标资质的完善与优化。投标资质过高会给项目资源的供应带来较大风险,也不能实现对控制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在实际对其进行设立之前必须实现对市场行情的充分的了解,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与问题后实现对投标资质的合理制定。

3运用合同管理手段

工程项目建设中,合同是保证招标人和投标人各自利益的法律保障,因此,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同管理有利于规范工程项目各方的市场行为,维护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将项目风险降到最低。合同管理中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流程管理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分类管理原则、综合管理原则。要采取相关措施把这几个原则应用到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去。3.1建立健全合同实施保证体系。为了确保合同实施中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更好的控制工程项目的合同事件,就要求建立健全合同实施保证体系。3.1.1建立合同管理的具体程序。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合同管理涉及的事物多且杂,既要根据不同时间和要求安排协调制度,又要权衡各种相关因素,订立具体工作程序,使工程管理人员有章可依,从而保证工程项目合同的正常实施。3.1.2建立健全合同文档系统。建立健全合同文档系统是保证合同有序履行的基础。合同文档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因一方失约造成损失的赔偿依据,是保护正当利益的武器;有利于工程项目进度的监控,对工作进行总结和报告。3.1.3合同交底,实施目标管理,明确合同责任。在正式签订合同后,一般由项目部人员具体的执行,这就提高了项目部人员的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要努力学习合同条款,全面了解合同规定的相关内容,同时,合同管理人员应该与项目部门负责人进行合同交底,从而更好的了解合同责任,及相关法律责任。在当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工程项目要及时调整管理措施,用合同确保双方利益,做好合同交底工作,完善合同管理系统能够促进工程项目的发展。3.2强化合同实施过程控制。强化合同实施过程控制有利于保障合同规定内容的切实实施,在合同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合同双方间的沟通、交流,要把各种安排落实到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信息管理,确保合同顺利实施。3.3合同争议及纠纷管理。在履行合同要求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争议和纠纷事件,如:招标中计价争议,黑白合同,以他人名义签订合同,实际情况与合同规定不符等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就要运用合理的方式和有效的法律手段,预防和避免纠纷的出现,对纠纷做好管理,积极面对索赔。索赔的主体是双向的,造成索赔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部分风险难以避免,需要对风险进行识别、规避,将风险降到最低,预防、控制损失,保证利益的最大化。

4结束语

通过本文介绍,可以看出招标采购及合同管理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它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标采购是项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招标采购工作做好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整体发展。合理选择优秀的供货商能够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对提高项目工程质量具有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徐丹.探讨如何做好房地产开发项目招标采购及合同管理[J].中华民居旬刊,2014(24).

[2]刘勇.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4,42(8).

[3]杨洁.探讨如何做好项目管理中的招标采购及合约管理[J].科技风,2012(1).

采购合同管理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方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事业单位的物资供应环境市场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但其经济合同管理的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对各种数据的处理上手工操作还占较大比例,这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适应。为此,探讨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方法,对于改进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迫在眉睫,至关重要。

一 完善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框架

任何一种管理形式都有其特有的框架和结构,经济合同也不例外,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框架是以市场经济和物资供应为前提进行的,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即思想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效益评价体系。

第一.思想体系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体系的宏观基础即有秩序的市场经济和物资供应管理体制;(2)体系的价值序列为法-理-情;(3)体系的立足点为自律和自卫;(4)体系的理论基础即知识性,包括法律、法规、系统控制、信息论、电脑技术、效益分析;逻辑性,包括目标设立与优化、人才培训、机构制度完善、标准化和实践等,时间性,包括合同的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后期管理等。

第二,组织体系的主干是:主体决策——业务制衡——全程控制。一是审批采购计划和订立合同;制订合同管理制度;解决合同签订履行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决定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奖惩等。二是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承办经济合同管理的具体任务;三是各业务部门配备一批熟悉业务知识和具有丰富合同管理经验的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合同,向上反馈合同管理信息等。

第三,制度体系主要包括:(1)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即对本单位合同实行由专门合同管理机构全面统一管理合同的制度。(2)合同授权委托制度,对外签订合同一律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书面授权委托,授权人或复人在规定的权限、范围、期限内签订合同。(3)合同审查制度,即规定各有关部门在合同审查中的职责、审查程序、审查内容、审查标准、审查时限,保证合同正确签订履行的制度。(4)市场调研和市场竞价制度,即在合同订立前对合同标的价格、质量和厂家品牌等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行情、采取招议标订货、批量订货、等方式,优选供应厂商,努力追求物资的功能价格比最优化。(5)主体资信调查制度,即在合同订立前对对方的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誉情况及委托人等进行认真考察,并逐一建立起客户档案。资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对方单位是法人还是其他经济组织,是个体工商户还是农村承包经营户;对方单位的地址、规模、性质、主管部门、成立的时间、注册资金数额;通过审查营业执照,看合同标的是否属于对方经营范围,确保有履约能力;企业法人代表人或负责人品性、学识是否优良t委托人资格是否真实,合法,手续是否齐全t通过税务部门咨询,看对方近三年经营效益状况,对方所持的营业执照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每年及时参加了年检。(6)文本审查制度,文本审查是签约的实施阶段,其目的是保证合同合法、合理,维护本单位的合法权益,因此在文本审查时要严格把握。文本审查的主要内容有:看合同对方名称是否与合同专用章一致;看合同标的条款是否明确、合法,保证不属于禁止(或限制)流通物;看标的数量是否确定计量单位是否明确,不得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看标的质量条款标准及其代号,编码是否正确,保质期限是否明确,看价格或酬金是否有约定,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总标的额是否正确,货物履行期限、地点、方式是否有明确约定,结算方式、时间约定是否明确,是否合法,违约责任条款中违约金约定是否合法,如无法律规定,数额是否恰当,是否能有效地制约对方;看纠纷解决方式条款地点、机构选择是否正确、恰当,是否对我方有利,如选择仲裁条款书写是否规范;双方约定条款是否合理、合法和必要。(7)履约检查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将履行情况与合同约定相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履约检查的主要内容有:看是否按合同约定方法、时间、地点进行了标地物交付;看价款或酬金支付是否严格遵守合同规定,是否有逾期现象;看货物包装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如发生违约或纠纷是否追究对方单位的违约责任,纠纷发生后是否按合同约定方式或法律法规方式解决。如需向人民法院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是否在有效期内办理或申请仲裁手续。(8)限额审批制度,对于不同类别的物资采购合同在审批会签后,规定限额以上的合同还要分别由主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签批,再由合同部门审核盖章后方可生效。

第四,效益评价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评价的指标体系。(2)效益的评价方法。(3)合同成本的构成。

二 实行全面合同管理

在研究和建立合同管理模式时,要注意其可操作性,不脱离现状又不停留于现状,从现状向既定的目标过渡。力求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统一,理论性操作性与实际可操作性相统一,既满足现实应用的要求又为以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力求避免停留在浮浅的表面分析、现象罗列和一般化经验总结上,要着力于目标管理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论的运用上,由此可达到以下三个目的:(1)探索一个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阶段性的管理目标;(2)制订一个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协调性和开放性的完整管理体系;(3)确立一个具有动态的,受信息调节而又符合法律规范的控制体系。

在事业单位的对外经济合同中,应把所有的物资采购业务纳入合同管理,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提高事业单位整体效益上,对反映经济活力契约化水平的各项指标实行全额管理。主要包括以下要求:一是规范使用合同文本。对合同文本使用率、合同签订率、合同签证率、合同限额审批率等主要指标实行全额目标管理均力求达到100%。二是实行合同全过程管理。签订合同前要根据事业单位生产需要提出合同采购计划和签订申请,批准后洽谈、草签合同,再提报上来进行集体审批,签订合同后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督促履行,合同履行后办理结算手续;合同发生纠纷后,依法进行处理。三是运行业务合同化机制。事业单位所有的对外业务都要全部签订合同,做到无合同不采购,无合同不验收,做到无合同不结算,无合同不付款。

三 完善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采购合同管理篇7

【关键词】核电;汽轮机;配套散件;采购合同;执行管理

0 前言

设备采购是核电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交货是设备制造完工、具备交付用户安装条件的一个重要标志,到货是从制造厂装车发运、经过路途运输、抵达目的地的过程,设备到货也意味着采购合同进入了收尾阶段。对于合同用户而言,从设备制造至到货阶段可以统称为设备采购合同的执行管理。

核电站汽轮发电机组(简称“TG”)设备采购合同主要包含汽轮机、发电机、励磁机、凝汽器、汽水分离再热器及其辅助系统设备,是核电站常规岛主厂房中最庞大、最关键的设备,这些设备的安装进度往往是常规岛安装关键路径,而设备物项到货通常直接影响现场安装进度的顺利与否。

福清核电6台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组设备全部由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套供货(简称“东方电气”),具体由下属三大支柱企业实施制造: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简称“东汽”)、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简称“东电”)、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简称“东重”)。TG设备采购合同含1.5万多项设备及材料,近20万件的总体数量,其中设备配套散件部分由东汽供货的汽轮机和凝汽器就占据整体75%的数量。换而言之,如何有效解决好汽轮机和凝汽器散件交货管理,即可基本实现TG设备采购合同散件交货管理的突破,进而积极影响庞大的TG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效率。本文以比较典型的福清核电3号机组汽轮机配套散件到货为例,进行管理实践总结与探讨,可为由国内汽轮机制造厂供货的核电机组TG设备采购合同交货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另外,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近五年来国内新建核电站的汽轮发电机组成套设备较大份额的供货合同订单。因此,本文的管理实践总结,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推广价值。

1 配套散件交货管理特点分析

福清核电3、4号机组采用由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制造的单轴、三缸、四排汽、冲动式凝汽式半转速核电汽轮机,每台汽轮机配置一套单层的高中压模块和两套相同的双流低压模块。其中低压模块的主体设备有低压外缸、低压内缸、低压转子、轴承箱、隔板、汽封体、分流环,共86件。除此之外,全部为主体设备所配套的散件,主要有连接螺栓、螺母、垫圈、调整垫片、止动垫片、板、密封环、悬挂销、定位键、螺塞等,它主要起到连接、紧固、拉伸、调整、隔热、密封、限位、定位、支撑、封堵等作用,大约有6万余件数量。

国内汽轮机厂家下属制造分厂多达10余个,且各分厂地点布置在方圆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不等。在各个制造分厂承担集团分派的任务指标过程中,以内部产值提升或重点任务完成作为首要目标。汽轮机主体设备体积大、制造周期长,占据采购合同的价值份额较高,每完成一个重大的制造节点,通常即可申请支付设备里程碑制造进度款,因此制造厂领导关注度高,生产积极性强。而主体设备的配套散件通常对制造分厂的产值贡献不高,数量巨大且繁杂,费时费精力,因此制造厂对设备配套散件生产的重视程度不足,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配套散件的交货进度。

2 现场施工工序与配套散件到货的时间分析

在福清核电3号机组TG设备采购合同交货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汽轮机主体设备与所配套散件出现不同程度的交货滞后,直接导致一体化三级施工进度计划调整了4个月,并制定了新的B版汽轮机三缸扣缸完成里程碑节点目标。从福清核电3号机组A版一体化三级进度计划中汽轮机本体低压部分安装主要施工工序与配套散件到货时间进行对比分析来看,主体设备到货时间较工序计划开始时间均有一定的提前量,但配套散件到货最大的偏差时间为95天。因此,配套散件的到货情况,是制约3号机组汽轮机本体安装进度计划顺利实施的主要原因。

3 设备采购合同执行管理

3.1 明确职责分工,打造管理团队

组织是实现目标的最重要因素,为扭转3号机组TG设备配套散件的交货局面,实现4号机配套散件交货管理目标的突破,依据各单位的合同关系进行角色定位,并明确分工出施工单位、EPC总承包单位(分福清项目部、北京采购部)、东方电气(含东汽)三个主体单位的职责,强调各单位科学策划,紧盯目标,重抓落实,努力打造出一支善于事前策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的管理团队。

3.2 建立统一接口管理模式

在明确各单位职责的基础上,从流程管理、清单模板、设置唯一接口人三个方面统一了接口管理模式,对散件交货管理的管理措施进行了细化和明确。

3.2.1 根据已明确的各单位职责分工,理清施工单位(物资部、施工队、计划部)、EPC总承包单位(含福清项目部、北京采购部)、东方电气(含东汽)三方的清单从提交核实落实反馈的流程,并明确每一个流程的处理周期和建立月度反馈机制。

3.2.2 鉴于配套散件清单条目较大,经各方多轮次的充分协商,基于各方使用、落实方便的前提下,规范了统一的配套散件清单模板,最大限度的节约反馈时间和提高落实效率,使各方在统一的清台上沟通交流。

3.2.3 各单位指定一名负责人作为唯一的单位接口人,负责需求清单各个环节的提交核实落实反馈,确保信息的统一出口,使各方沟通交流建立在统一的接口平台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复沟通成本。

3.3 成立专项协调小组

为应对现场临时突发急需散件物项,在第一时间内机动灵活地响应现场施工需求,以及当制造进度计划出现一定的偏差量时,有组织,有意识的能在第一时间内通过各种渠道予以协调解决。

3.3.1 由福清项目部、北京采购部、东方电气、东汽四方各抽调两名计划工程师,组成配套散件专项协调小组,针对现场急需物项深入东汽下属制造分厂进行重点落实与督促。

3.3.2 通过长期驻厂或短期出差的方式深入东汽下属制造分厂或车间进行逐条散件的落实,可以确保配套散件的交货效率和力度。

3.3.3 打破传统福清项目部需通过北京采购部协调督促厂家交货的工作方式,针对现场提出的急需散件,可直接与东方电气建立联系渠道,可以将福清现场实际进度和需求情况第一时间反馈给制造厂家,确保信息准确性和及时性。

3.4 建立季度设备制造、交付协调会机制

由北京采购部负责组织建立季度设备制造、交付协调会机制,以施工单位编制的五级施工进度计划和由东方电气编制的制造、交付一体化三级进度计划为导向,每季度召开设备制造、交付协调会,并由东方电气承办会议的相关工作。该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北京采购部系统设备处处长主持,主要协调解决福清核电3、4号机TG设备制造、交付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参会人员由各单位的处长、进度控制经理、商务经理、监造工程师、项目经理组成、车间主任。

3.5 建立计划的跟踪、纠偏、考核机制

3.5.1 计划的跟踪

由东汽计划工程师根据制造、交付进度计划,深入各制造厂区、车间,做好进度计划的日常跟踪、检查、记录。

3.5.2 计划的纠偏

当制造、交付进度计划出现偏差≤7d时,通过车间班长、主任进行协调,通过延长工作时长、调整制造工位、增加制造人力等组织措施进行纠偏。

当制造、交付进度计划出现偏差>7d时,提交季度制造、交付协调会讨论,或通过专项协调小组向各自上级汇报,并采取调整厂内的排产计划、优化制造工序流程、调整现场施工逻辑等措施进行纠偏。

3.5.3 计划的考核

为体现进度计划的严肃性,使计划掷地有力,按时完成。由东方电气负责编制TG制造、交付三级进度计划,并经季度设备制造、交付协调会讨论、和生效,由北京采购部对该计划的到货情况进行考核。

4 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管理实践总结建立起从配套散件需求清单的提交、核实、落实到反馈的流程管理和计划的跟踪、纠偏、考核、会议等一套完善的TG设备配套散件交货管理机制,已经在福清核电4号机设备采购合同执行管理中应用实施,4号机配套散件到货时间相比于现场需求时间有40~130天的提前量,故证明一系列管理措施是有效的、可行的。

5 结束语

采购合同管理篇8

Abstract:For there are altogether seven risks for the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facilities purchasing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

关键词:材料设备;采购风险;措施;方法

Key words:Construction facilities;Purchasing risk;Measure;Method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1-0126-02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是指由于政府采购运作过程中因管理缺陷、运作失当以及外部事件冲击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采购失败而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包括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具体说来,如采购预测不准导致物料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或超出预算、供应商供货不及时、提供货物不符合合同要求、供应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甚至违法行为。具有隐藏性、突发性和连锁性等特点,是处于体制变迁中的风险,是市场经济中客观存在的的必然现象。根据多年政府采购业务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认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主要分为七种:

(1)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不考虑采购主体内部控制结构、外部因素的前提下,采购某一项目而造成采购失败的可能性。固有风险主要指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导致采购失败而形成的风险。虽然在政府采购过程中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完全保证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实现预期目的。

(2)采购计划风险。请购单位或使用单位、项目管理部提出的采购计划不准确或不科学,直接导致采购过程中的计划风险,即采购数量、技术要求、交货期、质量等与采购预期目标发生较大偏离,这既不利于采购与合同管理工作,也不利于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

(3)采购围标、串标风险。围标是指多个投标单位在其中某一投标单位的统一组织下,投同一个标,并确定谁投高标,谁投低标,确定谁中标;或者多个投标单位自行组织投标,协商谁投低标,谁投高标,谁中标。串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投标单位虽然分别单独投标,但暗中协商投标,并暗中联合。即不管谁中标,都联合完成本合同任务,投入和利益共同分成。围标、串标不仅严重损害了采购人的利益,还扰乱了整个市场经济秩序。

(4)采购合同履约风险。在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供应商的延迟交货、质量不满足合同约定、规格型号上货不对路等违约行为,虽然在合同条款中约定了具体违约罚则,但还是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影响整体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5)内控风险。主要指采购主体未建立起有效的政府采购控制制度,一方面请购、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没有交易授权,没有相关主管人员签字;另一方面请购与审批、采购与验收、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等不相容岗位未适当分离,以致于为一些弊端的产生提供了空间。

(6)道德素质风险。缺乏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廉政教育和培训,在进行政府采购过程中,滋生部分政府采购人员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从而直接或间接引发采购风险。

(7)监管风险。由于政府采购管理和执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不明确,缺乏法规和制度规定,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缺乏具体的监管手段,沿用传统的行政手段办事,实施监管落空。

如何应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科学、合理规避和降低采购风险,实现采购预期目标,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九方面基础工作:

(1)以人为本,加强政府采购人员的队伍建设,是防范和化解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的基础。首先,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随着政府采购规模、范围和领域的延伸,政府采购需要大量的既懂招投标、合同、法律、市场调查,又懂机电、建筑材料设备等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形成一种诚信、公正、公平的环境,通过道德的力量约束每个人,使每个人具有良好的动机和思想,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树立政府采购良好形象。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控职能,是防范化解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的核心。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一方面请购计划、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应有交易授权,有相关主管人员签字;另一方面请购计划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与验收、采购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应适当分离,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完善政府采购。

(3)加强采购信息管理,是搞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工作的基本环节。在采购领域当中,信息管理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重政府采购业务操作,轻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政府采购事业的推广与发展,直接影响到采购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加强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可以打破信息的局限性、地域性、不对称性等不公开因素,让更多的对采购感兴趣、满足采购要求的供应商参与到采购工作中来,也给采购人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另外,还应加强采购过程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采购过程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评审专家针对采购文件中的问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修改意见;二是参加采购的人员根据实际工程需要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三是在采购文件中遗漏和忽视的问题。通过细心的收集和整理上述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采购要求,重新发给各投标人,以实现采购到性价比最优产品的目的。

(4)完善采购文件的编制,做好采购准备工作。由于工程用材料设备的采购时间一般都要求的十分紧张,在编制文件上有可能存在提出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有偏差、不够完善等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需要在编制采购文件时与监理公司、设计院、使用单位等有关单位共同商定相关条款;二是由技术主管部门对采购文件认真审核,对于特殊复杂的材料设备,可以组织必要技术交流会、产品推介会、专家论证会等活动,增加对产品及供应商的了解和认识。

(5)对拟采购材料设备和潜在供应商进行必要的考察、分析和筛选

在采购前对不了解的产品和供应商进行考察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增加对产品的性能、质量、供应商综合实力等方面的了解,便于明确拟采购产品的定位和技术要求,让质量、档次基本处于一个水平线的供应商参加投标;一方面可以货比三家,在采购工作中占据主动,避免被一时的虚假现象所蒙蔽,掉进“远期陷阱”,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采购风险。

(6)选择好采购方式,做到事半功倍。采购方式原则上应该以公开招标采购方式为主。但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方式的选择更应该遵循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于工期比较紧张、价格难以确定、编制的采购文件存在需要进一步明确而又暂时无法明确等情况,比较适合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进行采购,这种采购方式比较灵活,在谈判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明确并完善我们的具体要求。采用竞争性谈判的采购方式可以弥补招标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可以解决因材料设备品目的繁杂性、技术的复杂性、设计的不充分性、价格的多样性、时间的不确定性等原因造成的紧急采购需求,满足采购人不同的采购要求,提高采购工作效率,规避采购风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7)把住“三关”,做好采购合同监督管理工作。把住“三关”,即技术方案审核关、履约过程监督关、竣工验收关,这是强化采购合同监督管理的关键所在。首先,在采购前技术主管部门应对采购文件中材料设备的质量标准、技术参数及规格型号等进行量化、细化审核,确保采购工作完成并签订合同后没有或者只有微小的变动因素。其次,加强合同执行中的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对合同执行中出现的违约、违规等问题,各相关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进行严肃处理。涉及违法违纪问题,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第三,搞好安装调试完毕验收工作。材料设备采购合同验收是一项综合性的验收工作,必须对照采购合同逐项逐条验收,严格把关。大型特殊的材料或设备需要邀请国家、省市质量监督部门的专家,请专家帮助把关。凡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必须限期整改;凡有违背合同规定的,必须及时查明原因,报有关部门严肃处理。这是强化合同监督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牢牢把握。

(8)严格控制合同变更。材料设备合同履约中的变更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变更控制涉及项目建设管理部门、监理公司、设计部门和供应商各方的利益。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采购合同执行中,若遇到必须调整的项目,项目现场管理部门必须及时上报,经技术主管部门、造价控制等有关部门现场核实后重新采购或与原供应商签订合同(补充合同),这是强化采购合同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

(9)邀请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和监督采购过程,提高整体工程项目的满意度。在整个采购过程中,邀请设计、施工、监理、使用、纪检监察、供应商、财政、发改委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和监督,得到各方面的合理化建议,从而使采购工作少留遗憾,使工作人员不犯错误,完善工程的使用功能,提高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最大限度的提高各参与单位和部门的满意度。

做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应对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证政府采购的经济性。政府采购经济性,也可以称为经济政府采购,是指在满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正常行使公共管理职能需要的前提下,用最少的钱实现政府项目的采购,达到节约财政性资金,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的目的。强化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树立成本意识,强化采购管理,有利于及时采购到质优价廉、符合项目要求的材料设备,从而能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的经济性。

(2)有利于营造安全的工程类项目管理环境。项目和项目管理是在一个远大于项目本身的管理环境中实施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明白这个大的环境,安全的项目管理环境对于工程项目的最终成功是必要而不充分的。强化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在进行采购管理的同时,树立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可以规避风险或将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消除项目管理的后顾之忧,营造工程项目安全的项目管理环境。

(3)有利于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项目管理就是项目为对象,由项目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以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的采购管理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有效的确定项目管理与实施的关键,最终使工程项目管理的总目标高效、可靠、最佳的实现。

(4)有利于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上一篇: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范文 下一篇: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