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合同书范本范文

时间:2023-11-15 11:18:29

采购合同书范本

采购合同书范本篇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标;质量控制

0 引言

高校图书资料采购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首要环节,对馆藏质量、馆藏结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科技、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图书馆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的重要地位(生均图书与年进书量),各个高校对图书馆的图书采购经费都加大了投入。如何充分发挥文献购置经费的最大效益,以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是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思考的问题。

图书采购政府招标有利有弊,但高校图书馆实行图书采购政府招标已是不争的事实。高校图书馆充分享受了图书采购政府招标的优势,也对不利的一面深有体会。图书采购政府招标一般是每年进行一次,中标书商存在不稳定性,每一次招标,中标书商不一定与上一年的完全相同,新的合作将会伴随机遇与挑战。因此,探讨高校图书馆如何主动加强对中标书商的管理,使图书馆对中标书商的管理规范化,让图书馆与中标书商能真正从图书政府采购中受益,实现图书政府采购的双赢无疑是个值得研究的现实课题。

1 高校图书馆实行图书采购招标的意义

1.1 有利于图书馆选择有实力、重信誉的书商 2004年以来,我国逐渐放开了图书零售市场,形成了新华书店、出版社、民营书店互相竞争的态势。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集中采购的大户,已经成为各大书商重点追逐的对象。实行图书采购招标使得众多的书商在同一平台竞争,学校通过审查招标文件,对投标公司的资质进行审查,在众多的书商中选择综合实力最强的公司进行合作,保证图书馆文献采购的质量和数量。

1.2 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经费 引入招标机制,将图书采购市场化,使图书采购经费被更加合理的利用。为了能够在招标中确立优势,各个书商都在想方设法压缩成本,降低利润,在标书中明确给出最优惠的折扣,这实际上也是客观的降低了文献的价格,使图书馆在原有经费的基础上买到更多的图书。

1.3 能获得更多形式的增值服务,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实行图书采购招标,可以要求馆配商提供诸如中文图书新书的采访数据及编目数据和免费提供图书粗加工服务。有了这些配套服务,可以减少图书馆的加工人员,减轻分编人员工作的压力,缩短了新书上架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1.4 有利于真正做到阳光采购,从源头上杜绝腐败 在施行图书采购招标之前,图书折扣一直是敏感的话题,实行招标采购之后,由学校国有资产处、审计、财务、纪检、图书馆等多个部门联合参与,将图书折扣写进合同中,在增强采购工作透明度的同时规范了采购人员的办事行为,从源头遏制腐败行为的产生。

1.5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馆配商的到书质量,提高到书速度与到书率 图书馆通过招标采购,可将图书质量、到书时间、到书率等条件纳入招标合同。既保证了图书馆到书的质量,也加快了图书与读者见面的时间。

2 图书采购招标中存在的问题

2.1 图书采购的采购对象具有不确定性 图书招标时,成交的产品是未定的,因为招标后图书馆才开始采购,直到采购停止前其成交产品才完全确定。图书招标的标的就是需购买的图书,然而图书馆在招标时却无法列明标的,因为图书馆的入藏图书与一般物品不同:

第一,品种多,入藏图书具有多品种的特点,一定采购额含有几千甚至几万种图书;第二,品种无法预先确定,图书馆采购的图书仅能依据出版发行的情况来挑选,而招标时根本不可能预知可供图书的品种;第三,图书采购要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对采购的书目清单适时调整,不断更新。因此招标时无法确定所需购买的品种,而使标的不明确。

2.2 评标的标准难以量化 图书招标的评标项目一般有六个方面的内容:折扣、服务、数据、加工、信用度、合作单位业绩等。在这六个方面中只有价格是客观明了的、可比较的,其余在没有实质的合作之前都难以衡量。因此,评委对各供应商的投标书中所做的承诺在评标时无法量化考核,做出真伪判断。结果就是谁的标书做得好,谁中标的可能性就大,导致某些书商的各项服务承诺在达到中标目的后却无法履约,最终使图书馆的采购工作变得很被动。

2.3 没有具体的交货期 图书资料的采购是一种持续行为,不可能每提交1次清单就招标1次,只能以购书经费的总额来进行集中招标,确定图书供应商,然后图书馆不定期地向供应商提交采购清单,直到采购金额达到招标金额为止。一般图书资料(指定书刊资料除外)招标采购时无法提供具体的购物清单,也不能约定具体交货期,招标时书商只能承诺笼统的到书时限,因此在到货时间方面,只能做一些原则上的规定。

2.4 低价中标使采购的图书质量不高,影响图书馆馆藏质量 由于开价太低,书商几乎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经营,甚至有些书进货价高于承诺给图书馆的供货价。因此,书商只提供高折扣的图书,价低往往导致图书馆只能购得“大路货”,图书馆购进的图书只是凑数,实际上也造成了另外意义的购书经费的浪费。更有甚者,所供图书中夹杂特价书或盗版图书。

2.5 图书招标委员会委员的组成及一味注重图书折扣的取向,不利于选择到最佳的馆配商 当前很多高校的图书采购招标刚刚起步,在成立招标委员时依然沿用了其他物品招标时的成员,即国资、审计、监察、纪检和图书馆。由于招标委员会的成员来自学校的各个部门,图书馆方面专家代表人数较少,很多领导和代表不是图书馆领域的专家,一般都不熟悉图书招标采购的特点和采购部门对配套服务的需求,而导致图书馆的意见被忽视或弱化,过分依赖于图书折扣,使得一些进货正规、服务完善但运营成本相对较高的书商中不了标,而许多劣质书商依靠单纯的低折扣却有可能中标。

2.6 图书供应商无法实现应有的承诺 为了能在图书招标中获得图书供应权,有些图书公司在投标时做出了很多的承诺,对标书提出的各项要求也都满口答应。以诸多的优惠条件博得专家的信任和偏爱,最终得以中标。但实际上在履行合同时,由于自身实力不济,无法实现当初投标时的承诺,主要表现在:

①受到书商的自身实力和进货渠道的限制,提供图书品种无法保证图书馆全面的采购需求,另外就是一些专业性强的图书进货折扣较高,供货商考虑到利润的问题,不愿提供。②到书时间不能保证,由于服务众多客户,供货时间的冲突导致无法正常到货的事情经常发生。③一些中标图书公司对数据的制作不专业,无法满足高校图书馆在采访和编目MARC方面的要求。

2.7 有些图书无法从馆配单位取得 在图书市场上,受众多主客观因素影响,馆配商供书品种上不能满足高校图书馆多样化馆藏需求,如很多教师读者急需的设计资料、年鉴工具书、某些专业学术性图书、地方出版物、交流出版物和高教社出版图书等,要么是无法提供,要么是量小利微、超过折扣范围,不想做。

3 图书招标采购的质量控制策略

3.1 招标工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3.1.1 科学制定好招标文件,合理设置图书采购评标委员会。科学制定好图书招标文件是图书招标采购工作的起点,也是关键的一环。准确、规范、科学地制定招标文件、招标程序、商家资质预审规则、投标商招标书、评标标准等相关文件。将馆配商数据加工、信息服务、到货率等评分纳入到评标标准中来。评标委员会应适当增加图书馆专业权威人士的构成比例。科学的招标文件和评分标准以及结构优良的评审团队,是图书招标采购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保证。

3.1.2 制定合理的招标周期。中文图书的采购招标,与一般设备物资的采购招标不同。图书采购具有采购品种多、单个品种数量少的特点,且采购任务是持续的、分批次进行的,不可能一次完成。因此,建议招标周期为2~3年比较合理。

3.1.3 采用多标底招标,博取各家所长。每个书商都有自己的经营特点和经营优势,为避免少数供应商恶意低价中标,可以将采购总标分成多个标底,以选择多个不同的供应商。

3.1.4 合理设定中标家数及份额分配比例。分成多个标段,选择多家供应商。多家书商中标后,按照分值由高到低地分配招标采购总额度的80%,各家的份额分配比例应科学合理。同时预留20%的采购额度机动分配给其中服务做得好的供应商。这样可以促进几家供应商的良性竞争。同时,可防止出现中标的书商不按合同办事,不得不重新进行招标的麻烦。预留经费的分配要采取公正公开的方式,防止其他问题的出现。

3.1.5 实行滚动招标方式。高校图书馆购书量大、品种多,任何一家供应商都是难以满足的。加之图书馆文献采购对连续性供货的要求,这就需要确定5~6家实力强的图书供应商来参与图书采购。为了保证馆藏资源建设质量和图书馆工作的连续性,有必要实行滚动招标方式进行图书采购。即从上次中标的供应商中确定1~2家直接滚动到下一周期作为图书馆的供应商,而其余份额则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另行确定。

3.1.6 招标时应预留部分专项的非招标性经费。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节约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固然很重要,但采购高品质的文献资源,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才是采访工作的最高目标。因此,在招标采购的同时,也要注意采购渠道的调整与改进。高校图书馆全年图书经费总额不全用在招标采购上,要预留部分专项的非招标性经费,以保证馆藏图书资料的专业性、学术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建议每年预留采购经费的1/20,用于此类图书的自主采购。

3.2 图书馆工作规范在图书招标采购工作中的质量控制

3.2.1 图书馆应加强图书采购的计划管理。高等学校大多数是行政事业单位,图书经费拨款时间常规是年初,且每年的经费常处于变化中,为避免经费变化的影响而与中标商产生合同纠纷,图书馆大多是在图书经费下达后才进行采购招标。而学校的经费使用一般规定,当年经费只能当年使用,不能跨年度,这样,完成招标,供应书的时间也就只有差不多半年了。因此,图书采购应有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在完成招标工作后,严格按采购计划表进行采购,要科学地确定合理的交货期,既保证供应商有合理的图书采购和加工周期,又能保证图书质量,按时完成采购图书计划。

3.2.2 签订规范化、内容详尽的图书采购合同。图书招标结束后,图书馆将和中标书商签订图书采购合同。在合同中要详细列出书商在标书中的承诺,对于一些知名出版社和针对本校专业的出版社要重点列出;对于书商在标书中承诺的一些服务,如:送货到馆、协助验收、加盖馆藏章等要明确记录;增加对书商的约束条款,明确对书商违约行为的认定;制定因书商违约而中止合同的处罚;明确书款的结算周期和结算方式。合同细化,包括中标书商每次选送书目信息的及时性与出版社范围、订书的到馆率、差错率、自选图书的到货率、图书加工的质量、编目信息的质量等。对于细化内容的执行,要有相应的考核规则和验收记录,以备下次招标之用。

3.2.3 图书馆验收人员要严格按订单验收,做到价量相符。采购人是查验图书的重要防线,要及时对图书认真查验,核对书目、册数、金额是否与自己的要求相符。验收是图书采购招标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关口,能有效确保验收质量,减少图书采购质量风险。

3.2.4 图书馆加强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考核,规范供应商的行为。目前,高校图书招标工作是每年进行一次,由于种种原因,中标商更换频繁,对于图书馆业务非常不利。因为新的书商难以在短时间内搞清某个院校的馆藏结构、学校专业设置、科研水平等情况,也就难以准确地提供所需要的书目。

因此,招标院校应对供应商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来选择具有相应资质、能力与信誉的供应商。高校图书采购招标,应该在评标前做好投标供应商的考察工作,掌握投标商的信誉度和服务质量;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及时对图书供应进行催交,解决供应商在供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开展对合格供应商的考评和管理,对于供应商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诚信危机等须立刻进行评价评估和采取果断措施止险。

3.3 书商行为规范中的图书采购质量控制

3.3.1 规范书商的书目提供。一般书商会根据图书馆的要求来提供采访书目,做得好的书商会定期提供。但图书供应商都有自己的经营倾向和对出版社的偏爱,他所提供的很多品种未能满足大学图书馆对质量高、专业性强、学术性强图书的需求,因此要规范书商提供的采访书目。

3.3.2 建立科学合理的书商考核体系。关于书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研究和实例应用业内已有文献发表,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已有的成果和自身的具体情况,构建一个科学有效、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对中标书商多方面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根据考核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几个等次,各等次采取不同的激励或惩罚措施,这对书商加强公司内部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优质服务也可起到一种鞭策作用。

3.3.3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高校图书馆要把风险防范贯穿于图书招标采购和业务外包的整个过程中。一方面,要细化合同,将影响图书采购质量的各项条款尽量细化。另一方面,图书馆要依据合同加强对图书供应商的检查和监督,对供应商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写出统计分析报告,并与供应商就评价结果及时交换意见,督促其认真履行合同。对不能履行协议的,随时终止协议,防范来自于供应商的风险。

3.3.4 建立中标书商信息档案。了解是合作的基础。建立中标书商,特别是新中标书商基本信息档案,是熟悉与了解中标书商各项信息的有效渠道。档案至少应包括公司名称、地址、经营资质、经营方向、服务特色、管理水平、人员配备、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交货方式、优惠率等基本信息,并随时对变更信息进行更新,保证书商信息的准确性及利用的有效性。

总之,中文图书实行采购招标是发展大势,并不断为高校图书馆界采用。为了加快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就必须建立以招标为主导的文献资源多元化采购体制,使得图书采购工作更加透明化、合理化。在招标条件下对各个采购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并使其规范化,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采购招标的质量,满足馆藏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文贤,李亮先.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投标及其实施[J].图书情报工作,2004(2):78.

[2]林泽明.图书采购特点、折扣与质量的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2):47-49.

[3]崔波.高校图书馆与馆配商互利共赢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0)28-32.

采购合同书范本篇2

关键词:图书资料;采购监管;机制研究

随着国家对于公共图书资源的投资力度在不断的增加,借此帮助普通群众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新知识。但随着国家对以图书馆等为代表的公共资源投资和扶持力度的加大,也滋生出个别腐败和浪费现象的发生。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的使用,利用招投标的形式,有效的遏制了在图书馆图书资料购置过程中出现的腐败和浪费等现象的发生。

一、图书资料采购监管的意义

1.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完善的采购工作机制对资金的管理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不断加强图书资料采购资金的科学规划,以读者需求为本,以文献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为方向,使文献资源建设既能满足读者利用需要,又能体现馆藏建设未来的发展。引入“成本―效益”评价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充分发挥图书资料使用效益。

2.提高文献采购质量

建立采购、验收、管理、报废等完善的图书资料采购工作流程,认真落实采购工作决策、执行和监督三分离工作机制,规避采购风险,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各个流程层层把关、充分论证、集思广益,不断提高文献的采购质量,避免资源建设的重复浪费,使所购文献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二、完善图书资料采购监管工作的措施

1.完善图书资料采购监管制度建设

图书资料采购监管制度的存在及其有效运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采购监督法律体系之上。完善的采购监督法律体系是采购监督机制的保障和运行基础。从采购制度运行的外部,以高于内部监督形式对采购全程进行监督,从而促进图书资料的依法采购。我们要解决现行法律法规中的缺位疏漏等问题,须完善图书资料采购监管法律体系建设,以满足实际采购及其监管的需要。

2.加强多方监管机构的建设

各学校可建立专门的图书资料采购监督管理机构,机构组成人员由图书馆、财务、审计、纪检等部门抽调,机构隶属于学校,相对独立,主要负责图书资料采购法规、政策的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采购预算审查和批准,以及监督采购制度的正确执行和规范,如机构的财务人员依法对学校图书资料采购预算执行情况和采购政策情况实施监督,纪检人员依法对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监察对象实施监察。建立健全规模大、内容广、素质高的专家评委数据库参与图书资料的招标采购,确保图书资料采购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规范图书资料的采购流程

(1)制定采购计划。①制定年度采购计划。根据当年图书资源购置经费预算,结合本馆馆藏发展规划、上一年度各类文献使用绩效评价以及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情况,确定各类型文献采购经费支出比例、采购数量,突出重点,兼顾其他,使馆藏资源建设具有计划性、稳定性。②建立文献资源建设小组。文献资源建设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各学科专业教师能否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了解本学科的信息需求。由专业教师组成的文献资源建设小组给采购计划把关,使年度采购计划符合学校发展,满足师生读者的信息需求,充分发挥文献购置费的使用效益。③严格按预算执行采购。图书采购预算经多方论证形成采购计划,批准后下达执行。凡列入采购预算的项目一律严格按照采购计划确定采购,不能发生无预算采购和随意追加采购预算的现象。

(2)实施采购。①纸本图书资料采购大致有两种方式:订单采购:采集订单征询读者意见学科馆员圈选书目给供应商下订单;现场采购:制定采购计划学科馆员或读者现场选购供应商现场配货。②电子资源采购方式:数据库开通试用试用评估征询读者意见提出采购方案采购。从上面各类型采购方式可以看出,读者意见是文献资源采购的重要依据,满足读者需求是文献采购的最大目标。另外,采访人员受专业知识的限制,对各学科前沿信息缺乏了解,只有广泛征询各专业老师意见,才能保证文献采购质量。

(3)严格验收。①严格执行验收程序。对纸本文献要认真核对清单,查看书名、册数、价格是否一致,是否存在缺页、污损或与馆藏原则不符等情况;电子资源要督促供应商保障数据库正常使用。整个验收过程必须按程序严格执行。②认真撰写验收报告。定期撰写验收报告,详细分析供应商供货情况,有利于年度采购计划的调节,也为进一步完善图书采购制度提供重要依据。

(4)评估采购绩效。图书馆应对文献资源购置的质量定期作出评价,亦即对文献资源购置费使用效益作出评价,纸本文献采购绩效评价可用当年馆藏各类图书购买量占出版市场该类图书的百分比,即覆盖率达到多少来衡量。图书馆根据馆藏建设规划和经费情况对购入各类图书市场覆盖率做计划预算,重点馆藏覆盖率应达90%以上,漏买图书应及时补购。

4.加大采购流程与合同履约的监管力度

对采购流程各环节、涉及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监督管理,严按采购流程操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相关规定的要求,严格履行合同对采购项目进行验收及售后监督,从而完成整个监管过程。如对纸本图书资料,严格执行合同规定编目数据准确率、图书质量、图书加工程度、送货、验收等具体要求。对电子资源的使用时间、并发用户数、数据范围、后期软件升级等要按规定严格履约。保证采购流程规范,依法履约合同。

5.扩大图书采购信息公开程度

图书资料采购可通过校园网、本行业的报刊、媒体、杂志公开采购信息,随时接受社会各行各业的监督。同时,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采购监督管理网络系统,不断完善图书资料采购监管报告制度,全方位提高图书资料采购监管水平。

6.重视采购人员素质的培养

不断加强图书资料采购与监管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正确领会政府的方针、政策、路线,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内容,增强服务意识和监管意识,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使采购监管人员成为复合型采购监管专家。图书资料采购和监管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由采购方面资深专家、教授结合一些实际采购事例,进行系统的正式培训,解决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不断提高采购与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结语

作为公共资源的图书馆采购图书资料也发挥了市场主体作用,通过招标的形式进行社会资源的优质筛选,图书馆图书资料的招标同设备仪器以及大宗交易具有明显的不同,需要稳定且服务质量好,信誉程度高的商,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针对图书资料招标采购的特点和市场发挥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避免国家资源的浪费,具有反腐倡廉的作用,推动了公共资源采购的市场化。

参考文献:

[1]林体排.关于图书采购招标的若干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

采购合同书范本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采购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它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示范高职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采购的原则就是采购的图书应最大限度的为学校师生所使用,使图书馆形成自己特色、能满足各类读者各种不同阅读需求的馆藏结构,并较好地实现自身的职能任务。要实现该原则,就必须以现有的馆藏图书为基础,以读者需求和期望为导向,结合未来一段时间内学校发展规划。要实现该原则,就必须在了解现有馆藏图书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明确采购思路,以指导具体的采购行动。

(一) 认真制定图书采购计划

图书采购,应以满足各类读者各种不同需要的突出自己特色的合理的馆藏结构为目标。在数量上要满足示范高职的要求。要避免某年购书量数目过大,而某年购书量较少的不均衡的现象。所以,必须对现有馆藏图书进行摸底,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和图书馆发展规划,拟定若干年内图书采购的规划和各年度各类各层次图书采购比例与数量,合理分配经费。在拟订计划的时候,还要留够预留量,确保采购能够适应突然的变化。这要求图书馆要建立科学正规的反馈体系,定时分析各类图书借阅情况,定期在师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确定各类图书总数和本数的比例,并根据反馈体系增减相应类别图书种数和本数,从而确定合理的经费分配方案,制定图书采购计划。

(二) 要确保所采购的图书质量

图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馆藏质量的好坏及读者对图书馆的评价,关系到图书馆是否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能,为广大师生服务。所以,在采购图书的时候必须保证图书质量。图书质量分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的质量,二是书纸张和装订上的质量。书纸张和装订上的质量能够较好的判断,内容上的质量难以快速判断。通常说来,可以采用尽量选择信誉较好的出版量大的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三) 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协调好各种书籍的比例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以技能培训为主,了解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开展科研活动也应直接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的应用性研究。同时,学校会根据本校师资力量、设备设施条件和当地经济发展重点确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重点学科和逐渐削弱的学科。所以,在图书采购时,一是要建立各类、各层次图书的采购比例,要偏重教学参考图书、专业实践性强的图书的采购比例的同时,适当保留一定的基础理论、科研学术性和娱乐性图书的购入。二是注意协调好重点学科图书、一般学科图书和拟削弱学科图书的关系。对于重点学科,除了教学参考和专业实践性强的图书外,对于研究性的图书也要进行一定的采购,以确保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三是要兼顾读者的需要,对于调查中读者要求强烈的图书或急需的图书,也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四是要注重特色馆藏建设,对于图书馆特色馆藏,一定要一直保持,尽量收全特色馆藏相应的书籍。五是逐渐涉及和增加外文图书的采购。虽然说高职院校对于科研的要求比较低,但是目前读者外语的水平不断提高,对外语图书逐渐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四) 建立规范化的采购流程

在采购计划明确,各类各种图书比例确定的情况下,图书采购工作的开展并不一定会十分顺利。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建立规划化的采购流程。图书采购的流程与其他物品的采购流程基本相同,但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注意各学科的订购意愿,充分发挥读者的积极性,同时要尽量提高专业图书选择的准确度,对各类图书采购要综合平衡、协调。

(五)建立完善的图书质量反馈体系

图书质量的评估更多的要依靠读者来进行,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图书质量反馈体系。要建立图书质量反馈体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定时分析各类图书借阅情况,建立各类图书利用效果评价体系。在建立该效果评价体系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和教师的组成情况,对评估结果进行一定的调整。二是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可以了解各类图书读者认可程度,也可获悉读者用或少用的原因及相关工作的意见、建议,对以后的工作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

采购合同书范本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书商;合作模式;读者荐购工作;资源建设;西南财经大学;博雅;新书荐购平台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9.021

〔中图分类号〕G2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9-0120-04

〔Abstract〕Reader recommendation is a part of university library resource construction.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reader recommendation work in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library,which is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libraries and Booksellers.It stated the experience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practice,then prospected the future of reader recommendation.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ies;booksellers;cooperation mode;reader recommendation;resource construction;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oya;new book recommendation platform

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开展一切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资源建设向来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提升资源利用率,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读者荐购工作,比如专家圈选书单、填写荐购表、书展现场荐购、根据流通数据采购、网页表单及电子邮件荐购、系统荐购[1]等。不同形式的荐购工作有着各自的侧重点及优势,但从工作流程上来看,其实都可以归纳为“读者提出信息需求――采访人员进行审核――订购――验收加工――进入流通”的模式。尽管一些荐购工作借助于互联网,简化了中间的部分环节,但从读者提出荐购到最终获得资源的过程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存在着大量的荐购建议不被采纳的情况。对于读者而言,参与感并不强,因此,对于该项工作的参与度也就不高,效果欠佳[2]。

为了解决读者荐购工作中存在的过程繁琐、响应时间长、拒购买率高等问题,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针对纸本图书的荐购工作设立了实体的“博雅新书荐购平台”,尝试通过与书商共同合作的方式对读者荐购工作流程进行一定的优化,从而提高读者荐购工作的效率,同时提升用户满意度。

1基于书商合作的读者荐购工作分析

11基于书商合作的读者荐购工作流程设计

基于书商合作的读者荐购工作流程是对现有业务流程的重组与再造,将图书的流通环节从荐购工作的最后一步提前到了第一步,简化了过程,绕过了加工环节,极大地缩短了从读者提出信息需求到最终获取资源的时间。其具体流程如图1、图2所示,由图书馆与中标书商事先确定展示图书的出版时间及范围,书商按时将符合要求的图书送至图书馆实体荐购平台上架展示。展示期间,读者可以自由取阅并向图书馆荐购,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荐购信息进行处理。展示期结束后,符合收藏条件的荐购图书由图书馆进行购买并加工上架,不符合收藏条件的图书即被退回。

12基于书商合作的读者荐购工作实践――西南财经大学博雅新书荐购平台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顾名思义,是以财经类馆藏见长的高校图书馆。因此,为提高非财经类书籍的收藏数量和质量,博雅新书荐购平台主要针对此类书籍。荐购平台开放于2014年世界读书日,平台内新书的展示期为1个学期,期间展示新书数量约5 000种(复本量为1)。平台开放后,获得学生极大的肯定,第一学期,平均每天接待读者75人次。之后的几个学期,进入荐购平台的人数虽有所减少,但仍然保持着一定的荐购数量。

截至2016年4月23日,荐购平台共收到来自776位读者的有效荐购书单1 021张。这776位读者的构成如图3所示,其中65%是本科生,30%为研究生,5%是教师群体,这一数据与学校的师生数量及构成结构较为一致。对这1021条荐购书目的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72%是图书馆未收藏的书籍,15%是已有馆藏,12%是不同版本的相似馆藏,1%是图书馆已预订的图书。新书展示期结束后,经相关工作人员讨论,对荐购图书中的大部分未收藏图书及少量已有馆藏的图书进行了采购,上架后,其流通率普遍高于其他同类型图书。

13博雅新书荐购平台的工作分析与总结

131博雅新书荐购平台的工作经验

博雅新书荐购平台的设立,打破了读者荐购工作的现有形式,是一次尝试性的突破和创新,也在小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更新观念,采用与书商合作的方式,对读者荐购

工作流程的进行了再造,改变了过去“读者提出信息需求,等待图书馆审核订购,最后进入流通环节”的模式,做到“流通先于购买”,提升了工作效率。即,在这些展示新书正式成为馆藏之前,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馆藏资源的角色,供用户阅览。事实上,这种“资源预流通”的采购方式在国外高校图书馆亦有应用,并已形成了成熟的操作模式――PDA(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读者决策采购。PDA通常的做法是,图书馆与书商商榷采购图书的范围及每本书的预设文档,书商将符合要求的图书MARC记录导入图书馆系统,读者通过OPAC系统进行检索、浏览、试读等,当检索、点击量达到预设的阈值,购买指令触发[3]。PDA的实施同样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香港城市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PDA模式下购买的资源利用率普遍高于采访人员购买的资源[4]。有学者认为,PDA最大的成功不在于其对图书采访模式的改变,而在于它对文献流通服务的创新――因为它使得图书馆对拟购买图书在入馆整序加工前就实现了预流通[5]。这也正是博雅新书荐购平台的核心价值。并且,较之PDA,实体的荐购平台更胜一筹之处在于,即使是PDA模式,在资源购买之前,也无法提供整本图书的全文预览功能,而博雅新书荐购平台则可以完全做到先提供纸本图书的全文阅读服务,再将其收为馆藏。即使是那些经过讨论,不具备收藏条件的图书,只要在该批次图书的展示期内,仍然可以由读者自由阅读。这一点,是任何线上平台都无法做到的。

(2)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场所”的功能,为读者提供交流、分享的平台。当读者进入到荐购平台这个真实的物理空间,在舒适的环境中阅读全新的图书,与志趣相投的同学交流分享阅读的乐趣,这种感受是图书馆特有的,也是其他场所无法取代的读者体验。当读者发现一本好书,想要推荐给图书馆购买,可以直接面对面地和工作人员交流,这样真实的参与感也更能增加他们参与阅读与荐购的意愿。不仅如此,荐购平台开放后,这里的工作人员也扮演起了咨询馆员、沟通者的角色,为进入荐购平台的读者们解答问题、自下而上的传达意见并自上而下的反馈信息。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与读者的互动进入了良性的循环。

(3)荐购平台的展示新书与馆藏图书相比,由于没有事先经过采访人员的圈选(仅对出版时间和学科做出要求,以保证书籍的新颖性、非财经类),因此更加多元化,受到读者们的喜爱。

132博雅新书荐购平台的不足

当然,随着工作的开展,博雅新书荐购平台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首先,是关于读者荐购信息的处理时效问题。不少读者提出“能否让荐购成功的书籍立刻进入流通环节”,从而及时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但基于目前荐购工作的流程设计、人员配置以及技术条件限制,还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其次,是荐购平台内每批图书的展示周期问题。在荐购平台设立之初,新书展示周期预计为3个月,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书商的配合问题,实际的展示期延长至6个月,即1个学期。这使得读者从“荐购”到“图书外借”等待的过程较长,而所谓“新书”,也就失去了“新”的时效性。最后,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即荐购是否被采纳的依据标准问题[6]。长久以来,图书馆采购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馆员的经验,即由资深采访馆员及学科馆员根据以往资源的采购情况、教师的教学科研需求及学生的借阅情况等进行判断并完成当年的文献采购工作。当然,这种采购方式在文献资源及经费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信息资源数量的急速膨胀,资源建设经费的快速增长以及新学科、交叉学科的迅猛发展,这种“凭经验”的做法显然就不再适合于今天的资源采购工作了。图书馆亟需一个明确的、可操作的规范性文件作为对整个资源采购包括读者荐购工作的有力支撑。

2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工作展望

在对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工作,特别是西南财经大学博雅荐购平台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未来的读者荐购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立馆藏发展政策

20世纪50年代,国外图书馆为了保护知识自由,提出了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y,也就是馆藏发展政策[7]。其后,馆藏发展政策存在的目的几经变革,到今天,馆藏发展政策已经成为一份以书面形式确定图书馆的馆藏范围、馆藏特色、馆藏发展方向、收藏基本原则的提纲挈领的规范性文件[8]。一份科学严谨的馆藏发展政策的制定要从高校的发展规划和教学科研任务出发,对读者的信息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文献保障的建设目标,厘清学校、图书馆、读者的权利和义务,最后明确各学科领域的资源收藏目的、收藏范围、收藏级别、不予收藏情况说明[9]。这不仅可以为文献资源采购提供依据,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减少馆员的主观干预,还将优化现有的馆藏采购流程,极大地简化工作步骤,缩短采购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70%以上的高校图书馆就已经制定了符合本馆定位的馆藏发展政策[10]。我国在此方面研究起步较晚,但也逐渐意识到这一工作的必要性,一些高校图书馆,如厦门大学图书馆就已经率先制定了《厦门大学馆藏发展政策》。相信未来不久,将会有更多的高校图书馆逐步探索适合自身发展定位的馆藏发展政策,如此,将使资源采购工作,包括读者荐购工作进入更加科学、规范的阶段,而上文中所提到的荐购是否采纳的依据及处理时效问题也都将随之解决。

22重新定位读者荐购工作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曾提出“每个读者有其书”作为图书馆学五定律之一。这意味着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必须与读者的信息需求相结合。而开展读者荐购工作,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广泛征求读者对文献资源的不同需求,正是将资源建设工作与读者信息需求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这种沟通应该是可持续的、稳定的状态,如荐购平台,就是一种长期的荐购渠道,而不是在特别的时期才有的一项“活动”。因此,在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读者荐购与馆员采购并列,作为资源采购的一种常态化的采购方式。当然,对读者荐购的资源类型、资源范围、数量比例以及具体实施细则等,都应在馆藏发展政策中进行说明,从而避免出现预算超支、偏离图书馆定位的馆藏[11]等情况出现。

23善于运用新技术、新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为读者荐购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如博雅新书荐购平台,就是在服务理念上做出的创新,使资源流通先于购买,解决了传统荐购中需求与供给的矛盾。PDA模式更是将这一理念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整个荐购工作流程的自动运行,从而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其实,读者荐购工作可改进之处还有很多,比如对现有网络荐购系统的功能再开发、对荐购工作的宣传渠道的增设、对电子资源荐购中用户体验的改善等等。相信新技术、新形式的应用会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带来更多的突破的可能性。

24培养可靠的合作伙伴

在读者荐购工作中,特别是未来的读者荐购工作中,对合作伙伴的选择将会成为一个非常基础且十分重要的问题。比如博雅新书荐购平台的运行就有赖于图书馆及书商双方关于供应图书的数量、质量、到书时间、展示时长、展示结束后未购买图书的处理方式等的约定,这是荐购平台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条件。如果图书馆采用读者荐购后零星购买的合作方式,那么同样要对到书时间、购买折扣等做出约定,并且,此时对于到书时间的要求应更为严格。而涉及电子资源的荐购,一般要求数据商按时提供高质量的书目记录,同时保证其系统平台与图书馆的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且必须确保其读者使用数据统计的可靠性[12]。总之,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荐购工作的效果,因此,培养可靠的合作伙伴是读者荐购工作成功开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3结语

实践证明,在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充分发挥读者荐购的作用,一方面体现着以用户为中心的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有利于提升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也克服了资源建设仅靠图书馆内部人员参与所带来的局限性,促进馆藏资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在原有读者荐购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提出了一种新的读者荐购工作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引发了我们关于读者荐购工作的定位、馆藏发展政策等问题的相关思考。随着读者荐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会有更多更成熟的实践案例涌现,这些经验都可以被我们所学习借鉴,促进读者荐购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黄雪婷.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探究[J].图书馆研究,2013,(1):59-62.

[2]刘鹏年.读者荐购外文图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2):43-45.

[3]Anderson,K.J.,Freeman,RS.,Herubel,JVM.,Mykytiuk,LJ.,Nixon,JM.,& Ward,SM..Liberal Arts Books on Demand:A Decade of Patron-DrivenCollection Development[J].Collection Management,2010,35(3):125-141.

[4]City 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Emerging paradigms for academic librarye-book acquisition and use:Trend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EB/OL].http:∥dspace.cityu.edu.hk/handle/2031/5154,2015-12-21.

[5]卞丽芳,袁润,王正兴.PDA(Patron Driven Acauisition)辨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5):109-114.

[6]王小平.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界,2015,(1):76-78.

[7]Kanwal A.University Libraries in Pakistan and Status of Collection Management Policy: Views of Library Managers[J].Library Collections,Acquisitions & Technical Services,2006,(30):154-161.

[8]White G WCrawford G A.Developing a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y[J].Collection Building,1997,16(2):53-57.

[9]戴龙基.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7.

[10]肖希明.信息资源建设政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01.

[11]张甲,胡小菁.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藏书建设20版[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2):36-39.

采购合同书范本篇5

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认定工作,加强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管理,根据政府采购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的认定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政府采购机构,是指经财政部门认定资格的,依法接受采购人委托,从事政府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采购业务,以及政府采购咨询、培训等相关专业服务(以下统称政府采购事宜)的社会中介机构。

采购机构中由政府设立的集中采购机构,不实行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认定制度。

第三条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认定,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和效率原则。

第四条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认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据本办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施。

财政部负责全国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工作。

第五条政府采购事宜的机构,必须依法取得财政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认定的政府采购机构资格。

第六条认定政府采购机构资格分为审批资格和确认资格两种方式。

审批资格适用于招标机构以外的机构申请政府采购机构资格,以及招标机构申请原招标业务范围以外的政府采购项目采购的资格。

确认资格适用于招标机构申请确认其原招标业务范围以内的政府采购项目招标的资格。

本办法所称招标机构,是指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认定资格的从事工程建设项目等招标业务的机构。

第七条招标机构经财政部门确认资格后,可以从事原招标业务范围以内的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事宜;也可以在依照本办法经财政部门审批资格后,从事原招标业务范围以外的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事宜。

招标机构以外的机构经财政部门审批资格后,可以从事招标机构业务范围以外的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事宜;也可以在依法取得招标机构资格后,从事招标机构业务范围以内的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事宜。

第八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向认定资格的政府采购机构颁发《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

《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应当载明政府采购机构名称、业务范围、资格有效期限起止日期等事项,并加盖颁发证书的财政部门印章。

《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有效期为三年,不得出借、出租、转让或者涂改。

第九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将认定资格的政府采购机构名单在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媒体上予以公告。

第十条政府采购机构可以依法在全国范围内政府采购事宜。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任何方式,阻挠和限制政府采购机构依法自由进入本地区或者本行业的政府采购市场。

第十一条政府采购机构政府采购事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中介服务费。

第十二条财政部门在实施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认定和对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进行监督检查工作中,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章资格认定的一般程序

第十三条申请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的机构(以下统称申请人),应当向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提交资格认定申请书。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向申请人提供资格认定申请书格式文本。

第十四条申请人提出资格认定申请时,应当按照规定提供材料和反映情况,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与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认定无关的材料。

第十五条申请人向同一财政部门既申请资格审批又申请资格确认的,可以一并提出申请。

第十六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对申请人提出的资格认定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财政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部门申请;

(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本办法规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四)申请事项属于本财政部门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本办法规定形式的,或者申请人已按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资格认定申请。

第十七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资格认定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财政部门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十八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自受理资格认定申请之日起20日内,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一)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当依法作出审批资格或者确认资格的书面决定,并向申请人颁发《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

(二)申请人的申请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当依法作出不予审批资格或者确认资格的书面决定,并应当说明理由,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三章审批资格的条件与程序

第十九条招标机构以外的机构政府采购事宜,或者招标机构从事原招标业务范围以外的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事宜,应当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批的政府采购机构资格。

第二十条审批的政府采购机构资格分为甲级资格和乙级资格。取得乙级资格的政府采购机构只能单项政府采购预算金额1000万元以下的政府采购项目。

甲级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由财政部负责审批。乙级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由申请人住所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审批。

第二十一条乙级政府采购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且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万元以上;

(二)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三)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

(四)拥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开展政府采购业务所需设备、设施等办公条件;(申请政府采购机构资格固定营业场所审核表见附件)

(五)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以及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六)申请政府采购机构资格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七)有参加过规定的政府采购培训,熟悉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采购业务的法律、经济和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其中: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不得少于职工总数的50%,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职工总数的10%。

第二十二条甲级政府采购机构除应当具备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项至第(六)项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法人资格,且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00万元以上;

(二)有参加过规定的政府采购培训,熟悉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采购业务的法律、经济和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其中: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不得少于职工总数的70%,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职工总数的20%。

第二十三条申请人申请甲级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的,应当向财政部提交资格认定申请书;申请乙级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的,应当向其住所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提交资格认定申请书。

申请人在提交申请书的同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副本及其复印件;

(二)机构章程,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说明,以及符合规定条件的技术方面专业人员的学历、职称证书复印件;

(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或者上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

(四)拥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开展政府采购业务所需设备、设施等办公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

(五)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证明;

(六)申请政府采购机构资格前三年内有无重大违法记录的情况说明;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受理申请的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将申请人提交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复印件与副本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应当及时将副本予以退回。

第二十四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当依照本办法第二章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

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甲级政府采购机构条件的,财政部应当批准其甲级政府采购机构资格,并颁发甲级《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乙级政府采购机构条件的,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批准其乙级政府采购机构资格,并颁发乙级《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

第二十五条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自批准乙级政府采购机构资格之日起15日内,将获得资格的政府采购机构名单报财政部备案。

第四章确认资格的条件与程序

第二十六条招标机构从事原招标业务范围以内的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业务的,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确认资格。

第二十七条已获得甲级招标机构资格的招标机构,应当向财政部提出确认资格的申请。其他招标机构,应当向其住所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提出确认资格的申请。

第二十八条招标机构提出确认资格申请的,应当提交资格认定申请书,并提供下列材料:

(—)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招标机构资格证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明;

(三)证明其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良好的材料;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九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对招标机构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当依照本办法第二章规定的程序进行核实,经核实无误的,确认其具有原招标业务范围以内的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资格,并颁发《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

第三十条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自确认招标机构的政府采购机构资格之日起15日内,将获得资格的政府采购机构名单报财政部备案。

第五章资格延续与变更

第三十一条政府采购机构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政府采购机构资格有效期的,应当在《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载明的有效期届满60日前,向作出资格认定决定的财政部门提出申请。

申请人提出资格延续申请的,应当提交资格延续申请书,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近三年政府采购事宜的业绩情况;

(二)机构章程或者简介,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说明,以及符合规定条件的技术方面专业人员的学历、职称证书复印件;

(三)经会计师事务所审验的近三年的财务会计报告;

(四)近三年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证明;

(五)近三年接受投诉及行政处理、处罚情况的说明。

第三十二条作出资格认定决定的财政部门在收到资格延续申请后,经审查认为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和要求的,应当受理申请,并应当在申请人的政府采购机构资格有效期届满前,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决定:

(一)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当作出延续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的书面决定,并重新颁发《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

(二)申请人的申请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当作出不予延续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和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三十三条政府采购机构逾期不申请资格延续的,其《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自证书载明的有效期届满后自动失效;需要继续政府采购事宜的,应当重新申请政府采购机构资格。

第三十四条政府采购机构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到原发证机关办理相关手续,逾期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的,其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自动失效:

(一)《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记载事项依法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日内办理变更或者换证手续;

(二)解散、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政府采购业务的,应当自情况发生之日起十日内交回《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办理注销手续;

(三)分立或者合并的,应当自情况发生之日起十日内交回《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办理注销手续;分立或者合并后的机构需要政府采购事宜的,应当重新申请政府采购机构资格。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财政部应当加强对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实施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认定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依法处理资格认定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第三十六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政府采购机构符合本办法规定资格条件情况,以及依法使用《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政府采购机构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对政府采购机构政府采购事宜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并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

第三十七条政府采购机构在作出资格认定决定的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辖区域外违法政府采购事宜的,违法行为发生地的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依法将政府采购机构的违法事实、处理结果抄告作出资格认定决定的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第三十八条个人和组织发现政府采购机构违法政府采购事宜的,有权向财政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财政部门有权处理的,应当及时核实、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及时转送有权处理的财政部门处理。

第三十九条政府采购机构应当向委托人提供方便、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并履行普遍服务的义务。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认定、延续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资格认定、延续,并给予警告。

第四十一条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的,由认定其资格的财政部门予以撤销,并收回《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

第四十二条政府采购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政府采购机构资格,收回《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

(一)超出授予资格的业务范围承揽政府采购业务的;

(二)向负责监督检查的财政部门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财政部门监督检查的。

第四十三条政府采购机构出借、出租、转让或者涂改《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的,取消其政府采购机构资格,收回《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

采购合同书范本篇6

摘要:新形势下,基层图书馆采访工作面临着激烈的书商竞争和多样化的采购途径,作为地方院校图书馆,职业院校如何规范采访途径,让有限的图书经费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是目前采访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1-0083-03

近年来,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各种视频资源应接不暇,逐渐形成以书商为主体的强大卖方市场,如何科学、合理、规范、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收集和整理图书,是图书馆采访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1图书馆藏书建设的现状

众所周知,藏书建设的核心问题是选书,即图书采访。然而,面对学校五花八门的专业及各类专职人员,图书的采购工作面临着诸多难点与问题。从采购馆员、学科馆员,直到书目馆员,多年围绕教学科研这个中心,以适合学校师生的信息需要为宗旨挑选图书资源,结果是60%以上的图书长时间无人问津[1]。

基层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应该针对馆藏特点,持续有计划地补充,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图书馆多是逢评估就大幅度增加图书量,特别是一些民办院校为了增加图书数量,大量增加副本量,往往是一种图书购买四十到五十本,造成资金和空间的极大浪费。如:铜川职业技术学院这类地方职业院校由于受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往往是评估一结束,图书馆的认可度就随之结束,不是少经费,就是无人问津。如何保证收藏资源的持续性、针对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就成了地方职业院校图书馆员需要努力解决的一大难题。

2图书馆的文献采访现状

文献采访工作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第一站,也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图书馆馆藏质量,影响到读者的满意度和社会效益。

作为文献资源建设基础性工作的文献采访,是图书馆开展其他工作的基础与保障。它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以及读者需求、经费状况、馆藏情况,通过觅求、选择、采集等方式建立自己的馆藏,并连续不断地补充新出版物的过程。当前,读者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图书馆自身服务水平以及服务领域的不断提高与深化和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的种种现实情况,都对图书馆采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有限的购书经费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是图书采访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2.1现有的图书采购渠道――招标渠道

对于地方职业院校和地方图书馆,目前基本采用的都是招标渠道。图书采购招标是近几年图书馆界的一个新举措,其优点是公开、透明,其目的是规范采购行为,使图书馆的利益最大化。事实上,地方院校受地方政府采购中心的约束,作为招标的主体,图书馆往往受制于种种因素而使得自身并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书商之间的低折扣竞争和招标组的低价购书心理,致使图书馆处于被动的地位。书商的商业行为是以营利为目的,低折扣中标是以低价作为供书的标准,图书质量显然无法得到保障。而且招标渠道因采购途径单一、经验模式比较严重、缺乏战略层次的统筹,给学校藏书建设和图书采访工作带来许多问题。

2.2招标对藏书建设和图书采访工作的影响

2.2.1积极影响。①明确图书馆采购经费,降低图书采购成本。实行政府招标,用法律形式规范了购书经费的管理,使图书采购资金避免被主管方挤占和挪用。②扩大了采访范围,提升了采访水平。传统的图书采访是由图书馆采访馆员单独实施完成的,其对国内外图书发行信息的掌握是有限的。通过招标采购,图书供应商介入图书采访,图书馆可以获得较为完整的书目信息并完成相应的图书采购,使文献采访水平得到有效提升。③简化了采访过程,提高了采访工作效率。传统的文献采访活动,从书目信息的征集,到数据录入和,再到图书订单的投送与到馆验收等都费时费力。实行图书招标采购后,供应商主动提供电子版的采访信息及编目用的MARC数据,加之对图书分编、加工过程中如盖馆藏章、贴书标和条形码、嵌入防盗磁条等业务服务的分担,大大简化了图书馆的编目流程,为采访活动和图书馆的采编工作提供了便利与支持。④招标采购有利于具备优良资质的书商脱颖而出。近年来,高职院校因面临评估和创建师范院校的需要,无疑成为继高校之后的又一购书大户,成为民营书商、出版社和新华书店争夺的主要客户。图书馆通过审查和评定投标人的投标资格和投标文件等,在众多供应商中选择资质优良、服务能力较强的书商,有针对性地组织图书遴选,保证了图书的采访品种,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文献采购目标,进而提高了图书采购的整体质量[2]。

采购合同书范本篇7

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始于2004年9月,次年,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开始实行。目前,对人民银行基层行集中采购的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基层行集中采购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从现有的结论或建议看,大部分是零散和非系统性的。本文对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业务形成的风险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基层行进一步加强集中采购业务管理提出建议和意见。分析发现,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存在着明显不同于省级以上分支机构的特征,对应基层行采购机制设计应有所不同。

二、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业务发现的风险隐患主要包括

(一)集中采购管理制度不完善

基层人民银行存在未结合业务实际制定本级集中采购工作实施细则的问题,在集中采购管理和实施中执行上级行有关制度,导致集中采购实施部门职责不清晰,不利于工作开展。

(二)内部控制运行机制还存在不足

从目前情况看,基层人民银行人员紧张,一人身兼多岗的问题更为严重,具体管理和实施采购的人员既不固定且不专业,管、采分离的要求不能很好落实。

(三)部分集中采购业务不规范

部分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业务存在资料不完整;合同资料要素不全、会议记录不规范,集中采购评审人员库人员构成不合规等问题。

(四)内部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基层人民银行特别是县级支行由于人员紧缺的原因,没有专门的纪委、内审部门,对采购过程、采购效率、采购程序及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三、对以上风险隐患按照制度风险、廉政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进行分类

分析风险隐患产生的原因:

(一)制度风险

此方面的风险主要是基层人民银行未能根据本行实际制定集中采购实施细则。由于基层行会计财务部门人员紧张、且零时聘用人员较多,熟悉集中采购相关制度的人员较少,因此在集中采购管理工作中多是参照使用上级行制定的一些制度办法,大部分基层行未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导致集中采购相关工作程序不规范、部门职责不清晰。

(二)廉政风险

此方面的风险主要是管、采分离的原则未能有效落实。此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基层人民银行员工数量少、机构职能多,每个员工基本上都身兼多岗。集中采购工作投入人力不够,采购部门和实施部门往往重复,容易造成采购过程由个别部门或人员“一手清”现象,有产生廉政风险隐患的可能性。

(三)操作风险

此方面的风险主要为集中采购业务规范性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岗位人员对制度规定学习不够、对集中采购业务流程不熟悉,导致控制管理不到位,致使部分集中采购工作不规范。

(四)法律风险

此方面的风险主要为采购合同审核方面的问题。此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基层人民银行缺乏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工作人员,对合同等法律文书的审核把关不够严格,一旦发生违约行为,会给单位造成合同纠纷从而引发法律风险。

四、针对各风险的预防建议

(一)针对制度风险的预防建议

基层人民银行要参照上级行相关制度和办法,及时修订完善本级的集中采购管理实施细则,并将相应的制度文件报上级行备案。

(二)针对廉政风险的预防建议

基层人民银行要高度重视集中采购廉政风险防范工作,进一步明确采购相关部门职责,合理设置采购岗位,明确岗位分工,严格采购流程,切实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坚决杜绝“一手清”的情况。

(三)针对操作风险的预防建议

基层人民银行要高度重视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积极通过集中培训、跟班学习等措施,切实加强采购相关业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引导工作人员不断增强工作责任心,努力提升业务素质和工作质量。

(四)针对法律风险的预防建议

要切实发挥法律事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相关法律文书的审核,对不具备自身法律审核能力的项目,可聘请外部专业的律师对相关法律文书进行审核,切实防范法律风险。

五、对今后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基层人民银行应针对目前的人员现状,每年举办几期集中采购相关知识的培训班,同时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行跟班学习,以提高基层行集中采购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二)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积极总结目前集中采购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集中采购相关制度,制作切实可行的采购操作文书,确定适合基层行操作的采购业务流程,不断规范集中采购业务。

(三)加强监督,规范管理

采购合同书范本篇8

摘 要:图书采购质量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成败的关键, 在采购图书时,注重调查读者需求,严格选择书商,制定科学合理的购书制度与计划,规范图书采购的各个流程,提高采访人员素质,收藏专业性学术性强的高质量文献,构建合理的藏书体系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图书采购的参与方,即使用方、供应方、采购方三方来分析如何提高图书采购质量。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1-0071-02

作者简介:李爱明(1975-),湖北工程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采访部主任。

1 使用方――读者需求调查

图书馆图书采购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料服务,因此,读者对所购图书是否满意是衡量图书采购质量的唯一标准。图书采购人员在采购前应多方了解读者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保证图书采购质量。

首先,利用读者问卷调查、到书库实地走访或读者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询其文献需求,包括对现有藏书的满意度、对采购方向的建议等,使读者与图书馆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另外,借助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工具,统计分析读者对各类图书的借阅情况,从整体上掌握读者的阅读倾向,发现图书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采购。其次,教师也是非常重要的专家级读者,采访人员直接与专业教师联系,让教师参与选书。采访人员定期将书目发送给各院系,让教师勾选其需要的专业书籍,这样既能弥补由于采访人员专业面窄,可能会遗漏采集某些专业书的缺陷,同时也为采访人员提供了向教授专家学习的机会,为其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最后,可经常走访院系资料室,了解资料室的藏书状况,为图书馆采访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供应方――供书商的选择

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普遍采取招标的方式来确定供书商,通过招标采购,既可为图书馆赢得合理的折扣,节省采购开支;同时通过透明的采购程序,防止图书采购过程中行为的发生,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选择确定中标书商时,中标书商的资质与规模、折扣率、供货质量、服务水平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1]。

2.1 公司资质与规模

要选择综合实力强,资金雄厚,在业界有良好信誉的书商。招标时,通过书商出具的近三年在各高校图书馆中标情况说明,了解竞标书商的综合实力,主要从注册资金、经营规模、从事图书销售的年限、是否有不良经营记录等方面来考虑。

2.2 折扣率

众所周知,商人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专家在评标时不能一味地追求低折扣,如果中标折扣低,在合同期内供书商的供书质量与服务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图书评标时应选择折扣率在平均值左右、信誉好、实力强的供应商为中标书商。

2.3 供货质量

对供书商提供的书源应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具备畅通的进货渠道,对各重点出版社图书的采到率应有明确承诺,这样才能保证专业图书质量。同时在合同中应有对出售盗版书、私自搭售图书行为进行相应处罚的规定。

2.4 服务水平

具体包括到书率、供货周期、编目数据以及一些配套服务等。到书率,指实际到书与实际采购数量之间的比率,在合同中应明确规定三个月及半年的到书率。供货周期影响采购进度,有些中标书商认为已经中标便可高枕无忧,不认真履行合同,无法保证图书采购进度及采购任务的完成,直接影响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因此在招标文件中应对合同期各个阶段的供货率进行明确规定,并制定处罚措施,将不能依合同供书、资质差的书商加以过滤,以确保图书采购任务按时完成[2]。能否提供完整准确的编目数据,是衡量书商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配套服务主要包括盖馆藏章、贴条码、书标、附磁条等。

事实上,图书馆同仁们已逐步达成共识,图书到书率、供货周期、编目数据是评标时评价书商最重要的三个指标,因此,在评标时评标专家应就主要方面进行重点考查。

3 采购方――图书采访人员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购书制度与计划

图书馆藏书建设是长期的过程。为了规范采购工作,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图书采购制度、标准与原则,使该制度作为开展采访工作的依据和准则,要求图书馆采访人员严格遵守与执行。在宏观上通过制度来规范图书采购流程,制订图书馆资源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微观上还应制订年度图书采购计划与采购细则[3]。图书馆建立图书采购领导小组,由图书馆馆长、分管采访工作的副馆长、采访部主任、各院系学科专家组成,依据学校所划拨文献购置经费,以及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结合本馆现有馆藏结构,制订年度购书计划。

3.2 规范图书采购的各个流程

图书采购流程具体来说包括读者需求调查、书目信息收集、甄选订购图书、验收等环节。

3.2.1 读者需求调查是图书采购的起始环节。采访人员应熟知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并及时了解其变动情况;要经常深入到师生读者中,积极听取他们对图书采购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于对订购工作做及时调整,使所采购的图书贴近读者需求,让购进的每本书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反之,则是一种资源浪费。

3.2.2 广泛收集书目信息。采访人员一般能定期从书商那里获得书目信息,也可直接与出版社建立联系,及时掌握出版社图书出版信息。另外,让读者提供书目也是一种重要途径。采访人员应经常走访本馆的流通部、阅览部和学校各个教学院系,多接触了解师生读者,收集读者所需文献的书目信息,使采购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通过电子商务购书网站或读书网也可收集到有价值的书目信息,如在网上书店查看新书目,浏览新书相关评价,读者论坛意见反馈,找到一些优质经典图书。只有多渠道广泛收集和整理出版书目信息,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职能,更好地满足读者文献需求。

3.2.3 订购图书主要有网上预订与现采。网络零购也是图书采购的有力补充,主要用来购买急需的图书。为了提高购书质量,图书馆千方百计让读者参与选书,如:成立图书采购委员会或选书专家组;发书目到学院请专业老师圈选;在流通部与阅览室设置图书采购读者意见箱;在图书馆主页设立“读者荐购”栏;组织书商送样书到馆参展方便师生现场选书;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书展现场选书;老师出差代购图书等等。

3.2.4 图书验收。是图书采购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采购与验收相辅相成,采购是验收的前提,验收是采购的保证。要设立专门的验收岗位,由专人验收,这样,采访人员与验收人员之间能互相制约、互相监督、互相促进。新书到馆后,验收时应严格按照图书购销合同,把好验收关,认真细致地根据书商所附明细清单核对书号、书名、单价、册数、总册数、总金额等,查对所到图书与订单是否相符,图书质量是否有问题。图书验收要做到把图书馆利益放在首位,严格按照合同和标书的要求执行, 对不合要求的书坚决退回。

3.3 采访人员素质

采访人员作为信息资源建设执行者,身上肩负着重大的责任。采访人员素质的高低影响着采访过程与结果。采访人员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学科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

3.3.1 职业道德素质。采访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图书管理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把读者需求放在首位,不被个人利益、私人情感所影响[4]。能遵守采访工作的方针、政策与原则,严格执行采访工作的各项程序,实施采访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客观公正地进行采购活动,把好采访质量关,最大限度提高采购效率,使有限的经费得到合理的使用。

3.3.2 学科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订购图书的过程是一个运用自己的综合能力不断决策的过程,采访人员学科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直接影响采访结果。为确保采购到质量好、价值高的文献,文献采访人员要熟知全校各院系的专业设置,对图书馆馆藏熟谙于心,除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外,懂外语、会计算机操作以及基本网络知识,有较高的文献鉴赏能力。

3.3.3 学习能力。由于所采购的图书涉及许多学科,随着学科知识不断发展更新,采访人员应能与时俱进,具备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如:通过自学,充分利用大学有利条件,跟班听课,扩充自身学科专业知识,为提高文献鉴赏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坚持学习外语、计算机网络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成为既精通图书馆业务又熟悉其他专业知识的学识渊博的人。

3.3.4 沟通能力。首先,采访人员要经常与书商及其客服人员沟通,及时处理解决在供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其次,采访人员要与出版社的人员沟通,了解出版社专业图书的出版情况。再次,采访人员要经常走访学校各个教学院系,听取院系领导、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项目负责人的意见,根据他们的需求与建议组织采购。最后,采访人员还要定期走访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读者服务一线部门,及时了解师生读者文献信息需求。因此,一个优秀的采访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

一直以来,如何提高图书采购质量是一个备受采购同行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参与采购工作的三方分析,强调采访工作中应以人为本,注重读者需求,严格选择供书商,提高采访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图书采购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碧.谈谈如何提高图书招标采购的质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2):22-23.

[2] 陈碧.从 招 标 文 件 撰 写 谈 提 高 图 书 采 购 质 量[J].图书馆论坛,2006(8):156-157.

[3] 朱静.图书采购质量控制问题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1):94-97.

[4] 熊琪.对中文图书实施政府采购的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7(2):42-43.

上一篇:元宵节赏灯范文 下一篇:营业员求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