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不能重采购轻验收

时间:2022-07-11 11:52:46

政府采购不能重采购轻验收

摘要:由于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时间晚,配套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将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规范采购流程上,履约验收基本上都是采购单位自己组织。现阶段的履约验收管理可能导致采购效果无法落实,造成财政资金浪费,甚至导致采购单位故意放松验收标准的情况出现。文章提出国家应出台相应办法规范政府采购,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应将履约验收纳入日常工作,并不断总结探索新办法,推进政府采购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政府采购;合同管理;验收

一、引言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实施,我国的政府采购正式进入了一个有法可依的时代。各级政府集中采购机构都把依法采购贯穿于工作始终,根据法律法规制定各种制度和办法,在规范采购过程、提高采购效果、发挥政策功能、推进阳光采购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而在发出中标通知书后,大多数政府集中采购机构都视为采购流程结束,没有继续跟进或只进行简单的履约回访,不知道政府采购效果怎么样,不知道供应商是否按投标时的承诺履约,政府采购明显存在重采购轻验收的现象。

二、原因分析

(一)政府采购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试点始于1996年,与英美200多年的政府采购制度相比,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包括大多数政府采购从业者在内的中国人而言,政府采购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政府采购相关法律制度正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实施《中国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财政部出台18号令《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19号令《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20号令《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办法》;根据相关法规要求管采分离,将集中采购机构从相关部门中独立出来,并接受财政部门监督;采购范围和采购规模逐渐扩大;从单纯的采购到政策功能的发挥,如对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企业的扶持。从这些正在不断完善的法规制度来看,验收环节仍未得到应有的关注。

(二)政府采购配套制度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采购人或者其委托的采购机构应当组织对供应商履约的验收。大型或者复杂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邀请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参加验收工作。验收方成员应当在验收书上签字,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组织实施时,由于缺少配套的政府采购实施细则,对采购人或采购机构都没有强制要求,集中采购机构受人员编制限制一般都没有将组织履约验收纳入日常工作中,采购人不得不自行组织验收。

(三)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十三条规定,各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履约验收是政府采购程序中的一项,自然应该纳入财政部门的监督范围,在现阶段政府采购过程中财政部门更多的是完成集中采购目录编制、采购方式审批、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监督等职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合同备案及供应商履约验收监督机制。

三、验收的重要性

(一)验收是检验履约的重要手段

供应商项目实施的好坏,只有通过验收来评判,验收是检验履约的重要手段。以工程类政府采购项目为例,供应商在项目完工并自行初验认为达到合同质量要求后,向采购单位提出验收申请,申请时应向采购单位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采购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通过验收评价项目的进度、质量,符合合同约定并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的予以验收通过,自验收合格之日起项目进入保修阶段。对于没有达到验收标准的坚决不予验收,并提出相应整改意见。

(二)验收是约束供应商的有效方式

采购文件是投标报价的依据,采购文件中应该对项目的验收办法、验收程序、违约处理等进行详细约定,有经验的供应商都会根据验收要求调整报价策略。以工程类政府采购为例,进度要求快,投入的人工、机械设备多,成本自然高。投标阶段的验收要求可以约束供应商的报价,一个合理的投标价是中标供应商顺利履约的前提。合同签订时应将验收环节作为一个重要的结点,可以将验收与资金支付进度、履约奖罚、履约担保、信用评价结合起来,这些前提条件会促使中标供应商积极履约。

(三)验收是评价采购效果的最直接方式

投标人是否虚假投标,只能通过合同履行和验收的实践进行检验。评标委员会所评定的只是有关采购标的的规格、功能、参数、品质等一系列技术指标的文字表述,是纸面上的东西,并不参与项目的履约验收。至于投标人实际向采购人提供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是否符合其投标承诺,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应当也只能通过合同履行和验收的实践加以检验。

四、验收缺失的后果

(一)从采购单位方面看

采购单位是拟采购货物(工程或服务)的使用者或管理者,目前,政府采购大部分是采购单位自行组织履约验收。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采购单位缺乏专业人才和专业设备,不能真正做到有效验收,可能导致验收流于形式,或是被供应商所主导;二是由于缺少第三方介入,为采购单位权利寻租提供便利,可能导致采购单位与供应商串通,在编制预算时提高标准,虚增数量,履约时默许供应商高配低供,多招少供。

(二)从供应商方面看

中标供应商作为一个企业,它所追求的就是利润最大化,有经验的供应商都是尽量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通过验收的目的。供应商在履约时,会根据验收的标准、程序不断调整履约质量、进度,如果对验收要求不严格,将导致供应商恶性竞争低价中标,履约时以次充好、降低配置、拖延供货期、售后服务不到位等。以IT产品为例,IT产品的竞争激烈,产品随时间价格递减特征明显,中标供应商在取得合同后都会尽量拖延供货期,拖延时间越长,IT产品价格越低,企业利润自然提高了。

(三)从政府采购机构方面看

如果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没有参与验收,那就是政府采购链条不完整,政府集中采购职能不到位。政府集中采购的职能缺失,会浪费国家资金,甚至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将严重损害政府采购形象,影响了政府采购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履约验收的建议

(一)完善法律制度建设

《政府采购法》的配套实施条例一直没有出台,虽然《政府采购法》的第四十一条对履约验收的责任主体进行明确,但涉及到验收程序、验收参与人员、验收办法等具体细节却没有可操作的指导。作为一项正处于发展中的新事物,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完善将对政府采购事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进全国性政府采购的工作统一开展的必须要求。国家应尽快出台法律的配套实施办法,对政府采购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尤其是要加强履约验收环节的控制。

(二)明确直接责任人

履约验收是政府采购的一个环节,政府采购的具体实施者集中采购机构应将政府采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有效管理,履约验收也不例外。集中采购机构应设置专门的部门,专人负责履约验收。由于部门的分设,可以避免一个项目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负责的现象,做到采购申报受理、采购文件编制、开评标主持、合同审核、履约验收各个环节由不同部门完成,这样既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提醒、相互促进,确保采购过程廉洁高效。

(三)不断探索新办法

在法律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履约验收管理办法,通过办法的实施,让所有政府采购的相关参与方在政府采购过程中都能发挥其最积极的一面,让整个政府采购履约验收在规范的程序下进行。除了让公众知道“采购什么了”、“怎么采购的”,还要让公众知道“采购结果怎么样”。如根据合同性质、规模,灵活采用采购单位自行组织验收、集中采购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委托国家认定的专业检测机构验收等多种验收方式,并及时公布验收结果,接受公众监督。

六、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存在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各级政府集中采购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履约验收的重要性,将履约验收纳入集中采购机构的日常工作中,作为常态化管理,不断规范履约验收程序,制订验收办法,健全运行机制,确保政府采购效果落到实处,全面推进政府采购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玉琦.我国政府采购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2(12).

2.李刚.对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工作的思考[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6).

3.白常瑞.政府采购合同履行违约案剖析[J].中国政府采购,2008(8).

(作者单位:杨文丽,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董书赞,深圳市南山区政府采购及招标中心)

上一篇: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 下一篇:甘肃省住房保障适度水平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