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规划范文

时间:2023-10-20 20:11:52

农村产业规划

农村产业规划篇1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出台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芒阳村村民也享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大好政策,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吹进了偏远的阿佤山。以云南省沧源县芒阳村产业发展规划为例,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产业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指导思想。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产业规划;三农问题

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要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以规划为龙头,以“三村”工程建设为载体,主攻产业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长期在学校上课的一名普通教师,我有幸参加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担任沧源县芒阳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村以后我首先根据市委市政府“一方案、三规划”的要求,制定了本村的新农村建设方案,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村容村貌整治规划。

在三项规划中,我本人觉得,产业发展规划是重点。如果没有农村农业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其它的规划将失去经济基础而无法开展,只有产业发展了,经济收入增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才有保障。因此,我们首先要搞好新农村建设的产业规划,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其它的规划和建设打好基础。

1产业规划的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实际情况,坚持户户有产业、户户有主业的原则;坚持调优结构、开发特色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具有竞争优势产业和效益好的产业的原则;坚持以龙头为带动、特色产业引路、产业大户引导、产业协会促进,发展规模化农业的原则。

应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做的对资源现状心中有底,对预期实现的发展目标心中有数,对将来村容村貌建设做到心中有形,对如何实现规划目标做到心中有路。坚持“经济条件好的优先;‘三通’便利的优先;村组干部得力、干群关系好的优先;群众呼声高并且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优先”原则。坚持重点突破与综合开发和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自力更生、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

2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由于我镇地处亚热带地区,光照条件好。农作物热量供应充足。可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和壮大甘蔗种植业,加大良种、良法和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发展竹木、膏桐等产业。发展养殖业、饮食服务业,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巩固安居工程建设成果,加大沼气池建设工作力度,组织做好进村入户硬板路和庭院、村寨四周、道路两傍的绿化美化,实现村容整洁。在保护水源的基础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组织实施安全饮用水到户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组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严格依法自治,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3本村产业现状分析

3.1资源现状

本村地处云贵高原西南部,全村总面积35010亩,海拔1250米,气候类型属,年均气温23℃,年降雨量900毫米。人均占有耕地4.2亩,但山地较多,土壤以红粘土为主,适合大力种植甘蔗。农村劳动力大概占人口的一半左右。

3.2产业发展现状

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63元。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中,粮食播种面积3050亩,粮食总产量665吨,单产218公斤;经济作物中甘蔗种植面积7911亩,总产量29000吨。养殖业以生猪养殖、养牛、养鸡为主。

4发展目标

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十一五”规划,围绕“到二零二零年实现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一万元以上”这一目标,芒阳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分三个步骤实施,即规划五年、突出两年。展望十年。根据这一要求,以现在的农民人均收入为基数,计算达到2020年是人均收入达到一万元所需的最低增长率。计算出每年必需的经济增长率以后,就开始找产业,谋发展,使得经济增长速度大于等于这一要求。

结合本村实际,产业方面首先重点发展和壮大甘蔗种植业。增加甘蔗种植面积,通过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科技含量,由镇糖业公司扶持帮助实施。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通过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科技含量,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由县农业局和县农业综合办公室扶持帮助实施。巩固和发展养殖业,充分利用蔗区资源,巩固和发展养殖业。推进农村沼气能源的利用,建设养殖小区,增加禽类和牲畜的数量。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业。充分发挥气候资源优势,发展以热带水果为主的庭院经济,新增果园面积。依托普通纸厂或蔗渣造纸厂,发展种植以竹木、膏桐等产品,由县林业局和扶贫办扶持帮助实施。稳步发展运输业,增加车辆数目。依托糖业企业,稳步发展运输业。为蔗农提供甘蔗运输服务。是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途径。

5资金筹措

坚持村民参与投入是主体、产业发展是核心的原则,采取村民自筹为主,上级补助和申请贷款为辅的方针,依托产业协会、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开展多种形式的信用互助,鼓励村民用土地经营权、林权与企业、致富能手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实行租赁、入股的方式进行融资。要对投资项目进行效益分析,如果总体经济增长达不到预期目标的,要扩大和增加发展产业项目。

6保障措施

6.1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为确保芒阳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村“两委”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小组,村党支部书记或主任任组长,村委会副书记或副主任任副组长,“新农村”下派干部、村组干部、理事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汇集民智,提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意见和村容村貌整治方案,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组织村民自愿实行多形式的信用互助,调处建设管理工作中的相关问题,管理和使用好建设资金(物资),与农户订立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居民改造与新建等合同,把建档立卡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按户卡实施管理,保证新农村建设内容落到实处。

6.2深入发动,形成合力

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理事会、共青团、民兵、妇女等党群团组织的作用,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要意义,调动村民自觉投身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建设工作。产业项目结合本村实际,突出本村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托市场稳步推进。在项目生产管理过程中,做到产前培训到位。制定实施技术方案;产中严格要求村民按照技术方案进行生产;产后积极组织客户营销,以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

6.3树立典型,榜样带动

农村产业规划篇2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新农村规划;产业规划;

产业经济;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2-0077-03

1、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力是首要任务,而农村生产力发展则要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生态为目标、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而进行整体规划和分项布局,从而整合农村资源,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努力发展建设新型农村生态家园。

建设新农村的条件下,应有一些基本原则:一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二是以市场为导向;三是兼顾生态平衡,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四是兼顾整体与局部、长远与近期利益;五是以科技为先导,以优质为核心,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归宿。

归根到底,规划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以产业发展为龙头,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为新农村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结构模式,应结合不同地区的情况、地区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例如人口、资源、技术进步、传统消费习惯、收入水平、市场需求变化等,形成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推动新农村的全面发展。下面以衡山县白云示范片新农村规划设计为例,对产业经济发展推动下的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2、项目概况

白云示范片行政隶属于衡山县福田铺乡,位于福田铺乡东南部、南岳七十二峰紫盖峰的山脚,与南岳水濂洞景区相邻,东距县城18km,南距南岳水濂洞景区约8km。东与金塘村、过路村相连,北靠泉塘村,西、南均与南岳区交界。示范片包括白云、中塘、云峰、尊胜、云岭5个行政村,范围总面积为12.07km2,总人口5536人,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00余元。

示范片临近南岳水濂洞景区,风景优美;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云岩公路由东向南贯穿全境,东与省道$314相连,南至南岳水濂洞景区,目前已开通班车衡山一云峰、云岭;片内资源比较丰富,金矿、高岭土和花岗岩等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示范片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文化底蕴深厚,“皮影文化”闻名全国,新发现的禹王母碑与黄帝陵、炎帝陵同为中华三大瑰宝,大有开发利用价值。

3、现状分析

3.1 发展优势

在中央、省、市全面推动新农村示范建设进程中,有良好的政策支持。白云示范片作为衡阳市委、市政府重点扶持的示范片,获得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能得到优先发展的机遇,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示范片村民和村支两委强烈的求发展和积极参与意识。较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云岩公路贯穿示范片中部,南接南岳水濂洞景区,距水濂洞景区约8km;向东接省道314线,距县城约18km。

2)产业优势:丰富的花岗石资源和石材加工是示范片传统产业。柑桔、桃、李、西瓜等小水果的种植近年来发展良好。衡山湘黄鸡群养发展较快。

3)水资源较为丰富:白云水库、云峰水库为示范片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水源,水利设施条件较好。同时地下水水质良好,储量丰富。

4)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资源和纯朴的民风、民情,“皮影文化”闻名全国,禹王碑母本的探源更是使其名声大振。

3.2 存在的不足

1)公共配套设施欠齐全,服务配套标准偏低,文化娱乐设施、村部等公益性设施十分短缺,村民的文化生活较单一。

2)示范片居住点建设过于凌乱,没有形成成组成群的居住集聚规模,造成基础设施投入战线过长。

3)道路质量与等级较低,居民生活、生产、出行十分不便。

4)产业结构特色欠鲜明,种植品种单一,优良品种不多,品种有待改良,养殖业(养猪)过于分散,湘黄鸡群养户数不多,不利于规模效应的发挥,同时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5)环境卫生欠佳:由于没有公共环卫设施,生活垃圾、废水乱堆乱排现象普遍,造成一定环境污染。

6)村民住宅设施大多数比较简单、适用,但住宅功能布局和造型与新农村小康住宅的生活标准尚有一定距离,宅基地占地较多,土地浪费较严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白云示范片区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不足之处是基础公用设施落后,产业经济缺乏引导和整体规划,尚须合理规划,挖掘其潜力。

4、总体规划设计

鉴于白云示范片区的发展基础及现状,本次规划制定了中长期规划,近期为2007-2010年,远期为2011~2015年,具体为白云、中塘、云岭、尊胜、中峰5个村的行政管辖范围,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2.07km2,具体如下:

4.1 规划结构

示范片的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个主中心,四个副中心、五个居住组团”。具体如下:

一个主中心即示范片的公共服务主中心,位于现状白云村老年协会地段,主要规划绿化中心广场、皮影文化活动中心、特色农产品工艺品购物街等,将其打造成一个集文化娱乐、医疗、服务、休闲、购物、住宿于一体等较为完整的示范片服务主中心。

四个副中心:在中塘、云峰、云岭、尊胜村结合村部建设各规划一个副中心。

五个主要居住组团:即在中塘、云峰、云岭、尊胜四个副中心周边及白云村靠近中心广场周边规划五个较大规模的居住组团。从而使白云示范片形成结构布局结构合理、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整体空间结构效果。

4.2 居住区整体规划

新农村居住区规划建设是新农村规划的重点,通过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从而建立良好的农村面貌和居住环境,实现农村居住环境的重大转变。

本次白云示范片区规划充分考虑耕作半径的要求、耕地整饬开垦情况以及现状居住情况,将原有分散的农村居民点规划到以组为单位的居民点和以村部为中心的居住组团,在示范片入口设片区公共服务中心,具体规划如下:

根据现状村民点布局情况以及对示范片的综合评价分析,规划在中塘、云峰、云岭、尊胜四个副中心周边及白云村靠近中心广场周边设五个居住组团,建设方式为如下形式:

1)白云村中心居住组团:位于白云广场西侧白云五组,总占地面积3.55hm2,由白云广场、文化中心、村民住宅组成。规划总户数44户,其中新建村民住宅39户,建筑面积8850m2。为以新建为主的居住组团,结合现有空地规划新建住宅,保留部分建筑质量较好的村民住宅,使新旧住宅保持良好的空间关系,在中心广场周边规划文化娱乐、医疗、金融服务、休闲、购物、住宿、垃圾站等公共服务和市政设施。白云广场占地0.3hm2,作为示范片村民的室外活动中心。

2)中塘村中心居住组团:位于中塘村十一组,靠近云岩公路和村部。总占地面积7.37hm2,规划总户数80户,其中新建村民住宅44户,建筑面积9480m2。为整治和新建相结合的居住组团,结合现有空地规划新建住宅,保留现有质量较好的村民住宅。通过改水、改厕和硬化入户道路来构建居住组团内建筑空间的和谐关系。拆除废弃和危旧房屋,见缝插绿,对保留的村民住宅进行装饰美化。结合村部改造规划建设村民活动中心、幼儿园,利用村部北面山体建设小游园,占地0.48hm2。

3)云岭村中心居住组团:在云塘公路以西,现状云岭村村部周边。总占地面积2.6hm2,规划总户数44户,其中新建村民住宅24户,建筑面积6110m2,主要考虑为云岭村五、六组从山上搬迁下来预留用地。为整治和新建相结合的居住组团,保留现有建设质量较好的建筑,拆除废弃和危旧房屋,依据现状地形,统一建设村民住宅,构建居住组团内建筑空间的和谐关系,对保留的村民住宅进行装饰美化。结合村部改造建设村民活动中心,利用村部东南面船形山建设小游园,占地0.89hm2。

4)云峰村中心居住组团:位于云峰十二、十三组,靠近云岩公路。规划总占地面积4.33hm2,规划总户数65户,其中新建村民住宅42户,建筑面积12400m2,主要考虑为禹王碑景区建设而搬迁下来的云峰七、八、九组预留用地。为整治和新建相结合的居住组团,保留现有建设质量较好的建筑,拆除废弃和危旧房屋,依据现状地形,统一建设村民住宅,构建居住组团内建筑空间的和谐关系。对保留的村民住宅进行装饰美化。改现状村部为幼儿园,搬在山角云岩公路边空地新建村民活动中心(包括村部),利用村民活动中心北面水塘、坡地建设小游园,占地0.35hm2。

5)尊胜村中心居住组团:位于尊胜三、五组,靠近云尊公路布置,规划总用地面积2.03hm2,规划总户数50户,其中新建村民住宅31户,建筑面积6600m2。为以新建为主的居住组团,结合现有空地规划新建住宅,保留现有建设质量较好的建筑,拆除废弃和危旧房屋,依据现状地形,统一建设村民住宅,对保留的村民住宅进行装饰美化,结合村部改造建设村民活动中心。

通过以上规划使白云示范片区居住建筑依山就势、层次分明、整齐俨然,呈现出良好的村容村貌。

4.3 产业经济和用地布局规划

4.3.1 产业结构调整和用地布局规划

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它是指农村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其产业各层次内部的相互关系,包括农村三次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白云示范片现状的产业分析以及白云示范片在福田铺乡域中的地位以及所处区位综合考虑,白云示范片的总体布局为保留现有中心区(白云、中塘)的高产水稻种植用地,对云岩公路两侧的耕地(云峰、中塘)实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为烤烟基地(约2500亩)和特色果蔬基地(如西瓜、早白薯、生姜等),在云岭、尊胜村结合山地土质特性种植经济果园(小水果)和培养特色养殖场地(湘黄鸡、黑山羊等)。具体分解到各村为:云峰村发展成禹王文化村、白云村为群众文化村、中塘村为特色种植专业村、云岭村为休闲旅游村、尊胜村为石材加工村,详见图1、表1。

通过对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并制定发展策略,可以深层次解决农村经济无序的发展状态,促进农村经济朝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3.2 旅游及文化产业规划

白云示范片风景名胜甚多,历史悠久,具备发展新农村旅游业的条件。相传南岳山最大的寺庙一云峰寺,有禹王碑、禹王桥,香火旺盛的观音岩,有传奇的禹王桥边18樟、望隐桥、亲生桥、乌龟塘等,还有一条通往南岳山峰进香的古道等等。旅游产业规划见图2,规划要点如下:

4.3.2.1 旅游景点规划

1)禹王碑景区保护规划:严格划定禹王碑景区保护范围;搬迁保护区范围内的村民至山下尊胜村副中心;拆迁附在禹王母碑上的村民住宅,修建亭楼保护禹王母碑;恢复重建隐真寺、云峰寺、紫云庵,建设禹王碑文化展览馆,展示禹王碑各个地方各段时期的拓本及渊源;局部调整进入景区道路,避开历史古迹――禹王桥,适当修建服务接待点和停车场、广场。

2)白云水库休闲度假区规划:搬迁度假区范围内的大部分村民至山下云岭村副中心;结合地形修建3.5m宽环湖道路和上云岭林场道路;建设适度规模休闲接待中心,改造部分村民住宅为“农家乐”,供游客、香客品云岭茶,喝山泉水,吃衡山豆腐和湘黄鸡、黑山羊;沿湖建设钓鱼台、茶桌、木船码头。

4.3.2.2 旅游线路规划

①上午参观云峰文化村,看禹王桥、云峰寺、隐真寺、禹王碑母本和周围山水风景――②参观尊胜村石材加工,购石材加工产品;参观中塘村特色种植,购特色农产品――③下午白云水库垂钓休闲避署,游览云岭林场的牧场,体验农家生活――④晚上白云文化活动中心看皮影演出,特色购物街购物(皮影人物影型)――⑤第二天上午游观音岩,烧香拜佛――南岳风景名胜区(水濂洞景区)。

4.3.2.3 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在片区主中心规划设宾馆、家庭旅馆、饭店酒楼、超市、工艺品专卖店、邮政所、汽车站、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在白云水库休闲度假区规划设接待工作中心、度假村、钓鱼台、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在中心广场设室外皮影演出场、舞狮舞龙、大鼓表演场及锻炼健身区,在白云村部规划室内皮影演出场地,满足游客需要。

通过以上规划措施,可以使毗邻南岳衡山的白云示范片区发展颇具现代农村的旅游经济产业,且带动和保护具地域风情特色农村民间文化艺术――皮影文化”、民间剪纸、影型雕刻等的发展,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4.3 道路交通规划

白云示范片区村庄道路规划要达到三个结合1)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村道要穿过主要组团,组道应深入种植地;2)与现状相结合,主要采用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予以拓宽、取直、硬化;3)尽量与现状渠道相结合,形成路渠结合的农村特有景观风貌,具体如下:

整个示范片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和居民点规划布置,采取环型与放射型相结合的的道路系统,形成“一纵两横两环”的路网结构。“一纵”即南北向的云岩公路;“两横”即东西向的云峰公路和云岭公路;“两环”即由云尊公路、云塘公路与云岩公路连接形成整个示范片的“两环”,能较好的解决整个示范片的生产和生活的交通需求,各村组及禹王碑景区、白云水库休闲区则通过放射型道路与环路联系。

为适应今后交通发展和禹王碑景区开发的需要,将现有的过境公路一云岩公路进行加宽改造,将现有5m宽路面加宽为7m。在云岩公路与云尊公路交叉口西南角规划一处汽车站,占地0.15hm2。

此外示范片内部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即村道、组道和居住组团的宅间道路。在片区主、副中心及村民居住点、禹王碑景区入口等处设公交候车点,在片区主中心、禹王碑景区、白云水库休闲区规划设4处停车场。

通过采取以上规划措施,使白云示范片区内外部道路交通系统呈现分级明确、结构合理、联系方便等特点,为实现白云示范片区新农村建设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4.4 绿化景观规划

对于白云示范片景观环境的营造,本次规划从村道、灌溉水渠、禹溪河、白云河以及山丘等要素方面加以刻画,同时通过公共活动中心建筑群按空间原理的有序布置,形成地域标志和个性场所。白云示范片总体上形成集镇景观区、村居景观区、特色种植区以及沿水库的生态休闲景观区等。

白云示范片空间环境的设计构思为:在示范片入口结合片区主中心规划白云广场及公共绿地,展现白云示范片的人口形象;结合村道、灌溉水渠、山体的绿化建设,形成白云示范片特有的景观风貌;通过地面铺装、配置阅报栏、灯具、座椅及健身游戏器材等完善公共活动场所。

通过充分利用本片区自然环境与乡土特色,从而达到营造山清水秀,田园多姿,果树飘香,民居整洁,反映地方风情特色的新型村落的景观规划目的。

5、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新农村的规划设计首先要注重农村区域发展特点,以民为本,因地制宜,解决好功能配置,总体布局,景观风貌,基础配套等首要问题。要重视和谐理念,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村庄与环境之间,村民生产活动与文化生活之间,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之间的和谐,从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村庄风貌。

农村产业规划篇3

一、把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既要统筹规划全县的产业布局,又要突出城乡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把农民的持续增收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规模成片”的要求,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特色产业支撑作用,建设产业基地,发展高效农业,着力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推动农业发展升级。围绕特色产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完善流通体系,切实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扶持开发农家乐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把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基础设施落后是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重要原因,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的延伸。下大力气建设完善农村公路、桥梁、供电、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把统筹城乡建设规划作为基础工程

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必须规划先行,以科学完善的规划为指导,减少村镇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提升建设水平,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好城乡建设规划。着眼于推进农村城镇化,将城市规划理念引入乡村建设,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整建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发展带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高水平地科学谋划农村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建设等布局和实现途径。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利用新一轮土地总体规划调整的有利时机,盘活村庄建设用地,尽可能将村庄建设的留用地留出来、调整好。

四、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关键环节

农村产业规划篇4

【关键词】村镇;发展;规划

0.引言

在对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探索中,我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仅是为了繁荣农村的经济,还关系着我国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建成。因此,为了统筹城镇经济发展与村镇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快速稳定的发展村镇经济建设,国家提出了以拉动内需为主要内容的振兴经济的政策措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共存,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约束,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以及巨大的城乡差异和低下的城镇市政公用设施支撑能力都将是阻碍村镇经济发展的因素。所以怎样规划经济发展成为了现阶段最迫切的问题。

1.依照法规,合理规划

1982年国家建委及农委颁布了《村镇规划原则》,我国开始了“从只抓农房建设发展到对村镇进行综合规划建设”的新阶段。1993年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同年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1995年《建制镇规划管理办法》。各个地方政府也制定并完善了相应的地方法规及标准,至1996年底,全国78%的镇, 59%的集镇,18%的村庄对规划进行了修编或调整完善。在1996年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 98%的县(市)和67%的镇(乡)设立了村镇建设管理机构。2007年《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2008年实施了《城乡规划法》,使城乡规划进入了完整规划体系的新时期。

2008年新实施的城乡规划法已明确,城乡规划中的村镇规划也要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现阶段规划中,市(含县政府所在镇)的规划相对来说按城市规划的要求编制实施进展较好,村镇规划包含的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发展相对滞后。在制定城市规划时,要确定区域内的乡、村庄布局。镇(乡)制定规划时,也要规划区域内的村庄发展布局,指导村庄制定规划。镇(乡)规划的具体要求可按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的规定执行,村庄规划在新的村庄规划标准实施之前应参照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和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要求编制。

2.根据实际,理性规划

根据我国村镇规划编制要求的发展来看,村镇规划已从原来最基本的要求,即满足村镇体系现状图,村镇体系规划图,规划区用地现状图,规划区用地规划图,规划区工程管网规划图和规划说明书的“五图一书”,调整为现状资料分析,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各市政工程规划、防灾减灾、环境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一整套内容,所采用的标准也基本与城市规划的要求接轨。而且,规划法要求在制定调整规划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城乡经济的发展,政策的推进,审美观的变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得村镇规划的制定与修编将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也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步完善。因此,有必要对现阶段村镇规划提出几点建议。

2.1产业分析,准确定位

产业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村镇规划的依据。因而我们要注重产业定位研究,做好产业分析,找到产业发展的规律、特点及重点。村镇在产业定位研究时,应优先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非农产业也应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空间,也包含在“生产发展”的要求之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可以使农民在加工增值的过程中增加收入。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产业定位研究的过程。产业定位研究通常由产业规划师进行专题的产业研究,根据产业的内外部环境分析,相关典型的成功案例的研究借鉴,产业的SWOT分析,确定产业定位,确定总体发展思路的规划产业、指导产业的发展。

其次,在产业定位研究中必需进行产业的详细分析,应从产业发展机遇与区位优势,发展现状,及与其他区产业的对比,当地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与机遇总结中理清产业发展的脉络。通过产业扫描,产业筛选,提出产业定位建议,确定村镇的先导产业、支柱产业。也就是对产业及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的梳理与整合,搭建村镇的发展平台,培育村镇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确定产业定位之后,就可以为村镇规划中确定村镇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提供依据,如确定村镇的类型,是区域条件分类的城郊型和乡村型,还是主导产业及资源分类的产业型、养殖型、旅游型、保护型、交通型等。村镇类型确定后也就容易确定村镇的发展方向,产业发展之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村镇发展之路。

2.2城乡结合,共同发展

这就要求村镇规划时,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化和城镇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需要继续发挥市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各级政府对城乡空间的规划管理,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放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突出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在区域层面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将基本农田、重要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保护区、环境脆弱区作为禁止和限制开发的地区,严格控制这些地区的建设活动,切实加强对重要水源涵养地、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基本农田的保护;划定城镇增长边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效率,促进城镇紧凑布局,集约发展;在城市层面划定蓝线(水系控制线)、绿线(绿地控制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黄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和红线(道路、用地控制线),作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乡统筹政策的落实与推进,也就使村镇纳入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使城乡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3.结束语

农村产业规划篇5

关键词:新农村 ;规划建设 ;思考

Abstract: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ers' own homes, should is with the farmer this, arouse a farmer to build their own homes enthusiasm, farmers rely on their own efforts and hard work, to have a better life. But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practice farmers often become passive recipients, the farmer of a few places not only life not bounteous, but saddled with debt. Based o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 problems of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Key words: new rur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党的十七大的政治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受到广泛的关注,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1月1日,颁布实施了《城乡规划法》,更进一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规划依据。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交融,互为影响。但原有的规划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就乡村论乡村,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引导,出现盲目建设、无序建设的现象,造成了土地资源、社会资源的浪费。这种规划制定与实施模式已经不适应城乡统筹的需要,影响了城乡协调的发展。为了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必须做到规划先行、全盘考虑、统筹协调,避免盲目建设。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重新研究制定规划,根本上改变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制定

要坚持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目前我国多数的村庄还没有制定规划,要求所有的村庄,按照规划进行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 

制定村庄规划,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对规划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村庄规划,应当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基本目标,坚持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公益事业建设与管理,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引导,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合理确定乡和农村的发展目标,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转贴于 中国

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   

党和国家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对今后农村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却面临着许多现实障碍和困难。   

一是体制依然存在。虽然近几年来 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困扰和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关系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得到改变。 长期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投入,都由公共财政给予保障,而农村却依靠基层政府和农民集资来进行。由于大多数地区乡镇经济发展不理想,地方财政入不敷出,使得许多乡镇政府无力向农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农村的土地、资金、补贴、农产品增值等要素和现实利益继续呈流向城市的趋势,导致农村发展落后,农民增收缓慢。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老化和毁坏严重。由于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投资制度上表现为"重工轻农",导致农村投资严重不足, 农村道路等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存在无人管理和养护现象, 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   

三是农民增收压力大。 目前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所面临的困难很多,例如:单纯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收入的空间越来越小,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滞后于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乡镇企业和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下降,资金短缺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等。 虽然当前国家免除了农业税,兑现了种粮直补,但农资价格不断上扬,农业增收空间变窄。同时,农业生产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自然灾害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产业化经营水平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农民增收带动力也不强。    

四是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但由于长期受经济社会条件影响, 我国农村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农村文化、教育基础尤其薄弱,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受教育机会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距, 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导致当前农民整体 文化素质偏低, 缺乏专业技能, 接受新事物能力差;观念落后,重农轻商的意识相当浓厚;小富即安,小成则满,缺乏开拓精神和市场风险意识 ;农村中封建迷信等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五是村庄建设亟需规划。乡镇面对广大农村的土地管理,特别是农民建房的管理难以到位,很多农村规划严重滞后,村庄房屋杂乱无章,目前农村违法建筑和违章抢建仍然十分普遍。如不及时规划,将来按新农村标准要求进行规划建设,代价将更大,同时也留下很多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杂乱,农民住房独家独户,缺乏有序管理,没有科学规划建设公厕、统一垃圾投放点,环境卫生脏、乱、差,鸡飞狗跳、毛厕遍地、污水横流的现象随处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正确面对和妥善解决这些现实障碍问题。

四、规划后的实施总结 

切实加强乡村规划,使农村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促进村庄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综合提升农村可持续发展实力有重要意义。村庄规划实施总结重点在于了解规划的科学性、适用性以及可操作性。实施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村庄规划的编制完成情况;村庄依据规划进行建设的情况;规划实施过程中与土地利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衔接的情况;规划实施中的主要问题等。农民是村庄的建设者、居住者和使用者,也是规划最直接的利益相关方,规划实施的好与坏,农民最有发言权。因此,农民意见的征求是规划实施总结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有关政府部门在进行规划实施总结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认真听取农民意见。村庄规划的实施总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以便及时反馈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规划,提高规划实施管理效能。 

农村产业规划篇6

在对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探索中,我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仅是为了繁荣农村的经济,还关系着我国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建成。因此,为了统筹城镇经济发展与村镇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快速稳定的发展村镇经济建设,国家提出了以拉动内需为主要内容的振兴经济的政策措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共存,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约束,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以及巨大的城乡差异和低下的城镇市政公用设施支撑能力都将是阻碍村镇经济发展的因素。所以怎样规划经济发展成为了现阶段最迫切的问题。 

1.依照法规,合理规划 

1982年国家建委及农委颁布了《村镇规划原则》,我国开始了“从只抓农房建设发展到对村镇进行综合规划建设”的新阶段。1993年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同年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1995年《建制镇规划管理办法》。各个地方政府也制定并完善了相应的地方法规及标准,至1996年底,全国78%的镇, 59%的集镇,18%的村庄对规划进行了修编或调整完善。在1996年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 98%的县(市)和67%的镇(乡)设立了村镇建设管理机构。2007年《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2008年实施了《城乡规划法》,使城乡规划进入了完整规划体系的新时期。 

2008年新实施的城乡规划法已明确,城乡规划中的村镇规划也要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现阶段规划中,市(含县政府所在镇)的规划相对来说按城市规划的要求编制实施进展较好,村镇规划包含的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发展相对滞后。在制定城市规划时,要确定区域内的乡、村庄布局。镇(乡)制定规划时,也要规划区域内的村庄发展布局,指导村庄制定规划。镇(乡)规划的具体要求可按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的规定执行,村庄规划在新的村庄规划标准实施之前应参照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和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要求编制。 

2.根据实际,理性规划 

根据我国村镇规划编制要求的发展来看,村镇规划已从原来最基本的要求,即满足村镇体系现状图,村镇体系规划图,规划区用地现状图,规划区用地规划图,规划区工程管网规划图和规划说明书的“五图一书”,调整为现状资料分析,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各市政工程规划、防灾减灾、环境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一整套内容,所采用的标准也基本与城市规划的要求接轨。而且,规划法要求在制定调整规划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城乡经济的发展,政策的推进,审美观的变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得村镇规划的制定与修编将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也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步完善。因此,有必要对现阶段村镇规划提出几点建议。 

2.1产业分析,准确定位 

产业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村镇规划的依据。因而我们要注重产业定位研究,做好产业分析,找到产业发展的规律、特点及重点。村镇在产业定位研究时,应优先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非农产业也应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空间,也包含在“生产发展”的要求之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可以使农民在加工增值的过程中增加收入。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产业定位研究的过程。产业定位研究通常由产业规划师进行专题的产业研究,根据产业的内外部环境分析,相关典型的成功案例的研究借鉴,产业的SWOT分析,确定产业定位,确定总体发展思路的规划产业、指导产业的发展。 

其次,在产业定位研究中必需进行产业的详细分析,应从产业发展机遇与区位优势,发展现状,及与其他区产业的对比,当地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与机遇总结中理清产业发展的脉络。通过产业扫描,产业筛选,提出产业定位建议,确定村镇的先导产业、支柱产业。 

确定产业定位之后,就可以为村镇规划中确定村镇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提供依据,如确定村镇的类型,是区域条件分类的城郊型和乡村型,还是主导产业及资源分类的产业型、养殖型、旅游型、保护型、交通型等。村镇类型确定后也就容易确定村镇的发展方向,产业发展之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村镇发展之路。 

2.2城乡结合,共同发展 

这就要求村镇规划时,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化和城镇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需要继续发挥市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各级政府对城乡空间的规划管理,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放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突出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在区域层面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将基本农田、重要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保护区、环境脆弱区作为禁止和限制开发的地区,严格控制这些地区的建设活动,切实加强对重要水源涵养地、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基本农田的保护;划定城镇增长边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效率,促进城镇紧凑布局,集约发展;在城市层面划定蓝线(水系控制线)、绿线(绿地控制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黄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和红线(道路、用地控制线),作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乡统筹政策的落实与推进,也就使村镇纳入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使城乡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3.结束语 

农村产业规划篇7

关键词:城乡统筹;村镇规划;居民点体系;基础设施网络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等发展理念,强调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带来了机遇,提供了保障。2008年,《城乡规划法》、《镇规划标准》等相关法规的施行,对当前的村镇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城镇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将两者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解决,既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又要发挥农村对城市、农业对工业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在城市占据发展领先地位的背景下,农村的现代化已成为衡量一个社会真正发展水平的“木桶效应”中的短板,因此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加快农村发展,尽快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公平和谐发展。

1、村镇规划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村镇实际情况复杂及规划者对城乡统筹内涵的理解有差异,导致村镇规划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内外协调性差、镇域规划形式主义严重、镇村规划特色缺乏、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在近年来开展的城乡统筹规划中,虽然在规划范围内顾及了城乡两个层面,但是在技术性因素上对村镇层面特别是村庄层面难以真正企及,导致规划指导难以实现。

2、村镇规划注意的几个方面

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到村镇规划方面,不仅要把镇区和村庄作为一个整体,而且要对自然环境等镇域内多种要素统筹考虑,在村镇现状分析和发展条件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镇域空间发展、空间管制和协调、镇村居民点布局、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与治理、防灾、规划实施政策及策略制定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因此,乡(镇)域规划更应成为村镇规划落实城乡统筹的直接载体,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村镇规划应本着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量力而行、逐步建设等原则。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设施集约配置、土地集约利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业产业化,如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加强乡镇企业对农业的直接带动作用,提高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比重,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促进城乡产业有机融合,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2)考虑到当前村镇经济实力较弱,在城乡统筹中多处于被“反哺”的地位,因此,规划应将镇域与中心城市对接,加强两者的联系,使村镇接受城市的辐射。统筹区域水、电、路、环卫、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覆盖,提高农村给排水、环卫、信息等设施的建设水平,基础设施尽量集中建设、集中供应,减少重复和无序建设;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改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农民素质;产业方面,改变传统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发展局面,加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3)村镇规划的作用不仅要打破城乡间的障碍,合理引导诸要素在市场调配下实现城乡自由流动,同时要维护社会公平,应对市场经济带来城乡间的不平衡,保障农民利益,如解决由于经济效益低下带来基础设施无法在农村配建等问题,逐步实现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变城乡产业低水平竞争,加强区域产业分工,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实现城乡产业功能互补。

(4)村镇规划在落实城乡统筹中必须根据城乡间不同资源条件和优势,不同社会、经济、生态差别状况来突出不同重点,从而形成“全面覆盖”和“特色突出”的结合。城乡统筹要实现城乡公共资源共享,形成“和而不同”的共荣局面,村镇规划应加强村镇特色研究,注重提炼当地自然、人文等特色元素,如充分利用农村的山水自然资源,加强对古村落、名刹古寺、古桥古墓、古树名木、革命根据地等人文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等产业。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容易形成一种误导,即村镇规划体现城乡统筹的直接方式就是村庄建设规划,忽视了镇区规划的重要性。村镇规划对待城乡统筹发展应具有两面性,一要合理引导城镇化,促进镇区发展;二要落实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策略,切实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镇规划要将视角转向农村,包括将城镇的基础设施延伸至农村,使社会服务功能惠及农村,将产业链下延到农村,让小城镇真正成为城乡的纽带,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

3、村镇规划改进的主要内容

在村镇规划内部,镇(乡)域规划作为呈上启下、有效联系城乡规划的部分,不仅指导镇区规划,而且指导村庄建设,镇(乡)域规划是村镇层面实现城乡统筹理念最适宜的载体,按照城乡统筹的发展观对其内容进行充实,具体可从居民点体系、产业体系、空间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入手:

(1)居民点体系

镇村居民点体系规划是村镇规划的重要环节,按照“镇区―中心村”两级设置,确定镇区性质和发展方向,落实镇区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控制范围;同时确定中心村的位置,结合村民意愿,提出村庄建设设想,按照就地保留、异地新建等不同类型提出各自相应的措施,并根据居民点等级和类型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合理配置。

(2)村镇产业体系

结合大区域的产业布局,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明确村镇产业发展重点及布局规划,镇区结合有利条件设置工业区,利用接近农产品产地的优势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构筑循环经济链条;发挥乡村物资交易和信息交流的功能,注重旅游等特色资源的整合作用。发展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也是城乡统筹的目的之一,村镇规划应将村庄布点规划与都市宜农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提倡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农业。

(3)村镇空间体系

引导村镇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有效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划分镇域内各种用地类型。根据镇域空间的特征和功能,对城镇建设用地、乡村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等功能类型空间进行范围界定,并提出相应管治要求和空间发展的优先次序。

(4)基础设施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给水、排水、供电、电信、广电、公交、环卫设施和能源利用等方面。结合城市与农村的不同特征,按其规模等级配备相应层次的市政设施。合理布局村镇基础设施,减少分散和重复建设,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充分考虑与周边区域的共建共享、管网的衔接,实现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构建城乡给排水、环卫、公交、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城乡规划法》将村镇规划进一步分化为镇规划、乡规划和村规划,更趋多元化,因此,村镇规划必须增强协调性,加强与外部规划的衔接,包括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同时要加强村镇规划内部的镇规划、乡规划和村规划之间的衔接。

加强村镇特色的研究,在村镇规划中可引入城市设计的手法,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将其反映在村镇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等方面,营造既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又独具地方特色的村镇风貌。同时研究制定贴近当地实际、操作性强、农民能够接受的引导集中居住的优惠政策措施,在基地审批、建房调田、拆迁安置、就业引导、失地农民保障等方面形成完整的配套政策体系,在实施中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体系,解决村镇建设资金缺乏等问题,以保障村镇规划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Z].2008-01-01..

[2] 镇规划标准(GB 50188 ― 2007)[Z].2007-05-01.

[3]叶家足.浅析村镇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城市建设,2011(6).

[4]高红.村镇规划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政策关系[J],城市规划,2008(7).

[5] 叶齐茂,发达国家村镇规划核心内容、设计要素、价值取向和特征[C].城乡建设,2005(1).

作者简介:

唐杰彬(1979-),男,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室主任,郭家注册规划师,浙江大学城镇建设专业本科,主要从事城市规划方面工作。

农村产业规划篇8

关键词:现代化;新农村规划建设;农村发展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一、当前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周期较长,没有突出重点内容。当前现代化新农村规划建设规划周期相对较长,其农村规划编制内容较多体现出城镇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手段,没有真正突出现代化新农村规划的发展需要和特点。现行的新农村规划编制内容上没有针对性,没有找到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的切入点,没有从新农建设的实际出发,导致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与实际操作的背离,从而发挥不了规划编制应有的带头作用。

(二)产业发展与现代化农村建设规划的互动关系未能得到充分体现。现代化新农村规划建设是以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为背景的,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体现出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观的特点和中心内容。生产力的发展是现代化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前提,所以必须把生产发展放在第一位,有必要不断研究如何加强产业发展的课题。对于现代化新农村规划建设如何加强产业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难题,也是新农村规划的一项研究课题。目前现代化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对于产业发展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找到明确的发展思路和有力的举措。由于规划中产业发展的研究较少,缺乏具体操作层面的内容,导致现代化新农村规划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未能得到充分体现,使规划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三)新农村建设面广、差异大,分类指导体现不明确。现代化新农村规划建设具有农村居民点数量大、规模小、分布散等建设面广泛的特点,对于分类指导带来一定的难度,导致分类指导体现不明确。而且各地区农村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文化背景与生态环境容量也有所不同,在这种差异大的情况下如何体现分类指导是一项重要内容。规划中必须通过探讨符合农村自身发展建设模式和发展路径,找出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充分体现分类指导的作用。

(四)规划建设标准及实施策略有待进一步完善。现代化新农村规划建设具有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规划中必须体现可持续发展观的特点和很重要内容。为了体现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要求,实现发展目标,规划中必须提高规划工作的指导性和科学性,体现出规划建设的指导作用。通过加强规划的标准与实施策略的制定和研究,使农村规划的理论体系和内容得到进一步改善,为科学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新农村建设要规划先行

现代化新农村规划建设是一项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过程,是一种涉及到县乡村庄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田保护规划、交通和水利等专业规划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然而,对现代化新农村规划建设有的地区根本不了解,不知道怎样规划新农村建设,影响着我国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全面贯彻和执行。党中央对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明确提出“新农建设必须规划先行”的工作方针。所以,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中以规划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贯彻规划在事前、过程和事后全阶段,体现规划的重要性。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首先要规划好,规划做好了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各项工作才能有章可循,农村再不会无计划、无方向地发展,有序展开建设工作,实现现代化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工作包括村庄居民点体系规划、中心居民点建设规划以及一般居民点规划指引等三个层次,其中村庄居民点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又包括居民点合理布点、人口规模预测、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强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和注重产业发展规划及空间利用等具体内容。中心居民点建设规划主要内容包括明确中心居民点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形态,确定中心居民点的建设模式,明确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内容和对策,对水、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提出具体的规划实施方案,对中心居民点风貌、环境特色、建设时序提出指导性规划,对规划的实施提出路径和对策等六个方面。一般居民点规划指引一般以整治规划为主要内容,有计划地分批编制,对居民点建筑布局和空间布局形态进行统筹安排。

三、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对策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进步。现代化新农村规划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思路,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始终放在第一位,切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建设任务。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要想搞好具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生产力,实现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目标。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发展生产力第一位的工作定位。现代化新农村建设首先要规划好各项工作,规划好了就能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使农村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造福于人民。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农村建设积极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目标。

(二)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为了推动农村全面进步不仅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还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措施,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实现新农村的全面进步。同时,关注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推动农村的社会和谐稳定。

(三)切实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政策。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应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要求,不断创新农村建设中的创新机制,使得农村发展充满活力。还要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政策,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得农民合法的物质利益和权利得到保证。

(四)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必须尊重群众、注重实效,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的核心,合理处理人与环境的问题,从实践中出发,不能盲目进行建设。新农村建设要尊重群众,不能增加农民的负担,更不能增加乡村负债。新农村建设还要需要着重实效,充分调动农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做到农村内在力量的现代化建设。

结语:现代化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路,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事前规划好各项建设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出真正的现代化新农村。

参考文献:

[1王婕.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本思路[J]. 新财经.2010(03)

[2] 李彩国.于海峰. 现代化新农村规划建设探析[J]. 科技与企业. 2013(上)

上一篇:文明礼仪讲话范文 下一篇:淮南子本经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