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范文

时间:2023-09-19 16:07:28

公共文明指数测评

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篇1

区文明办:

办领导高度重视,根据《关于做好迎接全国综合文明指数测评工作的通知》文明办〔〕23号)要求。要求各科室认真对照《区综合文明指数测评任务分解表》逐一对标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

办领导高度重视,综合文明指数测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为员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科室和个人,做到相关检查项目目标全覆盖,坚决杜绝空白和盲点。

二、抓好落实。

夯实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办积极开展了三优一满意”创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共铸诚信”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加强干部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同时,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还对我办管辖内的金华苑社区、拆迁工地、建工地等的综合卫生和不文明现象进行不定期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些影响城市形象的不文明行为仍然可见,从目前的检查情况来看。公共场所乱扔杂物、随地吐痰、禁烟场所吸烟、乱停车等行为还存在背街小巷和楼道乱堆放、乱牵挂、乱张贴、乱涂写现象时有发生。具体情况如下:

一)公民的公德、秩序意识薄弱。

缺乏自律,有悖公德、有碍观瞻、有违秩序、有损城市形象的各类不文明现象仍然存在小区里面群众自觉维护环境、遵守秩序、爱护设施的观念仍然较为淡漠。自觉维护城市形象的责任感和基础文明行为的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配套设施跟不上。

资金不足,小区物管费低。保洁力量缺乏,公共设施的定期维护保养有所欠缺,配电箱、垃圾箱、公厕等配套设施不能及时更新、维护。拆迁工地、建工地由于时间紧迫,白天、黑夜抓紧施工,偶有浮土不能及时得到清理和覆盖的现象发生。

四、对策与建议

充分发挥综合文明指数的社会评价功能和教育导向功能,办将积极运用综合文明指数测评这一新的工作抓手。进一步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和市民的综合文明素质。

一)改进文明素质教育的方法。

深入开展文明教育活动,积极采取更加丰富的宣传措施。把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引入干部职工例行会议、建工地农民工培训和社区宣传教育中,把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送进千家万户。同时,建立内部定期测评制度,对每次测评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并纳入各科室目标考核。

二)健全综合场所长效管理制度。

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篇2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logistic模型;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072-02

一、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和模型

1.研究样本。本文共选择了沪深股市2007―2010年各年度首次被ST(包括*ST)并能够获得选择年度之前四年的财务数据的137家制造业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同时选择137家正常公司作为配对样本。其中2007年首次被ST的有41家,2008年首次被ST的有23家,2009年首次被ST的有28家,2010年首次被ST的有45家。配以行业相同、股本结构相似并且现在及不久的未来都没有被ST的迹象;能够获得选择年度之前四年的财务数据资料作为配对样本。

2.财务比率的选取。本文在选择指标构建财务安全测评指标体系主要考虑营运资本类指标,共10个,分别设X1 =总资产收益率,X2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X3=现金周转期,X4=流动比率,X5=流动资产比例,X6=流动负债比例,X7=总资产增长率,X8=营业收入的自然对数,X9=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X10=现金流动负债比。

3.预警指标的筛选。根据建立的财务安全测评指标体系,需要知道财务危机与财务安全公司之间哪些营运资本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为了筛选出具有显著性差异及表征能力的变量指标,首先必须对指标的样本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以确定是采用参数检验或者非参数检验来确定指标变量的差异性。

从K-S检验的结果来看,综合各年数据的检验结果,可以知道大多数样本并不符合正态分布。正常公司的检验结果同样证明了这个结论。因而,对样本数据不能够采用参数检验,而只能进行非参数检验。

两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表明:配对样本的ST公司与正常公司的绝大多数营运资本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ST前一年、前两年除X3外均有显著性差异。

为了在十个营运资本指标中寻找具有代表性的变量。用最具表征性的少数变量来替代整个指标变量体系。由于ST前一年的财务指标变量离被ST状态时间最近,其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作用最为明显,所以本文采用样本公司财务指标变量被ST前一年的数据进行聚类。为避免由于各变量之间由于量纲不同而造成的不可比性,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采用聚类分析中的层次聚类进行分析,按照SPSS默认的类间平均链锁法(Between-groups linkage)来确定类合并原则。

ST前一年样本公司现金流量指标聚类结果:第一类:X3、X4、X5、X7、X9 ;第二类:X1、X8、X10 ;第三类:X2;第四类:X6 。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中的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样本公司被ST前四年的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分析,以便选择若干显著性变量。根据前文的非参数检验结果,并参考张为(2008)等人的研究,X1总资产收益率由于其良好的表征作用将其作为因变量,其他指标作为自变量,选择的标准按照SPSS统计软件的默认设定:F值的概率小于0.05时进入,大于0.10时剔除。

根据对样本公司十个营运资本指标在ST前一年聚类分析及ST前四年各年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通过变量筛选可以看出,通过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综合筛选指标的效果比较理想,聚类后每一类别基本均有指标入选,一共筛选出X2、X3、X4、X6、X7、X8、X9、X10 等8个指标。

尽管已经筛选出具有显著性的营运资本变量,但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彼此之间高度相关,即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可能。为此,本文对筛选出来的变量进行Person相关系数分析,进行进一步的筛选,经过筛选,每类指标都有一个入选,共有X2(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X6(流动负债比例)、X7(总资产增长率)、X10(现金流动负债比)4个指标入选。4个指标之间相互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覆盖了各类营运资本指标。

为了印证结果的正确性,本文对所选择指标从容忍度TOL和方差膨胀因子VIF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这四个变量容忍度检验结果均在1左右,几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方差膨胀因子取值大于等于1,值越大表明多重共线性越强,该四个变量的取值只是略大于1,说明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很弱。

二、运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根据前面的K-S检验得知所选的样本公司的营运资本指标数据大都不符合正态分布,故本文考虑采用多元逻辑回归方法来建立测评模型。同时前文中选取指标时已经消除了指标间的多重共线性,因而符合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的前提条件。本文分别在ST前一年至前四年的样本中随机选取140家作为建模样本,134家作为测试样本。

本文将ST公司的概率P值设定为1,正常公司的概率P值设定为0。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常用的0.5作为概率分界值,即预测概率值大于0.5时认为被解释变量的分类预测值为1,小于0.5时认为分类预测值为0。选取前文确定的五个变量,采用表中的172家建模样本在ST前四年的数据构建Logistic模型,

将建立的ST前四年的模型回代建模样本数据,从建模样本回代测评结果看出,在ST前一年和ST前二年,测评模型表现了较为良好的测评效果。在ST前一年测评ST公司的正确率和测评正常公司的正确率分别达到了87.2%和83.7%,总体正确率为85.5%。在ST前二年测评ST公司的正确率和测评正常公司的正确率分别达到了80.2%和79.1%,总体正确率为79.7%。在ST前三年,模型测评总体正确率下降到67.5%,而在ST前四年总体正确率只有59.9%。

为了进一步确定模型的测评效果,分别将测试样本ST前四年的数据代入,测试样本测评结果和建模样本的测评结果类似,在ST前一年和前二年效果较好。其中在ST前一年测评ST公司的正确率和测评正常公司的正确率分别达到了86.3%和82.4.2%,总体正确率为84.4.5%。在ST前二年测评ST公司的正确率和测评正常公司的正确率分别达到了78.5%和76.5%,总体正确率为77.5%。在ST前三年,模型测评总体正确率下降到66.7%,而在ST前四年总体正确率只有60.8%。

三、结论

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篇3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对2008~2009年度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安排部署今年的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迎检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文明程度,努力开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在此,我首先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强调几点意见:

一、全民动员,迅速开展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准备工作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综合性荣誉称号,每三年评选一次。上一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结束之后,中央文明委为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对测评方法进行改革,将三年一次测评改为每年度进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前两年度各占20分,第三年占60分,三年合成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总得分。今年是本届文明城市评选工作的第二年度,测评工作即将开始。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此次测评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巩固成果,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迎检准备工作。

1.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充分认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着眼于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对于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充分认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艰巨性。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各类城市称号评选中要求最高、标准最严、难度最大的一项评选活动,涉及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需要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多年来,我市坚持不懈抓创建,持之以恒抓创建,取得了突出成绩。去年,中央文明办对全国114个城市进行了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我市超越了部分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全省惟一上榜的城市,群众的支持率、参与率显著提高,市民的荣誉感、责任感大大增强。面对这样的形势,如果再加一把劲,再努一把力,就会离胜利更近一步;如果一松劲,一泄气,就会前功尽弃,甚至被淘汰出局。我们必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力争在今年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再创佳绩。

要充分认识迎检准备工作的紧迫性。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将于7月中旬开始。据以往的做法,测评工作通常是从北方开始,由北向南推进。对我市的测评工作很可能马上就要开始,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增强工作的紧迫感,紧急动员,迅速行动,千方百计做工作,争分夺秒抓创建,全面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2.进一步深入发动,把广大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激发出来。广大群众是城市的主人,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是创建活动不竭的力量源泉。鉴于目前迎检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市委要求,今天动员会议之后,各级各部门要马上行动,在两天之内完成全民动员的工作,把动员会议开到基层,开到科室、车间、班组,开到社区、小区、家庭,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市民群众以主人翁的精神和姿态,投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来。周边县、市也要配合市区的创建工作,抓好宣传发动,让城郊结合部、周边县城的广大群众人人皆知,主动参与。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用自己文明模范的行为,带动家庭成员,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争光添彩。

3.进一步查缺补漏,把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尽快弥补起来。从现在起,各级各部门都要对照自己的工作任务,对照测评体系中A级指标要求,认真进行自查自评,寻找问题,积极整改,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每一个问题都得到解决。任务已经完成的单位要精益求精,争创亮点;任务没完成的单位要抓紧补课,迎头赶上;做了工作没有留存资料的要把资料补齐补全,坚决做到执行标准不走样,完成任务不缩水。创建指挥部办公室要组织力量进行模拟测评,展开地毯式排查,严格测评标准,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特别是在08年、09年检查中丢分的单位和项目,要制定新的措施,拿出新的办法,全力以赴补上来,绝不允许今年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创建指挥部抽调的工作人员明天上午必须全部到位,根据分工迅速展开各自的工作。从今天起到测评工作结束这段时间,创建指挥部要每天召开例会,听取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我市早日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创造条件。

二、突出重点,不断提高城市公共文明指数

我们要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标准和要求,围绕提高城市公共文明指数,进一步理清思路,把握重点,扩大群众参与度,拓展创建覆盖面,重点抓好以下“五项整治行动”。

一是文明交通专项整治行动。公安交警是文明交通专项整治行动的主力军,市交警支队要抽调力量,将每名交警的任务细化到具体路口、路段,实行定人、定路、定岗、定责,提高道路见警率、管事率。主干道的标志线和隔离护栏,交警部门要马上行动,刷新整理,确保交通设施的完好。军分区要抽调驻地官兵重点在“三街两路”(太行东西街、东西大街、解放东西街、英雄路、长兴路)协助交警执勤,帮助维持秩序。城区在“三街两路”上的每一个门店,都要抽调员工轮流值勤,担任文明城市志愿者,真正使自己的门店前做到无烟头纸屑、无乱停乱放、无横穿马路、无破损公共设施。市内各公共场所和商业门店,都要在不影响便道通行的情况下规划停车位,没有停车位的停车一律按违章处理。从7月15日开始,市经信委要按照低碳生活和减量排放的要求,提出减少车辆出行的倡议。出租车是城市的形象,要做好相关工作,支持出租车的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街道、社区要在广大居民中宣传交通守则,倡导文明出行。同时,城管、运管、公交以及市直有关责任单位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相互配合支持,确保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二是公用设施修缮专项整治行动。重点解决路灯不亮、公用座椅损坏、绿化带断带或枯死、窨井盖缺失、垃圾箱破损、盲道损坏以及广场、绿地、游园、公厕等的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损坏等问题。各有关部门凡在街头安装有公共设施的,今天会议以后,要派专人进行清点,三天以内,修缮整治结束。确已损坏和不能使用的要一律清理,并恢复路面平整。损坏的公用IP电话要全部补装好,流动公厕要全部启用,街头的体育健身器材在谁家门前的由谁家保证修复,不能使用的要进行清理。街头的阅报栏或公用宣传橱窗,在谁家门前的由谁家负责擦洗,坚持每天更换报纸。

三是公共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城建、园林、交通和城区、高新区要重点解决公园、绿地、街道、门店乱设摊点、占道经营、乱扔乱倒、乱停乱放等问题。交通部门要重点解决客运中心和飞机场的问题。郊区要重点解决火车站的问题。城区要把市区内的垃圾箱重新清理一遍,凡损坏和不能使用的要及时更换,不齐不全的要进行补救,乱抛乱洒的车辆要进行扣留。路面坑凹不平的道路要加快整治。广场和游园要有专人负责文明宣传。各门店各单位要在7月15日前集中时间全面清理乱贴乱画和非法小广告。街头的宣传广告,建设部门和城区要逐一进行检查,凡是施工单位的要进行广告围挡,公交车辆的广告要有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和文明城市内容,破损和陈旧的要立即进行更换。

四是社区小区专项整治行动。从今天开始,全市各社区、各单位小区、各物业公司要立即行动起来,搞好小区绿化和硬化,凡有道路破损的要一律补救,要保证小区路灯亮、楼灯亮、楼阁畅通,没有杂物。要抓好小区的各种宣传栏、阅报栏的整理工作,清理非法广告和“牛皮癣”。要保证小区内健身器材、活动器材完好,有破损的要一律补救。从15日开始,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市卫生局、市司法局要在各小区开展各种形式的“四进社区”活动,丰富小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城区要负责组织好社区和小区内的各种群众自娱自乐文化体育活动。各部门各单位的家属院和小区由本单位负责宣传发动和全面整治。

五是“五小”行业和网吧专项整治行动。重点解决小美容美发店、小餐馆、小旅馆、小浴池和小型休闲娱乐场所证照不全、消毒设施不全、消毒记录不全、不符合公共卫生安全等突出问题。网吧专项整治行动由市文广新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和各区组织实施,重点解决证照不全、不严格执行实名登记制、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不在显著位置张贴“未成年人禁止入内”宣传标识等问题,坚决取缔“黑网吧”。要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中小学校周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娱乐场所和商业网点的管理,确保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安全。

这“五项整治”行动,是我市去年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检查丢分较多的项目,也是今年测评的必查项目,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立即整改提高,确保检查不丢分。

三、加强领导,确保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迎检任务落到实处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覆盖面广、涉及范围大、关联程度高的社会综合系统工程。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对人民负责的高度,站在对发展负责的高度,牢固树立创建工作“一盘棋”思想,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1.组织领导要到位。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文明创建工作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在工作上及时指导、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在投入上全力保障。“一把手”必须亲自抓,亲自推动,真正把创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分管领导必须全力以赴,抓好落实。要强化属地管理原则,以街道、社区管理为主。只要存在创建问题,就必须设法加以解决。部门要敢抓敢管敢负责,对于创建问题不回避,不推诿,勇于担当,抓紧解决。

2.落实责任要到位。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任务和要求,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把任务分解到了每一个单位和部门,明确各单位的一把手是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迎检之前,各主要部门和单位一把手外出,一律要向创建指挥部请假。没有完成任务的,没有细化分解的,一律不准外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对照工作方案,研究创建工作,明确任务、明确要求、明确标准,将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到人。要将文明创建工作完成情况作为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与本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和评选各类先进活动结合起来,用严格的责任制推进各项创建任务的有效落实。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对没有完成好创建任务,影响全市创建工作大局,特别是在中央文明办检查中失分丢分的,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协调配合要到位。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工作中相互配合,不等不靠、不推不让,积极主动作为,打好团体战,实现新突破。党政机关要着力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职能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勇挑重担,主动担当,加强对主管行业的监督检查,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窗口行业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服务、文明服务,树立良好形象。经营单位要诚实守信,遵章守纪,合法经营,亮证经营。广大市民要身体力行,举止文明,礼貌待人,自觉告别不文明行为,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勇于和不文明行为作斗争,以实际行动支持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对于涉及跨区域、跨部门、交叉性、综合性的工作,要明确牵头单位和负责人,区域之间、部门之间、条块之间要积极协商,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形成工作合力;对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经协商仍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要及时报告市领导,确保创建工作有效推进,“无缝对接”。

4.舆论宣传要到位。市直新闻媒体要将文明创建宣传作为一项常规性内容,充分发挥舆论主渠道作用,开辟专题专栏,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开展宣传报道,做到电视天天有图像,电台每天有声音,报纸每天有文字。要通过宣传,把文明城市创建的任务、标准、要求告知广大群众。在全市形成强大的宣传舆论攻势,引导全体市民树立“文明我文明、美丽我美丽”的荣誉感。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手段和阵地开展宣传,使全市人民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创建活动。各辖区要组织文明督导员和志愿者登门入户进行宣讲,提高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

5.监督检查要到位。城区、郊区、高新区和各创建职能部门要进行自我督查,不仅要在督查中发现问题,还要督查整改落实情况。市文明办要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检查组开展公共文明指数模拟测评,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有针对性地督促整改提高,推动创建任务落实到位。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纪委要组成督查组,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督查,对措施不力、行动迟缓、推诿扯皮、影响整体进度的部门和单位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直至问责;对行动迅速、成效明显的单位和部门,要给予宣传表彰。

关于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我市在2006年已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今年8月份,全国爱卫办将对我市进行以暗访方式为主的三年一复审。为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三年一复审工作,今年年初,我们成立了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领导组及迎审组,按照新修订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将各项迎检工作任务分解到了城区、郊区、高新区和各职能部门。

按照《国家卫生城市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城市每三年复审一次,对复审不达标准的城市将黄牌警告以至撤销其命名。迎复审领导组办公室要在近期实行集中办公,协调解决迎复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迎审工作组要实行组长负责制,按照标准要求,逐条逐项进行整治,确保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承担迎复审任务的各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抓好整改。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搞好本单位和管辖系统内的环境卫生,全面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大督查力度,对迎复审各项工作进行严格督查,对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要通报批评,并追究责任,确保我市顺利通过全国复审。

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篇4

关键词:恩施州;全面小康社会;统计监测

一、恩施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评价

(一)从建设历程看,全面小康指数逐年提升

自2000年以来,在各届领导集体兴产业、促繁荣的战略措施和400万各族人民的奋斗下,全州小康指数逐年、加快提升:2000年仅为41.51%,历经十年发展,在“十一五”期末达到了总体小康,2010年全州小康指数达到63.32%(60%为总体小康);在接近“十二五”中期的2012年小康指数超过70%,达到70.71%,比2000年提高29.20个百分点。“十五”时期,全州小康指数年递增在1~2个百分点之间,自“十一五”时期以来,全面小康指数加速提升,年增长区间在3~4个百分点之间。

(二)从五大监测领域看,资源环境指数、人民生活指数、民主法制指数超过小康指数

根据监测结果,五大领域实现较好的依次是资源环境、人民生活、民主法制建设,2012年相应指数分别为76.63%、75.66%、70.84%,已达到或超过七成,同时均超过70.71%的小康指数;而同期经济发展指数和文化建设指数低于小康指数,分别仅为61.46%和67.34%。

(三)从达标情况看,7项指标已达到全面小康目标值

在39项监测指标中,已有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互联网普及率、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失业率7项指标评价值达到100%全面小康标准。平均预期寿命、单位GDP水耗、环境质量指数、城乡居民娱乐文化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社会安全指数5项指标评价值在90~99%。恩格尔系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平均受教育年限5项指标评价值在80~89%。评价值达80%以上的指标共计17个。

二、五大监测指标类别具体发展情况和评价值

(一)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经济发展指数从2000年的29.48%发展到2012年的61.46%,提高31.98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指数由9项监测指标组成,其中2012年全州人均GDP13492元,评价值23.6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0%,评价值85.1%;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49.17%,评价值达100%;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0.17%,评价值6.6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0.52件,评价值14.87%;工业劳动生产率9.46万元/人,评价值78.79%;互联网普及率达58.99%,评价值达100%;城镇人口比重34.55%,评价值为57.58%;农业劳动生产率1.48万元/人,评价值为74.14%。

(二)民主法制稳妥前行,民主法制指数从2000年的64.17%发展到2012年的70.84%,提高6.67个百分点

民主法制指数由4项指标组成,其中基层民主参选率以全省平均水平代替,廉政指数暂未纳入计算,另外2项指标分别是社会安全指数和每万人口拥有律师数。2012年,全州社会安全指数为 90.04%,社会安全评价值90%。2012年全州每万人口拥有律师数0.74人,评价值31.96%。

(三)文化建设积极推进,文化建设指数从2000年的41.45%发展到2012年的67.34%,提高25.89个百分点

文化建设指数由5项监测指标组成,其中2012年全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2%,评价值44%;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87.62元,评价值58.41%;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98.86%,评价值达100%;每万人口拥有“三馆一站”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148.47平方米,评价值为37.12%;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5.44%,评价值为90.63%。

(四)人民生活水平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指数从2000年的45.87%发展到2012年的75.66%,提高29.79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指数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7505元,评价值为30.02%;失业率4.1%,评价值达到100%;恩格尔系数45.52,评价值87.87%;城乡居民收入比3.29,评价值83.07%;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41平方米,评价值达100%;公共交通服务指数54.52%,评价值54.52%;平均预期寿命74.9岁,评价值98.55%;平均受教育年限8.53年,评价值81.27%;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1.63人,评价值83.8%;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9.23%,评价值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39.73%,评价值49.6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5.56%,评价值60.75%。

(五)资源环境明显优化,资源环境指数从2000年的37.10%发展到2012年的76.63%,提高39.53个百分点

资源环境指数由7项监测指标组成,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暂未纳入计算,2012年全州单位GDP能耗0.99吨标准煤/万元,评价值60.50%;单位GDP水耗112.13立方米/万元,评价值98.10%;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105.83公顷/万元,评价值56.70%;环境质量指数96.48%,评价值96.48%;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50.2%,评价值50.2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7.59%;评价值达100%。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

监测表明,恩施州全面小康指数逐年提升,2012年已达到了70%以上,但低于同期全省81.8%的平均水平,折射出我州在全面小康建设中面临的系列难题,主要表现是:

(一)从发展指数看,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任务艰巨

2012年恩施州全面小康指数70.71%,意味着2013~2020年的8年间需每年提高3.66个百分点,才能与全国全省实现同步建成小康。根据前期建设进度推算,要保持每年提高3.66个百分点也并不轻松。而从39项监测指标观测,2012年还有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等13项指标评价值不足60%,其中人均GDP等8项指标评价值低于50%,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的评价值不到10%。

(二)从经济实力看,经济总量、人均GDP和居民人均收入不强

恩施州经济发展基础较弱,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滞后,由此导致人均产出和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较低,而新的监测体系大幅提升了人均GDP和城乡人均居民收入水平,要实现两项指标的小康目标值殊为不易。

人均GDP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值由原31400元提升至57000元,按2020年全州常住人口达到350万人计算,要实现人均产出5.7万元GDP 的目标,2020年GDP总量需达到1995亿元(2010年不变价),而我州2013年GDP刚过500亿元(2010年不变价仅有489.71亿元);要实现2020年全州GDP达到1995亿元的目标,后7年GDP年均增幅需达到22.2%,这个速度相对于当前国家淡化GDP考核、主动降低GDP增幅的大环境、大趋势,相对于我州经济发展规律和发展现状,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居民收入方面,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全面小康目标值由原15000元提高到25000元,2012年全州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10年价)为7505元,评价值仅为30%,要实现25000元小康目标值,则2013~2010年间需年均增长16.2%,这相对2013年我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农村居民纯收入14.5%的增幅,也是具有较大难度的。

(三)从公共服务看,文化、科技、公共交通等基础性投入不够

2012年全州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仅为87.62元,少于人均150元目标值62.38元,评价值为58.41%;每万人口拥有“三馆一站”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148.47平方米,少于每万人400平方米的目标值251.53平方米,评价值仅为37.12%。由于在文化基础设施和财力投入上的不足,加之民族文化在省内的被边缘化、在武陵山地区的被同质化,文化产业作为事业发展由来已久,而作为产业化、商业化发展起步较晚、发育不充分,全州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2%,离5%的目标值相距2.8%个百分点,评价值仅有44%。

2012年全州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仅为1.7辆,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为73.2%,合成公共交通服务指数仅为54.52%,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动作用有限,离全面小康目标还有45.5个百分点的距离,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任务较重。

2012年全州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0.17%,低于2.5%的目标值2.33个百分点,评价值仅为6.64%,是39个监测指标中评价值最低的;全州有效专利产出量较为不足,2012年全州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0.52件,相距3.5件的目标值人均差距3件,2020年要达到每万人专利拥有量3.5件的目标,全州有效专利拥有量需达到1225件左右。

(四)从城镇化看,城镇发育进度不快

恩施州地处中部内陆山区,不具备人口聚集的先天地理优势,加之支柱产业不强、产业门类不全,就地城镇化缺乏成熟的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相对落后,由此导致我州城市和小城镇发育不足、城镇化进程不快。2012年全州城镇化水平只有34.55%,低于全省53.5%的 1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52.57%的水平1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比重全面小康评价值仅为57.58%。要达到60%的目标值,后8年间需每年提高城镇化率3.18个百分点,这对于当前我州城镇化发展现状而言具有现实难度。

(五)从资源环境看,资源环境的优势地位不显

恩施州在环境质量和资源保护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资源环境在全州全面小康建设中评价值最高,但从具体指标观察,资源环境的优势地位未能充分凸显,节能减排任务仍重。2012年全州资源环境指数未达80%,具体分析,一是由于新体系对单位GDP能耗的目标值由旧体系的0.84吨标准煤/万元调低至0.6%吨标准煤/万元,而我州2012年万元GDP能耗为0.99吨标准煤/万元,评价值刚刚达到60%;二是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只有50.2%,还需加强控制和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三是新的监测体系用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取代了原耕地面积指数,全面小康的单位GDP建设用地目标值是60公顷/万元,我州2012年单位GDP建设用地(2010年不变价)为105.83公顷/万元,评价值只有56.7%。

四、恩施州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需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依托六大产业链建设,加快产业兴州

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做大做强全州经济总量是绕不开的一道题,要提高人均产出水平、增加居民收入,要义仍在于“做大蛋糕”。州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在未来五年重点推进烟草、茶叶、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六大产业链建设,打造恩施经济升级版,这与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向也是一致的。一方面,要按照六大产业链已经制定的单个实施方案和细则,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积极有效破解产业链条建设上的难题。另一方面,要瞄准省内、国内相关领域的政策动态,积极争取发展政策,承接产业落地。

(二)依凭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深入推动产城融合

州委六届五次全会已经确立了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的发展道路,在“双轮驱动”的实施中,一是恩施州的城镇化发展总体上要走“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绿色生态、民族文化彰显、宜居宜旅”的路子。二是城镇化要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促使产城互动、相互融合,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就地转移为城镇人口。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探索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三)依靠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积极提升发展软实力

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为基础,加快提升我州科教文化等软实力,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内容。一是落实在八县市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目标,充实提高师资队伍,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和人才投入,力争到2020年实现10.5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目标;二是编制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增加“三馆一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做大文化产业增加值。三是继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打通经济流通的“毛细血管”,继续增加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继续推进乡村公路运输站场建设。四是加大科普力度,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和成果孵化转化,引导和支持企业提高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和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依据科学发展要求,切实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文明

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篇5

面对信息化数据项目整理工作开展的复杂性以及高风险性的发展特征,工作人员如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过度依赖人力为主的管理模式,将直接降低项目数据整理总结的统计效率。为更好的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对公共事业管理执行效率提出的最新要求,将决策树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应用到日常工作流程之中,已经逐渐成为工作人员提升自身工作时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简析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 

公共事业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准不断提升的前提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公共服务项目。在公共事业服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过程之中,社会公众整体的人身利益,以及相应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提升,都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管理内容。经济流转管理以及实践性管理活动的举办,是工作人员从事公共事业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具体表现。广大社会成员日常能够接受到的教育教学、文化宣传,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都是公共事业实践性工作环节之中重点囊括的工作内容[1]。 

有关公共事业基本绩效评价管理的研究,最早开始于美国的皇家人力资源研究团队。有部分专业研究人员曾经在自己的学术论著之中明确指出,所谓公共事业管理之中评定的绩效对象,其实际上指的就是管理团队或者管理个体工作成果或者工作业绩,在量化形式方面的具体表现。如果工作人员想要对从事公共事业管理人员的业绩工作能力进行全面精准的考核,就要从主观或者客观研究的发展视角进行不同形式的考量。管理工作产入或者产出的数量或者质量,都是需要在考核流程中严格加以计算的测量对象。 

二、新型数据挖掘技术在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中的结合应用 

(一)数据挖掘技术学习算法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新型数据挖据技术在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中的结合应用,是能够帮助技术核算人员,在短时间内精准掌握核准数据的方式途径之一。学习算法是新型数据挖据技术应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可以被技术人员广泛应用于大量绩效历史遗留数据的统计与整理。通过这一工作流程的实施,工作人员能够通过相应数据统计的结果,更好的观测到新型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模型设立,在未来社会发展历程之中的趋势和方向。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于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中的机器学习算法,根据其核算方式的各不相同,存在着大量各种各样的核算种类。ID3机器核算方式的应用,是目前被国内同领域工作人员作为推崇和认可的计算方法之一。通过应用可支持性的分数数值,开展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绩效结果的统计与测评工作,是这种机器核算方式在实践性应用的核算环节内,最为突出和显著的应用特点。根据机器核算方法工作流程先后的各不相同,可以将机器核算方法的应用分为建树阶段以及剪枝阶段,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连接的工作流程。 

(二)挖据技术算法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为更好的提升新型数据挖据技术在绩效核算测评实践性工作流程中的应用效率,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设定指定的算法模型的工作方式,尽可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测评数据统计结果的精准性。面对大量既定的样本统计结果,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应用抽样统计的模型构架方法。从数据的结果当中,首先抽出八十个百分点的模型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剩余二十个百分点的数据统计结果,可以被视作是立足于服务对象的研究视角,对公共事业服务管理工作的绩效水准做出的评价。技术人员整个核算统计工作的开展,应当将核算系数的波动范围控制在至少0.8个百分点以上的控制力度之上。可以通过结合决策数据评定结果形式化的描述方式,为核算模型的构建设定不同区间范围的核定子集。通过各个子集既定模型中数据信息的层次拓展,最终组建树状数据挖掘的计算图示。在整个树状统计示意图示之中,数据划分层次的多少,与子集数量的设定之间存在正数相关的连带性函数关系。 

(三)数据生成算法在绩效评价工作中的结合应用 

生成算法是能夠帮助技术人员,更好的提升整个公共事业管理测评时效性的重要保障。在生成算法的帮助下,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将被设定规范化和具体化的参数指标。根据各项指标数额大小以及存在形式的各不相同,可以将数据统计的指标参数进一步划分为指向型指标数据、表述型指标数据,以及连续型指标数据三种较为经典的存在模式。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应用美国绩效测评专家范德尔提出的栅栏方式,实现对相应绩效指标数据的量性化处理。为实现绩效考量测评结果的公平性以及合理性,工作人员在应用生成算法统计相应数据指标的过程过程之中,应当着重关注各项公共事业服务对象在整个参数采集中的所占比重。无论是教育管理、医疗卫生还是经济建设,只有工作人员能够保障各项公共事业绩效采集对象的合理化分配,所得绩效测评统计的数据结果,才能具备更高水准的可靠性。如果绩效数据统计占比出现显著的失调,将直接导致测评管理效率的飞速下滑[2]。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成员自身生活水平以及物质文明高度的飞速发展,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执行,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社会公众的着重关注。将新型数据挖掘的技术手段结合应用到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的工作环节内,是公共事业繁荣发展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工作人员要真正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真谛,制定富有指向性的管理措施,才能将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优势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陈玉兰. 分阶段360度绩效反馈护士评价体系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管理中应用效果分析[N].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06:125-127. 

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篇6

案进行了介绍,明确了总体的创建任务和重点工作。应该说,这些都是我们工作队应该掌握和关注的基本情况,也是今天培训的主要内容。根据我市今年的创建任务,即创建实施方案中强调的九项任务和六项重点工程,我们工作队应该怎么做、做些什么?利用今天的培训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对今年文明城市创建和干部下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大家需要从三个方面统一思想认识:一是今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攻坚之年。唐山的文明城市创建始于1988年,到现在已经历了22年。自1999年国家首次组织考评至今,每三年一届的创建工作,唐山市已经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的称号,最近一次是测评的。从开始,中央文明委确定每年二、三季度要对每个城市的公共文明指数进行测评,去年我市获得了全国地级市排名第十的好成绩。应该说,通过这么多年的创建工作,有效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今年,我们仍然要接受国家对城市公共文明指数的测评,并且和去年的测评成绩分别按照30%和25%的比例进入本届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总评成绩。因此,做好今年的创建工作非常重要,是为明年总测评攻坚克难、打好基础的一年,甚至决定着本届,也就是20__年能否取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关键因素。二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二十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今年3月上旬,市委、市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健康城市“三城”联创工作的决定》(唐发【】8号),并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了今年的创建重点。大家可以感受到,在当前各级各单位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决定抽调出这么多的干部参与创建,这足以说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程度。三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的重要载体。赵勇书记曾多次强调,文明城市的测评体系与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指标体系是一致的,与我们实施幸福工程、提升幸福指数的体系要求也是一致的。文明城的创建涵盖了物质、精神、政治和生态文明的四大范畴,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五个方面,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大家从刚才的《实施方案》九项任务和六项重点工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它们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关系到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我们抓文明城市创建,就是在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就是在推动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所以,创建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次下基层工作队名单上的干部,都是各区组织部门上报并且经过反复核查确定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工作队员要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参与到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市创城办将负责在一年内对工作队管理和考核,并对一年中每名下基层工作队员的业绩表现做出鉴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家要十分重视这次下基层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刻苦努力工作,争取在这一年当中多学些知识、多积累经验,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一定要尽快明确工作任务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有127项指标和四百多个具体标准,涉及到软件、硬件和档案资料。面对这么一个复杂的测评体系和庞大的工程,在这一年中,工作队应该怎么干,干什么?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我想,共有四个方面的职责需要大家去完成:一是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今天培训会结束后,各区的创城办要组织编印文明城市创建的宣讲提纲;各区工作队在自身学好的基础上,要组织好群众学,开展面对面交流。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真正让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创建文明城市的有关活动和要求,特别是需要市民参与、配合的活动和事项,让群众了解、知晓,特别是真正把居民群众都发动起来,提高对创建文明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所以要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这是一项重要任务。二是对标分析,推动达标。今天会上,发给每位队员一册《唐山市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及其责任分解》,包涵127项、400多个具体测评标准和四个特色指标。各区创城办和各工作队要对照《测评体系》做好全面分析:对于那些硬件的指标,要尽快的组织对标,包括小区路面是否平整,有几个小区路面没有达到标准等细节,每项指标要逐项、逐小区、逐街道、逐部位对标;对那些需提供的数据指标,也要以区为单位认真对标。两个方面的情况,要尽快做出分析,逐级上报,这是确定我们工作量到底有多大的基础性工作。这里强调,工作队的每个分队,都是做这项工作的实体和主体。三是督导检查、组织创建。各工作队要在区创城指挥部的指挥下,对测评指标中尚存在的问题或者没有达标的部位进行督导检查。对一些动态的情况,例如不文明行为、公共场所的一些不遵守秩序的现象等等,都要及时督导整改,甚至我们工作队员必要时都要当文明劝导志愿者。同时,我们发现问题后要开动脑筋,为区委、区政府提出参谋建议,然后分解到职能部门集中研究解决,逐步形成长效的管理措施,保持创建的常态。各区创城办还要对应市里测评体系上有关的责任单位,进行统一辅导,因此工作队的队员还要做好辅导员的角色。四是解决难题,协助测评。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测评体系的责任分解,我们很多任务,都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都是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因此说我们创建的任务表面是对标达标,实际上是为群众解决难题。这些难题要通过我们大兵团的认真研究,把问题解决好。比如,市区要按照总人口10%的比例落实注册志愿者的问题,就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各工作队要帮助各社区招募、注册好各类志愿者,并在区创建指挥部的领导下,在社区建立起志愿服务队、在街道健全完善志愿服务站,各区成立志愿者协会并建起区直属的志愿服务队。另外,市创城办每个季度将对各区按照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动、公共关系这四个方面进行模拟测评,测评排队结果要在全市 通报。我们的工作队员中部分要成为测评员对非本人所在区进行测评。所以大家从现在开始就要学习掌握测评体系,尽快进入角色。

三、一定要安排好各阶段的工作

明天,市委、市政府要组织万名干部下基层出征动员大会,我们当中将有五十名代表参加出征仪式。这标志着工作队就要进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因此,各区要尽快着手完成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对现有编队进行微调。微调时要坚持原建制不能打破的原则,可以从分队中选取有综合协调能力或有关技能的人员进入到区创城指挥部,还可以按照人员的职务调整队长、副队长。另外请总队和分队结合,每个分队要分成小组,每小组最多三四人,形成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各区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区一级的实施方案,各分队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方案,时间进度要和市里的方案保持[文秘站:]一致。三是要制定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各区要结合明天市领导对工作队的具体要求,以区为单位统一制定下基层工作队的工作守则。这三项工作,各区要在十日之内完成,与对标分析一并报到市创城办。

四、一定要落实责任

在市“三城”联创的指挥体系中,指挥部之下有四个工作部和三个办公室,包括综合协调部、督导部、宣传部、环境整治部和文明城创建办公室、卫生城创建办公室和健康城创建办公室。市里是这样,各区要成立对应的工作机构,这是组织指挥体系。下基层工作队的体系,市里一级是市委下基层管理办公室,然后有七个工作部,市创建办和文明办就是负责“三城联创”中创建文明城下基层干部这支队伍管理的,到区里就是区创城办和文明办负责对区里工作分队的管理。这里强调两点:一是各区要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区里的总队是本区创文明城指挥部的办事机构,要组织协调好各分队工作,及时掌握工作情况。要按照市创城的总体安排步骤,调度各个工作队的工作。各分队是工作的实体和主体;市里在听取汇报时,将直接面向各分队的队长。分队下面的小组是具体工作的实施者,小组的工作地点就是在社区、街道、公共部位和公共场所。各分队要把每个小组划定区域情况、各部位的负责人弄清弄细,经汇总后,由总队反馈到市创建办,进行备案。市委组织部的纪律督导检查部和市创建办的督导组将按照上报的责任分包体系进行检查,并作为考核的依据。二是严格落实责任,迎接国家公共文明指数的测评。今年七、八月份,国家就将对我市的公共文明指数进行测评,我们工作队的每一位队员要按照区里分解的任务尽快熟悉工作,对管辖范围内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上报,没有反应问题和反应上来问题没有解决是两种性质。问题发现了报上来,由部门去解决,部门没有解决由部门承担责任;如果有问题没有发现,就是工作队的责任了。一再强调对标要搞细,关键就在这里。

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篇7

目前从事电子政务绩效研究的主要有政府智囊组织、咨询公司以及科研机构的学者,根据研究对象和偏好的差异,大致可以将电子政务绩效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1]:

第一个层面的评估研究对象集中在电子政务的直接“产出( Output) ”,包括对政府网站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人员培训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与软硬件建设等方面,通常评估的是电子政务自身的建设状况。联合国的电子政务准备度测评包括三个方面: 政府网站的状况、基础设施状况、人力资源状况。[2]

每个方面采用定量指标进行评测,包括政府网站发展阶段、人均计算机、手机与电话数量、信息通道指数与 UNDP 发展指数等指标,评估各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状况。IBM 电子政务研究院也从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角度提出了灵活、可升级与可靠性三类技术评估标准,具体包含 9 项关键指标。国内的电子政务绩效的研究,国内马连杰[3]、Ma[4]等学者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设计的电子政务指标体系,将指标分为成本和收益指标两个维度,利用DEA 等分析方法,进行电子政务项目之间成本与收益的横向比较,以此评估电子政务项目的绩效。机构研究者,如赛迪顾问公司、计世资讯公司、中国软件测评中心等,也较多的集中在了产出的层面。如中国软件测评中心主办的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5],主要评估政府网站内容和类别的完整性,并加入了少部分服务有效性和用户调查成分。

第二个层面是对电子政务应用“结果( Outcome) ”评估的研究,表现在对电子政务应用的效率( Efficiency) 、效益( Effectiveness) 与经济性( Economical) 等方面的关注。Joan等[6]借鉴电子商务模型,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站服务效率绩效模型,包括六个方面指标: 推广( Awareness) 效率、受欢迎( Popularity) 效率、内容( Content) 效率、转化( Conversion) 效率、保持( Retention) 效率,利用网站访问人次,排名,内容数量,服务人次等数据对绩效进行了量化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Gupta[7]和 Wang Lili[8]等人分别从电子政务项目的有形与无形的价值、信息的易获取性等角度建立了评价模型,主要包括电子政务项目的导航、访问渠道、运行时间、定制能力与服务效率等指标。

第三个层面关注的是电子政务的“影响( Impact) ”,考察电子政务在社会效益、公平、政府信任、公民满意以及对政府责任和响应的绩效。这类研究一般需要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如 Gartner 咨询公司的电子政务有效性评估包括对公民的服务水平、运行的效益和政治回报三个方面,并对每一个方面细化了若干具体的指标,如服务成熟度,服务的可用性,提供服务的数量和在线服务的影响等。OECD 也提出了以“善治”为导向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准则,包括合法、法制、透明、效率、参与等七个方面。For-rest[9]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价,主要从调查用户使用的感受来评估,如网站对个人需求的满足程度、用户使用的满意度、用户的重复使用与信赖程度等等,并与电子商务的指标比较,测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绩效差距。还有Borucki[10]、Carter[11]等人分别研究了电子政务对组织架构和公民信任等方面的绩效与影响。由于问卷和数据获取等原因,国内采用调查问卷方式所进行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较少,多数集中在评估原则和评估指标的设计上。对电子政务产出的评估能够掌握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发展,而通过对电子政务效果和影响的评估和应用能够引导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结合国内的电子政务发展实际情况,本文从用户需求的视角,对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效果进行绩效评估和分析,以期为建设服务型电子政务提供参考。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分析与构建

1.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绩效构成要素

从评估的层次上来看,以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强调的是对用户利益和需求的满足,是对电子政务服务“结果”的评估。纵观电子政务的基本架构,面向用户提供政务服务并与用户互动的主要渠道是政府网站。与其它电子政务系统相比,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其应用绩效可以认为是电子政务的服务“结果”。同时,其开放性也使得评估更具可操作性。因此本文选择政府网站提供的服务作为主要的测评对象,并围绕政务网站服务绩效建立测评指标体系。

一般认为,政府网站面向用户的公共服务功能构成包括三类: 提供与政府和政务相关的信息资讯; 提供政府公共服务的在线政务服务; 承担公众与政府信息沟通和反馈的渠道。而政府网站三大功能的服务绩效,则由用户的接受与使用行为所决定。根据 Davis[12]所提出的 TAM(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模型,从用户的视角来看,决定接受和使用过程中感知政府网站服务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有用性感知 ( Perceived usefulness) 和易用性感知( Perceived ease of use) ,同时,用户在使用政府网站的过程中是一种 SST( Self Service Technology,自服务技术)[13]过程,除去用户的信息素质与上述两种因素,用户对服务效果的感知直接影响服务质量。

由此,本文从易用性、有用性和服务效果三个方面评估前述政府网站的三类服务功能。首先,易用性主要评估政府网站的组织、导航与获取( Access) 的便利性,包括信息、服务和沟通三方面的易用性; 其次,有用性评估政府网站的用户个性需求满足能力与服务效率,包括信息与政务服务的服务定制能力与服务效率,其中政府业务服务目前缺乏服务定制能力,可由在线服务能力描述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 最后,服务效果主要评价用户接受政府网站服务的结果,可由用户实际接受服务的结果进行描述。同时,因为网站的整体应用效果作为描述服务效果的重要部分且不分属于单个服务功能,将其作为单独的评测指标加以评估。

2. 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对评估因素构成的分析,本文设计的政府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一级指标分别按照三个主要的服务功能分类进行划分,并加入了对网站整体应用情况的评估; 其次,根据前文的分析,按照易用性、有用性和服务效果构建二级指标,其中因一级指标的有用性评价角度不同,因此按照前述分析将有用性评价指标进行了拆分; 最后,参考 Joan、Forrest、Wang lili 和Gartner 咨询公司等对网站和服务易用性、以及信息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选取量化指标对二级指标进行测量。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总绩效( A) 的具体指标体系及编号见表 1 所示:为了评估政府电子政务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和结果的绩效,将指标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个方面。其中易用性和有用性评价与公共服务使用过程相关归为过程指标,而服务效果与使用服务的结果相关归为结果指标。过程指标可以刻画政府网站在改善用户服务过程与体验的绩效,结果指标可以描述政府网站服务效果现状。

三、评估方法与数据

本文采 用 层次分析 法 (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进行评估,对 10 位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调查,从电子政务用户角度建立判断矩阵,采用常用的 1 -9 标度法对评测指标的权重进行评定和赋值。本文所选取的测评对象为国内主要的省会城市政府门户网站,由于研究时间和测评数据获取难度的限制,具体在东、中、西部地区分别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 10 个省会城市,广州、福州、济南、武汉、长沙、太原、成都、贵阳、郑州和西安,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城市电子政务最新的发展状况。

评估指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网站自身的统计数据,搜索引擎( Baidu,Google) 与中国网站排名( Chinarank)的统计数据,以及由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所举办的第九届( 2010) 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数据。在实际数据收集过程中 D7 ~ D10 的数据在多数政府网站中不能有效统计,并因这四项指标与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服务的三项指标的考察方式与目的相似,因此实际评估过程中将该四项指标合并为新虚拟指标“服务指标( D7’) ”,采用相关城市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的均值数据,相应的二级指标C5 ~ C7 合并为虚拟指标“服务过程( C5’) ”。

四、评估过程

按照 AHP 过程采用和积法计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得到指标的层次排序结果。然后将无量纲化后的指标数值与指标权重相乘等到该指标的得分,各指标的得分相加即为该城市的绩效评估得分。

1. 层次排序

根据专家调查结果,本文采用和积法( 计算过程略) 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W = ( W1,W2,…,Wn) t 作为该判断矩阵中各指标的权重,分别计算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层次单排序,作为各层指标之间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并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得到的各层次指标的层次单排序如下所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通过随机一致性比率 CR 进行检验,计算判断矩阵( B) 的最大特征根 λmax = ni = 1( BW)inWi,并根据 λmax 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 CI( CI =λmax- nn - 1) ,和一致性比率 CR( CR = CI/RI,RI 为矩阵阶数 n 的常数) 。经过验证,各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比率 CR 值小于 0. 1,因此判断矩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通过进一步计算指标层次总排序,得出表 10 中各指标层次总排序的权重,即综合评价指标权重。

2. 指标计算

鉴于各指标数值的量纲不同,对样本数据集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各指标属性值统一变换到[0,1]范围内。本文指标体系中正指标包含: D1 ~ D6、D7’、D11、D12、D14、D16、D17; 负指标包括: D15 和 D13; 无区间指标。其中指标 D11、D14 与 D16 因与城市人口规模直接相关,按常住人口数量进行均化处理。各城市指标评估结果见表 11。

对其中的指标进行归类可以进一步得出一级指标的值以及各城市在过程和结果两方面指标的数据,如表12 所示:作为对评估结果的对比与验证,本文通过实证数据得出的城市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绩效排序,与网站自身建设为导向的第九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排序相比,样本城市的排名顺序相似率约 60%。而与其用户调查结果的城市政府网站排名次序相似率达到 90%,与本文的测评结果相互验证,从侧面证明了本文评测的有效性和用户导向性。

五、数据分析

1. 指标因素评价分析

首先,从总的绩效评估结果可以看出,10 个城市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绩效大致可以三个层次,首先是成都和广州,这两个城市作为东部和西部市民社会发展的代表,相应的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次是福州、武汉、西安和济南,其电子政务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各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平衡发展,导致了整体的评估成绩的下降,如武汉和济南的信息服务绩效影响了整体的测评结果; 最后是长沙、贵阳、郑州和太原,其在三类基本服务功能中大多有两项以上的测评较为落后,说明其电子政务服务建设仍旧处于起步阶段,且四个城市都处于中西部地区,其面向用户的电子政务发展环境受到了管理理念、经济、基础设施和公民信息素质等因素的制约。

其次,从分类指标来看,各城市的发展有较大的差别,如在信息更新数量上不同城市的差距就非常大。由于目前用户查询信息的主要手段是搜索引擎,如何让搜索引擎尽可能多的收录政务网站的页面,也是政府网站需要关注的。另外在回复用户问题的平均效率方面,最快的城市回复效率是 1. 6 天,而最多的需要 27 天,在信息的沟通效率上存在着严重的滞后。利用分类指标的绩效评估树立电子政务应用中的标杆,并将其创新和实践在政府间进行扩散推广是促进各地电子政务发展的有效方式。

最后,从政府网站服务功能的三个组成部分: 信息,服务和沟通来看,许多城市有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如武汉、济南和太原在信息服务方面存在着不足,而郑州在在线政务服务上存在严重的缺陷,长沙在政府网站的沟通服务中需要较多的投入。反观绩效评估结果较好的成都和广州,其服务功能的发展都较为均衡,可见服务型电子政务的建设需要均衡发展。

2. 过程结果模型评价分析

服务型电子政务建设主要体现在服务过程中,而服务结果的改善需要时间积累,如果单纯从结果分析就忽略了对其发展过程的公正评价。因此本文从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分析各样本城市电子政务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所处的建设阶段。过程结果评价模型将过程和结果评价成绩分别作为横向和纵向坐标轴,根据在二维平面中根据过程和结果的不同,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初始发展阶段、潜力发展阶段、高效阶段和衰退阶段,分别表示评测对象的发展现状。[14]

根据前文得出的各城市过程类指标和结果类指标的得分,各城市的评估成绩在二维坐标中的投影如图 1 所示:在样本城市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多数城市的服务结果绩效处于较低的层面,少数城市的服务过程评价较低,总体来说,多数样本城市已经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建设投入了较多精力,但在服务结果上取得的效果有限。

具体包括: 首先,郑州、太原、贵阳几个城市基本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其电子政务在向服务型转变处于初始阶段,取得的效果也较小。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确立服务为中心的发展方向,以用户的需求和利益为导向,加大发展的力度和步伐。其次,处于潜力发展阶段的城市包括:福州、武汉、西安、济南、广州和长沙,其在促进服务型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时间积累不足或是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取得的效果有限。最后,处于高效阶段的城市为成都,其在服务型电子政务的发展中投入较大,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需要保持发展的态势,避免进入发展的衰退阶段。

六、结语

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篇8

关键词:公众满意度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上海市

一、引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体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重要指标之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水平不仅体现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整体水平,更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和谐程度。各级领导要以提高市民的满意度为出发点,积极打造“文化上海”,加大考核力度,把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指标作为市政府对各区年度重点工作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对公众不满意的应该通过改进服务机制来进行完善,对公众满意度较高的地方应不断保持,并努力寻求突破。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将顾客满意度这一经济学领域的测量工具引入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评估中来并进行理论探讨和必要性分析,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提供新的选择方法。

二、文献综述及概念模型

1.文献综述。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其理论背景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及后来反思“新公共管理”之不足而兴起的“新公共服务”运动。尽管不同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会相应地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根本目的,因为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在于“公共性”。近期学者们结合我国实际,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了大量的研究,无疑宣扬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认同,拓展了其发展空间,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我国的实践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陈威认为,公共文化服务就是由公共部门或准公共部门共同生产或提供的,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着眼于提高全体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这既给公众提供了基本的精神文化享受,也维持了社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文化环境。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为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行为及其相关制度与系统的总称,是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曾岩指出公共文化服务,是以国家政府为主导的面向大众的一种文化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文化服务的重要一翼,也是现代国家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经常不断、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国家政府的基本责任和重要义务,是保障公众文化权益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要求。

蒯大申认为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必须要树立两个重要观念:公民文化权利、公共服务型政府。其中,公民文化权利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观念。公民参与文化生活,分享文化发展的成果,享有文化创造的自由和保障文化权益的权利,都是公民应有的文化权利。而公共服务型政府是现代政府建设的基本理念,与计划经济年代管制型政府相对,要求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让政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公仆,它的主要职能包括制度供给服务、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综上所述,本文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了一个定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行管理机制系统的总称,其实质是对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怎样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以及如何对服务过程实施科学管理的竖成条、横成块、条块结合的运行与管理系统。

(2)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整理意度指数是一种新型的、以顾客为基础的,用来评价并改善组织绩效的测量体系。所谓满意,是指一个人因为达到某个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满意是一种个人心理感受或心理状态,包括认知、情感、态度、情绪、愿望和信念等。而对于顾客满意,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理解和认识,其中大部分学者强调的重点是消费者对某一消费过程与实际经历的比较,即顾客是否对所接受的产品或服务过程进行评估,以判断是否能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程度。

最初,顾客满意度模型知识被应用在经济部门,随着顾客满意度模型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一些国家的各个部门也开始应用顾客满意度模型进行公众满意度测评,其中,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应用最为成功,美国顾客满意度模型正在为公众参与公共服务提供理论支持,应用顾客满意度指数对政府部门进行评估也顺应了新公共管理及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发展。

就国内相关研究而言,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政府公众满意度测量的价值阐述和操作技术实施与构建等方面。主要体现在:结合中国国内政府绩效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采用顾客满意度来评估政府绩效;对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在公共管理部门应用的背景、测量模型及结果运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对构建我国公共部门的顾客满意度测量体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分析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顾客满意度测量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顾客满意度测量在我国政府窗口服务部门开展的操作可行性。

但是目前来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方面还较少有通过公众满意度指数来进行衡量的。所以本文旨在通过公众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满意度进行研究,来了解市民现阶段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需求及满足程度,并针对市民的需求及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上的缺陷提供了一些建议。

2.基于满意度分析的概念模型。把顾客满意度测量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需要了解顾客满意度的基本理论模型。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简称CSI)最早是应用于企业,测量顾客对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瑞典于198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顾客满意度指数(Sweden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简称SCSB),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及我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建立了全国或地区性的CSI模型。另外,欧洲一些国家也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的顾客满意度模型构建主要是学习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模型,如图1所示。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是以瑞典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为原型建立的。

该模型中,总体满意度被置于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因果互动系统中,由顾客期望、顾客对质量的感知、顾客对价值的感知、顾客满意度、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等6个变量组成,模型中6个结构变量的选取以顾客行为理论为基础。

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从横向到纵向包括许多方面,因此无法面面俱到分析影响公众满意度的各个因素。本文基于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根据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基本分析方法出发,从宏观到微观,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分别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和设施、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以及公共文化提供者的服务态度三个指标来进行衡量。

通过对三个指标的满意度分析,能够从侧面反映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现状。为此,我们提出了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

其中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和设施包括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东方信息苑等服务机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包括文体竞赛类、游戏娱乐类、文艺表演类、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类、科普宣传类、兴趣参与类等;而文化活动中心的服务态度则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情绪等。

通过这些指标来反映市民对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满意度,并分析这些满意度,了解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上的不足,把满意度纳入政府绩效评估过程当中。政府在满意度调查之后,对公众不满意或者是抱怨的应该有针对性的通过改进服务机制来进行完善,对公众满意度较高的地方应不断保持,并努力寻求突破以期更好地提高公众的满意度,提高政府的绩效及形象。同时,应该把改善服务机制和保持现有满意度与创新相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三、研究结果

1.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满意度分析。随着上海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民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广泛。通过调查,了解到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而这一切主要从市民的满意度折射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市民公共文化活动场馆和设施的满意度。在市民对公共文化活动中心的场馆和设施建设的满意度中,感到非常满意的占了4%,主体部分是比较满意和感觉一般,其中比较满意的占了49%,同时38%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提供的场馆和服务设施还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水准,并不能使人满意。此外另有6.2%及0.2%的被调查者分别选了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还有1.6%的被调查者选了不清楚,这1.6%的被调查者可能是对上海不熟悉或者是没去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由于没接触所以没办法作评价。

从被调查者的满意程度来看,一方面说明市民对市政府在加大投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和设施等方面努力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上海市民对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有着较大的期望,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所以市政府应当不断改善服务职能,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不断满足市民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不断促进构建“十五分钟都市公共文化圈”的进程。

(2)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满意度分析。被调查者对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的满意度主要集中在比较满意和一般。其中感到非常满意的只占了6.5%,比较满意的占了40%,而感觉一般的则有42%。另外还有9.1%的被调查者感到不满意,且有极小部分只占2.1%的被调查者对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活动内容感到非常不满意或者是不清楚。

总的来说,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内容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虽然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文化活动需求,市政府也不能照顾到所有市民的公共文化活动需求,但是市政府应该在不断了解市民需求的情况下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提供更多更适合市民需求的公共文化内容,争取更好地服务于上海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3)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分析。有5.5%的被调查者对服务态度感到非常满意,40%被调查者感到比较满意,而选择一般的占了45.2%。这说明了总体上市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还远不能达到市民内心的期望值,45.2%的被调查者感到一般就说明了这个情况。因此,政府应转变职能,不断塑造服务型政府,不仅要在硬件方面进行加强,还应在服务态度等软件方面进行改进。

综上所述,市民对政府在公共文化活动场馆和设施、公共文化活动的内容以及公共文化活动中的服务态度还是挺满意的,但是也有大部分被调查者感到一般,政府应当通过不断改变职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来达到这部分市民的需求。同时服务职能的改变、服务质量的提高也能使少部分的不满意者转变其态度,对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更加满意。

2.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尚存缺憾。从满意度分析上来看,市民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方面还是持肯定的态度。但是不难从满意度图表上发现,市民的满意度主要集中在比较满意和一般这两个指标上,比较满意说明了作为全国文化服务的领跑者之一,上海市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还整理是具有一定的成效的,但是认为一般的比例也较大,这说明了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上面还尚存缺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文化设施及场馆投入、建设不平衡。不同的区域发展程度不一样,市民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这主要是政府缺乏统筹协调机构和机制,在各个区的统筹规划上面没有很好地进行整合,对各区的投入不平衡以及政策的偏向性而导致的。

根据实地访谈来看,整个上海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有的地区如静安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相对较好,而像崇明区之类的公共文化设施则相对较差,各个区公共文化活动设施、内容以及服务态度的差别较大。通过问卷分析,选取了静安区和徐汇区进行对比。静安区是所有调研中满意度最高的,徐汇区的满意度则是属于较低水平。

调查表明,被调查者对静安区的场馆设施、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徐汇区,其中静安区中非常满意的水平分别是25%,40%,30%,这明显高于整个上海市的整体水平,同时也大大超过了徐汇区的3.7%,3.7%,3.7%。而且在比较满意的水平上,静安区以60%,35%,45%也明显高于徐汇区。徐汇区市民的满足程度多数集中在比较满意、一般和不太满意之间,而静安区除了服务内容有5%的不太满意之外,其它的都没有不满意。这说明了静安区的场馆设施、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明显高于徐汇区以及上海市的平均水平。这一方面说明了静安区在公共文化的提供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市民的满足程度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各地区公共文化提供的不平衡以及不协调。

(2)供需不对称、服务内容缺乏时代性。供需不对称主要表现为公共文化服务数量的“供不应求”和类别的“供不适求”。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总量不足导致“供不应求”。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上没有和地方经济、财政收入状况实现同步增长。另一方面,公共文化供给方面“供不适求”。从表面上看,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日趋丰富,但公众能够真正享有的公共文化途径仍然比较单一。而从服务内容上来看,公共文化产品内容脱离现实需求,存在“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倾向。

市民喜欢的公共文化服务类型主要有文艺表演类,文体竞赛类及游戏娱乐类等,这是因为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主要是为了娱乐身心及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但是目前政府对基层文化供给主要采取行政主导模式,采取一厢情愿的“送文化”较多,基层民众对所供给的公共文化没有话语权,一些优秀的文化产品,基层民众享受不到、享受不起、享受不好,无法满足他们的有效文化需求。从而使得市民的满意度达不到较好的程度,停留在一般的水准,因此应更好地了解市民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市民满意度的提高。

(3)队伍结构、人员素质有待优化。从对公共文化服务态度来看,市民的满意度也并不是很高,这些主要是由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的。随着各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不断的壮大,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广播电视台等基层文化单位的工作人员学历偏低,非专业人员比例偏高,队伍结构建设不合理,人员老化现象严重的问题日益突出。区县一级文化单位问题尤其严重。根据实地访谈发现,大部分公共文化机构都有志愿者或非正式员工,因此队伍很不稳定;政府投入的经费也非常有限,现在的经费投入标准还是按照几年以前的标准提供,一方面各种成本在不断上升,但另一方面,资金却没有相配套投入,这导致很多人才不愿意从事公共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服务水平的参差不齐,同时也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四、结论与不足

1.结论及建议。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存在着缺憾,这使得上海市的文化建设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为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市民的满意度,针对上面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各个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各个区的具体情况不同,市民的满意度也存在着差异,这要求市政府应该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一要处理好公益性与社会化的关系,明确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责任。二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重点做好基层及相对薄弱地区基础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工作,对已基本普及的地区,应着重在提升内涵上下功夫。三要处理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相协调等问题,切实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交付,确保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同步改善。四是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

(2)针对需求,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现阶段市民希望政府能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服务、书报阅读、休闲娱乐等方面,从个案百分比来看,主要占了63.4%,59.3%,51.4%,而其总体百分比为20%,19%,17%。这就要求市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时应针对市民需求,重点提供这几方面的内容。

综上所述,一方面,各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应与经济的发展程度相适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丰富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基层民众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不应一味追求形式上的丰富,而应注重从内容上做到“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提供一些普通市民“看得起、买得起、用得上”的公共文化产品。多提供群众普遍欢迎的文化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

(3)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高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从均值、方差上来看,排在前面的分别是具有专业素养的服务人员0.82,能符合群众需求、符合时展的功能0.68,合理的地理位置0.63。这也说明了市民比较在意的也是从宏观到微观的三个层次,即从场馆、内容到服务态度的提供水平,与前文提出的概念模型三要素一致。因此要提高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应当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场所、内容及服务态度三个方面进行提升,在场所的设置上面应该要有合理的地理位置、合理的开放时间及有效的信息宣传途径;在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上应该提供能符合群众需求、符合时展的功能;在公共文化服务态度的提升方面应当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整理服务人员,同时应当要建立一支长期坚持活动的社区团体。

2.不足与展望。本文建立的模型对于指导我国政府服务的公众满意度测评和政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绩效标准建设,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等都具有参考价值,但这些都缺乏制度保障。因此,政府公共服务的公众满意度测评除了需要开发先进有效的测评模型和方法外,还必须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革新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政府服务的公众满意度调查已不只是停留在传统的人工问卷调查形式上,一些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调查方式也应运而生,如电子邮件、网上调查等,这些调查方式既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也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将对政府服务的工作满意度测评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春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阐微[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04)

2.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04)

3.曾岩.当前改革文化服务构建的几个基本问题[J].2008(6)

4.叶辛,蒯大申.2006-2007年:上海文化发展报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汤万金等著.顾客满意测评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6.闫平.服务性政府的公共性特征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理论学刊,2008(12)

7.曹礼和.顾客满意度理论模型与测评体系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

8.Oliver R L.Dissatisfaction and complainging behavior[J]. Jonual of Comsumer Satisfaction, 1980(2)

9.吴建南,庄秋爽.测量公众心中的绩效:顾客满意度在公共部门的分析应用[J].管理评论,2005(5)

10.刘武,杨雪.论政府公共服务的顾客满意度测量[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11.盛明科,刘贵忠.政府服务的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与方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6(6)

12.徐友浩,吴延兵.顾客满意度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作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上一篇:雨春范文 下一篇:辞职信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