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范文

时间:2023-09-17 07:58:40

养生误区

养生误区篇1

摄影/小徐

误区3:冬主藏,关上门窗躲在家中,不外出

按《黄帝内经》中所说:“冬三月……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意思是,冬季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十分重要,每天起码要保证8~9个小时睡眠,而且应该在晚9:30至早6:30的时间段睡觉,才能保证阳气的潜藏,阴精的储备。当然,睡的时间过多也不好,会使人气虚乏力。要做到“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有规律的生活。若整天躲在家中不外出活动,不接触大自然,也有损健康。冬天要等待太阳出来后再外出活动。紧闭门窗,空气不流通,空气中的细菌数将会增高,易患病。所以要等待阳光出来后开窗换气。

一日之中,气温最低的时候是凌晨4~5点,有害气体因夜间温度低而沉降于地面,所以凌晨温度低、污染重,不宜外出。据统计,冠心病患者在凌晨4~5点是发病和死亡的高峰。在北京的冬天,上午约九十点钟后外出散步为宜,可做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据报道,中午1—3点是一日之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可以出去晒晒太阳,多晒后背可增补阳气。无论是运动,还是晒太阳,都要以不出汗为度。出汗会使阳气随汗而脱,达不到补阳的效果。

误区4:冬季易抑郁,用抽烟、饮酒、狂欢,打牌来缓解

冬季抑郁,主要表现是每年冬季就出现悲伤、忧郁、沉闷的情绪。为了缓解不良情绪,采用抽烟、饮酒、打牌、狂欢聚会、熬夜来振奋精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其实不但缓解不了抑郁,反而会耗散人体的气血,神得不到收藏。《黄帝内经》中说:“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冬季要藏,应避免各种因素对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自己的心情处在淡泊、宁静的状态下,来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要“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做到含而不露,心情愉悦,就不会抑郁。

调神切不可采取过于激烈、刺激的方法,应采用对身体有益的方式。如打太极拳、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找知心朋友聊聊天等等,放松心情,到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才有利于健康。

总之,冬季养生要避免步入误区,遵循《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规律综合调养,您便可顺利、健康地度过这寒冷的冬季。

冬季食疗方鸡露

配方童子鸡(约重500克)、姜、葱、黄酒、盐。

制法将鸡去毛、内脏,洗净放入汽锅内,加入调料,不加水。把汽锅置入一大锅内,隔水蒸。利用汽锅所生成的蒸馏水,制得“鸡露”1000毫升左右。蒸得鸡露后,鸡肉也可食用。

功效鸡露甘、平,具有益气增力、养血生津的功效。

秋梨白藕汁

冬季除进补温热食品外,还要注意食物的寒热搭配,适当补充点寒凉性食物以清内火,如秋梨白藕汁。将100克秋梨洗净去皮、核,白藕100克洗净去节;将二者切碎,置于榨汁机内榨取汁液,饮用。可清热润肺,适宜冬季肺热咳嗽、痰黄、咽干口燥的人饮用。

养生误区篇2

天然的,就是最好的

现代社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因而不少女性都喜欢使用天然食品或使用天然美容护肤品。最典型的就是芦荟,既是健康食品,又是美容佳品。

专家提醒:芦荟对人体确实有不少神奇美妙的作用,但芦荟有500多个品种,可以入药的只有十几种,可以食用的也只有几个品种。食用过多或误食,常会导致腹泻。而且,不同品种的芦荟,药性、药效也有很大差别,不同体质的人食用后,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食用芦荟不能多多益善,还要因人而异。

多吃海鲜等高蛋白质食品

不得已时吃吃汉堡包、薯条等快餐食品,有时间就应该多吃海鲜类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平时工作很辛苦,应不忘对自己好一些。

专家提醒:海鲜是高营养、高蛋白食品,味道鲜美,但多食亦无益,因为它很容易带给人们一种现代富贵病――痛风。现代人的疾病大多源于饮食不合理、生活起居没有规律。所以,海鲜虽然味美,还是应少吃。

饭后马上刷牙

拥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不仅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更能使人在社交场合充满自信。因此,吃完饭后,就应马上刷牙,这样才能使牙齿更洁白,更健康。

专家提醒:饭后立即刷牙,有害牙齿健康,因为牙冠的表面有一层珐琅质,刚刚吃过后,尤其是食用了酸性食物后,就会使珐琅质变松软。在这个时候刷牙,容易造成珐琅质损害。时间一长牙齿上的珐琅质就逐渐减少,从而使人患上牙齿本质过敏症,导致牙齿出现酸、痛症状。

口腔学专家提醒,进食后最好用清水漱口,待1~2 h后,再刷牙。

洗肠、断食,可排毒养颜

而今,许多明星都坚持洗肠美容,目的是让自己的身体里没有宿便,不蓄积毒素,避免了社交场合的尴尬,还会使皮肤变得透明、有光泽,效果比单纯外用化妆品好得多。

此外,不少人选择用断食的方法排毒,即一周里有一天不吃饭,只吃水果或者喝蜂蜜水,同样可以起到排除身体毒素的作用。”

专家提醒:洗肠容易让肠管变粗,长时间反复刺激还会使肠管麻痹,最终导致一些人为因素疾病,给身体带来损害。断食排毒法也应因人而异。有的人脾胃虚寒,吃水果等凉的东西后,胃就会发生胀气。如果再超负荷工作,该吃饭时不吃,身体就会出现乏力、眩晕、低血糖症状。。

塑身内衣,塑出好身材

希望自己拥有好身材,但又没时间去健身房锻炼身体,担心体重增加,又难以拒绝美食。于是,不少女性都钟爱塑身内衣,甚至连晚上睡觉都不脱下来,希望以此塑出好体形,让自己身段婀娜多姿、苗条可人。

专家提醒:塑身内衣紧绷绷地“绑”在身上,会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汗液排泄,还会导致外阴潮湿,细菌繁殖。少女长时间穿紧身衣,还会影响发育,诱发乳腺增生或囊肿等疾病。

养生误区篇3

什么体质的人都需要补吗?

医师说了一个例子。一个妈妈,从儿子幼年开始给他进补,现在儿子已上了中学。可是,她觉得儿子怪怪的,喜欢她拥抱,甚至会伸出咸猪手,触摸她的。

中老年人服用一些传统补品,不失为一种养生之道。

医师说,这是因为这个孩子的体内积存太多的激素,使他不自觉地做出一些想入非非的动作。鹿茸、冬虫夏草等属于“壮阳”药,包含过多的雄激素,不可多吃。

补“虚”是中医许多治疗法则中之一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各人体质情况不同,某些虚不受补者不能随意进补。体弱者要晓得本身属于哪一种虚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补。

男女老少体质有别,而人参补气,西洋参滋阴,鹿茸壮阳等,各有不同。如果阴阳不辨,气血不分,补其有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所以,进补当以辨证论治为纲领,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平其有余,补其不足。有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各脏腑的虚况不同,无虚不补。

例如腰酸背痛者,属阳虚,应补阳,如果补阴,反而有损健康。阴阳不可混,有些人吃补就喉咙痛,即吃错药的现象。本地人应在饮食中多除湿热,例如喝薏米水,再补身。

食疗误区2:补药贵即是好?

燕窝、西洋参、野山人参、灵芝、鹿茸等,是人们常买来进补的贵重药品。其补益作用越大吗?

气虚可服用人参或党参。至于燕窝,具有滋补作用,但是非人人买得起,可用白木耳配淮山滋润体质,例如接受化疗后的病人,容易口干舌燥,可用白木耳配淮山滋补;不过,里头就缺少了燕窝的特异蛋白。

冬虫夏草性质偏温,适合寒咳的小孩服用。有人吃了名贵中药后,出现许多副作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受补”,属于进补失当。

食疗误区3:妇女儿童不能不补?

据调查,在进补者中,妇女、儿童占多数。中医认为,孩子属“稚阳之体”,容易转成“热性”,因此无需太多进补。

医师说,最需要进补的是老人,因为体质越来越弱,多病,肾气衰微,内脏功能不足,因此需要补充元气。

血气方刚的人,只要三餐饮食吃得健康就行了。中老年人服用一些传统补品,不失为一种养生之道。

由于妇女的特殊生理情况如经期、孕期、哺乳期的需要,也可适当进补。如身体强壮、阳气旺的妇女服用人参、鹿茸等,可能出现发热和出血等不良后果。尤其是孕妇,只要注意饮食,营养全面合理,就能满足胎儿发育的需要,如果滥服名贵补药补品,于己于胎都不利,有的甚至会造成流产或畸胎。

食疗误区4:考试进补好?

父母喜欢在孩子考试期间,给他们吃很多补品,补眼睛,补脑力,补精神,补体力。

医师说:“补的时间要对,才能取得功效,事半功倍,否则不但无益,反而影响孩子的健康。”

最常见的是父母给孩子喝洋参,希望他们提神,集中精力作答。不过,洋参要在早上喝,孩子上课精神饱满,千万不要在晚上喝,以为可让孩子养精蓄锐,明天精神焕发,殊不知孩子反而在晚上火眼金睛,精神亢奋,无法入睡,睡眠品质受影响,隔天怎么会有好表现!

不过,洋参也不能喝太多,容易造成头晕。

食疗误区5:把补药当饭吃?

合理规律的饭菜是“健康大计”,人体所需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摄取。人体的必须营养没有了,就算吃遍天下补药也是白搭。

有些人对“食补”的解读也陷入误区,以为把肉类及药材同煲、同炖、同煮成的菜肴便是“食补”。正宗的食补应该是食物的滋补。

食物的重点在于“性”与“体”的配合是否得当,其滋补作用就能凸显出来。如果要用食物配合药材,就得选用气味清纯,不致破坏原有食物的鲜美为原则。

有人因为生病,要进补;有人因为没病,希望进补以强身健体。

进补方式很多,吃保健补充剂、吃中药喝补酒、吃人参鹿茸燕窝灵芝,鲍参翅肚佳肴也是人们认为可以取得补气养颜效果的进补方式。

养生误区篇4

传统养生术,是有关人体身心养护、修炼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主要采用导引、行气、服食、起居、房中术等具体手段与方法。在中国长达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这些方法在维护中华民族的繁衍、生存与健康方面功不可没。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杂性、综合性和独特性,养生术往往涉及哲学、宗教、医学、药学、卫生、保健、体育等领域,还与经络、针灸、药膳、药浴、食疗等有密切的关系。

养生术,其本质是通过改善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方式来全面、稳定地提高健康水平。这比采用单一的体育手段或医学手段要全面、有效、可靠得多。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给健康带来的危害,也开始注重对不良生活方式引起警惕、发出告诫、主张根除。从这个意义而言,中国的养生术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良好生活方式的主张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养生术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然而,由于产生于农业文明时代的“养生术”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当代商业浊流的侵蚀,瞬间遍地开花的养生课堂、养生会馆、养生培训班、健康银行、养生器材、养生疗法、养生食品……汹涌而来,更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人看中了老年人的保健市场,打着保健、养生旗号在老年人中招摇撞骗,各种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当下中国大地上出现的“张悟本事件”、“李一道长事件”就是极其恶劣的典型,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老年人在健身养生活动中有以下几个陷阱,极易上当受骗,需要引起全社会高度警惕,及时提醒老年人识破这些人的卑劣伎俩。

1老年人健身养生活动中的陷阱

1)陷阱之一:普通食品、饮品被神化。

这些骗局往往以“神秘化”为武器,以夸大疗效为诱饵,以一般粮食、蔬菜等食品为道具,疯狂敛财,给全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张悟本最具欺骗性的食疗方子中,主要用料是绿豆、苦瓜和长条茄子。方子规定了一日三餐的食谱,以及用泡脚、走罐、放血作为辅助方案。他给一位眼睛干涩的女士开的方子是,绿豆5斤加甘草50克熬汤,大火煮开7到8分钟,每天以绿豆汤代替其他饮品。中午吃生拌苦瓜,晚饭前生吃长条茄子,睡前喝生白萝卜汁,禁食牛奶、酸奶。

被称作京城“最贵中医”的张悟本声称“减肥买什么药,要减肥就吃生茄子,药那么贵,茄子不要钱”,“厨房就是你家药房”,“隔壁菜市场就是最好的医院”,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使这样荒谬的食疗养生理念走遍街巷。

无独有偶,《不生病的智慧》一书认为,大蒜能治很多医院治不了的病,于是大蒜的市价为之疯长。该书还夸大了吃生泥鳅的食疗功效,作者现身说法说她买了几条生泥鳅,去头和内脏,用清水洗干净后剁碎吃下后体质变好了。而《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作者向人们提供的“良方”是吃黑豆。

骗子们还在茶等饮品上下足了功夫,不断推出各式各样的减肥茶、解酒茶、润肠茶、降三高茶、养胃茶、排毒养颜茶、助眠安神茶等。他们盗用卫生部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名义,混淆食品与药品的界限,或者做违法广告,夸大功效,他们惯用的手段是以专家的名义做虚假宣传,让他们口称这些普通饮品有“降血糖、降血压,防癌抗癌”的神奇功效。

2)陷阱之二:保健用品的功能被极度夸大。

食用的保健用品包括各种胶囊、粉末、汁液,这些年先后登场的有鳖精、番茄红素、蜂胶、大蒜精、冬虫夏草粉、精正方剂……以及各种冠以“老年人必备”、价格不菲的似药非药的食品。不可否认,这些食物或许对一些人的健康能起到些许积极作用,但功能被夸张到能起医疗作用,必定暗含欺诈性质。

还有一类保健用品是仪器、器材、佩饰和明目繁多的石头。一些仅能发热的仪器被渲染为可以达到治疗绝症的效果;一些挂在脖子上、系在手腕上的小玩意儿,被说成具有降血压、降血糖、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几块石头放在饮用水里可以防癌,放在手上把玩可以降血脂,这些缺乏实验根据的东西流传甚广,危害很深。电磁、纳米也成了他们的生财之道,电磁枕头、电磁床垫、电磁治疗仪、纳米水杯、水壶、饭锅、衣服、帽子、鞋垫……冠以“高科技”名义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

骗子们通过各种不良的手段,从老年人身上渔利的现象一直都有,但近年来,无论方式、规模、复杂程度都是以往不能比拟的,使无数老年人轻易受骗。一项调查显示,有近六成的老人买过保健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老人此项消费数额在1 000原至5 000元之间,不少老年人花了上万元、几万元买回一些毫无医疗、保健、健身作用的“仪器”、“装备”,有的甚至将一生的积蓄倾囊而出,发现上当,后悔不已,有的还因之抑郁而死。

3)陷阱之三:以自我暗示的心理方法替代医学诊治。

一些“养生专家”提出这样一些说法:“求医不如求己”,“万病皆可心药医”,这些观点对于长期对自己是否有病、是否多病怀有疑虑的人或许有一定的劝慰作用,但对多数老年患者是无益的,甚至有害。

医学是人类面对自己的生老病死,为了抗拒病痛、延长生命、繁衍后代产生的一门的科学,以及围绕它的生命实践活动。可以说,自猿进化成人类之后,医学就开始摸索前进了,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逐步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经验走向科学,而且它的发展速度极快,每年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发展它。也正因为如此,人类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疾病,如昨天已经绝迹的天花、今天正在消退的流感和明天将要攻克的癌症,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年复一年的延长。因此,一个人不求医术,远离医药,显然是不智之举,中国古代早就有过不要“讳疾忌医”的劝诫,现代医学的发展更让人们须臾不能怠慢于它。

人们对自己身体状况的主观判断与医学所做的客观判断是有差别的,在这个问题上“求己”绝对不如“求医”。医学上高科技的诊断手段大大减少了自我判断的失误。现在每年的健康体格检查查出许多人不为自己所知的健康隐患,就是一个证明。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突发心肌梗塞的病人都以为自己是胃病发作,贻误了就诊而导致死亡。许多抑郁症患者以为自己的问题不大,调节一下心理就可以解决,结果导致了自杀,其实,针对抑郁症是有很有效的药物和很成熟的治疗手段的。人们在心理上不愿意承认、不甘于接受自己有病的现实,是导致自我判断失误的重要原因。如果再加上“求医不如求己”的说教,岂不更加麻烦。

为了获取健康,人们确实需要付出主观的努力。比如,人们要抑止自己旺盛的食欲,抵挡美食的诱惑;人们要克服自己天然的惰性,参加健身的活动;人们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摒弃不良的嗜好,但这些努力与求医是不相冲突的,甚至这一切主观努力都必须符合医学的原则。我国约有6.5亿人不能够主动获取保健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仅靠“求己”来解决身体问题,其祸莫大焉。

4)陷阱之四:封建迷信活动对老年人养生的渗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稳固的宗法文化,其显著特征是非宗教倾向,因此中国的宗教和中国人的宗教意识是不完整的,是具有鲜明功利色彩的。在许多佛教的寺庙中有“送子观音”、“药神”,以及保佑健康平安的诸神,中国的道教更有“现世报”和“立地成佛”的承诺。因此,许多骗术都假宗教的外衣,实行欺骗。其中李一“道士”的“养生修炼特训营”就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大批社会精英、IT高管、大学知名教授、演艺圈红人不仅亲自参与,还摇旗呐喊,重庆缙云山上一片乌烟瘴气,绍龙观里群魔乱舞。

在偏远地区和落后农村,一些、巫术、占卜等迷信活动也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借机沉渣泛起,假养生保健名义诈骗财富,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老年人,老年妇女尤甚。

5)陷阱之五:体育健身功能被绝对化。

导引、养生、体育、健身都可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有着任何医药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运动的方法可以加强机体的活力,改善代谢过程,是一种最积极、最有效、最快乐,也是最方便、最廉价的获取健康的方法;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通过调节生活方式,以及食补、药补、按摩等多种方式,通经络活气血,标本兼治地解决人的健康问题。应该说,中国传统的健身养生术与西方提倡的运动方法相结合是当代最理想的健身方法。然而,任何一种健身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这是由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性、综合性所决定的。

万万不可把养生和体育的方法绝对化,更不要神化。至今还没有一种可以包治百病的万能体育手段和运动方法。体育运动对各种急性传染病、发热症状、极度衰弱和癌症等许多疾病是束手无策的,体育运动对提高免疫能力的功效也是相当有限的,甚至对是否能延长人的寿命也是存有争议的。因此,仅用养生、健身的方法而不辅之以医疗手段,是不可靠的,甚至是危险的。

作为有良知的体育工作者,我们不能片面夸大体育的功能,不能夸大个人的经验,也不能夸大个案疗效的价值,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老年体育的功能。

2老年人健身养生存在的误区

如果说陷阱是骗子们挖下的,那么误区则是受骗人自己身上潜伏的。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上述如此多、并不高明的“陷阱”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一方面是由于行骗者的骗术越来越隐蔽,而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老年人在养生保健问题上确实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1)误区之一:健身养生可以立竿见影,包治百病。

很多老年人急切希望通过健身养生活动,尽快地免除疾病的困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实上老年人的身体正在进行着退行性的变化,疾病、伤残的康复能力也远远低于青少年儿童。健身养生是应该伴随其晚年长期进行的,不能操之过急,而且要通过医疗卫生、体育运动、平衡膳食与良好的生活方式综合治理才能实现。“健康快车”的说法,“每天吃一个红薯可以保证不得癌症”的说法都是不可信的。

有的老年人错误的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与体育参与成正比,认为体育锻炼的时间越长越好,运动量越大越好,负荷强度越强越好,有的老年人每天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高达数小时,有的越跑越快,有的登山越登越高,越登越险,有的长时间未经训练就坚持冬泳,这些做法往往造成身体局部的疲劳,运动器官劳损,甚至危及心脏,造成猝死。

2)误区之二:迷信健身养生的“权威”说教。

人们在做高额的保健养生消费前,当健身养生的信息出现严重不对称的情况时,就必须找到一个“可信点”,隐藏在背后的商家便雇佣一些大家熟悉的公众人物(如演员、运动员、教练员、医生、教授)充当说客,即俗称的“托”,在媒体上进行“地毯式”的广告宣传。电视节目、家庭的邮箱、门缝里、街上的电线杆子上,到处都是这类信息。一个浪潮过去,下一个骗局接踵而来。这类信息由神秘化做包装,或是祖传秘方,或是宫廷御医,或是千年验方,或是享誉世界……这些“可信点”利用了人们对“权威”说教的轻信乘虚而入。

在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中,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科学判断,即使在今天中国人的科学意识仍很薄弱。中国古代圣贤书,大多是表达感情、感性的东西,而不是理性的判断和推理,因此公众既没有理性的传统、实证的传统,也不具备批判怀疑的精神,一旦崇拜和迷信占了上风,就只相信古人、古书和“权威们”的说教。这就给老年人的思想防线造成了漏洞,那些并不高明的骗术就有了渗透进来的机会。

3)误区之三:健身养生的“从众”心态。

当健身养生活动远离科学指导的时候,人们不假思索的选择就是“从众”,别人信什么,我就信什么;别人做什么(包括吃什么、喝什么、炼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别人说什么,我就跟着说什么,自己既是从众的跟随者,也成了从众的传播者。20世纪60年代的甩手、70年代的打鸡血、80年代的喝红茶菌、90年代的、21世纪的吃绿豆、上山养生修炼,这些非理性的“群众运动”都具有群体无意识的性质。

3产生陷阱与误区的原因及应对办法

1)原因。

(1)当前中国社会不诚信的现象在各行各业中普遍存在,这是制造养生陷阱的大环境。体制上对这一领域存在“盲区”,社会监管不力,公安部门认为尚未触及刑法不好管,工商部门认为他们没有正式注册不能管,医药部门认为成不了大气候不屑管,体育部门忙于拿金牌顾不上管,因此,骗子们可以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

(2)中国“未富先老”,老年人文化素质偏低,特别是医学知识不足,以及生活内容不丰富,退休后生活圈子缩小,容易在高科技的幌子下受骗。而且老年人与他人情感出现疏离与阻隔,特别是比例高达50%城乡“空巢老人”,当推销商以情感营销的方式行骗时,他们难以抗拒。

(3)各种媒体的助纣为虐,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媒体充当着政府的代言人,是具有公信力的传播机构,老年人从不怀疑媒体。所以当公共媒体参与欺骗的时候,性质就变得十分恶劣。近来,各种电子媒体、书籍、杂志广告、咨询,各业推波助澜,形成了声势巨大的潮流,为了追求收视率、发行量、点击率,给这些骗子大开绿灯,短短几年时间里,仅出版的图书就有上万种之多,连篇累牍,相互矛盾、自我矛盾,很多观点都是常识性的错误,竟无人敢于评说。

(4)骗子门的骗术越来越高明,手段越来越隐蔽。经过几十年的修炼,骗子们无孔不入,伪装术可以假乱真,诱惑术可以情动人。张悟本、李一等人都是口沫横飞的出色演说家,且辅之以杂技、魔术等把戏,把一套套荒唐的理论说得天花乱坠。又由于在养生领域制假行骗成本很低,大多不会直接危及人的生命,当受骗者发现无效上当的时候,他们已经盆满钵满,逃之夭夭,或改头换面,又“发明”出一种新产品,东山再起。当下就这样造就了一批职业的行骗者。

(5)科普工作本是大众认识骗局、预防误导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科普工作长期严重滞后造成这道防线的失控失守。凡是科学不去占领的地方,伪科学必定猖獗,这是科学本身的宿命。人类对科学的探索发展到现在,分科越来越精细,理论越来越高深,课题越来越重大,然而科学工作者对科普工作越来越淡漠,许多专家对常识性的问题不屑一顾,于是公众对科学是非的判断越来越茫然。今天养生领域的伪科学乘虚而入,他们披着学术娱乐性、神秘的外衣,全然不顾严密的理论基础,根本不必跨过任何学术门限,向科学争夺着听众、观众和读者。在这场伪科学与科学之间的不公平竞争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骗子们似乎是永恒的“胜利者”。

2)应对办法。

(1)要在体制上彻底解决这一危害社会的顽疾。政府部门要对这一现象进行综合治理,首先,要规范养生和保健行业的行为,加大对各路“神仙”的打击力度,使他们没有任何缝隙可钻;其次,国家要要加大医疗卫生改革的力度,扭转大众“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让人民群众在心理上不再依赖这些“神仙”和“大师”;第三,要制订相关的法律,对行骗者课以重罚,对行骗情节严重者要罚得他们倾家荡产。第四,药品食品商品检验部门要会同专家定期发表公告,将流行在社会上的养生用品、养生培训班的真实性公布于众。

(2)要大力进行科学普及工作。要让公众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并保持科学的怀疑精神,以认清真相,从容对待骗术。科学家们要认清自己的公众责任,一旦发现伪科学横行,就应该挺身而出说明真相。科学普及部门和单位要切实承担起这方面的职责,可通过媒体做正本清源的工作。各级各类的健康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要直接向大众,特别向老年人宣讲养生保健知识和识别骗术的技能。

(3)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都要关心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向他们提倡积极的、健康的、科学的、文明的休闲生活方式。为他们的体育参与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指导条件。学术界要把中老年人的体育健身、养生健身纳入视野,经常向全社会推荐有科学依据、锻炼效果明显的方法和手段。

大千世界,鱼龙混杂,总有一些巧言令色之辈要通过编造神话来忽悠人们,以牟取暴利。于是就有了层出不穷的闹剧:用芒硝给癌症、肝病病人强行“脱水”的胡万林被判刑;自称是明代太医后裔,号称刘家是中国唯一的瘤科世家的刘弘章,带上他的治疗癌症的祖传秘方――牛蹄筋汤、“控岩散”进了监狱;号称不开刀、不开药,仅凭一双手就能让偏瘫、瘫痪患者下地行走的李培刚,仅在电视台、网站生存了7天后就销声匿迹;被称“红薯王子”而名满天下的台湾人林光常,其治病理论是“生吃”、“不喝煮开的水”、“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他的《无毒一身轻》等书曾在大陆不胫而走,2008年,在台湾被判刑两年半。在一系列“神医”依次粉墨登场,迅速蹿红,又轰然倒下的轨迹中,人们惊奇地发现了张悟本和他的“绿豆理论”,李一道士和他的“站桩功”,与上述丑类是如此相似,其欺骗性更为骇人听闻。

养生误区篇5

(黑龙江省密山市密山镇畜牧兽医站158300)

随着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养殖越来越多,特别是在老的养殖地区其专业化养殖已逐渐形成规模。但是有些养殖场在饲养管理误区已根深蒂固,严重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发挥。

1蛋雏鸡饲喂肉鸡料

使用肉鸡料饲喂蛋雏鸡的现象在养殖户中普遍存在,而且有的养殖书籍中也有类似的观点。通常认为蛋雏鸡吃肉鸡饲料长得快。饲喂肉鸡饲料2星期左右,蛋雏鸡体重往往是达标或超标。但这种饲喂方法是以牺牲蛋雏鸡体质为代价来满足其快速生长。青年母鸡在5周龄体重对于产蛋性能来说是重要的,5周龄体重愈大,则结果越好;10周龄体重没有5周龄体重那么重要,但10周龄体重对于提早性成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16周龄时体重的均一度也十分重要,尤其对死亡率来说更是十分重要的。

所有养殖户都知道肉鸡品种在育种时就侧重体重的生长。在45天或50多天的生长期内,养殖户十分重视料肉比。蛋鸡的饲养期是72星期,不但鸡蛋的体重要达标,而且蛋鸡的体质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肉鸡料多分为3个阶段料,而很多蛋鸡养殖户只选用第一阶段的肉鸡料饲喂10~20天或更长的时间,据临床剖检证实,有21%肉鸡第一阶段料饲喂蛋雏鸡到14天时,在肾脏上就可以看到有肾肿现象,饲喂到23天后就在鸡群中可以看到腿关节肿胀的现象。在饲喂蛋雏鸡料的鸡群中看不到这些症状。从鸡机体代谢的角度讲0~4周龄是免疫器官、消化系统发育最快的时期,由于肉鸡料中大剂量添加药物,如抗生素药物、驱球虫,会使蛋鸡造成消化系统紊乱及机体的耐药性增大。

2不重视测量胫骨的长度

很多养殖场开始对育雏阶段的雏鸡进行称重,并以称重结果在作为衡量鸡群育雏达标与否的标准,这是很不科学的。大多数后备鸡的骨骼系统基本上在13~14周龄发育好,重要的是观察在育成期12周龄内胫骨的生长是否与体重增长同步。蛋鸡36周龄左右才达到最高峰,而胫骨早在20周龄前就不再生长;在10周龄时,体重只生长36%左右,而胫骨却生长了82%左右。

0~12周龄阶段的骨骼生长不仅影响蛋鸡体重,也影响其生殖系统的发育,当骨骼生长不达标时体腔内的空间与生殖器官的发育体积比例变大,就是说在拥挤的空间内肠道的发育将挤压卵巢的发育,使卵巢受到过分挤压而减慢生长速度导致蛋鸡开产晚,严重时会出现卵巢变形使蛋鸡的产蛋高峰期缩短。蛋鸡

一般5周龄体重达到350~400克,12周龄胫长达到98~99毫米;16周龄,体重达到1450克时,胫长达到102~104毫米,80%的鸡体重在平均体重±10%的范围内,90%的胫长在平均胫长±5%的范围内,说明均匀度好。

据养殖户观察,体重达标而胫长度不达标的蛋鸡,外观多是肥胖,其产蛋体积小,开产时多易脱肛,生产高峰不高,而高峰期维持的时间也短,全程死淘率高。体重不达标而胫长度达标的蛋鸡多是过瘦,开产时间变晚,但高峰期高度和持续时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到12周龄胫长度与体重是同步的。

3育成期营养供给不足

传统的养殖观念认为育成期蛋鸡不产蛋,不用加营养,而使用低能量麸皮。这样做的结果会造成产蛋期鸡啄肛,而且产蛋高峰期持续不长。正确的做法是雏鸡喂至90天后,饲料中不加麸皮,使鸡有足够的能量及营养储备。育成期球虫病的预防与治疗也非常关键,传统观念认为笼养鸡没有必要预防球虫病,蛋鸡腹泻久治不愈,最后发展成坏死性肠炎。育成期从80天开始加贝壳,可按饲料量的1%添加,使鸡在开产前储备足量的钙质,以减少高峰期的瘫痪及产软壳蛋。在蛋鸡生长至105~119天时应避免各种应激,此期间是卵巢和输卵管高速发育期,任何应激都可以影响后期产蛋性能。

4初产期饲料中添加贝壳过多

养生误区篇6

我是一名来自福州市一所省一级达标校的高中生。得益于同学的信任和老师的帮助,从高一年级开始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工作,高二年级改任校学生部的工作。我也认识到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和繁重学习任务,对于能否胜任这项充满挑战性、公益性的工作忐忑不安。经过两年的实践和锻炼,我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而且更加激发起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学习经历和感悟,谈谈高中阶段学生加强组织能力培养锻炼的必要性和几个认识误区,期以引起全社会的共鸣和重视。

首先,高中阶段加强学生组织能力培养,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我这里说的“高素质人才”,并不是说只有经历了组织能力培养和锻炼才是高素质人才,也不是说我自己已经是高素质人才了。在当今学校教育侧重知识灌输和培养情况下,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缺乏勾通与协调,缺乏爱心与责任,无法将自己的文化知识在未来工作中转化为工作能力,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没有发挥极致。如果学校有意识加强中学生组织能力培养,在高中学习阶段给予施展工作方法和能力的机会,对学习力好的学生来讲将收到“文武双全”的效果。对学习力差的学生来讲,由于工作上表现出的热情和基本能力得到锻炼,弥补了在学习上的缺陷,甚至由于我们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通过组织能力的培养锻炼反而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力。所以我们认为:学生参与组织能力的培养锻炼与集中精力学习考试并不矛盾,而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2010年,国家在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时就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人才的计划。明确提出:“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树立多样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这为中学生组织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我们青年学生积极参于组织领导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既适应中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又达到了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能力。对学校来讲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要求,对社会、国家来讲,培养了综合型、全面型的人才打下基础。所以在高中阶段有计划有意识地加强青年学生组织领导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条可靠途径。

其次,加强中学生组织领导能力培养,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有效教育与管理。

当前我国中学生教育与管理的难度很大,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现象,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升学率。比如,很多学生不努力学习,整天沉迷网络游戏;有的学生在社会上打架斗殴,甚至在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年段之间、班级之间组织打架斗殴现象;也有学生不尊重老师现象等等。所有这些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和有效管理,使学校教育走向异化的危险。

在学生中加强组织能力培养,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中学生教育和管理难度大的状况。一是学校通过组织和管理能力培养,可以建设一支可靠、得力、有为的学生干部队伍,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铡⒆晕曳⒄埂钡哪勘辏在学生干部的引领和带动下,实现对全体学生的有效管理。二是学生干部是学校各部门和老师的得力助手。学生干部在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中,既为学校工作出谋献策,又要协助老师抓好班级和年段的各项工作的落实。既锻炼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又为实现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走上正轨发挥作用。三是学生干部是学校和班级学生推选出来的,学生干部首先应该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校纪校规;要习礼仪,讲文明,洁仪容,美形象,做一个文明的好学生,成为学生群体的形象代表,成为优秀学生的代名词。倘若学校有机会给每个学生创造参与组织能力培养锻炼机会,就可以实现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这样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在全市仍至全省不是都很出色吗?。

笫三,加强中学生组织领导能力培养,是提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最有效手段。

这一点,我的体会很深刻。自从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后,我通过班级团支部的工作和学生部的积极工作。不但在学习上有了很大进步,而且养成自己诚信待人、团结同学、尊敬师长、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好习惯。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有了提高,锻炼自己善于动手和创新能力。这是从课本上无法学到的“技能”和知识。我认为当下倡导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学校或学生仅抓课本教育,突出体现学习成绩、高考成绩、本科升学率不是衡量素质教育成效的唯一标准。

那么体现素质教育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要看学校培养的学生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后能否成为社会实用型人才。而在高中阶段开展学生组织能力培养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一可以造就高中学生的公共意识、主人翁意识、公民意识。培养对社会、对组织、对团体、对家庭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二可以不断进行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可以逐步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特别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说高中阶段加强中学生组织领导能力培养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最佳的有效途径。这个途径已经引起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期望也引起我们国家的高度重视。

第四,加强中学生组织领导能力培养,有利于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个性化发展能力。

笔者认为中学生有意识参与组织领导能力锻炼和培养,不全是为了“当学生官”,而是更好地发挥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创新能力培养,这是青年学生参与组织领导能力培养的有效目标。怎么说呢?我举个例子,高一时候学校组织一次编导表演比赛,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我作为班级组织召集人兼编导兴趣小组长,在组织编导表演过程中,从诱发思考、编写剧本、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等方面进行探索更改创新,最后经兴趣小组同学共同努力,取得编剧大赛的二等奖。通过这次富有意义的团日活动,给所有参与的学生一次激发空间想象、发散思维、创新潜能和领导能力培养的机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所以青年学生参与领导能力培养,不仅是为了将来想当官的理念,而是更好地激发我们青年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五,加强中学生组织领导能力培养,需要摒除的几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有人认为高中生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和高考压力,组织领导能力培养和锻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有可无。持这种观点的人,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利益。只以成绩论英雄,没有树立科学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在这种认识误区指导下,许多学生青春成长期的特点被抹杀,成长的道路上显得乏味单一,心理需求被抑制,心灵被扭曲。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但情商不高。缺乏爱心、忠心、孝心、信心,没有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使自己的智商没有服务和服从社会需要,甚至走向社会的反面。凡此种种,都不符合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和社会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所以目前当务之急是消除这种陈旧的传统的落后的教育观念,培养新型的、健康的全面型人才。

误区二:认为学生参与组织领导能力培养就是“将来想当官”。持这种观点的人其实质就是把组织领导能力培养与“想当官”划上等号。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深刻理解学生参与组织领导能力培养的科学内涵。组织领导能力培养包括组织策划能力、指挥协调能力、服务合作能力、沟通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不是仅指学校赋予学生的指挥权力,更多的是服务学生共同开发创新潜能的能力。所以在学校进行组织领导能力培养和锻炼,更多的是提高学生素质,满足将来社会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而不是权力使然;是W生服务水平的提升,而不是权力的享用;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的展现,而不是当“学生爷”。

误区三:也有人认为当领导不需要经过培养,有人的地方自然会出一个“领袖”。持这种观点的人缺乏战略发展眼光。我有一位近亲长辈从美国留学回来,在谈及西方国家与我们中国教育理念差异时,专门谈到高素质人才培养问题。她说这几年美国等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在学生阶段进行组织领导能力的培养,学校不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施展领导和被领导的锻炼机会,然后写出总结体会文章再进行二次交流。通过这些组织能力的垂炼,很多学生激发出创新学习热情和独立的决策能力。我听了这些介绍,联系自己的切身体会,内心确实有一种共鸣:我们国家的这方面培养确实落后了。观念的滞后带来了行动的落后。目前我国对中学生组织领导力的培养仅处于关注阶段,仅有为数不多的中学开始重视培养。期盼有一天全社会都来重视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把中学生组织领导力的培养纳入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使素质教育在全国中学校园深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到那时我们国家不仅是教育兴国,而且是教育强国了。

养生误区篇7

文/陈宗伦

误区一:蓝莓中抗氧化剂比其他水果多。英国营养学专家安吉拉・道顿表示,超级食物蓝莓的抗氧化能力指数较高,但是科学家发现,黑巧克力等食物的抗氧化能力指数比蓝莓更高。蓝莓中只有一种抗氧化剂花青素含量较多,但是葡萄等水果也同样含有该物质。而更便宜的红葡萄的抗氧化剂其实比蓝莓还高。

误区二:低脂肪食物助减肥。专家表示,瘦身低脂肪食品中不仅含有大量的糖和甜味剂,其热量往往与高脂肪食物不相上下。想控制体重,最好降低标准食物的分量。

误区三:吃夜宵易肥胖。动物实验发现,夜间摄入全天食物的60%或65%,不影响猴子的体重,因为睡眠过程中身体代谢率不变。

误区四:喝咖啡易致脱水。专家表示,虽然咖啡有利尿作用,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喝咖啡并不会造成脱水。如果习惯喝咖啡,那么身体就会将咖啡作为补充体液的一种方式。

误区五:水果蔬菜全放进冰箱。美国科学家发现,与冰箱中保存2周的西瓜相比,常温保存的西瓜中的β胡萝卜素高1倍,番茄红素增加20%。香蕉和桃子在摄氏20度的环境保存,也更营养。

误区六:身体需要8杯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发现,每天喝8杯水(2升)并不能使皮肤更清洁、减肥更快或者帮助身体排毒。专家表示,每日补水量因人而异,口渴是最好的补水信号。另一个信号是,尿色淡说明饮水足。

误区七:瘦身应该少吃多餐。澳大利亚科学家米歇尔帕尔默博士的研究发现,每天3顿大餐和每天吃6次小餐,减肥效果没区别。但是少吃多餐者减肥后更容易出现体重反弹。

误区八:生吃蔬菜比熟吃蔬菜更好。人们常认为蔬菜煮的时间越长,营养丢失越多。这种观点不见得正确。胡萝卜就是一例。烧煮过程中,胡萝卜释放的B胡萝卜素会增加3倍。

误区九:白肉比红肉脂肪低。白肉(鸡肉等)与红肉(牛肉等)脂肪含量差别不大。

误区十:淡色蔬菜营养低。“蔬菜颜色越深越营养”的确没错。但是这并非表明,淡颜色的蔬菜营养低。白色卷心菜就富含维生素C、钙及纤维素。

麻辣四季豆,保健又营养?

小韩的室友小元是个标准的南方妹子,来北京读书已经一个多月了,至今不能适应北方饭菜的味道。要知道,这位南方美女可是吃辣的高手,简直是无辣不欢。可是,在学校的食堂里基本吃不到辣味,有时候看上去是有辣椒的,吃下去才发现根本不辣,有时候甚至有点带甜味。“你说,这个菜怎么就不放辣椒呢?”每次吃饭都能听到她的抱怨,活生生地变成一个祥林嫂。这天,小元兴奋地拎回一个饭盒,说是从外边打包回来的麻辣四季豆,打开一看,干干的四季豆配上红艳艳的辣椒,还有些大蒜大葱,这让不吃辣的小韩看得心惊胆战。而旁边的小元则是一副准备痛痛快快大吃一顿的样子,小韩心想:这个东西真的能吃吗?

李大夫坐堂:

其实这种吃法是不健康的。

绿色的四季豆配上鲜红的辣椒,乍看上去,肯定会让喜欢吃辣的人食欲大开。但是,我们先要清楚麻辣四季豆里面到底有些什么材料。从菜名来看,主料是四季豆。一旦有麻辣二字,花椒和辣椒肯定是少不了的,其他的配料还有大蒜和大葱。花椒、辣椒、大蒜、大葱,这些都是一些大辛大热的调味品。其中任何一种都会很容易导致上火,出现一些令人不适的症状,更何况是四样加在一起,上火的概率就更大了。而且这些辛辣的食物会让患病者的病情加重。

花椒、辣椒、大蒜、大葱这些辛辣的食物会对我们的肠道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一起食用后很容易产生腹痛、腹泻的结果。

养生误区篇8

内裤晾厕所 很多人洗完内裤直接晾在卫生间或室内,忽略了最关键的环节――晒干。一条脏内裤平均带有0.1克粪便,其中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阳光中的紫外线是最好的天然消毒剂,正确清洗、晾晒内裤,有助于杀死这些细菌。如总是把内裤晾在卫生间,潮湿的环境反而更易滋生细菌。

血脂高不能吃蛋黄 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很高,因此一些血脂高的人不敢吃鸡蛋,或只吃蛋白不吃蛋黄。其实胆固醇是维护人体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蛋黄中除了有胆固醇外,还含有丰富的可调节和控制血胆固醇的物质――卵磷脂。因此,一些长期吃素食、通过膳食摄入胆固醇很低的人也可能出现血胆固醇增高的情况。

自种蔬果就安全 越来越多的市民会自己租地种些时令蔬菜,不施农药和化肥,且认为这样就可吃上零污染、纯绿色的有机蔬菜。但这样的“有机农产品”并非绝对安全。有机农业是使用有机肥,有相当一部分的有机肥来自家禽、家畜和人的粪便。如粪便中含有病菌、寄生虫虫卵,会污染农产品。生吃农产品或没煮熟就食用,会导致食物中毒或被寄生虫感染。施用粪便肥料还隐藏着抗生素滥用的问题。因此,自种的蔬菜和水果也应彻底清洗或去皮后食用。

戴着耳机去锻炼 很多人喜欢在跑步时戴着耳机听音乐,这么做对听力的伤害可不小。正常情况下,声音经过一段距离才能传入耳朵,这中间声音的高频部分已被空气吸收。如戴耳机,耳朵吸收了全部频率的声波。耳机塞入耳朵后,跑步时摩擦会加重,外耳道的皮肤易被划伤。所以说,锻炼时最好专心,实在想听音乐也不要用耳机,直接放出来即可。

醉酒后倒头就睡 严重的醉酒可直接导致呼吸中枢的抑制,引起呼吸停止,此外还可能发生急性胰腺炎、休克、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最好让醉酒者在清醒状态下休息或入睡,轻度醉酒者可让其喝些水果汁、白开水等帮助醒酒,然后让其卧床休息或睡眠。睡觉时要侧卧或平卧,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一副眼镜戴N年 很多人对眼镜的寿命没有概念,镜片如超期服役,不但易产生视疲劳、眼干、眼涩等现象,还可能导致近视加重。成年人的近视镜应一年半到两年更换一次,目的有两个:一是调整度数,二是更新换代。青少年时期是用眼高峰期,因此最好3个月到半年更换一次。无论是成人还是青少年,都应该定期检查视功能。

锻炼要起早 很多人喜欢清晨早起锻炼,认为早晨空气清新。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早晨空气含氧气量较少,气温都比较低,会刺激身体,诱发血管痉挛。另外清晨血黏度高,血压容易升高,易发生脑梗、中风等。每天下午4点后是比较适合锻炼的时间,上班族则可利用晚饭后的一两个小时锻炼为好。

上一篇:清明节小报范文 下一篇:感恩贺卡简单又漂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