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22:06:54

养生文化论文

养生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化企业养生作用

一个企业有没有生机与活力,首先要看其是否具有名牌产品和广阔市场;其次要看其内部是否具有凝聚力和令人振奋的企业精神;最后还要看其是否具有优秀的人才和管理。如果一个企业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那么,它就是有生机和活力的企业;反之,就是不具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

一、文化与名牌

名牌是质量好,知名度与美誉度高,并带来持续利益的牌号,其附着体一为产品一为企业,当然名牌企业也是以名牌产品为支柱的。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必定是具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创立名牌则无不与文化息息相关。

首先,从宏观上来说,要创造一种真正的名牌产品,永久的名牌,就必须调动全员积极性,把名牌意识,一流意识深深地烙在员工的脑海里,把生产名牌产品的技能和规范要求变成员工自己一贯的行为,建立创造名牌的文化氛围。没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作保证,真正的的名牌就不会出现。

其次,从微观上来说,名牌的创造过程本身,既是物质生产过程,又是精神生产过程。名牌从创意、设计、商标、质量入位,直到产生名牌效应,都体现着一种文化精神。因为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求从购买产品中获得物质享受,而且要获得精神文化享受。故此,产品品种、款式、工艺、审美等诸多方面,就要体现文化时尚,符合人们的文化追求。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名牌的创造是文化的结晶。其结果是,一种名牌便具有独特的文化形象。可口可乐不同于百事可乐,万宝路不同于红塔山,松下不同于索尼。这些风格独特,神采非凡的名牌产品,从设计、造型、颜色到包装,都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使人产生"一见钟情"的文化魅力。名牌的创造不唯在生产领域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销售领域与服务领域,顾客与社会环境领域,也要求相应的文化契合与互动。唯有如此,才能有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产生与久存。

二、文化与营销

一个产品没有市场或者销售不旺的企业,很难拥有生机与活力。搞好销售,首先要自己的产品过得硬,但更重要的手段要高明。现代社会是充满文化的社会,意欲征服社会中的人,也就必须用文化的手段。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或者迎合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与习俗,或者引导消费者改变文化价值与习俗,在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寻找与开拓文化契合点,以使得成交成为可能。如前所述,消费者要购买一种产品,除了要满足他的物质需要之外,还要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这种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有两方面:一是产品本身的文化内涵要与消费者的内在需求相契合,另一方面,促销手段要能打动消费者的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是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还是公共关系,都是打动人心的艺术。其中最有效而且应用最广泛的首推广告。丰田公司的一句"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令无数国人倍感亲切;王姬的一句“孔府家酒,令人想家”使孔府家酒蜚声华夏。广告本身包含着许多文化的因素。广告心理、广告美学、广告语言、广告文化环境,无一不是文化的体现。而同时,广告又呼唤着文化。至于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则进入情感促销阶段。情感沟通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因此,文化资源的利用便势之必然。

商业竞争到了一定层次上,便是文化上的竞争。比起裸的价格竞争,商品竞争,渠道竞争,促销竞争,文化竞争更含蓄、更有技巧、更有意味,也更有效益。文化销售将成为促销的必然趋势和最高境界。

三、文化与企业精神

有了过硬的名牌产品和广阔的市场,这为企业的生存和兴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较强的凝聚力和适应环境的企业精神,企业优势就很难保持,也很难说具有持久的生机与活力。而没有持久生机与活力的企业。既使一时拥有名牌和市场,也会很快失去。因为产品和市场都是活生生的人创造的。在我们国家,一个象样的大、中型企业,一般都拥有几千名,甚至几万名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爱好和追求。如果没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把大家凝聚起来,企业的工作就很难顺利开展。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心态和追求,它根植在心里而外化在人的外部情态和行为上,形成一种团体精神氛围。企业员工具有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积极精神状态,那么企业必定充满生机与活力;反之,如果企业员工精神萎靡不振,一盘散沙,无所作为,那么这样的企业何来活力?企业精神是企业凝聚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活力的源泉。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自于企业文化又沉淀为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凝合剂,使全体员工产生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以巨大的文化力把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在一个和谐的利益共同体中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完善人格世界,实现精神的解放与升华。

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确立与培育时,要了解企业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传统,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和启发。同时,还要吸收国外优秀企业文化的成果。因此,企业精神文化的培育是世界优秀文化资源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完美结晶。

四、文化与企业管理

从泰罗创立科学管理理论以来,世界企业管理理论经历了近百年的沿革。从科学管理到行为学派,从现代管理丛林到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从理性和科学主义逐步呈现非理性化趋势:从人一一机一一技术系统逐步走向人一一机一一企业文化系统;在价值观上,也由经济人走向企业文化人,世界范围的这一系列变化,必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但无论如何,它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应该而且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要求管理者改变传统的理性管理观念与方式,把工作重心转向文化建设和管理,即实行“文化管理”。文化管理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建立企业价值观体系。通过有效的建设方式把优秀的企业价值观内化为企业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本企业的文化规范。通过文化调控机制,实现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形象的全面优化。文化管理通过文化整合把企业机体的所有子系统协调为一个统一整体;同时文化管理作为一种灵魂的慰藉,通过大家庭式的情感沟通,使得人们摆脱精神的孤寂,在工作中寻找生存的意义,获得精神的升华。当人们都带着这种健康的人格,饱满的热情去从事自己心爱的工作时,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便会油然而生。

企业的“企”,去“人”为“止”。没有人的企业是不可想象的。对于那些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这里的人还更指“人才”。人可以兴企,也可以亡企,而那些被称为“人才”的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聚人才,留住人才,如何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便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企业文化通过文化整合,调动全员的积极性,自然便促进了人才的生长,调动了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如前所述,具备了以上几点,企业便会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而这几点都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随着国内外竞争的日益加剧,物质文明的高度增长,人们精神需要的不断觉醒和提高,文化经济一体化的不可逆转,文化在企业养生中的作用便日趋明显和加强。随着企业文化理论的传入和实践,人们对文化养生的认识便会不断深化。

参考资料:

[1]王方华等《文化营销》[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2]管益忻.《企业核心竞争力》[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养生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宋代;养生保健方法;研究综述

在宋代,由于医学发展迅速,众多方书普及,社会各阶层,对养生保健都有所关注。将宋代养生保健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对我们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饮食养生保健

饮食是民生之本,是关乎生命健康的头等大事,所以从古到今,关于饮食与健康之间的探索,人们从未停止。关于饮食保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如下整理。

(一)纵向研究

赵荣光先生在《中国饮食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中指出:“饮食养生,源于医食同源认识和食医合一的思想与实践。饮食养生则是旨在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到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和实践。”此外,书中对茶的养生保健也有所涉及。徐兴海《食品文化概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指出:“食疗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中国文化对天人关系的探讨,也求证了人的健康长寿与饮食之间的关系”,从文化的角度来谈饮食养生功能。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1993年)在、、三章中对饮食的养生功能作了详细的论述。吴子明《我国饮食保健文化刍议》(《药膳食疗》1996年第2期)中,从我国饮食保健文化的源头、儒家的饮食保健观、饮食保健文化的发展三个方面概述了我国饮食保健的源头、特点以及发展,对研究宋代饮食保健提供一些较有价值的研究方向。程程《养生食品的文化价值研究》(硕士论文・江南大学・2010)中将传统养生食品与我国传统文化如阴阳的思想相结合,为我们研究宋代饮食养生与宋代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陈弘在《浅谈古代饮食保健观》(《卫生职业教育》2013年第12期)中指出古代饮食保健观包括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节制,饮食时心情保持愉悦、注意四季饮食宜忌四个方面。赵婉莹在《中国古代食疗发展研究》(硕士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一文中认为,中医基础理论对食疗的指导作用、饮食文化对食疗发展的影响两方面对我们更好的了解食疗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作者在文中也将农业发展这一社会资源与食疗发展相联系,自然而然的将食疗发展置于社会大背景中。

(二)横向研究

胡艳红的《百种宋人笔记所见饮食文化史料辑考》(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6),在论及饮食思想时录有一些关于饮食禁忌和饮食养生的史料,这对于研究宋人的饮食保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赵敏在《魏晋至唐宋道教饮食养生思想探析》(硕士论文・山东大学・2006)一文中明确指出了饮食养生与道教之间的一些内在的联系,并对宋代道教饮食养生类典籍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道教饮食养生与中医食疗在源头和后世的发展过程中是很难明确两者之间界限的。刘健英《宋代名医陈直食疗方精选》(《中国食品》1995年第1期)一文精选了几种陈直的食疗方,主要从主治、配方、制法、效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这对我们现代研究老年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龚仕明、徐嘉《论陈直的“食治”与“治食”养生思想》(《江苏中医》1999年第1期)一文主要根据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指出陈直的食治养老观和辩证治食的方法,强调了食疗的重要意义。刘维锋、赵舒华《宋代士大夫阶层的饮食生活和饮食观念》(《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一文指出,宋代士大夫的饮食生活追求的是其中的愉悦趣味而非奢华。在谈及他们的饮食观念时,作者以黄庭坚、苏轼等人为例,说明宋代士大夫阶层对饮食养生与饮食禁忌已有所关注。

二、运动保健

(一)对八段锦的研究

李德勋、黄隆清《“八段锦”的探讨和整理》(《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王记生《从中医角度谈传统健身方法――八段锦》(《河南中医》2006年第1期)两篇文章对八段锦的歌诀和对身体的保健功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前者在文中对八段锦的每一句歌诀的具体做法和对身体的影响都有详细的分析,这对于现代人的保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后者侧重探讨八段锦作为一种健身方法对身体的不同部位的实际功效。韦锐斌、李拥军等人《八段锦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躯体功能的价值》(《北方药学》2012年第6期)一文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62例患者分组,得出八段锦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的结论。作者认为“对从八段锦每一式的歌诀上看,其都与预防疾病、调理脏腑相联系,经常练习八段锦有壮腰固肾疏筋柔体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强体增智之功”。耿涛《健身气功・八段锦研究近况》(《甘肃中医》2008年第1期)一文中,主要对八段锦的功法源流、机理探讨、临床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从传统中医和现代科学的角度论证了八段锦强身健体的功效。罗雪林《浅析八段锦的养生功效》(《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年第2期)一文对八段锦的概念、机理机制、养生功效作了论述。在养生保健方面,作者侧重八段锦对中老年人身体的保健作用。八段锦在宋人笔记等史料中多有记载,若是仔细考究,应该不难发现八段锦在宋代对宋人的影响。

(二)对蹴鞠的研究

刘瑛、颜斌《蹴鞠的现代体育社会价值功能》(《管子学刊》2007年第4期)一文提到了蹴鞠的发展演变,对于在宋代的变化论述的更为详细。在探讨蹴鞠的社会价值时,作者认为蹴鞠具有健身养性的功能,遗憾的是作者并未进一步展开论述。任冀军《宋代蹴鞠的盛行和发展》(《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介绍了蹴鞠在宋代民间的普及和花样,并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球会。作者在文中指出“宋代蹴鞠以丰富多采的内容,独具特色的理论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了时代历史的需要,也对民族体育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施惠康在《宋代的球鞠之戏》(《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一文中按照击球方式将宋代的球类运动分为用杖击球、以足踢球、用手拍球三类,并对其场地、比赛规则也有所论述。张顺、陈荣昌在《我国宋代的足球运动》(《考试(中考版)2008年第Z1期》)一文中主要侧重对宫廷中的足球作为比赛、表演项目的不同规则的论述,对民间的足球运动的发展也有所提及。

三、理学与养生保健研究

理学作为宋代思想文化的主体,既继承了早期儒学的思想内涵,又汲取了其他学派,如道家、佛教的思想和方法,包含了大量的养生思想的内容,其中大多是属于精神养生层面的内容。

养生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本刊记者常馨悦报道)2009健康健美长寿论坛暨健康产业博览会于2009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原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冯里达之子、中国免疫中心研究员罗悠真等出席了开幕式。伍绍祖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了从事健康健美长寿事业要注意的五个“非常”问题,即:一要当做非常重要的事业来认识。二要采取非常多样的形式来推动。三要抱着非常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四要按照非常自律的标准来要求。五是在上海举办选择了一个好地方。

来自日本、德国、波兰、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内二十多个省市的一千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创了论坛参加人数之最,博览会规模也是历年最大的;有二十几位专家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三十多个单位和个人表演了健身功法。

大会发表了上海宣言,并将明年的论坛定于在俄罗斯召开,在大会闭幕式上,论坛主席伍绍祖将会旗授给了俄罗斯代表。论坛在和谐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2009中国中华养生保健健康健美长寿论坛在京召开

(本刊特约记者李春生报道)2009中国(北京)中华养生保健健康健美长寿论坛于2009年11月8日-10日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召开。卫生部原副部长何界生、中国侨联第四届主席庄炎林、原青海省省长黄静波、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杨丽丽、北京中国免疫研究中心顾问罗悠真、北京保护健康协会会长张熙增、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冯志强、北京气功研究会秘书长范云江等3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波兰、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中国港澳台地区等参会代表同中国大陆有关专家300多人就国内外养生文化、养生产业交流、养生保健业界的发展趋势进行相互交流与研讨。

养生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既然是为了治愈很多同学的作文“伤病”,那最起码要了解伤病的根源在哪里。所谓养生之道必须先有个自我分析,自我了解,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养生,不能胡乱的煮锅绿豆水,就说包治百病,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现在,我们就来大致了解一下学生的作文中常见的几类“伤痛”及其必要的“养生”之法。

一、标题单一乏味型

有句俗语是这么说的:“雁过留声,人死留名。”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名”,却是多少骚客文人,英雄豪杰孜孜不倦的追求。因为它是一个人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或是对其人的义行壮举的颂扬。一声“楚霸王”,呐喊出了当年项羽破釜沉舟的勇猛豪情;一句“乱世之奸雄”,道出了曹阿瞒奸诈生疑的小人所为和一统中原的英雄之概;一语“潇湘妃子”,更是吟出了林黛玉泪雨涟涟、爱意深深、情无归处的悲戚人生。

那作文所要追求的“名”无疑就是“标题”。标题的好坏与否,有时则会是一篇文章成为高分作文或是低分作文的关键。特别是作文水平不高的同学在写作“第一步”时,就已经暴露弊端,给改卷老师留下不佳的印象,也就给这篇作文评判打了一个折扣了。

例如,请以“传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会出现这样的标题:“学会传承”、“文化的传承”、“传承美德”、“我们需要传承”等等。这些标题都有约在先似地在卷子里出现了。究其缘由,就是学生在题目的构思上缺乏创意,缺少文采,导致大一统的局面产生。事实上,给自己的作文寻找一个既合适恰当又新颖动人的标题不是不可能的,最主要的是,掌握好其中的养生之道。

养生一:联想法

联想法即是将所想到的一般性的标题内容和与其相近的自然事物进行联想,使之后的标题更加生动形象。以“学会传承”为例,我们首先将“传承”进行联想,可以想到溪水的流动、落红的贡献,甚至是小狮子的捕食练习……根据这些情形,我们就可以重新编写题目“如溪水般流动”“继续落红的付出”,“像幼狮般捕食”,相信,这样的标题绝对比原先的引人注目,又具特色。

养生二:偷天换日法

偷天换日法其实是一种相当取巧的方法,就是将文章的主题内容更换入诗句当中,也叫借鸡生蛋法。但这个方法需要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学生必须储备一定的诗句方可,也就是你得先有鸡,否则也只能是对着卷子傻瞪眼的份了。其实诗句也不需要很多,唐诗宋词全拿下那是不可能的,几句即可,这叫以不变应万变。这几句就挺好用,供学生参考“百学须先立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还是以传承为例,改成“百兴须先传承”、“文化善其事,必先利传承”,“一传一承,文武之道也”。文采就这样凸显出来了,文章也就来了个开门红了。

二、语言与情感不符型

白居易曾语:“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不管是“文章”还是“歌诗”,是“为时”还是“为事”,它都讲究个“合”字。最能体现“合”的本质的,就是感情必须真挚,与文章语言相吻合。感情真挚始终是优秀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感情真挚要求文章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所说的“附加感”、“装饰感”,其实就是指思想感情与文章内容不相符,要么牵强附会,要么矫揉造作,要么无病,缺乏真情,缺少协调统一。

例如,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日落西方,绚烂的彩霞染红了天边,漫步在落叶缤纷的小道,是何等的惬意。

东边无语,七色的飞虹沟通着南北,仰躺在清新芬芳的草地,是何等的诗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快”的思想被灌输进了人们的大脑。飞快的无暇停下欣赏彩霞,紧绷的神经也抑制着身体的躺下,于是,“慢”的舒适似乎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原本文章要凸显地是“慢”带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感悟,因此,在语言文字上渗透出来的应该是一种“悠闲”、“惬意”、“柔和”的心境。可这位学社却用激促的词语“染红”、“沟通”、“灌输”,还有简短的句式“日落西方”、“东边无语”,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与慢截然相反的情感世界,所以文章看起来自然也就宛如在咖啡厅里吃大煎饼——不搭调。

修改后:

一抹残阳在西方缓缓地隐身,绚烂的彩霞渐渐地沾染了天边,漫步在落叶缤纷飘逸的小道,是何等的惬意。

几番无语向东方默默地遥望,七色的飞虹深情地牵绊着南北,仰躺在醇香清新纷芳的草地,是何等地诗意。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快”在人们的大脑里开始独揽大权,吃饭依赖快餐,寄东西钟情快递,甚至结婚也要追求闪婚……人们总是飞快得无暇与家人长谈,飞快得无暇停下欣赏彩霞,飞快得无暇敞开自己的心胸。于是,慢的倾心,慢的舒适,慢的阔远似乎成了要不可及的梦。

修改后的文章对比明显,效果突出,原因就在于文字语言和句式结构相应的被镶嵌入了“快”与“慢”的思想情感中。

养生法:建议日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情感主体,是激昂还是消沉,是愉悦还是悲戚,是慌乱还是淡定……当这些情感基调确定后,就对自己说,我写出的每一个字,每一组词,每一句话,都应该是为其生。就像在包装一个明星,多样的道具、绚丽的灯光、耀眼的服装,就是为了让这个明星更加璀璨夺目。这样,整篇文章才会熠熠生辉。

三、文体模糊杂乱型

有一类作文,用一句诗来形容是极恰当不过的,叫做“横看成林侧成峰,高地远近各不同”。为何这样说,那是因为这类作文既非议论文,也非记叙文;既非说明文,也非散文。真是“不知文章真面目,只缘文体模糊中”。相信犯这样的错误也绝非是学生的本意,谁喜欢没事找低分呢,实在是部分学生还未明确掌握文体特色呀。

就拿“议论文”来说,原则上是要求要由三步骤组成:一是什么;二为什么;三怎么做;我认为这种指导写议论文的思想是不够严谨,也是不够完善的。因为仅仅如此去教授学生写议论文,最后的结果却是学生用极其平实乏味的语言在解构分析事物,没有任何情感,没有任何逻辑,一篇枯燥杂乱的文章就被催生出来了。

养生法:事实上,对高考优秀的议论文进行分析得知,写议论文不单单是分析事物,呆板地解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而是按照“议论文体”的形式,用极其情感的丰富的语言去阐述主观细想。什么是“议论文体”,就是先阐述总的观点,即是能做到点题。然后分步骤将观点用情感的语言抒发出来,最后,再用总结性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语句对主题思想融合升华。重点在于文章结构要条理清晰,语言要自然有内涵。

譬如,以“我喜欢的一辆汽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按照文体顺序来说,应该是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汽车,然后列出相应的喜欢的理由——红色、宽敞、快捷,最后感叹一下因为喜欢,所以要好好的爱护自己的汽车。

那对于不善于写议论文的学生来说,具体的写作内容就会问题了,他们一般会这样写。介绍一下自己的汽车,它是由钢铁部件组合成,有四个轮子,四个座位……喜欢的理由,红色是怎样的红,比如是枣红,区别深红、浅红。宽敞,长、宽、高分别是4629㎜、1880㎜、1653㎜,挤挤能做六七个人呢。快捷,最高时速达每小时220千米。最后,我很喜欢它,我要好好爱护清洗它。

看了这样的文章似乎不是在阐述自己喜欢那辆车,而是在向别人推销汽车。原因就是语言生硬简约,缺乏生气情感。其实,当你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车子的时候,不一定要从它的结构着手,你可以从它的来历,你对它的期盼之情深入。理由仍然可以是红色、宽敞、快捷,但我们可以描述一下自己汽车红色的独特之处,以及这种红带给自己的独特的视觉体验。至于宽敞,摒弃简单的陈述,可以换成当它载送家庭成员时的舒适感。快捷就更应该贴切生活感触,而不是数字上的展示。最后,汽车既是交通工具,也是家庭成员之一,因此我们要好好爱护它,这样主题也就自然升华了。议论文也是需要语言修饰,需要情感流露的文体。

养生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 中秋美食 团圆餐 太空美食中式餐 商务金融,新传统经济创新 茶泡饭:细水流长的传统养生美食 西班牙饕餮美食:蜗牛餐 冬季养生美食 潮汕美食利养生 秋季养生,美食当先 新春美食话养生 北京灯彩:古老传统的创新传承 主题宣传创新传统媒体出彩 一次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继承美德衣钵 创新传统文化 传承创新传统文化须向基层延伸 传统美食典故(三) 传统美食典故(四) 传统美食典故(一) 传统美食典故(二) 传统美食吃出健康 传统节令美食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大兴北魏美食 创新传统养生餐 大兴北魏美食 创新传统养生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1 桃花园大棚内的盆栽蔬菜。

大兴桃花园北魏美食是既是一家文化美食餐厅,又是一家集会议、家宴、团体聚餐、耕种、采摘、节假日居住于一体的休闲场所。北魏美食深入挖掘整理了《齐民要术》中的部分北魏时期美食佳肴,并创新研发出了许多符合现代人身体状况和养生保健观念的新菜品。

2015冬春季旅游养生餐厨艺秀展示菜品 2桃花园大棚内的盆栽蔬菜。 3、4 天下第一圆。

“天下第一圆”是北魏美食的招牌菜。直径10多厘米的大丸子让人惊讶,待切开一看,原来里面大有乾坤。杏鲍菇、蟹味菇、香菇、马蹄、冬笋等许多种养生食材藏于其中。杏鲍菇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功效。蟹味菇有防止便秘、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的作用。中医认为香菇有益气不饥,治风破血、益胃助食的功能。马蹄有清热解毒、凉血生津、利尿通便、化湿祛痰、消食除胀的功效。冬笋有和中润肠、解渴除烦、开胃健脾的作用。这些食材炒熟后,包入猪肉中,用高汤上锅蒸制,一个胸藏锦绣的“天下第一圆”就圆满而出了。

“五彩面”是北魏美食为自产原料制作出来的特色主食。绿、红、黄、白、黑,五种颜色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但在北魏美食那是五种不同的食材。白色的面粉是最主要的原料,其他四种颜色各为不同食材的汁或末掺和面粉而成。绿色是养心菜汁,养心菜对心脏病、高血压、中风都有一定的辅疗作用。红色的是胡萝卜汁,中医认为它可以补中气、健胃消食、壮元阳、安五脏。黄色的金瓜汁,中医认为其可以活血调经、舒筋通络、化痰消瘰。黑色的是黑芝麻末,中医认为黑芝麻有补肝肾,滋五脏,益精血,润肠燥的功效。五色面一起下到锅是如同彩虹落釜又如五彩瑶池。让大家吃饱的同时,又吃出了营养与健康。

“烧汁上脑黑鸡枞”是一道真正的有机菜品。 黑鸡枞肉质细嫩、口感清脆,是中国四大名菌之一,又被称之为皇家贡品;因其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特别是土壤和水中不能有任何污染及农药残留,所以黑鸡枞又是不会说谎的有机食品。它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并有补益肠胃、疗痔止血等功效。香脆的黑鸡枞上卷上一片片薄如蝉翼的肥牛,上锅煎熟之后再淋上料汁,一定会让人食欲大增。 5五彩面。

6烧汁上脑黑鸡枞。

TIPS

北魏美食依托桃花园内30多个大棚,种植、养殖多种绿化环保的食材供食客们安心享用。还有10余种药食同源的盆栽蔬菜,可以让食客把绿化、美味与健康一起带回家。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桃花园内

电话:

养生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 苗家养生宴 御苑百草养生菜 企业家养生须知积聚生百病 诸子百家养生各有侧重 百草集 百草汤 百草箴言 农家养什么赚钱 百变山药养生宴 神农尝百草 百吃不厌“百草饺” 道家养生酒 名家养生秘诀 百草枯中毒治疗体会 识得百草雅自生 百草枯中毒如何施救 百草枯中毒的护理 趣说中药百草名 百草枯中毒诊治体会 百草枯中毒1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农家养生 葛根百草宴 农家养生 葛根百草宴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1-3 刘秋连民俗餐厅。

刘秋连民俗餐厅位于平谷区镇罗营镇东四道岭村。东四道岭村为北京市民俗旅游专业村,为突出休闲养生的旅游发展定位,结合东四道岭村自有的野生葛根、丹参及几十种食材、果品资源,开发研制葛根百草宴,葛根炖鸡、葛根凉粉、清口苋菜、板栗面窝头、蜜梨润肺汤、山楂炒肉等十几道菜品。这些菜品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清肺化痰、补血安神、健脾益气的效果。

据《本草经疏》载:“葛根,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主要药也,故主消渴,身大热,热壅胸膈作呕吐。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故主诸痹。” 《本草汇言》:“葛根,清风寒,净表邪,解肌热,止烦渴。泻胃火之药也。”因此,葛根与现代食材的结合,便是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良好继承。 4葛根红烧肉。

5葛根炖柴鸡。

6家常豆腐菜。 7葛根。

2015冬春季旅游养生餐厨艺秀展示菜品

“葛根红烧肉”是在传统的红烧肉中,加入葛根。加入葛根的红烧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而其做法中讲究用小火温锅,首先把切好的五花肉放入冷水锅中,大火水开后继续煮2分钟捞出,锅里放少许底油,随后,在油里加少量冰糖。待糖化开变红冒泡,放入焯好的五花肉,炒几分钟再放入少量开水,随后加入切好的葱、姜、葛根片,大料。而且焖锅的时间,1小时最适宜。因为这个时间,最利于红烧肉吸收葛根挥发的营养。 葛根红烧肉,除了让人魂牵梦萦的美味,还利于解肌退热,调高人们身体中的免疫力。

“葛根炖柴鸡”也是对传统炖柴鸡的改良。把鸡洗干净后,必须剁成小块,凉水下锅,开锅后捞出,再用热水洗干净。如此反复的动作,是为了保证鸡的鲜嫩口感。然后用高压锅放水,把鸡块放进去,再放葱姜、切好的葛根片,然后放入适量的盐、鸡精、生抽,把锅烧开盖上盖焖锅。而葛根炖柴鸡只需半个小时就可以,因为柴鸡肉质松软,半小时,是柴鸡吸收葛根营养的最合理时间。

葛根有养阴生津之功,鸡肉可补气补血,增强体质,二者合用,可益气生津、气血双补,适用于营养不良、乏力疲劳、贫血虚弱患者。

TIPS

地址:镇罗营镇东四道岭民俗村63号。

电话:

养生文化论文范文第7篇

第二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于1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和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承办。大会旨在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推动中国健康传播事业的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0名健康传播工作者在清华大学参加了本次大会。

中国健康传播大会强调健康传播对每个生命个体的重要性。媒体该如何准确地为公众传播健康知识、消除误解?政府和医疗机构能够为百姓的健康做些什么?企业理应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每个人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可以做些什么?这些都是大会讨论的话题。正如清华人学副校长谢维和在开幕致辞中所说:“健康传播大会的目标,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健康知识的实践者、传播者和受益者。”

本届大会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题,结合我国人口计生工作中的健康传播实践展开讨论。着重探讨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趋势下,面对新的媒体环境和信息载体发展,如何将婚育新风真正传播推广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和认同。

本届大会还讨论了烟草控制与无烟奥运、青少年健康教育、艾滋病防治与媒体倡导、企业社会责任和新技术应用等健康传播中的热点议题。为了表彰和激励我国出色的健康卫生记者,大会还颁发了首届控烟好新闻奖和第二届中国艾滋病好新闻奖。

中国健康传播大会设立“十佳论文奖”。本届大会评选委员从全国285篇论文投稿中评出“十佳论文”,此外又挑选出60篇论文收入大会的“优秀论文集”。

中国人民大学的陈露在她的参评论文中谈道我国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超过10万,而全国700多种重要报纸中,平均每天只有1篇关于控烟的报道:且最有效的“揭露香烟企业阴谋”的策略,却很少被使用。

福建省长汀县庵杰乡计生办的江树全在工作中发现,国家强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他的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麻烦”,既要维护群众利益,又要完成责任指标,成为了很多基层计生干部的困惑。他的论文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入选了第二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的“优秀论文集”。

大会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让不同观点在碰撞中进发智慧,形成建设性方案,最终推动我国健康传播事业的发展。

探索长寿科学高举专业旗帜

自古以来,“健康长寿”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无不在追寻健康长寿的方法。目前,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达72.5岁,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如何使老年人健康安度晚年、如何发展老龄产业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日前,在全国第三届健康长寿学术研讨会上,中国老年学学会科学健身与长寿研究委员会提出了“高举专业旗帜,探索长寿科学、揭示长寿规律”的口号,即挖掘和发扬我国传统医学养生方法,推广简单、易行、有效的针灸、拔罐、按摩及太极拳等自然疗法,从生理、心理、社会、道德等各个方面来指导老年养生,并将它作为“下基层送健康”活动的内容,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在浙江省奉化东南的莼湖镇南岙村,全村289人中有3位百岁长寿老人,长寿老人所占比例远远超过世界长寿之乡每十万人有百岁老人7位的标准。为此,世界奇绝书画家协会会长孟书清亲笔题写中国长寿之村南岙、长寿之家等。专家学者经研究后揭开了南岙村的长寿之谜,汇总为天时、地利、人和――生态的产物、更是和谐的结晶。

中共莼湖镇党委书记方国波表示,虽然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以老年人为主体的休闲度假养生型旅游项目在我国尚是空白。南岙村民风淳朴,山清水秀,村民个个健康,南岙村将建成以长寿养生为特色,集长寿养生、乡村旅游、主题社区等于一体的,以观光、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特色生态型长寿旅游村和国家AAA级旅游区。

养生文化论文范文第8篇

《老老恒言》中的文化养生(之四)——力所能及,心旷神怡

文/耿引循

《老老恒言》云:拂尘涤砚,焚香烹茶,插瓶花,上帘钩,事事不妨身亲之,使时有小劳,筋骸血脉,乃不凝滞。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也。

适当的劳动可以增进机体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对于家里力所能及的小事,最好亲自去做,比如掸拂灰尘、洗涤砚台、焚香、烹茶、插瓶花、挂帘钩等。适度的劳动可以防止筋骨血脉的凝滞,这就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

适当的劳动,会给老年人带来成就感,感到自己还有用。这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有好处的。所以说,力所能及,心旷神怡。

老年人在劳动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总的原则是:劳动量宜小不宜大,劳动时间宜短不宜长,力所能及而为之。不论是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或者是其他某些活动,均不能过度,因为老年人气血已衰,过度的活动会引起身体不适,甚而导致疾病。

另外,老年人的活动是以舒筋展骨、保健养生为目的,故应在心情舒畅的情况下进行。如果在心情郁闷、情绪不宁、意志消沉、心中忧愁的情况下劳动,就容易疲劳,甚至带来不良的后果。

国学养生密码——君子有三戒,养生亦有三戒

文/薛慧

在春秋末期的历史条件下,人均寿命尚不能达到30岁,而孔老夫子却能享年73岁。这除了得益于他提出的“智者乐”、“仁者寿”等养生思想之外,还与他“君子三戒”的修养功夫有密切的关系。

所谓“君子三戒”,是孔子提倡的按少、壮、老三个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养生的一种观点,即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不一样,养生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在《论语·季氏》中,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说,作为一位有道德、学识的君子,人生论文联盟中有三件事情要警戒:

年轻的时候,人体血气尚未稳定,机体发育尚不成熟,注意不要早婚,不要迷恋女色。如果在此时期过早地介入性生活,非但不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而且对一生的健康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夭亡。

壮年时期,生理已经稳定,心理亦较成熟,身体强健达到顶点,血气方刚,精力充沛,是人的黄金年龄段,也是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时期。正因此时的人已是全面的社会人,面临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压力,所以要特别警惕不能凭着血气方刚一味地横闯,而应妥善地处理各种问题,进退有据,学会必要的隐忍、退让。“戒斗”,指防止单纯地逞强、好胜、争斗,目标在养“和气”。要注意调整心态,忠厚待人,这是预防疾病、保持身心健康的良方。

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已经减退,体力与精力均明显下降,要警戒自己不要贪得无厌,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不要再苦心追求什么了。所以说,对于老年人来讲,晚年的生活不应再继续追求名利和金钱,而应强调自己的身心健康。对照孔子的“三戒”,在此应提醒老年人特别是即将退休的老年人,一定要保持晚节,更应防止退休之前发生大捞一把的所谓“59岁现象”,否则到老因贪污而身陷囹圄,还有什么养生保健可言呢?

孔子是养生理论和实践的先驱,他的“君子三戒”,言简意赅,提纲挈领,是养生之道,尤其是精神修养之道,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学习、领悟与实践。

养生文化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寿文化;传统体育;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1-0071-04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author researched the subject location and core valu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and found that it belonged to the category of good health keeping in the long-live culture. So the author doubted some views on traditional core value of sports, cleared disciplines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sports and the traditional health. Furthermore, the author has put forward the idea that the long-live culture is not only the core value of ancient health ideas, but also the core value of China traditional sports.

Key words:long-live culture; traditional sport; value

当代体育文化的交融恰逢中国社会的变革期,面对文化多样性和社会的多变发展,中国体育文化显得有些凌乱,特别是西方体育文化强势冲击,让我们不得不梳理自己的传统文化,以便在改革中更有目的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于是很多学者展开了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涉及体育文化的器物层、制度层和核心价值层。相关文献把中国传统体育核心价值观归集为内敛、利他、不征服、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等特点,与西方体育文化扩张、征服、竞争、图强等特点相对应。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寿文化”紧密相连,其核心价值观是追求长寿,养生是其实现长寿的途径的总称,而内敛、利他、不征服、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等都是养生的具体手段与思想的特点。

1 中国传统体育与“征服”意志

“尚中贵和”与“中庸内敛”是一组近义词,是当代文献形容中国传统体育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词汇之一。与西方体育的“征服、扩张、崇尚冒险等”相对应,“征服”一直是体育文化研究者拿来做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追求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西方的宗教二元论、西方哲学生命观、战乱背景、家庭观念等方方面面。西方体育的“征服”特征有目共睹,是铁一样的事实。

但是笔者的观点认为中国体育文化也讲究“征服、崇尚冒险”,而且与西方体育相比这种“征服欲”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征服的对象有差别。

西方体育强调对空间的征服,即人们生活的三维空间中的领地、资源、财富、族群等。中国体育强调对时间的征服,即人们生活的第四维空间――时间。

有史以来,中国人在征服时间、获取长寿的实践历程中展现了强烈的征服欲和冒险精神。从神农遍尝百草的传说到李时珍亲身试药几欲断送性命,从穆天子西征求药到秦始皇东海寻仙,从魏伯阳服丹殒命到和尚道士的静坐清修……可以看到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君民都在这个方向上不懈追求。除了敢于涉险的“外修”信念,还探索出了复杂的“内修”章程,“久谈言笑,伤也;寝息失时,伤也;欢笑哭泣,伤也;阴阳不交,伤也”,“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饮不过多,食不过饱,”“节劳,息怒,戒酒,慎味,”除此之外还要节欲保精、行气怡情、抱神守一、小劳、药补、食补、顺时、修德等等。面对上述令人窒息的条条框框,这些对人性的极限考验,即便是意志力坚强的运动员也难企及。生命同时间赛跑的结果最终要以时间的胜利而告终,但先祖征服时间、获取长寿的决心和行动,呈现给人们一幅幅悲壮的斗争画面。

这些实践和理论用现代医学眼光来看,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延续而不断层,足以匹敌任何颠覆性的质疑。因此,单单用“不征服、无冒险精神”来比喻中国体育文化的精神核心是形而上学的,以清静、淡欲、与世无争来标榜中国传统体育养身思想也是片面的,我们应该看到中国体育文化与中国古代生命观的关系,应看到这种清静、淡欲、与世无争的表面下潜藏着人们对“寿”的“无所不用其极”的追求,具有极端的征服和冒险精神。

2 “利己”与“利他”的辩证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体育有“利他”精神,而西方体育价值观则表现了“利我”性[1]。其理由如下:西方体育的“竞争、节制、自由、平等”的对象都是自己;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仁、义、礼、智、信”的对象都是他人。

费孝通先生认为,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2]。他用个人主义与自我主义的对比来说明中西方文化差异。依费先生的思想,西方体育的“竞争、节制、自由、平等”等特点与西方个人主义观念相对应,个人主义是与集体主义相对应的概念,一方面强调个人不能侵犯集体的权利,另一方面团体也不能抹杀个人利益。这套源自平等观念和宪法观念的价值观揭示了个人权利和集体利益的统一。相反,中国文化是自我主义的,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价值观。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是所,而众星拱之。”中推断中国传统价值观中“仁、义、礼、智、信”是实现“众星拱之”的途径。最终目标所指的“众星拱之”可以归结到“福寿”的范畴,这里的寿不仅仅是有生之年受到尊重――“仁者寿”,而是还要追求流芳百世――“死而不亡者寿”。

因此,中国传统体育价值观是“利他”与“利己”的辩证统一,“利他”是“利己”的途径,“利己”是“利他”的出发点和归宿。当代对于“利己”“利他”观点上的认识错位,可能源自对“个人主义”与“自我主义”的概念模糊理解。

于阳先生的《江湖中国》也对古典生活观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江湖中国”的侧面看,整个中国社会生活就是“利他”与“利己”的辩证统一,体育只是一个缩影。“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中国人情观的真实写照,讲究人情债务,关心他人的“寿”就是关心自己的“寿”。这个引用虽然不是论文的主题,但是可以帮助理解体育文化特征的渊源。

3 “中庸内敛、尚中贵和、天人合一”仅仅是外衣

“中庸内敛”“尚中贵和”“天人合一”等在当代中西方体育比较研究中都是形容中国传统体育的重要词汇,来说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的和谐的价值观[3]。但是,要解读人们为什么要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仍要借助对“寿”文化的探析。

旷文楠先生将古代养生观的出发点总结为两方面。一是从人体与自然的关系出发,研究人体生理规律,从中总结出导引、行气、食补、房中术等维护生命的方法;二是从人生哲学、处世态度等社会因素出发来研究如何保护生命、保全自己的方法[4]。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推断“天人合一”是解决古人养生过程中人体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天地,顺阴阳……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具体做法上是观天地变化来设计生命养护,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使之病”。可以说“天人合一”是古人追求长寿的基本准则,超出了现代意义的体育范畴,引导、行气等体育类的养生方法仅是古代养生实践中的一部分或一小部分。

“中庸内敛、尚中贵和”则是解决在社会生活中保护生命和保全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很强的整体观,对生命的总结也不例外,“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表明人们已经看到劳累、战乱、意外、政治斗争等社会问题对寿命的影响,于是探索规避死亡的方法与思想。“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表述了人们对多劳伤身、受刑伤生的认识,也是古代“小劳术”健身思想的发源。“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克己复礼为仁”,“仁者寿”。表达了老子、孔子的活命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正是“中庸内敛、尚中贵和”的思想渊源,这样的处世态度可以减少或避免在社会生活中树敌,避免矛盾激化而遭遇毒手或者造成生命的损失。从这个角度看,“中庸内敛、尚中贵和”是保命哲学的行为指南。

因此将“天人合一、中庸内敛、尚中贵和”理解为传统体育的核心价值观是形而上学的,尽管它作为养生实践的原则和标准规定了养生实践的方向,但它不仅表达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也表达传统艺术文化、传统饮食文化等等几乎所有传统文化特征,这种特征都是围绕“寿”文化展开表达的。

人生哲学讲生命,体育也讲生命,但是体育是现代名词,与哲学生命不是同一范畴,现代体育研究中常常把古代生命观和体育生命观混淆起来,造成认识上的混乱,对体育实践也是有害的[4],因为二者的出发点和归宿完全不同。特别是中国传统体育是以现代体育发展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抽取出来的器物层碎片组建起来的,其母学科是养生学,养生学的核心与目标是“寿”。因此,中国传统体育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回到“寿”文化上来。

4 “尚武”与“尚文”的抉择

有关东西方体育文化对比的话题永远离不开中国体育“弱竞技”特点,从“东亚病夫”的帽子,到现代传统武术表现出的“不能打”,很多学者都将其归结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尚文”特征,结论就是文化使然。

细数中国历史,确实有很多“尚文”的思想痕迹,春秋时代,中国经学文化里面就出现了“劳心”与“劳力”的社会分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随着儒家经学成为封建社会管理文化经典之后,社会风气中对身体活动的鄙视就像鄙视体力劳动一样,“汉成帝好蹴鞠,群臣以蹴鞠为劳体,非至尊所宜”。可以想象传统文化对“劳力”的鄙视,必将导致对身体强壮的行为的追求受到压抑,也把中国传统体育从“尚武”向“尚文”方向挤压。

当然,“劳心”代替不了“劳力”的功能,社会矛盾总有被激化的时候,激化后的社会矛盾不是人们“劳心”所能解决,总有面临退无路可退又被人剑指咽喉的境地,这时候人们就会诉求于自己强壮的身体,最后催生了军事技能、搏击技术,发展到武术。中国历史也不乏的“尚武”情结,“乱世出英豪”,特别逢乱世期中国的英雄形象都是武艺高强的人物形象。如楚汉争霸的项羽、三国演义的关公、两晋交汇期的祖狄、唐初秦琼、抗倭的戚继光,以及各个朝代的开国英雄们都是靠武功的亮点闪耀而引领了“尚武”文化。祖狄“闻鸡起舞”的典故,就是尚武精神提升的表现,因此中国传统体育不乏“尚武”。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传统体育中的武术是保命哲学的产物,中国汉字“武”本身就会意了这层意思――“止戈为武”,表明了“尚武”以活命为最终目的的,不为杀戮,只为保命。

因此中国历史上“尚文”与“尚武”思想并存,交替发展,相互补充。如图1所示:用横坐标表示“尚文”维度,纵坐标表示“尚武”维度,随着社会的更替,人们在这两个维度上的价值取向随之波动。

结合上文中关于旷文楠先生有关养生手段分类的“养身”“保命”两方面论断,以及“止戈为武”的文字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尚文”与“尚武”两个精神维度的交替,是人们在所生存的自然和社会中“养身”与“保命”指导思想。乱世不习武,就会成为乱世英豪的牺牲品或奴隶;治世仍尚武,就会遭遇统治阶级的清洗,“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销锋镝……以弱天下之民。”

因此,解决中国文化中的“尚文”与“尚武”的脉络,必须回到“寿”文化中去。脱离“寿”文化,将中国传统体育扣上“尚文”的帽子是不合理的。

5 “寿”文化的引力场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当代体育工作者处心积虑的问题,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预示着新一轮体育推广工作将大力推进。中国传统体育在这项工作中意义非凡,2004年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5]。

但是,民族传统体育面对西方竞技体育的强势,总有岌岌可危的感觉。尽管当代学者都加大了对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发掘,并用“灵肉合一”“养形悟道”“内外兼修”“境界为最上”[2]等一系列冠冕堂皇的帽子来装饰传统体育,并且在健身气功推广上利用举国体制大力弘扬之,仍然无法匹敌竞技体育的强势。

品味中国历史事件,会发现一切冠冕堂皇的包装在中国民间弘扬过程中都不好用,唯独“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精神不死”的“寿”文化理念具有强大的引力场,让国民心志所向,欲罢不能。很多教派和集团的口号与“寿”文化结合起来的时候,就会迅速爆发,席卷全国。例如,1992年把两种中国传统气功加以改造,编成了,并暗示了长生不死的练功效果,结果在1999年其教众就泛滥成灾。除此之外,历史上的太平道、佛教、白莲教、闻香教等无不以“延年益寿、长生不死”为传教法宝。可见,教派的迅猛发展是利用了“寿”文化的引力场的结果。

因此,中国传统体育在弘扬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中国人的“寿”文化情结。单纯的项目改造不足以为传统体育打开繁荣之门。一切忽视“寿”文化引力场的做法,事倍功半。当代体育工作中碰到的很多难题可能与此有关,例如课程标准实践性差、民族传统体育异化、体育分类紊乱等等。吕韶均先生将其原因归结为文化坐标的缺失,任海先生认为中国体育缺乏一个参照系,笔者认为未来中国体育参照系的建立离不开“寿”文化。

6 结束语

“长生不老”“寿比南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愿望表述和祝福话语,祖先们不仅仅将这些美好的愿望挂在嘴边,而且用生命和血泪书写了为延长生命而不懈[CM(23]努力的故事,这些故事遍布历史典籍。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秦汉乃至唐宋之后的求仙闹剧,从《诗经》中“汔可小康”的理想到现代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从《尚书》的“五福六极”的福寿理论到现代的人文主义的实践探索,从《黄帝内经》的圣人经验到当代医疗的中西医结合,都折射出人类关于生命和福寿的无穷智慧。前人祈求福寿的愿望和那套传下来祈求福寿的办法,是中国社会共同的经验积累[2],统称“寿”文化。

总之,“寿”是中国古代生命观的中心,也是生活实践的核心,“养生”是围绕这个中心所展开的实践的总和,现代意义的体育手段是养生手段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寿”文化是中国传统生命文化的串签,而中国传统体育是这串“糖葫芦”上的其中一颗红果。

古代意义的“养生”的概念范围大于体育,用现代学科分类法可将这些方法分为艺术养生、体育养生、饮食养生、作息养生等等,因此当代的学科分类将养生归于中国传统体育的范畴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对传统体育研究者形成错误的引导,形成逻辑错觉。导致很多学者在探索民族传统体育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偏离了“寿”文化的核心,倾向于用“天人合一、清静无为、谦恭寡欲、尚中贵和、克己利他”等传统文化的特点来表达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核”,最终表现出形而上的偏见。

参考文献:

[1]谢小英.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9):156.

[2]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视察社,1947:16.

[3]周味松,周清明.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9):232.

[4]旷文楠.庄子养身思想的非体育本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3(3):19.

[5]林晓光.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认识与实践问题刍议[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8):87.

[6]刘惠.探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对于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传承意义[C].第二十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2010:319.

[7]谭华.超越生命的智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养生文化论文范文第10篇

20世纪80年代,饶宗颐先生自香港中文大学退休以后,仍然著述不辍,以下数篇关于上古神明与信仰之论文,即为饶先生退休后至20世纪90年代陆续撰写而成。饶先生在中国古代神明和原始道教的探索研究方面,是具有突出贡献的一位学者。他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发表了中国古代宗教、民间信仰等一系列论文,2000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饶先生的《中国宗教思想史新页》一书,收入13篇演讲论文。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为该书作序时,高度评价此书是一部开拓性、创新性的学术论著,具有四个特点:(一)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无涯縵之感;(二)论文引用材料范围极广;(三)重视考古发掘的地下新资料;(四)读书得闲,论文时有新的创获。季老在〈序〉中推崇饶先生的论著是“创而中”,并认为是一个时代学术的典范,足见其称誉之高。

饶先生此书在俗神信仰研究方面,主要有《谈古代神明的性别──东母西母说》一文,论述中国古代从东母、西母信仰,转移过渡到东皇西母的信仰。先生在文中说:“关于古代神明的性别(gender)区分问题,是极有趣味而值得去详细讨论。”文中从殷商时期的卜辞祭祀东母开始,结合其他文献材料,论述战国时期的东皇与西皇,从而论证信仰渐从女性神过度和转移至男性神的崇拜。文章最后还论述了地母的问题,得出「母一名在古代运用十分广泛,大凡气、水、火之神亦有母之称谓,得出时代愈后,神性的演变更为复杂的结论。

此书还收录饶先生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研究论文四篇,分别从楚文化、出土数据、中西文化比较以及文献等进行考证论述。《道教与楚俗关系新证———楚文化的新认识》一文,主要从道教与楚俗的关系,进行新的论述观点,先生在文中说:西方学人喜欢采用Chamanisme(萨满教)的原理,去了解《楚辞》。虽然,它和巫术结上不可避免的宿缘,但从深一步看,楚人本身有他的宗教意识,和巫医关系非常密切。……楚人信巫鬼,崇奉黄神,使用禹步祝咒之术用以治病。宁乡出土人面方鼎应该是象征黄帝四面,如果这说可信的话,楚国黄(老)之学根深蒂固……说明东汉三张之设鬼道,为人治病请祷等等活动,实际上秦汉之际,在楚国地区已是司空见惯。……道教的萌芽,可以提前,道教的形成,与楚国巫医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此文从楚人的宗教意识,结合汉末西蜀鹤鸣山张氏“五斗米教”为人治病请祷等活动,分别从“四面先君与黄宗四面、黄神考”、《五十二病方》以及道教的“醮”、“四辅”、“天师”、“五斗米与五斗粥”等一一进行论述,考证出许多现今所知的道教符方和用语,早已在楚人的有关文献中出现,从而论证楚俗与最初期道教之间的密切关系。《从出土资料谈古代养生与服食之道》一文,主要从地下出土的简帛文献,论证古代方仙道的由来与养生服食之道。饶先生在文中旁征博引的出土数据,略有张家山汉简《脉书》与《引书》、《陵阳子明经》、《马王堆养生方》、陶宏景《登真隐诀》等等,分别从永命、延年思想来源,不死观念的追求,玄府玄门,以人合天,婴儿与胎息等九个方面参证论述。先生在文末总结说:楚地诸佚书之发现,令古代方术之采日月精英,还精补脑,及《内经》、《灵枢》之天道与人体相关诸说,取得确实根据,得到充分了解,知其思想之形成,远在战国时期已极度流行,对《易》、《老》、《庄》三玄中重要语句提供了合理与进一步的解释,证明嵇康《养生论》言之绰有理据,对于现代人仍有极大之裨益。

此段结语不但指陈古代天道人体之说的源流,还以古证今,阐释出土文献的重现,不但具有文献研究上的重要,还对现代人的养生有所裨益。《论道教创世纪及其与纬书之关系》一文,主要考证论述道教的“创世纪”的宇宙开辟说,源自佛经(《摩伽登经》)。文中从西方以色列民族的《创世纪》传说开始,逐次论及中国道教对于宇宙论的关心,并引述文献论证道教徒每每剽窃释氏之书,自西晋王浮作《化胡经》以后,后世变本加厉,举例论证详尽。而其中所论及的道教创世纪思想和所涉及的谶纬信仰,固或可归属我国古代的民间信仰范畴,先生未作明言而已。《巫步、巫医、胡巫与“巫教”问题》一文,分别考述巫步与巫医、胡巫、巫教等问题,可以说是巫学三个短篇考证文章。综观全文,先生在考述各种名辞之外,主要还是强调巫与萨满教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文化,以及批评巫与制度在中国上古史的问题。先生在文末说:对于“巫”字在古代中国的真相,和使用巫术遗存在民间宗教的陈迹,泛滥而毫不加以思索地来比附古代历史,这一方法是否正确?我认为很值得历史家再去作反思!如果说三代的政治权力完全依靠占卜者、巫术和自称能够与神灵沟通的手段来建立,而把古人所记录下来的典章制度,一笔抹杀,把整个中国古代史看成巫术世界,以“巫术宗教”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支柱,我想:在目前不断出现的地下文物其本身已充分提供实证,去说明古代“礼制”的可靠性……从制度史观点来整理古史,或者比较合理,或许可以避免误入歧途……。饶先生此处提出的批评与呼吁,正是针对学术界对于巫研究的泛滥和过度重视等现象,作出语重心长的劝导。先生所论,发人深思。

初期天师道经典《老子想尔注》之研究

敦煌石室《想尔注》写经,清末时为英人斯坦因(MarcAurelStein,1862—1943)自吾国携回英国,后归藏大英博物院,编号S.6825。在饶先生整理、研究此本写经以前,因为原件远藏英国伦敦,国内学者及见者仅有王重民先生,王氏于1939年4月18日曾撰有《卷子本想尔〈老子注〉叙录》一文①,然于此书之名称、撰者、内容等,亦未能详加考述。而海外许多学者对于英藏敦煌经卷的目录和数量等,也知之不详,更遑论校注研究了。因此,饶先生于1956年出版之《敦煌六朝写本张天师道陵著老子想尔注校笺》,当为具体整理、研究《老子想尔注》之学界第一人。无怪乎有学者评论饶先生的整理和研究“可补前史之不逮,诚老学之功臣也”。

东汉末年张氏一系所建立的五斗米教,只是道教的雏型,其宗教形式仍未能算是正式的道教,只能算是当时的一个民间信仰的新兴教派,而此部经典其实可算是东汉末年中国民间信仰中一个新兴教派的传道书。因此本文仍将《想尔注》视为民间信仰下所产生的一个教派的重要古文献。饶先生1956年整理、校笺出版的《敦煌六朝写本张天师道陵著老子想尔注校笺》,书前附有26帧英藏敦煌原卷书影,使“同好者可见全豹”;1991年11月,饶先生整理旧作,为之补充:《想尔九戒与三合义》、《老子想尔注续论》、《四论想尔注》、《附一天师道杂考》、《附二有关大道家令戒之通讯》等后来陆续撰成之文章,改名为《老子想尔注校证》,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饶先生自1956年发表《敦煌六朝写本张天师道陵著老子想尔注校笺》之后,持续约三十年的时间进行研究④,最终出版了《老子想尔注校证》一书。书中认为《老子想尔注》为汉末张鲁所注老子《道德经》的注本,而托名于张道陵。饶先生云:“《想尔注》成于系师张鲁之手,托始于张陵。”此书原为张氏传教所用,属于道教原始思想的经籍。饶先生在书中说:今此残卷,赖石窟之保存,得重显于世。……其书每提及太平符瑞,多合于《太平经》经义,不特东汉老学神仙家一派之说,可略其端倪,尤为道教原始思想增一重要数据,对于道教史贡献至巨,不可谓非学术上之鸿宝也。

由是可见饶先生对于这件“学术上之鸿宝”的《想尔注》写经,十分重视。《老子想尔注校证》全书共分十章,并附研究论文数篇。鉴于此书初版印行于195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又出版于20年前,当代学者或未及购置阅览,兹引录原书目录如后,以见其详:(一)解题、(二)录注、(三)校议、(四)笺证、(五)想尔注之异解、(六)《想尔注》与河上公《注》、(七)《想尔》本与索洞玄本比较、(八)《想尔注》与《太平经》、(九)《想尔注》佚文补、(十)张道陵著述考、附“别字记”、《跋》、《想尔九戒与三合义》、《老子想尔注续论》、《四论想尔注》、(附一)天师道杂考、(附二)有关大道家令戒之通讯。

由《老子想尔注校证》的目录,可见此书虽名为“校证”,而实际的工作远远超出校证的范畴。书中关于原文的录注、文字的校议和笺证以及异解等等,都是针对《想尔注》所作的基本文献工作,其他与河上公《注》、与索洞玄本的比较,与《太平经》的关系等,又兼有溯源、比较、考述的工作。其后的佚文补与著述考,又将文献的工作推进一层至辑佚学与作者著述考等。全书从文本的校勘、笺证、与其他文本的互校,到辑佚与考述,研究全面,论述详尽。此外、从书末“附录”的文章,又可见饶先生在完成敦煌本《想尔注》的校证后,不断撰写论文论述《想尔注》,力求将此一珍贵的“学术鸿宝”,在学术研究上作到力求完善的地步。清人章学诚(1738—1801)云“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从先生为此书前后投入30年时间,并以不同的层面进行考述阐释,庶几是矣。

此篇短文仅就饶宗颐先生众多学术领域和论著中的民间信仰进行文字性的介绍和论述,限于学识学养,我们未能进行具体的评论。然而,从以上引述饶先生研究古代神明、信仰、思想等论述文字,越发得见先生学识之渊博、征引之繁富、论述之详明,于古代性别信仰、地域文化、思想,养生与巫文化等,都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学术意义、价值与贡献。

上一篇:营销理论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医基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