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10 02:31:48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设计基础 生命力 设计教学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至今仍采用单一、传统的单元制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为:课程与课程之间泾渭分明,学生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学完一门专业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并完成作业;教师必须在限定时间内提交教学成果。长期以来沿用的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效果而忽视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和掌握了知识的弊病。

针对以上教学模式的缺陷,以学生在一年级基础阶段能够拥有理想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为目的,2013年9月,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基础部教授郑美京提出将工作室教学模式引入基础教学中。以两个班级组成一个工作室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由三名教师为主导师负责这两个专业班的教学,打通教学课程,延长每门课程的教学周期,增加Workshop的教学形式,使专业知识的教授更加丰富,学生亦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这一创新性的教学改革获得了学院的肯定与支持,笔者参与了穿插在常态教学中的两次实验性教学,并对Workshop的教学过程作了详细的记录,通过这种国际教学交流和自身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相长。

2013年10月,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纺织品设计系主任Steen Halbro与郑美京在工作室进行了第一次Workshop,以“秩序与非秩序”为教学主题进行了色彩教学。这次工作坊为期一周,时间安排在素描课程和考察课程之后,教学内容沿用了素描课和考察课程中对上海的观察与记录,把学生混合平均分配成A、B两个小组,每小组32人,先后分别完成两个学习任务:长卷绘画作品和40x40cm独立绘画作品,最终再把40x40cm的画面进行“非秩序”重组。

工作坊第一阶段是长卷绘画,意图是让学生比较放松地把对上海的印象画出来,所以选择了尺寸比较大的画纸。这一方法很有效,学生们用了很短的时间就绘制完长卷。之后在长卷上用裁好取景框的白卡纸重新构图,在每位学生的画面处重构出四张40x40cm的色彩作品。

工作第二阶段让每位学生根据回忆,创作40x40cm独立绘画作品,一幅黑白,一幅彩色。创作之后,Steen Halbr让学生用三种“非秩序”方式把黑白稿“破坏、重组”,分别是:第一把黑白稿撕成条状后平行摆放在色彩稿上面;第二黑白稿撕成块状,分散放在色彩稿上面;第三把黑白稿和色彩稿都撕成条状,编织起来。通过这三种方法重组后,再用裁好正方形或圆形取景框的白卡取景,并拍摄下来,获得更多的色彩作品。

课程中的“非秩序”是打破原有的规律秩序,去意外发现一些新东西,找到新的学习方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找到一种创作上的自由。这次Workshop提供了更宽泛的教学思路和更多的学习方法,在“秩序”和“非秩序”的转化变幻中,体验绘画的自由度和生命力。

2014年3月25日,Steen Halbro再次来到工作室,同行的还有两位法国表演艺术家,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跨专业的合作实验教学,以“工具和工具箱”为主题,开展了素描和三维教学,为期10天。这次Workshop给工作室带来了一种非常有生命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设计师和表演艺术家的合作也产生了非常独特的教学效果。

工作坊第一阶段是素描的观察与记录。通过观察把对象记录下来,关系到对象的形态、材质和其他各方面的情况。当然在工具静止的时候,还谈不上有生命,所以教师给出的要求是画一张工具静止时的速写和一张工具使用时动态的速写。中国学生写生的造型能力普遍较强,教师做了一些训练,启发学生进入状态。比如画一个工具之前先去感受、触摸,只有这样才能有自己的感受去表现。之后教师给学生快速练习的要求,如限定几分钟时间去画、闭眼睛去画、不看对象默画等,都是希望学生的画里能出现与素描写生时不一样的线条。这个阶段,教师的要求是大胆地画,细致地看。同类型的工具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如锯子有粗加工和精加工时使用的不同种锯子,这种细致的分析也是必要的,观察手中的工具每个部分的细节很重要。造型、材质等要素,都在观察阶段解决。

在表现对象材质的时候,学生通常只用比较熟悉的工具――铅笔。其实在表现对象质感的时候,需要动很多脑筋,用什么工具表现?如何运用工具准确表现?在表现工具特征时,学生往往不能很投入地去感受工具的材质特征,理解对象各个不同部位的材质特征。在工具运动时,工具的不同部分还会发生变化,也许原本看似最强硬的部分会转成为最柔软的部分,这时画面就应该有人为注入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也是非常不同的,有时安静,有时猛烈。每个工具的不同部分通常是由不同材质制造的,有的是由工具的功能决定的;有的则要考虑安全的因素采用木质或橡胶的材料,起到缓冲、保护的功能。不同的材质就需要仔细考虑用什么方式、如何去表现,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在用同一种工具表现时,应该考虑到手的动态以及发自内心的感受。同样一种工具也可以表现出硬朗和柔软两种不同质感的。这种对材质的感受,对学生今后成为一名设计师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从记录、绘画时就有细腻的考虑也是一种设计师思维的养成。这一阶段素描的要求就比上学期的素描课上除了观察、构图、表现的要求更加细腻,更强调一张素描作品中的灵魂。光是画面画得漂亮,但是缺少自我表达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第二阶段是从空间去考虑问题。教师给出了让工具在大空间、小空间,或者在空间中规律排列或者在空间中无序排列几组不同要求。第一组画一种工具以一种秩序排列,以及一种工具以无序状态排列,排列方式可以是重复、渐变等。这里讲的排列可以是一排也可以是很多排,可以画正面,也可以画有角度的。只有在尝试的过程中才能发现新的效果。例如,像仪仗队一样排列是间距完全相等的,列队的间距如果太大就会减弱力量感和威胁性。第二组画一个在大立方体里的工具和一个在小立方体里的工具,要求体现工具的状态。第三组在立方体里面放置数量更多的这种工具,像下班高峰时地铁里的拥挤人群一样,表现这个群体,表达出工具的个性,有拟人化的表现。在这组训练里面可以看出,教师要求素描不是要画得像,重要的是个人的表达。时代变了,造型能力是重要的,但个性更加重要。工具箱中的工具有体量很大的榔头,有体量很小的螺丝钉,但工具都有各自的特征,学生要考虑如何在创作中利用这些特征。教师所设定的要求正是要求素描要有生命力、有灵魂,一个艺术家一个设计师在做作品的时候,自己本身没有活力和生命力,是无法让画面有生命力的。

第三阶段涉及了三维立体造型。四人一组,每组分到一只纸箱,把这只纸箱的内部作为舞台。要求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关于工具的故事。用工具组织出一个故事的画面。画面本身是静止的,可以通过灯光的变化使画面活动起来。

每组要求团队合作,首先确定主题,如表现战场厮杀、红毯走秀、海洋世界等。然后根据主题去创作工具所扮演的角色,想象故事的主要情节,自选材料,根据要表现的主题装修纸箱内的界面,考虑纸箱四面的材质、色彩,以及打开和合拢的部分。考虑灯光的位置、强度,并尽可能地隐藏起来。物体也要采用隐藏固定的方法(鱼线等),要求做工精巧。小组成员分工,一人负责布景,一人负责工具的动作,一人负责打灯光,一人负责拍照,合作记录整个过程。组织舞台布景、确定角色、拍定格照片、表现角色动态、配乐(可以自选音乐,也可以用工具发出合适情节的节奏),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十分新鲜的事情。从平面地表现对象到三维立体地表现对象跨越很大,这些都突破了原有的思维模式,对想象力、动手能力、材料的运用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虽然这些内容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但在法国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很快都领悟了要点。在最后一天的结课展演中各个小组都完成了动态演示,其中也不乏精彩的亮点。在整个Workshop过程中,法国艺术家还把肢体语言的训练带入了课堂,每天课程的前半小时,把学生带到户外进行肢体语言的练习,这种训练把欢笑带进了课堂,学生的激情与活力也被激发出来,课堂上充满了愉快的气氛。

这次跨专业的合作教学实验工坊让学生们了解了另一种学习状态。习惯从范画、参考教材中揣摩教师意图的学生从茫然不适到渐入佳境,经历了一个巨大的思想转变过程,受益匪浅。也许十天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未必能马上消化,真正理解,但是这样的课程已经种下了未来的种子。Workshop虽然结束了,但是工作室其他的课程还将延续“工具与工具箱”这个主题继续发展。

结语

学院开设工作室的初衷是要围绕大纲,设想在一学年中能把素描、色彩、二维、三维这些课程打通来上。通过两次Workshop,灵活的主题训练很好地让这些课程融会贯通来起作用,并围绕这些主题做了铺垫和继续深化的教学安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不断地进行微调。

工作室制的这种教学改革还在探索和实践中,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是一种新鲜血液,教师与学生紧密捆绑。责任教学,有利于工作室制成为教学和研究个案,从国际的视野出发制定教学理念,调整课程结构也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注: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课堂改革研究项目《设计基础教学工作室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项目编号:KG2013046)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篇2

网站设计的第一步是对整个网站进行规划,将网站划分为前台与后台两个部分:前台主要提供网站的主体功能内容,包括实验教学、实验队伍、管理体制、设备与环境、特色项目、中心介绍、学生创新、教学资源、留言板等内容;后台设计内容包括针对前台各项内容的管理,信息的,以及对留言板信息的反馈等内容。整个网站的设计,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1)网站页面设计。主要包括前期收集资料,设计效果图并建立基本框架和后期对框架进行美化、动画制作等。(2)建立后台数据库。(3)编写脚本语言,连接网页与后台数据库。(4)网站测试。

2网站主体功能

网站为浏览者提供了一个互动的交流平台,为浏览者提供了了解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渠道,在这里能够了解到相关的学术及实验室的信息;本校师生也可以通过网站管理员把通告、新闻及教学资料到网站上,及时更新网站的信息。因此,本网站按照前台针对具有用户权限的访问者,后台针对各级管理员的功能设计。前台功能:①浏览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概况;②了解专业相关发展资讯;③从校园网获取各类教学资源;④登录发文系统,上传/下载教学课件、作业;⑤查询教学计划,获取沟通方式;⑥浏览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和相关成果;⑦留言板进行留言。后台功能:①管理员后台添加、删除实验教学、实验队伍、管理体制、设备与环境、特色项目、中心介绍、学生创新、教学资源等相关内容;②从后台信息,更新实验室开放公告;③添加/删除下级管理员,维护个人信息、密码管理;④收取作业、实验报告,添加教学课件;⑤添加/修改/列表教学文件等教学资源;⑥管理校内校外友情链接资源;⑦管理定制部分一级/二级导航菜单;⑧留言管理与回复。

3网站建设内容

用户访问站点是为了读取其中的内容,因此,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内容是设计存在的基础。它包括网站的前台页面设计制作,网站的后台编程,网站测试和资料上传等工作。网站设计主要是对网站前台页面进行制作,为了更好地表达网站主题,需要对网站的“美”和“功能”同时兼顾。实验教学中心的网站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提高,使其适应陕西省示范中心的要求。因此,针对现有网站存在的如页面简单,缺少特色,配色不尽人意,内容单一,不利于浏览者形成记忆与多次光顾等问题,设计工作首先在视觉上着手加强网站特色,给人以友好独特的视觉感受,网页页面风格追求简单明快、结构清晰、内容饱满,文化气息强烈,在页面色调上尽量选择高纯度,减少对比色,增加同类邻近色,依此原则对页面图文搭配、颜色配比、导航样式、网站标志、文字排版等内容进行了再设计和改进。对网站具体内容的设计需要做出框架设计,逐渐补充与完善,主要设计工作包括:(1)实验指导。详细列表实验室的各项设备(图文)和所在实验室地点,以及使用手册、实验指导书。(2)创新实验。提供学生申请自主实验平台,鼓励预约实验仪器。(3)人才交流。提供往届毕业生去向及发展信息(就职或研究项目概况),为往届毕业生与在校学生交流提供桥梁,帮助在校学生规划今后人生目标。(4)网络课程。供学生参与网络自我学习的平台,包含课程课件,上课时间及地点,网络化课程内容等。(5)答疑解惑。提供师生答疑解惑的平台和教师联系方式。(6)学术发展。提供生命科学领域最新学术论文,期刊等信息,为学生提供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状况。(7)联系我们。目的在于方便校外人士与中心取得联系,设立实时地图链接。(8)拓展链接。将链接国内外相关专业知名网站。(9)在线帮助。对浏览网站提供文字帮助。(10)企业交流。提供实践教学信息和专业相关企业信息,为学生企业实习以及应聘岗位提供帮助。

4结语

本文主要对生命科学教学中心网站的建设提出了网站定位、基本设计内容、主体功能和建设内容,网站建设与维护是一个复杂繁琐的工作,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将网站建成一个受到广大师生和关心学科发展的专业人士欢迎和广泛使用的专业网站。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科学教学 生命教育

一、问题提出

当前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学习压力日益增大,对生命教育缺失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反思我们的现行科学教学,我们不能不痛感到这种对于人类、生命、弱小动物爱的教育的匮乏。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系中,一切知识都被具体化成一道道习题、一个个标准答案,与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和真实可爱的生命都了无瓜葛。团结互助、爱护幼小、尊重生命,以及真、善、美这些人性的种子又能在这种教育中占有多少份量呢?

作为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教育,这里有大量的素材能用于生命教育,作为合格的科学教师应该挖掘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引导他们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让我们的学生从人文主义角度重新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把自然当作艺术品和审美对象,学会欣赏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使他们理顺科学、社会、环境和生命的关系。

二、内容设计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生命科学领域一共有五个主题: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命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的延续与进化,人、健康与环境。这个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根据主题不同,我们将生命教育分为与教材相匹配的七大板块内容。

(一)生命成长:了解人体的构造与各器官的功能、分娩过程,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现象,认识性差异。

(二)健康交往:认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和联系,学会健康的异往,控制性冲动,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性伤害,防止性骚扰;学会拒绝别人的性要求,初步了解避孕的基本原理。

(三)珍惜生命:懂得克服不良嗜好,学会拒绝烟酒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能够正确应对敲诈、恐吓等事件。

(四)乐观自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长、学习、发展中的困惑与问题,增强抵御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自我认同观、自我评价观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五)学会感恩: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理解与尊重父母、师长;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培养协作精神。

(六)保护环境:了解环境、爱护环境,维护社会公德,具有初步的法律意识;对生态危机有清醒的认识,理解生态伦理,自觉参与环境保护。

(七) 懂得自救:掌握防灾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在灾害发生时既能保护好自己,又能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人等。

三、实施策略

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起点,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最为奇妙、最富魅力的一种自然现象,认识人与其他生命必须和谐相处,认识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从而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关爱其他一切生命。生命价值的教育则是生命教育的升华,通过生命价值的教育,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命是灿烂美丽,同时也是脆弱短暂的,从而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活得更加充实更加精彩。具体实施策略为“五引”。

(一)引出尊重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伟大的,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生命是经过大自然几亿年的演变才出现的,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任何微小的自然条件的变化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之中;生命出现以后,单细胞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生命形式;最后拥有高智慧,高级情感的人的出现――更体现了生命的伟大。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其它星球上有生命的存在,地球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是珍贵的、伟大的,所有的生命都值得我们去敬畏。

在上《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一节时,运用多媒体展示生命起源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生命产生的艰难和漫长。

在《生物的进化》学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时,用动画的方式并借助绘声绘色的配音播放长颈鹿漫长的进化历程,让学生体验生物进化的残酷性,知道活下来的生物是多么不容易,我们应该尊重地球上每一个生命。

在《新生命的诞生》这节内容中先直接给出一个比例:3亿:1,非常震撼的数字,但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成年男性平均每次产生的数为3亿甚至更多,而成年女性每月却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一个胎儿是怎么形成的呢?必须在合适的时候3亿多中的那颗活动力、生命力最强的和唯一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个受精卵在母体内经过一道道的考验才能发育为正常的胎儿。如此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自己能来到这世界是多么的不容易,进而珍惜自己的生命。

学生在上述体验中所感悟到的东西要远比直接灌输来得实在且深刻。

(二)引向热爱

引导学生欣赏生命之美丽,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生命是美丽的,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在传授生物形态与结构等知识时,出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美、结构美;通过对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物及生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最终使学生感受或体验生命之美,从而欣赏生命。

上《生物群落》时,可以带学生爬学校附近的小山,辨认乔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以及认识各层主要的植物种类,在各层植物中有哪些动物分布?让学生体会生物与生物是和谐相处的,是相互依赖的,让学生领悟生命的和谐美。

生命教育必须从一点一滴入手,要学生体会到植物也和我们人一样有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活动课上自己种植栽培植物,他们会很细心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如可以让学生课余进行西红柿的无土栽培,先查阅资料,了解植物生长过程及生长条件。从西红柿的种子萌发开始到发芽、长叶、开花、授粉、结果、成熟,每个过程都会让学生兴奋不已,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喜悦。几个月的种殖生活与植物结下了深厚感情,他们会倍加珍爱每一株植物。

又如上《能量的获得》一节中探究蚱蜢呼吸器官的部位在哪里?实验中将蚱蜢的腹部浸入水中蚱蜢最终将会死亡,让学生思考在实验中你怎样尽量避免蚱蜢死亡?让学生热爱每一个生命。

我们提倡珍爱生命,就应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爱护实验生物。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爱惜生命”,真正地付诸行动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从爱护生命做起,教育学生不攀折花木,不践踏小草,不掏鸟窝,不欺负小动物,不食稀有的动植物,不浪费作为实验材料的动植物,不浪费资源,不过度消费,使他们养成爱惜自然界每一个生命的习惯,绝不能有意地残害生命。

(三)引导关爱

引导学生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关爱他人生命。关爱生命,珍爱每一个人的生命包括老人和各种疾病的患者如癌症患者、艾滋病患者,强调以消除歧视、倡导关爱的精神来鼓励全社会积极行动,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创造更为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

学习《身体的防卫―艾滋病》内容时,课前一周布置学生任务,要求收看、收集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上报道的有关艾滋病的资料。课上根据学生自己了解、收集到的资料,结合教材中的艾滋病传播方式,教师与学生就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等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学生所说的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提出我们该如何预防艾滋病呢?面对我国艾滋病迅速蔓延的势头,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以下是学生的发言:“静脉注射而造成艾滋病的比例最大,因此要远离”;“输血和献血应去正规医院或血站,不能去一些私人的“地下”机构”;“多搞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艾滋病,让更多的人去关心艾滋病患者”;“同池游泳、共用餐具及蚊虫叮咬等途径都不会传染艾滋病,所以我们应用平常心对待艾滋病病人,不要歧视他们”。教师及时问学生 :你周围的人是否知道同池游泳、共用餐具及蚊虫叮咬等途径都不会传染艾滋病,哪些方式会传染艾滋病?学生回答后,请学生看课件上的资料。

教师继续追问:我们知道同池游泳、共用餐具及蚊虫叮咬等途径都不会传染艾滋病,你会以平常心对待艾滋病人吗?如果你身边有亲人得了艾滋病,你会怎么做?这时发现很多学生保持沉默,只有少数学生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播放一段视频“非典(SARS)流行期间,许多医护人员知道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仍然无微不至的关爱着病人。”观看后请学生谈感想。学生纷纷表示要通过实际行动让更多的人知道艾滋病,让更多的人去关心艾滋病患者。课后部分学生制作宣传艾滋病资料去社区张贴。本节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让他们及时地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强化他们的这种体验,同时,通过对体验的表达,也可以使学生对关爱生命的感受更清楚、更明确。

(四)引来珍惜

引导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挫折、危机、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虽然宝贵、可爱,但生命中并不总是鲜花和阳光,生命中也充满了荆棘与风霜。生命教育不只是教会青少年欣赏生命的美好,沐浴生命的爱雨,还要让青少年学会接受生命中的一切必然和偶然,学会面对生命的无常。多年来,我们的传统教育,多是对不畏、见义勇为的宣传,少有避险技能、自救知识的传授。

学习《灭火与火灾自救》时,教师先播放一段视频“湖南衡阳“11-3”大火灾”----2003年11月3日凌晨,衡州大厦一楼仓库起火。上午8时30分左右,大楼突然发生坍塌,共有15名消防官兵受伤,20名消防官兵壮烈牺牲。过渡到火灾时个人应该如何展开自救,着重介绍自救的方法和技巧。又如在学习《火山地震》时让学生学会判断地震的发生,以及个人如何避震避灾。

在学习《急救常识》时,课堂上让学生模拟练习一些常见的急救方法,如:人工呼吸怎么抢救,意外出血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包扎。比如意外出血的处理,课堂上可以将他们组合为两个一组,一个人扮演伤员,一个人扮演医生。“伤员”同学,伸出胳膊,用笔在胳膊上画上一记号当作伤口,“伤员”可能是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或毛细血管出血,然后“医生”根据情况进行包扎,看谁做得最快、最好。学生会兴高采烈地投入到紧急“救护行动”中。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

在学习《衰老和死亡》时,告诉学生衰老和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结果,帮助学生真实而科学地了解死亡,课外和学生探讨死亡现象、死亡问题和生与死的关系,使学生学会面对死亡,深刻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学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都要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加深对挫折、危机、死亡的认识,进而珍惜自己的生命。

(五)引发责任

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每一位科学教师进行生命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完后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举行“国际保护生物圈”模拟研讨会。

学完《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外课题研究“调查学校周边环境污染源,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全班分组、组内分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并确定小组长。有调查河流污染情况的,有调查灰钙厂水泥厂污染情况的,也有调查学校周围空气污染情况的。

调查清楚污染源之后,让学生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资料查阅防治这些污染源的方法。结合查阅的资料和调查的实际情况,组织同学们讨论,并最终提出保护学校周边生态环境的建议,拟定保护学校周边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自然界养育着人类的生命,人的生命与自然息息共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生命教育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进而理解个体与人类的和谐关系,懂得关心人类的危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四、实践反思

通过几年来的科学教学实践,深深地感受到生命教育不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用简单的“灌输”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结合科学教学的大量素材和活动,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积累,要积极创设体验情景,通过实践、体验,改变学生心理态度、价值观,引发学生对生命意识的认识,引导学生发觉生命的意义,体验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只有师生合作,思想统一,从体验开始,使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起强烈的生命意识,认识自我、调适自我、发展自我,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关注自然、保护环境,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人生,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1]朱清时.科学(1-6册)[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6.

[2]王荐.把生命科学史引入中学生物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2,22(1).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高中 生命教育 内容 设计

我国学生中轻率对待生命事件频频发生,说明学生的生命观出现了很大问题,现阶段则需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包含健康教育、终生教育、生活教育、生死教育、信仰教育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不断提升的五个层次,健康教育是基础,信仰教育是最高需要。

一、高中生命教育内容设计与创新的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命教育内容的设计与创新需要一定理念的支持。首先,生命教育应该符合一定的情境。生命教育需要为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帮助高中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心理调试,评价应该考察学生的生活表现。同时,生命教育应充分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将学生置于在一定的情境中,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价值判断中提升人文素质。其次,生命教育的顺序性和持续性,整体性和完整性。生命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项终生的教育,具有持续性;从心理学的维度考量,生命教育需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而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同时还需要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全面地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活动,通过内化——外化——再内化的过程循环进行。最后,生命教育是一项综合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情感,锻炼意志,坚守信念,最重要的还是要落实在高中生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使得生命教育能够实现其现实意义。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生命教育课程内容设计

高中生的生命教育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内容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生命教育的延续和拓展,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和目标,内容更加深刻。根据高中学习的具体要求,生命教育的课程主要涉及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而高三就需要高中生生运用整个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调试,是对之前所有教育过程的检验。高中阶段生命教育涉及的主题有:良心与良知、人活在关系中、智慧启蒙、生死尊严、社会伦理、社会关怀与正义。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在高一和高二年级,每个年级分为上、下两个学期,分别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中。欣赏生命,主要设计为认识生命奥妙、勇於面对生命痛苦与苦难、实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良心与良知,主要设计为良知的价值与标准、良心的来源与运用、培养良心与良知的方法;人活在关系中,主要设计为认识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全球关连;智慧启蒙,主要设计为辨别思想的正误、认识不同的思维方式等内容;敬业乐业,主要设计为兴趣与人敬业奉献与享受生活;生死尊严,主要设计为生死的一体两面、认识死亡的价值与意义、人生的哲学思考等内容;社会伦理,主要设计为认识地球村,包容人事物、培养科学信仰态度等内容;社会关怀与正义,主要设计为了解社会关怀的重要、明确正义的标准与判断、参与社会活动等内容。

这八个主题及其内容是依据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而设计的,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内容涉及了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观教育、全球化观念;理性与价值追求的教育;道德、伦理、美学的教育、自我发展与责任感教育,帮助高中生科学认识自己、家庭、社会和国家关系,培养高中多种生活方式的变化发展;提升高中生的交际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帮助高中生认识自我,树立不同立场人的想法等。从而实现生命教育的综合目标,即感悟生命真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生活,和谐处理人、社会、环境的关系,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此外,通过对高中阶段生命教育的设计,可以直接看出高中生命教育是对上一阶段命教育的高度升华,这些内容也是满足高中生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要求,为高中生人生道路和价值判断选择提供可靠参考。

三、高中生命教育内容设计与创新的合理性分析

在人本思想指导下,结合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缺陷和高中生的健康心理、交际交往、价值追求、人生态度、伦理规范、公民法制意识等方面,设计与创新了高中生命教育内容。

(一)符合高中生思想政治发展需要

现阶段的社会情势也十分危机,受到多元文化影响,高中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了冲击,理想不明确,信仰不坚定等现象亦亟待解决。同时,受到只重视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高中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没有完全发挥,这些问题都是生命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一课程设计是符合高中生长期发展的需要的。

(二)具有高度的内在逻辑性

欣赏生命和人活在关系中这是对人生观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为高中生对待生命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念;良心和良知与社会伦理的内容是对道德、社会伦理的高度概括;智慧启蒙和敬业乐业是对高中生积极参与社会的思想教育,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保证;生死尊严和社会关怀与正义是高中生面对人生信仰和人生追求的必要条件。这八个主题体现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的高度概括,不仅符合教育部门和高中生的需要,还是对初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延续,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提升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参考

这样的设计理念是符合创新型高中生培养的需要,也是高中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而提供参考。这八个主题氛围四个学期进行,每个学期只需要学习两个主题,给高中生充足的时间研究每一个主题,并且通过知、情、意、信、行逐步内化和外化,将其真正意识到这一课程的重要性和有用性,又以实际行动落实到社会生活实践中。综上可知,这一设计是符合设计理念的,是符合高中生发展需要的,是科学合理的。

总而言之,高中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与创新仅仅是为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展和实施提供参考,还需要教育者能够灵活运用教育方法和手段传授给高中生。同时,师生的重视和实践是这一内容得到落实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王定功.青少年生命教育国际视察[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林思林.发展生命教育事业的再思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篇5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因此,我想通过《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一课,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畏天命的种子,因为只有敬畏自然,人类和大自然才能和谐共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当前的疫情分析及近年来全球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展示,观看环保公益影片《大自然在说话》,认识到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认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疫情溯源,呼吁敬畏生命

首先分别出示1月20日、1月29日、2月9日到2月15日的人民日报关于疫情实况的报道,从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人数、死亡人数的大幅度增加中,感受此次疫情蔓延之迅速,情况之危急,从而激发孩子们对引起这场疫情之行为的深恶痛绝。

接着,向孩子们讲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的病例,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关系密切。这里是一处售卖野味的场所,贩卖的动物制品大多都是猎捕而来,有候鸟、豪猪、旱獭、果子狸、等,每种动物都被明码标价,最贵的是小活鹿,最便宜的是蜈蚣。疫情发生以后,我国疾控中心曾在这一海鲜市场检出大量的新型冠状病毒,提示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

另一方面,据华南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最新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就寄宿在穿山甲身上,人因为捕杀、食用穿山甲而被感染这种病毒,从而引发了此次疫情。还记得在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据研究SARS病毒的源头是菊头蝠。——种种血的教训,都告诉我们要拒绝“野味”!在疫情中,看着确诊病例、死亡病例的增加,我们会揪心,会心痛,因为我们尊重爱惜每个人的生命,而同样有感觉、有感受的动物们,他们的生命也需要我们尊重

(二)汇总灾害,呼吁敬畏自然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进2分钟时间,天塌地陷,只留给人们一片废墟。据统计,这次地震死亡人数达一万多人;自2019年9月6日起,澳大利亚山火持续了长达4个月的时间,此次山火造成超10亿动物死亡;2020年2月11日,3600亿蝗虫在非洲肆虐,蝗虫经过的庄稼地,迅速变成了一片荒芜……人类很伟大但又很渺小,大自然的一呼一吸,时刻会决定人类的命运,所以我们应发自内心地敬畏大自然!

(三)视频播放,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播放环保公益影片《大自然在说话》,增强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和决心。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为大自然生物链里的一员,人类离不开大自然,需要大自然!我们只有一个大自然,只有一个地球,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家园,还自然以宁静、和谐和美丽,与其他生物友好相处。对此,我们的在报告中就强调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作为青少年,我们能做的就是:

1、爱护花草树木。

2、关心爱护小动物,向野味说“不”。

3、保护环境,不随意扔垃圾,学会垃圾分类。

4、节约资源,如水、电、纸等,学会循环利用。

5、做保护环境的宣传员。

……

(五)多种形式,表达感想

采用绘画、手抄报、写感言等形式说说自己对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感想。

三、引发思考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互动关爱生命保护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54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下面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学情

初一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不成熟,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对生命的忽视,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说教材

(一)说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之语,重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感受生命之美,体会生命的珍贵,对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神奇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之美;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生命的价值,懂得尊重生命。

3.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认识到生命是息息相关的,增强环保意识和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以感悟式、参与式教学为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民主、和谐的教学课堂。

2.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合作探究,事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感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四、说教学手段

采用电子白板和手机微信平台辅助教学,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五、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启新课学习。

1.展示一幅荒凉贫瘠的图片,让学生看后谈感受。

2.启发学生对这幅图片进行加工,赋予绿色和生命,使它变得更美丽。

3.师生共同欣赏这幅图片,引出课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感受生命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里,多媒体的使用,把图片由静态变成了动态,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又为课堂增添了活力。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环节一创设情境 感受生命

播放视频《原野中的一生》,展示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让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地球的财富,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世界,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环节二互动交流 感知生命

1.请学生列举身边的一些生命,并说说它们的存在对人类和地球的意义。

这个环节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每组选择一个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

2.接下来请学生交流关于生命的感人故事。

3.然后播放视频《一只狗的魅力》,共同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设计意图]把课堂交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活动中,认识到每个生命都以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精彩的一生,每个生命的存在都具有意义。

环节三合作探究 尊重生命

利用新闻案例“盗猎者射杀猕猴”,引出生活中不尊重生命的现象,感受生命的脆弱。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学生明白生命既是顽强的,又是脆弱的,生命需要相互关爱,逐渐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的情感和能力。

环节四聆听诉说 感悟生命

教师播放音频材料《地球的诉说》,组织学生“听、看、思、说”。

环节五明理践行 关爱生命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我们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做法。

讨论后,由教师组织学生用手机微信漂流瓶的方式,将好的做法传递出去,进行场外互动。

[设计意图]运用微信平台,把课堂和生活巧妙地融合,培养学生爱护生命、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现实意义。

(三)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1.多媒体展示一首小诗《生命的阳光》,师生一起朗读,感受生命之美。

2.之后,教师送给班级一盆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活动,将课堂上所形成的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延伸到生活中,使课堂回归生活,指导生活,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和生活化。

(四)布置作业,结束新课

让学生用心照顾教师赠送的小植物,把它当作班级的新成员一样爱护。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课虽结束,但是对生命的关爱要永记心中。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既要体现知识结构,又要符合美观简洁的特点。

七、说教学反思

1.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课堂更有魅力。

2.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篇7

摘要:命题情境设计教学是指在“情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数学命题情境设计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数学命题引入教学中的生活情境设计;(2)数学命题证明教学中的交互情境设计;(3) 数学命题应用教学中的变式情境设计.

关键词:新课堂;情境;教学设计

[⇩]数学新课堂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效率,探索一种在新观念、新理念指导下的新型有效的新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迎接新课程、上好新课堂的着力方向. 20世纪90年代新成长起来的“情境认知理论”,已被广大专家认定是最有活力的新教育理论之一,理论强调学习过程应该放在情境中,多数的意义都是从情境中获得,教育心理学家格里诺等人更是提出了“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的观点. 新课标提出了要重视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特别强调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 基于此,一种在“情境认知理论”的框架下,结合数学课堂教学,遵循新课标注重过程、方法与情感三维目标理念的一种新型数学课堂教学,便适时而成. 以下仅从数学命题教学的角度为例进行探索,愿与同行探讨.

[⇩]数学新课堂教学设计

数学命题教学一般分为:命题引入、命题证明、命题应用三个阶段,下面就探讨这三个阶段如何进行数学新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

1. 数学命题引入教学中的生活情境设计

数学命题引入应重视生活情境的设计,在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接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有意义生活问题的解决方式和对数学命题的理解能力,从而给学生营造“命题”的生长点,让学生有提出“命题”的空间与方法.

问题1一幅2 m高的画悬挂在黑板上,如果画的下边缘高出你的眼睛的水平线1 m,那么当你站立的地方离黑板多远时,你观看画的视角最大?

解决问题如图1,设人站立在离黑板c m的P处,视角为∠APB,由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得tan∠APB=tan(∠APC-∠BPC)===≤.

[A][a][b][B][C][P][θ][c]

图1

此时c=,(∠APB)max=30°. 引导学生从问题的情境与问题的解决出发,能否提出此类命题的新命题.

经过学生合作交流与讨论,归纳整理得到如下新命题:

(1)如图1,物体AB高a m,AB的下边缘高出观察者P b m,求观察者P的最大视角θ及此时观察者P距物体AB的垂直距离c(其中物体可以理解为画、黑板、屏幕、电视塔等).

(2)在问题(1)的基础上求θ,a,b,c之间的关系,以及四个量θ,a,b,c的知三求一问题.

(3)若c受限制,求θ的最大值.

为便于理解与研究,需熟悉以下通解过程.

tan∠APB=tan(∠APC-∠BPC)===≤. 当c2=ab+b2时,θmax=arctan,只要调整θ,a,b,c中的有关量,以及相应的步骤变化,即可解决问题(1)与问题(2),而问题(3)已是函数y=x+(a∈R+)的单调性应用问题了.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仅接受了命题,解决了命题,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命题. 而且后面的命题,不断脱离原先的生活情境,向专业的数学命题发展. 师生共同经历了数学原生态向教育形态又到学术形态的和谐过渡. 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精神. 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也迎合了减负增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新课标理念.

2. 数学命题证明教学中的交互情境设计

数学命题证明教学应侧重交互情境的设计,在命题证明的情境设计中,让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有助于学生对命题证明方法和命题结论的发现,在展现命题证明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了数学从原生态到学术形态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命题,挖掘命题,提高思维能力.

问题2如图2,过抛物线y2=2px(p>0)的顶点O引两条弦OA,OB,且∠AOB为锐角. 求直线AB与x轴交点M的横坐标范围.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要求提出本题的相关问题.

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归纳整理为如下问题:

(1)求直线AB与x轴交点M的横坐标范围,即求点M在x轴上的移动范围;

(2)∠AOB为锐角,即求・>0.

教师:要解决问题2,只要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即可.

解析设A(x1,y1),B(x2,y2),M(x0,0),lAB ∶x=my+x0代入y2=2px(p>0),得y2-2pmy-2px0=0,则y1・y2=-2px0,x1・x2==x. 又・=

cos∠AOB=x1・x2+y1・y2>0,所以・=x-2px0=x0(x0-2p)>0,又x0>0,所以x0>2p.

教师:在本题的解决过程中,能否发现∠AOB的大小与点M的位置关系?

学生:经过我们的探讨,计算验证,整理得到本命题的新结论.

①(问题(2)的基础上)当x0>2p时,∠AOB为锐角;当x0=2p时,∠AOB为直角;当0

在分析讲解中,从结论①中又发现一个新的问题:

当∠AOB≠90°时,x0∈(0,2p)∪(2p,+∞),x0是一个范围,即点M是一个动点,当∠AOB=90°时,x0=2p,即点M为定点. 由此,我们又从结论①中分离出命题2的一个新结论.

②(问题(2)的基础上)当∠AOB=90°时,直线AB与x轴交于定点M(2p,0). 此结论被广泛地编拟在多种参考书的例习题中.

③过抛物线y2=2px(p>0)的顶点O引两条弦OA,OB,且满足・=0,求证:直线AB过定点.

用问题2的系列证法,易得直线AB过定点M(2p,0).

在交互情境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应留给学生时间与空间暴露其思维和实践活动的过程,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3. 数学命题应用教学中的变式情境设计

数学命题应用教学应侧重于变式情境设计,变式情境教学有助于逐步完善命题域和命题系,设计一组围绕相关知识的变式问题让学生去解决,从中获得对问题的深刻理解,不断促进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的形成,从而使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问题3函数y=3x的图象,按a平移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y=3x-2-2,求a .

本题易求得a=(2,2).

本题由原图象、平移途径、平移后的图象三个环节构成,即① [②][ ] ③. 问题3是把设问点落在②,把设问点落在其他两个位置,则可得到本题的变式.

(1)函数y=f(x)的图象按a=(2,2)平移,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y=3x-2-2,求函数y=f(x)的解析式.

(2)函数y=3x的图象按a=(2,2)平移,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y=f(x),求函数y=f(x)的解析式.

在变式的结构条件明确后,变式的问题已明了,不教已会.

问题4已知椭圆+=1内有一点P(1,1),F为椭圆的右焦点,在椭圆上有一点M,使MP+2MF取最小值,求点M的坐标.

分析设点M到椭圆右焦点的距离为d,由椭圆的第二定义,有=e=,即2MF=d. 问题转化为:在椭圆上求一点M,使它到点P和椭圆右准线的距离之和最小. 其中命题的载体为椭圆,而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它们都具有以上三个条件的类似性质. 对问题的载体进行变式应用是否可行,经过探索、验证,可以得到与原命题平行的命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已知双曲线x2-=1,点P(2,1),F为双曲线的右焦点,在双曲线右支上有一点M,使MP+MF取最小值,求点M的坐标.

(2)已知抛物线y2=4x,点P(2,1),求抛物线上一点M,使MP+MF最小.

解题不仅仅是为了找到答案,应把它看做是设计和发明的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波利亚认为,数学教育应系统地给学生自己发现事物的机会,学东西最好的途径是亲自去发现它. 所以数学问题的设计更应有助于并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学生能够发现和处理的问题,使变式教学由教师的一种教学方法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

[⇩]教学感悟与反思

1. 情境问题设计应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也就是说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认识和个性化的处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结构以及发展力,教学环境而确定情境问题的难易度,使情境问题能够适应全班同学的实际认知水平,才能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情境问题设计应贴切学生的现实生活

新课程倡导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数学与生活联系. 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问题时,要注重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使情境问题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说:“接知如接枝.” 也就是说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作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 因此,只有贴近学生认知的情境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有效就是新课堂教学的检验标准.

3. 情境问题设计应适应学生的情感状况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德国教师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鼓舞人呢?”因此,情境问题及其教学应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功效. 当教师入境入情时,带动了学生的心动情发,师生的情感产生了心灵共鸣,当师生的心灵最接近时,就是课堂教学效率最高之时.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 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艺术设计思维表达的重要手段。它能直观、形象地将设计的整个过程展现出来,更好、更快地辅助设计师完成设计工作,所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如何将艺术设计与计算机更好地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多年来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方面的实践,谈以下几点经验。

一、精简教学内容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包含平面艺术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两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侧重点也有差别,平面艺术设计以Photoshop、CorelDraw等软件为主;环境艺术设计则以AutoCAD、3dsMax、Photoshop为主。随着设计领域软件版本的提升,每个软件所面对的对象、行业范围越来越广,命令也越来越多,而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使用到的命令却很有限。因此,老师要学会精简教学内容,不需要面面俱到,而应根据专业特点,抽出与本专业相关的或经常使用的操作命令去传授,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以更好地去适应各个专业的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

教师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性演示操作过程是常用的实例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刚接触新的软件操作方法,容易忘记,因此教师除了把课件给学生外,还可以用屏幕录像专家等屏幕录像软件进行屏幕录像,把授课过程中的操作软件画面和声音录下来,并把所操作的专项设计项目保存,一并拷贝给学生,供学生在课后练习和掌握,并要求学生把操作过程写下来,即让学生自己写教程或课件,能随时查找和翻阅。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工具如QQ、电子邮箱等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查找网上共享的资源,下载软件操作的视频教程或文字教程,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等途径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互动教学

多媒体教学讲究的是互动,教师应避免介绍式的教学,而采用实例教学法,即以实际制作一个模型为例子,或选择某一室内制图的案例进行讲述,要把命令综合起来使用,详细讲解操作方法和制作过程,讲授后要求学生在课外把教师所操作过的项目进行练习,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研究不同的操作方法。下次上课时,安排学生分组或逐个进行演示,师生互相交流,学生可以将同一个项目用不同的方法完成,然后教师总结出一个最快捷、最好的方法。

(三)与专项设计课程相结合

有些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掌握比较薄弱,对很多命令功能理解较差。教师应把专项设计课程引入到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提前让学生接触专项设计,加强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为今后学生的就业创造条件。

三、启发学生掌握作图的技巧和作图规律

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要精讲多练、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外,教师还要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技巧的传授,要启发学生自己寻找作图的技巧和规律,以便用最快捷的方法和途径去完成作图任务,使作图的效率有显著提高,如在AutoCAD教学中,每一个绘图命令或编辑命令执行后,命令栏都会提供结构清晰的若干选项以供操作者选择,针对所做的选择,系统又会提供子一层的选项或者执行下一步的操作,如选择对象或输入一个值等。参数选项或参数值的选取或改变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完成本命令的功能,另一种是扩展该命令的功能,可以完成其他命令功能的操作。如在AutoCAD中的倒圆角(FILLET)命令,当半径R的值为0,且修剪功能打开时,就具有延长或修剪线条的功能,既能够对两条相交的线进行修剪,剪去多出的部分,也能够对两条不相交且不相连接的线条进行延长并连接,这样可以很容易地完成各种线条的编辑(如图1)。

因此,学习AutoCAD或3dsMax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命令绘图,AutoCAD和3dsMax的命令都非常多,每个命令在不同的条件下又有不同的用法,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绘图时可以根据特定的条件和用途有选择地去灵活使用这些命令,以最便捷、最快速的方法完成绘图任务。

四、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欣赏水平

要做出一张好的电脑设计图,关键在于提高设计者的艺术设计欣赏水平。教师可以给学生多看优秀的设计作品,提高学生辨别作品的能力;鼓励学生多上专业网站,学习和研究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注重对学生的艺术设计欣赏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除了掌握艺术设计理论与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具有理性思考的头脑、丰富渊博的知识及高深的艺术修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文学、音乐、戏剧等姊妹艺术的精髓,了解社会、历史、地理、民俗、人文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好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和实践中体会、发现和总结,探索出一套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同时应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的习惯,成为既能掌握和运用先进技术,又能培养出合格设计人才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杨传健.AutoCAD 作图技巧初探[J].科技信息,2007(20).

[2]张军.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初探[Z]. .

[3]王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07(6).

上一篇:童年读后感300范文 下一篇:元宵节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