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泉范文

时间:2023-10-27 09:58:30

生命之泉篇1

那纯净甘甜的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生命;那温暖的阳光普照了广阔的大地;那高大葱绿的树林带给我们纯净新鲜的空气。我们在大自然的遗赠下,健康,茁壮的成长。

可是,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连水都喝不上么?为了喝水,他们要跑几十里,甚至有人渴死在那几十里的路途中。你给他们一桶水,他们的脸上会出现一个大大的笑容,因为水,又死了多少人呢?水是生命的根本,是万物的源泉,生命雨水密不可分!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离不开水。没有水资源,我们无法生存。据科学家研究,人不吃饭可活10天,但人不喝水,只能活三至五天。水不仅仅给予了我们生命,而且我们生活中的:饮食、洗澡、浇花……都离不开它。没有水的日子,我们无法想象。要知道没有水的存在就没有我们生命的存在。但是我们的水资源正在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不仅地表水遭到污染,地下的水也一样。我们对生命之水无度的浪费,无情的污染。如果我们还这样继续下去,那么我们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

因此,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的水资源,爱护我们的水资源!

泰安市实验中学初一:梁彦雯

生命之泉篇2

论文关键词:创新,核心竞争力,再造,企业文化,基业长青

 

从科学管理发展到文化管理是管理柔性化趋势的一个主要体现,把文化提升到企业竞争力,不仅是企业文化理念上的创新,也是对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成败得失的总括。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也曾说过:“明天的商业竞争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挑战,还不如说是文化上的挑战。”国内外大量的企业实践也表明,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内部成员起着良好的凝聚作用,而且它还间接影响着企业外部的营销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业绩;一切目光短浅,不能正确的定位并具备战略管理能力的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像一艘没有舵手的船,不可能驶向更远的彼岸,更不可能成为基业长青的企业[1]。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私企,平均寿命不到3年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因此,在当前企业边界日益模糊,竞争跨越国界的时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健康地生存与发展,必须清晰地把握百年企业的发展之道在于企业文化理念的与时俱进,同时这也是区别昙花一现的百强企业与经久不衰的百年企业根本分水岭。建设与提升以具有价值、杰出和难以模仿的创新型企业文化为依托的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2]。如果说企业的发展是核心竞争力的话基业长青,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就是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所以说没有企业文化的再造,谈不上核心竞争力,更不会有企业的长足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企业文化的基础

1、我国企业文化根植于传统文化

时间是不息的河流,文化是不滞的血脉。“时移世易,变法亦移。”环顾当今寰宇之特点,现代科学发源之处,则几近来自西方。企业文化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管理理论、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经营业绩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透过人类文化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文化大致是沿一种由和到分,而东方文化则是由分到和的趋势描述[3]。《三国演义》开篇云: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何止于天下大势国家兴亡历史流变如此,国学乃至世界文化发展演变之趋势,亦是如此。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与和谐。其中“和为贵”、“义以建得”、“民生在勤”等思想都与现代管理思想不谋而合,这些思想深深植根于普通中国人的头脑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于企业文化中,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

孔子提出创造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人际环境:“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成就自己是在成就别人共生关系中实现的站。成就自己,同时必须尊重别人,不尊重别人,也就不能成就自己。儒家文化作为文化的精髓部分不仅可以与市场经济相容,而且能够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深厚基础,更能使我们的企业突出中国特色。

2、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4]

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一般分成四个层面。首先是表层的,即物质上的,这也是最可变的部分;其次是浅层的,即行为文化;第三层是中间层,即制度文化;最后是深层文化,即精神文化,这是精髓部分,也是变化最小的部分。

3、生命周期理论

L.E.Greiner 提出的组织成长与发展的五阶段模型。认为,一个组织的成长大致分为创业阶段(幼年期)、指令阶段(青年期)、规范化阶段(中年时期),成熟阶段、成熟后阶段五个阶段。

当然基业长青,企业生命周期曲线是非常理想的,实际上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与正常曲线分离,使一个企业从此败落下来,甚至于消失。比如三株、秦池、德隆。但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却说明了组织在不同的时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企业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表现出其鲜明的特征和行为方式,这就要求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模式,使企业的生命得以延续。

二、企业文化的演变分析

美管理学家沙因曾用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文化再造才是核心竞争力[5]。本文认为企业文化的再造是随着企业的发展阶段和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相得益彰演变的。分别为:

1、创业阶段——物质层。企业成立初期实力小,根本无暇顾及将来的事情,大多数时间考虑的是能够暂时的获得利润,逐渐的积聚资金,以便进一步发展。当今中国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大多白手起家,运用个人的经营理念和人格魅力,敏锐抓住了市场机遇,创立企业,他们的人生思想、经营理念、文化价值观与企业融为一体,随着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老板文化成为支撑整个企业运作的灵魂[6]。

2、指令阶段——行为层。企业进入持续成长期,并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的过程中产生的企业的特色活动文化,企业特色的规章制度、员工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初步显现,提供了企业获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意识逐渐开始展开。

3、规范化阶段——行为层+制度层。这是组织的中年时期,此时企业已有相当规模,甚至形成了跨地区经营和多元化发展。组织的各种规范、制度进一步完善,伴随着组织结构功能化、资本管理、激励机制等的出现,企业文化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并深化到企业整个物质和精神活动中,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动力。

4、成熟阶段及其以后——精神层。随着许多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手续,逐渐形成系统,企业独特的管理哲学、价值观、道德观等,它体现在组织经营哲学、宗旨、方针、目标等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精神层,并在发展中不断的深化和改进。

事实上,每一次企业文化的再造就伴随着一次阶段性的成长。如果企业的文化没有与现阶段的发展层次相对应,就像我国改革初期只要求物质文明的发展基业长青,忽视精神文明一样,回头发现如果国家想继续发展,只能再次的建立起与物质文明相称的精神文明一样。但对处于创业初阶段的小企业一般都没有或者很少有企业文化意识,只有等其各方面实力不断壮大后才逐渐有了企业文化的意识,进而有企业文化的建设等。实践中,只有生命周期阶段的突破者,才能化“蛹”为“蝶”,不断的蜕变,最终实现企业长青[7]。

三、以宝洁为例具体说明

美国Procter& Gamble,简称P&G公司始创于1837年,起初只是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18家蜡烛和肥皂制造商之一,在长达170多年的磨砺中,现已成功地开创了一个日化帝国。其发展大致有五大重要阶段:

阶段一:创业阶段——物质层(1837-1878年)

William.Procter和James. Gamble在创立公司之初便以两人的名字作为公司的名称。1850年“星月争辉”标志成为公司的非正式商标。1878年,象牙香皂诞生,借助于广告,产品很快占领市场。此阶段主要考虑的是能够暂时的获得利润,逐渐的积聚资金,以便进一步发展。

阶段二:指令阶段——行为层(1878-1892年)

逐渐地,两位创始人 “以人为本”的文化雏形模糊出现——1885年,首创周六下午不用上班而员工仍可支薪的福利措施。1886,设在Ivorydale工厂的设计不仅技术先进,还加入了当时罕见的注重员工工作环境的舒适的元素。1887年,首创美国最早的利润分配分享制度。与此同时,极具创意的广告,使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宝洁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站。

阶段三:规范化阶段——行为层+制度层 (1892-1982年)

1892年,正式实施员工认股制。1917年,首创一天八小时工作制。1919年,公司章程内加入“公司与员工利益休戚相关”的条款。1949年,推出品牌——汰渍。汰渍是宝洁有史以来最成功、最一鸣惊人的产品之一,产品上市后受到市场的疯狂追捧,其抢购局面只有后来的帮宝适可与之媲美。

阶段四:成熟阶段及其以后——精神层。(1980——2000年)

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面对内外部的严竣挑战,“变革”就成为了宝洁的主旋律。当A.G.雷富礼在股票下跌50%的压力下,接任CEO一职时,危机时期更展现出宝洁文化的力量——“我们将继续为全世界消费者提供一流品质产品,让消费者每一天都尽善尽美!”

阶段五:后成熟阶段——精神层(2000年至今)

在危机中登上CEO宝座的雷富礼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秩序、削减成本、鼓励创新的措施,并转变宝洁以往的一些做法,使宝洁重获新生基业长青,比较显著的措施包括培养领导人才、在产品研发上由依靠内部开发转变为“联系与开发”的方式等。使曾一度迷失的宝洁变的更强大、更灵活、更聚集。

从宝洁的个案看,卓越的企业文化再造和忠诚的员工是其制胜的秘诀。想要做成百年基业很难,宝洁之所以做成了百年长青,关键是其始终以“以人为本”的文化为底蕴。宝洁的企业文化以员工为中心,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适度控制员工的成长速度,同时强调“外向性”。实施品牌战略,把企业文化与市场开拓完美地结合起来,并在跨国经营中实现了不同文化的深层融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四、结论

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人的思想与行为,渗透于企业一切活动之中,而又流溢于一切企业活动之上。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内部成员起着良好的凝聚作用,还间接影响着企业外部的营销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业绩。它不是解决企业当期赚不赚钱的问题,它解决的是企业能否基业长青的问题。构建健康有效的企业文化模式,对于加快企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因为企业文化的结晶便是企业竞争力,而企业文化的再造,则是企业始终处于领先竞争地位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齐冬平,白庆祥著文化决定成败[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年

[2]阳礼泉、滕方迁著企业文化的力量[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年

[3]郭继民传统文化之反思[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王玉莲著组织行为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

[5][英]Charles Handy 著 组织的概念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6]Anderson R & Reeb D Founding family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Finance No 58 P130-132

[7]Jim Collins & Jerry I .porras 著 基业长青——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 [M]中信出版社 2009.

 

生命之泉篇3

一、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所学知识积极思考,深入探索,甚至产生打破陈规想法,萌发创新的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基础。

1、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特点,以游戏激发参与兴趣。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恰好符合学生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引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探求和应用知识。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多找几位同学,分别戴上头饰,每个头饰上写一个分数值是1/2或2/7的分数,老师提问:分数班级要去郊游,需要排两排才能出发,前边一排的分数值是1/2,后边一排的分数值是2/7,请同学们按要求找到自己的位置吧。"这种形式促使学生都想赶紧找到自己的位置,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使他们都积极动脑思考,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前提。

2、根据小学生好奇的特点,以问题激发参与兴趣

好奇是每个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少,缺乏经验,对感到新奇的事物很容易产生好奇心,这种心理特征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索。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随便说一个数,我会很快说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信咱试试看。"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了,争先恐后的想难住老师,便说出一个又一个数,结果老师一一做出准确判断,这时学生由于好奇,急于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教师便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去积极动手探索,这样利用好奇心,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整个学习过程兴趣盎然,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动力。

3、根据小学生好胜、爱表现的特点,以成功激发参与兴趣。

每个小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和求知欲,都喜欢表现自己,这些特点可以促使学生们积极求知、主动探索。成功是保持学生好胜心、求知欲,满足学生自我展现需要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促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做出了准备。

二、 提供参与机会,培养创新意识

1、让学生动手,为创新创设契机

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必须让学生动手。数学知识是客观事物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抽象,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动手操作,必须使之成为学生可以操作的活动,也就是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物化。如"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角是比较抽象的,怎样进行物化使之成为学生可以直接操作感知的知识呢?首先让学生从日常生活里找角,以形成对角的直观认识。在生活中很多物体如红领巾、三角板、纸扇等都包含着角,以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其次让学生用纸条做活动的角,以逐渐抽象出角的特征。

2、让学生动脑,为创新铺设通道

学生主体的发展必须要有主体思维的参与,其参与的深度与广度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标志。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让学生动脑,教师必须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动脑提供空间。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他人不能代替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探究情境,给学生以动脑的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悦。

3、让学生动口,为创新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要信任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对爱探索、喜争论的学生以及时表扬,对不善于发言,提问不明确的学生,要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适当的点拨与适时的指导,以增强他们发言的勇气和信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怕千奇百怪,只要学生肯说、肯表达,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只有鼓励,学生才会乐于动口。

例如在教学"一个数的平方"的计算时,有个学生发问:"为什么2的平方等于2乘2,而5的平方不能等于5乘2呢?",对于学生勇于提出疑问,教师及时予以表扬,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自己解决这一问题。这样,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既深化了学生对"一个数的平方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又强化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很大程度的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

生命之泉篇4

关键词:溺死;文明;桃花源;伊甸园;游泳池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012-02

“抵御一般事物的其他方式是沉默,正如我们聚集力量以便纵身向前一跃。不过,这种沉默必须是自我施加的,而不是被人施加的,甚至不是被死神施加的。”一个拥有鲜活的生命的人,面对死亡,他不但需要莫大的勇气,而且还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才行。否则,将是一场闹剧,它于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意义;于未死者、生者也只不过空落一个笑柄而已。但是,自我溺死者的那一份气定若贤的坚持,那一种临死的幸福,那一种因死而解脱的慰藉,那一种一了百了的体验,是生者所不能体味和言说的。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我们没有亲自去体验,是无法感受、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和无穷的乐趣。所以,作为生者,我们就是穷尽一生的时间,也无法想象死会是什么样子;耗尽我们自己所有的生命,在没有到达自己真正死亡的那一刻,同样是无法感知他们的那一份坚持、那一种幸福、那一种慰藉和那一种体验,会对自己人生的期望带来多少绝望和灭顶之灾。同样,我们也没有勇气和信心去接受死亡的挑战。这是因为“我们自己选择一种艰难,是我们抵御艰难的一种方式……那些就其天性来说能完全承受苦难的人,显然占了优势。这正是我们何以能够解除苦难的力量,使其成为我们自己的创造、我们自己选择的原因;这正是顺从苦难的原因。它为自杀提供了正当的理由。”有了这一正当的理由,自杀者就可以安心上路而不必顾及其他,而这一点又是以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为基础的。从黄春明的小说《溺死一只老猫》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说通过阿盛伯思想行为、以及清泉村的改变这两条线索,层层推进,一步一步地把阿盛伯推向死亡的边缘。这个过程不但是阿盛伯由生活的危机走向死亡救赎的过程,而且是他建立对自己的勇气和信心的过程,还是他为自己选择自杀的正当理由的过程。

一、远去的阿盛伯

我不想要人把我的这一句话解作对阿盛伯的祭奠,而他应该是一种致敬,因为这两者的本质和源流是不一样的。小说为我们叙述了一个故事,展示了一个小村庄。被边缘化的清泉村,在它泉水的价值没有被发现之前,即使离街仔很近很近,近到只有两公里半的路程的清泉村,依然是穷乡僻壤、无人问津的地方。但是,她的价值一经发现,便令人趋之若鹜,前去参观游泳者络绎不绝。顿时,这个曾经寂寞千年万年、无人问津的地方变得热闹非凡的同时,还名声大噪,美名远播。因此,好事又好利者便闻声而来――要在这里投资修建游泳池。村里的人不想他们的清泉村因此而遭到破坏,但却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反对。为此这个理由自然就转到了风水这个问题上来,阿盛伯是它的始作俑者的同时,也是它的牺牲者。小说就是围绕阿盛伯在这一事件中的所作所为来展开,为我们描述这一事件中阿盛伯和好事者的周旋、斗争直至最后的溺死。慢慢读来让人感觉清新脱俗,仿佛一股淳朴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和煦、温馨得让人心痛的同时,又让人欲罢不能,总在我们的脑海中盘旋、徘徊,久久不愿离去。但事实上,当阿盛伯在那个已经建成的游泳池、一跃而入池水深处的瞬间,他已经远离我们而去。因为于现实,他无力回天不能改变;于清泉村,他不忍心看到它被改变后的那个不伦不类的模样;于老祖宗,他只有提前向他们做出一个好的交代。

二、清泉村――一个远去的桃花源,它从陶渊明的笔下一直走来,到了今天,却又在我们的生活中渐渐地

远离我们而去

“不同的生活环境把这个天赋优异的种族盖上不同的印记。倘若一株植物的几颗种子,播在气候不同,土壤各别的地方,让他们各自孕育,抽芽,长大,结果,繁殖;他们会适应各自的地域,生出好几个变种;气候的差别越大,种类的变化越显著。”清泉村就是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孕育的这样一个变种。历史给了清泉村自己命名的机会。勤劳、善良、聪明而不乏智慧的村民主宰了这个历史,却把握不了清泉村自己未来的命运。小村子因泉水而得名,因泉水而改变,因泉水而变得令人神往、趋之若鹜。泉水是全村人民的生活之源,生命之源,生态之源;更是他们的文化之源。因为有了泉水,清泉村便与众不同:清泉村与街仔不同,清泉村的人与街仔的人也不同。所以,泉水使清泉村之所以成为清泉村,使清泉人之所以成为清泉人。他们祖祖辈辈的生活、生产,日常生活的谈资、行为,形成的历史、人文以及文化的氛围都深深地打上了清泉村的烙印。所以,泉水成了他们的命根,成了他们生命中的寄托和皈依,成了比他们生命还重要的 “源头活水”;所以,阿盛伯能为清泉村付出生命而毫不迟疑;所以,阿盛伯一呼喊全村人民能对修建游泳池的工地进行围攻……所以,全村老少的命运,在冥冥之中就和泉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些都是清泉村的精神,它“在世俗文化中,常以直接方式而呈现,但在宗教文化中,却又多以间接的方式而呈现。”所以,泉水不但承载了清泉村所有人文精神的重量,而且还传承、延续了清泉村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它就是阿盛伯在小说中所说的“风水”,也是清泉人民独特的“风水”,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到修身、养性、独善其身。只可惜在以工业发展为主的今天,“世俗世界再次闯入人意识领域,面对难以驾驭的有物质刺激引起的欲望和将传给后代的欲望,道德只是抽象观念。”清泉村也毫不例外。为此,阿盛伯和清泉人民的“风水”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时代背景中遭到了挑战,失去了威慑的力量,丧失了自己原有的领地――属于清泉村的泉水塘。所以,就导致了他们想要保留这最后一方能修身、养性、独善其身的栖居之所都不成为可能。

三、困境――是野蛮让人变得文明,还是文明让人变得野蛮,这一切的造始者都是人类自己

在文明当道,野蛮让路;或者野蛮当道,文明让路的社会中,我们无法界定文明与野蛮。在《圣经》中:生活在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原本是不知道自己拥有智慧,还会像上帝一样思考的族类;这是因为他们都被上帝蒙蔽了;直到有一天,蛇引诱夏娃偷食上帝规定的禁果后,他们才知道自己也有智慧;于是上帝对他们和蛇都作了惩罚,接着蛇被罚永远用腹部行走、亚当和夏娃便被逐出了伊甸园。上帝对亚当和夏娃的这一放逐,原本是想给他们一个小小的教训,不让他们再次偷食禁果。谁知,这恰好是上帝他老人家犯下的一个大错,因为放逐后的亚当和夏娃们,他根本无法控制。于是《圣经》便从《旧约》写到《新约》,历史便从开始写到现在,人类便在文明与野蛮、野蛮与文明中徘徊,再后来还加上了一个叫战争的东西来进行互动,直到今天,中东地区和美国还对其乐此不疲,积极演绎这样的精彩戏剧。

作为当代台湾著名乡土小说家的黄春明,在这篇小说中,为我们描述了台湾的一个如诗如画、世外桃源一样、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小村庄的发展与改变,以及其传承中国文化的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快速变化的状况。在这一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并存,落后与先进同步,发展与保守对峙,文明与野蛮并驾齐驱……在这些有形无形的竞争角逐中,是作者使小说中的阿盛伯游走在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发展与保守、文明与野蛮之间;使他在小说中一直坚守清泉村传统。但是时代在变,清泉村也在变;我们的文明也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发生了让人捉摸不定的变化。清泉村的阿盛伯就是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被作者浓缩,被社会挤压,被制度戏弄,被文明忽悠,被野蛮的我们中的一个人物形象的代表。这一系列变化之后的结果使阿盛伯有了离开这个世界的勇气和信心,所以,他最终选择了曾经哺育了清泉村祖祖辈辈的泉水作为自己的皈依之地,远离这个世界。这于生者难以想象,因为我们没有他那么坦然,有太多的贪恋和羁绊,无法割舍对这个世界的眷恋……所以,这就注定了我们的前世今生要饱受文明与野蛮的忽悠和,注定了我们要久经社会、制度的挤压和戏弄,注定了我们要经历沧海桑田的凄风苦雨,注定了我们中的很多人要经过阵阵的血雨腥风……在文明与野蛮之间,我们何去何从,我不知道,因为世界在变化、在发展,亚当和夏娃们离伊甸园越来越远。

伊甸园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具有智慧的人类就越来越怀念逝去的园子,但却永远都回不去。为此,就拼命地幻想,拼命地建设,拼命地想拥有那些幻想中或者建设中的东西,于是贪婪、的欲望就滋生出来,一次又一次地破坏了自己或者他人的家园――我们也可以叫做乡土、家乡之类的。接着,在我们的观念中就有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入乡随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类的东西了,这些都是我们在一个地方久居的结果。一旦久住,习惯便成了自然。所以,“几百年的压力造成了民族性,习惯成为本能,父亲后天学来的一套,在孩子身上变做遗传,……凡是祖先为生活所锻炼出来的本领,他生出来就具备了,不用费什么力气。”久而久之,这个世界就这样形成,再加上先前滋生的欲望,就让我们的文明更加的失望,野蛮也就趁虚而入得到彰显,从而与本已脆弱文明混合在一起,盛行不衰,混淆视听,让人好歹难分、伪劣难辨,无法正确地区分。

四、解脱――一种诗意的表达,也是一种灵魂的净化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也许这句话不是米兰・昆德拉的原创,因为我还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不管是谁的,这里套用一下也无妨,我在这里一思考,很多人就会大笑,但于我却是一种解脱。遗憾的是我的这一表达没多少诗的韵味,所以,就为无才之文了,此话不提,言归正传。

清泉村在阿盛伯的心中,特别是那个泉水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更何况“一个人能够做他应当做的事,但不能够做被迫去做他不应当做的事。”所以,他即使付出生命也要捍卫清泉村的尊严,这一点从他知道有钱人要在村里修建游泳池开始,就做好了为此牺牲准备就可以知道。其后围绕修建游泳池这一事件展开的情节,我们知道了阿盛伯反对的主要理由:破坏风水和有伤风化。为此他就肩负一种神圣的使命而奋斗、反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都没有胜利,因为势单力薄,所以,他选择了战斗着离开作为自己最后的解脱。这一斗争过程的完结,也向我们昭示了阿盛伯自我拯救的过程画上了完满的句号。这还不够,在他出殡的那天还给孩子们带来了一次欢乐的机会――笑声。这也可以是阿盛伯战斗到最后的“胜利”,还可以是世俗给他亡灵的慰藉。

阿盛伯的最后一跳,完成了他人生的终结。在养育他长大,他每天都要饮用的泉水中,净化自己的灵魂。他的行为是常人无法理解的,甚至于连作品者都给了作品一个让人感觉难堪的名字――《溺死一只老猫》。最后,用古希腊的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的几句诗向阿盛伯致敬:

别让他们

沉溺于危险的遐思――

梦见敌人

像一根草被碾成泥

而他们尚未闻到自由的气息。

参考文献:

[1]【美】苏珊・桑塔格.苏珊・桑塔格文集―反对阐释[M].程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49.

生命之泉篇5

水本是生命的源泉、哺育人类及生灵万物之宝,但混淆、潜流在大自然某些地质角落的哑泉、毒水,却会因人误食或接触而引起中毒、致哑,甚至断丧生命。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博学多才的诸葛亮曾被自然界中偶然碰见的哑泉、毒水所难倒。书中说到:孙明率蜀军南征,在七擒孟获途中,“时正当六月炎天,其热如火”,在那不毛之地,蜀军众将士口渴难忍,忽见眼前冒出一泉,争相饮之,而纷纷中毒,“皆不能言,但指口而已”,成为哑巴,惊得孙明这个见多识广的丞相一时也束手无策。后若非得遇孟获之兄孟节的指引,寻服“安乐泉”水和采含“薤叶芸香”的草药解毒,那就不知有多少蜀兵蜀将会变成永难逆转的哑人了。还有毒水,该书第8日回载:蜀军追擒孟获到泸水(今云南省西部中缅交界处)时,孟获这个当地蛮兵头头深知在盛夏烈日下,泸江水“毒气正发,有人渡水,必中其毒;或饮此水,其人必死”。遂依仗山险水恶,将船筏尽拘于南岸,并筑土城,垒深沟,树敌楼,布弓炮坚守。当孔明旄下勇将马岱率兵为穷追孟获,择泸水下游水浅之处偷涉渡江时,“因见水浅,大半不下筏,只裸衣而过,半渡皆倒,急救傍岸,口鼻出血而死”。后孔明只好令当地土人引路,扎木筏改于半夜偷渡,才使部下不再遭毒水所害。

据《三国演义》描述,云南一带的毒泉有四种:“一名哑泉,其水颇甜,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二日灭泉,此水与汤无异,人若沐浴,则皮肉皆烂,见骨必死;三日黑泉,其水微清,人若溅之在身,则手足皆黑而死;四日柔泉,其水如冰,人若饮之,咽喉无暖气,身躯软弱如绵而死。”

世界上存在的毒水何止一处,据报道,在哥伦比业东部的浦莱斯火山地区,有一条长达500多公里的毒水河。人只要饮其河水几口,就可能导致口舌溃烂、头晕、发热甚至死亡,当地人们称它为“谋杀河”。在西非喀麦隆的尼奥斯湖,有臭名远扬的“杀人湖”之称,因该湖曾于1986年8月22日喷射出一股股毒气,使居住在湖周的数千名居民发生昏迷,并导致1700多人丧命:在中缅、中老、中越等边界的热带丛林、山沟、路边,多处潜流着毒泉或毒水。当地山民深谙其水质含毒,不敢贸然食用,而因贪饮毒泉、毒水而暴尸荒山野岭的飞禽走兽并不鲜见。

地质学专家研究认为:①毒泉或毒水的形成,与该处或邻近过去的火山爆发有关。火山爆发时喷出的燃烧物、溶岩与硫酸、盐酸等含毒岩浆,通过穴道,流人江河、泉眼,渗入水质而成。②毒泉中的哑泉。所处地层深处大多埋有丰富的铜矿。据化验,哑泉水所含的铜盐浓度极高,味略甘涩,对人体的声带神经和语言中枢有强烈的麻痹作用。③有些毒泉、毒水,可能与水中含有浓度极高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等毒物有关。④喀麦隆的“杀人湖”,乃因尼奥斯湖是个活火山口,湖底的水温和二氧化碳浓度皆很高,喷发出大量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的二氧化碳气所致。

生命之泉篇6

细品山泉,细也,悦也,清也,秀也。泉之细,乃潺潺流水,自石缝而出,奔流向前。诗云“泉眼无声溪细流”所绘之景应是此山泉之涓涓细流矣;泉之悦,由泉扑石而起,清脆作响,妙不可言也。其声焉不胜仙乐乎?泉之清,可见其底,莫如黄河泥浊皆是,莫如大海深不可测,泉之单纯,若如儿也。卵石可见,鱼虾可见,鱼戏虾游之景,即可一目了然矣。泉之秀,汇山之青,汇泉之清,山亦青,泉亦清,合二者之灵而为山泉秀美之所在也。

绵丽婉约,底细幽独,苍凉悲壮,空灵清旷,此山泉品格,引发羁旅愁思,激发雄心壮志,洗净赤子之心,启迪先贤圣哲。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念当时横於其目前,必为深涧内一湾浅流。终为聊发少年狂之东坡居士唱出“人生无再少,流水尚能西”之扼腕之叹,正如他本人生命般洒脱豪歌矣。

余谓之“一湾清泉大海源,奔流细水映青山。嘹亮高歌胜仙乐,水秀山青绿成荫。直出青山泻千里,天地乾坤万古新”自泉之精神,可喻人之不懈进取,永不言败之高尚品格也。

泉,乃柔美缱绻风景,潺潺撩拨文者心弦,予为泉而迷,为泉所引。泉之纯,泉之美,泉之甜,同示华夏山河无可比拟之魅力也。

生命之泉篇7

泉在村庄的底部,而村庄在山的底部。这些起起伏伏的山与山之间的缝隙中,有多少生命葳蕤延绵,我们无法用肉眼识别。但记忆却会详尽地把一些当时漫不经心的瞬间无限地扩大,让逐渐远离了原来轨道的我们,寻着它来的方向一点点倒着走回去。

关于泉的记忆,来自一条名叫“泉”的沟内。

沟内乱石嶙岣,在满山遍野青草的衬托下,贫瘠而卑贱。

泉,就在沟口。方形口,大而阔,深约两米,清澈见底。夏天,泉是满的,不需要借助绳索扁担之类的工具做辅助,只要探下身体,大大的水桶,若瓢一般就舀起清粼粼的水来。

村里的哑巴,是个英俊的小伙,我们常去逗他,他在地上,一遍又一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我们依旧会此起彼伏高声地喊他“哑巴”。他的脸上会有难过的表情,不过只是瞬间,他又咿咿呀呀地比划起来。有天,他将扁担搭在井口,顿豪气地挽起袖子。他比划着,说要像走钢丝那样,从这条扁担上走过去。乡亲们都从高高的坡上跑下来,观看这一幕精彩的演出。哑巴因为兴奋,涨红了脸。我想他是很心慌的,但依旧保持从容的姿态。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当哑巴湿漉漉地从泉里爬上来的时候,整条沟,都回荡着震耳欲聋的笑声,在笑声中,哑巴被他母亲拉回了家。

我一直不知道他的名字,我想村里许多人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就像泉,村子里世代相传都在这里取水用水,却忘了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

或许,我们生活中来来往往的东西太多了,被忽略和被遗忘就是一口泉的宿命。

但我想起泉的时候,就会想起哑巴坐在泉边,等着担水的人从高高的坡上下来。因为坡太陡,下来的人常常不自觉地跑起来。哑巴看到来人,会激动地站起来,替他打满水,放上浮漂,咿咿呀呀送他走,仿佛这眼泉是他家的一般。

秋天的沟里,水突然欢畅起来,好像一夜之间那些石头就被一股温柔的水所覆盖、同化,温情脉脉。当生命被激活的时候,世界马上换了新颜。更多的人,会来到这条沟,洗衣或者打草。洗衣的人是顺便来担水的,担水的人顺便提了篮子打猪草。当然,除了哑巴,谁都不敢单独走进这弯曲的沟里。沟里出没的动物,经常吓倒我们这些小孩。我们站在山坡上,看着那些长相相似的动物在沟里喝水,觅食,凶狠地注视,然后我们飞似地跑回家,躲在门后,惊恐万分。

下雨的午后,我们会在哑巴的注目中扳石板。这些薄薄的石板,锯成小条,可以当石笔用。我们的兜里装了满满的石头,满足和自豪写遍每一寸肌肤。当然,石头难免会把口袋撑破,这样,被母亲用笤帚追赶着敲打也是经常的事。

茂盛的草上,那些花花绿绿的衣服像一朵朵七彩的花,突然使整条沟灿烂起来,泉里的水,安静而温柔,哑巴张着嘴在笑,没有声音。

如今,我想起那个沟,想起那眼泉,想起哑巴的时候,脑海里都是无声的画面,它们是惬意的,可爱的,却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常常使人忽略它们的感受。

我想,泉在冬天的模样,是无比凄冷的。整条沟,都灰蒙蒙的,连那些出没无常的动物的身体,也跟沟的颜色接近,让人轻易地忘记它们的存在。

年轻的哑巴依旧将手套在衣袖里,站在结满了厚厚的冰层的泉边,笑眯眯地迎接着从坡上跑下来的人。有人会呵斥哑巴,让他滚远点,是不是又想掉下去。哑巴憨憨地笑着,站得远点,看那个人无比潇洒地从厚厚的冰里提出水来,扬长而去。冬天哑巴服务的对象多半是妇女。没有男人的家里,妇女才会扎着蓝头巾在寒冷的冬天去挑水,她们的孩子尚小,公婆已老,她们一个人担起了一个家的重担。她们可能更愿意与哑巴接近,因为他从来就不会取笑她们,也不会用言语侮辱她们。有时候,哑巴会挑着水,送她们上坡。在冬天彻骨的风里,她们只能用微笑来表达对哑巴的感谢。

冬日的午后,在深深的沟底,饿狼会嚎叫起来。动物的残骸零乱地萎缩在那些石头的缝隙当中。没有人会走到石头中间去探望那些让人可疑的残骸,大家心照不宣地别过脸去,为许多生命从来处就开始消失而面无表情。生命的消失,是很短暂的事。这是我在幼年,就开始懂了的一个道理。

远处的炊烟,正袅袅升起。

我们这些幼小的孩子躲在逼仄的玻璃窗后面,观望着这世界上的每一种生命,而无法感知生命与生命之间的默契。

生命之泉篇8

奔放

我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友人间的情谊,牵动我年少的思绪,拨动我心灵思友的琴玄。

我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那柔和,那静美,抚磨我年少狂妄的想法,给予我冷静的思想。

立于高山,想那奔腾不息的水,山中的水叫瀑布,一泻而下,威风凛凛;平原上的水叫河川,婀娜多姿,如同蜿蜒前进的蛟龙;沙漠中的水叫绿洲,葱茏迷人,充满生命的希望。

咏流水,思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看那奔腾的黄河孕育出代代天骄:秦始皇修建长城之壮举,唐学宗开元之治之大貌,邓小平改革开放之雄壮,历史的伟人啊是黄河自豪的子女,是奔腾不息的生命的动力!

议流水,想端庄的文房四宝,看历史的大笔挥毫:王冕的清淡野逸之笔致,颜真卿的庄重劲美之字迹,李白的丰富多采之诗句。广大博深的中华文艺是流水的源泉!

颂流水,系流水经过的万里江山,无限生机,抚摩清凉的泉水,别忘了我们所生活的地方,爱戴清澈的泉水,别忘了,祖国万里江山。惜流水,别忘了祖国广褒的大地!

捧起一捧清凉的泉水,喝一口,我看到了蓝天绿水中富饶繁荣的祖国!

踏入一条小溪,冲个凉,我看到了溪水流动的生机!

拥抱一个雄伟的瀑布,我看到了奔放中的不竭动力!

是呀,水是生命之根,流水是生命的基石;水是生命之本,流水是生命的动力,水是生命之光,流水是生命中如火的朝阳。

回首,感叹历史的长河,远眺,望见未来的河川。

上一篇:长江水范文 下一篇:提案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