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成本会计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01 06:03:25

公司成本会计工作计划

公司成本会计工作计划篇1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公司员工的工作表现。企业会计准则已对职工职权激励计划会计核算问题进行了规范,对于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问题,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则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进行了明确,包括财税[2005]35号、财税[2009]5号、国税函[2009]461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第27号。但是,对于企业所得税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一直未有明确规定,而在实际操作中各地税务机关经常采用不同的企业所得税处理,对许多已有股权激励安排的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税务不确定性。

国家税务总局于2012年5月23日出台了《关于我国居民企业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8号;以下简称“18号公告”),就我国居民企业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进行了明确。18号公告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18号公告的适用范围

18号公告基本延用了据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证监公司字[2005]151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对相关概念做了定义:

股权激励,是指《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以下简称“激励对象”)进行的长期性激励。股权激励实行方式包括授予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

限制性股票,是指《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激励对象按照股权激励计划规定的条件,从上市公司获得的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

股票期权,是指《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上市公司按照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

为了体现税收的公平性,18号公告第三条规定,在我国境外上市的居民企业和非上市公司,凡比照《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职工股权激励计划,且在企业会计处理上,也按我国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的,其股权激励计划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可以按照上市公司的税务处理办法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

换言之,18号公告的适用范围包括在我国境内上市的居民企业或者符合条件的我国境外上市的居民企业和非上市公司。

股权激励计划企业所得税处理原则

上市公司依照《管理办法》要求建立职工股权激励计划,并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在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激励对象时,按照该股票的公允价格及数量,计算确定作为上市公司相关年度的成本或费用,作为换取激励对象提供服务的对价。上述企业建立的职工股权激励计划,其企业所得税的处理,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对股权激励计划实行后立即可以行权的,上市公司可以根据实际行权时该股票的公允价格与激励对象实际行权支付价格的差额和数量,计算确定作为当年上市公司工资薪金支出,依照税法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二)对股权激励计划实行后,需待一定服务年限或者达到规定业绩条件(以下简称等待期)方可行权的。上市公司等待期内会计上计算确认的相关成本费用,不得在对应年度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扣除。在股权激励计划可行权后,上市公司方可根据该股票实际行权时的公允价格与当年激励对象实际行权支付价格的差额及数量,计算确定作为当年上市公司工资薪金支出,依照税法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三)本条所指股票实际行权时的公允价格,以实际行权日该股票的收盘价格确定。

根据上述规定,国家税务总局认为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实质上是通过减少企业的资本公积,以换取企业激励对象的服务,因此,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的规定,此类费用应属于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支出,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并且考虑到股权激励计划的对象是企业员工,相关费用应列为属于工资薪金范畴。

根据股权激励计划的个人所得税处理办法,员工实际行权时,该股票在行权日的公允价格与实际行权价格之间的差额作为员工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并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对于股权激励计划,18号公告中关于企业所得税费用扣除的金额和时点的规定实质上与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处理思路保持一致。

但对于限制性股票,国税函[2009]461号文对于个人所得税有明确的规定,基本原则是按登记日和解禁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作为依据来计算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的应纳税所得额。由于限制性股票并不需要行权且涉及解禁问题,18号公告只对股票期权的企业所得税处理进行了规定,对于限制性股票的企业所得税处理,18号公告并未明确说明。

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中,对上市公司建立的职工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作出了规定:

1.上市公司授予股权激励时,不做会计处理,但必须确定授予股票的公允价格(该价格是采取会计上规定的期权定价模型计算)。

2.等待期间,根据上述股票的公允价格及股票数量,计算出总额,作为上市公司换取激励对象服务的代价,并在等待期内平均分摊,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其对应科目为待结转的“其他资本公积”。如果授予时即可行权,可以当期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

3.职工实际行权时,不再调整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只根据实际行权情况,确认股本和股本溢价,同时结转等待期内确认的其他资本公积。

4.如果股权激励计划到期,职工没有按照规定行权,以前作为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的,要进行调整,冲回成本和资本公积。

因此,在会计上计入与股权激励计划相关成本费用的金额与18号公告中规定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费用的金额很可能不同,因为会计准则是按授予日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计算成本费用,而18号公告是按实际行权时的股票公允价格和支付价格之差计算扣除金额。

公司成本会计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 员工持股计划 全流通 激励

员工持股计划萌芽于19世纪后期的美国,该制度能在保持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的条件下,调整资本与经营、企业所有人和员工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雇佣关系所产生的种种弊端,有效促进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由于这种制度的推行有利于缓和劳资矛盾,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并且能为企业的发展筹集资金,所以备受西方社会普遍认同和推广。2005年我国资本市场开始实行股权分置改革,彻底解决从股市诞生起就存在的制度性缺陷,让股市在制度上走向完善,并发挥应有的作用。2009年我国资本市场迎来全流通时代,由于大小非的解禁造成股票供应大于资金的供给,并且在欧美次贷危机的双重夹击下股票市场连续经历了几年的熊市。2012年8月5日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即将成行,特别是在全流通背景下员工持股计划必然会有更深的内涵。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员工持股制度

员工持股计划ESOP(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 简称ESOP),即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让员工有条件地持有一定的公司股份,按所拥有的股份享受公司利润分配。在这种制度下员工既是劳动者、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又是财产所有者,通过劳动和资本的双重结合组成利益共同体。员工持股的实践,解决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保持了员工队伍特别是人才队伍的稳定。员工持股计划是开始从对部分高层管理人员持股然后转向全体员工持股的,企业由注重员工报酬变成重视所有权激励的创新形式。

1、美国模式

美国员工持股计划分为杠杆化的ESOP和非杠杆化的ESOP。杠杆化的ESOP需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来购买公司发行的股票,发行股份的企业每年对ESOP捐献或支付的股息来抵消向银行借贷的本息,公司捐献的利息和部分本金可以在计算纳税时扣除。而非杠杆化的ESOP通过公司捐献的现金购买股份或者新发的新股来构成ESOP。由于杠杆化的ESOP可以抵扣纳税降低资金成本,大多数公司都偏向采用杠杆化的ESOP。

税收等政策优惠。政府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员工持股计划提供贷款而获得的利息收入的50%免收联邦所得税(1996年后不再享有该优惠);员工持股会用于归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股份收入减免税收;职工参加员工持股需要套现时免缴部分所得税;非公开发行的公司员工持股会占有公司30%以上的股份时,当用于国内再投资而出售股份时,政府缓征资产所得税。

2、英国模式

英国在1978年立法和配套政策的支持下,利益分享计划和员工分享股票计划得到巨大的发展,1980年建立储蓄股票期权计划,1984年建立公司股票期权计划,1989年建立职工持股信托计划(ESOT),1991年私人企业建立员工持股计划也享有税收优惠待遇,1995年兼职员工参加员工持股计划也享有税收优惠待遇,并且对合符计划的门槛进一步降低,2000年创立全员持股计划(ASOP)。

政府政策的修改对员工持股计划的支持力度逐年提高,对员工参加计划的条件、税收优惠和持股期限不断完善。

3、法国模式

法国政府从1973年起颁布多条法例,规定员工持股计划必须是上市企业,购买的股份需要在证券交易所或二级市场公开交易,或者在非正式市场公开报价,企业必须在最近三年至少发放两次股息。企业计划增发股本和前三年已经发售的股本之和不得超过企业总股本的20%,员工一年内认购股票金额不能超过社保金额的50%,目的是不让员工经济负担太大。企业捐献额度也有一定规定,不得超过员工个人缴款或不高于3000法郎。法例规定对员工持股有5年禁售期,之后员工持股计划扩大到非上市企业。

二、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的现状

我国员工持股的探索和发展是与企业产权改革密不可分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根据《公司法》及其他法规,“内部职工股”允许设立或者国有企业改制成为内部职工持股的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我国员工持股体现出四个特征:第一,我国员工持股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第二,员工持股主要在非上市的中小企业实现;第三,员工虽然持有股份但激励作用不明显;第四,银行等金融机构介入程度不高。根据员工持股制度产生和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可分为四种形式。

1、《公司法》实施前企业向职工定向募集的内部职工股

根据《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和国家体改委《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而设立的股份制企业,为了发展需要向员工募集资金而形成的内部职工股,主要是由职工投资形成的。职工股可享受企业经营分红,由于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职工股,所以员工很少真正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2、《公司法》实施后非上市公司中的内部职工股

这种形式的职工股是根据《公司法》发起设立的公司向内部职工发行的股份。职工可通过个人出资、公司非员工股东担保向银行或资产经营公司借款,或由公司公益金划为专项资金供给员工购买。这时候已经存在职工持股会,以工会社团法人的名义办理工商注册登记,以一个整体资格成为公司股东,并且委派代表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

3、上市公司中的职工股

按照《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公司募集设立时向职工发行的股份,企业上市半年后可自由买卖。这种内部职工股以个人现金对公司进行投资并自己持有,基本上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通常以二级市场的获利为主。

4、股份合作制下的职工持股

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程中,乡镇企业出现“资合性”和“人合性”相结合的资产组织形式。这种形式的内部职工持股,主要是企业职工投资和改制企业将部分资产经过合法程序形成职工共同拥有的财产,这部分职工股主要是通过股份红利取得收益,职工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居主导地位。

三、全流通下员工持股制度的发展方向

中国证监会于2012年8月5日公布《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尽管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但《暂行办法》已经为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会定下主基调,属于顺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员工持股法律文件。《暂行办法》中具有多项创新性规定,有助于解决全流通环境下资本市场出现的新问题。

1、员工持股计划不设行政审批,以信息披露规范予以监管

该规定可提高执行员工持股计划的效率,降低行政审批的影响。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透明度,严厉禁止员工持股计划利用任何内幕信息进行内幕交易行为。一直以来,股权激励计划都存在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违法行为,严重侵犯了流通股东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三公原则。如何提升管理层监管水平,提高信息透明度,对市场参与各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是应付员工工资、员工奖金等现金薪酬的一部分,并且数额不能高于最近十二个月公司应付员工薪酬总额的百分之三十。员工用于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不得超过其家庭金融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

3、员工持股的股票来源及持股比例

股票来源是直接从二级市场购入,标的总数不超过总股本的百分之十,单个员工获授权益对应的股份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百分之一。

4、员工持股计划的管理机构

员工持股计划通过独立第三方机构管理,即“信托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为防止任何形式的利益输送及内幕交易,资产管理机构不得管理本公司及本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也不得管理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与其受同一控制下的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

通过《暂行办法》可以发现,管理层认同的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买入以现价的二级市场直接买入法,并且以独立第三方为载体实施。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避免利益输送和内幕交易,通过第三方机构管理可利用对方的专业知识监督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防止大股东通过隐蔽途径侵害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由于员工熟悉公司的经营情况,若员工认同公司现时的股价而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对其他投资者有积极的示范效应进而对公司股价有促进作用。全流通时代下由于大量限售股的解禁,对公司股价压制造成这几年的熊市。这个时候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可对股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由于员工通过工资买入流通股自负市场盈亏,员工必然是在非常了解公司经营情况下执行。

四、针对员工持股计划的几点建议

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可以实现劳动者与所有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挖掘公司内部增长动力,从而提高职工待遇,增进员工归属感。《暂行办法》已经指明了员工持股计划的大方向,本文结合员工持股发展成熟的西方国家的相关制度,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对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为鼓励企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可出台相关法案对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或降低执行员工持股计划的机构的交易成本。其次,允许杠杆化的员工持股计划。允许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提供部分借贷,降低员工负担,提高参加计划的员工的积极性。最后,对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所获股利提供税收优惠。对员工参加员工持股计划而获得上市公司股利分红的,给予政策优惠降低所得税。

【参考文献】

[1] 孙晓:国外员工持股制度的比较及借鉴[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2,16(3).

[2] 张仁德:美日ESOP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 李果、黄继刚、王钦:员工持股制度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2.

[4] 刘元文:职工民主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5] 马永斌:公司治理与股权激励[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9).

公司成本会计工作计划篇3

针对公司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四川省经营管理人才中心公开选拔,年仅38岁的罗厂长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一上任,就通过厂内电视台、厂报对公司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大讨论,又多次召开管理人员大会及职工代表会议商讨对策,为缓解公司面临的困难,主要从苦练内功,强化成本控制入手,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建立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

1、事前控制

根据公司自身条件和外部形势,对一定时期的新产品或方案的成本水平,成本目标和费用水平进行预测,具体地讲,就是按公式目标成本=必须完成的销售收入-目标利润-应交税金,制定整个公司在一定时期的目标总成本,将目标总成本分为各月的成本,再将月成本分解编制成基本车间制造成本计划,期间费用计划,个人计划,然后进一步分解基本生产车间制造成本,编制铺助车间直接费用计划,基本车间直接费用计划,铺助车间制造费用计划,基本车间制造费用计划。期间费用计划可分解为财务费用计划、管理费用计划、销售费用计划,然后再将这些费用 继续往下分解至车间主任的某个班组计划、个人计划,管理部门的某个科室计划、个人计划。计划编制好后,由公司行政部召集财务部、各车间、技术、设计部门及生产部门召开成本计划会。计划编制部门首先向各部门阐述计划编制的依据,及实现计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公司总经理要求各部门以大局重,自觉执行和完成下达计划,除非有足够充分理由,不得否决计划,更不能拈轻怕重,推诿扯皮。然后各部门对计划的可行性进行讨论,根据讨论、争辩的结果作出决策,这往往要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几个回合,才能最终定案,然后将成本计划通过行政部下发文件,定为各门成本费用控制的依据。为保持计划编制的权威性,目标成本的编制由董事长或总经理兼作组长,计划编制部门下达指标遇到阻力时,由董事长或总经理裁决。目标的制定是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环,要让各部门垫起脚甚至跳起来才能摘到“苹果”。目标成本的制定要让50%以上的人都能完成任务,目标成本制定得是否符合实际,关系到能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系到目标成本最终实现。除非生产经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目标成本一经制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由费用归口部门提出申请,公司召集目标成本编制的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并拿出意见,交由董事长或总经理作最终决策。

2、事中控制

待成本指标出来后,公司每月召开成本分析会,对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保证成本计划的如期、甚至超额完成。为保持计划的刚性,除非公司生产经营形势及市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一般不修改计划。确需修改计划的,由费用发生部门提出申请,说明变更的理由及依据,由预算编制部门初审,并拿出意见,报公司办公会主要领导审议,由董事长或总经理签字批准后实施。目标成本编制小组是各部门的联系单位,汇总成本计划执行中的问题交公司办公会审议。

3、事后控制

公司根据成本、费用计划,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奖惩措施,并和各部门领导签定了责任书,各部门领导再对本部门下属签责任书。在责任书中要对完成任务的奖惩标准作出明确规定。浮动薪酬按考核工资+奖金构成,一般会将工资的40%左右作为考核工资,按月20%、半年10%、年度10%+奖金进行考核发放。完不成任务的无奖金,考核工资也要扣,各部门领导对本部门的成本负第一责任,相应的考核工资及奖金也应更高。

对各部门领导实行一票否决,各部门领导即使其余管理工作做得很好,但成本未完成计划,也要扣发考核工资及全年奖金。连续两年未完成计划,将对中干实行免职,在次年的年初,春节前,由计划部门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确定奖惩单位的名单,并提出奖惩建议,交公司总经理签字后,交财务部门奖惩兑现。为保证各车间及科室提供成本、费用数据的真实、准确,在下达成本计划时,将各个数据提供部门的责任一并明确,如发现数据弄虚作假,将对车间会计人员处500-5000,对车间中干处1000-10000元罚款,累计两次者将撤换车间的会计人员或中干。平时要财务部门作好成本分析,对车间科室提供的数据进行监督、审查,财务部门不履行监督责任,对相关人员处500-3000元罚款,财务部门的处罚部门为计划部。一个成本计划期(一般为一年)满后,由审计部门组织人力对各车间、科室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编制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交计划编制部门,计划部门作为确定奖罚单位的依据。

奖惩兑现后,计划部门对上年执行成本计划的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当年的生产经营形势,编制当年的成本计划。

二、成本费用控制的基本方法

1、建立成本费用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

成本费用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是在公司总经理统一领导下,由计划部门作为计划编制考核部门,将各项成本按“干什么、管什么”和“用什么,管什么”相结合的原则,分解落实到各归口管理部门,建立起以公司总部、车间和班组的纵向成本费用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以计划部门为核心,建立各职能部门的横向成本管理体系。企业财务部门是成本管理的信息提供者,车间是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中心环节,班组是成本费用管理的基础环节。

2、直接材料费用的控制

控制材料成本主要抓好材料消耗量和材料价格两方面。为制定先进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计划及财务部门的人员深入生产现场,对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及各种经济指标的变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把专业人员的分析和群众分析结合起来,制订了各种先进的材料消耗定额。如:单位铸件耗用生铁量、单位铸件耗用型砂量、铸件合格率、设计报废品率、工艺报废品率、外协报废品率等,然后将这些指标随同成本计划一并下达给各车间和设计、工艺科室,由这些部门再逐层往下分解,避免了人为原因浪费材料的情况。另外为加强材料消耗量的控制,要求生产工人领用材料必须带上工票,由仓库保管根据公司下达的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核定其应领材料数量。如超额领料必须提交情况说明,经车间主任签字后方能补料。对超额领料视情况部分或全部从工人工资中扣出。对材料价格变动的控制从控制材料的买价和运杂费入手。对材料买价的控制主要是由计划、财务部门会同生产部门、质量部门、审计部门对大宗材料(标的额在10万以上)进行招标采购,对10万以下的材料实行就近采购,并在审计部门设置了价格主审,在材料采购签合同前两天采购部门将询价的单位(要求三家以上)、材料品种、规格、质量、价格情况、供应商地址、电话报审计部门,审计部门将这些单位的信息输入电脑,以便上网查询、比较,必要时审计部门到市场上去实地调查。审计部门签字后交采购部门实施。采购部门回公司开发票付款时,财务部门必须见价格主审的审批单方能付款,计划部门对审计部门的工作进行再监督(财务予以配合),定期对采购成本进行分析、评价,上报公司领导,这就有效地避免了采购过程中收受回扣、损公肥私的行为。对运费的控制主要是合理安排运输方式,根据所运货物重量、体积大小、贵重程度、时间的紧迫性、运距长短选择运输方式。

3、直接人工费用的控制

公司劳动定额人员会同工艺、生产部门对各个车间、各个工种单位产品的生产工时按现有工人的一般水平重新进行了核定,充分考虑了工人劳动技能的变化,删除了陈旧、过时的原有工时定额。另外就是鼓励工人一专多能,加强培训一专多能的工人,避免工人间任务不均,多能者多挣工时,多得工资,这样可减少工人的使用数量,从而减少工资中的固定成本及相应的福利费。对劳动技能差、不求上进的工人安排转岗或下岗,这样也减少了工人数量,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的控制

作好定岗定编,合理设置机构和管理、后勤人员。另外就是制定合理的费用开支标准,如差旅费报销标准,业务招待费标准。特别是对业务费,严格规定了接待条件、接待标准、陪伴的人数。每次报销发票,要求报销人能提供符合报销条件的证明材料,经相关部门主管和公司常务副总签字后,财务部门方予以报销。对财务费用公司要求财务部门和银行搞好关系,通过低利息货款偿还原高利息贷款,从而减少贷款利息的支付。通过上述措施,减少了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的开支。

5、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的相关管理措施

(1)人的管理与培训

公司通过厂内电视台,将面临的困难及降低成本的迫切性向全体职工进行讲解,要求大家“勒紧裤带”过日子,要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入手,把成本大幅降下来。公司各部门、车间、科室组织职工学习、讨论,反省自己工作中不利于成本降低的事项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鼓励大家积极提合理化建议,对合理化建议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审,给予500-5000元不等的奖励,使用后产生效益的,根据年终产生效益的一定比例另行发奖金。另外对问题很多的采购部门实行重点监管,禁止采购人员接受客户的宴请和送礼,禁止在采购过程中一个人说了算,指定供应商,如发现采购人员有损公肥私的行为,将立即予以辞退,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2)改革工资分配方式,将科室及生产车间人员的奖金,与企业当月实现的销售收入挂钩,这样就使职工更加关心企业的效益,更加重视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充公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将计算机应用到设计和工艺编制中,加快了新产品开发的速度。同时在生产、物资供应及财务部门使用计算机,大大加强了物资管理及信息提供的速度和准确性,有利于及时满足用户需要,扩大了产品销量,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品中包含的固定费用。

三、成本管理的效果

公司成本会计工作计划篇4

一、酬劳计划的类型

国外的酬劳计划实施的时间较长,实施的范围较广,有着较为丰富的表现形式。比较典型的有:

(一)认股权计划(Stock OptionPlans)。它又有两种类型构成:激励型认股权计划和非限制型购股权计划。它们都是采取给予公司经理及高级雇员一定的股票期权等方式以激励其更好地为公司服务。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计划下,税法规定在认股权授予日其预先设定价(认购价)等于当日市价,酬劳成本为零。也就是说企业若采用激励性酬劳计划就不存在酬劳成本的确认问题;后者计划下,由于税法上没有上述两价必须相等的规定,所以企业的酬劳成本往往并不等于零,也就是说存在酬劳成本的确认。

(二)股票增值权计划(S t 0ckAppreciation Rights Plans)。对应于认股权计划中授予雇员的认股权,股票增值权计划授予雇员的是股票增值权(称为SARs)。雇员所享受的SARs相当于股票增值权行权日(非授予日)的股票市价超过预先设定价的部分,激励对象不用为行权付出现金,行权后获得现金或股票形式的收益。公司一般也会为股票增值权计划设立专门的基金。

(三)业绩型计划(Performancetype Plans)。前两种计划都将酬劳成本的多少与企业股票市价的高低直接相联系。股票市价受市场左右成分太大,反复频繁,有些学者认为应该用企业的一些业绩指标而不仅仅以股票市价作为衡量员工对企业贡献大小以及确定酬劳成本的惟一标准,由此产生业绩计划。按照这种计划,认股权取决于雇员在服务期内达到的业绩标准。可供评价业绩的指标诸如:资产回报或权益回报的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或者这些指标的组合。

(四)非报酬型酬劳计划(Noncompensatory Plans)。这些公司的股票发售计划中允许全部(或大部分)员工在规定的较短时间内以折价方式购买股票(折价幅度一般在10%~15%),这相当于给与员工一定的福利,比如员工持股计划,它的特点是企业所能享受到该计划的员工范围广人数较多,具有惠普性,但每个能享受该计划的员工,其所能享受到的金额都不是很大。

二、酬劳计划会计处理

由于公司为履行酬劳计划必然付出额外的成本,况且一项计划从制定至真正行使往往长达数年,在这段时间内,股票市价随时会发生变动,那么酬劳成本是否应确认、何时确认与计量?这是会计界长期讨论的问题。

(一)酬劳成本的会计确认

1.对酬劳成本的确认与否,有两种不同观点:一是认为酬劳计划不应该确认酬劳成本,因为公司的资产并没有被耗用,也没有因此产生负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认为,实行酬劳计划是一种非互惠性交易,因为企业获得雇员的服务,但企业并没有发生成本。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酬劳计划应确认成本,因为企业向雇员授予酬劳计划是为了取得更好的业绩,业绩是通过授予日后股票市价的变动来反映的,如果市价超过预先设定价,员工将有行使酬劳计划的动力。这种交换与公司发行普通股以换取有形资产是相似的。

2.酬劳计划的初始确认时点。至少有两个时点可以考虑:授予日和行权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提倡在授予日作为初始确认点,理由是雇员酬劳计划的权力是在其服务期间向公司提供服务分期赚得的,若在行权日入账不符合收入、费用的配比原则。但要求在行权日确认酬劳型股票期权的人认为,在其权利行使日才能确认公司实际承担的成本,也就是说,公司授予经理及雇员的酬劳性股票期权只是一项或有负债,只有到行权日才能确知其确切金额,才能在表内确认。比如业绩型计划,其在授予日并不知晓可购买到的普通股股数和预先设定价,其能否最终获得、获得多少要取决于公司未来业绩标准的能否实现。在这种情况下,酬劳成本的确认时点就不可能是授予日,而只能是认股权的行权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BB)对于两个时点确认酬劳性股票期权都是允许的。但自从契约理论得到广泛应用以来,专家和学者更倾向在授予日(即签约日)确认酬劳计划的成本。另外,激励型认股权计划下酬劳成本为零,也就意味着不用确认酬劳成本,但需将相关信息在备查中登记。

(二)酬劳成本的会计计量

1.初始计量。FASB第28号解释性公告“股票增值权计划和其他变动的认股权或奖励计划的会计处理”,以及第123号公告“以股票为酬劳基础的会计处理方法”等一系列国外会计准则与公告都规范了酬劳型认股权计划的计量要求。会计准则认为酬劳股权计划,其经济实质是公司为获取雇员服务而付出的成本,这如同企业购买其他资产一样,衡量基础应该是雇员的服务价值。但企业为获取雇员服务这种资产与其他资产又不同,为了激励雇员的工作热情,雇员工资总报酬中还包括一部分认股权价值,一些潜在因素,如:相关行业股票的变动。认股权的预计行使期间,认股权行使期间无风险利率的数额以及公司的股利政策等,都会影响认股权价值的衡量与酬劳成本的确定,因此,会计准则认为认股权价值的衡量或酬劳成本的确定应该选择“公允价值法”或“内在价值法”。

以“公允价值法”衡量认股权价值或确定酬劳成本时,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并在授予日考虑如下因素:授予日的股价、行权价、授予期、股价波动幅度、认股权有效期内无风险利率等。股票价格反映的是市场对企业利润的预期,由于期权价值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股票价格波动的幅度正相关,企业利润高必然会推高股票价格。为减少实施认股权计划产生的消极面,避免企业虚增利润从而造成股市泡沫,FASB鼓励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法”,因为看涨期权必然使企业每期分摊的酬劳费用较高,这至少可以部分抵消公司为推高股价而有意操纵利润的可能性,更可靠地衡量酬劳成本与公司利润。

以“内在价值法”衡量认股权价值或确定酬劳成本时,其认购价与市价是相对固定的。如果公司事先已经确定了认股权授予日雇员的认购股数和认购价格,则酬劳成本为:(授予日股票市场价格-认购价格)×可认购股数。如果公司事先无法确定认股权授予日给予雇员的认购股数和认购价格,在这种情况下,酬劳成本应从认股权授予日起至每年年末予以估计。第一年估计的酬劳成本在持有人服务年限内摊销,第二年再估计时如果与第一年末估计的有差异,则按会计估计的未来适用法处理。直至认购股数和认购价格均确定时,再一并调整与计算酬劳总成本。

从实施认股权计划对社会所产生的经济后果考虑,FASB认为应该允许两种方法并存,但鼓励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法。对采用内在价值法的企业,要求在财务报表注释中必须进一步揭示假设采用公允价值法对公司净收益及其每股收益影响的信息。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采用公允价值法时,定价模型中的许多参数变量都只能认为估计而无法从市场中获得,在我国目前非理性股票市场上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内在价值法仍居多数。

2.酬劳成本的摊销。根据权贵发生制和配比原则,酬劳成本应在酬劳计划所规定的服务年限内逐年摊销,如果酬劳计划中未规定或者无法按过去模式推断服务年限的,由企业合理确定。但合理确定服务期是较困难的。因为服务期对单个雇员而言可能是容易确定的,协议上的聘期或雇佣期一看便明了,但对于整个公司来说却并不轻松,是用享受酬劳计划雇员的聘期来简单平均,还是考虑每个雇员享受的股数不同来加权平均?有很多公司在确定服务期时往往用比较武断的判断来设定,主观设立一个服务期进行酬劳成本的分配。也有一些公司就将购股权的获取日到预计第一次行权日作为服务期进行酬劳成本的分配。

(三)酬劳计划的披露

会计目的在于通过财务报表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从客观性、充分披露性等会计基本原则出发,酬劳成本不在会计报告中进行揭示是说不过去的,为此,SEC曾一项建议要求披露三项内容:包括非现金酬劳的现值表格;显示近年公司业绩与经理报酬变化比较的表格;关于激励性报酬的条件的描述及特别奖励的原因的解释。一般说来,股票酬劳计划的披露可分为表内和表外披露。

1.表内披露。也就是通过三张主要财务报表向外部利害关系集团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1)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反映:对酬劳性股票期权而言,进入资产负债表的项目主要有“递延报酬成本”和“股票期权”。“股票期权”属于权益,自然被单独列入所有者权益中,递延报酬成本也属于一种权益而不是资产,未摊销的递延报酬成本应作为股票期权的减项,在所有者权益中列示。(2)在损益表中反映:进入损益表的主要是报酬费用,要将当期应分摊的费用从“递延报酬成本”中转入“报酬费用”根据经理或员工的服务部门不同,报酬费用分为归入产品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3)在现金流量表中的反映:股票酬劳计划只有在行权购买时才会产生现金流量,行权时所交人的现金,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反映。

2.表外披露。具体包括:(1)酬劳计划的授予对象、授予条件、授予期及行权价的确定方式等基本内容。(2)酬劳计划会计核算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方法。(3)经理或雇员被授予的酬劳性股票期权的数量、行权价、行权期及每年可执行比例,以及酬劳股票期权在雇员工资中的比例。(4)当年授予的酬劳性股票期权、当年执行的期权及其股票来源。(5)当年累计未执行期权、到期期权及已执行期权。(6)由于执行股票酬劳计划,高级管理人员所持公司股权的变动及结果。

三、小结

作为一种在西方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酬劳计划也越来越受到我国公司的瞩目,一些地方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企业已先行一步,尝试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报酬激励计划,具有代表性的有武汉市国资公司、上海仪器控股集团等。但由于我国酬劳计划起步较晚,特别是在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较弱、法制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酬劳计划的开展缺少合理的规范和保证。可见,在我国目前推行酬劳计划并非可以一蹴而就,在现实条件下,我们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逐步完善和发展企业酬劳激励制度,设计出适合客观条件和企业特点的酬劳计划。另外,应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酬劳计划的会计处理制度。

公司成本会计工作计划篇5

财政部企业会计财务管理考察组

应日本公认会计士协会和日中经济协会的邀请,我们于一九八0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十九日访问了日本,考察日本企业财务管理的情况。在访问期间,根据两个协会的安排,拜会和访问了大藏省、公认会计士协会、日中经济协会、经济团体联合会,重点访问了新日本制铁公司、五十铃汽车公司、东京芝浦电气公司、小松制作所、川畸重工业公司和日立精机公司六个公司。由于时间短,日方准备的材料未能系统的介绍,有些问题考察的不够深入。据我们粗浅的了解,日本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有些是有参考价值的。给我们印象较深的,有以下三点。

大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高度集中

这次考察注意了解了日本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方面的情况。访问的六家公司中,除日本精机公司规模较小外,其余五家是日本着名的大公司。新日本制铁公司有八个大型的从炼铁到炼钢、轧材的联合钢铁厂,炼钢能力达五千万吨,其中三座大钢厂,生产能力都达800一1,000万吨。东京芝浦电气公司拥有三十多家工厂,上年的销售额合人民币一百亿元。五家大公司中,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五十铃汽车公司,有两个汽车制造厂,年产汽车四十万辆。上述五家大公司的管理体制分二种类型:一种是人、财、物、产、销的管理权都集中在公司,职工的招收、科级以上千部的任免、工资和奖金标准的确定、设备投资、主要原材料采购、接受订货、推销产品与核算损益,都由公司负责,工厂只是生产的执行单位,根据公司的指令和计划,组织生产,管理成本、质最和采购零星材料。属于这一类的是新日铁、五十铃和小松制作所三家。新日铁所属的君津钢铁厂,生产能力年产钢1,000万吨,这样大的工厂,折旧费都集中在公司统一使用,工厂更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要报计划,经公司审查批准后执行。在批准的投资额中,给相当于一年折旧额十分之一的机动资金,可以应变使用。在计划之外,工厂没有购置设备和建设工程的权利。

另一种类型,是所属工厂多,产品神类多,按产品把工厂分成若千个事业部进行经营,以事业部为单位核算盈亏。例如,东京芝浦电器公司有三十一个工厂,分为电波电器、电器通信、医疗机器等十九个事业部。川畸重工业公司有十八个工厂,分为造船、车辆、航空机等十五个事业部。事业部在产、供、销方面有类似独立公司的权利,但人事权和财权,仍集中在公司。在人事方面,事业部需要增人,由事业部提出计划,经公司董事会审查批准后,工人由事业部(或工厂)招收,大学毕业生由公司统一招收。科长以上千部的提升,由事业部推荐,公司审批。在财权方面,各项资金由公司集中调度使用,事业部无权向银行借款。事业部需要的流动资金,公司核定给一个数额,由公司提供贷款,收取利息。事业部由于管理不善,资金周转发生困难,需向公司申请追加借款。东京芝浦电器公司规定,这种借款,加倍收息。扩建、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需要的投资,事业部每年要作出计划,报公司审批。公司按批准的计划提供资伞去事业部按批准计划执行,计划外没有用钱的权利。东京芝浦电器公司虽然规定折旧费留给事业部,但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也得按公司批准计划执行。在批准的工程计划之外,也无权动用。

以上两种类型,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人事权、财权高度集中。我们曾问过新日铁和川琦重工,工厂规模很大,财权高度集中,有什么利弊。新日铁的经理部长中津海先生讲:管理高度集中,可以保证最有效的使用资金,最合理的经营。十个钢厂,都希望发展,要求投资,在那个厂投资最合理,最经济,工厂不了解,公司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十个钢铁厂,有二个厂各种钢材都可以生产,其余厂生产的品种都有分工和侧重,有的适合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有的可以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在生产安排上,公司统一接受订货,可以根据订货的品种、数量和运输条件,安排到最合适的单位生产,做到高效率、低成本。如果由工厂各自接受订货,就会失去这个优势。川畸重工经理部长横山先生讲,财权集中,可以合理使用资金乃但也有缺点,事业部有依赖思想,主动精神差。在竞争激烈、市场多梢的情况下,使用资金要谨慎,集中管理是有利的。

我国正在进行企业财务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财权。日本的作法,值得我们研究参考。财权不宜放的太散,财权太散,不利于合理使用资金。对财权,可研究区别对待,属于生活福利基金、奖励基金,直接放给基层企业步属于生产发展基金(包括折旧费在内),可以一部分放给基层企业,一部分放到公司一级。这样处理,可能既有利于调动企业积极性,又有利于合理使用资金。

十分重视会计财务工作

各公司在介绍情况时,对经营的目的讲的非常明确。私人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不盈利公司就无法生存。因此,公司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提高盈利水平而进行的。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增加盈利,各公司都非常重视会计财务工作(日本是会计、财务工作合一,以下统称会计财务工作),把会计财务工作当作对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进行控制管理的系统,充分发挥会计财务工作在经营管理上的作用。尽管他们用人精打细算,但在配备会计财务工作人员上肯下本钱。东京芝浦电气公司的会计核算已全部采用电子计算机,还配备950名会计财务人员,占公司职工人数的百分之一点五(不包括电子计算机操作人员)。企业的领导人都懂得通过会计财务工作进行企业管理。兵库县经营者协会副会长滨先生讲:“不懂会计财务工作的人,就没有资格当企业领导人。”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理解他们对会计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据六个公司的介绍,会计财务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通过会计财务工作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他们认为,现代化企业,规模大,大的 公司下属有许多事业部和工厂,有生产、物资供应、产品销售、技术研究、发展新产品、 基本建设、设备更新、成本和盈利等等十分复杂的管理事项。对庞大的企业,复杂的管理事项,如何进行管理,会计财务工作利用货币和计算经济效果的方式,提供了简化的、明了的综合的管理方法,即实行预决算管理。所谓预算,就是对生产、物资供应、产品销 售、技术研究、发展新产品、成本、利润和设备投资计划,以预算的形式编成。预算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在执行中按预算进行严格控制。决算就是预算的执行结果。决算同预算的 差异,各公司每月都进行分析。他们强调责任会计制,即会计要反映事业部、工厂、车间 以至班组各级的经营责任。各级都要进行预算执行结界扩险查考核,完成的好,要找出经 验,普及提高,完成的不好,耍找出原因,研究措施加以解决。他们的会计财务工作,事 后反映虽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重点是放在事前预算控制上,充分发挥了会计财务工作 的积极作用。

二、狠抓成本管理。成本管理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确保实现盈利目标。资本主义国 家企业之间竞争十分激烈,企业要得到生存和发展,必须增强竞争能力。企业的竞争力, 主要靠产品价格低、品质好、式样新。生产成本低,价格才能有竞争力,取得超额利润。 他们抓成本管理,有以下特点:

1·经理、厂长直接抓成本。小松制作所的粟津工厂,在厂长直接领导下;有个工厂管理室,室下设七个科,有二个科是管成本的。一个是成本管理科,有9个人,专门搞成本计划管理。另一个是价值工程科,是专门调查、研究、分析降低成本的途径、方法、有七个人,都是技术人员。日常的成本核算、分析管理工作,由总务部会计科负责。五十铃汽车公司,有一个直接归总经理领导的办公室有122人,主要是搞经营规划的,其中63人是搞成本规划、管理和搜集成本情报的,多数是工程技术人员。日常成本核算、管理,另由成本科负责。

2·重视成本的事前管理。事前管理着重抓成本规划、产品设计和试制。这个环节的工作抓好了,以后生产的成本管理献比较容易了。要生产一种新型号的汽车,根据对国内、国际市场相同类型的汽车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一个有竞争性的销售价格。销售价格减去合理的利润,作为进行生产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交给设计、技术、生产和供应等部门进行具体设计和落实。如果达不到预定的目标成本,就进一步研究改进设计,力求改进技术,提高材料利用率,采用廉价的代用材料,降低材料、协作件的采购价格,提高生产率,务求达到目标成本。达到了目标成本,才能证式进行试制,否则,就不试制了。

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采用标准成本(也叫预算成本,我们叫计划成本)进行事前控制。标准成本按成本形成的责任单位逐级分解落实到基层,按标准成本对生产过程实行管理,使成本管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同时,也重视事后检查考核。各个责任单位按期分析实际成本同标准成本的差异,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的,要找出经验,巩固普及,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的,要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新日本制铁公司各钢厂每天向公司报一次成本情况。东京芝浦电气公司深谷工厂每月开二次会,研究分析成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川菊工厂每月科、部、厂分别开成本会议,分析研究经费预算、工资预算、材料利用率等成本情况。

事前的成本管理,在新厂、新设备建设前就进行充分的研究,保证投产后能做到低成本。私人办工厂是为了盈利,建设新厂,扩充生产设备,投产后产品售价多少,成本高低,能否赚钱,这是决定是否投资建设要研究的中心问题,也是银行决定给不给贷款要研究的中心问题。工厂建设方案,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研究,多种方案比较,力求投资省 (投资多了,折旧费就大,影响成本高,还要增加利息负担)、工艺流程合理、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成本低、赚钱多。不像我们那样,建设工厂事前不研究投产后的产品成本,工厂投产后发现消耗大、成本高,再去抓成本已经晚了。他们工程建设前研究的时间比较长,准备的充分,一旦决定建设,就集中力量摘,工期比较短,经济效果好。例如,君津钢铁厂,是一个年产1,000万吨钢的大联合钢铁厂,是填海造地建设起来的。新日本制铁公司五十年代末期就开始研究建设这个厂,前后经评六、七年的研究审查,1967年3月才开始填海造地建设,并相继开始钢铁厂各项工程的建设。第一期工程从填海造地开始到出钢材,仅仅用了十九个月的时间,全部工程只用了五年多一点的时间。各项工程投产的时间衔接的非常好,焦化厂1968年8月1日点火,烧结厂11月10日投产,一号高炉11月27日点火,第丁炼钢厂12月2日投产,第一初轧厂12月11日投产,热轧厂1969年1月13日投产,保证了较高的投资效果。新日铁用的铁矿石99.2%是进口的,每吨进口价是22美元;用的焦煤86%是进口的,每吨进口价高达60美元,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由于工厂建设合理,采用新技术,加强成本管理,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仍有竞争力,保持了较高的盈利水平,销售利润率达到11.5%。

3·成本管理强调依靠全体职工。东京芝浦电气公司和小松制作所介绍,都讲成本管理要依靠企业的每一个成员。他们依靠职工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首先是注意对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教育。小松制作所介绍,职工对成本有正确的认识,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条件,成本意识可以给每个职工的活动指出方向和目标。用我们的话讲,教育职工,有勤俭的思想,行动上才能注意节约。其次是每年制定计划时,发动全厂职工讨论降低成本的措施,制订降低成本的计划。讨论的重点放在本人本单位主管的工作上,怎样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通过职工讨论,制订出个人的、班组的、车间的以至全厂的降低成本计划,把降低成本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实际执行,按计划进行检查考核。这个方法卓有成效。东京芝浦电气公司深谷工厂,有一个装配工序,通过发动职工讨论,采取措施,提高效率30%。三是开展小组管理活动。(类似我们的班组核算)。目标是高质量、高效率、低消耗。深谷工厂84个小组,都开展了小组管理活动,收效很大,去年节约成本一亿日元。小组管理活动开展的很普遍,全国约有1,000万人参加。日本产业界非常重视这个活动,他们称为“全员自主管理运动”,是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四是提案制度,即发动职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各个方面提合理化建议,好的建议及时采纳,用于生产和经营管理上。东京芝浦电气公司深谷工厂1979年共提合理化建议2.2万件,平均每人7件。这个制度实行的也比较普遍。日本产业界非常推崇这个制度,说它是开发职工的智慧办好企业的重要方法。

政府也通过经济团体指导成本管理。日本的经济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出口,国际市场竞争很厉害,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经济的竞争能力,在全国开展了几次合理化运动。在合理化运动中,政府通过民间经济团体提出一些指导原则,推进合理化。日本机械工业协会于六十年代初提出了“机种生产集中原则”,规定一个工厂生产某型号机械,要达到全国产量 5%以上,本公司总产量的20%以上,因为规模小,批量少,不经济,就应进行产业调整,组织集中生产。这个措施,促进了专业化大规模生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力,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现在经济规模比六十年代初大多了,上述具体比例虽已不适用,但各企业从本身利益考虑,还是坚持机种生产集中原则的。

三、使用资金谨慎,讲求经济效果。经济效果是私人投资的目标。经济效果不好,企业就会遇到困难,甚至会倒闭。因此,使用资金都非常谨镇,尤其是在增加设备投资上更为慎重。东京芝浦电气公司将设备投资分为提高效率更新设备、增加生产扩充设备、新建工厂三类。为提高效率更新设备,要详细计算和比较新旧设备的经济效果,包括用人数、作业率、材料利用率、废品率、成本、投资利润率、资金回收期限等。更新设备追加投资的利润率(成本降低额+更新设备投资额),一般来讲要揭于利用惊芍设备的利润水平,才有采用价值。如果不能带来增加的利润,就不投资。对扩充生产设备和新建工厂的投资,要作更周密的研究,包括原材料来源、协作厂家、水泡供应、运输条件、地质条件产品质量、产品销路、销售价格、有技术能力的劳动力、成本、资金、施工单位、建设工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投资额/扣除纳税、资本分红后的利润+折扣)等等方面,进行详细周密的调查研究。日本的企业,自有资本都比较少,只占17%左右,一般企业大部分投资、 要向银行借款。上述各项,不但企业要研究,提供贷款的银行也要审查。经过公司、银行详细认真的研究审查,上述各项都有把握落实了,经济效果比较好,投资一般五至七年可、以收回的,才决定进行投资,银行才提供贷款。因为决定投资谨慎,投资的经济效果都比 较好。据日本兴业银行介绍,经他们审查提供资金的工程,都是成功的。

在使用流动资金方面,讲求金融成本,力求少用资金。新日本制铁公司完全依赖进口 的铁矿石,只储备50天左右的用量,煤储备40天左右用量。东京芝浦电气公司深谷工厂。 低值小零件储备十天用量,显象管、电视机外壳只储备二小时的用量。川崎重工摩托车 厂,零件储备二天用量。小松粟津工厂,生产多种挖掘机,过去是不同型号的产品轮番生 产,这样效率虽高,但占用的资金多,利息负担大,现在改为在一条装配线上同时装配几种型号的挖掘机,节省了资金。企业都讲求资金周转速度,资金运用效率高,机械工业二百二十个大公司,流动资金一年周转5.8次(按销货成本计算),比我国民用机械工业周转1.1次快四倍多。钢铁工业三十九个公司,流动资金一年周转3.8次,比我国冶金工业周转2次快将近一倍。

日本的会计工作,很有特色,不少地方很值得借鉴。他们将会计工作提高到企业经营 管理至为重要的地位,使其对企业经营发挥有效的控制作用。会计工作,重点放在成本管 理上,成本管理着重事先控制,使用资金谨慎,非常重视使用资金的经济效果,企业领导人懂得会计知识,会运用会计工具进行企业管理,政府关心宏观方面的成本管理,通过民 间经济团体进行指导,等等,这些都值得学习。相比之下,我国的会计工作是落后的,虽然群众有许多创造,有些方面还胜过日本,但缺乏理论上的概括和提高。会计工作的重点 放在记帐、算帐、报帐和事后分析反映上,缺乏事先控制的积极作为。企业的管理千部,懂得会计知识、会运用会计工具管理企业的人很少。我国的会计理论函待发展和提高,以便用先进科学的会计理论指导实践,发挥会计工作在新长征中的积极作用。建议对企业的经理、厂长进行会计知识的教育,各级经委轮训企业千部要增加适量的会计课程,使他们粗懂一般会计知识、会计的主要作用和运用会计管理企业的方法。从日本的经验来看,合理的贷款利率,能有效的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目前,企业的资金使用费和银行贷款利率太低,不能发挥促进有效使用资金的应有作用,建议适当提高。

对大企业进行社会性会计监督

日本的企业制度,股份公司是主要形式。股份公司与一般企业不一样,投资人多,大公司股票持有者有几十万人,如新日本制铁公司股票持有者51.3万人,公司需要向股票持有者提供客观和公证的经营和信用情况。日本战后恢复差济,企业向社会筹集资金,吸引外资,也需要向社会提供本企业的信用情况。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日本实行了股票上场公司 (股票能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买卖,叫股票上场)财务公开制度和公认会计士(会计师)制度。证券交易法规定,股票上场公司财务要公开,半年向大藏省报一次事业报告书,并送给股票持有人,同时在社会上公开发行,供想买股票的人阅览。事业报告书包括:企业概况、资产负债表、损益计算表、利润分配表。股票上场公司的会计决算,必须经公认会计士进行会计检查,写出检查报告,证明公司的会计决算符合法律规定和会计规则,经公司董事会讨论通过,才能呈报和发表事业报告书。上场公司财务公开制度,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润,同时也有利于公司事业的发展。经营好的公司,盈利水平高,财务状况好,可以提高公司信誉,投资者愿意买它的股票、债券,向银行借款也比较容易。

公认会计士的业务,是根据证券交易法对股票上场公司进行会计检查出证,还根据商法对资本五亿日元以上的股票未上场公司(信用未被社会公认,股票不能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买卖的公司,叫股票未上场公司)和根据大藏省的规定,对接受政府经费补助的学校进行会计检查。检查的目的是防止和纠正会计上的违法和不符合会计规则的行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是向政府报告,而是向公司指出,由公司进行改正。经过检查出证的事业报告书,都是符合法律规定和会计规则的。公认会计士有责任保守公司的商业机密。公认会计士如果同公司勾结起来进行伪证,使投资者遭受损失,投资者可以向法院控告,公认会计士要负法律上的责任,并赔偿损失。过去曾发生过伪证事件,为了防止发生这类事件,一般要由二个以上公认会计士组成法人团体(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检查出证。公认会计士,由大藏省证券局进行管理,实行严格的制度。要成为公认会计士,须经过三次考试。第一次考试合格的,可以进公认会计士协会办的进修班。进修一年,再进行第二次考试。考试合格的作为后补公认会计士,参加会计检查,实习二年到三年,再进行第三次考试。考试合格者由大减省发给公认会计士证书,准许开业。与外资合营企业的纳税,必须有公认会计士的会计检查出证才行。对合营企业的会计检查,一般由所在国的公认会计士进行,有的外国合营者也要求本国的会计士参与检查。会计检查是收费的。

公司成本会计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计划管理;经济活动;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5.13

1 基于综合计划的经济活动分析目标描述

1.1 企业战略管理对经济活动分析的要求

在长期的经济活动分析实践中,企业各级主管的领导和从事经济活动分析的形势和实现手段都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经济活动分析不能仅强调经营考核指标结果的分析,还应强调各类主要经济指标的实现过程分析与控制。

1.2 经济活动分析目标描述

经济活动分析要适应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实施目标管理、综合计划管理。综合计划管理是对公司未来一年的战略计划进行设计,合理分配任务指标至各专业部门,由各专业部门分别完成各专业计划的初步设计,然后进行内部协调平衡,减少重复与交叉,达到资源最佳配置与利用,确定最终计划后再进行计划的下达、执行、控制并纳入经济活动分析中,通过运用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强调过程化的精细化管理,保障综合计划有效执行,保证实现良好的经济活动分析结果。

1.3 基于综合计划的经济活动分析管理范围

公司所属各相关单位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主要包括以下部门:发展策划部、财务资产部、电力营销部、运维检修部、安全监察部、人力资源部、基建部、信息通信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等。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是综合计划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执行省公司下达的综合计划。公司综合计划实行各专业部门分工负责,发展策划部统一归口管理。经济活动分析由发展策划部牵头,各专业部门分析各自专业计划完成情况、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由发展策划部召开企业经济活动分会议,由各专业作专题报告。

1.4 基于综合计划的经济活动分析指标体系

1.4.1 综合计划指标

1)电网发展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规模、 投产规模、科技投入、教育培训投入。

2)资产质量指标: 固定资产销售增长率、市公司应收电热费余额、市公司陈欠电费回收率、市公司当年电费回收率、县公司应收电热费余额、县公司当年电费回收率、县公司资产负债率、县公司流动资产周转率。

3)供电服务指标:城市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城市综合供电电压平均不合格时间、城市供电可靠率、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农网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农网综合供电可靠率。

4)经营业绩指标:购网电量、售电均价、线损率、成本费用、可控费用、职员人数、应发工资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县公司可控费用、县公司利润总额、县公司线损率。

5)人力资源指标:人力资源变化、职工教育培训情况、劳动生产率。

1.4.2 基于综合计划指标的经济活动分析内容

1)公司经营活动整体评价及其特点:本期公司经营活动的开展情况、主要特点以及对经营活动的整体评价。

2)地区经济形势及电力市场分析: 本地区经济形势分析、地区电力需求情况、电网运行分析。

3)购、售电量分析:购网电量分析、售网电量分析。

4)财务状况分析:售电均价分析、应收电费余额分析、供电成本分析。

5)电力建设情况分析:本期在建项目形象进度及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项目开工和投产情况、投资完成情况和资金到位情况。

6)人力资源分析:本期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教育培训投入指标完成情况,各项指标变化特点和原因。

7)县公司资产经营指标分析:本地区各县级供电公司售电量、收入、成本、利润情况以及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8)主要经济指标数据预测:预测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三季度预测全年完成情况,四季度预测次年指标。

9)问题和对策:本期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影响公司经营的重大问题和事件;公司经营管理短板;需防范的潜在经营风险;需要省公司解决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分析客观和主观原因,以及对经营成果影响的大小及时间的长短,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1.5 最佳指标值的确定

根据省公司资产经营考核办法及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管理办法,按照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分解所属各单位基于综合计划下的经济活动分析考核目标,既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经营目标,又确保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保证同业对标指标的先进性。

2 基于综合计划的经济活动分析主要做法

2.1 组织机构

公司总经理是经济活动分析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协助总经理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为第二责任人,指标体系中各个综合计划指标的责任管理部室负责人根据职责划分,负责具体落实相应综合计划指标的分析、评价和预测,为第三责任人;形成了责任层层分解,管理、跟踪与考核逐级实施的经济活动分析管理组织体系(见图1)。

图1 六安公司经济活动分析组织机构图

2.2综合计划管理流程

图2 综合计划编制、执行、上报流程图

2.3 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

流程过程主要分为:信息收集分析预测总结提炼辅助决策四个阶段。

2.3.1 信息收集阶段:根据年度下达的综合计划指标,由策划部牵头,财务部、营销部、人力资源部、基建部等部门共同配合,利用相关分析系统进行全面、及时、准确接受与采集数据。计划部负责汇总并综合计划指标汇总信息。

2.3.2 分析预测阶段:根据相关分析系统采集生成统计数据,由策划部负责汇总,财务部、营销部、人力资源部、基建部等部门共同参与,运用经济活动分析方法,计算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与预算对比分析。从经济、技术等方面查明影响综合计划指标的原因,找出关键问题,及时预控、协调、平衡、管控,指出整改措施。

2.3.3 总结提炼阶段:对公司综合计划指标的全面分析,主要将综合计划指标的执行进度分析贯穿于经济活动分析中,对各单位指标实绩同下达计划数进行全面分析和诊断评价,通过对综合计划指标执行实现的过程流程的分析,揭示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内在联系,及时预控、协调、平衡、管控,为保证企业能以最低的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产出效益,以期提高企业的全面综合效益。

2.3.4 辅助决策阶段:公司领导依据计划部提供的综合经营分析报告,对预期计划目标进行动态修正,提出新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并做出经营决策。

2.5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经济活动分析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2.5.1 绩效评价

1) 绩效评价组织机构

发展策划部门负责对基于综合计划下的经济活动分析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a) 省公司目标管理评价。

b) 省公司资产经营评价。

c) 省公司综合计划指标进度评价。

2.5.2 绩效评价的流程及说明

绩效评价和考核的流程(含组织机构)

流程体现了考核的分级管理原则和考核结果作为制定或滚动修订指标改进计划的依据,使工作不断循环、提高的目的。绩效评价贯穿于整个综合计划管理、同业对标、目标管理的全过程。

2.5.3 绩效数据的采集

经审核后的各类经营报表、综合计划指标数据,同业对标数据。

2.5.4 绩效评价方法

差异分析法、正态分布法、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2.5.5 绩效评价的纪录形式

书面材料

2.5.6 绩效评价的结果的应用

1) 综合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指标责任单位季、年度管理责任制考核,并作为年度工作评先评优的依据。

2)通过绩效考核,进一步增强了各指标责任单位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不断提升。

2.5.7 规章制度

《六安供电公司资产经营考核办法》、《六安供电公司经济活动分析实施细则》、《六安供电公司资金管理办法》、《六安供电公司线损“四分”管理办法》、《六安供电公司线损考核办法》、《六安供电公司预算管理办法》、《六安供电公司资金管理办法》、《六安供电公司生产成本考核办法》《六安供电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3 持续改进

3.1 考核目标的改进方法

3.1.1 进一步加强综合计划指标分析工作,建立科学的预控机制,加强系统分析的深度和广度,采用单维、多维等方法,开展差异性、阶段性、典型性、综合性分析,实现管理精细化、工作规范化。

3.1.2 根据分析结果,实时进行指标预控,寻找指标背后的管理差距,不断提高公司、部门、过程的绩效。

3.2.3 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加强执行情况、过程性检查和定期考核落实。

3.2 对指标体系的改进方法

建立公司经济活动分析的综合计划指标体系,使得公司、部室(中心)指标互相支撑、相互协调、责任到人。

3.3 对标杆数据的修订

公司每年修订标杆数据,做到既符合实际,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3.4对工作流程的改进方法

对重点指标实行评价督办制,加大动态管理考核力度。梳理、优化各项成本费用的管理、考核流程,细化费用的结算方式和考核办法。

3.5 对绩效考核改进的方法

3.5.1 绩效考核过去以相关部门评价为主,改为单位自评、基层单位互评、相关部门评价、公司领导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5.2 加大动态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直接引入部门领导、一般管理人员年度考核。

4 推广应用建议

今年以来,六安供电公司加强基于综合计划下的经济活动分析,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管理、组织、控制体系,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重视对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加强执行力,实行动态管理,以实现指标最优、效率最高、效益最佳目标,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结束语

成本费用的控制

利用计划、会计、统计、业务以及其他有关的信息资料,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一定时期的综合计划指标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剖析、研究,查找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挖掘潜力,达到不断提高经济活动分析水平,改善经营管理之目的,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进程,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把握企业经营活动发展规律、市场变化趋势和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各项因素,对下一步工作作出正确决策。

公司成本会计工作计划篇7

主办会计岗位职责

1、根据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和行业会计规定,结合公司特点,负责拟订公司会计核算的有关工作细则和具体规定,报经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

2、参与拟订财务计划,审核、分析、监督预算和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3、在部长领导下,准确、及时地做好帐务和结算工作,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明细帐和总帐,对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资产基金增减和经费收支进行核算。

4、正确计算收入、费用、成本,正确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具体负责编制公司月度、年度会计报表、年度会计决算及附注说明和利润分配核算工作。

5、负责公司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按月正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清产核资工作。

6、负责公司税金的计算、申报和解缴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财务审计和年检。

7、负责会计监督。根据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审核费用发生的审批手续是否符合公司规定。

8、负责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审查和报批工作。

9、及时做好会计凭证、帐册、报表等财会资料的收集、汇编、归档等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10、主动进行财会资讯分析和评价,向领导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信息和有关工作建议。

协助部长做好部门内务工作,完成财务部部长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核算会计岗位职责

1、在部长领导下,按照公司财会制度和核算管理有关规定,负责公司各种核算和其他业务的记帐工作。

2、根据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科目明细帐和使用对应的帐簿,认真、准确地登录各类明细帐,要求做到帐目清楚、数字正确、登记及时、帐证相符,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及时了解、审核公司原材料、设备、产品的进出情况,并建立明细帐和明细核算,了解经济合同履约情况,催促经办人员及时办理结算和出入库手续,进行应收应付款项的清算。

4、负责依税法规定做好印花税贴花工作及相应的缴纳记录。

5、负责固定资产的会计明细核算工作,建立固定资产辅助明细帐,及时办理记帐登记手续。

6、负责公司的各项债权、债务的清理结算工作。

7、正确进行会计核算电脑化处理,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速度和准确性。

8、协助主办会计等做好会计原始凭证、帐册、报表等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就职责范围问题提出工作建议。

9、完成财务部部长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成本会计岗位职责

1、在部长领导下,按照国家财会法规、公司财会制度和成本管理有关规定,负责拟订公司各处成本核算实施细则,在上级批准后组织执行。

2、主动会有关人员对公司重大项目、产品等进行成本预算、编制项目成本计划,提供有关的成本资料。

3、当公司推行全面成本核算管理和内部银行何等制时,协助有关主管制定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确定各类成本定额、标准,并协助各部门和下属企业的推广培训。

4、不断监督、调查各部门执行成本计划情况,并就出现问题及时上报。

5、学习、掌握先进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方法及计算机操作,提出降低成本的控制措施和建议。

6、做好相关成本资料的整理、归档、数据库建立、查询、更新工作。

公司成本会计工作计划篇8

一、成本会计工作的内涵

成本会计工作包括很多工作,最基本的工作是对成本对象进行计算、分类、记录等,这是在以前最常进行的工作,通过计算出的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来安排具体事宜,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以及公司的管理水平的改善,现在公司对于成本预算越来越重视,成本会计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精细。成本会计工作除了以上描述的最基本的反映功能,现在还要包含对生产成本以及产品单位成本进行计划并且要进行分类以及审核,以此来帮助公司控制以及监控事情的状态,并且进行分析和评价。这可以称为成本会计工作的会计职能,是在最基本的反映功能的基础上,成本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是体现在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当然,成本会计工作的完善离不开企业制定的成本会计工作体系,只有在优良体系的基础上,成本会计工作才能顺利施行。

二、有效实施成本会计工作的建议

(一)成本会计体系的合理制定

不同的公司具备不同特点,包括公司的运行模式、管理模式以及产品种类等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在制定成本会计体系时,不能照搬照抄,而应该针对公司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体系。一般公司成本会计体系的制定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工艺、行业特点来制定,并且随着自身企业的调整与发展也要进行调整,如此切合公司实际,完善好公司的成本会计体系,不仅有利于公司成本会计工作的发展,也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二)细化成本会计工作

成本会计工作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因此在制定计划时要对成本会计工作进行详细分类,踏踏实实地规划好公司的成本,将计划具体化,更方便成本会计工作的落实。

对成本会计工作进行细化,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个的原始记录,确保其真实性以及记录的完整有序,记录时要按照统一的格式,如实记载,方便后续工作的进行。然后以这个原始记录为基础,去核算企业的各项工作以及预算等,再对成本进行合理的规划。因此原始记录的内容完不完整,手续是否清楚都非常更重要。除了原始记录之外,成本会计工作的实施还要记录存货的数量以及变化量,确保在对货物进行验收退取时都有完整的记录,这样库内材才不会出现数量或者质量的问题,即使出现问题也能有据可查。通过这两项工作的进行,成本中的材料消费都会正确无误,成本的计算才会正确无误,确保成本的合理安排,账面的及时调整。同时,这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都离不开企业的手续安排,人员的管理得当,措施的落实到位等。

(三)结合企业管理完善成本会计工作

成本会计工作的顺利施行是依靠人员的实施,因此只有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能力提高,领导层充分认识到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成本会计工作的具体内容,保证管理到位,措施到位,将成本会计工作与企业的管理结合起来,提高成本会计工作的地位,才能保证成本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市场经济处在一个随时波动的环境,企业应该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去分析企业自身条件并预测企业的未来,再联合自身制定合理的计划,这是一项非常复杂,包含很多方面的工作,合理的成本会计工作都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并且有利于企业看清自身的优点和劣势,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关注到企业的长远利益。所以,公司在制定成本计划时,一方面可以在调查市场情况后进行分析,一方面还要查阅统计企业的历史成本,然后对未来成本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规划好怎样控制成本以及减少成本。这样将成本计划工作与企业的管理以及市场经济联系起来,有利于成本工作的实施。

(四)培养成本会计人才

成本会计工作的合理制定以及完善,都需要专业入员的分析,因此培养一批专业的成本会计人才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成本会计人才专业队伍,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要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对公司的管理制度,工艺技术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以会计专业知识为基础,联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的成本计划以及费用预算等,为后续的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因此,在培养成本会计人才时,要对会计人才队伍进行生产上的工艺培训以及管理知识的培训,并且要给予机会让他们了解企业的整个流程,会计人才可以是会计专业人员进行工艺培训,也可以是技术专业人员进行会计知识培训,总之专门的会计人才需要有较高的综合技能,既能掌握全局又能注意到细节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面临的新挑战需要企业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取解决,企业在成本会计人才上的完善、建立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体系、细化各个环节的工作等措施都有助于给某些企业在制定成本会计工作时提供参考意见,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合理的成本会计工作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以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研究成本会计工作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上一篇:财务销售会计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工程项目会计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