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专业判断范文

时间:2023-10-13 14:34:35

审计专业判断

审计专业判断篇1

审计决策同其他任何决策一样,通常要经过六个步骤:

1.正确描述决策问题。审计人员在完成一个审计项目的过程中,可能碰到一系列的决策问题,在采取每一个行动之前,决策者都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要做什么决策,对每一个决策问题都要有一个准确的表述。例如,关于审计意见的决策可表述为: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之后应当出具哪种审计报告。

2.确定评估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标准。对每一个审计决策问题,审计人员都可能面临多种选择,必须有一定的依据来评价各种选择的合理性,这就是评价的标准。审计人员必须找出这种标准。在很多情况下,评价的标准不止一个。例如,在做审计意见决策时就可能用到下列标准:(1)审计准则;(2)重要性水平;(3)财务报表存在误报的风险水平;(4)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方面的风险;(5)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的潜在成本;等等。

3.分析权衡已确立的评价标准的优先顺序。对审计人员来说,各种评价标准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某种情况下,降低审计风险的水平可能比提高收集审计证据的速度更重要,也就是说,在决定是否需要收集额外的审计证据时,主要应考虑更多的证据是否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而不是把审计外勤工作的截止日作为主要的决定因素。前述审计意见决策的5个评价标准都是相关的,但审计人员可能认为无论做出什么选择,第一项标准是最重要的,第二项标准也是重要的,第三和第四项标准重要与否取决于是否有证据表明这种问题存在,而第五项只是一般相关的标准。

4.找出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有些审计决策,可供审计人员选择的处理方法是非常明显的。如审计意见决策,就是要根据审计结果决定出具哪种类型的审计报告,每种类型的审计报告都有明确的标准。有些审计决策,如收集哪些审计证据、收集多少审计证据的决策,则要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5.评价各种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的方案一经确定,审计人员必须依据所确立的评价标准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做出最终的选择。如审计意见决策,在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没有任何疑问的情况下,可出具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财务报表存在误报的情况下,可视误报的严重程度使用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再如选用审计程序的决策,有些审计程序可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但成本很高,有的审计程序对实施的时间性要求较高,如对应收账款的询证程序,决策者必须针对各种程序的利弊,根据审计目标的要求加以权衡。

6.选择最佳方案。在对全部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后,就要从中选出最佳的方案。我们还以审计意见决策为例,由于审计人员没有发现财务报表存在误报的证据,也没有持续经营方面的忧虑,审计人员对审计意见的正确性有合理的把握,因此可以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审计专业判断

审计的专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做决策的过程中,依照专业标准和职业经验,对影响审计决策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对不确定的事实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判断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要从多项可选用的方案中找出最佳的,这就是决策。判断和决策是相随相伴的,可以说在审计决策的每一个步骤中都离不开专业判断。

审计人员在完成一个审计项目的全过程中,需要做出许多审计决策,其中主要的包括以下方面,也就是说,审计人员需要在这些方面实施专业判断:一是确定重要性水平;二是识别重要的审计目标;三是评价审计风险;四是选择审计程序;五是评价审计证据;六是评价分析性程序的结果;七是评估管理当局所做出的陈述或说明;八是发表审计意见。

众所周知,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因此,伴随注册会计师判断过程的风险就是对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失当。检查风险就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中出现差错而引起的,有的差错可归属于抽样风险,有的则由非抽样风险引起。例如,审计人员选用审计程序不当、没有发现审计样本中的错误、对查出的错报没有做出适当的处理等。审计人员判断失误是一种非抽样风险,要认识和避免这种风险,首先要认识到审计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做出决策的过程,决策正确与否,取决于专业判断的水平,错误的判断可能引起错误的审计结论,要想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就必须充分了解发生错误判断的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加以避免。

前文所述审计决策的一般模式中隐含着几个重要的假设:第一,审计人员是理智的;第二,审计人员能够正确地表述决策问题;第三,审计人员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估标准和可供选择的方案;第四,审计人员有能力从多项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出最佳的。但在现实中上述假设并非总是真实的。在某些情况下,审计人员可能无法获得审计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或者是审计人员不具备正确地评价标准的知识和洞察力,致使他们不能识别和评价相关的标准,从而做出了不明智的决策。正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审计人员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种种思维定式,甚至偏离最佳的审计决策。我们将对三种思维定式进行分析说明。

1.受历史经验的暗示。往事与现实问题在表面上的相似之处,往往会影响到目前的决定。审计人员常常使用那些屡试不爽的审计程序,就是这种经验暗示效应的表现。经验暗示可能使审计人员在判断过程中产生一种偏见,认为过去成功的方法可以解决眼前的难题,这种偏见使得决策者在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中,总是优先想到其中一些结果而忽视另一些结果,这一事实必然影响到审计人员对评价标准的分析和对不同行动方案的考虑。

2.类比推理。决策者往往套用旧框框来评价目前的情形,就像类比法按照对一种情形的了解来解释另一种情况一样。这种思考形式会使审计人员在判断时带有潜在的偏见,他们往往会夸大决策时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与他们所熟悉的情况之间的相似性,忽视每个决策的独特性,当两种情形所存在的差异要求以不同的方法去处理时,类比推理法就可能导致判断失误。例如,审计人员将同一个审计方案应用于不同的委托人、对不同的客户采用同样的抽样规模,都可能出现判断和决策失误。

3.受主观预期引导。决策者经常对将要做出的选择先形成一种预期,并将此预期作为判断的起点,然后再根据事情的发展做进一步调整。问题是,人们总是倾向于寻找支持他们观点的证据,而忽视或回避那些提供相反证据的信息。决策的起点实在是太重要了,随后所做的调整很可能不能充分反映新出现的信息所要求的变化。例如,审计人员在对某个账户进行审计时,打算从上次审计所使用的样本量和时间安排出发,再视本次审计的新情况进行调整,这种“新情况”可以是会计系统的变化,可以是委托人所在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的变化,也可以是委托人产品的变化。审计人员所进行的调整可以说只能是对这些新情况的一种粗糙的考虑,也就是说,存在着调整不足的风险。

此外,审计人员的判断和决策过程还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其中决策者的个人道德因素,可以直接影响他们的判断和决策,也就是说,审计人员有时做出了错误的决策,不是源于错误的思维定式,也不是源于职业技能的缺陷,或者是占有的信息不充分,而是审计人员的价值观念或处世原则在发挥作用,因此道德与决策是密切相关的。

三、如何克服决策中的判断失误

1.提高专业技能。从事务所的角度来看,首先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任用那些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专业人员。毫无疑问,审计人员对决策过程和决策环境越熟悉,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决策者的专业技能越高,就越可能正确地评估各种备选方案,并做出合理的选择。一般来说,经理人员的技能应高于高级审计人员,高级审计人员要强于一般审计人员。但是,特定的情况可能打破人们的常规认识,某个低级别的审计人员所具有的某种特性,可能会使其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技能。比如说,一个最近才完成了注册会计师考试而走上审计工作岗位的新人,对新的会计准则的了解可能会超过其他资深的审计人员。

2.提高审计人员克服偏见的意识。让决策者了解判断中经常发生的偏见对决策质量的潜在影响是克服偏见的有效方法。事务所可以采取适当的形式,对审计人员进行决策与判断方面的培训,使其对判断中可能产生的偏见有更清醒的认识,由此在做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中保持警觉的状态,自觉克服判断偏见,提高决策水平。

3.逆向预期。不论面对什么问题,人们总是倾向于先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种认识,这种认识在后来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判断和处理意见的形成。假如决策者对问题的初步认识(原始判断)是不正确的,那么他后来的决定也极有可能存在误差。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审计决策。对这种倾向,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改变处理决策问题的角度或逆向思维的方式来避免发生判断错误。例如,当审计人员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观点,即“被审计的财务报表是公允的”,就会不自觉地偏向于寻找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如果审计人员将他的预想改变方向,变成“这个账户可能存在错报”,那么,这种试图证实原始判断的偏见就会引导审计人员寻找证明财务报表存在错报的证据,这样做客观上降低了检查风险,提高了总体决策的质量。

4.发挥集体优势,弥补个体决策的片面性。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每个审计人员在做决定时,都应该征询并认真考虑审计组里其他成员的意见,这样就等于集体将个别审计人员的决定重新复核了一遍,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开阔思路,克服个人的偏见。

5.在做出判断和决策之前要进行论证。相关的研究表明,当人们被要求对自己的意见或决定加以论证时,他们对判断的错误会更加警觉,工作态度会更加认真,因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判断失误的发生。在审计决策的过程中,这种论证应当采取书面的形式,在审计工作底稿中有所反映,这也是审计过程的一个特点。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审计人员将判断的过程记录于工作底稿中,以强化其责任感,达到减少判断失误的目的。版权所有

审计专业判断篇2

[摘要]国外近二十年来在审计专业判断的理论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随着审计行业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审计事业的迅速,对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日渐显著,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应成为我国当前审计理论研究的最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各主体经营活动的限制将逐步放宽,从而必然对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日渐显著。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与特征

1、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

国外近二十年来在审计专业判断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审计专业判断也正在成为理论界的一个关注热点。学术界对审计专业判断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决策时对各相关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的过程。审计人员的错误判断会导致不恰当的审计结论。

(2)审计专业判断是一种在长期业务培训实践中形成的感性认识,因人脑的作用带有一定的预见性。

(3)审计专业判断指运用审计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与经验,从多种可能的工作方案中做出取舍的决策。

(4)审计专业判断是确定被审事项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就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给出一个公认的定义。笔者认为,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中必须强调如下因素:一是判断的主观性,这是审计专业判断的本质属性;二是判断的普遍性,即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可以说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三是判断的重要性,审计师专业判断水平的高低不仅明显地着审计效率和效果,而且是审计师专业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由此,笔者认为如下描述可以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专业判断的概念:审计专业判断是一种基于审计师专业知识和个人经验的本能判断,它广泛地存在于审计的全过程并且极大地影响着审计质量。基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对审计专业判断的特征进行进一步。

2、审计专业判断的特征

(1)审计专业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判断作为思维的一种方式,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乃至性格、习惯、心态等个人因素都会被带到审计专业判断过程中去,从而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相同的事物,由于判断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出的判断可能会大相径庭。

正因如此,审计专业判断对判断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审计、等相关专门知识,并且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例如,一位经验丰富而机警的审计人员能很快地浏览一页记录并马上发现异常的事物,还能准确地指出问题所在。这种诊断并无任何不可思议之处,审计人员只不过是综合运用了他的会计知识和经验来评价信息的正常与否或可信与否。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2)审计专业判断同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密切相关

模糊性是相对精确性和肯定性而言的,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会计提供的信息有不清晰性、不确定性和不准确性,带有许多人为和估计的成分。由于会计信息是经过估计、分类、汇总、判断和分配过程得出的近似结果,信息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可靠,由此决定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会计法规的弹性对会计信息的模糊性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会计法规的弹性增强,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会明显提高,从而加大了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对于审计来讲,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提高,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大量的模棱两可的事件之间做出判断,确定其适当性,由此提高了对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要求,而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也就会因此受到更多的重视。

(3)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

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都要做出一系列重要判断。在计划阶段,要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确定重要性,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在审计实施阶段,要确定审计重点,收集审计证据。确定审计重点时,要考虑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弱和经济业务的性质和特点;收集审计证据时,要考虑有关材料和被审计项目的相关性,考虑证据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在审计完成阶段,要对审计证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照审计标准,对问题加以定性,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这些都依赖于恰当的专业判断。

(4)审计专业判断失误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

审计失败是指审计师未能发现财务报表有虚伪不实的情况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审计失败的原因综合起来无外乎三种,即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存在缺陷;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了解不够;审计程序存在问题。其中,专业知识是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的基础,专业知识的缺陷必然影响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而对被审计单位经营了解不够及审计程序失当往往是源于错误的专业判断。另据美国Treadway Com-mission研究报告指出:66%对注册会计师的控诉案件显示审计人员未搜集充分而适当的证据;36%对注册会计师的控诉案件显示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过程所发现的潜在问题未能提高警觉或给予足够的专业怀疑。而审计师这些方面的能力恰恰取决于审计人员专业判断水平的高低。《蒙哥马利审计学》序言中有这样一段:“审计失败通常是由于管理当局的狡诈舞弊所致,或由于对于客户有意无意地随意运用或误用会计原则,审计人员缺乏高明的判断所致”。

(5)审计环境对审计专业判断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

审计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完成的,审计环境的发展总是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深刻的影响,审计环境的演进直接导致了审计专业判断的产生,并使得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活动中日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在此背景下,审计职业的地位以及审计环境正处于转变之中,因此,研究环境因素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审计专业判断研究的主要

1、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专业判断的过程进行描述,确定信息的某些特征对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影响

它包括如下内容:分析审计人员在进行专业判断时需运用的信息种类;研究审计人员对不同种类信息的信赖程度;探讨审计人员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加以综合的方法;确定信息选择和信息处理之间哪一个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功效影响更大;分析使审计专业判断出现偏差的原因。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找出专业判断失败的原因。

2、研究审计专业判断的认知过程

它主要分析不同的知识和记忆在审计专业判断中的作用。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完成不同的审计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种类以及如何掌握这些知识、对这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如何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审计工作中;探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对于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及搜集信息等工作所起的作用;分析影响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记忆的因素,确定这类记忆对审计人专业判断产生的影响;研究专家与初学者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的方式存在的差异及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

3、评价审计专业判断的质量

评价审计专业判断的质量,通常要调查审计师意见的一致性程度、审计师对于某项客观情况判断的准确性、审计师在较长时期内进行类似判断结果的稳定性,以及审计人员专业判断出现偏差的程度。它将有助于审计理论工作者以及审计实务界人士及时确定审计工作需要改善的环节,以及是否需要制定补救措施。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会计学教授Trotman认为,在,审计人员在某些重要的审计专业判断上的一致性是审计专业判断研究的一个适当的出发点。同时,他认为由于审计专业判断在中国的不长,在开始进行这种判断的几年中,审计一致性可能相对较低,会计师事务所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审计意见出现分歧的领域的培训和复核过程上。

三、审计专业判断的作用重点

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所需做出的专业判断主要包括建立重要性水平、评估项目的审计风险、判断控制的可靠性程度、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审计证据的搜集与评价、在分析性复核中确认显著性波动的原因、评价客户解释的合理性以及审计意见类型的确定等。

1、建立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是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决定审计风险以及检查范围、程序的直接依据之一。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专业判断所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很多,对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重要性会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改变,不同的企业重要性水平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同。审计人员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运用专业判断,根据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相关因素,才能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2、确定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对于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保持职业谨慎,运用专业判断,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各要素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例如,如果评估结果表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较高,审计人员就必须扩大审计范围,将检查风险尽量降低,以便使总体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反之,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行之有效,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较低,审计人员即使冒较大检查风险,但总体审计风险仍然较低。

3、判断内部控制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与审计密切相关,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能够及时提供企业内部差错和舞弊行为的专门资料,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通过专业判断正确确定内控系统的可靠性是审计过程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对内部控制可靠性的判断,必须建立在对内控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但根据国外的审计实践,在对小型企业进行审计时,不管实际情况怎样,一般都将控制风险定为最大值,他们认为,在很多情况下,高估控制风险,免去符合性测试而扩大实质性测试的选择更为。

4、审计证据的搜集与评价

审计活动围绕着获取什么证据,如何获取证据,如何评价证据等内容,这些都要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证据质与量的判断受到重要性、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及审计证据的证明力等因素的。检查风险往往产生于审计人员在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时做出的错误判断。有一些错误源于抽样风险,审计人员没有选中存在差错的业务样本,检查风险也可能源于非抽样风险,如:审计程序安排不当;没有发现样本中存在的错误;没有正确修正检查出的错误等。审计证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

5、审计程序的选择

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具体实施审计时所采取的详细步骤或工作细则。在实务中,审计人员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当的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专业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6、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评价

分析性复核的目的是初步判断审计约定事项的重点区域和审计风险,采用这种通过指标对比,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判断和确定重要的审计项目。但表明,除非被审计单位资讯健全以及审计人员有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否则,分析性复核的作用不大。也就是说,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

7、审计类型的选择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单位对有关的处理情况,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明确了在什么情况下应表示何种审计意见,然而,从的规定来看,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区别仅在于程序不同,对于“个别”、“局部”、“重要”、“严重”等措辞的把握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来完成。

8、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

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因素意识的缺乏经常是引起审计失败的原因。如果审计人员能够了解重要的舞弊风险因素并能引起职业怀疑,然后利用专业判断综合而不是孤立地考虑这些风险因素,就能够减少未能查出舞弊的风险。

四、审计专业判断质量的评价标准

对于审计人员所做专业判断的质量,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评价:

1、审计人员意见的一致性程度

一致性是指多个审计师对同一审计问题所做出的专业判断的相似程度,它是用于评价审计师专业判断水平的最常用标准。当审计人员遇上审计诉讼时,论证其他审计人员在类似的环境中亦会做出同样的专业判断可以保护审计师,使之免于承担责任。同时,在会计师事务所中,设置诸如员工培训、审计手册及分级复核等制度的原因之一,就是提高事务所内部审计人员所做专业判断的一致性。

2、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精确度或与某一特定标准一致。上应以判断的准确性作为客观的、可衡量的标准。但是,在许多专业判断过程中,并不存在一个一目了然的所谓正确答案来作为评价的标准。因此,在审计实务中,一般以一组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的共同判断作为评价的标准,即将某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与一组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所做的统一判断进行比较来衡量该判断的准确程度。

3、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在不同时间里,同一审计人员针对同一问题所做出的专业判断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在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虽然时间不同或被审计单位不同,对同一问题应该做出相同的处理或反应。

4、可防卫性

对于报表使用人对审计报告的质疑,审计人员必须对其所做专业判断的理由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从而避免诉讼失败,这就是审计专业判断的可防卫性。高质量的审计专业判断应该具备较强的可防卫性。

[]

[1] Ken T.Trotman.Audit Judge-ment Research-Overview And Opportu-nities For Research In China[J].ChinaAccounting and Finance Review,Volume1,Numberl,March 1999.

[2] W.Robert Knechel.AuditingText&Cases[M].Northeast Universityof Finance&Economics Press,1998.

[3] R.K.Mautz.Fundamentals ofAuditing[M].New York,John Wiley andSong,Inc,1954.

[4]张立民。西方审计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5]莫茨,夏拉夫。审计理论结构[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6]秦荣生。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注册会计师,1999,(5)。

[7]孙坤。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决策[J]审计研究,1998,(2)。

[8]蔚晶。注册会计师应有的职业谨慎[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9,(3)。

[9]刘国常。论审计判断及其作用[J]广东审计,1999,(3)。

[10]姚立中,任鹏。论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与失真[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2)。

[11]林柄沧。审计何以失败[J].会计之友[J].1999,(5)。

审计专业判断篇3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涵义

审计专业判断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保障审计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按照相关法规法律与审计准则,运用审计经验与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被审计的对象给予公正、公平、合理的专业判断。

(二)审计专业判断的特点

1、审计专业判断联系着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也是审计专业判断所要涉及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审计工作当中,财会信息不尽清晰、准确,可能存在很多估计与人为的成分,信息并不是完全的可靠准确,而会计法规法律的弹性也对会计信息模糊程度有着直接影响,由此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在大量模糊的事件间做出判断,所以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十分重要。

2、审计专业判断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与完整性

在实际审计工作的进程当中,通过对一系列资料与数据的搜集、整理等,相关人员必须进行大量的分析、评估与判断,从初始方案的制定开始,在方案中要将审计的重点与风险等重要指标一一列出,同时不断进行审查与考核工作,在这个判断过程当中,充分体现了审计专业判断较强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并最终得到审计的结论报告,这些都要运用到审计的专业判断。

3、错误的审计专业判断有可能造成错误的审计结论

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想要得出一套正确的审计结论,而错误的审计专业判断就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审计结论,这是我们进行审计工作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错误的专业判断主要表现有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审计的程序出现问题等,而在种种表现当中,专业知识的不足是造成专业判断错误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审计程序的失当通常是源于不正确的专业判断,良好的专业知识是审计结论得以正确形成的重要保障。

4、审计人员在进行专业判断时受主观意识支配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思维有狭义与广义之分,而判断的过程即属于广义思维,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体现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同的审计人员思维模式不尽相同,其做出专业判断的审计结论也就不尽相同。所以,专业判断对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要求甚高,在保证其具有一定的法律能力与会计能力的理论基础上,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做到彼此的熟练掌握与融会贯通,从而保障审计人员在进行专业判断时,能够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

二、审计专业判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上述审计专业判断的特征当中已经说明,判断的过程体现着审计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审计人员的能力对形成审计结论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产生着重要影响,我国的会计理论起步较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相对社会的实际需要来说还略显滞后,特别在民间审计中,有着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还不多,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把审计理论应用进审计实践问题中去、经验丰富的、能够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的审计人员更是缺乏;同时沟通技巧方面的审计技能水平也亟待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进行专业判断的根本,现阶段审计人员执业水平偏低,专业判断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二)审计人员对待审计风险判断不足,对审计专业判断重要性认识不足

审计风险包含有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检查风险,审计人员无法控制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对其只能进行评价,而在评价过程中,如果只是重视制度体系的制定,而不重视制度体系的贯彻与执行,就可能导致所制定的制度体系流于形式,成为企业的摆设。而很多审计人员对单位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进行判断时,通常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对其深入进行研究。这就会导致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的较大的风险。此外,审计人员对审计专业判断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从思想上、从观念上真正重视起审计专业判断,这也给企业给单位带来一定的隐患。

(三)管理制度不尽健全与完善,给审计的专业判断带来消极影响

审计工作的其治理结构不尽完善,具体体现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有一部分是以审计单位支付的费用来维持的,这样的管理体制对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造成了一定损害,可能导致审计人员不能做出公正、客观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工作风险,严重时可能形成错误的审计结论,所以,想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判断,就应该改革审计的管理体制。

三、提升审计专业判断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审计人员对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增强其执业水平,保障审计质量

由于审计人员的思维与判断方式对审计结论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以及审计工作的质量产生着直接影响,所以,审计人员必须不断提升其理论能力与水平,同时,判断的质量也受到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影响,审计人员要有驾驭各种判断方法的能力,要对需要判断的问题有一定的熟悉度,这样就会降低发生错误的概率,其综合能力与总体素质的提升对审计判断的准确性与恰当性提供了保障。对审计人员而言,应该定期组织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同时可以考虑多邀请一些有丰富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权威人士,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审计人员进行职业教育,促使审计人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抛弃陈旧落后的知识,接受新颖的、科学的知识,并随时将所学习与掌握到的理论知识不断融入进实际审计工作中去;可以考虑以研讨、座谈的形式,促进审计人员彼此间的沟通;同时完善一系列的奖惩措施,写进公司章程,并且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真正做到好要奖、错要罚,切不可使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变成纸上谈兵、流于形式,以期激励作用可以得到较好的发挥,从而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审计人员应该尽可能地抛弃个人情绪,不带主观色彩,公正、客观的去看待问题,其作为经济活动的监督人,应该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勤于动脑,保障审计结论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为审计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提升审计人员对审计专业判断重要性的认识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审计工作遵循着否定之否定的客观规律,在这个思维判断的过程当中,倘若缺乏对审计专业判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就很难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正确的认识观与价值观对审计人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都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具备敏锐洞察力的工作人员能够看到发生问题的各个细节,能够找到发生问题所显现出的痕迹,从而能够做出良好的、准确的专业判断。所以伴随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工作要存在、要提高权威、要提高地位、要发挥作用,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判断的识别力与洞察力,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审计环境。现如今,伴随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审计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为了保障审计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迈上新台阶,就要求审计人员在保持敏锐洞察力的同时,还要树立其开拓精神与创新意识,不但要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新,还要学会科学的新的审计方法,以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三)完善审计工作的管理体制,保障其独立性的有效发挥

独立性一直是审计工作当中老生常谈的问题,它是审计工作质量得以保障的基础,虽然各企业单位一直强调独立性,但其落实效果并不理想。相关单位与人员应该积极完善审计工作的管理体制,降低审计风险,保障审计人员能够消除一切干扰,做出公正、客观的判断,对原有审计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可以考虑开设一个中间机构,来管理审计工作所产生的费用,从而增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中间机构与审计人员同时对审计结论进行负责,健全出一套相互监督的有效机制,从而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审计判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无论是对理论的发展与丰富,还是对审计的实践工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市场的逐渐完善,使审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审计人员对专业判断的合理运用,能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降低审计风险,从而保障审计工作质量。

审计专业判断篇4

关键词:审计判断;审计专业;审计准则

纵观近40年来的中外职业审计及学术审计的研究文献,有很多资料都强调了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1995)指出:“在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专业判断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因素。”Mautz(1959)指出:“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扮演着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1995年,solomon在一项研究中,通过对近期的法庭意见及美国审计准则的全面回顾得出了结论,认为在当代财务报表审计的每一个领域中,审计专业判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各会计师事务所对此种观点也十分赞同。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特征

国外近四十年来在审计专业判断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审计专业判断也正在成为理论界的一个关注热点。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就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给出一个公认的定义。笔者认为,对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要给予科学的定义,须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特征。

首先,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体现。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的判断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不仅体现了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更多地体现了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审计是一门技术,是一个充满肯定与否定的判断思维过程。在这样一个判断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度的职业敏感以及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做出一系列重要判断,从制定审计计划方案、确定审计重点、设计和选取样本、评价抽样结果、核实审计证据,到审计风险的判断、重要性的评估以及通过综合收集的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等,都需运用审计专业判断。

第三,审计专业判断同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核算的对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知识、信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逐渐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和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成为会计核算的重点。同时,会计对资金运动的揭示,也由事后向事中以至事前变动。所有这些变迁都意味着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对象在质和量上都存在不确定性。对于审计来讲,这种不确定性因素越复杂,就越需要审计人员以专业的水平或眼光作出判断。

第四,审计专业判断偏误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审计判断偏误(judgmentbias),也称认知失误,是指可能导致审计人员作出错误判断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的后果是审计判断错误。导致审计判断偏误的原因综合起来无外乎三种,即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存在缺陷、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了解不够、审计程序存在问题。其中,专业知识是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的基础,专业知识的缺陷必然影响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而对被审计单位经营了解不够及审计程序失当往往是源于错误的专业判断。

二、审计判断偏误的影响因素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审计判断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因此,审计人员是影响审计判断偏误最为直接的因素。任何一个审计判断都是针对一定的任务(客体)的判断,因此,审计判断任务就构成了影响审计判断偏误的又一个因素。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审计人员判断看作一个由审计人员和审计判断任务构成的系统。由于系统与其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审计判断环境同样会影响审计判断偏误。由此可以看出,审计判断偏误是审计人员、审计客体和审计环境的函数。

1.审计判断偏误的主体因素

首先,审计人员对风险的偏好影响审计判断偏误。在经济学中,根据人们对风险的态度把人分为风险偏好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厌恶型三种。审计人员在做出审计判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判断错误的风险,但承担风险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对待风险的态度。

其实,审计人员的知识差异影响审计判断偏误。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它是由人们所知道的事实组成,这些知识一般可以用语言进行交流,它可以采取抽象和意象的形式;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是指人们所知道的如何去作的技能,此类知识很难用语言表达。因此,程序性知识也就是智力技能,即完成各种智力程序的能力,而程序性知识是长期实践逐步积累形成的。所以,审计人员要进行审计判断,这两方面的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二者都是影响审计判断偏误的因素,不过后者影响更大。

第三,审计人员的经验差异影响审计判断偏误。一些研究审计判断的西方学者(比如Libby,1995等)把经验作了更加广泛的定义,认为经验是包括第一手和第二手与任务相关的能够提供在审计环境中学习机会的广泛的境况,它通过技能的形式影响审计判断偏误。Marchant(1990)也指出,间接经验形成一般知识,直接经验形成具体知识。依此就可以比较好地解释为什么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能够作出正确的审计判断,因为他们具有比较高的技能,而这些知识又需要长期审计实践的积累。

第四,审计人员主观努力程度差异影响审计判断偏误。努力程度是一个主观性最强的因素。在一项审计判断中,审计人员努力与否与努力程度大小都会导致审计判断偏误的不同。努力程度的大小应该是审计判断偏误的直接影响因素。

2.审计判断偏误的客体因素

首先,受审单位的性质。一般地,审计人员对国有公司比私有公司需要更充分、更确切的证据,因为审计报告使用人对国有公司有较大的信任度。

其次,公认审计准则。公认审计准则提供了统一运用审计证据数量及质量的要求,阐明具体审计应达到的目标及达到的目标技术,审计人员若偏离准则的要求,须给以妥善的说明。

第三,法律诉讼与职业管理。倘若发表审计意见的根据不是很充分,则有可能因招致各种审计报告使用人的错误决策而审计人员,同时职业管理委员会(如同业互检委员会)也可能会给以处罚。

第四,审计职业的竞争。审计职业的竞争增加了成本———效益意识,这就使有的会计公司可能以较少的审计成本来完成审计业务,但由此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即对每一具体业务缺少足够的把握。

3.审计判断偏误的环境因素

Libby和Lufut(1993)指出,审计判断偏误的环境因素包括:判断指南和技术辅助工具、多层组织的背景、责任关系、连续的多期的判断任务以及为了得到一个好的绩效的相当程度的货币激励、时间压力等。无疑上述环境因素都会对审计判断偏误产生影响,但这些因素基本上局限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范围比较窄。事实上,审计人员做出审计判断不仅要受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事务所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行业状况和社会环境等。因此,我们认为,环境因素应包括影响审计判断主体和客体的各种环境因素,既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环境因素,也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之外的环境因素。

三、审计判断偏误的形成机制

《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对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进行记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反映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乃至性格、习惯、心态等个人因素都会被带到审计专业判断过程中,从而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审计专业判断具有主观性特征,这也是它的本质属性。因为明智公允的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对重要审计事项在合理认知预测基础上做出的准确而科学的审计决策,意味着审计人员所决定采取的审计程序和所选择的审计方法能节约审计成本,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反之,专业判断失误,意味着审计风险剧增,难以保证审计质量和实现审计目标。

导致审计判断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审计人员的所谓理性,但这种理性是有限的。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处理信息和分析具体决策时都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审计人员亦不例外。这些错误包括:不能明确决策问题、不能认识到审计所需的所有相关证据、在获取和鉴定审计证据时带有偏误等。这些错误都是有限理性的结果。

1.高估能力造成偏误

这一偏误是指审计人员过分相信他们作出准确估计的能力,任务越困难,过分自信的倾向表现得越明显。比如,因为审计人员过分相信已有证据的适当性以及他正确解释证据的能力,所以在没有收集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作出判断,认为某账户不会存在重大差错和弊端,而事实恰恰相反。

2.易忆性形成偏误

此项偏误是指审计人员在判断审计事项是否可能发生时往往根据被判断的审计事项是否容易被回忆并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大小。一般而言,形象鲜明或近期的经验更容易被记起来,所以被认为发生的概率较大。比如,在审计人员刚刚完成的业务中,应收账款项目存在许多重大错报,因此就认为所有客户的应收账款项目都很有可能存在重大错报,即便是这种情况相当少见。

3.信息修正偏颇导致偏误

这一偏误是指审计人员以最初的信息作为判断的起点,但随后出现的新信息不足以抵消最初的影响。但随着行业竞争、人员调整等新情况的出现,审计人员往往不能根据新情况对原有结论进行修正,因而以不充分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产生偏误就在所难免。比如,当审计人员对销售与收款循环进行分析性测试时,他以去年的实际偏差率5%作为今年的最初预期偏差率,但自去年审计之后,该循环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员调整,审计人员没能根据当前年度的变化作出适当调整,产生判断偏误也就在所难免了。

4.忽视大样本而造成偏误

此项偏误是指当审计人员要靠多次观察来获取信息时,往往忽视样本量,忘记了大样本通常更准确的事实。由于小数置信律的作用,审计人员只想到小样本中获得的数据同大总体的相似性,而没有考虑因为样本大小不同而导致其代表性的不同,因此在判断时往往高估小样本结果的可靠性。比如,在确定存货的控制风险水平高低时,审计人员只从客户当期记录的一笔业务中抽了4%,并信赖这一样本,从而造成系统性的抽样不足。

5.偶然性平均化造成偏误

这是指审计人员常常错误地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偶然性将使得各种情况发生平均化,也就是说认为随机结果总是随机的。此类偏误的常见情况是:当审计人员检查一系列销售数字时,他可能期望见到随机上下浮动的数字,并会错误地解释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结果。

6.性格缺陷产生偏误

这一偏误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指审计人员过分相信他们做出准确估计的能力,任务越困难,过分自信的倾向表现得越明显,而过分的自信就会产生判断偏误。比如,因为审计人员过分相信已有证据的适当性及其正确解释证据的能力,所以在没有收集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作出判断,认为某账户不存在重大错报,而事实上却存在重大错报。另一方面是指审计人员过分优柔寡断,畏手畏脚,裹足不前,该判断时不判断,导致审计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引起审计判断偏误。

7.联想惯性偏差产生偏误

此项偏误是指如果审计人员曾见到某些审计事项在一起出现,他就会高估这些事项总是一起发生的可能性。此类偏误的常见例子是:审计人员过去见到当主营业务成本下降时存货周转率就下降,那么现在就不会充分考虑其他原因造成存货周转率下降的可能性。

8.频率判断偏颇导致偏误

此项偏误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判断时,忽视了某种情况在整个总体中出现的相对频率,从而导致他错误估计这种情况在特定情形下发生的可能性。

四、审计判断偏误的防治措施

首先,提高对判断偏误的洞察力和强化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防止出现审计判断偏误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高审计人员对判断偏误的洞察力。而提高洞察力的主要措施是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其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作为负有经济监督使命的审计人员,应具备如下知识结构:一是会计及其相关知识,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证券和资产评估等;二是企业管理知识,如经济学、组织学、营销、国际贸易等;三是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经济法、税法等;四是相关外语知识;五是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运用以及计算机经营系统的评价。审计人员不仅要在以上学科方面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专业判断。

其次,提高审计专业判断质量。提高审计专业判断的质量,通常要调查审计师意见的一致性程度、审计师对于某项客观情况判断的准确性、审计师在较长时期内进行类似判断结果的稳定性,以及审计人员专业判断出现偏差的程度。它将有助于审计理论工作者以及审计实务界人士及时确定审计工作需要改善的环节,以及是否需要制定补救措施。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会计学教授Trotman认为,在中国,审计人员在某些重要的审计专业判断上的一致性是审计专业判断研究的一个适当的出发点。同时他认为,由于审计专业判断在中国的历史不长,在开始进行这种判断的几年中,审计一致性可能相对较低,会计师事务所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审计意见出现分歧的领域的培训和复核过程上。

第三,牢固掌握审计准则,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审计技术和经验。无论是国家审计准则还是独立审计准则,都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专业判断时须以审计准则为依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原有的审计准则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注意保持和改善执业所需的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及时了解经济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方法、新技术以及审计的发展动态,熟练掌握最新审计准则和实务标准,这样在进行专业判断时就能得心应手,尽量避免判断失误。同时,我国在加入WTO后,审计将逐步按照国际规则执业,由于我国的审计准则和程序与国际上有较大差异,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审计技术和经验能够使我们少走弯路,结合中国的实际学习和借鉴其理论和实践经验有利于提高我国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

第四,提高审计队伍的整合协同能力。面对重大或复杂的审计任务,审计机关需要打破职能部门的业务界限,或组织下级审计机关整合审计力量联动协同作战。存在个体差异而且缺乏配合经历的审计人员被重新整合后,能否做到协调一致、整合联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专业判断的整体功效,快速实现审计目标,颇为关键。审计队伍整合后的联动协同能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审计方案的认识实现快捷与一致;对执行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取证做到主动深入、相互补充、及时沟通;对审计处理包括信息处理达到迅速有效。总之,在实际整合联动审计中,须力争做到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构成合理,思想认识统一,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求同存异,不同个体的专业思维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取长补短,相互协调,使审计专业判断的整体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五,汇众家之长,充分发挥集体判断优势。集体判断的最有效方式是向他人咨询或与他人共同作出判断。由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总是有限的,向他人咨询或与他人一起作出判断可以弥补个人认识的局限性,从而能有效避免或减少个人作出审计判断时产生的判断偏误。另外还可采取相互核查的方法来发挥集体判断优势,当一名审计人员复核其他审计人员的工作时,可以发现其他人出现的判断偏误问题。

第六,增强审计人员对审计政策的把握一致性。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审计方法和程序有长足的进步。各会计师事务所评价其所作的审计专业判断与决策,可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尽管审计专业判断的最为明显的评价指标是所作判断的准确度,但在实践中很少有人会将准确性选作评价的指标,因为在绝大多数的审计项目中并不存在一个一目了然的所谓正确答案并以之作为评价的标准。在有关审计判断的研究中,多个审计师的一致意见是用于评价某一审计师的有关决策质量的最常用的标准。关于审计工作中工作人员意见一致的重要性多年以来在审计文献中已有详尽的论述。例如,“审计人员应有的谨慎程度的标准应参照在类似的情况下,其他审计人员的谨慎程度”(Willingham和Carmichael,1971)。此外,当审计师遇上审计诉讼时,论证其他审计人员(特别是专业证人)在类似的环境中亦会作出同样的专业判断有助于保护审计师,使之免于承担责任。同时,在会计师事务所中,设置诸如员工培训、审计手册及分级复核等制度的目的之一,是提高事务所内部各审计人员所作专业判断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汪国钧。浅析审计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审计,2003,(9)。

[2]肯·T陶物曼(kenT.Trotman),陆正飞,邱寒译。审计专业判断研究:有关研究的回顾及在中国研究的机遇所在[J].财务与会计,2004,(4)。

[3]孙坤。偏颇倾向:审计判断之因[J].中州审计,2004,(5)。

[4]张继勋。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11)。

审计专业判断篇5

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以及审计报告整个审计过程,审计工作的质量就是审计判断的质量。

1.审计职业判断的定义。所谓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为了实现审计目标,运用专业知识,依据相关标准,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审计对象和主观审计行为作出的某种认定、评价、选择和决断。

审计判断的主体是审计人员,审计判断的基础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审计判断的基本方法是识别和比较,审计判断的内容既包括事项判断,也包括审计人员的自身判断,审计判断的结果是一种估计、断定或选择。

审计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就是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除此之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作出专业判断的主要事项或活动和确定具体审计目标、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的会计、审计问题、对初步审计策略的选择、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与评价、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评价、审计意见类型的选择以及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审计判断涵盖了整个审计过程,越是审计的关键之处,越是需要审计人员准确的专业判断。

2.审计人员在职业判断中的地位。在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作出审计结论时,以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方法对审计项目的不确定事项和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经济环境的多变化、审计事项的复杂化,使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很难找到直接的证据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两性”特征加以证明,在寻找客观证据的同时,通常还需要有一定科学性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所以,在审计领域里,职业判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计概念,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它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但作为一种主观性判断,它不仅要受所收集信息的影响,还要受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其间既涉及审计事项,也涉及审计人员的行为,判断对象的复杂性及判断标准的模糊性决定了审计职业判断的复杂性,使审计职业判断充满了变数。审计人员是审计判断的主体,是审计判断中十分重要的要素。从整个审计过程来看,所有的审计判断都是由审计人员的活动,审计判断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因此,对于审计判断绩效而言,审计人员的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一旦在某一具体事项的分析判断上出现失误,就可能会作出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的审计结论。因此,明确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审计人员合理判断的保证条件对审计行业来说非常重要。

二、审计职业判断与会计职业判断的比较

虽然在会计和独立审计实务中都要运用职业判断,但是由于会计和审计职业特点不同,所处理的业务特点不同,两种职业判断的概念、运用、目的及对判断者的要求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尤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两者的区别就更加明显。

1.审计职业判断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独立审计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而许多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处理方法的选择,报表中披露哪些信息也要由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来确定。注册会计师对报表进行的审计,实际上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由于客观局限性,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审计对象的真实面貌作出完全的评价,因而注册会计师即使依据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也并不能保证发现被审计单位所有的错误和舞弊。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职业判断,在编制和实施审计计划时,力求使会计报表中没有更大的错误与舞弊;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应考虑被审计单位和客观环境对存在的错误与舞弊的影响,发表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

2.审计职业判断对判断者要求更高。两者相比较而言,会计职业判断之标准和目的更为明确,而审计职业判断除了依据专业标准外,在较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经验,通常没有非此即彼的选择。比如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时,有许多的风险水平可供选择,也不存在出现某种情况就选择某一相应风险水平的情况。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一刻也离不开职业判断。因为每项审计业务都有不同的特点,涉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等诸多因素,用一个不变的数量指标来规范种类繁多的审计业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审计专业判断对判断者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审计、法律等相关专门知识。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一位经验丰富而机警的审计人员能很快地浏览一页记录并马上发现异常情况,准确地指出问题所在。这种诊断并无任何不可思议之处,审计人员只不过是综合运用了他的会计知识和经验来评价信息的可信度。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三、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

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是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积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增加执业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审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广博的知识可以为作出恰当的审计判断提供有效的保证,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就应该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审计技能和政策水平。同时,还要有目的地锻炼审计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风险意识,在处理问题时力求全面,尽量消除主观偏见对审计判断的不利影响。注重执业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专业判断水平的高低与实践经验的多寡密切相关,丰富的经验是判断准确的重要因素。因此,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要经常作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互相交流执业经验,探讨出现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判断思维能力,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判断的准确性。

2.加强风险意识,努力开展风险导向型审计。由于现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业务也日趋复杂化。在这种经济环境下,现代审计普遍采用抽样的方法来进行审计工作,但抽样审计技术无法保证发现被审计企业的所有错误和舞弊,所以审计人员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规避机制,设立风险基金,在进行审计判断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力求最大程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3.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体制。对于改变审计人员靠被审计单位养活的管理体制问题,可采取设立中间机构的办法来解决,即设立一个中间机构由其向被审计单位收取审计费用,负责为被审计单位选取事务所,同时对审计人员所得出的审计结论负有监督责任,承担监督义务。审计人员及中间机构都要对审计结论负责,中间机构要根据工作质量对事务所进行评级,同时也要受相关利益者的监督。

4.改善审计判断手段,重视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审计人员应加

强对分析性复核的重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加深对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重大方面的关注和了解,提高应有的执业敏感性。在审计的全过程中,应合理地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分析会计报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合理性,分析不同期间的可比信息及行业其他单位可比信息的趋势,与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数据相比较,准确把握和发现重大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错弊,有效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

5.注重对非会计信息的评价。为了准确、有效地发现重大会计错弊,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目进行审计时,必须注重对非会计信息的利用。要注重对企业管理者素质、企业经营发展前景、主要供货商及客户变化的了解,注意企业经营环境及行业准入限制的变化等影响会计报表公允反映的普遍性因素,同时还要注重对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及其变更的原因、企业异常交易、关联交易以及期末时点附近的交易等影响会计报表公允所反映的特殊因素的评价,对企业的异常经济行为和超过其获利能力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以发现企业的舞弊行为。

6.明确审计责任,建立审计质量控制系统。在民间审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质量控制准则是专门为控制审计质量而对会计师事务所作出的管理性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质量控制系统,明确审计责任,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

四、总结

审计专业判断篇6

审计人员相对于被审计单位而言存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审计和被审计单位的关系中,被审计单位依然拥有信息上的优势,审计人员则处于劣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表示意见,只能借助于他们的专业知识及经验进行判断。

二、会计方法的可选性

我国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业务的具体状况对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选择。这就更加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由于会计人员判断失当导致会计政策选择不恰当,都会导致会计信息不可靠。因此,审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报表审计时,不可避免的要对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恰当性作出再判断,以验证会计人员所做的判断的合理性。

三、现代审计模式需要大量运用审计判断

在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广泛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同样需要运用审计判断。实施的新审计准则规定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首要必要审计程序,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全程关注,不仅要求注册会计师具备很高的专业技能水平,还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判断力。

1.注册会计师在运用审计判断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及经验不足。作为一个审计人员,首先应该具备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熟悉各项操作规范。同时还要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会计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审计判断的正确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

(2)审计人员道德素质不足。作为一名审计人员,首先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审计时做到客观公正。然而,一些自身道德素质差的审计人员见利忘义,在审计时加入了个人私利,使得审计结果出现重大失误,致使审计报告失真。

(3)审计人员的自身独立性问题。独立鉴证是审计的核心,独立性要求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中以及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委托单位和其他机构。因审计人员受到自身利益和外界事物的干扰,进而影响到审计判断的公允,这就使审计判断很难客观公正,使得审计结果出现差错,给相关利益方造成损失。

(4)市场环境对审计判断的影响。随着审计机构的不断增加,加剧了事务所之间的业务竞争。由于审计职业的竞争,增强了成本效益意识,这就使有的审计机构只看重审计效率,往往略去应有的审计环节,从而导致审计项目不能按正常的审计程序进行,造成取证不足或不准,影响了审计判断的质量。

(5)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判断影响。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关系中,被审计单位依然拥有信息上的优势,他们控制着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和披露上的主动权,他们在披露会计信息时,会表现出明显的自身利益导向。审计人员则处于劣势,审计人员不可能审查到所有的相关信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的不确定,容易导致审计单位的审计判断出现错误。

2.审计判断问题的解决措施

(1)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审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定期开展后续教育,不断接受最新知识;组织开展审计问题研讨会,加强审计人员之间的交流;加强审计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风险意识,在处理问题时尽量消除主观偏见对审计判断的不利影响。

(2)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使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得到提高,使审计人员知法懂法,有利于减少审计犯罪,提高审计判断正确率。

(3)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加大审计人员的责任认定。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时,应该依据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建立健全本所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有效地保证审计判断的质量,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明确审计人员审计责任,对审计人员实行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对审计人员审计判断质量考核以及审计目标责任考核,对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程序、职业道德等方面形成有力的制度约束机制。

(4)加强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保持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从而实现实质上的独立,使审计专业判断不受外部因素干扰。可以考虑对审计付费形式进行改革。比如设立一个中间机构,按照审计收费标准向被审计单位收取审计费用,并负责为其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结果实行监督,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审计人员及中间机构对审计结论负责,这样通过建立一种权力制衡的机制,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5)加强行业监管。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造假行为,首先要保证政府、行业监管部门监管到位。加大监管的力度,继续制定和完善检查、惩处一系列规章制度。

(6)加大对被审计单位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审计判断的错误很大程度上是被审计单位的原因。被审计单位掌握着原始的会计信息,同时有掌握着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利益,因此,一些被审计单位会利用其优势和便利,为审计单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又或者利用经济相威胁,使审计人员做出错误判断。因此,应加大对被审计单位的监督和处罚力度,使被审计单位在违法后受到严重的处罚,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 鹏:避免审计判断偏误并增强其有效性初探,现代财经,2012,2:56-60.

[2]付同青:论审计职业判断,商业经济,2010,12:46-48.

[3]董凤莉 刘 晔:审计判断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11,33:118-123.

[4]李 艳:审计专业判断及其改进策略,财经界,2012,3:256-257.

[5]杨明增、张纪勋,经验、努力程度对审计判断偏误的影响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0,13:151-158

[6]谭嘉玲,浅谈审计专业判断及如何进行改进,现代经济信息,2011,21:154

审计专业判断篇7

关键词:职业判断;职业判断能力;职业判断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12-0031-05

能力是人们具备完成某种活动或实践、达到某种预定目标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直接影响活动或实践的效率。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顺利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作为对会计信息可靠性提供合理保证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质量的审计意见来自注册会计师正确的职业判断,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越强,审计意见的质量越高。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是由一系列的审计职业判断组成的。几乎可以认为一个审计项目中包含有很多个大大小小的职业判断,例如,注册会计师在签约前应当全面了解未来客户的情况,以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再确定是否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因此,在作出是否接受审计委托的决定之前,一方面要考虑委托人的品质、经营失败的可能性、潜在客户与前任注册会计师的纠纷情况及其原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风险程度、历史遗留问题对当前财务信息的影响等。另一方面还要评价自身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专业判断以外的一般性业务判断,可能凭借常识与普通的业务知识,在预设的固定思维模式下极为自然地产生。但审计职业判断必须体现职业谨慎态度与合理关注的要求。因为作为一种专业服务和社会责任重大的鉴证服务,审计服务是一个相当主观的过程。一旦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出现偏差,出具了不恰当审计意见类型的报告,致使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作出了错误决策并给他们带来损失时,这些使用者就会追究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并要求赔偿其损失。因此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审计意见的质量,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模式

系统论认为,若干事物按某种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一个系统,就会产生出它的组分和组分的总和所没有的新性质,这种性质只能在系统整体中表现出来,一旦把系统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便不复存在。这就是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原理,即整体多于部分之和。整体突现性原理认为,系统的整体质是由元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质的飞跃。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每一个审计小组看成是一个系统,该系统由数名彼此具有不同专业知识、学历和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及其他从业人员构成,根据委托事项的特点及已经掌握的情况,按照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社会经验和个性特征等组成一个职业判断能力强的新审计小组,这个小组中如果有一个成员不与其他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或者发生审计成员的调配,就很有可能导致职业判断结果的错误,这就是整体突现性原理在审计中的应用。用公式表示如下:

W≠∑Pi

公式中,W为审计小组的职业判断结果,Pi为审计小组中每一个审计成员的职业判断结果。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是在一种存在动机、约束、成本、收益、风险及其他因素的环境中进行的,而这些因素对于职业判断的过程以及注册会计师作出判断时所处的立场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都要求审计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保持职业谨慎,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针对识别出的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错误或舞弊迅速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并与审计小组中的其他成员沟通、交流发现的错误或舞弊程度以及应对措施的恰当性,将个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融入并转化为审计小组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如果在执业过程中粗心大意,不注意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疑点和线索,则很有可能因没有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错误或舞弊而导致审计失败。

在实务中,从审计客户的选择到审计成员的挑选,从计划审计工作到审计程序的确定,从审计证据的取舍到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从重要性水平的评估到确定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等,总是离不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例如在确定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时,注册会计师对于“重大”“非常重大”和“广泛”概念的判断就极为重要。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四种类型中,保留意见与无法表示意见、保留意见与否定意见之间的界限往往存在一定的主观判断性和模糊性,不同的注册会计师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能会作出不同的职业判断结果。因为单笔交易或事项的错弊金额可以确定,而根据抽取样本的结果推断总体的错弊金额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尽管“充分性”的审计证据能够增加合理关注的程度,然而,对“充分性”的理解不当也会产生职业判断的偏差,而且某些意外的情况也可能使职业判断出现偏差。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首次作了明确要求,准则规定,在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一段中应写明“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面对被审计单位复杂的经营环境和经济业务,审计中每一次的职业判断都是建立在一个个细小的审计发现或审计证据基础上的,而且一项职业判断的结果可能会成为后续判断问题的基础或一部分。因此审计中的职业判断必须是一个团队决策过程。

现代行为科学认为,行为主体的行为模式是由于自身需要与外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产生某种动机之后通过一系列行为达到目标的过程。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属于人类行为的一个领域,既遵循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也包含其特定的内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模式可以用图1表示如下。

从图1可以看出,注册会计师在考虑社会责任和自身发展的前提下,分析外界环境的变化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遵循执业标准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独立、客观、公正地作出职业判断,并向着一定的业务目标前进。业务目标实现与否都表现为一定的审计结果,即审计意见的质量。审计意见质量的好坏又反馈给注册会计师,接着进行新的职业判断过程,如此循环反复,直至业务目标实现。

由此可见,每一个审计小组都是一个结构合理、沟通顺畅的整体,恰当审计意见的确定需要审计小组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如果情况比较复杂,注册会计师可与利益相关方进行讨论,预防和克服职业判断偏见,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群体决策,确保审计意见的质量。

二、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的对象主要是会计信息及其他业务活动,而会计信息的形成又带有许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会计估计的成分,要对这些模糊的信息作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就需要注册会计师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一个审计小组的职业判断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用能力素质模型表示如图2。

在影响一个审计小组职业判断能力的因素中,既有显性影响因素,如:知识和技能等;也有隐性影响因素,如:价值观念、社会形象、敏感度、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决策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和风险偏好等。显性影响因素露于水面之上,容易识别,这完全可以从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考试科目中得到印证。隐性影响因素隐于水面之下,很难直接看到,而这些因素正是衡量一个审计小组执业判断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价值观念和社会形象方面,审计小组很清楚地认识到注册会计师行业肩负的社会责任以及社会公众的期望。在敏感度和沟通能力方面,审计小组对自身在与潜在客户、现实客户交换信息、交流看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能够敏感地扑捉。在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力方面,在复杂环境下,审计小组执行鉴证业务可能会遇到新问题、新情况,面对新问题、新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能够及时将它们处理好。在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审计小组能够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异常现象,并将其迅速地反映给大脑,以便和其他信息结合在一起考虑。在决策能力、风险偏好方面,审计小组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与承担的风险水平相适宜的决策。

可见,上述能力素质模型清楚地表明,一个审计小组的职业判断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这种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与其综合素质密切关联、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说审计小组的综合素质才是提升职业判断能力的根本基础。

三、提高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

在公民监督意识逐渐增强、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经济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众投资者不再完全依靠自身的能力搜取有关信息,而是更多地依靠财经报道、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等来获取。因此,如何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审计意见的质量,不仅是大众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内容,也是业界亟待研究的课题。鉴于上述能力素质模型中分析的影响因素,我们提出的提高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

审计小组成员专业结构的合理配置,有助于其所属会计师事务所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质量并不完全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的主观努力,还深受委托单位的内部控制及信用状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以2007年底百家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的平均数为基础①,计算分析专业结构占从业人员的百分比,分析结果如下:注册会计师占从业人员的百分比,国际所为11%,国内所为44%。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所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在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审计风险也增加了,而且,由于受专业限制,其所能提供的相关服务业务量有限,导致国内所的年收入远远低于国际所。因此,事务所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专业发展目标,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结构规划,注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战略储备,保证事务所专业队伍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制订相关的制度措施,鼓励中青年从业人员攻读与专业相关联的学士、硕士学位,以调整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结构。对在职攻读学位的人员,事务所给予政策和待遇的优惠。同时有计划地选派骨干人员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进修非相关专业课程,交流实务中遇到的难题,以补充新知识、拓展新视野。通过3年~5年的努力,事务所从业人员的专业结构将趋于合理。另外,也可以通过招聘理科、工科院校的毕业生来调整从业人员的专业结构。但是,招聘新员工不仅会产生较高的成本,比如,花时间熟悉新环境,了解事务所的客户,与新同事进行交流,掌握审计准则和事务所的规章等,而且可能产生较高的风险,比如,合同期满跳槽等。可见,不断加强学习和积累实践经验是提高注册会计师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是建立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既有经验之上的,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个人经验的积累,总是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建立能够留住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对完善审计小组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尤显重要。同时,较高职业判断能力的甄别也具有模糊性,不同的人即使有同样的数理知识也未必能得出相同的判断结论。因此,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注册会计师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对事物的认识和辨别能力,在审计执业过程中进行恰当的职业判断,为最终形成高质量的审计意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为了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诚信建设,规范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行为,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准,维护注册会计师职业形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将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是否遵守《指导意见》,作为业务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在第七条中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时应当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不得因任何利害关系影响其客观、公正的立场,并就可能影响独立性的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因素在《指导意见》的第八条中给予了明确的表述。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强化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力度。然而,注册会计师行业对外提供的是受托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业务,有无客户委托鉴证和提供服务决定着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有限,而有证券业务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较多,争抢客户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有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个别审计业务不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例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自2004年开始实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对全国6 000多家事务所进行了执业质量检查。截至2008年度,共检查出存在严重问题的事务所137家和注册会计师243名,并给予了公开谴责;对435家事务所和623名注册会计师给予了行业内通报批评②。检查结果显示:有的会计师事务所没有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修订完善审计操作规程;也有少数会计师事务所的个别审计业务,存在没有实施必要审计程序或审计程序实施严重不到位,没有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审计结论不恰当等问题,业务质量控制存在系统风险。鉴于质量检查中查出的问题和职业道德建设的状况,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应当分别采取适当措施来强化职业道德建设。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现行《指导意见》的具体内容,比如,增加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违反《指导意见》的内容,在原有行业自律性惩戒(视情节轻重给予强制培训、谈话提醒、公开谴责、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等)的基础上,增加注销职业资格,5年内不得从事注册会计师行业。事务所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治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来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比如,在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立薪酬委员会、质量控制委员会。薪酬考核委员会负责评估合伙人、部门经理、员工的绩效,制定和监督合伙人、部门经理、员工的薪酬计划,制定利润分配等收益计划。事务所的利润分配是衡量薪酬委员会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它在发挥激励作用方面比组织形式和股权结构具有更直接的效果。建立以绩效考核结果为基础的利润分配制度有利于从业人员的稳定性和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质量控制委员会对每个合伙人和每个项目的质量实施独立控制,以避免因专业问题的个人独断而产生的职业判断严重偏差。注册会计师除了应当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执业和判断之外,还应当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在学习和探索中提升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准则要求的判断和估计日益增加,企业管理层进行财务舞弊的动机和压力也日益增大。这些变化导致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风险日益增加。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审计模式发展的新生阶段,它主要是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计划,并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它要求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而且还要对产生重大错报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用以确定注册会计师实施实质性程序的重点和范围,以及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和性质。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过程中,就涉及大量的职业判断。为此,注册会计师必须本着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谨慎作出每一次判断。被审计单位复杂的经营环境和经济业务均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2009年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科目改为“6+1”模式,6科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新增科目),并在有关科目中相应增加测试考生应当具备的包括企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筹划、管理及其运营环境的知识,信息技术应用与评价、职业道德等基本知识;1科考试科目为综合测试,主要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要求,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注册会计师职业环境中能够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能力,并测试考生“保持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等综合能力,包括智力技能、技术和应用技能、个人技能、人际和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等。修改后的考试科目对注册会计师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作用。

另外,对职业判断中可能产生的错误进行控制也需要注册会计师的综合能力。就一个审计小组而言,审计小组中每一个人的智慧一般不会超过多个人的智慧,且多个人掌握的信息也比一个人掌握得多,因此为了控制审计风险可以采取群决策方法,因为审计小组群体成员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意见的质量。在采用群决策方法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运用头脑风暴法允许每一个成员在信息的获取、信息加工和单独判断中具有独立性;二是运用共同研讨法从审计小组中精心挑选具有不同个性和专长的人组成最终决策组,沟通和交流信息,最终确定审计意见。运用群决策方法能够较充分地发挥审计小组成员的综合能力,有利于确保审计意见的质量。

注释:

①根据中注协披露的2007年底会计师事务所百家信息整理。

②2009年5月26日,中注协的监管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张其镇.论CPA职业判断质量的改善措施[J].企业经济,2007,(11).

[3]陈靖,余春江.审计师选择的协同效应与范围经济假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6).

[4]张继勋,刘成立,杨明增.中国审计判断质量的实验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6).

[5]汤胜.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2).

[6]武晓玲,王海东,周水龙.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3).

[7]郭化林,梁若英.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9,(4).

[8]王利红.注册会计师职业技能考试的价值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A Research on the Method Promoting Our CPA'S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Judgement

Dong Liying1 , Wu Lingling2

(1. Accounting School,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2. Periodical Office, Hebei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Abstrac: CPA'ability of professional judgement influences quality of audit opinion.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CAP'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judgement is the complex quality of the accounting term. To improve CPA'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judgement, we should perfect increasingly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employees, strengthen their professional moral standard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mplex capability.

审计专业判断篇8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判断;质量;重要性;影响因素;改善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把我的基础上,判断识别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集中审计资源于相应的实质性程序,降低审计风险到可接受水平,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审计判断,又称审计职业判断,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人员面临不确定情况下,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现有职业规范的框架下,做出的分析、估计、选择和认定。

1 审计判断的重要性

(1)审计判断质量直接影响审计的质量。审计判断贯穿于审计计划、实施和报告的全过程。无论是审计计划的制定、样本的设计和选取,还是审计风险的判断、重要性水平的评估,这都需要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审计人员判断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直接影响到审计意见的发表,影响审计的质量。

(2)职业规范起原则性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等职业规范只是给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供了一个指导、约束、辅助决策的框架。知识经济、信息网络、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计人员要运用专业素养灵活地判断、分析、解决新问题,这就使得审计判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3)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复杂经济环境,使得企业对会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方法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企业为达到上市、保牌等各种目的,会计造假和利润操纵比较普遍,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不高。这增加了审计判断的难度,为保证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和审计风险的降低,审计判断显得更加重要性。

2 审计判断质量的影响因素

2.1 审计主体层面

(1)审计人员的经验。

张继勋等(2008)以判断共识、稳定性和自我洞察力作为审计判断质量的衡量指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一般任务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中,有经验者的共识显著高于无经验者;而在高级任务的分析程序风险评估中,有经验者的共识和稳定性明显高于缺乏经验者。

(2)专家效应。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注重特定领域行业专家的培养和引用。他们不仅拥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运用多方面知识进行审计判断,有效提高了审计判断的质量。

(3)锚定效应。

杨明增、张继勋(2007)采用实验方法对锚定效应检验发现,我国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判断中运用了锚定和调整启发法,查阅上一年度的审计工作底稿有助于提高审计判断的质量。

(4)框架效应。

杨晓磊等(2009)提出审计判断和决策中存在框架效应,财务数据的表述方式不同会改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不良的框架效应会降低审计判断的质量。

2.2 审计客体层面

(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环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环境,从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和环境状况的可获得程度和复杂程度会影响审计判断的质量。

(2)客户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情况。

客户连续聘任同一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则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的了解和熟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明显提高审计判断的质量。

2.3 审计环境层面

(1)审计技术。

西方国家对于审计判断辅助工具的运用已经比较广泛,而我国尚不普遍。借助与审计判断辅助工具,审计人员能有效克制审计判断中的主观倾向,促使自身运用恰当的判断方法。因此,审计判断辅助工具身审计技术的应用,给审计人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提高审计判断的质量。

(2)集体决策模式。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工作是由团体协作完成的,多数的审计职业判断是由集体决策确定的。我国的三级复核制度是集体判断与专家判断相结合的决策模式,是审计师个人判断基础上的多层次判断,使得结论更可靠。

3 改善审计判断质量的建议

3.1 审计人员层面

(1)注重专业知识与审计实践经验的积累。

审计准则等相关规范、审计环境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审计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后续教育,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更新和积累专业知识和行业特殊知识。同时,审计人员应该阅读大量的审计业务档案、参与审计判断的实践,获取审计判断的实践知识和经验。

(2)注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审计人员以独立第三人的身份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合理保证其不存在重大错报,直接关系到报表使用者的利益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审计人员应该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证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3)加强行为心理学的学习。

审计人员的性格、思维会影响审计判断的效果。通过学习行为心理学,审计人员的观察、协调、思维等能力得到提高,对判断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能有更好的认识,能有效克服不良的框架效应等。

3.2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1)积极开发审计判断辅助工具,提高审计技术。

在审计实务中,会计师事务所应该鼓励运用已有的审计判断辅助工具,协调好成本和效益;并且积极借鉴国际上已有的先进经验,组织专家开发审计判断辅助工具,为审计提供技术支持。

(2)充分发挥集体决策和专家判断的优势。

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发挥团队协作的效应;不断完善三级复核制度,明确各人员的责任制,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发挥集团判断的优势;注重行业特殊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使得审计判断更全面,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3 管理机构层面

(1)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等规范。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环境还不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现象比较普遍,存在会计造假和盈余操纵等现象。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的治理和整顿,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立严格的惩罚措施及科学的激励制度。同时,加强会计准则的前瞻性和体系的稳定性;增加审计准则的可理解性、实用性,明确化和相对稳定化,给审计判断提供完备的指导。

(2)适度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但到目前为止,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因为虚假陈述行为而被判需向投资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案例还很少。因此,监管部门应该适度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降低公众的诉讼成本,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李明辉.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1):64-71.

[2]张继勋,杨明增.审计判断及其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9):72-75.

[3]张锋.改善审计判断效果的若干思考[J].财会月刊(综合),2007,(11):64-65.

[4]杨明增,张继勋.审计判断中的锚定效应研究[J].审计研究,2007,(4):43-47.

上一篇:民用建筑施工技术范文 下一篇:施工监理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