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9-29 02:53:06

钢铁企业发展

钢铁企业发展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影响;钢铁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241-01

企业文化是每个企业都具有的特征,是对企业理想、愿望、行为和认识有意义的诠释,代表成员所持有的共同认知。在当代人们思想和意识都有很大程度提升的当下,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提升企业格调、可以凝聚企业员工力量,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效落实,提升企业竞争力,促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伫立和发展。基于此点,本文笔者将在下文中探讨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根据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部分。在此探讨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关系,参考斯蒂芬・罗宾斯博士的研究,即一个组织的文化,尤其是强文化,会制约一个管理者设计所有管理职能的决策选择。可以说明,企业文化会对企业管理产生影响,促使企业管理职能发生变化。那么,企业文化是如何影响企业管理的呢?

1.企业文化影响计划。 企业所制定的计划通常包含多个变量,如风险度的高低、制作主体人数、管理者参与环境扫描的程度等。而企业文化会对计划包含的这些变量影响,促使所制定的计划有某种程度的风险、某种程度的管理者参与环境扫描等,促使计划以企业文化为基础。

2.企业文化影响组织机构。 企业文化对组织的影响,主要是影响雇员工作中应有的自程度、任务应由个人还是小组完成、部门经理间的相互联系程度等相关方面。如此,组织机构以促进企业良好发展为目标,有效的落实各项工作,促进企业良好的发展,并且继承和发展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影响企业领导。 企业文化对企业领导的影响,主要是关心雇员日益增长的工作满意度的程度、领导方式、建设性意见等。通过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领导则会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优化、合理落实各项工作,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4.企业文化影响管理控制。 企业管理的有效落实可以促进企业良好发展。企业文化作为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企业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了促使企业管理的有效落实,应当基于企业文化来调整和控制雇员控制自身言行、雇员绩效评价、个人预算超支反应情况等方面,如此才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管理控制作用,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影响。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精神,注意构建企业文化并积极发展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在开展和落实经营业务的过程中受企业文化影响,为良好传承和发展企业文化,遵照企业文化要求来经营各项业务,促进企业良好发展。其二,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存在负面作用的企业文化并不罕见。存在负面作用的企业文化是非常容易滋生和蔓延的。因为企业经营不良、经营策略转变、企业领导思想偏差等诸多因素都可能产生具有负面作用的企业文化,其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就会导致企业经营业绩下降。

二、我国钢铁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中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企业文化作用的发挥,不利于促进企业良好发展。对此,以下对我国钢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探究优秀企业文化的塑造做铺垫。

(一)重视生产,忽视人员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钢铁企业为了可以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良好发展,不断提高生产指标,相应的企业任务就是完成生产指标。此种情况下,企业将关注点落到生产活动上,对员工提出严格的、苛刻的要求,要求员工有效的落实生产活动,为达到生产指标而努力。基于以上内容,可以确定钢铁企业重视生产、忽视人员。因为生产活动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有效手段,所以企业对生产非常重视,不认为员工能够为企 业带来多大的利益。此种错误思想的存在,致使员工不能发挥主人翁精神,负责的、主动的、积极的工作,这对企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重视硬件,忽视软件

因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部分钢铁企业一直在价值判断方面存在偏差。重视硬件,忽视软件就是非常具体的表现。钢铁企业领导固有思想的作用下,认为引进生产设备是非常实在的事情,可以提高生产水平,而引进一套企业文化是比较“虚”的事情。所以,目前我国部分钢铁企业在硬件配套设备非常完善,表面看来钢铁企业形象是非常良好的,但事实上钢铁企业因缺少企业宗旨、企业精神等软件,显得特别空洞,不利于促进钢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三)重视过程,忽视结果

传统钢铁企业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评价标准不明确,无论是生产标准、还是员工评价标准都十分不明确,这使得钢铁企业在落实生产经营上,对生产过程比较重视,但并不重视生产结果,这很可能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佳而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并且流入到市场中,这将影响钢铁企业的发展。所以,钢铁企业只注重“生产过程,忽视生产结果”的情况存在,是企业文 化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其会阻碍钢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良好发展。

三、塑造适应钢铁企业发展的优秀企业文化

综合以上内容的分析,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够促进钢铁企业良好发展。那么,如何塑造适应钢铁企业发展的优秀企业文化呢?

(一)选择适合的有利时机,引入新的企业文化

为了促使钢铁企业塑立优秀的、适合的企业文化,需要选择适合的有利时机,将新的企业文化引入,促使企业员工可以尽快接受企业文化,并逐步被企业文化所影响,为促进钢铁企业良好发展创造条件。对于引入新的企业文化时机的选择,注意以下把握以下几点。其一,在企业创办之初,将新企业文化引入,这可以使企业文化与企业共同发展,可以使企业文化与企业更好的融合。其二,企业生产力低、利润不足、士气低 落及人员流动率 较大时,将新的企业文化引入,在适当的调整企业内部,革新和优化企业,改变企业低迷的情况,可以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重要一部分。

(二)迅速转变观念,优化企业文化

在当前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钢铁企业依旧遵照传统思想,固守成规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然会使钢铁企业被淘汰。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最佳的办法就是迅速转变观念,优化企业文化。具体的做法是:其一,转变价值观的取向。从当前时代特点出发,对市场经济环境进行分析,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比如重视生产的同时重视人员、重视硬件的同时重视软件、重视过程的同时重视结果。通过良好价值观的转变,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且正面的影响员工,促进企业良好发展。其二,确立新的理念。在现代化的今天,钢铁企业要想良好的发展,一定要紧随时代步伐。而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企业确立新的理念,使钢铁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背景相适应,并渗透中国管理思想精华,使其可以促进钢铁企业良好发展。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当下,塑立优秀的、适应的企业文化,可以对企业经营管理予以正面影响,促进钢铁企业良好发展。目前钢铁企业文化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其不能够促进企业良好发展。对此,笔者建议通过选择适合的有利时机,引入新的企业文化、迅速转变观念,优化企业 文化等措施来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如此可以使钢铁企业受企业文化影响而良好发展。所以,钢铁企业塑造优秀的、适合的企业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郭晋炜.试析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

[2] 贾昂杨.试论以企业文化助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5).

钢铁企业发展篇2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国有企业;钢铁贸易;发展;方向

我国的钢铁产业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钢铁产业发展迅速。不过,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钢铁产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为了推动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我国的钢铁企业应加快技术革新,改变原有的经营观念,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产品的竞争力,并积极开发市场,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战略方针,实现市场的多元化。

一、我国钢铁贸易现状

(一)市场供大于求

近年来,随着钢铁价格的持续上涨,我国钢铁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钢铁产量也在不断增大。同时,由于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市场对钢铁材料的需求量降低,且我国取消了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导致国内外市场对钢材的需求减少,钢材市场供大于求。

(二)贸易结构高进低出

目前我国出口的钢铁产品质量较低,与进口钢铁产品的质量不相匹配。例如,我国2010年进口钢铁产品中技术含量较低的棒线材比重占4.2%,远小于我国出口钢材32.8%的比重。这种高进低出的现象,是由我国钢铁工业产品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其对我国的资源环境也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钢铁产业目前还存在产能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过低等问题。前者使得我国低技术含量钢材产品的产量过剩,严重浪费铁矿资源;后者则令钢铁企业数量过多,导致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较为全面的生产体系。

(四)资源压力与环境压力增大

由于国内钢铁企业数目与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我国铁矿石资源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此外,由于目前我国的钢铁产业对能源与资源的消耗较高,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较高,因此,我国钢铁产业面临的资源压力与环境压力在不断增加,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挑战

(一)企业经济效益较低

近几年,我国钢铁行业由于产能过剩、成本升高等问题,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持续下降。目前我国的钢铁企业对高新技术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难以稳定生产大批量的高附加值产品,导致产能过剩。此外,我国钢铁企业在管理上也存在问题,其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人才招收与管理也不够严格,从而影响企业的稳定运行,造成企业的亏损。

(二)市场竞争力较低

自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钢铁行业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随着钢铁行业的发展,各国都加大了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快了对钢铁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改进,使得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产量不断攀升,从而加大了国际钢材市场的竞争力度。此外,由于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阶段较为落后,大部分企业掌握的生产技术与工艺不够先进,导致我国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较低,不利于我国钢铁贸易的发展。

(三)市场供需关系失衡

面对国际市场对钢材需求的降低,我国钢铁产业没有加大对钢材产量的控制力度。许多地区与企业依旧在加大产品的生产力度,导致钢材市场的供需关系失衡,钢材的生产总量远远大于市场需求,从而使钢材价格持续下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收益与钢铁产业的发展。

(四)能耗过大,污染严重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不小的进展,近十年间,我国的钢铁生产能耗逐年减少。但是,由于技术与设备的落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不够完善,导致钢铁产品的生产率较低,使得我国钢铁产业对能源与资源的消耗远大于国际水平。此外,由于某些产能较低的生产技术与工艺较为落后,其对原料的利用率不高,导致生产中产生的废物较多,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三、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钢铁贸易的发展方向

(一)深化体制改革,加强企业管理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企业各部门要严格服从企业的战略要求,优化企业的运作系统,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将企业的整体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企业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条例,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与职责,理清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此外,我国钢铁企业还要加强工程技术、高端材料等产业的整合工作,形成完善的生产系统,推动企业的集成化发展。

(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要加大企业对技术的创新力度,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第一,企业要提高创新意识,重视技术创新工作,提高对技术创新的投资,持续的资金投入是技术研发工作的基本保证。第二,企业要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招收与培养。首先,企业要提高人才招收的门槛,吸收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其次,企业要重视对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并为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再次,企业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进行自我提升,激发员工的上进心,从而提高员工的从业水平。第三,企业要加大技术的创新力度,以“节能减排、保质提效”为原则进行技术优化,加强技术的节能改造,降低生产的污染排放,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并提高其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

首先,我国的钢铁企业要加快生产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提高高端钢铁产品的产量,改善行业的产品结构。随着钢铁行业的发展,我国钢铁企业需要进行产业升级,改进生产技术与工艺,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企业的竞争力。钢铁企业要在保证粗钢产量的同时,加大对高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既要保证国内的房屋、高铁等基础工程的建设,又要改善钢材出口的现状,提高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比重。其次,我国的钢铁企业要改变经营模式,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企业要改变“以廉取胜”的经营理念,采取“以质取胜”的经营模式,要改变“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将竞争的重点由产品的价格转为产品的质量,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我国的钢铁企业还可以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形成独特的品牌,以品牌效应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

面对形式严峻的钢铁贸易现状,我国的钢铁企业要想赢得更大的发展,就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开拓市场,实现钢材市场的多元化。“引进来”战略是指企业要合理引进国外的资金与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理念,增加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走出去”战略是指企业要通过对外投资,就地进行生产与销售,从而绕过贸易壁垒,扩展企业的市场范围。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相结合,一方面有利于我国钢铁企业引进人才、资金与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外投资推动钢铁产品的出口,有利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兼并重组,提高钢铁产业的集中度

目前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较低,影响了产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我国的钢铁企业要进行兼并重组,调整产业结构,完善行业的运行规律,减少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其次,要促进国有钢铁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企业投资的多元化,实现企业的市场化,从而提高我国钢铁产业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钢铁贸易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钢铁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钢铁企业必须进行深化改革,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加大技术的创新力度,优化钢铁产品的结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国际市场,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柯西金.我国钢铁企业创新内涵及路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

[2]陶娟.钢铁企业的现状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11).

[3]刘响亮.我国钢铁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5).

[4]王英武.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钢铁企业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5]李秀玲,张静薇.我国钢铁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01).

[6]段富强.国有钢铁企业改革发展与金融政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6(18).

[7]高一兵.新常态下国有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5(12).

钢铁企业发展篇3

[关键词] 环境经营 钢铁企业 可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同理念的当今世界,先进企业无不实行环境经营。在我国,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深入人心,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导向。因此,我国钢铁企业必须及时引入环境经营体系,这是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钢铁企业的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钢铁企业的各个工序都有大量污染物排放:矿石的处理过程中产生各种有害气体和粉尘;制钢工序中产生各种废渣;锻压工序中产生有害废水等。可见,钢铁产业是具有代表性的高耗能产业,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钢铁产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粉尘

目前,钢铁厂对大气环境及周边地区最大最直接的影响是粉尘排放。炼铁系统粉尘的排放量占钢厂总粉尘(烟尘)排放量的50%以上。烧结过程的粉尘主要来源于台车下面的抽风系统(占90%以上)。高炉炼铁工序的粉(烟)尘主要来源于高炉上料、煤气放散和出铁场等。目前我国对钢厂粉尘的排放标准是小于每立方米120毫克。提高现有除尘设备的能力,采用高效的除尘系统以及提高作业率是减少粉(烟)尘排放的主要措施。

2.二氧化碳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煤品质低下客观上决定了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严重。由于在高炉中采用焦炭熔炼铁矿石的过程中会直接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只有减产时其排放量才可能明显减少,电炉炼钢也是如此。据世界钢协估计,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全球钢铁业每年产生约22亿吨二氧化碳,其依据是每吨粗钢产生1.7吨二氧化碳,而全球粗钢产量将近1.3亿吨。虽然200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没有公布,但据2005年的公开数据推算,200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在300亿吨左右。基于这一数字,估计钢铁业22亿吨排放量约占2006年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7% 。可见,高炉炼铁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源头,因此减少高炉炼铁的能源消耗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手段。

3.氧化硫

由于原料条件改善和工艺进步,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每吨钢的氧化硫气体排放量从1995年的9.2kg降低到2005年的2.96kg。但目前国内烧结机基本没有采用烟气脱硫装置。烧结工序的氧化硫气体的排放量占钢厂的60%左右。由于烧结烟气量大,氧化硫浓度很低,处理难度高、处理成本较高。

4.二恶英

二恶英是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这类物质既非人工合成,又无任何用途,但进入人体后,不能降解和排出。二恶英已被确认为致癌物,而且具有生物毒性,免疫毒性和内分泌毒性。由于铁矿石中含氯,在烧结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二恶英。钢厂主要是炼钢的电炉和烧结工序产生二恶英。烧结过程的二恶英的排放控制技术有待开发应用。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尚无对二恶英的监测,也无相应的排放标准。

以上这些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也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多年来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理论上,或是在生产实践上,人们都做了不懈的努力,但为何至今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其原因不在技术,而是在意识和制度。?在4月9日召开的“2010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透露,去年我国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数量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26.6%,其中一半以上是重金属污染事件。由此可以看出,钢铁企业环保意识的薄弱,环境责任的缺失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钢铁企业环境经营体系的建立途径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内钢铁需求较大,产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但钢铁产业所取得的成绩在某种意义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均是粗放发展的结果,事实上,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质量和和物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造成的环境也越发严重,为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我们必须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双管齐下,在宏观上加强环境监管的力度,在微观上树立钢铁企业的环境经营意识和体系。

1.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环境法的保护对象是一个国家管辖范围内的人的生存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包括土地、大气、水、森林、草原、矿藏、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自然历史遗迹、风景游览区和各种自然景观等,也包括人们用劳动创造的生存环境,即人为的环境,如运河、水库、人造林木、名胜古迹、城市及其他居民点等。我国自1973年颁布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来,陆续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1981年)、《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1982年)等相关的保护环境的系列法规和制度。这些制度和法规中都彰显了我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理念,但正确的理念必须辅之以坚实的制度框架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才不至于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两者要做到真正的平衡与协调,国家在宏观上必须进行调控和指导

国家在规划和调整各个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时,就应考虑各地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将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将环境管理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所以钢铁企业分布不能遍地开花,必须依托铁矿等资源建厂,通过钢铁产业布局调整,改善现有钢铁企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逐渐形成与资源和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配置、市场供需、环境容量相适应的比较合理的产业布局;同时钢铁企业的规模也不能大小不一,必须考虑规模经济效应,达到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这是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前提和基础。例如东北的鞍山—本溪地区有比较丰富的铁矿资源,临近煤炭产地,有一定水资源条件,根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该区域内现有钢铁企业要按照联合重组和建设精品基地的要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产能低水平过剩,应根据环保生态要求,重点搞好结构调整,兼并重组,严格控制生产厂点继续增多和生产能力扩张。对首钢实施搬迁,与河北省钢铁工业进行重组。

2.树立钢铁企业的环境经营意识和体系

经济的发展不能以浪费资源为代价,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后,这是人类历史付出了莫大牺牲才得来的科学共识,而环境的主要污染主要大量地来自企业活动,企业是最大的资源浪费主体。要治理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文明生产,企业首当其冲,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那种大量消耗和浪费自然资源同时又破坏环境的传统生产方式,树立企业的环境经营意识和体系。对于这一点日本钢铁企业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1970年新日本制铁公司为解决环境问题就建立了环境对策委员会,1971年设立了环境管理部,1996年公布了环境宪章,确定了环境经营的基本方针,为此,对环境有害的各种经营活动都有事先预防措施,维持和改善企业周围的生态系统。从地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制定经营战略;从原材料、制造、流通、使用和废弃全过程考虑降低环境负荷,引导客户和顾客共同进行环保,为建立“环境保护型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比于日本企业,我国钢铁企业近年来也做了环境经营方面的尝试。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最明显的体现。 由于我国钢铁工业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这种“先天不足”决定了减少碳排放将面临巨大挑战。但钢铁行业可以借助国家政策的指导和支持,开发绿色钢铁新工艺和新技术,提升我国钢铁工业整体水平。同时,低碳经济将促进节能环保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对钢铁企业来说,做好碳减排工作不仅是企业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而且也是关系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鞍钢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在鲅鱼圈钢铁新区,鞍钢已经开始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并在2009年开展了风电支撑轧机运行试验,取得初步成果。鞍钢始终非常重视二次能源的综合利用,在各个生产基地都建有trt、cdq、ccpp等节能减排技术设备。2009年,鞍钢还实施重点节能项目9项,实现节能88.3万吨标准煤。

环境保护的多年实践说明,没有民众参与的环保最终很难取得成功。目前,公众环保参与程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从法律与政治上,建立一套有效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机制。特别是没有一个真正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参考文献:

[1]李静江.企业环境经营:面向21世纪的企业经营新动向[j].经济决策分析,2001,(6):79-80.

钢铁企业发展篇4

关键词:钢铁企业;造林绿化;问题;建议造林

20世纪80年代,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首先就是得到万里的支持后确立的[3]。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以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特别强调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钢铁企业作为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部门(系统)造林绿化职能,多年来在厂区绿化、矿山绿化、荒山绿化、小区绿化、公园建设、义务植树、渣山治理、尾矿治理等造林绿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国土绿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更好地促进钢铁企业造林绿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在调研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绿化分会和部分钢铁企业造林绿化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钢铁企业在造林绿化方面取得的总体成效,指出了在造林绿化方面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或困难,同时提出了一些供参考的发展建议。

1总体成效

长期以来,钢铁行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决策部署,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搞绿化的基本方针,坚持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开展厂区、矿区、工作区和生活区等区域绿化,实施了一系列矿山复垦造林绿化工程;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不断提升企业绿化美化水平和质量,为国土绿化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钢铁行业借助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的契机,进一步加大了绿化投入,在厂区绿化美化和矿山造林复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同步发展。基本实现了“乔、灌、草”相结合的以绿为主,绿中求美,“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部分钢铁企业已分别进入地方政府、行业和全国绿委评选的绿化先进行列。目前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18家、全国绿化先进单位12家、全国绿化特殊贡献单位2家。据不完全统计,三十多年来全行业绿化面积达4.5万hm2,其中矿山复垦造林面积累计达到1100hm2,累计参加义务植树2103万人次,植树8580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8%以上。如今,钢铁企业多数单位的厂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绿地率达35%以上,矿山企业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绿地率达30%以上。

2存在问题

2.1绿化理念存在偏差,不利于增加植物绿量

一是出现移植大树、种砍头树、高密度种植和高强度立体配置的情况,既不利于充分展示植物原始自然生长风貌和增加植物绿量,又影响了植物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二是种植较大面积草坪、花木和灌木,缺乏庇荫纳凉、遮风挡雨的乔木,存在绿地不少、绿荫不足的现象,使得广大群众难以亲近森林、走进森林、体验森林。

2.2领导重视程度不同,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了企业的造林绿化程度,由于各钢铁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同,在绿化理念、机构建设、人员配置、土地利用、资金安排等方面均会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企业之间绿化发展不平衡,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也相差较大。

2.3企业经济效益较差,绿化资金面临压力

目前,钢铁企业的绿化资金绝大部分都来自于企业自身筹措,国家财政资金直接补贴的很少。近几年来,受成本因素、政策因素、产量变化、国际贸易价格、下游需求变化、替代产品价格、产品库存变化和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导致钢铁行业亏损较大。据资料统计报道,2015年钢铁企业主营业务全年累计亏损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亏24倍。因此,在钢铁企业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困难情况下,要做好绿化养护,扩大绿地面积,无疑将增加企业的资金压力。

2.4民营企业绿化存在难度,行业绿化范围受限

由于民营企业在管理,福利、组织、市场、资金等方面与国有企业均有所不同,造林绿化以自愿为主,重视程度不一,有的企业绿化较好,有的企业绿化很差,要整体推进民营企业绿化,缺乏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行政措施或调控手段,绿化水平参差不齐,主动参与绿化建设意识不强,造林绿化存在一定难度,使得钢铁行业绿化范围受限,难以横向拓展。

3发展建议

3.1按经济规律搞绿化,走科学经济、节俭为民的绿化发展之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节约为原则,不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不种大树种好树,少种草坪多种树,选少灌溉或不灌溉的树种;乔灌结合,宜乔则乔,宜灌则灌;节水、节地、节材,节约绿化成本,增加绿色发展空间,做到绿化以人为本,为民服务。

3.2适地适树、数量与质量并重、绿化和美化统一

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科学安排造林密度,确保种植数量与植物生长质量,充分留足植物自然生长空间;要坚持做到绿化与美化相统一协调,不能把绿化与美化顺序颠倒,绿化为主,美化为辅,不种断头树、截枝树;尊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多种全冠树,以尽量不修剪和不截枝截冠为原则,增加植物绿量。

3.3加强绿化管护,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继续加强现有绿地的保护和管理,制定保护管理制度,明确管护人员和责任;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强日常巡护,特别是在森林公园等游客较多的地方,要做好森林防火宣传,加强游客防火意识,切实巩固好现有的造林绿化成果。3.4探讨矿区复绿治理模式,还原矿山自然风貌加强矿山的恢复治理工作,努力探讨矿区复绿技术和发展模式,做好矿区详细复绿规划,有条件的地方可充分结合森林旅游、林下种养殖等方式同步发展。

3.5探索具有行业特色和企业文化的绿化模式

借鉴其他行业造林绿化的先进理念和优秀经验,努力探索钢铁系统绿化建设与行业特色、企业文化相匹配的发展之路,深入探索工厂绿化设计理念和模式,充分展示钢铁行业的绿化特点。

3.6加强行业指导与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绿化水平

钢铁行业的有关绿化主管(或协调)部门要继续扛起钢铁行业绿化大旗,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中间作用,努力搭建绿化建设平台,加强对钢铁企业的绿化指导;建立相统一的行业绿化管理制度、约束制度和考核制度;积极加强与民营企业的沟通交流,认真做好绿化服务指导工作,努力带动民营企业重视国土绿化工作,主动参与国土绿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绿化水平,增加绿地面积。

参考文献:

[1]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年)[S],2011.

[2]曲格平.关注中国生态安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236-237.

[3]郭兆红,王国聘.论万里的环境保护与造林绿化思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4-19.

钢铁企业发展篇5

近年来,太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了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营业收入1003亿元、利税96.09亿元、利润63.69亿元,全年不锈钢产量达202万吨。先后荣获全国20家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企业等殊荣。

一、以“要干最好,要做第一”的目标,为建设和谐企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谐企业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进入新世纪,太钢集中力量发展不锈钢,确立了规模大、品种特、质量优、成本低、研发强、效率高、服务好、环保良的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我们明确提出,实现战略目标,既要注重规模,更要注重品种和质量;既要注重硬件,更要注重软件;既要注重物的因素,更要注重发挥人的作用;既要注重学习,更要注重创新;既要注重获取资源,更要注重节约资源;既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环境保护。从起,太钢用短短两年时间成功实施了不锈钢系统改造和不锈钢冷轧薄板扩建改造两个项目,形成了年产10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9月,新不锈钢工程及配套项目竣工投产,太钢形成了年产30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成为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

坚持以“最具竞争力”为目标,深化管理挖潜,建立起包括品种、质量、成本、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综合配套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现了由以利润为中心向以竞争力为核心的转变。全面推行卓越绩效模式,企业资源计划、制造执行系统等信息化系统上线运行,一系列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大力实施和推进,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目前,太钢拥有以不锈钢制造为主的700多项核心技术,其中近100项核心技术具有国际水平。在太钢的销售收入中,新产品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占到5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太钢荣获“全国质量奖”,“太钢牌”不锈钢材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二、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才为宝”,凝聚人心,实现企业与人的共同发展。我们坚持实施人才战略,加紧培养和造就人才。实施“515”(培养50名高级管理人才、100名高级技术人才、500名优秀操作能手)人才工程,坚持贡献价值化,大幅度提高优秀人才的薪酬待遇。目前,太钢优秀科技人员年薪水平达到了本单位人均收入的2-3倍,关键人才达到了5倍以上。坚持每年从预算中安排3000万元的科技奖励基金,对关键课题依其难度设立相应的奖励。至,太钢先后对在产品开发、工艺改进、提高质量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51名科技人员进行重奖。

我们还在全球范围内“借脑”,聘请国外不锈钢专家到太钢讲学和进行技术服务。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联合办学,培养各类高级管理和工程技术人才。同时,选派业务骨干到德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际一流钢铁企业以及宝钢、武钢等国内先进企业考察、学习和培训。加紧建设国际一流的不锈钢研发中心,设立了以不锈钢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太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来,太钢有37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让全体职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始终把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这些年来,我们坚持把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列入每年的企业奋斗目标,职工收入增长幅度始终保持在15%以上。投资5亿元建设了一批功能齐全、配套设备一流的厂区职工生活服务中心和4个职工住宅区,为职工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起实施了“全员健康体检制度”和“全员带薪休假制度”,受到了职工的广泛好评。

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我们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稳定情绪、沟通感情、缓解矛盾、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士气的作用,培养职工的和谐心态和感恩文化,最大限度地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坚持以企业文化鼓舞人和感召人。我们坚持不懈地强化企业文化的传播和灌输,开展全员企业文化培训,使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度不断提高;坚持重在实践的原则,找准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每年组织全员大讨论。先后开展了“用心实践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最具竞争力的企业要从小事做起”“增强责任感、提高执行力、实现精细化”为主题的大讨论,职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畅通民意诉求机制和渠道。我们广泛开展职工思想动态调查,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和需求,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从8月起,开展了每月一次的由公司党政领导、职工代表、工会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民主接待日活动,同职工面对面沟通,及时解决职工反映的问题,受到职工广泛好评和欢迎。

实 施送温暖工程。坚持做到“三个决不允许”:决不允许有些职工生活不下去,决不允许职工的子女上不起大学,决不允许职工看不起病。从起,设立了困难职工救助资金。,救助金额达到万元以上。对于困难职工子女考取大学的视情况每人救助-8000元。以来,先后救助600多人,共160多万元。救助大病特困职工796名,救助金430万元。

三、确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实现企业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以来,累计投入30多亿元,先后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的落后产能110万吨,建成了冶炼废水处理、焦炉除尘、发电锅炉除尘等30项重点环保项目。以来,先后对6座20吨电炉、两座330立方米高炉实施了停产拆除。节约水资源。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建成处理能力为每日15万立方米的工业污水处理工程。又投资4800万元建成全国最大的膜法水处理回用工程,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对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回用,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6.77%,新水用量由的5114万吨降至的2762万吨。

节约矿石资源。近年来先后对自备矿山选矿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将尖山铁矿石采出品位下限从20%降低为15%,每年可多回收矿石79.77万吨,20年累计可多生产铁精矿粉近600万吨,矿山服务年限延长3.86年。峨口铁矿将铁矿石采出品位降低为12%,累计可多生产铁精矿粉460万吨,矿山服务年限延长4.23年。

建设良好环境。先后投入近2个亿,拆除旧建筑35.5万平方米、围墙4.61万延米,改造厂区道路6.56公里,新增绿化面积40多万平方米,厂区内1万平米以上的草坪就有十几处,初步建成生态型花园式工厂。

钢铁企业发展篇6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合作能带来产业迅速发展以及产业全球化,供给侧改革解决钢铁产业疑难问题,使钢铁产业适应世界需求,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促进国际合作,使钢铁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一、钢铁业适应供给侧的思路

2015年我国钢铁行业迎来了近二十年的低谷,为了改善钢铁经济,国家事项供给侧,促进钢铁经济的发展。供给侧最终不仅实现了成功,还改变了我国钢铁行业的进一步下跌,促进了我国钢铁经济与世界接轨。

钢铁行业最终能够摆脱了钢铁行业逐年下滑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供给侧与我国的钢铁企业相适应。供给侧通过五个方面来最终实现了我国钢铁行业的改革创新。

首先,使钢铁的产量适应市场。我国钢铁的质量与国外的相比是非常落后的,无法满足当前得社会需求,供给侧抓住这一点,通过提高钢铁的质量重新占领了国内市场。其次,发展新兴产业。钢铁产业借助投资者雄厚的资金发展钢铁业。再者,促进钢铁企业的世界化和全球化。然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完善产业结构。最后,?铁业本身能够抓住战略机遇。

二、供给侧下我国钢铁业的发展现状

(一)缓解钢铁生产过剩取得阶段性成功

供给侧实施首先是解决了我国多年钢铁生产累积下过剩产品,随后将对钢铁业进行整改的相关配套政策和对钢铁业进行调整的相关政策全部出台,保证钢铁改革业全面深化的改革。然后,将钢铁业中的工作内容和先关项目进项督查,保证钢铁行业各种环节长期有限的实施,保证了每个环节工作的正常运行,保证每一部分的工作的正常实施。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供给侧将我国生产过剩所产生的1.5亿吨的钢材处理完了百分之八十以上,为钢铁行业的后续发展解除了疑难问题。后期还对“地条钢”生产产业和相应的生产产业进行了排查,化解了我国钢铁生产过剩的现象,保证了钢铁业的持续发展,增强了我国钢铁的质量,为钢铁企业的发展增加了信心。

(二)调节钢铁价格

在实行供给侧前我国的钢铁市场一直持续下跌,在唐山和兰格地区钢铁的综合指数达到了2000年来的最低,进入了钢铁业的低谷阶段。钢铁供大于求的现象维持数年后在供给侧实施之后迅速得到了改变。

供给侧的实施是钢铁业迅速回升,改变了钢铁业持续十几年的状况。从2015年12月到2017年的6月份钢铁业的最低点上升了百分之七十八点三,迅速改变了市场上的钢铁占有量,使得积蓄多年的钢铁得到了处理,改善了钢铁业的经济效益。钢铁方坯的价格在原来的基础上最低点增加了1700元/吨,增长幅度更是超过了百分之一百四,实现了近年来钢铁业的最高点。

三、促进钢铁产业的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策略

(一)促进中铁向高端化发展

供给侧的实施改善了中国的钢铁的传统发展,在钢铁行业中融入了很多的高科技样啊,提高了我国钢铁行业的新生动力。钢铁行业中融入的高科技研发,增加了钢铁的种类,马钢、太钢、高速动车组、轴原料的生产,为国家将来轴的生产打下了坚定地基础,

中国钢铁行业融入高科技之后为我国未来各行各业钢铁的需求提供了自给自足的前景。尤其是太钢和马钢的生产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打破了钢铁成品由国外长期垄断的现象,提高了我国钢铁行业的快速升级,为钢铁行业长期稳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推进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的开展为我国的钢铁行业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机会。“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实施中需要的钢铁材料都是由我国钢铁行业提供,为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哈萨克斯坦炼油厂的二期设备,中马友谊大桥两种建筑中所需要的钢材料均为我国的钢铁公司所提供,促进了我国钢铁的国际化,推动了我国钢铁公司的发展。

我国的钢铁企业与“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之间相互合作,使我国的钢铁行业迅速的国际化,促进了我国钢铁业的发展。我国钢铁业在“一带一路”的经济合作战略的带领下,逐渐提高在同等行业中的地位,进入了世界钢铁经济的发展链,实现了钢铁经济的国际化,

四、结语

钢铁企业发展篇7

摘要:作为耗用煤炭最多行业之一的钢铁企业,为了其未来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改变原来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向低碳发展模式,只有这样,钢铁企业才能长期存续、长期发展。目前,全球都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枯竭、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特别是我国现在资源已经进入了约束期,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

虽然国家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我们以前从未考虑过的后果,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枯竭以及环境质量下降等,过去这些问题都出现在发达国家中,但是,近年来这些问题已经波及到了我国,并正威胁着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到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发展,工业化进程得以不断深入,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这种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能源高投入,特别是煤炭高投入基础上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

企业为了寻求自身的高速发展,无限制地投入化石能源,这种企业典型的例子就是钢铁企业。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依靠化石资源的高投入,而化石能源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种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会对地球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产生很大影响,进而使得地球上的平均气温升高,有关研究指出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原来升高2.4度左右,这将对地球上的生物产生严重影响。例如,两级冰川融化使得海平面上升,进而导致很多陆地将会被淹没,干旱、洪涝灾害等极端气候问题频繁出现等。

同时,由于对化石能源利用光的不充分,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被排放到自然界中,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量研究证明,这种污染已经威胁到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在过去的几年中,各种罕见的流行疾病频繁袭击着人类,如非典、猪流感等,通过对这些疾病的分析,说明是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才导致了这么多流行疾病的产生和传播。面对这些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实行节能减排已是刻不容缓。

能源长期的高投入同时还产生了资源枯竭问题,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化石能源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上亿甚至更长时间的沉淀才可以做到。但是,自从我们人类学会了使用这些能源开始,就一直在源源不断地消耗着这些很难再生的资源,人们也为了各自的利益,无限制地开发使用这些资源,逐渐导致了今天必须面对的能源枯竭问题。

上述的这些问题并不是单独产生的,而是一步步发生的。无疑,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会加大对化石能源的投入,但却没有考虑由此而产生的一连串反应,首先是化石能源的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向空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的势必将产生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同时燃烧后的化石能源会变成废弃物,被排放到自然界中,长此以往,就产生了今天环境质量恶化的问题,由于企业都有逐利的特性,因此会投入更多的能源,以寻求更大的物质利益,使上述问题更加突出。这样下去,企业发展必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中。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资源约束期,钢铁企业的发展开始面临如何解决能源问题以保证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我们已经证实了这种依靠化石能源的高投入来寻求发展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上述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社会开始经历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巨大变革,开始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开始要求企业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并将其作为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气候之间关系的一条基本途径。

什么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尽量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以使严重的温室效应得到有效控制,并达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目的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状态。

目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需要快速发展,但按照我们过去那种消耗能源的速度来寻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行不通了,因为我们国家本来就是一个能源储备量不多的国家,人均能源拥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51%,本来能源储备量就少,再加上我们以前的大量开采使用,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了。我国的能源分布状况决定了我国钢铁企业必须以煤碳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虽然我国的资源含量中,煤炭还是相对较多的一种,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开采,已经很难维持以往钢铁企业对煤炭的需求量了。所以,钢铁企业为了自身以后的长期发展,必须进行一次低碳革命,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我国能源枯竭的问题,更重要是为了实现自身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低碳经济下,钢铁企业会加快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技术的研究以及加快开发新的清洁能源的研究,只有这样,钢铁企业才能从以往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采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也是由我国的基本状况决定的。由于过去长期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我国近年来的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很多极端天气出现在我国,还有生态环境恶化、粮食生产安全危险增加、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威胁等。在出现这些问题的背景下,我国也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毫无疑问,作为耗用煤炭最大的钢铁企业也必须要转变它的发展方式,以缓解这些由于煤炭使用过多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所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是用最少的能源投入换取最大的物质产出,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单位产出量的煤炭资源使用量,而且可以循环利用那些废热和一些废弃物。这样做既可以减少向空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又可以降低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避免产生更严重的环境污染,还可以达到节约使用资源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要开发新的清洁能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虽然我们可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但这些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总有用尽的一天,到时候钢铁企业也就可以不用太担心它的长期发展问题,因为有新的更清洁的能源可以替代那些化石能源,这将直接缓解我国现在能源枯竭问题。

低碳经济将成为我国钢铁企业未来长期的一种发展方式,会大大推动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并将带动社会的发展,因为低碳经济要求企业时刻要有创新的意识。要创新就需要有新的研发团队,研发出的新方案要有人去实施,可以增加就业,使社会更加安定,并且可以激发更多人的创新热情,最后直接增加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缓解经济危机对企业的不良影响,在这种机制下,低碳经济的选择将成为钢铁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低碳经济选择与践行科学发展[J].中外能源,2009(1).

2、吴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2008(5).

3、鲍健强.用循环经济理念重构传统经济流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4).

4、刘细良.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J].新华文摘,2009(1).

5、谢军安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

6、于天飞.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构想[J].林业经济,2007(5).

钢铁企业发展篇8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发展;应用

身为高科学技术行业关键构成部分的电气自动化措施,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前进,需求慢慢增多,市场挑战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更普遍运用于各个行业。它的发展水平和科技的现代化水平是分不开的。把电气自动化技术使用到钢铁企业中,具有很大的改革意义,由于它不仅能够提升商品的质量、加工速度,更能够提升制造的安全以及经济性,能够有效的保护资源,节省能源。这种技术能够推动钢铁行业的生产情况提高科技改革的发展。

1 电气自动化概述

电气自动化,就是电气项目和电气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普遍运用在工业、加工制作行业、钢铁冶金行业、采矿业等,能够运用到各行各业。不管是一个开关的设计,还是飞机的操做体系,都和电气自动化息息相关。它一般综合于电气项目有关的体系运营操做、自动操做程序、电力电子工艺措施、信息解决方案、研发体系以及经济管制部分。在中国,电气自动化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尽管不断加以创新,不过在各个行业中的运用却很少,但是其设计的范畴更加广泛了,同时获得了很多骄傲的成绩。现在,电气自动化设施以及体系,确保各个行业中制造过程的顺利开展。

2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快速的今天,电气自动化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技术层面,而是上升到另一个理念,即电气自动化系统。

电气自动化体系身为一个一体化的平台,它包含了自动化工程的每个步骤,从策划、执行、检测、开启工作到维修养护等步骤。按照顾客自己的需要,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开展策划,之后经过网络措施对现场装置及时进行监管,确保体系的运输通畅。这样不仅能够降低项目的作业时间,更便利了电气自动化体系以及制造体系、办公体系的能源分享以及资料互换。在电气自动化范围,更多的都是使用个人计算机为根本的用户界面,这样的操做体系能更灵敏的开展用户界面的处置以及维修养护;大多的现场监管体系使用分散式操做,就是把中央操做设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中央处理器、监视体系、远程的监管位置、变频设备等设施接连在一起,把输入以及输出的资料和大量的资料运送到中央操做设备上,能够取得更好的监测成果。现在的电气自动化具有严格规范,推动电气自动化朝着国际、高效的方向发展。这个规范是伴随着OLE for Process Control措施的形成。让全世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制造商统一了他们的编辑语言以及语法。伴随着科技以及设施的改革,并且改革的实现,电气自动化也慢慢的变成现代设施操做以及技术程序操做中不能够缺少的技术措施。从制造线的持续制造措施操做,到单机制造操做,从单个技术目标的测试到最后商品的品质操做,可编程控制器、分散控制系统、FCS、工业电脑等电气自动化措施都具有着关键的作用。

3 我国钢铁企业中电气自动化的具体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从小的电气元件到大的机器设备,都离不开电气自动化技术,组成了独有的钢铁自动化系统。它的功能和性能随着各方面的技术的提高,也在不断的完善、增强和发展中。下面就一些重要的内容做以介绍:

3.1 电气元件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一些电气元件应用范围极广。这些电气元件包括:高压断路器、继电器、传感器、变频器等,它们不但应用于生产工序中,还应用在检测方面:(1)高压断路器由高压负荷开关和高压隔离开关组成,这两个开关的配合,能够切断正常负荷的电流,也能承受短路电流,并能形成自动跳闸,保证电路和设备的安全检修,电源断开后,能进行绝缘下的检测,找出故障,保障了人身安全;(2)继电器是实质上是一种在电路中起着自动控制、安全调节、转换并保护电路的用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自动开关,它有着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一旦出现故障,可以通过自动化控制装置快速切除故障部分,达到防止事故扩大的目的,不仅系统能可靠运行,也保证供电的连续性;(3)传感器是一种将所需检测的数据变换成方便计算的物理量的转换类电气件。它的类型多样,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4)变频器是一种改变电源频率的控制装置,基本采用交流转换成直流,再转换成交流的方式。变频器在锅炉中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有变频补水设备、变频控制设备、变频调节系统、变频调速系统。

3.2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技术的应用

PLC操做设备措施拥有稳定性高,设计简单,方便操做,对工作条件需求不高,和外部装置链接简易的长处,因此在钢铁企业中受到热捧。PLC操做设备措施关键使用在贴水脱硫处置、连铸步骤、转炉加卸物料、吹氧、清除尘灰、出渣、水轮回等程序中,实现各个步骤的自动操做,以便提升炼钢品质,提升了加工速度,减少了工作量,节省了能源,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3.3 各种检测中应用到的电气自动化

由于钢铁企业对出钢品质制定的标准很严格,因此在制造程序中,对测验以及检查程序也制定了强标准。使用自动化措施,能够从原料的选用到品质的监管,每一步都进行检验,品质是制造最基本的。在钢铁企业中,应该先关心制造的条件,由于一线制造工作者是在制造环境中进行工作,并且制造条件的好坏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等情况。因此对工作条件要开展严格的监测,对于制造中释放到大气中的燃气是不是有毒的粉末还是灰尘,还有在制造程序中是不是有渗漏,致使对人身生命出现危害的气体传播到大气层中污染空气,对于这种状况开展自动化测验,在释放粉尘时测验其元素,锅炉材料中瓦斯量多少的测验,回收率测验,加热程序中废弃元素测验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测验,就为了能够减少空气所受污染,促进各个部分都能够符合国家规范。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人工检测存在一定的误差,并且效率低,对检测有着局限性。所以应用自动化的检测技术,在很多环节上做到了精准、精确。比如对轧钢过程中对铸件的尺寸的测量,应用到了红外温度测试仪器,利用红外线将铸件的数据直接扫描并显现成像,减少了误差。铸件表面和内部缺陷的检测,也涉及到电气自动化,可以将一些肉眼看不见的瑕疵检测出来,提高了成品率。此类的技术还有:平整度检测、表面覆盖度检测、表面缺陷检测等。在生产中,电气自动化的技术不局限于此,在这里不能进行详细的论述。总之,电气自动化在钢铁生产的各个环节得以充分地利用,为钢铁企业创造了更高的价值。

4 结束语

钢铁企业使用电气自动化的状态是根据企业自身的本性决定的,由于在策划中不能和真实情况脱节,应该按照企业本身的发展为根本,改善企业内部的自动化体系。必须把思想以及真实状况综合在一起,每一项的改善方案,持续研究以及改革,才可以实现电气自动化朝着市场化以及专业化、安全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宁.浅析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与发展策略[J].中华民居,2011(7).

[2]陈少卫.浅谈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财富,2011(16).

[3]邱东,高国丽,李征燕,等.钢铁企业能源计量与管理系统的实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7.

[4]张有礼,王维兴.钢铁工业能源结构与节能[J].中国冶金,2006.

上一篇:餐饮企业发展范文 下一篇:经济发展方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