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3-16 06:34:16

钢铁企业发展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第1篇

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夺走了数万人的健康甚至生命,环境破坏造成了众多的生态难民,传统发展模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观”。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既是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又是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传统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从资源到废弃物的线形开环系统,表现出高开发、低利用、高排放的特征;而循环经济是参照自然界物质循环模式,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将上游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转变为下游产业的“营养物”或原料,从而形成互相依存的工业生态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无害化和再生。

三、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

中国已成为世界钢铁生产的最大中心和钢铁消费的最大市场。但是,中国钢铁工业还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低水平产能占很大比重等一系列结构性的问题。同时,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钢铁工业是能源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消耗密集型产业,也是最具潜力、最有条件、最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必须以循环经济的发展观念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充分挖掘钢铁工业在能源、水资源、物料利用方面的潜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实施清洁生产,在减量化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

四、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1.发展企业内生产工序之间的循环,水在各个工序内部的自循环及各个工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在本企业内的循环等。

2.发展各个生产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即下游产品的废物返回上游工序,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或者将一个生产厂产生的废物、余能作为其他生产厂的原料和能源。

3.发展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包括向社会提提供民用煤气,在冬季将余热输送供社会居民取暖,以替代燃煤锅炉,利用炼焦副产品作为医药、颜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中间原料,利用炼铁的高炉水渣、炼钢的钢渣、石灰筛下料及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生产水泥熟料,使用报废的铁质废品作为钢铁生产原料使用。

五、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路径

路径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运行质量,结合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等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

路径二:从推行清洁生产入手,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清洁生产目标,把开展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构织一个废物连续利用的“循环圈”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实施清洁生产。

路径三: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

路径四: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延伸产业链。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资源开发、加工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

六、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立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这是对循环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

企业尚未建立完备的基本物质流量表,对于进行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针对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综合性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在企业建立基本物质流量表,企业之间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关联和交换,逐步形成生态型企业网络。

2.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需要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成本,真实反映、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设置经济运行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循环再用指标、废弃排放指标、建设保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指导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使抽象的循环经济具体化。

3.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

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和措施具体化、定量化,纳入干部、职工的业绩考核体系,从而将有关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应有的动力。

4.加大技术支撑力度

企业要强化循环经济领域有关技术研发工作,把重点放在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科技项目方面,尽可能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

5.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只意味着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也不只是工艺、技术、设备等硬件的建设问题,同时需要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和配合。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的社会责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本与公众的矛盾和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要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就要减少利润。生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也存在着与消费者争利的问题。这都关系到企业的精神和文化。企业要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大力营造有利于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氛围。

【摘要】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目标。这对钢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钢铁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时代所需,也大有潜力。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WTO钢铁企业钢铁发展

钢铁工业是民族经济的基础,钢铁产量和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处于重要地位的钢铁工业将何去何从,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从我国钢铁企业的现状出发,结合加入WTO后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析我国钢铁企业将如何发展。

一、我国钢铁企业的现状

钢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1949年建国初期我国年钢产量仅为15.8万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1996年突破1亿吨大关,2003年钢产量超过2亿吨,连续几年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在钢材品种和质量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能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我国钢铁企业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钢产量增长速度加快。据2003-2004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提供的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产钢15266万吨,比2000年增加2416万吨,增长15.8%;2002年产钢18225万吨,比上年增加3122万吨,增长20.67%;2003年产钢22234万吨,比上年增加4065万吨,增长22.38%;2004年1月-2月份累计产钢3905万吨,同比增加3905万吨,增长27.5%。。由此可见,我国钢铁企业钢产量的增长势头强劲,增长速度加快。

2.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坚持以老企业改造为重点的方针,通过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改造,促使了钢铁企业产能增长和结构优化,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如平炉钢产量已由1990年的19.83%下降到1999年的l.44%,2000年已全部淘汰;连铸比由22.3%提高到76%,目前已提高到85%以上。现阶段我国钢铁企业已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宝钢、天津无缝钢管、珠江钢厂等工程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产品结构调整较快。目前我国急需的钢材品种如重轨、造船板、集装箱板、镀锡板等已可以立足国内解决,镀锌板、石油管及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等品种的生产能力及市场占有率有大幅度提高,钢材自给率显著提高,已经提高90%以上。此外,由于国产钢铁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在出口也在不断增加,2003年出口量达到696万吨,同比增长27.5%;出口钢坯147万吨,同比增长10%;材坯出口总量843万吨,同比增长24.3%。另外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钢材产品中约有50%-60%的产品已经具备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30%左右的产品随着技术改造进一步发展也将具备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4.技术经济指标改善明显。高炉利用系数,1999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为2.0吨铁/立方米,比1995年的1.79提高了11.73%;转炉炉龄,1999年重点大中型企业为2715炉,比1995年的1081炉增加1634炉;小型材和线材连轧比,1999年为47%,2000年已提高到50%以上,比1995年的29%增加21个百分点;吨钢新水用量从1999年为28.79m3/t降低到2002年的15.05m3/t,吨钢工业水用量从1996年的232m3/t降低到2002年的159m3/t,水重复利用率从82.01%提高到90.87%;吨钢可比能耗从1990年的0.997吨标煤降低到2002年的0.715吨标煤,在钢产量增长1倍(由6535万吨增长到12764万吨)的基础上,总的能源消耗只增加了31%;吨钢废水排放量下降了58%,年排尘量下降了29%。

5.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有成效。我国钢铁企业除在各主要大企业内部进行组织整合的基础上,2003年又有几家钢铁企业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如2003年8月,南钢集团暨南钢联挂牌成立,实现了经营机制的重大转变;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黑龙江特钢进行了跨省重点行业的战略重组,组建了全国最大的特钢生产企业;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分别与首钢总公司和武钢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通过走联合之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合作内容包括: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的联合采购和运输环节的整合,以求降低采购和运输成本;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联合研发,以求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市场营销的合作,以求市场资源配置更协调,避免恶性竞争)。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经过组织结构的调整,现已组建了一批具有一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我国已是世界公认的钢铁大国,但并不是钢铁强国。虽然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有所提高,但与世界钢铁强国如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相对还比较弱,无论是在企业规模、品种结构、产品质量、能源消耗、劳动生产率还是在技术装备、工艺水平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有:

1.钢铁生产可利用资源方面: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3年9月的《钢材市场需求预测及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的若干建议》报告中产能调研表明,我国钢铁企业利用资源已出现短缺现象,特别是铁矿石。2003年我国产钢量虽然突破2亿吨,但我国国产铁矿石供求缺口越来越大,铁矿石进口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加。据预测,2005年需进口1.8亿吨铁矿石,到2010年我国将进口2.2亿吨铁矿石,将占世界总贸易的45%左右。这将在国际货源、国内港口运输、矿石价格以及企业生产安全等方面给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目前,由于我国钢铁生产的快速增长,已造成铁矿石、焦炭、焦煤等原燃料供应紧张,价格和海运费暴涨,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短缺,铁路运输和港口接卸能力不足,制约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2.平均技术装备水平方面:我国现有技术装备平均单机能力小,技术水平低,部分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不配套,使得生产消耗高、效率低、质量差。目前,我国落后的技术装备仍占较大的比重。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有竞争力的装备约占总产能的50%左右,而其余50%的能力则需改造和淘汰。如炼铁高炉中约有450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属于落后的,约占总能力的35%,其中约有3000万吨生产能力是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属于限期淘汰的;炼钢设备中,转炉约有1200万吨是属于落后的生产能力,占目前转炉生产能力的12%,电炉约有1000万吨属于落后的生产能力,占电炉能力的34%,都是属于限期淘汰的;轧钢设备中,除新建的薄板和热轧无缝钢管轧机外,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装备不到50%,而处于国内一般水平和落后水平的设备超过50%。总之我国钢铁企业的整体装备水平参差不齐,既有较好的宝钢、武钢,也有较差的民营企业。

3.钢铁产品质量和结构方面:质量与国外相比,我国钢质纯净度较低,有害气体和杂质含量较高,性能的均匀性、一致性较差,外观质量和包装质量低劣,并且生产标准相对较低,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实物质量标准的钢材产品数量相对较小。产品结构方面近几年来虽然调整较快,但还存在好多不足,如钢铁的板带比值为42%,而发达国家这一比值为60%~80%;高端板材与高新技术和制造业的市场需求相差7个百分点,需要进口。

4.钢铁产品生产专业化方面:虽然目前我国钢铁产品在专业化方面有一定的改善(如宝钢股份利用上市募集资金投入的热镀锌及电镀锌生产线,汽车用板生产设备系统改造项目、增建热轧酸洗板产品及其精整配套项目,重点生产轿车用板、家电用板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填补了我国高等级薄板空白,使其在汽车用钢、家电用钢、管线钢、集装箱用钢和石油管等方面体现出专业化的趋势,目前已形成以冷轧产品、热轧板卷、无缝钢管、高速线材和钢坯等为主要产品;武钢股份是目前国内冷轧硅钢产品品种最齐全、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也是我国冷轧取向硅钢片和高牌号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的唯一生产企业,其主要在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镀锌板、镀锡板和彩涂板等方面将形成专业化趋势),但总体来说,我国钢铁企业大都是“万能型”工厂,板、管、棒、线、型材等都生产,产品专业化生产程度低。特别是特钢企业缺乏明确的产品定位和主导产品,专业分工不明确,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低,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的降低,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以及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

5.劳动生产率方面:按吨钢消耗的工时计算,国外发达国家生产每吨钢需人工时均低于5小时/吨钢,而我国钢铁企业平均高达20小时/吨钢,从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七分之一,尤其是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更是世界主要产钢国中最低的,比发达国家高4倍多。劳动生产率低下,我国钢铁企业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优势无法体现,加上能源消耗比日本等国高20%左右,钢铁产品生产成本上竞争优势不大。

6.钢铁企业集中度方面:我国的钢铁工业布局散乱,有很多分布在全国各地区县甚至乡镇,就是中国最大的上海宝钢产能2004年预期为2000万吨,也不足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阿塞罗年产量的1/2。目前我国现有钢铁企业约2万余家,其中近50家的大中型企业年平均钢产量不足200万吨,而日本6家钢铁企业年产量就达1亿吨,韩国浦项一家年产钢就达2600万吨,其企业集中度远远高于我国。另外,据2003-2004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结果显示:2003年—2005年,我国钢铁企业中规模大的协会会员企业的高炉炼铁能力增长35%,而非会员企业增长78%,高出会员企业43个百分点。2003-2005年,企业规模大的协会会员企业炼钢能力增长35%,而非会员企业增长122%,高出会员企业87个百分点。钢铁企业集中度低下直接影响到钢铁行业的品种结构调整,无法形成能引领和主导市场的规模能量,降低了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适应钢铁企业向垄断竞争发展的市场格局和钢铁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二、加入WTO后对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已经加入WTO,就必须遵守WTO有关非歧视、市场放开、公平贸易和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基本原则,按照WTO的规则进行经营活动,这必然会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加入WTO,一方面给我国钢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机遇

1.可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如铁矿石方面,我国现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中,97.5%为贫矿,平均含铁量为32.7%(比世界平均品位低11%),且大部分铁矿储量已被开发利用。铁矿石作为钢铁企业生产的支撑条件,国内铁矿石产量不能满足钢铁生产增长的需要,需要加大进口补充,如2000年全国铁矿石原矿产量2.4亿吨,进口铁矿石6997万吨,2003年我国全年进口铁矿石14812万吨,同比增长32.87%。由于进口铁矿石的大幅增长,我国炼铁生产依靠进口矿的比重上升到47.23%,比上年提高5.11个百分点。加入WTO后,国外有大量的铁矿石和废钢资源可补充国内所需,炼钢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得到缓解,有利于我国钢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另外,加入WTO后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市场扩大铁合金和钢丝绳的出口。我国是世界铁合金第二出口大国,主要出口的硅铁、钼铁和硅锰合金为冶金初级产品,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大出口量,使得这种具有劳动密集性特点的产品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同时,金属制品中钢丝绳出口具有优势,目前国内主要钢丝绳生产企业如法尔胜、新华股份、宁夏恒力等企业,其主体生产设备为国外引进,产品质量较好,国际市场的开放可促进该产品出口。

2.可促进我国钢铁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加入WTO后,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减弱,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快现有落后工艺、落后设备的淘汰和有生存价值生产工艺的改造,这无疑会促进我国钢铁工业技术改造速度的加快,有利于钢铁企业的科技进步。同时,为加强和国外钢铁企业的竞争力,促使我国钢铁企业通过组织结构和存量资产的调整,实现钢铁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提高我国钢铁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水平。

3.有利于钢铁企业降低成本、转变经营模式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向一体化方向发展,钢材市场价格将趋于一致。有数据统计,目前世界钢产量己达10亿吨,需求仅为8亿吨。世界性的钢材显然过剩,加之世界钢铁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钢铁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另外,加入WTO后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将与国际钢铁市场的竞争紧密联系,这对转变行业和企业管理层的经营意识,加快传统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及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加入WTO后,会进一步促进国家金融体制、产权制度的改革,进而加快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产权关系的明晰,促进企业股份化改制的进程,以及企业间资本的流通,联合投资与合资合作的发展,提高企业投入产出效益,减少企业投资风险。

5.有利于钢材市场秩序和资本市场的建立。加入WTO后有利于我国建立健全良好钢材市场进出口秩序、流通秩序、价格秩序、交易秩序和竞争秩序,以及完善钢材市场规则,抑制钢材市场的不正当竞争,促进优胜劣汰。同时,国外跨国公司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将会进增加,金融、保险业将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进一步活跃,各种投、融资方式和渠道进一步扩大,融资条件将得到改善,这将为钢铁企业加强资本运营、筹措发展资金、降低筹资成本及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供更多的机会。

(二)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挑战

1.对我国钢铁企业贸易政策和贸易管理体制产生不利影响

(1)非关税壁垒:我国在1992年签署的《中美市场准入谅解备忘录》中已承诺取消钢铁产品配额和许可证,原则上不使用任何形式的进口数量限制。加入WTO后,以行政手段调控进出口贸易的做法将难以执行,钢材的进口量将会增加较多,这对我国钢铁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

(2)贸易权:我国从1994年7月1日起实施的“进口商品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对钢材等12种商品实行核定经营。在加入WTO以前,核定经营一直是我国控制钢铁产品进口的有效手段。但我国承诺加入WTO后5年内取消钢铁产品的核定经营,即在今年(2004年)取消钢铁产品的核定经营,任何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都可以从事钢铁贸易,随着核定经营的逐步取消,钢材进口量将会相应增加。

(3)以产顶进:这是我国旨在鼓励钢材出口的政策,对缓解市场的供求矛盾、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可目前这项政策将难以再延续。

2.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受到严重挑战

我国钢铁产品的结构落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从产量和质量方面仍然难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导致国内市场需求看增,国内产品供给看落的局面。主要表现在线材、螺纹钢、中小型材、普通中板、焊管等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但钢板类、油井管、不锈钢、工具钢等品种钢材生产不足,每年又需进口700万吨以上。加入WTO后,国外的这些产品将大量涌入我国,挤占我国市场。由于国外的技术已经成熟,而我国处于研制开发阶段,所以在这方面会受到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涉及的钢铁企业有武钢股份、邯郸钢铁、鞍钢新轧、本钢板材等。

3.对我国特钢企业影响。目前我国特钢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产品专业化程度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其特钢产品总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目前发达国家特钢产量约占钢材总量的15%—20%,而我国只占5%—6%,我国每年需要进口的钢材中将近1/4是特钢。另外,国外发达国家特钢产品与国内相比,具有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表面尺寸精度高,交货及时等特点。在这种形势下,国内企业很难与国外同行竞争,部分劣势企业将被淘汰出局。目前我国特钢发展势头不容乐观,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4.不利于我国短缺品种的发展。目前我国部分钢铁产品因不具备生产能力或质量低劣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这部分产品主要依赖进口解决。最近几年进口的主要有:镀锌薄钢板、石油油井管、冷轧硅钢片、汽车工业和耐用消费品工业用的高质量冷轧板材、彩电用的磁屏蔽钢、弹簧不锈钢、大直径高压锅炉管、液压用冷拔精密无缝管、高强度可焊接板、不锈钢板等。加入WTO后,这部分产品市场被国外厂家占领,势必阻碍我国企业发展此类产品。涉及的上市公司有太钢不锈、西宁特钢、大冶特钢、北满特钢、浦东不锈等。

三、加入WTO后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在工艺技术水平、平均技术装备水平、钢铁产品质量、产品生产专业化、劳动生产率、技术经济指标和钢铁企业集中度等方面都比较低下或滞后,再加上“入世”后对我国钢铁企业带来的诸如对钢铁贸易、高质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特钢企业和短缺品种的不利影响。在我国钢铁企业所处的现状和加入WTO后对我国钢铁企业带来巨大挑战的背景下,我国钢铁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与世界钢铁企业强国进行竞争并取得竞争优势,实现钢铁强国的目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加快调整资源配置,优化企业结构。面临我国钢铁企业的困境和“入世”后对钢铁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钢铁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国有资产战略重组,组建大型、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引导企业在联合、兼并的基础上形成有竞争力的专业化分工;搞好钢铁企业的结构调整,搞好关系到全行业发展的技改项目,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努力增加国际市场需要的或国内长期依赖进口的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2.走品种、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国际钢铁市场的竞争主要包括品种、质量、成本和交货期等方面的竞争。而目前这些方面的竞争对我国钢铁企业而言都是弱项,特别是品种质量和数量的竞争,与西方发达国家钢铁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今后我国钢铁企业在品种方面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冷轧薄板、镀锌板和涂镀层板、不锈钢薄板、冷轧硅钢片、热轧薄板等目前进口数量较大的关键钢材品种,严格控制大中型材、焊管、热轧窄带钢、镀锡板等品种。

3.促进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经过近几年的技术改造,我国钢铁工业在工艺上有了进步,技术装备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钢铁企业相比较,我国钢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工艺水平还很落后,我国还没有几条真正现代化的、工艺上有竞争力的生产线。由于技术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从而造成能源和资源浪费,产品质量低、效益差。面对“入世”后的挑战,我国钢铁企业必须尽快扭转这种局面。首先要建立促进科技进步的运行机制和考核指标体系,使得企业新增效益中科技进步的因素逐步扩大;其次推广先进成熟技术,优化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工艺技术设备逐步实现大型化、连续化和自动化;再次要推行“清洁生产”,投资向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倾斜。

4.钢铁企业要向集中化、专业化和联合化方向发展。由于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存在专业化水平低、企业规模过小、投资分散的特点,导致我国钢铁企业经济效益差,缺乏竞争力。特别是“入世”以后,面对激烈竞争的局面,我国钢铁企业的弱点更加突出。因此,今后我国钢铁企业要加快组建企业集团,走集中化、专业化和联合化发展的道路,组成中国钢铁行业“联合舰队”或“航空母舰”,以实现短期内迅速扩大生产的能力,达到合理经济规模,拥有拳头产品和先进工艺技术。面对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那些占全国钢铁工业总数99%的地方中小企业,只有走联合经营之路,才能形成较大经济规模和有较强竞争实力。具体措施是:优化区域结构,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优化组织结构,引导企业在联合、兼并基础上形成有竞争力的专业化分工;优化工艺结构,抓好关系钢铁全行业的技改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产业转换与结构升级,解决市场需求量大、进口量多的高附加值产品的国产化问题。

5.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由于我国钢铁企业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和质量落后,今后我国钢铁企业要坚持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同时采用引进、消化、自制相结合的措施,大胆吸收国外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提高国产化率,改变我国钢铁企业高附加值产品和短缺品种钢的发展。

6.向“绿色制造”的方向发展。我国钢铁工业仍未完全摆脱粗放的发展模式,钢铁行业对环境污染较重。“绿色制造”强调综合考虑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现代制造模式,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提高。所以,它不仅仅是清洁生产,还体现了生态工业的思想和循环经济的思想,即3R—“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1999年12月27日,我国冶金工业局下发了《国家冶金工业局关于开展冶金行业清洁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冶发[1999]521号)文件,明确提出冶金行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目前,首钢总公司、上海宝钢集团、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等多家企业已向“清洁生产”的方向发展。如武钢近几年提出了“品种、质量、环境、效益”的发展思路,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先后投入14.2亿元用于环境治理,建成了一批污水处理、粉尘治理和噪音控制设施,使武钢的环境质量不断提高。面对加入WTO后的挑战和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新规则,我国钢铁企业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把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工作,强调科学的发展观。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优化。

结束语

我国已加入WTO,世贸大门已经打开,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这些变化对我国钢铁企业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促进我国钢铁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降低成本、转变经营模式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以及建立钢材市场秩序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拓展了我国钢铁企业走向世界国际市场的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对我国钢铁企业贸易政策、高质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以及短缺品种钢等产生负面影响,再加上我国钢铁企业由于目前落后的发展现状,致使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遇到诸多问题。面临经济全球化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我国钢铁企业必须从所处的背景出发,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调整资源配置、走品种和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以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以及向集中化、专业化和联合化方向发展的战略以及“绿色制造”的道路,真正提高我国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陈秋菊,《钢铁企业战略联盟发展的新态势》,《冶金管理》,2003年11期。

[2]付伟国,《加入WTO后我国钢铁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钢铁》,2003年04期。

[3]王秀娥,《浅析如何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的竞争力》,《有色矿冶》,2003年02期。

[4]张少军,《对中国钢铁企业在入世后面临的现状和发展取向的思考》,《河北冶金》,2003年02期。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低碳经济;绩效评价

0 引言

随着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目前,各国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性逐渐达成共识,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安全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全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多次提出要将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这一目标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也造成巨大压力。

1 研究的必要性

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6亿吨,达到62,665.4万吨,居世界第一。但是,钢铁行业是名符其实的高碳行业,2009年我国钢铁行业的CO2排放量已达到全国总排放量的15%左右,占全球钢铁行业CO2总排放量的51%,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能源,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现在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的关键阶段,资源储备情况的现状已经很难满足整个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资源紧缺、能源燃烧利用不彻底、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伴随着CO2排放量减小的需求,钢铁企业的发展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因此,钢铁企业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其减少钢铁企业碳排放、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应对资源能源问题、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顺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实现减排目标的需要。

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既是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起点,又是其发展低碳经济过程控制的重要措施。一方面有助于钢铁企业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科学地对企业自身能耗、业绩等进行考核与评估,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并据此制定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自身创新能力、缓解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钢铁企业在碳减排压力下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也有助于为政府管理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适应新经济、社会形势的决策依据,有利于从政府角度、社会角度对于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进行引导与支持。因此,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企业绩效评价对理论界和实践者来说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在国内外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但基于发展低碳经济的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研究还比较少见。现将国内外各界专家学者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梳理。

2.1 国外研究现状

企业绩效评价始于19世纪20年代。Taylor提出科学管理思想和标准成本法,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20世纪初,杜邦公司提出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Alexandriawall(1928)提出了沃尔比重法,为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过于重视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因素而忽视了外部市场影响因素;20世纪50年代,Modighani和Miller研究了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提出著名的MM理论;1950年,JacksonMartindell提出了包括公司的社会贡献、组织结构收益的健康状况以及对股东的服务、董事会业绩分析、财务政策、生产效率,销售组织、对经理人的评价等指标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公司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同期,PcterrEDrullkerf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公司绩效评价的八项指标;1990年,Stemstewart提出EVA经济增加值概念,从股东利益角度定义企业的利润,考虑了所有资本成本;20世纪90年代,Roberts.Kaplan和Norton提出了平衡计分卡,通过四个维度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达到全面评价企业绩效的目的。

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建立了绩效评价体系。高前善(2006)从财务绩效、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方面对企业绩效进行了三重评价,并论述了三者的关系;张蕊(2007)根据循环经济的特点对企业战略绩效评价进行新的探索;温素彬、黄浩岚(2009)以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为导向,设计应用了基于绩效三棱镜的绩效评价体系。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有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绩效评价进行新的探索。邵庆畅(2010)分析了低碳经济的运行特点,提出了结合低碳经济特点的财务评价方法;荣莉(2010)对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开采企业的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改进;肖彦(2011)从产品责任、商业道德、劳动就业、社会影响四个方面构建了低碳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体系;李达,肖彦(2011)结合我国钢铁企业现有生态环境保护和评价方面的实际,建立了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并利用突变级数法耦合成环境绩效评价模型;任玲,西凤茹(2011)结合钢铁企业的特点和环境状况,采用能源投入效率、综合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率三大主要指标来评价钢铁企业环境绩效的目的;许善卿(2011)提出了建立环境经济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建立钢铁企业环境经济指标体系的方法,并在理论上对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从企业绩效评价的当前研究现状上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绩效评价已有了较丰富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企业的不断创新,绩效评价理论也在不断深化。有学者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对企业绩效评价进行了初探,但是多从经济、环境等视角进行单独研究,基于经济、环境、社会等多视角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研究较少,尤其缺少针对钢铁企业这一研究对象的综合绩效评价研究。

3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尽管国内外在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这两个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丰富,对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也有一些研究,但是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可能存在一些缺陷。

1)大多数研究成果只是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一些趋势、策略分析,并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一些宏观抽象的措施建议,缺少针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综合绩效评价的具体方案或实现途径的研究。

2)目前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多集中于区域低碳经济的指标评价体系研究,对于企业微观层面的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内容不全,针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绩效评价研究较少。

3)目前对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仍滞留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模型的推演,缺少实际运用与实证研究,可量化的、具有操作性的基于低碳经济的钢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后续研究可以从现有研究基础出发,针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4):98-102.

[2] 李海燕.低碳经济:“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J].中国国情国力,2009(12):7-10.

[3] 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第4篇

我国钢铁产业正处于成长阶段到成熟阶段的过渡期。以前,钢铁需求迅猛发展,市场机会吸引了大量企业,许多企业没有成熟的战略,并没有把客户当成“上帝”,缺乏必须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能力。随着市场成熟,生产导向的经营模式必然被市场导向的模式所替代。我国钢铁企业要完善现代化营销体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建立与客户高效便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对客户进行差异化分析和个性化管理;建设垂直型分销系统,加大开发网络交易平台;拓展技术咨询、合作开发、钢材剪裁、物流配送、融资服务等全方位服务。实施差异化领先战略,应致力于寻找差异化空间,引导钢铁需求,开拓钢铁用途,创造蓝海市场。比如,宝钢镀锡板项目起初的产品设计大纲我国钢铁企业摆脱困境的战略选择只是“马口铁”,但在主动的市场开拓下,转到钢制两片罐用材,做到“薄如纸张”,在我国打造出了钢制两片易拉罐的新品牌和新产业。如果众多的钢铁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必然带来钢铁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有助于缓解产能过剩的困境。钢铁企业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销研产相结合,加快产品和服务的调整。

二、我国钢铁企业的低成本领先战略

低成本领先战略之所以可以有效的提升5种竞争力,是因为低成本领先企业在价格竞争中具有绝对的优势。成本优势意味着当对手已经失去利润时,企业仍然可获得利润;买方和供应商的谈价压力只能将价格压到效率居于其次的竞争对手的水平;低成本对潜在的竞争对手也构成强大的防卫;面对替代产品的压力,低成本领先者比其他企业更具灵活性。波特认为,实施低成本领先战略,必须把降低成本贯穿到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去,全力以赴地降低成本,尽管质量、服务以及其他方面也不容忽视,但贯穿于整个战略中的主题是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目前,我国钢铁企业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致力于降低成本:

(一)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铁矿石价格跌宕是影响钢材成本最大的因素。铁矿石主要依靠进口,而世界的矿石被三家企业控制,我国尽管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但是我国企业却没掌握价格话语权。我国企业实施低成本领先战略,必须增强对上游企业的谈价能力,保障资源供应的稳定性。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增强谈价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向前纵向一体化。提高行业集中度的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重组。从全球的范围来看,钢铁业兼并重组是趋势。我国钢铁产业的进退壁垒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行政体制性壁垒。政府部门要减少过多的行政审批,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建立和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促使生产要素逐步向优势企业集聚,形成几个具有高度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钢铁集团,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在力量上形成抗衡。国际铁矿开采存在暴利,这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已有部分企业实施向上游一体化,开发利用国际铁矿资源。我国钢铁企业还要积极加大国内铁矿开采力度,我国铁矿的查明率为27%,待查明和待开采的铁矿潜力巨大。只有积极参与开发铁矿,才能逐渐打破矿石垄断。

(二)提高运营效率

据国际钢铁协会统计,2012年全球钢铁企业产量排名,中国有6家企业进入前10名。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由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交易成本和分工协作,企业效率与规模经济相关。但是,有关研究证明,我国大型和特大型钢铁企业相对中小企业而言,并不具备显著的效率优势。管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企业规模在增加的同时,管理成本会上升,如果增加的管理成本抵消了规模效益,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性。因此,实施低成本领先战略,需要上从管理上求效率。我国钢铁企业的后勤成本远超发达国家的企业。原料储备资金占用较高,车辆空载率高,重复搬运,流动路径不合理,运输效率低下。我国钢铁企业物流成本约占产品总成本的20%~30%,而发达国家只有8%~10%。在生产环节,我国企业生产流程较长,副产品多,能耗大。目前,我国钢铁工业能耗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在10%左右。我国钢铁企业需要合理安排仓储,加强原材料管理;研究开发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协同的多目标综合优化管控系统;跟踪市场变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在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工作,推动高效、低成本、绿色冶金生产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小研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

三、实施两种战略的注意事项

企业可以既差异化领先又低成本领先,但不可以既不能差异化领先又不能低成本领先。波特认为,夹在这两种战略中间的企业几乎注定是低利润的,它或者要失去要求低价格的客户,或者必须为从低成本领先企业手中争夺生意而丧失利润,而在高利润业务领域中又无法战胜那些专攻高利润目标的或做到了产品全面歧异的企业。夹在中间的企业也可能因为模糊不清的企业文化、相互冲突的组织安排与激励系统而遭受种种麻烦。差异化领先战略和低成本领先战略需要依托于不同的组织特征。第一,在业务流程方面,差异化领先企业必须有强大的营销能力和品牌,研发部门与市场营销部门密切配合;低成本领先的企业应设计易于制造的产品、具有有持续的融资和资本投资能力、具有低成本的分销系统。第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差异化领先企业应有轻松愉快的氛围,以吸引高技能工人、科学家和创造性人才,重视主管评价而不是定量指标;低成本领先企业需要对工人进行严格监督,实行以定量指标为基础的激励。第三,在组织结构方面,差异化领先的企业需要建立柔性的组织结构,鼓励跨部门沟通;低成本领先企业一般建立机械的组织结构,注重结构分明的组织和责任。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 循环经济 合理措施

一、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价值

循环经济可以说是与资源环境和谐共生的经济运作模式,是我国当前大力追求低耗能、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传统钢铁企业的发展模式是粗放型的,具有高耗能、高污染的特点,面对当前大力倡导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呼声,钢铁企业如何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摆在钢铁企业面前的头等大事,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能有效解决受到资源制约的瓶颈,推动企业实现持续、快速以及健康发展。还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并且适当降低钢铁生产成本,转化经济增长方式,提升钢铁企业产品的质量以及使用年限,进而做到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推动钢铁企业的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为此,研究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合理措施,不仅对企业发展,还是对社会发展来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合理措施

1.钢铁企业科学协调好循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钢铁企业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真正处理好经济和循环之间的关系。循环经济与节约资源不能简单的划等号实现,也不能将其凡是节能环保的都界定为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包含循环与经济两个层面的内容,这里的循环指的是投入资源,然后生产产品,最后消费的整个过程,实现全部资源的回收以及综合利用再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循环的整个过程中,充分依托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这主要包括三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对难以使用自然力循环经济模式,可以认定为是循环经济工业模式。其中,在物质层面上来讲,可以认定为是循环但是从财务方面来说,是不经济的,可以将其认定为是循环经济被动模式;反之,则为循环经济的主动模式。对循环经济中的被动模式,可以充分营造并实施具体的条件,清除循环障碍,将被动模式转化为主动模式;这对主动模式来说,应该讲循环经济所认可的工艺路线当成是技术政策,并且对其实行多个方面的政策保障措施。

2.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钢铁行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

循环经济是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不能在社会发展中自发出现,各大按经济主体或者是部门也不能全部自觉实施并且实现自身的强有力的协调配合,这需要坚持从当前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钢铁行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首先,经济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国家,其资源问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循环经济发展的侧重点是存在差别的。例如经济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是减少并且对废物进行再次循环使用;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我国还处在中级阶段,重点是有效减少资源上的浪费,提升资源的整体利用效能,并适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此,我国钢铁工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话,需要从实际国情出发,坚持走适合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其次,法律与制度形成了一个国家基本的社会游戏规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环境恶化与资源短缺并不是对因为人的行为所造成的,根本原因是制度与法律不健全的后果。为此,法律为经济发展的外部强有力保障,但制度和制度上的创新能力确实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系统来说,需要坚持形成市场推动、政府主导以及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的综合性推进机制。还需要指出的是,因为政府主要是对市场失衡进行校正,经过对制度创新来进一步探寻循环经济不断成长的发展空间。在产业政策、政绩考核、城市规划以及转移支付等多个方面可以形成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利的制度空间。完备的法律政策体系是钢铁企业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必备保障。

3.大力推广使用新生产技术,钢铁企业源头减量化

钢铁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全面综合利用资源,循环使用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实现钢铁企业资源消耗达到减量化,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对再生金属的重复使用。钢铁企业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进行转化,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的整体集约化,对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的传统技术及时加以淘汰。下大力气发展企业循环经济共性,尤其是大力推动关键技术以及推动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钢铁企业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来降低废弃物的排放以及节约资源,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并且适当提升机械设备本身的技术含量,采用清洁生产等技术方式对单位产品的能耗量进行控制,提升生态设备技术在整个企业经济发展中的运作率,比如当前大力倡导的现代生态技术,就能较好实现经济的发展中有关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在最初的工艺设计以及后期产品的研发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去全面考虑到生态与经济间的协调关系,让产品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达到最小甚至是忽略不计。绿色钢铁生产技术应下大力气往新工艺、新流程方向发展,也即是生产流程短、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的整个过程能实现往新的流程发展。与此同时,还应该寻求针对当前资源使用方面的替代技术,能够代替当前的有害材料,从而实现最大程度降低钢铁生产者过程中能源资源的能耗。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减少原料的用量,与此同时,在生产大量钢铁产品的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废渣排放,进而实现走精品战略的目标。

4.优化工艺流程,回收利用能源

不能将循环经济简单认定是节能和环保,要从根本上实现循环经济,需要减少资源的整体投入量,减少有关废弃物的排放数量,并且还需要进一步既加大对废弃物的整体回收使用率,最大程度对循环使用中的资源进行再次回收利用。钢铁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载体,是生产工艺复杂、系统庞杂的大型工业生产系统。包括了炼钢等主体生产工序的同时,还包含大量的蒸汽等辅生产系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是钢铁生产企业需要对能源资源进行最佳的配置,对工艺流程加以优化是实行资源配置的前提,只有做到优化工艺流程,就能做到对相关因素利用的最大化。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能源的回收利用。钢铁企业属于能源资源相对密集型的产业,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企业能源的管理水平,对资源能源进行全方位的利用,提升资源能源的回收利用率。钢铁企业为了回收利用能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强化对能源资源的回收利用;二是,最大限度将制造的流程缩减到最短,并且采用新的节能技术;三是,切实利用好能燃烧的塑料等来代替生产用燃料,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四是,尽量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比如石油,大力研发新的清洁能源;五是,对企业钢铁生产结构进行全方位的调整。

总之,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推动企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认清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对企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为此,钢铁生产企业需要钢铁企业科学协调好循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钢铁行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大力推广使用新生产技术,钢铁企业源头减量化,优化工艺流程,回收利用能源等措施,推动钢铁生产实现再次实现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程君. 浅析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J]. 河北冶金. 2011(02)

[2] 常艳君. 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效益分析[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1(01)

[3] 孙佳. 浅析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对策[J]. 中国外资. 2011(02)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 资源 废弃物 清洁生产 污染 环境

一、循环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

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夺走了数万人的健康甚至生命,环境破坏造成了众多的生态难民,传统发展模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观”。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既是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又是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传统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从资源到废弃物的线形开环系统,表现出高开发、低利用、高排放的特征;而循环经济是参照自然界物质循环模式,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将上游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转变为下游产业的“营养物”或原料,从而形成互相依存的工业生态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无害化和再生。

三、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

中国已成为世界钢铁生产的最大中心和钢铁消费的最大市场。但是,中国钢铁工业还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低水平产能占很大比重等一系列结构性的问题。同时,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钢铁工业是能源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消耗密集型产业,也是最具潜力、最有条件、最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必须以循环经济的发展观念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充分挖掘钢铁工业在能源、水资源、物料利用方面的潜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实施清洁生产,在减量化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

四、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1.发展企业内生产工序之间的循环,水在各个工序内部的自循环及各个工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在本企业内的循环等。

2.发展各个生产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即下游产品的废物返回上游工序,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或者将一个生产厂产生的废物、余能作为其他生产厂的原料和能源。

3.发展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包括向社会提提供民用煤气,在冬季将余热输送供社会居民取暖,以替代燃煤锅炉,利用炼焦副产品作为医药、颜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中间原料,利用炼铁的高炉水渣、炼钢的钢渣、石灰筛下料及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生产水泥熟料,使用报废的铁质废品作为钢铁生产原料使用。

五、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路径

路径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运行质量,结合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等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

路径二:从推行清洁生产入手,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清洁生产目标,把开展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构织一个废物连续利用的“循环圈”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实施清洁生产。

路径三: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

路径四: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延伸产业链。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资源开发、加工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

六、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立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这是对循环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

企业尚未建立完备的基本物质流量表,对于进行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针对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综合性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在企业建立基本物质流量表,企业之间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关联和交换,逐步形成生态型企业网络。

2.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需要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成本,真实反映、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设置经济运行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循环再用指标、废弃排放指标、建设保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指导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使抽象的循环经济具体化。

3.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

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和措施具体化、定量化,纳入干部、职工的业绩考核体系,从而将有关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应有的动力。

4.加大技术支撑力度

企业要强化循环经济领域有关技术研发工作,把重点放在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科技项目方面,尽可能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

5.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只意味着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也不只是工艺、技术、设备等硬件的建设问题,同时需要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和配合。 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的社会责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本与公众的矛盾和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要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就要减少利润。生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也存在着与消费者争利的问题。这都关系到企业的精神和文化。企业要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大力营造有利于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孟赤兵.循环经济要览[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第7篇

1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顾名思义是指在Internet网上进行商务活动。其主要功能包括网上的广告、订货、付款、客户服务和货物递交等销售、售前和售后服务,以及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计及生产安排等多项利用In-ternet开发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提供企业虚拟的全球性贸易环境,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提高了服务质量、提供了交互式的销售渠道,最重要的一点是,电子商务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2电子商务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状况

2.1电子商务在国际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国际钢铁公司正在迅速走向电子商务,USSteel是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购买了一个做钢材贸易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少量股份,在工业界引起了轰动。这表明钢铁工业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目标是建立战略同盟,强化钢铁公司的管理,并使它的网站为用户、销售商架起一座桥梁。MetalFirst公司致力于建设全球最大的在线金属交易市场。目前,来自109个国家的100000多个金属生产企业、经销商、最终用户及其相关企业和机构已经注册成为MetalFirst的会员。目前MetalFirst英文站点已经为全球3大金属行业站点之一,拥有覆盖全球的网络平台。通过MetalFirst,金属生产企业、经销商、最终用户及其相关企业和机构可以较以往获取更多产品、潜在客户、供应商及实时贸易信息,可以在众多全球买家面前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进而为MetalFirst的买家及供应商促成更多的商机。

2.2电子商务在中国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2.2.1中国钢铁企业电子商务概况。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前钢铁行业所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按订单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是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钢铁行业本来是以大规模批量生产见长的。近10年来,钢铁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客户对钢材的品种、规格(如板材的宽度、厚度、镀层和机械性能指标等)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客户需求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特点。这种局面下,钢铁企业对用户需求的预测越来越困难,为了减少库存,节约成本,最有效的运作策略是将传统以预测为主轴的推式系统,改为以需求计划为主轴的拉式系统。企业生产将减少预测性生产,而变成主要按订单生产;生产模式也由过去大批大量生产方式改变成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进入21世纪,钢铁企业的经营从以运作产品为主已逐步过渡到以运营资本为主的阶段,企业的管理已经开始转变为数字的管理,企业管理数字化、计算机化、信息化已经成为资本运作不可替代的手段。因此,钢铁企业只有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才能使企业最终获得最大的资金效益和利润。

2.2.2电子商务在中国钢铁企业的应用情况。2000年宝钢公司信息化建设开始向“以客户为中心”实施战略转移。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以ERP系统为依托,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工程。宝钢公司早在2000年就与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电子商务网站“宝钢在线”,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工程。通过应用东方钢铁在线平台大宗物资的网上招标工作,截至2010年7月实现的采购额达150多亿元人民币,参与的供应商已近40000家。目前宝钢集团每年数万吨钢铁产品、数百亿元人民币的销售,包括出口都是在网上进行。宝钢发挥大型企业龙头作用,利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把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向客户和供应商两端延伸,带动整个供应链实现信息化。2年多来,网上用户信息服务系统开通各类用户近3000家,向用户提供合同信息、生产进度、质保书数据、产成品出厂实绩的查询和数据下载功能。网上订货系统以ERP系统为依托,以网络安全工程为保障,实现了实时在线的网上海外订货,支持公司的自营出口业务,获得大量的出口优惠,2010年累计完成销售额约120亿元。

目前“宝钢在线”电子商务平台,不仅已经成为宝钢公司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成为宝钢上下游企业共同的信息化平台,宝钢以自己的实践充分发挥了大型国有企业在信息化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成为钢铁行业信息化的一面旗帜。东方钢铁在线是以企业对企业(B2B)电子商务模式为基础的,联合国内主要钢厂,立足钢铁工业,面向全国,瞄准世界电子商务潮流的,建立服务于整个钢铁行业的电子交易平台。在这里,钢铁企业的买家、卖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灵活的方式进行交易。交易平台通过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交易系统,将创建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为包括原料供应商、钢铁生产厂、贸易商、剪切服务中心以及最终用户在内的整个企业链提供增值服务,最终建成完整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集交易、管理、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于一体,覆盖全球的钢铁在线交易系统。

安徽钢材中心批发市场该批发市场开通全国首家网上钢材市场以来,受到了企业的追捧。当天便有全国15家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和100多家经销商入驻市场,开展网上交易,每天的钢材成交量在10000t以上。除合肥市外,该市场已在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建有指定仓库,交易商在网上成交后,可就近选择交货地点,凭市场认可的指定仓库提货单,便可在网上卖出钢材,最大限度地实现现货流通。

3电子商务在包钢的应用

3.1包钢电子商务概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包钢越来越意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特别在钢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下,在历经入世后经济全球化荡涤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空前机遇,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成为包钢的主要驱动力,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也日显紧迫。包钢通过2年多的努力开发,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化企业管理思想,已经成功搭建起现代化营销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了现代营销管理系统的再造,为电子商务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3.2包钢电子商务的应用情况

包钢电子商务管理平台利用完善可靠的管理模式,支撑起了崭新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构架,不仅体现出集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为一体的集成思想,更把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功能集成起来,取得了非常实际的应用效果,已被各业务部门广泛接受。在大大降低管理费用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从陈旧落后的营销管理模式中彻底挣脱出来,使包钢营销管理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实现全方位电子商务奠定了基础。自包钢电子商务管理平台投入运行以来,各项工作管理水平和管理档次明显提高,提高了整个营销系统的核心竞争能力,仅2003年一年就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300万元,到2010年底累计实现经济效益3.2亿元,投入产出比收益明显。

4发展钢铁企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1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我国电子商务尚处起步阶段、初始阶段或初步应用阶段;②大部分电子商务是非支付型电子商务,即网上营销,网下支付,小部分是支付型电子商务,即网上营销,网上支付;③钢铁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自动化水平低,传统销售模式与电子商务的现代销售模式将长期并存;④多样化、多层次、多模式的有中国特色的钢铁企业ERP应用有关标准、规范既缺乏又不统一,急需加强;⑤与钢铁企业电子商务有关的标准比较滞后,投入明显不足。

4.2钢铁企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继续抓好钢铁企业高层对电子商务的认识,通过论坛、讲座、观摩、考察和研讨,明确电子商务在钢铁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电子商务与生产、装备、技术、经营管理、企业战略的关系,了解电子商务在不同类型钢铁企业中产生实效的作用机理及获取效益的途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电子商务的投入产出模型。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并解决钢铁企业电子商务的共性问题。例如,冶金规范的问题、编码问题、效益量化考核的问题等,提出务实的指导意见。按照企业需求,组织专家对一些钢铁企业的电子商务工程进行咨询、评审和鉴定;组织企业专业人员进行电子商务规划方法论和可行性研究的培训。加强技术创新,大力促进电子商务应用成果向市场产品的转化,培育有钢铁行业特色的名牌信息产品和名牌设计工程企业。

5结束语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第8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意义

目前来讲,由于能源密集型行业,全国的钢铁企业能源使用量能达到我国总使用量的15%。2011年我国能源总使用量为255421亿 t标准煤,而仅钢铁企业能源消耗量就达到了41934万t 标准煤,约占总消耗量的16%。并且众所周知,钢铁企业的能源使用效果,直接决定了它在生产过程中废气、固体废弃物及废水的产生量。2011年,钢铁企业SO2排放量达到 2639万t,约占工业总排量的7%,钢铁企业烟尘排放量为达到 69万t, 约占工业总排量的9%,钢铁企业废水排放量为达到19亿t,约占工业总排量的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全国钢铁企业密集型地区,钢铁企业已严重威胁到了当地的环境,成为污染的主要源头。因此我们认为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它是达到我国“十一五”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 10%”的重要保障。从而本文认为钢铁企业应增强节能减排的认识,并针对节能减排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

1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1)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是更好体现了社会责任。节能减排是中央从经济发展全局出发,站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出发点,做出了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决策,促进科学发展稳步向前,是所有钢铁企业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长期坚持且务必抓好的政治任务。在实现自身企业利益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同时,应该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把节能减排真正融入到企业发展中来,推动节能减排取得大成效,在节能减排中争当表率。

(2)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工业化不断加快,钢铁企业迎来了发展良机。但最近随着钢铁产能过剩,需求减缓,原料成本过高等因素,钢铁企业利润逐渐下滑,2011年,钢铁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51%。在利润下滑的影响下,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能源消耗影响显现,钢铁企业面临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恶化,节能减排已经迫在眉睫,提上钢铁企业发展日程。

(3)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是自身发展和价值观的体现。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像以往以资本技术和设备先进为主导,而是逐渐向企业社会形象、公信力、品牌影响力等因素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资金和技术等实力慢慢接近,而节能减排、企业发展前景、企业社会价值等问题将会影响未来钢铁企业。

2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和自觉性。 “意识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只有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才能激发企业全体职工自觉地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 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培育全体职工正确的节能观念和环保理念,提高节能减排意识,是钢铁企业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 充分利用会议、新闻媒体等各种场合和宣传工具, 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企业高层领导的节能减排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自身的重要使命。

(2)将节能减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节能减排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既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也是长远的战略需要。 钢铁企业要把节能减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正确处理科学发展与经济增长、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结合战略和规划的实施,研究制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和措施,把节能减排工作融入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切实发挥战略和规划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控制作用,从源头把好节能减排关。

(3)推进结构调整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 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是破解发展瓶颈、优化发展环境的要求,是推进节能减排的要求,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因此,钢铁企业应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充分认识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结合企业实际,抓紧制定和实施企业淘汰改造落后生产能力计划,按规定及时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并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以优质、高效、节能、安全、少无排放为重点,对落后产能进行改造,确保完成淘汰落后的目标任务。 同时加快调整产品、工艺和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生产技术优化升级,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含量的先进生产能力。

(4)采用先进技术 ,不断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 。 科技创新是钢铁行业节能减排重要手段。 钢铁行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努力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行业在节能减排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 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的话语权。 钢铁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每年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推广和改造方面安排专项资金, 按年度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扶持和银行、投融资机构信贷支持,积极推动烧结余热发电、炼焦煤调湿、蓄热式燃烧、干式高炉炉顶压差发电、干熄焦等一批先进适用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企业竞争力。 并以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为平台,加强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成立节能减排攻关小组,加强新产品、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升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应用效果。

(5)与现代化管理相结合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 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是钢铁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钢铁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管理节能。 当前,一部分企业对现代化企业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或措施不足,已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因此,钢铁企业应当将节能减排工作与现代化管理紧密结合,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利用系统的思想和过程方法, 以及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确保能源管理活动持续进行、能源节约的效果不断得以保持和改进,从而实现能源节约的目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钢铁企业应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对标管理系统,选取国内外先进标杆企业,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通过与先进企业指标进行对比,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阶段性、有依据、可量化、可实现的目标,将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基层单位和个人,建立起责任明确、分工协调、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确保任务落到实处,做到权责明确、奖惩分明。 加强节能管理,提高企业能源管理人员素质,更好地发挥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3 结语

当前钢铁行业的生产量大幅度提高,特别是粗钢产量已经呈现了供大于求状态,同时钢铁行业的利润已经降低至冰点甚至亏损状态,这样节能减排的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钢铁行业能源二次利用率得到提高,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使钢铁行业努力建设成为绿色、生态环保型行业。

参考文献:

[1]李世俊.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现状目标和工作思路[J].中国钢铁业,2007(03).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新常态” 钢铁企业 应对策略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钢铁业也进入了“新常态”,而且将持续较长时期,给钢铁行业带来新的挑战。

一、钢铁行业“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将迎来低增长、低效益、低价格、高压力“三低一高”的新常态

(1)钢铁产能增速回落。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为8.23、7.12和11.2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0.9%、0.5%和4.5%,虽然日产水平仍显偏高,但生产增速大幅回落,我国钢铁生产消费量将在峰值平台波动发展、维持低速增长。

(2)国内钢材需求增长乏力,企业竞争加剧,经营持续困难。自2011年以来钢铁企业经营日益艰难,多数企业出现亏损。2014年,受铁矿价格大幅下跌利好影响,行业艰难实现盈利,重点统计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仅实现利润81.83亿元,行业利润率只有0.85%,处于主要工业行业末游水平。

(3)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近年来,钢材价格总体水平呈不断下滑趋势,2014年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83.09点,同比下降16.05点,降幅为16.19%。全年除了4月份和10月份价格略有回升外,其他各月均呈单边下滑态势,且各月价格指数均低于上年同期,反映了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4)新环保法和银行信贷等政策的实施增加了钢铁企业的生存压力。钢铁产业是排放大户,新环保法收紧了排放量,增加了考核指标,将进一步加大企业环保成本。对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银行采取了严控信贷规模、提高贷款利率等政策。2014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财务费用共计938.3亿元,同比增长20.6%,钢铁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进一步加剧。

二、“新常态”下钢铁企业面临的机遇

(1)改革创新新机遇。我国钢铁行业粗放式发展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钢铁企业必须把握发展机遇,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机遇。“新常态”下钢铁工业的低速增长将持续较长时间并进入深度调整期,市场竞争将更加充分,企业分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将加快形成,企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迎来新机遇。

(3)需求结构变化新机遇。“新常态”下钢铁企业下游行业用钢结构也将发生变化。钢铁企业要抓住机遇,紧盯下游行业产品升级带来的用钢需求,积极进行产品升级和新产品开发,满足用户需求。

(4)发展绿色钢铁新机遇。转变生产方式,实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钢铁,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钢铁企业的必然选择。新环保法的实施为钢铁企业发展绿色钢铁提供了新机遇。

三、“新常态”下钢铁企业应对策略

(1)科学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完善战略布局,积极推进联合重组。钢铁企业要积极适应“新常态”,准确把握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战略,用创新的理念和全球的视野来谋划企业发展,科学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围绕企业战略定位积极推进国内外产业布局,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打造专业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发挥协同效应,将企业做强做大、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钢铁企业重新获得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要积极转变发展理念,由过去上项目要规模、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向重视技术进步和生态环保、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发展模式。积极依靠技术创新优化企业产业链、价值链。通过大力开发新产品,积极推进产品升级和产业化,拓展新的应用领域,获得新市场空间,做强做精主业,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3)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增强企业市场活力。深化改革创新、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及增强企业活力是加快钢铁企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竞争力的动力,是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钢铁企业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围绕企业战略定位深化体制与机制变革。通过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制度等措施调动职工积极性,激活并强化企业的内生动力,释放企业潜能。通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打造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特色企业,提升企业适应市场的综合能力。

(4)加强精益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精益管理思想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由客户定义价值,通过对价值流的精益管理,避免和减少浪费,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钢铁企业要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需求拉动为导向,全面推行精益管理理念,加快企业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的转变,通过加强客户需求分析,规范管理、系统优化,深挖企业内部潜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

(5)稳步推进产业链延伸,适度发展多元产业,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产业链延伸是行业发展大势所趋,是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钢铁企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调查研究和风险评估,科学决策。要围绕市场和战略用户发展钢材深加工,培育有特色和优势的深加工产品,延伸价值链,提升产品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推动企业由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有条件的钢铁企业积极进入上游原燃料行业,提升资源控制能力。多元产业的选择应结合企业实际和区域需求情况科学决策。

(6)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提高钢铁流通现代化水平。钢铁行业传统的管理和营销模式已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整个行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重要关口,电子商务作为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适应未来市场竞争的需要。电子商务通过对原有业务流程的再造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拓宽渠道、改善服务等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实现产供销一体化,随时随地地提供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了市场反应能力、精简了流通环节,拓宽了销售渠道,从而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强化策略

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增值性、社会性、再生性和能动性的特点,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整理和获得人力资源,并在激励手段的协调下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而最大化的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由于受到2008年的金融风暴影响,我国钢铁企业整体利润持续下滑,且销售量也在不断降低。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企业重组和控制数量的目标,以便更好地推进钢铁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在此背景之下,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在钢铁企业运行中显得尤为重要,是钢铁经济建设的坚实基础。作为钢铁企业中的主要资源,人力资源是推动钢铁企业运行的源源动力,只有在大力发展人力资源的情况下,才能确保钢铁企业的复苏和发展。

一、我国国有钢铁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中,工业的机械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钢铁企业也进行了系统化的改革,在岗位分配和人员编制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工业自动化程度加深直接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降低。通过有关部门统计可知,我国近70%国有钢铁企业中存在冗员问题,部分企业的冗员人数为企业人员近50%。同时,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将会使冗员问题更为凸显。

近年来,国家不断强化素质教育,大学生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一些企业在人才聘请方面也提高了对聘用人员的文化程度。同时,国有钢铁企业员工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也呈上升趋势。但与私有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支撑企业的稳定发展。员工跳槽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福利、待遇上不满足。近年来,国有钢铁企业的许多职工跳槽。这些跳槽的人员大部分为企业经验丰富的人才和企业发展中坚力量,例如: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高层管理者等等。人员管理机制与待遇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这些人员的流失,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现代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强化策略

(一)加强对企业人力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制定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钢铁企业需认识到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专业性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保证钢铁企业快速、稳定、健全发展的关键。因此,我国钢铁企业需积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工作的部署,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知识对企业内人力资源进行管理。钢铁企业需明确企业发展目标,改变以往的陈旧管理观念,以全球五百强企业的资源管理为目标,积累相关管理知识和理念,在日常生产工作中落实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团体作为工作总目标,从根本上提高钢铁企业的运营水平。其次,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和战略的时候,需严格按照在人力资源规划和战略的基本原则进行,也就是开放式和科学性、可行性和现实性、一致性和前瞻性。人力资源战略是组成企业生产体制的挂件,通过精细的制定和合理的实施可有效建立起企业竞争优势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因此,钢铁企业需重点分析企业内人力资源的开发,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实现企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以提高企业的文化建设和资源建设。

(二)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工作

在人力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开发和培训是其关键环节,是保障人力资源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现阶段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主要为提高人员的各方面能力,例如人员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钢铁企业需坚持严格遵循人才培养原则,抓紧培养紧缺人才,重点培养重要人才,优先培养优秀人才,从根本上加强人才的培养力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遵循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切实实现企业内人力资源的整体改善,在总量保持稳定和扩大的基础上,构建起合理的人力生产结构,主要表现为年龄梯队合理、能级分布均匀和专业配套科学,钢铁企业可通过上述方式达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飞跃行发展。此外,钢铁企业需侧重于对国际化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将职工培训经费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企业可列出职工培养专款经费,对国际化、高层次和实用型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充分重视企业内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工作。企业需根据职工特点和企业发展方向制定出针对性、组织性、重点性和计划行的培训工作。

(三)对人才的使用要从长远考虑,采用先进的薪酬管理体系

企业在构建人才发展机制时,需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进行对人才能力的客观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培训,充分发挥出企业内员工的自身优势,以提高钢铁企业的生产力。钢铁企业可借鉴国外人力资源方面的改革方式,将员工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在优势,使人力资源管理迸发蓬勃活力。此外,钢铁企业还需合理安排员工薪酬,调整和完善薪酬结构,对每个员工进行合理的岗位价值定位,在此基础上选定岗位薪酬水平,再根据市场对此岗位的供求情况、员工任职情况和岗位竞争情况实现薪酬的管理和分配。薪酬可分为绩效工资、固定工作、业绩分享、年度延迟支付工作、津贴补助和工龄工资,企业可具体调整各个分科,确保薪酬管理体系的合理。

(四)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绩效评估体系

人力资源激励可通过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实现,因此,完善和改进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方法是提高人力资源激励手段的主要途径。公平、公正、客观是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实施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反映员工日常能力、贡献和业绩的主要依据。我国钢铁企业需构建出绩效优先的人力资源绩效评估体系,促进人力资源极小评估体系往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钢铁企业的人力资源绩效评估需坚持以业绩和能力为向导,在员工岗位职责的基础上落实绩效目标,建立起集合知识、业绩、能力、品德等因素的员工人力资源评估指标体系。钢铁企业可根据不同员工的实际特点,制定出合理的考评方式和考评内容,在得出考评结果时需及时反馈给员工,并帮助员工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此外,企业还可建立起绩效评估手册,将员工基本考评信息录入至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将此作为员工升级、提拔、奖励、提拔、聘任的主要依据。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钢铁企业需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和企业发展方向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利于企业长远和稳定的发展。企业需以人才选拔和培训为基础,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钢铁企业提供长远的人力资源,促使钢铁企业做强做大,实现我国钢铁企业的复兴发展。(作者单位:新余钢铁集团公司劳动人事处)

参考文献:

[1]袁琳琳,陈笑蓉.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福建电脑,2009,25(6).

上一篇:经济发展方式范文 下一篇:餐饮企业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