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范文

时间:2023-02-24 23:16:03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范文第1篇

标准的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诊断具有肯定价值。通过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和动态演变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确定梗死部位,并能协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电解质失常和药物对心脏的毒副作用。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要求医生进行心电图检查:严重胸痛、心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心界扩大或听诊发现心脏杂音、起搏器功能异常、严重上腹痛、胸部创伤、突发呼吸困难、紫绀、晕厥和昏迷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每日都应反复检查心电图。此外,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电解质平衡失常、内分泌异常、手术前以及40岁以上的病人等都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

标准心电图检查方便易行、廉价无创,适用范围广泛。其缺点是记录时间短暂,并且需要卧位静止检查,对间歇或阵发性心律失常和心脏事件不能捕捉到。

与标准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以提高对阵发性、偶发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

动态心电图在不影响病人日常活动情况下能连续记录24~48小时全部心脏电活动,能够发现多种致命性心律失常,对标准心电图检查不能发现的间歇或阵发性心律失常和心脏事件就能如汤沃雪,迎刃而解。并能使医生了解到病人症状与活动,或与心电变化之间的关系,有效弥补了标准心电图的不足或缺陷。佩带动态心电监测仪,可在不影响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下随时记录心律的改变,给医生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信息。

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正常健康人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为31%~80%,房性期前收缩发生率约70%;心脏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发生率为70%~95%,其中20%~40%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院外发生猝死复苏成功者100%有室性期前收缩,70%~80%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每天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的规律为,上午10-12时发生频率最高,下午较少,凌晨2-6时最低。

猝死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心脏性猝死大多发生在冠心病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导致猝死的心律失常89%是心室颤动,缓慢性心律失常占11%。患者猝死前数分钟或数小时常有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或其他严重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检查尚可用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冠心病患者一昼夜内可有多次短暂的ST段降低,其中70%~80%没有症状。动态心电图检查可用于定量分析心律失常,以此指导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进行疗效评价。动态心电图检查也可了解心率变异性,危重症病人心率变异性降低常提示预后不良。

在住院病人中,医生常对危重症病人,特别是冠状动脉缺血、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脑血管疾病、严重电解质紊乱、心脏扩大、瓣膜病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病人,及应用对心脏有毒性的药物、进行有创性检查、治疗前等,都要进行心电图检查或监测,为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致命性心律失常,防止猝死发生。

在门诊就诊的病人,医生也常根据情况进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有病的心脏节律或心率时时在发生变化,有时一天需要做数次心电图检查,必要时,佩带动态心电监测仪才能捕捉到阵发性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血压监测;临床价值

近年来随着监测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得到应用和重视,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对于了解心电图改变与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将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2月同时监测成功的236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36例中男156例,女80例;年龄48~79岁,平均67.4岁。均为Ⅰ~Ⅱ级高血压病患者或血压不稳定需确诊者,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异常。

1.2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GE Mars 5000型系列及Mars PC系列闪光卡Holter记录盒,3通道及12通道连续24 h记录,GE Mars系列软件分析,经人机对话编辑确保准确。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准是:以J点后80 ms测量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下降≥0.1 mV,持续1 min以上;ST段恢复后1 min以上再次下降≥0.1 mV为再次发作[1]。与心电图有关联的标准是:血压升降变化时间段内心电图出现ST段呈缺血型改变、心律失常发生或增多(大于每小时平均数值的30%为增多)为有关联。

1.3动态血压监测采用日本尼士DS-250 24 h动态血压仪。将袖带缚于左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2 cm,其松紧以刚能容纳2横指为适度。监测时间为24 h,每次监测间隔时间为30 min,白天与夜间一致。7:00~19:59为白天,20:00~6:59为夜间。24 h应获得48个血压监测值,大于80%即获得39个血压监测值为有效监测。血压波动>其时间(白天或夜间)平均值15%时,观察同时间段的心电图变化。

1.4其他要求患者详细记录监测时间内的生活日记,以便分析症状、心电图和血压之间的联系。

2结果

1)动态血压监测成功率为89.58%~100%,平均为90.63%,大于80%均为有效监测(表1)。

2)动态心电图观察到与血压升降有关联的心肌缺血和/或心律失常64例,其中与血压升高有关联的58例,与血压下降有关联的6例。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分布情况(表2)。

3讨论

1)动态心电图的监测可以捕捉到常规心电图检测不到的异常,与动态血压同时应用可以发现心电图异常与血压之间的联系。资料已充分显示心、脑血管病发生存在时辰规律。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出血性、缺血性脑卒别容易发生在清晨和上午时段,现在认为血压晨峰程度的加剧与心、脑血管病高发有密切关系[2]。血压晨峰是指正常人的血压呈现明显昼高夜低的节律性变化,血压夜间睡眠期间最低,清晨迅速上升,持续4~6 h。一般认为是健康人由于觉醒并开始活动时,交感神经系统即刻激活,心搏量和心输出量增加所致。但在高血压患者中,交感神经系统的即刻激活引起周围血管阻力迅速升高,因此出现血压晨峰高反应发生。本组58例与血压升高有关联心电图改变中的39例是发生在清晨或上午,ST段下移或异位节律增多对应时段的血压均有升高或明显升高。说明发生在6:00~10:00时的心肌缺血与血压变化有密切关系。动态心电图一般不将T波改变作为心肌缺血的标准,本文中6例患者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时,心电图记录T波由直立或低平变为倒置,深度大于2.5 mV,其时间段血压升高,因此视为与血压有关联的心肌缺血改变。从表2心电图异常分布可以看出,64例患者大多数均有两项以上心电图异常。当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时,心电图除发生ST-T呈缺血型改变外,还伴有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增多。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不稳定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

2)高血压治疗中药物剂量使用不当常会导致降压过度,而老年人由于功能减退特别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本组有6例在血压降低时段心电图发生改变,均为老年人,平均年龄73.6岁。发生在夜间血压降低大于其平均血压的15%。当血压降低时,ST段出现明显下移,异位搏动增多,大于每小时平均数值40%,可见老年高血压病人降压不当极易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监测有利于指导降压治疗。

3)同时监测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可以及时找到患者出现症状的原因。一般单独监测动态心电图或动态血压时,患者的症状常与监测记录不相符。有时患者头晕、胸闷反复发作,但监测记录无明显异常。本组有1例冠心病患者因发作性低血压而同时监测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该患者低血压发作时头晕、胸闷、出冷汗,酷似心绞痛症状,但常规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均正常。监测时发作1次,即刻血压记录为9.3/6.6 kPa,而同时段的心电图仅有心率增快137次/min,余未见异常。考虑到发作时间在上午且血压极低,为排除右室壁心肌缺血,将动态心电图电极安放在右胸壁再次监测。监测中增加运动量后患者出现胸闷,血压下降为12.0/8.0 kPa,同时段心电图右胸导联记录到ST段抬高0.15 mV。行冠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75%。该患者为以低血压为主要表现的变异型心绞痛,因采用了同时监测得以及时诊断和治疗。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能够观察到血压变化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尤其是对高血压患者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近年来血压晨峰现象倍受关注,血压晨峰现象亦需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观察。但由于现在血压晨峰的标准不一,所以我们仅仅观察了患者有症状时间段心电图改变与血压变化的相关性,而无症状的血压晨峰现象对心脏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郭继鸿,张海澄.动态心电图最新进展.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20-154

2张维忠.血压变异和晨峰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3):287-288

动态心电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人群则逐渐年轻化[1]。冠心病的基本病变在于机体心脏冠状动脉血管内呈现粥样硬变,造成动脉血管腔内发生狭窄,重则发于阻塞,这就导致心肌出现缺血,甚至缺氧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心肌坏死。我国由于临床发病率较高,发病人数较高,已经在全世界中成为冠心病的重灾区[2]。冠心病典型临床表现为胸痛,重者可见于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临床确诊时通常需要结合相关检查结果,如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等。但因冠状动脉造影属于有创检查,且检查结果易受到其他诸多因素影响,故多数冠心病患者耐受性较差。相比较而言,心电图检查属于无创检查,且具有操作便捷、准确率较好,重复性高等优点更为容易被广大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3]。目前,临床常用的心电图检查主要分为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7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5例,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两种检查,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高一定的数据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5例,男89例,女66例,年龄55~80岁,年龄平均(65.27 5.96)岁,病程1.5~19年,病程平均(7.38 2.46)年;并发2型糖尿病者24例,并发高血压者77例,并发高脂血症者46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住院后遵医嘱选取一段时间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过程中,尽可能选择出现冠心病症状时,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以达到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心电图检查阳性率的目的。所有患者均在平静状态下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平卧于检查床上,全身放松,尽可能减少相关药物作用。本次研究选用北京美高仪12导联心电图检查仪,型号为MGY--000530型,可连续描记,纸速设置为25 mm/s,增益维持10 mm/mv,图形无干扰,较清晰。动态心电图检查选用12导联心电监测仪(MGY--000530),经连续描记以及稳有效的基线平稳及清晰图像,以及24 h生活日志;整个动态心电图检查需连续24 h监测心电活动[4]。对信息回放后进行相应分析处理,并经临床医师进行校正。

1.3诊断冠心病标准 本次研究中经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标准如下:①常规心电图:T波与同导联R波相比较,幅度小于后者1/10,和(或)ST段下移幅度超过0.05mV,可确诊为ST-T缺血性异常。②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如下:心电图基线为等电线位,ST段维持水平型,或向下倾斜,且下移幅度超过0.1 mv;ST段下移持续时间>1 min;心肌缺血症状发作间隔时间≥1 min;J点后确定80ms处,以此处为基准,测量ST段。在冠心病发作时,需根据患者心律及心率,起止特点、症状持续时间,伴发症状等,结合此时心电图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明确心律发生失常,并记录心律失常类型,以及包括节律、异常发生频率、冲动传导时间,激动起源部位等单项或多项指标异常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表示,当P

2 结果

155例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缺血检出率(80.65%,125/155)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50.97%,79/15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常常因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表现,造成心肌梗死等后果,进而导致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甚至可引发心源性猝死。目前,临床上对于诊断冠心病主要依靠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CTA进行检查,但因各层医疗机构条件不同,患者耐受性也有所差别,故上述检查并未大范围应用于临床[5]。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这两种检查,因操作便捷、性价比较好,且属于无创性检查,对粗筛冠心病患者而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由动态心电图检查后确诊的冠心病,假阳性情况较少,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对常规心电图的局限性进行弥补。但应注意的是,动态心电图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位置的心肌缺血表现无法记录下来。为减低上述这种局限性对于冠心病诊断的影响,临床上,一般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之前,操作者先打标准电压,且在不同导联切换的时候进行记录。

总之,临床上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同常规心电图检查相比较,诊断效果良好。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具有较好重复性、持续性及动态性的无创检查方法,在反应冠心病中心肌缺血方面情况具有良好效果,而且患者耐受性普遍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岩,杨思睿,于侠,等.600例小儿十二导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和ST-T改变的对比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5):1331-1332.

[2]毛琳,李雪娟,黄图城,等.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冠心病中的价值诊断[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4,19(4):319-321.

[3]王丽.心电图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的分析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2):211-212.

[4]韩亚芳.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2):80-81.

动态心电图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运动平板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冠心病;诊断

冠心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一类心脏疾病, 会引发患者急性心肌梗死, 严重时会直接导致患者猝死。本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共收治60例疑为冠心病患者, 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分别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测, 将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疑为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35例, 女25例, 年龄44~73岁, 平均年龄(55.0±6.7)岁。均具有冠心病可疑性, 无精神病史,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检查方法

1. 2. 1 运用Jindkins检查方法, 配合GE公司所产C型臂X线机, 对患者进行造影检查。如果患者管腔直径达到50%以上狭窄度, 就代表患者冠状动脉检查呈阳性。狭窄度在50%~75%被称作轻度狭窄, 狭窄度≥75%则被视为严重狭窄。

1. 2. 2 选用美国高仪公司生产的treadmill2.0型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测机作为运用平板心电图检查仪器, 以bruce方案为基准, 对患者进行诊断。该检测仪阳性诊断标准:①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 患者在心电图ST段出现水平型或倾斜型下移, 移动持续时间达到2 min, 幅度达到0.1 mV以上;②在运动过程中, 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③运动过程中, 患者出现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多元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症状;④运动过程中患者血压产生明显下降。

1. 2. 3 选用美国BMS动态心电图监测仪作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设备, 在检查开始前72 h内, 避免对患者使用任何会与检测结果产生冲突的药物。该检测仪阳性诊断标准为:ST段心电图出现倾斜型或水平型移动, 下降幅度超过0.05 mV、移动时间超过2 min, 抬高幅度超过0.1 mV。

1. 3 观察标准 观察所有患者诊断结果, 可分为真阴性、假阴性、真阳性、假阳性。

[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特异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敏感性。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60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后, 表现为阳性的患者48例(80.0%), 单支病变患者18例, 双支病变患者16例, 三支病变患者14例;48例阳性患者经检查, 共查出受累血管91支, 包括左主干5支(5.49%), 左旋支21支(23.08%), 左前降支37支(40.66%), 右冠状动脉28支(30.77%)。60例患者运用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测结果如下:真阴性7例、假阴性7例、真阳性40例、假阳性6例、特异性53.85%、敏感性85.11%。60例患者运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如下:真阴性9例、假阴性9例、真阳性37例、假阳性5例、特异性64.29%、敏感性80.43%。将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特异性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40, P>0.05);敏感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79, P>0.05)。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阻塞或狭窄病症, 导致心肌出现坏死、缺氧、缺血而引发的心脏病, 常常被称为“冠心病”[1]。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 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2]。冠心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分成了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在诊断方面, 冠心病需要依赖典型临床症状, 并通过辅助检查找到血或冠状动脉阻塞的证据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判定是否有心肌坏死[3]。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常规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心电图负荷试验、有创性检查包括血管内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一般情况下, 都会先进行无创方便的辅助检查[4]。

在此次冠心病诊断案例中, 运动平板心电图诊断特异性是53.85%, 敏感性是85.11%;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特异性是64.29%, 敏感性是80.43%, 将二者敏感性与特异性差异比较, 特异性χ2=2.2540, 敏感性χ2=0.7679, 组间差异均为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王利群[5]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在冠心病诊断过程中,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武小丽.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医药前沿, 2014, 12(7):150-151.

[2] 臧莉.两种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分析.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25):88.

[3] 孙灵敏.对于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研究.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5, 21(7):64.

[4] 朱利娟.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体会.医药与保健, 2014, 7(8):56.

[5] 王利群.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12(13):10-12.

动态心电图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心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176-02

常规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CHD)的金标准,具有简便、迅速、无创伤等诸多优点,但是其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短暂的(1~3 min)仅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对于偶发的早搏等一过性心律失常常难以捕捉。动态心电图(DCG)可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检测心律失常,发现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室速和室颤;协助判断间歇出现的症状如胸闷、心悸、眩晕、黑朦或晕厥是否为心源性,还能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辅助治疗中,尤其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意义较大。本文对32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同时行12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2月~2009年2月本院住院且心电图有ST-T段改变的患者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8~84岁,平均(44.3±14.2)岁,所选患者均排除影响ST段判断的疾病与因素。诊断均符合1979年ISFC/WHO的诊断标准,其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7例,合并高脂血症8例,合并2型糖尿病1例。患者病史最短为1个月,最长为30年。

1.2 方法

1.2.1 常规心电图诊断方法安静状态下,患者取平卧位并全身放松,消除恐惧感,同时应避免因药物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心电图的结果。采用日产NEC-3321型12导联心电图连续描记,纸速为25 mm/s,确保所记录的基线平稳、无干扰、图像清晰,当T波小于同导联R波的1/10,ST段水平下移> 0.05 mV,为缺血性ST-T改变[1]。

1.2.2 动态心电图诊断采用美国美林公司生产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电信息变化进行24 h记录。同时应注意:应进行多记录,以排除对诊断结果的影响和干扰;检查者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应有恐惧感;检查过程不应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检查时详细记录是否出现胸闷、气短、心悸、胸痛等相关症状,及其发生的时间和状态。阳性标准:①ST段以等电位线的基线为标准,呈水平型或下降型下移>0.1 mV;②下移时间持续≥1 ms;③两次心肌缺血发作时间间隔≥1 ms,ST段的测量以J点后80 ms为准。

2 结果

32例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出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3256,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常规心电图从发明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方面。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无创性检查,以其重复性好,费用低而被人们广泛接受。它可以反映心脏兴奋的电活动过程,对心脏基本功能及其病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同时,心电图可分析与鉴别各种心律失常,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和发展过程以及心房、心室的功能结构等,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常用于指导心脏手术及用药,也是目前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并一直为临床发现无痛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3]。但是心电图并非检查心脏功能状态必不可少的指标,亦会出现假阳性甚至阴性的可能,如有些患者的冠状动脉已经发生病变,虽已狭窄到一定程度,但未发生心肌缺血,即静息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尚可维持正常,常规心电图记录可无异常。本实验结果显示,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53.1%,特异性为62.5%。可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时有一定局限性,其影响因素包括:多支病变血管综合向量互相抵消;侧支循环丰富;检查时与心绞痛发作不同步;病变局限及病变部位不与常规导联部位有关等。因此,诊断时应结合多种指标和临床资料综合判断[4]。

动态心电图可连续24 h对心脏电活动进行监测,于24 h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扩大了心电图临床应用的范围,弥补了心电图的相对不足,使时间、患者的活动、症状三者相对应,即可获得心率和ST段同步趋势图[5],监测心肌缺血在日常生活中的发作规律、发作的频度、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缺血程度与猝死之间的关系等,对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6]。本研究中显示,12导联24 h Holter实验结果与常规心电图结果的对比分析可见: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59.4%,特异性为62.5%,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相差不大。本研究有假阴性的可能,包括:①病变部位如位于右冠状动脉中远段区域、左前降支的第一大对角支处,则动态心电图监测不易直接反映其状况。②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因侧支循环的建立而改善或缓解。③单支病变如狭窄程度

总之,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具有简便、普及、易掌握且费用低的特点,它不仅对有症状冠心病的诊断及病情判断有重要价值,对无症状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也可以及时发现,为临床早期用药提供了客观依据,对临床评估无痛性心肌缺血的预后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目前临床上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通过应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进行辅助诊断和治疗,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对心脏的功能结构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合理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琛.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9):84-85.

[2]李占全.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4-172.

[3]龚纪文,杨晓钢,黄冠荣.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1):42.

[4]季英敏,季文慧,王悦喜.持续性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8):595-597.

[5]张绪国,施艳红,董红伟.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1,10(3):148.

[6]叶慧恒,梁坚坚,刘鹰,等.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查对冠心病的筛选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4):515.

动态心电图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0(b)-0095-03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中,严重的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中对于该病的诊断主要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但是这种检查方法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且属于有创检查,导致多数的患者耐受力降低。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该病的诊断效果成为医师们关注的重点。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电图检查逐渐的应该到相关疾病的诊断中,并且属于无创检查,重复性高[1]。本研究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临床中诊断该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具体的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浙江省衢州市衢化医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间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男30例,女30例,年龄为56~79岁,平均(64.2±2.7)岁。病程时间为2~18年,平均(6.2±1.4)年。本组的患者均经过浙江省衢州市衢化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且患者知情同意此次的临床研究。

1.2 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的60例对象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

1.3 检查方法

本次研究的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具体的检查方法如下:

1.3.1 常规心电图检查 本组的所有患者均在安静的状况下进行检查,并且取平卧位,且全身放松,从而有效的消除患者的恐惧和害怕等情绪,并且在检查时应有效的避免药物因素的作用,从而确保心电图的结果不受影响。主要采取NEC-3321型的12导联心电图进行连续的描记,纸速控制为25 mm/s,并且需要有效的保持其基线的平稳和图像清晰,对于T波 < 导联R波10.0%时,且ST段下移值 > 0.05 mV,诊断为ST-T改变[3]。

1.3.2 动态心电图检查 本组的所有患者均采取BI9800型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主要有效的记录患者24 h的心电图变化,并采取BioxWin软件对其观察的图像进行全面的分析。检查的过程中应多的对其进行检查,从而有效的排除的影响与干扰。心肌缺血阳性诊断标准:①J点后80 ms位置的ST段水平型或者下斜型降低值≥1 mm,心电图的基线ST段已经降低或者升高,则减去原有降低值或者升高值;②心电图的ST段明显移位至少持续有1 min,而且有两次的心肌缺血发作,每次间隔的时间至少1 min[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肌缺血阳性结果比较

通过对两种不同的检查结果比较,常规心电图检查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有29例,检出率为48.3%;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有49例,检出率为81.7%。两种方法检查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P < 0.05)。

2.2 心律失常检查结果比较

通过对两种不同的心律失常检查结果比较,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均明显的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两种检查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χ2=7.28,χ2=7.24,χ2=7.59, χ2=7.18,P < 0.05)。而两种检查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房性早搏早发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χ2=0.17,P > 0.05)。数据分析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多发于于老年中,严重的影响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临床中如何有效的诊断该病成为医师们关注的重点。临床中常常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诊断,这种诊断方法属于有创检查,且多数的患者耐受力降低,重复性差[5-6]。因此,如何有效的选取有效的诊断方法诊断该病成为医师们关注的重点。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心电图检查逐渐的应用到临床诊断中,这种诊断方法属于无创检查,且重复性强,诊断效果明显。临床中常常分为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两种[7]。因此,临床中对于这两种诊断效果一直存在疑问。常规心电图是临床中最早的一种诊断方法,诊断费用低,经常应该临床中,能够有效的反应患者心脏兴奋的电波活动情况,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这种对各种心律失常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8]。而动态心电图是一种长时间纪录患者心脏的活动电波,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9]。

通过本次的临床的研究分析,临床中对于冠心病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效果。本组的资料显示,常规心电图检查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有29例,检出率为48.3%;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有49例,检出率为81.7%。两种方法检查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χ2=7.23,P < 0.05)。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均明显的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种检查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房性早搏早发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由此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均能够有效的检查出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状况。但是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10]。主要由于动态心电图能够连续24 h的观察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从而使得整个收集的信息更加精确,导致整个诊断的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结果[11]。同时,由于其观察的范围广泛,从而有效的弥补了常规心电图的不足,提高整体的诊断效果[12]。另外,动态心电图检查过程中的导联少,而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的心肌缺血状况无法记录,从而使得不能够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13]。因此,临床中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检查之前应先打标准电压,并且在其每次切换导联之后进行记录,从而有效的避免上述情况发生[14-15]。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是可行的,其诊断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效果[16]。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属于一种持续性和动态性的检查方法,能够全面的反应出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基本情况,且对于心律失常也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这种检查方法属于无创检查,重复性高,值得临床中应用,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庞志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J].中外医疗,2009,12(13):563-564.

[2] 董竞琳.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诊断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3(36):522-523.

[3] 曾令忠,陈汉娜.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监测与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J].实用预防医学,2008,13(5):683-684.

[4] 孙莉莉.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17(9):777-778.

[5] Zheng Yi,Cen Zhen,Hu Hailei.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in diagnosis of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s of cardiac arrhythmia [J]. Modern Practical medi cine,2011,21(6):524-525.

[6] Gao shurong. Routine echocardiography, ECG and holter and radionuclide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in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arative study [J]. Clinical 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11,16(12):747-748.

[7] 李媛霞,杨春林.两种心电图筛查与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结果比较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21(6):351-352.

[8] 汤喜红,孙玉敏.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2,22(29):462-463.

[9] Zhou Jun,Lu Xilie.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nd gener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electrocardiogram in diagnosis of asymptomatic myocardial ischemia [J].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2009,14(5):683-684.

[10] 梁德英.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患者36例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15(2):355-356.

[11] 李娟.对我院75例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16(17):425-427.

[12] 顾骅.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1(4):974-975.

[13] Zhao Wenxue,Sun Lie,Yang Jiming,et al. Dynamic Changes of Ecg st-t segment on diagnostic value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 Modern medicine,2008,21(6):335-336.

[14] 陈香美.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的价值[J].中国乡村医药,2012,22(12):355-356.

[15] 侯琳.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0,12(16):265-266.

[16] 王权明,彭云波,覃永旗.冠心病猝死与心绞痛的症状及心电图规律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0):1702.

动态心电图范文第7篇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比较

长程性:常规心电图检查过程一般2~3分钟,只能记录即刻短暂的心电活动。动态心电图连续24小时记录受检者全日的心电活动信息,因而能显著提高偶发性、短阵性心律失常和一过性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故动态心电图又称长程心电图。

动态性: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受检者须静卧,其心电图反映的是静息状态的心电活动。动态心电图24小时全程记录患者工作、休息、进食、睡眠以至大小便等日常活动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动态心电图也由此得名。

关联性:动态心电图仪具有自动计时系统,可以准确记录和报告任何心电变化的发生、持续及终止时间。结合患者按时记录的当日活动事项及有关反应,可以明确患者活动、症状及用药等与其心电变化之间的关系。

定位性:常规心电图常规采用12个导联,能较全面地探测心脏不同部位的情况。目前的动态心电图多为2~3个导联同步记录,只能反映心脏的局部情况,在病变定位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图形质量:常规心电图由于是静态短暂记录,干扰因素少,呈现图形质量较好。而动态心电图容易受、活动、情绪等影响而造成心电图形失真,医生在评阅分析时需注意识辨。

动态心电图的主要临床应用

用于捕获偶发、短阵的心电异常:临床上有些患者时常会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头晕或晕厥等疑似心血管疾病症状,但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往往是查无实据,以致不能确定诊断。此时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能捕捉到常规心电图难以发现的偶发性、短阵性心律失常或一过性心肌缺血发作,从而使患者得到明确诊断与治疗。这是动态心电图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主要作用之一。

用于心律失常的定性定量分析:对常规检查已有发现、但其性质或潜在风险尚不完全明确的一些心律失常,可借助于动态心电图检查,进一步采集24小时的心电信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常能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发生频率及危险程度等。这对心律失常的正确诊断、预后评估和防治决策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常规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漏诊率较高。动态心电图24小时全程记录患者工作、休息、睡眠以至大小便等日常生活状态下的心电变化,不仅能显著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还能显示缺血发生的时段、持续时间、出现频率、缺血程度及其与患者活动、症状之间的关系,从而能为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切实可靠的客观依据。

动态心电图还常用来评定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药物疗效和人工心脏起搏器性能。此外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动态心电图可用来探测正常人心率的生理变异及运动员、潜水员、宇航员的心血管功能等。

讨 论

动态心电图范文第8篇

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猝死的重要原因,亦是其他心脏疾患的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临床意义和治疗原则,是目前心血管病学术界研究和争论的重要课题冠心病心绞痛和临床上仅有心悸不适而无任何明确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就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诊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由于一般的心电图很难全面记录一过程,故而动态心电图是进行这一研究的有效手段。

1 资料和方法

128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其中52例临床上仅有心悸不适而无任何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疾病(I组),已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并经过住院治疗者52例(Ⅱ组)。

方法选用先进医疗设备BI9800TL24小时动态心脏监护系统,双通道固态记录式,模拟V1和V5导联,进行24小时监测,获得各有关数据.主要分析指标为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诊断标准:房早>20次/24小时或室早>50次/24小时,或有其他更复杂的心律失常。

2 结果

(1)心律失常检出率:检出异常心搏者107例,占83.6%,符合心律失常标准者69例,检出率53.9%;I组和I组的检出率分别为48.7%和62.7%.

(2)检出房早48321个,室早84659个,联律室早1983个,成对室早304个及其他心律失常.

3讨论

心律失常的病因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为多见,尤其是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更为明显.但同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如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均可引起心律失常,如不以有效手段检查确定,则容易漏诊、误诊,甚则危及生命[1]。

冠心病心绞痛和仅有临床症状的非器质性心脏病临床常见,心脏听诊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很低,但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发现异常心搏者达78%以上,同时还检出许多联律室早.室速.短阵房速等一过性心律失常.这表明动态心电图是检测心律失常.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捕捉一过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手段,推广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研究心律失常和提高诊治水平有重要意义[2]。

通过检测结果分析,我们可注意到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心绞痛其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很高,但在临床上很难发现.当前心血管学术界对冠心病缺血性ST段改变的研究报道很多,但对心律失常很少报道.究其原因,即是缺少一个有效诊断检测手段.通常临床常用的心电图对复杂的心律失常难以捕捉,本文第I组52例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62.7%,尤其是房性与室性心律失常并存在的情况较多.这些均提示心绞痛中的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想象,而且有时相当复杂,这种情况的确认有待于一个新的检查的出现,这就是24DCG监测.由于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猝死的重要因素,所以尽早诊断.尽早预防.尽早治疗极为重要,这就需依靠24小时DCG来帮助[3]。

临床上经常遇到患者主诉心悸不适等与心律失常有关症状,而心脏听诊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24小时DCG使用以来,通过24小时监测可发现患者缺血和心率市场情况,从本文可看出检出率约48.7%,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证据[3]。

分析表明,I组与Ⅱ组差异显著,这可能与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不同有关.I组为非器质性心脏病,各种诱因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可能为心律失常的基本原因,该类因素在低年龄更易出现,考虑某些健康青壮年出现短暂室早有时与神经系统过度紧张有关.一些心率缓慢或心律偏快时出现的室早,则分别与迷走或交感神经不平衡有关.文献报道,心律失常存在自然变异现象,亦存在心肌和传导系统随性变化的因素。

I组心律失常发生的基本原因可能是心肌和传导系统的缺血性损伤.其次中老年人心肌和传导系统还存在老龄性改变,如心肌细胞顶端的脂褐素增加,肌浆网内有嗜碱性变性等,这些细小的器质性改变可导致激动起源和传导的异常或复杂的不一致,成为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机制[4]。

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不同,防治措施也应不同,I组以去除诱因.调节植物神经的平衡失调为主. Ⅱ组则以改善心肌供血和防止心脏的老龄性改变为主.总之无论是属于哪一组类型,只有通过有效手段确定病情,相应的治疗措施才会奏效,使诊断明确,最重要的是可使诸多隐匿的危险得以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林建美,张建英.老年冠心病194例动态心电图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8,12(1):32.

[2] 刘吉林,段德新,吴志英.无心血管病史的脑卒中病变部位与ECG改变相关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1993,15(6):330.

[3] 申佩琅,黄大显,张静.293例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84,3(2):94.

动态心电图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诊断;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价值

doi:10.14033/ki.cfmr.2017.4.0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4-0049-02

动态心电图技术最早于1957年应用在心脏监测活动研究中,故也称监测心电图图仪,是现阶段心血管领域非创伤检查的一种诊断方法[1]。常规心电图在心电异常的诊断中也具有较高价值,不足之处是对心电信号的检测时间较短,无法提供更全面的监测数据,影响诊断效果的正确率。与常规心电图不同,动态心电图可在24 h内连续记录10万多的心电信号,大大提高了非持续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因此,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心脏病、冠心病等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诊断中。下文主要探讨了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这两种方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本组60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47~73岁,平均(55.6±4.4)岁;其中高血压36例,肺源性心脏病11例,动脉粥样硬化13例。所有患者均分别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自觉心脏或心率失常而入院进行心电图检查;(2)年龄在40岁以上;(3)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4)病情缓和,非急性期[2]。排除标准:(1)年龄在47岁以下、74岁以上;(2)合并其他急性心血管疾病;(3)无法适应心电图检查;(4)中途退出研究等[3]。

1.3 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分别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受检者于安静状态下取平卧位,使用ECG心电图仪进行检查,详细记录患者的心电状况。同时,作常规12导联心电分析图。动态心电图:使用DCG检查仪进行检查,24 h记录患者的心电信息。期间不会对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产生影响。详细记录患者的多检查情况,排除各种影响与干扰。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并详细记录患者有无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

1.4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的阵发性房颤、阵发性室上速、期前收缩、窦性停搏及房室肥大等6项指标的检出率,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

1.5 阳性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阳性诊断的阳性标准,应满足以下这几个条件:(1)下移时间持续≥1 ms;(2)ST水平下移或下降在0.1 mV以上;(3)纱涡募∪毖的发作时间间隔在1 ms以上(含1 ms)[4]。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的心电图异常检出情况比较

动态心电图对各项指标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种诊断方法阳性率比较

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率显著高出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心脏病等疾病均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生机制均与心肌缺血、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受阻等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等,严重时可导致猝死,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5]。因此,及时发现、确诊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及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心电图技术主要是借助心电图机从体表开始,对心脏每一心动周期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进行记录。现阶段,心电图检查被认为是临床测量与诊断心脏节律的最有效方式。患者心肌细胞其实是一种半透膜,处于静息状态时,半透膜内会出现一些正电荷阳离子,而此时膜内部也会存在数量相同的负电荷阴离子,呈现出一种极化状态。正因为这种特性,电位差情况不会发生[6]。但是,当心肌细胞被刺激后,细胞膜通透性的极化会发生变化,而这时患者的细胞膜内会涌入大量的阳离子,且电位也会出现变化。在这样的情形下,电流记录仪生成的曲线则为复极波,而T波则是心室复极波在体表心电图上的表现[7]。

在心脏类疾病的诊断中,临床过去主要采用常规心电图,也可取得一定成效,但因为常规心电图的记录时间较短,只能对短暂心电变化进行记录,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动态心电图凭借自身优势,弥补了常规心电图的不足,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断活动中。动态心电图可实现对患者心电状态的24 h监测。通过24 h监测,能够较全面地监测到各类型心率失常及ST-T段异常情况,并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出心肌缺血程度、次数及时间等情况[8]。有报道称,在短暂性心律失常与一过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中,动态心电图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能实现对患者24 h心电信号的监测与记录,并获得同步的心率变化及ST段趋势图。针对24 h的心电记录,有利于医生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对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意义。如,在心脏病的心电图检查中,当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但未达到心肌缺血程度,而常规心电图检查时极易出现假阳性的情况;同时,加上冠心病的影响因素多,因为不能同步进行心绞痛发作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极可能受影响,出现误诊的情况。动态心电图每天对患者心电信号的记录多达10万次,能够获取到大量的信息,且可与患者活动、症状及时间同步,获得较及时、准确的心电图,对医生判断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频率、规律及缺血程度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临床意义重大。总而言之,动态心电图可24 h记录患者的心电活动情况,且具有无创伤、操作简便等优势。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所在医院对60例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从表1中可看出,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期间收缩、房室肥大、阵发性房颤及ST-T段异常等6项心电异常指标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由上述可知,在心电异常的检查中,动态心电图能够24 h连续记录患者的心电活动情况,检出率与阳性率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靖.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慢性病学杂志,2015,16(3):321-322.

[2]赵丽君.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3):96-97.

[3]曹洪浩.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1):4886-4887.

[4]王超.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83):65.

[5]朱丽,李军丽.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36-37.

[6]张颖.动态心电图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应用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4):109-111.

[7]张夏琳.心电散点图在窦性心律失常诊断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6,25(3):167-175.

[8]荣春兰.动态心电图诊查室性期前收缩的昼夜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 (29):3-4.

[9] Kireyev D,Gupta V,Arkhipov MV,et al.Approach to the differentiation of 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s[J].Am Heart HospJ,2011,9(1):33-36.

[10] Jastrzebski M,Kukla P,Czarnecka D,et parison of fiveelectrocardiographic methods for differentiation of wide QRS-complex tachycardias[J].Europace,2012,14(8):1165-1171.

动态心电图范文第10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6年6月~2008年12月期间189例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08例,女81例,年龄25~73岁(平均49岁)。189例均感觉阵发性心慌、心悸、胸闷、晕厥,查体及常规心电图检查正常,胸透心、肺、膈未见异常。

1.2诊断标准 依据动态心电图、临床心电图学提供心律失常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对心律失常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1.3方法 采用北京世纪今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制的MIC-12H型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全信息实时高保真记录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记录满24 h以后。将获得的12导联同步心电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对检出的心律失常进行分类诊断。利用该动态心电图系统提供的统计软件计算出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2结果

189例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者中,基础心律全部为窦性心律,同时伴有其他心律失常,其中伴有窦性心动过缓60例、窦性心动过速65例、房性期前收缩169例、室性期前收缩122例、交界性期前收缩6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42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1例、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9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ST-T异常改变者116例,所伴随的心律失常均超过了动态心电图正常值范围。189例检查者中,心律失常的发作无规律可循,可表现为一过性、间歇性,常规心电图难以捕捉。由于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时间较长,故能提高各型心律失常特别是夜间入睡后发生的各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3讨论

189例检查者中,查体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而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出现的心律失常均超过了动态心电图正常值范围,可见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仅能记录数秒钟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的最大优势在于记录时间更长。由于动态心电图捕捉发作性的心电异常的机会大大增加,所以对心律失常、发作性心肌缺血等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其次,动态心电图对了解某一段时间内心电异常的总发作情况、发作时间和规律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是在日常活动中长时间记录心电活动,为确定心律失常与症状间的关系提供了特殊的技术。与心律失常有关的症状主要是心悸、心慌、晕厥或先兆晕厥,由于这些症状常常是偶发的,在症状出现时又很难及时记录心电图,因此动态心电图在确定这些症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时常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症状频繁出现时,容易获得有价值的资料,如果症状偶尔出现。常常需要延长记录时间。心悸、心慌、胸痛等可由心律失常引起。特别是期前收缩和短阵心动过速。有时一些持续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发生时,病人可能不伴有症状;相反有时病人出现这些典型症状时,提示可能有心律失常,但常规心电图记录的结果却是规律的窦性节律。因此,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判断这些症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比3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具有明显优势,MIC-12H型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为12导联体系,记录器重量轻、容量大,所获得的心电信息量大,能对ST-T改变、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定位诊断,能对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及预激综合征进行定位诊断、分型,特别是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帮助更大,为临床提供的信息更可靠。

各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起止时间各有其特点,由于动态心电图记录时间较长,可以了解心律失常发作前后的全貌,因此对某些常规心电图无法明确诊断的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有助于鉴别诊断。

上一篇:心律失常范文 下一篇:细节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