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范文

时间:2023-03-09 13:57:46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范文第1篇

这个普通的排字工人在描述这件事的时候,悲愤交加。“他的脸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 … 他的每一个字,都像灼热的铁水一样,一滴一滴地落在保尔的心头… …”的确,我们的同志达到了“工农的国家爱护它的红军,以它的红军为荣耀,并要求不要在它的旗帜上染上一个污点”——不杀害任何一个俘虏这个代表善良的要求,而敌人呢?他们用各种令人望而生畏的残酷手段来残害我们,就像日军毫无人性地残害中国人民一样——暴打、、绞死、枪毙… … 在被残害的同志中,有上至古稀的老工人,也有下至十七岁的几乎是个孩子的女孩儿。有挨打后立即昏过去,不醒人事的人;有被残害后乱说胡话,没过几天就发疯的人;有被叛徒出卖,掉进敌人事先设计好的陷阱里,而后被杀害的人;有死到临头却视死如归,高声歌唱的人;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好同志活活被杀害,怒火满腔,却无法挽救他们的人;还有亲眼看到自己的女儿在绞架上断了气,失声痛哭的人… … 但是,一种从内心迸溅出的火热激烈,永不褪色的声音并没有被摧毁,它在胆小如鼠的敌人头顶上疯狂地喊着:“同志们,别流泪!咱们决不叫那些吸血的恶鬼们开心。不管怎样,咱们是死定了。所以,咱们应该从从容容地死。咱们谁也不能跪下。同志们,别忘记,要死得光荣!”敌人的龇牙咧嘴决不可能将布尔什维主义的意志击倒,相反,在这种严峻、可怕、狂热的磨难中,它能更加坚定一个信念:“布尔什维克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在这一段的描写中,作者采用了大量对比的写法:来“欣赏”怎样绞死布尔什维克的波兰贵族们的贪生怕死和战士们的视死如归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当时国家政府的腐败,那些花天酒地,不管国家死活的小贵族们的心理暴露无疑;严寒的天气和身体灼热,穿得极少的同志们的体温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体现了热血沸腾的战士们死也不肯低头的革命精神,他们的心中已经全然失掉了自我,只有“我们”。这也表明布尔什维的精神可以由许许多多这样舍己为人的战士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敌人凶残的抽打和战士们感觉不到疼痛形成了对比,说明战士们对选择保卫祖国这条道路无怨无悔,他们已经把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他们固然知道生命的宝贵,但却决不能像狗一样在敌人的讥讽中爬出来,因为“我们要死得光荣。”……

最令我感动的是瓦莉亚在临死前那段激情的歌唱。作者巧妙地利用工人说的话,道出:“我从来没有听过那样的歌声——只有视死如归的人才能有那样的激情歌唱。”“从来没有”和“那样”突出了这歌声的特别,“只有”和“激情”又暗示了瓦莉亚身为一个女战士,她的勇敢和坚强。总之,作者在这一整段中,所用的笔墨都是十分有力的,让读者也不知不觉地溶入,也能够感受这个工人当时无法表达出的愤怒和悲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范文第2篇

这组调查数据显示,我校绝大部分初中生不能坚持阅读完整本原著,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种阅读现状下,老师和学生为了应对中考名著检测,必然用练习代替读原著,这种现象被称为“伪阅读”。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地市中考名著检测题以“文段阅读题”或叙述故事情节为主,这些考题力争杜绝“伪阅读”,引导学生回归名著“真”阅读,即从头至尾读原著。要实现名著“真阅读”,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阅读任务。下文,笔者将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落实名著“真阅读”。

一、阅读时间的落实

保证适量的阅读时间,是实现名著“真阅读”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本校抽样调查显示,造成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大困难是作业太多,没时间和精力阅读。解决这一矛盾的较好方法是教师进行作业内容的调整,把名著阅读纳为学生的语文常规作业,确保学生每天有至少15分钟的名著阅读时间。为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课文相关的读读背背的任务争取在课堂上多完成一些。这样,名著阅读不占用学生其他科作业时间,家长才会支持,学生也乐意完成阅读任务。

二、阅读计划的落实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师生必须落实阅读计划,既能明确阅读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又能有效地督促阅读进度。

首先,落实学期阅读计划。结合课本“名著导读”,明确本学期要阅读几部名著,同时明确每部名著阅读完成的大致时间。如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涉及《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部作品,期中考前阅读《骆驼祥子》,期中考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其次,落实每部作品的阅读计划。

1.明确阅读目标。从头至尾读完整本原著;及时做读书笔记;能初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迪。

2.明确阅读量和阅读进度。明确每天的阅读量有两大依据,一是学生的平均阅读速度,二是学生每天需安排的最小阅读时间。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45万8千字,笔者任教班级学生平均阅读速度为450字/分钟,每天安排15分钟的阅读时间,10分钟左右的做读书笔记的时间,这部名著需要68天才能读完。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公式“总页数÷68=?”,得出每天阅读的页数,然后要求学生填写日期进度表,明确每天的阅读进度,也方便教师和家长的督促、落实。

三、阅读方法的落实

1.落实基本的阅读方法。教师应加强对基本阅读方法――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指导和落实。阅读一部名著,用浏览的方法看序、跋、目录、索引、后记等内容,了解作者的重要主张和书的大纲架构。对每天要完成的阅读内容先用略读的方法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整体感知所阅读章节的内容要点,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再用精读法,或阅读经典情节,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或研读重要语句、揣摩重点字词,或理解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2.落实做读书笔记。培根说:“做笔记使知识准确。”教师必须落实做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1)落实读书笔记的格式和形式。学生须掌握读书笔记的基本格式。除了文章内容,还要注明作品出处,包括书名、作者、版本、页数和日期,以便日后引用时查找核对。名著的文体不同,读书笔记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如诗集《繁星・春水》的笔记形式可以是摘录经典诗句并加以赏析,或写读后感;科学小品《昆虫记》的笔记形式可以是“叙事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笔记形式可以是概述情节并注意摘抄名言,或分析人物形象,或写读后感。

(2)落实读书笔记的内容。每读一部名著,教师可以给出读书笔记的范例,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如小说的读书笔记,概括内容时要注意写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注意准确记录小说的细节内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一章,大部分同学做的读书笔记很简单:“保尔报复神甫,把烟末撒在了神甫的复活节用的发面里,被学校开除了。他到了车站食堂工作。”教师示范如下:“十二岁的保尔因打架被神甫带到了高年级上课(事情的起因),保尔对《圣经》和生活的出入有所质疑,神甫把他打得鼻青脸肿。保尔因为报复神甫对他的侮辱,把烟末撒在了神甫的复活节用的发面里(事情的经过),被学校开除了(事情的结果)。他到了车站食堂工作。每个月八个卢布(细节内容)。领班弗罗霞告诉了保尔的工作内容:倒开水、烧开水、擦刀叉(细节内容)”。学生学习范例,坚持做完了整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既锻炼了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也为快速回忆名著内容提供了线索,还为解答试题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3)落实读书笔记的完成。做读书笔记是艰苦的,教师不及时跟进、落实,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检查读书笔记的完成情况。可以一周安排一次检查,查看读书笔记的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内容是否有缺漏;也可以在阅读交流活动中巡查,并要求及时纠错和补缺补漏;还可以请读书笔记做得较优秀的同学当老师的小助手,隔两三天检查一次同学们的读书笔记,帮助做读书笔记有困难的同学,并督促其及时跟上阅读进度。

四、阅读内容的落实

教师同样要采取多种方式落实阅读内容,防止半途而废现象的发生。落实的方式主要有:

1.课前五分钟名著阅读交流。据笔者实践,利用课前五分钟语文活动时间进行阅读交流,是落实阅读内容的主要途径。交流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促进交流活动顺利进行:

(1)根据名著的文体特征采取适当的交流方式。诗集《繁星・春水》适合读、背、赏析;传记《名人传》更适合说说自己的感悟;散文《朝花夕拾》适合提出阅读疑问,师生一起解答;小说《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等,适合概述或复述故事情节。

(2)每天定人、定量、定时。一般是按座号每天安排两位同学到讲台上与大家一起交流;提前告知每位同学交流内容的起始、结束部分;每位同学交流时间为两分钟左右。对能力较弱的同学可降低要求,比如可以让他们用复述的方式,完成普通同学二分之一的交流任务。

(3)要求并鼓励学生敢说。每次交流任务结束,教师应对学生的声音是否洪亮、吐字是否清晰、表情(包括肢体语言)是否自然等方面加以点评,评价时以鼓励为主,激励引导学生敢开口说,敢声音洪亮地说。

(4)及时纠错或补缺漏。每位同学交流内容结束,座位上的学生或指出讲台上同学概述内容的错误之处,或补充其遗漏之处,或解答疑问,教师则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学生读书笔记上的错误、缺漏之处。

2.检查读书笔记。这点,上文已经提到,不再赘述。

3.适量的检测。检测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迁移。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使用有阅读练习题版本的学生与全班同学共享阅读练习题,加强对章节内容的掌握和答题能力。整本书阅读结束,教师要精编检测题,编写的检测题要广,要细,要重点突出。“广”是指试题涉及的内容全面,涉及作家作品、主要内容、典型事件、写作特色、阅读感受和体验等。“细”是指对名著的主要情节要注意细节内容,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是保尔在什么境况、什么时候说的。“重点突出”是指针对考题“深阅读”的倾向,重点训练学生对情节的概括和表述能力、对经典语段的鉴赏评价能力。同时,教师要落实检测题的复习和巩固。复习方式可以是同学之间在课间互相抽查;也可以是利用课前五分钟活动时间,教师进行抽查和点评;还可以是学生结合读书笔记的内容,对检测题进行补充,出题考同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现名著“真阅读”,师生都需要韧性,教师要进行有效落实,学生要坚持阅读,日复一日,学生养成了终身受用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名著阅读就不再是学生考试的障碍。

参考资料: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范文第3篇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阅读”,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的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西方人说:“Leader is render”(领导者一定是阅读者)。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方法是阅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丰富学生的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博览群书,尤其是经典著作,才能更好的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作品的醇香,砺炼人生的征途。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在阅读时,只有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阅读欲望会更强烈效果会更好。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童年》等,都是一些可供品尝的好作品。对初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诱惑力、感染力和熏陶作用。当然,在实际阅读中,有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是远离学生生活,不易读懂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赏析精彩章节,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帮助。教师除了指导之外,还应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内涵,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其知识领域。

二、丰富学生想象、增进思考和善于应辨的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良好的阅读教学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首要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读好文章,让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反复吟诵, 要在眼前能呈现出文字所表达的具体形象,能把文字描述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幅的画面。这样,阅读才能有情感,才能进入文章描写的情景之中。

三、增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反省,享受丰收的感觉

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教本,是够不上说是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 这也就说明了一点,如果单从所学的课本来阅读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它满足不了学生,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平时多阅读一些书刊杂志,而在平时看书、看报时,常常能读到一些好词好句或精彩的片断。但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有可能读过就算了――过目即忘。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让学生每人建立一个摘抄本,随时摘抄精悍的短文、精彩的片断和精炼的句子。每次开展好词好句的比赛来促进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其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口语的表达能力,以拓宽视野,加强积累。实践一段时间以来,我发现学生的兴趣很浓厚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学生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他们自觉学习、积极思维、探索创新。从学生的习作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不管是练笔还是作文,不在是翻来覆去的陈词滥调。因此,我坚信广泛的阅读在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思维,积累知识,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更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

阅读文本,一般指读者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学习手段,达到对文中作者(或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观点、价值观的认同或引起的共鸣。通俗的说,就是理解、感悟作者的价值观,追寻文本意义的过程。学生还可以分享阅读的喜悦,在阅读的历程中,可以感觉孩子成长与改变。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孩子懂得思考,让他们在阅读中能有一颗安静的心和文字交流,在他们遇到人生挫折时,能随时拿得起,放得下,在阅读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并进而思考事情的是非对错。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成就了一批批学生坚韧顽强的性格,砺炼了他们对人生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范文第4篇

我看的第一本小说叫《绿野鲜踪》,是我一年级去图书馆借来的一本小说。我看这本书时,只爱看种种的故事情节,对那些优美词句也只是一跃而过,从不做笔记。但在后来的时光里,我却喜欢上了看小说。

再后来,我对小说到了连考试前也不放过的程度,急了,就囫囵吞枣地看。这样不但没有好处,还浪费了我的时间,影响了我的成绩。如果你问我故事情节,我会讲得头头是道,但问我这对语文水平有何帮助,我回顿时哑口无言,满脸通红。

现在回想起这些事儿,我会笑出声来。现在,小说给我带来了无限乐趣,我最近在看《羊脂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简?爱》,而从这些书中我又学到了“保尔”的坚强,“羊脂球”的大方和“简?爱”的好学……

在看一些小说时,我还会摘抄一些优美词句,遇到生字便查字典。这使我语文水平有些提高,也让我增长了知识,开扩了眼界。

我以后还要读好的小说,细细地品位,从中的到更多的知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名著阅读兴趣习惯指导方法成果

自从新课程改革出台后,初中的语文教学大纲也有所改动,明确要求学生阅读不少于12部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名著阅读已经上演在中考语文试卷中。而农村中学生阅读面较窄,阅读能力较差,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知之甚少,更不能应付考试中的名著阅读,阅读12部名著面临困难,这就需要老师略加指导,方能掌握。笔者认为,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一、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1、观看经典影视视频以引发学生阅读欲望

直观的形象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在给学生布置名著阅读之前我我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孔子》、电视剧《三国演义》之《诸葛亮挥泪斩马稷》、《鲁宾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观看这些影视视频,大多数学生观后很想去了解故事之后的故事。如想了解孔子的思想、想知道诸葛亮的神奇用兵等,无疑这就引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达到了最初的目的。

2、通过举办“名著知多少”“故事会”、“读书擂台”、“读书知识大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我国的古典名著,你说得出几本?第一次举办活动,学生知之甚少,一个月后举办第二次活动,居然有学生把“古典名著二十八字诀”所包含的名著给念出来了: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这二十八字诀包括的古典文学名著依次为:

余邵鱼(明)《东周列国志》

吴承恩(明)《西游记》

罗贯中(明)《三国演义》

施耐庵(明)《水浒传》

孔尚任(清)《桃花扇》

曹雪芹(清)《红楼梦》

李宝嘉(清)《官场现形记》

吴敬梓(明)《儒林外史》

兰陵笑笑生(明)《金瓶梅》

冯梦龙(明末)《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濛初(明末)《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姑苏抱瓮老人(明末)《今古奇观》

蒲松龄(清)《聊斋志异》

司马迁(西汉)《史记》

王实甫(元)《西厢记》

李汝珍(清)《镜花缘》

可见这样的活动已经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终生受益的,从小处说,可以开阔视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从大处讲,可以传承文化,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创造出新的文明。故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必要的。

说: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坚持读名著,广泛阅读,且每天读名著的时间不能少于1小时。

1、早读课与学生一起读书(朗读、诵读),教师指定篇目与文章,师生共读。

2、班上建立图书一角,资源共享,下午上课前读书十五分(默读)。

3、下午放学后,学生通过上图书馆借阅书籍、或上网下载书籍,或与同学朋友借书等,回家晚上再读书半小时(自由读)以上。

指定的书目如《西游记》《童年》《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要求全体学生按时按量完成阅读。

朱熹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的读书都必须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故读书应持之以恒,方能成效。

三、教学生阅读名著的具体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阅读方法有很多:略读、精读、泛读、速读等。如教了《我的信念》一文后,让学生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可以略读;而教《〈论语〉十则》后,就要求学生精读《论语》了。当然指导内容一定要目标集中,每次只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因为教给的方法多了,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不知道该用哪种方法去读,无从下手。所以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节课只指导一种阅读方法。但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以提高读书质量。

2、指导学生掌握名著信息要点

选定课外名著必读书目如《西游记》、《童年》、《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按照作者、出处、主要人物等建立简单的名著基本信息卡:

名著 作者出处主要人物

《西游记》 吴承恩 中国孙悟空、唐僧

《水浒传》 施耐庵 中国宋江 、武松、林冲……

《童年》 高尔基 俄国阿廖沙

《鲁滨逊漂流记》笛福英国鲁滨逊

……

详细些可以概括名著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故事情节,如《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的性格特点是: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情节事件:自己搭建房屋,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还搭救并训练了一个野人“星期五”,使他成为自己的忠实奴仆。就这样,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

按以上做法,每读一本书都要求学生做一份这样的信息卡,长此以往,日积月累,不仅可以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轻松应付考试中的名著阅读

如阅读《名人传》,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①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 的作品。它继续了贝多芬 _____、_____、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②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答案:①罗曼•罗兰米开朗琪(基)罗②示例: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欢迎。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读过《名人传》且做过信息卡的学生都能很快地答出来。

3、指导学生积累的方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能做到读写结合,读书的效果应该是最佳的。本人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时,尝试了以下积累方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范文第6篇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广大官兵在人生追求价值取向等问题上面临诸多新的考验。陕西部队五支队把读好书摘名言警句育新人作为加大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辅助手段。配合人生观教育,组织战士阅读品德修养书籍,摘抄雷锋苏宁等名言,让青年战士从革命英雄人物的名言中受到启迪,寻找“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立身做人”的答案。最近,他们针对官兵的思想实际,组织官兵阅读《青年战士的楷模__李向群》《李向群日记摘抄》《绿色年华丛书》等,让战士从中摘抄名言警句。战士孟新明摘抄“没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就等于没有灵魂”后,写下了“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才是我的人生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不被低级庸俗颓废腐朽的东西所污染,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不断进步,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的心得体会。配合优良传统教育,组织官兵阅读革命战争题材书籍,摘抄革命前辈名言,激励大家永葆本色。他们为大家推荐了《忆长征》《圣地风景》《永恒星座》《热血英魂》等书籍,引导大家摘抄“人的一生都在长征,这是最可贵的人生价值。”等名言。战士吴永军在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后写到“我们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决心,继承优良传统,争做跨世纪四有军人。配合法纪教育,他们组织战士阅读《军人涉法回答》《绿色方圆》等书籍,摘抄“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失足成千古恨”等名言,使战士从血的教训中看到违法乱纪的危害,增强自觉学法严格守法依法执勤争做护法卫士的自觉性。

战士王志鹏从小就失去母亲,性格孤僻。指导员张国力得知后,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士兵生活导航》等书让其从中多摘抄名言,多体会名言,进而教育他像保尔那样热爱生活和事业。江苏籍战士李壮是独生子,在家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当兵第一年就花了家里4000多元。对此,中队干部给他送去《雷锋》《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修养》等书籍,要求他每天至少从中摘抄3至5句名言警句,使他从书中领悟到了人作真谛,自觉改掉了不良习惯。干部通过检查摘抄的名言警句发现战士暴露的思想问题350多个,用名言解决战士的思想问题80多个,名言摘抄本成了联系官兵的纽带和桥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范文第7篇

我认为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学习,要勇于探究,乐于探究。若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效果会更好。下面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让学生在节假日中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的形成往往是在课后。针对这一问题,我尝试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让学生阅读,这时学生会有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可布置学生具体可行的阅读内容。当然家长督促和引导孩子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阅读效果会更好。

在2013年暑假前,我要求学生在假期中认真阅读《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多部名著。开学后, 9月24日,我对八年级(30)、(31)两班127名学生,就这两部名著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情况如下:

1.在暑假认真读完这两部著作的有70人,阅读人数占55%。粗略阅读的有57人,阅读人数占45%。

2.写了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的有101人,占78%。

3.做摘抄的有14人,占11%。

4.做相关习题册上练习题的有26人,占25%。

5.除了要求看的名著外,78%的学生又自己看了其他名著。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利用假期进行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完成效果很好,也从中看出学生对阅读很感兴趣。2013年9月25日,我同样又对上面的127名学生就阅读这本名著过程中家长监督情况进行调查,由此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他们家长所起的作用很大。

1.在父母监督情况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阅读的有80人,占人数的63%。

2.在父母只是督促学习,没有明确要求读何内容的情况下,阅读名著的有22人,占17%。

3.没有父母和家人督促,自觉阅读的有25人,占20%。

由此看出,学生在课外能否积极主动阅读与家长有一定关系,家长的督促和提醒,更有助于学生及时、保质、保量完成阅读作业。

二、科学阅读对良好阅读习惯养成更有效

1.科学有效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

“得法于内,运用于外”既是学习的规律,也是目的。不过,现在的学生可看的东西太多了,对文质兼美的名篇、名著,很少学生能够愿意静下心来读,更不用说探究性阅读了。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最好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抓住课堂教学。

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探究兴趣。教师应当适当做一些拓展和延伸,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著作,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的只能是作者、作品的介绍或部分内容的梗概,还应在课外阅读整本书。

B.鉴赏美文。

初中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还有限,所以应在日常教学中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给学生阅读,如鲁迅的《朝花夕拾》,朱自清的《朱自清散文集》,冰心的《繁星》、《春水》等,并适当点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

C.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班级的课外阅读氛围是可以营造的。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成立“美文赏析” 兴趣组。

我要求学生从家中尽可能地拿课外书到班级和同学相互交换看,也指导过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书,给学生养成自觉的读书习惯提供条件。

(2)举行读书汇报会。

学生阅读后,会有一种要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的欲望,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定的时间举行读书汇报会,让学生交流各自读书的体会,以说促思,以说促读。这样既消化了内容,又促进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通过交流获得别人的体会,得到启发,加深理解。

(3)结合大课间进行影视对比阅读。

有的名著已有影视作品,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精彩影片,并引导学生将之与原著相对照,比较异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评价探究鉴赏能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范文第8篇

【关键词】激趣方法 阅读经典 语文素养 终身发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责无旁贷,但实际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虽然老师们费心费力倡导,但真正热爱阅读的学生寥寥,对青少年而言,读书远比不上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的吸引力大。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要在这个“娱乐化时代”尽己所能激发学生对书籍的阅读兴趣,催生他们对经典书籍忠贞不渝的情感,使他们拥有更美好的人生。本文将结合笔者的亲身感受,探讨如何在班级中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倡议读书,以情动之

营造班级读书的小环境,首先要在班级积极倡导读书,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老师要以一个真正读书人的形象出现,与学生一起阅读,做学生的榜样。笔者刚接手高二理科的两个班时,就发觉这两个班同学多数偏理轻文,语文是“跛腿”学科,阅读量很少,有的甚至没完整地读过一本文学书籍。我决定在班上倡议读书,写了《致高二11.12班全体同学的一封信》,旨在引导学生热爱阅读。主要内容是:

(1)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我希望我的学生都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

(2)中学阶段,正是人生的起始阶段,中学校园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是一个“精神之乡”。而中学生活与人际关系的相对单纯,无邪,充满理想,就使得中学时期更是人生中的“梦之乡”,它不可重复,留下的却是永恒的神圣记忆。中学阶段开始构筑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即使带有梦幻色彩,但却会为终生精神发展垫底,成为照耀人生旅程的精神之光。所以,要阅读。

(3)要把自己培养成终身阅读的人,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我为自己的人生而读。透过阅读,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开心门接受新观念,踏上卓越的大道去远行。

(4)结合自己和他人阅读的感受,举出实例说明阅读对人成长的作用,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核心,高中生打下扎实的阅读基础,一辈子受益不尽。我今天强调阅读,主要想让班上形成一种阅读氛围,而且要让大家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为自己的人生打好底色。

学生听了以后,非常感动,都跃跃欲试。

二、营造氛围,以境感之

宣传造势之后,要马上趁热打铁,采取措施,营造班级读书氛围,以环境来带动每个同学投入阅读。

首先,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规定每人每月至少要在学校图书馆借一本书,班上有专人负责登记,列出一张借书目录表,并张贴在教室宣传栏中,这也是很好的推荐书目。以“有兴趣读”“对己有帮助”为原则“按需选择”,自主阅读。借书目录表包含这么几项:(1)借书者姓名(2)所借书名(3)推荐指数(画星号来表示)。一个星期后,就出现了同学推荐的五星级的书。如余华的《活着》,钱钟书的《围城》等。

其次,好好利用摘抄本,每周摘抄不少于600字,每周写一篇随笔,可写读后感或写推荐阅读某本书的理由。学生看书之后,一定会对其中的某事某人有所感,这些思想的火花其实是很鲜活的材料。于是我鼓励学生采用随笔的形式,把所思、所感及时写下来。并将学生的优秀随笔张贴出来,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

第三,在交流读书随笔的基础上,两周开一次读书交流会,将读书活动引向高潮。

第四,鼓励学生利用点滴时间读书,1分钟如果读300字,10分钟就能读3000字。永远不要等有了大块的时间才去阅读,要见缝插针。课间、饭后、睡前无时无地不可读书。

渐渐地,好读书、读好书成为班级的一种新时尚,学生们的课桌上摆着各种文学名著和其它有益书籍,学生阅读兴趣大大加强。

三、交流活动,以趣激之

我们每两周开一次班级读书交流会或好书推介会,放手让学生全权安排,包括主题、主持人、讨论话题等,都由学生做主。大家各抒己见,把自己读到的好词好句好文拿出来共同欣赏,或者探讨某文或某本书的主题、人物或艺术手法等,气氛非常活跃。在201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我特意拿出一节语文课,安排两个班的同学共同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读书交流会。简案如下:

读书交流会

(一)11.12班举办读书会的目的:

交流思想,促进阅读,学会倾听,锻炼口才,增进友谊。

(二)会议准备:

带要讨论的书(每组至少一本)、摘抄本、笔。准备好发言稿或发言提纲(前一周已布置写随笔)。

(三)会议时间、地点:

本周五第五节课。图书馆五楼学生阅览室。

(四)会议流程:

1.小组成员可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每位同学都要做完整的会议记录。

2.轮流发言,各自阐明立场观点。

3.自由发言,可针对某个或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4.总结阶段:每个小组评选出两名优秀组员。两位小组长做总结发言,归纳交流的成果。

5.会后交会议记录。

(五)读书会分组

(先让学生们推荐一些书,然后由读过并喜爱某本书的同学自愿组成一个读书小组,两个班混在一起,打破了班级壁垒。虽然这里有一些书现在还不能称为经典,但是是学生喜欢读的好书,就以鼓励为主,尊重他们的选择。)

1.《围城》10人

2.《平凡的世界》9人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8人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8人

5.《三重门》(1)8人

6.《三重门》(2)9人

7.《明朝的那些事儿》9人

8.《人生》5人

9.《欧・亨利短篇小说》9人

10.《梦想与梦魇》7人

11.《许三观卖血记》8人

12.《追风筝的人》9人

12个小组学生人人发言,争相展示自己的观点,有时对某个问题会因见解不同而展开辩论,甚至产生激烈的思想交锋,会场气氛十分热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获益匪浅,回味无穷,纷纷表示很期待下一次读书会的到来。

四、成果展示,以“果”服之

要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让阅读成为习惯,成果展示也是“激趣”的好方法,如果学生能体验到成功感,他们阅读的兴趣会更大的。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展示成果:

(1)请学生在班上介绍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感受;

(2)选出优秀读后感在班上张贴展览;

(3)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写作比赛,在作文比赛的平台上一展身手。推荐学生参加市、校“读书节”作文比赛,把学生平时写的佳作推荐到报刊上发表;

(4)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成功感,我还发动学生在网上设立了十一、十二班作文博客,让博客成为活动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园地,其中有一个栏目就是“好书阅读”,把学生优秀读后感和好书推介放在博客中,读书交流会后就让每个同学就把自己在讨论活动中获得的体会和感受,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我们在博客中发表了《人生》发言记录,《许三观卖血记》发言的精彩语录,《平凡的世界》读书会后感,《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等文章,让同学们在博客中继续讨论。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营造了班级读书的小环境,人人以多读书为荣。现在这两个理科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都比较浓厚,也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名著 阅读 教学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71-02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读物,而且课外阅读总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每人要阅读两至三部文学名著;要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并且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迪。新课程语文学科人教版教教材设置了“名著导读”环节,教材中的“名著导读”为教师教学和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导”,引导学生读懂读好名著。名著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和实现新课标对名著阅读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终生阅读习惯。本人针对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多年的探讨,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面对的困境

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教学已成为头等难题。以前作文教学是头等难事,现在名著阅读教学取而代之。

首先,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名著是人类思想、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它汇聚了人类语言的精华,是人类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但是,很多名著(尤其是初中阶段荐推荐阅读的部分名著)的内容却与现在学生所生活的时代有一定距离,导致学生对作品的内容理解比较困难,学生的认识水平也影响他们对名著的理解,从而导致学生不喜欢名著阅读,对名著产生“无厘头”的感觉,进而对“深奥”的名著望而止步。例如人教版教材推荐的《水浒传》,虽说是白话文小说,可由于成书年代久远,学生扫除语言阻碍就得花许多“力气”。

其次,初中生阅读存在浅层次、功利性现象。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是一些“文化快餐”或作文选编等,这些浅层次的、功利性的读物往往占据许多初中生的课余时间,而对名著的阅读、鉴赏、审美能力的欠缺,往往严重影响学生进行名著自主阅读。而农村中学的学生阅读水平更堪忧,相当部分学生基本是放弃阅读的。本人任教初一时对所教班级进行问卷调查,能知道初中阶段推荐必读名著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还不到三分之一。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说明名著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自行准备教材推荐的名著读本,三翻五次地强调,书还是没有办法凑齐,经过许多波折,在每周的阅读课时,书总算是做到人手一本。至于名著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拥有几本名著就更是“任重道远”了。在农村中学中,因书籍问题就有很多班级难以正常开展名著阅读教学。

还有,教师的名著阅读教学也存在功利性。相当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停留在名著的“导”,导读发生了异化:一是教师把从主要内容、阅读感受、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等几个方面的简单资料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背熟以应付考试就行了;二是在组织“名著导读”教学前,没有认真制定好计划,没有设计好教学的目的、内容与方法,只是照着教材的“名著导读”宣讲一番就开始让学生阅读名著,接下来就没有下文了,至于学生有没有读,或者读成怎样就不得而知;三是教师在课堂上大讲特讲,把初中生当作大学生对待,而把名著文本搁置了,忽略学生个性自主阅读。这样的名著阅读教学导致学生对名著的热情消失殆尽,甚至对名著阅读产生畏惧或厌烦的心理。

由于名著内涵的深奥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的肤浅,教师在名著阅读导读上的“异化”,师生阅读存在功利性,就算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导读时说明了要求,地处农村的学生却很难真正对名著文本进行深入阅读,最后只能不了了之,陷入困境。名著阅读教学也就成为“吃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二、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对策

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单凭简单的一两次导与要求已不可能解决问题,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名著阅读教学纳入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与作文教学、文言文教学等教学环节对等,视作一个重要的语文教学环节。整个名著阅读教学的过程应包含:名著导读,名著阅读,阅读检查,品味提升,最终达到养成终生自主阅读习惯。把名著阅读教学作为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就如我们过去对待语文课本的教学一样,把课本的篇章作为语文教学的典范,而名著确实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最好素材。新教材中“名著导读”教学环节的设置,也是意在突破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困难,让学生养成终生阅读习惯。因此,农村中学的教师要遇难而进,不断地探索,名著阅读教学也同样可以开出灿烂之花。

名著阅读教学要以“激趣”为首要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阅读的最直接动力。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自身的水平制约,学生难以对名著产生兴趣。本人曾做过一项问卷调查:喜欢看课外书的同学不多三分之一,能自主进行名著阅读的的同学就寥寥无几。学生没有兴趣的名著阅读只是敷衍了事,收不到什么阅读效果,“激趣”在农村中学的名著阅读教学中尤其显得重要。首先,教师要在同学之中树立喜欢阅读名著的形象。教师的读书兴趣与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读书的兴趣与习惯。教师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之前一定要对该部名著进行阅读,哪怕你之前已读过。在与学生共同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面前“卖弄”一下读书的心得与乐趣,在与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感染学生喜爱阅读名著。其次,“导读”教学侧重点应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走进名著文本。“激趣”的手段方法有很多,在了解学生之后,针对不同的作品采用不同的方法,抓住名著丰富内涵中的点滴闪光点向学生投石问路,就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随之而来。

例如,在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选用一段赵忠祥在“我的一本课外书”中谈到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评价,针对新时期的青年朋友进行解读,让学生从名人的阅读经验中产生阅读兴趣;在导《骆驼祥子》时,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导《水浒传》时,请同学利用长假期观看该电视剧,让学生从感观上产生兴趣;导《繁星春水》时,请同学收集写作背景及作品解读资料,在疏理知识中产生兴趣。

此外,还可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引用名著中的人与事,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的存在。例如在教育学生读书的重要性可以利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一生对书的不离不弃,正是书中的知识为其思想成长提供源泉;又如在谈及挫折时,引用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困境,一步一步地寻求解决办法,最终获得成功;在讲授课文《我的母亲》时,引《繁星春水》中的有关母爱的诗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为新课的导入。

名著中的丰富内涵与我们平时生活是相通的,只要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多提及相关的名著内容,学生多角度感受名著的魅力,减弱学生对名著的陌生感,学生对名著就不再觉得遥不可及。

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只能说明名著阅读开了好头,并不能说明学生就掌握了名著,由于名著的深度与学生阅读水平产生矛盾,造成很多学生中途放弃名著阅读,不能坚持看完整部作品,再者就是看完了作品也不知作品写什么,怎样写,造成学生有读,却是“水过鸭背”不留痕迹。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跟踪监督与推进又是名著阅读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

授之以“鱼”得先授之以“渔”,推进学生名著阅读先要授予学生最基本的名著阅读的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本人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谈谈一些具体做法:1. 阅读名著要根据不同文体进行不同阅读方法指导。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生要求掌握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体的阅读方法,初中阶段推荐必读名著中也就是这几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掌握到的文体阅读方法应用在名著文本阅读中,从中取得收获。2. 培养学生边读边“注”的良好阅读习惯。圈点批注是一种阅读习惯,用在经典的名著阅读中尤其重要。圈点的操作很容易,但学生会产生不知圈点什么,所以要教会学生圈点要求与目的。批注的内容应包含:一是知识性的内容;二是阅读即时的看法与感悟,也可以说是阅读的灵感,引导好学生充分利用这一灵感,这是语文阅读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与训练“场所”。3. 查找阅读资料,加深学生对名著文本的进一步理解。由于学生的个体认知经验有限,通过查找有关的资料,可以补充学生的认知不足,从而使其理解更加丰富、正确和全面,学生对名著阅读信心也会倍增。

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检查落实的监督措施。只有检查落实,才能让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学生)实实在在地对名著文本进行阅读,名著阅读教学才能顺利开展。例如,阅读过程要求学生采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开始时,老师需要每天布置阅读任务,作为当天的语文作业,并进行检查,检查时就看学生对文本的圈点批注情况,及时掌握和监控学生的阅读情况,完成得好的在班上进行展示,及时表扬,有针对性地推进名著阅读教学顺利进行。经一段时间后,则采用每周检查一次的办法。再过一段时间,成立名著阅读学习兴趣小组,以点带面,学生参与对圈点批注的检查,引导兴趣小组学生超前阅读,并编写阅读题作为班级的名著阅读作业。让学生参与名著阅读推进工作,起到师生共同参与、管理的作用,学生以“主人翁”的感受参与到名著阅读推动中去,这对名著阅读开展就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又如,利用晨读开展名著阅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朗读文本,教师也可组织学生背诵名著中的优美语段,而语段主要来源于学生的摘抄内容,既可督促学生认真阅读精选摘抄,又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积累,并使之成为名著阅读的常规活动,这有利于名著阅读的顺利开展。

再如,每周设置一节名著交流课,让学生针对过去一周的名著阅读内容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既可检验学生的阅读情况,又可加深学生的阅读认知,避免学生阅读名著“水过鸭背”。交流会提倡师生同读,教师与学生一起成为名著的读者,在一起交流的过程中营造愉快的阅读氛围,大大增强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动力。

名著阅读顺开展少不了教师对学生的鼓励,鼓励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名著阅读个性化的独特体验表现出来,学生在收获的同时会产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例如,在完成整部作品阅读后可以开展手抄报、读书报告会、读书成果展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名著阅读的积极主动性。共同分享阅读的乐趣,真正体会名著的魅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实施策略

名著导读教学侧重于“导”,教师的“导”是手段,学生的“读”是目的。教师的引导,学生的阅读,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名著导读教学法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有序的溶解在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自主性,参与性,探究性以及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一、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价值意义

(1)增加语感积累,提升语言素养

语言的艺术,主要是通过文学作品来体现,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富含丰富,优美的语言文化,它记载了语言艺术的精华,记录了丰富的语言刺激,可以强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增大阅读量,扩展阅读范围,积累语感,尤其是对名著的阅读和深入理解。阅读最重要的训练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名著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精华,是饱经时间的洗礼传承下来的典范作品,这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感的最佳材料。大量的阅读名著作品,能够从中感悟到作家的风格,趣味,观念,思想,能够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盈,能够使得学生的思想变得更为广阔和敏锐。

(2)丰富精神世界,锤炼意志品质

名著作品中通过对人物形象,故事氛围的描绘,深入的记录了作家的情感和精神文化内涵,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跟作家进行精神文化的传递,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而且还能为学生的精神世界增添更加丰富的内容,升华学生的灵魂。如在阅读《水浒传》时,学生会因为英雄彷徨时的苦闷感到焦虑,也会沉浸在英雄的豪迈情感中。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主人公保尔柯察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都能深刻的感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学生精神榜样,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3)拓宽知识范围,提高人文素养

大量的名著作品都记录了丰富的文化知识,饱含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不同背景下,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种知识,生动的记载着不同阶段,不同阶层,人们的精神特征,内心世界和现实环境。比如在阅读《红楼梦》就可以从中了解到,当时封建社会下,高层社会中的礼仪,风情,尤其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起居文化,处于不同阶层下,人们的内心想法,精神特征,最终封建社会一定会被的本质和根本所在,都浓缩在此。每一部名著都如一个宽广的世界,都如一个浩瀚的海洋,都如一个苍莽的宇宙,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可以积累大量的知识,可以极大的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名著简介,激发兴趣

目前,大部分的初中生,由于对文学知识储备不足,因此,贸然让学生去阅读一部名著,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或者不重视,茫然,过眼云烟等现象。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对名著的深入解读,给学生介绍大量有关这些名著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传奇故事,以及精彩的片段,通过侧面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大部分的学生并不喜欢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由于文化的差异,学生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无法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情感含义,很难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充分介绍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作者经历的种种磨难,将作者传奇的一生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对文中的片段,进行解析,深入展示这些文字所蕴含的深刻道义,就能很好的激活学生的求知欲,积极的深入阅读。

(2)片段欣赏,传授方法

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为主,通过正确的阅读方法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善于动脑,动手,独立活动等能力。方法一,圈点勾画和做读书笔记法。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边读边摘记,使用摘抄,圈点,旁批,等方法,制作摘抄小卡片,记录对自身感触较深的内容,写心得体会,对某段内容产生的感想,随时记录,在网络空间中建立读后感集,对每次阅读,每本名著的阅读,都写下读后感,积累成册。 方法二,浏览式、精读式相结合。由于学生的精力有限,学习任务繁重,因此对于名著中每个字,每句话都精读,不但会降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补能起到根本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传授学生,先浏览,后精读,再浏览,再精读,循序渐进,互相结合。在阅读名著时,先对名著进行浏览,了解大致内容,标注引起共鸣的内容,已经引起自身关注的内容,然后再进行精读,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详细的体悟,然后排除之前精读以后的内容再进行浏览,再进行标注,精读,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对整部名著进行彻底的解读。

(3)探究思考,活跃思维

上一篇:摘抄笔记范文 下一篇:优美文段摘抄范文